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猪性功能障碍的原因分析 公猪性功能障碍的预防措施

随着我国养猪产业规模化程度的提高,种公猪繁殖性能的好坏直接牵连到猪场的经济效益。引起公猪性功能障碍有很多原因,下面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公猪性功能障碍的原因分析公猪性功能障碍的预防措施。

1、营养因素

各种营养物质的平衡、满足供应,是保证种公猪正常发挥生产性能的物质基础,任何一种营养物质的缺乏,都会导致种公猪性功能失常。能量供给不足会使公猪性器官发育受阻,机能减退。公猪每生成1亿精子需要lg蛋白质,蛋白质不足会影响精子形成和减少射精量。但是饲料中蛋白质过多,也不利于精液品质的提高。矿物质中钙离子能刺激细胞的糖酵解过程,提供精子活动所必需的能量,从而加强精子的活动能力。钙离子还具有促进精子与卵子的融合及精子穿入卵细胞透明带的作用。磷对精子也有很大影响,磷供应不足会降低精液品质。公猪的睾丸、附睾、前列腺等对硒有亲和力,附睾的含硒量与精子密度呈正相关。矿物质中钙离子能刺激细胞的糖酵解过程,提供精子活动所必须的能量,从而加强精子的活力。钙离子还具有促进精子与卵子的融合及精子穿人卵细胞透明带的作用。磷供给不足会降低精液品质。(公猪睾丸、附睾、前列腺等器官对硒有亲和力,附睾的含硒量与精子密度呈正相关。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睾丸萎缩,生精过程停止。蛋白质的供给应注意的是必需氨基酸的供应。饲料粗蛋白质含量在15%,赖氨酸在0.7%~0.8%即可满足需要。种公猪精料日喂量按体重不同掌握在2.5~3.Okg即可。

2、管理与利用因素

公母同舍公母猪在同一栋猪舍内饲养,母猪的声音和气味,公猪随时都可听得见,闻得着;加之母猪发情时放入公猪圈进行配种,长时间的异性刺激使公猪一直处在性兴奋状态,有的则出现了自淫现象。经过一段时期后,公猪转入性抑制导致性功能失常。养殖户的公猪圈舍过于狭小,只有5~6m2,又没有运动场地。甚至有的公猪自购人后就没有出过圈舍,缺乏运动导致体质虚弱,肢蹄无力,性欲降低或丧失。勉强使用的精液其品质也不能达到要求。季节性集中产仔,平时公猪长期不用,配种时又过于频繁使用,会显著降低精液品质,使精液稀薄,精子畸形率增加,重者精液带血。严重的精力消耗,使公猪产生了应激,最后导致性功能丧失。

3、个体差异

实际工作中,常常出现公猪与母猪相差悬殊。初配公猪或者后备母猪配种进,不能相互配合,造成公猪配不上或者不能完成配种,继而导致母猪不能受孕率低或种公猪自信心下降而性欲减退。对于体格悬殊的公母猪,多采用人工授精技术。若阴茎损伤,用2%硼酸水涂擦治疗,因外伤、脱臼或蹄炎引起疼痛按外科病抗菌消炎。后备公猪应先与经产母猪交配。对于先天性性交不正常的公猪应淘汰。

4、调教时间

据报道,对7.5月龄之前的公猪进行调教,成功率达80%~85%;对7.5—10.5月龄的公猪进行调教,成功率达85%~90%;对11月龄以上公猪进行调教,成功率不到75%。剔除正常饲养管理因素,公猪初始调教的月龄越早,公猪精液中精子畸形比例越大。公猪调教的最佳月龄应该是8.0~10.5月龄,8.O~10.5月龄进行调教的公猪,其使用年限至少比早期调教的公猪使用寿命延长1年;比11月龄以后调教成功的公猪可提前使用3个月。

5、预防措施

种公猪饲料每千克含消化能应在13MJ左右,粗蛋白质水平在15%~16%。特别要注意赖氨酸等必需氨基酸的供应,矿物质和维生素不足可用添加剂补充。有条件的猪场每天每头公猪喂给1~2kg鲜苜蓿等青绿饲料,可有效提高精液品质。种公猪圈舍要冬暖夏凉,空气新鲜,地面干燥清洁。猪舍四周可进行绿化,能够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夏季能起到防暑降温的作用。搞好猪舍周围的环境卫生,防止蚊蝇孳生。运动场地面要松软有弹性,有利于预防肢蹄病的发生。加强日常管理饲喂、运动、采精(配种)、刷拭等要做到程序化。每天要坚持运动1—2次,每次30~60min.运动的时间可选择在上午早饲后,下午晚饲前。要保证种公猪随时都能喝到清洁的饮水。每天刷拭猪体1~2次,每次5~lOmin。种公猪的采精(配种)频率可根据其年龄、体况、精液质量等灵活掌握。正常情况下青年公猪每星期采精(配种)2次,成年公猪每星期采精(配种)2~4次即可。

