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腹股沟阴囊疝的临床症状、治疗措施及预防措施

猪腹股沟阴囊疝属于一种常见多发病,是由于部分腹腔脏器被小肠通过鞘膜管钻入鞘膜腔而导致。如果肠管进入阴囊总鞘膜内无法还纳回到鞘膜腔,而是在腹股沟内环处出现嵌闭,就会导致病猪出现停止采食、呕吐、腹痛,如果肠管嵌闭后又出现坏死,就会导致其发生内毒素性休克,最终发生死亡,严重损害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下面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猪腹股沟阴囊疝的临床症状、治疗措施及预防措施。

1、临床症状

一般来说,病猪在临床上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往往是一侧或者两侧的阴囊有所增大,尤其是在拱腹、撕咬、打架等情况下由于腹内压明显增大而导致疝囊明显增大。对阴囊进行触诊,发现硬度不同,能够触摸到疝的内容物(往往是小肠),如果将其两后肢提起,往往会使疝内容物还纳到腹腔,从而使阴囊明显缩小,但将其放下后或者腹压增大时又会恢复成原状。个别病猪甚至会形成嵌闭性疝,肠管与阴囊壁之间发生局部或者广泛性黏连,此时病猪会表现出腹痛,并出现轻度跛行,然后才能够被发现,或者是在疝内容物进入到阴囊内才能够被饲养员注意,耽误治疗。

2、临床诊断

病猪在临床上精神状态较好,食欲基本正常,阴囊表面发生局限性的卵圆形肿胀,患侧阴囊有所增大下垂,用手触摸质地柔软,并出现音响,具有可复性,对阴囊进行听诊能够听到肠蠕动音。如果病猪在仰卧时,脱出的肠管能够自行还纳到腹腔,从外面能够触摸到呈不规则方形的腹股沟外环(疝轮),长度在3cm左右,宽度在2.5cm左右,即表面没有发生肠黏连,从而可判断发生可复性腹股沟阴囊疝。如果无法自行复位,且触摸具有热痛感,并发生炎症,就可能是肠管.与阴囊之间发生黏连,此时就要立即采取手术治疗。

3、治疗措施

术前准备。病猪术前要进行24h禁食,只供给清洁饮水。然后准备长度超过Im、直径大约为20cm的木桩或者树木,并根据猪大小选择适宜粗细的绳子,一般可准备2根长度在Im左右、直径为1~2cm的保定绳。还要准备1把手术刀,1把止血钳,1把持针钳,三棱针、圆形半弯缝合针各1根,数支可吸收缝合线、药棉、碘酒以及适量青霉素、链霉素,还有1盒破伤风抗毒素。

保定。吊起病猪后肢呈倒立姿势保定,也就是在肢跖骨处用一端打成活结的绳套住,接着将其背部靠在木桩或者树木上,并将绳的另一端在木桩或者树木上缠绕2圈,高度适宜后再将后肢系紧,接着采取相同的方法将两前肢系好,促使手术部位朝向术者。

切开部位。一般选择在病猪病变一侧腹股沟管外环与身体纵轴平行的皮肤作一切口,长度适宜控制在3~5cm。

操作方法。剪去术部被毛,并涂擦适量碘酊进行消毒,同时对手术刀、剪刀、持针钳、缝合针以及术者双手采取常规消毒。操作时,术者要先用左手拇指将腹股沟环按住,避免肠管发生脱出。然后右手以执笔姿势持刀将皮肤切开,并对浅层与深层肌肉进行钝性分离,为避免肠管被损伤可使用刀柄将腹膜倒破,从而找到疝孔。然后将左手食指伸到腹腔检查肠系膜以及肠管内容物之间是否发生黏连,将肠系膜及肠内容物完全回纳到腹腔后,用弯曲的小指、无名指及中指将疝孔堵住,避免在嚎叫时肠管再次发生脱出。之后同时结节缝合腹股沟环口的腹膜和肌肉,尽可能多带肌肉,避免撕坏黏膜,距离适宜控制在1cm左右,并根据腹股沟环口的大小制定适宜的穿针次数,并在缝合过程中经常将食指穿入疝孔进行检查,避免缝合肠系膜、肠以及其他内容物,打结后撒布数支青霉素、链霉素粉用于消炎。最后对外部皮肤进行结节法缝合,并涂擦适量的碘酊进行消毒。

术后护理。病猪术后可肌肉注射240万IU青霉素、5mL安痛定、2mL维生素C,每天2次,连续使用3~7天。定期向纱布绷带喷洒适量的医用酒精或者碘酒,确保纱布湿润,一般要进行7~10天,避免术部发生感染而出现复发。病猪在术后7天内加强饲养管理,饲喂含有全面营养且容易消化的饲料,不要饲喂过早或者过饱,进行适当运动,禁止剧烈运动。猪舍及猪体要保持清洁、卫生,避免术部发生感染。

4、预防措施

做好选种、选配工作。如果一窝仔猪中有一头发生该病,为确保配种安全,同窝的其他仔猪最好不作为种用。在公母猪配种时,要加强选种、选配,禁止发生由于近亲交配而导致的腹股沟阴囊疝。另外,如果一窝仔猪中有1~2头发生腹股沟阴囊疝,为避免下一胎出现类似情况,在母猪再次发情、配种时最好换一头新的种公猪。

减少发生应激,避免腹压突然增大。在仔猪受到应激因素的刺激下,如惊吓、争斗、奔跑、捕捉、咳嗽、便秘等,会导致腹压急剧升高,有时会导致腹股沟内外环发生撕裂或者扩大,造成腹腔脏器进入其中,从而引起疝气。因此,工作人员进入猪舍后要避免大声说话,且在饲喂、清除粪便、消毒、检查猪舍时,要确保动作轻柔,尽可能避免产生噪音,防止猪群发生应激或者受到惊吓而出现炸群、骚动。仔猪在进行断尾、剪牙、转群以及免疫注射等而需要抓捕时,必须稳、准、牢,并将其腹部用手托住,避免腹压急剧升高而引起疝气。

猪腹股沟阴囊疝的概述
腹股沟阴囊疝是肠管通过腹股沟管进入腹股沟内或进入阴囊的疾病。腹股沟阴囊疝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临诊多见先天性的。腹股沟管位于腹壁内靠近耻骨部,是由腹内斜肌和腹外斜肌构成的漏斗状裂隙,腹股沟管朝向腹腔面有一椭圆形腹股沟内环,而朝向阴囊面有一裂隙状的腹股沟外环。当腹股沟管内环过大,肠管可通过大的内环进入腹股沟管至阴囊而发病。
临床症状
患侧阴囊肿胀,紧张发亮,触之柔软有弹性,无热痛,有发硬、敏感,听诊有肠蠕动音。提起小猪后肢,可将疝内容物还纳到腹腔。但放下后肢或腹压增大疝囊又增大。如果发生嵌闭性阴囊疝,病猪全身症状明显,出现剧烈的腹痛、呕吐,不愿运动,行走时两后肢分开,阴囊皮肤紧张、浮肿,阴囊皮肤发凉,此时多数肠管与阴囊壁有粘连。严重者肠管、阴囊壁、睾丸坏死。
诊断鉴别
根据临诊症状和对阴囊的检查不难做出诊断。
防制措施
可复性腹股沟阴囊疝,多数为先天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部分可自愈。疝孔过大或嵌闭性阴囊疝,宜尽早手术治疗。将患猪倒立保定或仰卧保定,术部剪毛、消毒,局部麻醉,从腹股沟的前方连合处开始沿精索切开皮肤和筋膜,而后将总鞘膜剥离出来,用手将鞘膜腔的肠管送回腹腔,从鞘膜囊的顶端沿纵轴捻转,在靠腹股沟环处将精索结扎。若有粘连现象,宜小心剥离,以防剥破肠管,剥离后将其还纳腹腔,在确定内容物全部还纳腹腔后,在总鞘膜和精索上打一双重结,然后切断,撒布消炎药,缝合皮肤,外涂碘酊。对于未去势的公猪,可同时摘除睾丸。术后应加强护理,不宜喂得过饱,应限制剧烈活动,防止腹压过高和感染。

扩展阅读

猪无乳及泌乳不足的原因、临床症状及治疗措施


母猪产后无乳症是当今集约化猪场分娩母猪哺乳期的常见病,主要见于初产及老龄母猪.临床特征主要是厌食,精神萎靡,不愿让仔猪吮乳,乳房无乳及泌乳不足,泌乳期间乳腺机能紊乱.有些养殖户由于弄不清楚发病原因,使母猪得不到及时治疗,进而造成一窝仔猪饥饿消瘦、营养不良、生长缓慢、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影响了经济效益。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猪无乳及泌乳不足的原因、临床症状及治疗措施。

1、发病原因

营养不良。在妊娠期与哺乳期,母猪通常会因为饲养和管理方法不当,导致营养不良,尤其以蛋白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不足为主要现象。

疾病引起。如果母猪在妊娠的后期引发了某些疾病而导致其产后发病,例如产褥热和乳房炎等病,会严重影响到母猪的泌乳。¨。

内分泌失调。对于后备的母猪,如果配种过早,也会导致其泌乳不足。因为此时母猪乳腺的发育还不完全.因此会导致性腺以及内分泌的机能出现失调,最终会对乳腺的分泌产生严重的影响。

年龄过大。年龄大的母猪通常是年老体弱的,因此其乳腺机能自然就会减退,进而导致无乳。即使这些母猪有少量的乳汁流出,通常情况下这些乳汁稀薄如水,也没有什么营养。

2、临床症状

如果母猪因为营养不良而导致缺乳,主要表现为其身体瘦弱,而乳汁的分泌量很少,甚至是没有乳汁分泌。最终仔猪会出现饥饿,严重时很可能会导致仔猪被饿死。很多母猪在产后会突然发病,体温随之也会有所上升,进而导致食欲废绝。一旦饮食不能满足便会出现精神沉郁,行走时也表现为无力,造成卧多立少,对于母猪的泌乳有很强的组织作用,仔猪还会表现咬住乳头不放开,但是不能吸吮到乳汁,最终也会造成仔猪饥饿、消瘦而死。

有一部分母猪在产后精神都没有任何异常,采食和饮水也正常,但其自身分泌的乳汁很少,主要原因是放乳的时间过长,进而导致其仔猪无法吃饱,严重时最终饥饿而死。还有个别的母猪会在产后出现乳汁稀薄,似水样,导致仔猪无法吃饱而消瘦。

3、治疗措施

对于因为饲养和管理不恰当而导致无乳的母猪,首先要加强母猪的饲养与管理,给予其全面的营养价值。另外,给母猪喂养的饲料应该是易于消化的,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青饲料以及多汁的饲料等。在饲料中可以定期添加一些维生素类的物质。

对于已经患有乳房炎和已经感染某些疾病的母猪,需要及时发现并进行及时治疗,可以给母猪注射一些抗生素,也可给其服用一些中草药进行治疗。

对于因为消化不良而导致母猪厌食的,或者是乳头容易黏草的母猪,要适当的添加一些稀盐酸、龙胆酊或者是食母生等这一类的健胃药物。还可以喂养一些以清热解毒为主的一些中草药。

对于因为内分泌失调而出现无乳或者泌乳不足的母猪,可以再饲喂时添加一些适当的激素类药物,如脑垂体后叶或者是乙烯雌酚一类的激素进行治疗,效果比较显著。

对于已经进行药物治疗的母猪,可以在此基础上添加一些适当的催乳类饲料,或者是添加一些具有催乳作用的中草药。这对于促进母猪的产乳或者是产乳技能的恢复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催乳精料可以选用新鲜的猪蹄和木瓜或糯米进行混合喂养效果最佳,坚持1个星期,效果会十分显著。

催乳中草药的配方可以如下。方案-:15g通草、15g穿山甲、20g王不留行、40g益母草;方案二:20g白芍、20g党参、20g黄茂、20g当归各克、50g通草、薛荔果。上述两个处方均需要用水进行煎沸,时间为20min,然后将其进行除渣,再与饲料进行混合搅拌喂养即可,1个星期便可见效果。

4、结语

首先母猪在治疗期间,可以将其幼仔通过其他的方式进行喂养,例如人工哺乳或是其他母猪进行代乳。其次,要定期淘汰一些年老体弱、年龄较大的母猪。最后,母猪的配种一定要在其已经成熟之后再进行陪住,坚决避免母猪过早交配。

