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斑鲾

[学名]: Leiognathus ruconius
[资源名称]: 鹿斑鲾
[外文名]: deep pugnose ponyfish
[别名]: Secutor ruconius
 
[形态特征]:
 
背鳍Ⅷ-16;臀鳍Ⅲ-14;胸鳍16~18;瞠鳍I-5;尾鳍17。 体呈卵圆形,侧扁而高,腹部隆起度大于背部;体长为体高1.8~2倍,为头长3.2~3.6倍。 头小,背部较凹,头长为吻长2.8~3.8倍,为眼径2.2~3倍。吻端不呈截形。眼大,稍大于眼间隔。脂眼睑不发达。眼间隔凹。侧筛骨上缘外角有一枚小棘。头背部由额骨纵嵴所围成的凹面略呈三角形,二纵嵴的后端与上枕嵴始部相接。 口小,倾斜,当两颌向前伸出时形成一向上斜口管,下颌呈垂直状,口裂开在眼中部或瞳孔上缘的水平綫上。下颌微凹。牙细,上下颌一列,腭骨、犁骨和舌面均无牙。鳃孔大。鳃盖膜与峡部相连,鳃盖条5,鳃耙2~5+13~18,前鳃盖下缘锯齿明显。 匙骨前缘上部和中部各有一显著小棘。 标本体长49毫米; 头部无鳞,胸部和身体均被小圆鳞,侧綫弯曲,末端不达尾基,一般终止背鳍基的中部或近后端的2/3处之下方。 背鳍一个,具8鳍棘,16鳍条,第三、四棘的前下缘有细锯齿。臀鳍有3鳍棘,l4鳍条,第三棘前下缘亦有细锯齿。背鳍和臀鳍前部鳍基有鳞鞘,两鳍基底每侧由间鳍骨构成一纵行棘状突。胸鳍略等于头长。腹鳍亚胸位,甚短小,短于胸鳍的1/2,略等于眼径,基部有1枚大腋鳞,尖端未达臀鳍始部。尾鳍叉形。 背部银青带红色,眼下缘至上颌后缘有一黑纹,左右2侧之黑纹于喉部相遇,背部约 有l0条暗色横带,项部和背鳍基有一晴色纵纹,胸鳍基黑色。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地区]:中国浙江  
[气候带]:热带
[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度洋,新加坡,苏门答腊,爪哇,中国南海和东海。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发现于沿岸水域,非产卵性溯降河的河海两域洄游。 进入河口与河。形成鱼群。 吃小型甲壳动物。

相关阅读

细纹鲾


[学名]: Leiognathus berbis
[资源名称]: 细纹鲾
[外文名]: berber ponyfish、soapy、striped ponyfish、Lined pony fish
 
[形态特征]:
 
标本体长52~95毫米。采自厦门集美、东山。 背鳍Ⅷ-16,臀鳍Ⅲ-14,胸鳍17,腹鳍I-5,尾鳍17。鳃耙5~6+12。 体长为体高2.2~2.4倍,为头长3.2~3.4倍。头长为吻长2.8~3.2倍,为眼径2.6~3.0倍。尾柄长为尾柄高1.0~1.3倍。 体长椭圆形,甚侧扁,背缘和腹缘弧形隆起。头中大、头背缘不内凹。吻钝尖,等于或略短于眼径。眼中大,等于眼间隔,脂眼睑不发达。侧筛骨上缘具小棘2枚。眼间隔稍凹,中央具一纵走嵴,额骨左右纵嵴明显,后端交汇于上枕嵴始部,在额部围成一略呈三角形的平凹面。鼻孔每侧2个,位于眼的前上缘。口裂开于眼下缘的水平线上,呈水平状,上下颌向前方伸出时形成下斜口管,口闭时,下颌略成40角。牙细小,呈刷毛状牙带,上下颌牙3~4行,腭骨、犁骨和舌上均无牙。鳃孔大。前鳃盖骨下缘具细锯齿。鳃盖膜与峡部相连。 鳃盖条5。鳃耙较短。 头部无鳞,胸部与体部被小圆鳞。背鳍和臀鳍基部具鳞鞘,腹鳍具腋鳞。侧线不完全,上侧位,与背缘平行,末端常止于尾柄中部,侧线上具感觉管,易脱落。 背鳍一个,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第一鳍棘短小,第二鳍棘最长,第三、四鳍棘前下缘具细锯齿。臀鳍第二鳍棘最长,第三鳍棘前下缘也具细锯齿。腹鳍短小,亚胸位。尾鳍分叉。 食道侧具发光腺,块状,外被银色膜。腹腔银色。鳔大,银色。幽门盲囊3个。肠细长。 体背淡黄银色,腹部银白色,吻上端黑色。背部散布不规则暗色细斑纹,背鳍具一暗色细纹。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地区]:南海、台湾海峡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度洋北部沿岸、红海,东至印度尼西亚。我国产于南海、台湾海峡。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细纹鲾为热带、亚热带近海暖水性鱼类。多活动于水体上层。摄食小型浮游生物。偶见于福建南部沿海。

