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黄痢的流行特点 仔猪黄痢的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

仔猪黄痢多发病于封闭式的规模养猪场,并在出生1周龄的新生猪多发,其中以1~3日龄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一个猪场一旦感染该病常会连窝经消化道传染至其他猪群。饲养管理、饲养卫生条件、气温骤变,防疫意识淡薄等外在条件极易导致该病的暴发。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仔猪黄痢的流行特点仔猪黄痢的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

1、流行特点

该病在全世界范围内都能够流行,且通常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在多雨潮湿的季节容易发生,主要是新生至5日龄阶段容易感染,其中1~3日龄最容易发病,大于7日龄基本不会出现发病,而育肥猪、肥猪、成年公母猪不会感染该病。在产仔季节,有时会出现多窝仔猪一起发病的现象,发病率能够高达100%,尤其是初产母猪所产的后代仔猪最容易感染发病,具有很高的死亡率。

2、临床症状

仔猪通常在出生大约24h出现发病,开始时1窝仔猪中有1~3头患病。新生仔猪发病后,最急性型通常没有表现任何明显的临床症状,经过数小时就突然发生死亡。急性型,病猪表现出精神沉郁,体质衰弱,部分仔猪甚至在感染后会具有几小时的潜伏期。接着会排出白色或者黄色水样粪便,其中混杂小气泡或者乳状凝块,且散发腥臭味;肛门失禁,出现明显的脱水现象,机体快速消瘦,主要是由于严重脱水而流失过多的电解质,导致其在短时时间内发生死亡。另外,仔猪还会具有腹部皮肤变紫、双眼凹陷的症状。此外,该病能够从一窝患病仔猪快速蔓延至另一窝仔猪。

3、实验室诊断

细菌分离培养。在患病仔猪的小肠前部用无菌接种环取适量内容物分别在普通琼脂平板和血琼脂平板上接种,放在37℃温箱中进行24h培养,通过观察,挑取不透明的圆形菌落再次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上进行两次分离纯化。结果发现,普通琼脂平板上长出不透明的白色圆形菌落,直径为2~3mm,边缘整齐,表面闪光,略微突起;血琼脂平板上的菌落形成β-溶血环。

涂片、镜检。挑取培养基上的单个菌落进行涂片,接着通过革兰氏染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能够看到接近球杆状的红色细菌,菌体两端钝圆,初步判断是大肠杆菌。

生化试验。分离得到的菌落分别接种在三个试管中,每个试管中分别含有麦芽糖、乳糖、葡萄糖,发现都会产气产酸;但在含有木糖、甘露醇的试管中接种却不会产生发酵。吲哚试验和MR试验都呈阳性,VP试验呈阴性。挑取乳糖发酵菌落分别使用多价OK抗血清进行平板凝集试验,发现0141抗血清凝集明显。

4、防治措施

疫苗免疫。目前,免疫接种疫苗时防控仔猪黄痢的有效措施,主要选择使用大肠杆菌油乳剂灭活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灭活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注射剂量较大,且需要多次注射,从而容易使猪群发生应激反应,为此当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研发出基因工程疫苗,其具有免疫针对性强、安全性好、效价高等优点,如大肠杆菌K99基因工程疫苗。一般来说,妊娠母猪要在产前1个月肌肉注射适量疫苗,从而使后代仔猪经由吮食母乳而获得被动免疫。

加强仔猪管理。对于新生仔猪,要在距离肚脐3~4cm处剪短脐带,接着使用5%碘酊进行消毒。仔猪要及时吮食初乳,如有需要可人为帮助仔猪找寻乳头。另外,仔猪出生后的第2天,可每头补充2mL铁制剂,避免发生缺铁性贫血,提高机体抵抗力。当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时,新生仔猪最好放人保温箱内,且使用灯泡加热,确保温度达到28~32℃;当环境闷热时,要及时将风扇打开,促使空气流通,尽量避免滋生致病性大肠杆菌。仔猪排出的粪便要立即进行清理,并冲洗干净,确保栏内卫生良好。

药物疗法。硫酸链霉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是治疗该病的首选药物。庆大霉素,病猪按体重口服4~11mg/kg,每天2次,或者按体重肌肉注射4—7mg/kg,每天1次。卡那霉素,病猪按体重肌肉注射5~15mg/kg,每天2次。乙基环丙沙星,病猪按体重肌肉注射2.5~10.Omg/kg,每天2次。病猪内服80mg硫酸链霉素和8万IU青霉素,每天2次。还可按体重口服0.2mL/kg庆增安注射液,每天2次。另外,也可使用中药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取2g黄柏、lg秦皮、lg黄连、lg丹皮、2g白头翁,加水煎煮后取药液分成2次给病猪口服,连续使用3天。哺乳母猪也要口服中药,即取20g黄芩、10g黄连、10g神曲、20g金银花、20g黄柏、20g乌梅、10g山楂、20g白头翁、5g甘草,全部研成粉末后分成2次喂服,每天早晚各1次,连用3天。

微生态制剂疗法。仔猪可在吮乳前2~3h喂服促菌生,其中含有3亿活菌,之后每天1次,连续使用3次,如果配合喂服药用酵母,能够增强疗效;也可在出生后喂服乳康生,每头每次用量为0.5g,每天早晚都使用1次,连续使用2天,之后每间隔1周喂服1次;也可使用调痢生,按体重喂服0.10~0.15g/kg,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需要注意的是,仔猪服用微生态制剂过程中不允许服用抗菌药物。

