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琼牛

一、一般情况

(一)中心产区及分布

主产于雷州半岛的徐闻、雷州、遂溪及海南省海口市的琼山区,广泛分布于湛江市的廉江、吴川、坡头、麻章、东海岛等县(市、区)及海南岛各县(市)。产于雷州半岛者一般称雷州黄牛或徐闻黄牛;产于海南者称海南高峰牛。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岛相望,自古以来,两地牛只来往频繁,来源相同,生态环境相似,其体型外貌亦同,系属同种异名,故将分布于这两个地区的牛取名为雷琼牛。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产区地处亚热带,气候炎热,受海风影响,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24.5℃,最高气温35.7℃,最低气温20.2℃;年降水量1600~2000mm,相对湿度75%~85%。土壤属红黏土,土质肥沃。农作物有水稻、花生、甘薯、木薯、甘蔗等。作物生长良好,农副产品丰富,尤其有以甘蔗梢及甘薯煮稀饭喂牛的习惯。产区地多人少,有丰富的草地资源,牧草生长茂盛且四季常青,牛只终年放牧均可采食到营养丰富的新鲜牧草,有利于其生长、繁殖和提高役、肉生产性能。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产区农民有悠久的养牛历史,据海南岛《琼州府志》卷五物产篇记载:牛有二种,日水牛、黄牛,山牛与家牛无异,白眼红耳,山中作队而行,见人不避,海南山中最多。可见雷琼牛已有2000多年的饲养历史。据考其渊源,系来自雷州半岛。有关雷琼牛的起源与形成意见不一。依据张勃《吴录地理志》记载:合浦、徐闻县多牛,其顶上有突骨,大如覆斗,日行三百里,认为雷琼牛自汉代初期由北方输入,经劳动人民长期精心饲养和严格选育形成。雷琼牛是当地耕作、运输等的主要动力。20世纪60年代徐闻县平均每三户即有一辆牛车,堪称牛车之乡。同时,当地人民有食牛肉的习惯,且销往我国香港、澳门等地,颇受欢迎。这就更加促进了群众养牛的积极性,重视牛的选种工作。

(二)群体数量和变化情况

20年来,雷琼牛存栏总数变化不大,1984年存栏数41.2万头,2005年存栏数42.02万头。由于农业机械化及农耕条件的变化,主要作为役用的雷琼牛逐渐转向肉用。因雷琼牛个体相对较小,育肥后达不到高档牛肉的要求,而其杂交牛的生长速度、产肉性能与经济效益均明显优于纯种牛,杂交牛生产发展较快。目前,湛江交通比较发达的城镇几乎找不到纯种雷琼牛。雷琼牛骨骼细小,同等体重条件下的净肉率明显较北方牛种高。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雷琼牛被毛以黄色为主,也有棕色、黄褐色、黑褐色,被毛细短。体质结实,结构匀称,体格适中。公牛头重,额平,角大、呈锥形稍弯,角根部呈灰白色,角尖呈灰黑色,眼睛大,耳平伸。母牛面形清秀,头轻,额平,角细短、呈灰白色,眼细,耳平伸,耳端尖细。公牛颈粗,颈下肉垂发达,肩峰较为发达,背线较平直。母牛颈细长,髻甲低,颈内侧皮肤有皱褶,背线平直。四肢强健有力,关节明显。蹄质坚实,肢势端正。骨骼结实,肌肉丰满。尾长,下垂过飞节,尾梢呈黑色。

2.体重和体尺对3头成年公牛和2头成年母牛的测量,结果见表1。

(二)生产性能

1.产肉性能在自然饲养条件下,对5头雷琼牛进行屠宰性能测定,结果见表2。肌肉常规成分为:水分73.82%,粗蛋白22.44%,粗脂肪1.93%,灰分0.34%。

2.役用性能雷琼牛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畜力。据调查,在红壤地上耕种,每小时可耕田0.4~0.5亩,成年阉牛用胶轮车在平坡小路可载重700~1000kg,最重可载1800kg,时速4~5km。

3.繁殖性能雷琼牛繁殖力强,一般一年一胎,全部为自然交配,公、母牛初配年龄为18月龄,一般利用年限11~13年。性成熟年龄公牛为18月龄,母牛为12月龄。母牛全年发情,春秋发情较为旺盛,发情周期20~25天,发情持续1~2天,妊娠期270~290天。

四、饲养管理

除专业场(养牛大户)圈养之外,其余养牛农户全年放牧,放牧时间以耕作间歇为主,农闲季节放牧时间较长,罕见补饲。犊牛产后数日即跟随母牛一起放牧和哺乳,多自然断奶。雷琼牛性情温驯,易管理。

五、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尚未建立雷琼牛保护区和保种场,但提出过保种和利用计划。其保护与开发利用主要由广东湛江金牛实业有限公司和湛江市畜牧技术推广站负责,并采用场内活体保存和冻精保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保种。据王朝锋等(2005)、李世平等(2007)、耿荣庆等(2008)对雷琼牛细胞色素b(Cytb)基因的研究,从母系遗传的角度确认雷琼牛可能起源于瘤牛。雷琼牛1988年收录于《中国牛品种志》,2000年列入《国家畜禽品种保护名录》,2006年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六、品种评价

