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甲鱼越冬苏醒后死亡的两个技术措施


冬末春初,随着气温逐渐回升,越冬池内的甲鱼开始苏醒。然而,由于越冬期间尤其是越冬后期饲养管理不当等诸多原因,往往会引起甲鱼大量死亡,造成严重损失,应特别注意。
1、体质衰竭引起死亡
甲鱼经越冬后,由于甲鱼体内营养大量消耗,早春营养状况普遍较差,必须加强投饲,才能提高抗病力,减少死亡。冬眠苏醒后要多投喂些动物内脏和鲜螺、蚌肉等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每天投喂量不得少于亲鳖体重的15%,以尽快补充营养消耗,避免越冬后期和早春出现死亡高潮。
2、水质恶化引起死亡
甲鱼越冬苏醒后,由于投喂饵料等原因,会使水质逐渐恶化,病菌大量繁殖而导致疫病流行死亡。因此,当水温达到15~18℃以上或水质明显变劣时,要进行1次大换水,每周还要适当换注一定新水。随着气温升至25℃以上时,每月需要撒生石灰清塘消毒一次,适宜浓度为20~30克/立方米水体。

相关阅读

罗非鱼越冬管理的四个关键技术措施




每到冬季,大多罗非养殖户朋友都有一股淡淡的忧伤——咱的罗非过不过冬、怎么过冬?特别是今年,气象专家一会儿说今年寒冬,一会儿又说今年暖冬……更弄得我们不知所措。

我们想说:不管是暖冬还是寒冬,只要我们做好了以下措施,就有助于罗非安全越冬。

讲措施之前,我们先了解罗非对水温的要求:以奥尼为例,其生存水温为12-39℃,最低临界温度为7℃(普通罗非鱼为10℃),水温降低至10℃以下停止摄食生长(普通罗非鱼在14℃闭口)。在12~16℃时不会马上死亡,但长时间低温会使鱼体冻伤,感染水霉病和寄生虫病而诱发罗非鱼死亡。水温降至10℃以下,会出现冻死状况。

根据其对水温的要求,它活动范围随水温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栖息于水的中上层,中午水温升高则集群在表层觅食,傍晚水温逐渐降低又从表层游向中表层觅食,到10月、11月以后水温下降则移到底层栖息。基本上我们养殖的罗非品种在水温15-37℃均正常摄食。

近年来看罗非鱼在冬季出现死亡的原因有:

1、冻伤或机械损伤后长水霉死亡;
2、底质太差,反底引发中毒死亡;
3、水质恶化及天气原因缺氧而死;
4、水温低,直接冻死。

广东的水温特别是底层水大多在13℃以上,出现直接冻死的非常少,大多由前3个原因引起。而基于以上原因,本人认为可通过“三改善一减少”来做到罗非安全越冬:一改善底质;二改善水质;三改善鱼抵抗力;一个减少存塘量。

一、做好底改:创造一个鱼生活的良好环境

进入越冬期,罗非多在底层栖息,如果底质不好,鱼不得不上浮,而上层水温低,会导致冻伤,进而发病,危害多多,所以底改是越冬季重中之重。

如何底改?

最有效的用法:一月1次及每次冷空气来临前做1次改底

护水宝(白天)+爽水宝+溴宝(溴宝与爽水宝一起可以当天晚上下)。

底质差是很多深水塘(水深超5米)罗非过不了冬的主要原因。

二、改善水质

1、水温20℃左右尽量把水加满(最好2.5米以上)。

2、适当提高水硬度、PH值(提高至7.5-8.2),增强抵抗力:

方法:施用生石灰调解(每亩20-25斤),此时注意测水:氨氮低于0.3,则可用生石灰调解(每亩20-25斤);如果氨氮高于0.5,则先降解氨氮(护水宝+加酶利生宝+肥水宝),氨氮降解后再使用生石灰。

3、适时培水:水色变差——发黑、褐色,鱼浮头现象增多,说明水体藻类老化死亡;用加酶利生宝培藻(晴天)+开增氧机24小时;同时测水体,氨氮如果在0.3以下,可用生石灰加磷肥培水。(注意同时备氧宝应急)

