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斑狗鱼养殖技术

白斑狗鱼俗称鸭嘴鱼,为一种生活于北半球较寒冷地带河川、湖泊和水库中的大中型名贵鱼类,在我国仅产于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流域。白斑狗鱼肉味鲜美,肉质洁白细嫩,可食比例大,深受消费者青睐。由于环境污染等原因,白斑狗鱼自然资源量急剧下降,因而其人工繁育养殖技术日渐受到重视。2001年,白斑狗鱼的人工繁殖技术得到突破后,为全国大部分地区进行养殖提供了物质基础。下面将其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供养殖业户参考。

一、池塘准备

池塘面积一般以2000~3333平方米(3~5亩)为宜,水深2米以上,水源要充足、无污染,最好能自流排灌和有地下水,以保证在高温季节能调低水温。放养前,以常规方法清塘消毒,视底质情况施用适量有机肥并加注新水60~80厘米。待水体毒性消失和培肥水质后,按每亩20~30万尾的密度投放饵料鱼水花(鲤、鲫、鳙等)进行发塘。同时在池中移植水浮莲或其他水生植物遮荫降温和作为日后放养的白斑狗鱼的隐蔽栖息场所,防止白斑狗鱼相互残食,并具有调节水质的作用。

二、苗种放养

待发塘的饵料鱼水花长至2厘米左右时即可放养规格为5厘米的白斑狗鱼鱼种,放养密度为1000尾/亩。鱼种规格要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并在放养前进行消毒处理。

三、日常管理

1.饵料鱼的供应

白斑狗鱼养殖过程中是否有足量、适口的饵料鱼是决定其养殖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发塘方式养殖白斑狗鱼的后期,因池中饵料鱼的逐渐减少,白斑狗鱼之间相互残食,这时应及时补充外源性饵料鱼。可通过专池培育活饵料鱼,饵料鱼培育池面积2倍于白斑狗鱼养殖池面积为宜,或通过水库等大水面捕捞鲜活杂鱼作为白斑狗鱼饵料鱼的补充。饵料鱼规格约为白斑狗鱼体长的1/3为宜,每日按每尾白斑狗鱼摄食5尾饵料鱼投喂。

2.分养

白斑狗鱼为肉食性凶猛鱼类,在养殖过程中易出现大小分化而相互残食,尤其是在饵料鱼不足的情况下,因此应定期分养。养殖前期,每10~15天分养一次,后期15~20天分养一次,而在高温季节则不宜分养,人秋后则每月分养一次。分养宜在阴雨天水温较低时进行,以分级筛带水操作//致富经//,且动作要轻,避免损伤鱼体。分养后要对水体进行消毒处理,防止发生鱼病。

3.水质调节

白斑狗鱼养殖的水质调节主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水温。白斑狗鱼为亚冷水性鱼类,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1~24℃,温度超过28℃,则该鱼的活力极差,影响其摄食和生长,因此在养殖前期,为提高池温,水位应控制在1.5米以内,随水温升高及鱼体生长,宜逐渐提高水位至2米左右;高温季节,则通过加注井水和在池内移植水浮莲或其他水生植物以降低水温,防止超过28℃。二是溶氧。白斑狗鱼对溶氧要求较高,如果溶氧低于1.8毫克/升,就会浮头死亡。因此在养殖过程中,为保障其摄食和生长,应保持池水溶氧在3毫克/升以上。

4.鱼病防治

白斑狗鱼进行池塘养殖时间较短,集约化程度也不高,且对环境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因而很少发生鱼病。但也应注意防范,定期以生石灰或漂白粉等对水体进行消毒,并适时向池中冲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如有鱼病发生,应进行对症治疗。

四、收获

当年放养规格为5厘米的鱼种,养至10月份即可达0.5公斤/尾以上的上市规格。如需越冬,应在池中放养一定数量的饵料鱼,以保障白斑狗鱼越冬期间摄食和防止其相互残食,以提高越冬成活率。作者单位:长春市水产研究院

