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田螺饲料的需求特点

田螺我想大家是非常熟悉的,尤其是这几年我国夜宵行业的迅速发展,田螺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在夜宵的行业当中,田螺的市场占有率是非常大的,因此这几年田螺的养殖前景也是非常不错的。

养殖田螺饲料的需求特点

养殖池应先投施些粪便,以培养浮游生物为田螺提供饵料。施肥量视螺池底质肥瘦而定。

1、仔螺饲料。仔螺产后两星期要开始投饵,开始宜用蛋黄,l~2天后即可让其摄食天然饵料。田螺摄食时,用其齿舌舔食饵料,所以投喂固体饵料时,必须泡软,以适合于摄食

2、幼螺饲料。田螺放人池后,即开始投喂青菜、米糠、鱼内脏或茶饼、豆饼等。青菜、鱼内脏要切碎与米糠等饲料拌匀投喂;菜饼、豆饼等要浸泡变软,以便田螺摄食。

3、成螺饲料。成螺饲料需求1年可分为4个时期:

①3~5月份为交配前的准备期,开始摄食。

②5~8月中旬为产卵、肥大期,前期食欲急增,后期因产卵和高温的影响,食欲有时不振。

③8~10月中旬为冬眠前作准备,早期食欲渐盛,积贮养料,准备冬眠。进入冬眠前,其食量减少。

④当春天来临、田螺冬眠后开始醒来时前一星期开始投喂有机肥料(5)产卵准备期及冬眠准备期均需给食,以每周投喂2次饲料为宜。其投饵量可根据田螺吃食情况和水质状况灵活掌握。(6)田螺最适合在20~26℃范围内生长。、当水温低于15度或高于30度是,则不需要投饵

田螺养殖前景

田螺肉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保健食品,国外还有美容食品之称。它含蛋白质达10.3%、脂肪1.2%,另外还有维生素、钙、铁等人体必需的元素,田螺肉营养优于鸡、鸭、鹅、猪等,不亚于鲫鱼、海参等。田螺肉可滋补肾阴,明目清脑,增强肌肉弹性、细腻皮肤等。

田螺可作家常肉食,也可加工成系列食品、烹制多种药膳佳肴、防病治病。目前,天然生长的田螺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且田螺养殖生长快,产量高,养殖田螺钱途广。

养殖田螺赚钱吗

田螺为田螺科可食性水生动物总称,其品种繁多,常见的有圆田螺、田螺、黄螺、蜗螺、香螺等。田螺肉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保健食品,国外还有美容食品之称。它含蛋白质达10.3%、脂肪1.2%,另外还有维生素、钙、铁等人体必需的元素,田螺肉营养优于鸡、鸭、鹅、猪等,不亚于鲫鱼、海参等。田螺肉可滋补肾阴,明目清脑,增强肌肉弹性、细腻皮肤等。

田螺可作家常肉食,也可加工成系列食品、烹制多种药膳佳肴、防病治病。目前,天然生长的田螺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且田螺养殖生长快,产量高,养殖田螺钱途广。近几年,随着田螺天然产量日渐减少,田螺市场不断看好。目前在广东、福建等地区已开始人工养殖,不少农户把养殖田螺作为一项创业门路,大力发展。

田螺的经济效益分析

1、饲养幼螺当年有效益。早稻插秧后7~15天放养6万只田螺苗,到晚稻收割时已达到出售的规格,以成活率90%计算,共有5.4万只,平均每只重10克,共540千克。完全生态养殖每千克售价6元,共收入3240元。

2、稻谷667平方米增产10%,全年(两造)增产160千克,农药、化肥节省70%,667平方米增收节支150元。合计收人3390元。2.当年支出:973元。收支相抵,盈利2417元。第一年放养大螺1100只,留在鱼沟、鱼坑内继续饲养作为第二年的种螺。进行自繁自养,可省去种苗钱,收益更高。

从以上的介绍我们可知,田螺的成长也是分为好几个阶段的,每个阶段它所需要的饲料配方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它的每个阶段的生长习性也有所不同,因此养殖者要注意区分对待。

延伸阅读

养殖河蟹的营养需求与配合饲料制作经验


河蟹是我国特有的水产珍品,它以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而享誉海内外,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因此,从湖泊、水库到池塘、稻田都在大规模的推行河蟹养殖,河蟹养殖的迅速发展,要求配合饲料产业也要相应跟上。而我国目前关于河蟹配合饲料营养的研究还相对较少。现将河蟹的营养需求与配合饲料研制做一简述。

1河蟹的营养需求

1.1蛋白质和氨基酸

河蟹从搔状幼体期至养成期的配合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为45%~28%。以白鱼粉、饼粕类、面筋粉、虾糠粉、蛋黄粉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粗蛋白质为45%的河蟹溞状幼体期配合饲料,其产品细度为80~250目,分别投喂于Z1~Z5期幼体,其幼体摄食后拖的粪便率高,变态整齐、蜕皮时间短、成活率高。蟹苗出池后池底的残饵很少,用粗蛋白质为42%的配合饲料(开口料)喂养大眼幼体至V期幼蟹,经过约1个月的喂养,幼蟹生长快、活泼健康,其成活率约在50%,饲料系数在0.8左右。河蟹养成期的配合饲料粗蛋白质含量在28%~36%,在此条件下喂养出来的河蟹个体较大,病害少,而且绝大部分养殖户都可盈利。根据河蟹的生理特点,养成前期温度适宜,可喂36%粗蛋白质的配合饲料;中期水温较高,河蟹生长相对缓慢,可喂28%粗蛋白质的配合饲料,并结合投喂一些水草和杂粮;后期水温较适宜河蟹生长,此时河蟹大量摄食,为越冬贮备营养,可投喂33%的配合饲料,因此,秋末冬初捕捞的河蟹是蟹肥膏黄。这样的喂养模式也符合河蟹养殖的两头精中间粗的投饵原则。

河蟹对蛋白质的需要实质就是对氨基酸的需要,河蟹将饲料中获取的蛋白质消化成肽、氨基酸等小分子化合物后才能最终转化到蟹体组织。河蟹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基本上和虾类相似,即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10种。河蟹对各种必需氨基酸的适合需要量还未见报道,在设计配方时主要参照虾类,河蟹对添加的游离氨基酸生长效果不显著。为了使配合饲料中氨基酸互补,最大限度地满足河蟹生长发育的需要,在保证饲料原料质量的前提下,使用料原料时,尽可能使用多品种原料,如鱼粉、各种饼粕类、酵母、糠麸类等。但是在使用饼粕类时要注意:花生粕尽管在河蟹饲料中可较大量使用,但易产生黄曲霉素,要注意保管和质量;棉粕中含有棉酚、菜籽粕中含有芥子甙等有毒物质,而且味苦,对于河蟹的适口性较差,因此,在饲料中的添加量不宜超过7%。

1.2脂类

脂类是河蟹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必需的能量物质,它可提供河蟹生长所需的脂肪酸、胆固醇及磷脂等营养物质,还可帮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河蟹的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比例很大,约为70%~83%,而其中多烯脂肪酸特别是二十碳五烯酸[20∶5(n-3),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22∶6(n-3),DHA]又占很高比例。此外幼蟹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成蟹,而单烯脂肪酸的含量又显著低于成蟹,幼蟹的二十二碳四烯酸比成蟹的含量高出2倍多。因此,幼体至幼蟹阶段的粗脂肪含量设计在6%~8%,成蟹阶段在3%~6%。鱼油中含有多种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和一些未知生长因子,是河蟹饲料适宜添加的油脂原料。