4、勤测水:氨氮、亚硝酸盐均偏高时,先用护水宝解毒,再用爽水宝降解,连开3天3夜增氧机。

5、适度杀虫:水温降至20℃左右,预防性杀虫。注意:最好不用硫酸铜等重金属以免引发藻类死亡,可选择阿维菌素。

三、加强鱼抵抗力

强化体质:针对冬季水温低,鱼摄食减少,体质下降,掉膘,易闭口导致的消化器官萎缩,需对鱼体质进行强化。

1、根据澳华套餐模式投料(鱼苗宝—鱼健宝—罗非安康):饲料是最好的保健品,增强饲料营养,强化鱼体体质。

2、内服护肝宝+正肠宝+多维或黄芪多糖拌料:每月2次,增强鱼体体质。

3、当鱼一旦出现冻伤、碰伤时:天气一转晴,及时使用水霉净(水杨酸类)2次杀霉菌(根据说明使用),不能等到水霉出现再处理。

四、减少:及时出鱼,降低鱼塘承载量

1、到上市规格及时出鱼:成本最低。

2、降低存塘量:罗非冬季承载量控制在800斤/亩以下,有效降低越冬风险。

我们有无数个案例分析——凡是低温来临前改好了底、调好了水,加上投喂澳华料的,罗非越冬基本上都没有问题!

附:澳华安康345罗非精养模式
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article/20xx120721162768.png>

如何防止蜜蜂越冬死亡


蜜蜂进入越冬阶段,已不能增加越冬蜂数量。所以,在越冬前就要对蜂群作调整工作。北方室内越冬,要有3~4框以上的足蜂,室外越冬应比室内还要强。如果蜂势太弱,可以趁淘汰老王时进行合并。长江流域以南地区,一般有2~3框蜂即成,如果达到5框左右,就要及早分蜂,以降低越冬期间的死亡率。

蜜蜂越冬死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

一、蜂群缺饲料饿死

因蜂群短缺饲料而饿死的蜜蜂,往往在蜂巢的一侧特别多。出现这种情况,就要补加饲料。补加的方法,是将饥饿的蜂群移到14℃以上的室内,把蜜汁喷到蜜蜂的体表,等到被饿得不能活动的蜂群全部苏醒后,再加入蜜脾,喂饲浓糖浆。喂后还要保持较高的室温,待工蜂整理好,再将室温慢慢降低,最后移入越冬室。

蜜蜂在整个越冬期,由于消化后的食料残渣,大多滞留在肠道内,直到几个月后出室或气温回升时才能排泄。因此,越冬饲料一定要纯正的蜜汁,不含甘露蜜,以封盖蜜为主,尤以不易结晶的浅色蜜为好。留蜜数量,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每框蜂需留蜜脾1张以上,长江以北地区需留蜜脾2张。留蜜时间,在最后一个主要蜜源采第1次蜜时,每框要选留巢框结实的褐色脾2~3张,到第2次收蜜时抽出保存。如果蜜源不足,可在蜂王即将停产时进行补助饲喂。补助饲喂可喂蜂蜜,也可喂代用花粉,还可喂上等白糖。喂白糖需加0.1%酒石酸,以促进蔗糖转化为果糖和葡萄糖。糖水比例为1比1,蜜水比例为5比1。

二、巢室内太潮湿致死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降低蜂室、蜂箱内的湿度。其方法是,除对蜂室、蜂箱开大出气孔,关闭进气孔外,还应在蜂室地面轻轻铺些生石灰,或干燥的草木灰,让其吸收室内水分,待室内干燥后,再将生石灰或草木灰扫掉。

蜜蜂室内越冬,越冬室要求干燥、通风、安静和黑暗。大小可根据蜂群数确定,一般每箱蜂要有0.6立方米左右的容积。室内要有较好的隔热性能,室温最好能保持0℃以上。如用现有房屋遮挡成暗室,房屋中必须无农药残留,无异味,并适当增加出气孔。室外越冬,可分前、中、后三个阶段。前期应将蜂箱放置在高燥、避风和半阳半阴的地方,中、后期应放置在高燥、向阳、避风和安静的地方。三个阶段都不能将蜂箱放置在全阴的地方。

