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鸡肋”壮大为亿元产业

寒冬腊月,茶油飘香。

大山深处的凌云县逻楼镇、加尤镇、玉洪乡、下甲乡和伶站乡等,每逢街日,压榨山茶油的香味,从街头传到街尾。

“一斤30块,马上就拉走。”“茶米也要,8块钱一斤,现在给钱!”“茶果也行,带壳两块五!”当季,老百姓讨论最多的是山茶油的收成,土特产客商以拥有更多的山茶油为炫耀资本,整个凌云县的节奏仿佛1/3都给了山茶油。

凌云县油茶产业发展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今年山茶油产量将达1550吨,产值超1亿元。

面对这样的盛况,有谁会想到,山茶油在凌云也曾是“鸡肋”。

凌云县油茶树多种植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90年代初基本进入老龄期,加之管理粗放,挂果率普遍不高。老百姓在油茶上看不到希望,纷纷改种其他经济作物,使油茶树保有面积持续走低。

是谁在坚持,最终成就了凌云山茶油的今天?

记者多日走访获悉,答案是当地政府。

“山茶油是高等食用油,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它应该有一个很好的市场前景,我们也深入调研。可是,大部分农民不会想这么远,等山茶油得价了再发展,估计猴子都过火焰山啦!”县油茶产业发展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2005年左右,凌云县决定对油茶进行低产改造,同时引进新品种扩大种植,重振凌云山茶油产业。

可是,老百姓已经不认可山茶油产业,政府主导推进种植谈何容易?

首先得从培育示范户和龙头企业找突破口。

下甲乡双达村的杨国峰看好油茶的前景,打工返乡发展了几十亩油茶树,下甲乡政府立即上门大力扶持。

2012年底,在当地政府帮助下,以杨国峰为社长的凌云县下甲乡双达农民油茶专业合作社挂牌成立,合作社以家庭为单位,共同管理、经营油茶林,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如今已经发展了近万亩。

1月22日,记者前往双达村参观。杨国峰一路向导,庆幸自己当年的判断和选择:“在合作社的牵头下,这两年完成了7000亩的低产改造。低改前亩产茶油10公斤左右,低改后亩产增加到20公斤以上,按今年市价每公斤60元算,光油茶低改这项,就能为村民增收400多万元。”

其间,凌云引进金山油茶科技有限公司、震山生物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壮志食品有限公司等山茶油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油茶产业,目前全县已完成油茶新造林5000亩,油茶低产林改造2万多亩。

油茶获得群众重新认可,政府更是“趁热打铁”。

凌云县按照新建和低产改造并举的方针,制订了鼓励种植油茶林和实施油茶低产林改造的扶持政策,新种油茶林免费提供苗木,实施油茶低产林改造的每亩补助250元。2013年出台《关于打造“3个十万亩和2个万亩”扶持产业的决定》,计划从2013至2017年在全县8个乡镇实施优质油茶基地建设10万亩,其中新造林1万亩、油茶低产林改造9万亩。

继凌云白毫茶之后,因为政府的一份担当,10万亩油茶基地正在崛起,凌云百姓又多了一条致富好路子。

相关知识

养鹅业的产业发展优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健康越来越关注,于是健康食品也就成了热门话题。鹅是以食草为主的水禽,生活力、抗病力比较强.疾病少,用药少.药残少。而且鹅肉蛋自质含量比较高.脂肪含量比较低.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较高.所以鹅肉作为21世纪人类的集营养、保健、安全于一体的绿色食品.必将长兴不衰。

鹅以食草为主,耗粮较少,又适于人工饲养管理方式.发展养鹅业.符合人多地少、农村劳动力过剩、饲粮不足且农作物秸秆丰富又没有充分利用的国情。符合国家的稳定猪、鸡. 大力发展草食畜禽的产业政策.养鹅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达国家劳动力少。工资高一般不养鹅。所以,我国发展养鹅业在国外没有竟争对手,国内没有进口的压力.是一个真正自由自在。省心的产业。

鹅的生理特点是繁殖率比较低,鹅群发展比较缓慢,不容易出现产品过剩问题市场风险比较小。随着鹅肉市场由南方向北方迅速转移,专家预测。鹅肉产品供不应求的市场局面将会保持很长时间

生猪产业的春天在哪里?


