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鹅疾病诊断包括哪些程序和内容

诊断的一般程序是: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

(l)流行病学调查 包括现症病史、继往病史和饲养管理等方面的洋细情况。

现症病史调查,主要是了解发病的时间、日龄和背景;发病率与死亡率:疾病是否有蔓延的情况;发病的具体经过表现;附近的同种及异种动物是否发病;治疗情况及效果。继往病史调查,就是通过询问掌握发病前采取了哪些防疫 措施;该养殖场或该批动物以前发生过什么重大疾病.有没有发生过同样或类似症状的疾病,是如何处理的。附近养殖场疾病的大致发生情况。

饲养管理情况.主要包括鸭、鹅的品种及来源,词料和饮水情况。管理情况.生产性能情况.周围环境情况。

(2)临床检查 临床检查坚持先群体,后个体;先全身.后局部,先静态,后动态的原则。

群体检查先在禽舍的一角或运动场外进行。不要惊扰鸭群或鹅群.静静地观察 全群鸭、鹅的状态。然后适当驱赶鸭、鹅群。观察动态情况。主要包括:精神状态;饮水食欲情况;生理活动;运动和行为;羽毛情况;粪便情况;饲养环境、卫生状况及饲养管理的各个环节。

群体检查时发现的疑似病鸭、鹅和病鸭、鹅都要及时挑出。隔离饲养,井对其进行详细的个体检查。

个体检查按照从前到后、先健部后患部、先轻后重、先外后内 的原则进行。包括头部检查(皮肤、噪,n腔、奔腔、喉头、气管、眼睛等);食道膨大部检查;胸腹部检查。肛门、泄殖腔检查;腿、关节、脚和蹼检查;羽毛与皮肤检查;体温测量;神经机能检查。

(3病理例检病理剖检一般遵循由内向外、由无菌到污染、由健部到患部的原则,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器官逐步完成。主要检查食道膨大部、食道、腹腔、脚腔、腺胃、肌胃、肠道、脾脏、肾脏、法氏囊、卵巢和输卵管、心脏、气管、气囊、肺脏、脑和小脑有无出血、充血、淤血和贫血;有无炎症、坏死、糜烂和溃疡;有无水肿、积液;有无萎缩和肿瘤。

(4)实验室诊断鸭、鹅病的实验室诊断主要包括血液常规检验、血液生化检验、病理学检验、病原学检查、血清学诊断和理化检验。病原学检查包括抹片镜检、染色镜检、病原的分离培养与鉴定、动物接种试验、血清学诊断(主要有凝集反应、沉淀反应、中和试验、酶联免疫检测和免疫荧光试验)。寄生虫的检查方法有剖检、粪便检查和制片镜检.

相关阅读

蜜蜂疾病诊断两法


一、观察蜂体诊断法
1.状态:患病蜜蜂常表现痴呆,反应迟钝,失去活力,不能起飞,神情不安,栖于一侧或在箱内外缓慢地滚爬。
2.头部:健康蜂的头部活动自如。当表现摇头瘙痒时,可能是有蜂螨等寄生虫。
3.翅膀:健康蜂四翅完整,张合自如,飞翔自由。病蜂翅膀残缺不全,或振翅颤抖,失去飞翔能力。有的幼蜂翅膀卷曲,多是患有卷翅病,翅膀残缺多由蜂螨为害造成。
4.脚肢:健康蜂六脚灵活,爬行迅速,如果脚麻木,僵直失灵,爬行迟缓或不能爬行,多是患有麻痹病。
5.背腹:健康蜂的背腹密生绒毛,其环节能有节律地频频伸缩。色泽鲜艳,体表干燥。而病蜂的腹部表现膨大或缩小,不能自由伸缩。绒毛脱落,毛色变暗或发黑,()体表湿润,有时像油浸过一样,这多是麻痹病的典型症状。
6.死蜂:健康蜂一般不会死在箱内,也很少死在蜂箱周围。在越冬期如果发现箱底有大量死蜂,且蜂体颜色变暗、发软、恶臭,很可能是由于患副伤寒或失血症所引起。采蜜季节在蜂箱周围发现死蜂,伸出两翅后翻,腹向内弯曲,是农药中毒所致。
二、检查子脾诊断法
健康蜂子脾房内的幼虫呈乳白色,端正而整齐地盘卧于巢房底部,无异味,变蛹后的房盖饱满,颜色淡黄。而病群的幼虫体色苍白或变黄甚至变黑,变蛹后的房盖略微下陷或有针眼样小孔,房盖颜色较深。如果幼虫多数是在封盖前死亡,有酸臭味,尸体无粘性,易从巢房内清出,封盖子脾出现花子现象,可诊断为欧洲幼虫腐臭病;如果幼虫多数是在封盖后死亡,有鱼腥臭味,尸体有粘性,不易从巢房内清出,可诊断为美洲幼虫腐臭病。如果死亡幼虫头部上翘,用镊子将尸体夹起,整个幼虫像一个小囊袋,里面充满颗粒和乳白色液体,无臭味,即可诊断为囊状幼虫病。

