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牛尿道阻塞的发病原因 公牛尿道阻塞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家畜尿道阻塞的阻塞物以尿石为多见,也有其他异物引起阻塞的,阻塞物主要存在于公牛的龟头至会阴的尿道内,以致引起尿道局部发炎和阻塞的一种疾病。该病黄牛、水牛较为多发,其诊断要点主要是:初排尿如线或滴尿,最后不排尿,自龟头至“S”状弯曲的尿道中有凸出的结石或阻塞物。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公牛尿道阻塞的发病原因公牛尿道阻塞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1、发病原因及案例

第一,公牛每天采食的磷含量低于o.33%与结石病无关,若高于o.8%时,尿石病发生率达73%。第二,饲料中维生素D过多时,或长期饮用含钙盐丰富的水能增加尿石的发生。第三,尿中柠檬酸盐含量下降,尿液pH值上升,使磷酸钙、碳酸钙、磷酸铵镁等易于沉淀。第四,肾及尿路有感染时,加上炎性产物可能成为盐类结石沉淀核心,如缺乏饮水则更有利于盐类的沉淀。笔者曾见一例一岁半小公牛,将一根麻皮从龟头塞入尿道,最后因阴茎不断伸缩而缠成黄豆大的阻塞物。也曾见一健牛龟头在勃起时擦伤,地方兽医包扎时结扎过紧,致尿道黏膜黏连而阻塞不能排尿,并导致膀胱破裂,拆去包扎探诊时发现尿道阻塞不通。

2、临床症状

当阻塞物在尿道内尚可移动或阻塞物所在的尿道局部尚未肿胀时还能排尿如线或滴尿。如阻塞物在移动中损伤尿道黏膜则在排尿时可见血滴或尿血,但多在尿初见血,如完全阻塞时则不排尿。当膀胱过度充满时则表现烦躁不安,并常作排尿姿势。从龟头至“S”状的尿道,有时光滑的结石即在龟头尿道口,循龟头向“S”状弯曲逐段检查尿道凸出的阻塞部,如无凸出处,用人用导尿管插入龟头,再用注射器吸O.1%雷佛奴尔液注入,看注入多少可推断阻塞部位。如阴囊前方皮下发生水肿,则可能是“S”状弯曲部尿道已被结石磨穿。在尿道阻塞、不排尿时,一般2-3天后膀胱充满的尿液已达极限,出现排尿姿势、骚动不安,直肠检查膀胱膨满紧张。如突然疝痛消失、安静而不再出现排尿姿势和疝痛,则表示膀胱已破裂,直肠检查膀胱不再膨满而缩小,而腹围逐渐膨大,腹壁穿刺有液体流出。

3、诊断要点

初排尿如线或滴尿,最后不排尿,自龟头至“S”状弯曲的尿道中有凸出的结石或阻塞物。如不排尿后2-3天突然消失疝痛则是膀胱破裂,腹围逐渐膨大,腹壁穿刺有大量液体流出。

4、类症鉴别

①膀胱炎。类似处:尿少,尿血,排尿困难,有疝痛。不同处:尿中见血多在尿的最后出现,直肠检查膀胱壁肥厚、不平,有压痛。②膀胱麻痹。类似处:滴尿,直肠检查膀胱膨满。不同处:尿道无阻塞物,直肠检查时按压膀胱无痛感,但可增加排尿量。③膀胱结石。类似处:排尿困难,尿少,有时排尿痛苦,有时有血。不同处:直肠检查膀胱有结石块,龟头至“S”状弯曲部的尿道无阻塞物。④尿道炎。类似处:排尿困难,尿初有血,排尿时有痛感。不同处:排尿时跺脚,但仍能排出尿液,自龟头至会阴部尿道无阻塞物。

5、防治措施

此病的发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主要是在饲养和管理上出现了问题,因此预防该病主要是做好饲养管理工作。不要长期单调饲喂含矿物质多的饲料和饮水,并应喂给含有维生素A的饲料。泌尿器官有炎症时应及早治疗,以免脱落的上皮和炎性渗出物形成结石核心,平时不缺洁净饮水,稀释尿液,减少无机盐类的沉积。在结石多发区每日加喂食盐可降低镁、磷在结石外围沉积的速度。对病牛确诊后立即进行手术排除结石,以防膀胱破裂。

方法一:水牛龟头的尿道中如发现长段坚硬而无结石状的阻塞时(多为粉末状结石),用消毒的探针小心由尿道口向里送,当不能再进时即取出,探针的球状头即可带出一些细砂,反复多次后探针即可穿透阻塞的细砂,在尿液巨大的冲力下即可将细砂全部冲出。

方法二:如结石在龟头的尿道口,有时可见到半露的结石块。小心挤压结石的未露部分,使结石向前挤,如已露出一半,再用力挤一下,结石块即能猛然排出。如仅露1/3,即使用力也难以向外移动时,则用刀稍切尿道口(约1mm)结石即可排出。

方法三:如龟头后方因结扎敷料导致尿道黏膜黏连而阻塞时,可用稍大的消毒探针,由尿道口伸入,至结扎部位即不能再前进,可稍用力并缓慢地旋转推进,几次反复,黏连的尿道黏膜即可分开而通畅。

方法四:如尿道已被结石穿孔,尿液漏于皮下形成水肿。切开水肿,用O.1%雷佛奴尔液冲洗找到尿道破口,再从龟头插入人用导尿管并注射雷佛奴尔液,如液体从破口流出,证明破口以下的尿道已无阻塞物,即用丝线将破口处的结缔组织与尿道浆膜缘缝2-3针,使破口闭合,尿液即不再由破口流出。皮肤切口的前方少缝1针,以便漏出尿可由此排出,不再发生水肿。

相关阅读

公牛、公马三种生殖器官疾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


育种和饲养是决定畜牧业生产水平的关键环节。即便饲料营养丰富、饲喂合理,但若畜种不好,转化的畜产品就很少,从这方面来说,与饲养相比育种是更为重要的环节。临床上家畜常见的总鞘膜炎多为脓性,多发生在去势后1周左右。精索炎主要是在去势后,精索断端被感染而引起。睾丸炎是睾丸发生炎症,副睾因紧连睾丸,常同时发病,或相互继发,各种家畜均可发生。现浅析公牛、公马总鞘膜炎、精索炎和睾丸炎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要点和防治措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1、总鞘膜炎

发病原因。去势时因阴囊基部的结扎未能使阴囊皮肤和总鞘膜保持自然状态,致手术时的总鞘膜切口稍高于皮肤切口,易于潴留血液和渗出物,一旦感染即生该病。该病也会因手术时消毒不严格,或术后未用绷带将尾固定,或畜舍卫生条件差而引起。

临床症状。病患初期表现为阴囊肿胀,有热痛,阴囊内有渗出物并由切口流出,如已化脓流出脓液。几天后,肿胀蔓延尿鞘和腹下,体温可达40℃左右,沉郁,食欲减退,后肢运动困难和缓慢。

诊断要点。去势后,阴囊肿胀并有热痛。之后病畜体温升高,阴囊内有渗出物且已化脓流脓液,此时病畜后肢运动困难。

防治措施。去势应严格消毒,去势后一旦发现阴囊肿胀,应立即检查,如阴囊内有凝血块或渗出液潴留,即予排除,防止继发精索炎。如去势后发现阴囊肿胀,局部皮温不大高,稍加捏挤即有血液流出。应拉开切口伸指入内取出凝血块,再用0.1%雷佛奴尔液冲洗,填入碘仿鱼肝油纱布引流(如已化脓,则第一次用碘纱布引流)。为减轻鞘膜炎疼痛,用青霉素、普鲁卡因在阴囊基部作环行封闭,隔天1次。用青霉素、链霉素各200万IU肌注,12小时1次。

2、精索炎

发病原因。公牛或马去势时,精索断端留得过长,增多感染机会。去势器械消毒不严格,畜舍不洁,易污染。

临床症状。手术后几天内先自阴囊基部开始发生炎性肿胀,触诊疼痛。体温升高,沉郁。几天后阴囊下部也肿胀,并延伸至包皮和腹下。从刀口流出渗出液或脓液,持续排出后,肿胀渐消,出现硬结并形成瘘管,此时体温即不再上升。如精索留得太短,化脓后在冲洗中如探针探入较深,易引起腹膜炎。

