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变态幼蛙的收集

待蝌蚪生出后腿之后,就可以用网从蝌蚪池中捞起,适当集中到小一些的水泥池或土池中去。前腿长出后和尾巴消失之前,用尼龙布或纱布作成的捞子将幼蛙捞出,放人幼蛙池或驯化池。此时收集幼蛙最为有利,刚完成变态的幼蛙不再像蝌蚪那样在水中摄食,也还没有像真正的蛙那样捕食活的食物,而是靠吸收尾巴的营养来维持新陈代谢,因此可以密集在幼蛙池或驯化池中暂养而不需投饵;另外,由于这时还有一个长长的尾巴,活动没有真正的蛙那样灵活,容易用捞子捞起,若待尾巴完全吸收,则反应灵敏,逃避速度很快,故不容易收集。如果是发育基本一致的蝌蚪放养在幼蛙池或驯化池,则不需要转池,任其变态后在原池饲养,只需在池中置一饲料台,让变态后的幼蛙有休息场所。

收集进幼蛙池或驯化池的幼蛙密度,每平方米可放100- 500只,池中水深10-15厘米,幼蛙后腿不能着底,迫使幼蛙集中在饲料台上休息,为以后的驯食做好准备。Yz023.COM

相关阅读

牛蛙幼蛙的营养及饵料


刚刚完成变态的幼蛙不再像蝌蚪那样在水中摄食,也还没有像真正的蛙那样来捕食活的动物,而是靠吸收尾巴的营养来维持生命。这时它的形态结构、习性和食性都在变化、完善之中。如果在尾巴消失之后得不到充足营养,就极易死亡。尤其是在高密度养殖时,活动范围小,基本没有天然饵料。因此,选择适口的饵料进行前期培育,是这一阶段高成活率的关键措施。

前期培育主要是用活饵料,以蛆和小杂鱼最好。小杂鱼的体长不超过0.5厘米,都以活鱼投喂,每100只幼蛙每天投喂100 条小杂鱼。收集来的蛆,无沦是从粪池捞来的,还是用死鱼或动物内脏培养的,在投喂前都要用清水漂洗干净,把臭气去掉后再投在饵料台上平均每天的投饵量相当于幼蛙体重的10%- 15%,而且分2次投喂效果更好。

牛蛙从蝌蚪变态成蛙后,就只摄食活饵料,死饵则不摄食。然而,它们的这种食性限制并不很严格,可以通过驯饲使其摄取死的动物饵料和人工配合饵料。不同饵料对幼蛙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也有影响,以蝇蛆、鱼苗、蓖麻蚕、泥鳅、蚯蚓等作为饵料,其饵料系数分别为:鱼苗和泥鳅4.40;蝇蛆22.7;蓖麻蚕 3.79;但蝇蛆可以作为变态初期的幼蛙饵料,刚变态的幼蛙个体小,不能吞食鱼苗,而蝇蛆个体细小,蠕动缓慢,容易被幼蛙所摄取。

牛蛙幼蛙的病害与防治


1.幼蛙的敌害与防治幼蛙阶段的主要敌害是蛇和老鼠。 晚上幼蛙多上岸活动,老鼠以突袭万式捕咬幼蛙,危害很大。防 治方法是建设拦网设施、养蛙场内消除老鼠洞穴、蛙池四周投放 鼠药,杀灭老鼠。

2.幼蛙的病害与防治

腐皮病

症状为蛙的头部两眼乙)司表皮出现一小白点,后扩大变黑,溃烂,形如撞伤,然后发展到背部,也是先由小白点,到皮肤溃烂,终至死亡。此病来势凶猛,传染迅速,几天之 内即可造成大量死亡,甚至全军覆没。

病因:革兰氏阴性杆菌。
易感蛙:10-50 g小蛙,流行季节为7-9月份。

防治方法:

①每立方米水体用300万Iu链霉素液浸泡病蛙浸泡15-20 min。根据蛙的病情严重程度浸泡两三次即可达到显著疗效。②用20mg/高锰酸钾浸泡15min左右可使病情得到控制。

烂皮病

该病主要危害体重在50 g以下的幼蛙。5月份和10月份前后为发病高峰期,传染快,死亡率高。症状是体表发黑,失去光泽,瘦弱无力,眼球出现白色粒状突起,头背部表皮出现裂纹,四肢、爪部红肿,严重时皮肤脱落、腐烂、露出肌肉、骨骼;眼球全部变白、突出眼眶;病蛙伏在池边或草丛中死去。

预防方法:①饵料品种应多样化,营养成分要全面,特别在越冬前要强化喂养。②流行季节每周用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1 次,使池水浓度达0.7 mg/L。③每千克饵料中加人维生素D、维生素B6 100 mg连喂7 d.