生猪产业的春天究竟在哪里?这是3月8日,在山西省猪业协会举办的全省生猪产业新常态发展创新研讨会上,与会者一致关注并热烈探讨的核心议题。

来自全省各地的养猪大户代表、专家、畜牧官员就山西生猪产业的现状、全国生猪生产的形势、今年及未来几年产业走势,进行了认真分析和研判,见仁见智,各抒己见。

冬天仍在持续

谁不期盼春天啊,但是从现在的形势分析,寒冷的“冬天”还将持续,而且很难估计什么时候才能离去。就2015年来说,说不定比2014年还要寒冷。山西威科饲料科技公司老总赵瑞峰作出了这样的判断,而他的预测也得到了与会者的认同。

大家认为,生猪生产供大于求的格局没有改变。过去大家讲“猪周期”,是因为小养殖户随着猪价的市场波动,赚钱时一哄而上,赔钱时关门大吉。现在小养殖户少了,规模养殖户多了,特别是日渐兴起的大型养殖企业,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强,他们不但看重经营利润,更看重市场份额,虽然身处严冬,但也不会轻易减产,所以在短时间内要使供大于求的局面反转,几乎是不可能的。

另一个原因,猪肉的消费量在下降的格局也没有改变。过去海鲜和其他肉类短缺,使得猪肉占居民肉类消费的比重在70%以上,而现在肉类品种的多元化和海鲜产品的增多,造成猪肉的占比仅为60%以上,且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以太原市为例,2015年春节市民的海鲜消费量比上一年翻了一番。

急需抱团取暖

没有倒闭的行业,只有倒闭的企业。在严寒的冬天里,首先倒下去的必定是“御寒”能力差的养殖户。平定县养猪大户王连廷认为,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各个养殖户要借助省“猪业”协会这个平台,通过协会联合起来,抱团取暖度过严冬。

此言一出,立刻得到了与会者的热烈回应。生猪养殖处在整个产业链条的中间,上游是饲料加工企业,下游是屠宰加工企业,现在上下游企业都在向中间挤压,争取更大的利润空间,使得养殖户遭受两面夹攻,在夹缝中求生存。为此,参会者希望山西省猪业协会能够把养猪户联合起来,在饲料采购、药品采购、生猪销售、品牌创建等多个方面发挥相互抱团,互相温暖的作用。

养殖大户孙勇建议,协会可以为会员统一采购饲料,采购药品,这样作为一个超大规模的用户,在市场上是有话语权的,能够为养殖户争取到一定的价格利益,能够帮助养殖户降低一些养殖成本。

太谷县猪业协会会长张保平说,现在不管是多大规模的养殖户,面对屠宰企业都是没有议价权的,确实也没有那个能力。但是如果协会将山西的生猪销售统一起来,那就有能力与对方谈谈价钱了。再说创建品牌,也是联合起来有力量,大家与其各自创品牌成本高、效益差,那就不如共同做一个品牌,以低成本换高效益。

“春天”需要创造

什么是新常态?对于生猪养殖业来说,新常态就是整个行业已告别了“猪周期”时代,也再不会让养殖户亏本一年之后,翻过手来就狠赚一年,靠运气来养猪了。这是第一层意思。第二层意思就是,生猪养殖业已告别了高利润时代,进入到一个微利时代。山西省生猪产业界权威学者,山西农业大学李步高教授提出这样的观点。他认为,如果把高利润看成是生猪产业春天的话,那么这样的春天恐怕是等不来了。新常态下的春天,是提高产业素质,靠做强产业来赚钱。从这个意义上讲,生猪产业的春天不能坐等,而是要靠业内人士的努力来创造。

太谷县猪业协会会长张保平对这个观点大为赞同。他举例说,在这次严冬中首先倒下去的不是规模小的养殖户,而是自身素质不强的养殖户。山西长荣天兆畜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军也认为,养殖户苦练内功,自挖潜力,从生产、管理、技术等各方面提高本领,降低成本,努力做强十分重要。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一个养殖户的做强甚至比做大更有意义,更有利于生存和发展。

