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肠淋巴滤泡肿胀、坏死并非都是猪瘟惹的祸

猪瘟是一类传染病,也是常见病,主要病变之一为肠淋巴滤泡肿胀、坏死。在病死猪剖检过程中,遇到肠淋巴滤泡肿胀、坏死这种纽扣状溃疡病变,人们自然想到猪瘟,然而在猪圆环病毒感染、仔猪副伤寒、猪痢疾、仔猪梭菌性肠炎、猪耶尔辛氏菌结肠炎、猪结节虫病的临床剖检中都出现过类似病变。由此可见,猪肠淋巴滤泡肿胀、坏死并非都是猪瘟惹的祸。

淋巴滤泡与扁桃体、脾脏、胸腺等一样都是猪的淋巴组织。正常情况下,淋巴滤泡不明显,有急性、慢性炎症时常增生、肥大,有的疾病还可见坏死。淋巴滤泡增生是淋巴组织对炎症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本文将对可能出现肠淋巴滤泡肿胀、坏死的疾病用表格和图片的形式加以分析:

一、引发肠淋巴滤泡肿胀、坏死疾病的鉴别

究所邮编:250100)

二、引发肠淋巴滤泡肿胀、坏死的疾病实图解析

1.猪瘟

回盲口有纽扣状溃疡,溃疡灶特别规则,大肠黏膜有出血和坏死。具体见图1。

2.猪圆环病毒感染

回盲口、结肠有坏死灶,但不像猪瘟那样呈规则的圆形。具体见图2。

3.仔猪副伤寒

以大肠发生绿色糠麸状坏死为特征。具体见图3。

4.仔猪梭菌性肠炎

结肠可见淋巴滤泡肿胀,小肠弥漫性出血,多来不及治疗。具体见图4。

5.猪痢疾

结肠浆膜上出现白色的、稍凸起的病灶,具体见图5。典型特征是:大肠有病变而小肠没有,常在回盲肠结合处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

6.猪耶尔辛氏菌结肠炎

淋巴滤泡肿大并向浆膜层或黏膜层凸出,小肠、结肠和直肠黏膜有散在呈火山口状的溃疡灶。病灶周围可见出血带,即所谓的红晕。另外,除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外,其他器官未见明显变化。具体见图6。

7.猪结节虫病

盲肠、结肠浆膜形成结节(见图7),肠黏膜溃疡,肠壁增厚,并覆有灰色、褐色假膜(见图8)。

三、小结

我们不能将淋巴滤泡增生、肥大、坏死等当作某一种疾病的病变。因此,在剖检过程中出现此种病变时,需要对症候群全面了解,如在剖检前或同时注意倾听畜主(饲养员、猪场技术人员)的诉说(/),并对需要了解但畜主没有反映的问题加以追问。如果在猪场,剖检前最好先观察同圈猪特别是患猪的运动、呼吸、消化、体温、皮肤颜色、表情、气味等情况,必要时触诊,再对所得信息中进行梳理,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进而做出较正确的诊断。

在临床上,疾病症状表现是错综复杂的,只有认真研究各种常见症状、症候群和发病机理,才能对不同疾病出现的相同症状或病变加以鉴别。症状或病变的鉴别,是疾病诊断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一般诊断思维原则是先常见病、后少见病,但要坚持重点论,一定要抓住具有诊断意义的病理变化,强调理论结合实践,避免以偏概全,出现误诊。

注:本研究受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资助。

(作者联系地址:张米申江苏省沛县龙固兽医站邮编:221613;吴家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邮编:250100)

相关阅读

真鲷淋巴囊肿病


疾病名称淋巴囊肿病

为害对象 多见于鲈形目、鲽形目中的一些鱼类;我国常见的海水养殖鱼如牙鲆、大凌鲆、真鲷、东方鲀等
疾病概述
属于病毒病

引发此病的病原为淋巴囊肿病病毒(LymPhocystisVirus,LCV),病毒形态呈正20面体,大小为200~250nm。

这类疾病多见于鲈形目、鲽形目中的一些鱼类,我国常见的海水养殖鱼如牙鲆、大凌鲆、真鲷、东方鲀等都曾发生过这种疾病。该病在水温10~25℃时容易发作,0~1龄鱼患此病后,于2个月内死亡率可达30%,2龄以上的鱼患此病后,一般不引起死亡,但鱼体消瘦,体表难看,丧失商业价值。该病发生时,鱼表皮、鳍、眼球表面出砚许多肿胀物,有时这些肿胀物聚集成团或连成片状。有时在鱼的鳃、肝、脾、卵、咽喉等组织和器官上也可能出现肿胀物。