治疗方法:①用庆大霉素液浸洗病蛙(10 kg水中加80万Iu 庆大霉素)24 h,再用紫药水涂抹烂皮处。②病蛙用30 mg/L阿司匹林或氯霉素药浴4h。③发病蛙池泼洒新洁尔灭溶液,使池水浓度达0.02 mg/I,24h后换水。

牛蛙幼蛙期的饲养管理


1. 幼蛙的收集和放养

(1)幼蛙的收集 待蝌蚪长出后腿之后,用尼龙布做成捞子将幼蛙捞出,放入幼蛙池或驯化池,此时收集幼蛙最为有利。 第一,刚刚完成变态的幼蛙是靠吸收尾巴的营养来维持生命,可以密集放在幼蛙池或驯化池中暂养而不需投饵。 第二,由于这时幼蛙有一个长长的尾巴,活动不很灵活,容易捞起收集。在幼蛙池或驯化池的幼蛙密度,每平方米可放养100~500只,池中水深10~15厘米,幼蛙后腿不能着底,迫使幼蛙集中在饵料台上休息,为以后的驯化作准备。 (2)幼蛙放养在幼蛙放养之前,要对幼蛙池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新建的水泥池应进行脱碱处理,已使用过的塘池应进行清塘处理,清塘消毒后要待毒性消失后方能注水放蛙。 幼蛙放入幼蛙池之前要经过试水,试水正常时才可进行大批放养。在进行幼蛙放养时应注意按幼蛙的个体大小分池放养并注意适宜的放养密度。其放养密度的大小应根据幼蛙的大小而确定,一般刚变态的幼蛙以每平方米放养100~150只为宜;30日龄后的幼蛙,体重达25~50克,每平方米放养80~100只;体重60~100克,每平方米放养60~80只;体重100~150克,每平方米放养40~50只;体重150~250克,每平方米放养30~40只。在确定放养密度时还应考虑气候、饵料、水质等情况。如炎热季节可适当降低放养密度,较为凉爽的季节可适当增加放养密度;饵料来源不足可适当降低放养密度,充足可适当增加放养密度;水质不佳应降低放养密度,水质良好可增加放养密度。 将牛蛙按大小级别分养,合理调节放养密度,给以充足的饵料,可以快速育成商品蛙。反之,同一池内幼蛙个体大小悬殊,密度太大,饵料缺乏,必然造成牛蛙相互残杀和影响其生长。在幼蛙放养时应注意幼蛙的前期培育。 2. 幼蛙的饵料 (1)饵料种类 刚变态的幼蛀投饵以蝇蛆、黄粉虫幼虫、蚯蚓、小鱼苗、小虾类等活的小动物为宜,注意投喂蝇蛆时以用动物内脏所培养的蝇蛆为好。当幼蛙长到15~20克时,便可投喂小杂鱼、虾和个体较大的其他活动物。从幼蛙的摄食习性而言,只能捕食活动着的食物,而对死食不进行摄取,但经过人为训练后的幼蛙可采食处于静止状态的死食。 昆虫是幼蛙的理想饵料,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可利用昆虫的某些习性将其诱集到幼蛙生活的场所,供幼蛙捕食。如利用昆虫的趋光性,晚上在牛蛙池内牛蛙的栖息地附近设置灯光以诱集昆虫;也可利用昆虫对鱼腥味、糖和酒味等特殊气味的趋向性,在饵料台等处设置盛方糖、酒、杂鱼和水混合液的小盆诱集昆虫以供牛蛙食用。在利用灯光诱集昆虫时,为了取得良好的诱虫效果,可设置上、下双层黑光灯(黑光灯的诱虫效果优于白炽灯和煤油灯等)进行诱集,上层灯挂在2米左右的高度,下层灯挂在距水面30厘米的高度。这样通过上层灯能诱集到远处昆虫,再由下层灯将昆虫诱集到饵料台供牛蛙捕食。下层灯必须设防护罩以免牛蛙在捕食时碰到灯。如不用双层灯而仅用单层灯诱集昆虫时,应注意诱虫灯悬挂的高度。挂低了,远处的昆虫因见不到灯光而不能被吸引;挂高了,虽能吸引远处昆虫,但牛蛙捕食不到。若条件许可最好采用双层灯光诱虫。对于少量或半野生方式养殖牛蛙,诱集昆虫可作为牛蛙的主要饵料来源。而在进行大量养殖时,诱虫则仅作为牛蛙饵料来源的一个补充途径,主要途径必须依靠人工投饵。 (2)投饵 人工投饵的饵料来源有两种途径和方式。 一是人工养殖牛蛙喜食的各种活饵料。二是训练牛蛙采食静态死食,改变其采食活食的习性(在前面的章节也详细说明了此种方法)。 幼蛙的饵料投喂一般使用饵料台。饵料台的框架用木板,底部用窗纱制成。每个饵料台大小多为1平方米,每个幼蛙池中饵料台的多少可根据幼蛙池的大小及所养幼蛙的多少来确定,一般来说,饵料台所占的面积为幼蛙池面积的10%~20%。投放一些活动物饵料如蚯蚓等,也可以投放于池边,最好在池边上铺设一块塑料布以供投放,防止蚯蚓等所投放的动物钻入土内。 不论是鲜活的小动物饵料或是人工配合饵料,在给幼蛙进行投喂时,都要坚持四定的原则,即定位、定时、定量、定质。 ①定时 幼蛙的投饵一般每天l~2次,投饵的时间应相对固定。每日1次投饵多为下午4点时投放,每日2次投饵多为上午9点、下午4点时各投喂1次。