诊断要点。去势后,先从阴囊基部先发生炎性肿胀,触诊疼痛,体温升高。先由切口流渗出物后流脓,后消肿硬结形成瘘管,这时体温下降。包皮和腹下常随之也肿胀。

防治措施。去势时必须严格消毒,杜绝感染。精索的断端不要留得太长或太短,防止发生该病。如已形成瘘管,需手术切除。在阴囊基部用青霉素、普鲁卡因作环形封闭,隔天1次。与总鞘膜炎同样作外科处理和用抗菌素。如已形成精索炎要进行手术切除:用水化氯醛酒精100~300mg加10%葡萄糖500mg静脉注射,作全身麻醉,横卧保定。沿瘘管口切一新鲜皮肤口,再向上切一垂直口,用外科剪或手术刀沿皮肤向旁锐性分离增生病灶,并将增生的硬肿从切口取出,并向深部分离,直至健康精索部为止。在健康的精索部用消毒丝线先进行贯穿再绕一圈结扎,于结扎下方1.5~2cm处切除硬肿。若无出血,创腔消毒后撒布青霉素粉或碘仿,缝合皮肤。

3、睾丸炎

发病原因。公畜之间相互蹴踢或咬架,伤及睾丸。在使役时不慎被尖锐物刺伤或撕裂。有些传染病(腺疫、布氏杆菌病、鼻疽、媾疫等)并发。

临床症状。病畜体温稍升高,睾丸肿大、发热、疼痛,精索变粗,拱背,拒绝配种。患侧后肢外展,运动时开张前进,显示步态强拘,站立时表现后肢屈曲。外伤性时,睾丸周围组织发炎,并能引起睾丸与周围组织黏连。①慢性:睾丸因发生纤维变性、变硬、变小,无热、无痛。各种传染病引起的睾丸炎,除各自具有的特别症状外,也有不同点。②结核病:常以副睾患病,继而睾丸发炎,以致两者融为一体,肿胀很大,无热、无痛,最后形成冷性脓肿。阴茎前部有结节、糜烂。③公牛布氏杆菌病:睾丸、副睾同时发炎,急性肿胀疼痛,阴茎潮红、肿胀。④公马沙门氏菌病:阴筒、阴囊、睾丸发生热痛性肿胀,病程长的肿胀都较硬固。⑤腺疫(恶性型):睾丸发炎化脓,阴囊破溃流出脓液。

诊断要点。急性时睾丸、副睾发炎,肿胀热痛,拱腰,运动障碍强拘。慢性,睾丸变小、发硬,无热痛。

防治措施。对公畜加强管理,防止相互蹴踢和咬架,防止跌摔伤及睾丸。发病后及早治疗,避免转为慢性而致睾丸萎缩,丧失配种能力。在睾丸炎发生24h内,先用冷敷,1天以后改为热敷,可用30%硫酸镁(37~50℃)热敷。用30%鱼石脂软膏(加10%樟脑)涂布阴囊。为避免睾丸悬挂疼痛,用兜状纱布(纱布兜前方左右角各拴一绳向上在腰脊部打结,后方两布角各拴一绳从股内侧经会阴向上在尻部打结,两绳再分别向前系于腰脊部的绳上)。用青霉素、普鲁卡因封闭。用青霉素、链霉素各200万IU,肌注,12小时1次。如睾丸已化脓,手术摘除睾丸。

肉牛运输热的发病原因 肉牛运输热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肉牛运输热是一种应激性综合征,是由于感染多种病原微生物而导致,主要特征是高热以及间质性、大叶性肺炎。病牛主要症状是高热,脓性结膜炎,不停流泪、流鼻液,频繁咳嗽,呼吸困难,并流出泡沫样口涎。通常育肥牛群容易发生该病,也是导致牛群发生死亡病因之一。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肉牛运输热的发病原因肉牛运输热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

一般认为是由于管理不当以及发生应激,使病原体趁机侵入机体而引起发病。大部分病原体为病毒,主要包括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和Ⅲ型副流感病毒;还有部分病原为细菌,主要包括曼氏溶血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其中Al型曼氏溶血杆菌主要是引起非免疫犊牛发生该病。犊牛健康且没有发生应激的状态下,其呼吸道内本就存在少量的曼氏溶血杆菌。但是犊牛在运输过程中,会导致鼻腔和气管内所含的Al型曼氏溶血杆菌数量增加,并逐渐移动到肺脏而引起支气管肺炎。另外,1岁犊牛在运输过程中,会导致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就表明机体已经受到应激的刺激。犊牛在陌生环境中圈养,同时停止给予饮水和饲料,也能够导致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此外,牛突然更换饲喂含有丰富谷类饲料的日粮时,也非常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

2、临床症状

该病一般具有2-5天的潜伏期。发病初期,病牛表现出精神萎靡,呆立不动或者卧地,食欲不振,体温明显升高,一般可达到40-42℃。被毛蓬松杂乱,鼻镜干燥,体质虚弱,明显消瘦。随着症状的加重,会有黏脓性分泌物从鼻孔流出,且有干涸分泌物覆盖在鼻镜上,将其揭去就能够露出出血面,流泪,眼脓性结膜炎,咳嗽,呼吸困难。部分病牛会排出黏液性稀粪,部分在发病末期还具有神经症状,如阵发性、强直性痉挛。

3、剖检变化及组织病理学观察

对病死牛进行剖检,发现整个肺脏都呈暗红色,质地较硬,如同肝脏,切面呈颗粒状,且比较干燥,切面小叶间质发生水肿、明显变宽,放入水中逐渐下沉,气管内存在泡沫样黏液,气管黏膜发生肿胀、充血,纵隔淋巴结和支气管发生肿大、出血,肝脏、心脏、肾脏颜色变浅,且发生肿胀,而脾脏呈暗红色,也发生肿胀,且质地变软。取病料通过常规石蜡切片,再经HE染色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肺支气管腔内中存在脱落的上皮细胞、黏液以及大量红细胞和嗜中性粒白细胞构成的炎性渗出物,肺组织大面积肺泡壁发生充血,且有所增厚,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增生,肺泡腔变得狭窄,多数肺泡腔内含有大量浆液;脾脏淋巴组织发生出血、坏死,髓窦渗出浆液,并浸润有大量嗜中性粒白细胞;心肌纤维颗粒发生变性;肝脏大面积发生脂肪变性,且肝细胞存在空泡。

4、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病牛要立即隔离,注意观察和记录临床症状,如体温、饮水量、采食量、脉搏以及呼吸情况等,同时整个牛群要加强饲养管理,并饮用0.3%碳酸氢钠水溶液及淡盐水。对于已经发病的牛,可静脉注射500mL生理盐水、500mL4%碳酸氢钠,用于补充体液,调整机体酸碱平衡,连续使用2天;也可肌肉注射30mL安乃近(或者30mL氨基比林)、5mL氨茶碱用于对症治疗。病牛还可使用抗菌消炎药物治疗,如按体重肌肉注射o.02gjkg头孢噻吩钠,或者按体重静脉注射o.06gjkg10%磺胺噻唑钠,每天3次,连续使用3天。如果病牛症状严重,可静脉注射1500-2000mL5%葡萄糖盐水,其中添加有2g维生素C注射液、30mg地噻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每天1次。为避免发生酸中毒,需要时病牛可静脉注射250-500mL5%碳酸氢钠注射液。采取以上治疗措施,大部分牛经过大约5天能够治愈.症状严重时经过7-8天也能够治愈。需要注意的是,能引发该病往往不是只由一种病菌引起,通常是由于混合感染多种病原导致,因此要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通过协同作用增强治疗效果。如果牛场条件允许,可先进行药敏试验,从而选择敏感性药物,治疗效果更好。

运输管理。牛运输过程中要加强防护,可提前在车箱内铺垫厚度在4-7cm左右的稻草,且在运输过程中注意停车观察。只要发现有牛患病,或者由于急刹车、路面不平而导致机体滑倒发生关节脱位或者关节扭伤,特别是呈现卧地时,要立即用钢管或者木棒隔开卧地牛,防止其他牛踩踏,但禁止粗暴地抽打、惊吓牛。运输过程中,车速适宜控制在60km/h以内,转弯要慢要稳,禁止急刹车。运输车的两边要使用帆布进行遮挡,依次避免直流风直吹牛的口腔及鼻孔,但也要注意保持适当通风。对于不同来源和不同年龄的牛要分开饲养,并控制密度合理,防止过于拥挤。

