奶牛场生物安全的原则及安全防范措施

随着我国奶牛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规模化奶牛场疫病防控形势也日益复杂,如何搞好奶牛场的生物安全工作是奶牛养殖生产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从控制疫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入手,采取有效生物安全防控措施,防止疫病发生,促进奶牛达到更高的生产性能,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下面一起来具体来了解一下:奶牛场生物安全的原则及安全防范措施。

1、牛场生物安全的基本原则

生物安全公认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封闭式饲养,不引进其他牛,杜绝和场外牛接触,如果一定要引进牛,要对引进牛隔离检测。确保牛场所用的饲料和饮水免受污染,控制其他人员和车辆进入牛场,应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减少因人员和车辆进出牛场而引起的病原体传播。控制牛和野生动物之间的直接与间接接触,特别是啮齿类动物和禽类。明确和监测牛群健康状况,制定并执行一致的疾病控制方案或生物安全计划。

2、生物安全计划的制定

做决策时,牛场场主需听取场内兽医的建议,这样才能保证决策的合理性,保障牛的健康。场内兽医最好以书面形式写出有关牛场生物安全方面的建议。其可以是单独的一个文件,也可以是整个牛群健康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制定防护措施及监测疾病潜在危险性时,一般首先要明确牛群的健康状况,然后要根据数量风险分析,制定合理的生物安全计划。当新牛引进或场内牛和场外牛有接触时,需引起注意。当引进新牛时,要提前做好相关工作。这些工作包括新引进牛来源地的详细情况,隔离设施的提供与管理,检测、治疗和疫苗接种计划,以及引进牛不符合健康标准时的后续工作。书面形式的生物安全计划需有一定的灵活性,且要取得牛场场主和场内兽医的意见。要定期回顾此计划,制定计划的双方应合作互惠,达到各自的目标。牛场兽医部门根据新引进牛的转运过程,可对某些传染病发生的危险给出相应的评价。牛场主对牛健康状况的公布,以及兽医师临床诊断和实验检测结果更有助于危险性评估。另外,还可以在进口牛登记卡上注明牛的健康状况。

3、保证牛群生物安全的措施

牛群封闭饲养:保持牛场的封闭是生物安全程序的要点。不购买、不租借其他牛场的牛。新遗传性状的引进只能通过人工授精或胚胎移植来实施,但即使这样,仍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当进行胚胎移植时,受体牛必须是本场自繁母牛,不能从场外购买妊娠牛或其他动物。牛场之间不能进行牛的租借或出租。出场展览或市场销售的牛不能再返回牛场。放牧时,不同牛场的牛应避免接触。

牛的引进:对于很多牛场来说,由于饲养管理的局限,完全封闭是很难做到的。所以购牛时,要将传染病传播的危险性降低到最小程度。引入的牛可能带有某些传染性病原体,引起本地牛群发病。这些牛还可能传播不同型病原体,或因本地流行病而发病。即使在无愿望达成或维持牛群很高健康状况的地区,牛在流动过程中强毒性或耐药性病原体传播的危险依然会对各牛场造成威胁。根据牛场卫生措施,最安全的购牛是无指定病原体的牛,比较安全的方法是从已知健康状况的牛群中购牛。无特定疾病的牛群、已知健康状况的单一牛群和已知健康状况的混合牛群的危险系数将会增加。从未知健康状况的混合牛群或发病牛群中购买牛是非常危险的。牛市或牛贩子手中的牛来自不同的牛群,且混于一起,因而具有很大的危险性。除非从没有特定疾病的牛场中购买牛,引入牛在进入牛场前都要进行隔离检查。使用本场的运输工具可将运输过程中与一些传染源接触的危险降低到最小,尤其是物流公司在不能保证单一运输的情况下,更应如此。引进牛进入牛场之前,应根据提前制定好的具体方案,在送达目标牛场时进行隔离检测。

关注牛场疾病对引进牛的影响:很多牛场主认识到新引入的牛可能将疾病传染给本场的牛,但很少认识到本场的牛也有将疾病传染给新引入牛的危险性。很多常见疾病和生殖道传播的疾病可导致牛繁殖性能严重下降,这种情况在种公牛饲养上已成为非常严重的问题。此外,在妊娠过程中发生感染时,很多妊娠母牛可能会发生流产。综合以上原因,本场流行病学,确定引入牛中所有个体的疾病情况,同时在隔离期间进行相应的治疗或疫苗接种。

对于种公牛的引入,应注意从精子开始形成到精液射出有2个月的间隔。这就意味着即使在睾丸发生疾病,在数周内并不可能导致精子质量下降。反之,发病后精液质量在数个月后才能恢复。母牛若在妊娠期感染某些疾病,可使妊娠率下降。所以,在引入新种公牛时,首先应该进行隔离和相关检测。然而,由于种公牛交易的时间选择通常与牛繁殖期,特别在季节性产犊牛群中很相近,这种隔离和检测操作就变得相当困难。

安全防范措施

1.隔离

1.1与外界环境的隔离。动物养殖场要做到与外界环境高度隔离,使场内动物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隔离措施主要包括从选址上做好隔离、从场区建设上做好隔离和建立限制进出制度隔离。

1.1.1从选址上做好隔离。新建奶牛养殖场场址的选择应远离交通要道、居民点、医院、屠宰场、垃圾处理场等有可能影响动物防疫因素的地方,距离要保持在500-1000m以上。选择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地点,具有清洁、无污染的充足水源,地下水位在2m以下。

1.1.2从场区建设上做好隔离。奶牛场周围要建有隔离沟或隔离墙及绿化带;场门口建立消毒池和消毒室;根据生物安全要求的不同,养殖场内应严格划分生产区、管理区和生活区,还要在远离生产区的地方建立隔离圈舍;牛舍之间距离最低不应少于10m,各区之间还要建立隔离墙或绿化隔离带。严格做到净道、污道分开,无害化处理设施要配套完善。

1.1.3建立限制进出制度隔离要针对防疫工作建立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采购制度、中转物品隔离消毒制度等规章制度并认真实施,切断一切有可能感染外界病原微生物的环节。

1.2人员隔离奶牛场应严格限制外来人员、车辆等进出场区和生产区。必须进入时,要严格进行消毒;奶牛场工作人员也禁止随意离开场区,必须离场时,进出奶牛场要经过严格消毒;生产区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时,应洗手,穿工作服和胶靴,戴工作帽;或淋浴后更换衣鞋。工作服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饲养人员严禁相互串牛舍。在周边地区有疫情发生的情况下,严禁工作人员外出;如必须外出的人员外出后,应待疫情全部扑灭后方可进场,或经过严格的隔离和消毒后才能进场。

1.3奶牛间的隔离

1.3.1引进奶牛的隔离

奶牛引种是牛病传入的重要途径之一。各种传染性生物因子都可能在引种时被带入牛场,特别是购进隐性感染或无任何临床症状的带毒奶牛,将给奶牛场造成巨大损失。在引种前要做血清学检测,检测是否带有本场没有发生过的传染病致病因子,同时须在隔离检疫舍隔离观察30-60天。30天后再检测1次,如检测结果仍为阴性,方可引入本场。

1.3.2病牛的控制

每栋奶牛舍应预留病弱牛栏,一旦发现状况异常奶牛立即转到病弱栏内。经2天治疗未见好转的,立即转入病牛隔离舍治疗。

1.4饲料、用具和交通工具隔离

奶牛场必须坚持定期开展饲料采购等工作,这些环节也是是传入传染性生物因子的关键环节,不能出现任何问题。饲料采购要在非疫区进行,在饲料进场后应在专用的隔离区进行消毒,并杜绝同外界相关人员的近距离接触。要杜绝使用经销商送上门的原料,杜绝运输奶牛及相关产品的交通工具接近场区;生产区内使用的工具、车辆等禁止离开生产区使用;在生产区内要设立专门的消毒池,对生产区内的相关用具进行消毒;运输饲料、奶牛的车辆也要定期进行消毒;运输鲜奶的车辆要专一、固定,进出场要经过严格的消毒。

1.5其他动物与昆虫的隔离

狗、猫、鸟、老鼠、蚊蝇等野生动物和昆虫也是将新的传染性生物因子引入奶牛场的重要危险因素,要禁止让狗和猫在牛场内四处走动。老鼠、蚊蝇等都是疾病的传播者,还对饲料、饲料原料造成损耗与污染。奶牛场要采取有效措施消灭老鼠,及时处理粪便,净化污水,防止蚊蝇滋生。

2、消毒

消毒是奶牛场消灭传染性生物因子的重要环节,一方面,消毒可以减少病原进入养殖场或畜舍,另一方面,消毒还可以杀灭已进入养殖场或畜禽舍内的病原,从而减少了奶牛感染传染性疾病的机会。奶牛场的消毒要注意以下五点:

2.1环境消毒在奶牛场大门口和牛舍入口要设消毒池、消毒通道以及消毒间。消毒池长应为车辆车轮两个周长以上,深要大于车轮半径以上,定期加入5%的火碱水或10%的来苏儿溶液,也可放生石灰等消毒。消毒通道可安装喷雾消毒装置,消毒间多为紫外线消毒。

牛舍及运动场内的粪便每天都要清除,保持地面的干燥和清洁。牛舍入口牛舍周围及运动场,每周用用火碱、生石灰或来苏儿溶液进行喷洒消毒。牛舍墙壁、牛栏等2-3周用15%的石灰乳或20%的热草木灰水进行粉刷消毒。牛场周围、场内污水池、下水道等每月用漂白粉消毒一次。

每次牛舍进牛前,彻底清洗、消毒所用栏舍,至少空置7天后,再转进新牛。饲料存放处、场内道路、舍内通道、值班室、更农室要每天打扫干净定期消毒。

2.2人员消毒奶牛场应尽量减少外来人员进入生产区参观,必须进入生产区时要经过严格消毒,遵守奶牛牛场卫生防疫制度。饲养人员定期体检,患人畜共患病者不得进入生产区。饲养人员在进入生产区之前,必须在消毒间用紫外线灯消毒15分钟,或更换工作衣、帽;有条件的地方先淋浴、换衣后再进入生产区。

2.3牛体消毒定期用0.1%新洁尔灭、0.3%过氧乙酸、0.1%次氯酸钠等对牛体进行消毒。消毒时要避免消毒剂污染到牛奶。

2.4用具消毒饲喂用具、饲料床等定期消毒,可用0.1%新洁尔灭或0.2~0.5%过氧乙酸。日常用具、医疗用具、配种用具以及挤奶设备和奶罐等,在使用前后均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

2.5粪便处理牛粪采取堆积发酵处理,堆积处每周用2-5%烧碱消毒一次。

3、免疫

免疫是预防、控制疫病最基本的生物安全措施。奶牛场应跟据本地疫病流行状况、奶牛来源和遗传特征、奶牛场防疫状况在专业兽医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选择疫苗的种类和免疫程序。注意疫苗必须为正规生产厂家经有关部门批准生产的合格产品。

4、检疫

4.1引种检疫引种时要遵循“健康第一”的观念,严把引种关。由国内异地引进奶牛,要按规定对结核病、布病、传染性鼻气管炎、白血病等进行检疫。从国外引进的奶牛除按进口检疫程序检疫外,应对白血病、传染性鼻气管炎、粘膜病、副结核病、蓝舌病等复查一次。引进牛到达调入地后,在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监督下,进行隔离观察饲养14天,确定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养。

5.监测

5.1布病、结核病的监测净化每年春秋两季,要向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申请对本场奶牛进行布鲁氏杆菌病和结核病的监测。对于检出的阳性牛只一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有关规定进行扑杀销毁和无害化处理。

5.2其他疫病的监测结合奶牛场实际情况,制定出必要的其他疫病监测方案。一是隐性乳房炎监测,在泌乳奶牛干乳前15天进行,以便在干乳时运用有效的抗菌制剂,及时进行防治。二是定期进行口蹄疫监测。三是定期进行粪便寄生虫卵检查。

依据监测结果对奶牛场及时进行免疫程序的调整,同时进行相应的驱虫保健。

总之认真做好以上生物安全防范技术措施,切实控制奶牛场的传染性生物因子,从而有效地防止疫病的发生和发展,确保奶牛的生物安全,才能保证规模奶牛场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推荐