一般认为分2次投喂比每天1次投喂的效果好,这样可避免采食不均现象,更利于牛蛙的生长发育。投饵时还应注意不要使饵料成堆,要均匀撒开。以便于牛蛙摄食。 ②定位 饵料的投喂多是投放在定位的饵料台上,以使幼蛙养成定点摄食的习性。同时,用饵料台投料可节省饵料,并便于清除剩余的残饵,防止饵料对水质的污染和掌握食饵量。这一点对于夏季投喂死饵时更为重要。饵料台应固定安放在蛙池中,使饵料台底部浸入水中3~6厘米。浸水太深,不便于幼蛙摄食,太浅则小鱼虾等小动物易死。饵料台也可固定安放在蛙池的岸边陆地上,以供投喂怕水的小动物时使用。 ③定质 给牛蛙投喂的饵料必须新鲜适口,大小适中,其大小以一口吞下为宜。腐败变质的饵料不能投喂,饵料种类的变化应逐渐进行,避免突然改变。 ④定量 投喂饵料时应按一定的采食量投喂,水可忽多忽少。其具体投饵量的多少应依幼蛙的大小、温度的高低、饵料的种类等而定,整体原则为所投的饵料能吃完为宜。一般来说,每日的投饵量(以鲜活饵料计)为牛蛙体重的10%左右,不宜超过15%。通常气温在20~26℃时牛蛙摄食最多,18℃以下及28℃以上摄食量会减少。在实际养殖实践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酌情增减。 3. 幼蛙的饲养管理 (1)及时分类、分池管理 每养殖一段时间就要用分蛙器,依个体大小对幼蛙进行分类、分池管理,养殖密度要适宜,一般40日龄以内,每平方米100~150只,40日龄以后的幼蛙每平方米20~100只。 (2)幼蛙池的水温和水质调节 ①水温 幼蛙生长发育的最适宜水温为23~30℃。在自然温度条件下,春、秋两季是其生长发育的良好季节。夏季应注意给牛蛙池水降温,如在蛙池周围栽种植物,给蛙池遮阴,或在幼蛙池上方加盖凉棚,防止水温过高,也可以采取换水的方法降温。在天气寒冷的冬季,为利于幼蛙顺利安全越冬,对水温过低时应及时处理,具体方法将在越冬管理中详述。 ②水质 幼蛙对水质的要求与蝌蚪的基本相同,可参照蝌蚪期的水质管理进行对幼蛙池水质的控制。但对幼蛙池的水质管理要比蝌蚪的池容易得多,因为不需培肥幼蛙池的水体来增加饵料来源,同时幼蛙主要用肺呼吸,对水中的溶氧量要求远不如蝌蚪期严格。但是对幼蛙池的水质管理仍不容忽视,要经常清除剩余饲料,捞出死蛙以及腐烂的动、植物等异物,同时要做到经常换水,以确保水质良好,为幼蛙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防止疾病的发生。如发现水质已变坏或污染,要及时处理、换水,并注意根据具体情况实施消毒。 (3)幼蛙池的换水及水位控制 在幼蛙养殖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季节、水质变化等具体情况而进行换水以及水位控制。换水的目的是为了调节水质和水温,保持水的清洁,换水时应选择晴朗天气。换水时间一般在上午太阳刚出来时,即7~8点进行,或在下午3~4点,太阳偏西时进行。上午换水水的温差小,换水后幼蛙受日照的时间长,易适应新的水体。换水量一般为池水总量的1/5~1/3。换水后,幼蛙食量可能减少,投食也要相应减少些。换水的水温,春、夏、秋三季新水宜比原池水温低0.5~1℃,冬季应高0.5~1℃。春、秋每周换水1次,夏季4~5天1次,高温季节每2天1次,冬季水温低,水质不易变坏,可15~30天换水1次。这些水位的控制可由30~40厘米逐渐加深到50~80厘米。 (4)控制湿度 幼蛙池中有1/3~1/2的陆地面积。这些地方是幼蛙登陆栖息的环境。该环境应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和陆地的湿润状态,如栽种植物或建棚遮荫等,以利于幼蛙的生长发育。 (5)幼蛙养殖期的巡池和日常管理要经常检查四周围墙和门有无缝隙和漏洞,发现后立即修补,以防止幼蛙逃跑和敌害侵入。一旦发现蛇、鼠等敌害,要及时驱除。建立定时巡查制度和做好日常记录。每天应在早晨、中午、傍晚各巡池1次。巡池时应检查围墙、门的封闭情况;注意观察幼蛙的摄食状态,有无患病迹象,发现疾病及时治疗。在每天投饵时,要注意观察蛙的摄食和活动情况,若发现有蛙离群独居,或腹部鼓起浮于水面,或垂头伏于池底,都表示已经患病,要及时捞起,诊断病情,对症下药。巡池时应认真、细致。同时,要对放蛙、投食、采食、发病、治病、水温、气温等情况逐一详细记录,以便积累养殖资料,完善养殖技术。备注《牛蛙高效养殖技术一本通》

