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场选种选配的原则和奶牛场选种选配的程序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奶制品特别是鲜奶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食物供给,能够满足人们的营养和健康需求。而这就需要加强对牛奶的来源进行研究,尤其是奶牛的选种选配工作,从根源上解决人们的食品质量问题。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奶牛场选种选配的原则和奶牛场选种选配的程序。

我国于1986年鉴定通过了“中国黑白花”奶牛品种,在此基础上,经过多年努力,该品种在体型外貌、生产性能等方面都取得了相应的发展和提高,头平均年产奶量已由3000公斤上升至4500公斤。虽然近几十年来,在奶牛选育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优质奶牛数量还很少,还缺乏自主培育种公牛的能力。为了继续推进奶牛选育进程,培育优质高产奶牛,促进奶业的持续建康发展,必须加强奶牛养殖优势区域和规模奶牛场的选种选配工作。

一、奶牛场选种选配的原则
1.避免近亲交配
近亲交配容易使不良基因出现纯合,发生遗传疾患和生产性能下降,如繁殖力减退、死胎、畸型胎、泌乳量下降、適应性差、生长缓慢等。在制订育种计划时,除非有意培育种公牛,否则奶牛场在选配上一定要避免近交,一般奶牛群近交系数应控制在6.25%以下。
2.选择公牛时其遗传素质要优于母牛
为了使奶牛品质能够不断提高,所选用的种用公牛的遗传品质要高于母牛群的遗传水平,要使当前所使用的公牛冷冻精液的遗传品质高于牧场以前使用的公牛冷冻精液的遗传品质。
3.严禁使用与母牛具有共同缺陷的公牛进行改良
为了防止缺陷的加剧,需要技术人员在选择配种用公牛时,仔细考察公牛的缺陷和后代的状态,避免出现共同缺陷的公母牛交配组合。
4.牛只的改良性状要有重点
如果需要改良的性状较多,应先选择急需改良的重点性状,使主要缺陷尽快得到改良,不可面面俱到。如果一次选择的改良性状太多,就会使公牛改良效果的选择差变小,改良力度降低,改良速度变慢。
二、选种选配的准备工作
1.绘制牛群血统系谱图
通过绘制牛群的系谱图,可以了解牛群的基本组成结构和血缘关系,为下一步按父系分析牛只的体型外貌和生产水平做准备。这些分析数据将是制订选种选配计划的主要依据。绘制系谱图所需要的数据主要是牛场的一些原始记录,具体包括犊牛的初生编码和三代以上的配种记录。
2.获取牛只的生产水平与体型外貌数据
这些数据主要包括牛只生长发育性能记录、各胎次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的记录和育种群的体型外貌线性鉴定成绩等。一个规范化牛场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积累这些数据,因为它不仅是制订牛群选育目标的依据,也直接关系到奶牛的健康水平、使用年限、产奶能力及产奶持续力,是影响奶牛场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3.搜集可靠的公牛资料
公牛资料是进行选配的主要依据,只有具备了可靠的公牛数据才能保证选配的正确和效果。如有条件最好选用经后裔测定的种公牛。这些资料包括公牛各性状的育种值,体型线性柱形图及公牛雌性子代体型改良的效果等。

三、选种选配的程序
1.分析整理母牛的生产性能和外貌线性评定数据,确定育种目标
对母牛生产性能和体型外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定牛群存在的缺陷,明确进一步改良的方向。根据牛只个体技术资料分析结果来确定具体的改良目标,制订出奶牛场的育种规划。所确定的育种目标可根据重要程度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等级别,分别作为优先改良和后续改良的目标。确定目标时要注意将负相关的性状,例如产奶量和乳脂率,放在同一级别内同时进行改良,以防顾此失彼。一般对低产牛群应把产奶量作为首要的改良目标,体型外貌如乳房形状、尻角度等作为二级目标;对年产奶量在7000公斤以上的高产核心群应重点改良乳脂成分和体型外貌缺陷。
2.把奶牛群划分为核心育种群和商品奶生产群
牛群的划分也需在考查分析牛只的基本资料和生产性能基础上进行,一般育种群占60%,生产群占40%。有时限于条件,育种群和生产群可不在饲养管理过程中体现,只是在育种工作中区分。通过区分育种群和生产群可以按牛群性能采用不同的选配方法,有利于加速选配的进程。
3.分析种公牛资料,确定出选配方案
为了控制冷冻精液费用开支,在奶牛场验证公牛和青年公牛的冷冻精液数量时可以按一定比例搭配使用。在选择交配组合时,首先要分析种公牛的资料,对验证种公牛要考查各性状的育种值、体型线性柱形图及公牛雌性子代体型改良的效果,对青年公牛要认真分析其系谱资料。之后要结合已确定的育种目标,选择组成最适宜的配种组合。核心育种群最好选择具有后裔测定成绩的优秀种公牛进行交配,产生的后代进一步扩充核心育种群;商品奶牛生产群可选择后裔测定结果没出来的青年公牛进行交配,这样可以缩短世代间隔,加速遗传进展,加速改良速度,并且可以从其后代中选择优秀个体来扩充核心群。最后要将牛群的各选配组合制成牛场选配方案图表,以便参照实施。
4.采用人工授精技术,落实选配计划
牛场要根据选配方案采购公牛冷冻精液。在引进精液后,要先进行试配,待后裔产生后,观察后代有无重大缺陷,再决定是否在本场大量使用。这样可以防止公牛携带的隐性缺陷基因同本场牛群中的隐性遗传基因发生重合,从而表现出显性的遗传缺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如后裔有缺陷,需要及时调整和修改选配计划。选配计划要在管理人员的监督下,由授精人员严格实施。每年要召开育种工作会议,总结选配计划落实情况,分析问题,为以后的育种工作提供指导。
加强奶牛场的选种选配是落实《中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配合全国奶牛育种工作的重要工作。奶牛场只有加强亲本牛的选种选配才能发挥奶牛业的育种成效,培育出优质高产的后备奶牛,保证奶牛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关知识

奶牛场生物安全的原则及安全防范措施


随着我国奶牛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规模化奶牛场疫病防控形势也日益复杂,如何搞好奶牛场的生物安全工作是奶牛养殖生产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从控制疫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入手,采取有效生物安全防控措施,防止疫病发生,促进奶牛达到更高的生产性能,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下面一起来具体来了解一下:奶牛场生物安全的原则及安全防范措施。

1、牛场生物安全的基本原则

生物安全公认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封闭式饲养,不引进其他牛,杜绝和场外牛接触,如果一定要引进牛,要对引进牛隔离检测。确保牛场所用的饲料和饮水免受污染,控制其他人员和车辆进入牛场,应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减少因人员和车辆进出牛场而引起的病原体传播。控制牛和野生动物之间的直接与间接接触,特别是啮齿类动物和禽类。明确和监测牛群健康状况,制定并执行一致的疾病控制方案或生物安全计划。

2、生物安全计划的制定

做决策时,牛场场主需听取场内兽医的建议,这样才能保证决策的合理性,保障牛的健康。场内兽医最好以书面形式写出有关牛场生物安全方面的建议。其可以是单独的一个文件,也可以是整个牛群健康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制定防护措施及监测疾病潜在危险性时,一般首先要明确牛群的健康状况,然后要根据数量风险分析,制定合理的生物安全计划。当新牛引进或场内牛和场外牛有接触时,需引起注意。当引进新牛时,要提前做好相关工作。这些工作包括新引进牛来源地的详细情况,隔离设施的提供与管理,检测、治疗和疫苗接种计划,以及引进牛不符合健康标准时的后续工作。书面形式的生物安全计划需有一定的灵活性,且要取得牛场场主和场内兽医的意见。要定期回顾此计划,制定计划的双方应合作互惠,达到各自的目标。牛场兽医部门根据新引进牛的转运过程,可对某些传染病发生的危险给出相应的评价。牛场主对牛健康状况的公布,以及兽医师临床诊断和实验检测结果更有助于危险性评估。另外,还可以在进口牛登记卡上注明牛的健康状况。

3、保证牛群生物安全的措施

牛群封闭饲养:保持牛场的封闭是生物安全程序的要点。不购买、不租借其他牛场的牛。新遗传性状的引进只能通过人工授精或胚胎移植来实施,但即使这样,仍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当进行胚胎移植时,受体牛必须是本场自繁母牛,不能从场外购买妊娠牛或其他动物。牛场之间不能进行牛的租借或出租。出场展览或市场销售的牛不能再返回牛场。放牧时,不同牛场的牛应避免接触。

