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休产期的饲养管理

母鹅每年产蛋至5月份左右时,羽毛干枯,产蛋量减少,畸形蛋增多,受精率下降,表明鹅群巳进入休产期,此期约持续4-6个月。在休产期公母鹅应分群词养。种鹅停产有迟有早,换羽也有迟有早,若自然换羽时间不一致,会影响下一个产蛋周期和配种。为了缩短停产时间,使鹅群能尽快恢复产蛋,可对休产鹅实行人工强制换羽,促使下、一个产蛋期的到来。人工强制换羽分为制羽期和拔羽期两个阶段。

(1)制羽期的饲养管理 母鹅在此期日粮由精料为主转为粗料为主。补饲以糠鼓代替精料,每次每只鹅喂给糠教110-120g 每日2次,连喂5天左右。目的是降低营养水平,促使母鹅体内脂肪的消耗,导致羽毛千枯,脱换一致。以后次数再逐渐减少到每天 1次或隔天1次,然后改为3-4天喂饲1次,但每天应保证有充足的饮水,促使鹅体自行换羽,同时也培养了种鹅的耐粗饲能力,并能控制母鹅过肥而影响下一个产蛋年的产蛋量。大约经过 12-13天后,鹅体重减轻,当主翼羽和主尾羽出现干枯现象时,则可恢复喂料。由于公鹅比母鹅自然换羽要早20-30天,因此制羽期也要相应提前,要保证公鹅在母鹅产蛋前羽毛已全部换齐,鹅体肥壮,精力旺盛,以供配种。

(2)拔羽期的饲养管理 当停产鹅的主翼羽与主尾羽出现干枯脱落现象时,要恢复喂料,每日2次,再经3-5天后,即可人工拔羽。人工拔羽要将鹅的主翼羽和尾羽人工拔除,借以促进鹅体羽毛的更换。生产实践证明,母鹅经过强制换羽可比自然换羽提前20-30天产蛋,另外,公鹅比母鹅要提前20-30天拔羽。人工拔羽应选择晴天在鹅空腹时进行,切忌寒冷雨天拔羽。拔羽时,用 1只手紧握鹅的两翅,另1只手把翅膀张开,顺着羽毛生长方向,将主副翼羽拔掉,后拔主尾羽。拔羽当天鹅群放于圈内饲养,给予精料和饮水,禁止鹅群下水,防止因细菌感染而毛孔发炎,同时要加强护理,避免暴晒和雨淋。拔羽后第2天,天气晴好,即可放牧下水。拔羽后如果种鹅的羽毛生长较慢,这时应适当增加精料,促使羽毛生长,每天可补喂精饲料2次,有条件的地方可增加蛋氨酸和胧氮酸。当主副冀换羽结束后,要进人产蛋前期的饲养管理,以便尽快恢复产蛋的体况,进入下一轮产蛋,尤其公鹅在接近配种前 20-30天,要增加精料,使其体质更加睡壮、性欲旺盛、精液量丰富。

相关阅读

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方法


奶牛围产期是指母牛分娩前的15天(围产前期)至分娩后的15天(围产后期)。这一阶段奶牛受到了营养、生理和代谢等诸多方面的应激,抵抗能力降低。最易发生代谢障碍性疾病及生殖系统疾病。因此,在这段时间里既要维护好母牛的健康及胎儿的生长发育,还要照顾到其后的产奶量和卵巢机能的恢复,饲喂方式上在保持日粮平衡的同时,提高精料与蛋白质水平,降低粗纤维的含量,为提高瘤胃消化能力打下基础。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方法。

1、围产期的概念及重要性

现代养牛学认为围产期是指奶牛分娩前后各21天这段时间,其中分娩前21天为围产前期,分娩后的21天为围产后期Ⅲ。近年来也有理论认为可以将围产期扩展为分娩前后各30天。围产期是一个新的泌乳期的开始,奶牛在围产期经历了日粮结构改变、分娩、环境变化及泌乳等一系列应激,因此该阶段也是各种代谢和生殖疾病的多发期。围产期饲养管理的好坏和精细化程度将直接影响奶牛在整个泌乳期的生产性能与健康。

