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殖罗非鱼的饲养管理技术


1、鱼种放养

适时放养,合理密养对于保证稻鱼双丰收是非常重要的。稻田养罗非鱼放养时间,若是当年繁殖的鱼种,应力争早放,一般在插秧后7~10天,秧苗返青扎根后即可放养。放养隔年较大规格的越冬鱼种不宜过早,约在插秧后20天左右放养。放养过早鱼要吃秧苗。放养时,将鱼种投放到鱼溜里,使鱼种由此经鱼沟慢慢游到稻田里觅食,以便熟悉鱼沟、鱼溜。放养数量,由于各地放养鱼种规格不一,栽种水稻技术和施肥种类、数量等各有差异,放养量也有所不同。一般每亩放养4~6厘米的鱼种300~400尾。也可以放养罗非鱼为主,搭养少量草、鲢鱼。

2、日常管理

(1)保持一定的水深

鱼种放养初,因鱼体较小,田水宜浅,有6~7厘米深即可,以后随着鱼不断生长,逐渐加深到15厘米左右。在整个稻田养鱼的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既不影响水稻生长,又适合养鱼的水位。

(2)要经常检查田埂,发现有漏洞和崩塌应立即堵塞和修补

做好防洪、排涝和防逃工作。随时注意观察天气情况,遇有大雨或暴雨时,要检查进、排水口及拦鱼设备是否完好,如有堵塞和损坏,要及时疏通和修补,防止漫水和逃鱼。

(3)做好清除敌害工作

如发现养鱼稻田中有水鸟、水蛇、黄鳝、田鼠等,应及时除灭。注水时防止从进水口进入野杂鱼。鱼放养后,要严禁鸭子下田。

(4)正确使用化肥和农药

养鱼稻田施化肥最好作基肥,如作追肥,应掌握少量、多次。施用农药要选择高效低毒、残留期短、对鱼毒性较小的农药,在喷洒前要适量加深田水,以稀释落入水中的农药浓度。使用对鱼毒性大的农药时,应先将田水排干,使鱼进入鱼溜,待药性消失后,再灌水让鱼入田内。施农药尽量喷洒在稻叶上,以免农药落入水中。

3、收鱼

一般在水稻收割前几天先疏通鱼沟,然后慢慢放水,让鱼自动进入鱼溜内,用抄网将鱼捞起,最后顺着鱼沟检查一遍,捞起遗留在鱼沟或田间的鱼。晚稻田养殖的罗非鱼,收鱼不能太晚,一般在稻田水温15~18℃时就要收鱼,否则就会冻死,很难起捕。


相关推荐

彩虹鲷稻田养殖的饲养管理技术




1、饵料投喂

彩虹鲷的食性很广,是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而且很贪食,食量大。在稻田套养的条件下,可以投喂各种饲料,如小麦、玉米、饼粕等均是它的优质饲料。如养殖规模较大,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投喂全价配合饲料,全价配合饲料的配方为:鱼粉30%、豆饼20%、面粉15%、玉米粉15%、麸皮15%、酵母2.5%、矿物质2%、维生素0.5%。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要达到35%以上。初期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应为32%~35%,每天投饲量为鱼体总重量的3%~5%。当个体规格长至200克左右,投饲量可调至鱼体总重的2%,并保证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27%~29%。当其个体达到300克左右时,彩虹鲷进入生长最快的时期,日投饲量保持在鱼体重的1%~2%,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35%以上。可自配混合料,但最好加工成颗粒投喂。同时,每周至少要加喂一次绿萍,以补充饲料中维生素C的不足。

在投喂方法上要讲求“四定”原则。彩虹鲷在25~34℃时生长最快,应加大投喂量;在阴雨、闷热等恶劣天气时要减少或停止投喂。每天投喂2次,时间分别在上午8时~9时和下午3时~4时。

