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幼蛙的驯食

(1)前期培育。幼蛙在驯食之前,需经一段时间的前期培育。这是因为幼蛙在变态阶段,基本上不摄食,完全依靠吸收自己的尾巴来供给体内的消耗,故体质较差。前期培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它们能够均匀地获得一定的饵料,使之身体强壮和有一定的营养积累。个体稍大并能适应新的摄食方式之后再予以驯化,这样就可避免在驯食的开始阶段由于不能保证每只幼蛙都能得到食物而引起一些幼蛙的营养不良和死亡。前期培育用蛆和小杂鱼等活饵投喂,幼蛙前期培育7-10d,就可开始训食。

(2)幼蛙的驯食。牛蛙从蝌蚪变态成蛙后,就只摄食活动饵料,对静态饵料视而不见,如能将静态饵料活化,则牛蛙也可摄食。我们把改变牛蛙摄食习性的过程称为食性驯化。

驯化方法有以下4种:①以小杂鱼为引诱物。在幼蛙的前期培育时期,首先选择长条形的小杂鱼投喂,投喂一段时间后,将体形较宽的杂鱼剪成长条形,或将长条形的杂鱼从中剪断混在活鱼中投喂,以后活鱼的比例逐渐减少,死鱼的比例逐渐增多,当死鱼占绝大部分时,逐渐加进颗粒饵料,一直到最后全部投喂颗粒饵料。②以蛆做引诱物质。将蛆放在饵料台!几,蛆的蠕动也能引诱幼蛙前来摄食,由于蛆的蠕动幅度不大,更适合于刚变态的幼蛙摄食。驯化时活的蛆中不需另外加人死蛆,原因是蛙在摄食过程中,总会踩死不少蛆,所以幼蛙每次摄取的食物总包含有不少死蛆。这样喂蛆7d后,就可在蛆中掺入大小适度的颗粒饵料,以后逐步过渡到全部投喂颗粒饵料3颗粒饵料直摄投喂法。采用人工或机械的方法使颗粒饵料在饵料台上下跳动,幼蛙误认为是活饵而前来摄食④用已驯化的幼蛙摄食来激和带动未驯化的幼蛙摄食。将驯化池中个别较大的蛙移向其它池饲养,留下个体较小但已习惯摄食颗粒饵料的幼蛙,已驯化的幼蛙摄食可刺激和带动未驯化的幼蛙的摄食,这样可以缩短幼蛙的驯化时间。应注意留下的已驯化的幼蛙最好不要少于驯化蛙的1/5。

(3)进行牛蛙驯食应注意如下事项:①驯化的幼蛙要大小分开,以免大蛙吃小蛙。②驯化池不宜过大。一般为3一5m的水泥池或土池,池底有一定坡度,无任何隐蔽物。③放养要有一定密度,一般每平方米100-500只,数量太少,摄食竞争不明显不能互相刺激和影响,影响驯化效果。

幼蛙的饲养管理幼蛙经过驯食以后,就可转入正式的饲养。幼蛙的饲养过程中应注意如下事项。

(1)及时分类,分池管理。幼蛙生长发育快,个体差异大,为了更科学地饲养管理,避免大蛙吃小蛙,每养殖一段时间就要用分蛙器依个体大小对幼蛙进行分类、分池管理。养殖密度要适宜,一般40日龄以内的幼蛙,每平方米100-150只,40日龄以后的幼蛙每平方米20-100只。

(2)控制水温牛蛙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2 - 28 度,如水温高于30 度,则必须采取降温措施,如部分换水,加盖凉棚等。冬季幼蛙不耐低温,则应注意保温,如在幼蛙池上加盖塑料大棚或加深水位,若遇到雨、雪、冰冻,则可在塑料棚上加盖稻草并经常注人一些新水,以保持水温在10℃以上。

(3)控制水质幼蛙最适宜的pH值为6--8,要经常清除剩余饵料,捞出死蛙及腐烂的植物、浮膜等异物。如水质污染,则要换水或消毒,保持水质清洁,室内养殖要坚持每天换水和清洗食台,室外养殖虽不需每天换水,但要注意水质不能太肥,甚至发臭,要注意经常加注新水。