2、围产期奶牛的变化

2..1瘤胃的变化

干奶期牛的日粮主要以粗饲料为主,与泌乳时相比瘤胃内丙酸的生成量降低,瘤胃乳头状突起大量萎缩,瘤胃吸收面积在干奶前7周会减少近50%,导致瘤胃吸收挥发性脂肪酸的能力降低。而要使乳头状突起重新恢复需要4~6周的时间,瘤胃中乳酸生成菌对高淀粉日粮的适应速度要快于乳酸降解菌,因此应逐步增加精料的饲喂量,提高瘤胃中淀粉和乳酸降解菌的数量,使瘤胃乳头状突起得到恢复,增加瘤胃吸收面积,降低由日粮结构突变所引起瘤胃酸中毒及蹄病的发病率。

2..2采食量的变化

由于要为分娩和泌乳做准备,围产前期奶牛的内分泌会发生明显改变,一方面,胎儿在此阶段对营养的需求不断增加,初乳也在此阶段开始合成,同时激素的分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另一方面,快速生长的胎儿会对奶牛的消化器官产生巨大的物理压力。上述应激导致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在产前1周左右开始急剧下降,直至产后2周左右才开始逐渐恢复。采食量降低会导致奶牛营养人不敷出而发生严重的能量负平衡,导致脂肪肝、酮病等代谢类疾病的发病率上升进而影响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2..3体况的变化

围产期奶牛体况的变化可以直接反映出奶牛所采食的营养物质是否能满足其泌乳需要。

围产前期,适当的体脂储备对获得更高的泌乳高峰期产量至关重要,但切忌将围产期牛养的过肥,围产前期体况过肥可能导致分娩困难及多种代谢疾病的发生。围产后期由于采食量还没有恢复,奶牛摄入的营养物质无法满足泌乳需要,此时奶牛会动员大量体脂肪进行泌乳,体况将迅速下降。通常情况下,头胎牛产前体况评分不超过3.75-般不会导致难产。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围产前期牛的体况评分维持在3.25~3.75.围产后期体况评分维持在2.5~3.25时较为理想。

2..4能量、蛋白需要的变化

围产前期胎儿生长迅速,对能量和蛋白的需求都在不断的增加,但由于采食量下降严重,导致能量和蛋白供需失衡,产后能量负平衡严重。为满足此阶段奶牛的营养需要,最大程度降低产后能量负平衡,应提高日粮能量和蛋白浓度以满足此阶段奶牛的营养需求。此外,与经产奶牛相比初产牛的体型较小,其摄人的营养物质除供给胎儿生长需要外还要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求,故初产奶牛对能量和蛋白的需要高于经产奶牛。

3、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

3.1围产前期奶牛的饲养管理

3.1.1围产前期的饲养

围产前期的饲养工作应以奶牛的健康为中心,日粮结构应从高纤维型逐渐向高精料型进行过渡以促进瘤胃微生物及瘤胃乳头的恢复,同时降低由日粮结构突变所导致的应激,激发奶牛自身免疫系统,降低产后代谢类疾病的发病率。

逐步添加精料饲喂量,提高日粮能量及蛋白浓度:奶牛进入围产期后即应开始逐步增加日粮中精料的比例,一方面可以使瘤胃微生物逐渐适应高精料型日粮,同时使日粮结构与围产后期日粮尽量保持一致,减少由产后日粮结构突变所造成的应激;另一方面,由于临近分娩,奶牛内分泌系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奶牛进入围产期后干物质采食量急剧下降,但同时其对于营养物质的需求却在不断增加,因此在围产前期应适当提高日粮能量浓度,为应对产后能量负平衡做一定的能量储备。需要注意的是,围产前期机体组织内的蛋白质贮存不但有利于乳腺和胎儿的发育,同时也可以在产后被机体动员用于泌乳并降低产后代谢疾病的发病率。

保证日粮中优质粗饲料的供给:日粮中充足的有效纤维含量对于围产期奶牛的瘤胃健康至关重要,建议围产前期奶牛日粮中供给优质禾本科牧草2.5~3.5kg、全株青贮玉米饲料10~15kg以保证瘤胃正常功能和瘤胃中纤维降解菌的活力,同时,TMR日粮中饲草的长度不低于5cm,使用铡草机对饲草进行预处理后再使用,保汪饲草在瘤胃的消化率和奶牛的采食量。