病原 淋巴囊肿病病毒(LymPhocystisVirus,LCV)

防治方法
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孵化用水;将受精卵收集到孵化池中孵化时,用25g/m3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碘(含有效碘10%)水药浴15分钟;用1g/m3的漂白份(含有效氯30%)水泼面养殖池。

猪坏死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及其防治措施


随着集约化养猪业的快速发展,猪坏死杆菌病也频频发生,给养猪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猪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猪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猪患坏死杆菌病是因感染坏死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多侵害小猪,常因猪舍污秽潮湿,粪尿堆积,致使猪体不干净。坏死杆菌通过擦伤的皮肤侵入体内而发病,特别是猪相互咬斗,最易发生本病。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猪坏死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及其防治措施。

1、病原特性

坏死梭杆菌是引起该病的病原,是梭杆菌属中的一员。在感染组织中通常呈长短不同的丝状,有些呈球杆状,直径在0.5~1.7μm左右,长度在100μm左右,有时甚至能够达到300μm左右。该菌主要存在于病灶内,进行染色不能够均匀着色,呈串珠状。该病菌没有生长鞭毛,没有鞭毛无法形成芽抱,经过革兰氏染色呈阴性。该菌是一种严格的厌氧菌,最适宜在37℃温度下生长,最适pH为7.0。该病菌可分成三个菌型,即A、B、AB型。其中A型可在血液琼脂上形成金属灰白色的扁平菌落,具有不规则的轮廓,且能够形成β型溶血;B型会形成隆起的黄色菌落,具有圆整的轮廓,轻度或者不溶血;AB型属于中间型,会形成毡状菌丝,周围比较疏松,而中央比较致密。该病菌能够分泌多种外毒素,如溶血素、杀白细胞素等,可导致感染组织发生水肿;还能够分泌内毒素,导致组织发生坏死。该病菌在60℃温水中作用1min,就会使其失活;也可使用化学试剂处理,如1%的福尔马林溶液、5%的氢氧化钠溶液、1%的高锰酸钾溶液等,都能够使其失活。尽管病菌具有较低的抵抗力,但存活率较高,如可在被污染的土壤中生存大约1个月。

2、临床症状

母猪感染病菌后主要发生坏死性皮炎,主要特征是颈部、体侧以及臀部皮肤和皮下发生坏死,并形成溃疡。发病初期,只会形成非常小的创口,并有少量脓汁附着在周围或者上面覆盖干痂,用手触摸可感到质地硬固,明显肿胀,但没有热痛感。接着痂下组织发生坏死,并快速扩散,形成囊状坏死灶。病变处发生脱毛,皮肤明显变白。病灶内组织发生坏死溶解,变成灰棕色或者灰黄色液体,并散发恶臭味,且会经创口流出。创口边缘不规则,创底凹凸不平。部分病猪会有大片皮肤发生干性坏死,如同在体表覆盖有盔甲。病猪不会表现出明显的全身症状,食欲基本保持正常。

仔猪感染病菌后主要发生坏死性口炎和肠炎。病猪表现出烦躁不安,减少采食量,发生腹泻,体质消瘦,颊部、齿龈、舌以及扁桃体形成溃疡,并有伪膜或者痂皮附着在上面,下面发生化脓性坏死性的淡黄色病变,散发腥臭的味道,症状严重时5~10天后发生死亡。个别病猪甚至耳、尾发生干性坏死,最终发生脱落。