雷琼牛不仅耐热性能好、觅食能力强、耐粗饲,且患病少、抗焦虫病能力较强。但其存在体型小、产肉量和泌乳量低等缺点,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要求。近年分别引进了南德文牛和利木赞牛等与其进行杂交,其后代在生活力、生长速度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杂种一代牛经过9个月左右的强度育肥,其宰前活重、体表脂肪覆盖率、屠宰率和净肉率等指标均达到大型牛种的基本要求。根据雷琼牛保种和利用现状,为了进一步提高雷琼牛的经济利用价值,应采取如下措施:①建立纯种繁殖场,加强本品种选育工作,建议在湛江产区内建立1~2个纯种繁殖场,加强选育和开展科学研究。②明确发展方向,注意保种工作。总的来看,雷琼牛的选育方向仍以加大体型为主,以提高其产肉性能和使役力;但在杂交改良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加强保种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③组织育种机构,成立育种委员会,制定统一的鉴定标准和选育方案,加快雷琼牛的发展。

相关推荐

肉牛良种:雷琼黄牛


雷琼黄牛是我国南亚热带地区肉牛良种,主产于雷州半岛的徐闻、雷州、遂溪及海南省的琼山县。雷琼黃牛肉,为了保证新鲜,是当天宰杀现切,直接从郊外运送而来,牛肉都是没有经过冷冻,肉质才会格外鲜嫩。

雷琼黄牛体型较大,肌肉丰满,耐湿热、耐粗饲、觅食性能好,抗病力强、对焦虫有较强的抵抗力,适应性强,役用性能好。公牛角长且大、略弯曲,或直立稍向外弯曲,角根部呈灰白色,角尖呈灰黑色,头重,额平,呈锥形稍弯,眼睛大,耳平伸。颈粗壮,颈下肉垂发达,肩峰发达隆起,背线平直。四肢结实强健有力,关节明显,肢势端正。蹄质坚硬,骨骼结实,肌肉丰满。尾长,下垂过飞节,尾梢呈黑色,皮薄有弹性。被毛黄色居多,黑色次之。大部分牛表现有十三黑的特征,鼻镜、眼睑、耳尖、四蹄、尾帚、背线和阴户及阴囊下部为黑色。母牛角细短或无角、呈灰白色,垂皮发达,面形清秀,头轻,额平,眼細,耳平伸,耳端尖,颈细长,鬐甲低,颈内侧皮肤有皱褶,背线平直。
根据近3年的统计数据表明,雷琼黄牛初生犊牛体重15公斤,成年公牛400公斤,母牛250~300公斤。公牛两岁可配种。繁殖能力1年1胎,优秀的4年5胎。其肉质细嫩,屠宰率高,在自然饲养条件下,屠宰率最高达52.1%,平均48.8%,净肉率平均40.4%。

雷琼黄牛饲养历史悠久,在近年徐闻汉墓出土的西汉、东汉陶牛模型,均与现代雷琼黄牛十分相似,我们再查看中国古代的历史典籍,就得到了十分清晰的验证:晋张勃《吴录地理志》载:“合浦郡徐闻县多牛,其顶上有突骨,大如履斗,日行三百里”,晋郭瑾《尔雅注》亦有类似记载。说明2000多年前雷州半岛地区已驯化这一品种。清范端昂《粤中见闻》也有记载:“雷州有金牛(黄牛),常百十成群”。雷琼黄牛在民国时期为重要的出口产品,供应香港、澳门市场;如今,雷琼黄牛是全国10个优秀地方畜禽品种之一,也是我国南亚热带惟一的肉牛良种,1994年被国家农业部列入《国家种质资源保护目录》。
雷琼黄牛具有耐热、耐旱、耐劳、耐粗饲料、觅食能力和抗病力较强等优良特性,1978年,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对雷琼黄牛肥育屠宰测定:公牛屠宰率平均为53%,净肉率为42%。雷琼黄牛的外貌酷似瘤牛,毛色以橙黄为主,间有黑色,外表特征为十三黑:鼻镜、两眼圈、两耳尖、四蹄、尾线、阴鞘和阴囊下部为黑色。公牛头颈粗短,肩峰高耸,脊腰平直;母牛体型清秀,颈细长,角短小。雷琼黄牛的体重一般来说初生犊体重15kg,成公牛400kg,母牛达250—300kg。其体型较大,肌肉丰满、耐湿热、耐粗饲、适应性强,役用性能好。其性成熟早,母牛一般一岁半性成熟,公牛二岁可配种。繁殖性能力,一般一年一胎,优秀的四年五胎。其肉质细嫩,屠宰率高,平均48.8%。