相关推荐

甲鱼养殖初期白斑病的防治技术



白斑病为幼鳖时期易发病害,病发初期难发现,爆发速度快,死亡率较高。至白斑病发时,毛菌菌丝基本已深入甲鱼机体,治疗方法应内外结合,预防该疾病应做好预防措施。具体情况如下:
病原:病原为毛霉菌,属真菌类毛霉菌科,故此病又称为毛霉病。
发病原因:鳖苗进池前不慎受伤,鳖体消毒不严,鳖的放养密度过大等,容易造成病原体对鳖体的感染。此外,室内气温较低,甲鱼池控温效果差,池水清瘦,水质恶化也是引发此病的原因之一。
诊断方法:只要将病鳖放入水盆中,使水淹及鳖体,可见鳖背部有一块块白斑。发病初期,仅在裙边部分,后逐渐发展至背部、四肢、颈部、腹部等,白斑处表皮渐坏死、崩解,甚至出血,继发细菌感染,并发腐皮病。当霉菌寄生到鳖的咽喉部时,鳖因呼吸困难而渐死亡,濒死鳖呆滞,在食台或池坡上不肯下水。镜检,可见白色菌丝体。较易与纤毛虫疾病混淆,做好疾病鉴别工作。纤毛虫病发甲鱼,至清水中时,甲鱼体表,甲鱼脖颈处极易出现白色或黄色毛状附着物。附作物于清水中,可观察到不规则的蠕动,该特点区别与白斑病。
预防措施:①清塘消毒工作做到位;②细心操作,不使鳖体受伤,放苗时做好消毒药浴工作;③培肥水质,尤其在新池新水中霉菌有迅速繁殖的倾向,可结合使用枯草芽孢杆菌作为水质调控剂;④慎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有促进此病发展的作用;⑤pH值保持7.5~8.5。
治疗措施:中药“五倍子”不但有收敛作用,而且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对治疗白斑病有一定的效果。将“五倍子”捣碎,用开水浸泡后,连渣汁一起全池泼洒,如果水质清瘦,每立方水体使用“五倍子”30~40克;如果水质较混,每立方水体使用“五倍子”20克即可。假如使用“五倍子”的治疗效果仍不够理想,则可考虑再泼洒“戊二醛”进行治疗,每立方水体使用“戊二醛”4克左右。有时甲鱼爆发白斑病的同时,会伴随着白点病的发生,此时除了使用上述的治疗方法外还应往养殖水体中加泼“盐酸土霉素”或“强力霉素”,杀灭白点病的病原菌。
此外,须特别提醒养殖户,白斑病与白点病两者症状在一定程度上颇相似,但其病原菌却截然不同,白点病的病原菌属于细菌类,而白斑病则为真菌类,在养鳖生产过程中,应辨别清楚,不可盲目用药。笔者曾经遇到过养殖户把白斑病误认为白点病,并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结果甲鱼病情恶化,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白斑笛鲷


中文名称 白斑笛鲷
拉丁名称 Lutjanus bohar
英文名称 Whitespot snapper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鲈形目
拉丁目名 Perciformes
中文科名 笛鲷科
拉丁科名 Lutjanidae
中文属名 笛鲷属
拉丁属名 Lutjanu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背缘呈弧状弯曲。两眼间隔平坦。鼻孔下方有一沟通至眼前。前鳃盖缺刻不显着,浅而缺如。鳃耙数23。上下颌两侧具尖齿,外列齿较大;上颌前端具犭齿数颗;下颌前端则为排列疏鬆之圆锥状齿;锄骨齿带叁角形,其后方没有突出部;腭骨亦具绒毛状齿;舌面无齿。体被中大栉鳞,颊部及鳃盖具多列鳞;背鳍、臀鳍和尾鳍基部大部分亦被细鳞;侧线上方的鳞片斜向后背缘排列,下方的鳞片则与体轴平行。背鳍软硬鳍条部间无明显深刻;臀鳍基底短而与背鳍软条部相对;背鳍硬棘X,软条13-14;臀鳍硬棘III,软条8;胸鳍长,末端达臀鳍起点;尾鳍叉形。体一致为赤褐色,但体背部颜色较深且沿背缘有二个白斑。奇鳍及腹鳍外缘颜色亦较深。
生活习性 栖息于珊瑚礁区,包括潟湖区或外礁,水深10-70公尺处。通常独自巡游于礁区四周寻找猎物,以鱼类为主食,偶而捕食甲壳类、端脚类等。