引起种公猪性功能障碍的原因除疾病因素外,饲养管理不当是其重要原因.现就饲养管理不当导致的种公猪性功能障碍分析如下。
1、病因
1.1营养因素
各种营养物质的平衡供应,是保证种公猪正常发挥生产性能的物质基础,任何一种营养物质的缺乏或过剩.都会导致种公猪性功能失常。
1.1.1能量
能量供给不足会使公猪性器官发育受阻,机能减退:但是过量的能量供给会造成种公猪过肥,使其配种或采精困难以及精液品质下降。
1.1.2蛋白质
公猪每生成1亿精子需要1g蛋白质,蛋白质不足会影响精子形成和减少射精量,但是饲料中蛋白质过多(超过18%),会引起血氨浓度升高,可导致精子死亡率、畸形率增加。
1.1.3矿物质
矿物质中钙离子能刺激细胞的糖酵解过程,提供精子活动所必须的能量.从而加强精子的活动能力,钙离子还具有促进精子与卵子的融合及促进精子穿入卵细胞透明带的作用。磷供应不足会降低精液品质。公猪的睾丸、附睾、前列腺等对硒有亲和力,附睾的含硒量与精子密度呈正相关。
1.1.4维生素
维生素是种公猪健康和精子生成的保证,应满足维生素A、D、E和维生素B族的供应,特别是维生素A,VA缺乏时可引起公猪睾丸萎缩,生精过程停止。
1.2管理因素
科学的管理与利用是保证种公猪正常使用的重要措施。
1.2.1公母同舍
公母猪在同一栋猪舍内饲养,母猪的声音和气味.公猪随时都能听得见、闻得着,加之母猪发情时放人公猪圈进行配种,长期的异性刺激使公猪一直处在性兴奋状态,有的则出现自淫现象.这种情况持续一段时间后.公猪可转入性抑制,导致性功能失常。
1.2.2缺乏运动
一些养殖户公猪圈舍过于狭小.又没有运动场地.公猪因缺乏运动而导致体质虚弱,肢蹄无力,性欲降低或丧失。
1.2.3采精(配种)过频
采精(配种)过频是导致精液品质下降的重要原因。有的养殖户对种公猪的使用过于频繁,这会严重影响种公猪的使用寿命和精液品质.使精液稀薄.精子畸形率增加,严重的导致性功能丧失。
1.3环境因素
实践证明,公猪的精液质量与其所处的环境条件密切相关.环境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种公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发挥。
1.3.1高温
种公猪对高温反应比较敏感.当气温超过30℃时,公猪开始出现饮食变化和性欲减退。高温能使睾丸内部温度增高,不利于精子的生成与存活,公猪一但因高温引起热射病后.生殖机能会受到严重的损害.痊愈后一般要经过30~40天的恢复期才能重新使用.若治疗和护理不当还可导致公猪的淘汰。
1.3.2不良气体
冬季封闭猪舍的通风换气不良,舍内过量的氨气、硫化氢等气体的刺激,可引起公猪的眼结膜损伤.上呼吸道粘膜损伤,甚至造成神经、肝脏、心肌的损伤和内分泌失调,血压、脉搏发生变化等综合作用,而导致种公猪生殖机能下降。
1.3.3低温高湿
猪舍采光不足,阴暗潮湿,会使种公猪发生肌肉风湿症和关节炎,疼痛刺激直接影响到公猪的性欲.导致公猪性欲抑制而丧失配种能力。
2、预防措施
2.1注意营养的平衡供应
种公猪饲料每千克含代谢能应在13MJ左右:粗蛋白质水平一般在15%~16%,特别要注意的是赖氨酸等必须氨基酸的供应,赖氨酸的含量应在0.7%~0.8%;钙含量0.6%~0.9%,有效磷0.35%~0.55%,矿物质和维生素不足可用添加剂补充。精料日喂量根据体重和膘情不同,掌握在2.5~3.0kg即可.有条件的猪场每天每头公猪喂给1-2kg鲜苜蓿等青绿饲料,可有效提高精液品质。
2.2改善种公猪环境条件
种公猪圈舍要冬暖夏凉.空气新鲜,地面干燥清洁。猪舍四周可进行绿化,能够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夏季能起到防暑降温的作用。搞好猪舍周围的环境卫生,防止蚊蝇孽生。运动场地面要松软有弹性.有利于预防肢蹄病的发生。
2.3加强日常管理
饲喂、运动、采精(配种)、刷拭等要做到程序化,饲喂要做到定时定量。每天要坚持运动1~2次,每次30~60分钟,运动的时间可选择在上午早饲后,下午晚饲前,夏季在凉爽时,冬季在中午暖和时进行。要保证种公猪随时都能喝到清洁的饮水。每天刷拭猪体1~2次,每次5~10分钟.同时结合睾丸按摩,对促进种猪健康,提高精液品质大有裨益。
2.4合理利用
种公猪的采精(配种)频率可根据其年龄、体况、精液质量等灵活掌握,正常情况下青年公猪每周采精(配种)2次,成年公猪每周采精(配种)2-4次即可。

