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肠道健康失衡的原因及防控

肉鸡肠道健康失衡指临床上见到下痢、腹泻,粪便稀薄如水状,出现料粪,有时出现泡沫样盲肠粪便、橙色粪便和大滩盲肠粪便等情况。
1引起肠道健康失衡的主要原因
1.1饲料与管理因素
在肉鸡生长的不同时期,需要更换不同的饲料。而在更换饲料时过急、过快,造成饲料应激,就会引起鸡的肠黏膜损伤,出现应激性腹泻。同时,环境卫生差,消毒没做好,垫料潮湿,也很容易诱发肠道疾病。
1.2疾病因素
1.2.1肠道菌群失调
肉鸡肠道菌群失调,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泡沫盲肠粪便、橙色粪便和大滩盲肠粪便;鸡只可能存在勾料(将颗粒饲料甩出料盘)、料粪(粪便中出现未被消化的饲料)、饮水量增加。发生菌群失调时,肉鸡采食量减少,影响生长。
1.2.2病毒性因素及球虫病
病毒性肠炎,多与轮状病毒和呼肠孤病毒有关。在肉鸡的整个养殖过程中,球虫病一直是最普遍的影响肠道健康和生长效率的重要疾病之一,而感染球虫病后所引发的肠道病原菌感染,也是引发肠道疾病的重要原因。
1.2.3坏死性肠炎
当肉鸡感染亚临床型球虫病,饲料中淀粉和蛋白质的含量过高,使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能在肠道中繁殖,产生毒性较强、肉鸡敏感的毒素而致病。
1.2.4霉菌毒素蓄积性中毒
霉菌的污染,一般多见饲料、环境的污染。饲料污染最常见的是玉米的污染,其次是豆粕、杂粕的污染,然后是食槽内的污染和成品料的污染。霉菌及其毒素的污染,对鸡的各个系统、()组织都能造成损害,尤其是消化系统。
2使肉鸡拥有健康肠道的关键措施
2.1加强饲养管理
提供良好的育雏条件和高质量的育雏料,避免使用低劣的油脂和高纤维植物蛋白原料,确保雏鸡阶段就拥有健康的肠道。
选择优质饲料,其所含的各种营养成分均衡,容易被消化吸收;选择优良水源,供给清洁饮水;采用循序渐进的换料方式,杜绝换料应激;加强环境卫生消毒,防止机体防御体系的第一道门户受损。
2.2控制病毒性肠炎与球虫病
解决病毒性肠炎的有效方法主要是空舍期间彻底清洗消毒和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可用的抗病毒消毒剂如碘制剂、过氧化氢、过氧乙酸等。
2.3防止霉菌
平时注意饲料的保存方法,必要时在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以减少霉菌毒素的危害,同时多注意肠道梭菌的感染,注意对肠道综合征和霉菌性肠炎的控制。
2.4治疗肠道疾病应遵循的原则
2.4.1消除病原体,排除内毒素,保护肝肾
建议在饲料中添加专利产品生命素,生命素可明显增加肝脏中酶活性,增强肝脏对病毒和药物毒素的解毒作用,清瘟解毒,保肝护肾,提高抗病力,加速疾病恢复。另外,生命素能够增强微循环,提高细胞内动力和通透性,清淤祛火,快速排除体内病理毒素,建立新的生理平衡。
2.4.2调节肠道内环境,提高消化吸收率
建议在饲料中添加增重倍+百,每袋(500g),拌料500kg,全价饲料中添加时可将全天用量集中于一顿料中饲喂;或每袋(500g)饮水1000kg,全天或集中饮用均可,这样可以增加有益菌、整合肠道,提高消化吸收功能。同时,增重倍+百能够减少有害菌,解决稀便、料便、血便等肠道问题,提高抗病力。
2.4.3修复受损的肠道黏膜,避免重复感染
常规用药是补充鱼肝油(维生素A)。因为维生素A可以维持黏膜上皮细胞的完整性、修复被损黏膜,从而防止腹泻的复发。
2.4.4补充电解质和维生素
出现肠道疾病要标本兼治,不可有病乱投药。肠道疾病腹泻症状为标,致病因素即病原为本,不可只为止泻而忽略了对病原的消除;只为抗菌而忽略了对肠道毒素的排除和黏膜的保护;补充百康或应激康,调节腹泻造成的体内电解质失调和酸碱平衡紊乱。