牛的引进:对于很多牛场来说,由于饲养管理的局限,完全封闭是很难做到的。所以购牛时,要将传染病传播的危险性降低到最小程度。引入的牛可能带有某些传染性病原体,引起本地牛群发病。这些牛还可能传播不同型病原体,或因本地流行病而发病。即使在无愿望达成或维持牛群很高健康状况的地区,牛在流动过程中强毒性或耐药性病原体传播的危险依然会对各牛场造成威胁。根据牛场卫生措施,最安全的购牛是无指定病原体的牛,比较安全的方法是从已知健康状况的牛群中购牛。无特定疾病的牛群、已知健康状况的单一牛群和已知健康状况的混合牛群的危险系数将会增加。从未知健康状况的混合牛群或发病牛群中购买牛是非常危险的。牛市或牛贩子手中的牛来自不同的牛群,且混于一起,因而具有很大的危险性。除非从没有特定疾病的牛场中购买牛,引入牛在进入牛场前都要进行隔离检查。使用本场的运输工具可将运输过程中与一些传染源接触的危险降低到最小,尤其是物流公司在不能保证单一运输的情况下,更应如此。引进牛进入牛场之前,应根据提前制定好的具体方案,在送达目标牛场时进行隔离检测。

关注牛场疾病对引进牛的影响:很多牛场主认识到新引入的牛可能将疾病传染给本场的牛,但很少认识到本场的牛也有将疾病传染给新引入牛的危险性。很多常见疾病和生殖道传播的疾病可导致牛繁殖性能严重下降,这种情况在种公牛饲养上已成为非常严重的问题。此外,在妊娠过程中发生感染时,很多妊娠母牛可能会发生流产。综合以上原因,本场流行病学,确定引入牛中所有个体的疾病情况,同时在隔离期间进行相应的治疗或疫苗接种。

对于种公牛的引入,应注意从精子开始形成到精液射出有2个月的间隔。这就意味着即使在睾丸发生疾病,在数周内并不可能导致精子质量下降。反之,发病后精液质量在数个月后才能恢复。母牛若在妊娠期感染某些疾病,可使妊娠率下降。所以,在引入新种公牛时,首先应该进行隔离和相关检测。然而,由于种公牛交易的时间选择通常与牛繁殖期,特别在季节性产犊牛群中很相近,这种隔离和检测操作就变得相当困难。

安全防范措施

1.隔离

1.1与外界环境的隔离。动物养殖场要做到与外界环境高度隔离,使场内动物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隔离措施主要包括从选址上做好隔离、从场区建设上做好隔离和建立限制进出制度隔离。

1.1.1从选址上做好隔离。新建奶牛养殖场场址的选择应远离交通要道、居民点、医院、屠宰场、垃圾处理场等有可能影响动物防疫因素的地方,距离要保持在500-1000m以上。选择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地点,具有清洁、无污染的充足水源,地下水位在2m以下。

1.1.2从场区建设上做好隔离。奶牛场周围要建有隔离沟或隔离墙及绿化带;场门口建立消毒池和消毒室;根据生物安全要求的不同,养殖场内应严格划分生产区、管理区和生活区,还要在远离生产区的地方建立隔离圈舍;牛舍之间距离最低不应少于10m,各区之间还要建立隔离墙或绿化隔离带。严格做到净道、污道分开,无害化处理设施要配套完善。

1.1.3建立限制进出制度隔离要针对防疫工作建立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采购制度、中转物品隔离消毒制度等规章制度并认真实施,切断一切有可能感染外界病原微生物的环节。

1.2人员隔离奶牛场应严格限制外来人员、车辆等进出场区和生产区。必须进入时,要严格进行消毒;奶牛场工作人员也禁止随意离开场区,必须离场时,进出奶牛场要经过严格消毒;生产区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时,应洗手,穿工作服和胶靴,戴工作帽;或淋浴后更换衣鞋。工作服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饲养人员严禁相互串牛舍。在周边地区有疫情发生的情况下,严禁工作人员外出;如必须外出的人员外出后,应待疫情全部扑灭后方可进场,或经过严格的隔离和消毒后才能进场。

1.3奶牛间的隔离

1.3.1引进奶牛的隔离

奶牛引种是牛病传入的重要途径之一。各种传染性生物因子都可能在引种时被带入牛场,特别是购进隐性感染或无任何临床症状的带毒奶牛,将给奶牛场造成巨大损失。在引种前要做血清学检测,检测是否带有本场没有发生过的传染病致病因子,同时须在隔离检疫舍隔离观察30-60天。30天后再检测1次,如检测结果仍为阴性,方可引入本场。

1.3.2病牛的控制

每栋奶牛舍应预留病弱牛栏,一旦发现状况异常奶牛立即转到病弱栏内。经2天治疗未见好转的,立即转入病牛隔离舍治疗。

1.4饲料、用具和交通工具隔离

奶牛场必须坚持定期开展饲料采购等工作,这些环节也是是传入传染性生物因子的关键环节,不能出现任何问题。饲料采购要在非疫区进行,在饲料进场后应在专用的隔离区进行消毒,并杜绝同外界相关人员的近距离接触。要杜绝使用经销商送上门的原料,杜绝运输奶牛及相关产品的交通工具接近场区;生产区内使用的工具、车辆等禁止离开生产区使用;在生产区内要设立专门的消毒池,对生产区内的相关用具进行消毒;运输饲料、奶牛的车辆也要定期进行消毒;运输鲜奶的车辆要专一、固定,进出场要经过严格的消毒。

1.5其他动物与昆虫的隔离

狗、猫、鸟、老鼠、蚊蝇等野生动物和昆虫也是将新的传染性生物因子引入奶牛场的重要危险因素,要禁止让狗和猫在牛场内四处走动。老鼠、蚊蝇等都是疾病的传播者,还对饲料、饲料原料造成损耗与污染。奶牛场要采取有效措施消灭老鼠,及时处理粪便,净化污水,防止蚊蝇滋生。

2、消毒

消毒是奶牛场消灭传染性生物因子的重要环节,一方面,消毒可以减少病原进入养殖场或畜舍,另一方面,消毒还可以杀灭已进入养殖场或畜禽舍内的病原,从而减少了奶牛感染传染性疾病的机会。奶牛场的消毒要注意以下五点:

2.1环境消毒在奶牛场大门口和牛舍入口要设消毒池、消毒通道以及消毒间。消毒池长应为车辆车轮两个周长以上,深要大于车轮半径以上,定期加入5%的火碱水或10%的来苏儿溶液,也可放生石灰等消毒。消毒通道可安装喷雾消毒装置,消毒间多为紫外线消毒。

牛舍及运动场内的粪便每天都要清除,保持地面的干燥和清洁。牛舍入口牛舍周围及运动场,每周用用火碱、生石灰或来苏儿溶液进行喷洒消毒。牛舍墙壁、牛栏等2-3周用15%的石灰乳或20%的热草木灰水进行粉刷消毒。牛场周围、场内污水池、下水道等每月用漂白粉消毒一次。

每次牛舍进牛前,彻底清洗、消毒所用栏舍,至少空置7天后,再转进新牛。饲料存放处、场内道路、舍内通道、值班室、更农室要每天打扫干净定期消毒。

2.2人员消毒奶牛场应尽量减少外来人员进入生产区参观,必须进入生产区时要经过严格消毒,遵守奶牛牛场卫生防疫制度。饲养人员定期体检,患人畜共患病者不得进入生产区。饲养人员在进入生产区之前,必须在消毒间用紫外线灯消毒15分钟,或更换工作衣、帽;有条件的地方先淋浴、换衣后再进入生产区。

2.3牛体消毒定期用0.1%新洁尔灭、0.3%过氧乙酸、0.1%次氯酸钠等对牛体进行消毒。消毒时要避免消毒剂污染到牛奶。

2.4用具消毒饲喂用具、饲料床等定期消毒,可用0.1%新洁尔灭或0.2~0.5%过氧乙酸。日常用具、医疗用具、配种用具以及挤奶设备和奶罐等,在使用前后均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

2.5粪便处理牛粪采取堆积发酵处理,堆积处每周用2-5%烧碱消毒一次。

3、免疫

免疫是预防、控制疫病最基本的生物安全措施。奶牛场应跟据本地疫病流行状况、奶牛来源和遗传特征、奶牛场防疫状况在专业兽医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选择疫苗的种类和免疫程序。注意疫苗必须为正规生产厂家经有关部门批准生产的合格产品。

4、检疫

4.1引种检疫引种时要遵循“健康第一”的观念,严把引种关。由国内异地引进奶牛,要按规定对结核病、布病、传染性鼻气管炎、白血病等进行检疫。从国外引进的奶牛除按进口检疫程序检疫外,应对白血病、传染性鼻气管炎、粘膜病、副结核病、蓝舌病等复查一次。引进牛到达调入地后,在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监督下,进行隔离观察饲养14天,确定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养。

5.监测

5.1布病、结核病的监测净化每年春秋两季,要向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申请对本场奶牛进行布鲁氏杆菌病和结核病的监测。对于检出的阳性牛只一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有关规定进行扑杀销毁和无害化处理。