鸭、鹅的疾病各有哪些特征


(l)传染病的特征 由特定的病原体引起;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明显的全身症状;一般其有相同的和固定的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能产生可用血清学反应检查的特异性抗体和变态反应。耐过的鸭、鹅 能获得特异性反应。使机体在一定的时期内或终身不再患该种传染病。

(2)寄生虫病的特征寄生虫病除了具有以上特征外。还具有以下一些共性:发病鸭、鹅 一般出现逐渐消瘦、贫血、水肿、生长发育迟缓和生产性能低下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症状;传播过程中常常需要,中间宿主的参与:有明显的季节性; 常可复发、并发或继发。

(3)营养代谢性疾病的特征 病情发展缓慢,病程一般较长:具有群发性,发病率较高.但没有接触传染的病史;多呈地方性流行.特别是矿物质微量元素引起的营养代谢病。在相同的条件下.雏鸭、雏鹅.生长期的鸭、鹅 及产蛋高峰期的鸭、鹅 常常容易或 首先发病.而且症状明显;用抗生素及常规对症药物治疗一般无效.补给所缺营养成分或去除过多成分。疾病可得到有效控制。

(4)中毒性疾病的特征 急性中毒病通常发生在放牧、投食、用药或其他一些饲养管理条件改变后;规模化饲养方式下.,中毒病也有群发的特点.症状和病变相同.但无接触传染性;体格越大,摄食能力越强的个体常常先发病,病情较严重。身体弱小者病情常较轻;去除可疑有毒因素后,鸭、鹅群病情不再扩大。不再有新的病例出现;一般没有固定的综合征,也没有特征性的病理变化。

鸭、鹅是否有推荐的免疫程序


生产中.应根据本地区常发病和多发病的种类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没有共用的免疫程序,推荐的免疫程序只有参考价值。不能照抄照搬。

(1)鸭的免疫程序(推荐)1~3日龄颈背部皮下注射鸭病毒性肝炎血清(或卵黄抗体)或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 8~10日龄肌肉注射大肠杆菌病-传染性浆膜炎二联灭活疫苗,10~14日龄肌肉注射禽流感油乳剂灭活疫苗. 18~20日龄肌肉注射鸭瘟灭活疫苗.种鸭或蛋鸭在65~75日龄进行禽流感油乳剂灭活疫苗和鸭瘟弱毒疫苗的2次免疫,产蛋前2 周进行禽流感油乳剂灭活疫苗和鸭瘟弱毒疫苗的3次免疫和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的2次免疫.以后每隔平年再免疫 1次。

(2)鹅的免疫程序(推荐)1~3日龄颈背部皮下注射小鹅瘟血清(或卵黄抗体)或小鹅瘟弱毒疫苗8~10日龄肌肉注射大肠杆菌病-传染性浆膜炎二联灭活疫苗.10~14日龄肌肉注射禽流感油乳剂灭活疫苗和鹅副粘病毒病油乳剂灭活疫苗.种鹅或蛋鹅在65~75日龄进行禽流感油乳剂灭活疫苗和鹅副粘病毒病油乳剂灭活疫苗的2次免疫.产蛋前2周进行禽流感油乳剂灭活疫苗、鹅副粘病毒病油乳剂灭活疫苗的3次免疫和小鹅瘟弱毒疫苗的2次免疫,以后每隔半年再免疫1次.