养鸭业的生物安全和疾病预防措施


养鸭业是我国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我国鸭的饲养量占全世界的60%以上,中国幅员辽阔,有众多江、河、湖泊、滩涂水面,适合养鸭业的生态条件,要建设好这个大产业,促进我国养鸭业向现代化跨越发展,必须牢牢把握生物安全和疾病防控关。生物安全是指在饲养过程中采取多种措施保护鸭群免遭致病微生物侵袭,以及建立屏障以避免病原体扩散到健康鸭群。在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模式下,鸭群始终受到致病微生物的威胁,生物安全是目前养鸭业能否成功和获利的关键,致病微生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多种方式进入鸭群,生物安全是通过减少环境中的传染性微生物数量来预防疾病,是一项省时、省力、省钱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

1.1人员控制大多数疾病可通过人员传播,包括参观者、邻近养鸭户、鸭场内部人员及参与免疫接种、肉鸭和饲料的销售人员等,任何进入鸭场的人员都应穿戴消毒防护服(包括工作服、长统胶鞋、帽子和手套等),鸭场应只设一个出入口,未经许可者不得随意进入鸭场。

1.2车辆设备鸭场出人口应设车辆消毒池,所有进入鸭场的车辆都必须严格消毒,如果消毒池消毒不到的地方可用消毒喷雾器喷药消毒。所有装鸭箱、蛋箱、免疫接种用具等都要彻底消毒。

1.3动物和昆虫养鸭场禁止饲养食用动物、啮齿类动物和鸟类,因为这些动物均可能成为疾病和病原的机械携带者,如能传播沙门氏菌和巴氏杆菌等病原菌,马立克氏病毒和禽痘病毒可通过蚊蝇等昆虫传播。有效的粪便和死禽处理将有助于减少昆虫蚊蝇的数量,应当定期喷洒允许使用的杀虫剂来控制昆虫蚊蝇,减少疾病的病原体传播。

2饲养与管理

2.1 选址和布局合理的选址和布局对鸭子的生长、减少应激反应及感染疾病起着重要作用。养殖场应建在地势高燥、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的上风上水处,应距公路干道、村镇居民区、企业工业区500 m以外,具备三通(通电、通水、通路),周围应筑有围墙,有条件者可在距养殖场围墙1m左右处种植防护林。养殖区与饲料加工区、生活区必须严格分开,出人口设车辆消毒池。鸭舍应配备有效的通风设备,以便送入新鲜空气,排出污浊气体。鸭舍应当建有防鸟类和防啮齿类动物的设施,应能提供健康卫生的环境。

2.2水源和饲料饮用水应清洁无污染,营养均衡的饲料对鸭子生长有着重要作用,劣质饲料除了导致营养缺乏症外,还可使鸭子处于应激状态,更易感染传染病。尤其是受潮或过期饲料,黄曲霉素含量可能超标。黄曲霉素除影响鸭子的生长健康外,还可通过抑制免疫系统降低鸭子对疫苗接种的免疫反应。

2.3污染源处理病死鸭可能成为多种疾病的传染源。因此,应进行无害化处理,以防疾病传播。目前比较有效的处理方法是焚烧或深埋,垫料和粪便可堆积发酵进行无公害处理,发酵池应设在距养殖场下风向30m处,发酵后的粪便可作为种植业的有机肥料。

2.4鸭舍的消毒养殖场应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原有鸭子出栏后,对鸭舍、饲养用具、地面 (网床地面)、通风设备等进行彻底消毒,应空闲1 2周后方可引进新鸭。平时要经常保持舍内通风,光线充足,每天打扫卫生,保持清洁干燥,做好定期的消毒工作。

3免疫接种

一个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场,免疫工作十分重要,要制定切合鸭场实际情况的合理的免疫程序。疫苗可采用注射、饮水(口服)和气雾等方法进行免疫接种。

实践证明,有效做好生物安全,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日常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减少应激因素,是控制和预防鸭子发病的重要措施。

鱼类冬季的安全措施


一、鱼类越冬期殒命缘故原由

1.越冬鱼塘情况差,严重缺氧形成殒命

起首是水池老化,多年未清淤,淤泥厚积,配套塘头猪鸭场的猪鸭屎落塘,鱼类(种)高密度养殖,高投饲,高渗出,无机物增多,耗氧量年夜;其次是有的村边塘、圩镇塘,村平易近栖身麋集,生涯污水和四周工场废水排放落塘,年夜量耗氧而惹起溶氧缺乏;再者水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超标,亦可惹起鱼类(种)中毒殒命;四是鱼塘渗漏年夜,保水性差,缺乏新颖水源增补,塘小水浅缺氧,鱼类运动空间窄;五是新挖塘、瘦水塘不肥,缺乏富厚的浮游植物,光互助用弱,产氧量抵不上耗氧量,鱼类缺氧浮头染病殒命。

2.鱼种过密太小惹起殒命

鱼种巨细不均,加上投喂不妥,以强凌弱,形成鱼种规格太小,体质愈来愈差,体内积蓄的脂肪等养分物资能量少,难以在漫长的越冬时代保持性命运动中所需的能量,因身材虚弱而殒命。

3.鱼体受伤染病殒命

在拉网上市或拼塘时操作欠安,形成鱼体鳞片、鳍条、鳃丝擦伤脱鳞,使抱病菌入侵熏染疾病,在越冬时代也轻易殒命。

4.治理不善惹起殒命

在越冬时代,养鱼户以为鱼类不吃或少吃饲料,而抓紧治理,不实时检察水质(当水体含氧量降到3毫克/升时,鱼类感应不安;溶氧量为1毫克/升时,鱼类呼吸难题,年夜量浮头殒命;溶氧量最好掌握在5毫克/升为宁静系数)、水体肥瘦老化及鱼类运动情形,或已发明鱼体欠好的苗头又没有实时接纳办法,迁延光阴形成鱼体虚弱殒命。越冬塘渗漏水,塘小水浅冰雪过厚形成池水缺氧,亦会招致鱼类梗塞殒命。

二、预防调停要领

1.建立以防为主,标本兼治的头脑

水产养殖植物的病发机制必需知足三个前提:一是卑劣的养殖情况(包罗天气失常);二是水产植物体质弱,抗病才能降低;三是致病的病原体存在,三者缺一不行。根据这三个准绳,我们若能做好这三方面的事情,便可使养殖种类宁静过冬。是以要保持以防为主、防治联合的准绳,实验康健生态的养殖治理形式,才气到达淘汰或掌握越冬鱼类的疫病,淘汰由此所形成的经济丧失,为来年减产增收打下坚实基本。

2.革新越冬养殖情况

选好越冬水池,清塘消毒,培肥水质。越冬塘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鱼种成活率和成鱼发展减产。选塘前提以下:背风朝阳,保水性好,水源富足,灌排利便,鱼种塘3亩~5亩,成鱼塘5亩~10亩,水深2米~3米(南方的水池结冰后水位也要坚持在2米阁下)。有前提的可选择有温泉水的水池,对掩护寒带、亚寒带鱼类宁静过冬最为有益。应将过量的淤泥扫除,作为农作物和果木的无机肥料,修补渗漏,清平塘底,保存淤泥20厘米便可,并举行阳光曝晒,耙松底泥,充实氧化。然后灌水入塘80厘米~100厘米,亩放生石灰150千克和茶麸50千克(浸水24小时后连渣带水匀称倾泻落塘),生石灰中和酸性,进步pH值,改进水质底质,释放养分素,杀灭野杂鱼、寄生虫和病原体。茶麸除杀灭野杂鱼以外,还起到培肥水质的感化(培养富厚浮游植物,有益于光互助用造氧),药性事后,茶麸也是鱼类爱好吃食的养分饵料。一礼拜后将越冬塘水位加深到1.5米~2米,亩施发过酵的无机肥500千克(或尿素5千克、磷肥3千克)培肥水质,使鱼种(或拼塘后不克不及上市的成鱼)落塘后便可摄食富厚的饵料。

3.进步鱼类(种)机体的越冬抗寒免疫力

年夜规格鱼种体质结实、肥满膘壮、耐寒耐低氧、抗熏染才能强。据笔者多年理论,在一律前提下,一样平常尾长12厘米以上的鱼种越冬后成活率可达90%,而尾长5厘米~6厘米的鱼种越冬成活率为50%~60%。因而可知,在每一年的春季鱼类年夜量摄食,积蓄脂肪能量以供越冬消费,故要多投喂高卵白和高脂肪的饲料(如农副产物的下脚料、花生麸、豆饼、麦皮、玉糠和过量的新颖青菜叶、青草叶),把鱼类(种)育肥育壮。合时投放就是要控制好投放时光,投放太早,水温高,鱼类运动频仍,耗氧、耗体能较年夜,拉网擦伤也易熏染赤皮烂鳃等病症;投放太晚,气象严寒,拉网刮鱼异样毁伤鱼体表易熏染水霉病,亦会形成年夜批量殒命。是以,一样平常选择在11月中旬水温在12℃~15℃时举行拼塘养鱼(这时候鱼类运动削弱,鳞片紧凑,拉网不容易擦伤染病)。鱼类(种苗)放养,有单种类养殖、多种类混养,以是要分种类、分规格、分食性。如以培养滤食性鲢鳙鱼为主的可以使养殖鱼占70%,搭配20%的草鱼、10%的底层杂食性鱼类(单种类的罗非鱼或土鲮鱼等),反之则一样。若是是养殖底层鱼类(罗非鱼、土鲮鱼、鲤、鲫等),则不要混养,由于这些鱼类食性和栖身水层年夜同小异,轻易形成抢食,年夜鱼欺凌小鱼,形成强大者先殒命。建议单塘养殖单一种类以统一规格鱼类为主,如土鲮鱼(种)占70%、鲢鳙鱼占20%、草鱼占10%可充实使用鱼类食品链,共生互利,康健养殖。放养太密,饲料缺乏产生争吃,鱼类发展巨细纷歧,运动空间小,水位降低,易缺氧殒命;太疏,则铺张水体空间。一样平常亩放10厘米以上鱼种3万尾~4万尾,无水源增补者则亩放1万尾或许更少些。若是是成鱼塘养殖,一样平常亩放300千克不克不及上市的成鱼,也可捕捞几多放回几多,捕甚么放甚么,坚持鱼量绝对稳固,有益减产增收。还要凭据养殖手艺、饲料、水源、种类、规格、密度等详细情形实时调剂,不克不及照搬照套。在正午2时~3时、无风,光照、水温正常时举行放养。放养前先辈行检疫,用4%~5%的食盐水浸洗鱼体,消毒十几分钟后落塘养殖。

4.增强越冬治理

做好水质治理要常巡塘,早、中、晚视察水色变更,使池水做到肥、活、嫩、爽,按期(10天~15天)灌注新水,排放老水。如发明水量变色、污浊、变黑、有腥臭味,讲明水量变坏,须要实时替换新水;如发明冰眼处有鱼群集中运动,须要实时破冰并加注新水或接纳其他要领增氧。冰封的塘面鄙人雪后要打扫积雪,改良光照前提,增添水中浮游植物光互助用,临盆更多的氧气。投饲豢养要做到绝对公道化,既要包管鱼类(种)吃饱,又要统筹养殖情况不受净化和勤俭本钱,以是必需举行迷信投饲。隔1天~2天按1%~1.5%在上午10时投喂一次,保持大批屡次,水温低于15℃时少投,低于8℃时不投;风和日暖时多投喂,年夜风暴雨气压低时不投喂;浮头时不投喂,水质好时多投喂,水质好转不投喂。投喂饲料要养分公道周全,制止单打一,添加一些矿物资和维生素,后果更佳。

做好鱼病防治以防为主,防治联合。在养殖历程中,常应用一些水质改进剂、底质改进剂及微生物制剂等,合营活菌应用后果更好,水质更佳。按期对养殖水体举行消毒,杀菌杀虫,割断病原体的横向流传,最好应用对鱼类无安慰性、无残毒的消毒剂(如漂白粉、食盐、生石灰、鱼菌净、鱼菌清等及中草药物),按期投喂药饵,加强鱼类体质,进步抗病御寒越冬才能。越冬鱼池应坚持平静,避免禽畜落塘惹起鱼类不安。