5.2其他疫病的监测结合奶牛场实际情况,制定出必要的其他疫病监测方案。一是隐性乳房炎监测,在泌乳奶牛干乳前15天进行,以便在干乳时运用有效的抗菌制剂,及时进行防治。二是定期进行口蹄疫监测。三是定期进行粪便寄生虫卵检查。

依据监测结果对奶牛场及时进行免疫程序的调整,同时进行相应的驱虫保健。

总之认真做好以上生物安全防范技术措施,切实控制奶牛场的传染性生物因子,从而有效地防止疫病的发生和发展,确保奶牛的生物安全,才能保证规模奶牛场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奶牛场经济效益的几项配套方法 规模奶牛场的增产综合配套技术


近年来,我国奶业发展迅猛,各地饲养上百头、上千头奶牛的规模奶牛场以及养殖园区比比皆是,奶牛养殖已成为畜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笔者下乡时常有养殖场长反映,牛场规模虽逐年扩大,但产奶总量一直徘徊不前。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提高奶牛场经济效益的几项配套方法规模奶牛场的增产综合配套技术。

1、“建好舍”

“建好舍”即为奶牛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解决好奶牛场的环境控制问题。好的舍饲条件,可以为奶牛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最大限度发挥奶牛性能。一是建设牛舍一定要符合奶牛的生物学特性。修建奶牛舍,必须使其符合奶牛对各种环境条件的要求,为奶牛创造适宜的环境。良好的环境可以充分发挥奶牛的生产潜力,提高饲料利用率。不适宜的环境温度可以使奶牛的生产力下降10%~30%。提供良好的畜舍环境是改善牛群生产性能的重要条件。二是符合奶牛生产工艺要求。奶牛场的生产工艺包括奶牛群的组成和周转方式、运送草料、饲喂、饮水、清粪等,也包括测量、称重、采精输精、防治、生产护理等技术措施。修建奶牛舍必须与本场生产工艺相结合,否则必将给生产造成不便,甚至使生产无法进行。三是利于卫生防疫,防止疫病传播。流行性疫病会对奶牛场造成严重的威胁,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修建奶牛舍时还应注意动物卫生防疫的要求,合理规划建筑物布局,牛场还要搞好绿化,既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调节牛场的小气候,有利于奶牛的健康。

2、“养好牛”

“养好牛”即奶牛场应选择优良奶牛品种,解决好牛场生产基础的问题,为奶牛场增加效益奠定基础。“养好牛”是奶牛高产、增加效益的基础条件,在生产中最好选择品种特征明显的黑白花奶牛或荷斯坦奶牛做母本,用优良的公牛冻精或性控冻精配种,繁育后代,定向培育高产核心群,是奶牛场取得好效益的重要条件。

3、“喂好料”

“喂好料”即根据不同的牛群,不同的生理阶段,施以不同的日粮配方。“喂好料”解决了奶牛供给平衡的问题。科学划定牛群分类,按实际需要制定不同牛群的饲料配方,并根据生产性能变化合理调整。使饲料投入控制最优化。在生产中一是注意解决好饲料来源,又要注意饲料质量问题,在农区养殖奶牛,可以自己解决一部分饲料,例如种植玉米青贮和饲料玉米,或者种植奶玉米更好,奶玉米销售后的玉米秸秆水分和含糖量都很高,适合于用来青贮喂牛,或者从种植粘玉米的农户那里购买秸秆,减少费用,也可以购买农作物秸秆进行黄贮或微贮,都可以大大降低饲养成本,在采购饲料时一定要考虑所采购饲料的品质,货比三家,做到质优价廉。

4、“重防疫”

“重防疫”即对奶牛进行科学的免疫和检疫,确保奶牛生产的乳制品安全,为奶牛场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一是认真观察牛群,随时观察牛群的动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确保奶牛场发现问题并得到及时的纠正和解决。二是搞好牛舍环境卫生。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是保障奶牛正常生活和高产的重要条件。常年做到舍内通风良好,冬能保暖,夏能防暑,排污畅通,减少各种应激对奶牛的影响。三是制定科学的疫病防控程序。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重点做好奶牛检疫、牛群净化,定期驱虫、消毒。按规定每年对牛群实施口蹄疫强制免疫3次,定期对抗体效价进行监测,使牛群常年处于免疫保护状态。做好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防治,常年抓好牛场布氏杆菌病和结核病检疫工作,确保牛场人畜安全和牛奶质量安全。

5、“强管理”

“强管理”即不断加强牛场的综合管理,健全牛场的各项管理制度,通过强化牛场的细节管理,减少管理上的疏忽和漏洞,为增加牛场效益提供制度保障。

健全奶牛场各种档案。为分析牛场生产经营情况提供基础数据。一是生产性能测定:测定的项目主要包括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体细胞计数、泌乳天数、胎次、产犊日期等。二是繁殖性能测定:包括初产月龄、产犊间隔、空怀天数、犊牛出生重及牛群总受胚率、情期受胚率、年繁殖率等,产犊及产后监护等各项记录。三是体尺、体重的测量与体型评定:测量的项目包括体高、体斜长、胸围的体重。

牛群的管理。根据不同的牛群、不同的生理阶段、生产阶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重点做好奶牛的繁殖管理、犊牛培育管理、干奶牛的管理、围产期牛管理、挤奶过程管理等。要在各阶段根据个体需要,用心进行呵护。①饲料管理,一是做好牛群的按需投入,减少饲料不必要的浪费,二是管理好库存饲料,防止变质、发霉和鼠害损失。三是注意观察牛群的喂饲过程,牛槽有无剩料,及时调整日粮配方。②人员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牛场的团队建设,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奶牛绩效管理制度,一定要使各项考核制度人性化,不断提高员工福利待遇,还要不断加强牛场员工的各方面的培训,同时加强团队人员的协作,以牛场为中心,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和指标,共同努力,最终实现奶牛场的效益最大化。