 
[性别类型]:异体 [品种特性]:其它
[食性]:杂食性 [底质类型]:岩礁
[栖息水层]:上层
[生活方式]:自由 [生活区域]:
[资源类型]: [主要用途]:其它

短吻鲾


[学名]: Leiognathus brevirostris
[资源名称]: 短吻鲾
[外文名]: Short nose ponyfish、Shortnose slipmouth、Shortnose ponyfish
[别名]: 九更仔、金钱仔
 
[形态特征]:
 
背鳍Ⅷ-16;臀鳍Ⅲ-13~14;胸鳍17~19;腹鳍I-5:尾鳍17。 侧綫上感觉管58~60。 体呈长卵圆形,侧扁,背腹轮廓略相等;体长为体高2.2~2.5倍,为头长3.3~3.8倍。头小,头长为吻长3.3~3.8倍,为眼径2.5~3.7倍。吻较钝。眼径略等于眼间隔。脂眼睑不发达。眼间隔平凸。侧筛骨上缘有2枚小棘,头背部由二额骨纵嵴所围成的平凸面,略呈三角形。二纵嵴的后端与上枕嵴始部相接。口小,水平状,当两颌向前伸出时形成一向下斜的管口,当口闭合时,下颌略呈45。口裂始于眼下缘水平綫上。上颌后端达眼前缘至瞳孔前缘稍后间的下方。下颌稍凹,牙尖细,上颌3~5列,下颌2~4列,排成细带状,腭骨,犁骨和舌面均无牙。鳃孔大,鳃盖膜与峡部相连,鳃盖条5。鳃耙4~6+15~18。前鳃盖下侧稍凹,边缘有小锯齿。匙骨前缘上、中部各有一棘。 头部与胸部均无鳞,身体被小圆鳞。侧綫稍弯,至尾柄呈平直状,达尾鳍基部,侧綫上有感觉管58~60个。 背鳍一个,具8鳍棘,16鳍条,第三、四鳍棘前缘有明显的锯齿。臀鳍有3鳍棘,13~ 14鳍条,第三鳍棘前缘亦有明显锯齿。背鳍和臀鳍前部基底各有一鳞鞘,二鳍基底每侧由间鳍骨构成一纵行棘状突起。胸鳍等于或稍短于头长。腹鳍亚胸位,短于胸鳍,基部有一枚大腋鳞,尖端未达臀鳍始部。幽门盲囊3个。 背部浅灰蓝色,带有稀疏淡黄色斑纹,腹银色,项部有一蓝色鞍状斑,背鳍前数棘上半部有一深黑色斑,随后的棘与鳍条边缘呈桔黄色。尾鳍后缘黄色。臀鳍棘浅黄色,由第二棘至第一鳍条的上顶有一白色斑,其它各鳍条边缘桔黄色。 自眼上缘至尾基有一黄色纵带。
 
 
[原产国家]:中国[原产地区]:印度-西太平洋: 印度海岸与  
[气候带]:热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 分布于印度,菲律宾,中国南海和东海。  
[水域环境]:海水,半咸水  
[生活习性]:
生活在浅水域向下至深度大约 40 公尺, 主要在底部的附近, 成群出现。 主要吃硅藻,桡脚类的动物, Lucifer ,线虫类与多毛类动物。

小牙鲾


中文名称 小牙鲾
拉丁名称 Gazza minuta(Bloch)
英文名称 Toothed soapy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鲈形目
拉丁目名 Perciformes
中文科名 鲾科
拉丁科名 Leiognathidae
中文属名 小牙鲾属
拉丁属名 Gazza
分布类别 海水,淡水,半咸水
形态特征 体被小圆鳞,头部无鳞,胸部裸露。背鳍和臀鳍基部具鳞鞘。侧线稍弯,与背缘平行,最后伸达尾鳍基。体浅青色,腹部银白色,吻端浅黑色,背缘至体中部有许多黑色窄横带,背鳍无斑点。胸鳍腹部黑色。
生活习性 沿岸砂泥底栖性鱼类,栖性水深在1-40公尺之间;以小鱼、蝦蟹或多毛类为食;适溫26-29℃;产卵期时,会游入河口区产卵。