做好御寒防冻鱼类虽是变温植物,但当水温降到1℃~0℃时,温水性鱼类一样平常进入麻木状;水温降到0.5℃以下时,鱼类就会立刻殒命。因为地热关系,越冬鱼塘水温一样平常在4℃阁下,通例种类四各人鱼等鱼体表也会年夜面积冻伤熏染水霉、细菌等疾病而殒命;而寒带、亚寒带鱼类在水温6℃~10℃也会年夜批殒命,在12℃~18℃冻伤得水霉病亦会年夜批殒命。是以,越冬鱼塘应只管加深水位到3米,也可在鱼塘背风朝阳处水深的处所搭防霜棚60平方米~80平方米,可用竹杆夹着10厘米~13厘米厚的稻草或尼龙编织布盖在离水面20厘米处,或在塘基周围堆上日常平凡预备好的草皮泥、稻草,留意气候预告,一旦寒潮光降,就点着草皮泥,禾草薰烟,以有用熔解塘面霜水,掩护水池水温。

鳄鱼养殖安全管理方法及制度措施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制订鳄鱼饲养管理操作规程,并确定专人进行饲养管理。

公司成立鳄鱼养殖安全生产管理小组,由管理小组成员每天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检查,监督专职饲养员遵守鳄鱼饲养操作规程和相关安全管理制度。

2、安全防护措施

行政管理区域(包括办公区、职工生活区)与鳄鱼驯养繁殖加工生产区域必须严格分开隔离。

鳄鱼驯养繁殖区域,包括鳄鱼养殖池、鳄鱼养殖温室、鳄鱼屠宰加工厂、新产品开发培育车间、产品质量检验中心等,周围应设置高度不低于2M的水泥围墙或直径不小于8㎜的钢筋安全防护栏。钢筋安全防护栏必须固定在水泥地基上,其中水泥地基深入地下不小于0.5米、地面水泥墙体高度以便于固定钢丝网为宜。

(1)全封闭鳄鱼养殖温室应建在鳄鱼驯养繁殖区域内。池四周均用砖砌成再用沙浆抹光抹平,高度0.8米,周围用高1米的钢丝网围绕,以防止鳄鱼穿墙逃逸。

一个全封闭的鳄鱼养殖池可以用水泥和钢丝网分隔成几个小的鳄鱼养殖间,其中水泥围墙地下深度不小于0.5米、地面水泥墙体高度以便于固定钢丝网为宜,地面水泥墙体以上钢丝网高度以确保分隔鳄鱼,防止逃窜和混杂为宜。

(2)鳄鱼生态养殖池应建在鳄鱼驯养繁殖区域内。四周必须设置高度不低于1米的围墙,其中水泥围墙地下深度不小于0.5米、地面水泥墙体高度不低于0.5米。地面0.5米以上部分为便于观察,也可以采用牢固、安全、可靠的直径不小于8㎜的钢筋安全防护网。

与外界连通的进、排水口应有孔径1厘米的钢丝网分隔,

(3)严格控制鳄鱼养殖间的人员进出,出入人员做好登记。鳄鱼养殖池、鳄鱼养殖温室,无关人员不得入内。以防带人病菌、以防鳄鱼伤人、以防惊扰鳄鱼而影响鳄鱼生长繁育。

(4)在鳄鱼养殖场的醒目位置设置安全警示牌:鳄鱼危险,请勿靠近。

(5)日常饲养人员进出鳄鱼养殖场的大门均关闭上锁,出入门做到随手关门加锁。

3、鳄鱼防逃逸措施

(1)运输环节防逃逸措施:

按照(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对野生动物活体有关包装、运输的具体规定,用封闭式货车直接移送至养殖场地或者屠宰场所,全程完全在封闭隔离状况下操作。

在鳄鱼养殖到适合市场需求的规格时,按照国家管理部门的要求在本公司屠宰厂屠杀后对外销售,或者以箱式货车封闭运送到消费场所所在地,由专业屠宰人员宰杀。

(2)养殖过程中的防逃逸措施:

养殖场具有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正本和副本、养殖人员的《养殖技术证》以及完善的《驯养管理办法》。鳄鱼养殖场有防止鳄鱼逃逸和外人进入的完备的安全管理防护设施。

(3)养殖制度防逃逸:鳄鱼养殖场应是独立的、封闭式的,不与其他品种混杂。在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除一日正常的两次投饵时巡查外,场内始终保持每60分钟巡查一次的例行管理制度,目的是检查设施的安全情况,防止由于设施破损导致可能的场内逃逸情况的发生,如有场内逃逸事件发生,及时组织人员在场内捕捉回池,同时,如发现有有鳄鱼死亡则随即捞出掩埋。

尽管养殖场属于全封闭养殖场所,但必须通过加强管理,使得无论从场地、人员,还是管理上都能有效地防止鳄鱼的外逃现象和伤人事故的发生。

奶牛场的建设-奶牛养殖技术规范


我国东北部地域辽阔,山河秀美

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背倚大小兴安岭、蒙古高原,怀抱着一望无际的松辽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内蒙古草原,具有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与自然优势。

三省一区地处东经9712至13505,北纬3724至5333,辖区面积约19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0.5%。

东北奶牛优势产区主要布局在黑龙江和内蒙古两省区的十二个地市(盟)三十七个县市(旗),是牧区、农牧结合型奶牛业发展类型。

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饲料、饲草资源丰富,内蒙古自治区又有辽阔广袤的天然牧场,这两个省区在国内都具有独特的奶牛业发展优势。根据中国rǔ品工业协会公报,2002年年末黑龙江省奶牛存栏93.3万头,牛奶产量135.8万吨;内蒙古奶牛存栏98.4万头,牛奶产量165.2万吨。两省区合计奶牛存栏数和牛奶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58%。

然而,由于本地区奶牛饲养规模化程度不高、一些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没有很好地推广利用,导致近年来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奶牛总量扩张,生产效率并没有明显的提高。

该区域奶牛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奶牛良种覆盖率低,单产水平不高。

尽管该地区奶牛存栏头数较多,但由于繁育技术相对落后,导致了良种奶牛数量较少,仅为总存栏数的1/4左右,单产水平较低,致使种牛进口数量增加,牛价上涨。

二、饲料、饲草生产和加工体系建设较慢。

青绿饲料与优质牧草是奶牛优质高产的基础,东北奶牛产区虽然农作物秸秆、粮食等饲料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但由于专用饲草、饲料种植基地少,奶牛营养调控及饲料高效利用技术环节薄弱,配合精饲料数量不足,加工水平偏低,制约了东北产区奶业生产的快速协调发展。

三、产业化程度不高。

东北奶牛产区以农户分散饲养奶牛为主,由于饲养规模小并且分散,造成了产业化组织程度低,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生产与加工脱节,不利于奶牛生产的稳定、协调发展。

四、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

由于一些地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奶牛饲养技术的推广与咨询、配种繁殖和疫病防治等方面的服务体系不够健全,许多实用技术没有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国家农业部组织了有关畜牧业专家,提出并制定了东北农区奶业生产技术规范,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操作实施要求,为东北农区奶业发展提供了行业规范与技术依托。

本片以这个技术规范为依据,从奶牛生产技术的每个环节入手,为您详细讲解技术要点和具体的操作要求。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养好奶牛必须要有一个规范、良好的奶牛饲养场,那么,养牛场应该如何建,又怎样加强管理呢?下面我们来进行详细的讲解。

第一部分奶牛场的建设(字幕)

场址的选择

奶牛场应该建在地势较高,干燥、背风向阳、地下水位较低,具有缓坡的北高南低,总体平坦的地方,坡度以1%~3%为好,不能建在低凹处、风口处。否则,雨季、汛期积水处理以及冬季防寒都有困难。奶牛场的周边环境不能有工业污染和其它畜牧场的污染,没有发生过任何传染病并且符合绿色、无公害食品产地技术条件要求。

场区地形要开阔整齐,以便于生产作业和卫生防疫。

奶牛场水源要充足,应该设有专门的排水系统,以便及时排除雨水、雪水和奶牛场污水,避免将污水排放到管理区和生产区内。

场区的规划

场区规划要有比较长远的目标,要留有充分的发展余地。奶牛场应该分设管理区、生产区、病畜管理区和粪污处理区。

管理区设在奶牛场上风口和地势较高的地段,依次为生产区、病畜管理区和粪污处理区。

奶牛场净道和污道要分开,净道是指牛群周转、场内工作人员行走、场内运送饲料的专用道路。污道是指粪便等废弃物运送出场的道路。净道和污道分开的主要目是防止交叉污染或者疾病传播。净道要位于上风口处,污道位于下风口处。

奶牛运动场周围要设置围栏,围栏的高度为1.2米,每头成母牛占有运动场面积20平方米,每头青年牛占运动场面积15平方米。

奶牛场还要设绿化隔离带,包括场界林带、场区隔离林带、道路两旁绿化林和运动场遮荫林等。

奶牛场周围需要设围墙和防疫沟。

奶牛场排放的污物遵循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原则。

奶牛舍的建筑

根据我国东北地区冬季寒冷漫长的特点,建筑牛舍时首先要考虑到防寒保暖和减少潮湿的问题。

在保证舍内空气良好的卫生状况下,适当压缩舍内高度(2.8-3.0米(字幕));北墙由于直接受到寒风侵袭,可以适当加厚,以提高保温性能,南墙门窗要保证采光系数(rǔ牛舍12:1,肉牛舍16:1,犊牛舍10-14:1(字幕));屋顶要做保温天棚,预留通风换气孔。

牛床一般要求是长1.6到1.8米,宽1.0到1.2米。牛床坡度为1.5%,中间过道1.8-2米,饲槽设在牛床前面,固定式水泥槽最适用,成牛饲槽上宽0.6到O.8米,底宽0.35到0.40米,呈弧形。

对头式饲养的双列牛舍,中间通道宽1.4到1.8米。通宽度应以送料车容易通过为原则,饲料通道1.2-1.5米。粪尿沟宽0.25到0.3米,深0.15到O.3米,要有一定倾斜度。

除舍内准备有饮水器具以外,必须在运动场边设有饮水槽。饮水槽长3到4米,上宽70厘米,槽底宽40厘米,槽高40到70厘米。每25至40头牛应该有一个饮水槽,要保证供水充足,新鲜、卫生。运动场周围要建造围栏,可以用钢管建造,也可用水泥桩建造,要求结实耐用。

第二部分奶牛场的管理(字幕)

总体的管理

奶牛场不应饲养任何其他家畜家禽,并应防止周围其他畜禽进入场区。

保持各生产环节的环境及用具清洁,保证牛奶卫生。坚持刷拭牛体,防止污染牛奶。

成rǔ牛坚持定期护蹄、修蹄和浴蹄。

人员的管理

牛场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有传染病患者应及时调出。

饲喂管理

要坚持按饲养规范饲喂,不堆槽,不空槽,不给奶牛喂发霉变质和冰冻的饲料。应该剔除饲料中的异物、杂质,保持饲槽的清洁卫生。

要保证足够的新鲜、清洁的饮水,运动场设食盐、矿物质(如矿物质舔砖等)补饲槽和饮水槽,定期清洗消毒饮水设备。

挤奶管理

贮奶罐、挤奶机使用前后都要清洗干净,按照操作规程的要求摆放。挤奶前要按规程清洗奶牛的rǔ房,挤奶后要进行rǔ头药浴。

rǔ房炎病牛不能用挤奶机挤奶,临时发现的rǔ房炎病牛不应该套杯挤奶,应该转入病区,手工挤净后进行及时治疗。

牛奶出场前先要进行检查,不合格的不能出场。

奶牛场使用的机械设备要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

灭蚊蝇、灭鼠

搞好牛舍内外的环境卫生,消灭杂草、填埋水坑,防止蚊蝇滋生,要定期喷洒消毒药物或者在牛场外边设诱杀点,消灭蚊蝇。

定期投放灭鼠药,控制啮齿类动物。投放灭鼠药时要定时、定点,及时收集死鼠和残余的鼠药,做无害化的处理。

病死牛及产品处理

对于非传染病和机械创伤引起的病牛,应该及时进行治疗,死牛要及时定点进行无害化处理,要符合国家标准GB16548的规定。

正在使用药物治疗的病牛生产的牛奶(也叫抗生素奶)不能作为商品牛奶出售。

奶牛场内发生传染病,应该及时隔离病牛,病牛的牛奶、死牛要做无害化处理,要符合国家标准GB16548的规定。

废弃物的处理

要在生产区的下风口处设贮粪池,粪便和其他污物应该有序管理。每天要及时铲除牛舍和运动场上的褥草、污物和粪便,并将粪便和污物运送到贮粪场。

奶牛场内应该设有牛粪尿、褥草和污物等处理设施与设备,废弃物的处理遵循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原则。

