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青蛙商品化养殖应注意的问题

美国青蛙(以下简称美蛙),是继牛蛙之后引进的又一大型肉蛙新品种,近几年已先后在国内部分省市试养成功,由于媒体的宜传和美蛙贩子的鼓噪,美蛙的养殖很快掀起高潮,但这一从众的养殖行为并没有为消费者提供大批肉蛙,一直停留在倒苗卖种阶段。这虽然使少数美蛙贩子先富了起来,然而大批养殖户却处于自认例霉或骑虎难下的局面。美蛙养殖为何徘徊不前呢?1的O年以来我们先后走访考察了长沙和常德市的汉寿、鼎城、武陵一县两区的部分美蛙养殖专(兼)业户,同时总结了自己近年的养蛙实践,认为: 美蛙养殖难以形成大气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养殖者自身来说,要使美蛙生产形成规模,猫切实解决好儿个养殖难题。

首先是防逃问题 与某些资料美蛙不髻逃逸的结论相反,在养殖工作中如稍有疏忽,美蛙极易逃跑。从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一县两区肠环以上的养殖户发生过美蛙逃逸现象,而美蛙出逃后重新找回的希望只有20%左右。美蛙防逃问题不可小视。常德市鼎城区一养殖户采用大臼野外粗放形式养蛙,蛙田四周用鱼网围护,然19蛇年7月的一个雨夜里,千把只美蛙即逃亡大半,损失上万元。美蛙后腿长而健壮,有谁个关节,跳跃力强,1只 170克的中蛙起跳后可轻易越过高1米左右的障碍,在逃跑时一纵可跨越1.5米的距离。此外美蛙还有攀高、钻洞、准确寻找方位的本领。据观察、了解,美蛙在下述几种情况易逃逸:一是新近购回的种蛙或自养的美蛙移池、转场时,美蛙因对新环境不适应而乱跳。二是美蛙在夜晚显得尤为活跃,容易出逃。三是下雨干扰栖息环境或造成池水上慢,使美蛙出逃。此外人为干扰、噪音以及追捕活食,也会促使美蛙跑出来。因此,选择一种经济实用的防逃方法成为广大养殖户急需解决的问题。

其次是饵料问题美蛙要吃活食,且食量很大。研究证实,其胃的最大容积比空胃大10倍以上,一次进食量可达其体重的1/3。如果饲养一、二百只美蛙可通过诱虫、投喂小鱼虾、蚯蚓等解决饵料问题,那么饲养成千上万只美蛙时,饵料来源就成了一大难题。即使勉强解决了饵料来源,成本也是相当大的。对此,各地水产部门和有关专业人员主张通过多渠道解决美蛙活饵来源。但笔者经考察和试养,认为这几种方法均有其局限性。如捕获小鱼虾就受捕获场所和数量限制,况小鱼虾捕后易死亡变质,美蛙不爱食。诱浦昆虫需有电源、好天气,美蛙饲养量大时,需同时吊多盏黑光灯,且只有上半夜效果好。蛆如、黄粉虫、福寿螺、蜗牛、蝇蛆等动物性饵料繁殖率虽高,但个体太小,生长期过长,不能及时大批供美蛙食用。人工膨化饲料目前还没有一个较为科学的配方,适口性差,人工驯食效果不理想。由此可见,目前美蛙饵料解决途径虽多,但只能应一时之需,还难以摆脱依赖天时地利的状况。美蛙饵料来源紧张,进而提高了养殖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美蛙养殖规模化。