斑鳜


[学名]: 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ner
[资源名称]: 斑鳜
[外文名]: spotted mandarinfish
[别名]: 岩鳜、园筒 (桶)鳜、石鳜
 
[形态特征]:
  体背、腹缘浅弧形,尾柄较高。头大,眼后头部平直或稍内凹。吻尖,眼上侧位,偏于头的前半部,每侧有鼻孔2个,离眼较近,前鼻孔圆形,小而有瓣膜,后鼻孔椭圆形,略大于前鼻孔。口前位,稍斜裂;下颌突出于上颌,下颌两侧齿扩大为犬齿,多为2个并生。间鳃盖骨及下鳃盖骨腹缘有浅缺刻。鳃耙稀少,梳齿状,略短于鳃丝。吻部及头顶处无鳞,余均有鳞。侧线前段稍弯,靠近背缘向后延伸;后段较平直,接近尾柄中部。背鳍起点在胸鳍基部上方;鳍棘发达,有12-13根鳍棘,第六鳍棘最长;鳍条部基底短,鳍条边缘圆凸。臀鳍与背鳍鳍条部同形,几乎相对;鳍棘都较粗壮:第一鳍棘较短,第二鳍棘最长(压倒后超过第三鳍棘),胸鳍下侧位,起点稍前于腹鳍,腹鳍起点在背鳍第三鳍棘下方,鳍长约等于胸鳍长,有1根鳍棘,短细,不及鳍条长的二分之一。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广东  [原产地区]:中国广东  
[气候带]:亚热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广东珠江水系和韩江水系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喜栖于静水或微流水中,尤其喜欢生活在水草繁茂的湖泊、河流中,白天一般侧卧于底部凹坑中,较少活动。夜间活动频繁,在水草丛中四处游动寻觅食物。

人工养鹿技术


首先要选种,可选择良种鹿进行养殖。饲养方法主要应该是先粗后精,若到了缺少青饲料的季节,可以喂食多汁饲料。配种的最佳年龄为2.5岁,产仔量每胎1-2只。三叉茸一般在67天左右进行采茸,四叉茸大概在78天进行采茸,采茸时间直接影响鹿茸的产量,切茸对于提高产量也很有帮助。

一、选种

我国人工驯养最多的是梅花鹿,其次是马鹿、白唇鹿、水鹿等。梅花鹿和马鹿的经济价值基本一样,但梅花鹿的鹿茸质量相比要高于马鹿。良种鹿的鹿茸产量、质量、价格经济效益较好。

二、饲养方法

鹿的喂养应遵循先粗后精的原则,青粗饲料主要有树叶、秸秆、青干草以及一些植物的根茎等组成,青粗饲料的喂养方式为自由采食。但是为了营养均衡,可以每天补充1千克左右的精饲料。精饲料主要由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以及糠麸类饲料混合成,能量饲料一般是小麦、高粱以及玉米等谷物,精饲料中能量饲料占一半的比例。

早春、冬季会缺少青饲料,这种情况下可以适当喂一些多汁的饲料以保证营养,如胡萝卜、菜叶或者青贮料。公鹿配种或者长茸的阶段,可适当增加饲料的喂食量,为了提高鹿茸的产量,长茸期可在饲料中添加钴胺素或者畜用生长素。母鹿妊娠或者哺乳阶段也需加量,除了每天3次喂食以外,还可试情况在夜间进行补喂1次,妊娠前中期以青粗料为主,后期以优质精料为主。

三、配种

配种时间一般是鹿在2.5岁时进行最佳,繁殖期是每年8月下旬至11月。应选择优质、健壮的种公鹿进行配种。梅花鹿的妊娠期一般为233天左右,马鹿为245天左右,产崽量每胎约1到2只。

四、采茸与切茸

采茸时间很重要,早采或者晚采都会影响鹿茸的产量。不同品种的茸采收时间及方法都不相同,三叉茸在67天左右、四叉茸采收的时期大概为78天。锯茸有两种方法,分别为吊圈法和麻醉法,最常用的是麻醉法,通过肌肉注射麻醉药可可林和静松灵,20分钟左右即可有效。锯茸的时候速度要快,而且下锯的时候要轻一点,需要锯平,然后需要均匀的在创面上药。