降低日粮中的钙含量:正常情况下,钙稳态机制会保证奶牛血钙水平维持在90~100mg/L,形成初乳及产后大量泌乳将导致血钙在分娩前几天就开始下降,产犊时降至最低。低血钙会严重妨碍肌肉功能和神经信号传导,导致奶牛产后难以站立而发生产乳热。奶牛正常的血钙水平受甲状旁腺素的调节,当日粮中的钙供给不足以维持奶牛正常的血钙水平时甲状旁腺的调节能力加强,骨钙被动员以维持奶牛分娩时的正常血钙水平。由于骨骼对产后高钙需求的适应需要花费几天的时间,因此血钙浓度通常要在分娩几天后才能恢复。为防止由于产后低血钙导致的产乳热,在奶牛进入围产期后应采用低钙日粮以促进骨钙的释放。

充足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供给:围产期日粮中应添加充足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分娩前应给奶牛补硒及维生素A、D、E作为产前保健程序,不但可以提高新生犊牛的成活率和健康水平,同时也可以降低新产牛乳房炎、胎衣不下和产乳热的发病率,加速新产牛子宫恢复,提高产奶量和产后配种的受胎率。

3.1.2围产前期奶牛的管理

分群管理:围产前期,牛应单独组群饲养,配制围产期日粮。需要注意的是在分群时应遵循以下两点原则:第一,如果条件允许应将头胎牛与经产牛分开饲养;第二,分群时应考虑奶牛体况,根据体况制定不同的饲喂方案,保证奶牛在分娩时的体况评分介于3.25~3.75之间。

饲养管理:提高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是围产期饲养的关键。在分娩前、后的1周不宜大幅度改变日粮结构和更换饲料,尽量不使用适口性差的饲料。严格管控饲料质量,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此阶段要供给奶牛充足、清洁的饮水,冬季最好供给温水。

环境管理:保证围产期奶牛的生活环境干净、干燥、舒适,定期更换卧床垫料,每天对卧床和采食通道进行消毒,定期对运动场进行整理和消毒,防止由于环境因素导致疾病的发生和传染。此外,每天应对奶牛的后驱进行消毒,有条件的牧场应保证每天对乳头进行药浴,预防新产牛乳房炎的发生。

其他方面:奶牛进入围产期后技术人员应加强巡舍,及时发现临产奶牛并将其转入产房待产,此期间应保证奶牛可以随意进出运动场做运动(雨、雪等特殊天气除外),增强运动可以有效预防难产和胎衣不下的发生。

3.2围产后期奶牛的饲养管理

围产后期是奶牛分娩后的恢复阶段。此时奶牛体质虚弱,免疫力下降,能量负平衡显著。此阶段的饲养目标应为提高奶牛采食量,促进奶牛体质尽快恢复,降低产后疾病的发病率,为即将到来的泌乳高峰期奠定良好的基础‘9]。

3.2.1围产后期的饲养

提高日粮营养浓度:产后奶牛开始大量泌乳,但采食量尚未恢复,营养摄入与需求失衡,为满足低采食量下奶牛的营养需要,此时应逐渐提高新产牛日粮的营养浓度,尽量降低奶牛在此阶段的体况损失,保证奶牛健康。分娩后让奶牛自由采食饲料,应慎用可能降低采食量的饲料,保证优质牧草在日粮中所占的比例,防止真胃移位等疾病的发生。此阶段应逐步增加精料饲喂量,防止由于精料增加过快而导致瘤胃酸中毒的发生。一般可在10~15日左右将精饲料的饲喂量提升至8.0~9.Okg。

为缓解产后能量负平衡所导致的体况损失,可以在日粮中添加适量的过瘤胃脂肪。泌乳早期牛理想体况评分应介于2.5~3.25之间。

提高日粮钙含量:由于分泌初乳和大量泌乳会消耗大量的钙,很多奶牛在产犊后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低血钙症。产犊后的最初几天,血钙用于泌乳的消耗可能超过50g/d,若分娩后不能及时恢复正常的血钙水平易导致产乳热、胎衣不下等疾病。因此,分娩后应立即调整日粮钙水平,新产牛日粮干物质中钙含量应达到0.7%~0.8%,钙磷比约1.5:1。

产后灌服营养液:分娩后应及时将母牛赶起灌服营养液。奶牛分娩时将胎儿、胎衣等约65~85kg的物质排出体外造成腹腔空虚,分娩后强制灌服40~60kg营养液,一方面可以补充腹腔物理空间缺失,预防真胃移位的发生;另一方面,母牛在分娩前饮水很少,灌服液中大量的水可以保持体液平衡;第三,灌服液中含有大量钙、维生素、微量元素、能量及电解质等营养物质,可以满足奶牛此时的营养需要,促进新产牛体能恢复,提高机体免疫力并且降低产后疾病的发病率。

