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青蛙常见病的防治

美国青蛙的抗病性较强, 在稀养条件下很少发病。随着高密度养殖的技术推广, 病害日趋严重, 有的甚至造成极大损失。现将几种常见疾病的发生与防治简介如下:

1.红眼病。由病毒引起是美蛙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疾病。主要症状是大腿内侧, 腹下皮肤呈点状出血, 肌肉呈红色, 蛙体瘫软无力, 活动迟钝, 并停止摄食。它发病急, 传染, 损失大, 可在几天内使美蛙大部死亡。致病原因是由于养殖密度大, 温度高、水质败坏, 引起病毒感染。防治方法:①经常换水, 保持池水清洁, 天热时应适当降低养殖温度;②将病蛙捞起, 放入10 -15 %盐水中浸泡5 - 10 分钟, 连续浸泡2 -3 天后可痊愈; ③用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 使池水浓度达到1.4ppm , 进行池水消毒(水消毒时蛙移入另一池)。

2.胃肠炎。主要由于蛙摄食了腐败变质的饲料而引起感染发炎。症状表现为蛙体瘫软, 无力跳跃, 并停止摄食, 捕捉时反应迟钝, 缩头弓背。剖解时可见胃肠有充血发炎现象。防治方法:主要是注意饲料卫生, 不喂霉变饲料, 每日清除食台上残饵, 每周用1 -2ppm 的漂白粉水溶液全池泼洒消毒1 次。对病蛙可用0.5 -1 %的食盐水浸洗, 每天每只喂酵毒2 片, 每次 0.5 片, 3 天后可见效。

3.水肿病。此病在部分蛙中发生。发病严重时引起死亡。主要病症是蛙腿部或腹部皮肉交接处渍水, 渍水由少到多, 逐步扩大而导致美蛙死亡。治疗方法:将病蛙提起, 让渍水流落下头, 再用注射器把渍水抽掉, 每次只能抽渍水的三分之一, 分3-4 次抽完可愈。

4.烂皮病。该病发生普遍。初起时病蛙的头背部皮肤失去光泽, 出现白色花纹。接着表皮层脱落, 并开始腐烂, 露出背肌, 逐渐扩展到躯干以致整个部。最后全部呈白色, 病蛙停止摄食而死亡。此病是由于美蛙长期摄食单一饲料, 缺乏维生素A 所致。防治办法:①饲料多样化, 每隔3 -4 天调换饲料品种一次, 以防止此病的发生;②对病蛙可用鱼肝油或猪肝拌入饲料中投喂, 病蛙皮肤可以再生, 眼睛白色消退, 并恢复进食。

5.气泡病。本病多发生于蝌蚪, 变态的美蛙也能发病。病因主要是水质不洁, 加上摄食不洁饵料后消化不良, 胃肠道发酵产气而致。症状:患病蝌蚪或美蛙肠内充满气体, 腹部膨胀, 失去平衡能力, 不能自由游泳, 腹部朝向水面, 严重时死亡。防治:发现此病后, 池中应加注新水或换新水, 降温保洁。对于发病蝌蚪或美蛙可置于清水中, 禁食, 暂养1 -2 天不久可痊愈。

6.出血病。此病多发生于长出后肢, 前肢将要长出的蝌蚪。蝌蚪患此病后腹部或尾部有出血的斑块, 肛门周围发红, 传染很快, 死亡率高, 治疗方法是每万尾蝌蚪用120 万单位的青霉素和100 万单位的链霉素溶液浸泡30 分钟, 疗效很好。

