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鱼养殖新手需要知道的一些问题

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是我国特产的大型两栖动物,具有很高的食用及药用价值,被国家列为Ⅱ类重点保护动物。从20世纪70年代起,各地先后开展了大鲵的人工养殖研究,已初步取得成功。近年来,由于鳖价下滑,许多养鳖场也转轨养殖大鲵,现将大鲵养殖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总结如下,供读者参考。

1、持证养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年11月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第十七条之规定: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持有许可证。所以养殖大鲵前必须先向有关部门申请获取养殖许可证。具体做法是养殖户向县、市(行署)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报省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获取许可证,方可养殖,否则视为非法。

2、养殖场的建立

根据大鲵的生活习性,养殖场应建立在水源丰富,水质清澈、相对安静的山区或丘陵地带林区。养殖池四周及池底均为水泥结构,两端有进出水管,池周栽阔叶树,便于遮荫。养殖池面积及深浅视功能而定,成鲵养殖地面积以400~500平方米为宜,池高2.2m,水深1.2m,池底铺10cm河沙。由于大鲵喜独居,池内可用大石块堆垒成许多人工洞道,洞口直径15~25cm,洞内较宽敞,直径30~40cm,让大鲵在洞内有回旋余地,洞壁尽可能做光滑一些,以免其擦伤皮肤,池内设多个饵料台。繁殖池和孵化池面积可小一些,一般以60~100平方米为宜,水深保持50cm左右,幼鲵养殖池一般建成50平方米,水深保持20~30cm,其它可仿成鲵池建造。

各养殖池建成后不能立即放养大鲵,因为新水泥池有较强的碱性,而大鲵生活的水体pH值为6.0~7.0。可将各池灌满水后浸泡两三天再放干,并重复两次。也可先养鱼半年或1年再放养大鲵。

3、引种

通过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协调,从别的养殖场引进;或者在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到野外适量捕捉或收购。通过后一种途径引种除应注意其它完好程度外,还应注意其鉴别性特征。皖南一养殖场1997年就险些将无斑肥螈的成体当作大鲵的成体当作大鲵幼苗引进。

4、控制水质与水温

应选用水质清、无污染的山溪水、地下水或自来水。大鲵(娃娃鱼)生长的适宜水温为14~28℃。孵化时让水温维持在20~25℃之间,以加速孵化。最好能引入活水,使池水保持缓慢流动,这样既可保证水质,调节水温,又可使之接近野生自然状态,利于大鲵的生长和繁殖。冬眠时保持水温4~8℃。太低大鲵易被冻伤,偏高会使之冬眠不深,增加体能消耗。

5、分级繁殖

因为大鲵(娃娃鱼)成体有吞食幼体的行为,所以应严格按照大小规格养殖。由于个体生长速度有差异,故最好每半年分级1次。

6、娃娃鱼合理投喂

1)投喂时间

大鲵(娃娃鱼)以夜间活动为主,因此投食可在傍晚进行。

2)设投饵台

食物投放在饵料台上,投放量以稍大于每天大鲵摄食量而定。每次投喂前应将台内剩余食物清除干净,保证饵料台清洁卫生。不可将食物直接投入水中,那样不仅食物的利用率不高,而且水质也易变坏。

3)避免惊扰

大鲵(娃娃鱼)进食后应避免惊扰,因为大鲵受惊后有吐物行为。我们在测量时曾发现一大鲵将部分已消化的鱼全部呕吐出来。

7、模拟自然状态,解决繁殖难题

由于娃娃鱼有以下一些特点:一是雌雄个体的性腺发育不一定同步;二是性腺发育的各期还难以准确判断;三是精子的活动能力弱。所以大鲵的人工繁殖进展不大,至少目前还不能大批量生产幼苗。

笔者根据观察和对一些资料的分析认为:对于大鲵个体来讲,性腺的发育是分批成熟的,是间断的;对于大鲵种群来讲,繁殖行为在5~9月是连续的,华中地区可能主要集中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所以如果把着眼点集中到几组亲鲵内进行人工催精、人工授精,就不如模拟自然状态,在整个群体中进行。具体做法是:选择山区植被好、无污染、周年不断水的山沟或小河沟,建立天然生态繁殖场。此外,为保证性腺的正常发育,应保留亲鲵的冬眠习性。