淡水鱼白斑溃疡病


水产类型 淡水鱼
疾病名称白斑溃疡病

为害对象 成鱼
疾病概述 病鱼身体瘦弱,体色较浅,患病初期在头部、体表、尾部、留条上出现乳白色的小圆点,病灶微微突出于体表。

病原 由病毒引起。

症状 病鱼身体瘦弱,体色较浅,患病初期在头部、体表、尾部、留条上出现乳白色的小圆点,病灶微微突出于体表。随病情发展,病灶逐渐蔓延扩大成长椭圆形,主要分布于体表两侧,其次是头部和尾部。

发病规律 在水温10℃以下的冬、春季易发生,严重时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做好清塘消毒和水质管理工作,对预防此病十分重要。

中华鳖白斑病诊断与防治方法



又称“毛霉病”,是毛霉菌属的一种霉菌附生在鳖皮肤所致,受到损伤的皮肤最易感染。染上白斑病的鳖,体表发生白斑状或白云状的病变;白斑病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一般在幼鳖冬眠苏醒后的早春4~6月份和在温室里喂养约20~60天的稚鳖发病率最高,染病稚鳖死亡率在某些养鳖场一般达40%~50%,重者甚至高达90%以上。该病在气温低、水温变化大的室内加温养殖池极易发生,且不容易控制。
1诊断
肉眼观察可见,病鳖的四肢、裙边等外表发生白斑状的病变,把病鳖放在干净水中浸泡、观察,白斑症状更加明显可辨;观察发病鳖池时可以看到,患病的稚、幼鳖在水中显得烦躁不安,重病鳖瘫软地匍匐在食台和露出水面的池埂上,失去应激能力,用手极易抓着;进一步确诊需借助显微镜鉴别附生的毛霉。
2防治
①白斑病在室外某些流水或新鲜清澈的水池中发病率有偏高的倾向,而在浮游生物较丰富的绿色水体发病率反而较低,因此,保持水池成嫩绿色状态,形成一定的肥度可防此病;②在放养、捕捉和运输操作过程中,尽量细心,勿使鳖体受伤,受伤的鳖要及时用药物浸浴或涂抹处理,避免继发性感染;③为稚鳖创造良好的“晒背”场所,温室养鳖也应如此;④每立方米用10克漂白粉或400克食盐加400克小苏打合剂浸泡病鳖1~2小时,有防病效果;⑤发生白斑病,忌用抗生素类药物;⑥治疗采用每立方米4福尔马林全池泼洒,24小时后彻底换新水,再用每立方米5克的土霉素全池泼洒;配合用复方硫胺甲恶唑片拌饲料投喂,有一定效果。

甲鱼白斑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技术



□厦门星鲨动物保健品厂
问:甲鱼白斑病的症状是什么?
答:甲鱼的背甲、四肢、颈部以及尾部等身体部位的皮肤出现白斑状的病变,表皮变白、坏死、逐渐脱落或出现溃疡,严重时犹如棉絮般覆盖鳖体。病鳖食欲减少,骚动不安,爱在晒台或网片上停留。诊断此病,可将病鳖放在干净的水中浸泡观察,检查体表有无白斑状的病变,病变部位不突出而略呈凹陷。
问:白斑病主要在什么阶段发病?
答:一般发生在稚甲阶段,确切地说是在放养后3~60天内均有可能发生,尤其是在每年的4~6月份及10~11月份阶段的稚甲最为严重。
问:白斑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答:真菌和细菌的联合感染为其发病的直接原因,但促使真菌和细菌快速繁殖导致甲鱼发病的间接原因有水温偏低或温差变化大,再者水体偏瘦等。
问:温室甲鱼白斑病的防治办法是什么?
答:提高水体温度至30摄氏度(±0.5摄氏度),并保持稳定,适当调节pH值至7.5~8.2;
水体先泼洒抑制真菌的药物,1至2小时后再泼洒抑菌消炎的药物;
一天后泼洒黑旋风15克/立方米防止复发,并能达到肥水的目的;
内服:在每公斤饲料中添加有助于甲鱼皮肤愈合的金鲨乳10克和水产复合B粉5克,可以长期使用。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698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