据悉:雷州半岛的徐闻县、海康县、遂溪县及海南岛的琼山县,为雷琼黄牛主产区。据民国26年(1937年)国民政府实业部统计处调查,海南岛乐会县饲养黄牛7150头,平均每户养7.1头。民国36年国民政府农林部调查,乐东、儋县、昌江、琼东、廉江、海康等6县共有黄牛4.17万头,平均每县6950头。由于体形大,除了是当地农民农耕好帮手外,在以前雷州半岛地区的雷琼黄牛除耕作外还大量用于交通运输,1981年徐闻县有牛车2.33万辆,平均每户0.31辆,负担全县71%的公购粮和大批菠萝、甘蔗、建筑材料等的运输。每头雷琼黄牛拉车载重1000—1300公斤,相当于自身体重的4倍,每小时行走3.5—4.8公里,素有“挑夫”之称。1982年湛江地区饲养雷琼黄牛53万头,占全省黄牛总数33%,出口1000多头。
但由于不断地引入新品种和多年的混种杂交,目前在湛江的纯种雷琼黄牛数量已越来越少!据徐闻县畜牧部门的技术人员介绍,如无马上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再过十几二十年,纯种血统的雷琼黄牛可能会从我省消失。在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何时盛等11名代表,就提出议案,建议扶持加强雷琼黄牛保种。

雷省:快乐的生态猪养殖


你想快乐吗?去看看脸上不长皱纹的快乐猪;你想快乐健康吗?吃脸上不长皱纹的生态猪肉!11月30日,市妇联在新城镇观蒲村农民雷省家协助举办生态猪养殖6周年推介会。院子里一口大锅冒着热气,锅里飘着香喷喷的生态猪肉味道,雷省用现场品尝生态肉这种特殊方法,推介她养殖了16个月的又一批90头生态猪出栏。

雷省在2007年一次吃饭的时候,看到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发酵床自然养猪法科技信息,经多方联系掌握到初步技术后,她就在集市上抓来16只猪仔,小规模试验。经过一年探索实践获得成功。2008年夏天,她扩大规模投放了80只小猪,个个长势喜人。这一技术的实验成功,引起了新城镇政府的重视。2010年3月,雷省参加了省项目评审会,这一生态养殖项目得到省上专家认可。至此,发酵床生态养殖技术在嘉峪关落户。同年8月,她用妇女小额贷款8万元和中央扶持补助资金25万元成立了嘉峪关兴通苑生态养殖场,并从外地引进23头长白种母猪,一头杜洛克种公猪,收购了几十吨饲料玉米,又从市场上购进猪仔60多只,逐步扩大养殖规模。

据雷省介绍,通过恢复猪活泼好动的天性,始终使猪生活在松软温暖的席梦思床上,欢快地拱翻生物垫料,可保持猪身干净、皮毛光亮卫生。雷省说着突然跳进猪的圈舍,顺手抓起一把垫料让大家闻,她说,猪的圈舍绝无猪粪味道,在垫料里定期添加用中草药和啤酒、白酒、红糖、牛奶、鲜鱼、新鲜蔬菜等材料科学泡制而成的营养液和本地微生物菌种,可使圈舍里始终充满一种森林腐殖质土的清香味。此生物垫料厚度90公分,内部温度高达66度以上,可杀死虫卵,无臭无蝇,保证猪身体健壮,抵抗力强。

记者在养殖棚外看到摆放的坛坛罐罐,里面泡制着各种中草药营养液。雷省说,定期让猪饮用这些营养液,不但能使猪的胃肠道菌群平衡,提高饲料转化率,而且还能增加猪肉的香味。雷省介绍说,她用懒汉养猪法,每天只喂食物一次,通过给猪使用中草药营养液和粗纤维饲料,让猪在饥不择食的情况下每天不停跨栏减肥锻炼,这样猪运动多,肥膘少,健美漂亮,也让猪在一年多有限的时间里快乐一生。记者看到,雷省养的这种生态猪没有一个脸上有皱纹,头长脸光滑,猪身干净,猪毛整齐。雷省的邻居也感慨地说,雷省为了养猪,啥办法都实验了,自己舍不得吃米,却将买来的白生生大米一袋袋给猪制作菌种。现场参观的知情人也一个个赞叹:这种猪五花肉一层一层,吃起来不肥不腻,嚼起来更加筋道,肉色红润,纹理清晰,口感鲜美。

经常来雷省家了解情况的第十一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代表、省妇联第十三届执委、酒钢宏兴公司妥玉琴说,这种生态猪和其他猪的区别在于肉有嚼头,口感好,营养成分高,是真正的绿色肉食。

据记者了解,雷省是一位历经各种磨难并挺过来的坚强农民,她曾被表彰为甘肃省第五届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甘肃省三八红旗手、观蒲村优秀共产党员,她还是市作协、书协的会员。她的生态养殖场一直得到市委、市政府和发改委、科技局、工商局、农林局、妇联、文联、银行等单位的关注支持,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也给予了大力帮助。对此,雷省非常感激地说,她必须不辜负这些帮助支持她的人,6年来她坚持在饲养过程中不用人工饲料添加剂、催长剂。雷省表示,自己要坚持把一件好事做好,那就是矢志不渝地把生态猪养好。她说,良心和道德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起码品质,她相信靠一个有文化的新农民的诚信,能够在嘉峪关这个地方打造出自己的养殖品牌。目前,雷省的养殖生态猪的数量已经达到每年300头。她表示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待申请的兴通苑生态肉商标批复下来后,她就力争将生态肉打入超市,让更多的市民吃上这种放心肉。

