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霉形体肺炎的临床症状 猪霉形体肺炎的防治措施

猪霉形体肺炎又叫喘气病也称猪支原体肺炎、猪地方性流行性肺炎,是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本病分布于世界各地,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临床主要症状为咳嗽和气喘,不能正常生长。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想:猪霉形体肺炎的临床症状猪霉形体肺炎的防治措施。

1、病原特性

猪肺炎霉形体具有多种形态,且大小不同,在肺触片和液体培养物中主要呈环形,也可呈丝状、杆状、球状、新月状。猪肺炎霉形体能够通过孔径为0.3μm的滤膜,经过革兰氏染色呈阴性,但着色较少,而使用瑞氏染色和姬姆萨染色着色效果良好。猪肺炎霉形体,对外界环境变化非常敏感,相比于其他霉形体需要更高的营养,接种在专用液体培养基(即严格按照规定配制,要求含有大量的猪血清、酵母浸液以及水解乳蛋白的组织培养平衡盐溶液)中放在37℃温度下进行2~10天培养,能够形成直径在25~100μm的菌落,但不会形成“煎荷包蛋状”。

2、临床症状

该病在临床上具有比较明显的发病症状,主要是咳嗽、气喘。根据病原体传递时间长短不同和感染严重程度不同,病猪所表现出的病症轻重程度也有所不同。如果病程持续时间较短,即引起急性猪霉形体肺炎。猪群呈急性发病时,会在大面积内体温升高,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救治,就会导致机体出现呼吸不畅的现象。另外,如果没有对病猪采取药敏试验就直接使用药物进行治疗,长时间之后就会导致体内的病原体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如果对病原体突然使用药物进行攻击,就会产生免疫抗力,从而逐渐转变成慢性霉形体肺炎。慢性型的临床症状与急性型稍微有所不同,病猪通常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出现咳嗽,影响生长发育,即使症状消失后还有可能出现第二次发病。yZ023.CoM

3、剖检变化

对病死猪进行剖检,肉眼可见主要是肺脏、肺门淋巴结以及纵膈淋巴结发生病变。肺脏通常是在尖叶、中间叶、心叶以及膈叶的前缘部分发生病变,往往出现灰色或者紫红色的肉变区。一般来说,从两侧肺的心叶开始出现病变,接着是尖叶.之后逐渐蔓延至中间叶以及膈叶。初期通常是点状或者小片状发生病变,接着不断融合形成较大面积的病变。肺脏病变处发生的肉眼变化是结缔组织明显增生、硬化,周围组织没有完全膨胀,往往与正常的肺组织保持齐平或者下陷,用刀切割时呈肉感,即肉样变,且切面平滑、湿润,质地致密。另外,气管中往往含有卡他性分泌物,纵膈淋巴结与肺门淋巴结发生肿大。

4、类症鉴别

猪肺疫。该病具有比较典型的临床症状,病猪往往突然出现发病,颈部咽喉区发生红肿,温度升高,呼吸困难,症状重病时有泡沫从口鼻流出,快速发生死亡,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可见全身出血,皮下组织存在广泛的弥漫性出血点,全身淋巴结也发生出血。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猪通常突然出现发病,体温明显升高,能够超过41.5℃,初期不会表现出明显的呼吸道症状,但心跳加速,耳、鼻以及体侧皮肤明显发绀;后期呼吸非常困难,往往张口呼吸,呈犬坐姿势,临死前有血性泡沫样分泌物从口鼻流出,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猪主要症状是明显发热,食欲减退,妊娠母猪患病后会出现呼吸困难、发生流产以及产出木乃伊胎、弱仔、死胎,新生哺乳仔猪容易发生死亡。通常1月龄仔猪非常容易感染该病,且没有出现特征性病变。

5、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病猪通常可按体重肌肉注射2.5万IU/kg用硫酸卡那霉素,如果与土霉素轮流使用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也可按体重肌肉注射10mg/kg泰乐菌素注射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也可按体重肌肉注射0.2mL/kg氟苯尼考注射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也可按说明书取适量的盐酸卡那霉素、可拉明(尼可刹米)、地塞米松磷酸钠,充分混合后肌肉注射,并配合每头单独肌肉注射20~50mg3%麻黄碱。如果病猪体温升高,可另外肌肉注射其他抗菌素,如鱼腥草、头孢噻呋钠、青霉素等,剂量按药品使用说明确定。如果病猪出现呼吸道复合征,可按每千克体重使用5~10mg盐酸环丙沙星注射液,8-10mLl%亚甲兰,3-4ml_170硫酸阿托品注射液,分别进行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续使用4天,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药物预防。根据猪群实际情况,适时进行药物预防。如可在吨饲料中添加1.5~2.5kg金泰妙(含有1509金霉素、49.59泰妙菌素),连用1个月。也可在每吨饲料中添加1000g盐酸土霉素,连续使用7天,7天之后就容易形成耐药性。在1-3周龄,可按体重使用100mg/kg泰乐菌素,4-6周龄按体重使用40mg/kg,育肥猪按体重使用20mg/kg,连续使用7~10天。

病原
病原菌寄居于猪的呼吸道,具有多形性,其中常见的有球状、球杆状和杆状等。菌落小,通常凸起,表面为颗粒状,较老的菌落产生稍为凹陷的中心,呈油煎蛋状。本菌兼性厌氧,对营养要求非常严格,用以分离此种病原体的液体培养基通常由富含水解乳蛋白的组织培养平衡盐溶液、酵母浸液和猪血清组成。对高温、阳光和腐败的抵抗力不强,排出体外后生存时间较短,在低温或冻干条件下保存时间较长。30%草木灰及20%石灰乳等消毒剂都能很快将其杀死。
流行病学
此病的自然病例仅见于猪。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均能感染。但以哺乳仔猪最易发病,其次是妊娠后期及哺乳母猪,成年猪呈隐性感染。集约化养猪场的发病率高,在屠宰场常发现40%~80%的猪肺有病变。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但寒冷、多雨、潮湿或气候骤变时,较为多见。新疫区多呈暴发性流行,病势剧烈,传染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且多为急性经过;而老疫区多为慢性经过。如有繁殖呼吸综合征、巴氏杆菌、肺炎链球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等继发感染,将造成严重的损失。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是影响本病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尤以饲料质量,猪舍拥挤、阴暗潮湿、寒冷、通风不良和环境突变等影响很大,能诱发本病。
临床特点症状
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和气喘。根据病程经过,可分为急性、慢性和隐性三型。急性型:比较少见。当病原菌首次传入易感猪群时,很可能会严重暴发急性型。所有年龄的猪均易感,发病率可达100%。伴有特征性发热或不发热的急性呼吸困难。持续时间约为3个月,然后转为较常见的慢性型。慢性型:很常见,小猪多在3~10周龄时出现第一批病状,接触后的潜伏期是10~16天。反复明显干咳和频咳是本型的特征,在早晨喂饲和剧烈运动后咳嗽特别严重。一般病猪只咳嗽1~3周,或无限期地咳嗽。除极严重病例外,呼吸动作仍正常。病猪一般食欲正常,但生长发育不良。在外表康复之后,当猪达到16周龄时可能复发或“第二次暴发”。一些患慢性型疾病的猪以后由于巴氏杆菌或其他微生物的继发侵入可能发生急性肺炎。隐性型:病猪没有明显症状,有时发生轻咳,全身状况良好,生长发育几乎正常,但X射线检查或剖检时可见到气喘病病灶。
病理变化
常见眼观病变是在肺脏前叶和心叶,有界线清楚的灰色肺炎病变区,与正常肺组织有明显的分界,在肺叶的腹侧边缘有分散的与淋巴样组织相似的梅红色或浅灰色的实变区。具有特征性增大的水肿性支气管淋巴结,在急性病例可见肺严重水肿和充血以及支气管内有带泡沫的渗出物。当继发感染时,则常见胸膜炎和心包炎。可能有严重的胰样变和充血,以及有坏死性支气管肺炎。