相关推荐

螃蟹常见病的防治


一、甲壳溃疡病
1.症状:蟹的外骨骼发生溃疡性损伤,早期在甲壳上有许多褐色斑点,每个斑点中心呈微红色下凹,晚期斑点边缘呈黑色,中心部分溃疡加深,甲壳被侵袭成洞,可见肌肉或皮膜,最终导致河蟹死亡。
2.防治方法:(1)尽量避免蟹体受伤。(2)保持水质清新,鲜活,并使池塘底有10厘米左右的软泥。(3)用15×10E-6浓度的生石灰液或1×10E-6浓度的呋喃唑酮液全池泼洒。每7~10天泼洒一次,连用2~3次。(4)每公斤蟹重用0.1~0.2克土霉素或红霉素拌饵投喂7~10天。
二、黑鳃病
1、症状感染部位主要是鳃部,病轻时鳃丝部分呈暗灰色或黑色,重时则鳃丝全部为黑色,病蟹行动迟缓,呼吸困难。
2、防治方法:(1)每天清除残饵,及时更换死水,将病蟹除去;(2)预防可全池泼洒生石灰液,浓度为15×10E-6~20×10E-6(3)治疗时用生石灰液连续泼洒2~3次,浓度为20×10E-6。(4)可将病蟹置于2×10E-6~3×10E-6浓度的呋喃酮溶液中,浸洗3~4次,每次20分钟左右。
三、水肿病
1.症状病蟹腹脐及背壳下方肿大呈透明状,拒食致死。
2.防治方法:(1)在养殖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它们的惊扰。(2)经常加注新水,并多喂鲜活饲料和新鲜菜叶。(3)治疗该病用0.5×10E-6~1×10E-6浓度的土霉素液或呋喃西林液全池泼洒,也可用0.1×10E-6~0.2×10E-6浓度的呋喃唑酮液全池泼洒。
四、纤毛虫病
1.症状初期蟹体表长有许多黄绿色或棕色绒毛状物,行动迟缓,触角不敏感,体表附肢有滑腻感,镜检可见许多纤毛类寄生虫附着。
2.防治方法:(1)放养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2)苗种放养前用20×10E-6浓度的硫酸锌液浸洗1小时。(3)治疗时用3×10E-6浓度的硫酸锌全池泼洒。

鹅常见病的防治技术


近年来,我省养鹅业迅速发展,农民积极性很高。掌握养鹅技术,实行科学饲养,减少疫病发生,提高经济效益,是农民养鹅基本要求。养鹅是否成功的关键环节是鹅病的防治,虽然鹅体型较大、健壮、抗病力强,但有些疾病会引起鹅的大批死亡,造成很大经济损失。为了有效防止鹅疾病的发生,要做到预防为主、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尽量减少损失;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1鹅病防治的基本要求

1.1加强饲养管理,减少致病应激因素,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1.2搞好饲养环境卫生和进行定期消毒,保证饮水和各种用具清洁干净。

1.3预防为主,定期预防性用药,及时接种疫苗。

1.4勤查细看,掌握群体动态,及时发现疫病,尽早治疗或处理。

2常见鹅病的防治方法

2.1鹅瘟

2.1.1概述

小鹅瘟是一种由细小病毒引起的雏鹅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严重腹泻,有时出现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病变主要特征是肠道发生假膜性纤维素性肠炎,在小肠中断和后段形成腊肠样栓子,堵塞肠腔。本病流行在3~25日龄的雏鹅群中,日龄越小的鹅越容易发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到50%~80%。10~25日龄的雏鹅发病后,部分可以自愈,25日龄以上的雏鹅很少发病。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呼吸道接触传播,可以通过种蛋垂直传播,对养鹅业危害最大。

2.1.2防治

目前,没有特效药治疗本病,主要以预防为主。根据笔者近几年的生产实践证明,采用小鹅瘟血清、庆大霉素、病毒唑进行皮下注射的措施进行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不是很理想,因此,本病防治必须从基础抓起,从种鹅、种蛋、雏鹅开始,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2.1.2.1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鹅雏机体的抵抗力。