(4)控制湿度。经常保持陆地潮湿,应种植作物或建棚,以避免强光直射。

(5)定时定量投饵。在适温期,每天可投喂两三次,投饵量占蛙重的3%-5%。在投喂配合饵料的同时,也可以添加一些新鲜的小杂鱼、虾、蚯蚓等。

相关阅读

牛蛙幼蛙的营养及饵料


刚刚完成变态的幼蛙不再像蝌蚪那样在水中摄食,也还没有像真正的蛙那样来捕食活的动物,而是靠吸收尾巴的营养来维持生命。这时它的形态结构、习性和食性都在变化、完善之中。如果在尾巴消失之后得不到充足营养,就极易死亡。尤其是在高密度养殖时,活动范围小,基本没有天然饵料。因此,选择适口的饵料进行前期培育,是这一阶段高成活率的关键措施。

前期培育主要是用活饵料,以蛆和小杂鱼最好。小杂鱼的体长不超过0.5厘米,都以活鱼投喂,每100只幼蛙每天投喂100 条小杂鱼。收集来的蛆,无沦是从粪池捞来的,还是用死鱼或动物内脏培养的,在投喂前都要用清水漂洗干净,把臭气去掉后再投在饵料台上平均每天的投饵量相当于幼蛙体重的10%- 15%,而且分2次投喂效果更好。

牛蛙从蝌蚪变态成蛙后,就只摄食活饵料,死饵则不摄食。然而,它们的这种食性限制并不很严格,可以通过驯饲使其摄取死的动物饵料和人工配合饵料。不同饵料对幼蛙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也有影响,以蝇蛆、鱼苗、蓖麻蚕、泥鳅、蚯蚓等作为饵料,其饵料系数分别为:鱼苗和泥鳅4.40;蝇蛆22.7;蓖麻蚕 3.79;但蝇蛆可以作为变态初期的幼蛙饵料,刚变态的幼蛙个体小,不能吞食鱼苗,而蝇蛆个体细小,蠕动缓慢,容易被幼蛙所摄取。

牛蛙幼蛙的病害与防治


1.幼蛙的敌害与防治幼蛙阶段的主要敌害是蛇和老鼠。 晚上幼蛙多上岸活动,老鼠以突袭万式捕咬幼蛙,危害很大。防 治方法是建设拦网设施、养蛙场内消除老鼠洞穴、蛙池四周投放 鼠药,杀灭老鼠。

2.幼蛙的病害与防治

腐皮病

症状为蛙的头部两眼乙)司表皮出现一小白点,后扩大变黑,溃烂,形如撞伤,然后发展到背部,也是先由小白点,到皮肤溃烂,终至死亡。此病来势凶猛,传染迅速,几天之 内即可造成大量死亡,甚至全军覆没。

病因:革兰氏阴性杆菌。
易感蛙:10-50 g小蛙,流行季节为7-9月份。

防治方法:

①每立方米水体用300万Iu链霉素液浸泡病蛙浸泡15-20 min。根据蛙的病情严重程度浸泡两三次即可达到显著疗效。②用20mg/高锰酸钾浸泡15min左右可使病情得到控制。

烂皮病

该病主要危害体重在50 g以下的幼蛙。5月份和10月份前后为发病高峰期,传染快,死亡率高。症状是体表发黑,失去光泽,瘦弱无力,眼球出现白色粒状突起,头背部表皮出现裂纹,四肢、爪部红肿,严重时皮肤脱落、腐烂、露出肌肉、骨骼;眼球全部变白、突出眼眶;病蛙伏在池边或草丛中死去。

预防方法:①饵料品种应多样化,营养成分要全面,特别在越冬前要强化喂养。②流行季节每周用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1 次,使池水浓度达0.7 mg/L。③每千克饵料中加人维生素D、维生素B6 100 mg连喂7 d.

