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的生活习性

鹅是食草为主的水禽,喜食青草,耐粗饲。鹅具有比身体长10倍的消化道以及发达的盲肠,肠中含有较多的厌氧纤维分解菌,能将纤维发醉成脂肪酸,因而鹅对青草中粗纤维的消化率可达45%-50%,特别是消化青饲料中蛋白质能力很强。鹅还有强健的肌胃,其压力比鸡大2倍,是鸭的1.5倍,胃内有两层厚的角质膜,内有砂拉,可研磨食物,能够充分吸收植物饲料内的营养物质,因此能够大量利用青绿饲料。利于消化吸收。由于鹅具耐粗饲性,能有效地利用青饲料,故开展放牧养鹅,利用天然饲草资源和人工种草养鹅,配喂少量精料,既符合鹅的生活习性和营养需要,又能降低成本,节粮增效。群众称之为青草换肥鹅。


鹅为水禽,尾脂腺发达,常用喙把尾脂腺涂在羽毛上面有防水特性,在水中寻食、嬉戏和交配。我国各地可利用广阔的水域环境养鹅,并可利用鹅不吃鱼虾,以吃草为主的生活特性,在鱼塘水面放鹅,这不仅能利用鱼塘水面放养鹅群,还能增加鱼塘水中溶氧量,有利于鱼体生长。此外,鹅粪可增肥水质.转化为鱼喜食的浮游生物,塘底肥泥可用于肥田。


家鹅喜欢集群生活,不喜殴斗,不存在争食,同时鹅有反应灵敏、易于训练和调教规模养鹅。鹅的这种特性使管理容易,有利成群放养或圈养。由于鹅有择偶特性,一般公、母鹅比例为1:4-6,公鹅认准的母鹅可经常进行交配,而对鹅群中的其他鹅则不交配。


鹅能耐寒。因为鹅有浓密的羽绒和厚的皮下脂肪,保温性能好.抗寒能力强。在炎热的夏天,鹅比较怕热,喜欢在水中游或在树荫下纳凉休息,觅食减少,采食量下降,产蛋量下降或停产,因此要做好遮阳防暑工作。母鹅产蛋一般集中在凌晨,鹅舍内窝垫草要足,并应注意勤换。有的鹅如太湖鹅、豁眼鹅丧失了抱孵本能,但较多的鹅种由于人为选择了鹅就巢性,一般鹅产蛋15枚左右时就会自然就巢,每窝可抱鹅蛋8-12枚左右.


鹅的生活有着很强的规律性,1日之中放养、采食、归宿、洗羽、歇息、交配和产蛋等都有固定的时间,活动节奏一旦形成规律就难以改变。因此在养鹅生产中饲喂的饲料次数、饲喂时间和放牧的地址、伺料种类和饲喂数全、产蛋窝以及操作管理规程都要保持稳定,不要轻易改变,如果突然改变,鹅不习惯,会按原来生活规律活动,并发生群集、鸣叫、骚乱。如果原来的产蛋窝随放牧地变换、迁移,鹅会拒绝产蛋或随意产蛋。


鹅胆小,易受惊,雏鹅对人、畜声音的刺激,猫、狗、老鼠等动物进入圈舍均有害怕的感觉。甚至因某只鹅无意间弄翻食盘,发出声响,使其他鹅也会骤然受惊,引起鹅只站起高声鸣叫,并互相拥挤于一角,以致影晌鹅的采食与产蛋。因此在养鹅生产中,应保持鹅舍的安静,防止动物进入圈舍,避免惊群而影响鹅的采食、生长发育和产蛋性能造成经济损失。


我国有许多鹅种在产蛋期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就巢性,少数鹅种(四川白鹅)无抱性,在产蛋期也有恋窝习性,这对产蛋性能造成很大影响,需要人工对母鹅就集性加以控制。

相关阅读

蜈蚣的生活习性


蜈蚣惧畏日光,昼伏夜出,喜欢在阴暗、温暖、避雨、空气流通的地方生活。蜈蚣喜欢生活在丘陵地带和多沙土地区,白天多潜伏在砖石缝隙、墙脚边和成堆的树叶、杂草、腐木阴暗角落里,夜间出来活动,寻食青虫、蜘蛛、蟑螂等。一般在10月天气转冷时,钻入背风向阳山坡的泥土中,潜伏于离地面约12cm深的土中越冬至次年惊蛰后(三月上旬),随着天气转暖又开始活动觅食。