8、谨防被咬

娃娃鱼性情凶猛,口大,除上下颌齿外,还有一排与上颌平行的犁骨齿,非常厉害。在进行测量、分级或人工繁殖时,可用两手轻托头腹部离水放入人工潮湿担架内,这样既不伤及娃娃鱼养殖,也不至于使之动怒伤人。

相关推荐

竹鼠养殖业存在的一些问题


竹鼠养殖业存在的一些问题

竹鼠养殖业还存在许多问题,原因也是方方面面的。

首先是管理粗放,饲养成本高,这类问题在中小规模养户很突出,国内竹鼠养殖基地普遍存在规模小、没有形成品牌化。

第二、迄今尚未有统一饲养标准在养殖基地予以推广。

第三、卫生防疫体系松懈,疾病多而复杂;众多养殖户对竹鼠疾病处理能力差。

第四、缺乏配套的加工体系。迄今只有少数几家竹鼠食品加工厂;商品品种很单一。

第五、市场混乱,市场销售渠道不宽,未能将零散的竹鼠集中,纳入统一销售渠道,以降低成本。

第六、各式各样的养殖技术市场鱼龙混杂。

第七、投资者没有摆正投资心态,盲目投资,急功近利很难成功。

肉鸡产蛋期养殖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产蛋期是鸡群饲养管理的关键时期。养殖者应详细了解此期肉种鸡的生理发育特点,采取更加科学的管理方案,为鸡群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和提供足够的营养,以保证鸡群健康,最大限度地挖掘鸡群生产性能,从而获得丰厚的生产效益。

一、产蛋前期的生理发育特点与管理措施

1.产蛋前期的生理发育特点

①15周龄后周增重比前期明显增大,所以,应按照体重增长曲线,控制体重在标准范围内。②17周龄后激素分泌迅速增加,性器官也开始发育,体重若比标准低5%,就会造成性成熟不均匀。③从17周龄开始,耻骨间隙由1指宽逐渐加大至1指半宽,22周龄耻骨开到两指宽。④开产前三周要保证体重曲线直线上升,这非常重要,因为体重增加的重量基本上是生殖系统迅速增加的重量。⑤在21周龄左右母鸡输卵管呈线状,21~24周龄快速发育成管状,同时卵巢迅速发育。开产前12天,卵泡迅速长大。

2.相应的管理措施

①15周龄到光照刺激阶段是影响肉种鸡开产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应通过增加料量来加速肉种鸡的生长,获取适宜的周增重。体重不断增长会促进种母鸡生理变化逐渐趋于性成熟。随着肉种鸡进入生殖系统快速发育阶段,管理人员必须注意及时调整饲料的能量,建议17周龄左右开始使用预产料,见蛋后更换为产蛋料。15周龄到光照刺激阶段,如果每周的周增重不达标,即增重不足,会造成以下影响:开产推迟、产蛋前期蛋重偏轻、不合格蛋和畸形蛋比例增加、受精率下降、抱窝倾向增强、均匀度下降等。反之,如果此期周增重过多,也会造成早产、蛋型较大、双黄蛋增多、受精率下降、产蛋期喂料量增加、产蛋高峰较低、总产蛋量减少、由脱肛造成的死淘率增加等。

②17周龄称重时检查耻骨间隙。此时耻骨间隙应逐渐开启到1指半宽以上,如有10%以上鸡只耻骨间隙还在1指宽就要推迟加光时间,同时推迟加料时间。另外,进行光照刺激前还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22周龄之后;体重最少达2.3千克;鸡只丰满度呈半U形;脂肪沉积适宜(体脂太少或丰满度不够则母鸡产蛋推迟,体脂太多则刺激排卵造成双黄蛋比例增加,从而影响产蛋高峰和产蛋持续性)。每两周增加1小时光照,26周龄时光照时间加到15小时。加光后光照强度一定要大于育成期10倍以上,这样才能让鸡只感觉到光刺激。