规模奶牛场的增产综合配套技术

1.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
近年来,各地农牧部门为了提高奶牛场的产奶量,不同地区根据各地的奶牛质量提出了6吨、7吨、8吨奶工程。规模奶牛场应严格按照农牧部门制定的项目要求实施,达到增产的目的。如果当地农牧部门没有此项工程,规模奶牛场可以聘请专家制定适合自己的长期增产规划。
2.建立合理的奶牛群体结构
规模奶牛场牛群合理结构为成母牛60%、青年牛13%、大育成9%、小育成牛9%和犊牛9%。成母牛群中,1~2胎母牛占母牛群总数的40%,3~5胎母牛占40%,6胎以上母牛占20%,老弱病残牛应淘汰,淘汰率可达20%~25%,以保持牛群高产稳产。青年牛是指18~28月龄的牛,大育成牛是指12~18月龄的牛,小育成牛是指6~12月龄的牛,三者总量应占牛群总数的31%。犊牛是指6月龄内的牛,母犊牛要根据其父母代生产性能和自身的体型外貌进行选留,公犊牛和淘汰的母犊牛要尽快销售,作为后备母牛的犊牛应占牛群总数的9%。
养殖规模超过1000头的奶牛场,要建立自己的核心群。核心群是带动全群发展的核心,是指导后备牛选留标准的重要依据。从本场成母牛中挑选30%、遗传性能和生产性能优良的牛组成核心群。核心群中不同年龄胎次的比例为1~2胎的占60%、3~5胎的占25%、6胎以上的占15%,除年老和死亡的外,一般不予淘汰。核心群的后代,除发育不良的全部留养。
3.奶牛品种改良
近几年,国家对荷斯坦能繁母牛实施良种冻精补贴,规模奶牛场以及园区要抓住契机进行奶牛品种改良。通过不断优化奶牛个体品质,能提高个体产量和群体质量,实现数量与质量的双赢。
在选择冻精时,要查看公牛系谱,通过系谱可以知道公牛3代内亲缘关系,如果待配母牛是这头公牛的近亲,则应避免使用。另外,养殖户要做好繁殖记录。
奶牛场要做好奶牛的发情观察,规范配种、接生等操作,由具备配种资格的技术人员进行配种。一般从奶牛产后40天开始观察,产后60天开始配种,确保奶牛产后100天内配种成功,同时做好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等产科疾病的防治工作,提高配种受胎率。
4.奶牛饲料的配制
配制奶牛饲料时,应因地制宜选用饲料原料。若奶牛场靠近啤酒厂,每头牛每天可以喂给10~15千克啤酒糟,不但饲喂效果较好,而且还能减少蛋白质饲料的用量。此外,果汁厂的下脚料果渣也是奶牛的优良粗饲料,每头牛每天喂给10~20千克可以提高产奶量,增加效益。
饲料原料选定后,要进行合理配比,以满足奶牛营养需要。如日产奶量20千克的奶牛,每日应供给15~20千克青贮料、3千克苜蓿干草和2千克其他干草,冬季再加喂2~5千克的胡萝卜。宁夏地区由于缺乏优质青干草,饲草品种主要以青贮玉米为主,日饲喂量要达20~25千克,有条件的牛场可以再补充一些豆科牧草。
5.TMR技术的推广
TMR(全混合日粮)技术是根据奶牛在不同生长发育和泌乳阶段的营养需要,按照营养专家设计的日粮配方,用特制的搅拌机对饲草、精料、矿物质、维生素和其他添加剂进行搅拌、切割、混合和饲喂的一种先进的饲养工艺。这种工艺能够保证奶牛饲料的营养均衡性,可显著提高养殖场的饲养管理和生产水平,降低饲料成本,实现增产并改善牛群健康状况,从而改善和提高牛奶的品质。在规模奶牛场推广TMR技术,必须保证料槽清洁卫生,每天24小时不断料,让奶牛自由采食。
6.挤奶技术与挤奶次数
在规模奶牛场要全面推广使用鱼骨式挤奶台,实行机械挤奶。挤奶前,首先要对奶牛进行健康检查,观察或触摸乳房外表是否有红、肿、热、痛症状或创伤;其次要对奶牛进行乳头药浴,选用专用的乳头药浴液,药液作用时间为20~30秒。如果乳房污染特别严重,可先用温水清洗干净,再药浴乳头;最后要用毛巾或纸巾将乳头擦干,保证一牛一毛(纸)巾。挤奶结束后,要迅速进行乳头药浴,停留时间为3~5秒。
挤奶次数的确定,各地区、各牛场争议很大。2008年以前,宁夏地区规模奶牛场推行日挤奶3次,三聚氰胺事件后,蒙牛、伊利两大奶业集团为了提高牛奶品质和降低职工劳动强度,改推日挤奶两次。一般来说,3次挤奶比两次挤奶能提高产奶量10%~15%,但对日产奶量20千克以下的奶牛影响不大。
7.奶牛疾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规模奶牛场要根据当地疾病流行情况,针对不同的牛群,采用各种有效的防疫措施。一要定期进行免疫抗体水平的检测,保证免疫抗体水平达到70%以上;二要实行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制度,凡按国家规定免疫过的奶牛加挂免疫耳标,并建立免疫档案;三要配合当地畜牧主管部门做好“两病”(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的检疫,做好净化工作,及时淘汰阳性牛。
引进牛只时,一定要取得引进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检疫证明和布鲁氏菌、结核病检验阴性证明。奶牛在起运前和到达目的地后都要进行检疫,并要隔离观察15~30天,确定健康后方可混养。
8.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是提高规模奶牛场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奶牛场的制度主要包括:场长职责、门卫职责、职工守则、采购人员职责、财务制度、畜牧技术人员职责、饲养人员职责、繁殖配种制度(人工授精员责任制度)、卫生防疫与消毒制度、饲料使用控制措施与制度、环境保护措施与制度、兽药使用控制措施与制度、挤奶厅的环境要求和卫生控制制度等。这些制度不仅要贴上墙,而且还必须让场内所有人员熟记于心,落实到行动上。
9.积极参与DHI检测
DHI为英文dairyherdimprovement(奶牛场牛群改良计划)的缩写,也称奶牛记录体系。DHI报告包括了20多项数据信息,如序号、牛号、分娩日期、泌乳天数、胎次、测定奶量、校正奶量、上次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脂/蛋白比例、体细胞计数、线性体细胞计数、牛奶损失、前次体细胞数、累计奶量、累计乳脂量、累计蛋白量、峰值奶量、峰值日、305天奶量、持续力、繁殖状况、预产期等。
规模奶牛场要积极与农牧部门联系,参与到DHI检测项目中来,这能使奶牛场从经验管理、被动管理转变为数据管理、主动管理,完成从传统管理到现代管理的变革。
DHI是通过测试奶牛的产奶量、乳成分、体细胞数等并收集奶牛群体的有关资料,综合分析后形成反映奶牛场饲养、配种、疾病、生产性能等信息的报告。这些信息可以指导奶牛场进行科学有序地生产,促进奶牛群生产性能大幅提高,实现高产高效

冬末春初北方奶牛场怎样养好奶牛


冬末春初,我国北方地区室外温度仍然很低,风沙也大,严重影响着奶牛的生产能力。本文就北方规模奶牛场冬末春初怎样养好奶牛提几点建议,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1.做好各项防范工作

北方地区冬末春初气候变化异常,常发生大风暴、强降雪等自然灾害,因此,要结合牛场的具体情况,落实好各项防灾、避灾措施。

遭遇强降雪天气时,规模奶牛场要增加棚(舍)顶积雪的清扫次数,一定要保证没有积雪。扫雪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发生人员伤亡事故。牛舍地面尽可能少用或不用水冲洗,及时清理粪便,定期在牛床上铺垫干锯末和垫草。夜间温度较低,如果地面潮湿很容易结冰,因此不要驱赶、大声呵责奶牛,以免造成滑倒、肢蹄扭伤、骨折以及怀孕牛的流产。

2.保持牛舍温度

适宜奶牛生产的环境温度为8~16℃,在此温度范围内奶牛代谢率和产热量处于最低水平,饲料消耗少,疫病少。环境温度高或低时,奶牛都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因此,牛场工作人员要将牛舍北面的门窗、墙缝堵严,防止贼风侵袭,并在门窗上加挂草帘或钉薄膜,以保持牛舍温度。

3.提高饲养标准

环境温度低,奶牛需要消耗一部分能量维持体温,营养物质需要量也相应增加,一般比饲养标准高10%~15%。因此,冬春季需增加15%左右的混合精料,并补喂富含维生素的青饲料。

4.供给充足的饮用水

冬末春初要供给奶牛充足的饮用水,水温要保持在17℃左右,每天早、中、晚各供1次。

5.保证食盐的供应

氯化钠是胃液的主要成分之一,奶牛冬春季胃液分泌量增加,食盐需要量也相应增加。一般每头奶牛每天要供给食盐50~100克,除按1%的比例拌料添加食盐外,可专设盐槽,让奶牛自由舔食。

6.加喂小苏打

在奶牛泌乳期,每头奶牛每天添加小苏打100克,可使产奶高峰提前,并在7个月内保持高产不衰。据试验,在40%粗饲料、60%精饲料的日粮中添加1.5%小苏打和0.8%氧化镁,每头奶牛每天产奶量可增加3.8千克。

7.补喂胡萝卜

胡萝卜是奶牛不可缺少的维生素补充饲料。每头奶牛每天喂给3~5千克胡萝卜,可提高产奶量5%~10%。胡萝卜饲喂前要洗净切碎。

8.增加光照

泌乳期的前60天内,在不增加和改变饲料的情况下,牛舍内每天保持16小时光照,可提高产奶量10%左右。

9.加强运动

中午阳光充足时可将奶牛撵出舍外,让其在运动场自由活动1小时以上,同时每天刷拭牛体1~2次,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抗病力,提高产奶量。

10.做好防疫工作

冬末春初是奶牛传染病多发的季节,必须做好以下防疫工作:一是做好奶牛口蹄疫的免疫接种。按照牛场制定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免疫密度要达到100%。一般注射疫苗后21天牛体内的抗体水平达到最高峰,随后慢慢衰减。规模奶牛场可联系当地农牧部门对奶牛抗体水平进行监测,全群随机抽样检测,抽检率3%~5%,抗体水平检测合格率要达到70%以上,否则要重新免疫。二是做好日常卫生消毒工作。牛场门前要建消毒池或撒生石灰,搞好消毒工作,并谢绝外人参观。三是保持棚(舍)的清洁卫生。奶牛棚(舍)内的粪便要勤打扫,奶牛躺卧的地方最好垫上软草,以免牛腹部、乳房和四肢受凉。潮湿的地方经常撒些草木灰,既可消毒防病,又能吸潮除臭。四是加强日常观察。要经常观察奶牛的行为、食欲、反刍、粪便、休息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五是及时治疗疾病。冬末春初天气忽冷忽热,奶牛极易患感冒。如果发现奶牛精神沉郁,流泪流涕,鼻镜干燥,食欲减退乃至废绝,反刍减少或停止,体温升高达40~42℃,即可诊断为感冒。患病牛可用30%安乃近或安痛定20~40毫升肌内注射,每天注射2~3次,连注两天即可痊愈。对发现迟、病情重、体况较差的奶牛,可用糖盐水(即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1500毫升、青霉素800万~1200万国际单位、链霉素400万国际单位、维生素C2~4克、10%安钠咖10~30毫克,静脉注射。

(作者联系地址:韦人许凤侠孙红玲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农牧局;杨莉萍银川市兴庆区大新镇畜牧兽医站;王秀清刘竹青银川市金凤区农牧局邮编:750004)