沼泽绿牛蛙(美国青蛙)幼蛙培育


一、幼蛙池
选择安静。荫湿,水源充足,无工、农业污水的地方建池,一般池塘水、井水、河水、湖水、水库水均可养蛙。蛙池可以修成正方形或长方形,也可利用浅水塘、坑、沟渠、稻田养殖。高密度精养水泥池,一般面积35平方米,墙高1米。池的上。下方分别安装进、出水管,水管口用塑料纱布包好防逃。池底高低不平,高处供幼蛙陆栖及投饵,低处水深2~10厘米。浅水塘、稻田等水体四周可用,网片、竹箔进行围拦,拦高0.8米.面积以30~60平方米为宜,内设1~2个饲料台,池边种植瓜豆、果树,搭设荫棚,以利夏天遮荫。

幼蛙放养前,池塘要先消毒,每平方米用生石灰200克或漂白粉20克。

二、放养
幼蛙的放养密度,根据养殖方式和蛙体大小而有所差异。用小面积水泥池培养,密度可大些,每平方米投放密度:则变态的幼蛙,300只;个体重1030克幼蛙,200只;个体重30~50克幼蛙,150只;个体重50克以上幼蛙,100只左右。浅水塘、稻田,则粗放些,每亩放养1000~5000只即可。

蛙种放养时,用10~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或2%一3%食盐溶液浸洗10~20分钟。

三、驯食
所有饲养的蛙,都具有吃食活饵的习性,美国青蛙也不例外。采用人工配合膨化饲料饲养美国青蛙时,需经过人工驯食。现简单介绍几种驯食方法:

(一)活饵带动法
即将死饵与活饵混合在一起投喂,由于活饵的运动而带动死饵,造成蛙误以为活饵的驯食方法。驯食过程中,要逐渐减少活饵的数量,并不断增加死饵比例,循序渐进地最后完全投喂死饵。该方法操作简单,效果极好,一般1一2个星期,幼蛙即能主动摄食死饵。

(二)水流促动法
饲料台用木框架和纱窗布制作,靠近水面安置。在饲料台正下方,安装2~3根水管,当扭开水龙头,水像喷泉一样由水管喷射出来,使得食台中死饵上、下不停地波动,从而被蛙吞食。

(三)食台改进法
采用专门设计的蛙类投饵机诱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两种:一种是通电后使饲料台转动或摇动从而引起饲料不停运动的电动投饲机;另一种是湖北当阳市实用技术研究所发明的利用水流促使盘内饲料旋转的旋流夜光食盘。在生产实际中,养殖户还创造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即用铁丝或绳索悬吊饲料台(普通食台)四角,利用蛙上、下食台之际,引起食台摆动,从而使食台内饵料产生动态假象,达到被蛙取食的目的。食台悬挂高度以其底部浸人水下2厘米为宜。

(四)直接驯食法
不使用任何引诱物,直接向养殖池投喂人工饲料的方法。该法的要点是:小面积(指池塘),高密度,每天坚持定时、定位、定人投喂。具体做法是:将幼蛙集中于1~3平方米的小池中,放养密度每平方米达到100只以上,保持池塘水位2~10厘米;先停食12天,使幼蛙产生饥饿感,然后将适口的干饲料直接投于水面上,通过蛙的活动带动水的波动,从而使浮于水面上的饲料产生动感,逐步使幼蛙接受饲料。开始时注意投喂速度要慢,待蛙上食后,可加快投饲。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几十年的人工驯化饲养,现在养殖中,驯食牛蛙、美国青蛙吃食死饵这一技术已不再像当初那样高难度,特别在一些养蛙历史较长的老场,以及由这些蛙场繁育出的苗种,其品性已变得十分温驯,不少养蛙场在饲喂幼蛙时,已根本无须特别的驯食技巧和方法,直接投食。幼蛙即已具备主动上食摄取死饵的能力。只是在幼蛙的开食之初或幼蛙转移到新环境之际,需要创造一定的条件,如投喂适口饲料等引导其形成定时、定位吃食的习惯即可。因此,特别提醒养殖户,不要在活饲料上陷得太深。