③21周龄以后应尽量减少应激并供给充足的营养。正常情况下,21周龄母鸡第一个卵泡开始发育,23周龄产蛋。如果由于应激或营养不足导致卵泡停止发育,下一个卵泡要等停止发育的卵泡被吸收后才发育,在此期间鸡只会超重。

二、产蛋期的生理发育特点与管理措施

1.产蛋期的生理发育特点

①开产后,母鸡见到人或公鸡有下蹲动作,耻骨间隙开到3指多宽;公鸡有交配行为。此时会出现争抢饲料的现象,公鸡表现较突出。②产蛋高峰前加料不应考虑高峰产蛋率的高低,主要考虑不要使鸡只超重,确保后期产蛋持续性,使鸡群充分发挥生长潜能。③鸡蛋形成需要23~26小时,排卵一般在上午,钙的沉积在下午。排卵后24小时鸡开始找蛋窝产蛋。产蛋多的一般在加光后2小时左右产蛋,产蛋少的一般在下午产蛋,如果检查发现下午产蛋的多,说明这群鸡的产蛋性能不好。鸡只每产3~8个蛋要停1~2天(歇窝)。④母鸡的能量储存足以使其维持产蛋高峰,因此,高峰料量无须维持很长时间。一般鸡群在32周龄左右达到产蛋高峰,此后产蛋率开始减少,营养需要也随之降低。

2.相应的管理措施

①准确称取总料量并均匀分配到各个料箱。料线使用前要调整出料口,使每个料桶下料量相同。人工加料时,要确保每个料桶下料相同并防止料桶倾斜。

②产蛋率5%至产蛋高峰期间的加料方法:产蛋率5%时料量为125~130克,以后产蛋率每升5%增加料量2~3克,直至产蛋率达到35%;产蛋率35%以后,产蛋率每升5%增加料量4~5克;产蛋率65%~70%时,采用高峰料量。此期间17~21天。还有一种加料方法:产蛋率5%时料量125克,产蛋率65%时采用高峰料量165克,此期间大约20天,每天大约加料2克【(165-125)20】。产蛋高峰前加料方式、速度以及高峰料量的确定,应根据不同鸡群的实际情况而定,这主要取决于体重、蛋重、产蛋率、采食时间这四项指标。鸡群体重在见蛋前三周直线上升,每周加料150克或170~180克甚至200克,此时输卵管和卵泡在发育,给料越集中越好。在30周龄左右,鸡群每周增重由150克逐渐降低为70~80克,以后每周保持增重15~20克。如果体重减轻,产蛋率肯定下降。正常情况下,产蛋率每天增加2%~5%,如果均匀度高,产蛋上升快/。蛋重的变化趋势可作为鸡群采食的总营养成分是否恰当的指标,如果鸡群的饲料量不足,蛋重将在4~5天内不会增加,应提前加料或适当增加高峰料量。如果没有及时发现蛋重连续4~5天的下降趋势,将会导致产蛋高峰水平下降。高峰鸡群产蛋率在50%~70%之间,容易发生蛋重不足的现象。如果日产蛋率超过75%发生蛋重不足的现象,建议不要采取任何加料措施,否则极易产生鸡群体重超重问题。

③高峰后期减料的速度和时间应取决于以下因素:日产蛋率和产蛋趋势、每日蛋重和蛋重变化趋势、鸡群的健康状况、饲料质量、高峰料量、育成和高峰期的生产性能、舍内环境温度以及季节变化、采食时间的变化等。因此,应有计划地减料。一般在产蛋高峰过后2~3周开始减料,产蛋率在85%以上时,34周龄以前不能减料,使鸡群周增重稳定保持在15~20克,35~50周龄最多减料25克,50周龄后停止减料,使料量保持在150克左右。如果鸡群未换羽,在淘汰前10周试探加料、加光,还可以挖掘一下其生产潜能。

减料应参考蛋重、产蛋率和体重。蛋重是最敏感因素,减料过快蛋重下降,减料不及时蛋重超标。如果发现蛋重不增加,用现有料量维持1周,再考虑降料,这对后期的体重维持很重要。产蛋期的料量70%用于体重维持,其次用于产蛋,最后用于增重,所以开产后体重大的需要的料量多,高峰料量也高。高峰料量不能太注重数据,应结合检测胸肌等来确定。