奶牛场生产区规划布局的设计建造


奶牛场是集中饲养牛群和组织奶牛生产的场所.要想养好高产奶牛,必须为奶牛提供适宜生活和生产的必要条件.因此,修建奶牛场,应按照奶牛的生活习性、生理特点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来综合安排,合理布局,搞好奶牛场区的设计和施工,为提高奶牛生产效率和生产出优质牛奶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奶牛场生产区规划布局的设计建造。

1、挤奶厅和乳品间

饲养场每天需要利用2~3次的挤奶厅是整个牛奶生产线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旋转式挤奶台已经逐渐被淘汰,如今固定式挤奶厅越来越受到欢迎,自动智能挤奶厅也已投入使用。最简单的挤奶厅是并列式的,适合于一个工人负责80头奶牛的生产线。奶牛可以3头一个单位或6头一个单位,进出挤奶厅的奶牛每次1头,人工调整进出速度。挤奶厅在屋顶设有精料仓,里面的精料在重力作用下落入位于牛之间的饲槽中。挤奶效率可达每小时30~40头奶牛。鱼骨式挤奶厅目前更为常见,挤奶工站在坑道中调整,可以避免弯腰。奶牛成批进入挤奶厅,排列在坑道两侧,站位与坑道成一定角度。鱼骨式挤奶适合于各种规模的牛场,若栏位根据需要设计为1:1模式(例如10个挤奶单位,10个准备单位),一个工人在2h可轻松应对100头奶牛,对于300头或更多的奶牛,有2~3名工人即可负责。挤奶厅屋顶处的精料仓储存有精料,每排都有一个料槽。有的挤奶厅现在已经取消饲喂。挤奶杯组自动脱落装置现有市售,使挤奶工人可以同时操作更多台挤奶机而又不过度挤奶。任何一个挤奶厅,工作程序基本都是奶牛进入、饲喂、擦拭乳房、冲洗乳房、检验最初挤出的牛奶、套上挤奶杯、移去挤奶杯、乳头药浴或喷雾、运奶及将奶牛赶出挤奶厅。在有些牛场,挤奶前挤奶工须对奶牛乳头进行药浴,尤其是暴发乳房炎时。乳品间应靠近挤奶厅,主要包括抽真空器、乳泵、热水器和冲刷器械,此外还要配置散装奶罐。奶罐的容量十分重要,应足以容纳最大可能奶量。除了紧急分娩奶牛外,一般以每头奶牛30~35L准备。挤奶厅和乳品间必须保持严格清洁,牧场应有相关机构定期进行检验。发动机和制冷设备应置于机械室中。

2、饲养舍

奶牛舍通常分铺草运动场和开放式牛栏部分。

铺草运动场舒适、清洁,每头奶牛须占6H12,冬季铺垫大量干草(每头牛大约2.5~3.Ot)日工作量,但是干草的使用减少了奶牛排泄粪尿的体积。开放式牛栏设计精巧,已为我国大多艺牛场所接受,可大幅度提高劳动效率。主要要求是空间要足够大,提高舒适性,一般开放牛栏总长为2.2m宽为1.2m有较适合躺卧的表面,可以是金属制的,也可以是木制的。对于高产奶牛,牛栏的活动空间应更大些。现在又有许多新型开放式牛栏的出现。开放式牛栏前高后低,有一定斜度,一般为水泥地面,上面垫上沙土或干草。要加设头部横挡以便牛站立时,身体向后运动,牛的粪便不致排在开放式牛栏上。走道的宽度为2.4m与饲槽毗连的走道要比一般的走道宽些,这样当牛在采食时其尾后还有足够的空间让其他奶牛自由地通过。开放式牛栏和粪道可以安排在一个建筑物内,也可作为自由进出牛栏专用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所有情况下都应保持牛舍的良好通风。也可以在牛舍上开一个天窗用于通风。铺草运动场和开放式牛栏的饲槽可在舍外也可在舍内。舍内饲槽利于采食,但增加了饲养成本。

3、饲料青贮区

牛场饲料青贮设备包括塔式青贮窖和由砖石砌成的简易青贮窖。简易青贮窖建造简便,且使用方便,造价低。常用的夹板窖为水泥地面,其墙由泥土、木条或水泥筑成。青贮窖的安全性十分重要,其墙壁不仅能承受青贮料自身重量,还要能在青贮料压实过程中承受住机动车的碾压作用。对于开放式青贮窖,在墙的上端900mm放置指示杆;对于封顶式青贮塔,应为机动车留出足够进出空间(5.5m)。所有留出的污水应集中在一个封闭的贮罐中,及时清理。自主采食的青贮系统,青贮料的堆放高度不应高于2m其容量应能满足整个冬季的用量,即12~l5m3/头。如果需要储存其他饲料,必须保证清洁干燥,没有寄生虫。

4、产房和隔离间

产房和隔离间布局应合理,方便奶牛进出,这个区域还应包括操作区,以便对奶牛保定并进行兽医治疗或人工授精。产房和隔离间要分开。产房和隔离间必须有足够的空间且有保定绳索或其他保定设施。墙壁要粉刷以避免污染。另外,还需设置饮水器、饲草架、清洁机动车道及挤奶房(便于在隔离间挤奶)。病牛可能发生死亡或在隔离间内屠宰,因而需要有运送尸体的卡车通道。对于分散产犊的牛群而言,平均一个产房可容纳40~50头奶牛。

奶牛场生产区规划布局与要求
1、传统的栓系饲养:主要以牛舍为中心,集奶牛饲喂、休息、挤奶于同一牛床上进行。各乳牛舍的管理相互平行,管理承包方式实行人员包干。即每人承包15-25头牛,这些奶牛的饲喂、挤奶、清粪全由一人负责。其优点是饲养管理可以做到精细化。而缺点是费事、费时,难于实现高度的机械化,劳动生产率较低。
2、现代化散栏饲养:主要以牛为中心,将奶牛的饲喂、休息、挤奶分设于不同的专门区域进行。乳牛的管理工序垂直或交叉,管理承包方式实行工种包干。即饲喂人员专门负责奶牛的饲喂,挤奶人员专门负责奶牛的挤奶、清粪人员专门负责奶牛的清粪。其优点是省工、省时,便于实行高度的机械化,劳动生产率高。缺点是饲养管理群体化,难于作到个别照顾。奶牛场的整体布局应是实现两个三分开:即人(住宅)、牛(活动)、奶(存放)三分开;奶牛的饲喂区、休息区、挤奶区三分开。尽量减少脏、净道路交叉污染。
3、奶牛养殖小区场址选择的要求:养殖小区要建在地势高、干燥、背风向阳、空气流通、土地坚实、地下水位低、便于排水排污并且有斜坡的开阔平坦地方,最好是沙壤土地。应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能保证生活生产用水。养殖小区的位置与居民生活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的距离应符合规定标准。一般应在居民点的下风头,距村镇工厂500米以上。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交通便利,供电方便,要求距主要交通道路500米以上。远离屠宰、加工和工矿企业,特别是化工类企业;远离噪音。
4、奶牛养殖小区场区规划的要求:应本着因地制宜、科学饲养、环保高效的原则,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场地建筑物的配置应做到紧凑整齐,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生产区封闭隔离,工程设计和工艺流程符合动物防疫条件要求。养殖小区内可划分为生产区、生产辅助区、生活管理区和粪尿污水处理、病畜管理区等,要求布局合理、分区严格管理,分设净道与污道、雨污严格分开,便于防疫消毒灭源等。多场(户)入住养殖小区的,生产管理要有统一要求、统一标准。
5、奶牛养殖小区牛舍建筑的要求:奶牛舍最适合的温度是10℃-18℃,温度低于0℃或高于24℃,对奶牛有一定影响,尤其是高温高湿的环境,对产奶量影响较大。应采用半开放式牛舍,设有顶棚,四面敞开或座北朝南、前面敞开。奶牛舍可设计为单列式或双列式,单列式牛舍一般跨度为5.5-6.0米,双列式牛舍一般跨度为11.2-12米,双列式中间通道宽1.5-1.8米。牛床应做成斜面,一般坡度为1%-1.5%,成年牛的牛床长1.8-2.0米,宽1.2-1.3米,床下坡面设有排粪沟。牛床前设有固定的水泥饲槽和颈枷,饲槽宽0.5米,深0.25-0.3米。每栋牛舍的前面或后面,要有运动场,在场内设有饮水池,同时有凉棚、盐槽,运动场面积不小于每头牛20㎡-25㎡。
6、奶牛养殖小区的防疫与疫(疾)病控制要求:在奶牛生产中应坚持以防为主的方针,制定有隔离措施和传染病控制措施,有预防、治疗奶牛常见疾病规程,有传染病发生应急预案,有效防止和消灭奶牛疫(疾)病,提高养牛的经济效益。