省畜禽繁育工作站站长张树方说,为了度过严冬,并创造生猪产业的春天,我省养殖户一定要努力解决当前生猪产业素质偏低的问题,解决低效率导致的低产出问题。途径就是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标准化、集约化、科学化水平,形成以科技进步为主的内涵式增长模式,尽快实现由传统数量型增长向数量、质量和效益并重的方向转变。他举例具体说明,我省现在生猪饲养料肉比和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每公斤增重多用饲料1斤左右。母猪年产断奶仔猪比国外先进水平少10头以上。这就是差距,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他还提醒养殖户,“晋汾白猪”是我省自己的良种,也是今年被国家农业部列入重点推广的优良品种,我省的养殖户一定要抓住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机遇,以特色强素质。只有这样,大家才有能力摆脱严冬的围困,靠自己创造生猪产业的春天。

大连海参产业渐回暖


5月24日,杨学凯驱车从锦州返回大连时,心情好转,在瞥见窗外一片明媚山花时,他甚至哼起了小曲。“今春,海参价格稍涨,昨天,我在锦州的养殖圈卖了一批海参,出水价每斤48元,而去年同期则在45元左右。大连本地的圈养海参价格更高一点,目前,主流价位为每斤50元~60元,单价比去年同期微涨5元左右。”杨学凯说,一斤海参涨三五元钱不算什么,但这种“上涨迹象”却很提气,能给人一种希望感。

“现在,大连海参逐渐进入春季捕捞集中期,综合各县区情况看,今春,大连海参价格悄现触底反弹苗头,粗略估计,比去年同期上涨5%~10%。”业内人士表示,大连春捕海参所显露出来的价格止跌回升等迹象,让这个庞大产业多少松了一口气。

一次让业内惊喜的价格反弹

“大连圈养海参春季集中捕捞期在5月初~6月中旬,而底播海参春季捕捞则从6月初开始,持续一个月左右。”瓦房店市海参协会会长王明利介绍,今春,大连圈养海参价格已基本明确,而底播海参的价格尚未确定。

“这几天,大连圈养海参主流价位是每斤55元~58元,少数品质非常好的能卖到60元。”昨日,瓦房店市海参养殖户高明介绍,近期,海参价格有所抬头,5月初每斤仅为45元~47元。

“严格来说,今春,大连海参价格只是比去年同期稳中略升,少数养殖圈产出的海参因为个头稍小等原因,甚至比去年同期便宜一点点。”上述业内人士表示,至少在最近两年海参价格“跌跌不休”的背景下,今春,大连海参止跌微涨已让业内颇感惊喜了。另外,目前看,今春大连海参收成较好,大体估计,产量比去年同期提升10%左右。

“去库存”压力不再沉重?

圈养海参每斤50元左右,对于养殖者来说,这样的行情是否赔钱呢?“如果产量正常,即使每斤50元,养海参也不赔钱。不过,现在养海参已经告别当年的‘暴利’,转而进入微利时代了。”杨学凯坦率地说。

“5月10日,我刚卖了3000斤海参,每斤50元,毛收入15万元。粗略估计,这批海参苗种成本将近10万元,还要去除人工成本、管理成本等等,确实已没太多利润可言了。”大连海参养殖者孙宏运表示,对于一些贷款养海参的投资者来说,当前养海参的微薄利润恐怕难以填补高额利息,这部分财务成本高的养殖者或许还是处于轻微亏损状态。

“前两年,大连积压海参量比较大,而经过消化,今年,大连的养殖圈里及海底海参的积压量都已明显减少。”大连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大连海参来说,现在,已经不用背负“巨大存量”这个沉重包袱了,这应该是除了价格微涨之外,大连海参产业传出来的另一个利好消息。

“总体感觉,今春捕捞上来的鲜活海参不愁卖,除了大连一些海参加工企业收购之外,来自山东等外地客商的收购量也很大。”孙宏运介绍,春夏两季,是大连市场海参销售的淡季,因此,春季海参在本地市场消化量有限,其要么销往外地,要么加工成各类海参产品,备货秋冬季市场。