2.1.2.2对留种母鹅在产蛋期前15~30d前接种小鹅瘟疫苗。

2.1.2.3种蛋和鹅雏最好自繁自养,并做好种蛋、孵化场所、设备用具的消毒。

2.1.2.4对无母体抗原的新生鹅进行弱毒疫苗接种。

2.1.2.5对发病的鹅群要及时隔离、封锁和彻底消毒。对死鹅雏、垫草要深埋、焚烧。对发病或同群的鹅雏进行小鹅瘟血清紧急接种、预防接种。用小鹅瘟血清、庆大霉素(20001U/只)进行皮下注射,15日龄以下的1mL/只,15日龄以上的2mL/只,隔日注射1次。紧急预防注射0.1~1mL/只,皮下注射。

2.2鹅霍乱

2.2.1概述

鹅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成年鹅多发,1月龄以下的雏鹅少见。主要特征为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呼吸困难,排稀便,肝脏表面有数量不等的灰白色坏死点,心冠状脂肪有出血点。鸡、鸭也可感染,发病率高。本病多发于春、秋气候多变季节。主要通过与病鹅接触或通过被病鹅污染的饲料、饮水和用具传染。

2.2.2防治

2.2.2.1做好平时的饲养管理,增强鹅的抗病力,是防止本病发生的最关键措施。因为鹅发生霍乱经常不是外面传来的,而是由于健康的鹅体内就带有该菌,当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时引起的。如鹅群密度过大、舍内潮湿、饲料营养缺乏、体内有寄生虫以及气候聚变等,都是诱发该病的重要原因。

2.2.2.2预防性免疫。对于疫区或常发生本病的地方可注射鹅霍乱疫苗,免疫效果很理想。目前常用的是禽霍乱氢氧化铝甲醛苗和灭活油佐剂苗。1月龄以上的鹅皮下注射2mL,接种后14~21d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3个月,若在第1次注射后8~10d再注射1次,免疫效果更佳。

2.2.2.3鹅群发生霍乱后,应该将病死鹅全部烧毁或深埋。禽舍、场地和用具要彻底消毒。病鹅进行隔离治疗,对未发病的鹅,全部喂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健康鹅注射疫苗。

2.2.2.4病鹅的治疗:用土霉素1~2g/kg饲料,拌匀后喂服,连用4~5d。或按鹅体重20~30mg/kg,每日口服一次喹乙醇,连用3~5d,效果也很好。

2.3小鹅流感

2.3.1概述

小鹅流感是由志贺氏杆菌引起的雏鹅急性、渗出性传染病。主要临床症状是鹅流鼻汁,呼吸困难并摇头,病期3~5d。本病只有鹅发生,特别是雏鹅易发生;冬、春季节常发,往往在春季发生后,秋季再度流行。经过长途运输,抵抗力降低,以及气候变化很大,雏鹅受寒加之饲养管理不当等原因,最易促使本病发生与流行。自然流行要经过15~30d才能停止传播蔓延。雏鹅死亡率极高。

2.3.2防治

2.3.2.1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抗病力。冬春季节注意防寒,夏秋季节注意防暑降温;定期对饲养环境进行消毒。

2.3.2.2预防接种灭活菌疫苗。

2.3.2.3药物预防:对新生雏鹅按每只1万IU青霉素点眼或滴鼻,即:100只雏鹅用1支10mL安痛定稀释青霉素。

2.3.2.4药物治疗:口服敌菌净30mg/kg,2次/d;或用青霉素12~15mg/只,2次/d,一般4次即可治愈。

2.4鹅痢疾

2.4.1概述

鹅痢疾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雏鹅常发病之一,主要表现为拉稀。病原菌在鹅粪便中含量最多,饲料、饮水和用具污染最易传染病原菌。气候变化、饲料搭配不当,以及吃了腐败变质的饲料,都能引起鹅痢疾发生。