仔猪黄痢的诊断要点
1、流行特点主要在生后数小时至5日龄以内仔猪发病,以1-3日龄最为多见,一周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病。育肥猪、肥猪、成年公母猪不见发病;在产仔季节常常可使很多窝仔猪发病,每窝仔猪发病率最高可达100%;以第一胎母猪所产仔猪发病率最高,死亡率也高。
2、临诊症状仔猪出生时还健康,快者数小时后突然发病和死亡。病猪主要症状是拉黄痢,粪大多呈黄色水样,内含凝乳小片,顺肛门流下,其周围多不留粪迹,易被忽视。下痢重时,后肢被粪液沾污;从肛门冒出稀粪。病仔猪不愿吃奶、很快消瘦、脱水,最后因衰竭而死亡。小母猪阴户尖端可出现红色,病仔猪精。急者不见下痢,身体软弱,倒地昏迷死亡。
3、剖检变化主要病变是胃肠卡他性炎症。表现为肠粘膜肿胀、充血或出血;胃粘膜红肿;肠膜淋巴结充血肿大,切面多汁;心、肝、肾有变性,重者有出血点。
4、细菌分离与鉴定取新鲜死猪小肠前段内容物,接种于麦康培养基上,挑取红色菌落作溶血试验和生化试验,或用大肠杆菌因子血清鉴定血清型。
防治方法
1、开始发病时,立即对全窝仔猪给药,常用药物有氯霉素、痢特灵、金霉素、新霉素、磺胺甲基嘧啶等。由于细菌易产生抗药性,最好先分离出大肠杆菌做纸片药敏试验,以选出最敏感的治疗药品用于治疗,方能收到好的疗效,
2、平时做好圈舍及环境的卫生及消毒工作;做好产房及母猪的清洁卫生和护理工作。
3、常发地区,可用大肠杆菌腹泻K88,K99,987P三价灭活菌苗,或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苗给产前一个月怀孕母猪注射,以通过母乳获得被动保护,防止发病.
4、国内有的猪场,在仔猪出生后即全窝用抗菌药物口服,连用3天,以防止发病;也有采用本场淘汰母猪的全血或血清,给初生仔猪口服或注射进行预防,据称有一定效果。
5、抗生素和磺胺药物疗法:庆大霉素注射液,肌肉注射,一次量每头8万单位,1天2次,连用3天。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肌肉注射,一次量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1天2次,连用3天。对仔猪排出水样的严重的黄痢病,可用“腹泻康”与氧氟沙星注射液混合,肌肉注射,一次量3—5毫升,并喂服葡萄糖液(添加少量精盐),或应用庆大霉素8万单位稀释于5%的糖盐水中,20毫升腹腔注射,1天2次,连用2天。

相关推荐

仔猪黄痢的发病机理 仔猪黄痢的治疗方法


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仔猪黄痢病是乳猪以拉黄色稀粪为主要症状的一种传染病。多发于3日龄左右的乳猪,发病率极高,死亡率也高。7日龄以上的乳猪发病率极少。该病在我国较多的地区和猪场都有发生,是危害仔猪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仔猪黄痢的发病机理仔猪黄痢的治疗方法。

1、流行病学

猪的易感性。该病常发生于30日龄以内的仔猪,大于5日龄的仔猪很少患病。仔猪对该病的易感性与年龄有关,与母猪也有密切关系。曾有人将某窝初生数头仔猪至于另一窝中寄养,原窝仔猪虽全窝发病,而带入的仔猪仍然无病。人工接种试验发现,已经吃初乳的仔猪,有时能抵抗人工感染,而未吃初乳的仔猪复制该病,则往往很容易成功。可见黄痢的发生与母猪初乳内抗体的有无及浓度有直接关系。在天然情况下,母猪在不断接触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某些抗原后,由于初乳中含有一定浓度的分泌型抗体,而使仔猪免于感染发病。仔猪的易感性随仔猪日龄的增长而递减,出生后24h以内发病者,其死亡率常为100%。大于5日龄的仔猪即使发病也能免于死亡。

死亡率。仔猪的死亡率因发病日龄的大小而不同,出生后24h左右,即发病的仔猪如不予治疗,其死亡率往往接近100%;病程超过3~4天者,有的虽可能耐过,但多发育不良或转成白痢。

传染。该病的病原性大肠杆菌早已存在于猪舍周围环境中和母猪肠道内,当仔猪产出时,可能立即被感染。在母猪的皮毛及阴道内可发现有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仔猪在经产道时即由口吞入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原来没有黄痢的某猪场调查发现,该场黄痢之所以能突然发生,与新引进一批母猪有关。因此,在一个猪场内,仔猪黄痢的突然暴发一般与新的致病性血清型大肠杆菌的传入有直接关系。

2、发病机理

仔猪黄痢基本上是一种肠道感染,肠病原性大肠杆菌在肠腔及绒毛上皮表面大量繁殖,但很少侵入黏膜深层或血液。病猪所表现的水泻和脱水性病变主要是由病原菌产生的肠毒素刺激肠上皮大量分泌液体所致。由于上皮分泌液体的量远超出肠上皮的吸收能力,才引起剧烈的水泻和严重的脱水,最后导致仔猪衰竭死亡。在仔猪的结扎肠襻试验中,可以看到产肠毒素的菌株能使结扎肠襻显著积液鼓胀。另一方面,病原菌的表面黏着素也显著增强了肠毒素的致病作用。在一般情况下,在肠腔中繁殖的细菌,一面繁殖一面也在肠蠕动的作用下随肠内容物向后排空,因此普通大肠杆菌在小肠肠腔中的数量有限。黄痢病原性大肠杆菌则能依靠菌体表面的黏着素牢固地附在小肠绒毛上皮表面,这样细菌就能抵抗肠蠕动的排空作用,而在大肠中大量定居。由于病原菌在肠腔中的含量显著增加,也就大大提高了肠毒素的浓度。而且由于病原菌在黏膜上皮表面大量黏着,贴近肠黏膜的细菌浓度也比肠腔内容物中的浓度大,这也使肠毒素在肠上皮周围的局部浓度更为显著提高,这都有力的增加了肠毒素的致泻作用。而且大量细菌覆盖在肠上皮的表面,这本身也会严重干扰上皮细胞的正常吸收功能。因此,一方面是肠毒素刺激肠液分泌增强,一方面又出现吸收障碍,就使患病仔猪很快由于水和电解质的大量脱失而虚脱死亡。

3、诊断

根据该病的流行学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可以进行初步的诊断。但由于致病性的大肠杆菌抗原多种多样,给病原性大肠杆菌的鉴定带来很大困难。

组织切片法是确诊仔猪黄痢的一个最重要的依据。鉴于不论病原菌属于哪种抗原型,也不论其黏着素K抗原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都可用死亡猪的小肠做组织切片来给予证明。在患黄痢病猪小肠的组织切片中,均可见到肠黏膜绒毛上皮表面,黏附着不等数量的一层或数层大肠杆菌。

小肠内容物用生理盐水冲洗,10cm长的肠管用100mL的盐水洗净后,剪开肠管,刮取黏膜制成涂片,并用姬姆萨液染色后以油镜镜检。如为黄痢患猪,在涂片可见大量形态一致的大肠杆菌样群体,在肠上皮细胞周围尤为簇集,有时还能发现大肠杆菌在绒毛碎片上典型的黏着现象。但在非黄痢病猪标本中,视野内很少见有细菌。若能多查几头猪的肠黏膜涂片标本,则不难作出判断。这种方法可在1h内得出结果。其与组织切片法的结果基本上是相平行的,在现场应用时也可代替组织切片法。