一场由市场主导的行业整合

事实上,让海参养殖者们能够松一口气的还有来自产业上游的一点回暖迹象。“去年春季,大连的海参苗种还是一斤30多元,而现在已经涨到45元了。海参种苗价格的企稳回升,将逐步传导到海参行情上。”王明利表示,初步估计,最近两年,大连有超过50%的海参育苗户停产了。换言之,大连海参育苗产业此前的泡沫已逐渐挤出,这个一度野蛮扩张的产业已初步完成了一次由市场主导的淘汰和整合。

“2000年前后,海参育苗产业达到疯狂状态,当时,海参苗种最高卖过每斤200元。在如此高价刺激下,大连、河北、山东等地的海参育苗产业的规模成倍增长,场外资金也狂热涌入,最终导致了这个产业泡沫破碎。”上述业内人士介绍,2012年,海参大苗均价在每斤70元左右,2013年则下降到40元~50元,到2014年时,跌入谷底,每斤仅为30元左右。

蜈蚣产业的现状及前景


蜈蚣分布最广,产量最多。产在江苏、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等地,另外四川、广东、广西、陕西也产。其中浙江和嘉兴地区的岱山县50年代统计,年产量在三四百万条。

据报道,从1964年至1976年的十几年间,浙江野生蜈蚣的商品产地嘉兴地区由于采用了桑树田间套种作物的高效耕作方法,使蜈蚣栖息的树行间隙日益减少,是当地药用蜈蚣商品产量逐年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从1964年前的年产量250万条下降到1976年的1.5万条,为一般年产量(250万条)的0.6%。

湖北70年代末调查沿长江各县产量较多,年产量2000万条。近几年来,由于人工养殖的开展,其商品产量略有回升。

蜈蚣有很高的药用和经济价值,我国为地道的蜈蚣药材产地,是我国最紧缺中药材,国际市场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特别是在东南亚国家。我国蜈蚣享有较高的声誉。每年都有大批出口,是我国出口的重要土特产品佼佼者。

但是,多年来,我国入药和出口蜈蚣,多以野外捕捉为主,然而近几年,随着蜈蚣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野生蜈蚣资源的不断减少,从野外捕捉的蜈蚣也越来越少。从而导致蜈蚣货源十分短缺,价格攀升。在我国中药材市场上,每条蜈蚣的价格已高达1.5元左右,且供不应求。这就为人工养殖蜈蚣提供了极好的机会。作为传统的药材,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变,使蜈蚣产量锐减。

蜈蚣是临床常用药,往往和蝎子等药在一起配伍应用,特点:性温、有毒,有抗惊厥,对戊四氮、纯烟碱和硝酸士的宁所引起的惊厥均有不同程度的对抗作用。对结核杆菌及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均有抑菌作用。

对小儿惊风、破伤风、痉挛抽搐、口紧、角弓反张、面神经麻痹、疮疡肿毒、慢性骨髓炎、百日咳、关节炎、骨结核有效,并可解虫毒、蛇毒,治烫伤、堕胎、多发性疮肿、急性乳腺炎,慢眭溃疡、黄疸性肝炎、抽搐、风癣、白秃等均有作用。

小鼠灌胃实验表明:蜈蚣对惊厥有不同程度的对抗作用。蜈蚣的水浸液能抑制结核杆菌和皮肤真菌,民间将蜈蚣去头足研末内服,可治疗胸膜炎、结核性肋膜炎、肺结核、散发性结核、乳腺结核以及颈淋巴结核,把蜈蚣焙干和鸡蛋混制治急性黄疸性肝炎等。目前还开展了用蜈蚣治疗肿瘤、癌症、止痉、抗真菌,从蜈蚣分离出S一羟基赖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丝氨酸、牛磺酸、谷氨酸等方面的试验。

因为蜈蚣含有很高治疗价值的和蜂毒相似的两种有毒物质即组织胺样物质及溶血蛋白质;另外还含有酪氨酸、亮氨酸、蚁酸、脂肪油、胆甾醇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滋补保健品需求逐年上升,作为有明显保健功效的蜈蚣类保健品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喜爱。神龙酒就是根据祖国传统食疗、食治、食补为一体的健生疗法,以及本地民间用米酒浸泡蜈蚣饮用调理养生的启示,配以数种常用中药,以现代工艺及设备生产的健身饮料酒。该产品的毒理学研究、营养学分析以及功效学研究表明,神龙酒营养高,含有15种以上氨基酸及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且无毒副作用,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除此之外该产品具有补肾壮阳、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多种功效。