2、水质调节

鱼种下田后,保持池水呈茶褐色,透明度为25~30厘米。一般每周施肥一次,每次施入人畜粪肥,用量为每亩150~200公斤。在天气晴朗、水体透明度大于30厘米时可适当增加施肥量;水质过肥时应减少或停止施肥,并注入新水。在高温季节,一般每周换水1~2次,每次换去田水的20%~30%。

3、注意巡田

每天要坚持早、晚巡田,观察鱼类摄食是否正常、是否有浮头,检查田埂是否有漏洞,拦鱼栅是否堵塞、松动,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

4、鱼病防治

首先要坚持健康养殖,按规程操作,防范于未然。其次,要做好预防工作:一是苗种消毒,苗种下田前用5%的食盐水或0.1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体10~15分钟;二是定期消毒,施生石灰,按每亩15~20公斤化水全池泼洒,每月1~2次,调节池水pH值至微碱性,并用生物制剂改善池塘微生物结构,改良水质。


稻田养鱼的饲养管理技术


一、鱼种放养

1.放养品种:

过去稻田养鱼只是养鲤鱼、鲫鱼和苹鱼等少量品种,目前已发展到放养罗非鱼、鲢鱼、鳙鱼、鳊鲂鱼、鲶鱼以及河蟹、泥鳅、罗氏沼虾、青虾等多品种,还可以发展萍、笋、菜、食用菌等生产进行综合养殖。不同地区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放养品种。原则上讲,适于池塘养殖的所有种类都可以在稻田中养殖。

2.放养时间:

一般提倡早放,3厘米以下鱼种,在插秧前就可以放养,因为鱼苗个体小,不会掀动秧苗。而这时施足基肥的稻田,经犁耙后,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大量繁殖,对鱼苗的生长特别有利。实践证明,插秧前后放入同样规格鱼种,插秧前只比插秧后多饲养15天,但出田时,个体要比插秧后放入的增加100克以上。6~10厘米的鱼种,则最好待秧苗返青后再放入。

3.放养方法:

冬春农闲季节,开挖好鱼凼、鱼坑。如为上年养鱼的稻田,最好要对鱼凼、鱼坑等进行整修,铲除坑边杂草。放养前,排干坑、凼,日晒一星期左右,然后灌水深10厘米左右,并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按亩用生石灰50公斤撒施。再过一星期后灌足水,每亩施肥300公斤以适当培肥水质。4~5天后即可投放鱼种进行饲养。放养鱼种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同一批的鱼种规格要整齐。鱼种放养前还要进行鱼体药浴消毒。

4.放养数量:

要根据鱼凼的大小来确定鱼种放养数量。稻田养殖成鱼,提倡放养大规格鱼种,一般每亩稻田可放养8~15厘米的大规格鱼种300尾左右,高产养鱼稻田可每亩放养8~15厘米的大规格鱼种500~800尾。具体放养量要因地制宜,根据稻田的生态条件、产量要求和鱼种规格大小适当增减。如果实行粗放养殖的,要根据稻田的天然饵料状况来确定,杂草多可以草鱼为主,占60%,鲤鱼30%,其他鱼类10%;一般肥水田可以鲤、鲫鱼为主,占60%,草鱼30%,其他鱼类10%;实行精养的,可草、鲤并重各占50%。

二、鱼种放养操作应注意的事项

1.调节水温:

因为稻田水浅,水温变化大,所以在投放鱼种时,首先应检查运输鱼种的容器内水温与田水温度是否一致,水温相差不得超过3℃。如温差过大,应在容器内分几次加入田水,缓慢使其水温基本一致鱼适应后.轻轻放入田中。如用氧气袋运鱼种.则可将其放在田中1个小时左右,再解开袋口,将鱼轻放入田,

2.适时注入新水:

鱼种最好放入进水口处,发现田水过肥或消毒药性尚未完全消失,鱼种不适应时,能够及时注入新水,提高鱼种的成活率。

3.鱼体消毒:

鱼种放入田前,一定要经过鱼体浸洗消毒。将鱼种放在3~5%的食盐水中浸浴5~10分钟,消毒后再放养。

4.检查拦鱼设施:

在放养之前应先检查田埂,进、排水口及拦鱼设施是否完整无损,发现漏洞应及时堵塞。

三、稻田养鱼的饲养管理

1.投饵:

稻田中杂草、昆虫、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天然饵料可供鱼类摄食,每亩可形成10~2n公斤天然鱼产量,要达到亩产50公斤以上产量,必须采取投饵措施。常用的种类有嫩草、水草、浮萍、菜叶、蚕蛹、糠麸、酒糟。有条件的可投喂配合颗粒饲料。

投饵要定点、定时、定量,并据摄食情况调整投饵量。wwW.nczfj.com

一般在饲养的初期,由于田中天然饵料较多,鱼体也小,可不投喂,中期少喂,以后逐渐增加;后期随气温下降,鱼的摄食量逐渐减少,当水温下降到10℃以下时,即停止投喂。5~6月,每亩每天投精饲料1.5~2.5公斤,青料8~12公斤,7~9月底,每亩每天投喂精饲料3~5公斤,青料18~25公斤,10月以后逐步减少。青饲料要鲜嫩,并于当天吃完为宜。

2.调节水位、水质:

要根据水稻和鱼的需要管好稻田里的水,调节水位、水质。在水稻生,育期间按水稻栽培技术要求进行,在放水晒田期间,鱼在凼内生长,不受影响,水稻抽节后,可逐步加深田水,尽量提高水位。稻田水质偏于酸性肘对鱼类生长不利。特别是水稻收割后,稻根稻桩腐烂严重影响水质。因此要尽量少留稻桩,定时向田凼施用生石灰。调节水质到微碱性。

3.鱼病防治:

稻田养鱼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稻田消毒:放鱼前,应选用药物消毒,常用的有生石灰、漂白粉。每亩使用25~40公斤生石灰,不仅能杀死对养殖鱼类有害的病菌和凶猛的鱼类及蚂蟥、青泥苔等有害的生物,还能中和酸性,改良土质,对稻鱼都有好处。石灰施后了天左右可放入鱼苗。每亩用含有效氯30%的漂白粉3公斤,加水溶解后泼洒全田,随即耙田,隔1~2天注入清水,3~5天可放入鱼苗。

(2)鱼种消毒:鱼苗在放前,要进行药物消毒。常用药物有3%的食盐水,8.0毫克每千克浓度的硫酸铜溶液,10毫克每千克的漂白粉溶液,20毫克每千克的高锰酸钾溶液等。漂白粉与硫酸铜溶液混合使用,对大多数鱼体寄生虫和病菌有较好的杀灭效果。洗浴时间:根据温度、鱼的数量而定,一般为10~15分钟。洗浴时一定要注意观察鱼的活动情况。

(3)饵料消毒:饵料在投喂前应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动物性饵料,如螺、蚬等,用清水洗净,选取鲜活的投喂。植物性饵料,如水草、萍类,则用6.0毫克每千克的漂白粉溶液浸泡20~30分钟后投喂。施用发酵的粪肥时,每500公斤粪肥中加120克漂白粉,搅拌均匀后投入池里。

(4)食物台和沟、坑的消毒:在鱼病流行时,要对食物台和鱼沟、鱼坑进行药物消毒。方法如下:

①漂白粉挂袋:鱼坑上插几根竹杆,每个鱼坑挂2~3只药袋,篓内装漂白粉50克,每3天换药1次,连续3次。

②往鱼沟、鱼坑内泼洒药物,一般用漂白粉、敌百虫或生石灰。如沟坑面积占稻田面积12~15%,每亩用漂白粉250克或用90%晶体敌百虫3~5克(2.5%粉剂敌百虫30~50克)。敌百虫对指环虫、三代虫、水蜈蚣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每亩(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2公斤,化水后泼洒能预防鱼烂鳃等病。