相关阅读

鱼类感冒和冻伤的原因及综合防控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暖冬较多出现,一些养殖户冬季和早春放松了对鱼感冒和冻伤的防控,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正因为全球气候变化异常,在局部地区和有的年份低温、冰冻灾害发生更为频繁和严重,对鱼越冬影响更甚,应予注意。
一、鱼感冒和冻伤产生的主要原因和症状
鱼是冷血变温动物,在一定条件下体温会随水温的升降而升降,始终与水温保持0.1~0.4℃的温差。人工驯养的鱼类投喂配合饲料,各种营养不一定全面或配比合理,虽不影响鱼类的生长,但虚胖普遍,体质差,免疫力低,抗逆能力差,冬季和早春易发生感冒和冻伤。水温的急剧升高或降低会刺激鱼皮肤神经末梢,导致各器官调控机制的紊乱和失调,使鱼发生感冒。鱼患感冒,皮肤原有光泽明显减弱,体表分泌大量黏液,活力大降,反应迟钝。鲤鱼鱼种在水温突然改变12~15℃时,会侧卧于水面,不能游动,呈休克状态。水温4℃以下,鲤鱼会失去平衡,产生麻痹和僵硬。野鲤和家鲤如长期生活在水温1℃以下,鳃丝末端会因冻伤而肿胀。鲫鱼、鳊鱼等从21℃水中突然转放到1~2℃水体中,3小时就会死亡。水温降到0.5℃以下,有的鱼皮肤会坏死,而后腐烂脱落。能耐受严寒的广温性淡水鱼类具有阻止渗透失调的机能,但热带广盐性鱼类没有这种机能。草鱼、鲫鱼、鳙鱼、鲤鱼等最适生长水温为20~29℃,低于7℃就很少进食或停止摄食。不冻水层水温0~4℃时,大部分鱼类停止摄食,很少活动或几乎不活动,新陈代谢和耗氧大大降低,停止生长。淡水鱼类中,乌鳢、鲫鱼等最抗低温缺氧,其次为鲶鱼、鲤鱼等,再次为鳙鱼、草鱼等。淡水水温11℃时,罗非鱼会产生低温昏迷,若持续时间长会导致其死亡。地区不同,鱼类抗低温、冻伤的能力有差别,北方的鱼类比南方的鱼类耐低温和抗冰冻的能力更强。
二、综合防控
1.抓好进入低温、冰冻期前的饲管。鱼越冬前的1~1.5个月要进行强化饲养,适当降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增加脂肪、糖类和维生素C、维生素E等的含量,以利增强鱼的体质和抗应激能力,从而减少感冒和冻伤的发生。
2.选适合的池塘越冬。越冬鱼池要选建在避风向阳处,有充足水源,保持水位1.5米以上,有条件的可在池塘上搭建塑料大棚保温。入冬前几天将鱼移入保温较好的鱼池,可有效防控鱼感冒和冻伤的产生。养殖密度低的池塘,可并塘越冬。
3.移鱼要调节好水温。鱼转到新水体时,()要设法使水温温差控制在3~5℃之内,以降低应激反应。水体中加入0.3%~0.5%食盐,可提高鱼的抗低温能力。
4.科学补水。冬季结冰时,要确保水深超过1.5米,因此应适当补水。补水要选在晴天进行,做到早注、勤注。注水应避免时间过长或一次性量过多,以免引起水温大幅度降低。
5.及时扫雪和破冰。下雪时,要及时扫除保温棚等上的积雪,以防压坏建筑物。北方地区雪后应及时扫除冰面上的积雪,以利提高水体溶氧量;发现缺氧时,要在晴天砸开部分冰面,以增加溶氧量。
6.选健康鱼种越冬和合理控制放养密度。越冬鱼种要选体格健壮、光泽度好、活力强、耐低氧的个体。越冬鱼类放养时间既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过早放养水温较高,鱼体消耗大,易降低体质;过晚放养,水温偏低,易引起鱼感冒或冻伤。冬季放养鱼类适宜的水温为5~10℃,每亩可放养体长10厘米鱼种2万~3万尾;如在静止水域放养,放养量每立方米水体不可超过0.3~0.4千克。
7.科学投饵。冬季鱼类在晴天时或温度相对较高时也会少量摄食,可选晴天每隔2~3天投饵1次,日投饵量为夏、秋季的1/5~1/7。
8.及时出售商品鱼。达到上市规格的商品鱼,尽量在入冬前起捕上市。
(作者联系地址:江西省奉新县畜牧水产局邮编:330700)

河蟹黄壳病产生的原因及防控措施



一、河蟹黄壳病产生的原因:
1、由于年前连续低温天气,培育的扣蟹苗种可能体质较弱;
2、前阶段阴雨天气,部分养殖户杀虫杀菌不到位或使用方法不当;
3、换水量较少,调水后抗应激不及时,水质调控不到位;
4、投饲不足,尤其是动物饵料的投喂量不足,造成河蟹体能下降;
5、部分养殖户养殖初期化学肥料用量过大,塘底存积严重,造成了一定的有害物质积累;
6、施肥不及时,藻类新陈代谢缓慢,造成池水pH偏高等。
二、防治方法
1、河蟹局部发黄防治方法:
一元二氧化氯200g/亩.米杀菌,隔2-3天,用“绿水解毒安”进行水体解毒,再用“钙加加+EM菌+肥水精华素”全池泼洒调水。
2、河蟹整体黄色、脚尖发黑防治方法:
第1天全池泼洒“激安C”+“低聚糖863”抗应激,第2天,用“聚维酮碘”250g/亩.米池水消毒,第3天二氧化氯150-200g/亩.米杀菌,隔2天,“绿水解毒安”水体解毒,再用“生物活性钙”+“强效EM菌”+“肥水精华素”全池泼洒调水。
3、结合内服:
对河蟹局部发黄的,内服“激安C”+“生物活性钙”,增强体质;对河蟹整体黄色、脚尖发黑的,内服“六味神草液/本草固本康”+“激安C”+“强效EM菌”。
4、注意事项:
选择晴好天气,一般在上午10时—下午1时用药,用药时尽量做到少量多次。

肉鸡“气囊炎”病防控难


肉鸡气囊炎在817、黄鸡中相对发病较轻或容易治疗,但白羽肉鸡发病较重且难以治疗,为了有效控制白羽肉鸡气囊炎病,各兽药企业相继研发生产专用药物。但是,有多少厂家生产的药物有效?又有多少个兽医能真正有效控制该病?只要大家经常到肉鸡养殖市场走走不难发现,基本上全国有效产品不上十个,但是这十个产品中治愈率在70%以上几乎没有。根据笔者在市场调研时了解得到信息,一部分有效的气囊炎专用产品都是大包装或组合药或一件套的产品;这说明了什么?说明该病都认识到不是一个致病因子引起的,是多种致病因子混合感染或影响引起的综合征气囊炎病。那么,为什么多种成分或方向的专用制剂也难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呢?