资料记录

资料记录应该包括繁殖记录、兽医记录、育种记录、鲜牛奶生产记录等。

繁殖记录包括发情、配种、妊检、流产、产犊和产后监护记录。

兽医记录包括疾病档案和防疫记录。

育种记录包括奶牛标记和谱系及有关报表记录。

鲜牛奶生产记录包括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兽药使用、鲜牛奶的质量(药物残留等)检测、产奶量、rǔ脂率、生长发育和饲料消耗等记录。

病牛死牛淘汰记录病牛死牛应做好淘汰记录,出售奶牛时应该把抄写的复本随牛一起带走,保存好原始记录。

奶牛个体记录应该长期保存,以利于育种工作的进行。

第三部分奶牛的繁殖(字幕)

奶牛的发情鉴定

发情鉴定的目的是及时发现母牛配种时间,防止漏配,提高受胎率。鉴定母牛发情的方法有4种。

外部观察法

母牛发情时兴奋不安,食欲和奶量减少,尾根举起,追逐和爬跨其它母牛并接受其它牛的爬跨。发情牛爬跨时阴门搐动并滴尿,具有公牛交配的动作,外阴部红肿并从阴门流出黏液。

试情法

将试情公牛放入母牛群中,根据公牛追逐爬跨情况以及母牛接受爬跨的程度来判断母牛的发情情况。这个方法适用于集群放牧的繁殖母牛群。

阴道检查法

用阴道开张器观察母牛发情的方法。发情母牛阴道黏膜充血潮红,表面光滑湿润;子宫颈外口充血、松驰、柔软开张,排出大量透明的牵缕性玻棒状黏液;黏液最初稀薄,逐渐变稠,量也由多变少。不发情的母牛阴道苍白、干燥,子宫颈口紧闭,无黏液流出。

直肠检查法

直肠检查法是输精时作为一种鉴定发情的辅助方法。母牛发情时,可以触摸到突出于卵巢表面并有波动的卵泡。

母牛在发育过程中卵泡的发育可分为四个阶段:

1.卵泡出现期

卵巢开始增大,卵泡在卵巢的局部发育并突出。此时母牛开始有发情表现,但不接受爬跨。这一阶段一般持续6~12小时。

2.卵泡发育期

卵泡继续增大,明显突出于卵巢表面。此时母牛发情表现明显,接受爬跨。可维持8~12小时。

3.卵泡成熟期

卵泡不再增大,泡壁变薄。此时母牛发情表现减弱,拒绝爬跨,转入平静。一般维持6~12小时,是输精配种的最佳时期。

4.排卵期

卵泡破裂排卵,卵泡液流失,泡壁松软、塌陷。排卵后6~8小时。此时母牛安静,不接受爬跨。

奶牛的人工授精

母牛产后第一次配种时间为60天以上。高产奶牛产后70天左右开始配种,配准天数不超过90天。

母牛的配种都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具体的技术措施应该严格按以下步骤进行:

精液品质检查

输精前要进行精液品质检查,精子活力达0.35以上,直线运动精子数1000万个以上时才可以输精。

精液的取出

除了本次配种使用的冻精以外,其它的冻精不能提到液氮罐口以下3.5厘米线以上。在寻找冻精超过6秒钟时,应该把分装桶放回液氮罐里,然后再提起来寻找,以保持冻精的冷度。

精液的解冻

颗粒精液解冻:

取解冻液1到1.5毫升,加温至40摄氏度,投放1粒冻精,轻轻摇晃,让冻精在10到15秒钟内迅速溶化。

细管精液解冻:

将1支细管精液直接投放到40摄氏度的温水中10秒钟,当颜色改变时,立即离开水面。

输精的方法

输精时要采用直肠把握法,可以先用直肠检查法判断卵泡发育状况,输精适宜时间为母牛卵泡发育的第三期,也就是卵泡成熟期,即排卵前12到18小时,。如果采用两次输精,间隔时间为8到12小时,输精的部位为子宫体。

注意的事项

配种室要保持清洁卫生,输精器每头牛每次1支,不能重复使用,配种器械用完以后要及时清洗干净,放入170摄氏度干燥箱内消毒2个小时,对预配母牛和公牛的谱系情况必须记录清楚,防止近亲配种。

第四部分育成牛、青年母牛、成母牛的饲养与管理(字幕)

育成牛的饲养管理

按照奶牛的生长周期分类,我们通常把7到18月龄的牛称为育成牛,这个阶段的奶牛生长速度最快,育成牛的饲养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奶牛的体质、体征的形成,因此必须要充分重视。

育成牛的饲养管理主要有分群、采食两个主要环节。

分群

7到18月龄的育成牛,应该按月龄、体重进行分群饲养,原则上分为7到12月龄群、13到18月龄群,每群数量不要太大,要参照场地、牛舍而定,一般20到30头为一群。

应该对群内个体间的体重、月龄差进行控制,相差间距越小越有利于分群与管理。

应该严格防止因为采食不均造成发育不整齐。要随时注意观察群中牛只的变化情况,根据体况及时进行调整。吃不饱的体弱牛向更小年龄群调动,相反,过强的牛向大月龄群转移,过了12月龄会逐渐的稳定下来。

采食

育成牛的日粮以青粗饲料为主,可搭配少量混合精料。

7到12月龄的育成牛每天要自由采食干草2至2.5千克、青贮和青草10至15千克,每天还要加喂3到3.5千克的混合精料。

12月龄至配种期,这个阶段的育成牛消化器官已接近成熟,饲料以精粗饲料为主,基本能满足营养需要,当粗饲料质量差时,要适当补喂少量的精料,标准是每天每头2至2.5千克。

育成牛日粮中的矿物质非常重要。钙、磷的含量和比例必须合理搭配,同时也要注意补加微量元素。

添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育成牛饲料可以参照下面的配方:

玉米62%、糠麸15%、饼粕20%、骨粉(磷酸氢钙或石粉)2%、食盐1%,每千克混合精料添加维生素3000国际单位。

育成牛的饲养管理,还要保证供给足够的饮水,采食的粗饲料越多相应水的消耗量就大,6月龄时每天每头饮水15千克左右,18月龄时约40千克,要根据地区气候条件不同进行适当调整。

青年母牛的饲养管理

青年母牛是指18月龄到初产这一阶段的母牛,18月龄后,奶牛进入体成熟阶段,体内各器官已基本发育完全,生长速度开始减缓。

这个阶段的长短取决于母牛的配种妊娠月龄,如果18月龄配种妊娠,此阶段为10个月,每提前一个月配种妊娠,则减少1个月,如果15月龄配种妊娠,此阶段为7个月。母牛的初配月龄主要根据母牛的体重,母牛体重达360千克以上就可以初配。

青年母牛是发育母牛向成年母牛的过渡阶段,进入体成熟阶段,处于初配和初妊阶段,也是初产和泌rǔ的准备阶段。

根据这些特点,对青年母牛的饲养管理主要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分段饲养

可以按妊娠4个月以前;妊娠4个月至产前2个月;产前2个月至初产3个阶段制定饲养方案。

妊娠4个月以前可按一般水平饲养,以粗饲料为主。妊娠4个月至产前2个月,随着胎儿和rǔ腺的发育加快,应该适当增加精料和干草喂量以及钙、磷的补充,并补充维生素a或胡萝卜素,但要注意防止母牛过肥。

产前2个月至初产,应适当减少青贮喂量,以防止rǔ房水肿,同时适当加大精料喂量,以适应产后大量泌rǔ的需要,但也要根据膘情给料,防止母牛过肥。

管理措施

在管理上要注意每天1到2次对rǔ房进行按摩,以促进rǔ腺发育,产前1个月停止。适当增加母牛的运动量,以防止难产,但运动时要防止母牛相互挤撞和滑倒,以避免发生流产或早产。

成母牛的饲养

干奶期的饲养管理

母牛在产犊前60天开始干奶。干奶要在停止挤奶前10天进行。首先要降低精料喂量,停止喂给青贮和青绿多汁饲料,挤奶次数要由3次、2次、1次、隔日1次到最后停奶。也可以打乱挤奶程序不按时挤奶,最后几次挤奶时要做到多热敷、多按摩、挤净、洗净。

最后1次挤奶后,向每个rǔ头注入干rǔ软膏。停奶后一周内每天检查rǔ房状态,发现红、肿、热、胀时要及时处理,直到安全停奶。

干奶前期

停奶后6到7天rǔ房自然萎缩,这时候应该以青粗饲料为主,精料要根据粗料质量和母牛的膘情而定,可以按每天3到5千克给料,膘情好的母牛仅喂给优质干草就可以。

干奶后期

这个时期rǔ房已经恢复正常,为满足胎儿和母牛的营养需要,可以采取逐渐增料法进行饲养。要适当运动,注意保胎,进行rǔ房按摩,不要喂给冰冻、发霉和变质的饲料。粗饲料的饲喂标准为:青饲、青贮10到15千克,优质干草3到5千克,糟渣类、多汁饲料不超过5千克。

第五部分孕期母牛、围产期母牛的饲养与管理(字幕)

孕期母牛饲养与管理

母牛怀孕后,除了满足自身的营养需要外,还需要供给发育中胚胎的营养需要。奶牛孕期饲养的好坏与产后产rǔ量有直接关系。

妊娠前6个月,胚胎生长发育缓慢,不需要为母牛额外增加大量的营养,保证中上等膘情就可以,但此时胎儿的大脑、骨骼和神经系统发育较快,应保证供给富含维生素A的青绿饲草,还要满足钙、磷的需要量。要补喂大麦芽、胡萝卜每天200克到500克,碳酸钙以及食盐末等。

到母牛怀孕的最后3个月,这一阶段的增重占犊牛出生重的70%到80%,需要从母体供给大量营养。如果胚胎期胎儿生长发育不良,出生后就难以补偿,增重速度减缓,饲养成本增加,母牛产奶量不足,因此要特别重视。

怀孕母牛应该单独饲喂,避免发生伤害。保证怀孕母牛饮水和运动,做好保胎工作。在预产期前1周到2周进入产房,产房要求清洁、干燥、环境安静。

怀孕母牛要适当运动,以增强体质。

围产期母牛的饲养与管理

母牛产前及产后15天为奶牛围产期,这个阶段的饲养与管理分为围产前期与围产后期两个部分。

围产前期

产前阶段仍然以粗饲料为主,每天喂给12到13千克优质干草,青贮不超过6千克,以后逐渐减少到粗料10千克。

精料在每日3千克的基础上每隔2天增加0.5千克,至产前第4天达到5千克。

另外,围产前期要适量补给亚硒酸钠和维生素A、维生素D,预防rǔ热症和胎衣不下,产前一周要减少食盐和钙的饲喂量,预防rǔ房水肿和高钙诱发rǔ热症。

围产后期

母牛分娩前3天进入分娩舍,分娩舍要清洁干燥,地面铺好褥草。当母牛出现临产征兆时,先用温水把母牛后躯部分清洗干净,再用高锰酸钾清洗消毒、擦干。一旦发现难产要及时请专业兽医处理。

母牛分娩后要尽快给它饮用水温30到37摄氏度的温热、足量的麸皮盐水。

麸皮盐水的配制方法如下:

麸皮1到2千克、盐100到150克,温水10千克左右,充分稀释、溶解。

分娩后1到3天,投给大量优质干草,让奶牛自由采食,没有条件的可以按青贮10到15千克、干草2到3千克投喂,并且适量添加块根和糟渣。

精料每天喂3到4千克,以后逐渐增加,要注意按比例补足钙、磷等矿物质饲料。

分娩4天后根据奶牛食欲情况适当增加精、粗饲料的喂量,分娩后要加强对rǔ房的热敷和按摩,促进消肿。

围产期的注意事项

围产前期的日粮干物质应该占奶牛体重的2.5%到3.%,每千克饲料干物质中粗蛋白占13%,钙0.2%,磷0.3%。分娩后立即改为钙0.6%,磷0.3%,精料和粗料比为40∶60,粗纤维含量不少于23%。

奶牛围产期必须精心饲养,分娩前2周可以逐渐增加精料,但最大饲喂量不能超过奶牛体重的1%。

分娩后第1到2天应饲喂容易消化的饲料,如玉米、麸皮等,并适当增加钙在日粮中的水平,自由采食优质饲草,适当控制食盐喂量,特别不能用凉水饮牛。

分娩后第3到4天起,可以逐渐增喂精料,每天增喂量为0.5到0.8千克,青贮、块根喂量必须控制。

分娩2周以后,在奶牛食欲良好、消化正常、恶露排净、rǔ房生理肿胀消失的情况下,日粮可按标准喂给,并可逐渐加喂青贮、块根类饲料,但应防止糟渣、块根过食造成奶牛消化机能紊乱。

第六部分奶牛的生产及护理(字幕)

奶牛的生产

奶牛受胎怀孕后,除了要加强护理,精心饲养以外,还要比较准确的推算出妊娠期和预产期,这样,才能及时掌握分娩时间,有利于产前、产后的护理,保证母牛和犊牛的安全、健康。

那么,什么是妊娠期和预产期?如何推算呢?