规模奶牛场综合增产配套技术


1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近年来,全国各地奶产业发展迅猛,各地农牧部门为了提高奶牛场的产奶量,不同地区根据各地的奶牛质量提出了6吨、7吨、8吨奶工程。规模奶牛场应该与当地农牧部门联系,积极参与到奶牛场综合增产的项目中,严格按照农牧部门制定的项目要求实施,达到增产的目的。如果农牧部门没有此项工程,规模奶牛场可以聘请当地农牧部门以及奶牛专家制定适合自己牛场的长期增产规划。
2建立合理的奶牛群体结构。规模奶牛场的合理结构为,成母牛60%。成母牛指初产以后的牛,在成母牛群中,1~2胎母牛占母牛群总数的40%,3~5胎母牛占牛群总数的40%,6胎以上占20%,老弱病残牛应淘汰,规模奶牛场淘汰率可达20%~25%,以保持牛群高产稳产。青年牛指18~28月龄的牛,即初配到初产的牛,应占整个牛群的13%。大育成牛指12~18月龄的牛,即12月龄到初配的牛,应占整个牛群的9%。小育成牛指6~12月龄的牛,应占整个牛群的9%。犊牛指出生至6月龄的牛,对于出生的母犊牛要根据其父母代生产性能和本身的体型外貌进行选留,作为后备母牛进行培育,其他犊牛要尽快销售,留作后备母牛的犊牛应占整个牛群的9%。
养殖规模超过1000头的奶牛场,要建立自己的核心群,因为核心群是带动全群发展的核心,是指导后备牛选留标准的重要依据。从牛场成母牛中选择遗传性能和生产性能优良的30%的牛组成本牛场的核心牛群。核心群中在不同年龄胎次中的比例为1~2胎占60%,3~5胎占25%,6胎以上占15%,核心群牛除因年老和死亡外,一般不淘汰。核心群牛的后代,除个别发育不良的外,全部留养。
3奶牛品种改良。近几年来,国家推广了荷斯坦能繁母牛实施良种补贴项目,规模奶牛场及园区都可以使用到国家良种补贴项目的冻精,奶牛场在选择冻精时,要查看系谱,通过系谱可以知道所使用的公牛三代内亲缘关系,如果待配母牛是这头公牛的近亲,则应避免使用。另外,养殖户要做好繁殖记录,合理选用冻精,不一定非要选择价格昂贵的进口冻精。
奶牛场要抓好奶牛的发情观察,规范配种、接生等操作,由具备配种资格的技术人员进行配种。奶牛产后40天起及时观察奶牛发情,60天开配,确保奶牛产后100天之内配种成功,杜绝空怀现象。同时做好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等产科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高配种率。通过不断优化奶牛个体品质,提高牲畜的个体产量和群体质量,实现数量与质量的双赢。
4奶牛饲料的配置。要贯彻以牛为本的思想,给奶牛提供足量的优质粗饲料,保证奶牛采食优质粗饲料满足自身维持高产的需要。对于一天产20千克牛奶的奶牛来说,喂给15~20千克的青贮饲料,加上3千克的苜蓿,加上2千克的干草,冬季每日再饲喂2~5千克的胡萝卜,这是比较合理的一个粗饲料的配方。宁夏地区由于缺乏优质的青干草,饲草品种主要以青贮玉米为主,日饲喂量要达20~25千克,有条件的规模场可以补充一些豆科牧草,如:苜蓿。夏秋季节刈割一些禾本科牧草饲喂奶牛,冬季可以大量贮存胡萝卜饲喂奶牛。
规模奶牛场在选择农副产品的时候,要因地制宜。比如奶牛场靠近啤酒厂,啤酒糟是奶牛的良好的饲料,一天一头牛饲喂10~15千克左右,能降低一部分蛋白质饲料的用量。又比如北方地区近几年建设了不少果汁厂,果渣就是奶牛的优良粗饲料,每天一头牛饲喂10~20千克果渣可以适当提高产奶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5TMR(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的推广。TMR技术是根据奶牛在不同生长发育和泌乳阶段的营养需要,按照营养专家设计的日粮配方,用特制的搅拌机对日粮个组进行搅拌、切割、混合和饲喂的一种先进的饲养工艺,这种工艺能够保证奶牛饲料的营养均衡性。可显著提高养殖场的饲养管理和生产水平,节约饲粮、饲料,降低饲料成本,实现增产并改善牛群健康状况,从而改善和提高牛奶的品质。在规模奶牛场推广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以确保奶牛日粮营养平衡、全价,保证料槽清洁卫生、每天24小时有料,奶牛可自由采食。
6挤奶技术及挤奶次数。全面推广鱼骨式挤奶台,实行机械挤奶。首先,挤奶前要对奶牛进行健康检查,观察或触摸乳房外表是否有红、肿、热、痛症状或创伤。其次,对乳头进行药浴,选用专用的乳头药浴液,药液作用时间要保持在20~30秒。如果乳房污染特别严重,可先用含消毒水的温水清洗干净,再药浴乳头。第三,挤奶前用毛巾或纸巾将乳头擦干,保证一头牛一条毛巾。第四,挤奶结束后,要迅速进行乳头药浴,停留时间为3~5秒。
关于挤奶次数的问题,各地区、各牛场争议很大。2008年以前,宁夏地区规模奶牛场推行的都是一日3次挤奶技术。三聚氰胺事件后,蒙牛、伊利两大奶业集团,为了提高牛奶品质、提高奶牛福利待遇和降低牛场职工劳动强度,在宁夏各地推行了一日2次挤奶技术,对于一日挤3次奶的牛场拒收牛奶,所以宁夏的规模奶牛场目前都是推广的一日2次挤奶技术。
三次挤奶比两次挤奶牛奶产量多10%~15%。一般来说,日单产20千克以下的,两次挤奶影响不大。若日单产在20千克以上的肯定是三次挤奶好。宁夏境内规模奶牛场日产奶量都超过20千克,推行一日3次挤奶技术刻不容缓。
7奶牛疾病的综合防治技术。各规模牛奶场要根据当地情况以及疾病流行情况,针对不同的牛群,制订合理、有效的免疫措施和免疫程序进行防疫,及时进行动物疫病的预防接种工作。做好口蹄疫、炭疽、衣原体、焦虫等动物疫病的免疫注射工作,保证免疫密度达到100%。为提高奶牛的免疫抗体水平,杜绝各类疫情的发生,要加大规模奶牛场免疫抗体水平的检测,保证免疫抗体水平达到70%以上。实行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制度,凡按国家规定实行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对免疫过的奶牛加挂免疫耳标,并建立免疫档案。
从外引进牛时,一定要取得引进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检疫证明和布氏杆菌、结核病实验室检验阴性结果证明。奶牛在起运前检疫、运输时检疫和到达目的地后检疫,并且到达目的地后要隔离观察15~30天,确定为健康后,方可混养。规模牛场要配合当地畜牧主管部门每年都要对所饲养的奶牛进行两病的检疫,做好净化工作,及时淘汰阳性牛。
8建立、健全规模奶牛场各项管理制度。规模奶牛场的各项制度主要包括:场长职责、门卫职责、职工守则、采购人员职责、财务制度、畜牧技术人员职责、饲养人员职责、饲养人员职责、繁殖配种制度(人工授精员责任制度)、卫生防疫与消毒制度、饲料使用控制措施及制度、环境保护措施及制度、兽药使用控制措施及制度、挤奶厅的环境要求和卫生控制制度等。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提高规模养殖场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这些制度不仅要张贴上墙,还必须让场内所有人员熟记于心,落实到行动上去,按制度规定去做,一切制度化。
9积极参与DHI检测。DHI为奶牛场牛群改良计划的英文缩写,也称奶牛记录体系。DHI报告提供了20多项数据信息,主要包括:序号、牛号、分娩日期、泌乳天数、胎次、测定奶量等。
规模奶牛场要积极与农牧部门联系,参与到DHI检测项目中来。参与DHI检测,实质上是规模奶牛场由经验管理、被动管理转变为数据管理、主动管理,由传统管理实现现代管理的一次大变革。它是通过测试奶牛的奶量、乳成分、体细胞数,并收集有关资料,经分析后,形成的反映奶牛场配种、繁殖、饲养、疾病、生产性能等的信息,围绕这些信息可以进行有序、高效的生产管理,亦可为奶牛场饲养管理提供决策依据。通过检测我们可以知道牛群的健康情况。像隐性乳房炎等问题都可以预防;也可预判产奶量,了解繁殖情况。

北方地区散栏式规模奶牛场的管理


近年来,全国各地新建了很多奶牛场,特别是地理条件优越的北方地区新建了不少千头规模奶牛场。这些奶牛场大都引进澳洲、新西兰纯种荷斯坦奶牛,且购买了先进的设备,但存在着很多问题,特别是人员配置和管理问题。笔者对管理较好的奶牛场进行了调查,并与很多同行、场长、技术人员和饲养员等进行了交流,现以北方地区散栏式千头规模奶牛场的人员配置与管理为例谈些看法,供参考。

