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鹅

品种名称伊犁鹅

品种描述
产地与分布:又称塔城飞鹅。属小型绒肉兼用型鹅种。主产于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直属市、县。该品种2000年被列为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品种。

外貌特征:体型中等,与灰雁非常相似。颈较短,胸宽广而突出,腿粗短。体躯呈扁平椭圆形。头部平顶,无肉瘤突起,颌下无咽袋。雏鹅喙黄褐色,喙豆乳白色。眼灰黑色。上体黄褐色,两侧黄色,腹下淡黄色。胫、趾、蹼橘红色。成年鹅喙象牙色,虹彩蓝灰色。羽毛可分为灰、花、白3种颜色。翼尾较长。胫、趾、蹼肉红色。灰鹤喙基周围有一条狭窄的白色羽环,头、颈、背、腰等部羽毛灰褐色,胸、腹、尾下灰白色,并缀以深褐色小斑,体躯两侧及背部深浅褐色相间,形成状似覆瓦的波状横带,尾羽褐色,羽端白色,最外侧两对尾羽白色。花鹅羽毛灰白相间,头、背、翼等部位灰褐色,其他部位白色,常见在颈肩部出现白色羽环。白鹅全身羽毛白色。

品种性能:

①生长速度与产肉、产绒性能 平均体重:30日龄公鹅1375克,母鹅1231克;60日龄公鹅3034克,母鹅2767克;90日龄公鹅3412克,母鹅2767克;120日龄公鹅3687克,母鹅3444克;成年公鹅4290克,母鹅3530克。240日龄肥育15天活重3810克,平均半净膛屠宰率83.60%,平均全净膛屠宰率75.50%。每只鹅可产羽绒240克,其中绒羽193克。

②产蛋性能与繁殖性能 每年一个产蛋期出现在3-4月,也有少数鹅分春秋两季产蛋。年产蛋5-24枚,第一至第三个产蛋年分别产蛋7-8枚、10-12枚、15-16枚,第六个产蛋年产蛋量逐渐下降。平均蛋重154克,平均蛋壳厚度0.60毫米,平均蛋形指数1.48。蛋壳乳白色。公母鹅配种比例1:(2-4)。平均种蛋受精率83%,平均受精蛋孵化率82%。母鹅有就巢性,每年1次,发生在春季产蛋结束后。公鹅利用年限2-3年,母鹅4-5年。

相关阅读

伊犁鹅(塔城飞鹅、新疆鹅)


伊犁鹅(Yiligoose)又称塔城飞鹅、新疆鹅。

一、一般情况

(一)原产地、中心产区及分布

伊犁鹅原产地及中心产区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和塔城一带,主要分布于博尔塔拉、阿勒泰、和田、喀什、阿克苏、博乐蒙古自治州以及乌鲁木齐等地。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伊犁和塔城位于北纬45o24~46o30、东经82o15~83o25,地处新疆西北部的谷地和盆地,平均海拔600m。年平均气温7℃,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40℃;无霜期135~170天。年降水量200~500mm。产区水资源丰富、河流纵横、水草丰茂,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等。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伊犁鹅与欧洲鹅相同,起源于灰雁,驯养历史距今大约200余年,其生物学特性和生产性能仍与其野生祖先灰雁近似。据塔城县志记载,清朝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即有人养鹅,新疆巩乃斯河与特克斯河汇合处的肖尔布拉克沼泽草甸区域被证明是伊犁鹅早期的一个驯养中心。伊塔地区沿河两岸的居民,每年春季都有人到苇滩中去拣雁蛋,捉雏雁,用以孵化和驯养,经过两代以上的驯养后,基本可成为家鹅。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用鹅绒做枕头、棉衣和被褥,既轻暖、又防潮,尤其是鹅绒枕头被视为婚嫁珍品。鹅肉香美可口,鹅肉抓饭是民族佳肴,这些都是伊犁鹅形成的重要因素。

(二)群体数量及变化情况

1985年伊犁鹅饲养量约11万只。2003年伊犁地区存栏量约5万只,塔城地区存栏量约3万只。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伊犁鹅体躯呈椭圆形,头上无肉瘤,颌下无咽袋;颈较短,腿短粗,翼、尾较长。羽毛紧贴,羽色有灰色、白色和花色。喙呈橘红色。虹彩呈蓝灰色,皮肤呈白色,胫、蹼呈橘红色。

灰鹅的头、颈、腰部羽毛为灰褐色。胸、腹、尾下为灰白色,并杂以暗褐色小斑。喙基周围有一条狭窄的白色羽环。翼羽、肩羽、腿羽呈灰褐色具棕白色边缘,如叠瓦状。尾羽呈褐色。