诊断
慢性干咳,生长受阻,发育迟缓,死亡率低,发生和扩散缓慢,反复发作等症状是本病的特征。确诊必须从病料中分离到致病性支原体。在鉴别诊断上,应与猪流行性感冒、猪肺疫区别。其要点如下:猪流行性感冒:猪流行性感冒突然暴发,传播迅速,体温升高,病程较短(约1周),流行期短。而猪气喘病相反,体温不升高,病程较长,传播较缓慢,流行期很长。猪肺疫:急性病例呈败血症和纤维素性胸膜炎症状,全身症状较重,症程较短,剖检时见败血症和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变化。慢性病例体温不定,咳嗽重而气喘轻,高度消瘦,剖检时在肝变区可见到大小不一的化脓灶或坏死灶。而气喘病的体温和食欲无大变化,肺有肉样或肺样变区,无败血症和胸膜炎的变化。
防治方法
治疗
方法很多,多数只有临床治愈效果,不易根除病原。各种方法的疗效,与病情轻重、猪的抵抗力、饲养管理条件、气候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常用盐酸土霉素、泰乐菌素、硫酸卡那霉素、洁霉素、土霉素碱油剂和金霉素等药物,大剂量,连续用药5~7天治疗,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预防
我国已制成两种弱毒菌苗:一种是猪气喘病冻干兔化弱毒菌苗;另一种是猪气喘病168株弱毒菌苗,两种菌苗只适于疫区使用,都必须注入肺内才能产生免疫效果,但是免疫力产生的时间缓慢,约在60天以后才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荷兰英特威、美国辉瑞公司生产的灭活疫苗已在国内使用,可以肌肉注射,使用方便,而且效果也好。

相关推荐

猪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 猪支原体肺炎的防控措施


猪支原体肺炎属于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性疾病,是由于感染猪肺炎支原体而导致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尽管该病具有较低的死亡率,但由于能够大面积流行,加上持续时间较长,会导致饲料转化率明显下降,并引起很多并发症,是严重损害养猪业经济效益的一种主要疾病,应采取有效防治。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猪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猪支原体肺炎的防控措施。

1、流行病学

猪支原体肺炎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和隐性感染猪,病菌主要存在于机体的扁桃体内,或者病猪的呼吸器官内,如肺部、支气管和气管等,通过打喷嚏、气喘和咳嗽排出病菌,在空气中以飞沫的形式漂浮,当健康猪吸入后就会通过呼吸道被传染。另外,该病还能够在猪群中进行垂直传播,即由患病母猪导致后代仔猪发病。该病在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尤其是在气候寒冷、多雨潮湿、环境卫生条件较差以及饲养管理不当等应激情况下更容易发生,且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任何品种、年龄的猪都对该病具有易感性,其中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其次是妊娠后期及哺乳母猪比较容易发病。猪群中开始通常只有1-2头出现发病,接着逐渐出现发病,最终蔓延至全群。

2、临床症状

该病通常具有11-16天的潜伏期,短时只有3-5天,长时能够超过1个月。病猪临床主要表现出气喘和咳嗽。发病初期,病猪发生咳嗽,特别是在早晚采食和运动后非常明显,往往连续咳嗽3-4声,有时甚至达到20声以上。随着症状的加重,咳嗽次数不断增加,时间延长,发出嘶哑无力的声音,有时甚至咳不出声。病猪咳嗽时,往往保持呆立不动,背部拱起,头部下垂,颈部伸直。呼吸次数能够达到80-120次/min,或者更多,并伴有明显的喘气现象。喘气通常在病程的中后期出现,病猪呈典型的腹式呼吸,症状严重时还会呈张口呼吸。病猪一般呈犬坐姿势,将嘴抵在地面上剧烈喘息,此时咳嗽次数明显减少,并比较沉弱,如同有分泌物堵塞,但无法咳出,在肺部听诊存在干性或湿性哕音。病猪精神萎顿,体质逐渐消瘦、衰弱,停止生长发育。

3、实验室诊断

病原学诊断。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猪的肺脏实质病变区组织,一般选择接种到A26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一般使用液体培养基对病菌进行初次分离,接着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通常长出很小的菌落,典型为圆形,呈半透明、灰白色,中间凸起如同乳头,边缘整齐,表面往往存在大量的小颗粒,菌落直径一般在100-300nm。病菌进行液体培养时,可通过酚红指示剂是否使培养基发生颜色变化来判断是否生长菌体。也可对菌落进一步采取染色法分离诊断,一般通过姬姆萨氏染色能够看到多种形态的菌体,如纤细的两极状、戒指状或者车轮状等,且菌体中的细丝都发生较深的着色,且较粗。

血清学诊断。可经由补体结合试验、荧光抗体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间接血凝试验等进行检测。

4、防控措施

免疫接种。对于7-9周龄的仔猪可使用弱毒苗来预防该病,但要注意在感染前进行接种,且接种前要添加适量的灭菌生理盐水进行稀释,每头胸腔注射1头份,经过2星期就能够形成较高的免疫力。对于1-2周龄健康仔猪可使用灭活苗进行首免,每头肌肉注射1头份,经过2星期再进行1次免疫。对于母猪,可在配种前每头肌肉注射2头份。对于种公猪,每年分别在每年4、10月份接种1次疫苗,每头每次接种2头份。

加强饲养管理。猪场要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且在每批猪进栏前对猪舍进行彻底的冲洗消毒,接着经过至少7天的空置才能够再次转入新的猪群,从而能够有效预防该病。根据猪群不同生长阶段所需的营养合理搭配日粮,确保含有全面、均衡的营养,并防止饲料中存在能够导致免疫抑制的真菌毒素等,促使机体免疫系统一切正常。由于不同季节在气候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要据此加强小气候环境的控制,使猪舍通风形成对流,确保舍内空气清新,防止积聚氨气,从而避免发生呼吸道疾病。

药物治疗。病猪可按体重肌肉注射o.1-o.2mLjkg20%泰乐菌素注射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5天;同时配合按体重肌肉注射0.15-o.20mL/kg黄芪多糖注射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4-7天,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能够增加猪体重量。病猪也可按体重肌肉注射4-12mgjkg地塞米松注射液和15mgjkg硫酸卡那霉素,同时配合肌肉注射0.1-0.2mLjkg“咳喘炎毒王”(泰乐菌素)注射液,每天1-2次,连续使用4-7天,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病猪还可按体重肌肉注射0.1mL/kg5%恩诺沙星注射液和0.2mL“金蟾咳喘针”(穿心连)注射液,每天2次,连续使用3-5天,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如果病猪症状严重,除使用以上药物治疗外,还可同时皮下注射3-5mL阿托品,或者10-15mL2.5%氨茶碱,或者1-2mL盐酸麻黄素,促使支气管平滑肌松驰,减缓气喘速度。另外,症状严重的病猪也可静脉注射6-8mL亚甲蓝,使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亚铁血红蛋白,使其能够继续携氧,从而缓解症状。