三、天寒冻死

在寒冬季节,如果蜂室内气温太低,降到-5℃以下或雪后初晴,强光刺激,少数蜜蜂出游,落入雪中;或晨间低温,蜜蜂爬到边脾上,遇气温骤降而坠落等,都可以造成蜜蜂冻死。其处理办法是,把在蜂巢中冻僵蜂群的巢脾逐框提出,喷上稀蜜水后放回原处,盖好箱盖,架在两张桌子之间的无烟木炭火盆上,距火约60厘米左右,给蜂室、蜂箱增温,但蜂箱底板的温度不可超过40℃。经20分钟左右,能活的蜜蜂即可复苏。对复苏的蜜蜂,可结合补喂措施,加入温暖的蜜脾或原蜜。

将蜜蜂移入越冬室,宜早不宜迟。长江流域以南地区,10月底、11月初,就可以开始入室,以便室内断于,提前进入越冬期。一般宜在平均气温10℃左右时入室。东北地区,最迟也应在结薄冰时入室,以防蜜蜂冻死。

四、患下痢病病死

凡因患下痢病病死的蜜蜂,腹部膨大,黑亮发光,粘附稀臭粪便。对已发生下痢病的蜂群,可移入室温15℃以上的室内,关巢门暖和三四个小时,再将四周窗帘拉开,让蜜蜂进行飞翔排泄;然后,再把窗帘拉上,只在巢门处留点亮,使蜜蜂集中在巢门处相继进巢,待蜜蜂安静下来,再将蜂箱移回越冬室。

避免仔猪断奶后消瘦的技术措施


仔猪在断奶后易发生体重下降、消瘦的现象,引起该现象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仔猪在经历断奶后会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如果加上饲养管理不到位,就会导致这一现象的发生。因此生产上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避免仔猪断奶后消瘦。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怎样避免仔猪断奶后消瘦的技术措施。

1、仔猪断奶后消瘦的原因分析

生产上常出现仔猪在断奶后体重减轻、消瘦的现象,尤其是断奶后1周内较为明显,这对仔猪在保育期的生长发育、成活率以及育肥期的增重情况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使仔猪的抵抗力下降,患病的几率增加,从而会影响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因此要加以重视。引起仔猪断奶后消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仔猪在断奶后其生理和心理都经历着巨大的变化,易发生断奶应激。仔猪断奶后会与母猪分离,饲养环境发生改变,仔猪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新的环境。最重要的是断奶仔猪摄取营养的来源由液态的母乳完全的更换为固体饲料,食欲下降,不愿采食饲料,加上这一阶段断奶仔猪的体温调节功能不强,消化系统发育还不健全,消化功能尚未完善,胃肠内的微生物区和消化酶系统还不成熟,消化酶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不强,使仔猪在采食固体饲料后易发生营养性腹泻,如果再加上饲养管理不到位,如温度不适宜,过高或过低,饲喂不合理,饲料的营养不够全面、饲料的适口性较差,消化率低,教槽料的选择和使用方法不当等因素,易使断奶仔猪产生较大的应激反应,从而导致仔猪在断奶后消瘦。在仔猪的养殖过程中要对断奶仔猪体重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仔猪在断奶后出现消瘦。采取的关键性措施是加强饲养管理,提高仔猪的采食量,增加仔猪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

2、避免仔猪断奶后消瘦的技术措施

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仔猪的初生重与断奶仔猪的体质以及体重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为了避免仔猪在断奶后消瘦,首先要加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工作,以提高仔猪的初生重,增加泌乳母猪的泌乳量,从而提高仔猪的断奶重,增强断奶仔猪的体质和抵抗力。因仔猪体重的增长大部分都是在妊娠母猪的后期,因此要做好攻胎的工作,同时还可储备大量的营养以备母猪在产后泌乳的需求。要注意攻胎的时机,如果攻胎过早会导致母猪的体况过肥,导致在后期的采食量减少,影响了仔猪胚胎期的生长发育和增重,一般过肥的母猪其乳腺发育也会受到限制。对妊娠母猪要进行分阶段饲养,在不同的时期使用不同的饲料和饲喂方法,以满足母猪在妊娠期不同的营养需求,达到提高仔猪初生重和母猪泌乳量的目的,进而获得较大的仔猪初生重以及较好活力的目的。