鹅产品市场调查内容


(1)地城饲养情况调查 在产品能够到达的地区范围内,应了解鸭鹅的品种、数量、产品的去向、当地的销售量、养殖户的效益等方面的情况。

(2}市场销售情况调查 主要调查批发商、零誉商及团体消费情况。通过调查,可以了解批零差价额、销售的数量及产品的去路。不少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特别是经济效益好的单位,每年都要定期或不定期给职工搞点福利,可以到这些单位去,多认识一些人,为产品销售找点门路。同时,可以了解一些消费者,知道他们希望要的产品,以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为养殖行动提供决策依据.

(3)饲料情况调查 饲料成本是生产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将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因此,依规模养殖来说,更要注意饲料价格的调查。饲料选购得好,可以节省很多饲料费用。例如,某养殖户一次饲养5 000只肉鸭,如果每千克饲料便宜 1分钱,一次就可节约饲料费用约300多元。如果每年饲养6 批肉鹅,就可节省1 800多元,

(4)疫情调查 疫病是养殖的大敌。疫情调查,是预防的第一步。当引进某种鸭鹅的时候,要对引种的鸭鹅场进行疫情方面的了解,了解该场的鸭鹅近来是否发生过什么病? 发病后采取过什么措施?他的种鸭鹅和苗鸭鹅是否使用过一些预防疫苗?假如引进他的鸭鹅或种蛋,回来后还要做哪些工作?这样。就可以使生产相对安全了。

鹅屠宰加工程序


屠宰加工有多种方法,但是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均要按照屠宰加工程序进行。屠宰加工程序就是指分别采集鹅体上各类原料产品的顺序。一般屠宰加工程序是由宰杀沥血、浸熨脱羽、开膛取内脏和产品整理等工序组成。注意这个加工程序不适宜生产鹅绒裘皮的屠宰加工。

(一)宰杀沥血

宰杀沥血是把活鹅杀死,采集鹅血产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沥血是主要的工作。沥血不仅能将鹅体内血液流出体外,使心脏停止跳动致死,把鹅血产品采集起来,而且沥血的程度直接影响鹅胴体及内脏的品质。如沥血干净,鹅胭体内无余血、表面无余血点,白净、外观美,肉的品质好,有利于市场销售。

目前有三种宰杀沥血的方法:一是颈部宰杀沥血法;二是口腔宰杀沥血法;三是颈静脉宰杀沥血法。

架上的活鹅保定好,用一只手抓握头后颈部,两于配合摸准两侧静脉,用一只手固定住,并使静脉隆起,用另一只手将较粗的空心针头插人两侧静脉管内,使血液从空心针头流出,沥血4 min左右死亡。此法沥血干净,皮肤完整美观,内脏干净无淤血。 宰杀沥血虽然有几种力一法,但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产品用途及便于操作人员操作而决定,不能强求化一。

(二)浸烫脱羽

浸烫脱羽是用热水浸烫沥血后的鹅体,脱去鹅体周身羽绒的过程。具体做法是:将适度适量的热水放在较大的容器里,把沥血后的鹅体放人热水中,翻动数次,浸泡1-2 min左右,使鹅体周身着水并使热水浸透羽绒,拿出来乘热用手工或机械把周身的羽绒拔下来,再人工拔净体表的细毛及毛茬,并用温水冲洗数次,洗净皮肤表面血迹、油脂及皮膜等。

应用浸烫法需注意的是:一要掌握好水温。一般情况下水温应控制在60-80 度之间。水温与品种、日龄、气温均有关,如肉用品种要比绒用品种所需水温偏低;日龄短要比日龄长的鹅需用水温低些;冬季气温低要比其它季节需用水温高些。总之,要严防水温过高烫熟皮肤,也要防水温过低拔羽绒不干净,影响桐体质量。

肛门边开口(勿割破肛门及肠管),然后沿腹中线向上延伸8 cm左右,将腹肌割透,用手掰开取出内脏。

翅下开口的做法是:操作人员将屠体腹向下放在平台上,将屠体的右翅翻起,在右翅下用尖刀在胁下垂直下刀,切口深3 cm 左右,顺胁延伸8 cm左右,形成月牙形开口,在月牙下推断左右两根胁骨,用食指深入内腔摘取内脏。