再次,是灭挂的提纯夏壮间迎这个间地尚禾引起广大养殖户的重视,殊不知这确是影响美蛙商品质量、成活率和饲养效益的重要因素。人工饲养状态下打破了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使品质低劣的美蛙个体有了相对多的存活机会,降低了所养英蛙的总体品质。武陵区一养殖户从1989年至1993年这段时间内,靠3对种蛙育出大批蟒蚌、幼蛙、成蛙,售给30多家农户,然无一农户见成效。什么原因呢?据反映主要是蟒鲜和幼蛙的死亡率高,购回的成蛙易患红腿病。这实际上是近亲繁殖所致。要解决这个间题,就需要养殖者学习掌握遗传学基本常识,在亲蛙的培育上尽耸选原种或异地原种配对。而目前,部分致富心切的养殖者将大批近亲配种繁殖的美蛙蟒抖或幼、成蛙买来倒去,导致美蛙个体变小,抗病力下降,成活率低下,这一状况是令人担忧的。

最后是防病治病问题我们接触的养殖户中,绝大部分都反映美蛙出现过各种疾病。有的养殖户尽管工作细致,管理周到,仍因美蛙患病而造成损失。美蛙患病一般初始症状单一〔如病毒感染后,早期可发生红腿病、烂皮病或肤每病等:有时蛙休完好,只是不食不动,很难判断病因),若治疗不及时。就会发展成多种疾病共存。且传染很快。但诸多养殖者尚不能及早发现美蛙的疾病,也不会对症下药,有的乱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结果适得其反。美蛙的各种疾病是困扰广大养殖者,阻碍笑蛙批量化生产的难题之一。

要解决好上述问题,除了农业、水产部门加强对特种水产品的宏观管理、把握正确的养殖导向、普及美蛙养殖技术外,更重要的在于广大养殖户要走出以倒卖美蛙苗种为目的的养殖误区,树立良好的养殖动机。计划养蛙前应掌握有关技术,广泛搜集信息.准确了解市场行情,避免盲目上马,胡乱引种。

相关推荐

美国青蛙的繁殖技术


1.种蛙的选择 种蛙要选择具有美国青蛙典型形志特征,且身体健康、生长发育良好、无疾病、无损伤、反应灵敏、性情活泼、善于酰跃游泳、食欲旺盛的性成熟个体。选择的种蛙单十体重要在300克 上,最好选择1-3龄的青壮年蛙。雄蛙咽喉部分要黄斑明显,且呜叫声大;雌蛙要腹部膨大,用手托腹部感觉到有卵粒滚动。

2.种蛙的饲养 种蛙养殖量较大时最好建造专门的种蛙养殖池精养。种蛙的饵料要选择富含蛋白质,特别是蛋氮酸的饵料,通常饵料中动物性成份要占60 以上 每年秋季要适当加大饵料投喂量,使种蛙体内积累大量脂肪,为安全越冬和翌春繁殖创造条件 立春后气温逐渐回升,这时的投饵数量和质量也必须眼上。在产卵前可在日常饵料中再加5 的肉骨粉、0.4 的蛋氰酸,0.2 的牛睾丸粉等,可使雌蛙的怀卵量增多。

3.种蛙的揎放 每年的59月为美国青蛙的繁殖季节.其中5月F旬至6月上旬产卵量最大。最好建遣专门的产卵池用于繁殖,环境安静,面积通常1020平方米,求深1.2米,水陆均要种植一些草木植物,如水葫芦、永浮莲、慈菇、菱白、杂草.瓜娄、豆类等 从种蛙弛中选择临近发情产卵的亲蛙,按每平方米l 2对,雌雄比l:1的比捌投放.

4.产卵期管理 发情产卵期的管理以控树水温、水质和i见察发情为重点。产卵池中的水以鲜 括为好,要注意冲注新水。在发情期要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饵料的投喂,以免雌蛙难产:若各方面条件已经具备,种蛙仍不发情,可人工注射催产激紊。当昕到亲蛙发出 嗽I嗽J 的求偶声时,表明雌蛙产卵期将到.每天应到产卵池四周迎视披遍,特别是晚上雄蛙呜叫不停的次日凌晨,更应详细胆寨,以便丑时发现卵块。由于卵块比重小于水,见水后卵外胶膜吸水膨胀使卵块扩大,造成采集不便,故采卵越及时越好。采卵时,先将卵块附善的水草剪断,抟后用浅盏撤取,将卵块和跗着的水草一块移入孵化池中 采集过程要避免弄破卵膜或使卵的两极倒位, 以免影响孵化率。