加强饲养管理。加强仔猪早期的饲养管理,仔猪对环境温度的变化较为敏感,尤其是初生仔猪对温度的要求较高,因此要做好仔猪的保温工作,提前将产房预热,并准备好保温箱。仔猪1~3日龄时要补铁,防止发生仔猪贫血,增加仔猪的抵抗力。仔猪的生长发育速度较快,随着仔猪的生长,母乳已无法完全的满足仔猪快速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因此可在7~10日龄时进行补料,选择饲喂教槽料,这项工作非常的重要,对仔猪肠胃功能的发育以及日后采食饲料的能力上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是避免仔猪断奶后消瘦的关键工作。教槽料的选择要求易于消化吸收,适口性良好,营养全面且均衡,不含有拮抗因子,还要求含有促进肠道健康的营养物质。在饲喂教槽料时要科学合理,开始补料的几天主要目的是让仔猪熟悉饲料,待仔猪学会采食后要采取少量勤添的方法,让仔猪的肠胃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即使仔猪在断奶后也不可以立即停喂,而是要一直饲喂到断奶后7~10天,再换保育料。

科学断奶。给哺乳仔猪断奶时要选择适合本场的断奶方法,进行科学的断奶,以减少断奶应激的发生。一般选择逐渐断奶法,即逐渐减少哺乳的次数,同时增加喂料的次数,直到可以完全的采食饲料,要注意在断奶后为了减少仔猪心理和生理上的应激,可以先将母猪赶出圈舍,让仔猪在原圈舍、原群饲养一段时间,待适应后再进行混群、转群的工作。要有计划的转群,混群时尽量将原窝混为一群,在转群时还要根据仔猪的性别、活力、大小、强弱等进行分群,以免发生争食打斗的现象。仔猪饲养要实行全进全出的方式,严禁将不同周龄的仔猪混群饲养,断奶仔猪的抵抗力较差,易发生疾病,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便于保育舍的清理和消毒,可以有效减少断奶后仔猪患病的几率。

减少应激的发生。仔猪断奶应激和环境应激等易引起仔猪食欲下降,睡眠不正常,严重时还会导致仔猪发病,而使仔猪出现消瘦,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应激的发生。选择较为温和的方法断奶,避免发生因突然断奶而引起的剧烈的应激,保持圈舍内适宜的环境,在转舍前要将保育舍的温度调整到产房的温度,转群后再逐渐的降低。保持舍内清洁、干燥,注意通风换气,但是在寒冷天气要注意避免让冷风直吹猪体,减少环境应激的发生。在断奶的前几天可以在饲料或者饮水中添加抗应激类药物,防止应激的发生。

如何防止仔猪断奶后出现消瘦?

一、抓好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提高仔猪的初生重和母猪的泌乳率传统的怀孕母猪饲养模式是“抓两头顾中间”。此法在时间的划分上比较笼统,攻胎时间不容易把握。攻胎过早会造成母猪过肥,后期采食量减少,影响仔猪胚胎期的增重和乳腺的发育。根据胚胎和乳腺的发育规律,我们可以把怀孕期划分成5个阶段进行饲养,以提高仔猪的初生重和母猪的泌乳率,从而获得较好的仔猪初生体重。其阶段划分和饲喂要求是:怀孕4~30天,每天投料1.8~2.5公斤;31~60天,每天1.2~1.8公斤;61~85天,每天1.8~2.5公斤;86~100天,每天2.8~3公斤;101天至产前2天,每天3.5~4公斤。

二、对仔猪早期保温、补铁、补料
仔猪早期保温、补铁、补料,可以增强仔猪体质,锻炼仔猪的胃肠功能,减少肠道病的发生。断奶时仔猪个体大,胃肠机能完善,消化功能好,采食量大,断奶后全身消耗少。一般在仔猪出生后即进行保温,1~3日龄补铁,5日龄开始补料,18日龄左右开始正常采食,再过1周后基本上可以断奶。