相关知识

奶牛繁殖障碍发生的主要原因 奶牛常见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预防措施


影响奶牛繁殖的因素很多,在不同的时期都会有着不同的原因影响着奶牛的繁殖。奶牛繁殖障碍是导致繁殖力降低或者无法进行繁殖的一类疾病,主要特征是妊娠奶牛发生流产,产出木乃伊胎、死胎、畸形胎儿、无活力的弱仔,以及不育症。该病通常在一些中小型奶牛养殖场或者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养牛业的经济效益。下面大家就一起来看看:奶牛繁殖障碍发生的主要原因奶牛常见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预防措施。

1、主要原因

营养因素。奶牛主要是由于以下营养因素引起繁殖障碍。能量不平衡是导致奶牛发生该病的主要原因,是指机体无法摄取充足的能量或者能量处在负平衡状态;饲料中添加高水平的蛋白质,是由于高含量蛋白会导致机体血液中的尿素水平升高,严重影响胚胎的生长发育,还会造成体内激素发生紊乱,如黄体酮含量减少等,都会引起繁殖障碍。另外,高蛋白水平还会促使能量负平衡的状态进一步加重。

气候和环境因素。奶牛发生繁殖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受气候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奶牛在气候炎热的夏季容易发生热应激,从而导致机体受胎率下降,并容易发生流产或者胚胎死亡。

疾病因素。一般来说,奶牛繁殖系统中任何器官发生病变都会对其繁殖功能造成不利影响,这主要是由于疾病会导致机体的生殖环境发生变化。例如,奶牛患有卵泡囊肿、阴道炎或者子宫颈炎等疾病,都会影响体内胚胎的发育或者胎儿的出生。

2、类型及症状

隐性发情。奶牛任何年龄段都能够出现隐性发情,通常能够达到13%左右。这种牛奶通常产后经过大约40天才能够出现第一次发情,且此时即使卵巢上存在发育的卵泡,也能够正常排卵,但只表现出非常微弱的发情症状,不会出现明显爬跨,且外阴部分泌少量黏液。如果没有仔细观察容易被忽视,尤其是在气候炎热的夏天或者气候寒冷的冬天会表现出更加不明显的发情,往往发生误情失配。但随着奶牛产后时间的不断延长,会逐渐表现出明显的发情症状。

屡配不孕。可生育奶牛中大约有15%容易表现出该症状。病牛主要症状是排卵障碍和胚胎早期死亡。排卵障碍,又可分成排卵延迟和不排卵,其中不排卵病牛的发情周期基本正常,且卵泡能够发育达到最大体积,但无法排卵,接着成熟的卵泡会逐渐退化和闭锁,变成闭锁卵泡。胚胎早期死亡,是指奶牛成功受孕后胚胎在10~35天内发生死亡,临床上病牛主要表现出不规则发情。

生殖器官疾病。主要是指子宫和卵巢疾病,在整个不孕奶牛中大约60%是由于该类型引起。子宫疾病主要是指轻度子宫内膜炎、慢性子宫内膜炎以及顽固性或化脓性子宫内膜炎。卵巢疾病主要指卵巢囊肿、卵巢静止及持久黄体。

3、治疗措施

对导致奶牛发生繁殖障碍的各种疾病采取有效治疗。例如,当奶牛患有卵泡囊肿时,可每天注射200mg黄体酮,连续使用7天后,开始添加2-3支的前列腺素,但要注意,此时即使奶牛已经出现发情,也禁止进行配种,而是要等到已经形成黄体,然后再注射3支前列腺素才能够进行配种,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当奶牛发生卵巢萎缩时,可在第1天注射前列腺素1支,第2天注射苯甲酸硅二醇2mg,第4-6天开始注射黄体酮200mg,经过大约7~10天的观察,如果卵巢依旧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则要重复上述治疗过程。如果奶牛发生子宫内膜炎,可合理使用激素治疗,调整卵巢功能,促使其尽快恢复。例如,当奶牛发生胎衣不下时,要在分娩之后的第2天开始向子宫内灌注适量的土霉素;在产后15天发生炎症时,可使用金霉素冲洗子宫;在产后30天发生异常时,可使用激素进行处理,并配合子宫灌入抗生素。

4、预防措施

饲喂全价配合饲料。饲养者要根据奶牛不同生长阶段和生理特点,参考常用饲养标准以及饲料营养成分来配制日粮,并注意粗料、精料以及青绿饲料合理搭配、合理饲喂,确保机体保持种用体况的70%-80%。禁止采取掠夺式生产,防止在泌乳期间出现严重的负平衡。