猪支原体肺炎的危害
长期以来,本病一直被认为是对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最常发生、流行最广最难净化的重要疫病之一。本病虽为老病,但近年来由于经常和PRRS、圆环病毒等其它病原混合感染,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突显出了其重要性。
肺炎病原
猪肺炎支原体为本病病原,猪肺炎支原体生长需求极为苛刻,分离相当困难,其在基本肉汤培养物中生长缓慢,经3~30天,培养物才产生轻微的混浊,并产酸使颜色发生变化。Ross和Whittlestone(1983)综述了分离猪肺炎支原体的各种培养基和方法,以及猪肺炎支原体有关的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特性及特定的鉴别方法。
支原体的一个与潜在的致病性和控制有关的很重要的特征是其具有明显改变表面抗原的倾向,Artiushin和Minion(1996)提供了一些猪肺炎支原体分离物中存在异源性抗原的证据。
发病特点
本病我国地方猪种明显较引入品种易感,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原体是经气雾或与病猪的呼吸道分泌物直接接触传播的,其经母猪传给仔猪使本病在猪群中持久存在,其严重程度常因管理水平、季节、通风条件、猪的密度以及其它环境因素改变而有很大差异。
最早可能发生于2~3周龄(地方品种有9日龄的)的仔猪,但一般传播缓慢,在6~10周龄感染较普遍,许多猪直到3~6月龄时才出现明显症状。
易感猪与带菌猪接触后,发病的潜伏期大的为十天或更长时间,并且所有自然发生的病例均为混合感染,包括支原体、细菌、病毒及寄生虫等。
猪流感继发猪支原体肺炎,病猪初期主要症状为咳嗽,体温升高到40℃~42.5℃,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趴窝不愿站立,眼鼻有粘性液体流出,眼结膜充血,个别病猪呼吸困难、喘气、咳嗽、呈腹式呼吸、有犬坐姿势,夜里可听到病猪哮喘声。仔猪可因窒息而死亡,做好防治工作特别重要。
猪呼吸道复合征(PRDC)便是猪肺炎支原体与环境及多种病原微生物协同作用的结果,这里的病原微生物可以有猪瘟(HC),猪流感(SI)、伪狂犬病(PR)、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克雷伯氏杆菌、副嗜血杆菌(HPS)、猪圆环病毒(PCV)、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猪多杀性巴氏杆菌(PmT)、猪霍乱沙门氏菌等,其也可以和萎缩性鼻炎(AR)、断奶后多系统衰弱综合征(PMWS)等互作,从而使猪只6~10周龄、12~15周龄、18~22周龄问题发生率明显上升。
近两年,由于PCV引起的PMWS和间质性坏死性肺炎(PNDS)以及PRRS与MPS的互作使猪只免疫功能受损,易导致猪瘟免疫失败,链球菌、弓形体病等感染率升高,多种因素的互作已对当前的养猪业提出了严重挑战。
发病机理
3.1肺炎支原体感染
感染初期,支原体聚集并粘连在支气管、细支气管以及气管上皮细胞上;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表面寄生。在深处的细小微支气管和肺泡处,几乎找不到支原体。肺炎支原体首先附着在纤毛上皮细胞上,然后逐渐引起感染细胞发生病变、死亡,导致部分纤毛功能受损或脱落;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纤毛变短变少,纤毛正常的摆动功能显著的下降,以致无法排除肺泡分泌液、空气源性的微细粉尘和各种致病原,为继发性感染大开方便之门。
3.2感染肺部组织病理变化
猪感染肺炎支原体后,通常会有大量中性粒细胞聚集在腔体、气管周围以及肺泡中;随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淋巴细胞的数量也在增加,它们分布在血管周围、支气管周边以及微支气管周边的组织上,并侵占气管的粘膜固有层。大约经过二十天后,在气管附近会出现套袖现象,白细胞聚集;同时也出现支气管附近淋巴组织增生,从而使肺泡之间的间隙增厚;这种增生的淋巴小结常常会压迫支气管,引起支气管扩张困难,每次呼吸时,有效的气体交换就减少,从而迫使猪增加呼吸频率,病情严重的猪就会出现喘气现象。即使当肺部病变缓解后,仍能看到失去功能的肺泡和大量增生的淋巴小结。对不是非常严重,但非常典型的肺部病变的组织学研究表明:喘气病的主要病变是肺部出现实变性病变,主要集中在肺尖叶和心叶,且病灶与非病变区有明显的界限,颜色通常为紫红到黄褐色。感染后10~12周,若无继发感染,肺部病变组织会逐渐自我康复,但仍会留下永久性的组织伤痕,也可看到明显的肺泡萎缩。继发其他细菌感染时,常引起肺和胸膜的纤维素性、化脓性病变,甚至出现明显的环死灶。
3.3免疫抑制和继发感染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会出现免疫抑制现象,有资料表明:猪只感染肺炎支原体后,会导致支气管淋巴结和血液淋巴细胞发生有丝分裂反应;有学者把这种现象看作是支原体的致病机制之一。另外还证实从被支原体感染的猪身上取出的淋巴细胞对非相关抗原产生抗体的能力显著下降;再者猪的细胞免疫能力下降,比如巨噬细胞的活动受到抑制,而T抑制细胞的活动增强。事实上,一旦发生猪肺炎支原体感染,则继发感染几乎不能避免;继发性感染会和猪肺炎支原体的免疫抑制反应共同作用,从而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3.4猪肺炎支原体毒性致病因素
对肺炎支原体的致病机理及引起的症状病变已有较多的研究报道;但对其分泌的毒素尚未做深入的研究。目前已证实附着粘连是猪肺炎支原体侵入呼吸道的必要条件和致病关键。支原体会首先附着在纤毛的上端,然后往深部侵入;使细胞发生病变和死亡,并导致纤毛萎缩,通过摆动清除异物的功能受损;接着支原体还会进一步破坏粘膜层,导致其他病原菌易于侵入而引起继发感染。目前还不了解猪肺炎支原体表面粘连结构的实质,体外模型试验表明支原体表面会散发出丝状体,这些丝状体(本质上可能是蛋白质)具有粘连附着功能。多种迹象表明猪肺炎支原体的吸附过程是一个多面性的感染和复杂的感染过程。

防御机制
4.1对猪肺炎支原体的免疫
免疫按性质分为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种。被动免疫是指仔猪从母乳中获得针对性的抗体。如母猪曾接种过疫苗或自然感染过,则它的初乳中就含有特定抗体,仔猪只需吃奶就能获得母源抗体;但母源抗体的保护是短暂的,并具有某种程度的不稳定性,同时也不能保证新生仔猪免受感染。指望依靠母猪源抗体来给仔猪提供全面保护是危险的。最好的办法是通过接种疫苗来刺激机体产生主动免疫。当然猪自然感染肺炎支原体也能够产生免疫,但由于支原体的免疫原性较差,要想获得有效的免疫保护,需要花相当长的时间;通过感染获得免疫的办法,经常见效太慢,来不及保护肥育猪免受MPS的侵害;不过,自然感染后可有效减少母猪排毒,降低感染压力,反复进行天然攻毒可以提高猪只的免疫力。研究还发现:猪群中初产母猪比例越高,发生喘气病的机会就越大。由于经多次诱发的自然免疫,或许能保护较长一段时间;大概是这个原因,经常暴露在猪肺炎支原体下的猪,哪怕是长期感染的猪群,也不会表现出明显临床症状。感染过的母猪,即使是生过二至四胎后仍可能携带猪肺炎支原体,但只有初产母猪才是喘气病的主要传染源。
4.2免疫预防接种控制猪气喘病
为了保护猪群不受喘气病的侵害,需要及早对仔猪进行免疫接种。在仔猪感染支原体前就要进行免疫,这时诱发的免疫保护效果会很好,而且保护时间会很长。由于无法预测仔猪在何时会受到感染,所以仔猪一出生,就应尽早进行预防接种。另外早期免疫接种要考虑到母源抗体会不会对疫苗产生不良影响。当然选择高质量的疫苗和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如江苏省农科院研发的支原体活疫苗根据支原体致病机理采用胸腔注射达到占位效应从而抗感染)由于猪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常易继发其他细菌和病毒的感染。因此,预防接种不仅可以保护猪免受肺炎支原体的侵害,同时还可以防止其它继发病原体的感染,为猪提供更广泛的保护。
防治措施
5.1加强饲养管理
尽可能自繁自养,自育及全进全出;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加强通风减少尘埃,人工清除干粪降低舍内氨气浓度;断奶后10~15天内仔猪环境温度应为28~30℃,保育阶段温度应在20℃以上,最少不低于16℃。保育、产房还要注意减少温差,同时注意防止猪群过度拥挤,使用良好的地板隔离,对猪群进行定期驱虫;尽量减少迁移,降低混群应激;避免饲料突然更换,定期消毒,彻底消毒空舍等。
5.2药物控制
脉冲性使用抗生素可减缓疾病的临床症状和避免继发感染的发生。常用的抗生素有四环素类、泰乐菌素、林肯霉素、氯甲砜霉素、泰妙灵、螺旋霉素、奎诺酮类(恩诺沙星、诺氟沙星等),但总的来说,使用抗生素不会阻止感染发生,且一旦停止用药,疾病很快就会复发。另外在生产实践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也会出现瓶颈现象,由于是防御性措施,通常使用的抗生素浓度较低,这易导致病原体产生耐药性,以后再用类似药物效果就不好。发生喘气病后,再想彻底杀灭病原体,是十分困难的,对呼吸道感染而言尤为如此,因为抗生素很难渗入到肺部粘膜表面而发挥作用;同时抗生素治疗也无法修复已造成的病变损伤。如果停止治疗,病原又会逸出、种种症状又会重新出现。除此之外,使用抗生素疗法可能带来的弊病还包括肉质会发生改变(由于持续用药会有药物残留),而且人工费和成本费也随之提高。值得注意的是猪肺炎支原体对青霉素,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Ⅱ,磺胺二甲氧嘧啶,红霉素,竹桃霉素和多粘菌素都有抗菌性。
5.3综合防治措施
因此应针对该病应考虑使用综合防治措施:许多国家曾大力推进根除猪肺炎支原体的计划,丹麦、英国和美国都有未感染猪肺炎支原体的SPF猪群;但由于猪肺炎支原体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很难彼此隔离阻断;所以猪肺炎支原体通常是这类SPF猪群最先感染的病原;对于未感染猪肺炎支原体的猪群来说,感染猪肺炎支原体的可能性很大,如距离感染猪群较近、猪群过大、当地生物饲养密度过大、离生猪贩运的主干道太近,这些都极易导致支原体传播与感染。采取根除MPS措施时,会发现要启动并维护无支原体感染状态的花费很大,而且可操作性不强(因为还必须对进入猪场的猪进行限制,控制它们携带的病原)。由于猪肺炎支原体是靠空气传播的,这也给保护未感染猪群带来难度。在猪密度过高的地区,问题犹为棘手,未感染猪群很可能会出现持续反复的感染。以上几种措施,无论是加强饲养环境管理、使用抗生素、还是采取根除措施,都不是防治喘气病的理想方案,它们都无法给猪整个生长周期的提供全程保护,使猪免受猪肺炎支原体的感染。
5.3.1有条件的猪场应尽可能实施多点隔离式生产(SEW)技术,也可考虑利用康复母猪基本不带菌,不排菌的原理,使用各种抗生素治疗使病猪康复,然后将康复母猪单个隔离饲养、人工授精,使用药物培育健康群。
5.3.2使用药物和疫苗培育健康群
怀孕母猪分娩前14~20天以支原净、利高霉素或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氟甲砜霉素等投药7天。
仔猪1日龄口服0.5ml庆大霉素,5~7日龄、21日龄2次免疫喘气病灭活苗。
仔猪15日龄、25日龄注射恩诺沙星一次,有腹泻或PRDC严重的猪场断奶前后定期用药,可选用支原净、利高霉素、泰乐菌素、土霉素、氟甲砜霉复方。
保育猪、育肥猪、怀孕母猪脉冲用药,可选用1000kg/kg土霉素,110mg/kg克林霉素。
另外根据猪群背景要求加强对HC、AR、PR、链球菌、弓形体的免疫与控制。
总之,在搞好全进全出,加强管理与卫生消毒工作,提高生物安全标准的基础上,加对怀孕母猪尤其是初产母猪隐性感染和潜伏性感染的药物控制,加强仔猪特别是初产母猪的仔猪的早期免疫,及时检疫,立即隔离发病猪,根据猪群具体情总采取定期用药,预防用药策略等措施是控制场内MPS危害的关键。