治疗方法:①用庆大霉素液浸洗病蛙(10 kg水中加80万Iu 庆大霉素)24 h,再用紫药水涂抹烂皮处。②病蛙用30 mg/L阿司匹林或氯霉素药浴4h。③发病蛙池泼洒新洁尔灭溶液,使池水浓度达0.02 mg/I,24h后换水。

牛蛙幼蛙期的饲养管理


1. 幼蛙的收集和放养

(1)幼蛙的收集 待蝌蚪长出后腿之后,用尼龙布做成捞子将幼蛙捞出,放入幼蛙池或驯化池,此时收集幼蛙最为有利。 第一,刚刚完成变态的幼蛙是靠吸收尾巴的营养来维持生命,可以密集放在幼蛙池或驯化池中暂养而不需投饵。 第二,由于这时幼蛙有一个长长的尾巴,活动不很灵活,容易捞起收集。在幼蛙池或驯化池的幼蛙密度,每平方米可放养100~500只,池中水深10~15厘米,幼蛙后腿不能着底,迫使幼蛙集中在饵料台上休息,为以后的驯化作准备。 (2)幼蛙放养在幼蛙放养之前,要对幼蛙池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新建的水泥池应进行脱碱处理,已使用过的塘池应进行清塘处理,清塘消毒后要待毒性消失后方能注水放蛙。 幼蛙放入幼蛙池之前要经过试水,试水正常时才可进行大批放养。在进行幼蛙放养时应注意按幼蛙的个体大小分池放养并注意适宜的放养密度。其放养密度的大小应根据幼蛙的大小而确定,一般刚变态的幼蛙以每平方米放养100~150只为宜;30日龄后的幼蛙,体重达25~50克,每平方米放养80~100只;体重60~100克,每平方米放养60~80只;体重100~150克,每平方米放养40~50只;体重150~250克,每平方米放养30~40只。在确定放养密度时还应考虑气候、饵料、水质等情况。如炎热季节可适当降低放养密度,较为凉爽的季节可适当增加放养密度;饵料来源不足可适当降低放养密度,充足可适当增加放养密度;水质不佳应降低放养密度,水质良好可增加放养密度。 将牛蛙按大小级别分养,合理调节放养密度,给以充足的饵料,可以快速育成商品蛙。反之,同一池内幼蛙个体大小悬殊,密度太大,饵料缺乏,必然造成牛蛙相互残杀和影响其生长。在幼蛙放养时应注意幼蛙的前期培育。 2. 幼蛙的饵料 (1)饵料种类 刚变态的幼蛀投饵以蝇蛆、黄粉虫幼虫、蚯蚓、小鱼苗、小虾类等活的小动物为宜,注意投喂蝇蛆时以用动物内脏所培养的蝇蛆为好。当幼蛙长到15~20克时,便可投喂小杂鱼、虾和个体较大的其他活动物。从幼蛙的摄食习性而言,只能捕食活动着的食物,而对死食不进行摄取,但经过人为训练后的幼蛙可采食处于静止状态的死食。 昆虫是幼蛙的理想饵料,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可利用昆虫的某些习性将其诱集到幼蛙生活的场所,供幼蛙捕食。如利用昆虫的趋光性,晚上在牛蛙池内牛蛙的栖息地附近设置灯光以诱集昆虫;也可利用昆虫对鱼腥味、糖和酒味等特殊气味的趋向性,在饵料台等处设置盛方糖、酒、杂鱼和水混合液的小盆诱集昆虫以供牛蛙食用。在利用灯光诱集昆虫时,为了取得良好的诱虫效果,可设置上、下双层黑光灯(黑光灯的诱虫效果优于白炽灯和煤油灯等)进行诱集,上层灯挂在2米左右的高度,下层灯挂在距水面30厘米的高度。这样通过上层灯能诱集到远处昆虫,再由下层灯将昆虫诱集到饵料台供牛蛙捕食。下层灯必须设防护罩以免牛蛙在捕食时碰到灯。如不用双层灯而仅用单层灯诱集昆虫时,应注意诱虫灯悬挂的高度。挂低了,远处的昆虫因见不到灯光而不能被吸引;挂高了,虽能吸引远处昆虫,但牛蛙捕食不到。若条件许可最好采用双层灯光诱虫。对于少量或半野生方式养殖牛蛙,诱集昆虫可作为牛蛙的主要饵料来源。而在进行大量养殖时,诱虫则仅作为牛蛙饵料来源的一个补充途径,主要途径必须依靠人工投饵。 (2)投饵 人工投饵的饵料来源有两种途径和方式。 一是人工养殖牛蛙喜食的各种活饵料。二是训练牛蛙采食静态死食,改变其采食活食的习性(在前面的章节也详细说明了此种方法)。 幼蛙的饵料投喂一般使用饵料台。饵料台的框架用木板,底部用窗纱制成。每个饵料台大小多为1平方米,每个幼蛙池中饵料台的多少可根据幼蛙池的大小及所养幼蛙的多少来确定,一般来说,饵料台所占的面积为幼蛙池面积的10%~20%。投放一些活动物饵料如蚯蚓等,也可以投放于池边,最好在池边上铺设一块塑料布以供投放,防止蚯蚓等所投放的动物钻入土内。 不论是鲜活的小动物饵料或是人工配合饵料,在给幼蛙进行投喂时,都要坚持四定的原则,即定位、定时、定量、定质。 ①定时 幼蛙的投饵一般每天l~2次,投饵的时间应相对固定。每日1次投饵多为下午4点时投放,每日2次投饵多为上午9点、下午4点时各投喂1次。