3.2.2围产后期的管理

产房管理:为新产牛提供舒适、干净、干燥的生活环境,定期对新产牛舍,尤其是卧床进行消毒,同时保证新产牛可以自由进出运动场。分娩时应尽量保证奶牛顺产。对发生难产的奶牛需及时助产,助产时应严格遵循消毒和助产程序,分娩完成后应立即将犊牛与母牛分离并将奶牛赶起灌服营养液、挤初乳、去尾毛。挤初乳时应严格执行挤奶程序并检查奶牛是否患有乳房炎及初乳质量。

产后监护:产后监护的主要内容包括体温、泌乳状况、粪便情况、胎衣排出情况等。连续10日,每天上、下午各进行1次体温监测,若体温异常应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处置;每日检查新产牛的泌乳量和牛奶状况,若泌乳量以每日约5%比例上升,即可视为奶牛健康状况良好,同时还应密切关注新产牛乳房炎的发病情况;粪便监测方面,应每日观察新产牛粪便性状,若粪便出现稀薄、颜色发灰、恶臭等现象则说明奶牛瘤胃可能出现异常,应适当减少精饲料饲喂量,提高日粮中优质粗饲料的比例,严重的应及时进行药物治疗;每日观察胎衣和恶露的排除状况,及时将排出的恶露清理干净并使用1%~2%的来苏尔对新产牛臀部、尾根、外阴、乳镜等部位进行消毒,若产后几天只能观察到稠密的透明状分泌物而不见暗红色的液态恶露应及时治疗,避免子宫炎和败血症等疾病的发生,分娩后12h若胎衣仍未排出即可视为胎衣不下。此外,还应观察奶牛的外阴、乳房、乳头是否有损伤,奶牛是否有产乳热的发病征兆等。

挤奶管理:首先,新产牛的乳房水肿情况严重,若不及时将牛奶挤净会加剧乳房胀痛,由此导致的压迫会抑制乳腺细胞的泌乳能力,同时也会影响母牛的休息与采食,因此除难产牛和体质极度虚弱的牛之外应一次性将初乳挤净;第二,牛奶中营养物质丰富,是微生物良好的培养基,新产牛的体质虚弱,若不及时挤净很可能导致有害菌长时间在乳房内大量繁殖并侵染乳腺细胞而引发临床型乳房炎。一次性将牛奶挤净不仅能最大程度的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同时还可以刺激乳腺细胞的泌乳能力,发挥奶牛的泌乳性能,提高整个胎次的泌乳量。

挤奶前、后应严格执行药浴程序,防止由于人为原因导致新产牛乳房炎的发生。若新产牛健康状况良好,产后10~15日左右即可由新产群转入泌乳群饲养。

4结语

现代养牛学认为围产期是一个新的泌乳阶段的开始,是奶牛泌乳行为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重点就是由细节人手,综合考虑多方面影响因素,尽可能提高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水平,预防产后疾病发生,快速恢复奶牛体质和采食量,缓解泌乳初期能量负平衡,提高生产水平,保证奶牛在整个泌乳期内的健康并获得高产、稳产。