母牛的妊娠期是指从最后一次配种到胎儿出生日为止的天数,预产期是指母牛生产犊牛的日期。

妊娠期的长短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根据母牛品种、年龄、胎次、胎儿头数、胎儿性别、环境因素等不同而有所差异。奶牛的妊娠期一般为270到285天,平均是280天。

母牛经过检查确认妊娠以后,为了作好生产安排和分娩前的准备,必须推算出母牛的预产期。

计算的方法是以最后一次配种的日期加上平均妊娠天数。奶牛的平均妊娠期按280天计算,采用月减三,日加六的推算方法,即配种月份减去3,配种日期加上6,就为预产期。

举个实际的例子来看看:

一头奶牛于2005年2月26日配种,计算它的预产期。

推算:预产月份为2-3+12=11,月份2减去3,不够减,需借一年。预产期为26+6=32,超过30天,应减去30,余数为2,即预产日期为2日;预产月份应加上1,即预产月份为12月。

结果:这头奶牛的预产期为2005年12月2日。

在母牛临产前一周应该让它进分娩舍,也就是产房。

产房一定要清洁卫生、保暖、没有贼风,地面要铺上清洁、干燥的垫草,保持环境安静。

在母牛出现rǔ房膨大、外阴部肿胀、阴门变松而长、有透明的索状物从阴户流出,精神不安时起时卧这些分娩预兆后,应该准备好接产用的工具和消毒药品,比如碘酊、酒精棉、高锰酸钾、消毒剪刀、消毒绳、干毛巾、肥皂等。

临产前要用0.1%高锰酸钾溶液洗净并消毒母牛的外阴、尾根以及后躯等。

母牛卧下分娩时,要让它左侧卧,避免胎儿受瘤胃压迫造成难产。如果胎儿两前脚夹着头部先出来,蹄底向下,这是母牛的正常分娩,一般不用助产就可顺利生下小牛。

如果母牛阵缩、努责微弱,应该进行助产。

用消毒绳绑住胎儿前肢部分拉住,助产人员双手伸入产道,然后捏住犊牛下颌,乘母牛努责时一起用力拉,拉的动作要缓慢,以免发生子宫内翻或脱出。

犊牛产出后,应该彻底清除口鼻腔中的粘液,以利呼吸。犊牛脐带断裂处要用5%的碘酊充分消毒,一般不需结扎。如果脐带断口流血不止或脐孔过大时,可以进行结扎或烧烙。

处理好脐带后,用剪刀剥去软蹄,以利于犊牛站立行走。

奶牛的产后监护

奶牛的产后监护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产后6小时内,观察母牛生殖道有无损伤,发现损伤时要及时进行处理。

2、产后12小时内,观察母牛努责情况,努责强烈时,要注意子宫内是否还有胎儿和有无子宫脱征兆,发现子宫脱要及时进行处理。

3、产后18小时内,观察胎衣排出的情况,如超过18小时不排出或排出不完整要及时进行处理。

4、产后1到15天观察恶露排出情况,发现异常、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

5、产后30天,通过直肠检查子宫恢复和卵巢健康状况,发现疾病立即治疗。

第七部分犊牛的饲养管理(字幕)

犊牛出生后,应该如何进行饲养管理呢?犊牛的饲养管理主要有犊牛舍的准备、消毒,犊牛的饲喂、采食与分栏等。

犊牛舍的准备

犊牛舍应该设笼式保育栏和犊牛栏,保育栏专门供给1到2月龄的单个犊牛栖息使用,犊牛栏供给3到6月龄犊牛小群栖息使用,栏内地面要铺上木板,木板上铺10厘米厚的麦秸或者其它新鲜、干净的垫草,牛栏前设置料槽和饮水桶。

犊牛舍要清洁、卫生、干燥、保暖,冬季舍内温度要保持在5摄氏度以上,夏季通风换气要良好。

犊牛舍的消毒

犊牛舍要定期进行消毒,冬季1个月,夏季每半个月消毒一次。可以用火碱、生石灰或者消毒剂对地面、墙壁、饲槽、草架、工具等进行全面消毒。

牛栏里要勤起粪、勤垫草,保持牛栏内清洁干燥。运动场要清洁干燥,不要存有污水。

犊牛的管理

犊牛出生后要及时移入犊牛舍内,放入保育栏饲养,1月龄以后转入犊牛栏内进行小群饲养,犊牛出生后20到30日龄的时候要去角。

喂奶

犊牛的饲养可以采用低奶量培育技术,出生后半个小时内要让它吃上初rǔ,1到3天内要一直饮喂初rǔ,每头每天4千克。

4到20日龄时,每头每天喂常rǔ5千克,21到30日龄时,每天每头喂常rǔ3千克。犊牛喂奶要做到定时、定量、定温、定人管理。

采食

从15日龄起,要逐渐训练犊牛采食代rǔ料。

以代rǔ品为饲料的可以参考如下配方:

1、脱脂rǔ60%~70%;猪油15%~20%;rǔ清15%一20%;玉米粉1%~10%;矿物质、微量元素2%。

2、脱脂奶粉60%一70%;鱼粉5%一10%;豆饼5%一10%;油脂5%~10%。

每次喂完奶以后,在料槽里添加少量的代rǔ料,训练犊牛采食,同时在牛栏边上放置干草架,加入优质干草让犊牛自由采食。

犊牛1个月龄时,采食代rǔ料要达到每天1千克,这个时候就可以断奶了,2个月龄起就完全喂给代rǔ料,3到5月龄时,喂给犊牛混合精料、青贮和优质干草,自由采食不限量。6个月龄以前,每头犊牛每天精料的可逐渐增加到2至2.5千克,青贮3到4千克,优质干草1到2千克。犊牛饲料里的钙、磷比例不要超过2∶1,每头犊牛每年需要贮备玉米青贮1吨。

分栏

犊牛长到6个月龄时候,母犊牛应该转入育成舍进行培育,公犊牛3个月龄时,转入育肥牛群进行快速育肥饲养。

第八部分优良奶牛品种的选择(字幕)

优良奶牛品种的选择要求

奶牛品种的选择应该根据东北地区气侯、积温和农业生产情况综合考虑,要选择适合当地寒冷环境条件的,抗逆性强的优良奶牛品种,比如中国荷斯坦奶牛(中国黑白花奶牛,是目前东部区域专用的奶牛品种(字幕)),最大限度地发挥奶牛自身的免疫调节和抵抗疾病的能力。

体型外貌

优良奶牛品种的体型外貌要高大、匀称、结实。被毛要细致光滑,皮薄而且富有弹性;头、颈、髻甲、后大腿等部位的棱角和轮廓要明显。前胸深宽,肋骨开张,腰背平直,尻长、平、宽;rǔ房紧凑,附着良好。前伸后延,rǔ腺发达,柔软而且有弹性。rǔ头间距张开而匀称,大小适中。rǔ静脉弯曲而明显,rǔ井大,排rǔ速度快。四肢挺直、结实,姿势良好,蹄形正,蹄底呈圆形。

体尺、体重

成年母牛体高要在130厘米以上,体重500千克以上。

成年公牛体高150厘米以上,体重1000千克以上。

产奶性能

在一般饲养管理条件下,母牛305的天产奶量:

一胎3500千克;二胎3900千克;三胎4200千克;四胎4400千克;五胎4500千克。rǔ脂率3.4%以上,各胎次产奶量每增加1000千克,可允许rǔ脂率降低0.1%。按照生产性能、rǔ量、rǔ脂率、rǔ蛋白率和体型外貌评分,进行细致估算。

引进的奶牛要符合本品种的特征,三代谱系要清楚,rǔ用特征明显,个体要健康。

奶牛的引进

引进奶牛时,应该按照国家标准(GB16567)《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进行检疫。

引进的奶牛需要隔离观察30到45天,经过兽医检疫部门检查确定为健康合格后,才能供生产使用。

一定要特别注意:坚决禁止从疫区引进奶牛。

第九部分奶牛的疫病防治(字幕)

奶牛场一定要做好奶牛疾病的预防、监测、控制和扑灭等方面的兽医防疫工作。我们要详细的讲解奶牛的疫病防治,主要分为消毒、免疫接种、疫病检测、疫病控制与扑灭四部分技术要点。

消毒剂的选择

消毒剂应该选择对人、奶牛和环境比较安全、没有残留毒性,对设备没有破坏,在牛体内不会产生有害积累的消毒剂。

可选用的消毒剂有:次氯酸盐、有机碘混合物、过氧乙酸、生石灰、氢氧化钠、高锰酸钾、硫酸铜、新洁尔灭、松油、酒精等。

消毒的方法

喷雾消毒用一定浓度的次氯酸盐、有机碘混合物、过氧乙酸、新洁尔灭等,用喷雾器进行喷雾消毒,主要用于牛舍消毒、带牛环境消毒、牛场道路和周围消毒、进入场区的车辆消毒。

浸液消毒用一定浓度的新洁尔灭、有机碘混合物的水溶液洗手、洗工作服和胶靴。

紫外线消毒对人员入口处要常设紫外线灯进行照射,以起到杀菌的效果。

喷撒消毒在牛舍周围、入口、产床和牛床下面要撒生石灰或火碱杀死细菌和病毒。

热水消毒用35到46摄氏度温水和70到75摄氏度的热碱水清洗挤奶器的管道,以除去管道内的残留物质,防止细菌滋生。

奶牛场一定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消毒灭菌制度,并且要长期坚持执行。

消毒制度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环境消毒

牛舍周围环境、包括运动场,每周要用2%火碱消毒或撒生石灰1次;场区周围以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和下水道出口,每个月用漂白粉消毒1次;在大门口和牛舍入口设消毒池,池内要浸泡2%火碱溶液。

人员消毒

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时,要更换工作服,用紫外线消毒,工作服不要穿出场外。外来参观的人员进入场区参观时更要彻底消毒,更换场区工作服和工作鞋,要严格遵守场内防疫制度。

牛舍消毒

每班牛下槽后,牛舍应该彻底清扫干净,定期用高压水枪冲洗,并进行喷雾消毒和熏蒸消毒。

用具消毒

定期对饲喂用具、料槽和饲料车等进行消毒,可以用0.1%新洁尔灭或者0.2%到0.5%过氧乙酸消毒;日常用具比如兽医用具、助产用具、配种用具、挤奶设备和奶罐车等,在使用前后应该进行彻底消毒和清洗。

带牛环境消毒

定期进行带牛环境消毒,有利于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以减少传染病和蹄病等发生。可用于带牛环境消毒的消毒药有:0.1%新洁尔灭,0.3%过氧乙酸,0.1%次氯酸钠。但是,一定要注意,带牛环境消毒应坚决避免消毒剂污染牛奶。

牛体消毒

挤奶、助产、配种、注射治疗以及任何对奶牛进行接触操作前,应该先将牛有关部位如rǔ房、rǔ头、阴道口和后躯等进行消毒擦拭,以降低细菌数,保证奶牛健康。

免疫接种

奶牛场应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配套法规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疫病的预防接种工作,并注意选择适宜的疫苗、免疫程序和免疫方法。

疫病监测

奶牛场还应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配套法规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做好疫病监测工作。

奶牛场常规监测的疾病至少应该包括:口蹄疫、结核病、布鲁氏菌病。对监测合格的奶牛,由当地兽医防疫部门加戴健康耳标,发给奶牛健康证,养牛户凭奶牛健康证交售牛奶。除了上述疫病外,还应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其他一些必要的疫病进行预防。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由动物疫病监测机构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必要的疫病监督、抽查,并将抽查结果通报当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