花鹅的羽色灰白相间,头、背、翼为灰褐色,其他部位为白色,尤其颈肩部大部分有白色羽环。白鹅全身羽毛为白色。雏鹅绒毛体上部呈黄褐色,体侧呈黄色,腹下呈深黄色。

2.体重和体尺伊犁鹅成年鹅体重和体尺见表1。

(二)生产性能

1.肉用性能伊犁鹅生长期不同阶段体重见表2,成年鹅屠宰性能见表3。

2.蛋品质伊犁鹅蛋品质测定结果见表4。

3.繁殖性能伊犁鹅产蛋季节性很强,一般多在春季繁殖产蛋,3~4月份为产蛋盛期;也有少数在春、秋两季都产蛋。年产蛋5-24个,平均10个。第1~3年的产蛋数分别为7~8个、10~12个、15~16个。第3年达产蛋高峰,并维持至第5年,第6年以后产蛋量逐渐下降。

公、母鹅配种比例1:3~4,种蛋受精率83%,受精蛋孵化率82%。母鹅就巢率100%。

四、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一)保种方式

采用保护区和保种场保护。2002年塔城地区承担了伊犁鹅品种保护项目,并建立了伊犁鹅保种繁育基地。伊犁鹅1989年收录于《中国家禽品种志》,2000年列入《国家畜禽品种保护名录》,2006年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二)选育利用

尚未开展伊犁鹅的系统选育工作。

五、品种评价

伊犁鹅是我国地方鹅品种当中唯一来源于灰雁的鹅种,是非常珍贵的小型鹅品种资源。其抗病力强、耐严寒、善飞翔,既能在江河湖泊沿岸的水域饲养,又能在草原上放牧饲养,是一个适应性极强的品种。但其产蛋量较低,应加强本品种选育,提高其生产性能,在开发利用中可引进地方鹅种或外来鹅种组建配套系。

伊犁裂腹鱼


[学名]: Schizothorax pseudaksaiensis Herzenstein
[资源名称]: 伊犁裂腹鱼
[外文名]:
[别名]: 伊犁臀鳞鱼、伊犁裂腹鱼、细鳞鱼、黄鱼
 
[形态特征]:
  体延长,稍侧扁。头锥形,顶部略宽,吻钝圆。口下位,弧形或略似马蹄形。下颌前缘无锐利角质,内缘覆有薄的角质层。下唇分左右两叶,间隔较远,唇后沟中断。须2对,等长,约为眼径的2倍,吻须后延达眼前缘或眼下缘;颌须达眼后缘或延伸至前鳃盖骨。眼侧上位,较小。下咽骨弧形,咽齿3行,顶端尖,咀嚼面凹陷具钩,呈鸟喙状。鳃耙较稀疏。体被细鳞,体前部鳞片排列不整齐,胸部自峡部以后具有鳞片,臀鳍前端达腹鳍末端处。背部淡青色,体侧和腹部银白色,小个体体侧具斑点。
 
[原产国家]:  [原产省份]:  [原产地区]:-  
[气候带]:寒温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分布于伊犁河-巴尔喀什河水系、伊塞克湖和楚河等水域。我国伊犁河上游的特克斯河、巩乃斯河以及伊犁河干流等有分布,而喀什河除河口可以采集到伊犁裂腹鱼外,其河道中未获得标本。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为喜冷水性土著经济鱼类,喜栖息于水体的中、下层,为了索饵偶尔进入水温较高、饵料丰富的河岸回水湾、河汊等处活动。杂食性鱼类,体长5.6cm以下的个体以硅藻和绿藻等浮游植物为主,其次是水生植物;体长5.6cm以上个体以水生昆虫、水生植物以及硅藻、绿藻等浮游植物为主,其次是小型鱼类和底栖动物中的寡毛类等饵料。 产卵期在4月中旬至6月初。雌性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重为750g,大多在1000g以上;雄性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重为120g,大多在200g以上。

伊犁黑蜂


品种名称伊犁黑蜂

分类 蜜蜂
品种来源新疆黑蜂是20世纪初由俄国传入我国新疆西北部地区的中俄罗斯蜂的后代,基本属欧洲黑蜂。

品种描述
产地与分布:伊犁黑蜂,是欧洲黑蜂的一个品系,1925~1926年,由俄罗斯人从哈萨克斯坦带入。目前,伊犁黑蜂是新疆养蜂生产的重要蜂种,分布于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新源、特克斯、尼勒克、昭苏、巩留、伊宁和布尔津等地。

外貌特征:蜂王有纯黑和棕黑两种。雄蜂黑色。原始群的工蜂,几丁质均为棕黑色,绒毛为棕灰色,有少数工蜂腹部的第二至第三腹节背板两侧有小黄斑。工蜂初生体重109~127mg,前翅长9.37~9.88mm,喙长6.03~6.44mm,肘脉指数1570.24;春季最长寿命为47d,采蜜季节最长为33d,越冬期最长能达204d。

