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营养代谢病的病因、诊断与治疗

奶牛营养代谢病是指营养不平衡、缺乏或不正确的饲养管理所造成的疾病,近几年我国在奶牛疾病防治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由于奶牛饲养规模小,农户对于奶牛养殖技术又比较薄弱,而且奶牛在一年中总是处于高负荷运作状态,故常引发一些营养代谢性疾病。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奶牛营养代谢病的病因、诊断与治疗。

1、酮血病

酮血病是奶牛体内营养物质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以精神异常、瘤胃代谢紊乱、酮血、酮尿、及酮乳和低血糖症为特征的酮酸中毒症。多见于营养好的3~6月龄的高产奶牛,一般在产后30d发病,最迟不超过6周。一般产后30d呈现顽固性消化紊乱,不爱吃精料,喜吃粗料,触诊瘤胃异常空虚,肚腹卷缩,排粪迟滞。当靠近牛体时,有醋酮气味,泌乳减少,精神沉郁,咀嚼运动异常。呼吸、脉搏及体温无明显变化。常出现精神症状,初期兴奋不安、盲目徘徊、冲撞等,眼球震颤,咬肌痉挛。以后转为抑制,后肢轻瘫,有时头曲于颈侧而呈昏迷状态。治疗用25%葡萄糖溶液1000~2000mL-次静脉注射,红糖lOOOg/d,分2次溶于水饮用;肌肉注射地塞米松30mg/d;2%碳酸氢钠溶液500~lOOOmL,一次性静脉注射,注射剂量和次数可视病情予以增减;甘油500g内服,2次/d,连用2d后,半量再服2d,效果较好。同时配合肌肉注射胰岛素200U则效果更好。取红糖、白糖各200g,生姜50g,大枣10枚,煎汤灌服,每日早晚各1次,连用10日即可。

2、软骨病

骨软症是由于饲料中钙、磷或维生素含量不足或者钙、磷比例不当引起的慢性代谢性骨质疏松症。主要症状:病牛出现慢性消化障碍症状和异嗜、舔墙吃土、啃嚼石块、或舔食铁器、垫草等异物。四肢强拘、运步不灵活、喝尿水或粪汤;泌乳量下降及发情配种延迟。一肢或多肢跛行、或交替跛行。拱背站立、经常卧地、不愿起立。骨骼肿胀、变形、疼痛。尾椎骨移位、变软,肋骨与肋软骨结合部肿胀,易折断。蹄变形呈翻卷状,易患腐蹄病。应用磷制剂,可用骨粉250g,内服,每日1次,5~7d为l疗程;静脉注射20%磷酸二氢钠300~500mL,每天1次,连用5天。同时,静脉注射10%氯化钙300mL或20%葡萄糖酸钙500ml.,每天1次,连用5天。

3、产后瘫痪

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特别是产奶多和膘情好的奶牛,5—10岁,二产之后最易发生。主要症状:病牛起初反刍停止,站着时频繁倒腿,走路步态不稳,精神沉郁,后腿无力而麻痹,躺下不能起立。轻症的头能抬起而颈呈“S”状弯曲;重症的侧身躺下,头伏在胸壁上或歪向臀部。体温下降到37~35℃,耳、角根和蹄冰凉。脉博数初慢后快,呼吸慢而浅表,常伴有呻吟。瞳孔散大,眼睑反射消失。有的舌垂于口外,前胃驰缓,膀胱蓄尿。常处于昏迷状态。治疗:①皮下注射安钠咖注射液15~20mL。②静脉注射25%—40%葡萄糖注射液和10%氯化钙注射液100~150mL,切不可误人血管外,或2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300~1000mL。③往乳房内打空气。让牛侧卧,挤出少量奶,用70%酒精棉球擦洗奶头,用灭菌的乳房送风器,也可用自行车汽筒,往四个乳头内打气,先下边后上边,直到乳房皮皱褶舒展,手指敲出鼓音。后用绷带扎乳头15~30min,适当按摩乳房或往乳房注入新鲜牛奶200~400ml)。

4、低血磷症

近年来在各地均有发生,长期低磷或钙磷比例失调造成钙磷代谢紊乱所致,由于早、涝灾害使该病在局部地区发病率明显升高。主要症状:奶牛营养不良,贫血消瘦,关节肿胀,迈步跛行,瘫卧不起,多因骨折、褥疮而被淘汰。少数患牛产后尿血,尿呈淡红色,茶色、酱油色。混合型病牛兼有骨软症和红尿,全身症状严重,病程急剧,预后不良。发病时及时采用20%磷酸钠静脉滴注,并适当配合维生素A、D和钙制剂。

5、血红蛋白尿病

多发于高产乳牛,尤以第3~6胎的乳牛多发。可能与饲料中磷不足有关。主要症状:此病多见于产后2~4周高产乳牛,病牛排尿次多量少,色渐深(呈红色或酱油色),黏膜苍白,贫血程度随尿液的加深而加重。脉搏、体温无明显变化,粪便干硬,整个病程发展迅速,3~5d后病牛高度衰竭,步行不稳,最后躺卧不起。治疗重症病例用,磷酸二氢钠100~200g,口服或静脉注射:磷酸二氢钠lOOg,一次内服,每天1次,连用5~7d;20%磷酸二氢钠500ml_,一次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用5~7d;3%次磷酸钙1L,一次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用5~7d。恢复期病牛,可应用补血药物。中药可用熟地黄60g、当归60g、白芍45g、川芎25g、党参60g、远志30g、甘草15g、大枣20g,煎汁灌服。

相关推荐

奶牛乳房炎的诊断与治疗


本文主要对奶牛乳房炎的诊断进行了探讨,研究了发生的原因,以及对于乳房炎应该做出哪些治疗和预防的手段,从而达到对奶牛乳房炎加强治疗的效果,可以有效地解决因为乳房炎而造成乳制品质量下降的现象提供一些解决的方案。

奶牛乳房炎给奶牛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是在奶牛养殖过程中最常见的病种。奶牛患有乳房炎的,产奶质量下降,产量也有所下降,严重的会导致乳房切除,乳区化脓坏疽的现象恶劣,最终奶牛分泌乳汁的能力丧失。因此,奶牛养殖户应该对奶牛乳房炎的预防及治疗的及早的重视起来。以下的内容是关于奶牛乳房炎病因、症状及治疗的,希望可以给奶牛养殖业带来一些建议,减少经济损失。

一、病因

1.生物因素

一些专家认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因素是微生物,微生物的种类有很多,比如,多种细菌、病毒、支原体。在不同地区,奶牛受到微生物的感染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微生物从乳头管进入,这是乳房发炎最为主要的原意。