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磷脂可提高幼蟹的成活率和加速蜕皮,饲料中适宜的添加量为1%~1.5%。

1.3粗纤维

粗纤维一般不能被河蟹所利用,但却是维持河蟹健康所必须的。适量的粗纤维可刺激消化酶的分泌,促进消化道蠕动和对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适宜的粗纤维含量是:大眼幼体至幼蟹期为4%~5%,养成期为6%~7%。

1.4矿物质与维生素

河蟹对矿物质和维生素需求的报道甚少。在生产实践中,配合饲料中钙和磷的含量:幼蟹期以前钙为1.5%~2.0%,磷为1.8%~2.5%,钙、磷比约为1∶1.2,成蟹期钙为1.2%~2.0%,磷为1.0%~1.8%,钙、磷比约为1∶0.9。

由于蜕壳生理和生长的特殊要求,河蟹对维生素、胆碱和肌醇的需要量较高。维生素C在河蟹体内能参与几丁质的的合成,使甲壳硬化正常,提高蜕壳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并能提高河蟹的抗病能力;维生素D3对促进钙磷在肠道中的吸收及在骨基中的沉积具有重要作用。维生素在制粒过程中易受高温而被破坏,有条件的单位可采用喷涂办法。

2河蟹配合饲料制作的几个关键

2.1原料选择

在畜禽饲料配方中玉米是用量最大的原料之一,故通常称畜禽料为能量饲料。而河蟹对糖的代谢能力低下,对蛋白质需要量较高。饲料蛋白质水平、动物性和植物性蛋白质的比例都直接影响蟹的采食量、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另外,河蟹和鱼类一样是变温动物,体温随水温的变化而变化,蛋白质代谢的废弃产物为氨氮,这种代谢形式比畜禽代谢废物主要是尿素和尿酸消耗能量少得多,因此,河蟹利用的基本上是蛋白质,又称河蟹料为蛋白饲料,这与畜禽饲料有较大差别。

2.2原料粉碎粒度

河蟹消化器官简单且短,消化道长与体长之比要比畜禽小得多。消化腺不发达,各种消化酶因体温低活性均不高,肠道中消化作用的细菌种类和数量均较少,食物在消化道内停留的时间明显短于畜禽。因此,在饲料加工中,蟹饲料原料要求具有更细的粉碎粒度,通常情况下,普通鱼饲料的原料细度要求全部通过40目,而蟹饲料则要求95%以上通过80目。较细的粉碎粒度有利于提高河蟹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也有利于提高饲料的混合均匀性和颗粒成型率,提高饲料颗粒在水中的稳定性。

2.3摄食方式与饲料溶散时间

畜禽的摄食方式为嚼食或啄食,对饲料形状无特殊要求;鱼类为吞食,只要饲料粒径与鱼的口径相适应,饲料入水后即可被鱼类摄食,在饲料溶散时间上也不太讲究,正常要求在水中溶散时间不低于0.5h;而河蟹则为抱食,利用两只大螯将配合饲料送人咀嚼器中磨碎,然后才进入嘴里,因此,要求河蟹配合饲料在水中溶散时间必须在12h以上。要达到适宜的水中稳定性,可采取以下措施:①增加含淀粉多的原料如次粉、小麦等的用量,制粒过程中淀粉糊化后产生粘性,从而增加饲料的水中稳定性;②添加非营养性的专用粘合剂,目前使用最多的是高聚合物类粘合剂,如多聚脲甲醛,但此粘合剂用多后有毒性,要按规定量添加;③采用合理的加工工艺。河蟹料需要较高的糊化度和水中稳定性,为此,一是加大环模的压缩比,可在20以上,这样原料在环模内挤压强度增大,剂压时间较长,能提高颗粒在水中的稳定性;二是采用3级调质器,调质温度在90℃以上,充分的调质使淀粉糊化,蛋白质变性,提高了饲料的可消化性和耐水性。另外,可采用后熟化工艺,让刚出模的热颗粒在高温高湿下持续一段时间,使淀粉进一步糊化,颗粒饲料在后熟化器中保温12min,淀粉糊化率可由33.3%提高到53%。经过后熟化的颗粒饲料可提高耐水性。

2.4添加剂

河蟹饲料除了为提高水中稳定性而使用粘合剂外,还需要刺激动物食欲,提高采食量,促进生长而使用诱食剂;为防止油脂氧化还需要使用抗氧化剂。河蟹摄食量没有鱼类大,批次投饵量相对较小,饲料需要保存的时间要长,为了防止霉变,除了在高温多雨季节添加防霉剂外,还需将饲料水分控制在11%以内。

田螺怎么养 田螺的养殖技术


田螺已经走向各种高档的饭桌上了,田螺的吃法各种各样,近年来,田螺的销售呈现了供不应求的现状,于是有很多的水产养殖户开始养殖田螺,但是有不知道怎么养殖,依据这一问题,第一农经小编就来和养殖户来说说田螺的养殖技术年。

1、养殖水体

田螺适应能力强,疾病少,只要避开大量农药、化肥毒害,农村许多平坦的河渠、溪滩、坑、稻田、池塘等平常水体都可放养。保持底泥厚度10cm-15cm,面积大小不限。若是开阔的水体,水面可培植少量红萍和水莲等,池塘四周种植一些长藤瓜菜搭棚遮荫,水中布置竹尾、树枝或石块、草地等供田螺隐蔽栖息。田螺投放前10天,按每1/15公顷50kg-100kg的用量全池施生石灰清除野鱼虾和其他杂螺,3天-4天后在水体堆放有机肥料和繁殖饵料生物供田螺摄食。

2、种螺放养

种螺放养最好在田螺繁殖前期完成。种田螺的来源:一是野外采集,二是市场收集。选择色泽淡褐、壳薄而完整、体圆顶钝的鲜活螺。一般,自然粗放水体中每平方米投放种螺0.1kg-0.5kg,精养池可增大投种量2倍-3倍。养殖田螺可单独放养,也可套养部分鲢、鳙鱼种或采取田螺、泥鳅混养方式。

3、饲养管理

自然水域中粗放的养殖方式,只需保持水体肥度,每隔一段时间施放适量的厩肥、鸡粪、牛粪、猪粪或稻草等有机肥料即可满足田螺生长需要。在高密度精养情况下,则必须投人工饵料。田螺对营养要求不高,简单地用米糠、麦麸、豆粉以60%、25%和15%的比例配合即成田螺的上等饲料。

根据田螺吃食情况和气候情况,在生长适宜温度内(即20℃-28℃),田螺食欲旺盛,可每二天投喂一次,每次投饲量为体重的2%-3%。水温在15℃-20℃、28℃-30℃幅度时,每周投喂二次,每次投给1%左右。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则少投或不投。

4、日常管理工作

严禁流入受农药、化肥污染的水源;防止鸭、蛇、鼠、鸟等敌害侵入;及时清除水中杂草和草根。平时采取微流水形式,保持水位在30cm左右。高温季节加大水流量,以控制水温升高和保证水体溶氧充足。寒冷天气田螺进入泥土冬眠,此时,每周换水1次-2次,并向水体撒一些切碎的稻草以利田螺越冬。