品种性能:伊犁黑蜂怕光,提巢脾检查时蜜蜂不安静,性情凶暴,爱螫人。蜂王产卵力较强,每昼夜产卵平均1181粒,最高曾达2680粒,产卵集中成片,虫龄整齐,蛹房密实度高。育虫节律波动大,春季育虫早,夏季群势达13~15框蜂,6框子时便开始筑造6~8个王台准备分蜂。采集力强,勤奋,善于采集零星蜜源,出巢早,收工晚,主要蜜源大流蜜期,在天下小雨、气温较低而同场意蜂已停止采集的情况下,伊犁黑蜂仍可出巢采集。泌蜡力强,造脾快,喜造赘脾。泌浆能力一般,蜜房封盖为中间型。采集利用蜂胶比意蜂多。耐寒性强,越冬性好。据报道,在伊犁高寒地区,冬季温度-40℃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群势的蜂群仍可在室外安全越冬;一群重1kg蜜蜂的群势能在越冬室中正常越冬,且节省饲料,比卡蜂更耐寒和节省饲料。伊犁黑蜂在早春冰雪还未完全融化,室外气温8℃左右时,就可采集雪莲花的花粉归巢。伊犁黑蜂抗病力和抗大蜂螨能力强,在新疆的气候条件下,伊犁黑蜂蜂群内还未发现有小蜂螨和蜡螟寄生。

伊犁黑蜂是适应新疆气候和蜜源特点的一个优良黑蜂品系,我国的一个宝贵的蜂种资源。正常年景,群平均产蜜量为80~100kg,最高产量超过250kg。

伊犁白猪


伊犁白猪(YiliWhitepig)因主产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而得名,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育成,于1982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厅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联合鉴定。

一、产地和分布

伊犁白猪的原产地为伊犁河谷各县市及农四师各团场,中心产区为农四师七十二团、七十一团和伊宁县多浪农场。从1964年开始,通过出售种猪等途径先后推广到伊犁地区各县市、农四师各团场及乌鲁木齐、石河子等地。目前中心产区主要分布在伊宁县。产区范围比1981年时大大缩小。据《中国猪品种志》记载,1981年有伊犁白猪7万余头,其中繁殖母猪8000余头、公猪200余头。

近20年来,伊宁县养猪数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伊犁白猪的群体数量却呈逐年下降趋势,全县饲养伊犁白猪1990年2.82万头,1995年2.25万头,2000年1.34万头。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农牧团场体制的变革,原来属于集体所有的种猪场转包给私人经营,从外地引进种猪对伊犁白猪进行杂交,导致种群濒临消失。

据2009年统计,伊宁县境内有伊犁白猪种公猪85头、种母猪822头,年内育肥、出栏伊犁白猪1.12万头。

二、培育过程

(一)育种素材

据历史考证和记载,1777年清朝从甘肃移民到天山北麓的玛纳斯、乌鲁木齐一带屯垦,将甘肃黑猪带进新疆,后来通过经商往来,黑猪逐步传人伊犁河谷一带,这是伊犁地区最早的猪种。

1910年后苏侨大量迁入伊犁地区,分居在昭苏、霍城、特克斯、巩留等地,他们带来了一些白猪,这些白猪与当地饲养的黑猪进行杂交,到1933年前后形成了相当数量的白色杂种类群。当地群众利用本地优越的水草条件,将猪群终年放牧于山谷、野果林带、沼泽地,几乎不加任何管理,任其自食自长、野外栖息,只是到了秋末、冬初才将猪只收回,略加补饲,育肥屠宰。这种饲养方式使这些杂种白猪形成了能放牧的生态习性,同时形成了坚强的体质和耐寒、耐粗饲的优良特性。

到新中国成立时基本形成了稳定的白猪类群。1950年部队又从巩留、莫合、尼勒克、伊宁、新源、特克斯等到地买来猪种进行饲养,为了改良这一猪种,1951年开始引进苏联大白猪进行杂交改良。

(二)培育过程

1958年由兵团农牧处委托八一农学院的杜希孔、李一善及原农十团的王秉跃等对伊犁猪的品种改良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并制定出第一个育种计划,提出停止杂交改良、开始横交固定的育种方案,并正式定名为伊犁白猪。

1961年经伊犁白猪育种工作小组的再次调查,总结育种经验,并确定在兵团农四师十二团、五十团新建两个种猪场;同时又制定了第二个育种计划,明确指出:要扩大群体伊犁白猪数量,并拟用长白猪、约克夏猪为父本,伊犁白猪为母本,进行探索性的简单双杂交试验。从1972年开始执行第三个育种计划,继续进行本品种选育工作。进入80年代,伊犁白猪的育种工作进入到群体继代繁育(建立品系)阶段,先后形成农四师七十一团、七十二团、伊宁县多浪型等三个品系。伊犁白猪多浪型于1983年正式命名。从1964年开始通过出售种猪等途径先后推广到伊犁地区各县市、农四师各团场及乌鲁木齐、石河子等地。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被毛白色,毛较密而有光泽,头宽广,面部中等凹曲,嘴短、耳尖、直立略向前倾,额丰满、胸宽而深,腹线水平,乳头排列均匀整齐,在6对以上,四肢结实,肢势正直,体质结实。