2.环境因素

接触感染是奶牛乳房炎大范围传播的主要途径。牛棚里有很多的尘埃,消毒工作做的不到位;牛粪处理的不及时,常常出现堆积的状态;牛床也比较潮湿,工作人员在挤奶时,不及时冲洗和消毒,只是随意的将之前的乳汁挤在牛床上;卫生做得不到位,常常用一块毛巾擦洗很多头奶牛,有的工作人员甚至将擦洗奶牛的毛巾直接用来擦洗手臂上的牛粪;牛棚里的真空泵调节器的卫生不是很好,处于脏乱的状态,橡皮管长时间的不进行更换,甚至是不加任何的消毒剂就对挤奶器进行清理。

二、症状及诊断

1.非临床型乳房炎

非临床型乳房炎在奶牛养殖业乳房炎发生的最为普遍,给养殖户带来了极大地经济损失。该症状一般用肉眼是看不见的,尽管这样,但是一些理化性质都和正常奶牛的数值是不一样的。

2.临床型乳房炎

和非临床型乳房炎不同,该症状是肉眼可以发现的。临床型乳房炎分为以下三种不同的类型。

2.1轻度临床型乳房炎

轻度临床型乳房炎,顾名思义,症状比较轻,病理变化不是很严重,乳房也没有什么异常的地方,有时也只是出现轻度发热、疼痛、肿胀的症状。乳汁变得很稀,而且呈偏碱性。如果病牛的症状及早的发现,可以在短时间内治愈。

2.2重度临床型乳房炎

重度临床型乳房炎,症状比较严重些,患有该类型乳房炎的奶牛的乳区会在短时间内变得很肿胀,皮肤也呈现发红的症状,触摸乳房的话,可以发现乳房发热,存在硬块,病牛对其触摸的地方极其敏感,而且拒绝工作人员给他们的检查。病牛的产奶量也会减少,乳汁和常牛不一样,呈黄白色或血清样,里面有凝乳块,但是至于全身,症状不是很明显,病牛的体温和常牛一般,或者只是略高些,而且他们的精神和食欲也没什么不正常的。如果及时的对这类的病牛进行诊断与治疗,治愈的时间不会很长,而且也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2.3急性全身型乳房炎

患有急性全身型乳房炎的病牛的乳腺组织已遭到严重的损害,发病一般在两次挤奶的间隔,一旦出现症状,说明病情非常严重,而且具有很快的发展趋势。乳区肿胀的情况很严重,皮肤也呈发红发亮的状态,乳头肿胀、发热,比较僵硬,没有乳汁被挤出来。病牛的症状步及全身,体温一直也比较高,心率增加,呼吸也比较快,精神状态不是很好,比较萎靡,食欲大大的降低,甚至不进食,喜欢卧在地上一动不动。如果对这种类型的病牛不及时的治疗,会使得其发展为慢性乳房炎,严重的导致了奶产量的下降;或者会导致乳腺的组织变得纤维化,乳房会变得越来越小,最后失去了治疗价值。

三、预防

1.搞好环境和牛体卫生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最佳场所就是卫生比较差的地方,做好良好的卫生工作,是对细菌的繁殖进行了一定的阻止,也杜绝了隐性乳房炎的传播。为了搞好卫生工作,要保持牛舍及运动场清洁干燥,粪便要及时的处理,不要出现堆积的现象,也不要有积水的现象。垫草应该选择干燥、柔软、清洁和新鲜的,而且要及时的更换。消毒工作也要及时,规定消毒的时间,特别是乳房炎高发的季节。对于牛舍的环境要进行改善,要保证一定的通风和向阳。要对牛经常的擦洗,从而保持乳房处在一个清洁的状态。夏天的时候,要做好防暑的工作;在冬天的时候,要做好保温的工作,奶牛可以生活在一个舒适而卫生的环境中。

2.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奶牛饲养的管理,是为了满足奶牛对营养的需求,另外,奶牛的饲养要符合一定的规范。对于变质的饲料,绝对不可以用来喂养奶牛,以免影响奶牛机体的生理功能。

当奶牛停乳之后,要对乳房的充盈及收缩情况进行观察,如果发现不正常的现象,要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当奶牛已处于停乳的后期和分娩的前期,多汁饲料和精料的喂养的量要进行减量,这样做可以减轻奶牛的乳房膨胀所带来的不适。奶牛在分娩之后,乳房会急速的膨胀,出现这样的状况,这时候要减少挤奶的次数,对其饮水量也要进行控制,不能过多,也可以减少奶牛放牧的次数。

当奶牛处于干奶期间,前7周在其饮食中可以添加维生素,而且奶牛的饮食中要含有硒;后两周中,在饮食中要加入维生素E,因为维生素E可以有效的改善乳房的健康的状况,对机体抵抗病原体的能力大大的提高,从而减少乳房炎发生的几率。

3.规范挤奶操作

要用干净的牛床给奶牛进行挤奶的工作,对于牛体的后躯进行及时的擦洗。对于挤奶工也有很高的要求,定期的进行体检,在在挤奶的时候,尤其要注重手的卫生状况。不要用机器对患有乳房炎的奶牛进行挤奶,而对于病牛的乳汁,要集中的收集。

四、治疗

如果奶牛在产后出现水肿的症状,如果是轻度乳房炎,可以用盐水对乳房进行清理,涂抹碘酊或鱼石指软膏。如果采取注射的方式,可以使用地塞米松、盐水对其进行注射。

五、结语

乳房炎是奶牛养殖业中最为常见的疾病,对奶牛的生产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对奶牛乳房炎的防治加强注重的话,可以有效地提高奶牛生产的经济效益。

羔羊痢疾的病因 羔羊痢疾的诊断与治疗


羔羊痢疾发生于7月龄左右的初生羔羊,主要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肠球菌等引起,以剧烈腹泻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羔羊痢疾是一种死亡率较高的疾病,由于其高死亡率给养殖户带来的经济损失较大。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羔羊痢疾的病因羔羊痢疾的诊断与治疗。

1、症状

除了一般下痢症状外,还有一些急性昏迷的病例,常见于1-2日龄的羔羊。病初精神不振,停止吃奶,四肢发软,卧地不起,呼吸急促,口、鼻、眼黏膜发绀,口流白沫,多数表现腹胀而无下痢,少数排出带血的粪便,体温往往降到常温以下,最后出现昏迷、角弓反张,甚至死亡。病程一般为2-3天。呈急性昏迷状的病程很短,发病后常在数小时到十多个小时内死亡。

病羊如只排出黄色或淡黄色稀便,则预后良好;排血便或呈现急性昏迷症状的,预后不良。检查血相,有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现象。由于病原微生物的种类,羔羊的品种、饲养管理条件以及护理情况等不同,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很大的差别。地产羔羊的发病率为10%-30%,致死率在20%左右;纯种羔羊和杂交羔羊的发病率较高,一般为50%-80%,发病盛期可达90%以上,致死率在30%-50%。