因此,大力开发蜈蚣系列产品,使其逐步向工业化开发利用方向发展已是当代生产的需要。同时由于蜈蚣系列产品的研制开发,使得人工饲养蜈蚣的规模逐渐加大,对增加农户的收入,帮助脱贫致富均有着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土元吃什么和怎样喂食土元


1、土元的食料种类

土元适应能力强,食性杂,喜食的饲料种类多,瓜果、蔬菜,野菜等青饲料,以及动物性食料等都可作为土元的饵料。夏秋季节,土元活动频繁,这时青饲料也很多,食源更为广泛。

食料种类可分以下几种:

(1)粮油加工后的副产品,如麸皮、米糠、菜籽饼(粉)、棉仁饼(粉)、豆腐渣等。

(2)各种瓜果皮、菜叶,以及瓜果类的花、茎、叶等。

(3)块根类,如甘薯、芋艿;水果类如梨、桃、柿子,以及番茄、茭白等蔬菜。

(4)无花果、蓖麻、蚕豆、白杨、桑、棉花、紫云英等的茎叶以及浮萍等水生植物等。

(5)各种下脚残渣,如猪、牛、羊、鸡鸭、鱼等肉食类残渣、泔脚等。

2.喂食

土元是非常耐饥的昆虫。在湿润、肥沃的坑泥中,一个月不吃食也不会饿死。平时,土元也不是每天要吃食,而是吃一次后隔几天再出来觅食。但总有一部分虫出来吃食,一部分潜伏在饲养土中,形成分批觅食的现象。因此,为使所有土元都能吃饱,饲养者应每天喂料。否则,有些土元不能及时吃到食料,虽不至于饿死,但影响其生长发育。

喂食要根据不同的虫龄、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生长阶段,采取不同的喂食方法。如14龄的若虫,虫体还小,活动能力较弱,活动范围小,仅在饲养土的表层觅食。对这些幼虫,可采取散喂的办法,即把饲料均匀地撒在饲养土表层,幼虫能轻易吃到食料。为促使幼虫发育健壮,食料应以精料为主,以后随年龄增长再逐渐加喂青料和粗料。5龄以上的若虫和成虫都是出土觅食的。喂料时可先在饲养土表面撒一些稻壳,然后将精料和青料撤在上面。这样做的优点是土元出土觅食时,先穿过稻壳,身上的泥被稻壳擦落,使饲料保持干净。但母土元坑不要放稻谷。

另外,也可以采用垫喂的方法,即用薄木板、塑料板、旧油毛毡之类铺在饲养土上面,作为饲料板,再把饲料撒在上面。这种方法适用于喂精饲料,主要是保持饲料清洁,吃剩下的料也容易处理。7龄以上的成虫生长快,食量也大,以喂粗料为主,精料为辅。产卵的母虫需要较多营养物质,应多喂精料,少喂粗料,在食料中拌些黄豆粉、骨粉、贝壳粉、鱼粉和烧熟的虾、鱼等蛋白质、维生素丰富的饲料,有利于增强母虫的体质。

土元在蜕皮前后,食量明显减少。蜕皮期间,完全停食。在这段时间,可少喂或不喂。蜕皮结束,再恢复正常喂食水平。喂食量的多少,应根据所饲养的土元的数量、虫龄、发育阶段而不同。总的原则是精料吃光,青料有余,同时掌握精青搭配,以青为主。

适当地多喂动物性饲料,可以促使土元生长发育。但应注意,动物性饲料需要煮熟后喂给,其他食料可以生喂,否则不利于土元生长。

潜江“富硒”稻虾种养产业新升级


湖北省硒资源丰富,2013年在江汉平原发现万余平方公里的富硒土壤后,2015年湖北省政府发布《湖北省富硒产业发展规划》,潜江市正是作为规划中发展富硒农产品的重点区域。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潜江“富硒”稻虾种养产业新升级。