采取规范的繁殖技术。奶牛进行人工授精时,必须使用标准化的冻精,且解冻后的种公牛冻精要对精子活力、密度以及有效精数量等进行检查,确保符合规定。加强对奶牛的发情鉴定,适时观察,并采取正确的检查方法。严格按照人工授精规范操作,即输精时间、输精部位、卵巢检查以及妊娠诊断等都符合规定。形成繁殖记录,设置主要牛群繁殖动态和繁殖技术指标的监控程序表。

分娩前后注意监护。通过对临产前和分娩后奶牛加强监护,能够促使机体及早恢复,确保健康,并维持高产,从而使其保持较好的再生产能力。另外,奶牛最好采取自然分娩,如必须进行助产时,要注意对奶牛后躯、手臂、助产器具等进行严格的清洗和消毒。助产时,要仔细操作,动作轻柔,避免损伤产道,从而抑制产道感染细菌。奶牛在分娩后要注意观察是否排出胎衣,如果经过12h左右依旧没有排出,则要立即采取剥离和灌注抗生素的方式进行处理。

奶牛常见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治

在奶牛的日常生产中,经常遇到奶牛不能正常发情,甚至不能受孕等繁殖障碍。引起奶牛繁殖障碍的原因很多,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根据临床症状诊断与发病原因导致奶牛繁殖障碍的疾病有: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卵巢囊肿、持久黄体等。

(一)子宫内膜炎

1.病因。奶牛子宫内膜炎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包括细菌、真菌、支原体及其他一些病原微生物。且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原有一定的区域性,不同地区和不同情况下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细菌种类和各种细菌所占的比例也不同。另外,其他一些因素比如日粮中微量元素缺乏、矿物质比例失调,导致奶牛的抗病力降低,也容易发生此病。还有一些外在的原因,如管理不科学,产房卫生条件差,奶牛引产、胎衣剥离不当造成创伤,助产不当、产道受损,产后恶露蓄积,配种时操作不当等这些原因都可能导致环境性病原菌引入奶牛从而引起子宫内膜炎。

2.症状。根据病理过程和炎症性质可分为急性黏液脓性子宫内膜炎、急性纤维蛋白性子宫内膜炎、慢性卡他性子宫内膜炎、慢性脓性子宫内膜炎和隐性子宫内膜炎。通常在产后一周内发病,轻者无全身症状,发情正常,但不能受孕;严重的伴有全身症状,如体温升高,呼吸加快,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反刍减少等表现。患牛拱腰、举尾,有时努责,不时从阴道流出大量污浊或棕黄色黏液脓性分泌物,有腥臭味,内含絮状物或胎衣碎片,常附着尾根,形成干痂。直肠检查,子宫角变粗,
子宫壁增厚。若子宫内蓄积渗出物时,触之有波动感。

3.治疗。中医治疗:用中药灌注冲洗子宫,先用硼砂3g溶于100?ml盐水中冲洗,待回流液排出后再注入当归散液(当归10g、川芎10g、赤、白芍各5g、黄芩10g、白术5g,加水300ml煎汤,滤纸过滤)100~150ml,隔日1次,连用2~3次。或服用中药方剂:芡实、补骨脂、覆盆子、葫芦巴各35g,韭菜子、五味子各32g,肉苁蓉、茯苓、沙苑子、蛇床子、阳起石、淫羊藿、远志各30g,小茴香24g,肉桂20g。共研细末,用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每日1剂,连服3~4d。

西药治疗:主要是应用抗菌消炎的药物,对症消除炎症,防治感染近一步扩散,清除子宫内渗出物,并促进子宫收缩。(1)全身性给药:使用大剂量的抗菌药物,同时要注意介个补液和强心,如果体温过高,则要配合镇定解热药物。(2)子宫清冼和灌注:使用0.9%生理盐水、2%碳酸氢钠溶液、0.5%雷佛奴尔溶液、0.1%高锰酸钾溶液,反复冲洗子宫2~3次后,将清洗液全部导出,隔日再冲洗1次。

(二)胎衣不下

奶牛胎衣不下是指奶牛产犊后12个小时以上还未能正常排出胎衣,若不及时治疗往往对奶牛以后的发情配种怀孕造成不良的影响。

1.病因:造成奶牛胎衣不下的原因有很多,在日粮中缺乏钙、盐、各种矿物质、维生素和其他微量元素是营养方面的原因;而在日常饲养过程中,由于饲养管理不善导致奶牛过肥或过瘦,产道狭窄,或者奶牛阵缩无力易导致奶牛胎衣不下,另外,奶牛长期舍饲,怀孕后期缺乏适当运动和光照,或者产前劳疫过度也易导致奶牛胎衣不下。