疫病的控制和扑灭

奶牛场发生疫病或怀疑发生疫病的时候,应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时采取以下措施:

驻场兽医要及时进行诊断,应该在6小时内向当地畜牧兽医管理部门报告疫情,并在12小时内逐级上报。

确诊发生口蹄疫、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时,奶牛场应该立刻配合当地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对牛群实施严格的隔离、扑杀措施;发生牛海绵状脑病时,除了对牛群实施严格的隔离、扑杀措施外,还需要追踪、调查病牛的亲代和子代;发生炭疽疫病时,要扑杀病牛;发生蓝舌病、牛白血病、结核病、布鲁氏菌病等疫病时,要对牛群实施清群,采取净化措施,扑杀阳性牛。

全场要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病死或淘汰牛的尸体要按国家标准(GB16548)的规定进行严格饿无害化处理。

第十部分饲料与饲草的贮存与使用(字幕)

东北农区的奶牛饲料、饲草主要以玉米青贮、玉米籽粒、苜蓿草、禾本科类的无芒雀麦等为主,在我们主要讲解青贮玉米的加工、贮藏,高水分玉米籽粒的贮藏。

适时收获

青贮玉米最佳的收获期在rǔ熟末期、蜡熟初期,用rǔ线检测法测定,在玉米果穗中部剥下几粒籽粒,然后把它纵向剖开,在rǔ线达到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时为青贮玉米最佳收获期。

收获后留茬的高度控制在5到10厘米。

优质青贮加工技术

青贮概念

青贮饲料是把切碎的新鲜植物,通过微生物的厌氧发酵和化学作用,在密闭无氧条件下调制成的一种适口性好、消化率高和营养丰富的饲料。

青贮发酵

青贮发酵是在厌氧条件下,利用rǔ酸菌发酵产生rǔ酸,当青贮物中的酸碱度值下降至3.5到4.2时,所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都处于被抑制的稳定状态,从而达到保存青贮料营养价值的目的。

青贮饲料的收割、加工与利用

在腊熟期进行收割,边收割边贮藏,要求青贮的适宜水分含量为65%到70%,粉碎长度以2到3厘米为好。装填时要踏紧压实,小窖1到2天内完成,最迟不超过4天,大窖可适当延长,但贮藏速度越赽越好,最好在9月中旬前全部完成贮藏。

青贮装窖密封一个半月后,就可以开窖饲喂,饲喂前要进行品质鉴定,酸碱度值为3.5到4.2,防止二次发酵,保持青贮养分。

饲喂量

产奶牛约15到20千克。每头母牛准备3亩青贮饲料地,每亩产量4.5吨,这样完全可以保证奶牛的青贮饲料供应。

高水分玉米仔粒贮藏技术

高水分玉米贮藏的原理与青贮基本相似,也是利用rǔ酸菌发酵形成大量rǔ酸,抑制其它杂菌繁殖,从而能够长期保存。

贮藏工艺:玉米粒压扁(或粗粉)入窖压实密封。(字幕)

高水分玉米贮藏技术有三大优点:

①节省贮藏费用,仅为烘干贮藏费用的20%,每吨玉米可节约80到100元;

②能够保全玉米的营养成分,特别是玉米的胡萝卜素,几乎可以100%的保存下来;

③高水分玉米过瘤胃蛋白含量80%,这是高产奶牛所必需的,而干玉米仅为52%,国外高产奶牛的日粮中高水分玉米占40%。

本集为至,我们把东北农区奶牛生产技术的主要内容全部讲解完了,可以相信,随着东北农区奶牛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东北农区奶牛业必将得到快速发展,能够尽快形成我国东北地区绿色、优质奶源供应基地,推动我国奶业及rǔ品行业健康发展,以优秀品牌与实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棘胸蛙的安全越冬措施


1.强化培育越冬前一个月,加强饲养管理,抓好膘体培育,使其肥壮,以增强体质,提高抗寒能力。

2.营造洞穴越冬池最好采用土池,土池较保暖。事先把蛙池四周泥土翻松,并选择避风向阳地方,近水面位置挖若于个直径10-20厘米、深40-60厘米的洞穴供蛙休眠。洞穴要保持光滑湿润,但又不被池水浸没。为提高保暖效果,可在洞穴北面挂一排草帘,作为挡风屏障。

3.水底越冬越冬期提高蛙池水位至1米以上。他内投放部分水生植物,池上搭建挡风棚盖,用竹木搭架,上盖草帘(或薄膜)。在蛙池北面,草帘与地面紧贴,池对面搭棚架,高50- 60厘米。越冬池底泥疏松,增投些石块,便于蛙的潜伏。蛙在冬眠期间,仅保持微弱的生理活动,依靠皮肤呼吸,就可保证氧的供给。

4.防敌害蛙处于冬眠时,抵御敌害的能力很弱,易受到敌害生物侵袭。要经常巡视池塘,检查围墙和保暖设施,观察冬眠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山羊的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第十一届(2014)中国羊业发展大会在贵州省务川县召开,蕉坝乡组织选送了6只山羊参加比赛。为了避免山羊因运输、环境改变而引发山羊传染性口疮、羊肠毒血症、感冒、传染性胸膜炎、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和肠炎等疾病,我们对选送山羊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确保山羊运输损伤降到最低。现将此次山羊运输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运输前的准备
1.选择健康无病的山羊,严禁运输带病山羊。带病山羊在运输途中更容易产生应激反应,造成经济损失。
2.山羊在运输前1天最好在饲料或饮用水中添加黄芪多糖、小苏打、复合维生素等抗应激药物,增强山羊的免疫力、抵抗力,从而降低应激反应。在运输前2小时停止饲喂精料,且不能喂得太饱,以防腹部内容物多,路上颠簸引起不良反应。山羊运输前可肌内注射黄芪多糖+头孢噻林,以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等疾病。
3.山羊运输前要做好布氏杆菌病监测和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免疫工作,必须佩戴防疫标志,持有检疫合格证明、消毒证明及相关手续。
4.运输车辆必须严格消毒,其内放置稻草或细糠,以防山羊摔倒被踩伤、踩死。
5.运输车辆要求车况良好,安排好运输路线,准备好雨布,以防日晒雨淋,山羊被淋后易患感冒。
6.装车时,将车停在有高台或架好木板的地方,让山羊慢慢上车,严禁野蛮驱赶造成山羊损伤。山羊应根据性别、大小、强弱、母羊是否怀孕等进行分群装栏,防止运输途中妊娠母羊受到挤压而引起流产或弱小的山羊受到挤压发生踩伤、踩死。
二、运输中注意事项
1.车辆要匀速行驶,慢起慢停,切忌猛刹车。
2.随车技术员要注意观察山羊的状况,最好每隔1个小时停车检查1次。如听到山羊惊叫要停车检查,发现山羊摔倒、趴下或头伸出车外,要及时把山羊扶起或把羊头拉回车内,()防止被其他山羊挤压、踩伤。
3.运输时间在6小时内,途中可不喂草料只饮水;运输时间较长的,途中要喂青干草和饮水。
三、运达目的地后注意事项
1.山羊到达目的地后,将车停在有高台或架好木板的地方,让山羊休息2个小时后自行下车。山羊下车后要慢慢赶进事先准备好的羊舍,供给清洁的凉开水,水中添加黄芪多糖、小苏打、复合维生素等抗应激药物,然后喂青绿饲料,少量勤添,前3天不要喂得太饱,七成饱即可。
2.山羊应根据性别、大小、强弱、母羊是否怀孕等进行分群饲养。注意观察山羊的精神状态、采食、反刍行为和粪便形状等,一旦发现患病羊,就要立即隔离治疗,精细管理。未发病的山羊,可以肌内注射黄芪多糖+头孢噻林,以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等疾病。
四、小结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羊肉需求量增加,山羊价格上涨,调运频繁。在运输过程中,因养殖户经验不足,准备不充分,导致山羊运输发生应激反应,死亡率高达50%,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山羊产业发展。山羊运输,只要做好运输前的准备,处理好运输中和到达目的地后的细节问题,就能把运输损失降到最低。
(作者联系地址:贵州省务川县蕉坝乡农业服务中心邮编:564313)

仔猪常见的死亡原因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新生仔猪成活率高低是决定猪场生产力水平及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因为新生仔猪在哺乳期时,很容易受各种因素影响,如挤压、饥饿、寒冷、疾病等因素影响,常常出现死亡现象,这样就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下面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仔猪常见的死亡原因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提高仔猪成活率是增加养猪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如何才能提高仔猪成活率,这就要求饲养人员加强管理,分析死亡原因,及时准确地采取相应措施。虽然仔猪死亡的原因很多,但生产中常见的主要有以下方面:

压死
1、仔猪出生后一周内,易发生压死现象,主要原因为:
1)、有的母猪,年老体弱,反应迟钝,肥胖,母性不强,性情急燥,初产母猪由于护仔经验差等。总之,母猪母性越差越容易死压仔猪。
2)、仔猪初生后先天不足或患病虚弱无力,或因天冷活力不强,行动不快,即使母猪较为敏感,因仔猪叫声低哑,不足引起母猪惊觉,常被压死,或仔猪因乳头固定不好,而发生争夺,引起母猪急剧变换位置,也易踩死,踩伤仔猪。
3)、由于抽打或急赶母猪,引起母猪受惊;褥草过长,仔猪钻入草堆,致猪母猪不易识别或仔猪不易逃脱;母猪舍过小,仔猪无回旋和逃避余地,均易造成仔猪被压死。
2、针对上述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1)、加强仔猪的看护,母猪压死仔猪多发生在吃食和排便后回圈躺卧时发生,因此,在母猪躺下之前不能离人,若听到仔猪发生尖叫声,应迅速救护。
2)、设护仔架,在猪床靠墙的两面,用8~10cm粗圆木或钢筋,距离墙壁和地面20~30cm处安装护仔架,可以防止母猪在靠墙睡卧时压死仔猪。
3)、设仔猪猪箱,将初生仔猪在垫有柔软干草的仔猪箱或箩筐内,吃奶时放出来,在5日龄内每隔1~2h喂奶一次。设产仔箱尽管费工费时,但能有效防止母猪压死仔猪。

冻死
仔猪生后皮簿毛稀,体脂极少,体温调节能力弱,天冷易发生冻死现象,因此,为仔猪创造温暖的环境是防冻的有效措施。仔猪最适宜的环境温度是:生后1~3日龄30~32℃,4~7日龄为28~30℃,8~30日龄25~28℃,30~60日龄22~25℃,2~3月19~22℃。保温措施是单独为仔猪创造温暖的小气候环境,以提高仔猪周围局部环境温度。
1、厚垫草
在没有其它取暖设施,或者有取暖设施又欲加强取暖效果时,应垫厚草于地面上或仔猪箱内,这种取暖方式适合于小型猪场和农家。但垫草厚度要适宜,同时训练母仔猪定时排便习惯,保持垫草干燥而不必经常更换。
2、红外线灯
将红外线灯吊在垫有垫草的仔猪箱内或护仔栏内,一般用150~250W红外线灯泡,通过调节距地面高度来控制温度。此法简单易行,既可使母仔分别得到适宜温度,又可防止仔猪补被压,但使用红外线灯时,一定要注意灯泡高度,过低容易烤坏仔猪或母猪的皮,也易发生火灾。
3、火炕
北方地区多采取此法,火炕建在仔猪保温间一侧,每两两相邻的猪床合建一个火炕,火炕以中间隔墙为火道,在两侧地下合挖一条深25cm的烟道,上面铺砖,砖上敷以4cm厚的草泥。
当然,保暖方法很多,应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创造适合仔猪生长的适宜环境。