自2016年起,由湖北省农科院提供富硒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潜江双湖合作社以“公司+农户”的方式具体实施富硒稻虾项目示范。湖北省农科院研究員郑威介绍说,潜江生产出来的富硒虾、富硒稻营养价值高,除富含对人体有益的有机硒外,还提高了小龙虾的蛋白质含量,且虾肉紧实有弹性。
“富硒小龙虾确实好,不但富含硒,而且个体重、外观好、耐储运,卖价每斤比同等规格的普通虾高5元。”近日,湖北潜江双湖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林本常向记者介绍,5月正是合作社稻田养虾的上市旺季,合作社依托湖北省农科院的富硒虾养殖技术,已在潜江市后湖管理区等地建成了1000亩富硒稻虾综合种养和500亩精养虾示范基地。
湖北省硒资源丰富,2013年在江汉平原发现万余平方公里的富硒土壤后,2015年湖北省政府发布《湖北省富硒产业发展规划》,潜江市正是作为规划中发展富硒农产品的重点区域。
“潜江市委、市政府重视富硒虾稻的发展,将富硒虾稻作为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举措,计划建设5个万亩以上的富硒产业基地。”潜江市委书记黄剑雄表示,经过16年的探索、创新和发展,潜江小龙虾产业已形成集良种育繁、稻田养虾、加工出口、餐饮服务、冷链物流、精深加工、节庆文化等于一体的产业化格局,产业链条十分完整。今年6月9日至12日,中国渔业协会等单位将与潜江市共同举办首届中国(潜江)国际龙虾·虾稻产业博览会暨第八届湖北(潜江)龙虾节,龙虾之乡成为潜江在全球的城市名片。若在此基础上打响富硒品牌,则虾稻产业价值还会增强。
2016年起,由湖北省农科院提供富硒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潜江双湖合作社以“公司+农户”的方式具体实施富硒稻虾项目示范。今年3月初,“湖北省农业科技五个一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示范基地”和“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潜江市人民政府博士后工作站”在双湖合作社挂牌。生产出来的潜江富硒稻米经国家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有机硒含量达0.473毫克/千克,占总硒比例达92%。富硒虾经实验室检测,有机硒达0.35毫克/千克,占总硒的比例达85%。
“富硒稻虾要在优质的前提下谈富硒,提倡精饲料和青饲料的配合饲喂。”湖北省农科院研究员郑威介绍说,潜江生产出来的富硒虾、稻营养价值高,除富含对人体有益的有机硒外,还提高了小龙虾的蛋白质含量,且虾肉紧实有弹性。但是土壤中硒的有效性低,动植物很难直接利用。下一步,要加强研究,用科技支撑产业,加快硒产业的认证、监管、标准和检测体系建设,在充分利用土壤硒资源的前提下,科学利用外源有机硒进行动植物干预。

“今年小龙虾上市的时候,普通虾卖到42元/斤就很不错了,而我的富硒虾最高卖到了58元/斤。”言语间,郑向华脸上一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眉眼、嘴角尽是丰收的喜悦。

郑向华说,他养的小龙虾因为品质特别好,都是直供给虾皇、8号店、龙虾职业学校等。“现在我这片富硒虾稻基地,年收益在230万以上完全没问题!”

富硒虾稻,潜江走在前列

“去年,湖南卫视‘虾王争霸赛’上,‘虾皇’就是带着我们这里的富硒虾一举摘得‘虾王’桂冠!”说到富硒虾的好品质,潜江市双湖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林本常骄傲不已。

目前,该合作社已成为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富硒农业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持有农业部国家级检测报告,并成功注册“鸳鸯湖”富硒虾稻“R”商标,签订了“全国富硒产品防伪溯源系统”协议。

依托富硒虾健美的外形、饱满的肉质、清甜的口感、健壮的体质,眼下,富硒虾稻已在潜江市悄然拓展开:后湖管理区有2500多亩、运粮湖管理区1800多亩、高场办事处200多亩……

“今后,我们将把潜江‘富硒虾稻’打造成全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示范样板,让‘富硒虾稻’这种高效种养模式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郑威说。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218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