一、引起白羽肉鸡气囊炎病的因素

(一)环境

肉鸡养殖过程中,鸡舍空气很难得到恰当的调整,使环境处于最佳状态。尤其是有害气体存在过多对呼吸的系统上皮黏膜免疫屏障破坏后,致病因子如支原体、大肠杆菌、鼻气管炎鸟杆菌,新城疫、流感病毒等都会肆无忌惮的侵入机体,使鸡只发病。

1.禽舍中CO2除部分由污物分解产生外,主要来源于家禽的呼吸。鸡安静时的排出的CO2也高出其它动物1倍以上。如1000只蛋鸡每小时呼出CO21700L,在通风不良的禽舍内CO2浓度特别高。CO2浓度高,空气pH下降,在酸性环境中呼吸道黏膜纤毛分泌粘液功能降低,影响非特异性免疫力,抗感染力下降。

2.禽舍中的NH3多数由粪便、垫草、饲料等含氮有机物分解而来。NH3能刺激气管、支气管黏膜充血、炎症,严重者引起肺出血、水肿。NH3浓度过高,空气pH上升。在高pH条件下,呼吸道黏膜纤毛黏液功能降低。鸡舍中NH3的安全浓度是﹤15ppm。达到20ppm时,鸡气管中支原体的含量是正常的10倍。

3.在禽舍中H2S主要由含硫有机物分解而来。当消化不良时,消化道可产生大量H2S,破损蛋能使禽舍H2S含量显著增加。当H2S接触到呼吸道黏膜上的水分时很快溶解,并与粘液中的钠离子结合为NaS2,对黏膜产生强烈刺激,引起鼻、气管、支气管和眼结膜炎症,影响黏膜纤毛粘液功能。空气中有害气体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作用,除影响黏膜纤毛粘液功能外,还能降低黏膜上皮相关淋巴组织的免疫应答力,使黏膜局部免疫应答力降低,机体抗病力下降,导致发生呼吸道感染。

4.鸡舍湿度过小,会引起鸡舍尘埃飞扬,尘埃上携带有大量的病原菌,更加快了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和感染;引发或加快疾病的病情、发生。湿度必须有所把握,尤其是在治疗气囊炎病时,应该经常用高空喷雾来净化空气,有利于病情的控制或疾病的发生。湿度过大,引起鸡舍内灰尘霉变引起霉菌病,损害气管黏膜。

(二)病原微生物

1.支原体、大肠杆菌的并发感染:气囊炎病例占90%

在发生气囊炎的鸡群中,很难找到不感染支原体、大肠杆菌的病例,甚至说是同时混合感染的,这个问题也已经得到广大同行的认可、认知,但是,有部分兽医看到包心、包肝、气囊炎认为是大肠杆菌引起的,是大肠杆菌的专利病变。一般,肉鸡环境较差,空气中有害气体经常存在,那么支原体、大肠杆菌经常存在于鼻黏膜、气管黏膜、眼结膜。如果,点眼滴鼻接种冻干疫苗,疫苗对亚健康的局部黏膜进行刺激,加快了局部炎性和排异反应;这时候,支原体、大肠杆菌首先侵入黏膜血管内引起真正的感染。

支原体感染早于大肠杆菌12~24小时,大肠杆菌再才进入血液。一方面大肠杆菌要远远大于支原体的个体;一方面,支原体在黏膜上存在的数量远多于大肠杆菌。

2.流感病毒感染:气囊炎病例中占80%

近年来一般多见H9亚型流感,一般使用药物都可以有效控制;但是,根据部分大专院校实验室检查结果发现,2010年末至2011年3月流行一种H5亚型温和型流感,不属于高致病。给蛋鸡带来的是现象是治疗难度增加,疗程变长了,危害加大了。给肉鸡带来的现象是所有的呼吸道病都控制不住了,用什么药物都没有效果,用了对症成份足的药物制剂感觉有效,否则用3~4天没有感觉,从而造成养殖户、行业人大为困惑,而且更多的是表现在气囊炎病例中。

这一切都归于肉鸡都很少接种流感疫苗,或根本不接着H5疫苗!那为什么肉鸡气囊炎大部分都有流感病毒存在?可以这样解释,环境普遍变差,支原体、大肠杆菌普遍存在,使几乎大多数肉鸡鸡群的呼吸道黏膜都是亚健康状态(局部免疫屏障破烂不堪,经不起流感病毒的骚扰)。目前,根据市场调研,流感流行季节80%气囊炎病例中有流感病毒存在;但是,这些病例中90%都是并发有支原体、大肠杆菌,20%~30%并发有结核病。

4.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气囊炎病例中占20%~30%

随着养鸡量加大,鸡群密集分布,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并且明显传播成为现实。尤其是东北地区,东北地区以黑龙江哈尔附近最为严重,其次是江苏徐州、山东临沂、胶州等养殖密集地区,最为常见。气囊炎病例中有20-30%是由结核分枝杆菌为主因,支原体、大肠杆菌为次因。

一般多见在肺脏内有不规则的结节,这是区别于大肠杆菌、支原体引起纤维素性肺炎一个主要点。纤维素性肺炎,肺三级支气管内是圆柱形黄色条状类结节,但是,结核病不是,而是不规则的结节。