5.蛙卵的孵化 孵化渔可果用水泥池 网箱 水缸等,一般不用土池。水泥孵化池一般长2米 宽1.5米、深0.8 米,术深0.6米,每平方米水面放卵3000--4000粒 若采用同籍孵化.网葙长1米、宽0-8米、高饥5米。直接放凡产卵池或其他养殖池中,放卵密度可适当大些。若在放卵前全池藿注新水.可有效提高蛙卵的孵化卓 在卵孵化期间,如遇到高温要在池上方搭棚遮荫.使水温不翘对32℃。如水质不清洁额换水,要采用缓流求.

美国青蛙温室养殖技术


美国青蛙属冷血动物,在寒冷事节有冬眠习性。在湖南自然条件下.美蛙每年有3 4个月冬眠期,从产卵孵化到养成商品蛙(0.5公斤)约需2 年:近年湖南摸索出⋯ 套简易的温室养蛙技术,采用这种方法饲养,美蛙不冬眠,赠季生长.当年繁殖的脱尾幼蛙,只需4-6个月体重可达0.5公斤,6个月内每平方米可养成商品蛙 l5公斤。此法对于有一定经营规模的养殖单位和专业户进行集约化生产均有实用价值。

一、温室建造

温室应选择在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和地下水位较低的地方。为便于保温.每间温室面积以15 20平方米为宜,砖墙或土墙,商1 8 2米,上盖水泥预制板,再加土30厘米左右保温。室顶、四壁均需粉刷清缝。地面要建成贮水池,池的东边和西边地势高.中间低,倾斜l5 20 度,中间形成一条沟,便于排污和加温。室内四壁距地面50厘米内均应用水泥沙浆抹实。以保证能关东= 门窗加贴两层薄膜保温。在温室南北两墙离地1 5米处各留一个直径10厘米的通气孔。

二、保暖和排藩设施的安装

温室呵以采用多种增温办法.这里只介绍湖南重点推广、适合广大农村应用的煤烧铁板加温法。安装方法:在温室内贴近北墙中点的底下,用砖砌个505050厘米的炉坑(用墙做炉门在室外烧火)炉炕内可客两个煤炉子。在炉炕中点向南墙中点用砖砌一条宽 25厘米的烟遭。由深到浅(30-18厘米)。然后,特炉炕和烟道分别用厚3 毫米的钢板或铁板复盖,并粉刷好,保证不漏水。再用砖将炉炕上的铁板围砌一周,与室内池分隔,墙高1米,以此铁板来加热室内空气,南墙的烟道用口径8厘米的铁管接好.垂直伸出地面0. 8米。再转平伸出室外排烟。

温室排灌水管的安装:在温室南墙离池底印厘米处装进水管 水管直径2厘米,并以阔门控制。在北墙火炉处装排水管,口径要大于进水管。管口安装铁丝踊,防蛙外逃。

三、饲养管理特点

l、进室。当室外气温不适台青蛙生长时,(一般是10月中、下旬),应将美蛙搬进温室。当室外温度很低,美蛙也处于冬眠时,应先把室温降至与室外温度相近.以免温差过大导致美蛙发病。进室后的一周内.莲渐升温至2.22 8℃ 进温室的美蛙,要选择规格~致.无病体壮的同池饲养,每平方可养刚脱尾幼蛙100只.或100-200克的青年蛙40只左右。

2、投饵。室温适宜,台理投饵就成了促进美蛙快长的关键。幼蛙消化力强,不怕干扰,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投食一状:大蛙喜安静,每天晚投食一次。投食量视蛙的大小和饲料种类而定,鲜活食投其体重的610% ,干食投其体重的2-3%,以一小时吃完为宜。