4、治疗

可以采用抗生素治疗,但由于抗生素易产生耐药性,所以通常都是用两种抗生素进行合并给药,目前可选用的抗生素有庆大霉素、呋喃类药物及新霉素。另外,根据肠道正常菌群失调与菌群调整疗法的原理,选用一株需氧芽孢杆菌,其制剂称为“促菌生”,来消耗肠道中过量的氧,制造厌氧环境,促使肠道正常菌群中的厌气菌生长繁殖,以恢复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来治疗腹泻,收到良好的效果。用生物制剂治疗,无毒性,不产生耐药性,疗效不低于抗生素,可以使用。另外还可采用主动免疫法,即给妊娠到一定时间的母猪接种,分娩后仔猪从母体分泌的初乳中得到特异抗体,达到预防的作用。

1概况
青海省格怀头他拉镇东滩村一养殖户饲养的20头猪,其中有3头母猪。一头母猪在2014年3月16日产下9头仔猪,第二天有两头仔猪开始发病,死亡1头,第三天全窝仔猪均发病,死亡3头,第四天死亡4头,第五天全部死亡。16d后第二头母猪产下了13头仔猪,产后第二天有2头仔猪发病,死亡1头,随即到镇兽医站诊治,通过诊断与治疗,2头症状较重的仔猪死亡,其他仔猪全部恢复健康。4月底,第三头母猪又产期13头仔猪,因提前药物预防,这窝未发病。
2病原学
仔猪黄痢的病原是大肠埃希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的短小杆菌,不形成芽孢,有的有荚膜,大小为(2~3μm)×0.6μm,一般有周鞭毛,大多数菌株具有运动性。
大肠杆菌的血清型极多。例如,有文献表明,菌体抗原(O)141个、荚膜抗原(K)89个、鞭毛抗原(H)49个;另一文献则认为,O抗原146个、K抗原91个和H抗原49个。两者均认为禽类中最常见的血清型是O1、02和078。

3流行特点
该病在世界各地流行,一般没有季节性,潮湿多雨季节易发,主要侵害初生至5日龄以内的仔猪,以1~3日龄最为多见,7日龄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病。育肥猪,肥猪,成年公母猪未见发病,在产仔季节可使多窝仔猪发病,发病率可达100%,以第一胎母猪所产仔猪发病率最高,死亡率也高。
4症状
潜伏期短,一般在24h左右,长的也仅有1~3d,个别病例到7日龄左右发病。仔猪出生时正常,窝内发生第一头病猪,1~2d内同窝猪相继发病。最初为突然腹泻,排出稀薄如水样黄色至灰黄色粪便,混有小气泡并带腥臭,随后腹泻愈加严重,数分钟即泻一次。病猪口渴、脱水,但无呕吐现象,最后昏迷死亡。
5病理变化
病猪脱水而显干瘦,表现为皮肤干燥、皱缩、口腔黏膜苍白,肛门周围沾有黄色稀粪。最显著的病变为肠道的急性卡他性炎症,其中十二指肠最严重。胃膨胀,内部充满酸臭的凝乳块,胃底部黏膜潮红。肠壁变薄,黏膜和浆膜充血、水肿,肠腔内充满腥臭的黄色、黄白色稀薄内容物。

6诊断
6.1初步诊断
根据其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初步诊断为大肠杆菌病。为进一步确诊还需要进行生化试验。
6.1.1病样采集无菌采取肠内容物和新鲜粪便。对败血症病例可无菌操作采取其病变内脏组织直接在血琼脂或麦康凯培养基上化线分离培养。对幼畜腹泻及仔猪水肿病例应采取其各段小肠内容物或黏膜刮取物及各段肠系膜淋巴结,在血琼脂或麦康凯培养基上划线分离培养。
7小结
(1)根据流行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验结合,综合诊断,诊断为仔猪黄痢。
(2)经了解本养殖场母猪产仔后未接种过黄痢菌苗,因此母猪产仔前,应提前搞好卫生消毒,在新生仔猪产生后未吸乳前,就给予口服抗菌药物,同时给母猪注射抗菌药物或口服一些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燥湿止痢的中药,通过乳汁被仔猪利用,可起早期预防该病的作用,因此才使第三头母猪所产仔猪未发生仔猪黄痢。
(3)仔猪患病后,要及早诊断治疗,在用药时应注意交替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在应用药物治疗时,应注射给药和口服给药并用,同时配合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燥湿止痢。
(4)仔猪黄痢一般在秋季发病较多,由于该季节气候多变,圈舍潮湿,易诱发该病。因此,在该季节母猪产仔要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消毒工作,使仔猪生长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并对仔猪及早应用抗菌药物是非常重要的。

治疗仔猪黄痢的土法良方


仔猪黄痢又称初生仔猪大肠杆菌病,由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E.Coli)引起的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特征为剧烈腹泻,排出黄色或黄白色稀粪和迅速脱水。最急性型,不显临床症状就突然死亡。常成窝发病,发病率、死亡率高。按照中兽医理论,该病主要因湿热内蕴中焦所致。现着重阐释应用土法良方治疗仔猪黄痢,因取材方便,效果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现附方多种,供选择性使用。本着谨慎安全的原则,应先小群试用,确认安全后再大群应用。下面具体来看看:治疗仔猪黄痢的土法良方。

1、病原

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的直杆菌,兼性厌氧,在麦康凯琼脂上呈红色菌落,在伊红美兰琼脂上产生黑色带金属闪光的菌落。大肠杆菌在动物肠道内,正常条件下是不致病的共柄菌。对外界不利因素抵抗力不强,对高温抵抗力弱,干燥环境中容易死亡,但对低温有一定的耐受力。对一般化学消毒药、强酸、强碱都比较敏感,一般常用消毒药均可达到消毒效果。

2、症状与病变

最急性型,不显临床症状就突然死亡。病仔猪往往突然发生腹泻,粪便呈黄色浆糊状或黄色水样,并含有凝乳小片;肛门松弛,呈水样喷出。随即很快消瘦、脱水,最后凶衰竭昏迷而亡。一般无呕吐现象。剖检可见小肠急性卡他性炎症和败血症的变化。小肠黏膜红肿、充血或出血,小肠内充满气体,肠壁变薄、松弛。胃黏膜发红,肠系膜淋巴结肿大。重症者,心、肝、肾等脏器有出血点或小坏死灶。