四、日常管理
水泥池精养,由于密度高、食量大,排泄物多,所以应勤换水,及时将残渣剩饵、粪便等污物冲洗干净。幼蛙池水位不要求很深,一般在10~20厘米,即适合蛙的生长。高温季节,最好保持流水形式,既能调节池塘水温,又保持池塘清洁。池上还应搭棚遮荫,水面放养水生植物。

对于普通塘坑、稻田等,其水位要随水温的变化而增减。水温适宜时,水位可浅些,水温偏高或偏低时,均应提高水位。并可采取不定期加注新水和药物消毒方法保证水质良好;池中也可种植些水生植物,既起到净化水质作用,又可提供幼蛙良好的栖息环境。此外,还应做好防逃、防止敌害人侵和预防疾病发生等工作。

美蛙幼蛙的饲养管理


蝌蚪经变态到长成幼蛙,由完全的水中生活到水陆两栖,其活动习性和食性也相应发生较大转变,随着其对陆地环境的适应,陆栖时间也随之增多,在水中的时间相应减少,水质对美蛙的影响同时相应减弱,因此应为美蛙提供一个适宜的水陆环境条件,并加强科学管理与饲养。

1.放养密度幼蛙放养之前,要对养殖池进行消毒、脱碱处理,然后根据个体大小分蛙饲养,使幼蛙体生长大小均匀,防止大吃小的现象发生。分蛙方法,可根据蛙用肺呼吸,在水中久留必定上窜的特点制作成分蛙器。分蛙器由木框和水箱组成,其大小可依分蛙数量而定。其做法是:用2 cm厚、10 cm宽的木板,钉成长宽与水箱内宽内长相一致的框架。一般做4-7个木框,每个框底钉上橡胶片或稍厚塑料布,每个木框钻有规格不同的圆洞。水箱用铁皮或木板制成,高80-100 cm,且不漏水,箱底部装一直径5-10 cm的排水管,管口用网罩住。使用时,将蛙放人箱底,加水10 cm左右,大孔分蛙框在下;小孔框在上,逐层叠放,装好后迅速将水箱注满水,使蛙因缺氧而逐个上窜,经5-10min完毕后,迅速排水逐层取蛙。分蛙时注意不要 时间过长将蛙淹死。水温在3000时其水淹时间不得超过10min 幼蛙的放养密度可适当控制,一般为刚变态的幼蛙每平方米 100-150只;体长10 cm左右的每平方米50- 100只;15cm以 上的30-50只。

2.温度幼蛙的活动量和摄食量随着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 温度降低而减小。幼蛙的最适合生长温度为20-28℃。温度不 能过高或过低。长时期在高温下生活,幼蛙会逐渐停食,甚至死亡。因此,盛夏期间,在幼蛙池的周围要种上花草或蔬菜等植 物,也可在上方搭遮荫棚,防止水温过高水}Ll过低,特别是到 5 ℃以下时,蛙便进人冬眠状态,其管理详见美蛙的越冬管理。

3.水质严格地说,幼蛙对水质的要求基本与蝌蚪相同。 但因其主要是用肺呼吸,其食量较大,投饵最及排泄物也较多, 对水质污染加剧,还会产生许多有害气体,影啊幼娃的正常生长。所以,要勤清理池底,保持水质的清洁(可定期消毒)。池水深度可根据温度高低来调控,通常为40-60 cm.

4.湿度和光照幼蛙为水陆两栖动物,因其呼吸功能1/3是 由皮肤来完成的,皮肤只有保持湿润才能正常进行气体交换,所以,要保持陆地环境有较高的湿度。适量的光照可使蛙通过视觉器官神经系统的控制,而影响到其脑下垂体,从而促进性腺发育。但是,美蛙也有一定的畏光性,要避免强光直射.