蛋雏鸡败血霉形体病的流行特点 蛋雏鸡败血霉形体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鸡败血霉形体病是由于鸡感染鸡败血霉形体而引起的一类以鸡败血症性变化为主的接触性呼吸道感染的疾病。鸡败血霉形体病对蛋雏鸡的危害较大,会导致雏鸡的饲料利用率降低,生长发育受阻,成活率降低,淘汰率增加,给蛋鸡养殖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该病发病时可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下面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蛋雏鸡败血霉形体病的流行特点蛋雏鸡败血霉形体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1、流行特点

鸡败血霉形体病又为鸡毒支原体病,是由败血霉形体感染而引起的一种表现为败血症症状的接触性、慢性的呼吸道疾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是在冬春较为寒冷季节的发病率较高,不同日龄的鸡均可感染此病,但是尤以30~60日龄的雏鸡最易感。成年鸡一般为隐性感染者,因此可导致该病世代相传、不断的流行。该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环境发生变化、营养不良、饲养管理不到位、养殖环境过于恶劣等。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病鸡呼吸道的排泄物污染饲料、饮水、工具、空气等而传染给健康的鸡群。另外,该病还可进行垂直传播,可通过种蛋传给下一代。该病在饲养管理水平较差的情况下更易发生,并且用药也很难将该病的病原清除。如果单纯的感染此病,死亡率并不高,一旦与其他疾病发生继发或者混合感染后则会导致死亡率增加,危害极大。

2、临床症状

该病的病程较长,难以根除,当雏鸡患病后可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病雏鸡开始打喷嚏,鼻孔有浆液性或者黏液性的鼻涕流出,因此病鸡的鼻孑L经常黏有很多干酪样的分泌物,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鸡逐渐表现为气喘、咳嗽、呼吸有哕音、流眼泪,严重时病鸡的双眼紧闭,眼眶下窦肿胀,眼结膜潮红,更严重时会发生失明。病鸡的食欲开始下降,精神不振,生长发育缓慢,甚至停止,羽毛杂乱,病鸡还会出现频繁的甩头症状,身体逐渐的消瘦。如果继发感染或者混合感染其他疾病则视感染的情况不同而存在差异。

3、病理变化

对病死鸡进行剖检可见,其体型通常较为消瘦,主要的病变位置在气管、支气管、气囊、鼻腔、窦以及肺部。眶下窦黏膜发炎,窦腔内有浑浊的黏液或者干酪样的物质。眼部发生病变,剥开眼结膜可见其中有灰黄色的干酪样物质。鼻两侧面部肿胀,鼻黏膜水肿。气管的上部以及喉头的黏膜增厚,并且外观呈念珠状,气管充满黏性分泌物,较为严重的病例,气管的下部以及肺部也可发生卡他性炎症。气囊壁增厚,并且颜色为灰色,其中有干酪样的渗出物,有节结样的病灶,外观为念珠状,其中有黄色泡沫样的液体,有的含有干酪样物质。肺部有肺炎的病变,表面可见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硬质结节,病情较为严重时还会出现纤维素性或者化脓性的心包炎、肝周炎,体腔内有大量的干酪样物。如果继发感染其他疾病,则会在其他内脏器官以及部分存在相关的病变。

4、诊断要点

对该病进行初步诊断时可依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变化进行,但是如果要想确诊并与其他相类似的疾病,如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曲霉菌病等进行区别,则有必要通过实验室检查进行最终的确认。实验室诊断的主要方法是取病鸡眼、气囊的分泌物接种于琼脂培养基上,37℃下培养3~5天,可见圆形、光滑、透明有一致密突起中心点,外周呈煎蛋样的菌落。取病料涂片,并进行姬姆萨氏染色,可观察到卵圆形可者圆形连成丝状的菌体。取培养物或者病料注射健康雏鸡,可在4天后发病,并出现典型的症状。通过以上实验室的检测方法则可确定为该病。另外,在对该病进行诊断时要注意与其他类相似疾病进行区别,以免治疗不当,贻误病情。

5、防控措施

预防。因该病一旦发生则很难治疗与根除,因此对该病的防控主要以预防为主。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改善养殖环境。保持鸡舍的环境卫生,及时清理舍内外的粪污,定期对鸡舍、用具等进行全面的消毒,要严格执行消毒的制度。调整好鸡群的饲养密度,保持舍内适宜的温度、相对湿度,加强通风换气,提高空气质量,勤换垫料,保持鸡舍清洁干燥卫生。对种群要进行严格的检疫,及时的淘汰阳性个体,以逐渐的净化种群。蛋鸡养殖最好进行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如须引种,也要选择从无疫病的鸡场引种,同时还要做好引种后的隔离观察工作,保证一切正常后方可人舍饲养。因该病还可通过种蛋传播,因此还要加强种蛋的管理工作,尽量避免种蛋带菌,另外,雏鸡在2~4月龄时还要定期的进行血清凝集实验,以筛选出带菌鸡,净化鸡群。通过接种疫苗可以有效的预防该病发生。因此可以通过接种MG疫苗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治疗。对已经发病的鸡群,及时的隔离,并快速、准确的做出诊断,尽早的使用药物加以控制。在治疗时可以使用的药物主要有链霉素、林可霉素、土霉素、红霉素等,在治疗时最好采用药敏试验以选择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另外,在用药时不可长时间使用同一种药,以免产生耐药性,可交替用药。

临床症状/鸡败血霉形体病

本病的潜伏期,在人工感染约4~21d,自然感染可能更长。病鸡先是流稀薄或粘稠鼻液,打喷嚏,鼻孔周围和颈部羽毛常被沾污。其后炎症蔓延到下呼吸道即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呼吸有气管啰音等症状。病鸡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消瘦。到了后期,如果鼻腔和眶下窦中蓄积渗出物,就引起眼睑肿胀,眶下窦肿胀,发硬,眼部突出如肿瘤状。眼球受到压迫,发生萎缩和造成失明,可以侵害一侧眼睛,也可能两侧同时发生。

病鸡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母鸡常产出软壳蛋,同时产蛋率和孵化率下降,后期常蹲伏一隅,不愿走动。公鸡的症状常较明显。在肉用仔鸡和火鸡可见严重的气囊炎、咳嗽、啰音和生长不良,本病在成年鸡多呈散发,幼鸡群则往往大批流行,特别是冬季最严重。火鸡的症状基本上与鸡相似,常见的症状是窦炎、鼻炎和呼吸困难。
病理变化/鸡败血霉形体病

肉眼可见的病变主要是鼻腔、气管、支气管和气囊中有渗出物,气管粘膜常增厚。胸部和腹部气囊的变化明显,早期为气囊膜轻度浑浊、水肿,表面有增生的结节病灶,外观呈念珠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气囊膜增厚,囊腔中含有大量干酪样渗出物,有时能见到一定程度的肺炎病变。在严重的慢性病例,眶下窦粘膜发炎,窦腔中积有浑浊粘液或干酪样渗出物,炎症蔓延到眼睛,往往可见一侧或两侧眼部肿大,眼球破坏,剥开眼结膜可以挤出灰黄色的干酪样物质。病鸡严重者常发生纤维素性或纤维素性化脓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此时经常可以分离到大肠杆菌。出现关节症状时,尤其是跗关节,关节周围组织水肿,关节液增多,开始时清亮而后混浊,最后呈奶油状粘稠度。
诊断/鸡败血霉形体病