围产期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奶牛围产期是指分娩前、后各15天以内的时期,奶牛产前称为围产前期,产后为围产后期。由于奶牛在此阶段生理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抵抗力下降,易患病,甚至会影响到整个泌乳期的产奶能力,因此,加强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显得十分重要。
根据奶牛在围产前期和围产后期不同生理特点,合理调配日粮结构,满足营养需要,维护牛体健康,为产后充分发挥泌乳性能,实现奶牛高产稳产打好基础。本文阐述了围产期奶牛的饲养与管理技术要点,供同行参考。
1、合理调整日粮结构
进入围产前期的奶牛,乳腺迅速发育,胎儿发育很快,日粮应以优质青贮、青干草为主,精饲料用量要以满足和维持母体和胎儿生长为标准,使整个日粮对乳腺和胎儿的发育以及产后泌乳均有促进作用,既能保证奶牛有较好的膘情,又要防止过肥。
精料的补给要逐渐增加,为以后瘤胃微生物适应产后大量进补精饲料做好准备,应将围产前期日粮种类与围产后期日粮种类尽量调整为一致,以减少产后日粮结构改变对奶牛产生的应激。分娩前2星期,日粮中干物质采食量应占体重的2.5%~3.0%,每千克饲料干物质含奶牛能量单位(NND)2.00,粗蛋白13%,钙0.4%,磷0.4%,精、粗料比为40∶60,粗纤维不少于20%。参考喂量为混合料2~5千克、青贮料15千克、干草4千克,补充微量元素及适量添加维生素A、维生素E,降低日粮中钙的水平,采用低钙饲养法,钙占日粮干物质的0.4%以下,钙、磷比例为1∶1,以防止高钙引起母牛产后瘫痪。
减少日粮中食盐喂量,以避免母牛产前乳房水肿,有利于产后食欲的恢复,食盐的喂量可由原来的每天75~100克降至30~50克。母牛临产前2~3天内,还要注意增加一些易消化、具有轻泻作用的麸皮0.5~1.0千克,以防母牛发生便秘。母牛产后体虚力乏,消化机能减弱,尤其高产牛乳房呈明显的生理性水肿,在这阶段饲养管理的目的是促进母牛体质尽快恢复,为泌乳盛期打下良好的体质基础,不宜过快追求增产。母牛产后休息30分钟后,将麸皮1.0~1.5千克和食盐50~100克,用温水调均喂牛,可起到暖腹、充饥、增腹压的作用,干草任其自由采食,饮温水。
产后2~3天内不喂多汁饲料,应以优质干草为主,每日精料给量在2.5千克左右。产后4~5天,视母牛食欲状况和乳房消肿程度逐渐增加精料饲喂量,每日增加0.5千克左右,至产后7~8天精料喂量可达到泌乳牛的标准。
为防止精饲料过食造成消化机能紊乱,此时精饲料供给量不能超过体重的1%,在乳房水肿消退良好的情况下,可以逐渐增加青贮和多汁饲料的喂量。此阶段要提高日粮中钙水平,每千克日粮干物质含钙0.6%,磷0.3%,粗蛋白提高到17%,NND为2.2,精、粗料比40∶60,粗纤维含量不少于18%。
2、奶牛的护理
围产期母牛在产房内进行单独饲养管理。产房要空气新鲜,清洁干燥,无噪音,预先用20%的石灰水或2%火碱溶液消毒,产床铺上柔软的垫草。要注意保胎,防止流产,不能饮冰水及饲喂冰冻、霉变的饲料,让母牛自由运动,避免干扰和刺激。加强繁殖器官和乳房的保护,防止外伤和感染,对临产母牛的后驱用2%的来苏儿溶液洗刷消毒。母牛有临产征兆后,做好接生护理,一般约需1~4小时犊牛即可产出。产后24小时内注意观察母牛胎衣及恶露排出情况,通常母牛产后4~8小时胎衣自行脱落,若胎衣脱落不全或胎衣不下,要请兽医治疗,对产后污染的后驱清洗、擦干、消毒,以免生殖道感染。
3、控制挤奶量
母牛产后30分钟即可挤奶,产犊最初几天母牛的乳房内血液循环及乳腺细胞活动的控制与调节均未正常,所以,不可将奶全部挤净,否则由于乳房内压显著下降,微细血管渗出加剧,血钙、血糖大量流失,引起高产奶牛产后瘫痪。每天挤奶3次,头1~2把奶要弃掉,第1天每次只挤奶2.0~2.5千克,满足犊牛需要即可,第2天每次挤奶1/3,第3天挤奶1/2,第4天才可将奶挤尽。分娩后乳房水肿严重,要加强乳房的热敷和按摩,每次挤奶热敷按摩5~10分钟,促进乳房消肿,防止用大量精料和糟渣类饲料过早催奶。

仔鹅的饲养管理


4周龄以上至70日龄选人种用或转人肥育前的鹅称为仔鹅。这个时期是鹅骨骼、肌肉和羽毛生长最快的时期,需要的营养物质也逐渐增加,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力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及抵抗力都较强。由于仔鹅的消化器官已较发达,消化道增大,消化能力不断增强,采食量逐渐增加,能大量地利用青绿饲料,饲养方式上应以放牧或舍饲饲喂青饲料为主,这不仅节约了精饲料,而且放牧又能得到充分的运动,体质与生活力得到增强。