3、实验室诊断

镜检。在病猪体表或者内脏病灶与健康组织的分界处采取病料制成标本,但由于标本已经发生污染,可先添加适量的生理盐水制成5~10倍的乳剂,在兔耳外侧皮下注射0.5mL,经过3天就会在接种处形成痂皮,且双耳下垂,经过大约8天发生死亡。在兔没有死亡前,采取2mL心脏血液,在固定培养基内接种就能够分离出病菌。病菌使用普通的苯胺染料进行染色只能够发生轻度着色,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呈多形性梭状杆菌,不能够运动,无法形成芽胞,存在于病变组织和培养物内的病菌通常呈长丝状,部分病菌呈球杆菌状。

细菌分离培养。将标本在肝片肉汤培养基平板上接种进行分离培养,发现开始时在肝片肉汤中会在管底或者肝块周围呈絮状生长,并不断向上生长,浊度逐渐提高,在凡士林下形成气泡,后期逐渐变清,在第8天全部生长物发生沉淀。

4、防治措施

隔离消毒。发现病猪后要立即进行隔离,并提高猪群管理水平,改善饲养水平和环境卫生,确保舍内干燥清洁,防止过度拥挤,并避免其他猪撕咬病猪发生病变的部位。栏舍要彻底进行消毒,可选择使用醛胺复合消毒剂、消特灵等消毒药。病猪排出的粪便要采取无害化处理,如堆积发酵等。

药物治疗。病猪主要采取局部治疗,并搭配全身治疗。病猪要先对创内的坏死组织进行彻底清除,接着使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者0.1%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冲洗,并在患处涂抹由福尔马林、松馏油按1∶4比例混合组成的合剂或者金霉素软膏,同时配合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土霉素粉。另外,为避免病猪出现继发感染,可注射复方磺胺嘧啶钠注射液0.3mL/kg,每天2次;或者按体重每10kg注射盐酸土霉素注射液1mL,每天2次,连续使用4天。

加强饲养管理。猪群应加强管理,防止相互咬伤或者形成其他外伤。猪舍内外环境保持干燥、清洁、卫生。母猪定位笼、产床在使用前要进行整修,避免猪体被扎伤。如果猪体形成外伤,要立即涂擦适量的碘酊。控制猪群饲养密度适宜,并按个体大小将接近的猪集中在一起采取按时饲喂,注意控制喂量,还要确保强弱猪采取分开饲喂,防止相互争食而发生斗咬。哺乳仔猪的犬齿要适时剪短,防止在争奶时将颊部咬伤而使母猪奶头发生损伤。猪场加强对蚊、蝇的消灭,防止叮咬而感染坏死杆菌。被病菌污染的垫草、各种用具以及饲料等,都要经过严格消毒或者烧毁。

猪坏死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马登镇畜牧兽医站
2013年8月19日,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遇到以皮肤坏死、形成硬痂如盔甲般覆盖体表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根据临床和实验室镜检,初步诊断为猪坏死杆菌病。

1、基本资料
畜主于2013年8月19日来本诊所求诊,户主住于马登镇江南村江长岭自然村,其饲养的3头猪表皮发生溃烂,时间约1周,户主见症状日渐严重前来求诊。经观察,3头猪体表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脓疮溃烂,1头较轻,另外2头较为严重,其患处已成一片如盔甲般覆盖体表。经畜主口述,4日前症状虽较为明显,但未引起重视,19日当天突然发现2头猪患处成一片如盔甲般覆盖体表。经对猪圈详细检查发现,3头猪所在的猪圈垫草湿、脏,长时间未清理,粪便尿液不能及时排除圈外,在圈内有滞留,散发难闻气味。圈内卫生条件很差,猪圈未按照卫生规定消毒、清理,猪体表较为污秽。检查3头猪的体表,均发病。

2、临床症状病
3头猪主要感染猪坏死杆菌,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坏死性皮炎,于体侧背部、颈部病发,以溃疡和坏死为主,严重者呈一片如盔甲般覆盖体表。患部脱毛,皮肤变白变红。病灶内组织坏死溶解,形成灰黄色或灰棕色恶臭液体,从创口流出。用探针检查时发现皮下有大小不等的坏死区,创口边缘不整齐,创底凹凸不平。有的病猪大片皮肤干性坏死,如盔甲般覆盖体表。该次诊断的3头病猪除1头出现高温、食欲减退外,其余2头病猪体温、食欲均为正常。