根据本病的流行情况、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本病在临诊上应注意与鸡的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新城疫、雏鸡曲霉菌病、滑液霉形体、禽霍乱相鉴别。火鸡出现窦炎时,要注意与衣原体感染的鉴别诊断。禽霉形体病的确实诊断或对隐性感染的种禽进行检疫,必须进行病原的分离培养和血清学试验。
防制/鸡败血霉形体病
综合措施

健康鸡场要做好预防工作,严格杜绝本病的传染来源。引进种鸡、苗鸡和种蛋,都必须向确实无病的鸡场购买。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尽量避免引起鸡体抵抗力降低的一切应激因素,如鸡群饲养密度不能太高,鸡舍通风良好,空气清新,阳光充足,防止受冷,饲料配合适宜,定期驱除寄生虫。这些措施对于防止感染鸡败血霉形体病,都是很重要的。

幼鸡到2-4月龄时,应定期进行血清凝集试验,淘汰阳性反应鸡,要求与鸡白痢检疫相同。
清除种蛋内鸡败血霉形体
本病可以通过鸡蛋传染,因此对于孵化用的种蛋必须严格控制,尽量减少种蛋带菌。有两种方法可以用来降低或消除种蛋内的霉形体。一是在种蛋入孵之前在0.04%~0.1%的红霉素溶液中浸泡15~20min。另一种方法是种蛋加热处理,即在入孵之前,先将种蛋在45℃温度中处理14小时,效果也很好。也可两种方法并用。在已经感染本病的种鸡,在产蛋前和产蛋期间,肌肉注射链霉毒20万u,每隔1个月注射1次,同时在种鸡的饲料中添加土霉素,也能够减少种蛋的带菌。另外在雏鸡出壳时,再用链霉素溶液(每1毫升蒸馏水中含链霉素100u)喷雾,或用链霉素滴鼻(每只幼雏2000u),以控制发病。
培养无霉形体感染鸡群
鸡群一经感染鸡败血霉形体后,很不容易消灭,最根本的防制方法是建立无病鸡群,这对种鸡场来说尤为重要。主要措施有:
(1)以有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处理种鸡,降低母鸡霉形体带菌率和带菌强度,从而降低蛋的污染率和污染强度。

(2)用45℃经14h处理种蛋,消灭蛋中的霉形体。

(3)种蛋小批量孵化,每批100-200只,减少孵出的雏鸡相互之间可能的传染机会。

(4)小群分群饲养,定时进行血清学检查,一旦出现确实的阳性反应鸡,立即将小群淘汰。

(5)在进行全部程序时,要做好孵化箱、孵化室、用具、房舍等的消毒和隔离的工作,防止外来感染进入群内。

由这种程序育成的鸡群,在产蛋前全部进行血清学检查一次,必须是无阳性反应群才能用作种鸡。当完全阴性反应亲代鸡群所产生的蛋,不经过药物或热力处理孵出的子代鸡群,经过几次检测都未出现一只阳性反应鸡后,可以认为已建立成无霉形体感染群。
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一种减少霉形体感染的有效方法。疫苗有两种,弱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

弱毒活疫苗:目前国际上和国内使用的活疫苗是F株疫苗。F株致病力极为轻微,给1日龄、3日龄和20日龄雏鸡滴眼接种不引起任何可见症状或气囊上变化,不影响增重。

灭活疫苗:油佐剂灭活疫苗效果良好,能防止本病的发生并减少诱发其他疾病。

对其他传染性疾病进行预防接种活疫苗时,应严格选择无霉形体污染的疫苗。许多病毒性活疫苗中常常有致病性霉形体的污染,鸡由于接种这种疫苗而受到感染,所以选择无污染活疫苗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预防措施。
治疗/鸡败血霉形体病

链霉毒、土霉素、泰乐菌素、壮观霉素、林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治疗本病都有一定疗效。链霉素的剂量在成年鸡为每只肌肉注射20万u;5~6周龄幼鸡为5-8万u。早期治疗效果很好,2-3d即可痊愈。土霉素和四环素的用量,一般为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10万u;大群治疗时,可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0.4%(每千克饲料添加2~4g),充分混和,连喂1个星期。支原净饮水含量为120~150mg/l,氟哌酸对本病也有疗效。

注意有些鸡败血霉形体菌株对链霉素和红霉素具有抗药性。此外,本病的药物治疗效果与有无并发感染的关系很大,病鸡如果同时并发其他病毒病(例如传染性喉气管炎),疗效不明显。

猪支原体肺炎的病原 猪支原体肺炎的症状及预防措施


猪支原体性肺炎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发的一种慢性肺炎,又称猪地方流行性肺炎,长期以来,本病一直被认为是对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最常发生、流行最广最难净化的重要疫病之一。本病虽为老病,但近年来由于经常和PRRS、圆环病毒等其它病原混合感染,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突显出了其重要性。下面就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猪支原体肺炎的病原和猪支原体肺炎的症状及预防措施。

1、症状

该病最早发于2~3周龄仔猪,6~9周龄仔猪多发,病猪与抵抗力差的猪接触,潜伏期10天以上或更长。初期症状为咳嗽,体温升高40—42℃,无精神,无食欲,不愿站立,眼结膜充血,呼吸困难、咳嗽、喘气,呈犬坐姿势,夜里常听到哮喘声。仔猪可因窒息而死亡。

2、病理变化

解剖后发现,病猪肺脏出现不同程度的肉样变化或胰样变化,肺脏肿大,肝脏有轻微界限不分明的坏死斑,心包液中出现大量絮状物,肺脏和胸腔有轻微黏连。随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淋巴细胞的数量也在增加,并分布在血管周围、支气管周边以及微支气管周边的组织上,并侵占气管的黏膜层。笔者经诊断认为是猪支原体肺炎。

3、治疗

病猪体温正常,干咳、气喘,每天上午用龙胆泻肝散拌料配合阿奇菌素饮水,下午用龙胆泻肝散拌料,连用5天。

体温升高的猪,每天上午用黄芪多糖配合泰妙菌素饮水,下午用小柴胡散拌料配合恩诺沙星饮水,连用5天。电话回访,咳喘症状明显改善,采食量恢复正常,体温正常。

4、预防措施

4.1饲养管理

在没有发生支原体病的养猪场,要认真贯彻自繁自养原则,防止从外单位买进病猪,这是预防该病的关键措施‘3]。积极推进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建场初引入无支原体肺炎的健康后备猪,隔离饲养,不同用途的猪应隔离饲养。注意加强饲养管理,避免突然变换饲料,不能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猪圈保持清洁、干燥,避免过于拥挤。定期做好消毒工作,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4.2发病时的控制措施

早发现,早治疗,严格隔离。中西医结合,淘汰病猪,更新猪群。

5、诊疗体会

由于养殖户用药的盲目性,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增加,给以后的治疗增加了难度。养殖户大量使用抗生索,不使用中药,认为中药药效慢,却不知对长期发病的猪和抵抗力差的仔猪,抗生素容易产生耐药性。而中药虽然药效慢,但却治标治本,加快疾病的恢复。中药安全、副作用小,西药见效快,这样中西医结合,猪支原体肺炎很快就能治愈。

慢性猪支原体肺炎的病程都较长,需要坚持2~3周才可以对疗效进行有效巩固。通过实践发现中西医结合在治疗猪支原体肺炎上有着相当好的效果,治愈率相当高,并且能够对疗程进行有效的缩小,能够节省一定的医药费,可以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还需要注意的是,在养猪生产活动中,要想有效防止猪支原体肺炎的发生,就必须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如果是外地引进的必须要及时进行检疫,要做好环境卫生工作。

猪支原体肺炎的病原

猪肺炎支原体为本病病原,猪肺炎支原体生长需求极为苛刻,分离相当困难,其在基本肉汤培养物中生长缓慢,经3~30天,培养物才产生轻微的混浊,并产酸使颜色发生变化。Ross和Whittlestone(1983)综述了分离猪肺炎支原体的各种培养基和方法,以及猪肺炎支原体有关的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特性及特定的鉴别方法。

支原体的一个与潜在的致病性和控制有关的很重要的特征是其具有明显改变表面抗原的倾向,Artiushin和Minion(1996)提供了一些猪肺炎支原体分离物中存在异源性抗原的证据。

发病的特点

本病我国地方猪种明显较引入品种易感,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原体是经气雾或与病猪的呼吸道分泌物直接接触传播的,其经母猪传给仔猪使本病在猪群中持久存在,其严重程度常因管理水平、季节、通风条件、猪的密度以及其它环境因素改变而有很大差异。