5.霉菌毒素蓄积性中毒普遍存在:不是主要因素,但是影响治疗效果

众所周知,2~3年来家禽养殖业受该因素影响带来的损伤极大。但是,根据这两年的规律看,霉菌菌株多是混合感染或污染饲料,产生的毒素也是多样化,对机体的损伤也复杂化;但是,除了黄曲霉毒素中毒引起明显死亡外,其它黑曲霉、烟曲霉、土曲霉等引起的多不出现死亡。黄曲霉毒素引起肺脏的结节变化,导致鸡群死亡率明显;其它霉菌及毒素不引起肺脏结节变化,引起的是肌胃角质层溃烂、腺胃肿大、肠黏膜脱落、采食量下降、过料、消瘦、免疫器官及外周器官萎缩等;最明显的就是生长极为缓慢,有人误认为是网状内皮增生病,其实不然。

这个因素的普遍存在一般是因为玉米销售快货源缺乏,引起旺销导致保存不当引起霉变。另一个,则是鸡舍湿度不均匀,出现灰尘霉变现象,然后刺激或进入气管引起霉菌污染。它也是破坏呼吸道黏膜屏障的一个关键性,我们不得不能引起重视。

这两年白羽肉鸡气囊炎病例中60%普遍存在这个致病因素。但是,这个因素不是直接引起纤维素性腹膜炎(包心、包肝、气囊炎)的主要因素(通过2009-2010年每年7~8月严重的霉菌病流行时期病变,不出现这个病变)。治疗气囊炎病例,根据病变程度可以酌情掌握是否添加抑杀霉菌药物。

二、气囊炎病变(纤维素性炎症)

(一)血管通透性增高

三炎纤维素样病变是纤维素性渗出性炎症的表现。能够发生纤维素性炎症的部位一般多见于浆膜上,尤其是肝被膜、心包膜、肺浆膜、腹膜、气囊膜。纤维素性炎症属于急性炎症一种,鉴于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两种主要成分,即白细胞和抗体均靠血液运输,因而在急性炎症中血液动力学改变、血管通透性增高和白细胞渗出这三种改变十分明显。结果造成富含蛋白质的渗出液、纤维蛋白及白细胞在损伤部位的血管外间隙积聚。(这是急性炎症病理组织学的主要特征)

(二)生成纤维素样病变

纤维素性炎,是以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纤维素为特征的渗出性炎症。纤维素的大量渗出,提示毛细血管和小静脉损伤较重,通透性明显升高,大量纤维蛋白原渗出到血管外,在坏死组织释出的组织因子作用下,转化为纤维素,故有纤维素性炎之称。

(三)纤维素性炎症的转归

纤维素性炎症,多是由某些细菌毒素或多种内源性、外源性毒素所引起。常发生于黏膜(咽、喉、气管、肠)、浆膜(胸膜、腹膜和心包膜)和肺。发生于喉者多见家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病,引起喉部出现伪膜,易剥离。当纤维素性炎发生于浆膜(肝脏被膜、肺脏浆膜)和肺时,少量纤维素渗出,渗出的纤维素可被渗出物中的中性粒细胞所释放的蛋白酶溶解、可溶解吸收;多量纤维素渗出则容易发生机化,甚至浆膜腔闭塞,引起器官功能障碍。如纤维素性心包炎,由于心脏的博动,心包的脏壁两层相互摩擦,使渗出在心包腔内的纤维素在心包膜表面呈绒毛状,称为绒毛心。如肺脏内出现条状纤维素样物质(三级肺气管内-毛细血管)如图。纤维素性气囊炎病变就显现出来。

一般多见在肺脏内有不规则的结节,这是区别于大肠杆菌、支原体引起纤维素性肺炎一个主要点。纤维素性肺炎,肺三级支气管内是圆柱形黄色条状类结节,但是,结核病不是,而是不规则的结节。

5.霉菌毒素蓄积性中毒普遍存在:不是主要因素,但是影响治疗效果

众所周知,2~3年来家禽养殖业受该因素影响带来的损伤极大。但是,根据这两年的规律看,霉菌菌株多是混合感染或污染饲料,产生的毒素也是多样化,对机体的损伤也复杂化;但是,除了黄曲霉毒素中毒引起明显死亡外,其它黑曲霉、烟曲霉、土曲霉等引起的多不出现死亡。黄曲霉毒素引起肺脏的结节变化,导致鸡群死亡率明显;其它霉菌及毒素不引起肺脏结节变化,引起的是肌胃角质层溃烂、腺胃肿大、肠黏膜脱落、采食量下降、过料、消瘦、免疫器官及外周器官萎缩等;最明显的就是生长极为缓慢,有人误认为是网状内皮增生病,其实不然。

这个因素的普遍存在一般是因为玉米销售快货源缺乏,引起旺销导致保存不当引起霉变。另一个,则是鸡舍湿度不均匀,出现灰尘霉变现象,然后刺激或进入气管引起霉菌污染。它也是破坏呼吸道黏膜屏障的一个关键性,我们不得不能引起重视。

这两年白羽肉鸡气囊炎病例中60%普遍存在这个致病因素。但是,这个因素不是直接引起纤维素性腹膜炎(包心、包肝、气囊炎)的主要因素(通过2009-2010年每年7~8月严重的霉菌病流行时期病变,不出现这个病变)。治疗气囊炎病例,根据病变程度可以酌情掌握是否添加抑杀霉菌药物。

三、气囊炎病变(纤维素性炎症)

(一)血管通透性增高

三炎纤维素样病变是纤维素性渗出性炎症的表现。能够发生纤维素性炎症的部位一般多见于浆膜上,尤其是肝被膜、心包膜、肺浆膜、腹膜、气囊膜。纤维素性炎症属于急性炎症一种,鉴于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两种主要成分,即白细胞和抗体均靠血液运输,因而在急性炎症中血液动力学改变、血管通透性增高和白细胞渗出这三种改变十分明显。结果造成富含蛋白质的渗出液、纤维蛋白及白细胞在损伤部位的血管外间隙积聚。(这是急性炎症病理组织学的主要特征)

