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方法

在水草丰富,水质清澈且阳光充足的地方建设池塘,面积3-8亩即可,水深1.2m左右,有好的排灌系统和防逃设施。投放前用一定比例的生石灰对池塘进行消毒。挑选生长健康无伤病的优质种苗投放,密度控制在2000只/亩左右,按照河蟹不同的生长阶段调整投喂的饲料,平时做好水质监管工作,定期换水、消毒。

1、养殖池塘建设

养殖河蟹的池塘应选择水草丰富、水质清澈无污染且光照充足的地方,面积一般在3-8亩左右即可,水深控制在1.2m左右,要具有较好的进出水系统,最好选择硬性黏土池塘,将池底的淤泥清除干净,池塘四周做好防止河蟹逃跑的设施。

投放蟹苗前半个月时,按照75kg/亩的比例往池内泼洒生石灰进行消毒,增加水中的钙离子,改善池底环境,还可降低河蟹在养殖过程中的患病几率。

2、挑选投放种苗

引进蟹种时要挑选优质品种的蟹,要求肢体健全,没有伤病,个头一致,生长发育好的蟹种,避免选择杂蟹和有伤病、肢体残缺的蟹种。投放蟹种之前,在养殖池塘内设置一个占池塘面积1/5的暂养区对引进回来的蟹种进行暂养,待蟹种适应后再投放。一般投放时间为立春前后,投放密度最好控制在2000只/亩左右,以确保河蟹能够正常的生长发育。

3、投喂饲料

除了让河蟹仔猪摄食池中的天然饵料外,还需要人工投喂饲料,以确保河蟹摄食到充足的养分,满足它们的生长需求,从而提高产量。

蟹种投放进池塘后,当水温在11℃以上时便想要增加投喂人工饲料,投喂时应当按照前期投喂精饲料,中期投喂粗饲料、后期投喂荤饲料的原则进行投喂,在春天时可以少量投喂一些糊状的饵料,夏天投喂植物性饲料,8月之后为促进河蟹性腺发育,使其体重增加,需要增加投喂动物性肉料的数量。

4、日常水质管理

河蟹的生长发育和存活状况与养殖水质息息相关,在养殖过程中要做好水质监管工作。蟹种投放前要对池水进行培肥,为确保水中的肥力,最好7天左右往池内加一次水,温度高时要加深池中的水位,盛夏季节池中水位至少要保持在1.5m左右,换水的频率也要做出调整,一般5-6月时15天左右换一次水,7-8月时7天猪油换一次水,每次只需换池水的30%左右即可,随着温度的降低,换水的频率可以适当减少。养殖过程中每半个月要向池内泼洒一定比例的生石灰进行消毒。

相关推荐

稻田优质河蟹养殖技术方法分享



稻田养蟹是利用稻田资源优势,进行渔业结构性调整的富民工程,是渔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更是农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其方法:
1、稻田养蟹标准。选择在低洼田块,进行稻田养蟹。每个田块面积15-25亩,沟的面积占田块总面积的25%以上,最高达50%,环沟宽6-8米,深1.5米,坡度要大。
2、蟹种提早放养,放养优质扣蟹,蟹种规格为100只/公斤左右。3-4月份放入稻田,亩放养700只,另外,亩放养规格为150克/尾的花白鲢,鱼种30尾左右。
3、栽种水草。为了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蟹沟种植或移植水草,品种有轮叶黑藻、水花生、伊乐藻等,水草覆盖面积占蟹沟面积的50%以上。
4、饲料投喂。以投喂颗粒饲料为主,饲料配方为鱼粉25.5%、豆饼35%、菜籽饼10%、麦粉28%、河蟹预混料1.5%,另外,添加粘合剂5%,加工成颗粒饲料。在早期和晚期辅助投喂一些鱼虾等动物性饲料。日投饵率控制在河蟹体重的5-8%。可在蟹沟内移植螺蛳供河蟹摄食,投喂小麦时,最好催芽后投喂,所有饲料都多点投喂,以傍晚一次为主,占全天的70%左右,饲料投在浅水处。
5、勤注水。7-9月份河蟹生长旺盛,每半月向内冲水一次,每次15-20厘米,保持水质清洁,容氧充足,形成微流,促进河蟹蜕壳。
6、定期泼洒生石灰。每半月泼洒一次,每次每亩20公斤,起调节水质和增加钙质作用。
7、做好蟹病防治。平时每半月投喂一次药饵,掺入饲料中的药物有土霉、四病灵等,整个养殖过程未见重大蟹病发生。
8、适时捕捞销售。进入10月份就可捕捞,一般11月中旬要捕捞结束,捕出的河蟹分规格后放入暂养网箱,根据市场需求进行销售。