加强饲养管理。牛到场卸载后,要先进行大约2h的休息,然后供给温水,注意添加电解多维等。经过5h,可饲喂品质优良的干草任其自由采食,且7天内禁止放养,不允许饲喂具有轻泻性的青贮饲料、鲜草、酒渣以及容易发酵的饲料,适当限制精料喂量,增加干草喂量,使机体呈六成饱即可。进圈当天,整个牛群可按每200千克体重肌肉注射10mL安瑞隆(硫酸头孢喹肟注射液),同时配合使用牛羊专用型氟苯尼考注射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3-5天。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2头发病死亡肉犊牛由泰安市某肉牛场提供;病理组织学切片及染色相关仪器材料由山东农业大学动科院生物切片室提供;DL2000DNAMarker、无RNase双蒸水、2×Taq酶(5U/μL)等购自大连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EasyPureTMViralDNA/RNAKit购自北京全式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血琼脂平板培养基,瑞氏染色液购自青岛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EasyScriptTMOne-StepRT-PCRSuperMix购自北京全式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2方法
1.2.1临床症状及剖检观察
详细询问发病牛场的发病背景,临床表现,剖检病死牛,观察内脏器官的病理变化。
1.2.2病理组织学检查
分别取病死牛的肝脏、肺脏、脾脏、心脏、肾脏等组织,用10%中性福尔马林液固定,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镜检。
1.2.3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无菌操作取病死牛的脾脏,在血平板上进行划线,于37℃恒温箱培养,24小时后,挑取单个菌落,分别进行革兰氏染色和瑞氏染色,镜下观察细菌形态;用氟苯尼考、庆大霉素、左旋氧氟沙星、硫酸新霉素、粘菌素药敏片做药敏试验。
1.2.4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采集病牛鼻分泌物及病死牛气管黏液进行RNA的提取,然后RT-PCR,引物设计及反应条件按周玉龙等(2011)的方法进行牛副流感3型的PCR检测,并对其产物进行1%琼脂糖凝胶电泳。
2、结果
2.1剖检变化及组织病理学观察
剖检病死牛可见整个肺脏呈暗红色,质硬如肝,切面较干燥呈颗粒状,入水下沉,切面小叶间质水肿、变宽(图1A,B),气管内有泡沫样黏液(图1C),气管黏膜充血肿胀,支气管和纵隔淋巴结肿大出血,心脏、肝脏、肾脏肿胀、颜色变淡(图1D),脾脏肿胀呈暗红色,质地变软。所取病料经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肺支气管腔内中含有黏液、脱落的上皮细胞、大量嗜中性粒白细胞及红细胞构成的炎性渗出物,肺组织广泛性肺泡壁增厚,肺泡壁充血,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增生,肺泡腔狭窄(图2B),许多肺泡腔内充满浆液(图2A);脾脏淋巴组织出血、坏死(图2C),髓窦浆液渗出,并见许多嗜中性粒白细胞浸润(图2D);心肌纤维颗粒变性(图2E);肝广泛性细胞空泡及脂肪变性(图2F)。
2.2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
用血琼脂平板划线分离细菌,倒置放在37℃培养箱中过夜,可见在血琼脂上形成灰白色湿润而黏稠菌落,无溶血现象。在45°折光下,呈现鲜明的蓝绿色并带金光,边缘有狭窄的红黄色带。挑取单个菌落、涂片,经瑞氏染色,镜下观看,呈典型两极着色,革兰氏染色呈革兰氏阴性短杆菌。药敏试验表明最敏感的药物为庆大霉素,其次是氟苯尼考。
2.3生化鉴定
取血琼脂板菌落,进行生化试验。通过试验发现其能分解葡萄糖、果糖、蔗糖、甘露醇、半乳糖,只产酸不产气;该菌不发酵乳糖、鼠李糖、菊糖、山梨醇。
2.4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
电泳结果显示,牛副流感3型病毒为阴性。
2.5药物治疗
病牛全群用0.01%的氟苯尼考饮水,连用4天,有明显症状的病牛肌肉注射庆大霉素,按10mg/kg体重,每天注射1次,连用3~5天,病牛未再发生死亡,症状逐渐消失。
3、讨论
3.1根据发病背景,结合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临床药物治疗效果综合判定,该病例为因运输继发病毒与细菌尤其是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间质性、浆液性复合型肺炎。
3.2通过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检测发现,该病例的病原体并非是牛副流感病毒3型,但也不能排除其他病毒如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病毒、腺病毒等感染,从细菌分离结果来看,确定有巴氏杆菌感染。另外,病理组织学观察肺组织具有明显的间质性肺炎病变,所以很可能同时存在支原体感染。
3.3运输热是在运输应激作用下引起的多种病毒、细菌感染所致的以肺炎为主要表现的呼吸系统感染。与此病有关的主要病原微生物有病毒(主要有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病毒、牛腺病毒、呼肠孤病毒、鼻病毒、肠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细菌(主要有巴氏杆菌、支原体、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化脓棒状杆菌、放线杆菌等,其中巴氏杆菌是牛运输热最重要的病原之一)。一般来说,正常牛体内会携带多种上述病毒、细菌,这些病原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会造成携带牛发病,而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机体免疫抵抗力下降,首先,潜伏的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病毒等呼吸道常在病毒大量复制扩散,感染致病。呼吸道条件性致病菌尤其是巴氏杆菌和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继发感染,从而导致呼吸系统多病原混合感染。该牛场所购犊牛来自不同养殖场,几经倒手,运输前已于激状态,另外,又是对运输热较敏感的犊牛,这是该病例发生的主要原因。
3.4据细菌分离及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对发病牛群进行紧急防治是最实际的处理措施,由于该牛群发病率已经超过50%,鉴于病重牛已停止采食及药敏试验结果,采取对病重牛注射庆大霉素及全群氟苯尼考饮水的防治方案,这两种药物属于广谱抗生素,药理上两者具有协同作用,对巴氏杆菌、嗜血杆菌、支原体等呼吸道常在病原菌都具有良好疗效。
4、防治建议
4.1为防止本病发生首先要做好肉牛长途运输的准备工作,在装载车辆内铺上5~8cm厚的垫草,防止运输过程中牛滑倒损伤,减轻牛的应激反应;在装载牛只的车辆两边用帆布遮挡,减少直流风对牛的鼻孔及口腔直吹;不要过度拥挤;加强护理,尽量减轻运输过程导致的应激反应。购牛到场后及时做好护理及药物防治工作,前三天可选择氟苯尼考、多西环素进行药物预防。自繁自养模式是肉牛场解决该病的根本措施,所以,有条件的肉牛场最好建立自己的繁殖牛群,做到自繁自养。
4.2牛只到达新牧场时,前三天要密切关注牛群状况,逐个测量体温,如有异常立刻隔离观察,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4.3购牛时若需要长途运输,建议在运输前使用镇静类药物,降低在运输过程中牛只对外界环境化的敏感性。运输前可以一次性肌肉注射盐酸氯丙嗪注射液,剂量按每千克体重1~1.5mg(药量大小视运输距离而定)

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犊牛腹泻是在饲养过程中特别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程度不一,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犊牛的死亡,如果防治不当则会给养牛场带来很大损失。犊牛腹泻是一种临床综合症状,其发病原因有很多,大致分为微生物感染、犊牛自身条件、饲养环境三个方面。为降低犊牛的发病率,减少损失,需要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做到病前预防、病后治疗。

1、微生物感染

犊牛腹泻主要是由于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主要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①细菌感染:引起犊牛腹泻的细菌主要是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弯曲杆菌,另外还有链球菌、梭菌、芽孢杆菌等。这种感染往往是由于食物、饮水等原因导致犊牛身体内菌落失调,从而引起潜藏在肠道内的细菌大量繁殖导致腹泻。②病毒感染:引起犊牛腹泻的病毒主要是冠状病毒、黏膜病毒、轮状病毒等。由病毒感染引起腹泻的犊牛一般死亡率都较高,很难治疗。③寄生虫感染:引起犊牛腹泻的寄生虫主要是隐孢子虫、蛔虫、球虫等,这些寄生虫也往往引起人类腹泻。有寄生虫感染诱发的腹泻常表现出粪便带血且恶臭。

2、犊牛自身条件

犊牛因为发育不足导致自身身体免疫力低下、消化系统不成熟,以及犊牛对各种应激的反应,所以很细微外部原因就容易引起犊牛腹泻。初生犊牛自身免疫力很低,一般都是从母乳中摄取免疫球蛋白以抵抗微生物。所以一旦母乳不足,犊牛就很容易受到感染而引发腹泻。由于犊牛没有很成熟的消化系统,所以适合的饲料很重要。犊牛腹泻有时会因为摄入过量的奶,消化不完全的奶会在其肠道内发酵,有时奶和代乳制品的日粮配比不均衡会使其营养不良,断奶后的犊牛饲料调配不适当会引起犊牛的消化不良。犊牛对一些环境变化很敏感,天气骤冷骤热、去角、断奶等应激反应都可能诱发腹泻。