三、执行周制管理,防止不同周龄的仔猪混群
周制管理是指猪场的生产运作按周来管理。定好1周内哪天调整猪群,哪天把保育舍的猪转到肉猪舍,哪天断奶,哪天把仔猪转进保育舍,哪天消毒猪舍等事先都应做好计划,周而复始地进行,力求把同1周龄的仔猪同时断奶和并群,以避免不同周龄所发疾病的交叉感染和个体差异引起的大欺小、强凌弱的现象。

四、减少应激
断奶应激和新环境的应激,容易引起猪采食和睡眠不正常,甚至发病,从而引起身体消耗。仔猪接近断奶期时,可以人工减少母猪的哺乳次数,或降低母猪营养水平及采食量,使之把注意力转向饲料,避免突然断奶而引起的剧烈应激。同时保育舍应尽量造成干爽、保温、清洁的环境,使仔猪感到舒适,从而减少新环境的应激。

五、全进全出
有些人喜欢把弱小的保育仔猪留栏饲养,这样就出现不同周龄的猪混群现象,也不利于猪栏的彻底消毒。断奶后的仔猪的发病率高,因而仔猪消耗大,采用全进全出就能有效地克服。

六、加强营养,防止发病仔猪断奶前几天,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葡萄糖、红糖、奶粉等来补充仔猪的能量,从而减少仔猪体能的消耗。同时还可以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一些防治下痢、呼吸道病等的药物,防止仔猪发病。

七、加强管理,搞好卫生在饲养管理上,要使仔猪尽快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调教使之吃、拉、睡三点定位。投料应少喂勤添,力求天天饱、头头饱、餐餐饱,如出现生长不均匀应尽快调群或喂后留栏,加料补餐,使之生长均匀。一般按猪栏设计,以18~25头为一群。

八、及时处理病、弱、残猪对个别病、弱、残猪要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治疗和个别优饲,确实没有多大价值的病弱残猪应尽快淘汰。
-----

甲鱼越冬后的养殖管理技术要点



夏初春末,水温稳定在18℃以上,甲鱼逐渐苏醒,开食时应以原投饵量的30%进行投喂。适当添加鱼油、食母生、益生素等助消化及高营养的保健物质,逐步提高甲鱼的摄食水平。
开始试投喂时,应选择甲鱼爬坡数量较多时,一般为一天的中午时段。随着气温逐渐上升,甲鱼投饵时间按照逐渐扩散的方式调整至正常时段。甲鱼投饵该时段正常时段为早上八点半,下午四点。
越冬后,气候多变,甲鱼体质较弱,该时段应注意甲鱼的体质保健与生存环境的维护。甲鱼投喂正常后,喂食一个阶段的助消化、高营养的添加物;第二阶段应注意甲鱼的抗病力提高,饲料适量添加免疫多糖、多维及多矿等免疫增强物质;第三阶段,必要时注意防范呼吸道疾病。
经过一个冬天的休眠,甲鱼本身体质较弱,且处于温暖潮湿的春末阶段,开展必要的病害防治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塘后将水位回落至投料台的正常位置利于甲鱼摄食,尽早提升池塘水体的水温。通过泼洒碘制剂、二氧化氯片、苯扎溴氨等低刺激性外消药物,控制池塘水体的微生物含量,隔3天后根据水体透明度泼洒微生物菌剂及肥料制剂(具有活性有机物的氨基酸肥)。