疾病
由于卫生、防疫、消毒、饲养等措施不力引起发病,加之观察不细,发现和治疗不及时,更重要的由于初生仔猪调节体温的机制和免疫力的先天不足,构成了仔猪死亡成败的关键,仔猪阶段多发生贫血、肠炎、僵猪、地方性白肌病等。
1、贫血
初生不久的仔猪极易发生缺铁性贫血,贫血不仅直接或间接引起仔猪死亡,而且致使仔猪生长率降低,形成同类相残的恶癖,因此要求仔猪在生后2~3d必须补铁。当然,作为铁源利用的化合物很多,例如硫酸亚铁、硫酸铁、氯化亚铁、氯化铁、硫酸亚铁氨、葡萄糖酸亚铁等。
2、僵猪
仔猪在哺乳和断奶期间饲养管理不当以及先天不足,仔猪皮肤失去光泽,被毛憔悴,食欲大,头大身小,发育受阻,生长停滞而毫无活力,甚至引起死亡,产生僵猪的原因很多,可分为胎僵、奶僵、病僵和食僵等,加强母猪妊娠期饲养管理,保证胎儿正常发育,防止近亲交配,造成仔猪生活力低;加强哺乳母猪饲养管理以提高母猪泌乳量,固定奶头时,将体小弱仔固定母猪前部乳头上,及时将无乳或缺乳仔猪过寄,并保证吃到充足初乳,及时防病治病,驱虫,特殊护理小仔猪,饲喂优质蛋白质饲料,增喂优质青饲料,以补充营养。总之,僵猪必须给予特殊护理,否则会由于对疾病抵抗力低而死亡,即使不死亡,也会光吃不长,浪费饲料。
3、下痢
引起仔猪下痢原因有多方面,但无论黄痢、白痢,还是红痢,不能单纯依赖于打针和灌药治疗,应采取综合措施:
1)、产仔前必须彻底消毒产房,整个哺乳期要保持产房干燥、温暖、空气新鲜。
2)、母猪的饲料应全价,特别是宜多喂青饲料,以保证充足的维生素,饲料相对保持稳定,饲料骤变往往引起母猪乳汁改变而引起仔猪下痢。
3)、按营养标准为仔猪配制全价饲料,一定要添加复合维生素添加剂和生长促进剂。
4、地方性白肌病
地方性白肌病的发生,主要起源于饲料中硒含量缺乏和不足,而饲料中硒含量的缺乏和不足又与土壤中可利用的硒水平有关。预防和避免此病发生可通过饲料中添加硒和维生素E或仔猪初生后注射0.1%亚硒酸钠生理盐水。综合上述各种仔猪病症,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1)、保持猪舍地面干燥、清洁,勤换垫料,饮水器、食槽每天用石灰水浸泡消毒(至少每三天消毒一次)。
2)、严格按免疫程序接种疫苗,补充各种营养物质。
3)、及早发现病情,及时诊断治疗。
4)、给仔猪提早补饲,能训练仔猪消化器官机能,促进胃肠发育,同时仔猪学会吃料就不再乱啃东西,减少疾病发生。

饿死
母猪缺奶表现在产后奶量不足或无奶,仔猪不安乱叫,追随母猪要吃奶,整窝仔猪普遍消瘦,严重影响仔猪生长发育,甚至死亡。主要因为母猪初配过早,乳腺发育不健全,或者母猪孕期营养不足,致使母猪体质消瘦而缺奶,或者母猪产仔前后患了胃肠炎,消化不良,要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①适时配种。
②根据母猪孕期营养需要配制饲料,增加青绿饲料,满足矿物质和维生素需要,并防止母猪过肥。
③加强产仔前后母猪饲养管理,保证母猪产仔前后体质的健康。
提高仔猪成活率是一个多方面的复杂的问题,并且因时、因地、因品种、生长发育阶段、猪场的设备条件,饲养管理水平等的不同而对仔猪成活率存在着不同的影响。根据各环节对机体所起作用和性质来看,关键是内因,即有关杂交、保胎、妊娠母猪和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等。只要母体繁殖体况好,仔猪在胎儿期获得正常生长发育,生活力强,及时补充仔猪所需各种营养物质,才能提高仔猪成活率。

幼犬冬季安全饲养管理措施


秋冬季是犬友情、交配、繁殖的季节,母犬妊娠期平均为60天,一般产下小犬即进入严寒的冬季,因幼犬具有软弱无力,消化能力差,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等生理特点,极易造成死亡,因此,冬季做好幼犬的饲养管理至关重要。

一、防寒保暖

冬季犬舍内温度应保持在13~15℃之间,如果舍内温度过低,犬的产热量就会增加,从而增强犬体代谢,只好用多消耗能量来维持体温,能量消耗的同时也增加了犬的采食量,提高了饲养成本。另外,幼犬不耐寒,低温容易造成幼犬冻死,因此冬季饲养幼犬的关键是搞好防寒保温,具体措施如下:

1.犬舍的门要挂草帘,窗子要用塑料布封严。

幼犬舍还可以仿照塑料大棚方法进行保暖,同时还要堵塞墙壁裂缝,防止贼风侵袭。

2.有条件的可以采取如下措施采暖。如红外线灯照射,墙壁之间建火墙等,一般应配置犬床,床上垫有毛毡、软草等,并且勤换勤晒,保持干燥。

3.给幼犬晒太阳。冬季让幼犬多晒太阳,不但可以帮助幼犬取暖,同时阳光中的紫外线还有消毒杀菌的作用,并且还能促进幼犬钙质的吸收,有利于幼犬骨骼的生长发育,防止幼犬发生佝偻病。因此,天晴日暖时,要让幼犬多晒太阳,加强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幼犬的抗病能力。

二、幼犬冬季饲养管理

1.搞好两维持、三过渡

两维持是指维持在原圈、舍饲养和维持原饲料饲养:三过渡是指饲料、饲养制度和环境过渡。

①饲料过度:幼犬断奶后1周左右,饲料配方仍与哺rǔ期补料相同,以后逐渐过渡,至断奶后2周左右,即可改为幼犬饲料。

②饲养制度过渡:稳定的生活制度可以促进幼犬的生长发育,减少疾病的发生。幼犬的饲料宜精,定时定量饲喂,少喂多餐,每餐只喂7成饱,以保持幼犬旺盛的食欲和消化能力。

③环境过度:幼犬断奶后仍采用原圈饲养,不调离原圈,不混群并窝,将母犬带出即可。这样,几天后幼犬即可适应。然后再根据幼犬大小、强弱、种用、肉用等分群饲养,幼犬3~5天即可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2.训练三点定位

三点定位是指吃食、饮水地点固定:睡觉地点固定;排粪尿地点固定。

饲养人员应把食、饮用具放在固定地点,不要经常调换位置。幼犬进入新圈舍后,第1次睡过的地方很重要,幼犬认为最安全,以后都会在这个地方睡觉。所以,进入新圈舍的第一个晚上要把幼犬关在或拴在指定地点睡觉,一般3~5天后幼犬睡觉的地点就可固定下来。如果幼犬到处排便,管理人员可将粪便集中起来,堆放在指定地点。这样,一般3~5天后,幼犬就会在这个固定点排便。

3.去势和分群

不留作种用的公犬一律去势,以提高育肥效果。幼犬去势一般可在2月龄时进行,选择天气晴朗、无大风的天气进行。对于母犬不要进行去势,因为母犬性成熟时已经达到出栏期,对育肥无影响,但对于淘汰的母犬应进行去势育肥。

根据大小、体质强弱进行分群管理,是幼犬饲养管理的重要环节~分群管理,可以减轻饲养管理人员的负担,利于幼犬生长发育,提高育肥效果。一般每小群以8~10只为宜。

4.驱虫防病

冬季是犬传染病的多发季节,特别是犬瘟热和犬细小病毒病等危害幼犬的疾病易于发生,为了避免这些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应做好驱虫和食槽、用具、犬舍及环境消毒工作,彻底消除病源,切断传播途径,增强犬肌体的抵抗能力。

幼犬驱虫一般在20~25日龄进行,以后每月进行1次,驱虫后的犬粪和虫体要集中堆积发酵处理,以免污染环境和传染其它犬。

水槽每天清洗1次。食槽、水槽每周消毒一次,可煮沸20分钟,也可用0.1%的新洁而灭溶液浸泡20分钟或用2~4%的烧碱水液浸泡,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提高奶牛场经济效益的几项配套方法 规模奶牛场的增产综合配套技术


近年来,我国奶业发展迅猛,各地饲养上百头、上千头奶牛的规模奶牛场以及养殖园区比比皆是,奶牛养殖已成为畜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笔者下乡时常有养殖场长反映,牛场规模虽逐年扩大,但产奶总量一直徘徊不前。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提高奶牛场经济效益的几项配套方法规模奶牛场的增产综合配套技术。

1、“建好舍”

“建好舍”即为奶牛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解决好奶牛场的环境控制问题。好的舍饲条件,可以为奶牛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最大限度发挥奶牛性能。一是建设牛舍一定要符合奶牛的生物学特性。修建奶牛舍,必须使其符合奶牛对各种环境条件的要求,为奶牛创造适宜的环境。良好的环境可以充分发挥奶牛的生产潜力,提高饲料利用率。不适宜的环境温度可以使奶牛的生产力下降10%~30%。提供良好的畜舍环境是改善牛群生产性能的重要条件。二是符合奶牛生产工艺要求。奶牛场的生产工艺包括奶牛群的组成和周转方式、运送草料、饲喂、饮水、清粪等,也包括测量、称重、采精输精、防治、生产护理等技术措施。修建奶牛舍必须与本场生产工艺相结合,否则必将给生产造成不便,甚至使生产无法进行。三是利于卫生防疫,防止疫病传播。流行性疫病会对奶牛场造成严重的威胁,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修建奶牛舍时还应注意动物卫生防疫的要求,合理规划建筑物布局,牛场还要搞好绿化,既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调节牛场的小气候,有利于奶牛的健康。

2、“养好牛”

“养好牛”即奶牛场应选择优良奶牛品种,解决好牛场生产基础的问题,为奶牛场增加效益奠定基础。“养好牛”是奶牛高产、增加效益的基础条件,在生产中最好选择品种特征明显的黑白花奶牛或荷斯坦奶牛做母本,用优良的公牛冻精或性控冻精配种,繁育后代,定向培育高产核心群,是奶牛场取得好效益的重要条件。

3、“喂好料”

“喂好料”即根据不同的牛群,不同的生理阶段,施以不同的日粮配方。“喂好料”解决了奶牛供给平衡的问题。科学划定牛群分类,按实际需要制定不同牛群的饲料配方,并根据生产性能变化合理调整。使饲料投入控制最优化。在生产中一是注意解决好饲料来源,又要注意饲料质量问题,在农区养殖奶牛,可以自己解决一部分饲料,例如种植玉米青贮和饲料玉米,或者种植奶玉米更好,奶玉米销售后的玉米秸秆水分和含糖量都很高,适合于用来青贮喂牛,或者从种植粘玉米的农户那里购买秸秆,减少费用,也可以购买农作物秸秆进行黄贮或微贮,都可以大大降低饲养成本,在采购饲料时一定要考虑所采购饲料的品质,货比三家,做到质优价廉。

4、“重防疫”

“重防疫”即对奶牛进行科学的免疫和检疫,确保奶牛生产的乳制品安全,为奶牛场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一是认真观察牛群,随时观察牛群的动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确保奶牛场发现问题并得到及时的纠正和解决。二是搞好牛舍环境卫生。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是保障奶牛正常生活和高产的重要条件。常年做到舍内通风良好,冬能保暖,夏能防暑,排污畅通,减少各种应激对奶牛的影响。三是制定科学的疫病防控程序。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重点做好奶牛检疫、牛群净化,定期驱虫、消毒。按规定每年对牛群实施口蹄疫强制免疫3次,定期对抗体效价进行监测,使牛群常年处于免疫保护状态。做好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防治,常年抓好牛场布氏杆菌病和结核病检疫工作,确保牛场人畜安全和牛奶质量安全。

5、“强管理”

“强管理”即不断加强牛场的综合管理,健全牛场的各项管理制度,通过强化牛场的细节管理,减少管理上的疏忽和漏洞,为增加牛场效益提供制度保障。

健全奶牛场各种档案。为分析牛场生产经营情况提供基础数据。一是生产性能测定:测定的项目主要包括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体细胞计数、泌乳天数、胎次、产犊日期等。二是繁殖性能测定:包括初产月龄、产犊间隔、空怀天数、犊牛出生重及牛群总受胚率、情期受胚率、年繁殖率等,产犊及产后监护等各项记录。三是体尺、体重的测量与体型评定:测量的项目包括体高、体斜长、胸围的体重。