2.体重和体尺伊犁白猪成年猪体重和体尺见表1。

(二)生产性能

1.繁殖性能伊犁白猪后备母猪4~6月龄开始发情,10月龄开始配种,发情周期18~22天,发情持续期3~4天,妊娠期114天。母猪在一个发情周期中,本交两次,受胎率可达90%以上。

据1982年调查,伊犁白猪繁殖性能见表2。

2.育肥性能1982年伊宁县多浪农场种猪场对5头伊犁白猪进行育肥性能测定,从始重17.1kg饲养186天至体重91.6kg结束,日增重401g。每千克增重消耗混合料4.03kg,折合消化能77.82MJ,可消化粗蛋白483g。改良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并制定出第一个育种计划,提出停止杂交改良、开始横交固定的育种方案,并正式定名为伊犁白猪。

1961年经伊犁白猪育种工作小组的再次调查,总结育种经验,并确定在兵团农四师十二团、五十团新建两个种猪场;同时又制定了第二个育种计划,明确指出:要扩大群体伊犁白猪数量,并拟用长白猪、约克夏猪为父本,伊犁白猪为母本,进行探索性的简单双杂交试验。从1972年开始执行第三个育种计划,继续进行本品种选育工作。进入80年代,伊犁白猪的育种工作进入到群体继代繁育(建立品系)阶段,先后形成农四师七十一团、七十二团、伊宁县多浪型等三个品系。伊犁白猪多浪型于1983年正式命名。从1964年开始通过出售种猪等途径先后推广到伊犁地区各县市、农四师各团场及乌鲁木齐、石河子等地。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被毛白色,毛较密而有光泽,头宽广,面部中等凹曲,嘴短、耳尖、直立略向前倾,额丰满、胸宽而深,腹线水平,乳头排列均匀整齐,在6对以上,四肢结实,肢势正直,体质结实。

2.体重和体尺伊犁白猪成年猪体重和体尺见表1。

(二)生产性能

1.繁殖性能伊犁白猪后备母猪4~6月龄开始发情,10月龄开始配种,发情周期18~22天,发情持续期3~4天,妊娠期114天。母猪在一个发情周期中,本交两次,受胎率可达90%以上。

据1982年调查,伊犁白猪繁殖性能见表2。

2.育肥性能1982年伊宁县多浪农场种猪场对5头伊犁白猪进行育肥性能测定,从始重17.1kg饲养186天至体重91.6kg结束,日增重401g。每千克增重消耗混合料4.03kg,折合消化能77.82MJ,可消化粗蛋白483g。

宰前活重91.6kg的伊犁白猪(5头),瘦肉率38.11%1.29%。对其中3头猪背最长肌进行分析,含水分62.47%,粗蛋白20.17%,粗灰分0.98%。

四、推广利用与研究情况

针对伊犁白猪群体规模日益缩小的现状,伊宁县人民政府及畜牧主管部门于2008年提出了伊犁白猪保种计划,成立了伊犁白猪保种工作领导小组,在伊犁白猪存栏数量较多的重点乡镇场,设立保护区和保种场,扩大伊犁白猪数量;对饲养伊犁白猪的养殖户,由县政府在圈舍建设、养殖小区建设等方面予以一定的经济补助。

目前伊宁县境内建有伊犁白猪保护区5个,墩麻扎保护区、多浪农场保护区、吉里于孜保护区、莫洛托乎提于孜保护区和维吾尔玉其翁保护区;保种场1个,墩麻扎镇托海村保种场。共养饲养伊犁白猪公猪100头、母猪973头。伊犁白猪1986年收录于《中国猪品种志》。

为适应市场需求,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养殖户纷纷从北京、石河子等地引进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等,与当地伊犁白猪进行杂交,以提高商品猪的生长速度和瘦肉率,缩短出栏周期,提高养殖效益。杂种猪生产性能比长白猪、约克夏猪都要好。

五、品种评价

伊犁白猪的优点是体质结实,四肢健壮,适应性好,抗病力强。缺点是身体相对较短,脂肪较多,生长较慢。需要改良的方面主要是增加体长,减少脂肪比例,提高生长速度,与其他品种猪进行杂交,培育出符合人们需要的理想类型。

钢鹅(铁甲鹅、建昌鹅)


钢鹅(Ganggoose)又名铁甲鹅、建昌鹅。

一、一般情况

(一)原产地、中心产区及分布

钢鹅原产地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中心产区为安宁河流域的西昌、德昌、冕宁、会理、宁南、越西及攀枝花市的米易等县,在高寒的昭觉也有饲养。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西昌市位于北纬27o32~28o10、东经101o47~102o23,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横断山脉区的安宁河谷,海拔1150~4182m,年平均气温17.1℃,最高气温36℃,最低气温-3.6℃;无霜期273天,年降水量1024.6mm,年平均日照时数2000~2500h,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甘薯、马铃薯等。产区水源丰富,土壤肥沃,草地面积广阔,为钢鹅的饲养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西昌古名建昌,据县志记述唐朝懿宗时(859--872)建建昌府,故西昌钢鹅又名建昌鹅。安宁河流域多为丘陵,水草丰盛、雨量充沛、年温差较小,是养鹅的理想环境。有大量的农副产品和青绿饲料供给是形成本品种的物质基础。历史上,该地区交通闭塞,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无外地鹅种流人;同时,产地回族人多,户户有养鹅的习惯,除肉用外,还取其腹脂作为食用油的来源。长期以来群众注意选择体型大的鹅作种用,这对钢鹅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二)群体数量及变化情况