3、实验室检验
从病猪体表坏死组织与健康组织交界处刮取病料,涂片后用石炭酸复红染色液染色镜检,见有着色不均匀、呈串珠状的长丝形菌体。

4、防治措施
(1)由于本病的病灶主要在局部,因此,应以局部治疗为主,并配合全身治疗。首先彻底清除创内的坏死组织,至露出红色创面为止,涂擦1∶4的福尔马林松馏油合剂,用3%过氧化氢液冲洗或0.5%高锰酸钾液清洗患处,每天1次,连续用7d,并在清洗后将抗生素软膏、5%碘酐、磺胺涂于患处。
(2)对体温升高、食欲减少的病猪,用青霉素160万IU、安痛定20mL混合肌注,每天1次,食欲恢复正常即可停用。
(3)加强管理。猪圈泥泞潮湿、猪只拥挤、互相践踏和咬架等情况下容易发生本病,应保持猪舍内外环境清洁、干燥、卫生,避免咬伤和其他外伤。发生外伤后,要及时涂擦碘酊。采用上述治疗方法3头病猪全愈。

得过非洲猪瘟的猪有抗体吗


非洲猪瘟对猪的生长有非常大的影响,对于养殖户来说,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有部分发生过非洲猪瘟的养殖场,还有残余的猪,那么得过非洲猪瘟的猪有抗体吗?

得过非洲猪瘟的猪虽然会有抗体,但是免疫性保持时间较短,康复猪也很有可能是一个病毒携带者。因为这种病毒的抗性非常强,能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下存活,除了生猪外还可以在蚊子和蜱虫体内繁衍。再有新的传染机会的情况下就会将病毒传染给其它生猪,造成新的疫情发生,自身和周边的养殖场都会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即使真的有这种情况发生,也不建议大家继续养殖。

非洲猪瘟是一种高热,急性,高死亡率的恶性传染病,根据病毒毒株的不同,发病率通常在40%-85%之间,死亡率因感染的毒株不同而有所差异。高致病性毒株死亡率可高达90-;中等致病性毒株在成年动物的死亡率在20%-40%之间,在幼年动物的死亡率在70%-80%之间;低致病性毒株死亡率在3%-30%之间。目前根据我国分离出来的毒株数据显示为高致病毒株,和俄罗斯爆发的毒株相同。

在养殖场发生生猪不明原因死亡后,目前主要是采取养殖户主动上报,在有关部门接到报告后,会在第一时间赶往事发养殖场进行取样检验检疫,在确实疫情后上报给省级有关部门或国家相关部门进行疫情的发布。

如果在生猪出现不明原因死亡后,一定要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上报,因为这是降低损失的唯一方法。如果不及时上报,最后导致养殖场的生猪全军覆没,做为一个普通养殖户,这个损失真的承担不起。而且后期还有非常严格的消毒工作,各种药剂的使用需要很大一部分资金,一些隐藏处很容易被我们忽略,如果消毒不彻底就补栏,很有可能会再次导致疫情的发生,最后导致害人害己。

得过非洲猪瘟的猪,千万不要以为有抗体了就继续养殖,否则就会得不偿失。

猪得了猪瘟能治好吗


猪得了猪瘟及时治疗是可以治好的,但如果发现的较晚,用药物治疗后效果不理想,那就只能及时隔离扑杀,再进行深埋,以防止传染给其它健康的猪。

猪得了猪瘟有的还是可以治好的,但是也要看情况而定,如果是刚得的,并且及时治疗,是能够治愈的,若是发现得晚,用药物治疗并没有什么效果,只能及时隔离或者扑杀,再进行深埋,以防传染给其它健康的猪。

1、猪得了猪瘟是能够治好,前提是得选对药,可以使用抗猪瘟血清,这对不是很严重的早期病猪是有效果的,但是对于后期才发现的严重的病猪并没有什么效果,可以说最好的效果就是,及时发现及时救治。

2、当猪场出现这种猪瘟的时候,需要对可疑的病猪进行隔离或者扑杀,其他剩下来的猪就要进行观察,及时接种疫苗,以防扩散。若是发现了有可能被感染的仔猪,可以在皮下注射抗猪瘟高免血清,具有对抗强毒性。