2.4.2防治

2.4.2.1加强管理。不喂腐败变质的饲料,要在清洁的草地上放牧;及时隔离病鹅,做好场地和用具的消毒;饲料中减少蛋白质含量。

2.4.2.2药物预防。平时可用氯氟沙星、恩诺沙星饮水或拌料进行预防。

2.4.2.3药物治疗。病鹅初期可用蓖麻油2~3匙灌肠,防止肠道发酵,再服用磺胺脒,每只鹅用0.25g,混入饲料中或逐只喂服,2次/d,2d为1个疗程。

2.5鹅曲霉菌病

2.5.1概述

鹅曲霉菌病是由烟曲霉、黄曲霉和念珠菌引起的霉菌病。雏鹅发病较多,成年鹅常为个别散发。几乎所有禽类都能感染,发病率高,可造成大批死亡。其特征是呼吸道发生炎症。常因饲料、垫草潮湿,被霉菌污染,长出大量孢子,鹅吸入空气中的孢子或采食含有曲霉孢子的饲料而感染发病。

2.5.2防治

2.5.2.1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孵化室卫生,避免使用发霉的垫草和饲料,不要让幼鹅与霉烂变质的草堆接触,饲槽和饮水器具及其周围搞好卫生和消毒,加强舍内通风换气,对预防本病的流行具有重要作用。

2.5.2.2在发病季节,定期给鹅饮用0.05%硫酸铜水溶液。

2.5.2.3对发病鹅可采用药物治疗:100kg饲料中或饮水中加入14.2~22g或6.3~22g制霉菌素,连用5~6d,以后改为小剂量再用2周。硫酸铜按0.03%饮水,连用10~15d,以后改为0.01%水溶液,再饮用10~15d。

2.6鹅球虫病

2.6.1概述

鹅球虫分为鹅肾球虫病和鹅肠型球虫病。分布广,感染率高,损失严重。每年5~9月是鹅球虫病的发病季节,雏鹅、中鹅较易感染。

2.6.2防治

球虫病主要通过粪便污染土地、饲料和用具传染,因此,搞好鹅的粪便处理和鹅舍的环境卫生是预防本病的最佳方法。不同年龄的鹅要分开管理,栏圈、食槽、饮水器等用具要经常消毒、清洗,勤换垫草。对常发地区的雏鹅,应定期饲喂预防药物。下列药物可供防治时使用:

2.6.2.1氯苯胍每千克饲料中加入100mg,连用10d,屠宰前5~7d停药。预防量应减半。

2.6.2.2球痢灵每千克饲料加250mg,连喂3~5d,预防量应减半。

2.6.2.3球虫净每千克饲料中加入125mg做预防用,屠宰前4d停药。

2.6.2.4克球多每千克饲料中加入250mg,饲喂作治疗用。预防量减半。用药应在屠宰前5d停止。

2.6.2.5广虫灵每千克饲料中加入100~200mg,拌匀后喂,连喂5~7d。

2.7鹅裂口线虫病

2.7.1概述

鹅裂口线虫是一种肌胃寄生虫,主要感染鸭和鹅,寄生在鹅的肌胃或肌胃角质层下面。这种线虫的发育不需要中间宿主,成虫排出的虫卵随鹅粪排出体外,在23℃适宜湿度下经一昼夜,在一般适宜条件下经5~6d,发育成侵袭性幼虫,沾在牧草上,鹅食入带侵袭性幼虫的草而感染。

2.7.2防治

搞好鹅舍清洁卫生,定期给以消毒,有预防作用;定期驱虫,通常在20~30日龄,3~4月龄驱虫各一次。驱虫应在隔离鹅舍内进行,投药后的3d内,彻底清除粪便,进行生物发酵处理。常用药物有丙硫咪唑,按每千克体重25mg,一次口服;驱虫净(四咪唑),按每千克体重40~50mg,一次口服。

另外,通过养鹅实践总结出,鹅病主要是以预防为主,因此,广大养鹅户平时要备用一些养鹅常用药,如青霉素、恩诺沙星、敌菌净、氧氟沙星、消毒王、丙硫咪唑、磺胺咪、高锰酸钾等药。