3、辨证

湿热内蕴中焦。

4、治疗

治宜燥湿解毒、健脾止泻,抗菌消炎止痢,并宜早宜快。通过药敏试验确定大肠杆菌敏感的抗生素,在此之前,应用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口服含有葡萄糖的电解质溶液对脱水和酸中毒有效。另外,具有抑制肠毒素分泌作用的药物,如氯丙嗪和硫酸黄连素对治疗腹泻有一定的作用。方1:将活蚯蚓放在15%石灰水中洗净,去水稍干后,以1:1比例加入白糖拌匀,放入容器中任其溶化,6h后取上清液,装入盐水瓶中隔水煮沸20~30min后备用,每头每天服8~10mL,分早晚2次服用,连服2~3天。方2:H头翁3g,秦皮Sg,地榆3g,老鹤草3g。水煎1次喂服。方3:地榆94g,蓼子草125g,叶下珠94g,广木香63g。将地榆用醋炙后,与其余药合煎,取汁,每头仔猪内服10~15mL,每日3次,连用2~3日。方4:甘草10g,苍术200g,荞麦30g,白头翁250g,大蒜20g,煎汤分3次喂母猪,每日1剂。方5:马齿苋100g,地锦草100g,六月雪50g,仙鹤草50g。煎汁内服,每头20mL,每天2次,连服2天。方6:罂粟秆1份,凤尾草2份,紫珠1份,共煎,取汁,每次每头内服10mL。方7:苍术15g,猪苓15g,厚朴9g,茯苓15g,陈皮15g,甘草3g,按蒸馏法合并水醇法制备1:1提取液,每头每次肌内注射10~15mL,或交巢穴注射3~7mL。方8:罂粟壳100g,加水3L煎煮,浓缩成500mL,凉后加入25g土霉素粉,混匀,每头仔猪每次喂服/I~5mL,每天4次。方9:炒黄芩100g,炒地榆300g,炒白术300g,炒白芍200g,翻白草200g,六月雪/l00g。加水5kg,煎至2kg左有,取汁,然后用12层纱布过滤,冉用药棉渗透法过滤,药液高压消毒。每头仔猪肌内注射4~5mL,每天2次,连续2~3天。方10:马齿苋100g,大蒜50g,海金沙100g,苦参50g,加水1000mL煎汁至200mL,每头每次灌服5~10mL,每天3次。方11:南瓜根汁1酒杯,喂服,每天3次,连服2~3天。方12:黄连10g,苍术3g,雄黄0.3g,锅底灰或茶油饼(煅灰)4.5g.醋或酸菜水适量。先将黄连、苍术研末,冉与雄黄、锅底灰(或茶油饼炭末)混匀,密封装瓶。用时以醋或酸菜水将药粉调成糊状,分2次喂服,每日1次,连服2~4日。方13:大蒜100g,95%乙醇100mL,甘草1g。大蒜用乙醇浸泡15天以后取汁1mI.,加甘草末,调糊1次喂服,每日2次至愈。方14:黄连5g,黄柏20g,黄芩20g,金银花20g,乌梅20g,草豆蔻20g,泽泻15g,茯苓15g,山楂10g,甘草5g,诃子20g,神曲10g,研细末,分2次喂母猪,早晚各1次,连用2剂。

5、预防

该病重在预防。注意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做好母猪产前消毒和产后消毒,尤其是母猪乳头和体表的消毒;尽快让初生仔猪吃上和吃足初乳;创造仔猪适宜的生活环境,猪舍饲养密度不宜过高,注意保温通风;供给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全价饲料,可使胎儿发育健全,并满足仔猪的营养需要;采取“白繁白养”、“全进全出”的管理模式,完善种猪引进检疫制度。母源性免疫是控制新生仔猪黄痢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一般在产仔前1个月左右对母猪进行免疫。另外,口服外源性蛋白酶如菠萝蛋白酶,可以预防仔猪腹泻。也可以使用一些中药预防该病。可以使用黄连25g,加水1L,煎至500mL,仔猪刚产下先喂2~3mL,然后才让其吃初乳,2天后重复1次;还可用海金沙鲜全草50g,洗净切碎,加水500mL,煎取100mL药液,喂给哺乳母猪及初生仔猪,可起预防作用。

仔猪黄痢

(一)大肠杆菌抗原复杂,有O、H、K三种抗原;血清型多,有几千种;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
大肠杆菌的致病性取决于它在小肠粘附、定植、增殖的能力和它产生毒素的能力,粘附因子或纤毛决定细菌定植的能力,一旦发生细菌定植,就会因毒素的产生而导致腹泻,最重要的粘附因子是F4(K88ab、K88ac)、F5(K99)、F6(987P)。
发病日龄早,主要侵害1~3日龄仔猪,发病急、症状明显、死亡率高。
无季节性,但寒冷时发病率较高,产房潮湿,卫生条件不好时发病率更高,一个猪场一旦发病很难根除。
主要是消化道感染,带菌母猪为主要传染病。
(二)临症
水样稀粪,黄色或灰黄色,内含凝乳小片和小气泡。
病猪口渴,吃乳减少,脱水、消瘦、昏迷、衰竭。
(三)病理
肠粘膜充血、水肿,甚至脱落。
肠壁变薄,松弛,充气,尤以十二指肠最为重要,肠内容物呈黄色,有时混有血液。
心、肝、肾有变性,重者有出血点或凝固性坏死。
(四)预防
做好母猪产前产后管理;加强新生仔猪的护理。
药物预防(初生后12小时内口服敏感抗菌素)。
微生物制剂预防(如促菌生、调菌生、乳康生、康大宝等通过调节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平衡,从而抑制大肠杆菌)。
(五)治疗
对仔猪黄白痢的治疗应采取抗菌、止泻、助消化和补液等综合措施。
抗菌:安普霉素、链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氟甲砜霉素、阿莫西林、泻痢停、克痢王。
止泻:鞣酸蛋白。
助消化吸收:食母生、小苏打、胃蛋白酶等。
补液:口服葡萄糖生理盐水及多维。葡萄糖生理盐水的配方:1000ml水中加葡萄糖20克,氯化钠3.5克,氯化钾1.5克,碳酸氢钠2.5克。
免疫接种:妊娠母猪在产前30天和15天接种,疫苗选择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