猪无乳及泌乳不足的原因
本身原因
青年母猪无乳症大多是由于母猪没有生产经验,生产时产生过于兴奋、紧张、恐惧、烦躁等恶劣情绪;或因母猪在泌乳期受过惊吓和强烈刺激,使母猪的泌乳机能受到了抑制,导致母猪发生心理性无乳症。大多数母猪激动、烦躁,不让仔猪吃奶,不理睬甚至伤害仔猪,母猪乳腺胀满,无乳汁流出。此种情况的处理方法是:注射镇乳腺相似。有人认为,此病是激素失静剂及催产素,让母猪随意运动可缓解病情。有些母猪虽然精神状态正常,但乳腺肿胀、疼痛,不分泌乳汁,原因是乳汁流不出。生产中应注意清洗和消毒母猪,临产前一周先清洗,后选用0.1%高锰酸钾液或新洁尔灭或次氯酸钠给母猪消毒,尤其是其乳房、腹侧和臀部,然后进入清洁消毒过的产房。母猪进入产房后,每天减少0.5千克日粮,临产的当天不要喂精料,饮适量麸皮汤(加少量盐)。产后,再清洗和消毒母猪的乳房、腹侧和臀部,尤其要按摩乳房,产后的第1~2天可饮适量麸皮汤(加少量盐),每天喂3~5次,防止过食,多喂青绿饲料,产后第三天再逐渐增加配合全价日粮至常量,宜喂生湿料。
还有些母猪由于配种过早、初产母猪的乳腺发育未全,导致促进泌乳的激素和神经机能失调。这种情况一般可肌肉注射一剂10单位催产素,同时坚持每天按摩乳房,按摩疗法有助于缓解肿胀,消除炎症,促进放乳。每日按摩3~5次,每次20~30分钟,并且每隔几小时挤奶10~15分钟,即可缓解症状。为减少该病的发生,生产中应注意把握母猪的初配年龄。母猪的初配年龄需根据品种来定,品种不同,其初配年龄亦不同。本地母猪为6~8月龄,体重60~70千克;外来良种母猪为8~10月龄,体重80~90千克。同时,母猪生产时要注意保持猪舍的安静,严禁外界的强烈刺激。
哺乳母猪无乳的原因包括选种及年龄因素:选择乳房发育不良的后备母猪留作种用,如火山口乳头,瞎乳头等,产仔数超过乳头数时,无效乳头不起作用,总泌乳量就会减少。母猪年老体衰,胎次过高,泌乳力差。母猪生产8~9胎后就应该淘汰,有效的淘汰措施是保障猪场生产良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各种途径影响畜群的经济回报率。而且新母猪体重轻饲料维持量较少。但仍可留下生产性能特别优秀的老龄母猪。过早配种,后备母猪身体及乳腺尚未发育成熟。
营养因素
在母猪的怀孕期间未能满足其营养的需要,尤其在其怀孕的后期没有按需补充一部分精料,这可直接导致母猪产后消瘦和无乳。
营养供给的数量不当。过肥:妊娠中后期,日粮供给量过多或饲料能量水平过高,乳腺积累过多脂肪,抑制乳腺腺泡的发育;过瘦:妊娠中后期或哺乳期营养供给不足;长期饲喂营养价值不全或日粮配制不合理的饲料,特别是低能低蛋白,或缺乏某些微量元素、维生素(如VE)、氨基酸(如赖氨酸)。供给发霉饲料(麦角毒素、赤霉烯酮)会造成母猪群泌乳下降和仔猪拉稀。突然变换饲料;供水不足。是导致泌乳量下降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因。
环境因素
天气过热,采食量低。母猪分娩前后及哺乳期间注射应激反应大的疫苗。泌乳期间转栏。分娩舍长时间噪音过大。
粗暴对待母猪。临产时没有清洁消毒好乳房乳头,导致乳房发炎。
疾病因素
1:临产或产后母猪便秘
引起分娩前后母猪便秘的原因:母猪圈养特别是笼养造成母猪缺乏运动。环境突然变化所致的应激,使采食量和饮水量减少,进而造成肠道运动紊乱而便秘。.怀孕后期胎儿压迫直肠,造成直肠蠕动减少,粪便在直肠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过度被吸收,造成便秘。饲料颗粒过细、粗纤维含量不足、不喂青绿饲料造成刺激直肠蠕动减少,直肠中没有足够的水份而便秘。。
2:乳房炎(仔猪咬伤、地面不平、产后头几天采食过多,乳汁过浓、子宫炎继发乳房炎);③乳房水肿,如同许多妊娠母猪都伴有下肢水肿现象。(母猪临床表现正常,体温不见升高,食欲也没有下降。典型症状是乳腺肿胀、坚实,母猪会因乳房压力升高而感到不适,但并无明显疼痛。
可能导致乳房炎。触疹可发现乳房皮下或深层有积液,水肿常扩展到两条后腿之间,向外阴发展。外阴部也常常出现水肿。
3:乳房水肿致病原因:饲料营养缺乏或不平衡;产前7至10天内饲喂水平过高;尤其是能量过高;
摄入纤维过少;导致便秘;与母猪遗传有关;分娩前母猪缺乏运动量;饮水不够。
4:急性子宫炎导致母猪泌乳障碍
5:传染性繁殖障碍(细小病毒病、蓝耳病、伪狂犬病、乙型脑炎、猪瘟)
6:母猪哺乳期腹泻,尤其是冬春病毒性腹泻
7:产褥热(产后败血症)(溶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表现产后绝食,高热,呼吸急促)
8:寄生虫严重感染
其他因素
1:非感染性无乳症
症状与大肠杆菌乳腺炎相似,但乳汁似乎分泌正常,只是轻度发烧(39.5℃),未发现乳腺炎及子宫炎。
组织学检查发现,发生此病的乳腺通常与妊娠110天时母猪的乳腺相似。有人认为,此病是激素失调病,管理或营养的不平衡都可导致此病。
治疗:症状3天后可自行消失。也可每间隔3小时注射5~10单位催产素效果明显。在此期间应对仔猪特别护理。
2:麦角中毒引起的无乳症,由于慢性麦角中毒影响乳腺发育而导致母猪发生无乳症,注射催产素无效。仔猪出生体重小,死亡率高,原因是体质弱、母乳缺乏,无特效治疗方法。发生此种情况应立即停止饲用被污染的日粮。麦角中毒是抑制乳腺生长的主要原因,但其他霉菌也具有相似的影响。中毒母猪产死胎、弱胎、个体小的仔猪,母猪缺乳,有时也发生流产。生产中,任何时候都不要使用受霉菌影响的饲料或垫褥。
3:内分泌失调。后备母猪配种过早,乳腺发育不全,造成性腺和内分泌机能失调,影响和干扰乳腺分泌机能。
4:母猪环境变更
如在母猪分娩前将其赶至新栏舍(产仔栏),有些母猪不适应新环境,加上生产疲倦、情绪紧张不安也可导致母猪不让仔猪吮乳。解决办法是提前几天将临产母猪赶到产仔栏,让其有适应过程。产仔舍要保持安静,不让母猪受到惊吓。母猪情绪稳定、环境适应之后,拒哺现象也就没有了。

治母猪无乳或泌乳不足的方法

母猪无乳或泌乳不足是母猪产后的一种病态。
1.症状。仔猪吃奶次数增加但吃不饱,常追赶母猪吮乳,仔猪因饥饿而嘶叫,并很快消瘦。母猪乳房外观一般无明显变化,有的可见到乳房松弛,乳腺不发达,用手挤乳时挤不出乳汁或量很少。
2.预防。先给予母猪一个舒适、安静、清洁、熟悉的环境,要避免生人及其他猪的骚扰,喂给全价营养且易消化的饲料,增加青绿多汁饲料的喂量,适当让母猪运动。
3.治疗。应采用中西药联合疗法。方法如下:①内服“黄芪花粉汤”。处方:黄芪50克,花粉40克,王不留行30克,通草15克,党参、当归各20克,煎汤内服或拌料喂服,每日1剂,连用3剂。②王不留行40克,黄芪、党参、当归、白芍各20克,山甲、通草、白术各15克,共研末调料中喂给,每日1剂,连用3天。③黄芪多糖注射液20毫升,一次肌肉注射,每天1~2次,连用2~3天。④垂体后叶素20单位,每日1次肌肉注射,连用2~3天。笔者采用上述疗法共治疗母猪无乳及泌乳不足症45例,均在3天内治愈。

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症状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预防措施


猪流行性腹泻,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其特征为呕吐、腹泻、脱水。临床变化和症状与猪传染性胃肠极为相似。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症状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预防措施。

1、病原特点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在生物学分类上属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目前认为,该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主要存在于猪的小肠上皮细胞及病猪粪便中。通过病猪排粪而污染周围环境、饲料、饮水、用具及交通工具等,该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途径而感染动物。2%-3%火碱溶液或其他碱性消毒药对该病毒有良好的杀灭作用。

2、流行情况

该病仅发生于猪,病猪是主要传染源。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都能被感染发病。哺乳仔猪、青年猪或育肥猪的发病率通常为100%,母猪的发病率变动幅度较大,通常为15%-90%。病猪和病愈猪的粪便含有大量病毒,主要经消化道传染,也有经呼吸道传染的。多发生于冬季,夏季极为少见,我国多在12月份至翌年2月份发生流行。该病传播迅速,数日之内可波及全群,一般流行过程延续4-5周。

3、临床症状

该病潜伏期一般为5-8天,人工感染的潜伏期为8-30h。病初,患猪的体温正常或稍升高,精神不振,食欲减退。随后,病猪排出水样粪便,呈暗绿色或灰色,腹泻之间有呕吐,即先腹泻后呕吐,这是猪流行性腹泻的典型临床症状。成年猪症状较轻,有的仅表现为轻度腹泻,3-4天可自愈。日龄越小,症状越重:1周龄以内的新生仔猪,常于腹泻发生后的几天内,因机体严重脱水而致其死亡,病死率可达50%-100%。断奶猪、母猪常呈现精神萎顿、厌食和持续腹泻,可持续4-7天。若不出现继发感染,患猪可能会缓慢恢复正常。育肥猪在同圈饲养感染后都发生腹泻,1周后康复,病死率为1%-3%。

4、诊断要点

可根据流行病学特点(多发生在寒冷季节,尤其是在12月份至翌年2月份多发)和典型的临床症状(先腹泻排出水样便,后呕吐),可初步诊断为猪流行性腹泻。确诊须进行实验室检验。取病死猪或剖杀病猪的小肠一段,及其内容物一部分,分别装入青霉素空瓶内,冷冻保存,立即送实验室。分别进行荧光抗体试验和直接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确诊。如果流行期已过,则可采取病愈猪的血清,检查猪流行性腹泻抗体。

5、鉴别诊断

该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猪传染性胃肠炎较为相似,但需通过仔猪接种、直接免疫荧光、免疫电镜和中和试验,确定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在抗原性上有明显差异。

6、预防措施

主要采取“一不”、“四个加强”的管理措施。一不:平时,尤其是冬季要加强防疫工作,防止该病的传人;不从病区购入仔猪和种猪;防止犬、猫等窜入猪场。要严格执行进出猪场的消毒制度,谢绝参观。四个加强:一是要加强对水源、饲料的科学管理,把好“病从口入关”。二是要加强猪舍内的清洁卫生管理,保持猪舍内清洁卫生,温度、湿度适宜,空气新鲜,提高猪的抗病能力。三是要加强猪舍内、外的消毒管理,切断感染链。要做到每周2次(周一、周三)带猪消毒;每10天1次舍外环境消毒,每平方米表面用消毒剂500mL,消毒时不留空地、不留死角。同时,做好灭鼠工作。四是要加强免疫接种力度,实现免疫接种率100%。在猪流行性腹泻常发的地区,要在当地动物防疫机构的指导下,在每年10月份,做好猪流行性腹泻和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联苗免疫接种。

7、发病后就地扑灭措施

①接种。对假定健康猪、受威胁猪群,紧急接种猪流行性腹泻氢氧化铝灭活疫苗。用法与用量详见该疫苗使用说明书。②对症疗法。对8-13日龄的呕吐、腹泻仔猪可用口服补液盐拌土霉素或诺氟沙星,温热39℃左右进行滴服,每日4-5次,确保仔猪不脱水。对大于14日龄的哺乳仔猪患病后,可用止痢散500g煮水1000mL,每头滴(灌)服3-5mL,每日2次,连服3天。③干扰素疗法。对发病母猪可用猪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转移因子进行治疗。白介素2,肌内注射,每次2.5mL,每日1次,连用2-3次。④防止继发感染,可用痢菌净注射液,肌内注射,每千克体重2.5-5mg,每日2次,连用3天;或土霉素注射液,肌内注射,每千克体重10mg,每日2次,定时注射,连用3天。⑤针灸治疗。主穴:交巢、后三里、带脉。配穴:百会、蹄叉等穴。针法:白针或血针。