雷氏七鳃鳗


中文名称雷氏七鳃鳗

拉丁名称Lampetra reissneri (Dybowski)

英文名称Asiatic brook lamprey

异名亚洲七鳃鳗、溪八目鳗、七星子、七星鳝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圆口纲

拉丁纲名Cyclostomata

中文亚纲名头甲亚纲

拉丁亚纲名Cephalaspides

中文目名七鳃鳗目(完腭目)

拉丁目名Petromyzoniformes

中文科名七鳃鳗科

拉丁科名Petromyzonidae

中文属名七鳃鳗属

拉丁属名Lampetra Gray,1851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松花江和嫩江、牡丹江的山间溪流里均有分布。

形态特征
第一背鳍基部长为体长的15%,高度为3.0%-3.05%;第二背鳍基部长为体长的22.7%,高为4.8%-6.5%。

体呈长圆筒形,尾部稍侧扁。眼后各有7个鳃孔。鼻孔单一,位于两眼之间稍前方。口位于头前部,呈吸盘状,周围有一圈排列整齐的纤细绒毛状突起。口内下唇齿板不发达或不存在。最后鳃孔到臀鳍起点肌节58-64。皮肤柔软无鳞。无偶鳍,两背鳍较高且紧相连。背部暗褐色,腹部白色。

生活习性
溪七鳃鳗为陆封性的种类,体长16厘米达性成熟,我们采集到六尾标本,均已产完卵和正在产卵,看来产卵后并不全部死亡。

淡水生。

繁殖习性
为陆封型种类。主要在山涧溪流中生活,白天钻入沙内或藏石下,夜出觅食,可用吸盘吸附在其他鱼体上,凿破皮肤吮其血肉。体长最大达190毫米。在东北5-6月间产卵,产卵后亲鱼大部死亡。

养兔撑起田桂琼的致富梦


2005年5月,普洱孟连县勐马镇迎来了溪洛渡水电站施工区集中农业安置241户1003人移民,他们拖儿带女、背井离乡,对未来充满了迷茫,不知道怎样才能尽快适应这个新的环境。

田桂琼,一个玉溪籍的昭通妇女,是这次移民中的一员,身材瘦弱的她,骨子里有着一股倔强、不服输的心。来到孟连之后,她毅然挑起了安抚民心、带头致富的重担,身为妇女队长的她,为了做移民同胞们的好榜样,为了让移民同胞们在新环境安居乐业,她开过小卖店,种过橡胶,养过鸡,但收效甚微。

海南大学生“鸡倌”雷华松:享受远离喧嚣的乐土


雷华松的创业故事就一句话——“做好从小就想做的事”。

初中毕业时,雷华松就有创业冲动。当时,家里在福建南平的造纸厂办得有声有色,从小耳濡目染,雷华松对创业颇有一番想法。高考成绩不佳,因为从小喜欢种养,雷华松选择了琼州学院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误打误撞来了海南五指山。

2007年雷华松大学毕业,第一份工作是在五指山市一家蜘蛛养殖公司做技术员。工作之余,几个大学同学琢磨起养兔子。“原来在学校实验室就同时养过几十只兔子,技术上没问题,只是扩大下规模而已。”扎根山区创业的想法遭到家人极力反对。“他们觉得养殖是初中生就能做的事,上完大学哪能干这个。”雷华松原本计划筹措10万元启动资金,几番软磨硬泡,家里只给了1万元。

雷华松和几个同学只能边打工边创业,琢磨着成本低的养殖业。不久,雷华松发现当地农户散养的本土蚂蚁鸡,销路特别好,价格也比市面上其他品种的鸡贵出一倍。这种鸡个头大小相差无几,外表、毛色基本一致,每只仅两斤左右,刚好是城市人一家一餐的量。五指山山好水好气候好,又靠近三亚旅游圈,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2009年初,大家决定生态养殖蚂蚁鸡,将孵化的鸡苗交给农民散养,指导养殖技术,帮农民找销路。

想法虽好,但找到农户时却没人搭理,“他们都不相信能挣钱。”雷华松通过饲料店联系一些赊饲料账的农户,免费提供鸡苗,养大的鸡卖出去后抵饲料钱。还有一些养猪的农户附带着养鸡,有果园、槟榔园的农户放在林子下散养。不用投本钱就能养鸡,农户自然乐意。

尝到合作养殖的甜头,农户的积极性和信心大增,蚂蚁鸡出栏量也越来越大。雷华松注册了五指山南圣华松蚂蚁鸡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帮助农户搭鸡舍,提供鸡苗、饲料和养殖技术,鸡出栏时负责收购。鸡苗不仅供应五指山,还销往保亭、琼中、陵水等地。蚂蚁鸡也迅速占领海口、三亚等地的市场,供不应求。