种母猪常见病的防治


1母猪乏情

母猪不能够在正常的发情周期产生发情活动的情况就是母猪乏情,在生产母猪断奶后以及后备猪中都会有可能发生。生产完成的母猪在断奶后一段时间内,有些会出现该种情况,后备母猪也经常会发生多个无发情表现的时期。现在临床中初产猪和后备猪发生该种情况的机率比较高。

预防和治疗的方式是对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进行强化,避免母猪断奶后体重急剧下降,可以有效降低乏情机率。针对性的提供治疗,调整饲养管理方式,控制母猪的膘情在合理范围内。饲料中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D等微量元素以及必需氨基酸的添加量必须给予注意,饲料营养平衡要有保证,降低环境温度以及有害气体等其他应激因素,还可以用公猪对种母猪进行适当的接触刺激;可以给种母猪用繁殖激素,国产繁殖激素具有促情排卵作用的,如孕马血清、人绒毛膜激素、促排三号、氯前列烯醇等,把几种激素进行合适的组合再进行临床应用,一般治疗效果特别明显。如给种母猪采用5mg氯前列烯醇肌肉注射后的第三天再进行800IU孕马血清的肌肉注射,在10d里可见大多母猪都会出现发情表现。如果给母猪配种的同时用100μg促排三号加以注射,能促进正常排卵。还能采取进口的激素药物对种母猪加以催情,如注射PG600后,除少数母猪外,一般母猪会于4~6d出现发情表现。而繁殖激素使用时首先一定要把握正确的时机,一般需要采用激素进行处理的情况有三种,一种是经产母猪在断奶后8~10天还是不发情;第二种是母猪配种后30天还是没有妊娠;第三种是后备母猪已经超过8个月以上不发情。要选择合理的激素来刺激繁育,激素能够让母猪发情,使用后需要对母猪的排卵和受孕情况进行观察。

2产科炎症

母猪分娩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胎衣不下、人工接产护理不当等情况发生,这些都会影响母猪生殖道健康,引起妇科疾病、子宫炎、产后热等比较多见的疾病,严重的患猪还会发生败血症;胎衣不下是产后3h,母猪阴道有红色液体流出,夹杂胎衣的情况;种母猪患子宫炎后,会有黏性液体排出,患病后会出现全身症状,症状较轻的会有屡配不孕的情况出现;母猪产后热是因为子宫感染了病原微生物,体温上升超过40℃,阴门有黏液流出。

防治方式,在母猪产前48h,注射1mL的氯前列烯醇,将体内的恶露排出,具有清洁子宫、消除炎症的效果。患病的母猪在排除异物后还是无法排出胎衣,那么应该要在当天使用催产素,促进子宫分泌物的排出,然后用0.1%高锰酸钾进行子宫冲洗,使用抗生素治疗。

3子宫脱出

子宫脱出是母猪的子宫有部分甚至是全部翻出阴道,处于阴门外部,该情况大都是母猪生产之后24h内会发生。部分脱出的母猪在脱出之前没有显著的症状表现,直到脱出后,会出现不安、努责、举尾等腹痛表现。完全脱出的母猪,子宫翻转在阴门外部,有些还会拖地,有淤肿,上面附着草屑、粪便、胎膜等杂物,长时间如此,其表面的水分会蒸发掉,变成较硬的痂皮状,还会有皲裂出现。

在诊断并确定是子宫脱出疾病后,应该要积极地进行治疗,预防母猪的脱出越来越严重,变成完全脱出状态。病猪让其处于站立保定状态,前低后高,将尾部牵向一侧,使用新洁尔灭0.1%浓度来进行清洁,保持母猪外阴及其附近的部位洁净。也可以选择氯丙嗪10mL进行注射治疗,可以让患病母猪保持镇静,避免因疼痛而骚动,影响治疗。手术的时候,兽医将手伸入其阴道内,触碰到脱出子宫后,用并拢的四指抱住拇指,形成拳头状,缓慢的前推,将子宫角挤兑出来,并且在此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左右摇摆,通常来说,通过子宫颈后就会在短时间内复位。手术的时候,兽医应该随着子宫角进行晃动,确保子宫复位的完全。避免再次发生子宫脱出的情况,可以选择鲁卡因溶液进行封闭交巢穴,用20~30mL1%浓度的该药物即可。在治疗后,让母猪口服溴化钠,具有缓解疼痛,保持镇静的作用。完成一系列治疗后,应该要增加母猪的饮水,同时预防腹泻和便秘的情况发生。