3、其实猪瘟还是以预防为主,如果是从外面购买猪种,通常运回来之后要隔离一段时间,期间需要进行疫苗注射,观察半个月左右,并没有发现异状,就可以混合饲养。

4、在饲养期间,需要对猪场的卫生进行消毒,时常打扫卫生,保持环境的干燥、清洁,这样能很好的预防猪瘟。

猪得了猪瘟怎么办 猪瘟疫苗怎么打


猪瘟是猪的一种常见疫病,这种病是一种传染性非常强的传染病,它给养猪业所带来的损失可以算的上是毁灭性的。很多养殖户最担心的问题莫过于就是养殖过程中患上这种病,如果猪患上了猪瘟这种疾病是否还有救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其中的治疗方法。

猪得了猪瘟怎么办

第一,对全场2周龄以上猪实行紧急强化免疫,健康群每头5头份,免疫按距离疫群从远到近的顺序进行。疑似猪群进行超大剂量的强化免疫,以形成群体分离,每头20头份,注射后猪群很快会出现群体分离,将分离群隔离,分别管理;病猪群可用血清治疗并用抗生素等药物控制继发感染,或进行淘汰,做无害化处理;健康猪消毒并隔离饲养。

第二,对持续感染或可疑的新生仔猪进行乳前免疫,第二天,再皮下注射抗猪瘟高免血清,每头2ml,以增强血中抗体浓度来对抗强毒。

第三,对病猪、体温升高猪以及与病猪同栏但未发病的猪,一律用猪瘟高免血清紧急注射,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5ml,每天1次,连用3d。其中,同栏尚未发病的猪注射血清,21天后再注苗1次。同时,连续数天使用抗菌药物防治感染。

第四,采取消毒、隔离、封锁、重病和死猪无害化处理等措施。经采取上述综合性措施,几天后,猪场疫情逐渐平息,可挽救大部分潜伏期和早期病猪,仔猪存活率明显提高。

猪瘟疫苗怎么打

1、乳兔苗的用法

该疫苗为肌肉或皮下注射。使用时按瓶签注明头份,用无菌生理盐水按每头份1毫升稀释,大小猪均为1毫升。该疫苗禁止与菌苗同时注射。注射本苗后可能有少数猪在1天-2天内发生反应,但3日后即可恢复正常。注苗后如出现过敏反应,应及时注射抗过敏药物,如肾上腺素等。

2、淋脾苗的用法

该疫苗为肌肉或皮下注射。使用时按瓶签注明头份,用无菌生理盐水按每头份1毫升稀释,大小猪均1毫升。该疫苗应在-15℃以下避光保存,有效期为12个月。疫苗稀释后,应放在冷藏容器内,严禁结冰。如气温在15℃以下,6小时内用完。如气温在15℃-27℃,则应在3小时内用完。注射的时间最好是进食后2小时或进食前。

3、细胞苗的用法

该疫苗大小猪都可使用。按标签注明头份,每头份加入无菌生理盐水1毫升稀释后,大小猪均皮下或肌肉注射1毫升。注射4天后即可产生免疫力,注射后免疫期可达12个月。该疫苗宜在-15℃以下保存,有效期为18个月。注射前应了解当地确无疫病流行。随用随稀释,稀释后的疫苗应放冷暗处,并限2小时内用完。断奶前子猪可接种4头份疫苗,以防母源抗体干扰。

注射猪瘟疫苗有哪些注意事项

1、不要注射失效疫苗

有的养猪户买回猪瘟疫苗后,未及时注射,放置较长时间导致疫苗失效,不能起到预防效果。因此注射猪瘟疫苗应做到及时买疫苗及时注射,这样才能有好的预防效果。

2、不可重复注射

有些养猪户饲养的猪,已由兽医注射了猪瘟疫苗,又自行重复注射,以为效果会更好,结果是适得其反。猪瘟疫苗是一种弱毒疫苗,适量注射后,通过引发抗体产生而获得免疫力,具有1年以上的免疫期。如果在短期内重复注射此种疫苗,其抗体就会与毒苗产生中和作用,使猪容易感染猪瘟。因此每年只须注射1次猪瘟疫苗就可以了。