一般认为分2次投喂比每天1次投喂的效果好,这样可避免采食不均现象,更利于牛蛙的生长发育。投饵时还应注意不要使饵料成堆,要均匀撒开。以便于牛蛙摄食。 ②定位 饵料的投喂多是投放在定位的饵料台上,以使幼蛙养成定点摄食的习性。同时,用饵料台投料可节省饵料,并便于清除剩余的残饵,防止饵料对水质的污染和掌握食饵量。这一点对于夏季投喂死饵时更为重要。饵料台应固定安放在蛙池中,使饵料台底部浸入水中3~6厘米。浸水太深,不便于幼蛙摄食,太浅则小鱼虾等小动物易死。饵料台也可固定安放在蛙池的岸边陆地上,以供投喂怕水的小动物时使用。 ③定质 给牛蛙投喂的饵料必须新鲜适口,大小适中,其大小以一口吞下为宜。腐败变质的饵料不能投喂,饵料种类的变化应逐渐进行,避免突然改变。 ④定量 投喂饵料时应按一定的采食量投喂,水可忽多忽少。其具体投饵量的多少应依幼蛙的大小、温度的高低、饵料的种类等而定,整体原则为所投的饵料能吃完为宜。一般来说,每日的投饵量(以鲜活饵料计)为牛蛙体重的10%左右,不宜超过15%。通常气温在20~26℃时牛蛙摄食最多,18℃以下及28℃以上摄食量会减少。在实际养殖实践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酌情增减。 3. 幼蛙的饲养管理 (1)及时分类、分池管理 每养殖一段时间就要用分蛙器,依个体大小对幼蛙进行分类、分池管理,养殖密度要适宜,一般40日龄以内,每平方米100~150只,40日龄以后的幼蛙每平方米20~100只。 (2)幼蛙池的水温和水质调节 ①水温 幼蛙生长发育的最适宜水温为23~30℃。在自然温度条件下,春、秋两季是其生长发育的良好季节。夏季应注意给牛蛙池水降温,如在蛙池周围栽种植物,给蛙池遮阴,或在幼蛙池上方加盖凉棚,防止水温过高,也可以采取换水的方法降温。在天气寒冷的冬季,为利于幼蛙顺利安全越冬,对水温过低时应及时处理,具体方法将在越冬管理中详述。 ②水质 幼蛙对水质的要求与蝌蚪的基本相同,可参照蝌蚪期的水质管理进行对幼蛙池水质的控制。但对幼蛙池的水质管理要比蝌蚪的池容易得多,因为不需培肥幼蛙池的水体来增加饵料来源,同时幼蛙主要用肺呼吸,对水中的溶氧量要求远不如蝌蚪期严格。但是对幼蛙池的水质管理仍不容忽视,要经常清除剩余饲料,捞出死蛙以及腐烂的动、植物等异物,同时要做到经常换水,以确保水质良好,为幼蛙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防止疾病的发生。如发现水质已变坏或污染,要及时处理、换水,并注意根据具体情况实施消毒。 (3)幼蛙池的换水及水位控制 在幼蛙养殖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季节、水质变化等具体情况而进行换水以及水位控制。换水的目的是为了调节水质和水温,保持水的清洁,换水时应选择晴朗天气。换水时间一般在上午太阳刚出来时,即7~8点进行,或在下午3~4点,太阳偏西时进行。上午换水水的温差小,换水后幼蛙受日照的时间长,易适应新的水体。换水量一般为池水总量的1/5~1/3。换水后,幼蛙食量可能减少,投食也要相应减少些。换水的水温,春、夏、秋三季新水宜比原池水温低0.5~1℃,冬季应高0.5~1℃。春、秋每周换水1次,夏季4~5天1次,高温季节每2天1次,冬季水温低,水质不易变坏,可15~30天换水1次。这些水位的控制可由30~40厘米逐渐加深到50~80厘米。 (4)控制湿度 幼蛙池中有1/3~1/2的陆地面积。这些地方是幼蛙登陆栖息的环境。该环境应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和陆地的湿润状态,如栽种植物或建棚遮荫等,以利于幼蛙的生长发育。 (5)幼蛙养殖期的巡池和日常管理要经常检查四周围墙和门有无缝隙和漏洞,发现后立即修补,以防止幼蛙逃跑和敌害侵入。一旦发现蛇、鼠等敌害,要及时驱除。建立定时巡查制度和做好日常记录。每天应在早晨、中午、傍晚各巡池1次。巡池时应检查围墙、门的封闭情况;注意观察幼蛙的摄食状态,有无患病迹象,发现疾病及时治疗。在每天投饵时,要注意观察蛙的摄食和活动情况,若发现有蛙离群独居,或腹部鼓起浮于水面,或垂头伏于池底,都表示已经患病,要及时捞起,诊断病情,对症下药。巡池时应认真、细致。同时,要对放蛙、投食、采食、发病、治病、水温、气温等情况逐一详细记录,以便积累养殖资料,完善养殖技术。备注《牛蛙高效养殖技术一本通》