青蛙幼蛙的饲养管理 青蛙幼蛙的饲养方法


青蛙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市场需求量大,由于野生青蛙的禁止捕捉,人工养殖青蛙还是有利可图,青蛙在我国的养殖是非常普遍的,但是我们都知道,青蛙都是由蝌蚪进化而来的,因此青蛙的蝌蚪和幼娃最后生长成为成蛙的时候,它每个阶段都需要的生长环境都是不同的。青蛙幼蛙的饲养管理青蛙幼蛙的饲养方法。

青蛙幼蛙的饲养管理
1、强化驯养:用高密度集中圈养可按每平方米100~150只的密度,圈养在内壁光滑,高度1米以上的水泥池中,池水深20厘米左右,在水面上放置饵料台,池内不设陆地,迫使幼蛙上台集中采食和栖息。
2、诱饵驯食:先用鲜活诱饵料喂1~2天,第3天开始在诱饵中添加20%的人工饲料,以后逐日加大比例,10天后增加到80%“活饵”料,主要有蚯蚓、蝇蛆、小鱼虾、昆虫、蝎牛和泥鳅等;“死饵”是指蚕蛹干、动物
3、内脏及配合饲料等:以动带静,“死饵”活化,最后过度到完全摄食人工饵料。同时要求投料定时、定量、定位。投料时间,春、秋季在中午前后,夏季在傍晚或早上,每天投料1~2次,每次投料要在1小时左右
4、幼蛙吃完:体重50克以下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6~8%;体重100克以上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8~10%。饵料要求新鲜、干净和富有营养。
5、筛选分级与分养:幼蛙驯养20~30天时,应放干池水,并将大规格的幼蛙按每平方米60~80只密度转入成蛙池饲养;小规格幼蛙仍留原池驯养。采用饲饵、室内立体、多层箱笼密集养殖,是养殖青蛙的一种新方法。将青蛙养殖在塑料箱和木箱中,进行小型养殖产量极高,每平方米可养殖数百只,一般从孵化到成蛙,只需5个月时间。
青蛙的种蛙选择
1、种蛙选择:种蛙选择经过第二次产卵的青蛙,第二次产卵的种蛙受精率较高,第三、四年的雌蛙产卵数量虽然多,但受精率较差,第一年蛙产卵孵化率也较低,不适作种蛙。为了便于管理,最好在同一批种蛙中选择体形强大、发育正常、行动活跃者为种蛙。
2、放养密度:经过选择后的种蛙按1只雄蛙2-3只雌蛙的比例放入产卵池待产,一般20平方米的产卵池可放种蛙1400-2000只。
3、卵池管理:种蛙产卵池中要放置水草或种水莲花,其数量约占水面的三分之一,池上须种丝瓜或葡萄之类搭架遮荫,周围尽量避免强烈的声音和其它噪音。若在稻田的中央建立产卵池,产卵池内设产卵筐,产卵筐上口直径30厘米,下口直径70厘米,高40厘米,每个产卵筐放20-30组的种蛙。经常观察,如发现有卵块就捞出放到孵化池里,然后放走已产卵的雌蛙,使雄蛙继续抱对。

蝌蚪吃什么食物
蝌蚪是蛙、蟾蜍、蝾螈、鲵等两栖类动物的幼体,大部分的蝌蚪是用口部成列的角质齿刮食藻类为生,但如果水中正好有些蚯蚓、甲虫等小动物尸体,也会成群啃食。有些种类的蝌蚪没有角质齿,则以过滤水中浮游生物为食。艾氏树蛙蝌蚪是卵食性,母蛙会定期回来产卵喂食蝌蚪。而在食物不够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大蝌蚪吃小蝌蚪的自相残杀的现象。
青蛙爱吃小昆虫,善于发现动着的小型昆虫,通常青蛙趴在一个小土坑里,后腿蜷着跪在地上,前腿支撑,张着嘴巴仰着脸,肚子一鼓一鼓地等待着什么,一只蚊子飞过来,在青蛙面前一晃,青蛙身子猛地向上一蹿,舌头一翻,又落在地上,蚊子不见了,它又原样坐好,等待着下一个猎物的到来。
青蛙的孵化管理
1、产卵时间:青蛙每年3-7月份都产卵,北方产卵迟些,南方各省3月份就开始产卵,4月份是产卵盛期,但种蛙的抱对、交配、产卵的早晚与气温、饲养池的水温及水的深度有很大关系,当水温15℃以上时雌雄蛙开始拒对,18-28℃是最适的产卵温度。
2、人工催产:性成熟的种蛙并非每只都能产卵,如环境不适合、发育不良、体质较差、气候恶劣等会影响其产卵,为了使青蛙产卵及孵化整齐一致,必须进行人工催产。通常用脑下垂体注射法,将一只青蛙的头上顶壳打开,将大脑除去,在在脑之下有约半个粒粒大小的白色物体,即是脑下垂体。将脑下垂体放入沉淀管中,用玻棒加以研磨,加入生理盐水溶解后,用经过消毒的注射筒,给雌蛙进行腿部肌肉注射,注射两次即可使雌蛙产卵。
3、抱对产卵:在产卵季节将到时雄蛙不断地鸣叫吸引着雌蛙,雄蛙一般提早一星期左右发情,雌蛙未发情时拒绝抱对,已发情则常徘徊于浅水中或岸上依恋在雄蛙的周围,肚皮比平时膨胀,性冲动,食量忽减。青蛙没有交尾器,不能进行体内受精,而是通过雄性拥抱着雌蛙完成受精过程的,雄蛙的第一指内侧有膨大的肉垫,称婚垫。婚垫上富有腺体和角质刺,其分泌物和角质刺将加固拥抱的作用。当雌蛙成熟发情时,雄蛙即跳上雌蛙背上,将前肢搂抱在雌蛙下面,用小腿挤压雌蛙腹部,同时摆动两后足,磨擦雌蛙的泄殖孔,雌蛙将卵排出体外,雄蛙即射精于卵上。