最早可能发生于2~3周龄(地方品种有9日龄的)的仔猪,但一般传播缓慢,在6~10周龄感染较普遍,许多猪直到3~6月龄时才出现明显症状。

易感猪与带菌猪接触后,发病的潜伏期大的为十天或更长时间,并且所有自然发生的病例均为混合感染,包括支原体、细菌、病毒及寄生虫等。

猪呼吸道复合征(PRDC)便是猪肺炎支原体与环境及多种病原微生物协同作用的结果,这里的病原微生物可以有猪瘟(HC),猪流感(SI)、伪狂犬病(PR)、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克雷伯氏杆菌、副嗜血杆菌(HPS)、猪圆环病毒(PCV)、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猪多杀性巴氏杆菌(PmT)、猪霍乱沙门氏菌等,其也可以和萎缩性鼻炎(AR)、断奶后多系统衰弱综合征(PMWS)等互作,从而使猪只6~10周龄、12~15周龄、18~22周龄问题发生率明显上升。

近两年,由于PCV引起的PMWS和间质性坏死性肺炎(PNDS)以及PRRS与MPS的互作使猪只免疫功能受损,易导致猪瘟免疫失败,链球菌、弓形体病等感染率升高,多种因素的互作已对当前的养猪业提出了严重挑战。

发病机理

3.1肺炎支原体感染

感染初期,支原体聚集并粘连在支气管、细支气管以及气管上皮细胞上;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表面寄生。在深处的细小微支气管和肺泡处,几乎找不到支原体。肺炎支原体首先附着在纤毛上皮细胞上,然后逐渐引起感染细胞发生病变、死亡,导致部分纤毛功能受损或脱落;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纤毛变短变少,纤毛正常的摆动功能显著的下降,以致无法排除肺泡分泌液、空气源性的微细粉尘和各种致病原,为继发性感染大开方便之门。

3.2感染肺部组织病理变化

猪感染肺炎支原体后,通常会有大量中性粒细胞聚集在腔体、气管周围以及肺泡中;随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淋巴细胞的数量也在增加,它们分布在血管周围、支气管周边以及微支气管周边的组织上,并侵占气管的粘膜固有层。大约经过二十天后,在气管附近会出现套袖现象,白细胞聚集;同时也出现支气管附近淋巴组织增生,从而使肺泡之间的间隙增厚;这种增生的淋巴小结常常会压迫支气管,引起支气管扩张困难,每次呼吸时,有效的气体交换就减少,从而迫使猪增加呼吸频率,病情严重的猪就会出现喘气现象。即使当肺部病变缓解后,仍能看到失去功能的肺泡和大量增生的淋巴小结。对不是非常严重,但非常典型的肺部病变的组织学研究表明:喘气病的主要病变是肺部出现实变性病变,主要集中在肺尖叶和心叶,且病灶与非病变区有明显的界限,颜色通常为紫红到黄褐色。感染后10~12周,若无继发感染,肺部病变组织会逐渐自我康复,但仍会留下永久性的组织伤痕,也可看到明显的肺泡萎缩。继发其他细菌感染时,常引起肺和胸膜的纤维素性、化脓性病变,甚至出现明显的环死灶。

3.3免疫抑制和继发感染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会出现免疫抑制现象,有资料表明:猪只感染肺炎支原体后,会导致支气管淋巴结和血液淋巴细胞发生有丝分裂反应;有学者把这种现象看作是支原体的致病机制之一。另外还证实从被支原体感染的猪身上取出的淋巴细胞对非相关抗原产生抗体的能力显著下降;再者猪的细胞免疫能力下降,比如巨噬细胞的活动受到抑制,而T抑制细胞的活动增强。事实上,一旦发生猪肺炎支原体感染,则继发感染几乎不能避免;继发性感染会和猪肺炎支原体的免疫抑制反应共同作用,从而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3.4猪肺炎支原体毒性致病因素

对肺炎支原体的致病机理及引起的症状病变已有较多的研究报道;但对其分泌的毒素尚未做深入的研究。业已证实附着粘连是猪肺炎支原体侵入呼吸道的必要条件和致病关键。支原体会首先附着在纤毛的上端,然后往深部侵入;使细胞发生病变和死亡,并导致纤毛萎缩,通过摆动清除异物的功能受损;接着支原体还会进一步破坏粘膜层,导致其他病原菌易于侵入而引起继发感染。目前还不了解猪肺炎支原体表面粘连结构的实质,体外模型试验表明支原体表面会散发出丝状体,这些丝状体(本质上可能是蛋白质)具有粘连附着功能。多种迹象表明猪肺炎支原体的吸附过程是一个多面性的感染和复杂的感染过程。

肺炎支原体的免疫防御机制

4.1对猪肺炎支原体的免疫

免疫按性质分为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种。被动免疫是指仔猪从母乳中获得针对性的抗体。如母猪曾接种过疫苗或自然感染过,则它的初乳中就含有特定抗体,仔猪只需吃奶就能获得母源抗体;但母源抗体的保护是短暂的,并具有某种程度的不稳定性,同时也不能保证新生仔猪免受感染。指望依靠母猪源抗体来给仔猪提供全面保护是危险的。最好的办法是通过接种疫苗来刺激机体产生主动免疫。当然猪自然感染肺炎支原体也能够产生免疫,但由于支原体的免疫原性较差,要想获得有效的免疫保护,需要花相当长的时间;通过感染获得免疫的办法,经常见效太慢,来不及保护肥育猪免受MPS的侵害;不过,自然感染后可有效减少母猪排毒,降低感染压力,反复进行天然攻毒可以提高猪只的免疫力。研究还发现:猪群中初产母猪比例越高,发生喘气病的机会就越大。由于经多次诱发的自然免疫,或许能保护较长一段时间;大概是这个原因,经常暴露在猪肺炎支原体下的猪,哪怕是长期感染的猪群,也不会表现出明显临床症状。感染过的母猪,即使是生过二至四胎后仍可能携带猪肺炎支原体,但只有初产母猪才是喘气病的主要传染源。

4.2免疫预防接种控制猪气喘病

为了保护猪群不受喘气病的侵害,需要及早对仔猪进行免疫接种。在仔猪感染支原体前就要进行免疫,这时诱发的免疫保护效果会很好,而且保护时间会很长。由于无法预测仔猪在何时会受到感染,所以仔猪一出生,就应尽早进行预防接种。另外早期免疫接种要考虑到母源抗体会不会对疫苗产生不良影响。当然选择高质量的疫苗和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如一、三周龄进行两次肌肉注射)对免疫效果也至关重要。由于猪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常易继发其他细菌和病毒的感染。因此,预防接种不仅可以保护猪免受肺炎支原体的侵害,同时还可以防止其它继发病原体的感染,为猪提供更广泛的保护。


猪肺炎支原防治措施

5.1加强饲养管理

尽可能自繁自养,自育及全进全出;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加强通风减少尘埃,人工清除干粪降低舍内氨气浓度;断奶后10~15天内仔猪环境温度应为28~30℃,保育阶段温度应在20℃以上,最少不低于16℃。保育、产房还要注意减少温差,同时注意防止猪群过度拥挤,使用良好的地板隔离,对猪群进行定期驱虫;尽量减少迁移,降低混群应激;避免饲料突然更换,定期消毒,彻底消毒空舍等。

5.2药物控制

脉冲性使用抗生素可减缓疾病的临床症状和避免继发感染的发生。常用的抗生素有四环素类、泰乐菌素、林肯霉素、氯甲砜霉素、泰妙灵、螺旋霉素、奎诺酮类(恩诺沙星、诺氟沙星等),但总的来说,使用抗生素不会阻止感染发生,且一旦停止用药,疾病很快就会复发。另外在生产实践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也会出现瓶颈现象,由于是防御性措施,通常使用的抗生素浓度较低,这易导致病原体产生耐药性,以后再用类似药物效果就不好。发生喘气病后,再想彻底杀灭病原体,是十分困难的,对呼吸道感染而言尤为如此,因为抗生素很难渗入到肺部粘膜表面而发挥作用;同时抗生素治疗也无法修复已造成的病变损伤。如果停止治疗,病原又会逸出、种种症状又会重新出现。除此之外,使用抗生素疗法可能带来的弊病还包括肉质会发生改变(由于持续用药会有药物残留),而且人工费和成本费也随之提高。值得注意的是猪肺炎支原体对青霉素,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Ⅱ,磺胺二甲氧嘧啶,红霉素,竹桃霉素和多粘菌素都有抗菌性。