背部开口法应用较少,但在取肝时可用此法。做法是:以最后胸椎为起点,沿背中线向后到尾根部切开皮肤肌肉及骨骼,然后从起点再从左右最后一根胁各延伸8 cm左右,形成T形开口,掰开,先取出肝脏,再取其它内脏。此法要特别注意的是,用快尖刀时勿将内脏刺破,尤其要注意肝脏完好无损。摘取内脏所采用的方法应依据产品用途及销售的要求而定。

(三)产品整理

鹅胴体的整理开膛取出内脏后的胭体,首先应放在清水中浸泡30 min左右,去掉内膛血水,洗净内膛和体表,擦净皮膜,存放待用。如果整体出售,就要整形包装,速冻冷藏。整体出售若是全净膛白条,除留肺与肾以外,其余全部内脏取掉(包括气管、食道、肫、肠、肝、胆、胰、脾、心、肛门、生殖器等);半净膛白条,除肺、肾、肝、心、月屯之外,其余去掉,但是要去掉肫内容物和角质膜。如果分割出售,就要按部位分割,分别包装,速冻冷藏。

小鹅瘟的诊断和治疗


肖强

(黑龙江省绥滨县畜牧兽医局156200)

小鹅瘟又名鹅肝炎、小鹅病毒性肠炎,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雏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临诊以严重下痢和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剖检以小肠黏膜坏死和有香肠状“肠栓子”为主要特征。该病主要侵害出壳后4~20天的雏鹅,传染快、病死率高,是危害养鹅业最大的疫病。

1病原

该病的病原鹅细小病毒为DNA病毒。该病毒对酸碱、温度以及外界环境因素有很强的抵抗力。该病毒对禽及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无凝集作用,与其他细小病毒无抗原关系。世界各国分离的小鹅瘟病毒,均为同一个血清型。

在自然条件下只有雏鹅和番鸭才发病,即白鹅、灰鹅、狮头鹅和雁鹅等的幼雏均可发病,但其他禽类和哺乳动物均不被感染。雏鸭和雏鸡均未见发病的报道。成年鹅对病毒具有较强抵抗力,肌内或静脉注射1~3mL强毒株的鹅胚绒毛尿囊液,才能引起发病,症状为下痢和两脚瘫痪;若只接种0.1mL的强毒,并不表现任何症状,但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病雏鹅和带毒成年鹅是该病的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也可经卵垂直传播。该病主要发生于出壳后3~4日龄至20日龄以下的雏鹅,不同品种的雏鹅均可感染,1月龄以上的雏鹅较少发病,随着日龄的增加,其易感性和死亡率逐渐下降。该病一年四季都可流行,但各地的养鹅习惯和方式不同,发病时间也不相同。该病流行有一定周期性,其间隙期为1~2年,因雏鹅有母源抗体存在,所以能抵抗小鹅瘟的感染。

2.流行病学

该病主要发生于20日龄以内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90%~100%,且发病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近年来,1月龄以上鹅发病的病例增多。病鹅、带病鹅群及隐性感染的成鹅是该病主要的传染源。小鹅瘟在我国各地均有流行,华东地区流行季节为每年12月至次年7月,东北、西北地区为4~7月,西南地区为每年11月至次年6月。

3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为3~5天,临诊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亚急性三种病型。①最急性:常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雏鹅。最急性发病一般无明显的前驱症状,一经发现即见病鹅衰弱,极度委顿,随之倒地,两脚划动,不久即死亡。②急性:15日龄内发病的雏鹅大多为急性。表现为精神委顿,行走迟缓,掉群,打瞌睡,食欲减少或废食,口渴喜饮,但后期拒饮。排出灰白或淡黄绿色稀粪,并混有气泡或纤维碎片。临死前两脚麻痹或抽搐而死,病程1~2天。③亚急性:主要发生于15日龄以上的雏鹅,多出现于流行后期。以精神委顿、减食或废食、消瘦和腹泻为主要症状,3~7天死亡,少数病鹅可自行康复,但日后成为僵鹅。