冬季甲鱼养殖防止冬眠死亡



未进入温室越冬的甲鱼,在冬眠期间,有时会发生死亡。
其死亡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甲鱼开始冬眠时,水温太低,遭受冷害;
二是池底有机质太多,产生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
三是入冬前饵料投喂太少,甲鱼体内营养积蓄和热量过度缺乏;
四是甲鱼受伤后进入冬眠。
现就预防甲鱼冬眠死亡的措施介绍如下。
⑴甲鱼在产卵期和冬眠前,要投喂新鲜的、营养价值高的优质饲料,并适当增加投喂量。⑵冬眠前的池水应加深,一般水深需达到1.5米左右。⑶在冬眠期间,人畜不要在池边经常走动,以免甲鱼受到外来的惊吓,影响到正常的冬眠。⑷如池底腐败的有机质太多,在甲鱼冬眠前,应进行清塘换水。⑸对受伤的甲鱼,应及时出售,不要留下过冬。⑹对在冬季运输的甲鱼,因有一部分已失去入水能力,应选择向阳暖和处先让其晒太阳,待恢复活动能力后,再放入池中;对个别采用上述方法仍不能自行钻入泥中的,可人工轻轻地将其按入泥沙中。

介绍两个水牛良种


中国水牛原为中国南方水稻区的重要役畜,绝大多数分布于东南和西南两区,以在淮河以南的水稻产区最多,占全国水牛总数的97.7%。中国水牛均属于沼泽型,体格粗壮,被毛稀疏,多为灰黑色。角粗大而扁,向后方弯曲。皮厚,汗腺极不发达,热时需浸水散热,故名。腿短蹄大,适于水田耕作。下面具体介绍两个水牛良种,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

槟榔江水牛

特征特性:槟榔江水牛体躯深厚,中等大小,结构匀称,体质坚实,动作敏捷、灵活,角多呈小圆形和螺旋形,角扁;被毛稀短、黑色,无杂色斑块,皮薄油亮,乳房发育良好,结构均匀紧凑,具有典型的河流型水牛体型外貌特征;具有采食能力强、耐粗饲、适应性强、抗病力强等特点。
产量表现:平均泌乳天数269.5±22.9天,平均产奶量2452.2±553.82公斤,乳蛋白质含量5.25%,乳脂肪含量6.73%,乳糖含量4.88%。
养殖要点:槟榔江水牛适宜放牧和圈养,适宜高原气候环境,在气温高于20℃时喜泡水或戏水,以青绿饲料、秸秆或其他农业副产品作为日常饲料,对于挤奶和育肥的水牛应适当加喂混合精饲料以提高其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适宜区域:适宜在云南、广西、广东、贵州、湖北等地区养殖。

2.摩拉水牛
特征特性:摩拉水牛四肢粗壮,体型呈楔形,尻扁斜,皮薄而软,富光泽,被毛稀疏,皮肤被毛黝黑,少数为棕色或褐灰色,尾帚白色或黑色,头较小,前额稍微突出,角如绵羊角,呈螺旋形,耳薄下垂,胸深宽发育良好,蹄质坚实。母牛乳房发育良好,乳静脉弯曲明显,乳头粗长。成年牛平均体高132.8厘米,成年公牛体重450~800公斤、母牛体重350~750公斤。具有耐粗饲,耐热,抗病能力强,繁殖率高,遗传性能稳定等优点,但集群性强,性较敏感,下奶稍难。
生产性能:摩拉水牛是较好的乳用水牛品种,年平均产奶量2200~3000公斤,乳脂率7.6%。它与我国本地水牛杂交的杂种较本地水牛体型大,生产发育快,役力强,产奶量高。
杂交利用:用摩拉水牛与本地水牛进行杂交,可大幅度提高杂交后代的生产性能。我国本地水牛泌乳期产奶量一般为500~700公斤,摩杂一代水牛泌乳期产奶量1300~1500公斤,三品杂或二代杂可达1900公斤,乳脂率达7.5%。杂种公水牛两岁达400~500公斤,经育肥的青年公牛屠宰率为52%,净肉率为43%,产肉量是本地同龄水牛的两倍。
养殖要点:摩拉水牛及其杂交水牛均适宜放牧和圈养,在气温高于20℃时喜到河流或鱼塘泡水或戏水,饲养管理和本地水牛一样,以青绿饲料、秸秆或其他农副产品作为日常饲料,对于挤奶或育肥的水牛应适当加喂混合精饲料以提高其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适宜区域:适宜我国南方各地饲养。