钢鹅存栏量1986年为2.9万只,1995年为3.3万只,2005年为4.9万只。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钢鹅体型较大,头颈高昂,颈长而弓,胸背宽广,背平直。成年鹅从头顶部起,沿颈的背部直到基部,有一条由宽逐渐变窄的深褐色鬃状羽带,颈两侧及腹部、小腿羽毛呈白色略带浅棕色。背羽、翼羽、尾羽为棕色或白色镶边的灰黑色,似铠甲,故又名铁甲鹅。腿外侧羽毛为灰黑色,有浅灰色镶边。喙呈灰黑色,虹彩呈灰色,皮肤呈黄色或淡黄色,胫、蹼呈橘红色,爪呈黑色。

公鹅前额肉瘤比较发达,呈黑色,质地较坚硬。母鹅肉瘤扁平,腹部圆大,腹褶不明显。雏鹅绒毛呈黄色,10~20日龄胎毛逐渐转为灰色,俗称翻白毛或换胎毛。

2.体重和体尺钢鹅成年鹅体重和体尺见表1。

(二)生产性能

1.肉用性能钢鹅生长期不同阶段体重见表2,屠宰性能见表3。

2.蛋品质2005年12月西昌市畜牧局在西昌市安宁镇随机抽测360日龄鹅所产蛋50个,平均蛋重177.9g,蛋形指数1.53,蛋壳白色。

3.繁殖性能据对西昌市西郊乡、裕隆乡等养鹅户的调查,钢鹅180~200日龄开产,年产蛋数38个,平均蛋重178g。种蛋受精率83.7%,受精蛋孵化率85%~98%。90%的母鹅有就巢性。

四、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一)保种方式

尚未建立钢鹅保护区和保种场,处于农户自繁自养状态。

(二)选育利用

长期以来自繁自养,尚未进行钢鹅的系统选育和开发利用。

五、品种评价

钢鹅属中型鹅种,耐粗饲、易肥、肉嫩味鲜、适应性强;由于当地农户习惯利用钢鹅强制填饲生产鹅肥肝,具有较高的产肉性能和肥肝性能。在加强钢鹅保种选育的同时,可以产蛋量高的鹅品种为母本,以钢鹅为父本,进行品种间杂交利用。

伊利鹅(塔城飞鹅、雁鹅)


(一)产地和分布

伊犁鹅又称塔城飞鹅、雁鹅。主要产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县、市。分布子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其他地区及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一带。目前年饲养量达6--8万只。

(二)品种形成

主产区的北部有科古琴山,海拔为3000~5300m;中部有伊什格里克山,海拔为2000--3700m;南有天山山脉,海拔为2000~6900m。年平均气温为3~9℃,最高气温为40℃,最低气温为-44℃,年降水量为200~500mm,积雪深度一般达56~60cm,无霜期为95--180d,冰冻期4~5个月,年蒸发量为1200~1900mm,相对湿度为65%左右,属大陆性气候。产区的地形东高西低,南北东三面环山,山谷东窄西宽,地势向西敞开,境内的地形、地势、地貌较为复杂,构成各种草场植被和生物群落。谷川幅员广阔,土地肥沃,发展农牧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优越。夏季,从大西洋吹来的湿气团余波,受到高山阻挡,凝集成雨,同时山上积雪融化,故水源丰富,形成无数的河谷洼地沼泽,为野生雁类秋去春来提供了理想的生态环境。

长期以来,当地居民每逢春季常有人到苇湖滩中拣雁蛋、捉雏雁,将其孵化驯养。雁鹅经家养长大后,每天飞出采食,早出晚归,仅有个别飞走后不回来的。野生雁经过驯养后,有很多习性如飞翔、呜叫声、就巢性以及体型外貌、体尺、蛋壳颜色等都与伊犁鹅相似。有些方面则发生了变化,如羽毛颜色,野生雁褐色,家养鹅大多数褐色,少量为褐白花和白色;野生雁的胸宽比胸深大2cm左右,家养的伊犁鹅在褐白花和白色个体中胸深稍大予胸宽,体直长比野生雁稍长些;翅长、半潜水长,野生雁和伊犁鹅报相似;主翼羽均为27根。因此,可以认为,伊犁鹅是由野生雁驯化而来的。