5、收获与运输

经过一年的精心饲料,投放的幼螺可达10g-20g,当年孵出的仔螺也可达到5g以上规格。

收获田螺时,采取捕大留小、分批上市的办法,有选择地摄取成螺,留养幼螺和注意选留部分母螺,以做到自然补种,以后无需再投放种苗。根据其生活习性,在夏、秋高温季节,选择清晨、夜间于岸边或水体中旋转的竹枝、草把上拣拾;冬、春季则选择晴天的中午拣拾。另外,也可采用下池摸捉或排水干池拣拾等办法采收田螺。田螺的运输很简便,可用普通竹篓、木桶等盛装,也可用编织袋包装,运输途中只要保持田螺湿润,防止曝晒即可。

以上就是田螺的养殖技术了,养殖田螺既可利用旧坑塘、水渠、水田、也可新挖养殖地,只要在水中养一些水生植物即可满足田螺的食用,无需投入饲料,按照以上养殖技术来养殖田螺即可达到高产,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养殖虹鳟鱼苗鱼种对饲料的营养需求


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和粮农组织根据虹鳟的营养需要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原料供应和成本等情况,提出的虹鳟营养建议:虹鳟鱼苗鱼种对蛋白质的最低需求量为36%;对钙的需求量为1.0%~1.5%;对有效磷的需求量为0.5%~0.8%;对赖氨酸的最低需求量为2.0%;对蛋氨酸和胱氨酸的最低需求量为1.2%;对可消化能的最低需求量为1506.24千焦/100克;对维生素A的最低需求量为60万国际单位;对维生素D的最低需求量为10万国际单位;对维生素E的最低需求量为6000国际单位;对维生素K的最低需求量为1.2克;对维生素C的最低需求量为24.0克;对维生素B1的最低需求量为2.4克;对维生素B2的最低需求量为2.4克;对泛酸的最低需求量为6.0克;对尼克酸的最低需求量为12.0克;对维生素B6的最低需求量为2.4克;对生物素的最低需求量为0.024克;对叶酸的最低需求量为0.6克;对氯化胆碱的最低需求量为54.0克;对维生素B12的最低需求量为2.4克;对矿物质铁的需求量为5.0克/100千克;对矿物质锌的需求量为3.0克/100千克;对矿物质锰的需求量为2.0克/100千克;对矿物质磷的需求量为10.0毫克/100千克;对矿物质钴的需求量为1.0毫克/100千克;对矿物质硒的需求量为10.0毫克/100千克。

将饲料原料按营养要求配合后,加工成直径4~8毫米的颗粒后进行投喂,在水温3℃以上时,每天都要投饲,适温时每天投喂两三次,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3%,以八成饱的食量为好,过量投喂会引起虹鳟生长不良,甚至还会带来疾病的发生。

田螺怎么养殖?田螺的养殖方法与管理


说起餐桌上的佐酒佳肴,炒田螺自然是少不了的一道菜,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田螺的养殖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吸引了许多养殖户养殖。而在田螺的养殖过程中,做好管理工作十分重要。那么,田螺怎么养殖?现将田螺的养殖方法与管理介绍如下。

一、田螺养殖池建设

1.选点养殖:田螺适应能力强,疾病少,只要避开大量农药、化肥毒害,农村许多平坦的河渠、溪滩、坑、稻田、池塘等平常水体都可放养。

2.池塘建设:田螺养殖池一般池宽1.5米,长10-15米,深30-50厘米,两池之间筑建20厘米高的堤埂以便行走,池底铺垫10厘米厚的肥泥,池中可稀植茭白、芦笋、水浮莲、浮萍等水生植物,给田螺遮阳避暑,攀缘栖息和提供饵料,提高螺池利用率,螺池周围筑高60-80厘米的围墙或网片围栏。

3.池塘消毒:田螺养殖中,全面禁止使用五氯酚钠清塘,一般可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但以生石灰为最佳,用量是有水(水深30-50厘米)100-150千克/亩,无水50-75千克/亩,生石灰清塘有增加PH值、增加钙含量、调节水质、杀毒杀菌等好处。

二、田螺的养殖方法

1.种螺选择:田螺多为自然繁殖,人工养殖可从水田、茭白地、浑水沟渠中拣拾,或去市场买,然后选择色泽淡褐、壳薄、体圆尾钝的鲜活螺作种螺,一般体重15-25克的田螺便达性成熟,在温度15℃以上便可繁殖,雌螺大而圆,雄螺小而尖。

2.放养时间:螺种放养既可一次性放足,也可分批多次放入,但考虑提高成活率,一般需要避开高温炎热的时间,当然在头年年底放养有利于缩短养殖时间提高当年单产。

3.放养方法:若在自然区域内放养,每平方米投入11个种螺即可(3公8母),如果挖水池单一养殖,每平方米可放100-500个,水层深度以0.8-1米为宜,池底保留一层10厘米以上的淤泥,便于田螺爬行、取食、栖息等,放养时雌雄螺一起放养,即可自然繁殖。

4.搭配养殖:为按每亩配养20-50克的鲢鱼20-50尾和20-50克的鳙鱼5-10尾以调节水质,养螺池不宜放养青、鲤、鲫和黄颡等肉食性或偏肉食性的鱼类。

三、田螺的养殖管理

1.投料饲养:田螺为杂食性,米糠、菜屑、瓜叶、动物尸体及商品饲料均可投喂,一般以水生植物类、土壤腐殖类、蔬菜瓜皮等为主食,肥沃水田,鱼螺混养或水面放养红萍、绿萍、水葫芦等洼地,可少投或不投饲料。

2.水质调节:一是螺池要经常注入新水,以调节水质,特别是繁殖季节,最好保持池水流动,尤其是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效果更好,在春秋季节以微流水养殖为好,螺池水深度需常保持30厘米左右。二是调节水的酸碱度。当池水pH值偏低时,每平方米施生石灰0.15-0.18公斤,每隔10-15天撒一次,使池水pH值保持7-8。

3.病害防治:田螺疾病少,重点是管水和防止鸭、猫、蛇、鼠和鸟类等入池捕食田螺,并防止田螺外逃,宜浅水,微流水养殖,池水深度以25-30厘米为宜,在繁殖季节和高温季节更要保持池水流动。

4.越冬管理:当水温下降到8-9℃时,田螺开始冬眠时,冬眠时,田螺用壳顶钻土,只在土面留个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呼吸。田螺在越冬期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厘米,一般每3-4天交换一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

5.适时捕捞:要有选择地捞取成螺,多留母螺,可以分批收获,盛夏、初秋水温较高,中午田螺多躲在泥土、草丛间,必须于早晨、傍晚拣拾,也可排水拣拾。每放养100个母螺,年产可达100公斤。

6.包装运输:田螺的运输很简便,可用普通竹篓、木桶等盛装,也可用编织袋包装,运输途中只要保持田螺湿润,防止曝晒即可。

【小编结语】田螺喜欢冬暖夏凉、饵料丰富、水质清新的水域,生长适宜温度为20-27℃,养殖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上文中为大家介绍了田螺的养殖方法与管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养殖田螺用水的要求


对于田螺养殖者来说,他们要想以最少的成本获取更高的利润,了解田螺养殖的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其实田螺养殖对水的要求是相对比较高的,它需要保持微流水,这样才能保证水里田螺氧气的需求。

养殖田螺用水的要求

田螺养殖用水的要求养殖田螺的池中,需要浅水,而水浅容易使水温升高(特别是在夏季),导致池水中氧气缺乏。因此,养殖池最好能保持微流水。这就需要修建注水口和排水口,而且要在各水口安装好铁丝网拦设施,以防田螺随水流而逃逸。