猪流行性腹泻的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5—8天,人工感染潜伏期为8—24小时。主要的临床症状为水样腹泻,或者在腹泻之间有呕吐。呕吐多发生于吃食或吃奶后。症状的轻重随年龄的大小而有差异,年龄越小,症状越重。一周龄内新生仔猪发生腹泻后3—4天,呈现严重脱水而死亡,死亡率可达50%,最高的死亡率达100%。病猪体温正常或稍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断奶猪、母猪常呈精神萎顿、厌食和持续性腹泻大约一周,并逐渐恢复正常。少数猪恢复后生长发育不良。肥育猪在同圈饲养感染后都发生腹泻,一周后康复,死亡率1%--3%。成年猪症状较轻,有的仅表现呕吐,重者水样腹泻3—4天可自愈。
病变
眼观变化仅限于小肠,小肠扩张,内充满黄色液体,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小肠绒毛缩短。组织学变化,见空肠段上皮细胞的空泡形成和表皮脱落,肠绒毛显著萎缩。绒毛长度与肠腺隐窝深度的比值由正常的7:1降到3:1。上皮细胞脱落最早发生于腹泻后2小时。
诊断
本病在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方面与猪传染性胃肠炎无显著差别,只是病死率比猪传染性胃肠炎稍低,在猪群中传播的速度也较缓慢些。
猪流行性腹泻发生于寒冷季节,各种年龄都可感染,年龄越小,发病率和病死率越高,并逐呕吐,水样腹泻和严重脱水,进一步确诊需依靠实验室诊断
防治预防
加强营养,控制霉菌毒素中毒,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脱霉剂,同时加入高档维生素
提高温度,特别是配怀舍、产房、保育舍。大环境温度配怀舍不低于15℃、产房产前第一周为23℃、分娩第一周为25℃,以后每周降2℃,保育舍第一周28℃,以后每周降2℃,至22℃止;产房小环境温度用红外灯和电热板,第一周为32℃,以后每周降2℃。猪的饮水温度不低于20℃。将产前2周以上的母猪赶入产房,产房提前加温。
定期做猪场保健,全场猪群每月一周同步保健,控制细菌性疾病的滋生。
母猪分娩后的3天保健和对仔猪的3针保健,可选用高热金针先注射液,母猪产仔当天注射10毫升~20毫升/头,若有感染者,产后3天再注射10毫升~20毫升/头,仔猪3针保健即出生后的3天、7天、21天,分别肌注0.5毫升、0.5毫升、1毫升。
种猪群紧急接种胃流二联苗或胃流轮三联苗
发生呕吐腹泻后立即封锁发病区和产房,尽量做到全部封锁。扑杀10日龄之内呕吐且水样腹泻的仔猪,这是切断传染源、保护易感猪群的做法。
治疗
对8日龄~13日龄的呕吐腹泻猪用口服补液盐拌土霉素碱或诺氟沙星,温热39℃左右进行灌服,每天4次~5次,确保不脱水为原则。
病猪必须严格隔离,不得扩散,同时采用药物进行辅助治疗,推荐方案:高热金针+刀豆素,5天之后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本病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可参考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办法。在本病流行地区可对怀孕母猪在分娩前2周,以病猪粪便或小肠内容物进行人工感染,以刺激其产生乳源抗体,以缩短本病在主场中的流行。
我国已研制出PEDV甲醛氢氧化铝灭活疫苗,保护率达85%,可用于预防本病。还研制出PEDV和TGE二联灭活苗,这两种疫苗免疫妊娠母猪,乳猪通过初乳获得保护。在发病主场断奶时免疫接种仔猪可降低这两种病的发生。
①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价菌。妊娠母猪产前1个月接种疫苗,可通过母乳使仔猪获得被动免疫。也可用猪流行性腹泻弱毒疫苗或灭活疫苗进行免疫。
②白细胞干扰素2000~3000国际单位,每天1~2次,皮下注射。
⑧口服补液盐溶液100-200毫升,一次口服。
④盐酸山莨菪碱,仔猪5毫升,大猪20毫升,每天一次,后海穴注射。
⑤应用抗生素(四环素、庆大霉素)防止继发细菌性感染。
⑥中药处方:党参、白术、茯苓各50克,煨木香、藿香、炮姜、炙甘草各30克。取汁加入白糖200克拌少量饲料喂服。

猪低温症的临床症状 猪低温症的治疗措施


母猪低温症是一种因饲养管理不当,营养失调,体内产热不足或散热过多而引起母猪体温下降的一种临床综合症。患猪都表现为突然发病,体温降至35℃~37℃,食欲明显下降甚至废绝,精神沉郁,特别严重的还会出现不能站立,肛门松弛、脱肛等,患猪一般无其他病史。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当,往往造成母、仔猪共同死亡。下面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猪低温症的临床症状猪低温症的治疗措施。

1、发病机理

正常体温调节生理。猪体温调节主要是经由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对产热和散热过程进行调节,确保二者在环境和机体代谢不断改变的情况下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从而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机体产热与散热的神经调节是经由中枢神经介质来实现,神经介质(如乙酰胆碱、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对下丘脑发挥作用,调节产热与散热的主次,从而达到体温调节;机体体温的内泌调节是下丘脑在垂体分泌所产生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下,调整产热与散热的主次,从而实现体温调节。

低温症体温调节机理。主要是由于严重缺乏营养及气候环境恶劣等引起。在神经系统控制下,猪严重缺乏营养会导致机体代谢紊乱,从而通过化学形式促使体内的热量增加和物理形式散发来调节体温。物理性调节,是指在环境温度过低时,由于猪感到寒冷,就会通过神经调节促使体内产生热量,同时减少散热,从而使体温保持恒定;化学性调节,是指猪通过增加采食量,加快代谢速度,将食物中的化学能生成热能,从而使体温保持恒定。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猪体温调节也会发生变化,如果环境温度过低就会促使猪加速食物所含的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如果环境温度过高就会促使猪缓慢进行这一转化过程。该病是由于猪受到多种因素的作用导致机体产热较少或者散热过多造成体温在正常水平以下的一种临床综合征,通常在气候寒冷的冬季和初春容易发生。

2、临床症状

大部分病猪往往突然出现发病,体况比较瘦弱,被毛粗乱,体温低于38℃,严重时甚至能够降低到35℃作用。还有一些病猪在发病初期体温会有所升高,呼吸加快,停止采食,使用安乃近等药物进行治疗会导致体温快速降低,并低于正常水平。通过临床检查,发现病猪主要症状是精神极度萎靡,反应缓慢,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卧地后不容易站起,嗜睡,呼吸速度减缓,迫使其运动会导致呼吸加速,有时发生气喘,心跳加速,皮肤干燥、弹性减弱,畏寒打颤,耳鼻处冰凉,四肢厥冷,口舌黏膜、眼结膜苍白,有时会伴有流涎或者呕吐,拒绝哺乳后代仔猪。部分能够排出正常粪便,有些会发生腹泻或者排出干燥的粒状粪便,减少排尿。妊娠母猪患病后容易发生早产、死胎或者产出弱仔;空怀母猪患病后会导致发情延迟。病程通常能够持续7-15天,如果治疗不当,病猪会陷入昏迷,机体严重衰竭,最终发生死亡。

3、类症鉴别

非典型伤寒感冒。任何日龄的猪都能够发生,尤其是仔猪比较容易发生。病猪表现出精神萎靡,体表温度不均匀,尤其是耳尖、四肢温度较低,眼结膜潮红,流泪、流清涕,畏寒怕冷,发抖,拒绝走动,发生跛行,且停止采食等。在没有发生继发感染的情况下,该病通常呈散发性,病程持续时间短,且只要及时采取治疗,就能够快速康复。

非典型性猪瘟。主要是由于妊娠母猪携带猪瘟病毒或者体内猪瘟抗体水平过低,使后代仔猪先天性感染猪瘟病毒。对于这种新生仔猪,主要特征是在初生时体表附着黏液状胎粪,较难擦净,被毛粗乱且失去光泽,畏寒打颤,往往堆挤在一起,持续腹泻,吮乳能力较弱,后腹内部毛囊明显突起或者存在红点,对包皮挤压会流出白色积液。通常是哺乳仔猪及保育期仔猪容易发病。

4、治疗措施

西药疗法。病猪可按每千克体重使用2mL50%葡萄糖注射液,并与10-20mL10%安钠加、30-50mL维生素C混合均匀,然后加热到39-40℃温度一次性静脉缓慢滴注,每天1-2次,直到体温达到正常水平停止。

中药疗法。主要使用中药进行补气温中,可取30g党参、30g陈皮、30g黄芪、30g白术、30g黑附子,添加2500mL水煎煮至1500mL,待温度适宜后通过胃导管给病猪一次性灌服,每天2次,至少连续使用3天。也可取12g川芎、15g黄芪、9g砂仁、15g白术、20g当归、15g附子、12g肉桂、15g干姜、20g党参、10个大枣、10g甘草,加水煎煮后取药液给病猪一次性内服,每天1次,连续使用3-5天。

肾上腺素加红糖疗法。根据病猪具体体重,每次肌肉注射8-10mLO.l%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每天1-2次,连续使用2-3天。然后取100-150g红糖(也可使用白糖),添加适量开水溶解,待温度适时后给病猪一次性灌服或者任其自由饮用,每天2-3次,连续使用3-4天。

灌肠疗法。如果病猪粪便干硬,可先使用温度适宜的肥皂水进行灌肠,当干硬粪便完全被冲出后,再使用温热的口服补液盐进行深部灌肠。如果病猪具有呕吐症状,可肌肉注射适量的胃复康。

近年来,淮阳县个别猪场在冬春季节总有母猪低温症发生,现报告如下:
1、病因
多发生在严冬和春初,天气突变是其诱因,多发生于体质虚弱、农村散养的带仔或怀孕后期母猪。而在限位栏舍、水泥地面饲养,或长期饲喂生粉料、饮用凉水的母猪高发。
2、症状
病猪突然发病,被毛粗乱,瘦弱,体温降到36℃以下,严重的可降至35℃以下,精神高度沉郁,反应迟钝,食欲减少或废绝,卧地难起,嗜睡,强迫运动,呼吸加快,有时发喘,心跳加快,皮肤干燥、缺乏弹性,肋骨显露,畏寒打颤,耳鼻俱凉,四肢厥冷,呼吸缓慢,结膜、口舌黏膜苍白,有时呕吐或流涎,不愿让仔猪吃乳。有的大便正常,有的大便干燥呈粒状或腹泻,尿量减少。怀孕母猪易早产、产弱仔或死胎,空怀母猪延期发情。病程一般7~10天,最后昏迷衰竭而死。
3、剖检变化
病猪皮肤、可视黏膜苍白,心肌松弛,肺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其他器官未见明显病变。
4、实验室检查
将病死猪的淋巴结、肝、脾、肾等器官组织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均呈阴性。将病料搅碎按青霉素10万IU/ml、链霉素5万IU/ml混合,小白鼠腹腔注射0.5ml/只,24小时、48小时、72小时、1周后观察,均未发病。
5、治疗
应加强饲养管理,补液、强心、恢复神经系统的正常调节功能,以补气、血为主,采用中药和西药结合治疗。对此病应早诊断并及早正确用药,如在治疗中体温仍下降,低于35℃,肛门极度松弛的病猪。治疗可按以下处方进行:5.1西药疗法:每100kg体重母猪用50%葡萄糖120~160ml、辅酶A800~1000IU、400~500mg维生素B6、维生素C2.5~4.0g,混合后一次静脉缓慢推注(注射液加热至37.5℃~39.5℃效果更好);首选颈部肌肉注射10%安钠咖注射液,按0.4ml/kg肌肉注射,隔日1次,或10%的樟脑磺酸钠10~20ml,每天1次,连用3~4天即好。有条件的农产可往饲料里加入适量的人工盐和酵母片。
5.2中药疗法:党参、黄芪、肉桂、熟附子各25g,干姜、草果、连翘、炙甘草各15g,共研成细末,用开水冲后加适量红糖,候温灌服。诸药加水1000ml,火熬至500ml,1次灌服,每天1剂,连服3剂。肌肉注射三磷酸腺苷50~100mg,每天1次,连续3~5天。
5.3肾上腺素加红糖疗法:按患猪体重的大小,取0.1%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8~10ml,一次肌肉注射,每天1~2次,连续2~3天。接着取红糖(也可用白糖)100~150g,加适量开水溶解,候温,一次灌服或让其自饮,每天2~3次,连续3~4天。
对于大便干硬的可先用温肥皂水灌肠,待干硬粪便冲出后,再用温口服补液盐深部灌肠。对于呕吐的可适量肌肉注射胃复康。喂食和饮水中可适当加入熬煎好的生姜辣椒汤,以刺激机体血液循环加快,有助体温上升。还可适当升高猪舍温度,铺干净柔软垫草。患病期间坚持每天注射青霉素、链霉素等抗感染药治疗。

猪弓形虫病的临床症状 猪弓形虫病的诊断和预防措施


猪弓形虫病是由寄生在血液中的龚地弓形虫引起、呈世界性分布的人畜共患的原虫病。猪弓形虫病可引起猪呼吸困难、高热和流产,暴发性流行时会导致大量死亡,对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文章就猪弓形虫病的诊断方法进行概述,为防控该病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猪弓形虫病的临床症状猪弓形虫病的诊断和预防措施。