2、病理变化

肠壁呈卡他性肠炎:肠黏膜表面附有黏液,上皮细胞变性,颜色变淡,胞核浓缩或溶解。有时上皮连同绒毛一起脱落,与黏液混合。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和淋巴样细胞浸润,有时还伴有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细胞。这种变化又见于黏膜下层,同时可见充血、水肿。有时黏膜层和黏膜下层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的细胞,呈出血性肠炎变化。有些病程较长的病例,在卡他性肠炎的基础上,伴有大小不同的坏死病灶。病灶可局限于黏膜表面,又可透过黏膜肌层,而深达黏膜下层以下,外围有一细胞浸润和充血、出血带。坏死组织失去正常微细结构,轻的保持原来的轮廓,重的表层脱落,形成溃疡。在坏死溃疡灶内可见革兰氏阳性菌。

皱胃黏膜上皮细胞常见脱落、变性,与渗出物混合。有的腺体上皮脱落,腺体之间可见大量红细胞浸润,杂有炎性细胞,呈卡他性出血性胃炎变化。间或胃黏膜上皮还形成细小的坏死溃疡灶。显微镜检查肠系膜淋巴结时,包膜充血、水肿,淋巴输入管及囊下窦显著扩张,内含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少量中性粒细胞,以及浆液或纤维蛋白。有些病例淋巴细胞表现增生,反应中心明显。淋巴细胞增多,少数病例淋巴结皮质部出现坏死,这时组织正常结构模糊不清,残留一些破碎的细胞和颗粒。脾脏变化大体上与淋巴结相似,另外中央动脉内皮细胞肿胀。肝细胞有轻重不同的混浊肿胀,间或伴有脂肪变性,或呈渐进性坏死。

3、诊断

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羔羊痢疾:B型和C型产气荚膜梭菌性羔羊痢疾的主要特征是:病羊多排血便,内有气泡,腹痛;剖检肠道有严重的出血性症状或伴有溃疡,D型产气荚膜梭菌性羔羊痢疾排血便很少,下痢也不严重,有的不见下痢即死亡。死前流淌带泡沫的唾液,肠道大多没有显著变化或仅有充血,部分病例有出血性炎症,但无特征性溃疡。比较常见的是,大部分死亡病例心包腔内具有较多的淡黄色液体(约10mL),暴露于空气中时,不久即自行凝固。

沙门氏杆菌引起的羔羊痢疾: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该病,有卡他性肠炎和出血性肠炎,有时伴发不规则溃疡。组织学检查,肝有肉芽肿结节及坏死性病灶,并有非化脓性脑膜炎等变化。由死亡羔羊的心血、肝、脾和脑内都可分离出本菌。如从粪内取材,则先培养于肉汤使细菌繁殖,再接种于沙门氏杆菌琼脂平板上,挑取灰色菌落进行生化实验,用沙门氏菌因子血清加以鉴定。

4、治疗

药物治疗方面,可采用敌菌净与磺胺类药物以1:5的比例混合,按体重25mg/kg口服,每天1次,首次加倍,连服至痊愈为止,用于防治羔羊下痢,具有用量小,疗效高,收效快和价格低的优点。另外,还可采用黄连酊进行治疗,黄连酊即黄连粉按20%-25%的比例,放入60度的酒精中,泡制3-4天过滤制成,用量为每日2次,每次4-5mL。

急性昏迷病例的常用对症方法:对口流白沫并有兴奋症状的病羔,灌服水化氯醛0.1-0.2g,用后兴奋症状不止的,隔4h可重复1次,同时皮下注射0.05%的硫酸阿托品溶液o.5-1.omL(用后th,口留唾液不止的可重复1次)。对体弱的羔羊用上法治疗后o.5h再静脉注射25%的葡萄糖液15-20mL。如效果不明显,则可输给母羊血15mL,也可皮下注射25%的苯甲酸钠咖啡因或5%的樟脑磺酸钠0.5-1.omL,同时肌肉注射青霉素4万IU,每隔4小时1次。

对口流白沫并有腹痛症状的病羔,皮下注射0.05%的硫酸阿托品o.2-o.3mL及50%的安乃近0.5mL,并灌服6%的硫酸镁(内含o.5%的福尔马林)50-70mL(便秘使用大剂量,下痢时用小剂量)。对发生胃食滞的,可用胃导管导出胃内容物,再以温肥皂水灌服,并静脉注射葡钙咖液(20%葡萄糖220mL,5%氯化钙30mL,25%苯甲酸钠咖啡因20mL,10%苯甲酸钠25mL配制而成)。