“不走弯路是不可能的。”雷华松说,挫折是创业者的必修课。由于合作社规模小,孵化机厂家对安装、维修都不上心。“养殖场不上规模,好的机器,厂家不愿意卖给我们。”雷华松只能买来一些二手的孵化器,孵化率很低,有些用不到一年就作废了。

2011年,养鸡场发生疫情,死了1万多只鸡,损失30多万元。这让雷华松深刻体会到养殖技术和防疫措施的重要性。他说服在广东一家大型养鸡场担任技术主管的同学魏东,来合作社专门负责养鸡场技术管理。

养鸡场很快恢复了“生机”。去年,南圣华松养鸡场孵化鸡苗60多万只,出栏10多万只,产值超过800万元,带动当地200多户农民增收致富。看到生态养殖的带动效应,五指山市政府2013年从海南省中部地区农业发展专项资金中拨付20万元,支持雷华松购买两台大型孵化机,2014年又拨付40万元支持他们扩大养殖场建设。“如果没有政府支持,养鸡场规模可能不到现在的一半。”雷华松说,最令他自豪的是不断有大学生加入他们的创业团队,现在已有9人。

创业让雷华松找到了乐土,远离城市的喧嚣,静下心来做事。“养殖上了瘾”,他说。

架子牛是什么牛


养牛的时候,根据牛的生长情况会对其有不同的称呼,像犊牛、育肥牛等都是如此。架子牛是什么牛?

一、架子牛是什么牛

架子牛是指是指不够屠宰体况或未经育肥的肉牛。一般来说,月龄在12-24个月的架子牛生长快、产出的肉质好。

二、如何挑选架子牛

1、选择品种比较好、育肥和肉用性能比较好的肉牛品种,也可以是一些比较出名的肉用品种和本地的土牛杂交。选择的时候最好是西门塔尔牛,当然也要根据地方的特色。

2、选择最好是在12-24个月龄,这个时候是它们的生长高峰期。生长的速度非常快,脂肪沉淀期一般是在14-24个月。

3、最好是选择公牛,次之选择阉牛,最后再选择母牛。因为母牛发情影响它的生长速度,对生长和育肥不是特别有利。

4、体重方面,一般选择300-400斤左右的,这个也根据实际育肥需求。

5、体型方面要求四肢粗壮、甩尾有力,而且头比较宽,胸围比较大,胸深比较深的一些牛,其次我们还要观察它的鼻镜、眼结膜、被毛等状况。

以上就是对架子牛的简单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藏牛(藏牛)


(一)产地与分布

西藏牛是乳、肉、役兼用的小型地方原始品种,简称藏牛。主要产区在海拔2300~3800m地区。主要分布在海拔4500m以下的农区、林区和半农半牧区。据统计,拉萨城关区、堆龙、曲水、尼木、墨竹工卡、林芝、波密、乃东、桑日、朗县、加查、洛扎、错那、昌都、察隅等县所产头数,占全区藏牛总数的53.7%。目前有总数约95万头。

(二)品种形成

藏牛产区年平均气温5.0~13.5℃,年降水量100~794.2mm,年蒸发量1405~2567mm,相对湿度40%~70%,年日照数1883~3223h,无霜期103~150d。

草场大致可分为山地草原草场、山地琉林草场和部分高山草甸草场。山地草原草场一般指雅鲁藏布江中游、上游及所属支流,喜马拉雅山中段兰江流域部分地区,为饲养藏牛头数较多的地区。植被覆盖度为10%~40%,产草量较低,一般为每亩40kg左右。山地疏林草场分布予雅鲁藏布江下游、喜马拉雅山东段和兰江流域下流地区,植被覆盖度为60%~80%,产草量120kg/亩。草甸草场在海拔较高地区,植被覆盖度较大可达70%~90%,牧草低矮,但草质好,产草量70kg/亩左右。

藏牛形成历史较早。在《西藏王统记》一书中有口黄牛驮灰囊的记载。可知1900多年前的藏文版本中,就有了有关藏牛的描述。

藏牛的主要产区以半放牧半舍饲饲养为主。除依靠天然草场外,农作物秸秆和部分农副产品亦被用作饲料。母牛一般数头喂养子一个棚圈,公牛多单圈饲养,耕牛因头数较少,与母牛同圈饲养。母牛每日早晚各挤乳一次,先放犊牛吮吸数分钟后,再行人工挤乳,挤乳时同时饲喂草料。一般每天放牧5~7b,晚上补饲秸秆干草,犊牛3个月断乳,断乳后直至成年一般无任何补饲措施,因此育成牛早期生长发育受阻。

产区群众比较注重对母牛的选择。凡亲本产乳量较高的后代均留作种用,质量低劣者则向外出售。一般对公牛不重视选育,又由于公、母混群放牧,近亲繁殖现象亦较严重。

(三)体型外貌

西藏牛(公)