2.症状:胎衣不下分为部分胎衣不下与全部不下。部分胎衣不下的病牛一部分土红色的胎衣垂挂于阴门外,上面有脐带血管断端和大大小小的子叶,大多数胎衣滞留在子宫体内。全部胎衣不下不多是全部胎衣停滞在子宫和阴道内,仅少量胎膜悬垂于阴门外,或看不见胎衣。胎衣不下初期一般没有全身症状,1~2?d后,胎衣开始腐败分解,从阴道内排出污浊并混有胎衣碎片的恶臭液体,患牛持续出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泌乳量下降弓腰、努责、腹痛不安等症状。

3.治疗:(1)可采用中药治疗,灌服中药加味生化汤:当归90g、川芎69g、益母草150g、党参60g、黄芪60g、桃仁30g、红花25g、白术60g、山楂60g、炙甘草15g,用水煎服。

(2)西医治疗可在产后l2h内用垂体后叶素激素50~100IU进行皮下或肌肉注射,2~4h后再注射
1次。或取土霉素2g加10%生理盐水500ml溶解温热后注入子宫,促使胎盘缩小,促进胎衣排出。

(3)如果在24h之后胎衣仍然不下,就应采取手术剥离。在手术前1~2h向子宫内灌注10%的氯化钠溶液1000~2000ml,可促进胎儿胎和母体胎盘联系松弛,易于剥离。如果胎盘腐败可用虹吸管将子宫内腐败液体排出,再用0.1%的新洁尔灭溶液冲洗子宫,随后投入抗菌药物,连续2~3d,防止感染。

(三)卵巢囊肿

1.病因:引起卵巢囊肿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日龄中缺乏VA、硒等元素或雌激素和可溶蛋白过来会使卵巢囊肿发病率提高;奶牛缺乏运动同时食用过多的精料也易引发此病;自然发生的囊肿发生与促卵泡素分泌过量和垂体分泌促黄体素低有关;另外,卵巢囊肿的发生也与遗传有一定的相关性,自然环境变化奶牛发生应激也对此病的发生产生影响。

2.症状:奶牛的卵巢囊肿,主要分两类,一种是黄体囊肿,一种是卵泡囊肿。

(1)黄体囊肿,主要表现为奶牛产后长期不发情,外阴闭合,子宫颈阴道干涩,少量分泌物附着于尾根,直肠检查可见单侧或者双侧卵巢明显增大,异于平常的卵巢。在卵巢上有多个大囊肿,触挤压可觉液体充盈、壁厚、带波动。

(2)卵泡囊肿,病牛表现发情次数多、频率快,发情周期变短、发情期延长、性欲旺盛、极度不安、食欲减
退、频繁排粪尿。病牛爬跨其它牛只,焦急不安,刨地鸣叫,有时攻击人、畜,奶产量降低。直肠检查时,子
宫颈口增大壁厚而柔软,在卵巢上有多个波动的大囊肿。

3.治疗:(1)黄体囊肿,过去通常采用直肠穿刺或者挤破法去除黄体化的液体,但是由于感染几率过高,止血困难,造成卵巢炎的可能性很大而多不采用。可用肌注前列腺素烯醇0.4~0.5mg,一般连用8d可看到效果,此法并发症少,治愈率高。

(2)卵泡囊肿,用促黄体素400~600µg,连续3~4d,或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静脉注射100~200IU,连续用药15~30d可恢复正常发情周期。若效果并不明显,可用地塞米松静脉注射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则比较明显。基本方法是:地塞米松10ml×4支,通过静脉推注,连用四天停药后检查牛只的卵巢变化。

(四)持久黄体

1.病因:持久黄体是指奶牛怀孕黄体或发情周期黄体超过正常时间而不消失。饲养管理不当,日龄单纯,缺乏维生素和无机盐,奶牛运动不足都对此病的发生造成影响;另外一些子宫疾病也易引发此病,如子宫内膜炎,子宫内积液或积脓,产后子宫复旧不全,子宫内有死胎或肿瘤等均可影响黄体的退缩和吸收,而成为持久黄体。

2.症状:奶牛产后长期不发情,配种后发生此情况易误诊为奶牛已孕,但之后做直肠检查时无胎,即可确诊为持久黄体。可见一侧或双侧卵巢体积增大,持久黄体存在于卵巢内,并突出于卵巢表面,由于黄体所处阶段不同,触诊有的为粉末感,有的质地较硬,持久黄体大
小不同,数目不一,有一个也有两个以上的。同时,子宫收缩反应也比较微弱。