4病理剖检变化

剖检可见肠道的血管怒张,十二指肠的黏液增多,黏膜呈现橘黄色,小肠中后段膨大增粗,肠壁变薄,里面有容易剥离的凝固性栓子。肝脏肿大,呈棕黄色,胆囊明显膨大,充满蓝绿色胆汁。胰腺颜色变暗,个别的胰腺出现小白点。心肌颜色变淡,肾脏肿胀。法氏囊质地坚硬,内部有纤维素性渗出物。有神经症状的鹅剖检时,可见脑膜下血管充血。

5预防措施

加强消毒:全场定期(建议每周一次)消毒,针对垫草、料槽、场地,应用百毒杀进行喷雾消毒。对病死鹅要作深埋,加入消毒粉(如三氯异氰尿酸钠、生石灰等)处理。把好引种关,引进健康鹅。防止带回疫病,已引进的要隔离饲养观察。

在该病流行的地区,可用鹅胚化弱毒疫苗给母鹅免疫接种,这是防治该病有效的方法,即在留种蛋前15~30天,给种母鹅皮下或肌内注射1∶100稀释的鹅胚化弱毒疫苗1mL。这样在免疫接种后12天至4个月内种鹅所产的蛋孵出的雏鹅,可获得保护。4个月后,种鹅应再次进行免疫接种。未经免疫接种或免疫接种超过4个月的种鹅所产的蛋孵出的雏鹅,应在48小时内应用1∶(50~100),稀释的鹅胚化雏鹅弱毒疫苗进行免疫,每只雏鹅皮下注射0.1mL。此外,做好孵房的清洁、消毒工作,已经被污染的孵房所孵出的雏鹅,可在出壳后注射抗小鹅瘟血清,每只雏鹅注射0.5~1mL,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小鹅瘟活疫苗系用小鹅瘟病毒接种鸭胚培养,收获感染鸭胚液,加适宜稳定剂,经冷冻真空干燥制成。紧急预防与紧急治疗使用血清抗体肌肉注射,未经免疫的雏鹅可用鹅瘟清进行预防和治疗。疫苗呈微黄或微红色海绵状疏松团块状,易与瓶壁脱离,加稀释液后迅速溶解。预防:出壳1~2天的雏鹅,每只皮下注射0.3mL,保护率达95%左右;治疗:7日龄的雏鹅每只注射0.5mL,15日龄的雏鹅每只注射1mL,成鹅注射1mL。

6治疗方法

目前该病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抗小鹅瘟血清对初期病鹅有50%左右的疗效。每只皮下注射0.5~0.8mL;雏鹅(10日龄或体重150g以内)胸部皮下注射0.8~1mL,成年鹅(10日龄以上或体重150g以上)注射1~1.5mL。注射时要一鹅一针头,同时工作人员进出每个群体时要注意换衣换鞋,避免交叉感染。也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投入禽用抗病毒药物,可配合使用急救干扰素20mL每支注射1500羽成禽,2000羽雏禽。饮水50mL,每只800羽成禽,1000羽雏禽,一般饮水一次即可、病情严重者饮水2天,每天1次,效果显著。为防止细菌性感染,每羽小鹅可肌肉注射1000~2000U庆大霉素,早晚各1次,连用2~3天。帮助鹅增强体质和恢复体能。注射高免蛋黄匀浆1.5~2.5mL,也有一定防治效果。

中草药治疗以清热解毒、涩肠止泻为治则,用药宜早,重点在防,对重症病鹅效果较差,可选用下列方剂之一。方1:新鲜鱼腥草适量,捣汁灌服或自饮,病重鹅每只每次1~2mL,分早、中、晚3次灌服,连服3~5天;或每羽喂服白胡椒2粒,连服3~5天。方2:马齿苋120g、栀子70g、黄连50g、黄柏80g、黄芩80g、连翘75g、白芍70g、金银花85g、地榆90g(200羽鹅用量),水煎取汁,灌服或拌料混饲,每天2次,连用3~4天。方3:中西药结合治疗,金银花20g、黄连40g、黄芩40g、黄柏40g、板蓝根200g、栀子25g、甘草15g、连翘80g、丹皮25g、鱼腥草30g、大蒜35g、紫花地丁45g、水牛角20g、生地30g、官桂35g,加水2500mL浸泡48小时,随后煮沸1小时,取汁,再加水3500mL煮沸75分钟,合并二煎药液,用文火浓缩至2000mL,冷却后加维生素C25g、维生素B110g、青霉素钠800万U、硫酸链霉素600万U,振荡混匀分装密封。轻症病鹅每只内服1mL,重症每只腹腔注射1.5mL,每天3次,连用2天。