牛群的管理。根据不同的牛群、不同的生理阶段、生产阶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重点做好奶牛的繁殖管理、犊牛培育管理、干奶牛的管理、围产期牛管理、挤奶过程管理等。要在各阶段根据个体需要,用心进行呵护。①饲料管理,一是做好牛群的按需投入,减少饲料不必要的浪费,二是管理好库存饲料,防止变质、发霉和鼠害损失。三是注意观察牛群的喂饲过程,牛槽有无剩料,及时调整日粮配方。②人员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牛场的团队建设,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奶牛绩效管理制度,一定要使各项考核制度人性化,不断提高员工福利待遇,还要不断加强牛场员工的各方面的培训,同时加强团队人员的协作,以牛场为中心,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和指标,共同努力,最终实现奶牛场的效益最大化。

规模奶牛场的增产综合配套技术

1.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
近年来,各地农牧部门为了提高奶牛场的产奶量,不同地区根据各地的奶牛质量提出了6吨、7吨、8吨奶工程。规模奶牛场应严格按照农牧部门制定的项目要求实施,达到增产的目的。如果当地农牧部门没有此项工程,规模奶牛场可以聘请专家制定适合自己的长期增产规划。
2.建立合理的奶牛群体结构
规模奶牛场牛群合理结构为成母牛60%、青年牛13%、大育成9%、小育成牛9%和犊牛9%。成母牛群中,1~2胎母牛占母牛群总数的40%,3~5胎母牛占40%,6胎以上母牛占20%,老弱病残牛应淘汰,淘汰率可达20%~25%,以保持牛群高产稳产。青年牛是指18~28月龄的牛,大育成牛是指12~18月龄的牛,小育成牛是指6~12月龄的牛,三者总量应占牛群总数的31%。犊牛是指6月龄内的牛,母犊牛要根据其父母代生产性能和自身的体型外貌进行选留,公犊牛和淘汰的母犊牛要尽快销售,作为后备母牛的犊牛应占牛群总数的9%。
养殖规模超过1000头的奶牛场,要建立自己的核心群。核心群是带动全群发展的核心,是指导后备牛选留标准的重要依据。从本场成母牛中挑选30%、遗传性能和生产性能优良的牛组成核心群。核心群中不同年龄胎次的比例为1~2胎的占60%、3~5胎的占25%、6胎以上的占15%,除年老和死亡的外,一般不予淘汰。核心群的后代,除发育不良的全部留养。
3.奶牛品种改良
近几年,国家对荷斯坦能繁母牛实施良种冻精补贴,规模奶牛场以及园区要抓住契机进行奶牛品种改良。通过不断优化奶牛个体品质,能提高个体产量和群体质量,实现数量与质量的双赢。
在选择冻精时,要查看公牛系谱,通过系谱可以知道公牛3代内亲缘关系,如果待配母牛是这头公牛的近亲,则应避免使用。另外,养殖户要做好繁殖记录。
奶牛场要做好奶牛的发情观察,规范配种、接生等操作,由具备配种资格的技术人员进行配种。一般从奶牛产后40天开始观察,产后60天开始配种,确保奶牛产后100天内配种成功,同时做好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等产科疾病的防治工作,提高配种受胎率。
4.奶牛饲料的配制
配制奶牛饲料时,应因地制宜选用饲料原料。若奶牛场靠近啤酒厂,每头牛每天可以喂给10~15千克啤酒糟,不但饲喂效果较好,而且还能减少蛋白质饲料的用量。此外,果汁厂的下脚料果渣也是奶牛的优良粗饲料,每头牛每天喂给10~20千克可以提高产奶量,增加效益。
饲料原料选定后,要进行合理配比,以满足奶牛营养需要。如日产奶量20千克的奶牛,每日应供给15~20千克青贮料、3千克苜蓿干草和2千克其他干草,冬季再加喂2~5千克的胡萝卜。宁夏地区由于缺乏优质青干草,饲草品种主要以青贮玉米为主,日饲喂量要达20~25千克,有条件的牛场可以再补充一些豆科牧草。
5.TMR技术的推广
TMR(全混合日粮)技术是根据奶牛在不同生长发育和泌乳阶段的营养需要,按照营养专家设计的日粮配方,用特制的搅拌机对饲草、精料、矿物质、维生素和其他添加剂进行搅拌、切割、混合和饲喂的一种先进的饲养工艺。这种工艺能够保证奶牛饲料的营养均衡性,可显著提高养殖场的饲养管理和生产水平,降低饲料成本,实现增产并改善牛群健康状况,从而改善和提高牛奶的品质。在规模奶牛场推广TMR技术,必须保证料槽清洁卫生,每天24小时不断料,让奶牛自由采食。
6.挤奶技术与挤奶次数
在规模奶牛场要全面推广使用鱼骨式挤奶台,实行机械挤奶。挤奶前,首先要对奶牛进行健康检查,观察或触摸乳房外表是否有红、肿、热、痛症状或创伤;其次要对奶牛进行乳头药浴,选用专用的乳头药浴液,药液作用时间为20~30秒。如果乳房污染特别严重,可先用温水清洗干净,再药浴乳头;最后要用毛巾或纸巾将乳头擦干,保证一牛一毛(纸)巾。挤奶结束后,要迅速进行乳头药浴,停留时间为3~5秒。
挤奶次数的确定,各地区、各牛场争议很大。2008年以前,宁夏地区规模奶牛场推行日挤奶3次,三聚氰胺事件后,蒙牛、伊利两大奶业集团为了提高牛奶品质和降低职工劳动强度,改推日挤奶两次。一般来说,3次挤奶比两次挤奶能提高产奶量10%~15%,但对日产奶量20千克以下的奶牛影响不大。
7.奶牛疾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规模奶牛场要根据当地疾病流行情况,针对不同的牛群,采用各种有效的防疫措施。一要定期进行免疫抗体水平的检测,保证免疫抗体水平达到70%以上;二要实行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制度,凡按国家规定免疫过的奶牛加挂免疫耳标,并建立免疫档案;三要配合当地畜牧主管部门做好“两病”(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的检疫,做好净化工作,及时淘汰阳性牛。
引进牛只时,一定要取得引进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检疫证明和布鲁氏菌、结核病检验阴性证明。奶牛在起运前和到达目的地后都要进行检疫,并要隔离观察15~30天,确定健康后方可混养。
8.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是提高规模奶牛场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奶牛场的制度主要包括:场长职责、门卫职责、职工守则、采购人员职责、财务制度、畜牧技术人员职责、饲养人员职责、繁殖配种制度(人工授精员责任制度)、卫生防疫与消毒制度、饲料使用控制措施与制度、环境保护措施与制度、兽药使用控制措施与制度、挤奶厅的环境要求和卫生控制制度等。这些制度不仅要贴上墙,而且还必须让场内所有人员熟记于心,落实到行动上。
9.积极参与DHI检测
DHI为英文dairyherdimprovement(奶牛场牛群改良计划)的缩写,也称奶牛记录体系。DHI报告包括了20多项数据信息,如序号、牛号、分娩日期、泌乳天数、胎次、测定奶量、校正奶量、上次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脂/蛋白比例、体细胞计数、线性体细胞计数、牛奶损失、前次体细胞数、累计奶量、累计乳脂量、累计蛋白量、峰值奶量、峰值日、305天奶量、持续力、繁殖状况、预产期等。
规模奶牛场要积极与农牧部门联系,参与到DHI检测项目中来,这能使奶牛场从经验管理、被动管理转变为数据管理、主动管理,完成从传统管理到现代管理的变革。
DHI是通过测试奶牛的产奶量、乳成分、体细胞数等并收集奶牛群体的有关资料,综合分析后形成反映奶牛场饲养、配种、疾病、生产性能等信息的报告。这些信息可以指导奶牛场进行科学有序地生产,促进奶牛群生产性能大幅提高,实现高产高效

冬末春初北方奶牛场怎样养好奶牛


冬末春初,我国北方地区室外温度仍然很低,风沙也大,严重影响着奶牛的生产能力。本文就北方规模奶牛场冬末春初怎样养好奶牛提几点建议,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1.做好各项防范工作

北方地区冬末春初气候变化异常,常发生大风暴、强降雪等自然灾害,因此,要结合牛场的具体情况,落实好各项防灾、避灾措施。

遭遇强降雪天气时,规模奶牛场要增加棚(舍)顶积雪的清扫次数,一定要保证没有积雪。扫雪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发生人员伤亡事故。牛舍地面尽可能少用或不用水冲洗,及时清理粪便,定期在牛床上铺垫干锯末和垫草。夜间温度较低,如果地面潮湿很容易结冰,因此不要驱赶、大声呵责奶牛,以免造成滑倒、肢蹄扭伤、骨折以及怀孕牛的流产。

2.保持牛舍温度

适宜奶牛生产的环境温度为8~16℃,在此温度范围内奶牛代谢率和产热量处于最低水平,饲料消耗少,疫病少。环境温度高或低时,奶牛都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因此,牛场工作人员要将牛舍北面的门窗、墙缝堵严,防止贼风侵袭,并在门窗上加挂草帘或钉薄膜,以保持牛舍温度。

3.提高饲养标准

环境温度低,奶牛需要消耗一部分能量维持体温,营养物质需要量也相应增加,一般比饲养标准高10%~15%。因此,冬春季需增加15%左右的混合精料,并补喂富含维生素的青饲料。

4.供给充足的饮用水

冬末春初要供给奶牛充足的饮用水,水温要保持在17℃左右,每天早、中、晚各供1次。

5.保证食盐的供应

氯化钠是胃液的主要成分之一,奶牛冬春季胃液分泌量增加,食盐需要量也相应增加。一般每头奶牛每天要供给食盐50~100克,除按1%的比例拌料添加食盐外,可专设盐槽,让奶牛自由舔食。

6.加喂小苏打

在奶牛泌乳期,每头奶牛每天添加小苏打100克,可使产奶高峰提前,并在7个月内保持高产不衰。据试验,在40%粗饲料、60%精饲料的日粮中添加1.5%小苏打和0.8%氧化镁,每头奶牛每天产奶量可增加3.8千克。

7.补喂胡萝卜

胡萝卜是奶牛不可缺少的维生素补充饲料。每头奶牛每天喂给3~5千克胡萝卜,可提高产奶量5%~10%。胡萝卜饲喂前要洗净切碎。

8.增加光照

泌乳期的前60天内,在不增加和改变饲料的情况下,牛舍内每天保持16小时光照,可提高产奶量10%左右。

9.加强运动

中午阳光充足时可将奶牛撵出舍外,让其在运动场自由活动1小时以上,同时每天刷拭牛体1~2次,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抗病力,提高产奶量。

10.做好防疫工作

冬末春初是奶牛传染病多发的季节,必须做好以下防疫工作:一是做好奶牛口蹄疫的免疫接种。按照牛场制定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免疫密度要达到100%。一般注射疫苗后21天牛体内的抗体水平达到最高峰,随后慢慢衰减。规模奶牛场可联系当地农牧部门对奶牛抗体水平进行监测,全群随机抽样检测,抽检率3%~5%,抗体水平检测合格率要达到70%以上,否则要重新免疫。二是做好日常卫生消毒工作。牛场门前要建消毒池或撒生石灰,搞好消毒工作,并谢绝外人参观。三是保持棚(舍)的清洁卫生。奶牛棚(舍)内的粪便要勤打扫,奶牛躺卧的地方最好垫上软草,以免牛腹部、乳房和四肢受凉。潮湿的地方经常撒些草木灰,既可消毒防病,又能吸潮除臭。四是加强日常观察。要经常观察奶牛的行为、食欲、反刍、粪便、休息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五是及时治疗疾病。冬末春初天气忽冷忽热,奶牛极易患感冒。如果发现奶牛精神沉郁,流泪流涕,鼻镜干燥,食欲减退乃至废绝,反刍减少或停止,体温升高达40~42℃,即可诊断为感冒。患病牛可用30%安乃近或安痛定20~40毫升肌内注射,每天注射2~3次,连注两天即可痊愈。对发现迟、病情重、体况较差的奶牛,可用糖盐水(即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1500毫升、青霉素800万~1200万国际单位、链霉素400万国际单位、维生素C2~4克、10%安钠咖10~30毫克,静脉注射。

(作者联系地址:韦人许凤侠孙红玲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农牧局;杨莉萍银川市兴庆区大新镇畜牧兽医站;王秀清刘竹青银川市金凤区农牧局邮编:750004)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98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