一、病因分析
羔羊痢疾致病菌源为B型魏氏梭菌,或由C型、D型等魏氏梭菌感染所致。目前,汇总致感病例,羔羊7日龄内多发,尤以2~3日龄羔羊发病率最高。随日龄增加,发病病例日趋减少,与抗体水平增强有着很大的关系。致病菌源广泛存在土壤、羊舍及周边环境,待羔羊出生后,母羊乳头一旦接触地面,被致病菌感染,而羔羊吮吸被污染的乳头,可导致此病的发生。此病致病菌多数经口腔传播进入消化道,当羔羊受外界不良应激的作用,羔羊抗病能力降低,进入消化道内的细菌将借机繁殖,产生大量的毒素。此病的发生,与外界不良条件应激有着很大的关系。比如:母羊营养不良、外界气候寒冷、羔羊哺乳不当、饲养条件较差、母羊体质较差等等,都将加重此病的发生几率。
二、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较长,有的羔羊出生后1天症状明显,最多为2~3日,刚出生的羔羊发生下痢后蔓延很快,严重的会在短期内脱水而死亡。症状可分为两种:
1.急性型:最早流行出现的症例为急性型,死亡极快,羔羊头晚还吃奶,第二天发现突然死在羊舍。如细心观察,可见羔羊死前精神差,喜卧不愿活动,食欲减少或废绝,对周围环境有视物不见的表现;并伴有腹胀痛状,呆头低头,前期粪便属正常,后变棕色稀液水样,带血液并有腥臭味。病羔黏膜发绀,呼吸急促困难,伸头向后张望;极度脱水后昏迷,口流白沫,全身体温下降,患羔数小时后窒息死亡。
2.亚急性型:是最为常见的类型。病程最长可达2~3日,病羔精神萎顿,懒于走动,卧地不起,背弓腰弯,伴有腹痛感觉,前便秘后腹泻,粪便呈黄色液体粥状,后带黏膜颜色,肛门周围及尾根粘满水样粪便,有恶腥臭味。患羔欲食废绝,全身衰竭无力,若不加强及时治疗,最后昏迷而导致死亡。
羔羊痢疾的患病羔羊病初的主要症状是精神萎靡,低头拱背,不想吃奶。不久就发生腹泻,粪便恶臭,有的稠如面糊,有的稀薄如水,到了后期,甚至出现血便。若不及时治疗,常在一两天内死亡。羔羊以神经症状为主者,四肢瘫软,卧地不起,呼吸急促,口流白沫,最后昏迷,头向后仰,体温下降,常在数小时到十几小时内死亡。
三、病变
病死羔羊尸体严重脱水,尾部后躯被稀粪污染,主要病理变化是在消化道,第4胃内往往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小肠(特别是回肠)黏膜充血发红,黏膜上常见到大小不等的溃疡,中间有针尖大小的黄色小点。溃疡面逐渐扩大,周围有出血带环绕,一般直径为2~6mm。有少数肠内容物带血色。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充血,心内外膜充血。
四、诊断
羔羊排便带血,内含凝乳片。剖检肠道,有严重的出血性炎症,后期发展到溃疡。实验室镜检,病畜排粪便染色涂片,能发现大量的魏氏梭菌,可确诊此病。取小肠内容物,混5~10倍生理盐水,待混合充分后,经离心沉淀,用赛氏滤器过滤,取滤液0.1~0.5ml。或,取上清液,用离心沉淀的方法,制备注射液接种家兔。家兔在10小时内死亡,则证明羔羊肠内容物中有魏氏梭菌存在。进一步确定梭菌型号,可借助魏氏梭菌定型血清鉴定。
五、防治措施
1.预防
(1)改善饲养管理。重视怀孕母羊管理,饲喂用全价日粮,确保母羊好的膘情。如此,生产羔羊强体质,强抗病能力。冬季草料匮乏,储备足量料草,产后母羊有足量营养补给,确保羔羊能吃到足够的初乳。
(2)搞好环境卫生。每年产羔季节,应做好消毒卫生工作。圈舍、围栏等,严格清扫,彻底消毒。生产前后,更应该重视对圈舍的清洁卫生。尤其,母畜的乳房、用具等等,务必清洁彻底。此外,注意保暖,改善通风,确保舍内清洁、卫生、干燥。
(3)加强饲养管理,特别是母羊的产前和产后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工作对预防本病具有积极意义。
(4)每年秋季可接种羊厌气菌病五联菌,一般在产前2~3周接种母羊。也可用羊六联菌苗(羊厌气菌五联苗加大肠杆菌)进行预防接种。防治要估算母羊预产期,在产前20~30天之间和10~20天之间用羔羊痢疾甲醛菌苗2~3毫升在母羊双后腿内侧进行皮下注射,这样羔羊出生前可获得免疫力;在接生时注意不要将羔羊脐带弄伤;严格控制羔羊食量,均匀喂食。
2.治疗
(1)羔羊发生痢疾时,立即给患羊灌服抗生素加0.3克胃蛋白酶,每天灌服2次;一次性灌服0.5克磺胺脒、0.2克鞣酸蛋白、0.2克次硝酸铋、0.2克小苏打,每天服用3次;脱水的患羊每天需补液1~2次。
(2)用中药芦根10克,鱼腥草15克,茯苓6克,炒山药10克,马齿苋10克,共研细末,加水200克煎汤,日灌服一剂,以愈为度。黄连6克、白头翁5克、陈皮10克、神曲12克、黄柏6克、甘草6克,共研细末,加水200克煎汤,稍凉后喂服,每次40克,每天两次,连喂服3天。
(3)对病羔羊要及早发现,仔细护理,积极治疗。可选用以下方法:①土霉素02~0.3克,可加等量胃蛋白酶,加水灌服,每日两次;②磺胺胍0.5克,鞣酸蛋白0.2克,次硝酸铋0.2克,碳酸氢钠0.2克,或再加呋喃唑酮0.1~0.2克,加水灌服,每日3次;③先灌服含0.5%福尔马林的6%硫酸镁溶液30~60毫升,6~8小时后再灌服含0.5%福尔马林10~20毫升;④病初可用较大剂量青霉素、链霉素(各20万IU)注射;⑤有利用价值的可用抗羔羊痢疾高免血清进行治疗,肌注0.5~1毫升;

奶牛胚胎死亡的病因 奶牛胚胎死亡的诊断方法与防治措施


早期胚胎死亡主要是指胚胎在附植前后发生的死亡,为屡配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奶牛胚胎死亡通常在受精之后的3周以内容易发生,也就是胚胎在附植前后容易发生死亡。奶牛发病后往往会出现屡配不孕,延迟发情,从而使其生产效率下降,进而造成奶牛生产率都有所下降,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奶牛胚胎死亡的病因奶牛胚胎死亡的诊断方法与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

疾病因素。奶牛患有疾病,尤其是产科疾病,是导致胚胎死亡以及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奶牛患有脓性子宫炎和胎衣不下时,胚胎(胎儿)的死亡率分别比正常奶牛提高1.6倍和0.8倍;奶牛配种后的45天内如果发生乳房炎,导致胚胎在31~45天发生死亡的几率要比正常奶牛提高1.8倍,就算是感染隐性乳房炎也会导致胚胎的死亡率升高。另外,奶牛感染病原后可能导致胚胎在晚期发生死亡或者引起早期胎儿流产,且50%以上的胎儿损失都与感染病原体相关。例如,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和牛病毒性腹泻能够直接导致胚胎或者胎儿发生感染,且还会导致卵巢减少或者无法分泌孕酮。此外,公牛感染弯曲杆菌,其配种后的胚胎或者胎儿非常容易发生死亡。

饲养管理因素。妊娠奶牛饲喂较少的日粮,可使母体和胎儿都无法摄取充足的营养物质。饲喂单一品种的饲料,营养不均衡,可使母体和胎儿无法摄取全面的营养。严重缺乏维生素类、微量元素以及矿物质元素,可使母体和胎儿无法摄取充足的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矿物质元素等。饲料品质低劣,如发霉变质、霉烂、腐败等。饲料在收获、加工以及储存过程中被有毒物质污染,如残留在饲料、饲草中的某些有机农药,其能够导致胚胎发生畸形。另外,青饲料没有合理储存,或者奶牛一次性采食过多,使其在体内生成亚硝酸盐而发生机体中毒,也能够导致胚胎或者胎儿发生死亡。

子宫内环境。胚胎在发育早期,一部分营养来源于自身,一部分从子宫或者输卵管中获取。如果子宫内环境发生变化,就会影响胚胎发育,并导致子宫膜与胚胎的妊娠信号传递有所减弱或者完全阻断,从而发生胚胎死亡。奶牛产后过早配种,由于子宫内膜还没有完全恢复、子宫自净作用以及产奶应激等,都比较容易导致胚胎死亡。

2、诊断方法

胚胎发育到中、晚期时发生死亡,一般会导致奶牛出现流产,从而比较容易被发现。但如果胚胎在发育早期发生死亡,往往会被母体吸收,从而很难通过奶牛外观来判断胚胎死亡,因此要进行实验室检查。例如,奶牛在一段间隔时间内连续进行两次妊娠诊断,如果第一次可确定其已经受孕成功,第二次发现为空怀,即可认为在这两次诊断间隔时间内胚胎发生死亡。另外,也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及时诊断。