河蟹健康养殖的底质改良方法



笔者根据多年生产实践,现已证实,许多蟹病的流行,特别是传染性疾病与寄生虫病的发生,都与藏污纳垢的底质有关联,而且底质对成蟹的色泽、鲜度也会产生直接影响。河蟹的排泄物和残饵超出水体内细菌的最高负荷分解量时,除了一部分在水体中加剧水质的富营养化外,其余大部分废物则沉积于池底,会产生一些有毒的还原性中间产物,进一步败坏水质,并直接毒害河蟹。关于底质的调节与改良措施:
1、有条件的水体在投入前进行清淤、干晒。既利于杀灭病原体和改善土壤环境,又有利于河蟹的生长。
2、在使用化学改良剂时,应选择沉水速度快的颗粒剂或片剂商品药。如底质改良剂(颗粒)、三氯尿酸(片剂)。有效杀灭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
3、使用微生物制剂,应强调压底施入,有效降低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改良养殖水体环境。
4、种植的水草作为河蟹青饲料,宜选择根系着生于底泥中的沉水植物(如轮叶黑藻、伊乐藻、苦草)。能大量吸收池塘底质淤泥营养,不但可以改善水质,而且改善底质。

夏季河蟹养殖的塘口管理方法



夏至以后,气温逐渐升高,雨水增多,天气变化无常给河蟹养殖带来很多不确定性的问题。水产养殖就像野外作业,要顺应每年不一样的自然天气和环境变化。今年天气情况:前期多雨,光照少,温差大,又逢梅雨期,灾难性天气频发。所以,今年的河蟹养殖进入中期阶段出现的问题很多。主要表现为水体白浑,水草生根差,蜕壳不同步,硬壳时间长,肝脏白化,吃料少或吃料超标,弧菌感染率高。针对这些情况,养殖户要调整好心态,正确应对,不要盲目跟风,没有一方水体和土壤的理化指标和生物指标是相同的,处理的方法和结果都不一样,科学诊治,抓住重点进行防控,才是明智之举。现阶段主要的问题是水浑发白,蓝藻爆发,细菌滋生。关于这三个问题在此交流一下:
1.水浑发白
在排除虫水的前提下,水体白浑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第一,由于前期直至现在温度一直比较低,雨多光照少,天气变化比较大,使得水体藻类利用阳光产氧的能力受阻,溶氧量降低,加上微生物对有机物质的分解,消耗水体大量溶氧,使得池塘土壤的还原电位下降,厌养微生物过量繁殖,池底发酵,硝酸还原以及铁和锰的还原,导致亚硝酸盐偏高,水体自净能力降低,池底有机物质向上泛浊,形成较多塘口的浑水白浊现象。措施:上午用降解灵+藻健康混合泼洒,下午用黑臭净抛撒。
第二,多雨导致水草根须发黄发黑,草叶萎缩发枯,草茎变瘦发硬,生长泛力,净水功能消失,造成池塘的生物循环被打乱,土壤表面厌氧呼吸加大,与好氧呼吸形成一个分层带,导致很多池塘水体中的胶体颗粒悬浮于水中,引起白浊水浑,对于此种水色,一般选用带正电荷的中和水体中带负电荷的胶体,使之结合成足以沉淀的絮状物,或者添加高浓度的离子,尤其是钙和镁,可以促成化学絮凝,起到净水作用。措施:先用绿康露全池泼洒,第二天用特力钙+纳米氧混合浸泡后泼洒。
2.防控蓝藻
蓝藻一般喜高温和强光,高pH值和静水,低氮和高磷,在水体中一般表层多于底层,有伪空泡的更是浮游于水体表面,在池塘下风口形成一片蓝绿色水华。根据蓝藻发生的三个主要条件,我们可以针对性的防止蓝藻的大量爆发。第一,适当提高水位,保持一定量的水草密度和较高的碳氮比值。建议用黑靓+藻健康浸泡四小时后全池泼洒;第二,稳定pH值,对水草进行割头梳理,保持所有水草在水面以下20~40公分,减少因光合作用消耗水体碳酸使pH值升高,补充水体碳源和微生物,有增氧机的池塘每天合理开启增氧机,促进水体流动,破坏相对静止水体给蓝藻滋生的营养环境。
措施:先用净水王,两小时后将浸泡1~2天的乳酸宝混水泼洒。第三避免水体富营养化,控制高蛋白和高磷饲料的投喂量,补充植物饵料,如玉米、小麦等(玉米最好用新活菌王兑水浸泡,以防霉变和残留对河蟹肝脏的伤害),经常在水体中投入固氮菌争夺固氮蓝藻的营养源,建议经常选用黑金神+灵活100浸泡后泼洒。
3.疾病防控
夏季河蟹进入生长旺季,摄食量增大,新陈代谢加快,身体负担加重,同时池塘水体和土壤随着温度和pH值的升高,微生物对有机物质的分解速度也成倍提高,大量滋生的有害微生物和条件致病菌严重影响河蟹的生长发育,乃至致病。所以防病在高温季节尤为重要。
措施:(1)若河蟹和青虾混养塘出现水草脏、水浓,以及河蟹上草上边、撑爪、蜕壳不遂、腐壳等症状,用百安威+纳米氧全池泼洒,配合乐底改底;(2)若河蟹和龙虾混养塘出现龙虾活力下降,减料或停食,以及水体浑浊,用新菌克+藻健康混合3小时后泼洒,配合黑臭净改底。河蟹的发病与生活的水环境密切相关,我们必须加强细节管理,及时发现问题,正确诊断,科学用药。
以上所述就是进入夏季后每个蟹塘都会遇到的问题,尽管很简单,但管理好很不容易。弄清其原因,解决好这三个问题,对于成蟹的养成至关重要!