3、饲养环境

犊牛饲养环境的卫生条件对腹泻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犊牛腹泻是在其生长过程中的常发病,是严重影响犊牛发育生长的疾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很有可能导致犊牛的死亡,对养牛场的经济也是一个极大的威胁,从其发病原因入手,探其根源,做好防治措施。犊牛腹泻是指因各方面原因导致犊牛消化系统不正常、下痢的一种症状。本病常发生于10日龄左右的犊牛,并且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尤其是四季交替变化时发病率更高,对犊牛的危害很大,死亡率很高。犊牛栏舍如果阴冷潮湿、缺乏光照、通风不良、消毒不严很容易引起微生物滋生,严重影响犊牛的健康。俗话说病从口入,犊牛若从不干净的乳头、食槽或水槽中喝奶、吃食、饮水,很容易导致病微生物钻入体内而引发腹泻。

4、犊牛腹泻的防治措施

对于犊牛腹泻,要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并准备适当药物,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预防措施:保持牛舍干净卫生。每天进行清理,及时开窗通风,让犊牛在牛舍内晒太阳,还要定期做好消毒工作,包括牛舍和饮食器具。避免因环境条件差导致犊牛因感染而腹泻。主要是从犊牛的饮食调配入手。首先,应保证哺乳母牛的健康,让其产出高质量的乳汁以供犊牛食用。第二,犊牛出生后应在6~12h内饲喂母乳,提供免疫力,并且在出生后3天内都提供母乳喂养,以促进犊牛消化系统的成熟。第三,随后适当地增加代乳粉含量,减少母乳,最后以饲料代替。要注意犊牛的生活环境变化,尽量减少应激,让犊牛维持在平稳的生长过程中。

治疗措施:对于已发病的犊牛要早发现早治疗,及时发现犊牛的不良反应。犊牛发病时常表现为厌食、腹泻、脱水、无力,严重时行动困难、身体衰弱、粪便带血。首先应查明病因,判断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还是寄生虫感染,也可能是饮食过量。第二,采用综合治疗法,先停食1天,然后补充体液以治疗脱水现象,促进血液循环排出毒素,可采用静脉、腹腔、口服输液的方式。第三,对症下药,发热的患牛使用解热剂,粪便恶臭的患牛使用利泻剂,粪便无臭的患牛使用抗生素。若是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进行输血,补充免疫球蛋白。

5、结语

降低犊牛腹泻的发病率,提高经济效益,扩大我国养牛产业的发展,做好预防工作,加强管理,保证犊牛的健康成长。

作者简介:扎西当周(1982-),男,青海海南人,本科,助理兽医师,主要从事兽医工作。

扎西当周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沙珠玉乡畜牧兽医站,青海海南813099)

鹅嗦囊阻塞的原因和防治


原因

嗦囊阻塞又叫硬嗦病,任何年龄鹅都可发生,但最易发生的是幼鹅。主要原因是管理不当造成的暴饮暴食,饱饿不均,饲料中营养成分不足引起的异食,吞食粗硬多纤维的饲料、过大的块根饲料、硬皮壳、羽毛、麻绳等或饲料突然改变和适口性增强,造成采食过多而引起发病。症状是食道膨大部肿大,触诊坚实,里面充满硬固食物,停留1-2天不消化。病鹅神态不安、翅膀下垂、呆立不动、食欲废绝。

防治

(1)精粗饲料要适当搭配,青、粗饲料要切短,切碎,饲喂要定时定量。
(2)饲料要多样化,避免营养成分不足而造成异食。
(3)用注射器直接将植物油注入硬固的食道膨大部,用手轻轻揉压并向食管下方推动,使其进人胃内。
(4)严重可进行手术切开食管膨大部取出堵塞物,用0.1%高锰酸钾水冲洗干净再缝合,术后12小时内不喂料。

肉牛真胃阻塞的病因、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


草料处理或者投喂方式不当。肉牛饲喂时,供给过短或者过碎的饲草,容易在真胃内形成食团,从而引起真胃阻塞。一般来说,肉牛饲喂过短的稗草、麦秆等草料,或者过细的麻渣、麦麸等饲料,采食过多就会发生该病。过劳或者饱食后立即运动。当奶牛长时间劳役而过于劳累时,如果立即采食草料就可能导致真胃阻塞;反之,如果饱食后立即劳役,也能够导致真胃阻塞。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肉牛真胃阻塞的病因肉牛真胃阻塞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

1、病因

食人无法消化的异物。在饲草加工或者饲喂过程中,没有及时清除圈舍或者饲草内混入的塑料皮、破布、麻线等异物而被肉牛食人胃内,从而发生真胃阻塞;肉牛采食过多自身或者其他牛脱落的被毛,往往会在真胃内相互缠绕形成毛球,从而引起真胃阻塞。一般来说,肉牛是由于摄取某些微量矿物元素不足而采食以上异物。

缺乏饮水。肉牛在采食草料的过程中,需要饮用大量的清水用于软化、润湿和消化草料。在缺乏饮水时,就会导致部分草料没有彻底润湿、完全消化而直接进入真胃,从而形成食团引起真胃阻塞。

消化机能紊乱。当肉牛消化机能发生紊乱,会导致机体消化草料的能力降低,有些没有被完全消化的草料直接进入真胃内形成食团,从而引起真胃阻塞。

2、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病牛会发生前胃驰缓,食欲不振或者废绝,反刍减少或者停止。随着病程的进展,真胃机能发生紊乱,导致其推送运转饲草的能力减弱,阻碍其腐熟传送,使其在胃腑停滞积聚,从而引起真胃积食。也有个别病牛,在初期瘤胃蠕动次数增加,能够达到3~5次/min,每次持续时间较短,大约只有4s,但依旧没有反刍,皱胃、瓣胃蠕动音消失。发病中期,听诊瘤胃有金属音和流水音,瘤胃发生轻度臌气,对瘤胃进行触诊发现上虚下软,进行冲击性触诊发现瘤胃存在积水,具有波动感,插入胃导管会有大量液体被导出,外观可见右侧中腹部的后下方发生局限性隆起,进行触诊尤其是在左侧卧位时,在右侧中下腹部肋骨弓后下方的真胃区用拳抵触,发现真胃粗大如枕状,且质地坚硬,严重时甚至蔓延至骨盆腔。

病牛停止排粪或者1~2天排粪1次,但每次只能够排出少量混杂胶胨样黏液的褐色清泥状粪便,症状严重时会排出类似沥清样的黏稠黑色粪便,并散发腥臭难闻的气味。对病牛进行直肠检查,发现肠道通常空虚无粪,且伸入的手臂上会附着脓样的黏液,在右侧腹内下方能够触摸到体积较大且质地较硬的真胃。病牛在初期、中期,都经常空嚼咬牙,部分具有饮欲,但饮水后会导致肚胀更加明显。通常体温正常或者略微偏高,但继发引起真胃炎时,会导致体温明显升高,鼻镜湿润或者干燥,但不会形成珠状的汗液。病程后期,病牛体质虚弱,精神萎靡,上下口唇阴湿;部分发生呕吐,有混浊的黏液和草沫从两鼻孑L中流出,最终结膜发绀,眼窝下陷,心跳衰弱,呼吸困难,引起自体中毒和脱水,且体温降低到正常水平以下,卧地发生死亡。

3、治疗方法

保守疗法。发病初期,病牛的皱胃机能还没有完全消失,采取消积化滞,加速皱胃内容物排出,抑制脱水和自体中毒,治疗效果通常较好。病牛可静脉注射500mL10%氯化钠注射液、100mL10%葡萄糖酸钙、40mL20%安钠咖,以刺激胃肠蠕动,加速血液循环,避免发生脱水和自体中毒。

手术治疗。病牛如果发生瘤胃膨胀,要在保定前进行导胃,促使瘤胃内压降低。之后病牛呈左侧卧地保定,剪去术部被毛,进行全身麻醉。在脐部右侧10cm位置朝前方作一长度为15~20cm的切口,腹腔采取常规打开,充分进行止血就能够露出真胃。如果真胃内存在较少的内容物,术者可通过腹壁切口将手伸到腹腔内,将真胃向切口外推动,促使其完全暴露;如果存在较多的内容物,不能够将真胃移动到切口外,可在腹壁切口和真胃壁之间填塞浸有温热生理盐水的纱布,接着沿着切口周围将真胃壁缝合到皮肤上,或者在胃壁预定切口线周围连续缝合一根橡胶洞布,之后将真胃切开,进行充分止血后取出真胃内容物。真胃处理好后,要缝合真胃切口,并将胃壁上的缝合线或者橡胶洞布拆除,同时将胃壁切口创缘上的搓灭组织清除,对胃壁进行清洗后连续全层缝合胃壁切口,注意在缝合最后一针关闭切口的同时,向胃内注入20mL油剂青霉素。然后将填塞在腹壁与胃壁切口之间的纱布取出,对胃壁切口进行多次冲洗,采取内翻(库兴氏)缝合。接着将适量的油剂青霉素涂抹在胃壁切口处,再使真胃还纳到腹腔,此时可略微向右侧方将牛腹部抬起,避免腹壁缝合时有肠管脱出到外面。腹壁切口要尽快进行关闭,并将40mL油剂青霉素注入到腹腔内。缝合后,可将塑料布缝合在腹壁切口外,避免切口发生污染。然后病牛就能够解除保定绳索,使其自行站立。