1.外貌特征

头平直而显狭长,角小、向外向上向前向内弯曲。颈长短适中、但显单薄。公牛具有稍商的肩峰,尻斜,母牛乳房较小,乳头整齐。四肢细长,蹄坚实、呈黑青色。皮薄毛短,头部及腹部静脉明显。据对918头牛的毛色统计,以黑色和黑白花为主,分别占41.4%和31.0%,黄色和黄白花分别占14.1%和5.3%,褐色占4.2%,杂色占3.5%。

2.体尺与体重

据《西藏家畜家禽品种志》编写组资料,成年公牛平均体高104.0cm,体重215.3kg,成年母牛平均体高99.9cm,体重197.7kg.成年牛的体尺、体重如表l所示。

西藏牛(母)

表1成年牛的体尺与体重

(单位:cm、kg)

3.体奄结构

269头成年母牛体尺指数为:体长指数115.3%,胸围指数l36.4%,体躯指数118.2%,管围指数13.3%。藏牛属小型乳用体型。

(四)生长发育

西藏牛生长发育情况如表2。

表2生长发育

(单位:cm、kg)

(五)生产性能

1.泌乳性能

据在拉萨附近定点测试,1~6胎19头次的全年泌乳天数平均为267.3(257~271)d,产乳量平均为205.4(148.2~244.1)kg,日产乳量平均为0.77(0.58~0.9)kg,实测出酥油率为4.17%(7月份)o以上数据反映一般饲养管理水平下的性能,如稍加强饲养,产乳量会有较大的提高。

2.产内性能

在农作区一般用老龄阉牛屠宰食用。据测定,7头成年牛(中等膘)平均体重191.2%。

屠宰率42.8%,净肉率34.1%,骨肉比1:4.6,眼肌面积49.6cm2。

3.役用性能

藏牛不拉车,不驮运,仅在少数地区农忙时作辅助畜力。凡作耕畜的藏公牛,4岁左右阉割,随即开始调教和使用。据测定,阉牛2头,使用藏式犁,在青稞休闲地耕作,耕深13.3cm,耕宽23.5cm,耕作3.5h,耕速为5.1m/s,耕作面积平均每头1.61亩,平均每小时耕0.52亩。

(六)繁殖性能

初情期平均为20(17~26)月龄,2.5岁开始配种,公牛3.5岁正式参加配种。发情季节,在拉萨地区为4月中旬至8月下旬,拉萨以西地区一般推迟0.5~1个月,拉萨以东地区则提前1个月左右。发情周期平均为18.7(11~21)d,发情持续期平均为2.2(1.5~3.0)d,妊娠期平均为281.5(265~292)d。母牛一般三年两胎,一年一胎者只占28%左右;l头母牛终生产犊7头左右。

(七)评价与展望

藏牛具有适应高海拔的缺氧环境和粗放饲养管理的特性,但存在体格小和生产性能低的缺点。因此,除在藏牛集中的产区进行本品种选育外,尚可考虑适当引入外种进行杂交改良,以提高其产乳和产肉性能;与此同时,创造适宜的饲养管理条件也是十分重要的。

锦江牛


一、一般情况

(一)中心产区及分布

锦江牛主产区在江西省高安、上高两县(市)。主要分布于锦江流域两岸的宜春和新余两市,以及南昌市的新建县、九江市的永修和德安县。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锦江牛主产区地处江西省西北部、锦江中游,以低丘岗地和平原为主,也有一部分山区,海拔最低22.4m,最高1004m。上高县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山地、丘陵、平原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1.76%、65.79%、32.45%。高安市地貌除西北部和东西边缘有极少量低山、丘陵外(约占7%),几乎全是低丘岗地和低缓平原。主要河流为锦江及萧江。本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7.7℃,最高气温40.4℃,最低气温-11.2℃;年降水量1539mm,其中降雪量51mm,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水源主要以地表水为主,少数为地下水。丘陵区以红壤为主,平原有多种积土,土层深厚,腐殖质丰富,多呈偏酸性。产区是江西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盛产水稻、花生、玉米、大豆、甘薯、棉花、油菜、芝麻等农作物,而且有大片天然草山草坡,牧草繁茂,这些都为发展养牛和锦江牛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锦江牛产区历来黄牛交易市场兴旺,不仅邻近县市,而且浙江、福建、广东、湖北等地的客商也常驻点高安选购黄牛。为了获取较高的养牛效益,产区养牛户长期坚持选育,高安的汪家、伍桥、石脑、村前等乡镇每年定期举办斗牛会,来自四面八方的畜主牵着身强力壮的公牛进行斗牛,供人观赏,胜者披红戴彩,受人称赞,促进了牛的选育和饲养管理的改善,对于锦江牛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鼓励养好耕牛,各地在春耕前要举办一次锦江牛评比大会,给获得一、二、三等奖的锦江牛戴花照相,由政府给畜主颁发奖状、奖旗、奖金,推动了锦江牛良种选育工作。