③防除天敌害虫:如水生昆虫、蛙类、水蛇、食鱼鸟、鼠类等。水生昆虫有水蜈蚣、田螺等。水蜈蚣性极凶猛,贪食,1只小蜈蚣1夜之间可夹死鱼苗16条之多,对鱼的为害最大。在放鱼前,用生石灰泼撒全田,可杀死水蜈蚣。也可用敌百虫粉剂撒在水面,形成1.0~3.0毫克每千克的浓度,能有效杀死水蜈蚣。水蛇、鸟类、鼠类都是鱼类的主要天敌。

(4)其他

缺氧浮头:在水浅、放养密度大、饲料投放过多情况下或天气闷热、水中腐殖质分解加速而大量消耗氧气时。水中溶氧量显著下降,特别是下半夜,可降到最低是0.2~0.9毫克/升,这时鱼类将因缺氧而全部浮头,如不及时抢救,有全部死亡的危险。因此,应随着鱼类逐渐长大,对水中溶氧消耗的增加,根据水质和鱼类活动情况应及时加注清水,以提高稻田水位,改善水质。在天气闷热或天气骤变,气温过低时,要暂停投饵。发现浮头要立即排出田水,引进含氧量高的清水。

四、有害藻类过度繁殖

在7~8月高温季节,部分红萍死亡,这时稻田内的藻类会大量繁殖。其中有一种微囊藻,其细胞外面有一层胶质膜,鱼类不能消化,藻体死亡之后,藻蛋白质分解产生有毒物质(硫化氢、羟胺)对鱼的生长不利。据分析,1公斤水中含有50万个左右微囊藻时,就可使鳙鱼苗死亡,如达100万个以上,则大部分鱼类死亡。PH值为8~9.5,水温28~30℃时,微囊藻繁殖最快,可用0.7毫克每千克硫酸铜均匀撒洒在田中予以杀灭。

如何使用稻田饲养罗非鱼



1、鱼种放养
适时放养,合理密养对于保证稻鱼双丰收是非常重要的。稻田养罗非鱼放养时间,若是当年繁殖的鱼种,应力争早放,一般在插秧后7~10天,秧苗返青扎根后即可放养。放养隔年较大规格的越冬鱼种不宜过早,约在插秧后20天左右放养。放养过早鱼要吃秧苗。放养时,将鱼种投放到鱼溜里,使鱼种由此经鱼沟慢慢游到稻田里觅食,以便熟悉鱼沟、鱼溜。放养数量,由于各地放养鱼种规格不一,栽种水稻技术和施肥种类、数量等各有差异,放养量也有所不同。一般每亩放养4~6厘米的鱼种300~400尾。也可以放养罗非鱼为主,搭养少量草、鲢鱼。

2、日常管理
(1)保持一定的水深。鱼种放养初,因鱼体较小,田水宜浅,有6~7厘米深即可,以后随着鱼不断生长,逐渐加深到15厘米左右。在整个稻田养鱼的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既不影响水稻生长,又适合养鱼的水位。

(2)要经常检查田埂,发现有漏洞和崩塌应立即堵塞和修补
做好防洪、排涝和防逃工作。随时注意观察天气情况,遇有大雨或暴雨时,要检查进、排水口及拦鱼设备是否完好,如有堵塞和损坏,要及时疏通和修补,防止漫水和逃鱼。

(3)做好清除敌害工作。如发现养鱼稻田中有水鸟、水蛇、黄鳝、田鼠等,应及时除灭。注水时防止从进水口进入野杂鱼。鱼放养后,要严禁鸭子下田。

(4)正确使用化肥和农药。养鱼稻田施化肥最好作基肥,如作追肥,应掌握少量、多次。施用农药要选择高效低毒、残留期短、对鱼毒性较小的农药,在喷洒前要适量加深田水,以稀释落入水中的农药浓度。使用对鱼毒性大的农药时,应先将田水排干,使鱼进入鱼溜,待药性消失后,再灌水让鱼入田内。施农药尽量喷洒在稻叶上,以免农药落入水中。