预防子宫脱出复发,可以进行阴门栅栏缝合的方式,缝合3针左右,上方下针的时候保证阴门上联合处被缝合,第二针要将阴门中上部分缝合,第三针将中下部分缝合。阴门下方可以多保留一些空间,这样母猪能够顺利的进行排尿。术后努责情况严重的母猪,应该要使用镇痛药物,普鲁卡因1%使用30mL肌肉注射具有不错的镇静效果,术后在母猪的日常饮水中增加一些食盐,能够预防便秘、腹泻等疾病。治疗后1周,可以视情况将缝线拆除,同时使用青链霉素连续注射治疗2次,预防感染。

竹鼠常见病的防治


一、外伤

竹鼠常常由于互相抢吃、受惊吓、争窝室而互相咬伤,或运输时被铁笼钩伤、捉拿方法不当而造成人为误伤。治疗方法:发现外伤要及时涂搽碘酒、锅底灰、万花油等,人用的外伤止血药均可使用。创口较大、较深、出血较多时,要撒敷云南白药以止血消炎。创口不能用纱布、胶布包扎,也不能涂药膏,否则竹鼠会将包扎物撕扯掉、将药膏舔食。

二、严重外伤或脓肿

竹鼠发生脓肿多由于打架致伤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而引起,常见于竹鼠的头部、腹部、四肢及尾根部有黄白色化脓肿块,触压感到外硬内软。治疗方法:切开脓肿,排除脓液,冲洗消毒创口,用氯霉素片研成粉末拌花生油涂搽,同时肌肉注射青霉素消炎,防止创口重新感染。

三、胃肠炎

主要是由于饲喂不洁和发霉变质的饲料引起(/),病鼠精神沉郁,减食或不吃,肛门周围粘有稀粪,晚间在窝内呻吟,日渐消瘦,最终脱水死亡。治疗方法:停食1~2餐,将土霉素1片(0.5克。如使用人用药物,用量为1/4~1/6),研末拌精料喂服,每天2次;或肌肉注射土霉素注射液,每次0.4~0.5毫升,每天1次,连续用药3天;严重时可在大腿肌肉内侧注射氯霉素,每次0.5~0.6毫升,每天1次,连续注射两天可痊愈。

四、大肠杆菌病

多发生于春夏季,病鼠腹大,触摸有波动感,母鼠常被误认为怀孕,剖检可见腹中有大量凉粉状(透明胶状)浸出物。治疗方法:采用新霉素和先锋霉素治疗,每次大鼠注射0.5毫升,幼鼠减半。

五、感冒

由于气候突然变化,竹鼠被风吹雨淋受寒而引起。病鼠呼吸加快,畏寒,流清鼻涕,减食或不食,体温下降,严重时体温上升,如不及时治疗,容易并发肺炎。治疗方法:肌肉注射复方氨基比林,每次0.3~0.5毫升,每天2次,病重者肌肉注射10万~15万单位青霉素,每天3次。并发肺炎时,须用青霉素、链霉素交叉注射,用药技术较复杂,应在兽医指导下进行。

六、中暑

夏天运输竹鼠如气温高达32℃以上,在车厢里通风不畅,或暴晒20~30分钟后,加上缺乏多汁饲料,体内水分得不到补充,就会发生中暑。急救方法:将病鼠移到阴凉处,用湿沙将其身体埋住,只露出头部,经10~15分钟,竹鼠就会苏醒。如找不到湿沙,可将竹鼠放到冷水里浸泡,但要让其露出头部,并防止竹鼠大量饮水,否则即使中暑解除,该鼠也难养活。另外,也可在竹鼠鼻孔涂搽清凉油。