3、禁止在怀孕期注射

有些养猪户在母猪怀孕期间或母猪临产时注射猪瘟疫苗,这样做是不妥的。猪瘟疫苗能通过怀孕母猪的胎盘引起仔猪死胎、流产或早产,因此要注射猪瘟疫苗,只能在母猪怀孕前或产仔后进行。

4、必须换针头

有些养猪户在给猪注射猪瘟疫苗时,不注意针头消毒或更换针头,健康猪、病猪都用1个针头注射,从而造成相互交叉感染的恶果。因此在注射时,一定要更换针头或将针头消毒后再用。

猪瘟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1、平时的预防工作

做好猪瘟的预防注射工作,是防止猪瘟发生的关键措施。每年采取定期注射和经常补针相结合的办法,用猪瘟免化弱毒冻干苗,稀释后大小猪一律肌肉注射1ml。

2、加强集市管理和运输检疫

杜绝病猪在集市出售和收购、运输、传播疫病。生猪交易市场、猪库、屠宰场等猪只集中场所,特别应加强兽医卫生管理及检疫措施。

3、改善饲管

改善饲养管理,搞好圈舍、环境及管理用具的兽医卫生、消毒工作。

4、实行自繁自养

若需要从外地购买猪种,运回后还须隔离饲养半个月左右,并进行疫苗注射,方可混群饲养。

关于猪瘟的治疗方法就先讲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最后小编想要说的一点是,猪瘟这种疾病的伤害非常大,除了掌握其治疗方法之外,防范于未然才是最重要的。

草鱼真的都是病死的吗?


每年6、7、8三个月的高温期,都是淡水大宗水产品—草鱼的生死劫难。每年的这个季节,本应该是鱼类等变温动物的生长旺季,因为水温高,酶促反应快,消化吸收也相应加快,鱼类摄食旺盛,自然生长增重加快。

但是自然规律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近年来,由于饲料、租金、苗种、药品、工资等生产成本的大幅度增加,导致养殖户不得不通过增加放养密度来增加养殖产量,以达到平衡不断增加的养殖成本。但是放养密度和产量的不断加大,导致单位公斤鱼所生存的水体空间不断被压缩,同时,随着摄喂量却在不断加大,鱼类的排泄物也进一步增加,导致鱼类生存的水体不断被污染,双重的环境胁迫,在导致鱼类免疫力和抗病力快速降低的同时,也会导致致病微生物的迅速增殖和疾病的快速传播。直接后果就是放苗越来越多,水质越来越难管理,疾病越来越难防治。

按照三环分析法,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水环境这个因素,每年到高温季节,天气和气温都变化莫测,加上前期大量的投喂,导致池塘底部积累大量的有机污物和有害物质,极易导致倒藻和转水,形成老绿水、混浊水、黑水、红水、腥臭水等不良水体,给高温期草鱼疾病的暴发和传染埋下了物质祸根。

其次,恶劣的水质和底质环境给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增殖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加上高温期天气变化莫测,极易导致底部有害微生物大量增殖,给高期期草鱼疾病的暴发和传染创造了病源基础。再次,持续高温、暴雨大风、倒藻转水、毒素积累等因素导致草鱼免疫力和抗病力都严重下降,平时内服保健和外用消毒调水工作又不到位。三环交差,养殖的草鱼必然暴发疾病。

由此可见,高温期草鱼的死,不都是病死的。那么还有其它什么原因导致草鱼死亡的呢?

1、高温期排换水少“热死的”。

2、高温期低压缺氧“憋死的”。

3、高温期倒藻坏底“熏死的”。

4、高温期台风暴雨“吓死的”。

5、高温期滥用消毒杀虫抗生素“药死的”。

6、高温期不合理控制饵料投喂量“撑死胡”。

如何才能让草鱼养殖顺利渡过高温危险期呢?