1、流行特点

该病自然传播的方式是多样的,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各种猪均可感染发病,但以生长猪和育肥猪发病率较高。成年猪多呈隐性感染;妊娠母猪常表现为流产、死胎及产出弱仔猪,成活率很低。该病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一般以夏、秋季节多发,死亡率高。

2、临床症状

该病潜伏期为3~7天,症状与猪瘟近似。病初体温高达40.5~42℃,呈稽留热4~7天。患病猪鼻镜干燥,鼻孔有浆液性黏液或脓性分泌物流出;咳嗽,呼吸困难,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喜欢饮水。病猪初期便秘,排球样粪便;病猪后期腹泻,排出水样或脓性恶臭粪便;体表淋巴结肿大,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明显。随病程发展,严重时在耳下、下肢、腹下部等处出现紫红色斑点状出血,或较大面积的发绀。妊娠母猪感染后,表现为高热,不吃食,精神萎靡、昏睡;后期往往发生早产或流产,产出发育不全的仔猪或死胎。该病也可引起母猪死亡,但死亡率很低。该病在急性病例中,病猪体内所见到的虫体,多数是单个虫体;而在慢性病例中,病猪体内所见到的虫体,多数为包囊状,而且只局限于大脑和心肌中。

3、病理变化

该病最特征的病变在肺脏、淋巴结和肝脏。病猪的气管和支气管内有大量黏液性泡沫,有的并发肺炎;全身淋巴结肿大,呈灰白色,切面湿润外翻,尤以肠系膜淋巴结最为显著,多数有针尖大至米粒大,灰白色或灰黄色坏死灶及大小不等的出血点;肝肿大,硬度增加,有针尖大的坏死灶和出血点;脾脏肿大,呈棕红色;肾脏呈土黄色,有散在的小出血点或坏死灶;心包和胸、腹腔内有积液。

4、血清学诊断

我国应用较广的为间接血凝试验,猪血清间接血凝凝集价达1:64时可判为阳性,1:256表示最近感染,1:1024表示活动性感染。间接血凝阳性反应可持续半年以上。

5、预防措施

保持猪舍干燥、清洁、卫生,要定期对猪舍内、外环境进行严格消毒,消灭土壤和各种物品上的卵囊,可选用1%强力消毒灵、0.5%过氧乙酸、3%火碱溶液等消毒液。人在接触牲畜、生肉、死尸后要严格消毒,避免人体感染,减少发病率,尤其是饲养人员和兽医防疫人员更应注意。对肉食品要充分煮熟或冷却处理(据试验,猪肉加热66℃经10min或零下20℃条件下冰冻24h,可以杀死弓形虫的包囊;零下10℃经15天,零下15℃经3天可杀死虫体)。儿童和孕妇不要与猫接触。对猪粪尿要进行严格发酵消毒。对猪舍内的粪尿,要做到定时清除,专人、专车、专线路运出,运到指定地点集中发酵处理。与此同时,还要给猪舍安装纱窗、纱门,防止蚊蝇和鸟等侵入猪舍内,控制该病的发生。

6、发病后就地扑灭措施

血检。对假定健康猪群进行血清学检查,清除感染来源。对检查出来的血清学阳性猪进行隔离封闭治疗,有计划淘汰处理。

药防。对假定健康猪和受威胁猪群进行药物预防(即药物保健)。使用中药大青叶100g,每天1次,连喂5~7天,有预防该病的作用。

有效治疗。磺胺类药物对该病疗效较好,如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磺胺-6-二甲氧嘧啶、甲氧嘧啶等。又因磺胺类药物对弓形虫病后期(即病猪体内弓形虫的包囊型虫体)无效,故对其治疗原则是:“用药要早,药量要够,疗程要足”。治疗方案是:杀虫、退热、止咳、平喘。①杀虫:口服或肌内注射磺胺类药物,配合应用抗菌增效剂疗效更佳。磺胺嘧啶,每千克体重70mg,配合喂服甲氧苄氨嘧啶每千克体重14mg,每天2次口服,连用3~4天。还可服用磺胺二甲基嘧啶(SM2),对杀灭滋养体疗效显著;或磺胺-6-二甲氧嘧啶,每次每千克体重30~60mg,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用3~5天;或磺胺甲氧吡嗪(SMPZ)每次每千克体重30mg,加甲氧苄氨嘧啶(TMP)每千克体重10mg,每天1次口服,连用3~5天。②退热:机体发热可引起糖、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快,产生大量乳酸,发生酸中毒。也可选用双氯酚酸钠注射液,肌内注射,每次每千克体重0.1mL,每天1次,连用2天。红弓链一次净注射液(复方磺胺类药物,主要成分为磺胺对甲氧嘧啶钠与甲氧苄啶),肌内注射,每次每千克体重0.1mL,首次每天1次,维持量为3天1次,连用3次。③止咳平喘:复方硫酸丁胺卡那霉素注射液,肌内注射,每次每千克体重0.1~0.2mL,每天1—2次,连用3天。

猪脱肛的病因分析 猪脱肛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措施



猪脱肛是由于直肠后段从肛门脱出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于遗传、腹泻、便秘、缺乏营养、过于拥挤、频繁咳嗽等因素引起.任何年龄的猪,在一年四季都能够发生.在发病早期及时进行治疗比较容易治愈,如果在发病晚期就要立即采取手术治疗.下面就具体界一下:猪脱肛的病因分析和猪脱肛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措施。希望能为广大养猪户提供参考.

1、病因分析

疾病因素。主要是由于猪长时间发生顽固性下痢或者便秘而继发引起。另外,尿道结石、尿道炎、阴道炎也能够引起脱肛。此外,猪患有呼吸道疾病时,由于剧烈咳嗽、腹压增大,也能够导致直肠发生异位而脱出。

毒素因素。如果给猪采食含有大量霉菌毒素的饲料或者饲养在被霉菌毒素污染的环境中,侵入机体后都会导致直肠发生肿胀,从而出现脱肛。另外,饲料中长时间添加大量的棉粕,也能够导致猪由于中毒而发生脱肛。

饲喂因素。如果给猪饲喂含有过低水平粗纤维的日粮,会导致肠道蠕动减弱,从而发生脱肛。另外,突然更换饲料、缺乏营养、饲料中存在过多的泥沙或者其他异物,都能够使猪发生脱肛。

生理因素。母猪体况过肥或者妊娠后期腹压明显升高,导致子宫严重压迫直肠,以及肛门括约肌明显松弛等因素,比较容易使其发生脱肛。

2、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病猪在排粪后有小段直肠黏膜发生外翻,且能够恢复,但随着症状的加重,就会导致直肠黏膜长时间脱出到肛门外面。如果病猪是直肠黏膜发生脱出,能够在肛门口外面看到圆球形的肿胀物,呈暗红色或者淡红色。如果病猪的整个直肠壁发生脱出,就可在肛门外面看到有肿胀的圆筒状物体下垂。随着脱出时间不断延长,会导致黏膜下逐渐发生比较严重的水肿,导致局部发生肿胀,甚至造成黏膜发生出血、糜烂和坏死。同时,由于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导致脱出的直肠表面被玷污,往往黏附有草屑和泥土等。如果时间过久,就会导致直肠壁明显干燥,并发生龟裂,且存在透明的黄色渗出液,有时混杂血液或者附着有化脓性分泌物,在加上发生机械性损伤,会导致局部表层组织发生坏死而引起感染。此时,病猪往往会表现出全身症状,如体温明显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且经常怒责,呈排粪姿势。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会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也能够造成死亡。

3、治疗措施

发病初期,直肠段脱到体外时间较短,此时病猪可进行2~3h限制采食,并对肛门周围及脱出直肠末端使用温热的0.1%的高锰酸钾或者1%的明矾水清洗干净,接着将后腿提起,使两后腿稍微分开,将适量的抗生素涂抹在脱出直肠末端表面,最后将其缓慢送回到腹腔。另外,脱出直肠经过清洗消毒后,可先用蓖麻茎和根的水煎液进行清洗,再涂抹由蛄蝼和田螺肉干粉末组成的中药制剂。其中蓖麻具有镇痛、排毒、消肿的作者用,蛄蝼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利湿的作用,田螺肉具有消肿、清热利湿、增强肌肉收缩、收敛的作用,从而能够很好的治疗直肠脱出。另外,蓖麻茎、根便于取用,煎煮简单,蛄蝼和田螺烘干或者晒干后容易研成粉末,混合均匀后即可使用。一般来说,脱出直肠涂抹中药经过2—5min后才可进行送复,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要注意配合使用抗菌素进行治疗,避免继发感染细菌,促使病猪尽快康复。脱出直肠送回腹腔后,可采取内翻缝合法在肛门上下分别缝合两针,注意防止过紧,使其能够正常排粪,缝线保留3~5天;或者用95%的酒精在肛门上下左右分成四点注射,每点注射2~3mL。最后,将病猪两后腿用绳子吊起,确保后部离开地面,经过30min左右,待直肠的不良刺激明显减轻,停止努责时即可放下,但依旧要采取隔离饲养。

如果脱出时间较长,发生严重水肿,甚至黏膜局部已经发生坏死,很难直接将脱出部分送回时,要先采取消除水肿,促使脱出的直肠部分尽可能变细,即先使用0.1%的温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冲洗,将坏死的黏膜剪去,但要避免损伤肠的肌层,接着对其进行整复,并配合在肛门外部进行温敷。温敷通常可在肛门处放置喷有40℃左右醋液的热砖或者热布鞋底,持续30~40min;或者在直肠黏膜水肿处使用针头不断穿扎,接着包扎纱布,对其轻轻挤压促使水肿液排出,并在黏膜上涂抹一层石蜡油,最后将其缓慢送回腹腔,再对肛门缝合,注意缝线不能够打结过紧,缝合线保留4~7天。

如果发生严重脱肛,直肠已经坏死,且浆膜存在穿孔,要立即采取切除缝合术。病猪在后海穴注射20~30mL按40~60mLl%普鲁卡因、1mLO.1%肾上腺素组成的混合溶液,接着术者在患部之后用两条缝线以十字形穿过脱出直肠,注意穿线要避开较粗血管,之后小心在距离缝线大约1cm将坏死直肠、内外肠管切除,注意不能够嵌住、损伤小肠,如果出现细小血管渗血可使用止血钳止血或者采取纱布压迫止血,再使用镊子将缝线从直肠腔内夹出,剪断缝线中央,变成4条线,然后各自打结固定,就是在两层肠管肠壁的4个结之间进行结节缝合.内外肠管断端距离5.5cm处进行缝合。缝合结束后,要将固定牵引线剪去,并对直肠脱出部分进行消毒,然后才能够还纳到肛门。

猪脱肛原因和防治方法

一、发病原因

1、应激因素,嘶咬、奔跑、剧烈运动,其他应激。寒冷、潮湿等因素

2、病理因素:某些疾病导致的严重炎症,刺激直肠发生脱垂,有些疾病引起的便秘也可继发直肠脱垂。体质虚弱,咳嗽可引起腹压增高,因而发生直肠脱垂。

3、物理因素:饲养密度大,猪舍寒冷,昼夜温差大,猪群扎堆,如果猪发生咳嗽,则极易发病。圈舍坡度较大,母猪分娩、高密度运输时,都可造成腹压增大,而发生直肠脱出。

4、遗传因素:直肠脱垂与遗传有关,近亲交配,可使遗传缺陷表现出来,发病几率增大。

缺水—粪便中的水含量较少,通过直肠时容易造成损伤。

5、药物某种抗生素(泰乐菌素、林可霉素)导致直肠边缘肿胀,随后发生直肠脱出。高剂量用药时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6、饲料或者垫料中的霉菌毒素可导致直肠肿胀,从而造成损伤。

7、生长速度过快当猪的生长速度过快时,直肠脱垂成了一个大问题。特别是30-60kg仔猪饲喂高营养浓度的日粮时情况更为严重。

8、环境温度变化,猪控制体温的能力比较差,体温容易受到环境温度变化的负面影响。气温降低时容易发抖,低温导致猪挤作一团,并扎推。当有其它猪趴在某一头猪背上时,若这

头猪突然咳嗽腹压比平常高很多,而这一腹压的唯一释放途径是肛门,因此这时猪咳嗽容易导致直肠脱垂。脱肛主要的原因是是由于便秘、腹泻反复造成肛门括约肌松弛而发病。此外营养不良、天气寒冷、饲养密度过大等应激因素也可造成。

二、防治措施:

1、防止惊吓,减少应激,同时在冬季注意保暖;

2、防止饲料霉菌毒素;

3、减少夜间饲料添加量,晚上10:00——11:00把育肥猪强行驱赶30分钟,让猪饮水、排便,避免猪为了御寒而长时间相互挤压,导致直肠脱出;