七、产后脱宫

有的母鼠产第一胎时,由于用力过度,容易导致产后子宫脱出,如未及时发现,子宫会发黑并散发出难闻的气味,最终母鼠会将其咬断,从而失去繁殖能力。

(福建覃明)

哈密瓜常见病的防治


哈密瓜主要病害有猝倒病、枯萎病、白粉病、霜霉病。害虫有:小地老虎、蝼蛄、蛴螬和蚜虫。

1.猝倒病

(1)幼苗发病时,可喷洒铜铵合剂药液。配方是:硫酸铜2份,硫酸铵15份,消石灰4份,充分混合密闭一昼夜后使用。打药时取药粉一份兑水400份喷雾。

(2)7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喷雾。

2.枯萎病

枯萎病又叫萎蔫病,蔓割病,俗称死秧子。

(1)药液灌根:70%甲基托布津或40%超微多菌灵300倍液灌根。以株基部为中心,挖深10厘米,直径8-10厘米小圆坑,主根基部露到外面往坑内灌满药液,灌后不封坑,使根部受到煅练而抗病。

(2)涂抹:用70%敌克松1份加面粉20份,兑水调成糊状,涂抹到病株基部,防治效果很好。

3.白粉病

白粉病通常在座瓜中后期发生,如不及时防治,病情蔓延快,使植株光合作用减弱,叶片硬化干枯,衰亡。

(1)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

(2)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

4.霜霉病

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的病叶残体越冬,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水渍状斑点,严重时病斑连成片,使叶片干枯似火烧一样,干枯卷缩。

(1)农业防治:培育和选栽壮苗,要选择地势好、排水好、肥沃沙质土壤种植,施足农肥和磷钾肥,合理密植,通风透光,切忌阴天浇水;发现病株立即拔出烧毁。

(2)药剂防治:可用40%乙磷铝、40%疫霜灵2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喷雾。

5.地下害虫防治

地下害虫主要有小地老虎、蛴螬、蝼蛄,对常发生地下害虫的大棚,定植前要采取预防措施。

(1)结合施底肥,每公顷用1.5公斤的辛硫磷毒土施入,毒杀地下害虫。

(2)毒饵诱杀:定植后发现地下害虫可进行人工捕杀或毒饵诱杀。毒饵配制:用50%辛硫磷乳油1公斤加适量水稀释后拌在30公斤炒熟的麦麸上,于傍晚撒在瓜秧附近及地下害虫活动的地方诱杀。

6.瓜蚜

瓜蚜也称腻虫。在高温季节繁殖率高,危害重。

(1)在蚜虫初发期呈点片发生阶段可用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防治。后期可加大药液浓度用8001000倍液防治。

(2)用来福灵乳油3000-4000倍液喷雾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加强农业防治,结合化学防治,要勤观察,及时用药,清理杂草。控制棚内湿度、保持植株干燥是防病的最有效措施。

7.种蝇、金针虫、地老虎、蓟马

喷洒敌百虫或敌敌畏1000倍液于幼苗及茎基周围。

8.蚜虫

乐果或已酰甲胺磷乳油,1份药加水5份,用毛笔或小排笔沾药液涂于瓜秧基部,涂10cm左右。

9.红蜘蛛

喷洒乐果乳油800-1000倍;73%克螨特乳油1000倍,石灰硫磺合剂波尔0.2-0.3。以上药剂可交错使用,在收获前15天应停止施药;20%的三氯杀螨醇800-1000倍液喷洒。

10.细菌性叶斑病

喷800-1000倍敌克松,800-1000ppm链霉素:1:1:250的波尔多液;300倍退菌特。以上药剂可交换使用,6-7天喷一次,共2-3次。

11.疫霉病

随水灌药,70%敌克松每次每株3克;50%可湿性福美双每次每株4克;25%瑞毒霉素每次每株1克。在灌水时随水把药灌入瓜沟内,共灌2次,其间隔为半月左右,灌药同时可结合叶面喷洒58%甲双灵锰锌800-1000倍。