5.3综合防治措施

因此应针对该病应考虑使用综合防治措施:许多国家曾大力推进根除猪肺炎支原体的计划,丹麦、英国和美国都有未感染猪肺炎支原体的SPF猪群;但由于猪肺炎支原体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很难彼此隔离阻断;所以猪肺炎支原体通常是这类SPF猪群最先感染的病原;对于未感染猪肺炎支原体的猪群来说,感染猪肺炎支原体的可能性很大,如距离感染猪群较近、猪群过大、当地生物饲养密度过大、离生猪贩运的主干道太近,这些都极易导致支原体传播与感染。采取根除MPS措施时,会发现要启动并维护无支原体感染状态的花费很大,而且可操作性不强(因为还必须对进入猪场的猪进行限制,控制它们携带的病原)。由于猪肺炎支原体是靠空气传播的,这也给保护未感染猪群带来难度。在猪密度过高的地区,问题犹为棘手,未感染猪群很可能会出现持续反复的感染。以上几种措施,无论是加强饲养环境管理、使用抗生素、还是采取根除措施,都不是防治喘气病的理想方案,它们都无法给猪整个生长周期的提供全程保护,使猪免受猪肺炎支原体的感染。

5.3.1有条件的猪场应尽可能实施多点隔离式生产(SEW)技术,也可考虑利用康复母猪基本不带菌,不排菌的原理,使用各种抗生素治疗使病猪康复,然后将康复母猪单个隔离饲养、人工授精,使用药物培育健康群。

5.3.2使用药物和疫苗培育健康群

怀孕母猪分娩前14~20天以支原净、利高霉素或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氟甲砜霉素等投药7天。

仔猪1日龄口服0.5ml庆大霉素,5~7日龄、21日龄2次免疫喘气病灭活苗。

仔猪15日龄、25日龄注射恩诺沙星一次,有腹泻或PRDC严重的猪场断奶前后定期用药,可选用支原净、利高霉素、泰乐菌素、土霉素、氟甲砜霉复方。

保育猪、育肥猪、怀孕母猪脉冲用药,可选用1000mg/kg土霉素,110mg/kg克林霉素。

另外根据猪群背景要求加强对HC、AR、PR、链球菌、弓形体的免疫与控制。

总之,在搞好全进全出,加强管理与卫生消毒工作,提高生物安全标准的基础上,加对怀孕母猪尤其是初产母猪隐性感染和潜伏性感染的药物控制,加强仔猪特别是初产母猪的仔猪的早期免疫,及时检疫,立即隔离发病猪,根据猪群具体情总采取定期用药,预防用药策略等措施是控制场内MPS危害的关键。


猪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与防治方法


1病原学

猪肺炎支原体是引起该病的病原菌,其具有多种形态,没有细胞壁,菌体直径处于300~800nm范围内,通常呈球形及环形。病菌主要寄生在猪体内的支气管、气管以及细支气管纤毛上。该病菌具有较弱的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且多数情况下,在低温下能够生存更长时间,且存在于病变肺脏组织中的病菌能够比接种在培养基中存活更长时间。猪舍、饲槽、工具上存在的病原菌通常经过2~3天就会失去致病力。据报道,猪肺炎支原体培养物,储存在4℃温度下能够存活7天,在25~30℃温度下能够存活3天;病猪肺脏悬液中含有的支原体,在温度为15~25℃的条件下经过36h就会失去致病性。

该病菌对磺胺类药物和青霉素不敏感,对乙酸铊的耐受性非常强,尤其是对链霉素的耐受性要明显强于其他支原体,但对某些抗生素药物(如四环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强力霉素、土霉素、喹诺酮类药物、泰乐菌素等)都比较敏感。病菌使用1%石炭酸、20%石灰乳、0.5%福尔马林、0.5%氢氧化钠都能在几分钟到30min内被杀死,因此可选择上述几种消毒药物有针对性的消除猪舍环境中存在的病原菌。

2.临床症状

急性型:通常在新感染的猪群或者新疫区容易发生。发病初期,病猪通常表现出精神沉郁,低头耷耳,站立或者趴在地上不动,呼吸急促,并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如果病猪症状严重或者处于发病后期,会张口喘气,并伴有哮鸣声,呈典型的腹式呼吸,呼吸次数减少且比较低沉,频繁出现痉挛性阵咳。多数情况下,病猪的体温都能够保持正常,如果体温出现升高,则说明存在继发感染的可能,有时温度能够超过40℃。病程通常能够持续1~2星期,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慢性型:主要是老疫区的架子猪、后备母猪以及育肥猪容易发生,一般是由急性型转化而成,有些在发病初期就出现慢性支原体肺炎。病猪的主要特征是在早、中、晚表现出的临床症状有所不同,由于清晨和傍晚温度相对较低,会出现剧烈的咳嗽,另外,病猪在采食或者剧烈运动过程中,也会出现较严重的咳嗽症状。病猪咳嗽时,往往站立不动,分开四肢,低头,背部僵直,声音洪亮且粗厉,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痉挛性咳嗽的症状,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病猪在发病过程中,有时症状比较明显,有时比较缓和。该类型病程持续时间较长,通常在2~3个月,最长能够达到6个月左右。发病期间,病猪食欲不振或者彻底废绝。该类型具有较低的死亡率,且加强饲养管理,及时采取治疗,往往能够治愈。

隐性型:主要在老疫区发生,还可由急性型或者慢性型转变而成。病猪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需要借助X线检查或者进行剖检才能够发现肺炎导致的病理变化。这种类型的支原体肺炎的恢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饲养管理的影响,即提高饲养管理水平,能够减轻病理变化或者使其消失,反之如果饲养条件较差,会导致病情不断恶化,接着出现慢性或者急性支原体肺炎,严重时也能够造成死亡。

3防治措施

药物预防和治疗:目前,猪场主要使用药物防控该病的发生,且其成本较低,操作方便。对于妊娠母猪,可在分娩前14~20天投服利高霉素、支原净或者氟甲砜霉素、克林霉素、林可霉素等,连续使用7天。对于仔猪,可在1日龄口服庆大霉素0.5mL;在15,25日龄可注射1次恩诺沙星,还可选择使用泰乐菌素、氟甲砜霉、利高霉素、支原净、土霉素复方。对于病猪,可在颈部一侧深部肌肉注射10mL恩诺沙星注射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3~4天,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也可按每千克体重使用30~40mL盐酸土霉素,添加适量的4%硼砂或者灭菌蒸馏水进行稀释用于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续使用7天,治疗效果显著;还可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4万~5万IU卡那霉素,每天1次,连续使用5~7天,也能够很好的治疗该病。

疫苗接种:猪没有表现出该病的临床症状前,可及时注射猪支原体肺炎病疫苗,既能够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还能够有效抑制该病的蔓延。仔猪出生7~21h可注射支原体活苗,而种猪还要在60~80天左右进行2次免疫接种支原体活苗,从而有效地增强整个猪群的免疫力。如果选择使用灭活疫苗,可在仔猪出生9~15天进行第一次接种,效果显著,一般每次肌肉注射1~2mL疫苗,经过2星期再次接种2mL,也能够很好的预防该病。

加强饲养管理:改善营养水平,确保饲喂品质优良的饲料,从而确保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提高,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该病和其他病原菌。圈舍温度保持稳定,避免骤然降低或者升高,同时保持通风良好。气候寒冷的冬季,要避免圈舍侵入冷风;气候炎热的夏季,要及时降低温度。另外,控制饲养密度适宜,及时驱赶蚊虫。养殖场要定期进行消毒,经常清扫圈舍的粪便,确保圈舍保持环境卫生良好。

肉牛支原体肺炎的病因 肉牛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


支原体是能够导致牛感染疾病的重要致病性病原体之一,且其呈世界性广泛分布,能够造成肺炎、生殖道炎症、关节炎、乳腺炎、耳炎、角膜结膜炎等多种病症,还能够导致母牛流产与不孕,且达到50%~100%的发病率。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肉牛支原体肺炎的病因肉牛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

通常是3月龄左右到1岁以内的牛容易感染牛支原体,主要经由接触感染。一般来说,牛采取舍饲时更容易发生该病,且杂交肉牛的易感性较高,而水牛较少发生。对于经常发生该病的地区,通常为散发,呈隐性或慢性传染,而新发病地区往往呈地方流行性或者暴发。该病的发生与机体自身、饲养管理、生活环境以及感染因子都密切相关,其中主要诱因是饲养管理不当及生活环境较差,且混合感染其他病原也能够促发该病。另外,运输过程中发生应激,加之牛舍间距离较小、坡度较大,牛舍四周完全开放,严重混养,饲养密度较大,排污较差,都能够使应激加重,从而容易感染该病。