3、调温。要定时观察室温,使室温保持在2228℃ 之间 当温室的水温高于气温5℃ 以上时,室内会产生雾气,应增电炉或煤炉收雾。在温室中,气温和水温适宜时,美蛙不栖边,不成堆,均匀分布在弛中,两眼向上有神,有时还发出呱呱的叫声。若发现美蛙两眼无神或栖边不动,不食,则说明气温不适,应予调整。

4、换水=温室养蛙密度大,温度高,美蛙排泄物多,容易造成水质恶化。引起美蛙发病。每天应清除残饵,视水质情况,定期换术,每次换水不宜超过三分之一。

5、分级饲养。温室养蛙生长很快-网 脱尾的幼蛙,7天可增重1倍, 50克以上的小蛙半月可增重1倍。由于生长速度快,群体差异大,当食物不足时.会出现大吃小、强凌弱现象,影响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因此要及时分级惆养。幼蛙和青年蛙半个月分级一次.成蛙每月分级一次。

此外,还应防止鼠、蛇,猫等敌害入内。要定期打开通气孔通风,防止闭塞缺氧而造成毁灭性灾害。

鲟鱼养殖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鲟鱼属大型鱼类,其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和适应能力强,在池塘(土池和水泥池)和网箱中均可养殖,而在池塘养殖鲟鱼时应注意如下一些问题。

一、池塘条件

鲟鱼养殖池要求面积较大,池水较深,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的区域,交通便利且通讯设施齐备。池塘面积以5-10亩为宜,水深2-3亩为宜,水深2-3米,水质较稳定,水体溶解氧值高,最好5mg/L以上。池塘要有独立的进排水口、坡降,配备一台水车式增氧机,并设置饲料台。

二、清塘消毒

放苗前半个月,池塘进水15-20厘米,用100-150kg/亩生石灰兑水后全池泼洒,以消灭水中有害生物;池塘浸泡3-4天后把池水排出池外,再进水浸泡池底,进水口用60目筛绢过滤;用15-20kg/亩的茶子饼清塘消毒,消毒前先把茶子饼打碎并用水浸泡1天后,全池泼洒,可以杀灭池塘中的鱼、虾和鱼虾卵,清塘后的茶麸留在池中做肥料。放苗前10天,池塘加水到70-80厘米深,再用含氯消毒剂消毒。

三、培养浮游生物

放苗前7-8天,按照每亩池塘准备50kg干鸡粪,且鸡粪浸泡2天,最好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再去除杂物(过滤)后,全池泼洒。过滤物用纤维袋包扎好后,放到池塘中的下风口处,继续做培养浮游生物的肥料。

四、苗种放养

选择健康无病害的鲟鱼苗种,体长在20cm以上为好。一般大规格苗种的放养密度为400-600尾/亩。放苗时间既要考虑水温适宜,又要考虑成鱼上市。

苗种运输前1-2天应停止投喂,运输时选用38×82的聚乙烯包装袋,在袋中加水3/5,并用冰将水温调节到12-15℃,每袋放入体长20-30cm的鱼苗20尾,包装后运输。如果运输时间在8小时以内,可以用水车运输,但要随时注意运输途中的水温变化,效果出很好。

放苗前2天应先试水,用相同规格的鱼苗10条左右放入网箱中,观察鲟鱼的活动情况,如无异常,即可放苗。正常放苗时,不要先把运抵的苗种袋解开,应全袋放入池塘中,慢慢使袋内水温和池塘水温接近后,再打开袋口将苗种放入池塘中。有条件的养殖场,最好连鱼带水倒入一个大桶中保持连续充气,然后在桶中放入食盐,使盐度达到2%,浸浴鱼体10分钟后放苗入池。

五、饲料的选择及投喂

池塘养殖以投喂配合饲料为主,鲟鱼苗苗刚下塘时,尚未形成在固定地点摄食的习惯,要及时驯化。可将饲料投放在饲料台上,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也便于日常观察。有些鲟鱼,如史氏鲟、杂交鲟、俄罗斯鲟、中华鲟等都有夜晚趋光的特性,夜间驯化时可在靠近饲料台的地方加以照明。