为了大幅度提高鹿茸的产量,可以在初次切除角茸后,待它再次长到3cm的时候从顶端切开2cm。

摩鹿绯鲤


[学名]: Upeneus maluccensis
[资源名称]: 摩鹿绯鲤
[外文名]: goldband goatfish、golden banded goatfiah、Moluccan goatfish
[别名]: 马六甲绯鲤
 
[形态特征]:
 
背鳍VIII,I-8;臀鳍I-6;胸鳍15;腹鳍Ⅰ-5;尾鳍15。侧线鳞34。 体长椭圆形,侧扁;体长为体高3.4~4倍,为头长3.3~3.4倍。头中等大,头长为吻长2.5~2.7倍,为眼径4.1~4.4倍。吻短钝,吻长约为眼径1.5倍。眼中等大,侧位而高,距鳃盖后上角较距吻端为近。眼间隔宽而平坦,与眼径约相等。鼻孔小,两鼻孔相距远,前鼻孔位于吻中部,后鼻孔略大,紧邻眼前缘。口较大,位低略倾斜。上颌长于下颌。下颌被于上颌之下。两颌牙细小,呈绒毛状,犁骨及腭骨亦具绒毛状牙。颊部有2条长须,其末端伸达鳃盖骨下方。鳃孔大,具假鳃。鳃盖膜分离与峡部不相连,前鳃盖骨边缘平滑,鳃盖骨后上缘具一弱短棘。鳃盖条4。鳃耙细弱,5~7+16~20。 体被栉鳞,栉状齿甚弱,鳞薄极易脱落。侧线完全,位高,沿体侧中上部延伸达尾鳍基部,侧线鳞感觉管分叉。头部在眼前部无鳞。第二背鳍、臀鳍及尾鳍约2/3被小鳞。 背鳍2个,分离;第一背鳍有8鳍棘,第一鳍棘甚短小,以第三或第四鳍棘为最长;第二背鳍低于第一背鳍,以第一或第二鳍条最长。臀鳍位于第二背鳍下方,形状与第二背鳍相似。胸鳍钝圆,中等长,始于背鳍稍前方。腹鳍位于胸鳍基下方,略短于胸鳍。尾鳍叉形,下叶梢长。
 
 
[原产国家]:中国[原产地区]:中国南海及东海南部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度,马来半岛,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洲,中国南海及东海南部。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热带及亚热带近海底层鱼类,体长一般在200毫米左右

斑鰶


中文名称 斑鰶
拉丁名称 Clupanodon punctatus (Temminck et Schlegel) [Konosirus punctatus]
英文名称 spotted sardine,gizzard shad,dotted gizzard shad
地方名称 黄流鱼,鼓眼,扁鰶,气泡子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鲱形目
拉丁目名 Clupeiformes
中文科名 鲱科
拉丁科名 Clupeidae
中文属名 斑鰶属
拉丁属名 Clupanodon Lacepede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背鳍15~17;臀鳍21~24;胸鳍16;腹鳍8;纵列鳞53~56;横列鳞21~24;鳃耙217+211。
体延长,侧扁,腹缘具锐利的锯齿状棱鳞,18~20+14~16。体长为体高3.0~3.5倍,为头长3.7~4.0倍。头中大。头长为吻长4.4~4.7倍,为眼径4.0~4.8倍,为眼

间隔2.9~3.1倍。吻圆钝,突出。吻长约与眼径相等。眼中大,上侧位,位于头的前半部。脂眼睑较发达,遮盖眼的前后缘。眼间隔稍凸。鼻孔每侧2个,紧相邻,距吻端较距眼前缘为近。口小,近于下位。口裂短,不伸达眼前缘。上颌稍突出,略长于下颌,中间无显著缺刻。上颌骨后端伸达眼中部下方。口无牙。鳃孔大。鳃盖骨边缘光滑。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盖条6,假鳃发达。鳃耙细长,数多。肛门位于臀鳍稍前方。

体被薄圆鳞,形似六角形。头部无鳞;胸鳍和腹鳍基部具短的腋鳞。

背鳍1个,位于体中央,起点在腹鳍起点稍前上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为近,最后鳍条延长呈丝状,向后伸达尾柄上方。臀鳍基部中长,鳍条短。胸鳍较长,

后端伸达背鳍起点下方。腹鳍小,位于背鳍起点稍后下方。尾鳍分叉。

体背侧青绿色,头背部较深,体侧下方和腹部银白色。吻部淡黄色。体侧上方具7-9纵列绿色小点。鳃盖部略呈金黄色。鳃盖后上方具一深绿色斑块。背鳍

和臀鳍淡黄色,胸鳍和尾鳍黄色,腹鳍色淡。背鳍、尾鳍边缘黑色。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807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