牛蛙幼蛙的饲养方法与技术要点
1、幼蛙的饲养:主要关键技术是及时分级饲养和食性训化。幼蛙池的构造:幼蛙池面积20—50平方米,池深60—80公分,有坡度。水陆面积比为1:1,供幼蛙休息和觅食。池的四周要设1.5m的墙。蛙池要多设,以便今后按大小分养,避免大的吞食小的。
2、放养密度:蝌蚪变态后应及时转入幼蛙池饲养。-般刚变态的幼蛙每平方米可放80-100只。变态30天后,体重达25—50g的幼蛙每平方米可放30—50只。为防止残食,根据大小及时分级饲养。
3、饵料投喂:幼蛙和成蛙的食性完全相同,习惯吃动物性活饵,经驯化后会吃死饵。幼蛙喜食的活食主要有蚯蚓、蝇蛆、小鱼、小虾、蜻蜓、蚕蛾、蝗虫、蚱蜢、甲虫等各种昆虫。人エ养殖刚变态的幼蛙,-开始就着手驯食,驯食开始时,先投放活饵,以后逐渐混入死饵喂。①吊青蛙发动死饵。②死饵中加泥鳅或小杂鱼。开始投喂时,按体重的5%。当气温升至20—26时幼蛙摄食量最大,按10%投喂。当气温在18摄氏度以下或28摄氏度以上,幼蛙摄食减少,按5%投喂。每天投饵1—2次,分别上午9:00和下午16:00。
4、水质管理:幼蛙池水深保持在60-80③m之间,视水质变化情况不定期冲注新鲜水,保持水质清新。水面可放水浮莲等水生植物,-是可遮荫,另外可净化水质。
5、日常管理:①池上搭棚遮荫。②池边打-些蛙洞,供幼蛙栖息。③大小要分级,避免残杀。④雨后夜晚加强巡视,防止幼蛙爬墙逃走。⑤防止敌害侵袭。
6、幼蛙的生长:幼蛙的四月若能做到饵料充足、密度适当、驱除敌害,其存活率是很高的。变态后的幼蛙经过半年生长,体重可增加250g左右,体长约12公分。再过半年可达500g。
7、幼蛙的越冬:幼蛙的冬眠受季节支配,主要由温度决定,-般当气温和水温下降到10摄氏度以下时,幼蛙便开始冬眠,到笫ニ年春暖环境有利,气温和水面温度升到10摄氏度以上时,冬眠结束。人エ养殖时要设置适宜的越冬场所,让幼蛙安全过冬,同时越冬前应投足饵料,使蛙体积累足够的营养,维持冬眠期间新陈代谢的消耗。

牛蛙的亲蛙培育


牛蛙亲蛙,除购进外,自己培育更为经济一般雌蛙性腺成熟的年龄为1-2龄,雄性则1龄可达性成熟如果饲养条件好、生态环境适宜,1龄蛙体重可达400克以上,这样的蛙一年便可成熟产卵。当然亲蛙应尽量选择条件较好的,一般应选择体重在 400克以上、年龄在2龄以上的青壮年蛙为佳。年龄在6龄以上的亲蛙,不宜继续使用,应予以淘汰。

亲蛙培育的好坏,直接影响怀卵量和卵子的质量,是人工繁殖的重要一环。亲蛙培育得好,不仅可以促进提前产卵,提高孵化率,还可提高蝌蚪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_反之,则可能引起不产、迟产、卵子质量差、孵化率低、蝌蚪体质弱等现象。

亲蛙培育的关键在于,为亲蛙提供丰富而全面的营养物质。如亲蛙已驯化吃食配合饲料,则以投喂配合饲料为主,每天的投喂量占蛙体重的2%-3%,辅以活的饵料,如蚯蚓、小杂鱼虾等,或晚上以灯光诱蛾,作为活饵料的补充。如亲蛙不能摄食配合饲料,活饵料的投喂量应占蛙体重的10%以上,方能满足其营养需要.