④产蛋窝的管理。18~20周龄安装产蛋窝,若是镀锌板的产蛋窝,窝顶要刷1~2次废机油,这样就可以防止鸡粪腐蚀蛋窝。每天要检查窝底和垫料情况。30~35周龄每天关灯前要抓出窝内鸡只,并关闭蛋窝,早晨开灯后打开,35周龄后鸡只习惯了就可以不关闭蛋窝。蛋窝踏板一般是用木条制作的,很容易损坏,应有备用的,可以用油漆点一下踏板的螺丝,以免松动。每月应彻底更换蛋窝垫料,因垫料中的细菌和病原微生物含量易超标。

⑤减少窝外蛋的措施。蛋窝设计要合理,踏板距地面高度应小于45厘米。光照强度要高于60勒克斯,且光照均匀。要在开灯后30分钟内或开灯后5~6小时喂料,因开灯后鸡群开始产蛋。要严格控制早期公母鸡比例,避免过度交配,一般在加光1周后再放性成熟的公鸡入鸡群。开产时蛋放在蛋窝内不捡出来,发现窝外蛋赶紧捡到蛋窝内,发现在窝外产蛋的鸡要抱起放到窝内。

⑥种蛋管理。每天捡蛋6次,每次捡蛋前消毒双手,将好蛋、脏蛋、淘汰蛋分开放,可以一人捡好蛋一人捡脏蛋,避免在捡蛋时交差感染。如种蛋上有面积小于1平方厘米的赃物可用钢丝球或小刀将其刮掉,脏物面积大的就剔除。种蛋捡出后立即熏蒸,否则细菌就会进入种蛋内。

⑦光照管理。加光不能太快,第一次由8小时加到12小时,如果均匀度不好可以加到10小时,如果均匀度特别好可以直接加到14小时,否则会导致双黄蛋增多。实践证明,产蛋期15小时光照就可以了。使用节能灯时由于光衰厉害,所以最好每月检测光强,每周擦1~2次,并及时更换不亮的灯。

⑧饮水管理。及时调整水线高度和水压,使鸡脖与水线呈70度角。水线高度不适宜,鸡喝1滴漏3滴,极易造成舍内湿度过大。每天检查乳头,及时更换滴水或不漏水的。每天冲洗水线,每月清洗过滤器、水箱,清洁的饮水才能保证鸡群消化道正常,这也是养鸡成功的秘诀之一。

(作者联系地址:河北飞龙家禽育种有限公司邮编:050091)

种狐长途运输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每年都有大量种狐要经过铁路部门运输,特别是春季和冬季天气冷凉,更是狐狸引种运输的黄金季节。由于许多人员缺乏运输狐狸的知识,常常在运输时受阻,甚至发生本可避免的损失。狐狸引种运输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种狐的选择

选购种狐时要选择体形匀称、活泼好动的健康育成狐,被毛色泽应符合品种标准。公狐以后肢粗壮、尾长而蓬松者最佳。购狐者应亲临现场,对欲购狐群的饮食、粪便、情态等仔细观察,一般能看出有无疫情。同时要向出售单位索取当地兽医防疫部门出具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林业部门出具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运输证明(两证必须齐全,否则无法运输)。种狐要编好序号,并记录各个体的谱系资料。

二、种狐运前须知

种狐为活体动物,铁路运输部门一定要求购狐者自行押运。为能使动物在途中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时间,运输部门均会按快件自押处理,随到随发,减少中转的滞留时间,以最快的时效协助客户托运。托运前,必须先到行李房联系舱位,填好托运单,连同动物检疫证明和野生动物及其产品运输证明交给车站。

三、种狐运输用具选择

根据铁路运输部门的要求,种狐不准用麻袋装运,以免狐狸咬破麻袋逃跑。狐狸运输笼应坚固耐用,最好用电焊网制成,一个笼装一只,每两个或四个笼为一体,装笼时公母相邻。如笼不够用,且运输距离短,可将同窝种狐放在一起,一般以两只为宜。做笼时应注意电焊网眼的大小,应该用2.5厘米2.5厘米规格。两笼中间的电焊网要用小眼,防止种狐前爪伸进另一个笼而被咬伤。