沼泽绿牛蛙(美国青蛙)幼蛙培育


一、幼蛙池
选择安静。荫湿,水源充足,无工、农业污水的地方建池,一般池塘水、井水、河水、湖水、水库水均可养蛙。蛙池可以修成正方形或长方形,也可利用浅水塘、坑、沟渠、稻田养殖。高密度精养水泥池,一般面积35平方米,墙高1米。池的上。下方分别安装进、出水管,水管口用塑料纱布包好防逃。池底高低不平,高处供幼蛙陆栖及投饵,低处水深2~10厘米。浅水塘、稻田等水体四周可用,网片、竹箔进行围拦,拦高0.8米.面积以30~60平方米为宜,内设1~2个饲料台,池边种植瓜豆、果树,搭设荫棚,以利夏天遮荫。

幼蛙放养前,池塘要先消毒,每平方米用生石灰200克或漂白粉20克。

二、放养
幼蛙的放养密度,根据养殖方式和蛙体大小而有所差异。用小面积水泥池培养,密度可大些,每平方米投放密度:则变态的幼蛙,300只;个体重1030克幼蛙,200只;个体重30~50克幼蛙,150只;个体重50克以上幼蛙,100只左右。浅水塘、稻田,则粗放些,每亩放养1000~5000只即可。

蛙种放养时,用10~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或2%一3%食盐溶液浸洗10~20分钟。

三、驯食
所有饲养的蛙,都具有吃食活饵的习性,美国青蛙也不例外。采用人工配合膨化饲料饲养美国青蛙时,需经过人工驯食。现简单介绍几种驯食方法:

(一)活饵带动法
即将死饵与活饵混合在一起投喂,由于活饵的运动而带动死饵,造成蛙误以为活饵的驯食方法。驯食过程中,要逐渐减少活饵的数量,并不断增加死饵比例,循序渐进地最后完全投喂死饵。该方法操作简单,效果极好,一般1一2个星期,幼蛙即能主动摄食死饵。

(二)水流促动法
饲料台用木框架和纱窗布制作,靠近水面安置。在饲料台正下方,安装2~3根水管,当扭开水龙头,水像喷泉一样由水管喷射出来,使得食台中死饵上、下不停地波动,从而被蛙吞食。

(三)食台改进法
采用专门设计的蛙类投饵机诱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两种:一种是通电后使饲料台转动或摇动从而引起饲料不停运动的电动投饲机;另一种是湖北当阳市实用技术研究所发明的利用水流促使盘内饲料旋转的旋流夜光食盘。在生产实际中,养殖户还创造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即用铁丝或绳索悬吊饲料台(普通食台)四角,利用蛙上、下食台之际,引起食台摆动,从而使食台内饵料产生动态假象,达到被蛙取食的目的。食台悬挂高度以其底部浸人水下2厘米为宜。