一、人员配置

劳动定额是计算产量、成本、劳动生产率等各项经济指标和编制生产、成本和劳动等项计划的基础依据。它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和组织条件下,为生产一定的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的工作量所规定的必要劳动消耗量。规模奶牛场实行流水作业,各岗位有专人负责,实行专门化管理,应根据不同的劳动作业、个人技术熟练程度、机械自动化水平及其他设备条件制定劳动定额,进而合理进行人员配置。

1.场长。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监督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搞好奶牛场的发展工作,制定年度计划。一般千头规模奶牛场应配备场长1名,主管畜牧养殖和兽医防疫的副场长各1名。场长、副场长要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形成一个优良的管理团队。

2.技术员。包括畜牧和兽医技术人员,主要负责落实饲养管理规程和疾病的防治工作。每200~250头奶牛应配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各1人,千头规模奶牛场就需要配备技术员4人。

3.配种员。负责母牛保健、配种和孕检。一般千头规模奶牛场应配备配种员5人,争取使奶牛总繁殖率达90%以上,情期受胎率达45%。

4.饲养员。负责牛群的饲养管理工作,按牛不同生产阶段进行专门管理。主要工作有:根据饲养标准饲喂精饲料和粗饲料;按照规定的工作日程,进行牛只的刷洗、运动等护理工作;经常观察牛只的食欲、反刍、粪尿、发情和生长发育等情况。每人的饲养定额:成年母牛50~60头,围产期奶牛18~20头,育成牛60~70头或犊牛35~40头。千头规模奶牛场建议配备饲养员5人,其中1人负责犊牛、1人负责育成牛和干奶牛,3人负责泌乳牛。

5.挤奶工。负责挤奶、保持卫生、协助观察母牛发情。采用转盘式、并列式、鱼骨式机械化挤奶的千头规模奶牛场应配备挤奶工6人。

6.饲料工。负责饲料的称重入库、清除异物、加工粉碎和全混合日粮(TMR)的配制,且按需供应到各牛舍。千头规模奶牛场应配备饲料工3人。

7.牛奶处理工。负责及时处理挤出的牛奶,清洗盛乳器,使牛奶损耗低于2.5%。千头规模奶牛场应配备牛奶处理工2人。

8.清洁工。负责保持运动场及其周围环境的卫生。千头规模奶牛场应配备清洁工2人。

此外,配备产房管理员2人、会计1人、司药兼保管1人、门卫1人、()锅炉工1人和其他后勤保障人员1~2人。这样千头规模奶牛场人员配置虽比国内传统牛场要少得多,但与国外现代化农场千头奶牛配备10人相比还多得多。

二、人员的管理

奶牛养殖劳动强度大、工作枯燥,年轻人很少愿意从事,所以留住人才、稳定员工十分重要。

在人员管理上,首先要制定各项规章和管理制度。规章和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场长职责、门卫职责、职工守则、采购人员职责、财务制度、畜牧技术人员职责、饲养人员职责、兽医职责、人工授精员责任制度、卫生防疫与消毒制度、饲料使用控制措施与制度、环境保护措施与制度、兽药使用控制措施与制度、挤奶厅的环境要求和卫生控制制度等。尤要注意的是这些制度不仅要装贴上墙,还必须让场内所有人员熟记于心,落实到行动上去,按制度规定去做,一切制度化。其次要树立场荣我荣,场辱我耻,团结进取,爱岗敬业的团队意识,要充分调动和保护员工的积极性,贯彻执行按劳分配的原则,使劳动报酬与完成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相结合,实行目标管理。对销售人员制定销售量、职业规范。对育成牛、犊牛饲养员规定工作量,制定成活率、生长发育指标和饲养规程;对干奶牛、泌乳牛饲养员和饲料工规定工作量和操作规程;对配种员规定工作量和繁殖指标;对技术员、场长应分别规定其职责。对完成饲料供应,提高产奶量、母牛受胎率、犊牛成活率、育成牛增重和疾病防治等有功人员应予以奖励。最后要积极与当地畜牧主管部门联系,参与养殖、防疫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综合素质,在奶牛饲养管理、繁殖配种和疫病防治方面有所创新。

(作者联系地址:韦人徐平许凤侠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农牧局邮编:750001;塔光华银川市兴庆区通贵乡畜牧站邮编:750004;张雅宁银川市兴庆区掌政镇畜牧站邮编:750004;杨莉萍银川市兴庆区大新镇畜牧站邮编:750004)

肉狗选配的原则及方法


狗的选育技术

1)狗的选择方法

一般选择方法,即一看个体、二查祖先、三测后代的办法,逐渐筛选,去劣取优。个体选择:根据犬本身的优劣确定留种和淘汰的方法,有下列几方面:

①品种。根据用途和目的选用不同的品种。

②年龄。公狗2岁左右,母狗1.5岁左右。

③体形外貌。要求外观各部匀称,肌肉发达,雄健强壮,姿势端正。毛色以黑背黄腹、灰黑色、灰褐色为好。嘴巴为黑色。眼褐色。头部正视为长三角形,头部至额顶(眉梢以上)与脸部至鼻镜(眉梢以下)的比例约1:1。耳自下向上为长三角形,站立时头稍高于背。在安静状态下,颈部与背的延长线成35。角。前腿大关节以下,正视、侧视均成垂直状,后腿吃力点正在脚掌中心,飞节角度良好。趾紧收呈椭圆形。尾在兴奋时上翘不卷,平静站立时,自然下垂,尾长略过飞节。母狗乳头有4对以上。

④神经类型。兴奋和抑制过程强而均衡,灵活性好,轻快敏捷,胆大凶猛,衔取兴奋性高而持久,驰骋力强,注意力集中,富于忍耐性。

⑤生理机能。听力、视力良好。嗅觉灵敏。生殖器官发育正常,繁殖力强。

⑥血缘。最好是远亲繁殖5代以上,即上4代内均无共同祖先。

狗的亲代选择是根据犬的亲代祖先的外形鉴定成绩、生产性能和生长发育情况的记录资料选择的方法。也就是说祖先好的,后代也应该好,如同一亲体所生的不同个体,只要它们都表现良好,那么所选的个体也比较可靠。

后裔选择是根据狗本身所生的后代的优劣确定是否留种的方法。这种选择是最真实的,也是人们所希望的选择。这是因为人们饲养种犬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优良的后代。

2)肉狗选配的原则及方法

选配原则:

①选择具有共同优点的公、母狗进行交配,会使双方优点在后代身上得到保持、巩固和发展。②公、母狗双方有相同缺点的不能交配。③在优良种犬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具有某一优点的犬去克服其他犬的缺点,但不能用凸背克服凹背,用X肢势克服()肢势。④在年龄选配时,理想的是壮龄配壮龄,或壮公配老母。

选配方法:近亲选配。为了某种需要,可以进行近亲交配。在一般情况下,应尽量避免使用。非近亲选配。即普通杂交犬的任意交配,或亲缘关系在5代以上的公母狗交配,是常用的交配方法。杂交选配。用不同种类的犬繁殖后代,可以产生杂交优势。后代的生活力和生产性能会更好。

奶牛场小型桶式挤奶机常见故障及排除


在奶牛场,挤奶设备算得上是牛场设备最主要的部分了。挤奶机是通过乳头杯及乳头杯橡皮内套之间的开和闭震动空气,刺激乳头周围的血液循环,是乳头导管周围的压力降低,引起乳头括约肌的扩张。

小型桶式挤奶机常见故障及排除

1、真空度达不到要求。开机和工作时,若真空表读数不在45-50千帕范围,原因可能是真空罐密封件漏气,检查方法是用有颜色的水涂在密封件上,观察颜色有无渗入罐内,若有,则表明密封件需要更换。若没有颜色渗入,则可能是稳压器松动,可打开稳压器上盖,边观察真空表的读数边转动稳压器的铜套,直至指针指在正常范围为止,然后将锁紧螺帽拧紧。

2、奶桶内没有真空而管内有真空,但不能挤。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桶盖不干净,造成单阀粘附在座上,这时应对奶桶及各零件进行清洗。

3、脉动器不工作。原因有四方面:一是真空导管开关没打开,应予打开;二是脉动频率调整螺钉拧到底,应调到合适位置;三是脉动器盖和器体之间有所歪斜,应调正;四是脉动器的通气孔堵塞,应予以疏通。

总之,对挤奶机进行正常的维护及对发生的故障给予及时排除,不但可以延长挤奶机的使用寿命,而且可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养殖户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利用DHI体细胞数指标管控规模化奶牛场乳房炎