放牧饲养

养鹅不怕精料少,关键在于放得巧。这充分说明了放牧在养鹅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强调了巧牧在养鹅中的意义。科学的放牧可使鹅得到充分的运动,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同时又使鹅采食大量的青绿饲料,满足了营养需要,节约了精料,降低了成本。

放牧前先要进行放牧训练,以不同信号表示出牧、收牧、放水、休息等,养成人鹅亲和的良好习惯。放牧地点可利用遗谷较多的茬田或苗圃果园等有杂草的地方,为了便鹅能采到大盘的青料,最好选择有丰茂鲜嫩牧草,未受污染而又距鹅舍不远,地势平坦,附近有清洁水源的场地,牧草的高度以不高于鹅体为宜。在放牧的过程中,为合理利用草地,应划分小区,将鹅群按照一定的次序在小区间轮牧。

放牧时应组织好鹅群,找好放牧路线,仔鹅群一般250~300 只由2人管放为佳,如牧地比较开阔,草源丰盛,可组成1000只一群由4人进行管理。放牧时要注意附近的农田有否喷过农药,若使用过,则需待一星期后,才可在附近放牧。牧鹅时间长短应视鹅日龄大小而定,一般每天放牧8~10h为宜,天气炎热的夏季,要充分利用早、晚气温较低的时何、选择鹅舍附近的草质好、数t 足的地方放牧。由于仔鹅的尾尖、身休两侧羽毛已长齐,可放心地让鹅尽早吃上露水草,民间有吃上露水草,好比草上加毅料之说。但要注意天气变化,防止雨淋。而当仔鹅的肩部两侧上下大毛长出,且尾尖大毛也有2cm长时(35~36日龄),表明其羽毛已较丰满,抗寒抗雨的能力较强,即使大雨天也可放牧。这时,放牧可做到早出晚归,尽量延长鹅的采食时间。

要牧好鹅,除应确定合理的放牧时间外,关键要在巧放牧上下功夫。鹅吃草的习惯是先吃一顿草,然后就要找水喝,喝足后卧地休息。故当鹅在采食途中,待吃到半饱时,就感到疲怠。其表现为采食速度减慢,有的停止采食,扬头伸颈。东张西望,鸣叫,公鹅表现尤其明显。此时,就须把鹅群赶人池塘或澳河,让其饮水,游泳。鹅群在水里饮水梳毛,疲乏顿时消除,情绪十分活跃,相互追扑或潜入水底。经过一阵激烈运动之后,鹅群就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这时,应尽快地把鹅群赶回草场,让鹅群继续采食。待鹅群吃饱后,让其在树荫下或荫棚里休息。鹅群休息时,周围环境要安静,避免惊扰。当鹅群骚动时,说明鹅群已休息好了。再次将鹅群赶人草场,让鹅采食。这样鹅群就能吃饱、饮足,休息好。故放养时,除考虑草质、草!和清洁的水源外,舍外活动场还应有遮荫物,地面要平坦,具有一定倾斜度便于排水,保持雨后地面干澡,以便鹅吃饱喝足后能有一个良好的休息场所。

仔鹅生长快,需要的养分多,故在放牧的基础上,还要坚持补饲,以免引起换羽不一而影响生长发育。开始放牧时,,每次喂7~ 8成饱才出牧。以后逐渐减少放牧前的补饲。过渡到以放牧为主,补饲为辅。一般40日龄后,仔鹅即可沦河散养,仅在喂食和晚上才赶上岸,但在12月份至翌年的3月底前,即使60日龄前的鹅,都不可下水,否则易患疹病。放牧的河水深以1.5-2m为宜,每平方米放3~5只为好。河岸上应搭建鹅橱,以避风雨和鹅群过夜。随着鹅长大,放牧鹅群不宜过大,一般每群百只左右,便于1 人放牧管理,大群不宜超过500~600只。

为保证放牧鹅能多采食清洁的青绿饲料,晴朗缓和天气,可整天放牧。遇到特殊情况,如阴雨天或青绿饲料时不足要照常补喂青何料。天气炎热时,要适时休息和放水,避开中午的烈日照射。放牧前要对鹅群进行检查,如有疫情要及时注射疫苗,勿在疫区放牧。发现病弱鹅要隔离出来留在舍内饲喂和治疗。放牧途中,要慢,地犯赶鹅群,以免造成互相拥挤踏伤。鹅回舍前,让鹅在水中洗净身上的污泥,在舍外休息喂料,然后赶人舍内,以免弄湿舍内地面。