早孕因子检测法(EPFT)。奶牛配种后的8~24h内,机体会产生早孕因子(EPF),由于其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能够阻碍绵羊细胞吸附与其致敏的血清,从而使其无法形成玫瑰花环。奶牛没有成功受孕,就无法产生EPF,从而无法抑制玫瑰花环的形成。因此,通过玫瑰花环抑制试验对奶牛血清中的EPF含量进行检测,就能够判断卵子是否成功受精。如果经过EPFT法可确诊奶牛已经成功受胎,但之后又发现其出现空怀,就能够判断发生胚胎死亡。该方法具有很高的准确率,能够达到100%,且受胎后经过几小时就能够被检出,还能够准确判断胚胎发生死亡的具体时间。

直肠检查法,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只能够用于检查45~60日龄的胚胎。返情观察法,只能够用于检测20日龄以上的胚胎,且要求奶牛没有发生卵巢疾病,不然会导致准确性明显下降。

3、防治措施

激素治疗。促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孕酮以及促黄体素等是主要用于治疗胚胎死亡的激素。例如,从奶牛输精后的第6天开始,每间隔1天分别注射100mg、100mg、50mg的孕酮,能够使胚胎死亡率降低。对于表现出先兆性流产症状的奶牛,可注射10~20支孕酮,还能够治疗习惯性流产。

对因预防。奶牛采取大规模饲养时,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避免胚胎早期发生死亡。在遗传方面,要选择优良种公牛,不允许使用老龄公牛和存在缺陷的公牛用于配种,且及时对繁殖力较低的种母牛及其后代子女采取相应的处理,以使牛群的遗传质量提高。在饲养管理方面,确保奶牛的营养均衡,保持饲养环境良好,避免发生应激因素。适时进行配种,避免形成老龄受精卵,确保受胎率较高。奶牛采取人工受精时,必须使用优良种公牛的精子,且使用前必须检查精液质量,避免畸形精子或者感染疾病等导致胚胎在早期发生死亡。在卫生保健方面,发现奶牛患有生殖道疾病后要立即进行诊治,尤其是要及时治疗影响生殖的疾病,确保子宫内环境有利于胚胎的附植以及发育,使奶牛成功受胎和妊娠,避免发生胚胎死亡。奶牛妊娠后,在放牧过程中要缓慢驱赶其运动,避免跳跃栏杆或者滑倒摔伤而引起流产。牛舍地面不能够过滑,最好采取水泥麻面或者铺砖,尤其是冬季要确保干燥,防止结冰而使其滑倒发生流产。如果妊娠奶牛需要用药,要求慎重用药,防止药物产生不良影响而使其发生流产。

奶牛常见蹄壁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措施


蹄纵裂是指从蹄冠带到蹄负重面的不同深度的蹄壁裂隙;蹄横裂是角质生成暂时停滞造成的;螺旋状指(趾)指奶牛整个指(趾),尤其是后两肢的外侧趾,呈螺旋状扭曲;剪状指(趾)是一蹄的两指(趾)尖交叉生长;蹄底过度生长是真皮炎/蹄叶炎引起的;蹄骨骨折常为外伤性并多为关节内骨折。奶牛蹄部疾病在冬季发病率较高。本病不仅影响奶牛的产奶量,而且会造成高的淘汰率。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奶牛常见蹄壁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措施。

1、蹄纵裂(纵向蹄裂)

该病常发生于体重大的肉牛品种。由蹄缘及其下面蹄冠带损伤引起的纵向裂隙,气候干热、蹄冠带外伤或蹄冠带发生蹄皮炎等均可致病。有的患牛有内侧指的裂隙明显,但过度生长的某前肢的两个指均已患病。裂隙呈弯曲状,起点位于蹄冠带。由于存在斜裂,部分蹄角质已松解。

治疗:去除裂隙两侧远端负重的角质,切除角质的多余部以减少裂隙的运动。如果肉芽组织突出于裂隙之外,则蹄骨可能发生骨髓炎,截指术为唯一的治疗方法。饲料中添加生物素可减少肉牛的发病率。降低蹄皮炎的发病率可控制该病在奶牛群的发生。

2、蹄横裂(横向蹄裂)

该病主要凶代谢障碍所引发。如果角质生成停滞明显,裂隙可向下深达真皮。不太严重的横裂可在角质上形成隆突和凹陷,有时称这种横线为“苦难线”。与纵裂不同,横裂往往同时发生在8个指(趾)。奶牛可能凶数月前饲粮的突然更换,造成奶牛的内侧指蹄壁角质生长暂时停滞而发生横裂。由于蹄前壁的长度大于蹄踵的高度,最终角质蹄套失去蹄踵的支持,但仍与指尖部相连。由于角质的多余部分压迫其下的真皮或角质套脱落时真皮暴露(蹄尖崩裂),患畜发生跛行。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有时引起四肢的8个指(趾)均发病,如继发于急性乳房炎、口蹄疫或急性子宫炎。

治疗:蹄横裂发病率高的牛群很可能是遭受了周期性真皮炎或蹄叶炎的侵害,应查清病凶并去除之。可能有营养或疾病凶素,尤其是围产期的母牛。对于群发该病的调查,应从详细调查过渡期母牛的病史人手。

3、螺旋状指(趾)

这种部分遗传的生长缺陷可发生在前蹄或后蹄的外侧指(趾)。有的患牛外侧趾生长过度并向上翘起,其远轴侧壁卷向蹄底下方,使蹄的负重面发生改变。轴侧壁蹄底的过度生长使其成为主要的负重面,由于蹄底溃疡和(或)蹄骨受到压迫而引起跛行。有的患牛可在接近蹄骨尖处有因螺旋状指压迫而造成的骨溶解。有的患牛早期两侧性蹄踵糜烂,由于脏物嵌塞,内趾的蹄底ILIJ现空洞。

治疗:对于病牛需进行反复的彻底修蹄。有的养殖场认为修蹄成本过高,可考虑淘汰病牛。

4、剪状指(趾)

与螺旋状指(趾)不同,剪状指(趾)是一蹄的两指(趾)尖交叉生长,蹄壁几乎没有问题,指(趾)也不沿其长轴旋转。有的患牛一侧指的蹄壁在与地面接触处向轴侧轻卷,形成假蹄底。由于一指在另一指上方产生压迫,运步时可发生轻度机械性跛行。