肉牛胃阻塞的预防与治疗

病因
长期饲喂粗硬的干饲料,饮水不足,或饮入含大量泥沙的水而招致瓣胃秘结而阻塞。还可由此继发真胃变位等病。

症状
本病发病过程较为缓慢,常食欲减少直至废绝,排粪亦渐次减少直至停止。最有意义的诊断是在病牛右侧9肋间的肩关节水平线处听诊其瓣胃蠕动性消失,而且7~9肋间叩诊其浊音区扩大并有疼痛表现。后期母体发生自体中毒,体温升高,呼吸脉搏增数。

治疗
①加强饲养管理,改喂易消化之饲料,多给饮水,适当运动;
②灌服泻剂;
③施以胃肠蠕动兴奋药;
④实行瓣胃注射;在右侧9肋间肩关节水平线处向对侧肘头方向刺入8~12厘米,感觉似层层刺入纸质感时,注入少量水,并随即抽出少量,若针筒内混有少量粪屑状物,即可判定已注入瓣胃,方可大量注入石蜡油或硫酸镁溶液。此法对瓣胃阻塞最为有效。

肉牛食道阻塞的病因、症状及综合治疗方法


l病因分析

发生食管阻塞的病因可分成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食管阻塞,主要是由于牛过度饥饿,或者严重抢食,快速食入萝卜、甘薯、马铃薯、甘蓝等块根饲料;由于食人大块花生饼、豆饼、玉米棒以及青干草、干稻草、谷草,或者没有充分混合均匀的饲料等,没有经过充分咀嚼而过快吞咽导致。继发性食管阻塞,主要是由于食管过于狭窄、扩张、麻痹以及患有食管炎而继发该病。另外,奶牛也会由于中枢神经过度兴奋,导致食管痉挛,从而在采食过程中发生食管阻塞。

2.临床症状

病牛表现出停止采食,严重惊恐、不安,体温保持在38℃左右,且伸直头颈,不停摇头,张口伸舌,流涎,呼吸加速,咳嗽,频繁作吞咽动作,并从口角流出大量的泡沫状唾液,还会发出嘶哑的叫声。病牛鼻左颈部食道下1/3处会发生明显隆起,且隆起处呈块状,触感较硬,进行触诊会伴有疼痛感。病牛左侧腹围显著增大,在左肷部进行触诊能够感觉弹性大,且比较空虚。探诊食道,会发现胃管插到食道隆起处就无法继续插入,即使强制进行灌水,会发现水从牛的鼻孔和口腔逆出。

3综合疗法

口取法。当病牛咽、喉头附近的食道存在阻塞物而引起的阻塞,可选择此方法治疗。操作时,必须先使用开口器打开病牛口腔,并固定其头部和开口器,然后一人从牛颈外部两侧将阻塞物推送到咽喉头部进行固定,另一人将手伸入到咽喉部位食道内将阻塞物取出,或者在阻塞物上用双折圆头铁丝进行圈套,也能够取出。

推送法。病牛食道内先灌服200mL植物油和20mL普鲁卡因,用于润滑和麻醉食道,同时配合肌肉注射5mL阿托品,促使食道平滑肌松弛,接着使用套管针进行瘤胃穿刺术,促使积聚在瘤胃内的大量气体被缓慢排出,助手可将阻塞物推动到咽部,适时采取铁丝套取的方式取出阻塞物。

扩张法。通常深部胸部食道发生阻塞或者贲门附近食道发生阻塞时采取该方法治疗,主要通过酸碱中和反应会产生大量的酸气,从而对阻塞物进行冲击,使其进入到胃内。一般是用胃管将适量的小苏打溶液送人到阻塞物处,接着立即注入适量的稀盐酸溶液,并捏住胃管,同时用手在颈部食道进行按压,当有大量气体产生后,顺势将胃管向下推动,便于咽下阻塞物。

打水法。将胃管一端送人到食道,使其顶住阻塞物,然后在另外一端与灌肠器的接头连接,接着将灌肠器插入到温水中,并开始持续向食道内注水,在0.3~0.8个大气压下就能够促使异物开始向下滑动,此时即可顺势推动胃管促使阻塞物进入到胃内。

打气法。先进行保定,使用开口器打开口腔,略微使其头部放低,然后向食道内插入胃管,对阻塞部位进行试探,同时注入2000mL温水,一端时间后倒出温水,再灌入lOOmL润滑剂,如植物油或者石蜡。此时,一人用手将咽头下面的食道和胃管按住,防止打入的空气逆反而出,另一人在胃管的另一端连接打气筒,快速打气2~3下,在其挣扎时阻塞物就会随着食道的扩张被推到胃内。之后通过胃管注入适量的温水,以检测食道畅通与否。这种治疗食道阻塞的方法既简单,操作安全,且见效快,经济实惠,不会出现继发病。

手术治疗。当病牛采取其他治疗方式无效时可采取手术方法,即将食道切开,取出阻塞物。手术前,先使病牛呈右侧位进行保定,此时注意依旧进行瘤胃放气。根据阻塞部位确定术部,剪去术部被毛,并进行消毒,铺上创布,注射适量的0.25%普鲁卡因进行直线麻醉。在皮肤上沿着颈静脉平行的方向切1个比阻塞物略大的切口,对创内组织进行剥离,接着用创钩将创口扩大,促使术部充分暴露,然后进行止血。根据阻塞物寻找食道,接着将其取出置于创口外面,并放置在消毒纱布上,将阻塞物用大号针头扎住进行固定,然后在固定针头旁边lcm左右处在食道上切1个纵行切口,大小与阻塞物接近,用手指取出阻塞物,同时将固定用的针头拔掉,之后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彻底冲洗,并用消毒的纱布拭干,接着采取常规缝合,即先依次缝合食道黏膜、肌层,外层采取内翻结节缝合。缝合后要先进行清洗,擦拭干净后将食道隔离创布取下,将食道送回到原处,然后依次缝合肌膜及肌肉,同时撒布适量的磺胺或者青霉素粉,再将创口隔离创布取下,对皮肤采取结节缝合,立即涂抹适量的碘酊,并包扎绷带,最后解除保定。术后要根据病牛的状况采取补液,并使用适合的抗菌素,如可静脉注射由2000~3000mL葡萄糖盐水和300~500mL5%碳酸氢钠液组成的混合溶液,并肌肉注射由800万~1600万IU青霉素和300万~500万IU链霉素组成的混合药液.连续使用3~5天。注意手术当天病牛停止采食和饮水,术后第二天可适当饮水,经过2天才能够饲喂少量的流食或者柔软的草料,经过7天即可将皮肤缝合线拆除,并涂抹适量的碘酊。

蛋鸡球虫病的发病原因 蛋鸡球虫病的发病症状及治疗措施


鸡球虫病是鸡常见且危害十分严重的寄生虫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球虫引起的急性流行性寄生虫病。它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惊人的。10~30日龄的雏鸡或35~60日龄的青年鸡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可高达80%。病愈的雏鸡生长受阻,增重缓慢;成年鸡一般不发病,但为带虫者,增重和产蛋能力降低,是传播球虫病的重要病源。下面一起来看看:蛋鸡球虫病的发病原因蛋鸡球虫病的发病症状及治疗措施。

1、发病原因

球虫病是一种消化道传染疾病,主要是蛋鸡在饲喂过程中误食球虫卵,以致引发球虫病。球虫卵可以在地下生存4-9个月时间,抵抗力较强,且可以通过饲料、饮水、尘埃等媒介进行传染。如果鸡舍卫生环境较差则极易引发球虫病。当前,鸡群圈养是一种常用的蛋鸡养殖方法,养殖户认为这样可以降低球虫病的感染率,但如果没有严格控制防疫工作,此种养殖方法也会加快球虫病的传播速度。

2、发病症状

感染球虫病后的病鸡会出现精神萎靡且食欲不振,也会排出带有血丝的粪便。同时,部分病鸡的活动量大为减少,时常出现闭目缩颈现象。由外观看来,病鸡的羽毛也比较蓬乱,鸡冠呈现白色,两脚不自主外翻,并出现痉挛。

3、剖检结果

对病鸡进行解剖后可以发现,其盲肠呈现肿胀状态,且呈现深红色。同时,其十二指肠肠壁也会存在血斑,黏膜中存在大量球虫卵囊。除此之外,个别病鸡肺脏还会变白、肿胀,但其他肾脏器官却并未发现任何异常现象。