(二)生成纤维素样病变

纤维素性炎,是以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纤维素为特征的渗出性炎症。纤维素的大量渗出,提示毛细血管和小静脉损伤较重,通透性明显升高,大量纤维蛋白原渗出到血管外,在坏死组织释出的组织因子作用下,转化为纤维素,故有纤维素性炎之称。

(三)纤维素性炎症的转归

纤维素性炎症,多是由某些细菌毒素或多种内源性、外源性毒素所引起。常发生于黏膜(咽、喉、气管、肠)、浆膜(胸膜、腹膜和心包膜)和肺。发生于喉者多见家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病,引起喉部出现伪膜,易剥离。当纤维素性炎发生于浆膜(肝脏被膜、肺脏浆膜)和肺时,少量纤维素渗出,渗出的纤维素可被渗出物中的中性粒细胞所释放的蛋白酶溶解、可溶解吸收;多量纤维素渗出则容易发生机化,甚至浆膜腔闭塞,引起器官功能障碍。如纤维素性心包炎,由于心脏的博动,心包的脏壁两层相互摩擦,使渗出在心包腔内的纤维素在心包膜表面呈绒毛状,称为绒毛心。如肺脏内出现条状纤维素样物质(三级肺气管内-毛细血管)。纤维素性气囊炎病变就显现出来。

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由于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而导致。该病特点是急性发病,病程持续时间短,且具有很高的发病率。病鸡主要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发生腹泻,且由于损伤法氏囊内B淋巴细胞而导致机体免疫能力降低,给肉鸡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的病原和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1、病原和流行特点

该病病原为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该病毒可在鸡舍内存活2-4个月,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的传染源,病毒从病鸡的体内通过粪便排出后经过50天,仍可保持较高的污染力。法氏囊病毒耐酸、耐热、耐阳光和紫外线,但是不耐碱,对醛类、过氧化氢等消毒液敏感。

鸡对此病有极高的易感性,在自然条件下,鸡是唯一感染群体,并且各个品种的鸡都会感染发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是以多雨季节的发病率较高。对于没有母源抗体的肉鸡,在出壳的早期即可感染此病毒,有母源抗体的肉鸡在患此病后,发病时间会推迟到5-8周龄。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炎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其主要的传播途径为受到污染饲料、饮水、垫草、垫料、工具等,经过消化道、呼吸道以及眼结膜来传播,除此之后法氏囊病毒还可通过禽卵进行传染。该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是鸡舍饲料、饮水、垫料、粪便、尘土、鼠类、昆虫、家畜以及工作人员。

2、临床症状

此病的潜伏期为2-3天,易感鸡群在感染此病后会突然发病,病程约1周左右,病鸡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闭目嗜睡,食欲减退,采食量下降,饮水量增加,严重者会食欲废绝。病鸡全身羽毛松乱无光泽,双翅下垂,畏冷,喜在热源处扎堆,全身震颤,走路摇晃,步态不稳,弓背蹲坐,严重者会卧地不动,伴有体温升高。病鸡有腹泻的现象,常排泄白色黏稠如蛋清样的稀粪,有的会有水样的下痢,还有的病鸡的粪便为带石灰样的蛋清状,常导致病鸡的泄殖腔周围的羽毛被粪便黏染。病鸡在恢复期会排泄绿色粪便。在发病初期,有的病鸡有啄肛的现象,病鸡在发病的中后期手触后有冷感,常因腹泻而导致严重的脱水,使得趾爪干瘪,眼窝深陷,最后会衰竭死亡。该病的死亡高峰期为发病的5-6天,一般情况下病鸡在感染的第7天进入恢复期,死亡率明显减少,病鸡逐渐的康复。因该病会发生免疫抑制,从而使抵抗力下降,在发病后期如果继发其他疾病,如大肠杆菌病等,会使死亡率增高。

3、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鸡的尸体,脱水严重,发绀、鸡爪干瘪,皮下的肌肉干涩,有胸肌、腿肌有大量的条纹状或者刷状出血斑,严重的病例在整个腿肌上有红布样出血。眼虹膜出血。腺胃与肌胃的结合部出血,在腺胃乳头的基部也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肠黏膜黏液增多,也有出血的现象,肠道有轻微的炎症,盲肠苍白肿大、出血。法氏囊在发病初期肿大,变为原来的2-3倍,一般在第五天可恢复到正常体积,第六天开始萎缩,第八天继续萎缩到原来的一半大小,同时胸腺萎缩。在法氏囊的浆膜面上有黄色胶胨物覆盖,黏膜瓣浑浊,有出血块或者干酪样物,切开法氏囊后可见内壁的褶皱消失,其中有白色干酪样的渗出物,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肾脏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大和尿酸盐沉积,肾上管扩张;肝脏有轻度的水肿,颜色变淡,质地变脆、易碎,边缘钝圆。

4、防控措施

做好该病的预防工作,加强鸡群的饲养管理工作,搞好鸡舍的卫生清扫以及各项的消毒工作,要在进雏前对鸡舍、工具、设备等进行彻底的冲洗和消毒,另外还要定期的进行带鸡消毒,给肉鸡提供一个适宜的饲养环境。对鸡群进行预防接种的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选择最佳的免疫时间和疫苗的种类,法氏囊疫苗可分为温合型疫苗、中等毒力苗和中等偏强型疫苗,在选择时要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接种法氏囊炎疫苗的时间一般选择在13-14日龄时使用冻干苗滴口,在28日龄时使用冻干苗饮水。在免疫时可以配合使用一些免疫增强剂,以提高免疫效果。