3.治疗:(1)西医治疗:①用前列腺素(PGF2α)5~10mg进行肌肉注射,每天注射1次,连用2d。②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l500~3500单位和25ml生理盐水混合后进行肌肉注射。③用促卵泡激素100~200单位和5~10ml生理盐水混合后进行肌肉注射。隔2d注射1次,3次为一疗程。④用手伸人直肠,隔着肠壁抓住卵巢,用食指和中指夹住卵巢的韧带,用拇指在黄体的基部把黄体摘除。采取这一手术时,要注射VK防止出血。⑤用黄体酮100mg进行肌肉注射,1d/次,注射第2次和第3次时,要同时注射50mg二丙酸乙烯雌酚。

(2)中医治疗:①用松节油20ml、鱼石脂20ml,混进牛奶中一次灌服,每天服1次,连服6d。②仙灵脾、阳起石、益母草各100g,当归、莬丝子、赤芍、补骨脂、枸杞、熟地各60g,水煎灌服,每天一次,连续3~5d,对于奶牛持久黄体性造成的不孕疗效明显。

奶牛繁殖障碍性疾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防治奶牛繁殖障碍性疾病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平常的要科学饲养,保持舍内卫生,助产时注意消毒,日龄要营养均衡,做到“预防为主,养防兼治”。

母牛繁殖障碍的病因分析 母牛繁殖障碍的防治措施


奶牛繁殖障碍是指自身机能障碍和外部疾病引起的生殖异常的现象,临床分为不孕症和不育症.对于母牛来说,不孕症表现为乏情、发情异常、接受精子而未能成功怀孕.而不育症表现为虽能受孕但因各种原因导致流产、死胎而不能获得存活胎儿.造成母牛不育症的原因多为感染外源性疾病.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母牛繁殖障碍的病因分析和母牛繁殖障碍的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

疾病因素。较多类型的疾病都会导致母牛发生繁殖障碍,其中布氏杆菌病、结核病、颗粒性尿道炎、支原体病等传染病是比较常见的疾病。另外,还有各种非传染性疾病以及寄生虫病等,如阴道炎、滴虫病、卵巢萎缩、子宫颈炎、子宫内膜炎、难产、内分泌失调等,也能够引起繁殖障碍。小母牛主要是发生阴道炎而引起,一般是由于配种过早而损伤阴道,最终发生炎症;经产母牛主要发生子宫炎引起难产、胎衣不下或者死胎。如果经产母牛体况比较肥胖,则可能会导致卵巢囊肿;小母牛或者体况偏瘦的老龄母牛,也可能出现延迟排卵,而小母牛往往会发生生理性子宫颈口闭锁、不排卵等。

营养因素。母牛由于饲养管理不合理,导致机体摄取营养过多或者不足而发生繁殖障碍,即营养性繁殖障碍,这也是养牛生产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类型,但由于程度不同往往会被饲养员忽视。例如,母牛摄取营养不足,会导致机体生长发育不良,从而使初情期延迟,主要表现出不发情或者配种后胚胎容易发生早期死亡,还会引起其他产科疾病,如难产、胎衣不下等,造成泌乳力降低,所产犊牛存活率下降。如果母牛摄取过多营养,造成机体过度肥胖,使胚胎容易发生死亡,导致护犊性减弱,且后代犊牛存活率降低。另外,妊娠母牛体况过度肥胖还会导致胎盘发生变性,促使流产率、难产率以及死胎率都明显提高。

管理因素。在母牛采取人工受精时,发情鉴定不准确、错过最佳配种时间、授精人员技术水平低、精液质量较差、没有严格消毒等,都是导致繁殖障碍的重要管理因素。妊娠母牛日常管理不当,如受到挤压或者发生摔倒等,往往会使其发生流产。母牛在人工授精或者分娩过程中,由于操作不正确、没有严格消毒或者护理不当,都容易使其发生难产或者感染产科疾病,也是引起繁殖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

2、防治措施

对症治疗。如果母牛发生卵泡囊肿,可先每天注射200mg的黄体酮,连续使用7天,在第8天开始添加2~3吏的前列腺素,就算此时母牛已经出现发情,也不允许进行配种,而是要在生成黄体,且注射3支前列腺素后,才能够进行配种,可确保成功率较高。如果母牛发生卵巢萎缩,可在第一天注射1支前列腺素,第二天注射2mg的苯甲酸硅二醇,第4~6天开始注射200mg的黄体酮,经过大约7~10天的观察,如果卵巢依旧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要按照以上操作再次进行药物治疗。如果母牛发生子宫内膜炎,要合理使用激素来调整卵巢功能,促使其尽快恢复正常。病牛可采取子宫冲洗,常选择使用1%生理盐水、1%~2%碳酸氢钠、0.1%的高锰酸钾或者0.02%新洁尔灭等进行冲洗,接着向子宫内注入适量的金霉素或者青霉素等。如果母牛发生胎衣不下,可采取灌水法治疗,即向子宫内灌人大量温热的0.1%的高锰酸钾溶液,刺激子宫发生收缩,或者探查到胎衣的脐带静脉,向静脉内灌注适量的浓盐水和生理盐水,促使胎衣重量增加,从而更容易分离胎衣和子宫壁;也可采取药物疗法,即在分娩后的12h内肌肉或者皮下注射50万~loO万IU垂体后叶素,也可注射10mL催产素、6~10mL麦角新碱。为避免发生败血症,可在母牛体温升高阶段,每天注射1次磺胺噻唑,直到体温降低后第2天停止,同时可配合静脉注射适量的10%~20%葡萄糖溶液;还可采取手取法,即术者要先剪光磨平指甲,再使用消毒水对双手和胳膊进行清洗消毒,并涂抹适量的油脂;然后对母牛外阴使用0.1%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接着向子宫内注入少量的温水,将一手插入到胎衣和阴道壁的中间,同时用另一只手将露出胎衣的外边托住,在手伸入到子宫颈时,要在子宫壁和胎衣上的脉管中间插入食指和中指,缓慢分开胎衣,操作结束后,可灌入较多的温水。