4、治疗措施

在治疗患有球虫病的蛋鸡时,单纯利用磺胺类药物效果并不明显。为此养殖户应在投药过程中,在饮水中加入适量葡萄糖与维生素。同时,其他兽医也提出了以下两种新型的治疗方法:一是在病鸡饲料中连续添加硝苯酸胺,进行混合饲喂;二是在饲料中加入浓缩鱼肝油,并利用鸡群全天饮水的方式进行治疗,待鸡群症状有所好转后,可以在饮水中加入适量青霉素,进行后期的巩固治疗。

5、预防措施

首先是做好消毒工作,及时对鸡舍、笼具以及水槽等设施进行消毒,可以利用沸水或热碱水进行处理,必要情况下也可以使用百毒杀药液进行消毒。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利用百毒杀消毒液时,养殖户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配比。其次是注意蚊虫,定期消灭养殖场及周边的蚊虫,断绝蚊虫传播途径。再次是增强蛋鸡的抵抗能力,在球虫病发病期,养殖户应为蛋鸡投放维生素A,并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硒元素,以充分增强蛋鸡的抵抗能力。最后是做好鸡场的环境调节工作,夏季可以在鸡舍两边加装窗帘,预防阳光直射,并降低鸡舍内温度。也可以在鸡舍两端安装通风扇,改善鸡舍内的通风条件,提升鸡群的舒适程度。利用降温方式可以调节养殖场环境,当前的卫生问题也必然不可忽视,蛋鸡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粪便,为了降低蛋鸡感染球虫病的风险,养殖人员应做好鸡粪的处理工作,日常工作中应及时清理鸡粪,并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确保鸡舍干燥卫生。除此之外,还应加强蛋鸡育雏的管理工作,在鸡饲料或饮水中加入多种维生素,以提升蛋鸡的免疫能力。

6、结束语

蛋鸡球病是一种危害较大且比较常见的原虫病,为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研究发现,如果可以预防球虫病,则蛋鸡可以达到品种的标准体重要求,如果由于疾病损伤胃肠道,则肠道指标也会相应降低,而细胞修复及炎症反应都需要消耗蛋白,以致蛋白分泌流失较为严重,从而降低了肌肉的生长作用,也严重影响了饲料的转化率。为此,蛋鸡养殖户应充分了解球虫病的发病原因、流行特点、病理变化以及防治措施,提升对球虫病的认知程度,从而大幅度降低球虫病对蛋鸡生产能力的负面影响,提升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水平。

蛋鸡球虫病的病原学
概述
病原为原虫中的艾美耳科艾美耳属的球虫。世界各国已经记载的鸡球虫种类共有13种之多,我国已发现9个种。不同种的球虫,在鸡肠道内寄生部位不一样,其致病力也不相同。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tenella)寄生于盲肠,致病力最强;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rix)寄生于小肠中三分之一段,致病力强;巨型艾美耳球虫(E.maxima)寄生于小肠,以中段为主,有一定的致病作用;堆型艾美耳球虫(E.acervulina)寄生于十二指肠及小肠前段,有一定的致病作用,严重感染时引起肠壁增厚和肠道出血等病变;和缓艾美耳球虫(E.mitis)、哈氏艾美耳球虫(E.hagani)寄生在小肠前段,致病力较低,可能引起肠粘膜的卡他性炎症;早熟艾美耳球虫(E.praecox)寄生在小肠前三分之一段,致病力低,一般无肉眼可见的病变。布氏艾美耳球虫(E.brunetti)寄生于小肠后段,盲肠根部,有一定的致病力,能引起肠道点状出血和卡他性炎症;变位艾美耳球虫(E.mivati)寄生于小肠、直肠和盲肠,有一定的致病力,轻度感染时肠道的浆膜和粘膜上出现单个的、包含卵囊的斑块,严重感染时可出现散在的或集中的斑点。
鸡球虫的发育
鸡球虫的发育要经过三个阶段:
①无性阶段,在其寄生部位的上皮细胞内以裂殖生殖进行;
②有性生殖阶段,以配子生殖形成雌性细胞、雄性细胞,两性细胞融合为合子,这一阶段是在宿主的上皮细胞内进行的;
③孢子生殖阶段,是指合子变为卵囊后,在卵囊内发育形成孢子囊和子孢子,含有成熟子孢子的卵囊称为感染性卵囊。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在宿主体内进行,称内生性发育。孢子生殖在外界环境中完成,称外生性发育。鸡感染球虫,是由于吞食了散布在土壤、地面、饲料和饮水等外界环境中的感染性卵囊而发生的。
鸡球虫的感染过程
粪便排出的卵囊,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约经1~2d发育成感染性卵囊。这种卵囊被鸡吃了以后,子孢子游离出来,钻入肠上皮细胞内发育成裂殖子、配子、合子。合子周围形成一层被膜,被排出体外。鸡球虫在肠上皮细胞内不断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使上皮细胞受到严重破坏,遂引起发病。
流行病学

各个品种的鸡均有易感性,15~50日龄的鸡发病率和致死率都较高,成年鸡对球虫有一定的抵抗力。病鸡是主要传染源,凡被带虫鸡污染过的饲料、饮水、土壤和用具等,都有卵囊存在。鸡感染球虫的途径主要是吃了感染性卵囊。人及其衣服、用具等以及某些昆虫都可成为机械传播者。
饲养管理条件不良,鸡舍潮湿、拥挤,卫生条件恶劣时,最易发病。在潮湿多雨、气温较高的梅雨季节易爆发球虫病。
球虫孢子化卵囊对外界环境及常用消毒剂有极强的抵抗力,一般的消毒剂不易破坏,在土壤中可保持生活力达4~9个月,在有树荫的地方可达15~18个月。但鸡球虫未孢子化卵囊对高温及干燥环境抵抗力较弱,36℃即可影响其孢子化率,40℃环境中停止发育,在65℃高温作用下,几秒钟卵囊即全部死亡;湿度对球虫卵囊的孢子化也影响极大,干燥室温环境下放置1天,即可使球虫丧失孢子化的能力,从而失去传染能力。
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沉郁,羽毛蓬松,头卷缩,食欲减退,嗉囊内充满液体,鸡冠和可视粘膜贫血、苍白,逐渐消瘦,病鸡常排红色葫萝卜样粪便,若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开始时粪便为咖啡色,以后变为完全的血粪,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致死率可达50%以上。若多种球虫混合感染,粪便中带血液,并含有大量脱落的肠粘膜。
急性球虫病:
精神、食欲不振,饮欲增加;被毛粗乱;
腹泻,粪便常带血;
贫血,可视粘膜、鸡冠、肉垂苍白;脱水,皮肤皱缩;
生产性能下降;严重的可引起死亡,死亡率可达80%,一般为20-30%。恢复者生长缓慢。
慢性球虫病:
见于少量球虫感染,以及致病力不强的球虫感染(如堆型、巨型艾美耳球虫)。拉稀,但多不带血。生产性能下降,对其它疾病易感性增强。

病理变化

病鸡消瘦,鸡冠与粘膜苍白,内脏变化主要发生在肠管,病变部位和程度与球虫的种别有关。
柔嫩艾美耳球虫主要侵害盲肠,两支盲肠显著肿大,可为正常的3~5倍,肠腔中充满凝固的或新鲜的暗红色血液,盲肠上皮变厚,有严重的糜烂。毒害艾美耳球虫损害小肠中段,使肠壁扩张、增厚,有严重的坏死。在裂殖体繁殖的部位,有明显的淡白色斑点,粘膜上有许多小出血点。肠管中有凝固的血液或有葫萝卜色胶冻状的内容物。
巨型艾美耳球虫损害小肠中段,可使肠管扩张,肠壁增厚;内容物粘稠,呈淡灰色、淡褐色或淡红色。
堆型艾美耳球虫多在上皮表层发育,并且同一发育阶段的虫体常聚集在一起,在被损害的肠段出现大量淡白色斑点。
哈氏艾美耳球虫损害小肠前段,肠壁上出现大头针头大小的出血点,粘膜有严重的出血。
若多种球虫混合感染,则肠管粗大,肠粘膜上有大量的出血点,肠管中有大量的带有脱落的肠上皮细胞的紫黑色血液。
诊断