投喂应支持少量多餐的原则,饲料要适口,粒径不能过大或过小,一般以鱼的口裂的1/2为好。投喂量为鱼体体重的3%左右,日投喂3-4次,视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投喂量。

六、日常管理

1、巡塘和生长情况观察每天早、中、晚各巡塘一次,尤其在夜间巡塘和清晨巡塘,要注意观察鱼体的活动情况,防止缺氧;夏季多雨季节气压低时,要勤巡塘,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开启增氧机或加注新水等措施,防止泛塘。定期检查鲟鱼的生长情况及健康情况,及时调整投喂率和放养密度,当池中鲟鱼生长差异过大时,要按其规格及时分塘。

2、水质管理每天测量水温3次,pH值、溶解氧、亚硝酸盐、氨态氮等理化因子要定期测定。值得注意的是:鲟鱼是典型的底栖息鱼类,一般不会上浮游动,有些种类如中华鲟,即使在水中溶解氧不足时也不象家鱼那样明显的浮头,所以在特殊情况下,如水温过主、水色不对或天气闷热时,水体透明度低于25cm或溶解氧小于5mg/L时,池塘要加注新水,以保持水质的清新。鲟鱼生长最适合的pH值为6.5-8.0,pH值过低会影响鲟鱼的代谢活动和生长,甚至危及生命。大多数鲟鱼生存的温度上限为32℃,水温超过30℃则对鲟鱼生长有危险。水温控制可以参考以下措施:选择合适的放养时间,投放大规格鱼种,以缩短养殖周期;争取在每年高温期过后再投放大规格鱼种,在翌年高温期到来之前达到养成规格上市,可以避开高温;在高温期到来时加深水位,减少放养密度;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采取加大换水量和搭棚遮光等措施。

七、病害防治

1、真菌性疾病病原微生物主要是水霉属和棉霉属等水生真菌,常见的种类有丝水霉、鞭水棉霉等。病鱼症状是行动迟缓、鱼体消瘦、不摄食。防治方法是要防止鱼体受伤,对患病鱼体可以采用克霉唑和1%的食盐与小苏打水混合溶液浸泡患鱼10分钟左右。

2、细菌性疾病出血病由气单胞菌引起,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多危害鱼种,死亡率很高。防治方法为首先要进行好环境消毒,同时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和免疫多糖,用来提高鱼体的免疫力;也可以在饲料中适量添加无残留的抗生素和中草药预防。白身病的症状为体表缺乏黏液,鱼体体色变白,可以采用抗菌素治疗。细菌性肠炎的症状为鱼体腹部和口腔出血、肛门红肿、鱼体消瘦,可以用诺氟杀星等药物进行消毒,并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治疗。

3、寄生虫鱼病主要有三代虫、车轮虫、小瓜虫等,防治方法可采用5%的食盐溶液浸液浸泡鱼体1小时,或用20%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浴鱼体;也可以采用中草药进行治疗。

4、非病原性疾病主要有肝性脑病、心外膜脓肿、黑体病、大肚子病等,该类病症的主要原因是养殖环境差,饲料成分不合理等原因造成,要注意改善环境,加强饲料质量管理。


收集亲蟹应注意的问题



一、收集地点
到水质良好,水草丰茂,底栖动物丰富,有河蟹资源的湖区选购;也可先在池塘中人工养殖成蟹,后再从成蟹中挑选亲蟹。
二、收集时间
应选在河蟹上市旺季的后期。因为此时气温、水温较低,河蟹的活动能力减弱,摄食数量减少,在此时收集亲蟹既有利于提高运输成活率,运回后又节省饲料,便于管理。
三、收集标准
应选择体重在100克以上,个体较大、体质肥壮、肢全壳硬、无病无伤、性腺成熟的青壳蟹。不要选购黄壳蟹,因黄壳蟹需再蜕一次壳才能进入成熟阶段。
四、收集方法
把亲蟹放进蒲包,使其腹部朝下,每蒲包重12.5公斤左右。保持湿润,注意透气,以免缺少氧气,发生死亡。
五、收集数量
根据生产情况,灵活掌握。需要注意的是,亲蟹交配时雌雄比例一般为2-3:1。因此收集亲蟹还要考虑到雌雄比例,要使雌蟹的数量尽可能多于雄蟹。