棘胸蛙蝌蚪变态期的管理


蝌蚪由水生至陆生的变态过程中,其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都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但此时身体十分脆弱,稍有不慎即造成死亡。因此应加强管理,做好以下儿项工作。

1.预防疾病发生 蝌蚪在前、后肢长出阶段,尤其喜聚集于浅水区域陆地上,此时体内各器官均有变化,身体变得虚弱,易受病菌侵人,造成大批死亡。故此阶段要特别做好水质管理工作,定期对池水进行消毒、定期在饲料中添喂酵母片或穿心莲粉,预防病菌发生。

2.创造登陆条件蝌蚪在变态过程中,鳃逐渐退化,当蝌蚪前肢即将长出,并见蝌蚪时而从水底上浮出水面,时而又迅速下沉等现象时,正是蝌蚪由鳃呼吸转为肺呼吸的征兆。此时,蝌蚪已不能长时间潜伏水中,应及时设置登陆条件,如在池埂建一定缓坡,池中投放水草、木板、泡沫塑料等漂浮物,供变态幼蛙登陆栖息,呼吸空气。此时如幼蛙找不到着陆物体,常会因窒息死于水中。

3.及时转池饲养当蝌蚪尾部完全消失,变态基本完成,晚上可用湿纱布捕捉,及时转人幼蛙池饲养。

棘胸蛙幼蛙培育


蝌蚪变态成幼蛙时,应及时移人幼蛙池。幼蛙期是棘胸蛙饲养最感困难、最多麻烦的时期,应作好下列工作:

一、建筑幼蛙池
为了管理和投喂方便,幼蛙池面积不宜过大,以1020平方米为宜。如作驯食,面积还要小,3-5平方米即可;他深0.6~1米;池四周建高回米的围墙或围拦;池塘为水泥构造,池底略向排水口处倾斜,便于排污换水;池内设置人工洞穴。植水草等;每口池配备一个饲料台(兼作栖息台),饲料台以木质框架装上塑料纱窗制成,大小约为池子总面积的1/8~1/4。幼蛙池根据幼蛙数量多少,设立若干个,以便大小分养。

二、幼蛙及时收集与放养
蝌蚪在池中已变态成幼蛙,应随时收集,及时转入幼蛙池饲养。一般当夜雾降临、气温炎热时,幼蛙非常喜欢在水草或木板等漂浮物上栖息乘凉,此时可用纱布网制作的长柄捞网,连带水草一起捞上,然后集中于塑料桶中(桶高60~80厘米,有网盖)消毒处理。也可采取如下方法:在蝌蚪变态期间,水面放置几块小木板(约0.8~1米0.3米),木板用细绳系着,每当板上聚集有幼蛙时,要小心拉动绳子,将木板拉人预设在水中的网片中,及时起网,也可轻易捕捉幼蛙,而不会对幼蛙造成损伤。

刚变态幼蛙放养密度,~般每平方米放养200~250只,个体稍大时,可放养100~150只。幼蛙下池前,应剔除病伤和肢体不全的幼蛙,并用2%~3%食盐溶液或1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20分钟。此外,同池放养的幼蛙,要求规格一致,大小分级饲养。

三、驯食
刚变态的幼蛙,在集中培育池后,先投喂小鱼虾、蚯蚓、蝇蛆、昆虫等小型活饵,养成固定给饵地点和时间的习惯,使幼蛙能自动在食台上抢食蠕动活饵。这样饲养一段时间后,幼蛙体质增强,待幼蛙个体重达到20~30克时,即可进行食性驯化。

幼蛙驯食,是养蛙过程最麻烦也是最关键的操作。若驯食获得成功,即为成蛙的养殖仍至商品蛙的集约化养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如环境清幽、凉爽,无异常噪音干扰,水温适宜(1626℃),水质清新,溶解氧充足,有助于保持幼蛙旺盛的食欲,投喂适口饲料,给饵定时定位,养成幼蛙集中吃食的习惯。

(二)正确的驯食方法
幼蛙从索食活饵到索食死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开始在活饵中加人少量死饵,以后逐渐减少活饵量而相应增加死饵量,直至习惯后,全部改投死饵。驯食初期,可利用活饵促动、水力带动、小竹竿拨动,以及设计专用投饵器振动死饵等方法,使死饵产生动感,被蛙误以为活饵而吞食,从而提高驯食效果。

四、分养
幼蛙自索食活饵改为索食死饵时,最易形成大小差异。投喂活饵时,只要充分供给饵料,大蛙吃小蛙的现象极少发生;改为吃死饵后,则大蛙吃小蛙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要经常把大、小幼蛙筛选分养,以防损失。

五、日常营理
除做好池塘、蛙体常规消毒外,在幼蛙驯食期,要特别加强水质管理,勤换水、洗池,及时清除残饵,保证幼蛙生活的良好环境。同时,要定期用药物消毒,定期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或抗生素药饵,杀灭病原体,预防疾病发生。

此外,要勤检查,防止幼蛙逃失和敌害生物侵人。如发现疾病,要及时防治。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711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