四、种狐运输途中注意事项

1.运输前应对运笼、用具消毒。启运前几天应在种狐饲料中添加抗菌素或磺胺类药物,以预防种狐在运输途中产生应激反应。

2.运输时,要用塑料布把运笼包好避光,以使狐狸保持安静,同时可以避免粪便污染车厢。但要留出通风口,以防窒息。

3.运输途中时间若超过2天以上,则应该喂些易消化的多汁饲料(如苹果、梨、黄瓜等)。

4.运输中应注意安静,避免阳光长时间直射,减少震动,防止贼风侵袭。如突然遇到恶劣天气,要把运输笼移入室内,以免狐狸受冻或淋雨而引起感冒。

4-5月份河蟹养殖管理的一些问题



一、现在已经进入4月份了,这时生产上需要注意些什么?
1.注意蜕壳的观察和保护,目前河蟹已开始大量进入第1次蜕壳高峰,认真巡塘,坚持每天早晚巡塘,发现零星蜕壳,立即向池塘中泼洒葡萄糖离子钙和VC应急灵,保护河蟹的蜕壳成活率和翻壳率。
2.促进水草的快速生长,首先要及时施用长根粒粒肥,保证已栽植的依乐藻快速生长,同时需要及时上水,保持田面水位在4~5厘米,促进水韭菜和轮叶黑藻的发芽生长,然后根据发芽情况及时添加水位,4-5月份是一个长草的过程,这段时间一定要保持水草的最高覆盖率达到50%,后期再根据水草的长势再做必要的疏、隔等措施。
3.培藻补菌,改善水质。掌握前肥、中稳、后清的水质调节总原则,及时采取相关生物制剂调控水质,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态福利环境。
4.及时投螺。螺蛳不但可以净化水质,还可以为河蟹提供天然饵料,因此有条件的池塘,应适时投放一定数量的螺蛳。螺蛳的投放量掌握在500~800斤。第一次放养:清明前后,每亩投放100~200斤,量不宜太大,量大肥水培藻困难,易滋生青苔、泥皮等。第二次放养:5月份下旬,投放的螺蛳量也不宜过大,应控制在每亩200~300斤。每三次放养:8月上旬,每亩投放200~300斤,以蟹塘中间滩田为主,环沟少放或不放。
5.防治轮虫的大量繁殖。可采取灯光诱捕或放养大规格花鲢种结合,量大也可以晚间沿池边下风口使用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集中杀灭,切不可满池杀,防止引起水质变化。
二、有养殖户反映,他们家养蟹池塘一直水很清,有人说需要肥水,有人说清水的好,不知到底需不需要肥水,如肥,怎么肥为最佳?
肥水即是培育池塘单细胞藻类,而培育单细胞藻类的方法是在水体中,提供适量的单细胞藻种,投放一定浓度的碳源、氮源,以及其他微量元素,创造适合藻类生长繁殖的环境,使藻类迅速繁殖。在河蟹养殖前期,透明度应保持在30~40厘米。
肥水培藻,是河蟹养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前期,不仅关系到苗种的成活率,还关系到养殖产量,乃至养殖成败。
1.通过肥水,使藻类大量繁殖,利用藻类自我调节温度的能力,使河蟹脱壳免受温差变化影响,增加河蟹抗应激能力,为河蟹脱壳营造舒适的环境。
2.通过肥水,培育藻类,为虾蟹提供大量的天然饵料;并通过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加池塘溶氧,保证河蟹顺利脱壳生长。
3.三、四月份气温低,水色清瘦,蟹池容易滋生丝状藻青苔,这个阶段可通过加强肥水,降低池水透明度,抑制青苔生长。
三、目前有养殖户反映,河蟹仍然有上岸的现象?想请问这种现象如何解决?
这种现象的发生其实很常见,主要原因是养殖户解毒不彻底或解毒方法没到位等等引起的,长期慢慢中毒后,河蟹的机体肯定受到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河蟹的鳃部及肝胰腺会起到影响,影响其吸收溶氧的能力,即使溶氧很高,也会出现缺氧现象,否则它不会每天上岸遇到这种现象,以后的生长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对肝胰腺影响,可能就是常见的水瘪子,对中枢神经系统收损伤,可能就是所谓的颤抖或撑爪现象。处理办法建议如下:
1.凡是使用氯制剂、溴制剂清塘消毒后采用解毒;水质不好,如氨氮等过高可用解毒措施;但提醒夏季高温缺氧时使用注意先增氧。
2.凡是使用菊酯类等清塘后解毒先使用过一硫酸氢钾类,以加速分解,后使用有机酸等;使用杀虫剂、除苔剂等农药类的渔药后解毒,首选过一硫酸氢钾类,后使用解毒等;对于藻类毒素等生物毒素的解毒也采用此类方法。
3.凡是水体表面有浮沫、水体粘滞、水体有色度和重金属离子超标,首选有机酸和表面活性剂类的药品,也可使用以腐殖酸钠等络合类的产品。在此需说明的是,因其中毒机理是神经受损及肌肉抽搐,体内解毒有人用阿托品等,但不推荐。可适当内服小苏打(碳酸氢钠,化学式NaHCO)。还有一般情况下是保肝类的药,中毒情况都是肝胰腺损伤。
四、饲料投喂与营养保健有什么规定?
河蟹优质专用配合饲料由于水中稳定性好,诱食性好,消化利用率高,饲料系数低。坚持全程投喂河蟹专用优质配合饲料,可以确保河蟹获得充足的食物,不仅省事省力,而且水草和螺蛳得到了全面保护,水质不易恶化,河蟹生长迅速,养殖成本更低。
1.总要求:4、5月份应投喂高质量饵料,恢复体力,脱好第一、二次壳。
2.原则:一是坚持“四看”“四定”的投喂原则,即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蟹的活动情况,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二是4-5月每天只需投喂一次,高温投喂在深水处,低温投喂在浅水处。三是阴雨天不投或少投。
3.投喂量确定:一是观察水草浮起量,水草浮起量多,饲料少,反之,饲料多。二是河蟹活动频繁,饲料少,反之,河蟹稳定,则饲料正常或偏多。三是水质混浊,饲料偏少;反之,水清,则饲料正常或偏多。四是设置查看食台,检查饲料是否有剩余。
4.营养保健:河蟹在4-5月份蜕壳频率高且蟹体质弱,在蜕壳中摄食量减少,甚至不摄食,且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等),体质减弱,免疫力下降,稍有不慎可造成死亡。此时应提前向水体或体内提供葡萄糖离子钙等营养源使之顺利脱壳。
五、4-5月份在水体消毒和病害防治应注意什么?
病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当水温稳定至16℃后,有害微生物开始开始繁殖。4月份的病害防治普遍应在河蟹第一次蜕壳结束后用药防治纤毛虫,并进行水体消灭病菌,杀虫与消毒结合进行,使用硫酸锌类药物防治纤毛虫,使用溴、氯、碘类药物进行水体消毒。蟹塘中浮游动物较多的水体,须进行清杀处理。4月中下旬的蟹塘管理基本步骤:杀虫、消毒、改底、解毒、培藻。4月下旬水温达到20℃以上时开始使用光合细菌、EM菌等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达到抑制病菌及防病功效。
六、池塘如何套养增加经济效益?
每亩套放花白鲢鱼种30尾左右,花白鲢比例为1∶2另:
模式一:鳜鱼10~15尾,5千克异育银鲫,可增收鳜鱼5~7.5千克。
模式二:1500~2000尾/千克青虾幼虾5千克可增收青虾40~50千克。
模式三:100~200尾/千克龙虾千克,增收小龙虾25~30千克。
模式四:套养虎头鲨,每亩放养规格为5厘米以上虎头鲨苗种200尾左右,每亩可收获虎头鲨10~15千克。
模式五:0.8~1厘米南美白对虾苗8000~10000尾,增收南美白对虾40~50千克。
注:套养不同品种应采取不同技术措施,这里就不一一详细说明。
兴化市渔业技术指导站张凤翔韩玲许冬梅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156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