如果利用泉水或井水养殖田螺,田螺养殖用水的要求需要采取一些增氧措施:

1、将泉水或井水先抽上贮水塔,再由高处冲下而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后灌人养殖池中。

2、挖掘注水水沟,使注水经过较长的流程而充分地暴露在阳光和风吹之下,以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从而增加水中溶氧。

田螺养殖技术

1、选点养殖

田螺抗逆性强,疾病少,繁殖率高,对养殖场所要求不高,农村许多沟渠、水田泽地、池塘都可放养。若是开阔的池塘,水面上可放养红萍、水浮萍、水葫芦等遮荫,池中插上竹竿、木条等供田螺栖息,既可收水上绿肥做饲料,又可饲养田螺增加收入。

2、种螺搜集

田螺多为自然繁殖,人工养殖可从水田、茭白地、浑水沟渠中拣拾或去市场买,然后选择色泽淡褐、壳薄、体圆尾钝的鲜活螺作种螺。一般体重15~25克的田螺便达性成熟,在温度15℃以上便可繁殖,雌螺大而圆,雄螺小而尖。

3、放养繁殖

田螺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若低于15℃或高于30℃时田螺便停止摄食,10℃以下便入土冬眠。长江以南3~11月均可放养,若在自然区域内放养,每平方米投入11个种螺即可(3公8母)。如果挖水池单一养殖,每平方米可放100~500个,水层深度以0.8~1米为宜,池底保留一层10厘米以上的淤泥,便于田螺爬行、取食、栖息等,放养时雌雄螺一起放养即可自然繁殖。

4、投料饲养

田螺为杂食性动物,米糠、菜屑、瓜叶、动物尸体及商品饲料均可投喂,一般以水生植物类、土壤腐殖类、蔬菜瓜皮等为主食。肥沃水田,鱼螺混养或水面放养红萍、绿萍、水葫芦等洼地,可少投或不投饲料。

5、繁殖管理

田螺系胎生动物,南方每年4~5月和9~11月是繁殖期,雌螺一般是分批产子,每只田螺每次可产20~30个小田螺,母螺产仔后需14~16个月才能再次繁殖,刚产出的小螺重0.5~1.5克,养6个月后可达3~5克以上,9个月便可达9克左右。

6、捕捞收获

田螺在捕捞的时候要有选择地捞取成螺,多留母螺,可以分批收获。盛夏、初秋水温较高,中午田螺多躲在泥土、草丛间,必须于早晨、傍晚拣拾,也可排水拣拾。每放养100个母螺,年产可达100公斤。

田螺养殖池建设

1、选点养殖:田螺适应能力强,疾病少,只要避开大量农药、化肥毒害,农村许多平坦的河渠、溪滩、坑、稻田、池塘等平常水体都可放养。

2、池塘建设:田螺养殖池一般池宽1.5米,长10-15米,深30-50厘米,两池之间筑建20厘米高的堤埂以便行走,池底铺垫10厘米厚的肥泥,池中可稀植茭白、芦笋、水浮莲、浮萍等水生植物,给田螺遮阳避暑,攀缘栖息和提供饵料,提高螺池利用率,螺池周围筑高60-80厘米的围墙或网片围栏。

3、池塘消毒:田螺养殖中,全面禁止使用五氯酚钠清塘,一般可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但以生石灰为最佳,用量是有水(水深30-50厘米)100-150千克/亩,无水50-75千克/亩,生石灰清塘有增加PH值、增加钙含量、调节水质、杀毒杀菌等好处。

田螺的养殖方法

1、种螺选择:田螺多为自然繁殖,人工养殖可从水田、茭白地、浑水沟渠中拣拾,或去市场买,然后选择色泽淡褐、壳薄、体圆尾钝的鲜活螺作种螺,一般体重15-25克的田螺便达性成熟,在温度15℃以上便可繁殖,雌螺大而圆,雄螺小而尖。

2、放养时间:螺种放养既可一次性放足,也可分批多次放入,但考虑提高成活率,一般需要避开高温炎热的时间,当然在头年年底放养有利于缩短养殖时间提高当年单产。

3、放养方法:若在自然区域内放养,每平方米投入11个种螺即可(3公8母),如果挖水池单一养殖,每平方米可放100-500个,水层深度以0.8-1米为宜,池底保留一层10厘米以上的淤泥,便于田螺爬行、取食、栖息等,放养时雌雄螺一起放养,即可自然繁殖。

4、搭配养殖:为按每亩配养20-50克的鲢鱼20-50尾和20-50克的鳙鱼5-10尾以调节水质,养螺池不宜放养青、鲤、鲫和黄颡等肉食性或偏肉食性的鱼类。

大家别小看了这小小的田螺,虽然吃起来的时候是比较美味,但是这每一份美味的背后都付出了养殖者的辛勤劳动,正所谓粒粒皆辛苦。但是如果掌握了一些合理的技术和养殖方法就可以让养殖者少走很多弯路,这样既省力又省心。

池塘养殖田螺的经验


吃过田螺的人都应该知道,田螺的味道非常好吃,尤其是夏天的时候,很多的大排档夜宵摊子,主要就是以桫椤为主,可见田螺在平时的生活中,是很受人们喜欢的。

池塘养殖田螺的经验

田螺的池塘养殖池塘水面较宽,水质较稳定,故在池塘中培育的田螺生长快、产量高。培育田螺的池塘,面积不宜过大,水也不宜过深。面积一般以l一2亩为宜,水深一般以1米左右为好。一些养鱼产量低的浅水池塘,田螺的池塘养殖改养田螺是最理想的选择。田螺的池塘养殖时,先排干水,用石灰清除敌害,然后灌水7天,干涸1天,再灌人清水并放螺。

什么是田螺

田螺,肉质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为15.9%,并富含钙,既是人们的上等保健食品,也是畜、禽、鱼类喜食的动物性饲料。田螺为田螺科可食性水生动物总称,其品种繁多,常见的有圆田螺、田螺、黄螺、蜗螺、香螺等。

田螺为田螺科可食性水生动物总称,其品种繁多,常见的有圆田螺、田螺、黄螺、蜗螺、香螺等。田螺肉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保健食品,国外还有美容食品之称。它含蛋白质达10.3%、脂肪1.2%,另外还有维生素、钙、铁等人体必需的元素,田螺肉营养优于鸡、鸭、鹅、猪等,不亚于鲫鱼、海参等。田螺肉可滋补肾阴,明目清脑,增强肌肉弹性、细腻皮肤等。田螺可作家常肉食,也可加工成系列食品、烹制多种药膳佳肴、防病治病。目前,天然生长的田螺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且田螺养殖生长快,产量高,养殖田螺钱途广。近几年,随着田螺天然产量日渐减少,田螺市场不断看好。目前在广东、福建等地区已开始人工养殖,不少农户把养殖田螺作为一项创业门路,大力发展。

田螺的市场发展前景

田螺是我国生长的一种淡水螺,属上等保健食品,田螺属软体动物,粗生易长,适宜于池塘、河边、沟边和水田生长。身体分为头部、足、内脏囊等3部分,头上长有口、眼、触角以及其他感觉器官。田螺具有清热降火的功效,是盛夏人们夜宵的美食,近几年,随着田螺天然产量日渐减少,田螺市场不断看好。