生前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或粪便涂片查到球虫卵囊,或死后取肠粘膜触片或刮取肠粘膜涂片查到裂殖体、裂殖子或配子体,均可确诊为球虫感染,但由于鸡的带虫现象极为普遍,因此,是不是由球虫引起的发病和死亡,应根据临诊症状、流行病学资料、病理剖检情况和病原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
成鸡与雏鸡分开喂养,以免带虫的成年鸡散播病原导致雏鸡爆发球虫病。保持鸡舍干燥、通风和鸡场卫生,定期清除粪便,堆放;发酵以杀灭卵囊。保持饲料、饮水清洁,笼具、料槽、水槽定期消毒,一般每周一次,可用沸水、热蒸气或3%~5%热碱水等处理。据报道:用球杀灵和1∶200的农乐溶液消毒鸡场及运动场,均对球虫卵囊有强大杀灭作用。每千克日粮中添加0.25~0.5mg硒可增强鸡对球虫的抵抗力。补充足够的维生素K和给予3~7倍推荐量的维生素A可加速鸡患球虫病后的康复。
免疫预防
据报道,应用鸡胚传代致弱的虫株或早熟选育的致弱虫株给鸡免疫接种,可使鸡对球虫病产生较好的预防效果。亦有人利用强毒株球虫采用少量多次感染的涓滴免疫法给鸡接种,可使鸡获得坚强的免疫力,但此法使用的是强毒球虫,易造成病原散播,生产中应慎用。此外有关球虫疫苗的保存、运输、免疫时机、免疫剂量及免疫保护性和疫苗安全性等诸多问题,均有待进一步研究。
药物防治
迄今为止,国内外对鸡球虫病的防制主要是依靠药物。使用的药物有化学合成的和抗生素两大类,从1936年首次出现专用抗球虫药以来,已报道的抗球虫药达40余种,现今广泛使用的有20种。

母牛产后瘫痪的发病原因 母牛产后瘫痪的临床症状及预防措施


母牛产后瘫痪是一种常见的营养代谢疾病,通常在分娩前后容易发生,临床上的主要特征是肌肉无力,行走蹒跚,往往卧地不起,体轴从头部到胛部形成S状弯曲,四肢瘫痪或者陷入昏迷等。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就会导致局部肌肉发生缺血性坏死,甚至可能使其发生死亡,对养牛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母牛产后瘫痪的发病原因母牛产后瘫痪的临床症状及预防措施。

1、病因分析

饲养管理因素。通过对大量产后发生瘫痪的母牛进行调查,发现大多数在4-8月份采食大量含有高水平草酸的青绿饲草,从而影响机体正常吸收钙质,进而引起发病。另外,母牛饲喂单一饲料,尤其是日粮中含有所含的维生素D、钙、磷等不足,是导致其发生产后瘫痪的一个重要原因。

泌乳因素。母牛分娩后,由于泌乳量不断增加,导致机体内大量的钙进入乳汁中,尽管流入初乳中的量较少,但钙、磷水平却非常高。少数养殖户甚至为增加利益,挤出过多的初乳,从而导致经由乳汁流出大量的钙、磷,使血钙水平严重降低。如果母牛流失的钙、磷高于其正常吸收以及骨骼中动用的钙量总和,就会导致产后发生瘫痪。

细菌感染。母牛在分娩过程中,如果没有进行严格消毒而发生严重污染,或者由于胎位不正需要进行助产而将胎儿向外拖拉时损伤阴道或者发生子宫内膜炎;有时由于母牛产后发生胎衣不下,又没有及时正确地进行人工剥离,都能够使机体发生严重的细菌感染,从而导致局部发生炎症,最终造成生产母牛发生全身感染,从而诱使发生产后瘫痪。

中枢神经机能障碍。母牛分娩时由于产出胎儿过快,导致腹压急剧降低,再加上大量挤奶而导致乳房空虚,此时就会有大量血液流入乳房和腹腔,导致其他组织器官相对处于贫血状态,尤其是供给头部血量明显减少,发生大脑贫血或者缺氧,导致中枢神经机能发生障碍,从而出现发病。

2、临床症状

该病通常在分娩后12-96h发生。发病初期,病牛表现出兴奋、紧张、不安、乱动,经常出现空嚼、空咽,接着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停止反刍;肌肉震颤,无法稳定站立,交替踏脚,神志异常,走动时往往靠墙,后躯不断摇摆,步态不稳,行走踌躇,目光呆滞,不会躲避障碍物。之后病牛表现出在地上伏卧,四肢发生弯曲,头颈朝向一侧弯曲,口鼻往往抵在胸壁,即使人为将头颈拉直,松手后又会立即恢复弯曲。症状严重时,病牛呈侧卧状,伸直头颈、四肢,陷入昏睡.瞳孔散大,眼睑反射减弱或者完全消失,即使在四肢末梢用针刺也没有反应,呼吸减速,流涎,存在痰液,体温降低,四肢发凉,骨骼肌出现痉挛,且由于膈肌发生痉挛而持续打嗝,角弓反张,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会发生死亡。

3、治疗措施

静脉注射补钙剂。临床上,病牛通常选择使用补钙剂进行治疗,如氯化钙、葡萄糖氯化钙、碳酸钙、柠檬酸钙、葡萄糖硼酸钙、葡萄糖酸钙、酒精葡萄糖氧化钙等。病牛可静脉注射1000mL25%葡萄糖、1000mL10%葡萄糖酸钙、500mL5%氯化钙,根据症状轻重连续使用3-5天。如果病中症状严重,还要配合皮下注射20mL10%安钠咖或者8支o.2g的樟脑磺酸钠。

乳房送风疗法。这是常用的治疗母牛产后瘫痪的方法,即通过乳房臌胀而提高内压,减少泌乳,从而使经由乳汁排出的钙、磷量减少。病牛先进行挤奶,接着向每个乳房内注入青霉素5万-10万IU,并对乳头使用75%酒精棉球进行擦拭消毒。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后,向乳头内插入涂抹凡士林的消毒乳导管,连接乳房送风器后进行送风,直到乳区明显变硬,接着立即使用纱布条进行适度捆扎,避免空气流出。一般经过3-4h就可将纱布条除去,使乳内空气被放出。如果使用1次后效果较差,可间隔6-8h再进行1次。

4、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母牛日常饲养中,必须饲喂含有足够钙量的日粮,且钙、磷比例控制在2:1,促进机体吸收钙,使其体内储存足够的钙。母牛在干奶期特别是临产前大约2-3星期,要饲喂高磷低钙的日粮,谷物精料的喂量适当增加,而豆饼以及豆科植物的喂量要适当减少,以确保钙、磷比例基本达到1:1。母牛分娩前1星期,要增加饲喂含钙日粮,并添加适量的磷酸氢钙、石灰石粉、贝粉、骨粉,确保钙、磷达到2.5:1。另外,母牛产前1-4星期,可每天在日粮中添加氧化镁30g,确保供给足够的微量元素及维生素。

合理挤乳。母牛分娩后,要尽早饮用温热的麸皮汤或者红糖盐水,且最初3天内禁止挤净初乳,避免乳房内压明显降低,一般以挤出30%-50%适宜。母牛产后的挤乳量要从少到多,逐渐适应,特别是产后头3天内,通常第1天适宜挤出1/3,第二天适宜挤出1/2,第3天适宜挤出2j3,从第4天开始就可逐渐完全挤净。

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牛舍保持环境卫生良好,确保干燥、清洁,且保持周围环境安静。养牛场内要建立专门的运动场或者控制舍内饲养密度适宜,确保机体每天能够进行适量运动。产房地面要铺垫一定厚度的垫草,确保舒适,避免不小心滑倒而损伤机体。经常观察牛群动态,确保能够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母牛产后瘫痪的综合病因及其防治