3、收鱼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般在水稻收割前几天先疏通鱼沟,然后慢慢放水,让鱼自动进入鱼溜内,用抄网将鱼捞起,最后顺着鱼沟检查一遍,捞起遗留在鱼沟或田间的鱼。晚稻田养殖的罗非鱼,收鱼不能太晚,一般在稻田水温15~18℃时就要收鱼,否则就会冻死,很难起捕。


罗非鱼的稻田养殖


一般养鱼的稻田比不养鱼的可增产10%-40%,每亩可产鱼20-30 kg,还可搭养少量草鱼、鲤。

养殖罗非鱼的稻田要有充足的水源,能排能灌,保水力强。水质清新无污染,干旱时有30天左右的抗旱能力。稻田土质肥沃,土壤pH呈中性或微碱性。放养前要加高、加固田埂,一般埂高30- 60 cm,顶宽30 cm左右,用夯打结实,以防大雨时冲塌,或水大时逃鱼。在稻田中开挖鱼沟和鱼窝,鱼沟和鱼窝可缓解鱼类养殖和晒田用药、施肥的矛盾,也有利于收获时捕捞。鱼沟和鱼窝的开挖时期,一是在秋播后;一是在插秧前。鱼沟一般深1 m,宽2m左右开挖面积通常不超过稻田面积的5%-7%,进、出水口要设置拦鱼设备,进、出水口最好开在稻田相对两角的田埂上,可使田内水流均匀流转,在进、出水口设置拦鱼栅,防止逃鱼。每亩放养4- 5cm罗非鱼300-500尾。

泥鳅无公害稻田养殖的饲养管理技术



1.饵料投喂:投饲要做到“四定”,还要根据泥鳅食性,投喂充足的适口饵料。夏花阶段(3~5厘米),主要是施肥培养浮游动物,另外,还需投喂蛋黄和其他粉状饲料、蚕蛹粉等。鳅种阶段(5厘米以上),可投喂米糠、豆渣、菜叶、螺、蚯蚓、动物内脏和小型甲壳等。投喂时要注意动、植物饵料的合理配合。

稻田养殖亦可用配合饲料(成分:鱼粉20%、菜籽饼粕40%~50%、米糠20%、磷酸氢钙2%~3%、渔用无机盐0.5%、添加剂4%)。为让其尽快适应人工饲养,应加以驯化,下田前应把泥鳅种放在暂养池中饿上4~5天,让其腹中残食消化掉再放养。

投饲量一般夏花阶段5%~8%,鳅种阶段5%左右,每天投饲2次,上午占日投饲量的1/3,下午占2/3,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可不投饲料。投饲一般投在食台上(食台可用编织袋搭设),食台距水底20~30厘米,每亩稻田可设3~5个食台。投饲量以2小时内吃完为宜。

2.日常管理:稻田水质要求“肥、活、嫩、爽”,透明度一般控制在15~20厘米。定期施有机肥,培育水质,另外须定期加注新水,每次10~15厘米。如发现水质变坏,泥鳅上下蹿动频繁,应马上换水或打跑马水。田埂边可种植茭白、莲藕等挺水植物,或在田埂上搭设丝瓜棚等,以利泥鳅在高温季节避暑降温。

稻田饲养泥鳅,一般很少发生病虫害。在预防稻田病虫害时,要选用高效、低毒,降解快、残留少的农药,绝对禁止使用久效磷、敌百虫等含磷类有机剧毒农药。防治病害时必须按规定的浓度和用量用药。用药具体方法为:一是先喷施稻田的1/2,剩余的1/2隔1天再喷施,这样可以让泥鳅有可躲避的场所。二是喷雾时,其喷嘴必须朝上,让药液尽量喷在稻叶上,千万不要泼洒和撒施。施药时间选择在阴天或晴天的下午,这样效果较好。施药后要勤观察、勤巡田,发现泥鳅出现昏迷、迟钝的现象,要立即加注新水或将其及时捕起,集中放入活水中,待其恢复正常后再放入稻田。