池塘箱养殖美国青蛙技术


1. 网箱的制作及设置

一般利用32聚烯鱼捞布缝制鱼网,规格为431.6m,用楠竹作框,将其固定在池塘水体中离岸2m处。入水深度,蝌蚪期间0.8m,幼蛙及成蛙阶段0.4~0.6m。网箱上用遮荫布或晒垫搭好荫棚,以免太阳直射,箱内设一食台(蝌蚪期间不需),采用边高为3~5cm的杉木制成框架,将20目纱窗布绷紧在框内即可,食台面积约占网箱面积的1/3,纱窗布入水深度1~1.2cm。2. 放养密度2~5cm长的蝌蚪以300~500尾/m2为宜,刚变态的幼蛙150~200只/m2,随着蛙的生长,应及时提大留小,分级饲养,使同一箱体内蛙体大小基本均等,以免发生大蛙吃小蛙的现象。长至50克时,宜分稀至100只/m2,直至长成商品蛙。3. 饲料及投喂蝌蚪期间食性较杂,对人工投喂的麦麸、鱼粉、豆渣、米糠等及水体中各类浮游生物都可摄食。早期蝌蚪以少食多餐为原则,每天喂2~3次,半个月后减至1~2次。此外,投饵量还应视天气和水质的变化而异,如天气凉爽,水质较瘦时可多投,若天气炎热或水质较肥时应适当少投或不投。蝌蚪变态成幼蛙后,应及时开口驯食,一般有2种方法:一是在食台上投放少量蚯蚓或蛆等活食,并投一些膨化饲料,以活饵的活动带动饲料,使之活化,以引诱幼蛙捕食,之后逐渐减少活饵,直到全投膨化饲料,使之驯化。另一种是将膨化饲料折断成0.5cm左右的小颗粒,直接一小把一小把地慢慢投到食台上,借助纱窗布的弹性及蛙的跳动,使饲料活起来,引诱幼蛙捕食。一般6~10天可将幼蛙驯化好。4. 日常管理蝌蚪以鳃呼吸,应经常保护水质清新,溶氧充足。高温季节注意搭好荫棚并适当加深水位,变态期间宜向网箱内投些水浮莲等水生植物,供变态的蝌蚪栖息。并设置食台,及时进行人工驯食。越冬期间,加深水位至1~1.2m,上搭厚实的茅棚,使水面不会结冰。5. 蛙病防治网箱置于水体中,水质较肥,各类细菌、寄生虫等极易滋生,应及时做好防治工作。可定期用硫酸铜、鱼虾安、孔雀石绿等对池塘及网箱内水域进行消毒。

发展特禽养殖应注意哪些问题


尽管特禽的经济价值较高,但是,如果饲养不好或是产品不能以较好的价格及时销售,都可能造成生产损失。因此,在进行特禽饲养决策时,需要考虑下面几个问题。

1.依法养殖特禽大都是在最近几十年才进行驯化饲养的野生禽类,其中有的还属于省级保护动物,在一些地区其销售和食用违反了地方野生动物保护法规或条例,有可能受到处罚。

在当地属于保护动物的特禽,如果要饲养和销售则必须到当地相关的行政执法部门办理有关手续。

2.了解其市场需求市场对特禽产品的需求是决定生产效益的主要因素。目前,特禽产品的价格相对较高,其原因一是特禽的饲养数量步,向市场提供的产品少,由物以稀为贵而引起的高价;二是因为特禽的生产性能比较低,生产成本较高。