1病的发生大多数在产后3天内发病,5~10岁、产犊3~6次的母牛发病最多,愈是高产牛,发病愈多。发病与犊牛性别、体重大小、死胎和双胎无关。上一胎泌乳期缺钙症是下胎泌乳期乳热增多的因素;发生过胎衣不下、子宫炎、酮病等症,有使乳热发生增高的倾向。干奶期营养状况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1.1干奶期精料喂量过多,特别是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过高,则对此病更为易感;
1.2产前饲喂高钙日粮、饲喂高阳离子Na+,K+和低阴离子Cl—、S—日粮,都易促使发病。临床发现,发生过产后轻瘫的牛,下胎产犊后,有重复发病的趋势。因此认为,本病是一个能复发和遗传的疾病。发生过乳热的牛比未发生过乳热的牛易感性高2~5倍。产后瘫痪是危胁奶牛生产较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如失治,容易造成奶农及奶牛饲养企业极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弄清本病的发生原因,建立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笔者从1991年起收集了大量相关资料,并从临床上进行验证。发现引起奶牛产后瘫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也不相同。
2病因
2.1大量钙质随初乳进入乳房,奶牛血钙浓度急剧降低是造成本病的主要原因。也是引起本病典型症状的基础。干奶期,母牛对钙的需要处于最低限度。胎儿的发育、尿液和内源性粪钙的排泄等,其总量为10~12g/d。此时,血浆钙的补充机制处于无活性状态。分娩后,奶牛泌乳的启动则需要一套快速的钙内环境调节机制。一头日产10kg初乳的母牛,乳中将消耗23g钙,因此,分娩时母牛每天必须有30g或更多的钙进入钙贮。这就是说,产犊后第1天,几乎所有的母牛都表现为血清钙水平普遍下降的状况。对此,只能通过加强胃肠的吸收和骨骼钙盐的析出来满足泌乳的需要。由于有些母牛不能适应分娩后这种急剧的变化,引起细胞外和血浆钙浓度的下降,最终导致产后瘫痪的发生。
产后母牛发生瘫痪的原因,目前一致认为有以下3点:
⑴钙随初乳丢失量超过了由肠吸收和从骨中动员的补充钙量;
⑵由肠吸收钙的能力下降;
⑶从骨骼中动员钙的贮备的速度降低。奶牛产后瘫痪有相当独特的内分泌紊乱;营养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钙—激素的调节,因此,饲养管理不当是引起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具体表现是日粮不平、钙、磷含量及其比例不当:①奶牛在干奶期,特别是在怀孕后期日粮中钙含量过高。据报道,干奶期奶牛,体重按500kg计,每头每日只需31g钙即可满足机体及胎儿钙的需要量。②日粮中磷不足及钙磷比例不当。日粮中强调钙的供应而忽略了磷的供给,致使产后瘫痪增多,临床上通过使用磷酸二氢钠配合治疗,全部治愈,而且比单纯使用钙制剂治疗效果显著,即可说明此点。当血清钙磷比例在1.67:1时即可发病,应将血清钙、磷比例控制在1.5:1以下为宜。③日粮中Na+、K+等阳离子饲料过高。由于干草是日粮的基础,故含有较高的阳离子,尤其是K+。这些混合阳离子尤似母牛处在一种轻度的代谢性碱中毒状态,尿呈碱性,pH值升高,在碱性状态下,骨骼和肾脏很难对PTH产生作用。因而在分娩前喂给高Na+和K+的日粮,分娩时血浆1,25(OH)2D3的浓度较低。④维生素D不足或合成障碍。经肝、肾羟化酶作用后的活化型维生素D3(1,25(OH)2D3),具有骨钙溶解、释放作用;促使肠粘膜上皮细胞对钙的吸收作用。由于日粮中维生素D的供应不足或合成障碍,这不仅妨碍了肠吸收钙的能力,而且,也影响到骨的溶解和释放,其结果必将导致血钙含量的降低。根据临床观察,大多数病牛对于注射钙剂可迅速呈现效应,而血清钙值的下降程度又与症状的轻重有一定关系。另外,产后奶牛机体动用钙贮的能力降低,并且钙磷代谢水平降低而利用甲状旁腺的机能降低。
2.2低血磷和低血镁的变化也起一定作用。临床上,有少数病牛,注射钙剂后,虽然症状有所改善,但仍不能起立。经乳房送风使血磷有一定恢复后,病牛才能起立,说明本病的发生与低血磷有一定的关系。至于血镁的水平也有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血镁过高(由正常约为1.5mg%升至2~3mg%,钙与镁的比例可由6:1变成2:1),以致镁离子能发挥其医学专用作用;另一种是血镁不足,伴发强直、兴奋,并有感觉过敏及四肢肌肉震颤。
2.3产后母牛产道损伤,伴随分娩产道及骨盆腔的肌肉、韧带、神经损伤,特别是难产时手术助产造成的产道神经肌肉损伤,骨盆腔部荐坐韧带的损伤及强行分娩造成的体贮备的大量消耗,产后出血的影响更受到关注。易造成产后截瘫。
2.4创伤性胃心包炎及腹膜炎,为产后瘫痪的发生创造了条件。由于怀孕后期腹围增大,加之分娩时强力努责,很容易造成金属异物穿及心包及腹膜使病牛心血管系统机能障碍,气血不足,是发生产后瘫痪的间接原因。2.5产后出血过多:由于助产方法不当,造成子宫破裂,引起大出血,使血钙、血磷大量丢失,遂造成母牛产后卧地不起。

种公牛热应激产生的原因 热应激对种公牛繁殖机能的影响及对策


热应激对种公牛的危害极大,会严重影响种公牛精液的品质,使精子的数量、精子的活力、精子的密度等发生变化,从而使精液的品质下降,受精率降低,因此在养殖生产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止或者减轻热应激对种公牛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种公牛热应激产生的原因热应激对种公牛繁殖机能的影响及对策。

1、种公牛热应激产生的原因

环境高温。环境高温是导致种公牛发生热应激的主要原因,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外界环境的温度越来越高,过高的环境温度会引起种公牛发生热应激。一般种公牛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8-16℃,当环境的温度超过机体的生理值时就会产后热应激。

自身的生理特点。种公牛的体型一般较大,导致相对散热面积小,另外,牛的新陈代谢较为旺盛,产生的热量较大,而牛的汗腺并不发达,不能很好的利用皮肤进行散热,如果环境温度过高,相对湿度过大,再加上机体产生较大的热量则会加剧热应激的发生。

采食的饲料。牛是反刍动物,采食的饲料会在瘤胃中发酵,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牛在消化和吸收饲料以及代谢的过程中会产生代谢热,这是引起种公牛产生热应激的主要原因之一。饲料的组成成分是使热应激加剧的主要因素。如果饲喂的草料质量较差,会使消化产生的热量增加,更易发生热应激。

2、热应激对精液质量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睾丸的适宜温度要低于体温3-7℃,当睾丸的温度升高后,达到38℃以上时就会导致生殖上皮细胞变性,从而导致精子的成熟、性激素的分泌以及成分都发生变化,进而使得种公牛的繁殖性能下降。热应激使精子的活力下降,精子的密度降低,使死精量、畸形精子的数量增加,顶体的完整性也降低。

对精子活力的影响。通常情况热应激对射精量和精子数量的影响并不明显,但是有研究表明,夏季种公牛的射精量和精子的数量要高于其他季节,但是活力却是最低的。这主要是由于夏季高温环境下,睾丸的温度升高,精子受到损伤而使精子的活力下降,其原因是由于高温应激下精子的呼吸作用增强,同时消耗大量的代谢基质,导致精子在排出后活力降低。

对顶体完整率的影响。精子的顶体位于精子的头部,对热应激表现的极为敏感,易变性而从头部脱落。研究表明,顶体的完整性在8、9月份最低,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夏季高温会引起睾丸的温度过高,从而使精子产生自体免疫,在自体免疫的过程中,顶体的完整性下降。另外.热应激还会使种公牛性腺分泌物的量以及成分发生变化,从而使顶体的完整率下降。

对精子密度的影响。在热应激下,阴囊和睾丸的热调节能力失去作用,睾丸的生精能力受到损害,从而抑制了精子的形成,而种公牛的射精量在夏季高温的影响作用较小,有的还会升高,从而使精子的密度下降,另外,夏季高温还会使异常精子的数量明显增多,进一步的使精子的密度下降。

3、应对种公牛热应激的对策

营养调控。营养是提高种公牛繁殖性能,提高精液品质的关键因素。所以在养殖生产中所提供的营养是否充足、配比是否均衡对于种公牛的繁殖性能充分的发挥有着重要的作用。可通过营养的调控来避免或者减轻热应激对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影响。合理的配比日粮,种公牛以采食粗饲料为主,但是也要饲喂一定量的精饲料,日粮中要有适当的精粗比,通常低粗纤维可减少热负担,因此在保证种公牛瘤胃健康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精料的饲喂量,增加营养,以缓解热应激。精液的重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热应激会使蛋白质的降解速度加快,同时蒸发散热还会使氮的排出量增加,另外,热应激下种公牛的采食量下降,蛋白质的摄入量不足,会使精子的生成受阻。如果能量不足也会使种公牛的睾丸和附睾发育不良,导致精液的品质较差。因此在热应激条件下可适量提高日粮的营养浓度,保证种公牛摄入充足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另外,可在饲料中添加一些抗应激添加剂或者具有清热解毒功能的中草药以缓解热应激。

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环境温度调控工作,可在养殖场的四周、场区内的空地以及运动场周围种植树木和植物以改善牛场的小气候。运动场搭建凉棚,防止太阳直射。牛舍内则可安装电扇等通风装置,以加强舍内通风换气的力度,同时为了达到快速降温效果可结合用水。除了要保证种公牛有充足且清凉的饮水外,还可用凉水冲刷牛体或者沐浴,以降低体表的温度。夏季还要保证牛体和牛舍的卫生,要经常的刷拭牛体,每天都要彻底的冲洗牛舍,每周消毒1次。另外,夏季也要保证种公牛有一定的运动量,可增加种公牛的体质和性欲。但是要注意在高温时段尽量让种公牛躺卧和休息,避免由于运动产生体热,减小热应激的危害。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100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