治疗:螺旋状指(趾)和剪状指(趾)都需进行反复的彻底修蹄。出于经济方面的原凶,集约化生产常需将指(趾)异常的奶牛尽早淘汰。

5、蹄底过度生长

该病常见于产犊后6~12周的小母牛。产犊前养于铺有垫草的场地的小母牛蹄底生长的厚度不足,当产后移至水泥地面时,蹄底易受损伤。引起真皮炎的其他原凶可使问题变得更糟,如开放式牛栏或散养栏圈饲养条件差以及饲粮不合理均可导致真皮炎,使蹄底健康状况进一步恶化。在正常的牛蹄的蹄底中部,即蹄骨屈肌隆起下方的第4区应不负重。但常可见到第4区处有楔状角质从蹄底长出,使该区成为蹄底的主要负重区。在楔状角质之下可发生蹄底溃疡。有的患牛一外侧指远大于内侧指,其外侧壁过度生长,向轴侧卷向蹄底。蹄底的楔形蹄角质向内侧指方向生长,并与内侧指交叉,这种楔形角质易使动物发生蹄底挫伤和(或)蹄底溃疡。蹄踵糜烂将导致蹄踵部形成黑色区。前蹄的蹄底过度生长最常见于内侧指。

治疗:需施行正确的修蹄使患畜恢复正常负重。

6、蹄骨骨折

蹄骨骨折主要发生在前蹄,虽然该病在病理学上可能与氟中毒或骨髓炎有关。常为内侧指发病,为了将体重转移到外侧指,动物被迫采取交叉站立的姿势。有患牛骨折线从蹄关节向远端纵向延伸,蹄骨的两骨折块分离。这种类型的骨折引起突发性严重跛行,常看不到初始的热痛症状。后来,患指的温度较高,但早期不拍摄X光照片难以做ILIJ诊断。引起前肢交叉站立姿势最常见的原因是两侧性蹄底溃疡。

治疗:由于蹄骨被固定在蹄匣(相当于夹板)之内,绝大多数病例经简单处理便可康复。在健指下安置一木块,可减少患指负重,减少患畜痛苦,加快骨折愈合。

一、蹄叶炎
蹄叶炎是发生在趾骨周围的真皮组织的炎症,奶牛大多数的蹄病直接或间接的与蹄叶炎有关。
(一)病因蹄叶炎可能是原发,也可能继发于其他疾病。饲料中矿物质缺乏,粗饲料不足或品质低劣,蹄部护理不当,长时间站立或卧在硬度大的地面上是蹄叶炎发生的直接原因。牛发生口蹄疫、瘤胃酸中毒、胎衣不下、乳房炎、酮病等疾病也容易继发蹄叶炎。
(二)症状急性蹄叶炎全身症状明显,体温升高,食欲减退,肌肉震颤,蹄冠部肿胀、发热,弓背站立,四肢交替负重,不愿走动。行走时小心翼翼,表现特有的步态和弯背姿势。叩诊及触压蹄部疼痛明显。亚急性蹄叶炎跛行表现不明显,但蹄壁周围出血,角质变黄,蹄壁与蹄底常常发生分离。慢性蹄叶炎大都是急性型转变而来,全身症状轻微,蹄的疼痛明显减轻,但关节肿大,拱背,蹄的形态明显改变,蹄背侧缘与地面形成的角度很小,蹄背侧壁有嵴和沟形成,蹄壁与蹄底进一步分离,蹄底出血、变黄、穿孔或溃疡。
(三)治疗发生蹄叶炎应当及时治疗,早期治疗容易治愈,治疗不及时就会使牛蹄部发生永久性病害。首先应彻底除去蹄部污物,然后对患蹄进行必要的修整,充分暴露病变部位,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再用10%碘酊涂擦,然后撒布灭菌结晶磺胺或其他抗生素粉剂,外用绷带包扎,2~4天后换药一次。严重蹄病应配合全身抗生素药物疗法,可用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肌肉注射,一次量,每千克体重0.05~0.1毫升,每天1次,连用3~5天。或氟苯尼考注射液,肌肉注射,一次量,每千克体重0.1~0.15毫升,每日1次,连用3~4天。
(四)预防日粮配制要平衡,保证足够的优质干草,避免突然改变饲料。日粮可以添加0.01%~0.02%的硫酸锌,保证钙、磷等微量元素的充足供应。入冬之前对牛进行一次全面的修蹄。每1个月左右对蹄部进行一次药浴。牛舍的地面最好用砖铺制而成,水泥地面不能过于光滑,运动场地面排水要良好。及时清理牛粪便及污水,保持牛舍和运动场的干燥清洁,定期做好牛场的环境消毒工作,加强对继发病的治疗。
二、指(趾)蜂窝织炎
指(趾)蜂窝织炎是蹄部的溃疡、坏死与化脓,引起疼痛和跛行的运动障碍性疾病。本病也称为蹄指(趾)间腐烂病、腐蹄病、蹄间蜂窝织炎或坏死性蹄间真皮炎。
(一)病因长期营养不良,日粮中钙磷供应不足,没有及时修蹄,牛舍潮湿不清洁,运动场泥泞或积有粪尿,蹄冠周围或蹄间沾有污物。牛舍和运动场有石子、铁屑、碎玻璃等坚硬物体,使蹄部损伤。牛患有蹄球损伤、蹄间溃疡、皮炎等,也能引发该病。
(二)症状病牛频频提举病肢,或频频用患蹄敲打地面。患肢负重不实或四肢交替负重,行走疼痛、跛行。蹄部皮肤充血、发红、肿胀、糜烂或化脓,有的病牛蹄部出现不良肉芽增生。蹄变形,蹄底磨灭不正,角质部呈黑色。叩诊或手压蹄部出现痛感。如果病情加重则关节肿胀,皮肤增厚,跛行加重,蹄壳脱落或变形,食欲不振,消瘦,产奶量下降。
(三)治疗患蹄水洗后,用0.5%高锰酸钾或0.1%新洁尔灭清洗,蹄底出现溃疡性漏洞时,还要用5%的双氧水溶液冲洗,之后用10%~20%硫酸铜溶液或5%~10%福尔马林浸泡蹄部8~10分钟,再外涂甲紫溶液或5%碘酊溶液,然后撒布灭菌结晶磺胺或其他抗生素粉剂,外用绷带包扎,每隔2~5天处理一次。处理后保持蹄部清洁、干燥。若患牛病情严重,应配合全身抗菌消炎,可用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0.2毫升,每天2次,连用2~3天。或硫酸卡那霉素注射,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0.2毫升,每天1次,连用3~4天。或恩诺沙星注射液,肌肉注射,一次量,每千克体重0.1~0.15毫升,每两日1次,连用2~3天,停药期14天。
(四)预防日粮注意补喂矿物质,特别要注意补充钙和磷。定期修整牛蹄。及时清除牛舍和运动场中的垫料、粪便,烂草、污水等,并保持干燥。牛舍运动场每周要消毒一次。及时剔除可能造成奶牛蹄部损伤的异物,防止化学因素和机械因素对牛蹄部的损伤。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病因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疗与防控措施