鸭(鹅)内脏眼现病变与疾病


(1)心包、心肌病变组

①心包积液或含有纤维素渗出,常见于鸭瘟、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禽霍乱、禽李氏杆菌病、霉浆体感染、鹅螺旋体病以及某些中毒病,如霉菌毒素中毒、食盐中毒、氟乙酞胺中毒、磷化锌中毒、药物中毒等。

②心包增厚、纤维索性心包炎,常见于大肠杆菌病、禽霍乱、霉浆体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等。

③心包及心肌表面附有大量的白色尿酸盐结晶,常见于内脏型痛风。

④心冠脂肪出血或心内外膜有出血斑点,临诊上见于鸭疽、鹅副粘病毒病、禽霍乱、大肠杆菌败血症、鹅流行性感胃、肉毒梭菌毒素中毒、食盐中毒、棉籽饼中毒、氟乙酰胺中毒等。

⑤心肌有灰白色坏死或有小结节,或肉芽肿样病变,临诊上见于禽流感、大肠杆菌败血症、禽副伤寒等。

⑥心肌变性,临诊七见于禽流感、维生素E和硒缺乏症等。

⑦心肌出血,临诊上见于禽霍乱、出血性贫血。

⑧心肌缩小、心肌脂肪消耗和心冠脂肪变成透明胶冻样,这是心肌严重营养不良的表现,常于慢性传染病,如结核病、慢性副伤寒以及严重的寄生虫病等。

(2)肝脏病变组

①肝脏肿大或缩小,表面有灰白色斑纹或有大小不等的肿瘤结节,常见于黄曲霉毒素中毒病;肝脏极度肿大,质地较硬,也见于鸭淀粉样变病。
②肝脏肿大,并出现肉芽肿,临诊上见于大肠杆菌病。
③肝脏肿大,淤血,表面有坏死点、坏死斑,常见于鸭瘟、番鸭花肝病、急性禽霍乱、禽副伤寒、大肠杆菌病、螺旋体病、鹅流行性感冒、禽链球菌病等,有时也见于鸭瘟、小鹅瘟、鹅副枯病毒病等。
④肝脏肿大,有出血斑、出血点,临诊上见于鸭病毒性肝炎、禽流感、鸭次睾吸早病、禽霍乱以及痢特灵中毒等,也见于鸭瘟期的肝脏病变。⑤肝脏肿大,呈青铜色或占铜色或墨绿色,常见于大肠杆菌病、禽副伤寒、禽葡萄球菌病、禽链球菌病等。
⑥肝脏肿大、硬化,表面粗糙不平或有白色针尖状病灶,临诊上见于慢性黄曲霉毒素中毒。
⑦肝脏萎缩、硬化,多见于腹水症晚期的病例和成鸭成鹅黄曲霉菌毒家中毒。
⑧肝脏肿大,有结节状增生病灶。则见于成鸭成鹅的肝癌。
⑨肝脏肿大,表面畏盖渗出物,临诊上常见于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败血霉浆体感染、鸭瘟疫、鹅鸭瘟、脂肪肝综合征等。
⑩肝脏肿大,呈淡黄色脂肪变性,切面有油腻感,多见于脂肪肝综合征,也见于维生素E缺乏症和鹅流行性感胃。⑾肝脏有寄生虫,常见于后睾吸虫病。
⑿腹腔内有血凝块,常见于外伤、肝破裂等。

(3)肺病变组

①肺淤血、水肿,临诊上见于慢性鸭瘟、急性传染病如禽流感、番鸭细小病毒病、鹅粘病毒病、禽霍乱、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副伤寒、禽链球菌病、霉浆体病等,也见于棉籽饼中毒。
②肺实质有淡黄色小结节,气囊有淡黄色纤维渗出或结节或者有灰黑色或淡绿色霉斑,临诊上见于曲霉菌病。
③肺有淡黄色或灰白色结节,见于曲霉菌病、结核病。
④肺肉变或出现肉芽肺,见于大肠杆菌病等。
⑤肺内容物呈胶状,见于中暑、急性缺水等。