由于田螺养殖不需要投喂很多饵料,其饵料的成本也很低。因此,基本不需要多少成本,只要你家里有田,那剩下的就是田螺苗了。

养殖田螺效益比较显着。专养田螺,667㎡可产400kg,目前市场价格为3~4元/kg,以3.5元/kg计,667㎡产值可达1400元。另外田螺池还可混养少量草鱼,增加螺池单位面积效益。由于田螺养殖不需要投喂很多饵料,其饵料的成本也很低。因此,田螺养殖的纯利润大约有1000元/667㎡左右,效益较为可观。

田螺的养殖技术

1、选点养殖

田螺抗逆性强,疾病少,繁殖率高,对养殖场所要求不高,农村许多沟渠、水田泽地、池塘都可放养。若是开阔的池塘,水面上可放养红萍、水浮萍、水葫芦等遮荫,池中插上竹竿、木条等供田螺栖息,既可收水上绿肥做饲料,又可饲养田螺增加收入。

2、种螺搜集

田螺多为自然繁殖,人工养殖可从水田、茭白地、浑水沟渠中拣拾或去市场买,然后选择色泽淡褐、壳薄、体圆尾钝的鲜活螺作种螺。一般体重15~25克的田螺便达性成熟,在温度15℃以上便可繁殖,雌螺大而圆,雄螺小而尖。

3、放养繁殖

田螺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若低于15℃或高于30℃时田螺便停止摄食,10℃以下便入土冬眠。长江以南3~11月均可放养,若在自然区域内放养,每平方米投入11个种螺即可(3公8母)。如果挖水池单一养殖,每平方米可放100~500个,水层深度以0.8~1米为宜,池底保留一层10厘米以上的淤泥,便于田螺爬行、取食、栖息等,放养时雌雄螺一起放养即可自然繁殖。

4、投料饲养

田螺为杂食性动物,米糠、菜屑、瓜叶、动物尸体及商品饲料均可投喂,一般以水生植物类、土壤腐殖类、蔬菜瓜皮等为主食。肥沃水田,鱼螺混养或水面放养红萍、绿萍、水葫芦等洼地,可少投或不投饲料。

5、繁殖管理

田螺系胎生动物,南方每年4~5月和9~11月是繁殖期,雌螺一般是分批产子,每只田螺每次可产20~30个小田螺,母螺产仔后需14~16个月才能再次繁殖,刚产出的小螺重0.5~1.5克,养6个月后可达3~5克以上,9个月便可达9克左右。

6、捕捞收获

田螺在捕捞的时候要有选择地捞取成螺,多留母螺,可以分批收获。盛夏、初秋水温较高,中午田螺多躲在泥土、草丛间,必须于早晨、傍晚拣拾,也可排水拣拾。每放养100个母螺,年产可达100公斤。

虽然说田螺的市场需求很大,养殖田螺也是一个不错的项目,但是到底赚不赚钱,这完全还是要看养殖者本身的付出。所有的养殖项目绝对不是空谈,纸上谈兵的事情是没有任何结果的,要把所有的东西落实的实处,才会有效果!

田螺怎么养 人工养殖田螺的技术


随着民众化的发展变化,生长在田里野生田螺,逐渐的走向人们的餐桌上,野生的田螺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了,因此,智慧的养殖户就开始养殖田螺,田螺具有繁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单位产量高,易于饲养管理等优点。目前,养螺业发展很快,已成为一部分农民发家致富的新门路,但是要在怎么养殖田螺呢?

春末夏初,水温上升到15℃时,田螺从越冬的孔穴中爬出摄食生长,到4月份开始繁殖,7~8月份是田螺繁殖的旺盛季节。1~2龄雌螺可产仔螺20~30个,4龄以上雌螺可产仔螺40~50个。仔螺出生后生长迅速,一年可发育到性成熟,每年4~9月是产仔季节。田螺属杂食性,摄食水中的微生物和有机物或水性植物的幼嫩茎叶等。田螺喜欢夜间活动,夜间摄食旺盛。

养殖场地

田螺生活力强,对养殖场地要求不严。在农村有许多活水源的沟渠、水田、泽地、休耕田、鱼塘以及缓流溪滩、茭白地、慈姑田等都可利用来养田螺。为了实行商品化生产,还可建池养殖。田螺池可以是土池,也可建水泥池,一般商品螺池面积以100平方米左右为宜,苗种池以40平方米较好,便于饲养管理。池深70~80厘米,池底铺20厘米肥土,供田螺栖息和生活。水深保持40~50厘米,池的两端设进水口和排水口,均应安置铁丝网或塑料网防逃。利用稻田养殖田螺,不能施农药,也不能犁耙,要施有机肥,少化肥。

种螺投放

人工养殖田螺,种苗可从两条途径获取:一是到稻田、池塘、沟渠收捡。选择壳色淡、壳薄、体圆、个大、螺壳无破损壳口圆片盖完整的作种螺;二是可从市场上采购商品螺。从中选出个体重15~20克,色体淡褐体圆、尾钝的鲜活雌雄螺为种螺。田螺雌雄有别,雌螺个大体圆,头部左右两侧触角大小相同且向前方伸展;雄螺个小而长,头部右触角较左触角粗而短,末端向右内弯曲,弯曲部分为生殖器。大部分地区3~11月均可以捉放养殖,一般每平方米放养100~150个种螺。在天然水域内,每平方米投放20~30个种螺即可。

饲养管理

1.施肥投饵。养殖池先投施些粪肥,以培养浮游生物为田螺提供饵料。施肥量视螺池底底肥肥瘦而定。田螺放入池后,投喂青菜、米糠、甘薯、蚯蚓、血粉、玉米、豆饼、鱼虾杂碎及动物内脏、下脚料。投喂量视田螺摄食情况而定。一般按田螺总量的1%~3%计算,每2~3天投喂1次。投喂时间为每天上午,如发现田螺壳口圆片陷入壳内,说明饲料不足,螺饥饿,应增加投喂量;如田螺壳口圆片盖收缩,肉质溢出,则田螺缺钙,应在饲料中添加淡鱼粉、贝壳粉等。投饵的位置不必固定,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时,不需投饵。

2.水质调节。田螺最适应的池水pH值为7~8。偏低时,每平方米施生石灰0.15~0.18公斤,隔10~15天施1次,水深保持25~30厘米,繁殖季节保持池水流动,特别是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为好,水质不洁净要及时换注新水。

3.越冬管理。冬季气温低,水温下降到8℃~9℃时,田螺开始冬眠。田螺在越冬期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厘米。一般每3~4天交换一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自来水不宜养殖田螺,若无其他水源,则必须将自来水在水池中储放2天以上再使用。同时要防止猫、鼠等天敌危害田螺。

捕捞上市

田螺经过1年的精心饲养,一般个体可达10克以上。每年6月上旬、8月中旬和9月上旬是田螺繁殖产卵的高峰期,捕捞商品螺应避开产卵高峰期,分批捞取或排干池水捡拾。捕捞时,要选择个体大的田螺作为亲螺培育,为下年繁殖仔螺作准备。商品螺可用竹箩装载,经常洒些水,保持湿润,几天内不会死亡。

以上就是田螺的养殖方法了,养殖田螺并不难,只要按照科学的方法养殖,才能够更好的养殖,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

养殖田螺之幼田螺的饲喂管理


随着我国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田螺养殖也成了当下比较受关注的一项养殖的项目。我们都知道田螺这几年的市场非常的走俏,尤其是在夜宵行业当中,田螺的销量是非常大的。

养殖田螺之幼田螺的饲喂管理

幼田螺的主要食物是水中的微生物或水生植物的幼嫩茎叶,饲料要求精、细、嫩、多汁、易消化、富含营养,以鲜嫩的青菜叶片为主,辅喂少许麦麸、米糠、鱼粉等。人工饲养要施一定的农家肥以培养水质繁殖浮游生物。投喂量为每天每平方米用青饲料250克,精料50克。另外,利用池边杂草沤制的有机肥料也是饲养田螺的好饲料。幼田螺的饲喂管理各种粮食加工厂的副产品、废弃的蔬菜等均可投喂。每次投施的粪肥按螺体重的30%即可,米糠麸皮等精料按螺伙的10%为宜.每星期投喂2次.