对于发病的鸡群要进行隔离,并且每天上下午进行1次带鸡消毒,对环境、工具、人员等也要进行彻底的消毒。对发病鸡群及时的注射法氏囊卵黄抗体1mL,在注射时要每注射一头换一个针头,以防止发生交叉感染,加重病情,另外,在注射时还要避免与法氏囊弱毒苗和新城疫疫苗同时接种,否则会导致免疫失败。所使用的高免卵黄抗体的抗原最好出自本场,以增强效果。在治疗的同时要保持鸡舍的安静,同时可适当的提高舍温2-3℃,减少应激的发生。适当降低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可配合使用一些补肾、通肾的药物,以减少肾脏的损伤,利于机体的恢复。

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的疾病介绍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属于双RNA病毒科,包括两个血清型。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从而引起鸡的免疫机能障碍,干扰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发病率高,几乎达100%,死亡率低,一般为5%~15%,是目前养禽业最重要的疾病之一。
流行特点
自然条件下,本病只感染鸡,所有品种的鸡均可感染,但不同品种的鸡中,白来航鸡比重型品种的鸡敏感,肉鸡较蛋鸡敏感。本病仅发生于2周--15周的小鸡,3~6周龄为发病高峰期。病毒主要随病鸡粪便排出,污染饲料、饮水和环境,使同群鸡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眼结膜等感染;各种用具、人员及昆虫也可以携带病毒,扩散传播;本病还可经蛋传递。

症状病变
雏鸡群突然大批发病,2~3天内可波及60%~70%的鸡,发病后3~4天死亡达到高峰,7~8天后死亡停止。病初精神沉郁,采食量减少,饮水增多,有些自啄肛门,排白色水样稀粪,重者脱水,卧地不起,极度虚弱、最后死亡。耐过雏鸡贫血消瘦,生长缓慢。剖检可见:法氏囊发生特征性病变,法氏囊呈黄色胶胨样水肿、质硬、粘膜上覆盖有奶油色纤维素性渗出物。有时法氏囊粘膜严重发炎,出血,坏死,萎缩。另外,病死鸡表现脱水,腿和胸部肌肉常有出血,颜色暗红。肾肿胀,肾小管和输尿管充满白色尿酸盐。脾脏及腺胃和肌胃交界处粘膜出血。
疾病诊断
本病在高度易感鸡群中急性爆发时,诊断并不困难,可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等作出初步诊断。若需确诊,尚须进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以及血清学试验。
治疗方法

(1)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血清注射液。3~7周龄鸡,每只肌注0.4毫升;大鸡酌加剂量;成鸡注射0.6毫升,注射一次即可,疗效显著。
(2)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蛋黄注射液,每公斤体重1毫升肌肉注射,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3)复方炔酮,0.5公斤鸡每天1片,1公斤的鸡每天2片,口服,连用2~3天。
(4)丙酸睾丸酮,3~7周龄的鸡每只肌注5毫克,只注射1次。
(5)速效管囊散,每公斤体重0.25克,混于饲料中或直接口服,服药后8小时即可见效,连喂3天。治愈率较高。
(6)盐酸吗琳胍(每片0.1克)8片,拌料1公斤,板蓝根冲剂15克,溶于饮水中。供半日饮用,以上为20~25羽鸡一日量,3天为一疗程。
(7)中药治疗。方药:蒲公英200克、大青叶200克、板蓝根200克、双花100克、黄芩100克、黄柏100克、甘草100克、藿香50克、生石膏50克。水煎2次,合并药汁得3000~5000毫升,为300~500羽鸡一天用量,每日一剂,每鸡每天5~10毫升,分4次灌服。连用3~4天。金蟾毒败每袋拌料100KG,为提高治疗效果,在选用以上治疗方法的同时,应给予辅助治疗和一些特殊管理。如给予口服补液盐,每100克加水6000毫升溶化,让鸡自由饮用3天,可以缓解鸡群脱水及电解质平衡问题;或以0.1%~1%小苏打水饮用3天,可以保护肾脏;如有细菌感染,投服对症的抗菌素,但不能用磺胺类药物;降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到15%左右,维持一周,可以保护肾脏,防止尿酸盐沉积。
预防指南
(1)加强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工作,防止从外边把病带入鸡场,一旦发生本病,及时处理病鸡,进行彻底消毒。消毒可选用以下药物和方法,聚维酮碘快碘喷洒。下批鸡进鸡前鸡舍用烟客烟熏消毒门前消毒池宜用复合酚溶液,每2~3周换一次,也可用清净农场癸甲溴铵,每周换一次。
(2)预防接种预防接种是预防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一种有效措施。目前我国批准生产的疫苗有弱毒苗和灭活苗。进口有中等毒力活苗派斯德D78
①低毒力株弱毒活疫苗,用于无母源抗体的雏鸡早期免疫,对有母源抗体的鸡免疫效果较差。可点眼、滴鼻、肌肉注射或饮水免疫。
②中等毒力株弱毒活疫苗,供各种有母源抗体的鸡使用,可点眼、口服、注射。饮水免疫,D78苗剂量不需要加倍。
③灭活疫苗,使用时应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活苗配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效果受免疫方法、免疫时间、疫苗选择、母源抗体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母源抗体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有条件的鸡场应依测定母源抗体水平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免疫程序。
现介绍两种免疫程序供参考。无母源抗体或低母源抗体的雏鸡,出生后用弱毒疫苗或用1/2~1/3中等毒力疫苗进行免疫,滴鼻、点眼两滴(约0.05毫升);肌肉注射0.2毫升;饮水按需要量稀释,2~3周时,用中等毒力疫苗加强免疫。有母源抗体的雏鸡,14~21日龄用弱毒疫茵或中等毒力疫苗首次免疫,必要时2~3周后加强免疫一次。商品鸡用上述程序免疫即可。种鸡则在10~12周龄用中等毒力疫苗免疫一次,18~20周龄用灭活苗注射免疫。