由于特禽产品的价格比较高,其市场销售量相对较少,尤其是在广大的经济不发达地区,大多数人没有形成对特禽的消费习惯,这对特禽的生产是一种重要的制约因素。

3.树立科学的生产和经营观念以往乃至目前,许多特禽生产和经营者还把生产的主要目的放在炒种上面,这种投机性的经营方法无法保证稳定的生产效益。

随着特禽养殖数量的增加,养殖范围的扩大和消费者对其实际价值的深入认识t炒种行为会越来越被广大生产者所认识,其投机所产生的巨额利润的机会会越来越少。

4.加强对养殖技术的探索特禽的驯养时间大都相对较短,其生理、生态习性,生物学特性以及对饲养管理条件的要求还没有被深人了解,目前所提供的一些生产技术也只是在已经进行的驯化饲养过程中所积累的一些经验和教训以及一些推断。要提高特禽的生产水平需要在生产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摸索。

5.积极开发特禽市场特禽由于其特有的经济价值、药用价值和对人体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作用很受消费者欢迎。但是,由于特禽的消费还没有为普通居民所接受,因此,应当积极开发特禽的销售市场,疏通供销渠道,引导居民消费。对于一些特禽生产或销售者还应该考虑在出售产品的同时,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烹调加工方法。

美国青蛙的饲养与警理


1 美蛙池的建造 美蛙变志后在水中的时间相应减少,陆牺的时问增多,蛙池以面积20-60平方米,水深3040厘米为宜,过太则管理困难 陆地一般占1/4,养殖密度大时可提高到1/3 1/2。也可建造6 8平方米的小池,水面上放置木板等漂浮物代替陆地。建设防逃围墙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墙高1.52.0米,可用尼龙网、竹蓿等材料翩怍。此外,搞好池边陆地的多层次绿化,种植葡萄 瓜类等植物,在池中上方搭棚遮荫等也不可忽视。

2 放养密度 在建造养殖池精养的情况下,密度可大些,眦每平方米放养计.10克左右的幼蛙放养100200只,t50克的放养70- 100只,100克的5070只,200克上的40 -70只,若陆地所占比例较大,饲养管理精细,密度可适当提高。野外自然鼓养密度不宜过高,如浅水塘、坑塘、稻田等放养密度每亩在1000-5000只左右。

3.饵料的投喂 如果鲜活饵料来源丰富,可以主喂鲜活饵料,蝇蛆、蚯蚓、小鱼虾、本地蛙蝌蚪,黄精虫等都是优质饵料,也可采用灯光诱虫让蛙捕食活饵。若琏行规模养殖,最好使用黪化颗粒饵料,可批量生产,降低养殖成本,但幼蛙开食前颓进行驯食 在饵料台中投放20-30尾活泥鳅或其他小鱼虾,再鼓凡膨化颗粒饵料,利用泥鳅或鱼虾的游动带动饲料晃动,引诱蛙来取食,通过逐渐增加膨化颗粒饵料的量,经12周的驯食,即可全部投喂人工饵料 投饵耍始终坚持定质、定量、定点、定时的 四定原蜊,投喂的各种饵料要新鲜、清洁和优质;日投饵量撩蛙体重的 5%-8%计,以足食不剩为宜。一般每夭投喂2嵌,上午 89点和下午45点各1 次。

4 日常管理 虽然蛙的陆栖时间较多,但仍要坚持勤换水,饵料台也要定期清洗消毒。平时注意观察,如发现敲害和死蛙,要立即捕捉和抬弃,其他问题也要及时处理。此外,耍经常检查防进围墙有无漏祸 特别是雨后要检查墙角有无小洞。养殖一段时间后,同日龄的蛙个体大小出现较大差异,这时应及时按大小分类,分池饲养,防止大蛙吃小蛙。