补饲的精料以糠麸、稻谷为主,以及适量粉碎的豆饼和玉米等,也可采用大肉鸭料。由于仔鹅阶段既长骨头又要长肉,要有足够的磷、钙来供给骨骼的生长,否则往往出现脚软、乏力,不能支持体重,故饲料中应加人2,5%的贝壳粉、2%的骨粉、0.3%的食盐以及必需的微量元素。在生产中可发觉,当鹅肩部与腿侧长出新羽时,增重较快,食欲最旺;而当其背腹的绒毛开始脱落更换新羽时,增重速度虽慢,但如果营养不足会影响换羽,这时应补喂些热能饲料和蛋白质饲料,一般以糠麸为主,掺些粮食、饼类、煮熟的土豆等。补饲采用的参考配方(%)如下:玉米粉20、鱼粉4、花生赦 4、米糠10、统糠印、食盐O.5、骨粉0.5、生长素及抗生素1。注意要将精饲料与青饲料以1:4的比例配制成半干半湿状喂给,补饲量视草情、鹅情而定,一般每日只补饲精料100~200g。经放牧和补饲管理,至70日龄时,仔鹅体重可达2.5kg,大型鹅种中仔鹅的体重更大,一般大型鹅可进行强制育肥。

肥育鹅的饲养管理


冬鹅经40-50大的饲养,主羽已长出,体重达1.5-2kg时,即可采用高能量低蛋白的日粮进行强度育肥20-30天。育肥方法分圈养育肥和人工强制育肥两种:

(1)圈养育肥 圈养育肥,就是把鹅圈养在地面上,限制其活动,并给予大盘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同时要求鹅舍安静,避风保吸,不必放牧,限制活动,以减少体力消耗,使其长膝长肉。圈养可按鹅的大小强弱分栏饲养,栏用竹片(竹围)或高梁杆围成小栏,每栏养鹅3-5只,栏的大小不超过鹅的2倍,高为60cm,鹅可在栏内站立,但不能昂头鸣叫,经常鸣叫不利育肥;也可用木、竹和草席俗成离地面约50-60cm高的棚架,以便清除粪便。饲槽和饮水器放在栏外,鹅可以通过栏间缝隙伸出头来吃料、饮水。

饲喂上饲料要多样化,精、宵料搭配,以米糠、碎米、玉米、菜叶及其他粮食下脚料为主,另外加麸饼类6%、食盐0.3% .精料磨细拌成湿料投喂,每日5-7次,喂足料、水。另外,每100kg精料中加入硫酸锰19g、硫酸锌17g、硫酸亚铁12g、硫酸铜2g、碘化钾0.1g、氯化钻0.1g,这些微量元素的化合物要混合均匀,防止采食过量而中毒。为了增进鹅的食欲,在育肥期应有适当水浴和日光浴。隔日让鹅下池塘水浴1次.每次约10-20min,浴后在运动场日光俗,梳理羽毛,最后才赶鹅进舍休息。这样大约经半月左右的育肥,膘肥毛足即可宰杀,否则逾期又会换羽掉膘,也有的屠宰场,将收购来的仔鹅用此法进行短期肥育后宰杀。

(2)人工强制育肥 人工强制育肥是将配制好的饲料填条,一条一条地塞进食管卑,强制它吞下去,再加上安静的环境,减少活动,鹅就会逐渐肥胖起来。肌肉也变得丰满,鲜嫩。填肥的饲料含能量要求比平时高,饲料配方(%)可采用:玉米50、米糠24、豆饼粉5、麦麸15、骨粉2、鱼粉3.2、食盐0.5、细砂0.3,或用油枯7、玉米40、高粱15、麦数10、小麦23 .5、贝壳粉4、食盐0.5。将饲料用水拌匀,做成条状物,用人工填进鹅的食道。填料者左手捉住鹅头,张开鹅嘴,两膝夹住鹅身,右手拿饲料条蘸一下水,用食指将饲料塞入食道,并用手轻轻抹动使其吞下。每天填喂4-6次。晚间喂1次,每次喂4-6条,8天以后每次用6-8条,具体填料数量视鹅体重和消化能力而定,但喂后必须供给充足饮水。填食前 1h,食道膨大部位斑现凹沟,为消化正常;早于填食前1h出现凹沟r要增料;晚于填食前lh出现凹沟,则需要减料,或推迟城料时间。填喂时谨防将食料填入气管中。大约经过20天育肥,鹅体脂肪增多,肉嫩味美,等级提高。