4、中药:黄芪、升麻、党参、诃子、陈皮、白术、当归等,适量打碎加入饲料,连用10天。功效:益气补血,调节神经。

5、治疗:猪脱肛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患猪站立时可自行还纳,排粪时又可脱出。一种患猪站立时不能自行还纳。脱出部分较为严重的表现为水肿、溃烂、出血。

①轻者用温热的1%明矾水或.1%高锰酸钾水,洗净脱出的肠管,再提起猪的后腿,慢慢的送回腹腔,做袋口状缝合或在肛门上下左右分四点注射95%的酒精,每点2~3毫升。然后,用绳子将猪的两后腿吊起,使猪的后驱离开地面。经过半小时左右,直肠的不良刺激逐渐减轻,努责消失。将猪放下,隔离饲养。

②对脱肛严重的猪只,要进行荷包式缝合,在缝合时首先用消毒药水把针、线、剪刀、手术用具和手臂以及肛门所脱出的部分进行清洗消毒,对水肿的要用手轻挤把水肿的地方挤消,如果溃烂应剥去烂肉清洗干净,然后轻轻送入肛门内,

然后缝合,最主要的是手术完后用地米和青霉素进行后海穴注射,用量酌情连用2-3次,一般3-5天内即恢复正常。脱肛非常容易复发,要注意对2次以上脱肛的猪只要进行淘汰处理,无饲养价值。

日常饲喂营养丰富的全价料,防止惊吓,减少应激,同时在冬季注意保暖。





猪痘的临床症状 猪痘的类症鉴别及防治措施


猪痘是由于感染痘苗病毒或者猪痘病毒而导致的一种传染病,主要特征是病猪皮肤形成丘疹,机体发热。该病呈一过性,具有较低的死亡率。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痘的临床症状猪痘的类症鉴别及防治措施。

1、流行病学

猪痘是由于感染痘苗病毒和猪痘病毒而引起,这两种病毒都具有非常强的抵抗力,即使寒冷条件也无法使其毒力减弱。在完全干燥的痘浆内,能够始终存在活的痘病毒。但是在土壤中通常只能够生存几周。另外,病毒对热、阳光照射、碱以及大部分常用的消毒药都非常敏感。例如,病毒在60℃温度下会被快速杀死,使用极低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也能够快速将其杀死。健康猪主要是由于直接接触病猪而发生感染。该病可通过呼吸道传播,也能够通过皮肤以及消化道传播。一般来说,该病在气候寒冷、卫生条件恶劣以及吸血昆虫活动旺季比较容易发生。

2、临床症状

该病平均具有4-7天的潜伏期,病猪体温明显升高,一般可达到41.3-41.8℃,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寒战、喜卧,动作迟缓,眼结膜和鼻黏膜潮红、肿胀,并会产生黏液性的分泌物。在躯干少毛或者无毛部位,如下腹部、四肢内侧、面部皱褶、眼睑、鼻镜等,会形成痘疹,有时也会在背部和躯体两侧发生。典型的猪痘病灶,开始是在皮肤表面突出有深红色的硬结节,略呈半球状,直径大约为8mm,表面平整。病变处明显瘙痒,由于频繁擦痒会导致痘疤破裂,有浆液或者血液渗出,并容易黏附垫草、泥土而形成痂壳,造成皮肤明显增厚.如同皮革。人为将其强行剥离后,发现痂皮下存在暗红色的溃疡,表面覆盖少量黄白色的脓汁。发病后期,痂皮会发生破裂、脱落,形成新生的肉芽组织,接着很快就会长出新的黑色痂皮,在发生2-3次褪皮以后即可长出新皮。如果病猪同时继发感染其他病菌,会导致症状加重。另外,如果病猪的口咽、支气管以及气管等处出现痘疹,往往会导致败血症,且最终发生死亡。

3、类症鉴别

猪水疱病。病猪主要特征是初期体温就明显升高,一般达到40-41℃,且唇、舌、齿龈以及咽腭处存在不同大小的水泡,尤其是附趾和主趾的蹄冠上存在明显水疱,严重时会由于发生继发感染而引起脓性炎症,且任何品种、年龄的猪都能够发生。

猪口蹄疫。通常在气候寒冷的春、秋、冬季容易发生,且快速传播,主要在口、唇、齿龈、蹄部以及乳房形成水疱,但躯干不会出现,且使用口蹄疫免疫血清能够预防发病。

猪丹毒。病猪呈急性败血症经过时,体表全身发生弥漫性充血,即形成大红袍状;呈亚急性、慢性经过时,体表全身存在不同大小的充血性紫斑,呈菱形或者方形,在皮肤表面突出,且用手指按压能够发生褪色,个别病猪的背部会形成大面积结痂。

猪葡萄球菌病。猪通常是由于创伤而发生感染,水疱破裂后会流出棕黄色的香油样水疱液。病猪呼吸加快,相互拥挤在一起,大量流涎,呻吟,腹泻。

4、防治措施

隔离消毒。发现病猪必须马上进行隔离,同时对其污染的用具、圈舍进行清扫,确保干净后使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3%的石炭酸、来苏尔进行全面喷洒消毒。同时,病猪要加强饲养管理,饲喂富含营养的饲料,并注意进行灭蝇、灭蚊、除虱等。

西药治疗。病猪先在痘疹上涂抹适量的0.5%的碘溶液,并配合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o.05g病毒灵(盐酸吧啉双胍)、o.08mL30%安乃近注射液,以及240万IU青霉素钾,连续使用2天即可痊愈。病猪也可按体重使用3万~5万IUjkg青霉素或者氨苄青霉素,与适量的维生素C、磷酸地塞米松混合后进行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续使用3-5天。病猪也可按体重肌肉注射o.1mLjkg痘疮先锋(利巴韦林)注射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3-5天。对于患病母猪,可用取250-500mL生理盐水、500mL10%葡萄糖、6-8mLo.5%樟脑磺酸钠、15-20mL维生素C、30-40mg地塞米松,并按体重添加3万-5万IUjkg氨苄青霉素,混合均匀后进行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续使用2-3天。

中药治疗。发病初期,病猪皮肤出现红点对,可使用宣表解毒的中药治疗,如麻葛二花汤,即取10g二花、Sg葛根、Sg升麻、10g连翘、Sg土茯苓、Sg生甘草,加水煎煮后分成2次喂服。如果病猪已经形成痘疱或者发生溃破,且体温升高,采食量减少,可取10g栀子、20g连翘、Sg黄连、7.5g黄柏、25g二花、25g黄芩,加水煎煮后分成2次喂服,能够用于凉血解毒;同时配合对皮肤使用用野菊花、忍冬藤煎水或者艾叶、菖蒲煎水清洗。

免疫预防。猪群可注射用病鸡痘痂制成的疫苗,但该疫苗具有较大的毒力,接种后会出现较强的反应,且存在有散毒的危险。另外,猪群也可注射鸽痘病毒疫苗,直接进行皮下刺种,相对比较安全。

猪痘的临床症状:

潜伏期4~7天,病猪体温升高达41~42℃,精神沉郁,食欲减损。痘疹主要发生于下腹部、股内侧、背部或体侧,初为深红色硬结节,呈半球状突出于体表,见不到形成水疱即转为脓疱,并很快结成棕黄色痂块,脱落后遗留白斑而痊愈,病程10~15天,病死率不高,如管理不当或继发感染,可使病死率升高,特别是幼龄仔猪。

流行病学
猪痘的病原体为猪痘病毒和痘苗病毒。两种病毒的病原性不同,感染猪痘病毒的恢复猪,对猪痘病毒仍有感受性,反之亦然。病猪和病愈带毒猪是本病的传染源。病毒随病猪的水疱液、脓汁和痂皮污染周围环境。
主要经损伤的皮肤货粘膜感染,也可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染。此外,猪血虱、蚊、蝇等外寄生虫也可参与传播。此病由病毒引起,直接接触传染。皮肤损伤是猪痘感染的必要条件。猪虱及其他吸血昆虫对皮肤损伤使病毒得以进入皮肤。大多数患畜在三周后恢复。病变皮肤位於背部,腹部,腹股沟及大腿内侧,病变开始为丘疹,然后发展成水疱,水疱容易破裂,若继发感染会形成脓疱。经常水疱破后会结痂。大多数痂皮在感染三周后脱落。此病的诊断并不难。在临床上须与猪疥癣区别。无并发性皮肤病的猪痘不会发痒,不难作类症鉴别。对临床诊断如有可疑,应作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猪痘病毒可在电子显微镜下认出。猪痘无特效疗法,治疗目的在于防止细菌继发感染。控制猪痘的最佳方法,莫过於加强卫生管理及清除一切外寄生虫。
发病规律
猪痘常发生于1~2月龄的仔猪,成年猪发病较少。但由痘苗病毒引起者,则无年龄之分。以春夏季多发,可呈地方流行性。常被误认为由蚊虫叮咬所致,冬季来临后停息。
症状
猪痘发生于幼猪、育肥猪,潜伏期5~7天,典型病例初呈现红斑,遍布全身,继而出现孤立圆形丘疹,凸出于皮肤,发展成水泡,转为脓泡破溃形成痂皮。
一般很少影响进食,饮水正常。整个发展过程患猪表现奇痒难耐,磨蹭墙壁、围栏。传染快,同群猪感染率可达100%,但死亡率一般不超过3%~5%,多数是因并发症造成。
病初体温升高至415℃左右,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不愿行走,瘙痒,少数猪的鼻、眼有分泌物。随之在少毛部位发生白斑,开始为深红色的硬结节,突出于皮肤表面,腹下、头部、四肢及胸部皮肤略呈半球状,不久变成痘疹,逐渐形成脓疱,继而结痂痊愈
治疗
可用黄芪多糖、利巴韦林(目前该药已禁用)等抗病毒药物注射,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如板蓝根、黄芩、黄柏等拌料饲喂。溃烂的地方用紫药水、红霉素软膏涂布。同时用抗生素如环丙杀星、氟苯尼考等肌肉注射以防止继发感染。目前尚无疫苗可用于免疫,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结合本场防疫程序,在定期预防的基础上,应用百毒杀、菌毒灭等药品,按药品说明中等施药比例喷洒猪体、圈舍,消除病原。为防感冒可在每日气温高时喷洒,每日1次或隔日1次。一般5~7天以结痂、脱落后康复。如不怕麻烦,可涂擦碘酊、甲紫溶液,其治疗效果更好。对个别出现体温升高的患猪,可用抗菌素加退热药(青霉素、安乃近或安痛定等)控制细菌性并发症。
预防
①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做好猪舍的消毒与驱蝇灭虱的工作。
②搞好检疫工作,对新引入猪要搞好检疫,隔离饲养1周,观察无病方能合群。
③防止皮肤损伤,对栏圈的尖锐物及时清除,避免刺伤和划伤,同时应防止猪只咬斗,肥育猪原窝饲养可减少咬斗。

猪囊虫病的临床症状 猪囊虫病的防治及检疫措施


囊虫病属于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之一,主要是由于感染能够在人体内寄生的猪带绦虫的幼虫,即猪囊尾蚴,也就是说猪囊虫病是猪囊尾蚴存在于猪体内的一种形式。主要中间宿主是猪。人感染绦虫病,不仅可能导致自身发生囊虫病,还能够经由粪便以及病猪肉而导致他人或者其他猪只发生传染,导致反复发病。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猪囊虫病的临床症状猪囊虫病的防治及检疫措施。

1、流行特点

猪绦虫的中间宿主是猪,主要是由于食入污染有人类排出的绦虫虫卵或者孕节的饮水或者饲料,进入肠道后,存在于卵内的六钩蚴就会逸出,经由血液循环转移到全身各处。虫体主要是在猪的肌肉内寄生,比较常见的是舌肌、肩腰部肌肉、股内侧肌以及心肌,病情严重时会寄生在全身肌肉以及脑、眼部、肝脏,甚至能够寄生在脂肪内。虫卵在8~10周之后发育成一个囊包体,里面含有大量的液体,接着在囊上形成凹陷,并在该处形成头节,相继长出顶突和吸盘,发育成为成熟的囊尾蚴。

猪绦虫成虫的终末宿主是人,而其又能够作为幼虫的中间宿主。如果人类食人生的或者没有煮熟的寄生有囊尾蚴的猪肉后,囊尾蚴就会在小肠内继续生长发育,成为成虫,此时人即为终末宿主。猪绦虫具有2~3个月的潜伏期,并能够在人体内生存3~10年,少数甚至能够数十年,并在此阶段内持续排出孕节,成为该病的主要感染源。如果人食人污染有绦虫卵的饮水和食物,或者具有呕吐、恶心等症状,就会导致存在于小肠内的孕卵节片随着肠道的逆蠕动侵入到胃,里面的六钩蚴就会逸出而侵入肠壁,通过血液循环移行到肌肉等组织内,继续发育成为囊尾蚴,此时人即为中间宿主。

2、临床症状

通常情况下,病猪在临床不会表现出非常明显的症状。如果感染严重,就可能出现营养不良、生长发育缓慢、水肿和贫血等症状。如果囊尾蚴侵入到某些器官,就会表现出与该器官相应的临床症状。例如,虫体在与呼吸有关的肌群、喉头以及肺内寄生,病猪就会表现出呼吸困难,发出嘶哑声音,且吞食困难等;如果虫体在脑内寄生,病猪就会表现出急性脑炎、癫痫的症状,严重时甚至发生死亡.