(四)直接驯食法
不使用任何引诱物,直接向养殖池投喂人工饲料的方法。该法的要点是:小面积(指池塘),高密度,每天坚持定时、定位、定人投喂。具体做法是:将幼蛙集中于1~3平方米的小池中,放养密度每平方米达到100只以上,保持池塘水位2~10厘米;先停食12天,使幼蛙产生饥饿感,然后将适口的干饲料直接投于水面上,通过蛙的活动带动水的波动,从而使浮于水面上的饲料产生动感,逐步使幼蛙接受饲料。开始时注意投喂速度要慢,待蛙上食后,可加快投饲。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几十年的人工驯化饲养,现在养殖中,驯食牛蛙、美国青蛙吃食死饵这一技术已不再像当初那样高难度,特别在一些养蛙历史较长的老场,以及由这些蛙场繁育出的苗种,其品性已变得十分温驯,不少养蛙场在饲喂幼蛙时,已根本无须特别的驯食技巧和方法,直接投食。幼蛙即已具备主动上食摄取死饵的能力。只是在幼蛙的开食之初或幼蛙转移到新环境之际,需要创造一定的条件,如投喂适口饲料等引导其形成定时、定位吃食的习惯即可。因此,特别提醒养殖户,不要在活饲料上陷得太深。

四、日常管理
水泥池精养,由于密度高、食量大,排泄物多,所以应勤换水,及时将残渣剩饵、粪便等污物冲洗干净。幼蛙池水位不要求很深,一般在10~20厘米,即适合蛙的生长。高温季节,最好保持流水形式,既能调节池塘水温,又保持池塘清洁。池上还应搭棚遮荫,水面放养水生植物。

对于普通塘坑、稻田等,其水位要随水温的变化而增减。水温适宜时,水位可浅些,水温偏高或偏低时,均应提高水位。并可采取不定期加注新水和药物消毒方法保证水质良好;池中也可种植些水生植物,既起到净化水质作用,又可提供幼蛙良好的栖息环境。此外,还应做好防逃、防止敌害人侵和预防疾病发生等工作。

黄鳝网箱养殖技术要点之驯食



驯食观念
驯食要保持逐循序渐进的态度,切切不要操之过急,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切莫加大用药剂量。确保开口率达到95%!
苗种入箱后,影响成活率的关键期为前半个月。只有平稳地渡过了这一危险期,养殖成功就有了基础。所以这一阶段的管理至关重要,切不可掉以轻心。

1、环境维护

苗种下箱后,由于栖息环境突变和密度加大,应激反应加强,皮肤粘液分泌减慢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外界的致病微生物极易侵袭致病。此时的主要任务是维护池塘的生态平衡,保护池塘水质,为黄鳝创造一个自我修复的条件,可选用刺激较小的聚维酮碘、S高聚碘、新威特、活菌1号等进行水体维护。

环境维护方案一(新塘):
鳝苗下箱前七天,溴氯海因全池泼洒,剂量200克/亩*米。施药的第四天全池泼洒亿隆达公司的活菌1号,剂量为5亩/瓶/5公斤;第七天下苗,第十一天再次施用亿隆达公司的活菌1号。建议在没养过黄鳝的池塘使用。

环境维护方案二(老塘)苗种下箱前七天,用溴氯海因粉全池泼洒,剂量200克/亩*米。在下箱前一天使用惠盈企业的聚维酮碘全池泼洒,剂量为4亩/瓶/1000毫升。苗种下箱后前三天连续用惠盈企业的聚维酮碘泼箱,剂量为6亩/瓶/1000毫升。三天后改用盈惠企业的新威特水体泼箱,剂量为2亩/瓶/500克。连用四天。此方案可在养鳝老塘使用。陈年老塘强烈建议使用力源S高聚碘泼箱。剂量为2亩/瓶/500毫升。苗种下箱第十天用活菌1号泼箱,让有益菌占据水体,降解有毒物质,减少鳝病的发生。

2、食台设置

黄鳝进箱的第二天,就可开始驯食。驯食首先必须设置食台。食台的数量按网箱大小确定。每4—6平方米网箱面积设置一处。食台设在网箱内中间区的水草密集处。呈均匀分布,以便有足够的浮力支撑饵料防止食料下沉,造成浪费和污染。
食台

3、饲料

实践证明:使用鲜鱼加配合饲料养殖黄鳝比单纯投喂鲜鱼养鳝的单位成本要低得多,效益要好得多。目前,鳝鱼饲料品种很多,但质量好坏不一,选择要注意.目前销量最大的是厦门产嘉盛。其次是岳阳产富翔.裕翔.