蜈蚣钻缝能力极强,它往往以灵敏的触角和扁平的头板对缝穴进行试探,岩石和土地的缝隙大多能通过或栖息。密度过大或惊扰过多时,可引起互相厮杀而死亡。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饵料及饮水充足时也可以几十条在一起共居。

蜈蚣为典型的肉食性动物,性凶猛,食物范围广泛,尤喜食昆虫类。在早春食物缺乏时,也可吃少量青草及苔藓的嫩芽。

山鸡的生活习性


山鸡学名环颈难,别名又称山鸡、野鸡、七彩山鸡等。它是世界上重要的狩猎野禽之一,也是世界上人工驯养最广泛的珍禽之一。

一、山鸡的种类及分布

野生山鸡主要分布在亚洲各国,我国是重要的原产地。自19世纪80年代引种美国驯养成功后,经一百多年的选育繁衍,现已遍布世界各地,品种达30多个。我国共分布18个亚种,除西藏的部分高原和海南岛外,全国各省区都有分布。云南省分布的主要有四川雏鸡、血山、孔雀难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关科研部门借鉴外国驯养繁育经验和种源,培育出一批人工饲养的优良品种,如河北亚种山鸡、中国环颈山鸡、左家山鸡、黑化雏鸡、白山鸡等,为山鸡养殖的大发展奠定了种源基础。

二、山鸡的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雄鸡的体形略小于家鸡,但尾长且逐渐变尖,公母山的外貌区别明显。雄山羽毛艳丽,色彩斑斓。头部呈铜褐色,两侧有白色眉纹带;脸部皮肤裸露呈绊红色,上缀黑色点状小羽;颈部绿色,似金属闪光,并在下部有一白色颈环连续不断;胸部铜红色呈金属反光,背和腰羽黄褐色,带黑色斑纹;脚趾灰色,咏灰褐

色。成年雌山鸡,上体呈黑、粟及褐色相杂状,头顶有沙色斑纹,眼睑淡红褐色。公山一般体长35-36厘米,体重约1.5公斤;母难体长3233厘米,体重约1.2公斤。

(二)山鸡的生活习性

1.适应能力强

山鸡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夏季能耐30℃以上高温,冬天抗-30℃以下严寒。所以,从海拔300-400米的丘陵地带至3000米以上的高寒山地,均有山鸡分布。我国各地饲养实践表明:从湿热的南方到寒冷的东北,从东部沿海到西部高原,雄鸡都能适应生

长,都可以大力发展人工饲养。

2.食物范围广

山鸡属杂食性禽类,但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常在草丛、作物间采食植物的嫩芽、种子、果实等,也捕捉一些昆虫、蛆躬}、小型两栖动物为食。一般情况下,植物性饲料占90%以上,动物性饲料不到10%雏鸡嗦囊较小,容纳食物量有限,喜欢少吃多餐,野外采食往往是吃一点就走,过一会儿又回过头来再吃。

3.常集群生活

山鸡有较强的集群性,冬季常集聚在一起集体越冬,直到3-4月份繁殖季节,才以雄山鸡为核心,雄雌比为1:3-4组成相对稳定的婚配群,活动在自己的领地上。如遇其它雄山袭扰,两雄锥会发生激烈争斗,以保卫自己的地盘不被侵占。

(三)山鸡的生理特征

1.胆小易受惊吓

山鸡胆怯而机警,对声、光和颜色等的变化特别敏感,警觉性很高,即使在觅食过程中也会不停地抬头张望,观察四周动向,如遇危险,便迅速逃避。当敌害接近时即起飞,不久便滑翔

落下。人工饲养条件下,如受声、光等惊吓,难群会乱飞乱撞,常碰得头破血流,羽毛脱损。

2.特别好争斗

山鸡野性较强,同笼雄山鸡间常发生争斗,争配偶、争地位,常打斗得头破血流才分胜负。

3.繁殖特性

山鸡10-12月龄性成熟,并且开始繁殖。雌难5-6月份为产蛋高峰,野鸡年产蛋2窝,每窝10-15枚。孵化期雌难常在树林、草丛隐蔽处营巢孵化。雏鸡出壳后,由母鸡带领成群活动,一个月后雏难会逐步单独生活。雄难性成熟较雌鸡迟4周左右。人工

饲养条件下,母山一年只产1季蛋,产蛋期一般为4月至8月,有的延长到9月,年产蛋量80枚左右,蛋重30克左右。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668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林蛙的出血病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