2、临床症状

最急性。该类型比较少见,病牛初期体温明显升高,一般可达到40.5-41.7℃,精神萎靡,停止采食,呼吸加速,咳嗽,并有混杂血液的铁锈红色浆液性鼻液流出。叩诊肺部发出浊音,通过听诊可听到肺泡呼吸音呈捻发音。随着症状的加重,病牛呼吸严重困难,目光呆滞,可视黏膜发绀,全身颤抖,卧地不起,发出痛苦的呻吟声,快速发生死亡。病程一般可持续2-3天,部分甚至只有1天。

急性。病牛初期表现出体温升高,咳嗽,流出浆液性鼻液,拒绝运动,往往在圈舍四周卧地,尤其是人为驱赶一般会剧烈咳嗽。经过2-3天,咳嗽症状逐渐加重,流出呈红棕色或者铁锈红色的黏液性、脓性鼻液,往往在鼻孔周围和上唇附着,干涸后形成污垢块。在胸部按压表现非常敏感,并伴有疼痛,对肺部听诊可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和喘鸣声。精神萎靡,减少或者完全停止反刍。头颈伸直,腰背拱起,呼吸困难。眼睑发生肿胀,并流出较多的黏液性的分泌物。最终卧地不起,严重衰竭。部分病牛会伴有瘤胃臌气,少数伴有腹泻。临死前,病牛体温低于正常水平。病程一般可持续7-10天,耐过会变成慢性型。

慢性。该类型比较常见,通常是大于1-2月龄的犊牛发生。病牛表现出比较轻微的全身症状,被毛粗乱、失去光泽,体质衰弱,有时出现咳嗽和腹泻,鼻涕时有时无。如果在发病过程中及时改善饲养管理条件,病牛能够自行康复,但如果饲养管理水平较差,非常容易导致症状加重,或者继发引起其他疾病而发生死亡。

3、病理变化

对病死牛进行剖检,可见病变部位主要是胸腔和肺部,肺脏贫血、坏死,肺间质变宽,外观呈大理石样;胸腔内存在混杂纤维素块的黄色浑浊液体,且胸膜明显增厚;胸膜与肺脏病变处发生黏连,心包积液,存在澄清的黄色液体;淋巴结和支气管发生肿大、出血。对于不同病牛,其肺部病变的轻重程度有所不同,主要与病程持续长短相关。轻度是肺尖叶、心叶以及有些膈叶的局部存在红色肉变;或者同时散布有化脓灶;重度可见肺脏广泛存在化脓性或者干酪样坏死灶。如果病牛出现并发或者继发感染,还具有其他病变,如部分病牛的肝表面存在虫移行痕迹以及化脓坏死灶;肠系膜淋巴结呈暗红色,发生肿大,切面多汁,能够渗出水肿液等。

4、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只要牛发病,要立即采取有效治疗。方案一,病牛可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O.lmL氟苯尼考注射液,每天1次,1个疗程连续使用7天。同时,配合注射阿奇霉素或者多西环素,治疗效果最好。方案二,病牛可按80-100千克体重使用1文3g乳糖酸红霉素,与100-500mL5%生理盐水或者葡萄糖盐水混合均匀后进行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续使用3次,注意溶液现配现用。方案三,病牛可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10mg泰乐菌素、10mg林可霉素、5mL地塞米松,每天2次,治疗效果较好。

严格检疫监管。肉牛引进要严格管理,要求引牛前必须进行充分的疫情调查,禁止在疫区和发病区购买,同时要注意加强检测牛支原体、牛结核以及泰勒虫等疾病,还要对相关疫病进行预防接种,避免引入处于潜伏感染期的带菌牛或者病牛。对于引进牛,到场后至少进行1个月的隔离观察,确认健康无病后才能够与健康牛群混养。

加强饲养管理。气候改变、长途运输、通风较差、饲养方式变化、过度拥挤以及其他应激因素都能够引起该病,还能够促使病情加重。因此要确保牛舍干燥、清洁、通风良好,并控制饲养密度适宜,防止相互拥挤。如果牛体质较弱,要补充适量的精料、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确保日粮营养全面,以使机体抵抗力提高。由于牛支原体具有较弱的抵抗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大多数消毒剂都能够将其杀死。对于发生该病的牛场以及周围环境,每天要进行1-2次消毒。对于病死牛、病牛排泄物以及其他污染物都必须加强管理,最好采取无害化处理,同时加强消灭传染媒介(主要是老鼠和蚊蝇),将传播途径切断。如果病牛已经失去治疗价值,要立即进行扑杀,并采取无害化处理。

牛支原体肺炎的诊治方法
(一)流行病学该病主要侵害年龄在3月龄左右至1岁以内牛只,该病的发生与感染因子、环境、管理和动物自身都有关。舍饲期间最易发生,水牛少见。在常发地区多为慢性或隐性传染,呈散发,在新发地区可呈暴发或地方流行性。
(二)发病症状有慢性和急性两种。
慢性:通常不表现症状,犊牛健康、采食正常,眼和鼻腔有轻度的黏液性或脓性的分泌物排出。体温正常或稍微升高,38.5~39.5℃;呼吸频率可能从正常到100次/分种,脉搏正常。有时表现剧烈干咳,且通常是单发性的。胸部听诊,有哨笛、哮喘样啰音,呼气和吸气时均有发生,但呼气时更多见一些,且在胸部前腹侧最为常见。
急性:开始仅是个别牛发病,24~48小时内发病动物增加,群体表现采食量下降、咳嗽,发病牛精神沉郁,头低垂。症状包括:食欲不振、高热(40~42℃)、麻木、毛皮汗湿,黏液性化脓性眼鼻分泌物,呼吸急促(频率大于40次/分种),呼吸困难和呼吸加强。可除特别严重的病例外,通常病畜表现为咳嗽增多,可能为剧烈干咳,当然也可能为湿咳。气管上部的收缩常可引起咳嗽,胸部听诊,有哨笛、喘息、啸叫样的高调啰音。细菌感染的病例表现明显的肺部实变,很少能听诊到肺部啰音。
(三)病理变化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胸腔与肺部。肺和胸膜轻度粘连,有少量积液;心包积水,液体黄色澄清;肺部病变的严重程度在不同病牛表现出差异,与病程有关。轻者可见肺尖叶及心叶及部分膈叶的局部红色肉变;或同时有化脓灶散在分布;严重者可见肺部广泛分布有干酪样或化脓性坏死灶。确诊需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
(四)诊断根据其临床特征为弛张热,短促咳嗽,呼吸难题,听诊局部肺泡音减弱或消失,局部肺泡音增强,有捻发音,叩诊局部有浊音区,可以诊断。与支气管肺炎的区别:
牛支气管炎病症:急性主要表现咳嗽、气喘、流蛋清样鼻液,舌苔白、微腻,触诊咽喉、气管敏感。咳嗽干、短并带有疼痛的表现,咳嗽声高朗。胸部听诊肺泡呼吸音增强,全身症状轻微,体温正常或稍升高0.5~1.0℃。慢性主要表现长期的咳嗽,有时咳出少量的痰液,呼吸困难,不定型热,流浆液性鼻液。胸部可听到湿啰音,病期拖长时则日渐消瘦,被毛粗乱无光,全身症状加重。
牛支原体肺炎:病初体温升高,42℃左右,持续3~4天。牛群食欲差,被毛粗乱,消瘦。病牛咳嗽,喘,清晨及半夜咳嗽加剧,有清亮或脓性鼻汁。有些牛继发腹泻,粪水样带血。可出现关节炎和角膜结膜炎。所有牛均可发病,但犊牛病情更为严重。
(五)治疗“早诊断、早治疗”是有效控制该病的基本原则。对病畜加强护理,单独饲养。药物以抗菌、消炎为主。在治疗中,应根据病牛全身状况,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如强心、利尿、补液等措施。
慢性:常用的抗生素有泰乐菌素4~10毫克/千克体重(2~5毫克/千克体重)、土霉素10毫克/千克体重、螺旋霉素20毫克/千克体重、壮观霉素20~30毫克/千克体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泰乐菌素、红霉素、螺旋霉素)肺部药物浓度高,对支原体感染有很好的疗效。
急性:抗菌剂,常用的药物为: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氨苄西林、磺胺类药物、头孢噻呋、达氟沙星、恩诺沙星、壮观霉素、青霉素钾(钠)、链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选择药物应基于以前或其他养殖场的使用经验。如果有动物死亡,取病料做分离培养及分离菌的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根据使用的药物和治疗效果,治疗应持续3~5天,急性肺炎的治疗一般选择可以静脉注射的药物。
类固醇药物,现在常用的有倍他米松、地塞米松、泼尼松龙、氟米松和曲安西龙。在急性期阶段使用,能减轻症状,活跃病畜,促进采食和康复。
支持疗法,病畜出现厌食或完全不吃时,应注射多维,特别是B族维生素。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193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