奶牛隐性乳房炎由于病牛乳汁和乳房都没有肉眼可见病变,往往会被忽视,耽误治疗。随着症状的加重,可能转变为临床型乳房炎。该病既会导致奶牛产奶量减少,还会对机体后期发情及妊娠产生不良影响,导致乳品质明显降低,含有大量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质,严重损害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应加以防控。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病因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疗与防控措施。

1、发生规律

随胎次的增多而升高。随着奶牛年龄的增加,体质会逐渐下降,免疫能力减弱;乳房在进行挤奶时由于长时间受到挤压,容易导致乳头、乳管发生机械损伤,且乳头括约肌机能逐渐减弱,过于松弛、无法完全闭合,容易感染病原微生物,从而导致该病的发生率随着胎次的增多而升高。

随泌乳月的增多而升高。一方面是由于奶牛进行更长时间的挤奶,越容易感染存在于外界环境中致病菌;另一方面是由于奶牛在泌乳高峰期过后体内淋巴免疫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容易感染致病细菌,都会导致该病的发生率升高。

前乳区的发病率明显比后乳区高。一般来说,奶牛前乳房要比后乳房略小。但如果前乳房指数达到40%以下,就会对挤奶造成不良影响,导致机体容易发生乳房炎。通过调查发现,奶牛如果存在乳区没有均衡发育的现象,即前乳房相比于后乳房明显减小,从而可能导致其在挤奶时容易发生损伤,造成前乳房相比于后乳房更容易患病。

左乳区发病率比右乳区高。大量报道指出,由于操作人员通常是右手操作,不利于对左乳区操作,容易损伤左乳区,或无法挤净左乳区内的乳汁,导致较容易发病。对于采取挤奶的牛场,即使没有不便于挤奶操作的现象,依旧是左边乳区更容易发生阴性乳房炎,具体原因有待干进一步研究。

2、检测方法

加州乳房炎测试法(CMT法)是指根据奶牛乳汁中所含体细胞数的多少来判断发生隐性乳房炎与否,是比较可靠的一种方法,普遍应用于临床,通常选择使用乳汁体细胞直接计数法以及间接计数法。直接计数法是指对每毫升乳汁中体细胞数量直接进行计算,由此来判断是否感染乳房炎。其中常用的是直接显微镜计数法,具有检测成本低的优点,但由于检测的环境条件以及操作人员经验水平不同,会促使数据结果存在较大误差,且操作时间长,较难掌握,不适合对大批量样本进行快速检测。间接计数法是通过破坏乳汁中的细胞,根据其释放出的DNA凝块或者沉淀的数量对细胞数目进行间接判断。目前,荧光流式细胞技术是一种比较先进的自动计数方法,即通过对乳汁中的体细胞进行荧光染色处理,具有准确、快速、重复性好、误差小的优点,且使用电脑自动进行计数并直接打印结果,但具有必须配套专门仪器设备的缺点,会导致较小规模养牛场(户)的成本明显增加。

乳汁pH值检查。目前,有大量实验表明奶牛患有乳房炎后分泌的乳汁呈碱性,且随着乳房炎的加重其碱性不断增强。乳腺发生炎症会导致大量白细胞特别是中性粒细胞渗出,通过染色、镜检、计数以及观察,发现感染隐性乳房炎奶牛分泌的乳汁所含的中性粒细胞数量达到50%-90%范围内。随着炎症的逐渐加重,会导致乳汁与血液间存在的pH值梯度差不断缩小,造成乳汁pH值有所升高,并逐渐接近血液pH值7.4。因此通过对奶牛乳汁pH值检测能够判断是否发生乳房炎。主要包括溴麝香草酚蓝检验法和试纸法。

3、防控措施

药物治疗。病牛可肌肉注射5mL蒲公英注射液,每天2次,连续使用3-4天,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康复后产奶量能够较快恢复。病牛症状较重时,可配合使用中药“金蒲消痈汤”治疗,即取60g连翘、40g黄莲、100g蒲公英、45g赤芍、50g白芷、50g花粉、60g紫花地丁、45g贝母、100g金银花、50g皂刺,添加2000mL水先浸泡th,煮沸后在用文火煎煮30min,取出药液,再添加少量的水煎煮10min,将两次煎煮的药液混合,通过啤酒瓶灌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3-4天。

加强奶牛饲养管理。运动场、厩舍、挤乳用具和操作人员双手要保持清洁,及时清理污染的垫料及粪污,并对其进行堆积发酵。运动场要保持干燥,定期消毒,及时排除地面积存的污水。牛舍、牛床要适时用水清洗,并定期进行消毒。牛体每月进行1次刷拭,夏季用水刷拭,而冬天采取干刷,确保环境卫生条件良好。牛群加强传染病的防检,挤乳操作规范、合理,挤乳时要均匀用力,且尽可能将乳汁挤尽,并按照先挤健康奶牛后挤病牛的顺序挤奶。奶牛干奶前要检查是否患有乳房炎,干奶后注意观察乳房的收缩情况以及充盈程度,如果发现异常现象要立即进行检查及相应处理。

接种乳房炎疫苗。预防传染病有效的一种方式是适时进行免疫接种。奶牛注射疫苗不仅能够有效防治乳房炎,减轻乳腺感染程度,预防发生隐性乳房炎,还不会出现药物残留的现象,从而确保乳品质量、卫生良好。乳房炎疫苗可分成活苗、灭活疫苗、亚单位苗以及代谢产物等多种类型。目前,已经研制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无乳链球菌的多联苗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大肠埃希菌(0111:H4)J5基因工程苗。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病因
1、环境管理因素
环境条件如牛舍、牛床及运动场泥泞不堪,牛体及乳房周围积垢太多,卫生条件太差,气温过高(36℃以上)或过低(-5℃以下)等。挤奶条件不符合泌乳生理要求,如真空负压过高、过低,不适当的擦洗乳房和搭机挤奶。
2、病原体感染
到目前为止,人们已从奶牛乳腺组织中分离出了150种病原微生物,最常见的有23种,其中细菌14种,支原体2种,真菌和病毒7种。其中发病率最高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近年来支原体、真菌引起的乳房炎发病率逐年上升。
3、牛自身因素
处于泌乳盛期或乳产量过高的奶牛,身体能量处于负平衡抵抗力,老龄牛、多胎次牛相对发病率高。
4、继发性因素
近年来笔者在临床治疗中发现奶牛的焦虫病,也会成为奶牛乳房炎的致病因素,而且治疗起来也非常困难。再有产后感染也可导致发生乳房炎。为此,对继发性乳房炎确诊后首先应治原发病。
治疗