不管采用哪种添肥方式,育肥效果都可通过手摸和眼视来判断:当用手触摸鹅的尾椎与骨盆部联接的凹陷处,感觉肌肉丰满时填肥即可结束;当育肥鹅冀下两侧躯体皮下脂肪增厚,皮肤滑动为下等肥度;有板栗大小的稀松团块为中等肥度;用手轻压感到丰满结实而富有弹性,为上等肥度。达到上等肥度,躯体皮下脂肪肥厚,尾椎和胸部丰满,翼羽报呈透明状,可立即上市销售。

春季鹅的饲养管理


1雏鹅的选择。雏鹅应挑选自然出壳早,体宽,体大,腹部柔软有弹性,脐部收缩良好干净无血痕,毛色嫩绿而清洁有光泽,颈不屈缩,翅不下垂,眼亮有神,趾高粗壮,腿无损,能站立行走,反卧地上能翻身的鹅苗。轻如棉团,体小轻,大肚脐,眼无神,行动不稳,缩颈垂翅。肛门粘粪,脚露青筋的苗鹅较难养,且生长慢,应剔除。
2雏鹅的饲养。刚出壳的小鹅,全身都是稀薄的绒毛,对外界温度变化没有调节能力,消化器官和消化机能也都不完善,所以体质较弱而娇嫩,抵抗力差。但是,雏鹅的新陈代谢非常旺盛,生长速度很快,往往因饲养管理不当,使雏鹅变成僵鹅,甚至造成大批死亡。因此,饲养中应掌握以下几点:
①温度。早春气温较寒冷,要采用给温育雏,一般头7天育雏器内温度为3032℃,以后每周下降2.5℃。雏鹅生长至68周龄时,由于羽毛已生长良好,可以在18℃或更低一些条件下生长,但也要防止天气突变。掌握温度的原则是:群小略高,群大略低;夜间略高,白天略低。
②开水。初次饮水在开料之前进行,有的地方称潮口,是很重要的一关。雏鹅运到目的地,应予适当休息,在出壳后24小时左右,先给雏鹅饮水,后开食,这样不仅能刺激食欲,而且也满足雏鹅对水的需要,有利于长膘。
③开料。开料在饮水后进行,一般是出壳2436小时,或出现小鹅有吸食行为时即可开料。雏鹅的饲料要营养丰富、品质优良、质地柔软、易消化,如玉米粉、碎米、小麦粉、细米粉等,青绿饲料如甘蓝、莴苣叶、幼嫩黑麦草等。养鹅一般以米饭或碎米和青菜为主,随日龄的增加而减少米饭,先以糠麸类、豆饼类喂食,然后由米饭改为开口谷(将谷煮至外壳裂开俗称开口谷),或转喂养湿谷逐步过渡到喂干谷。
④饲喂次数。一般每天喂810次,以后逐渐减少至日喂34次。
3肉用仔鹅的育肥。①育肥前的准备。()把鹅群分为强群、中强群和弱群。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就可根据各群鹅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使群与群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生长整齐,争取做到一次性出栏。育肥前要驱除体内寄生虫,能提高育肥效果,并对提高肉品质有较好的作用。驱虫药选择广谱、高效、低毒的抗虫药。
②育肥方法。肉用仔鹅的放牧育肥,根据饲养季节的不同,有的依靠草籽育肥,有的放牧于收割后的麦茬地,利用残留的麦粒育肥,也可放牧于收割后的稻田,使鹅吸食稻田残落谷育肥。放牧育肥是广大农村最广泛使用的一种,也是最经济的一种育肥方法,但无论是麦茬田还是稻田放牧一结束,就立即上市。
4怎样使母鹅多产蛋。①科学喂养。母鹅产蛋期日粮不能时少时多,精、粗、青料要合理配搭,每只鹅日喂精料不少于160克,糠麸300克,钙、磷等矿物质比例要适当。将精料和糠麸混成半干湿状饲喂,日喂23次。夜间加喂1次,青料每天喂量不少于1.52千克。
②公母合养。母鹅产蛋期公母比例为1:(68)。
③延长产蛋。当母鹅产蛋到谷雨节令产蛋率下降到40%左右时,在日粮中增加蛋白质,不断青料,控制母鹅体重,保持体质健壮,延长放牧时间。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696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