一、定期排老水加新水,特别是持续高温天气要及时补充新水,维持池塘水温在草鱼养殖适合的范围之内。定期使用“藻毒分解素”和“解毒应激灵”降解池塘水体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重金属离子、残留杀虫药等有害物质,保持养殖水体的嫩爽,同时使用“强氧底净、安进巨能氧、底复壮、氧复壮、底源康”等产品改善池塘底部环境,净底除臭,氧化分解粪便、死藻、残饵等有机污染物,保持一个良好的池塘养殖水体环境。

二、定期拌料投喂“转肝灵”+“渔乐健”+“酶益添”+“复合免疫多糖”的安进全面护养套餐,五脏同调,六腑共养,综合提高草鱼的抗病力和免疫力。

三、定期使用“铂立康泡腾碘”或“铂立康溶液”、“黄连康”、“白便白斑宁”、“出血烂鳃停”等性质温和、刺激性小、不影响池塘水体藻相平衡的符合国标的控制有害微生物的消毒及中药类产品,把池塘水体及底部的有害微生物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

通过以上三为一体的调控方案,从源头上解决了草鱼养殖过程中导致其发病的根本原因,从而让草鱼顺利渡过每年的高温期。

猪瘟的病理与防治 猪口蹄疫的病理及防治


猪瘟又名烂肠瘟,是猪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急性猪瘟由强病毒所致,多为急性败血症经过,慢性猪瘟以坏死性肠炎为特征。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表现为蹄冠、趾间、蹄踵皮肤发生水泡和烂斑,部分猪口腔黏膜和鼻盘也有同样病变。治宜抗病毒、局部消炎。下面一起来看看猪瘟的病理与防治猪口蹄疫的病理及防治。

我国养猪业正处于转型期,而制约养猪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来自于疾病控制,首先是外来品种的由于经人工培育,提高了瘦肉率和生长速度,而对疾病的抵抗力却在下降;其次大规模的集中养殖增加了猪群密度,使猪病传染更迅速,难以控制,而且猪病的种类也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

1、猪瘟的病理与防治

1.1病理变化

猪瘟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病原是猪瘟病毒(RNA病毒)。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高热稽留呈败血症变化;慢性者一般症状不明显,后期随着疾病的发展会受到细菌性疾病的继发感染。猪瘟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猪,通过唾液、尿液、粪便等排毒,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该病的急性特征是初期表现精神沉郁,不食或少食,寒颤,体温升高,一般在41℃左右,便秘,排出球状带有黏液脓血的粪快,最后出现腹泻。慢性型多见于疾病流行的后期,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大多数耐过仔猪后期发育不良形成僵猪。猪瘟的病理变化是以出血为主,一般是器官和组织呈现斑点状出血,主要部位是皮肤、黏膜、喉头、膀胱、胆囊、心外膜、肾脏等处。

1.2防治

猪瘟虽然发现比较早,但是目前还没有特效的药物进行治疗,在实践中还是以预防为主。预防主要是注射猪瘟疫苗,具体方法是在仔猪出生20日龄是首免,由于此时仔猪正在哺乳期,会受到母源抗体的干扰,建议一次注射4~5头份疫苗,在仔猪00~60日龄时二免,一般无猪瘟疫情发生时可以至出栏不用免疫,母猪一般建议在仔猪首免时一同免疫,也就是所谓的跟胎免疫。猪瘟除了接种疫苗外还要注意平时的预防工作,做到环境整洁,通风良好,经常消毒,还要坚持自繁自养,尽量减少外来猪源携带病原进场的机会,引种是要做好隔离观察和疫苗接种工作。如果猪群发病时一般采取紧急接种和配合药物治疗的方法,其中紧急接种就是对发病猪进行大剂量疫苗注射,注射剂量依据病情和体重而定(一般掌握在5-10头份).此外还要配合药物治疗,主要是抗病毒药物,如黄芪多糖,还有抗生素类药物,如青霉素等,其实抗生素的作用主要是防止继发感染,控制病情恶化。

2、猪口蹄疫的病理及防治

2..1病理变化

猪口蹄疫病是由猪口蹄疫病毒感染引起的偶蹄动物疾病,感染力极强,发病率可达100%,传播途径广泛,是目前威胁养猪业主要传染病之一,使养殖场损失巨大。病猪主要症状是体温升高,全身症状明显,发病猪蹄部和鼻盘等处出现水泡、溃烂、出血症状。哺乳母猪还表现为乳房出现水泡,拒绝哺乳。出生仔猪则主要表现为心肌炎,外部没有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z3一。口蹄疫威胁养猪业的最大问题是病猪蹄部溃烂或蹄壳脱落,导致疼痛不能站立行走,从而不能饮水和进食,造成病猪体重下降,而恢复期需要一段时间(一般在1个月左右),这样就会延长出栏时间,造成经济损失。