田螺养殖前景

田螺肉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保健食品,国外还有美容食品之称。它含蛋白质达10.3%、脂肪1.2%,另外还有维生素、钙、铁等人体必需的元素,田螺肉营养优于鸡、鸭、鹅、猪等,不亚于鲫鱼、海参等。田螺肉可滋补肾阴,明目清脑,增强肌肉弹性、细腻皮肤等。

田螺可作家常肉食,也可加工成系列食品、烹制多种药膳佳肴、防病治病。目前,天然生长的田螺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且田螺养殖生长快,产量高,养殖田螺钱途广。

挑选田螺的方法

购买田螺时,要挑选个头大,体型圆,外壳薄的。田螺的掩片需完整收缩,螺壳呈淡青色,无肉、汁溢出,单个净重较大。田螺亦分雄雌。雌性田螺由于积蓄营养准备产仔,其肉质比雄性田螺要鲜美。

挑选雌性田螺,可以观察其触角,雌的左右两触角大小相同,且向前方伸展;雄的右触角粗而短,末端向右内弯曲。挑选的时候还应注意选择活的新鲜田螺。挑选时可以用手指往掩片上轻轻压一下,有弹性的是活螺,反之则是死螺。

田螺的经济效益分析

1、饲养幼螺当年有效益。早稻插秧后7~15天放养6万只田螺苗,到晚稻收割时已达到出售的规格,以成活率90%计算,共有5.4万只,平均每只重10克,共540千克。完全生态养殖每千克售价6元,共收入3240元。

2、稻谷667平方米增产10%,全年(两造)增产160千克,农药、化肥节省70%,667平方米增收节支150元。合计收人3390元。2.当年支出:973元。收支相抵,盈利2417元。第一年放养大螺1100只,留在鱼沟、鱼坑内继续饲养作为第二年的种螺。进行自繁自养,可省去种苗钱,收益更高。

虽然说田螺的养殖是属于投资成本少,回报利润高的项目,但是养殖者也不要盲目的跟风哦,养殖之前要先了解它目前的市场行情以及后几年的发展趋势,总之任何的行业都有风险,谨慎小心总是好的。

养殖田螺的繁殖时期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因此田螺的美味现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因此野生的田螺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养殖田螺的行业中来,在养殖田螺的过程中,田螺的繁殖是比较重要的。

养殖田螺的繁殖时期

田螺每年的繁殖高峰期分为三个阶段,一般从4月份开始繁殖,6月上旬、8月中旬和9月下旬是繁殖旺盛季节,一直到10月份结束。

田螺的初产龄为1年龄,15℃以上开始繁殖,每只每次产小螺约20~30个,4龄以上的种螺可产40~50个,5龄以上的可产50~60个。产仔数量与种螺年龄及环境条件有关。从受精卵到仔螺的产生,大约需要在母体内孕育1年时间。每年3--一4月份,田螺开始繁殖,由此而变得活泼并频繁地交配。当看到雌、雄田螺相抱而上下横转,即是田螺交配时候的动作。精子和卵子在输卵管的顶端部位受精,受精卵经过囊胚、原肠期,再经过轮幼虫、面盘幼虫的发育阶段,最后发育成仔螺。田螺的胚胎发育直至仔螺发育都是在螺体内进行的,故田螺为卵胎生。

田螺的繁殖时期7---8月间为田螺的生殖旺盛季节,将次年要生产的仔螺孕育在腹中,于次年3~4月份将仔螺产出,之后再进行交配,又在其体内孕育仔螺。田螺群体中,雌螺往往多于雄螺,在!oo只田螺中,雌螺约占75%~80%,丽雄螺只有20%~25%。t在生殖季节,由予雄螺频繁地与雌螺交配,因而雄螺的寿命只有雌螺寿命的一半。雄螺的寿命一般只有2~3龄,而雌螺的寿命可达4~5龄,有的雌螺寿命能达到6龄以上。田螺的繁殖时期产出15-20、天后的仔螺,每只重0.025克。早期产下的仔螺当年可以生长到体重6~8克,入工养殖时可以达到12-15克,尤其是最初3个月的成长较快。

田螺养殖前景

田螺肉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保健食品,国外还有美容食品之称。它含蛋白质达10.3%、脂肪1.2%,另外还有维生素、钙、铁等人体必需的元素,田螺肉营养优于鸡、鸭、鹅、猪等,不亚于鲫鱼、海参等。田螺肉可滋补肾阴,明目清脑,增强肌肉弹性、细腻皮肤等。

田螺可作家常肉食,也可加工成系列食品、烹制多种药膳佳肴、防病治病。目前,天然生长的田螺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且田螺养殖生长快,产量高,养殖田螺钱途广。

田螺的高产养殖技术

一、选择场地

田螺生命力和抗病力强,有活水源的沟、水田、浅水池塘均可放养,一般采取建池养殖,螺池规格一般宽2-3米,长10-15米,池的四周作埂,埂高0.7米,并在四周安栏网,防止田螺外逃。池底铺上20厘米厚的肥泥,注入新水,水面放养水浮莲、小葫芦、红绿萍等。供田螺摄食,并在池中插上小竹竿或木条,供螺栖息和产卵。

二、投放种苗

挑选种螺或仔螺、投放入池。池建好后,一般选择在4-11月份投苗养殖。每年6-9月份是田螺大量产卵季节,可到稻田和河沟去拾,或到市场上购买,雌螺的特征是:色泽淡褐,壳较薄,体较圆,尾钝。从中挑选出15-20克的雌螺投入池中,一般每平方米投放10只雌螺即可。选择仔螺作种苗的。则按雌雄2:1的比例投放。雌螺个体较大,螺身偏圆,厣壳凹平;雄螺个体稍小,螺身较长,厣壳凸起。仔螺约经一年的养殖便可捕捞上市。

三、饲养管理

田螺的饵料丰富,水中的微生物、有机质、水生植物幼嫩茎叶等都是它的主要食料。幼螺生长旺季,每年的4-11月份之间要添喂米糠、麦皮、豆腐渣、熟番薯、小昆虫、小鱼虾以及动物的内脏等。也可以喂配合饲料。投料时间为每天的8-9时喂一次,体积大的饵料应当切碎以后投喂。日投喂量为螺体的1.5%左右。要定期更换新水,保持水质清新,约为10天换水一次。水温在30℃以上时,要经常注入新水,加深水位,平时水深保持在30厘米为好。冬季则白天降低水位,增加光照。夜晚加深水位。从而保温,并结合施一些猪粪、厩肥,以提高温度,培肥水质。田螺对农药和工业污水较敏感。应注意避免,还应注意鸭的为害。