3、实验室诊断

间接凝集试验。该方法是指利用某些不会影响免疫反应的均一小颗粒,将可溶性抗原(或者抗体)吸附到其表面,与相关抗体(或者抗原)发生反应时,就会在存在电解质的适宜条件下出现凝集现象,包括间接血凝试验、反向间接血凝试验、卡红凝集试验以及碳凝集反应等。

酶免疫技术。该方法是现在最可靠的检测猪囊虫的一种技术,且早期建立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已经在诊断猪囊虫病时广泛使用,且在此基础上又建立抑制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生物素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4、防治及检疫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为彻底净化和有效控制猪囊虫病,要先加强饲养管理,并保持环境卫生良好。改变传统的饲养方式,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最好采取集约化、规模化饲养,尤其是采取圈养的猪场,必须将猪圈和厕所严格分隔。猪群要饲喂合理搭配的全价饲料,从而使饲养周期缩短。建立良好的卫生制度,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加强宣传猪囊虫病对人体具有的危害,促使人们了解改变的危害、感染方式以及感染途径,并自觉加强防治该病,注意饮食卫生,不食用半生或者生的猪肉,必须完全熟透,避免食人绦虫卵,从而防止发生该病。使用人畜粪便作为肥料时,必须采取无害化处理才能够被利用。定期进行驱虫,对于患病人畜要及时采取治疗,确保将传染源完全消灭。

严格检疫。生猪出栏时,检疫人员要在接到报检后及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临栏临场的产地检疫。对于年龄较大或者在疫区内的病猪,由于体内寄生虫体数量较多,分布密度较大,往往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通常不会被漏检;对于年龄较小的病猪,由于体内寄生虫体数量较少,且分布密度较小,进行产地检疫时要更加仔细认真。为确保市场上销售的猪肉健康、安全,必须加强宰后检疫,这是重要环节,略有疏忽就会使病猪肉流人市场,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检疫人员必须具有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按照检疫规程进行检疫。对于猪只必检的部位必须进行仔细认真的检查。对于无法用肉眼鉴定的特征,可进一步采取实验室检查。对于检出患有囊虫病的猪肉,必须按照国家的规定和要求采取无害化处理,禁止销售。

药物治疗。近几年,该病通常选择使用丙硫咪唑、复方吡喹酮和吡喹酮等药物进行治疗。如病猪每天可按体重使用30~60mg/kg吡喹酮,分成3次服用;也可使用30mg/kg丙硫咪唑,分成3次服用;还可肌肉注射80mg/kg复方吡喹酮注射液,用药3个月后能够促使囊尾蚴被完全吸收,且不会对鲜肉质量产生影响。病猪治疗时,要求用药疗程短,治疗后不能够残留有囊尾蚴痕迹,如钙化点等,并要确保鲜肉质优良。

猪囊虫病的病原

猪囊虫的成虫体长2~7mm,头节呈圆球形,上有4个吸盘和1个顶突,顶突周围有两排小钩,共计25~51个。颈节短而窄,后接未成熟节片,最后依序为正方形的成熟节片和长形的孕卵节片。从粪便中排出的孕卵节片常常是几个节片连在一起的,孕卵节片内的子宫有7~12对侧支。

幼虫称猪囊尾蚴(Cysticercuscellulosae)或猪囊虫,呈白色半透明的小囊泡,长6~10mm,宽约5mm,囊内含有囊液,囊壁上有一乳白色的小结,其中嵌藏着一个头节。囊虫包埋在肌纤维间,外观似散在的豆粒或米粒,故群众常称有囊虫的猪肉为“豆肉”或“米肉”。

有钩绦虫寄生于人的小肠,其孕卵节片随粪便排到外界,猪吞食了孕卵节片或节片破裂后散落出的虫卵而遭感染。虫卵在胃肠消化液的作用下,卵壳破碎,六钩蚴外出,钻入肠壁,随血液被带到周身各部,而以咬肌、心肌、膈肌、舌肌、前肢上部肌肉、股部和颈部肌肉中,约经2个月发育为囊虫。当人吃了未煮熟的带有囊虫的猪肉时,即遭感染。此时囊虫翻出头节,吸着在人的小肠黏膜上,约经2~3个月发育为成虫。在人体内可寄生数年或十年之久,并不断地向外界排出孕卵节片,成为猪囊虫的感染来源。

人的感染主要是在不卫生的条件下吃人了虫卵,或因患者肠逆蠕动(呕吐)时,而使孕卵节片返入胃中,在胃液的作用下,六钩蚴逸出,进入血液循环,再到各组织器官发育为囊虫。当囊虫寄生在人的脑、眼等部位时,常对人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

流行病学

猪囊虫病呈全球性分布,但主要流行于亚、非、拉的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我国虽有26个省、市、自治区报道过本病,但主要发生于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及云南、广西与西藏的部分地区;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地区已极少发生;东北地区感染率仍较高。由于国家加强了肉食品的安全检查和人民生活条件大为改善,本病的发生率已呈逐步下降的趋势。

猪囊虫病主要是猪与人之间循环感染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人有钩绦虫病的感染源为猪囊虫,猪囊虫病的感染源是人体内寄生的有钩绦虫排出的孕卵节片和虫卵。感染猪有钩绦虫的患者每天向外界排出孕卵节片和虫卵,且可持续排出数年甚至20余年,这样,猪就长期处于感染的威胁之中。

猪囊虫病的发生与流行与人的粪便管理和猪的饲养方式密切相关,一般本病发生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在这些地区往往是人无厕所猪无圈,甚至还有连茅圈(厕所与猪圈相连)的现象,猪接触人粪的机会增多,造成流行。此外,有些地区有吃生猪肉的习惯,或烹调时间过短,蒸煮时间不够等,也能造成人感染猪有钩绦虫。

临床症状

1、患猪多呈现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一般症状,常表现为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受阻,被毛长而粗乱,贫血,可视粘膜苍白,且呈现轻度水肿。

2、患猪腮部肌肉发达,前膀宽,胸部肌肉发达,而后躯相应的较狭窄,即呈现雄狮状,前后观察患猪表现明显的不对称。

3、患猪睡觉时,外观其咬肌和肩胛肌皮肤常表现有节奏性的颤动,患猪熟睡后常打呼噜,且以深夜或清晨表现得最为明显。

4、外观患猪的舌底、舌的边缘和舌的系带部有突出的白色囊泡,手摸猪的舌底和舌的系带部可感觉到游离性的米粒大小的硬结。

5、患猪眼球外凸、饱满,用手指挤压猪的眼眶窝皮肤可感觉到眼结膜深处有似米粒大小的游离的硬结;翻开猪的眼睑可见眼结膜充血,并有分布不均的米粒状白色透明的隆起物。

生前辨认猪囊虫病,应根据猪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屠宰后在猪的肌肉(如咬肌、舌肌、膈肌、肋间肌、心肌以及颈、肩、腹部肌肉)中观察到白色半透明,如黄豆大小的透明状囊泡,囊泡中有小米粒大小的白点,即可确诊,切不可以片面观察猪的其中一点或几点临床症状而确诊,避免误诊。

诊断鉴别

生前诊断比较困难,可以检查眼睑和舌部,查看有无因猪囊虫引起的豆状肿胀。触摸到舌根和舌的腹面有稍硬的豆状疙瘩时,可作为生前诊断的依据。

宰后检验咬肌、腰肌等骨骼肌及心肌,检查是否有乳白色的、米粒样的椭圆形或圆形的猪囊虫。钙化后的囊虫,包囊中呈现有大小不一的黄色颗粒。现行的肉眼检查法,其检出率仅有50%~60%,轻度感染时常发生漏检。

人脑囊虫病的诊断,除根据患者的临诊症状外,可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间接荧光抗体技术(IFA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皮内反应试验等免疫诊断法进行确诊。近年来上述血清免疫学诊断方法也已被应用于猪囊虫病的诊断上。

防制措施

(1)讲究卫生,移风易俗,做到人有厕所猪有圈,彻底消灭连茅圈,防止猪吃人粪而感染猪囊虫病。

(2)加强肉品卫生检验。大力推广定点屠宰,集中检疫。根据国家规定,在平均每40cm2的肌肉断面上,有猪囊虫3个以上者,不准食用,3个以下者,煮熟或做成腌肉、肉松等出售。

(3)人患绦虫病时,可用槟榔、南瓜子或氯硝柳胺(灭绦灵)等药物驱虫。驱虫后排出的虫体和粪便必须严格处理,彻底消灭感染源。

(4)可用丙硫咪唑或吡喹酮杀灭猪囊尾蚴。丙硫咪唑,每日剂量30mg/kg体重,共服3次。吡喹酮,每日剂量为30~60mg/kg体重,共服3次。


猪胃溃疡的临床症状 猪胃溃疡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猪胃溃疡主要是指胃、食管的黏膜出现角化,糜烂和坏死或自体消化,形成圆形溃疡面,甚至胃穿孔。常呈散发,在猪群内引起个别猪死亡。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50千克以上生长迅速的猪及饲养在单体限位栏内的母猪。四季都有发病,但以炎热的夏秋季节较多见。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猪胃溃疡的临床症状猪胃溃疡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1、临床症状

隐性胃溃疡。患病猪外观与健康猪没有任何不同,不会表现出任何明显的症状,甚至饲料转化率和生长发育速度基本都没有受到影响,通常在屠宰后才能够被发现。

慢性胃溃疡。病猪主要表现出食欲不振或者停止采食,可视黏膜和体表皮肤明显苍白,有时发生吐血或者呕吐时混杂血液,伏卧或者弓背,由于比较虚弱而往往呈躺卧状,体质进行性消瘦。发病初期病猪出现便秘,然后排出煤焦油样粪便。症状时而缓解、时而加重,往往出现消化障碍,引起腹痛。个别病猪还会表现出慢性腹膜炎症状。病程一般可持续7~30天。

急性胃溃疡。病猪急性发病时,会由于溃疡部严重出血而突然发生死亡。部分病猪在进行剧烈运动、彼此撕咬以及分娩前后突然出现吐血,排出煤焦油样的血便,腹痛不安,体温降低,呼吸加快,体表和黏膜苍白,体质逐渐虚弱,最终由于严重虚脱而发生死亡。如果病猪由于发生胃穿孑L而导致腹膜炎时,通常在出现症状的1~2天内发生死亡。

2、病理变化

对于急性死亡病猪,尸体体表明显苍白,但膘情良好,胃内可能存在未凝结或者凝结的血液,并存在不同数量血液的纤维性渗出物,另外小肠中也存在血液。形成的血凝块能够黏附在溃疡灶表面,且出现致命性出血症时,通常会形成大面积且较深的溃疡灶。基本上发生慢性溃疡的病猪,胃内都含有数量不等的黄褐色液状内容物,大部分呈水样,有时还会散发出发酵气味。对胃部用清水进行冲洗,通常发现幽门区及胃底部黏膜皱襞上有散布的糜烂斑点,数量、大小不等,形态、位置也有所不同,并存在边缘整齐、界限清晰的圆形溃疡,伴有胃穿孔时,胃壁会和邻近器官发生广泛黏连,并存在穿孔性腹膜炎的病理变化。另外,胃溃疡能够以肉芽组织的形成和上皮再生逐渐愈合,从而形成疤痕,但当疤痕较大时就可能会阻塞食管与胃接口处的狭窄

3、鉴别诊断

胃肠卡他。病猪主要症状是胃消化功能紊乱,尽管会发生呕吐,但不会伴有腹痛,且没有发生贫血、排出黑粪等症状。主要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采食、咀嚼速度缓慢,饮欲增强,大量饮水后发生呕吐,口臭,眼结膜发生黄染,排出干燥粪便,剖检后胃部没有发生溃疡。

黄曲霉毒素中毒。年龄较小的猪中毒后症状比较严重,往往是由于采食霉变饲料而引起。主要表现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腹水,行走不稳,黏膜苍白,有时发生黄疸,发生腹泻或者排出干燥粪便,有时混杂血液。妊娠母猪中毒后还会导致流产或者形成死胎。