猪急性死亡的原因及防控方法 猪胀气急性死亡的原因及防治


引起猪发生急性死亡的原因不是单方面的,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善,如环境的控制不到位、饲喂不合理、外伤引起的感染、应激以及疾病因素等,在这些因素共同的作用下,猪的健康就会受到威胁,尤其是在季节转换的阶段,猪的体质较弱,无法完全的适应气候环境变化,从而易引发急性死亡。下面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猪急性死亡的原因及防控方法猪胀气急性死亡的原因及防治。

1、猪急性死亡的原因

环境不适宜。主要是由于在养猪生产过程中环境的控制不到位,从而导致猪舍内的温度不适宜,过高或过低,猪舍过于潮湿或干燥,通风换气不到位而导致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过高,或者是不能很好的协调通风与保温之间的关系等造成的。当保温不当时,舍内温度过低,猪处于冷应激状态下,易患感冒、腹泻等病,还会导致猪群的抵抗力下降,易感染其他疾病,这种现象在保育舍和产房易见,主要是由于舍内未安装保温箱,或者是保温箱拆除的过早而致。任何季节都要做好舍内的通风换气工作,以保证舍内空气清新,如果在寒冷天气通风过度,会导致舍内温度骤降,而为了保暖不敢通风则会造成猪舍内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闷热,对养猪生产极其不利,猪在这样的环境下极易出现急性倒地死亡的现象,尤其是在阴雨天以及天气变化较大的天气,表现的更为突出。另外,舍内卫生条件不佳,会导致空气质量变差,病菌大量的滋生与繁殖,这也是诱发猪急性死亡的原因。

饲喂不合理。如果猪食用的饲料发生霉变或者含有的灰尘较多,会使得霉菌毒素和灰尘在猪的体内大量蓄积,或者发生急性的胃肠炎等疾病而导致猪死亡。这一现象常发生在体重较大的猪身上。而导致猪食用霉变饲料的主要原因是饲料的贮存不当,或者猪在采食完饲料后,没有及时清理料槽内的剩料残渣,而使得剩料积累发生霉变,滋生细菌,猪采食后会导致疾病发生。

外伤感染。导致猪发生外伤感染的主要原因是圈舍、保温箱、饲料等含有铁丝、铁钉、木屑等锋利的物体,使得猪群在活动时或者采食饲料时被划伤,如果发现不及时或者不及时的处理伤口,加上舍内的饲养环境不良,病原微生物较多,就会导致外伤感染,造成猪群发生急性的倒地死亡。

疾病因素。当猪群患有一些疾病时也会导致阶段性的猪发生急性的死亡。如猪群发生蓝耳病、水肿病、链球菌病时就易导致急性死亡的发生。

其他因素。养殖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工作环节的操作不当都易引发猪急性死亡。如饲养密度过大,猪群发生应激反应,生理功能失调,抵抗力下降,水源不干净而猪群长期饮用不清洁的水,猪群在接种疫苗时时机不对,或者在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如发烧时没有及时处理也会造成猪发生急性的倒地死亡。

2、防控方法

在充分了解导致猪发生急性倒地死亡的原因后就要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科学管理,合理饲喂,控制好养殖环境等,以提高猪群的抵抗力,减少死亡的发生。

加强猪场环境的管理工作,包括猪场大环境以及猪舍小环境的控制工作。猪场要树立严格的消毒制度,并要认真执行,进出场的人员和车辆都要进行消毒。可以场内的四周和场区内的空地种植树木和植物,可起到改善猪场的小气候,净化空气,减少噪音,降低局部温度的作用。要控制好猪舍内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要在产房内设置保温箱,保育舍也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提高舍温。进行合理的通风,科学合理的通风换气工作可以起到调节舍内温湿度的作用,还可以排出舍内的污浊空气,保持舍内空气新鲜,但是在通风时要协调好保温与通风间的关系,一般在寒冷天气通风时要选择在猪群喂料时以及天气较为晴朗的中午进行,在通风前可提前升高舍温。另外,还要加强日常的卫生清扫工作,及时清理舍内的粪污,给猪群提供一个温暖、清洁、空气清新的饲养环境。

做好饲料的保存工作,调整好饲料贮存环境的温度、湿度,可在饲料原料中添加防霉剂以防止饲料发生霉变,其他预混料则要按照说明来妥善贮存。对于已经发生霉变的饲料,要禁止饲喂猪群,以免造成更为严重的经济损失。投喂饲料时要少喂勤添,以免剩料,如果剩料也要在下次喂料前将剩料清理干净后再喂料。并且要定期对料槽进行彻底的清理和消毒。另外还要定期的清扫保温箱垫板下的饲料残渣和灰尘。

加强日常的管理工作,及时的清理舍内、饲料中以及地面的尖锐物质,以防止划伤猪,造成外伤感染,做好猪群的疾病预防工作,做好场区、圈舍、猪群的消毒工作,还可在饲料中投放多维等保健类添加剂进行预防,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的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以提高猪群的抗病能力。要注意在接种前后要做好猪群的抗应激工作,并做好接种后猪群的观察工作,发现异常要及时的处理。