四、捕捞上市

经过一年饲养,体重达到15克以上的即可捕捞上市。捕捞的方法可选干池捕捞,也可浅水捕捞。同时应注意留一些雌螺,为下年培育仔螺作准备。

五、越冬管理

当水温降低至8-9℃时,田螺开始冬眠,冬眠时,田螺钻入洞内,在土面上留有一个小孔,不时冒气泡。此时不吃也不动。应当保持水深10-15厘米,并且4-5天换水一次,增加含氧量,使田螺安全越冬。

田螺的营养价值

富含蛋白质,具有维持钾钠平衡;消除水肿。提高免疫力。调低血压,缓冲贫血,有利于生长发育。钙是骨骼发育的基本原料,直接影响身高;调节酶的活性;参与神经、肌肉的活动和神经递质的释放;调节激素的分泌;调节心律、降低心血管的通透性;控制炎症和水肿;维持酸碱平衡等。

富含铜,铜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素,对于血液、中枢神经和免疫系统,头发、皮肤和骨骼组织以及脑子和肝、心等内脏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

1、清热:田螺能清心泻火,清热除烦,能够消除血液中的热毒。能治热结小便不利、黄疸、脚气、痔疮、便血。

2、利尿:含利尿成分,能消除体内水钠潴留,利尿消肿。能治水肿、目赤肿痛、疔疮肿毒。

3、止渴:润喉去燥,使人清爽舒适。能治消渴。

4、解酒:田螺能解乙醇毒性,并能解酒后迅速排泄。

田螺的营养价值非常的丰富,而且田螺对人体的功效也有很多,因此田螺在市场上的需求是比较大的。养殖者在养殖田螺的时候,对于田螺的发展前景,现状以及田螺的养殖技术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为成功奠定一定的基础。

养殖田螺的网箱问题


对于田螺我想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它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道菜肴,尤其是在夜宵行业甚是流行。夏天吃夜宵或者大排档的时候,我想每个都会必点梭罗,因此它的市场需求不用小编说,大家都是看的到的。

养殖田螺的网箱问题

田螺养殖的网箱在水面较大且深、水质较好的池塘,可架设网箱养螺。培育田螺的网箱,一般用20目的网片加工而成,网箱的面积可大可小,但网箱的深度要小于养鱼的网箱,一般以50厘米为宜。放养密度可稍大一些。稻田养殖田螺,技术简便,是稻田综合利用、增加效益的有效途径。要求稻田能保水50厘米左右。

养殖田螺的水沟问题

田螺养殖的水沟,一般宽100厘米、深50厘米。可利用闲散杂地挖沟养螺,也可以利用瓜地、菜地及菜园的浇水沟养螺。若是新开挖的水沟,要修建排灌设施,使水能排能灌。开好沟后,再用栏栅把沟分成沟段,以方便管理。田螺养殖的水沟埂面可种植瓜、菜、果、草、豆等经济植物。

田螺的养殖技术

1、选点养殖

田螺抗逆性强,疾病少,繁殖率高,对养殖场所要求不高,农村许多沟渠、水田泽地、池塘都可放养。若是开阔的池塘,水面上可放养红萍、水浮萍、水葫芦等遮荫,池中插上竹竿、木条等供田螺栖息,既可收水上绿肥做饲料,又可饲养田螺增加收入。

2、种螺搜集

田螺多为自然繁殖,人工养殖可从水田、茭白地、浑水沟渠中拣拾或去市场买,然后选择色泽淡褐、壳薄、体圆尾钝的鲜活螺作种螺。一般体重15~25克的田螺便达性成熟,在温度15℃以上便可繁殖,雌螺大而圆,雄螺小而尖。

3、放养繁殖

田螺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若低于15℃或高于30℃时田螺便停止摄食,10℃以下便入土冬眠。长江以南3~11月均可放养,若在自然区域内放养,每平方米投入11个种螺即可(3公8母)。如果挖水池单一养殖,每平方米可放100~500个,水层深度以0.8~1米为宜,池底保留一层10厘米以上的淤泥,便于田螺爬行、取食、栖息等,放养时雌雄螺一起放养即可自然繁殖。

4、投料饲养

田螺为杂食性动物,米糠、菜屑、瓜叶、动物尸体及商品饲料均可投喂,一般以水生植物类、土壤腐殖类、蔬菜瓜皮等为主食。肥沃水田,鱼螺混养或水面放养红萍、绿萍、水葫芦等洼地,可少投或不投饲料。

5、繁殖管理

田螺系胎生动物,南方每年4~5月和9~11月是繁殖期,雌螺一般是分批产子,每只田螺每次可产20~30个小田螺,母螺产仔后需14~16个月才能再次繁殖,刚产出的小螺重0.5~1.5克,养6个月后可达3~5克以上,9个月便可达9克左右。

6、捕捞收获

田螺在捕捞的时候要有选择地捞取成螺,多留母螺,可以分批收获。盛夏、初秋水温较高,中午田螺多躲在泥土、草丛间,必须于早晨、傍晚拣拾,也可排水拣拾。每放养100个母螺,年产可达100公斤。

市场上卖的田螺是哪种品种

田螺的品种很多,常见的经济价值较高的种类有:中华圆田螺、中国圆田螺、胀肚圆田螺、长螺旋圆田螺和乌苏里圆田螺等五种。

这五个常见品种分别隶属于田螺属和圆田螺属两个属。田螺属的螺层有7层,不膨胀,具有螺旋色带,代表品种有长螺旋圆田螺、胀肚圆田螺、乌苏里田螺;而圆田螺属的贝壳表面光滑,螺层膨胀,代表品种有中华圆田螺和中国圆田螺两种。目前在我国华北地区、黄河平原、长江流域一带常见的是中华圆田螺。

虽然说田螺的种类有很多,但是它的营养价值都是差不多的。一般田螺的养殖都是用网箱来养殖,一方面是为了防止田螺的逃跑,另一方面是便于养殖者的养殖,让田螺得到适合它生长的生活环境。

如何养殖田螺


田螺养殖技术视频,广西田螺养殖技术视频-在线收看

【常见问题】如何养殖田螺?田螺养殖技术要点有哪些?

【专家解答】田螺养殖技术要点如下:

1、螺池建造

要选择水源充足、管理方便,既有流水又无污染的地方建专用螺池。池宽1.5米左右。池长可依地形而定,一般10米~15米。池深30厘米~50厘米。最好是几个螺池排成行分级建造,池的两端对角处开设进出水口,并安装防逃拦栅。两池之间筑建20厘米高的堤埂便于行走,池底铺垫10厘米厚的肥泥。池中可稀植茭白、芦笋或放养水浮莲、浮萍等水生植物,既为田螺遮荫避暑、攀缘栖息和提供饵料,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又可提高螺池利用率,增加收入。螺池周围筑高60厘米~80厘米的围墙或用网片围栏。

2、养殖水体

田螺适应能力强,疾病少,只要避开大量农药、化肥毒害,农村许多平坦的河渠、溪滩、坑、稻田、池塘等平常水体都可放养。保持底泥厚度10cm-15cm,面积大小不限。若是开阔的水体,水面可培植少量红萍和水莲等,池塘四周种植一些长藤瓜菜搭棚遮荫,水中布置竹尾、树枝或石块、草地等供田螺隐蔽栖息。田螺投放前10天,按每1/15公顷50kg-100kg的用量全池施生石灰清除野鱼虾和其他杂螺,3天-4天后在水体堆放有机肥料和繁殖饵料生物供田螺摄食。