加强饲养管理。母牛饲养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免疫程序,重点要对口蹄疫、牛副流行性感冒、母牛布氏杆菌病等传染病加强防疫,还要定期进行驱虫和牛体消毒。母牛禁止饲喂冰冻、腐败的饲料,防止采食有毒植物、误用妊娠期禁用药物或者管理不规范而引起流产。母牛分娩过程中,要安排专业人员采取助产,外阴部、接产用具以及产房都要进行消毒,尤其是要对难产母牛、产后发生胎衣不下的母牛及时进行处理,要在产出犊牛后或者排出胎衣后对子宫进行清洗,并灌注药物,避免出现继发感染。母牛分娩后24h,要观察产道是否发生创伤、失血以及胎儿产出情况等,观察母牛努责情况、排出胎衣时间及其是否完整,要避免发生子宫外翻以及产后瘫痪等。母牛分娩后的1—7天会排出大量的恶露,此时要注意观察颜色、内含物、气味等变化,还要在每天早、晚都进行1次体温测量。母牛分娩后的7~14天,主要是监控子宫恶露的变化,包括颜色、数量、炎性分泌物、气味等。

种公猪睾丸炎的发病原因 种公猪睾丸炎的治疗与预防措施


种猪睾丸炎主要由于阴囊外伤化脓、尿道或输精管炎症化脓、布氏杆菌病转移等引起。种公猪的好坏,是否有疾病是配种的关键。为了提供优质精液,保证受胎率,预防种公猪发生睾丸炎很重要。本文介绍睾丸炎发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种公猪睾丸炎的发病原因种公猪睾丸炎的治疗与预防措施。

1、发病原因

外伤。一是由于猪圈的基础设施和日常管理工作不到位,种公猪群数量过多,没有单独的活动圈,公猪与公猪之间互相咬伤、踢伤所致。二是人为凶素,在采精、诱情等过程中种公猪不配合,工作人员用坚硬物体敲打、刺伤所致。

感染。公猪睾丸炎的发生主要是由泌尿系统化脓感染导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管理人员对工作人员的管理要求不够严格,工作人员对圈舍的打扫和消毒工作做的不完善,导致圈舍中有大量的细菌生长繁殖,然后入侵动物体,这时候会导致公猪的泌尿系统受到细菌感染,使公猪发生睾丸炎。二是猪场的防疫措施不到位或从另外猪场引种时,种猪群携带各种传染病,导致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睾丸炎也会随之出现。

2、临床表现

急性睾丸炎。患病猪一般表现一侧或两侧睾丸肿大,睾丸肿大的程度也不一致,一般大于正常1~1.5倍左有,阴囊皮肤红肿,体温升高到4l℃左右。前期一般不影响食欲,后期食欲不断减退。患病公猪由于睾丸疼痛导致站立时拱背,后肢运动障碍,拒绝采精或配种,严重者两侧睾丸高度肿胀,为避免疼痛,发病公猪走路时两后肢张开前行,运动步伐僵硬、行走困难。触诊敏感疼痛,睾丸发热体积增大。病理学检查,鞘膜腔内有浆液纤维素性渗出物,精索变为原来的5~7倍,切面潮红充血、出血和坏死,萎缩时睾丸多硬化并与阴囊黏连。

外伤型睾丸炎。通常发生在睾丸周围,并使睾丸周围发生炎症,导致睾丸与总鞘膜或阴囊黏连,导致睾丸失去可动性,根据病情的不同,临床症状不同。如果病情严重除基本的临床症状外还可以引起精神沉郁,卧地不起,食欲减退,发热等全身症状。

化脓性睾丸炎。公猪的睾丸肿胀将变得更加明显,皮肤紧张发亮,阴囊皱纹消失,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睾丸出现化脓、坏死的现象,甚至是溶解,导致脓灶成熟软化,脓液积蓄在总鞘膜内,从而引起公猪睾丸炎。