冬季诱捕的黄鳝两个巧妙办法



黄鳝的冬季上市价格是夏季的数倍,所以目前正是黄鳝上市的最佳时机。冬季捕获黄鳝十分困难,绝大多数养殖者采取全池挖泥取鳝的办法捕鳝,这种捕鳝方法劳动强度大,黄鳝易受损伤,捕鳝过程耗时较长,同时也破坏了鳝池载体的生态结构,有损第二年的生产。下面介绍两种比较快速、安全的诱捕方法供大家参考。

1、草垫诱捕法

(1)做法:在放干池水之前做好诱鳝的准备工作。将较厚的新草垫或草包用5%的生石灰水溶液浸泡24小时消毒后晾置2天备用。将上述草垫铺入鳝池泥沟底层,在草垫上铺厚约5厘米消过毒的稻草(或麦秆),在稻草上铺上第二层草垫后再在草垫上铺一层厚约10厘米的干稻草。当水温降至l3℃以下时,逐步放水至6~10厘米深;当水温降至8~10℃时,再在泥沟上方加盖一层厚约20厘米的稻草;当水温再明显下降时,彻底放干池水。此时由于稻草层的“逆温层效应”作用,其中的温度偏高于泥层温度,加上泥埂长时间裸露于冷空气之中,可有效地将黄鳝引入草垫之下和两层草垫之间。

(2)注意事项:①此法可长时间保证黄鳝群居于泥草之间和草垫之间而不会逃逸,如果需保持到严冬时节,还应根据冰冻情况进一步加盖保温物保温。②收取黄鳝时,不要一次性揭去稻草,应收取多少就揭去多少。先将一塑料薄膜铺在旁边,然后再揭去干草。揭草时,如湿草中藏鳝较多,可将湿草连同草垫一起抬至塑料膜上进行清理。此法效果极佳,适宜于大批量捕捞。

2、发酵坑诱捕法

事先在池角挖一个深约30厘米的土坑,坑中放入适量的发酵稻草。

(1)做法:将消毒除碱处理过的半干稻草拌入淀粉黏合剂(也可用米汤代替),以均匀遍布为度。1~2小时后,将酵曲配料(酵曲配方为:麦麸20%,干牛粪30%,黄粉虫屎粒30%,酒糟20%)充分混合拌匀后撒入稻草中,边撒边用杈抄动,使酵曲配料能均匀地黏附在稻草上。将上述稻草填入坑中,逐步放入池水,然后盖上一层厚厚的干稻草。这样,坑中稻草将在数天之内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使稻草缓慢发酵并控制好温度(一般高于泥下温度即可,最好不要超过15℃,若气温已达到15℃时,坑内稻草温度可高于气温2~3℃),温度过高时可将表面盖的干稻草揭去一部分,温度过低时可再加盖一些干稻草。

(2)注意事项:①取鳝时,只要取出坑中一部分稻草即可获得一批黄鳝。此法较为灵活、简便,并可在冬季反复使用。②有条件的可在稻草中放一只自控电暖器,效果更好。该电暖器还可直接接在水中加热诱鳝,效果十分理想。


介绍两个引进牛优良品种


养什么肉牛品种最好?牛肉是我国的主要肉食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牛肉的需求与日俱增,消费市场上更是呈现出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但受到国内牛品种个体小、数量少、养殖周期长的局限,根本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引进国外的肉牛品种,是满足国内牛肉市场的有效方法。下面介绍两个引进牛优良品种,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