3、种螺放养

种螺放养最好在田螺繁殖前期完成。种田螺的来源:一是野外采集,二是市场收集。选择色泽淡褐、壳薄而完整、体圆顶钝的鲜活螺。一般,自然粗放水体中每平方米投放种螺0.1kg-0.5kg,精养池可增大投种量2倍-3倍。养殖田螺可单独放养,也可套养部分鲢、鳙鱼种或采取田螺、泥鳅混养方式。

4、饲养管理

自然水域中粗放的养殖方式,只需保持水体肥度,每隔一段时间施放适量的厩肥、鸡粪、牛粪、猪粪或稻草等有机肥料即可满足田螺生长需要。在高密度精养情况下,则必须投人工饵料。田螺对营养要求不高,简单地用米糠、麦麸、豆粉以60%、25%和15%的比例配合即成田螺的上等饲料。

根据田螺吃食情况和气候情况,在生长适宜温度内(即20℃-28℃),田螺食欲旺盛,可每二天投喂一次,每次投饲量为体重的2%-3%。水温在15℃-20℃、28℃-30℃幅度时,每周投喂二次,每次投给1%左右。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则少投或不投。

5、日常管理工作

严禁流入受农药、化肥污染的水源;防止鸭、蛇、鼠、鸟等敌害侵入;及时清除水中杂草和草根。平时采取微流水形式,保持水位在30cm左右。高温季节加大水流量,以控制水温升高和保证水体溶氧充足。寒冷天气田螺进入泥土冬眠,此时,每周换水1次-2次,并向水体撒一些切碎的稻草以利田螺越冬。

6、采捕上市

经过一年的精心饲养,投放的幼螺可达10g-20g,当年孵出的仔螺也可达到5g以上规格。当仔螺长到10克以上时,其肉质细嫩肥实,最受市场欢迎,可分批采捕上市。采捕时放干池水,直接下池采拾即可,注意选留60%左右的大个体螺做种螺。

收获田螺时,采取捕大留小、分批上市的办法,有选择地摄取成螺,留养幼螺和注意选留部分母螺,以做到自然补种,以后无需再投放种苗。根据其生活习性,在夏、秋高温季节,选择清晨、夜间于岸边或水体中旋转的竹枝、草把上拣拾;冬、春季则选择晴天的中午拣拾。另外,也可采用下池摸捉或排水干池拣拾等办法采收田螺。田螺的运输很简便,可用普通竹篓、木桶等盛装,也可用编织袋包装,运输途中只要保持田螺湿润,防止曝晒即可。

【小编结语】田螺病害少,繁殖快,很好养殖,上文第一农经小编与您分享了一个田螺养殖技术视频,还为您详细介绍了田螺养殖要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的支持。

养殖田螺卵块的孵化


在养殖的田螺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田螺的生长习性,其次就是要了解它的养殖方法,但是这些书面上的知识看的再多,有的时候也只能理论上的东西,实际应用到养殖中,还是需要养殖者因情况而定。

养殖田螺卵块的孵化

为了提高孵苗率,田螺卵块的孵化要在孵化池(沟)离水面30厘米处用竹筛架设一个孵化床(如竹箔),孵化床的上方应用薄膜遮盖,薄膜上再放上遮荫物,以防雨淋及阳光的照射,并在孵化池(沟)中放一些浮萍。放置卵块时不要堆集,应平铺。每天收集的卵块要分开放置。刚产出的卵块呈粉红色,在孵化适宜温度2830X2条件下,卵45天后变为褐色,710天后变为白色。当卵粒变成白色后,幼螺即将破壳而出。幼螺孵出后便自动从筛孔掉入水中,螺顶由红色变为黑色时开始摄食,即可进行幼螺培育。

孵化的时间随气温的高低而变化,气温高,孵化时间短;气温低,田螺卵块的孵化时间长。在气温1822C下,经过2729天孵出幼螺;28℃以上经过8一12天孵化出幼螺;当气温在30E左右时,710天便可以孵出幼螺。当气温降至20℃以下时,卵很难孵出小螺。如气温不到20C,应将盛卵竹筛放在室内,置于用薄膜围成的保温箱内水盘中(水深10厘米),装40W灯泡加温到28℃,11天左右即完成田螺卵块的孵化。

田螺养殖池建设

1、选点养殖:田螺适应能力强,疾病少,只要避开大量农药、化肥毒害,农村许多平坦的河渠、溪滩、坑、稻田、池塘等平常水体都可放养。

2、池塘建设:田螺养殖池一般池宽1.5米,长10-15米,深30-50厘米,两池之间筑建20厘米高的堤埂以便行走,池底铺垫10厘米厚的肥泥,池中可稀植茭白、芦笋、水浮莲、浮萍等水生植物,给田螺遮阳避暑,攀缘栖息和提供饵料,提高螺池利用率,螺池周围筑高60-80厘米的围墙或网片围栏。

3、池塘消毒:田螺养殖中,全面禁止使用五氯酚钠清塘,一般可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但以生石灰为最佳,用量是有水(水深30-50厘米)100-150千克/亩,无水50-75千克/亩,生石灰清塘有增加PH值、增加钙含量、调节水质、杀毒杀菌等好处。

田螺的养殖方法

1、种螺选择:田螺多为自然繁殖,人工养殖可从水田、茭白地、浑水沟渠中拣拾,或去市场买,然后选择色泽淡褐、壳薄、体圆尾钝的鲜活螺作种螺,一般体重15-25克的田螺便达性成熟,在温度15℃以上便可繁殖,雌螺大而圆,雄螺小而尖。

2、放养时间:螺种放养既可一次性放足,也可分批多次放入,但考虑提高成活率,一般需要避开高温炎热的时间,当然在头年年底放养有利于缩短养殖时间提高当年单产。

3、放养方法:若在自然区域内放养,每平方米投入11个种螺即可(3公8母),如果挖水池单一养殖,每平方米可放100-500个,水层深度以0.8-1米为宜,池底保留一层10厘米以上的淤泥,便于田螺爬行、取食、栖息等,放养时雌雄螺一起放养,即可自然繁殖。

4、搭配养殖:为按每亩配养20-50克的鲢鱼20-50尾和20-50克的鳙鱼5-10尾以调节水质,养螺池不宜放养青、鲤、鲫和黄颡等肉食性或偏肉食性的鱼类。

螺蛳与田螺的区别

很多人以为螺蛳就是田螺,田螺也就是螺蛳,但其实它们是亲缘关系较近的两种东西,只是在很多方面都很相似而已。

1、产地不同:螺蛳只有我国才有,而田螺几乎遍布于世界各地。

2、贝壳不同:螺蛳的贝壳表面不如田螺光滑,上面长有许多螺旋形的肋纹,田螺的贝壳上面是没有肋纹的。

3、个头不同:田螺可以长得很大,螺蛳一般是长不大的。

4、习性不同:螺蛳是在水底匍匐生活的,必须要用特制的拖网才能捕到它,而田螺喜欢生活在岸边或水田里。

5、产子数量:螺蛳每胎只能生3~7个小螺蛳,田螺每胎能生好几十个。

6、繁殖季节:螺蛳一年四季都在不停的繁殖着,田螺则是在每年的3月~4月才开始繁殖。

田螺在我国农村是比较流行的养殖项目,因为养殖田螺的投资成本低,回报利润高,而且养殖田螺的门槛也比较低,因此很多的养殖者都把养殖的目光看向了田螺的养殖。

yz023.com养殖网养殖技巧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养殖方法,其中《养殖田螺饲料的需求特点》内容包含丰富的知识点,如不满足请访问“生态养殖土鸡的特点”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208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