温室甲鱼转入外塘养殖应注意的问题



甲鱼养殖者为了缩短养殖周期,提高成活率,增加养殖效益,采取温室高密度加温培育成200~250克的幼鳖,等到第二年天气转暖,室外池水温升高后,将温室甲鱼转移到外塘,养殖成商品鳖,这应该说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养殖模式。但如果转塘过程中处理不当,往往会造成甲鱼发病,而引起大量死亡,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为了做好甲鱼的安全转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转塘前温室内的技术处理
甲鱼经过一个冬季的饲养,温室内的空气质量、水体理化因子各项指标都达到了一定的浓度,甲鱼被迫适应室内环境,若不经过锻炼调整,直接投放到外塘时,当环境突变时就难以适应。主要表现为甲鱼上食慢,应激反应大,内脏生理机能紊乱,机体免疫力下降,易诱发多种疾病,如腐皮病、疖疮病、穿孔病、鳃腺炎、白底板病等。具体预防措施:
1.温度调整
转池前做好时间安排,温室提前5~7天时间采取逐步降温,缩小室内外温差。开始1~2天可采用开门窗自然降温,然后可结合外塘水温,适当加注外塘池水降温,降温幅度以每天下降1~1.5℃为宜。当室内水温基本与外塘水温一致时,可将温室甲鱼投放到外塘养殖。
2.疾病防治
健康的甲鱼在降温前可强化培育5~7天,一般在饲料中添加Vc、消炎类抗生素等,防止在搬移途中弄伤感染。生病的甲鱼最好在温室内治愈后再转池,因温室环境相对稳定,治疗条件比外塘好。
二、外塘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甲鱼从温室转移到外塘前,先对外塘的底质和水体作彻底杀菌消毒,新挖池塘先加水10~15厘米,用20~30克/立方米漂白粉或用100~150千克/亩的生石灰清塘,5~7天后加注新水至60~80厘米,水位浅便于外塘水温的升高,避免水体上下层温差大;对于老池塘,最好先清除底部淤泥,因淤泥中残存着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等,当外界条件适应时,可大量滋生繁衍,甲鱼易受感染生病。因此,老池塘要加大清塘力度,可采取干塘、太阳曝晒20~30天,再用生石灰清塘,并翻动底泥,一段时间待药效消失后,可施底质改良剂,改善土质结构。
三、甲鱼分池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1.分池天气选择
当外塘水温达25~26℃以上时,可根据当地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测,选择连续5~6天晴朗天气后分池,保证甲鱼转入外塘后,尽快上食。一般来说江、浙一带可选择5月下旬和6月上旬出池,南方提前,江北推迟。
2.甲鱼浸浴药物选择
甲鱼在起捕、运输、称量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抓伤、擦伤情况,伤口若不及时处理很容易感染发炎,诱发皮肤病,这时可选择收敛性强、药效快的高锰酸钾浸浴,可达到抑菌收敛伤口作用,减少发病感染机率。甲鱼的起捕、点数、称量、运输过程最好全程带水操作,尽量减少甲鱼体表受伤的可能性。对于不同规格的甲鱼,应进行分类分池养殖。
3.转塘后的养殖管理
(1)外用消毒剂的使用:甲鱼投放外塘后,立即对池塘水体进行全池泼洒,可选择刺激性小的溴制剂、碘制剂、氯制剂连续用2~3天,剂量按预防时的用量,第二、三天减半,10~15天后可重新消毒预防一次。
(2)内服药的使用:甲鱼转入外塘后,饲料中添加微生物制剂或诱食剂使甲鱼尽早吃食。当投饲量恢复到温室时的60%~80%,吃食明显旺盛时,可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免疫多糖等,以增强甲鱼的抗病力。
(3)日常操作管理:甲鱼转入外塘养殖后,应合理安排投饵量、投饵次数,坚持"四定"投饵原则。平时要专人负责,每天要密切注意甲鱼吃食情况、水质变化,定期检测甲鱼生长指标及发病等情况,便于及早发现问题,对症处理,绝不能产生外塘环境好、养殖管理轻松及无关紧要的懈怠麻痹思想。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668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林蛙的食性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