一、蒙贝利亚牛
原产地及分布:蒙贝利亚牛原产地为法国东部的道布斯县。起源于一种原始的大额牛——印度野牛,由中欧的胭脂红花斑牛衍生而来。早在18世纪就开始了选育工作,由伯尔温澳伯兰人从瑞士带着牛群到蒙贝利亚定居,通过对这些牛的长期选育,形成蒙贝利亚牛品种。
蒙贝利亚牛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病力,耐粗饲,适宜于山区放牧,具有良好的产奶性能。在法国,它被列为主要的乳用品种牛之一,其产奶量仅次于黑白花牛;它有较长的利用年限,最长为16年,产奶高峰期为4~6年。
外貌特征:蒙贝利亚牛头为白色,体躯主要为红色,有些白斑。体格大,乳房好,产奶量高。体重,公牛为900~1100公斤,母牛为650~750公斤。体高,公牛为148厘米,母牛为136厘米。初生重,公犊为46公斤,母犊为42公斤。我国引进的蒙贝利亚牛为中等体型。体尺范围:体高127~131厘米,体长152~161厘米,胸围189~195厘米,管围20~21厘米。
生产性能:据记录,一个泌乳期头均产奶量为5067公斤,乳脂率为3.69%,乳蛋白率约为3.28%,排乳速率快。该牛生长快,12月龄体重公牛为335公斤,母牛为256公斤;18月龄体重,公牛为485公斤,母牛为340公斤;24月龄体重,公牛为531公斤,母牛为416公斤。以玉米青储为主的日粮,日增重可达1.2~1-35公斤,14~15月龄出栏。
主要特点
蒙贝利亚牛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病力,耐粗饲,适宜于山区放牧,具有良好的产奶性能,较高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以及较为突出的肉用性能。已出口到40多个国家。
外貌特征
被毛多为黄白花或淡红白花,头、胸、腹下、四肢及尾帚为白色,皮肤、鼻镜、眼睑为粉红色。具兼用体型,乳房发达,乳静脉明显。成年公牛体重为1100—1200千克,母牛为700~800千克,第一胎泌乳牛(41319头)平均体高142厘米,胸宽44厘米,胸深72厘米,尻宽51厘米。
生产性能
法国1994年蒙贝利亚牛平均产奶量为6770千克,乳脂率3.85%,乳蛋白率3.38%;新疆呼图壁种牛场引入蒙贝利亚牛平均产奶量为6668千克,乳脂率3.74%。18月龄公牛胴体重达365千克。
1987年中国从法国引进蒙贝利亚牛169头,其中怀孕母牛158头,青年公牛3头。分别饲养在新疆呼图壁种牛场(47头)、内蒙古高林屯种畜场(55头)、四川阳坪种牛场(29头)、吉林查干花种畜场(18头)和北京延庆奶牛场(9头)。经过多年的育种工作,蒙贝利亚牛已适应中国的生态环境,并在数量及生产性能上均有一定的发展和提高。

二、辛地红牛
辛地红牛原产于巴基斯坦辛地省靠近沙漠的地带及卡拉奇和海德巴德地区,我国1956、1960和1965年先后从巴基斯坦分三批引入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并引入江西、贵州、云南、广西等省、自治区进行纯种繁殖和改良当地黄牛。
体型外貌:额宽突,耳大下垂,角小、向上弯曲,体躯深,肋骨开张,腰角较窄,臀部倾斜,十字部高。颈垂和腹垂发达。尾长。母牛乳房发育良好,公牛肩峰凸起,瘤峰高可达20厘米左右。毛色以褐红色为主,眼围、鼻镜、尾梢和肢端多为黑色;此外,毛色尚有黄色、棕黑色和前额、腹部零星白斑个体。体高,公牛平均140.6厘米,母牛平均122.0厘米;胸围,公牛平均193.2厘米,母牛平均162.3厘米;管围,公牛平均21.3厘米,母牛平均17.3厘米;体重,公牛平均523公斤,母牛平均323公斤。
生产性能:成年母牛泌乳期平均为270天,平均产乳量1179公斤。
繁殖性能:母牛妊娠期284天,繁殖率71.8%,产后发情期40天以上。发情周期21天,发情持续期两天左右,一般3年两胎。有些公牛性欲不强,包皮过长,不易采精。
适应性能:适应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气候条件,抗热、抗蝉,可半舍饲或放牧不补饲。采食时游走性大、集群性强,性野、机警、怕冷。
辛地红牛的生产性能随着饲养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异。我国饲养的辛地红牛,在终年游牧的条件下,300天产奶期平均产奶1000升,最高1500升,饲养好的可达1800--2495升最高为3100升,乳脂率一般在4.8%左右。辛地红牛耐粗饲,耐热,对焦虫病有较好的抵抗力。但胆小怕惊,离群后不易控制,且繁殖力较低。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663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