全身治疗
可采用大剂量抗生素,每千克体重用青霉素1.65万IU,土霉素10mg,盐酸头孢噻呋混悬液(头孢先锋)0.05~0.1ml,磺胺二甲嘧啶70mg。
干奶疗法
在干奶期起开始或终末时进行乳房灌注,是预防乳房炎十分重要的措施之一。
辅助疗法
用30%硫酸镁高渗溶液湿敷,以利消肿;静脉注射大剂量的等渗液体,尤其是含葡萄糖和抗菌药物的液体;在乳房周围用冰敷,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中医辩证分类施治
1、纤维素性乳房炎
感染主要指乳汁有絮状物,多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支原体早期阶段。主要表现病牛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乳区肿胀,疼痛,坚实。乳汁中含有絮状物,条状物。治疗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乳房炎首选药物是青霉素类药,用药时可配合中药双黄连,穿心莲效果更好。链球菌性乳房炎可使用正泰霉素,头孢菌素。支原体性乳房炎可使用泰乐菌素。
2、化脓性乳房炎
化脓性放线菌引起干奶牛或夏季乳腺炎。感染多发生在干奶期,并因干奶牛处于脏湿泥泞的环境而增加。由于化脓性放线菌是乳牛皮肤常见菌,在夏季蝇蚊叮咬乳端发病,多发生于干奶2周后,且多在泥泞,潮湿环境中,发病率可达25%。主要表现一个或多个乳区浮肿,硬实,乳汁夹有脓液,后期变软,皮肤破溃,流脓。治疗时应注意环境卫生的改善,青霉素,头孢菌素对化脓性乳房炎是有效药物,配合乳房冲洗,乳管送药。
3、浆液性乳房炎
主要以乳房内浆液渗出为主要特征,多见于大肠杆菌感染、低血钙。出现乳房均匀肿胀,乳区水肿,无任何柔软空隙,不痛不热,呈水样乳汁。多发生于胎产次高或产奶量高的奶牛。临床上多伴有食欲减退,反刍减少等症状。治疗时应以消炎、利水、制止渗出为原则。常用药物:硼酸钙、氯化钙、乌洛托品、抗生素(妥布霉素)。中药可选用:蒲公英、金银花、紫花地丁、白术、茯苓。
4、坏疽性乳房炎
临床上主要以乳汁中含有污秽不洁、味恶臭、色发绿的异物为特征。主要由坏死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除乳汁含有异物外,还伴有严重的全身症状,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乳房坏疽的皮肤冰冷、呈蓝黑色,释放特殊恶习臭味。一般来说,预后不良。治疗时可选用林可霉素、安普霉素,配合强心输液中药紫花地丁、郁金、黄连、穿山甲。配合外用玉红膏(甘草、紫草白蜡、当归、白芷、轻粉、白竭),可获得一定的疗效。
5、出血性乳房炎
指乳汁内含有大量红白球的炎症。多见于机械性损伤。临床上主要表现乳汁中夹有血丝、血块,其他症状不明显。主要是因为粗暴挤奶,挤压或乳房封闭损伤乳腺内血管所致。治疗时可采用安络血或止血敏肌注止血,配合抗菌消炎药。可外敷白芨膏,口服止血素。
6、增生性乳房炎
以乳腺结缔组织增生,局部形成硬块为特征,主要因各类乳房炎迁延导致,尤其是支原体诱发乳房炎导致乳腺纤维化和乳腺细胞萎缩。治疗时主要以控制发展为主,难以完全治愈,用药可选用氟苯尼考、洛美沙星。中药山甲珠、皂刺、青皮、桃仁、瓜萎皮具有一定疗效。
7、病毒性乳房炎
大多数是继发感染,如牛痘病毒、疱疹病毒等,经由皮肤继发感染,治疗时使用利巴韦林,金刚烷胺有一定疗效。
8、真菌性乳房炎
主要指由曲霉菌引起的乳房炎。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长期连续使用抗菌药,引起了真菌的二重感染导致乳房炎的发生。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隐性经过或乳房轻度炎症,质地呈面团状,经久不愈。治疗时可选用咪康唑,制霉菌素,碘制剂。
预防
1、定期监测奶牛乳房健康状况
要及时了解牛群乳房健康状况,对乳中PH值偏高,氯化物含量超标、体细胞数偏高的奶牛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加强奶牛的饲养管理
饲喂的草料尽量不要过于单一,搭配要合理,饮用水必须清洁。有条件的地方,要让奶牛每天运动不少于4小时,增强奶牛体质。
3、保持奶牛圈舍环境及奶牛自身体表的卫生
牛舍要符合兽医卫生标准,具有良好的通风设施,定期消毒,圈舍内要经常打扫,防止粪尿的贮积及减少氨气等恶臭味。牛体表面要经常刷试、清洁,尽量减少环境中致病微生物,以降低乳房炎的感染几率。
4、保证挤奶卫生、坚持乳头药浴
挤奶前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乳头和乳房,尽量坚持乳房按摩。减少一条毛巾擦遍所有奶牛乳头的现象。挤奶员提高卫生标准,坚持消毒后进行作业。另外挤奶机械定期彻底消毒,确保运转功能正常。
5、加强奶牛干乳期隐性乳房炎的防治
在奶牛干乳期,最后一次挤乳后向每一个乳区内注入适量的抗菌药物,可预防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同时要密切注意防止病原的传入,保持奶牛群的“封闭”状态,避免因奶牛的引进或出入带来新的传染源。
治疗误区及纠正
辨别炎与非炎:炎症的特征是红、肿、热、痛、机能障碍,临床型乳房炎多具备这五大特征。然而当发生某些疾病时,仅表现乳房水肿、乳汁变化,但按乳房炎治疗时不能奏效。乳腺是特殊器官,并无红、肿、热、痛等表现,乳汁却呈絮状、片状或颗粒状变化,乳腺的分泌功能已发生改变。更常见有些头胎牛在产前成乳期未见异常,产后挤出的已是脓汁。这些情况易在诊疗中产生错误。
(1)乳房肿胀是多数临床型乳房炎的表现。然而当发生严重焦虫病时,乳房也会出现肿胀和乳汁呈牙膏样变化,但乳房及全身贫血,乳房无热无痛。此种情况须结合临床症状和血液检查确诊。
(2)当病原菌侵入乳腺初期,导致乳腺泡分泌功能受到损伤,或病原菌对乳汁浓缩作用时,可引起挤出的乳汁出现絮状、片状、颗粒样变化,证明病原菌已侵入乳腺。如果机体抵抗力强,可能乳汁自行变为正常;如果机体抵抗力低,病原菌繁殖,就会使乳腺呈现红肿热痛的临床型乳房炎。细心的挤奶工发现乳汁变化,便会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3)产后乳汁变为脓汁,主要是产前护理不当或失于观察。此种类型,在产前成乳期乳房胀大无大异常,但受感染的乳房较硬,乳头的变化相对缓慢或胀大。有些病例乳头局部呈紫红色变化,多数无疼痛反应。这种情况似乎与遗传因素有关,“母亲”有此病史,“女儿”也是敏感者。因此,对敏感个体产前搞好监护,对防治本病有一定作用。
参考资料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205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