3、治疗措施

急性睾丸炎。可先用明矾溶液冷敷,待炎症有所改善后改用温敷,同时用鱼石脂软膏涂布患处,配合注射用普鲁卡因青霉素G按2万IU/kg在精索根部注射。

慢性睾丸炎。涂布鱼石脂软膏,用阿莫西林钠按10mg/kg加鱼腥草注射液10mL稀释,肌肉注射,连用3天。

化脓性睾丸炎。手术切开排脓,用0.9%氯化钠溶液清洗然后在创口撒上青霉素,对创口进行消毒包扎处理,防止细菌和异物进入导致二次感染。抗菌消炎用药和慢性睾丸炎相同,同时注意对原发病的治疗。

其他治疗方法。对于上述各类型的睾丸炎病症也可以选用长效土霉素注射液治疗,用法如下:按10mg/kg在患部分点注射,每个点注射5mL,一般选注三个点,从上到下分布均匀,使其充分被吸收,1次/天,连用7天。

4、预防措施

改善圈舍环境,搞好环境卫生。种公猪圈舍要保证良好的通风,确保圈舍内空气新鲜和阳光照射,应用必要的设施来改善圈舍的温度,使其拥有冬暖夏凉的生活环境。圈舍地面应该保持干燥、清洁、无异物,防止外伤和细菌感染,炎热的夏季防止蚊蝇叮咬传播疾病。

公猪正确的饲养管理方式。注意营养平衡,在每天饲喂过程中注意公猪所需要的营养,公猪体内营养成分的缺失会严重影响公猪的体形、活动和精子的质量。一般每天投喂2.5~5kg公猪料,过多容易导致种公猪过胖,太少则导致种公猪过瘦。加强公猪运动,使公猪有充足的运动,大概每天0.5~1h,有效的运动能够提高公猪的精子活率。合理利用种公猪,每头公猪在采精时必须达到8个月以上或者体重达到120kg以上才可以采精或者自然交配。人工授精的公猪与本交的公猪分开,严禁既人工授精又本交。定期检察精液,确保种公猪的精液处于健康状态没有受到应激影响而导致死精。农家饲养的公猪在加料的同时还可以投喂一些青储食料,配种或采精后饲喂鸡蛋,有利于提高精子的活力

合理使用疫苗,做好免疫工作。疾病的免疫预防T作应做好记录,按每个地方疾病的流行特点制定属于本地的免疫程序。

5、小结

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病猪的精神状态,采食量的变化和炎症的大体情况。如经过治疗种公猪的睾丸肿大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饮食采食量有所提高,行走时姿势慢慢接近与正常,冉观察一段时间后临床症状消失即可判定为好转。但要注意,虽然病情得到好转,也会留下相应的后遗症,初期公猪的精液的数量和品质会减少和下降,必须注意做好后期的调理保健以保证种公猪的生产性能恢复正常。

种公猪睾丸炎的防治

1.及时正确治疗睾丸损伤(挫伤、压迫)及阴囊皮肤外伤,防止继发睾丸炎。
2.合理使用种公猪,避免配种过度,引发睾丸炎。
3.每年给种公猪定期注射乙型脑炎疫苗、布氏杆菌疫苗,防止乙型脑炎、布氏杆菌病继发睾丸炎。
4.加强对种公猪的饲养管理,圈舍内金属器械棱角保持钝圆,避免划伤睾丸。如安装鸭嘴式自动水器,安装前应磨圆鸭嘴。

1.急性睾丸炎的初期,可采用醋酸铅、明矾液冷敷或将栀子粉用蛋清调糊以及用安得利斯涂抹。待炎症稍有缓和之后,可湿敷,亦可局部涂抹鱼石脂或樟脑软膏。同时配合普氯卡因青霉素(青霉素80万单位,0.25%-0.5%盐酸普氯卡因20毫升-40毫升),在精索根部封闭,或0.25%盐酸普氯卡因100毫升静脉封闭,疗效更为显著。
2.有全身症状的可采用抗菌素疗法,有助于控制感染,消除睾丸的炎症肿胀。
如氨苄青霉素(10mg/kg),配合20ml-30ml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进行肌肉注射,一日两次,连用一周。在使用抗菌素的同时,可用正红花油涂抹睾丸,一日5次—6次,效果很好。
3.内服下列中药,也有良好效果。
处方一:酒黄芩20g,酒黄柏20g,酒知母20g,苍术15g,香附子10g,甲珠10g,木香15g,川楝子25g,研为细末,开水冲候温灌服。
处方二:酒知母25g,酒黄柏25g,川楝子15g,盐炒小茴香40g,黄酒150毫升为引,研为细末,开水冲候温灌服。
4.对化脓性睾丸炎,手术切开,双氧水冲洗,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必要时可将睾丸摘除。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601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