仔猪黄痢病的预防和冶疗


仔猪黄痢病是溶血性大肠杆菌所引起的仔猪肠道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出生1~7天左右的仔猪拉黄色粪便,出生20天后基本不见拉黄痢。该病发病及死亡率达30%。

发病特点:

多发于7日龄内的仔猪,发病率、死亡率较高,7日龄以后发病较少。往往因一头发病,传染数头至整群。发病无明显季节性。

主要症状:

腹泻突然,少有呕吐,粪便呈黄色或黄白色水样稀粪,有腥臭味,病程为急性或慢性,最后因脱水、消瘦而死亡。剖检可见肠道黏膜发生急性卡他性炎症,以十二指肠最明显。肠黏膜肿胀、充血、肠壁变薄,肠管松驰。

预防措施

1、抓好卫生和接种关。平时母猪圈内要搞好卫生,定期严格消毒,在母猪临产前20天接种大肠杆菌疫苗或仔猪黄痢二联疫苗,并在临产前10天内分两次对母猪肌注长效抗菌素。

2、临产前坚持投药。当母猪临产前7~10天内即在母猪饲料中添加磺胺嘧啶或四环素等药物预防。

3、增强仔猪抵抗力。仔猪幼小,拉痢后则易脱水中毒,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为此,仔猪出生后,给仔猪口服生物制剂赐美健按1克/10毫升/10头口服,使仔猪拉黄痢推迟到出生后15天左右。

4、注射铁剂。仔猪出生后,对仔猪颈部(七号针头,进针二分之一)肌注牺血素等铁剂5毫升,对预防仔猪黄痢病有作用。

5、预防处方:常发本病地区可用大肠杆菌腹泻K88、K99、987P三价灭活菌苗,或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苗给产前1个月的怀孕母猪注射,使仔猪通过母rǔ获得被动保护,防止发病。

处方一:仔猪腹泻大肠杆菌灭活疫苗。用于预防仔猪黄痢。母猪产前40天和15天在颈部肌肉各注射1次疫苗,每次5毫升。

处方二:仔猪大肠杆菌腹泻K88-LTB双价基因工程活疫苗。用于预防仔猪黄痢。按瓶签注明的头份,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口服免疫,每头份500亿活菌与2克小苏打一起拌入少量精饲料中,喂空腹母猪;肌肉注射免疫,每头份100亿活菌。两种免疫方法均在怀孕母猪临产前2~3周进行,病情严重的猪场可在产前1周再加强免疫1次,方法同处方一。

处方三:仔猪腹泻基因K88-K99双价灭活疫苗。用于预防仔猪黄痢。使用时每瓶疫苗加1毫升无菌生理盐水溶解,与20%铝胶2毫升混匀,注射于临产前21天左右的怀孕母猪的耳根皮下。仔猪通过初rǔ获得K88、K99抗体,为了确保免疫保护效果,尽量使所有仔猪吃足初rǔ。

在仔猪出生后即全窝用抗生素口服,连用3天,可以防止发病;也可用调痢生、促菌生等益生菌制剂在吃奶前喂服,以预防发病。

治疗方法和处方:

仔猪喂奶前,应将母猪体躯两侧和奶头用高锰酸钾水清洗一遍,并对拉黄痢的仔猪颈部一侧用VC,VB2,VB12,按3:2:1的比例混合,肌注3~5毫升;对仔猪颈部的另一侧用中药制剂三九克痢或372或克泻王肌注3~3.5毫升。对于仔猪拉水泻样的严重黄痢病,可用重泻康与氧氟沙星或恩诺沙星混合肌注5毫升,并立即给静脉补液或喂服葡萄糖(添加少量食盐)液剂。对脱水严重的仔猪除采取上述治疗措施外还应用痢菌净三毫升,庆大霉素8万单位稀释于5%的糖盐水中20毫升腹腔注射,连续2天,每天2次。

处方一:磺胺嘧啶0.2~0.8克,三甲氧苄氨嘧啶40~160毫克,活性炭0.5克。用于治疗仔猪黄痢。按处方配药,各药混匀后分2次喂服,每天2次直至痊愈。

处方二:磺胺脒200毫克,三甲氧苄氨嘧啶或二甲氧苄氨嘧啶40毫克。用于治疗仔猪黄痢。口服,每天2次,连服3天。

处方三:多粘菌素B硫酸盐(抗敌素)5万~10万单位。用于治疗仔猪黄痢。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2~3天。

处方四:氟哌酸注射液2.5~10毫升。用于治疗仔猪黄痢。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为1个疗程。

仔猪红痢、白痢、黄痢的预防及冶疗


仔猪红痢

(一)综述

又称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或梭菌性肠炎。是仔猪的一种高度致死性肠毒血症。

病原是C型产气夹膜梭菌,又叫魏氏梭菌,本菌能产生引起仔猪肠毒血症和坏死性肠炎的和毒素。特征为1~3日龄仔猪排血样粪便(血痢),肠坏死,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

易感动物范围很广泛:猪、马、牛、鸡、兔、鹿等,其中反刍动物,尤其是绵羊更为易感,人也有易感性,猪多发生于1~3日龄,1周龄以上很少发病。

无季节性,主要经消化道传播感染。

一旦发病,病原就会长期存在,本菌的芽胞长期、广泛地存在于人畜的肠道、污染的外界环境、下水道等处。

(二)临症

发病急剧,仔猪出生后1天内就可发病,排浅红和红褐色粪便。

病猪迅速脱水、消瘦、衰竭,有的病猪呕吐、尖叫,出现不由自主的运动。

绝大多数在几天内死亡,若病程在7天以上,则呈现间歇性或持续性腹泻,病猪生长停滞,逐渐消瘦、衰竭或死亡。

(三)病理

腹腔内有许多樱红色渗出积液。

空肠呈暗红色,肠腔内充满含血的液体,内容物呈红褐色并混有小气泡。

肠壁粘膜下层、肌肉层及肠系膜含有气泡。

病程稍长的肠壁形成坏死性黄色假膜,一般不易剥离,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

(四)防治

仔猪出生后注射猪红痢血清,3ml/kg体重;出生后内服保命油,或内服庆大霉素;抗菌素(青霉素、磺胺等)结合VC进行治疗。

免疫:妊娠母猪于产前30天和产前15天分别用红痢菌苗免疫接种一次。

仔猪黄痢

(一)综述

仔猪黄痢又称初生仔猪大肠杆菌病,由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E.Coli)引起的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特征为剧烈腹泻,排出黄色或黄白色稀粪和迅速脱水。