(二)群体数量和变化情况

近年来锦江牛的数量有较大的增长。据1997年不完全统计,主产区宜春市和新余市存栏锦江牛43.5万头,其中能繁母牛26.6万头。至2006年全省共存栏锦江牛100万头,其中公牛30万头、母牛70万头。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锦江牛被毛以深黄色为主,约占群体的72.3%,其次为黑色,占27.7%。鼻镜、眼睑、乳房和蹄角均呈黑褐色。体型偏小。头长而窄,耳平伸,耳壳厚而尖。无角牛占3%左右,有角牛角形有龙门角、倒八字角和铃铛角等。公牛肩峰明显,母牛无肩峰,两者均有较小的胸垂。母牛尻部短斜,尾长达飞节以下,尾帚小。

2.体重和体尺根据江西省2006年对锦江牛成年牛的测量,其体重和体尺见表1。

(二)生产性能

1.产肉性能根据江西省2006年对5头锦江牛公牛产肉性能和肌肉成分的测定,结果见表2、表3。

2.役用性能在产区土壤条件下测定,每头锦江牛成年牛可负担耕地面积20~30亩,每天能耕地2~5亩。在炎热的夏季每天可使役8~9h。采用江西常规使用的铁木犁,每小时可耕晚禾蔸0.7亩,平均耕作挽力62.5kg,占体重的26%;最大挽力186kg,占体重的62%。

3.繁殖性能锦江牛性成熟较晚,公牛2岁、母牛1.5岁性成熟,公、母牛均3岁初配。母牛3~6月份、9~11月份发情,发情周期19.5天,妊娠期283天。初生重公犊15kg左右,母犊13kg左右。

四、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尚未建立锦江牛保护区和保种场,未提出过保种、利用计划,未建立品种登记制度。锦江牛20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为役用,之后不断改良,向肉役兼用方向发展,少量挤奶,以肉用为主。产品主要以活牛为主,销往浙江、福建、上海、广东等地,年销量20万头以上。

五、品种评价

锦江牛耐粗饲、耐热、役力较强,但体型偏小。由于产区的地理特点,该牛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役力资源。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强本品种选育,特别是在一些地理条件较为封闭的山区,应该建立资源保护区,保护该牛的品种特性。对其他一些地区,可以引进外来肉用型公牛与锦江牛母牛杂交,并通过改善饲养管理条件,改良牛的产肉及产奶性能,提高养牛效益。

隆林牛


一、一般情况

(一)中心产区及分布

隆林牛中心产区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各族自治县境内,繁殖中心以该县的德峨、猪场、蛇场、克长、龙滩、者保等乡、镇为主,分布于隆林各乡、镇和西林县、田林县,并逐步扩展到毗邻的云南省广南县、师宗县及贵州省的兴义市等地,品种数量已形成一定的规模。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隆林各族自治县位于北纬24o~25o、东经104o47~105o41,地处广西西北部,地势南部高于北部,海拔380~1950.8m。属于低纬度高海拔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南冷多雨,北暖干旱,立体气候和立体农业特征明显。地势南部高于北部。年平均气温17.7℃,最高气温39.9℃,最低气温-3.1℃;无霜期290~310天。由于受地形的影响,产区各地降水量差异大,年降水量1158mm。高山的降水量比谷地多,谷地少雨干燥,降水量南多北少。年平均日照时数1763h。境内河流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水源较为丰富。土壤以山地红壤土为主,荒山荒地较多,自然地理环境适宜各种林木、牧草的生长繁殖。种植业以旱地作物为主,主要有玉米、水稻、豆类、小麦、甘蔗、薏米、瓜菜类等,大部分农作物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近年来,稻田的耕作以中稻加冬种作物为主,旱地以种植玉米加冬种作物(油菜、豌豆、蚕豆、小麦)或烟叶加冬种作物及间种套种(玉米间种套种大豆、瓜菜类等)为主。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隆林牛形成历史悠久,该品种是在喀斯特地貌环境和植物群落条件下,经过长期风土驯化、选育形成的广西优良地方黄牛品种,是较理想的役、肉兼用牛。隆林、西林、田林等地的壮、苗、彝、仡佬等民族,历代都有饲养隆林牛的习惯,并有杀牛办红白喜事的风俗。因此,除了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条件影响外,其适应性强、疾病少、易于饲养,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欢迎,这些也是隆林牛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群体数量和变化情况

根据产区隆林、西林、田林3个县统计,20年来隆林牛饲养量得到稳步的发展,1985年存栏8.80万头,1994年存栏11.93万头,2004年存栏13.03万头,产区长期以来重视养牛业的发展,隆林牛存栏量增加明显,但没有做好系统选育与保种工作,仍以自然放牧、本品种自然交配为主,近亲繁殖现象较严重,造成牛群体质参差不齐,甚至出现某些生产性能下降现象。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隆林牛的基础毛色以黄褐色为主,全身被毛贴身短细而有光泽,尾梢颜色以黑褐色和蜡黄色为主,鼻镜多为粉肉色和黑褐色,眼睑、乳房为粉肉色,蹄色以黑褐色及蜡黄色为主。头部大小适中,宽度中等,额平或微凹,头颈与躯干部结合良好。公牛角以倒八字角和萝卜角为主,母牛以铃铃角(向内弯平角)及倒八字角为主。耳平直、耳壳薄。公牛髻甲较高、较宽,肩峰高大;母牛鬐甲低而平薄,胸部深广。公牛颈垂、胸垂较大,母牛稍小。中后躯紧凑,公牛生殖器官下垂;母牛乳房较小、质地柔软,奶头大如食指、呈圆柱状,长约3~5cm。肢势较直,前腿间距较宽,但后腿间距窄,少数牛后肢外弧。蹄质细致坚固。尻部长短适中,但较倾斜。尾大小适中,尾梢长过后肢飞节。骨骼粗细中等,发育良好,肌肉较发达,特别是成年公牛肌肉发育丰满。全身结构匀称,体型中等,体重大,背腰平直,四肢健壮,体躯紧凑,体质结实。