据1980年5月新疆伊犁鹅调查组调查,40多年前,伊犁地区的新源和尼勒克县的鹅种多引自巩乃斯河和特克斯河的汇合处肖尔布拉克沼泽草甸区,可能这一带是伊犁鹅早期的一个驯养中心。从《塔城县志》中查悉,清朝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当地就有人养鹅,推算已有两百多年的驯养历史。

过去,牧民在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条件下,除俄罗斯族外,其他民族很少养鹅。建国后,牧民有了定居点,养鹅业逐渐发展起来,伊犁、塔城一带沿河谷居住的各族人民普遍养鹅。少数民族、尤其是哈萨克族,喜欢用鹅绒做枕头、冬衣和被褥,轻暖隔潮,视为婚嫁珍品;鹅肉香美可口,严冬吃鹅肉抓饭,尤为民族佳肴。伊犁鹅在草原上放牧,野生野长,极其粗放,很适合牧区条件,牧民一家一户,养三四只母鹅和一只公鹅,几乎不费多少成本,稍加管理,到了年底可屠宰当年鹅20--30只,可获鹅肉、鹅油60~90kg,是牧民很好的一种副业.这些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促进了伊犁鹅品种的形成和发展。

(三)体型外貌

1.外貌特征

体型中等。头上平顶,无肉瘤突起。颌下无咽袋。颈较短。胸宽广而突出,体躯呈扁平辅圆形。腿粗短。体型与灰雁非常相似。

雏鹅上体黄褐色;两锱黄色;腹下淡黄色;眼灰黑色;喙黄褐色;胫、趾、蹊橘红色;喙豆乳白色。

成年鹅喙象牙色;胫、趾、蹼肉红色;虹彩蓝灰色。羽毛可分为灰、花、白兰种颜色。

灰鹅:头、颈、背、腰等部羽毛灰褐色;胸、腹、尾下灰白色,并杂以深褐色小斑;喙基周围有一条狭窄的白色羽环;在体躯两侧及背部,深浅褐色相衔,形成状似复瓦的波状横带;尾羽褐色,羽端白色,最外侧两对尾羽白色。

花鹅:羽毛灰白相间;头、背、翼等部灰褐色;其他部位白色,常见在颈肩部出现白色羽环。

白鹅:全身羽毛白色。

2.体重和体尺

成年鹅的体重,公鹅为4.29kg,母鹅为3.53kg。成年鹅的体尺见表1。

表1成年鹅的体尺

(四)生产性能

1.产肉性能春、夏、秋三季都是放牧。雏鹅出壳后,一般不补喂精料,第二天即跟随母鹅外出活动,采食牧草革。有的在7日龄内,用蛋黄、碎玉米、麸皮与切碎的青草拌匀后,让其自由采食在天然草场上放牧,其生长期各阶段体重如表2。

表2生长期各阶段体重

4月龄时,已接近成年体重,此后随饲养条件的好坏,而略有升降。

屠宰前一般不进行肥育,利用夏秋牧草充分放牧,到10~l1月份,已膘肥体壮。有的养鹅户要进行15d左右的短期肥育,体重可增加0.5.kg左右。

据1980~1981年测定,塔城前哨牧场和塔城家畜育种站分4批屠宰,肥育15d后的8月龄肉鹅,平均活重为3.81kg,公母平均屠宰率,半净膛为83.6%,全净膛为75.6%。

2.产蛋性能

一般每年只有一个产蛋期,出现在3--4月间,也有个别鹅分春秋两季产蛋的。全年可产蛋5~24个,平均年产蛋量为10.1个。

产蛋因年龄丽异,第一产蛋年为7~8个,第二产蛋年为10--12个,第三产蛋年为15~16个,此时已达产蛋高峰,稳定几年后,至第六年产蛋量逐渐下降,至第十年又降到第一年的水平。母鹅一般养六七年,个别好的可养10--15年。平均蛋重为153.9g。蛋壳乳白色。壳厚为0.60mm。蛋形指数为1.48。蛋的组成,蛋白占57.41%,蛋黄占31.36%,蛋壳占11.23%。

3.繁殖性能

性成熟期受气侯、季节的影响很大,一般当年孵化的鹅,到翌年春季母鹅开始产蛋,公鹅需时10月龄左右有交配行为。

公母配种比例为1:2~4。种蛋平均受精率为83.1%,受精蛋孵化率为81.9%。伊犁鹅都有就巢性,一般每年1次,发生在春季产蛋结束以后。

30日龄成活宰为84.7%。

4.产羽绒性能

鹅绒是当地群众养鹅的主要产品之一,平均每只鹅可产羽绒240g,其中鹅绒为192.6g。只需七八只鹅的羽绒,就可制作一只民族式枕头。

(五)评价和展望

伊犁鹅耐粗饲,宜放牧,能短距离飞翔,适应严寒的气候条件,是我国唯一从灰雁驯化面来的别具特色的鹅种.今后应做好本品种资源的保存和选育工作,进一步提高生产性能。

雏鹅和仔鹅


1雏鹅 雏鹅是指自孵化出壳至4周龄的苗鹅。在这个生长发育阶段的鹅,个体小,消化道容积小,消化能力还不强,绒毛稀,体温调节能力差,既畏冷又怕热;抵抗力差,一旦卫生管理不好,容易患病死亡。雏鹅生长发育阶段是鹅一生中生活力最弱的生理阶段,也是养鹅成败的关键阶段。