DHI是管理规模化奶牛场的有效工具,用其可以测定整个奶牛场的生产性能。选产犊6天至干乳前6天的测产奶牛,按3次/天挤奶比例4:3:3或2次/天挤奶比例6:4、1次/月、月间隔26-33天、40mLj头取样,并收集待测产奶牛其他信息(牛舍、牛号、鉴定日奶量、分娩日期、胎次、干奶日期、淘汰日期、父号等),经过实验室测定奶成分(乳蛋白率、乳脂率、乳糖率、乳干物质含量等)、体细胞数SCC等,再通过软件计算机处理形成DHI报告(内有20多个指标,根据牛场需要,提供牛群生产性能测定月报告、各胎次牛305天产奶量分布报告、胎次分布统计报告、体细胞分布报告等不同类型的报告)。利用报告合理指导生产,提高奶牛生产性能。本论文仅就体细胞分布报告在规模化奶牛场的应用展开研究。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利用DHI体细胞数指标管控规模化奶牛场乳房炎。

1、规模化奶牛场混奶的体细胞数(SCC)

规模化奶牛场混奶的体细胞(SCC)是奶牛乳房感染的一个间接判定指标。奶中体细胞数过高或过低(SCC)对奶损失的影响(见表1):当损伤奶牛乳房或病菌侵袭乳房时,乳房内免疫系统会分泌大量的白细胞,包围细菌并将细菌吞噬掉。如果病情加剧,奶中体细胞数会急速升高;相反体细胞数会随着牛病情的好转而下降。

另外,奶中体细胞数值过大,牛奶质量会因此而下降。奶中体细胞数与奶损失的对应关系(见表2):奶中体细胞数值过大,会降低乳脂率,导致奶中钙含量下降和钠、氯含量上升,使奶的营养价值及乳制品质量都受影响,因而造成奶损失。

因此牛群体细胞数是牛场保健管理水平的标志,体细胞评分能反映牛群的乳房健康状况。在大多数的奶牛场,经产奶牛平均乳房炎的发病率为40%-65%,平均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为3%-4%,平均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为37%-61%,在个别牛场经产牛平均乳房炎的发病率甚至高达80%以上。导致奶牛产奶量下降、牛奶品质不佳、经济损失严重是奶牛乳房炎的最直接危害。

2、牛奶中正常体细胞数

一般情况下,个体牛奶中SCC在分娩后泌乳前期较高,在泌乳中期特别是泌乳高峰期最低,在干奶时正常体细胞数最高。奶牛理想的体细胞数为:第1胎≤15万/mL;第2胎≤25万/mL;第3胎≤30万/mL。

3、出现体细胞数过高的奶牛场的后期管理措施

对牛场SCCDHI报告中大于50万/mL的,一定要进行多因素排查。排查后对于疾病因素引起的要进行治疗和管控。没有乳房炎控制制度的,要立刻建立该制度。奶牛乳房炎的发生是环境、奶牛以及微生物之间不协调的结果,仅采取一两种手段是很难控制的,必须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措施进行有效的预防与控制。

3.1保持圈舍与卧床垫料的清洁

及时清理牛的排泄物,防治粪尿污染,保持圈舍清洁;勤更换卧床垫料,防治霉菌滋生污染,进而从管理上保证奶牛乳房的清洁;正常维护运行好奶牛圈舍的通风设备,促进牛舍内空气的新鲜。

3.2保持奶牛个体的清洁卫生

对奶牛勤刷试,保持奶牛的个体卫生。

3.3建立严格的奶牛卫生挤乳程序

3.3.1擦去奶牛乳头表面的污垢

对于个别牛用水擦洗太脏的乳房,尽量一牛一巾小心擦干每一个乳头,必须保证乳头不被污染。

3.3.2挤奶前乳头药浴

在规模化奶牛场挤奶前,要挤出头三把奶,并妥善处置;用专用药浴剂药浴乳头,药浴时使药浴剂浸没整个乳头表面,药浴时间最好保证30s。

3.3.3使用性能良好的挤奶设备

选择挤奶杯与奶杯内衬时,一定要合适,以适合80%以上乳头型号的为标准。挤完乳,注意缩短奶杯在奶牛乳房吸附的时间,奶杯吸附在乳头上的时间越长对乳腺的损伤越大。

3.3.4挤奶后乳头药浴

挤奶完毕,用专用药浴剂药浴乳头。正确的药浴乳头,可大大减少乳房感染细菌的概率。

3.4干奶时治疗所有乳区

干奶期间,要对所有牛乳区进行综合、有计划的治疗与保健。干奶疗法不但能治愈牛已发生的乳房感染,还能预防奶牛乳房新的感染。

3.5及时治疗所有临床病例

认真检测临床病例,对检出乳房炎的牛尽可能迅速地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隔离、治疗。妥善处理生病牛的牛乳。

3.6淘汰慢性感染奶牛

尽快淘汰经常复发临床乳房炎且治疗无效的奶牛,防止感染其他健康牛。

某体细胞数大于50万/mL的奶牛场经上述综合措施检测后,DHI报告中SCC降到35万/mL,平均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将至1%,平均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将至30%,研究显示DHI体细胞数是管控规模化奶牛场乳房炎的良好工具。

种鹅的选配


为获得优良的后代,有意识、有计划地选取公母鹅使之交配,就称选配。选配是选种的继续。

一、选配方法

目前,鹅的选配通常采用同质选配和异质选配两种方法。
(一)同质选配

选择生产性能或其它经济性状相同的优良公母鹅交配,称为同质交配。这种交配可以增加亲代和后代的相似性,巩固和加强优良性状。如只根据个体表现,具有相似的生产性能和性状,并不了解双方系谱的情况而配种,称为表现型同质选配;如根据系谱、家系等资料,判断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间的交配,称为基因型同质选配。近亲交配就是极端的基因型同质交配。鹅的纯种繁育多属于同质选配。

(二)异质选配

选择具有不同生产性能或性状的优良公母鹅交配,称为异质选配。这种选配可以增加后代杂合基因型的比例,降低后代与亲代的相似性,其目的是使后代获得具有亲代双方优点或一方优点的特性。鹅的品种间杂交或品系间杂交多属于异质选配。如在鹅肥肝生产中,用大型的狮头鹅或朗德鹅公鹅与本地的小型鹅母鹅杂交,所繁殖的杂种一代,生长速度快,生居力强,填饲肥肝效果好。杂交鹅的体重增加,头颈变粗,填饲期的伤残率降低,肥肝重增加,经济效益有所提高。

这种选配方法,是交配双方通过受精过程将遗传物质重新组合,综合了双亲的优点,从而丰富了群体中所选性状的遗传变异,为进一步选择提供了选种材料。因此,在鹅群繁育中,为了改良鹅群某些性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提高鹅群的生产品质。例如,法国的白色朗德鹅是世界上著名的肥肝专用品种,但其种蛋受精率不高,严重影响了繁殖率。目前,不少国家引进法国朗德鹅,除直接用于肥肝生产外,主要是利用朗德鹅作父本与本地母鹅进行杂交改良,以提高其后代的填饲肥肝性能。

需要指出的是,在鹅群繁育中,应用同质选配和异质选配时,二者既互相区别,又相互联系。即在某阶段以采用同质选配为主,而在另一阶段又以采用异质选配为主。同时也应指出,所谓的同质选配,并非要求所有性状都相同,而是着重要求所选择的主要品质要相同,至于次要性状可能是异质的,只是不要相差过于悬殊;同样,在异质选配时,所选主要性状是异质的,而某些次要性状也可以是同质的。因此,在繁育实践中,两种选配方法不可机械分割,而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二、配种年龄

种公鹅的配种年龄与品种的性成熟早晚有关。一般品种在 180-200日龄即达到性成熟,就有配种能力,但是一般在10-12 月龄以上才开始配种。公鹅使用年限以3-4年为宜,过老的公鹅由于体质较差,其受精率也相应降低。母鹅养至7个月左右开始产蛋,开产后蛋重达到110-130 g即可进行配种。

三、配种比例

公母鹅配种比例直接影响受精率的高低。配种的比例随着鹅的品种、年龄、配种方法、季节及饲养管理条件不同而不同。在鹅群中,如果公鹅过多,容易因争母鹅咬斗发生死亡,或因争配而导致母鹅淹死在水中;公鹅过少时、影响蛋的受精率。因此,公母鹅配种的比例要适当。小型品种鹅的公母比例为1:6-7,而大型品种鹅为1:4-5。

在生产实践中,公母鹅比例的大小要根据种蛋受精率的高低进行调整。大型公鹅要少配,小型公鹅可多配;青年公鹅和老年公鹅要少配,体质强壮的公鹅可多配:水源条件好,春夏季节可以多配;水源条件差。秋冬季节可以适当少配。

四、种鹅的利用年限

母鹅的利用年限比其它家禽利用年限长,因为鹅的性成熟期较晚,产蛋量随年龄而增加,第二个产蛋年产蛋量比第一个产蛋年增加15%-20%,第三年再增加15%-25%,从第四年开始产蛋性能下降。因此,母鹅以利用3年为宜,公鹅一般也利用3年进行更新。个别优良的公鹅可延至4-6年。太老的鹅产蛋性能、受精率和配种能力均下降,失去种用价值。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2482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