真菌性叶枯病(弱斑病)

可喷洒:1:1:250的波尔多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

75%百菌清600-800倍液,喷药时保证质量,每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12.蔓枯病

用敌克松1:50倍液涂抹病部,或喷洒波尔多液,代森锌,退菌特等药剂。(浓度同上)

13.白粉病

喷洒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200ppm,每次用药10克(有效成份),既15%粉锈宁67克加水50-100公斤;石灰硫磺合剂,以波美0.2-0.3度为宜,避免在中午温度过高时使用。以上药剂可交错使用,每15天左右喷一次,连续喷2-3次。

美国青蛙的繁殖技术


1.种蛙的选择 种蛙要选择具有美国青蛙典型形志特征,且身体健康、生长发育良好、无疾病、无损伤、反应灵敏、性情活泼、善于酰跃游泳、食欲旺盛的性成熟个体。选择的种蛙单十体重要在300克 上,最好选择1-3龄的青壮年蛙。雄蛙咽喉部分要黄斑明显,且呜叫声大;雌蛙要腹部膨大,用手托腹部感觉到有卵粒滚动。

2.种蛙的饲养 种蛙养殖量较大时最好建造专门的种蛙养殖池精养。种蛙的饵料要选择富含蛋白质,特别是蛋氮酸的饵料,通常饵料中动物性成份要占60 以上 每年秋季要适当加大饵料投喂量,使种蛙体内积累大量脂肪,为安全越冬和翌春繁殖创造条件 立春后气温逐渐回升,这时的投饵数量和质量也必须眼上。在产卵前可在日常饵料中再加5 的肉骨粉、0.4 的蛋氰酸,0.2 的牛睾丸粉等,可使雌蛙的怀卵量增多。

3.种蛙的揎放 每年的59月为美国青蛙的繁殖季节.其中5月F旬至6月上旬产卵量最大。最好建遣专门的产卵池用于繁殖,环境安静,面积通常1020平方米,求深1.2米,水陆均要种植一些草木植物,如水葫芦、永浮莲、慈菇、菱白、杂草.瓜娄、豆类等 从种蛙弛中选择临近发情产卵的亲蛙,按每平方米l 2对,雌雄比l:1的比捌投放.

4.产卵期管理 发情产卵期的管理以控树水温、水质和i见察发情为重点。产卵池中的水以鲜 括为好,要注意冲注新水。在发情期要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饵料的投喂,以免雌蛙难产:若各方面条件已经具备,种蛙仍不发情,可人工注射催产激紊。当昕到亲蛙发出 嗽I嗽J 的求偶声时,表明雌蛙产卵期将到.每天应到产卵池四周迎视披遍,特别是晚上雄蛙呜叫不停的次日凌晨,更应详细胆寨,以便丑时发现卵块。由于卵块比重小于水,见水后卵外胶膜吸水膨胀使卵块扩大,造成采集不便,故采卵越及时越好。采卵时,先将卵块附善的水草剪断,抟后用浅盏撤取,将卵块和跗着的水草一块移入孵化池中 采集过程要避免弄破卵膜或使卵的两极倒位, 以免影响孵化率。

5.蛙卵的孵化 孵化渔可果用水泥池 网箱 水缸等,一般不用土池。水泥孵化池一般长2米 宽1.5米、深0.8 米,术深0.6米,每平方米水面放卵3000--4000粒 若采用同籍孵化.网葙长1米、宽0-8米、高饥5米。直接放凡产卵池或其他养殖池中,放卵密度可适当大些。若在放卵前全池藿注新水.可有效提高蛙卵的孵化卓 在卵孵化期间,如遇到高温要在池上方搭棚遮荫.使水温不翘对32℃。如水质不清洁额换水,要采用缓流求.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717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