猪胀气急性死亡的原因及防治

近年来镇雄县很多养殖户反应猪胀气的病例比较多,虽然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极高,不同阶段的猪都可发病。病猪突然胀肚,如果发现不及时,不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就会突然死亡。病猪一般发病急、病程短、无任何前期症状而突然死亡,而且死亡率极高。这给猪场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采取怎样的治疗措施,才能减少该病造成的死亡呢?现将多年的临床实战经验和大家分享如下:
一、临床症状:
病猪往往无发病征兆,腹围迅速膨大,有腹痛表现,呼吸急促,卧地不起,伴有体温升高症状。有些猪发病在晚上也正常吃料,早晨死亡身体僵硬,腹胀隆起,口鼻流白沫。
二、发病原因:
1、饲喂管理不当:饲料酸败发霉,猪采食后就会加快魏氏梭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大量有害气体不能及时排出,造成胃肠胀气,压迫内脏导致血液循环障碍,造成脑部供血不足缺氧窒息而死。有些饲喂量过多,造成消化功能减弱,使大量气体排不出去也会造成胀气。
2、便秘:由于母猪运动不足,饲喂青绿饲料较少,或猪群因一些热性疾病,造成采食量降低,都可造成便秘,从而导致胀气。一些猪通过通便就可缓解胀气,从而提高了治愈率。
3、疾病:如魏氏梭菌病没有任何征兆突然死亡,腹部臌胀明显,耳尖,蹄部,鼻唇部发绀,主要发生种猪和育肥猪呈零星散发,病程极短,死后猪皮肤苍白。
三、预防:
猪胀气有些是饲养管理不当造成的,有些是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猪胀气具有发病急、病程短、死亡快,一般抗生素治疗效果差,所以应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好生物安全措施。
1、做好日常饲养管理工作,检查饲料是否霉变,发现后及时清除干净;
2、母猪补充青绿饲料,麦麸、健胃中药等
3、做好日常环境卫生消毒工作,发现有发病猪,及时用大观-林可霉素和甲硝唑拌料进行群体预防。
四、治疗:
1、胀气很明显的治疗:甲硝唑和碳酸氢钠静脉滴注。
2、胀气轻微、起卧不安的病猪治疗,个体用:甲硝唑和碳酸氢钠静脉滴注,肌肉注射林可霉素(每公斤体重0.1毫升)饲料中添加益生素、多维、碳酸氢钠防止呼吸性酸中毒,病猪饲喂5成饱左右。群体用大观-林可霉素和黄连解毒散拌料连用7天。

谈罗非鱼健康养殖之高热病防控




每年罗非高热病频频爆发,都是养殖户心中的痛,今年的广东也不例外:6月开始鱼出现死亡,8月还在延绵。可能很多人认为,现在来谈高热病防控为时已晚(高温即将过去),但接下来又到下一轮罗非进苗,防控高热病要从苗种开始,本文总结多种罗非养殖成功措施,供大家参考。

一、鱼自身抗病力:

1、苗健壮:进苗时选择健壮的大场苗(资质证书、规模、试苗);
2、生长期健壮:体质好是抗病的根基,因此要选择优质饲料喂养。

澳华罗非套餐模式能明显降低发病率:

四、及时处理氨氮、亚硝酸盐

6-8月经常性测水(正常5天1次,天气突变后加测),发现超标(氨氮高于0.6,亚硝酸盐高于0.15),立即处理。
处理方法:
①氨氮高:“氨净”2亩/包+“氧宝”2-3亩/包,第二天上午“肥水宝”4-5亩/瓶+加酶利生宝3-4亩/包(活化1小时),混匀后兑适量原塘水全塘均匀泼洒。
②亚硝酸盐高:第一天下午或傍晚,全塘均匀干洒爽水宝2亩/瓶(严重者连用2天);第二天上午沿池塘四周泼洒硝化宝2-3亩/包+正肠宝3-4亩/瓶或生物净水宝2-3亩/瓶。乳酸菌起协同作用并促进硝化菌的繁殖,作用更快,且维持水质稳定时间更长。

五、改底行之有效

6-8月,特别是针对鸭粪塘、猪粪塘,发病死亡率显著下降。

改底周期:20天左右改一次。

改底办法:护水宝(白天)+爽水宝+溴宝(与爽水宝一起可以当天晚上下)。

六、高温期强化鱼体体质

6-8月,每20天拌料:三黄粉(先)+护肝宝+多维,连用5天。

以上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绝大多数养户朋友采取后都没有问题,如仍有发生应如何处理?

截止目前,一旦发生,还没有特效药,采取以下措施有一定效果:

1、立即底改:用法同上:护水宝(白天)+爽水宝+溴宝(与爽水宝一起可以当天晚上下)。

2、测定氨氮、亚硝酸盐并立即处理。

3、视情况减料至1/3-1/2。

4、内服:拌料三黄(五黄)粉+护肝宝+黄芪多糖,连用3天;第四天开始拌料抗生素(注意不得使用国家禁用药)+黄芪多糖,连用4天。

任何疾病都是遵循预防为主,疾病一旦发生必定造成咱们养殖户损失,做好预防措施,才能投入小、效果好;澳华,关注鱼、虾健康,不断地给您创造价值!


特别提醒:文章方法总结于个人经验,仅供大家参考,因养殖环境不同,处理结果也有可能不同,具体防治方案,还需技术人员现场鉴别,诊断处理。欢迎大家在平台留言咨询。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299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