4防治措施

西药治疗。为中和胃酸,病猪可饮用适量的0.5%~1.0%碳酸氢钠溶液,或者内服适量的2.5%氧化镁或氢氧化铝凝胶,也可内服适量的豆浆、蛋清或者牛奶等。为保护胃黏膜,病猪可内服2~5g鞣酸蛋白或者5~10g次硝酸铋,每天3次。为促使食糜能够正常排空,每头病猪每天可使用5~20g聚丙烯酸钠,添加在适量的饮水中,混合均匀后任其自由饮用;或者在日粮中添加0.5%~5%的聚丙烯酸钠,连续使用5~7天。如果病猪发生吐血或者呕吐混杂血液,要采取输液治疗,可静脉注射由250~500mL5%葡萄糖注射液、0.25~0.30g维生素Bi、0.5~1.Og止血敏组成的混合药液,用于扩充血容量,有效进行止血。

中药治疗。取30g山楂、30g黄芪、20g酸枣仁、30g麦芽、20g甘草、20g元胡、25g白芨、30g仙鹤草、30g乌药、30g白芍、20g陈皮、20g神曲,加水煎煮,以上药量适宜体重为50kg的病猪使用,每天1剂,分成2次服用,连用3剂。方剂中白芍起缓中止痛、养血柔肝、敛阴收汗之效,其含有的芍药甙具有抗炎、抗惊厥、镇静的作用,能够有效预防急性胃溃疡;元胡起行气止痛、活血化瘀效,特别是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黄芪起利尿消肿、固表止汗、补气升阳、托疮生肌之效;仙鹤草起止血、健胃之效;神曲起消食调中、健脾和胃之效;酸枣仁起安神、宁心、养肝、敛汗之效;甘草起解毒、润肺、和中缓急之效,且调和诸药;白芨起化瘀止血、补肺生肌之效;麦芽和陈皮起理气健脾、消食化积之效;乌药起散寒止痛、顺气开郁之效,有效治疗积食不消、反胃吐食;山楂起行气散瘀、消食健胃之效,诸药合用能够有效治疗猪胃溃疡。

加强饲养管理。调控饲料加工,确保饲料的细度在700μm以上。根据猪的大小,选择使用机筛孑L径适宜的饲料粉碎,如果种猪为3.0~3.5mm,成年猪为2.5—2.8mm,育成猪为2.0~2.5mm,仔猪为1.5~1.8mm。尽可能使用球磨式粉碎机,以确保饲料粒径均匀一致。饲料中可添加适量的燕麦壳或者草粉等,确保含有适量的硒、维生素Bi和维生素E。

胃溃疡的病因:

在所诊断的病例中,据了解,育成群是由于喂颗粒料;一群肥猪是由于快速生长,畜主超数倍量喂了硫酸铜;一仔猪场喂高温消毒脱脂奶。其中喂颗粒料的场,胃出血、溃疡特别严重,生前吐巧克力色胃内容,剖检后小肠内容和胃内均为煤焦油样物。此外,文献上记载的原因还有缺硒和维生素E,宰前待宰时间长、拥挤、紧张等等。

1.饲料

①饲料品质不佳,饲料粗糙,霉败,难于消化,缺乏营养;

②日粮中混入大量刺激性的矿物质合剂;

③日粮中缺乏足够的纤维;

④谷物日粮中含玉米的比例过高,则其发病率也较高;不管玉米经细磨、膨胀或胶化过的,其发病率仍然有较高的倾向。

2.应激因素本病多发于圈养猪,尤其是接受大量谷类食物和生长快的猪。往往易受到过分拥挤、过度惊扰、临产前管理不当等应激作用引起神经体液调节机能紊乱。

3.遗传因素本病有很大的遗传性,与选育了生长快及背脂少的猪有关。

4.继发因素猪瘟、慢性猪丹毒、猪蛔虫感染、铜中毒性肝营养不良、桑葚样心脏病等,致使胃黏膜充血、出血、糜烂、溃疡,从而发生继发性胃溃疡。

诊断.

只有根据症状和剖检诊断。诊断可依据有出血性贫血的特征和症状,病理剖检见胃内广泛性出血,排黑色干燥粪便,以及特殊仪器检查,如内窥镜检查、血液学检查以及粪便检查而做出诊断。

防治措施.

谷物饲料勿储存太久,免受真菌污染,因霉菌可使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从而易发胃溃疡。如系铜过量引起,可用110ppm的碳酸锌做为饲料添加剂。

(一)、治疗治疗的原则是镇静止痛、抗酸止酵、消炎止血,同时改善饲养、加强护理。改善饲养,给予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饲料,减少应激反应。减轻疼痛和反射性刺激。口服鞣酸保护胃黏膜,用氧化镁等抗酸剂中和胃酸,投服次硝酸铋2~6g保护溃疡面,防止出血,促进愈合。对于出血严重的猪,应该使用止血剂如维生素K1。另外,可静脉补充葡萄糖溶液、维生素C。

(二)、预防预防可加强饲养管理,提供全价饲料,避免将饲料粉碎过细或过粗,减少各种应激。

症状

1.急性不见临诊症状猪只即死亡。多死于胃黏膜出血。剖检常见胃中新鲜血液。

2.亚急性病猪有明显的苍白、贫血症状,衰弱、厌食及呼吸加快,粪便由黑色黏稠糊状而变为少量覆盖有黏液的小球,病初腹痛、磨牙、不安,有时出现呕吐,便血、便干是其常见的特征性症状。卧地不起,多在12~48h虚弱死亡。

3.慢性病猪由于失血所致贫血,皮肤苍白,粪便发黑。有的伴发慢性腹膜炎的症状。剖检可见到胃黏膜过度角质化和上皮剥脱,有的无真正的溃疡,但胃内有过多量的液状内容物。有的病胃染有胆汁。


猪痢疾的临床症状 猪痢疾的防治措施


猪痢疾又叫猪血痢,是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肠道传染病,主要临诊症状为严重的粘液性出血性下痢,急性型以出血性下痢为主,亚急性和慢性以粘液性腹泻为期为主。剖检病理特征为大肠粘膜发生卡他性、出血性及坏死性炎症。通常是小于5月龄的仔猪容易发生,尤其是2~4月龄最容易出现发病,而哺乳仔猪基本不会发病。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痢疾的临床症状猪痢疾的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

营养因素。仔猪由于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消化机能,如果饲喂含有过多油脂的饲料,或者含有过高米糠、鱼粉、豆饼等高蛋白饲料,其消化机能容易发生紊乱,从而导致腹泻,造成机体抵抗力减弱,进而引起该病。另外,使用某些质量不合格的原料配制饲料,或者饲料没有进行妥善保管而发霉变质等,也都能够导致机体抵抗力减弱,从而诱发该病。

哺乳母猪带病。如果哺乳母猪感染疾病,会导致生理代谢发生紊乱,使后代仔猪往往会吮食变质的乳汁,从而使其沉积感染病原体,且在体内大量繁殖,进而导致机体发生消化不良而引发该病。另外,如果母猪代谢发生紊乱,导致泌乳量下降,使后代仔猪无法饱食,往往会出现采食污染病原体的粪尿,促使肠道发生卡他性炎症,从而引起痢疾。

应激反应。圈舍内没有及时铺设垫草或者未经常进行更换,同时在夏季温度过高时没有及时进行防暑降温,而秋冬季节为加强保暖而关闭所有门窗,导致舍内空气无法流通,从而容易发生应激反应,进而引起该病。另外,仔猪在进行长途运输时,也能够使其发生应激反应,从而造成机体抵抗力降低,容易感染病原体而发生肠道炎症,最终引发该病。

环境卫生差。如果圈舍环境卫生条件较差,尤其是夏秋阴雨时节,仔猪圈舍往往过于潮湿,容易滋生大量的病菌,再加上仔猪的消化道还没有发育健全,无法产生足够的游离盐酸,从而无法抑制病原菌。在仔猪消化道内侵入病原菌后,会使肠道黏膜受到刺激而发生肠道卡他性炎症,使其吸收功能减弱,最终发生该病。

2、临床症状

该病具有1~2周的潜伏期,长时能够达到2~3个月。根据病程持续时间的长短不同,通常可分成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最急性型,流行初期,少数病猪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就突然发生死亡,大多数病猪会发生严重下痢,食欲完全废绝,早期排出质地较软的灰黄色粪便,接着发生水泻,排出混杂黏液、血块,甚至是混杂脱落黏膜或者纤维素渗出物碎片的粪便,并散发腥臭味,最终肛门明显松弛,精神萎靡,眼球下陷,明显寒颤,往往在抽搐后发生死亡,病程一般只能够持续12~24h。急性型,是暴发该病时比较常见的类型,病猪初期排出质地较软的稀粪,之后则排出混杂大量半透明黏液的胶样粪便,且往往会混杂有凝血块及脱落的黑红色黏膜组织碎片,食欲不振,增加饮水,伴有腹痛,机体日渐消瘦,耐过会变成慢性型,病程一般持续7~10天。慢性型,通常在流行中后期出现,病猪食欲不振或者基本正常,贫血,机体消瘦,下痢时排出混杂黑红色黏液及血液的粪便,呈现里急后重,容易出现复发,病程至少能够持续4周,有些甚至在康复后出现复发,形成不容易净化的顽固性疾病。

3、类症鉴别

猪胃肠炎。二者相似之处是都具有传染性,病猪体温升高达到39.5~40.5℃,排出混杂血液的水样稀粪,并散发腥臭味,且渴欲增强等。区别是猪胃肠炎通常在每年12月份到第二年的4月份最容易发生,而夏季基本不会发生,新疫区全部猪都会出现发病,小于10日龄的仔猪基本上全部发生死亡,而架子猪会发生喷水状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二者相似之处都具有传染性,病猪食欲废绝,发生腹泻,初期排出黄色粪便,后期变成水样。区别是猪流行性腹泻通常在冬季即12月份到第二年2月份发生,且通常是断奶猪容易发生,育成猪患病后症状较轻,持续4~7天腹泻,成年猪患病后会经常出现呕吐,食欲减退。

4、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病猪出现1天腹泻,可使用止泻药物进行治疗,一般选择使用四环素族抗生素,按每吨饲料添加100~200g,连续使用3~5天;也可在每吨饲料中添加300g呋喃唑酮或者硫酸新霉素,连续使用14天。此外,也可使用壮观霉素、林可霉素等药物来防治该病。病猪病程持续超过2天时,可在使用止泻药物的同时,配合在饮水中添加氨基维他、电解多维,及时补充机体大量消耗的维生素,并配合使用消炎药物。病猪病程持续超过3天时,要先进行补水补盐,如果出现衰竭症状还要进行强心,在症状缓解后使用大剂量的止泻、消炎药物进行1~2天治疗,在止泻后还要使用健胃剂促使消化功能恢复。

加强饲养管理。禁止从疫区购买猪,到场后必须进行至少1个月的隔离检疫。猪场最好采取全进全出的单一饲养制度,尽可能避免各种能够引起应激因素的出现。猪舍、环境要保持清洁卫生良好,定期进行消毒,粪便要及时清除。对于没有发生过该病的猪场,只要出现病猪最好及时采取淘汰处理,并对圈舍及周边环境进行全面清扫,并使用1%来苏儿进行严格消毒。

痢疾是夏秋季节最常见的一种肠道传染病。它的主要症状是腹痛,大便次数增多,便中带脓血,俗称赤白痢。现代医学则把痢疾分为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和阿米巴痢疾两种。