平时要做好泥鳅的防逃工作,下大雨时特别注意不能让水漫过田埂,以免泥鳅随水逃出;并检查是否有河蟹等钻洞漏水,如有则需及时堵塞。另外,对稻田中的老鼠、黄鼠狼、水蜈蚣、蛇等敌害生物要及时清除、驱捕。每天检查吃食情况及水质状况。

罗非鱼池塘养殖高产饲养管理技术




1、饲料投喂

罗非鱼以投喂颗粒饲料为好,粗蛋白含量要求达26%~30%,并以植物性蛋白为主。鱼种下塘后的当天下午或第2天上午开始投喂。投喂前先在投饲点敲击食桶,以逐步建立信号,使鱼形成集中上浮摄食的条件反射。5月份以前和10月份以后,每天投喂2次,日投喂量一般为鱼体重的2%~3%;6~9月份水温较高。是罗非鱼的主要摄食生长期,应加强投喂。一般每天投喂3~4次,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4%~6%。具体投喂量视水质、天气及鱼的活动状况灵活掌握。

2、追肥与水质调节

保持池中有较多的天然饵料生物,有利于罗非鱼的摄食和生长。饲养前期,鱼体较小,投饲量也较少,水质一般较瘦,可每隔1周追施1次发酵好的有机粪肥,每次每亩追施100~150千克;7~9月份投饲量较大,水质一般较肥,一般不追肥,当在水质过肥时还应及时注、换新水;10月份以后,一般不追肥,可根据水质情况投放少量无机肥。

水质总的要求是:“肥、活、嫩、爽”,即水的肥度适宜,水中饵料生物较多。有机物和营养盐丰富,水色经常有变化,不浑浊,不发黑,透明度在25~30厘米。水中溶氧较高。及时加注新水是培育优良水质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增加罗非鱼的活动空间,相对降低鱼的密度;通过增加池水的透明度,使光透入水中的深度增加,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水层(造氧水层)增大,水体溶氧增加;可直接增加水中溶氧,防止或减轻鱼浮头,并增加鱼的食欲等;有利于藻类更新和鱼易消化的藻类生长繁殖。

鱼种入池后,每隔10天左右加注新水1次,直到加至最大的水位。高温季节,要勤换水,一般每5天左右换水1次。每次换去池水的20%~30%。注、换新水一般在下午15时前或日出前鱼出现浮头时进行。在罗非鱼高产塘内,要配备增氧机。增氧机一般在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雨天半夜开。鱼有浮头危险时提前开。此外。每半月泼洒1次生石灰。以消毒防病,改善水质。并使水质具有适宜的碱度、硬度和缓冲能力等,为罗非鱼的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3、勤检查鱼的生长情况,并适时捕大留小

一般每半个月检查鱼的生长情况1次,鱼生长正常或较快,说明各项饲养管理措施得当或较好;如果鱼生长缓慢,很可能是饲料不佳,投喂不足,水质不良等原因引起。鱼存塘量过大,会使鱼的正常生长受到抑制。因此在饲养期间应及时起捕已达上市规格的商品鱼,以有利于留塘鱼的快速生长。

4、日常管理

巡塘每天巡塘2~3次。观察水质及鱼的动态。发现水质较为清瘦或过肥,要及时追肥或注换新水。午后14~15时,主要观察罗非鱼的活动、摄食情况。看其活动是否正常,有无病害发生,以及摄食状况是否良好等;傍晚要检查鱼全天的摄食情况以及有无浮头的预兆等,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搞好池塘卫生、预防疾病。饲养期间要经常捞除池内残饵、污物,定期消毒食场和水体,并在罗非鱼发病季节定期给鱼投喂药饵等,发现鱼病及时治疗。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068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