4、驯食

驯食方法:黄鳝进箱的第二天,就可开始驯食。具体操用如下,鳝苗下箱第二天将鲜蚯蚓切段,混合盈惠企业的免疫王2008、爱福灭,放置20分钟,让药渗透到蚯蚓里,用药剂量参照产品说明书。连用五天。五天后蚯蚓打浆加鱼浆混合免疫王2008、亿隆达拌料王连用七天。逐渐减少蚯蚓增加鱼浆比例。到第七天完全不用蚯蚓。十二天后逐渐添加黄鳝饲料,并且坚持添加拌料王,使鳝苗下箱20天鲜料和饲料的比例达到1:1。如果只能用冰蚯蚓的,可将冰蚯蚓切段混合面粉,稠度以下水不散为度,连用五天,基本操作同上。投喂量以第二天早晨稍剩为度。
蚯蚓
加工鲜鱼
加工鲜鱼
混合好的料

美蛙幼蛙的饲养管理


蝌蚪经变态到长成幼蛙,由完全的水中生活到水陆两栖,其活动习性和食性也相应发生较大转变,随着其对陆地环境的适应,陆栖时间也随之增多,在水中的时间相应减少,水质对美蛙的影响同时相应减弱,因此应为美蛙提供一个适宜的水陆环境条件,并加强科学管理与饲养。

1.放养密度幼蛙放养之前,要对养殖池进行消毒、脱碱处理,然后根据个体大小分蛙饲养,使幼蛙体生长大小均匀,防止大吃小的现象发生。分蛙方法,可根据蛙用肺呼吸,在水中久留必定上窜的特点制作成分蛙器。分蛙器由木框和水箱组成,其大小可依分蛙数量而定。其做法是:用2 cm厚、10 cm宽的木板,钉成长宽与水箱内宽内长相一致的框架。一般做4-7个木框,每个框底钉上橡胶片或稍厚塑料布,每个木框钻有规格不同的圆洞。水箱用铁皮或木板制成,高80-100 cm,且不漏水,箱底部装一直径5-10 cm的排水管,管口用网罩住。使用时,将蛙放人箱底,加水10 cm左右,大孔分蛙框在下;小孔框在上,逐层叠放,装好后迅速将水箱注满水,使蛙因缺氧而逐个上窜,经5-10min完毕后,迅速排水逐层取蛙。分蛙时注意不要 时间过长将蛙淹死。水温在3000时其水淹时间不得超过10min 幼蛙的放养密度可适当控制,一般为刚变态的幼蛙每平方米 100-150只;体长10 cm左右的每平方米50- 100只;15cm以 上的30-50只。

2.温度幼蛙的活动量和摄食量随着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 温度降低而减小。幼蛙的最适合生长温度为20-28℃。温度不 能过高或过低。长时期在高温下生活,幼蛙会逐渐停食,甚至死亡。因此,盛夏期间,在幼蛙池的周围要种上花草或蔬菜等植 物,也可在上方搭遮荫棚,防止水温过高水}Ll过低,特别是到 5 ℃以下时,蛙便进人冬眠状态,其管理详见美蛙的越冬管理。

3.水质严格地说,幼蛙对水质的要求基本与蝌蚪相同。 但因其主要是用肺呼吸,其食量较大,投饵最及排泄物也较多, 对水质污染加剧,还会产生许多有害气体,影啊幼娃的正常生长。所以,要勤清理池底,保持水质的清洁(可定期消毒)。池水深度可根据温度高低来调控,通常为40-60 cm.

4.湿度和光照幼蛙为水陆两栖动物,因其呼吸功能1/3是 由皮肤来完成的,皮肤只有保持湿润才能正常进行气体交换,所以,要保持陆地环境有较高的湿度。适量的光照可使蛙通过视觉器官神经系统的控制,而影响到其脑下垂体,从而促进性腺发育。但是,美蛙也有一定的畏光性,要避免强光直射.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703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仓鼠怎么洗澡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