大肠杆菌抗原复杂,有O、H、K三种抗原;血清型多,有几千种;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

大肠杆菌的致病性取决于它在小肠粘附、定植、增殖的能力和它产生毒素的能力,粘附因子或纤毛决定细菌定植的能力,一旦发生细菌定植,就会因毒素的产生而导致腹泻,最重要的粘附因子是F4(K88ab、K88ac)、F5(K99)、F6(987P)。

发病日龄早,主要侵害1~3日龄仔猪,发病急、症状明显、死亡率高。

无季节性,但寒冷时发病率较高,产房潮湿,卫生条件不好时发病率更高,一个猪场一旦发病很难根除。

主要是消化道感染,带菌母猪为主要传染源。

(二)临症

水样稀粪,黄色或灰黄色,内含凝rǔ小片和小气泡。

病猪口渴,吃rǔ减少,脱水、消瘦、昏迷、衰竭。

(三)病理

肠粘膜充血、水肿,甚至脱落。

肠壁变薄,松弛,充气,尤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肠内容物呈黄色,有时混有血液。

心、肝、肾有变性,重者有出血点或凝固性坏死。

(四)预防

做好母猪产前产后管理;加强新生仔猪的护理。

药物预防(出生后12小时内口服敏感抗菌素)。

微生物制剂预防(如促菌生、调菌生、rǔ康生、康大宝等通过调节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平衡,从而抑制大肠杆菌)。

(五)治疗

对仔猪黄白痢的治疗应采取抗菌、止泻、助消化和补液等综合措施。

抗菌:安普霉素、链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氟甲砜霉素、阿莫西林、泻痢停、克痢王。

止泻:鞣酸蛋白。/

助消化吸收:食母生、小苏打、胃蛋白酶等。

补液:口服葡萄糖生理盐水及多维。葡萄糖生理盐水的配方:1000ml水中加葡萄糖20克,氯化钠3.5克,氯化钾1.5克,碳酸氢钠2.5克。

免疫接种:妊娠母猪在产前30天和15天接种,疫苗选择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

仔猪白痢

(一)综述

仔猪白痢又名迟发性大肠杆菌,是仔猪在哺rǔ期内常见的腹泻病。

特征为病仔猪排rǔ白色或灰白色腥臭稀粪,发病率较高而致死率不是很高,但仔猪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

病因复杂,尚不能完全肯定,一般认为猪肠道菌群失调,大肠杆菌过量繁殖是本病的重要原因,现已证实,猪轮状病毒是仔猪白痢的病原之一。

本病多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7日龄以内,30日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病。无季节性,冬、春气候剧变,阴雨、潮湿或保暖不良及母猪rǔ汁缺乏时发病较多。

发病与饲养管理及猪舍卫生有很大的关系,应激等因素也是重要病因之一。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感染。

(二)临症

仔猪突然拉稀,同窝相续发生,排白色、灰白色、腥臭、糊状或浆状粪便。

仔猪精神不振,畏寒,脱水,吃奶减少或不吃,有时见有吐奶。

一般病猪的病情较轻,及时治疗能痊愈,但多因反复发作而形成僵猪,严重时,患猪粪便失禁,1周左右死亡。

(三)病理

病死仔猪脱水,消瘦、皮肤苍白。

胃粘膜充血、水肿,肠内容物灰白色,酸臭或混有气泡。

肠壁变薄半透明,肠粘膜充血、出血易剥脱,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常有继发性肺炎变化。

(四)防治

基本上与仔猪黄痢防治措施相同。

仔猪得痢疾怎么办?如何预防仔猪红痢、白痢和黄痢


秋末冬初气温常不稳定,忽冷忽热或天气骤变,在这种情况下,仔猪最易患仔猪红痢、仔猪黄痢、仔猪白痢;这三种病都是由肠道菌引起的。

仔猪出生后不久,其肠道中就有大量的菌存在,在正常情况下,此菌不引起发病,只有在仔猪受寒着凉,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极易引起这三种病。

仔猪黄痢:

仔猪发病后,排出黄色或黄白色稀粪,腹泻,吃奶减少或停止,迅速消瘦,眼球下陷,最后昏迷死亡。

防治方法:

一是产圈要保持干燥向阳,清洁卫生。仔猪产后24小时内最好全窝口服抗菌素类药物进行预防。

二是每头注射氯霉素1毫升,一次肌肉注射,每日二次,连用4日。

三是每头每次肌注黄连素液3毫升,每日3次,连用5天,疗效显著。

四是用白头翁6克,龙胆草3克,黄连2克共为细末,米汤调成糊状舔剂,涂布在母猪rǔ房部,小猪吃奶食之。平均每头仔猪每次1~3克,每日2次,连用2~3天。

仔猪白痢病:

病猪多数突然发生腹泻,粪便呈浆糊状,色rǔ白、灰白或青灰等不一,具恶腥臭,肛门周围常被粪便污染,有时可见吐奶。随着病程进展,粪便呈水状,病猪口渴加剧,严重的可见眼凹陷,目光呆滞、被毛粗乱,皮肤无弹性,病猪拱背,后肢较弱无力,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昏迷而死亡。

冶疗方法:

治疗方法:

1、土霉素,按每千克体重50―100毫克,每天内服2次,连服3天。

2、磺胺脒15克,次硝酸铋15克、胃蛋白酶10克、龙胆末15克,加淀粉和水适量,调成糊状,可供15头小猪服用,上下午各一次,抹在小猪口中。

3、敌菌净加磺胺二甲嘧啶,按1?U5配合,混合后按每千克体重60毫克,首次加倍,每天内2次,连服3天。

4、硫酸庆大霉素注射(5毫升含10万单位),按每千克体重0.5毫升肌肉注射,配合同剂量口服,每天2次,连用2―3天。

5、链霉素1克,蛋白酶3克,混匀,供5头小猪一次内服,每天2次,连用3天。

此外,尚有许多中药,如黄连、黄柏、白头翁、金银花及大蒜等对仔猪白痢病有一定疗效。

防治方法:

加强妊娠母猪和哺rǔ母猪的饲养管理,注意饲料科学搭配,防止饲料突变,以保证母rǔ质量。在冬季产仔,要注意猪舍的防寒和保暖工作,母猪分娩前3天,猪圈应彻底清扫消毒,换上清洁干燥垫草。仔猪生下后,脐带一定要彻底消毒,尽早让仔猪吃上初rǔ,吃初rǔ前每头仔猪口服2毫升庆大霉素。给仔猪提前补饲,可促进其消化器官的早期发育,增加营养,从而提高抗病能力。在仔猪饲料中,以每千克饲料中均匀混入痢特灵或粗制土霉素1克,也可预防白痢病的发生。

仔猪红痢:

患病仔猪不吃奶,排出灰黄色或灰绿色稀粪,后变为红色糊状,粪便恶臭,混有坏死组织碎片和多量小气泡,体温升高至41℃以上,多数发病仔猪在很短时间死亡。

防治方法:

一是在发病的猪群中,对怀孕母猪于产前一个月和产后半个月各肌肉注射C型魏梭菌菌苗10毫升,能使母猪产生坚强的兔疫力,对仔猪保护力可达100%。产圈要打扫干净,严格消毒,仔猪未吃奶前用0.1%高锰酸钾溶液擦洗母猪rǔ头,以减少感染发病。

二是对刚出生的仔猪采取药物预防性治疗,口服土霉素、四环素、链霉素或呋喃唑酮等均可。

仔猪黄痢的中草药冶疗方法和痢疾冶疗药方


仔猪黄痢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通常仔猪出生后2~3天发病,3~7天内排出黄色或黄白色稀粪,腹泻,吃奶减少或停止,迅速消瘦,最后昏迷死亡。

预防仔猪黄痢,平时应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包括饲料要饲喂全价配合饲料,产房消毒要严格彻底,不留死角,母猪产后要做好接产工作,仔细消毒rǔ房rǔ头,初生仔猪应尽早吃上初rǔ。母猪在妊娠时应接种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让仔猪出生后获得很高的被动免疫抗体;给初生仔猪滴服0.5毫升大肠杆菌ZY-10菌株生物制剂。此外,在仔猪吃奶前灌喂促菌生、调痢生和rǔ康生等药物均有很好的预防效果。仔猪生后12小时内全窝注射或口服抗生素,连用数天,可预防仔猪黄痢发生。一旦发生仔猪黄痢可用氟哌酸:片剂按10毫克/千克体重口服,每日两次,首次加倍。注射硫酸庆大霉素按1万单位/千克体重,每日两次。痢菌净5%溶液1毫升,肌注每日两次。

也可以用中草药治疗仔猪黄痢,有以下几种处方:

处方一:南瓜藤烧灰。用于治疗仔猪黄痢(早发性大肠杆菌病)。调水喂服,每天3次,连服3天。

处方二:南瓜根自然汁。用于治疗仔猪黄痢(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每次取1酒杯喂服,每天3次,连服2~3剂。

处方三:黄连5克,黄柏20克,黄芩20克,金银花20克,诃子20克,乌梅20克,草豆蔻20克,泽泻15克,茯苓15克,神曲10克,山楂10克,甘草5克。用于治疗仔猪黄痢。按处方配药,粉碎为末,分2次喂,早晚各1次,连用2剂。

处方四:黄连、黄柏、黄芩、白头翁各30克,诃子肉、乌梅肉、山楂肉、山药各15克。用于治疗仔猪黄痢。按处方配药,共粉碎为末,分9包,每次1包,用温水调匀灌服,每天3次,连服3剂。

处方五:大蒜100克,95%乙醇100毫升,甘草末1克。用于治疗仔猪黄痢。大蒜用乙醇浸泡15天以后每次取汁1毫升,加甘草末1克,调糊供1头仔猪1次喂服,每天2次直至痊愈。

处方六:白头翁2克,龙胆末1克。用于治疗仔猪黄痢。按处方配药,共粉碎为末,供1头仔猪喂服,每天3次,连用3天。

处方七:黄连10克,苍术3克,雄黄0.3克,百草霜或茶油饼(煅炭)4.5克,醋或酸菜水适量。用于治疗仔猪黄痢(早发性大肠杆菌病)。先将黄连、苍术粉碎为末,再与雄黄、百草霜(或茶油饼炭末)混匀,密封装瓶。同时以醋或酸菜水将药粉调成糊状,用毛笔或小竹片取药涂于仔猪口内,每天1次,分2次服,连服3~4剂。

处方八:秦皮5克,白头翁3克,地榆3克,老鹳草3克。用于治疗仔猪黄痢。按处方配药,水煎浓汁喂服,每天1次,连用3~5剂。

奶牛冬痢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实验室检验和防治方法


牛冬痢又称牛黑痢,是牛在冬季常发生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牛群中一旦暴发冬痢将会迅速蔓延。病程为1周左右,虽然死亡率很低,但由于发病头数多,奶牛严重影响产奶量和犊牛生长发育。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奶牛冬痢病的临床症状奶牛冬痢病的实验室检验和防治措施。

1、流行特点

奶牛冬痢是突发性非常强的一种传染病,感染空肠弯曲菌后,病菌能够经由粪便、乳汁以及其他分泌物排到体外,对饲料或者饮水造成污染,其他奶牛只要接触病原就会出现发病,从而该病往往呈暴发。该病主要是经由唾液传播,且配种员、兽医操作时没有采取严格消毒等,都能够促使该病传播。犊牛发病率较低,育成奶牛发病率较高,成年奶牛最容易发病,且泌乳奶牛的发病率要比育成奶牛明显提高,尤其是泌乳量越大的奶牛,会表现出更加严重的发病症状。发病过程中,患病奶牛的泌乳量急剧降低。给健康牛饲喂病牛采食后剩余的饲料,犊牛也能够快速发生腹泻,但停止饲喂后症状会逐渐消失。在气候寒冷,温度突然发生改变,受寒引起感冒导致抵抗力减弱,以及突然变更草料、饲喂冰冻和发生霉变的饲料等,也都能够诱发该病。