2.体重和体尺被测量牛群在自然放牧、不补充任何精饲料的情况下,随机抽样测量3岁以上的成年牛,结果见表1。

(二)生产性能

1.产肉性能在隆林各族自治县屠宰场对隆林牛4头公牛和1头母牛进行屠宰性能测定,结果见表2。

2.产奶性能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研究所《科技论文选》(1997)资料,共记录3头成年母牛的年泌乳量,乳成分的测试工作由该所的中心实验室承担。其结果为泌乳期225天,产乳量300kg。乳成分为蛋白质3.8%,乳脂率4.3%,乳糖5.2%,干物质14.1%,非脂乳固体9.8%;pH6.63,比重1.029g/cm3。

3.役用性能隆林牛体型较好,具有较强的耐劳和耕作能力。据《广西家畜家禽品种志》介绍,一头成年公牛每小时能耕水田约0.5亩,每天可耕水田3.5~5亩,可犁、耙旱田4亩左右。母黄牛每小时能耕水田约0.4亩,每天可耕水田2.5亩,可耕旱田3亩,工作后lh可恢复正常生理状态。用木胶轮车(车重120kg)在较平坦的泥路,公牛拉300~400kg,母牛拉300~350kg,一天可行走20kin左右。阉割公牛载重250~350kg,挽力278kg,在泥质公路上拉木胶轮车,一般可日行23km。个别公牛短途最大载重量可达1000kg。

4.繁殖性能隆林牛性成熟年龄公牛为12~18月龄,母牛为12~18月龄。初配年龄公牛为18~24月龄,母牛为27~28月龄。全年均可繁殖配种,但多集中在春、秋两季。母牛发情周期为(19.51.7)天,妊娠期为(279.37.2)天。初生重公犊16.5kg,母犊14.4kg;6月龄断奶重公犊66kg,母犊64kg;哺乳期日增重公犊0.27kg,母犊0.27kg。

四、饲养管理

隆林牛的饲养方式以自然放牧为主,一般全天放牧、早出晚归,也有的分两头放牧、中午休息。有些村屯在农闲时几户或全屯集中将牛群赶入深山放养,长年不收牧,到农忙时才收牧,极少圈养。牛舍简易,大部分是木棚栏、茅草顶、泥土地面,卫生条件差。对怀胎、哺乳母牛或农耕牛在冬季较冷、草料不足时,才补给一定的精饲料(如玉米、稻谷、野菜和南瓜拌米糠煮熟等),补给量如玉米、稻谷类每天补给1kg左右,稻草、玉米秸秆、叶及甘薯秧等每天5~10kg,采用舍饲补料;其他牛只全靠放牧采食维持自身的营养需要。隆林牛性情温驯、合群性好、适应性强、疾病少,既可放牧,亦可圈养,易于管理。

五、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隆林各族自治县种畜场19731985年曾开展过隆林牛的保种和开发利用工作,采取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以加快发展隆林牛产业。虽然开展了一些保种选育措施,但保种计划未得到长期有效的实施。近几年来,当地政府采取保护和利用隆林牛的相关措施,并建立了品种登记制度。隆林牛1987年收录于《广西家畜家禽品种志》,1988年同贵州的关岭牛、云南的文山牛合称为盘江黄牛,收录于《中国牛品种志》。199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布《隆林黄牛》地方标准(DB45/101998)。

六、品种评价

隆林牛既有较强的使役和爬山能力,又有较高的符合山区人民生活需要的肉用性能。隆林牛体躯较高大,发育匀称,肌肉发达,性情温驯,耐粗饲、耐劳、耐热、耐寒,适应性好,肉质细嫩、屠宰率较高、胴体中肌肉比例大,有向肉、役多用途方向发展的前途。但其存在生长较慢、泌乳量低,以及斜尻、四肢姿势欠正的缺点。过去饲养管理方法落后,选种选配工作跟不上,使其某些生产性能出现退化的趋势。产区应按《隆林黄牛》标准要求,对现有种牛进行等级评定,通过开展本品种选育,实行种公牛异地交换,防止近亲交配,达到防止其生产性能衰退的目的。并有计划地在非主产区开展杂交改良工作,适当引进一些外来乳、肉黄牛品种与其杂交,以提高隆林牛的各项生产性能,逐步向乳、肉、役兼用方向发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723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