河蟹养殖过程中病害的防控方法



笔者就以这个话题来简单的聊一聊,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河蟹在湖泊等较大水体中生活是很少患病的,这可能是湖泊等较大水体的自然环境适合其生长需要而削弱病原体滋生寄生的机会。然而,随着池塘养殖的快速发展,因养殖密度大,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再加上养殖管理方法的缺陷,容易导致河蟹病害的发生。
河蟹受到病害后会出现这些症状:摄食量下降甚至停止摄食,生长缓慢;行动缓慢、上岸不下水、容易被捕捉;甲壳附着生物、色泽异常、壳软等等。
引起河蟹发病的主要原因有:1种苗的质量差容易感染病害或者携带病源2在饲喂的过程中投喂大量的冰鲜鱼或者饲料,严重过剩,再者腐败有机质过多,导致底质恶化,有害细菌大量繁殖3天气突变,环境突变应激大容易发病4水体、底质、水草、螺蛳交叉感染严重,有害菌大量繁殖。由此可知,大部分的病害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和水、草、底质息息相关,所以在病害的预防中主要就是对水质、水草、底质进行管理。做好病害的预防工作就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方面,一定要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
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预防措施有:1从根源做起,挑选好亲本;2自己培育出具有免疫力和抗体的蟹苗;3选择反应快,活力强的蟹苗;4加强对水质监控和管理,要求水要“肥活嫩爽”,水质指标在规定的范围内,定期使用菌种、底改来改良水质、底质;5使用安全无残留的水体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杀灭水体中的有害菌等等。在预防以及治疗期,使用药物的情况下,一定要选择晴天,避开河蟹的脱壳期。还要及时关注进下来的天气情况,来进行提前的预防。一定要养成多巡塘的好习惯。