2.仔鹅 仔鹅又称中鹅和青年鹅,是指3日龄到60~ 70日龄的鹅。30日龄后的仔鹅,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以及抵抗力都大大增强,消化能力强,是鹅一生中骨骼、肌肉和羽毛生长最快的阶段。鹅群经过雏鹅阶段的适当放水与放牧锻炼,已逐渐适应了外界的自然条件、在水草丰美的田野牧地,仔鹅能够完全依靠天然饲料来满足其生长的需要。经过放牧饲养,50~60,口龄的仔鹅羽毛即将长全,并有一定的膘度,体重视品种而异,如我国品种中,小型鹅种太翻鹅已达2千克左右,中型鹅种溆浦鹅3千克左右,大型鹅种狮头鹅可达5千克左右。再经过一定时问的短期育肥,可以作为肉用仔鹅出栏上市。

阳江鹅(黄鬃鹅)


阳江鹅(Yangjianggoose)因其自头顶至颈背部有一条棕黄色的羽毛带形似马鬃,故又名黄鬃鹅。

一、一般情况

(一)原产地、中心产区及分布

阳江鹅原产地为广东省阳江市,中心产区为阳江市的塘坪、积村、北贯、大沟等乡,分布于邻近的阳春、电白、恩平等市(县)。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阳江市位于北纬21o28~22o41,、东经111o16~112o21,地处广东省西南部,地形以山地、丘陵、平原为主,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年平均气温23℃,无霜期350天,年降水量2345mm,属亚热带气候。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甘薯等。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当地人民素有养鹅的习惯。阳江鹅是在长期的养鹅生产中逐渐形成的地方品种,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二)群体数量及变化情况

阳江市存栏种鹅1997年约130只,2006年约1000只。阳江鹅处于濒危一维持状态。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阳江鹅体型较小,全身羽毛紧贴。背、翼和尾羽呈棕灰色,胸羽呈灰黄色,腹羽呈白色。灰色羽毛可分为黑灰、黄灰、白灰等几种。喙、肉瘤呈黑色,胫、蹼呈橘黄色,虹彩呈棕黄色。无咽袋,无腹褶。

公鹅头大、颈粗,躯干略呈船底形。母鹅头细、颈长,躯干略似瓦筒形。雏鹅绒毛呈灰色。

2.体重和体尺阳江鹅成年鹅体重和体尺见表1。

(二)生产性能

1.肉用性能阳江鹅生长期不同阶段体重见表2。

2.蛋品质量阳江鹅蛋品质测定结果见表3。

3.繁殖性能阳江鹅150~160日龄开产,每年由7月至次年2月份为产蛋季节,全期产蛋4窝。在自然孵化条件下,年产蛋数24~32个,生产群平均蛋重143g。种蛋受精率87.3%,受精蛋孵化率92.8%。母鹅就巢性强,每产完一窝蛋就巢一次。

四、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一)保种方式

采用保种场保护。阳江市畜牧科学研究所阳江鹅繁育场承担保种任务,现有保种群种鹅约1000只。阳江鹅1987年收录于《广东省家畜家禽品种志》。

(二)选育利用

尚未开展阳江鹅的系统选育工作。

五、品种评价

阳江鹅属小型鹅种,以肉质优良著称,具有宜放牧、耐粗饲、抗病力强等特点,且皮下脂肪比较薄、肉质鲜美,可用于制作白切鹅。但该品种鹅就巢性强、繁殖性能较差。今后应加强品种保护,扩大纯繁群体数量,在此基础上保持和发展其肉质优良的特点,并向高档优质型肉鹅的方向开展产业化的开发利用。

右江鹅 右江鹅养殖


一、一般情况

(一)原产地、中心产区及分布

右江鹅(Youjianggoose)原产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右江区,中心产区为百色市,主要分布于右江两岸的田阳县、田东县及田林县,南宁、钦州、玉林和梧州等地也有分布。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右江区位于北纬23o33~24o18、东经106o7~106o54,地处广西西部,境内属丘陵广谷地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150~400m。年平均气温21℃,无霜期330~363天;年降水量1113~1713mm,年平均日照时数1405~1889h。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河流纵横交错,水资源丰富。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甘薯、大豆、花生等。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百色市右江及驮娘江流域的群众历来有养鹅和吃鹅肉的习惯。百色城建城之初,因养鹅多而被誉为鹅城。可见,右江鹅的饲养历史悠久。