2、临床症状

病牛所处发病阶段和病情轻重程度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潜伏期内,病牛不会出现明显的外观变化,精神状态、采食量、日产奶量、肠道蠕动、瘤胃蠕动以及呼吸等基本正常。发病前24~48h,病牛表现出体温升高,通常能够达到39.4~40.5℃。发病牛群中大约有50%~80%呈现一般病情,往往出现严重的急性腹泻,排出棕色稀便,且呈喷射状排出,其中混杂气泡,散发腥臭味,症状较重时粪便中混杂血液或者血凝块;部分精神状态、采食量和呼吸等体征没有发生明显改变,体温达到39.4~40℃,肠道和瘤胃蠕动音增大,日产奶量减少。发病牛群大约有5%~10%呈现严重病情,排出血水样粪便,其中混杂大量的血凝块,采食量明显降低或者停止采食,精神沉郁,产奶量积聚下降,被毛逆立,目光呆滞,眼窝凹陷,呼吸缓慢,咳嗽,脉搏微弱,心跳加速,甚至无法站立,腹部由于疼痛而明显蜷缩,如果再出现继发性感染(如关节炎症和肺炎等),有些病牛还可能发生死亡。发病过程中,对于症状轻重程度不同的奶牛,其产奶量能够下降10%~90%。通常情况下,病牛不会发生死亡,后期能够恢复健康,产奶量也能够恢复至正常水平,但愈后胎次的总产量则无法恢复到之前的水平。犊牛较少出现发病,且病后能够迅速康复。

3、实验室检查

病料的采集。病料需要采集自处于发病初期的病牛,操作者可右手戴上一次性指检手套,然后伸人直肠采取适量混杂血液的粪便放在经过灭菌的平皿中,然后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查。

染色镜检。用接菌环沾取少量粪便进行涂片,经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能够看到少量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细长弯曲,还能够看到少量革兰氏阴性短杆菌,菌体两端钝圆,此为大肠杆菌。

分离培养。取适量粪便在Skirrow琼脂培养基上接种,置于厌氧缸中培养。注意厌氧缸中要点燃蜡烛,覆盖缸盖,并在封口处涂抹适量的凡士林进行密封,在42℃温度下进行48h培养,能够长出沿划线蔓延的灰白色菌落,呈半透明,富有光泽,表面湿润、光滑,具有不规则边缘。挑取菌落涂片镜检,能够看到革兰氏阴性菌,呈圆球形,或者多个菌体连接形成螺旋杆形菌串,以及大量散布的弯曲菌体。

生化试验。分离得到的病菌分别在葡萄糖、鼠李糖、甲基红、明胶、尿素、氧化酶、过氧化氢酶以及硫化氢上接种。结果发现只有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呈阳性,而其他都呈阴性,且不能够使明胶液化。

药敏试验。取分离得到的病菌进行药敏试验,发现其对红霉素、链霉素、呋喃唑酮非常敏感;对土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中度敏感;对先锋霉素、青霉素不敏感。

4、防治措施

消毒隔离。尽早发现发病奶牛,立即进行隔离。及时清理病牛隔离区的粪便和垫草等,同时对运动场、卧床、剩料、饮水槽等进行彻底消毒,一般可选择使用3%来苏儿或者5%百毒杀(癸甲溴铵)进行喷洒消毒,或者使用甲醛等进行熏蒸消毒。同时,要尽可能控制人员进出。

药物治疗。治疗该病的重点是尽快消除肠道炎症,避免发生脱水,常选择使用抗菌素和防腐消毒剂。病牛可一次性灌服足量的添加有30~50g鱼石脂的温水。灌服3g痢特灵或者50g磺胺脒、50g苏打粉。也可在精料中添加25g环丙沙星混饲,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还可选择使用病菌敏感的其他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一、流行特点
大小牛均可发病,但成年牛的病情较重。病牛和带菌牛随粪便排菌、易感牛采食了病菌污染的饲料、饮水即可感染发病。气候突变和管理不良也可诱发此病。因此,易在冬季舍饲牛中流行,一旦暴发、发病率很高、常在一定地区内发生、但几乎无死亡。
二、临床症状
潜伏期3~7天。突然发病,一夜之间可使牛群中20%的牛发生腹泻、2~3天内可波及80%~90%的牛。病牛排出腥臭的水样棕色稀便、混有血液、有的粪便几乎全是血液和血凝块。病情严重时病牛呈现精神委顿、虚弱无力的精神状态。
三、防治措施
1、预防: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疫苗,根据各地经验,一般采取综合性防疫措施,发病后隔离病牛、加强消毒、粪尿经无害处理后利用。在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牛的体质。
2、治疗:采用磺胺眯、每头50克或痢特灵、每头2克、灌服1~2次;或口服松节油和克辽林的等量混合剂,每天25~50毫升,一日2次,一般口服2次即可痊愈。对病情严重者应及时补液。
奶牛冬痢防治方法
奶牛冬痢是由空弯肠杆菌、冠状病毒等病原引起的一种季节性和暴发性强的疾病,特点是:传播快、发病高、严重腹泻、奶产量明显下降,主要传播途径为接触性传染,通过污染物、兽医、运动场、输精员等的交叉接触。
奶牛冬痢防治方法
奶牛冬痢是由空弯肠杆菌、冠状病毒等病原引起的一种季节性和暴发性强的疾病,特点是:传播快、发病高、严重腹泻、奶产量明显下降,主要传播途径为接触性传染,通过污染物、兽医、运动场、输精员等的交叉接触。
奶牛冬痢的流行特点
1、2~3年爆发一次。
2、年龄不同抵抗力不同,初次感染比感染过的牛症状重。
3、发病率高,死亡率低。
奶牛冬痢的症状
1、全身症状轻微、体温正常。
2、腹泻、粪稀呈灰色、棕色、红色、约20%有便血情况。
3、奶产量下降,控制腹泻后,产奶量会增加。
奶牛冬痢的诊断
1、饲料性腹泻:与饲料改变有关,但发生便血的案例不多。
2、沙门氏菌:多呈急性、发热、败血症,死亡率高,主要发生于犊牛。
3、球虫病:多见于犊牛、头胎牛,很少感染成年牛,粪涂片和漂浮法可检测出球虫卵。
4、病毒性腹泻:高热、白细胞减少,鼻、颚、食道、蹄部有溃烂。
5、真胃溃疡:粪便暗黑色,松馏油状,便血,血液与粪混合得比较均匀。
奶牛冬痢的治疗
奶牛冬痢的治疗以防腐、收敛、消炎为主,可采用以下措施。
1、磺胺脒50克灌服;
2、木炭沫、儿茶酚安、氟哌酸20克拌入饲料中服用。
3、硫酸铜溶液200~300毫升灌服。
4、严重病牛可用:糖盐水、维生素C静注,还可以用补钙以防低血糖。
奶牛冬痢的预防
1、加强全场消毒。
2、建立临时隔离点,病牛集中饲养、治疗,观察,痊愈后再回场。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112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