浅谈生猪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猪场一旦猪感染病和其他传染病,它会造成大量的死亡现象,传染病的爆发对于养猪业是非常严重的危害,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有关猪的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猪养殖队伍也逐渐庞大,然而,对猪的疾病诊断与防治工作仍然没有减少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关于猪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不应被低估,刻不容缓,只有真正的诊断和治疗才能有效控制疾病,履行早发现早治疗的宗旨,只有这样,才可以大大减少对养猪专业户的影响从而大大提高生猪养殖的质量。

一、生猪疾病诊断的重要性

对母猪、仔猪以及育肥猪的病情进行控制有利于猪病的及时治疗,因此,一定要做到早期发现和早治疗,并且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工作。这样,不仅可以大大降低生猪在选育过程中的死亡率,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养猪育种养殖效益和利润,真正做到通过控制疾病来提高和改善农场生猪养殖成活率,保证生猪养殖的质量。

二、生猪的疾病致病因素

1.免疫程序缺乏

免疫程序从出生到生猪出栏进入市场,都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环节,是绝对不能被忽视的,免疫规划实施的目的是在养殖场内提高生猪对感染的抗病性。但在大多数养猪场的不良现状是由于认识和观念的落后造成的,很多养殖场对免疫工作不重视,例如,省略一个或几个猪免疫,从而降低养殖成本和减少选育过程中的麻烦问题,从而使养猪场中发生猪流感的高发期和发病范围无法估计,造成严重后果的。

2.环境的原因

现在,中国养猪业面临许多棘手的问题,各种禁养和限养令的发布加剧了生猪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因为猪饲料成本高,猪场污水和垃圾的处理的高价费用致使中国养猪业没有得到一个稳定的市场,甚至存在猪与人争粮问题。其次,中国的大多数养猪场污染问题十分严重,蚊子的快速繁殖不仅增加了繁杂疾病的类型,也使人类和动物的威胁。因此,只有低碳高效育种技术的发展,可以缓解能源的高消耗,污染排放量急剧和大问题的根本,因此,低碳高效养猪实用技术不仅可以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可以大大提高经济效益,总之,生态养殖技术是中国养殖产业革命的必然发展趋势。

3.疫苗和药物的使用不当

不合理使用药物和疫苗,也使猪在养殖过程中出现免疫功能状态低下,从而导致频繁的猪病发生,一些养殖厂在中国滥用药物和疫苗会使繁杂的疾病在不同程度的增加,药物和疫苗也失去了有效性,以至于猪病愈发地出现早期诊断困难,难处理,难隔离,难控制的局面。

三、生猪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措施

1.红皮病

1.1红皮病症状主要为皮肤是紫色,用手指压病灶部位不褪色。红皮病主要发生在仔猪身体上。体温升高到41到42℃,多发于耳后,颈部,胸部,腹部,四肢内侧的位置,四肢内侧。一般夏季发病,主要是飞虻蚊虫叮咬传播。

1.2治疗时,发现猪体有红皮病症状,立即应用三氮脒肌肉注射。通过5-7mg/公斤标准体重,用生理盐水配为5%溶夜,1次/日,连续3天;或多西环素10毫克/公斤体重/天的使用,用4天。没有发病的仔猪也可用于饲料中添加0.2%的土霉素做预防。此外,在场内繁殖圈内做好灭虫工作,切断传播途径。

2.猪口蹄疫

2.1口蹄疫的诊断病猪有4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的症状,这种疾病的特点是成年猪在蹄部有水泡,蹄踵,蹄冠、蹄叉红肿,形成水泡和溃疡,继发感染,蹄壳脱落。病猪活动受限,跛行。口腔,鼻腔,牙龈,舌,乳腺(主要是哺乳母猪)也可见到水疱、糜烂;乳猪显示急性胃肠炎,腹泻,和心肌炎猝死。

2.2处理

口蹄疫外源性抗体用法:肌肉注射,根据1公斤的重量,0.1ml药物,首次量加倍,并能有效地控制引发的心肌炎,做到对死亡的有效控制;也可用本品做应急免疫。(如混合症状需要配合使用的抗生素,如头孢噻呋钠,比较敏感的头孢喹肟等)。配合(瑞特灵1公斤)与饲料混合,或健力源500g拌饲料1吨,做全群的治疗和预防。