网箱养殖河蟹池塘养殖河蟹程序举例



在池四周先做防逃设备。
将大池隔为向个小池:每个小池30~50平方米用20目的网片相隔,防止蟹苗过多造成相互厮打而受伤。
种水生植物:蟹喜吃植物饵料,也更需水中植物保护自己,因此在这小水体内要种植沉水植物,例如苦草、菹草、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等。如果是用网箱养殖,在网箱内要种植水浮莲、水葫芦或水花生。这些水生植物占全池1/3~1/2。
生石灰清塘,消毒除害: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75~100千克化水全池泼洒。
投放量:每667平方米投放Ⅴ-Ⅵ期幼蟹3000~3600只。也可酌情减少投放量。投放时间在清塘后药性消失的15天左右才能投放。
投喂方法:可投喂煮熟的蛋黄或蒸熟的鸡蛋。投喂时,先用细目网布将熟蛋黄过筛成糊状洒在水草上,或投喂浓汁豆浆,每天投4次,投喂总量为蟹苗体重的2倍,即每千克大眼幼体,喂2千克饵料。随着河蟹的长大,逐渐加大投喂量,即养到1个月后,可喂到10千克饵料。随着河蟹的长大,可投喂煮熟了的土豆条、南瓜片、红薯、山薯片、血、绞碎了的鱼肉及动物内脏、螺蚌肉等。
巡塘与换水:养蟹要保持水色透明度为30厘米,水质纯洁清新,防止水色浓缺氧(清晨或傍晚大量聚集在池岸边是缺氧的象征),检查发现问题。换水时先放底水,后进表层水。换水时不要在蟹潜伏休息与吃食高峰时进行,以免影响生长。
河蟹一生受折磨,
肉味鲜美敌害多;
溶氧充足且好吃,
河蟹肥美产量多。

近期苏南地区养殖河蟹蜕壳难的处理方法



这段时间河蟹进入脱壳期,但苏南由于气候变化巨大,雷雨较多,在许多虾蟹混养塘中,出现河蟹青虾吃食正常,新种伊乐草生长正常,一般水深在50厘米,水体透明度较好,但河蟹脱壳不遂较多,或脱完的壳损伤较多的情况。
建议
一、测定是否有亚硝酸盐,了解水质情况;
二、检查蟹体是否有纤毛虫;
三、了解水体肥瘦度。
分析原因如下
1、由于水温变化较大,水质过清易导致水温变化过巨,河蟹小,水浅,易造成应激反应导致脱壳不遂;
2、由于4~5月份是河蟹纤毛虫的多发期,不杀灭易导致脱壳不遂,所以必要的消毒杀虫很有必要;
3、水体中亚硝酸盐指标是否过高,由于水体过瘦易导致此指标过高,也易导致河蟹死亡。
针对以上情况有如下三条建议
1、先泼洒葡萄糖酸10亩/袋,缓解河蟹应激反应增强体质,还能一定程度下降低亚硝酸盐;
2、泼洒氨基酸肥水膏5~8亩/桶,有条件配合EM一起使用,迅速提高水体肥度;
3、如有纤毛虫先使用纤虫净1亩/包,隔天使用蟹毒清2~3亩/瓶,一般肥水建议在消毒后3~5天后肥水。

河蟹养殖池水草挂泥的防治方法



池塘情况:湖北洪湖某河蟹养殖池,池塘面积100亩,水深0.4米,主要种植的水草为伊乐藻(沿池塘边)、轮叶黑藻(浅水区),河蟹苗放于深沟区,水质检测结果正常。其中伊乐藻未发生挂泥,但用围网围着的轮叶黑藻发生挂泥现象,且围网内未放河蟹。
水草症状:水中观察池塘中的水草呈黄色,表现为挂泥现象;将水草捞出可见水草叶面覆盖有大量白色的丝状物质。
试验结果:选取“正离子铜”、“康乐”二种药物为试验用药,将具有明显症状的水草捞出置于盛满清洁塘水的盆内,按药物使用浓度计算用药量,将称取的药物化水后浸泡水草,并设对照组一个,浸泡一小时后观察。试验结果表明二种药物均对轮叶黑藻叶面的白色丝状物有清洗作用。
建议处方:根据药物试验结果,建议养殖户第一天全池泼洒“康乐”,第二天上午全池泼洒“活力六六”,下午全池泼洒磷酸氢钾(或磷酸二氢钾)。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006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