一、细菌性痢疾

有的人突然发冷发热,有时还恶心,呕吐、头痛、周身乏力,而最主要的是腹坠痛,腹泻次数增多,有的一天拉上30~40次。大便起初是稀粪水,很快转变为脓和血,然而每次只拉一点点,刚拉过又想拉。后面这种现象就叫“里急后重”或“下坠”。具有这些症状,十之六七是得上了菌痢。
轻型菌痢就有上述主要表现,但大便次数不太多,便中仅含粘液,无脓血,有的可能不治“自愈”。
急性中毒型菌痢大多发生在2~7岁体质较好的儿童。通常突然高烧谵语,浑身出冷汗,往往病儿还未拉稀,只听肚里咕咕作响,就已出现紧急情况,病死率较高。因此,夏秋季遇到类似情况,要立即送医院。只要抢救及时,绝大多数可转危为安。
粪便是痢疾传播的主要来源。首先是急性病人的粪便;其次,慢性病人的粪便中也有这种细菌;第三,恢复期病人,表面上看病已经好了,但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细菌还随着粪便排出;最被人忽视的是健康的带菌者。这种人看起来挺健康,但他的大便中却带有痢疾杆菌。
当带有痢疾杆菌的粪便污染了人的手、通过手又传染了各种生熟食品,或者是苍蝇把细菌直接带到饭菜,瓜果上,或者是粪便污染了饮水,这时,不讲究卫生,好喝生水和不洁的冷饮,好吃凉菜或瓜果的人,就很容易传染上菌痢。
急性菌痢患者必须卧床休息,�按照肠道传染病的要求进行消毒、隔离,粪便也要消毒处理。病人需多喝开水(多次少量的喝),还要注意饮食;初发病的几天只能吃流质,如豆浆、牛奶、藕粉等,稍好后再改吃挂面、稀粥、鸡蛋;有渣和粗纤维的食物,必须等痊愈后一段时间才能吃。
治疗菌痢目前国内应用最多的叫复方新诺明片(它是磺胺甲基异恶唑SMZ和甲氧苄氨嘧啶TMP的联合制剂),成人每次两片,小儿按SMZ计算为50~75毫克/公斤/日,均每天服两次;也可用磺胺二甲基嘧啶SM2或磺胺嘧啶SD或磺胺噻唑ST代替SMZ,但都需加服等量碳酸氢钠,如用磺胺眯SG、肽磺胺嘧唑PST等代替则不必服碳酸氢钠片。对磺胺过敏或严重肝病、肾病、出血性紫癜、白细胞减少者忌用。服药一般5~7天,要一直服到症状消失,大便正常之后一两天,才能停药。有些人吃一两天药后就轻易停药,这样最容易变为慢性菌痢。如服用磺胺类药一两天效果不显著,则应改服痢特灵(0.1克,每天4次),无效则选用氯霉素(最好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四环素、土霉素等。中药黄连(黄连粉或黄连素片,成人100~300毫克/次,小儿10~20毫克/公斤/日,分8~4次服)有很好效果,香连丸也不错(每次服6~9克,一天2次)。此外,大蒜,马齿苋、茶叶、辣蓼、地锦等单方,对轻型菌痢也有作用。针灸疗法(主要穴位是天枢、足三里)也有一定效果。
要预防菌痢一是不喝生水,不吃腐烂的瓜果,不随地大小便,饭前便后洗手,吃瓜果要洗净消毒(用高锰酸钾水);二是要坚决消灭苍蝇;三要用凉开水洗净凉菜(韭可多放一点醋,半小时后食用能杀菌);四是最好每天吃一两瓣大蒜;五是要彻底治疗慢性菌痢患者和健康带菌者(特别是炊事人员)。

二、阿米巴痢疾
阿米巴痢疾是由痢疾变形虫,而不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痢疾。它的传播方式和菌痢完全一样。它的症状比菌痢来得缓和,大便次数也较少(一般每天10次以下),大便颜色多为暗褐色,脓比较少,臭味较重,而且大便时总有一些粪质,不全是脓和血,下坠的感觉也不明显,这些可以和菌痢相鉴别。
由于阿米巴原虫有溶解组织的能力,它还能到处游走,因此,阿米巴痢疾有时能并发其他的严重疾病如腹膜炎、肝脓肿、肺脓肿、脑脓肿等,所以也不能忽视。另一方面,它如不被彻底治疗,也会变成慢性带包囊的患者,所以需注意彻底治疗。药物可选用吐根素注射(病人必须住医院进行);也可用灭滴灵(每次0.4~0.6克,小儿50毫克/公斤/日,均连服5~10日,每日3次)、药特灵,巴龙霉素等口服。中药鸦胆子仁,每次服10~20粒,每天3次,连服10天,效果很好(但这种药对口腔刺激大,需装在胶囊里或裹在馒头皮或桂元肉内吞服)。

猪流感的发病特点 猪流感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猪流感是一种传染性非常强的季节性疾病,一旦温度比机体承受能力高的话,很容易导致病发。猪流感对于猪群的健康成长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传染性非常强,甚至可能会传染给人类和其他牲畜。为了尽可能提高猪群的饲养效益,非常有必要研究分析猪流感发病特点以及科学的防控措施。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流感的发病特点猪流感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1、发病特点

任何品种和年龄的猪都能够发生该病,且全年任何季节都可能发生,其中在早春、深秋以及初冬等阶段的发病率较高。日前,猪群中有两种血清亚型病毒比较流行,即HIN1以及H3N2。一般来说,病猪如果没有发生感染时,具有较低的死亡率,但是如果混合感染其他病毒,就可能促使病情加重,导致死亡率明显提高。也就是说,猪流感的发生较为复杂,一般与环境中的多凶子密切相关,如果只单一感染病原体,具有较小的危害,如果发生混合感染会增加控制疾病的难度。另外,猪流感发生后,病猪较难彻底治愈,且非常容易ILIJ现复发。该病主要通过猪间鼻对鼻的直接接触进行传播,也能够通过空气进行传播,通常在气温发生较大变化时出现暴发,如气候骤变的早春、晚秋以及气候寒冷的冬季。

2、临床症状

猪流感具有1~3天的潜伏期,且能够大面积发生、快速传播,大部分呈现群体性感染的症状。病猪的主要症状是体温急剧变化,停止采食,反应迟钝,往往卧地。少数病猪的胴体发紫,关节疼痛,出现跛行,甚至长时间卧地不起。同时,还伴有比较明显的气喘、阵咳等症状。通常情况下,病猪由于长时间厌食而影响体重,过久就容易导致机体严重虚弱而发生死亡。如果病猪及时加强护理,且没有发生并发症,通常在7天内能够康复。

3、病理变化

肉眼可见病死猪的鼻、咽、喉、气管以及支气管黏膜发生充血水肿,且肺脏的心叶和尖叶往往发生实质性病变,健康肺组织和发生病变组织间存在明显分界线,病变区通常呈暗红色结节,切面类似鲜牛肉,部分肺叶发生水肿。一般来说,病猪如果只感染猪流感,肉眼病变就较为复杂,如果同时感染其他细菌性疾病,就非常容易导致病变部位被掩盖。通过显微镜观察,可见典型的间质性肺炎病变,支气管、细支气管上皮大面积发生变性、坏死,且支气管、细支气管以及肺泡内含有大量渗出物,并混杂脱落的细胞、中性粒细胞,后期通常为单核细胞。

4、防控措施

加强检疫及监控。禁止在疫区引种,且必须了解引进种猪产地的疫情、饲养管理情况,且要经过严格检疫。如果从国外进行引种,还要经由国家海关对有关疾病进行严格检疫,只有合格才能够引入。另外,猪场还要对各种猪病加强日常监测,即抗体监测和病原监测,以使群体“有效免疫”的整体保护水平提高,只要发现有血清学呈阳性的猪,要立即进一步确诊,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疫源蔓延。

加强饲养管理。猪场最好采取“全进全出”制度,且每批猪出栏后,要彻底清洗、消毒猪舍,并经过1N2周的空置才能够引进下一批猪。防止猪舍侵入贼风,供给足够的洁净饮水。猪场要严格控制参观,如有需要在场长或者主管兽医允许才能够进入参观。参观人员应严格遵守场内防疫制度,即在洗澡、更换场区工作服以及鞋帽后才能够进入,且只能够按指定路线进行参观。

计划免疫。根据猪流感发生情况,及时对猪群进行免疫接种。但要注意的是,免疫接种程序禁止直接套用固定模式,而是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另外,由于自然界中存在多种类型的猪流感病毒,且彼此间存在有限的交叉保护能力,需要根据地方分离得到的流感毒株或者本地血清型的毒株,选择使用有效的疫苗接种。

药物治疗。脱敏治疗,适合症状较轻的病猪.即只表现ILIJ轻微咳嗽、流鼻涕或者打喷嚏等症状时,采取该法治疗基本就可有效控制疫情。脱敏治疗时,病猪需要补给适量的维生素C,促使机体白细胞内维生素C含量保持在一定水平。一般来说,病猪每次补给10~20mg,每天1~2次。抗病毒治疗,即在病猪症状比较严重,只通过脱敏治疗已经无法有效控制疫情,此时则要采取抗病毒治疗。一般来说,可选择在饲料中添加盐酸吗啉胍,还可选择在饮水或者饲料中添加克毒金刚。如果使用盐酸吗啉胍,则添加比例适宜控制在0.1%~0.15%,且每天3次,连续使用3天;如果使用克毒金刚,则可按照250kg水添加100g克毒金刚,连续使用3~5天,或者按照/100kg水、200kg饲料添加100g克毒金刚进行混饲,连续使用3~5天。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出现继发或者并发感染,要及时添加抗生素或者其他有效药物。例如,可通过肌肉注射复方氨基比林或者安乃近等解热镇痛药用于缓解发热。如果选择使用3%的安乃近,可按体重注射30mg/kg,每天2次,连续使用2天。另外,该病也可使用中药治疗,效果也较好。取知母50g、桑皮50g、生石膏50g、麻黄25g、杏仁25g、甘草25g,全部研成粉末,添加在饲料中混饲,每只猪每天用量控制在60g,连续使用3天。

1、猪流感的相关介绍
猪流感也被称为猪流行性感冒,主要是由于A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导致的,一般在猪的呼吸器官传染疾病中比较常见,往往具有传播速度比较快、发病率较高、发病比较急等诸多特点。为此非常有必要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春冬季节更替时,气温急剧下降,在这段期间也是猪流感暴发的阶段,不同品种、不同性别、不同日龄的猪在这段期间都比较容易被感染,由于康复猪、病猪是其中最主要的感染源。因此,对于病猪和康复猪应该积极采取相应的隔离治疗措施,安排专门的猪舍进行饲养,避免感染源进一步扩散、蔓延。相关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表明,猪流感的死亡率并不是很高,然而往往发病比较急,且传播速度比较快,假如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的措施很容易大范围扩散,最终导致地方行流行。对于患猪而言,其呼吸道黏膜中往往会带有这种病毒,这种病毒会伴着分泌物排出,然后借助飞沫进入呼吸道中进入到易感猪的体内,并且快速在易感猪体内繁殖而引发猪流感,猪受到感染后再将病毒排出体外,这样会形成一种循环性传播,可能只需要2~3d就会使全群猪被感染,引发大面积发病。此外,猪流感病毒也会借助饲料、饮用水及接触性传播等多种途径进行传播,这样就有可能传染给人们及其他牲畜,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2、猪流感的主要表现症状
猪流感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一般都会有2~7d的潜伏期,病程大概会持续7d。猪流感在初期的时候,病猪会精神不振,体温显著升高,往往会高达40.2~41.2℃,食欲也会大大下降,经常会表现出眼分泌物增多、眼结膜充血、呼吸急促、流泪、张口呼吸、间接性打喷嚏、畏光及咳嗽等多种症状,而且常常在口角会有白沫,有的病猪可能会表现出关节疼痛、肌肉疼痛等症状,敏感性比较高,尿少甚至无尿,尿液颜色为深黄色;粪便干结,四肢无力,长时间卧地不起。假如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科学的医治措施,病猪的病情可能会慢慢转化成慢性,由于消化不良、连续咳嗽会慢慢消瘦,也可能会并发胸膜炎、肺炎、支气管炎等多种并发症,这样会大大提高猪流感的死亡率。一般猪流感的自然发病时间平均在4d左右,潜伏期相对比较短。假如在妊娠期间,母猪感染了猪流感,可能会通过胎盘将猪流感感染给猪仔,进而导致流产甚至死胎。即使母猪康复,其产下的猪仔一般抵抗力会比较弱,而且自身发育不良,存活率相对比较低。后期也可能会发生肠炎或者纤维素性出血性肺炎的症状,严重的话可能会死亡。
3、诊断猪流感的常用方法
临床诊断猪流感,可以结合猪流感死亡率相对较低、发病率高、传播快、季节性等诸多方面特征、解剖病理以及临床症状等诸多方面进行初步诊断。现阶段都是采用的规模化猪养殖模式,因此普遍存在混合感染现象,这就需要在实验室进行鉴别。为此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选择鼻黏膜组织及其分泌物作为样品,如果是哺乳期的仔猪应该采集其咽部病料作为样品;采用血凝抑制试验鉴定亚型病毒血清,检测免疫抗体以及抗体感染鉴定;相对复杂的呼吸道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进行鉴别的过程中,也可以将猪流感病毒的亚型有效区别开来;优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其特异性、敏感性都比较好。
4、科学的猪流感防控措施
4.1加强猪舍的环境管理想要有效防控猪流感,就必须加强猪舍的环境管理,猪舍管理人员在养殖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持猪舍的整洁、干净,做好猪舍的卫生管理工作,防止会滋生病毒。尤其是春初、秋冬进行换季的时间,一定要加强猪舍管理,将门窗及室内比较大的缝隙应该及时维修好,同时应该对易感猪群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假如温度比较低,一定要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暖措施,并采用保温灯、空调等措施合理调节温度;一定要定期通风排气,确保室内空气保持通畅。
4.2做好饲养管理秋冬季节进行更替期间,温度变化比较大,这样很容易引发猪流感。因此,不仅应该加强猪群的防寒保暖措施,而且应该注意合理搭配猪饲料。如果碰到寒冷季节,可以适量加入中草药组方来防止病毒入侵,进而有效提高猪的食欲,增强猪的抗病能力。例如,取荆芥60g,柏仁60g,川芎60g,防风60g,生姜60g,山楂20g,麦芽20g,神曲20g,陈皮20g,槟榔20g,苍术20g,木通15g,按照1%比例调配上述中草药方,每周喂食1次,或者根据1%比例把小柴胡散、复方黄芪多糖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866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