3.猪瘟病毒和猪链球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3.1症状诊断病猪长躺不动,嗜睡,流浆液性鼻液,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结膜发绀,尿黄,大便是算盘珠状或粪便,粪便中混合脱落的肠粘膜;四肢和腹部有紫红斑,耳尖紫色;运动障碍,有些不能站产或爬行,可达40.5-42℃的温度,病程3-5天,最后衰竭死亡。病喜欢扎堆,有些病猪出现神经症状,如磨牙,后肢麻痹,前肢爬行,转圈等,少数病猪后期呼吸困难,口鼻流白色或红色的泡沫。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治疗,病猪体温下降,但发病2-3死亡后。通过观察,检查,诊断,测试和其他方法。观察症状,体温测量,检测血液和内脏进行判断。

3.2治疗猪瘟和猪链球菌混合感染,无有效的治疗措施,是一种在生猪育种中大规模死亡疾病。因此,最好的治疗就是预防,建立科学的免疫接种程序,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控制疫苗的质量,注意隔离和监控,以保持清洁的养殖条件。在疾病的高发期仔细观察,一旦发现,立即隔离。

四、结论

随着生猪养殖的队伍不断扩大,生猪养殖技术也在不断的成熟。因此,必须认识到对其进行疾病预防控制的必要性,让零散养殖户和后加入的养殖人员转变观念,以科技促发展,以加强在生猪繁殖过程的管理,提高养猪技术,改善猪的养殖环境,严格接种,妥善处理病猪,加强预防,有效地控制猪的致病率,提高成活率,保证市场供应生猪屠宰期合理,提高猪肉的品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生猪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鹅肠炎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


肠炎是指非传染病引起的肠黏膜及其下层组织的炎症。临诊上以消化机能障碍、腹泻为特征。

【病因】本病是肠黏膜常见的炎症,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肠黏膜发炎,常常侵害黏膜下层、肌肉层和浆膜层。其主要病因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善;喂饲发霉变质、酸败的饲料;饲喂过量的青嫩的青菜、青草;饲料中的营养成分不全;饲料里含有芒刺及有毒物质;吃了不干净的饲料、饮水;食物中毒或由于某些寄生虫和微生物的作用;饲料中缺乏矿物质和沙砾;因气候剧变,受寒或中暑等可促进肠炎的发生。

【临诊症状】本病多发生于2~3周雏鹅。特别多见于低温、消化不良、冬天及早春育雏阶段。其主要的临诊症状:患鹅精神不振,垂头闭目,无精打采,食欲不振或废绝,羽毛松乱、无光泽,怕冷、常挤在一起。腹泻,排出白、黄、绿及棕黄色或混合色泽的稀粪,肛门周围羽毛沾满粪便常见患鹅的泄殖腔频频急剧收缩。喜欢饮水,并经常发出吱吱的尖叫声。最后因脱水衰竭而死。病程长而耐过的鹅只,其生长发育受到一定影响。

成年鹅患病与雏鹅症状基本相似,但表现轻而缓慢,死亡率也较低。产蛋母鹅患病后产蛋明显减少或停蛋。

【病理变化】主要是肠管的黏膜、黏膜下层、肌层、浆膜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变化。

【防治】根据病因改善饲养管理,饲料合理搭配、严禁喂饲发霉和腐败的饲料,搞好鹅舍及运动场的卫生,供应清洁的饮水。治疗可采取下列方案:

(1)饲料中加入磺胺咪(SG):每千克体重0.07~0.14克,一日2次。混饲0.2%,连用3天。

(2)土霉素拌料,每千克饲料中加入2克,连用2~3天。

(3)脱水较为严重的病例,可补充盐水补液(葡萄糖20克、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钾1.5克、凉开水1000毫升,溶解后让其自由饮用)。最后喂给微生态制剂及多种维生素。

(4)可试用下列组方:

庆大霉素:混饮按每升水用20~40毫克,混饲按每千克料用50~200毫克。于第一天使用。

益生素微生态制剂:拌料,加入鞣酸蛋白及微量元素。于第二、三天使用。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666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