(二)群体数量及变化情况

1982年主产区右江鹅饲养量6万多只。近20年来产区饲养量逐年减少,到2006年底,百色市右江鹅存栏不足1.2万只。右江鹅处于维持状态。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右江鹅背胸宽广,头、颈部背面羽毛呈棕色,胸部羽毛呈灰白色,腹部羽毛呈白色。喙呈黑色,颌下无咽袋。虹彩呈褐色,皮肤呈黄色,胫、蹼均呈橘红色。

公鹅黑色肉瘤较小,背羽呈灰色、镶琥珀边;主翼羽前2根为白色,后8根为灰色镶白边;头和喙肉瘤交界处有一小白羽圈。母鹅头较小、清秀,额上无肉瘤,头、颈部背面羽毛为棕灰色,成年母鹅腹部下垂。雏鹅绒毛呈灰色,胸、背颜色较深,腹部较浅。

2.体重和体尺右江鹅成年鹅体重和体尺见表1。

(二)生产性能

1.肉用性能右江鹅在放牧为主的条件下,5月龄体重公鹅4830g、母鹅3093g。右江鹅屠宰性能测定结果见表2。

2.蛋品质右江鹅蛋品质测定结果见表3。

3.繁殖性能右江鹅平均270日龄开产,年产蛋数40个左右,平均蛋重131g。在自然放牧条件下,公、母鹅配比1:5~6,种蛋受精率90%左右,受精蛋孵化率95%左右。母鹅就巢性强。

四、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一)保种方式

采用保护区和保种场保护,由广西田东县祥周镇百西种鹅场承担右江鹅的保种任务。右江鹅1987年收录于《广西家畜家禽品种志》。

(二)选育利用

尚未进行右江鹅的系统选育工作,现存的右江鹅种群多是群众自繁自养。

五、品种评价

右江鹅属中型鹅种,具有耐粗饲、抗病力强和生长发育快等特点。但长期以来,右江鹅没有进行系统的选育,个体间差异很大,尤其产蛋少、就巢性强。应加强本品种选育,提高其生产性能。

广丰白翎鹅(白银鹅)


广丰白翎鹅(GuangfengWhitegoose)曾用名白银鹅。

一、一般情况

(一)原产地、中心产区及分布

广丰白翎鹅原产地及中心产区为江西省广丰县,分布于广丰县及周边的玉山、上饶、铅山、横峰和弋阳等县。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广丰县位于北纬28o3~28o37、东经118o1~118o29,境内为半山区、半丘陵的地貌,最高海拔1535m,最低海拔72m。年平均气温17.9℃,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5℃;无霜期270天。年降水量1650mm,年平均日照时数1882h。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产区湖荡众多,水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大麦、小麦、甘薯、油菜、大豆、花生等。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广丰县养鹅历史悠久,根据当地县志记载:元代大德年间(13001302),县尹王祯在《农书?畜养篇》写道:鹅鸭取一岁再优者为种。六年以上者,不复生矣,宜去之。夫鹅鸭之利,二倍于鸡,居家养生之道不可缺也。到了清代道光年间(1834),有专营鹅毛的客商,因鹅毛纯净洁白、羽绒质优而成为贵重的外销出口物资。经过当地劳动人民长期精心培育形成广丰白翎鹅。

(二)群体数量及变化情况

广丰县广丰白翎鹅饲养量1992年为149万只,1997年为274万只,2000年为300.54万只,2006年为359.76万只。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广丰白翎鹅体型紧凑匀称,胸部丰满,头大颈长,头部前额有一橘黄色的肉瘤。喙宽扁平,呈橘黄色,两侧有锐利的锯齿。全身羽毛洁白而有光泽。皮肤呈淡黄色,胫、蹼呈橘黄色。

公鹅的头部肉瘤圆、稍大而前突。母鹅的肉瘤扁平,腹部较大。雏鹅绒毛呈黄色。

2.体重和体尺广丰白翎鹅成年鹅体重和体尺见表1。

(二)生产性能

1.肉用性能2006年对70只舍饲的广丰白翎鹅进行饲养测定。90日龄公、母鹅平均体重3301g,56日龄饲料转化比为4:1,初生至21日龄成活率92%,22~56日龄成活率98%。

广丰白翎鹅生长期不同阶段体重见表2,屠宰性能见表3,肌肉主要化学成分见表4。

2.蛋品质广丰白翎鹅蛋品质测定结果见表5。

3.繁殖性能广丰白翎鹅180~210日龄开产,年产蛋数40~60个,开产蛋重88g,300日龄平均蛋重112g。种蛋受精率85%,受精蛋孵化率90%。母鹅有就巢性。

四、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一)保种方式

采用保护区保护。保护区在广丰县泉波镇。广丰白翎鹅2001年收录于《江西地方畜禽品种志》。

(二)选育利用

尚未进行广丰白翎鹅的系统选育。

五、品种评价

广丰白翎鹅属中型鹅种,具有性情温驯、耐粗饲、觅食力强、生长快、适应性好、羽绒质优量多等特点。可通过品系选育和杂交配套,建立和完善产业体系,促进广丰白翎鹅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667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