2..2防治

该病主要以预防为主。由于猪口蹄疫的病毒血清型比较多,要针对感染型号选用疫苗,我国一般接种o型口蹄疫疫苗为主,但是里面又分为很多亚型,所以很难选对型号,这也是疫苗注射后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在实践中一般采用2~3次免疫的方法,以达到较高的保护率,通常仔猪在30-40日龄时首免,50~60日龄二免,其他猪群则实行普免每年2-3次。实践中防治口蹄疫还是要结合综合防治,主要是平时做好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增强猪群的抵抗力。如果疫情发生,要及时隔离发病猪,同时加强消毒频次,对于患病猪要细心照料,尽量保证进食和饮水,不要驱赶惊吓,对于蹄部的创面要做好消毒和护理,以防止继发感染,使伤口尽快愈合,可以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患部,然后涂碘甘油或龙胆紫溶液,没有其他症状尽量不要给猪打针,这样会加重蹄部伤势,延长恢复期。总的原则是要让患病猪静养,尽快恢复体质,增加采食量,减少经济损失。

3、讨论

总之,当前农村养猪的规模越来越大,需要加强对猪病的预防和治疗,使猪健康成长,增加养殖户的收入,为人们提高更加优质的肉制品,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

猪瘟病理变化与诊断治疗
病原猪瘟病毒,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有高度同源性,存在交叉反应。猪瘟病毒对自然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污染的猪舍保持3周仍有感染力,78℃1小时才能杀死病毒。在低温条件下可长期保存,冷冻猪肉中的病毒可持续存活数月。腌制或薰制病猪肉中的病毒可存活6个月以上。当病猪血液、尸体等发生腐败时,病毒2一3天即可死亡,在骨髓中也仅能存活巧天。因此,猪场应将粪尿及被污染的土壤,堆积发酵数日,以杀灭其中的猪瘟病毒等病原微生物。

猪瘟病毒对消毒药的抵抗力强。常用消毒药来苏水、石灰、石炭酸对血液和尿中的病毒杀灭效果差。最有效的消毒药是2%的氢氧化钠(火碱)热溶液,或20%一30%热草木灰水,或5%一10%的漂白粉液,在1小时内即可杀死病毒。

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猪和野猪。任何年龄、性别、品种的猪都可感染发病。免疫母猪所生仔猪,因哺乳可获得一定的被动免疫保护力,对该病有一定的短期抵抗力。本病四季均可发生,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有的康复猪可终身排毒,是最危险的传染源。病猪分泌物(唾液、汗液、泪液、鼻液等)和排泄物(尿、粪等)污染的饲料、饮水、土壤等,主要经消化道传染,也可通过呼吸道、生殖道、眼结膜及皮肤创口感染,人、动物、飞禽、昆虫等都可能成为本病的传染媒介。病毒还能通过胎盘侵害胎儿,造成死胎,并在分娩时排出大量病毒。

症状猪瘟的潜伏期为2一21天,一般为5一7天,依照病程长短可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慢性和非典型性5种。

1、最急性多见于新疫区发病初期。病猪常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未死亡猪可见体温升至41℃以上,食欲减少,呼吸促迫,眼、鼻勃膜充血,极度衰弱。1一2天死亡。

2.急性体温高达40.5一42℃,食少或废绝,精神沉郁,弓背寒颤,喜钻草堆,眼结膜发炎,有脓性分泌物,有时可见眼结膜小出血点。鼻盘干燥,鼻勃膜发炎,有脓性分泌物。病初便秘,粪便发黑,如算盘珠子。后期腹泻,恶臭,粪带豁液或血。在病猪鼻端、耳后、腹部、四肢内侧等皮薄毛稀处可见大小不等的紫红色斑点,指压不褪色。公猪包皮炎,用手挤压,有恶臭浑浊液体射出。口腔勃膜不洁、苍白或发给,唇内面、齿眼、口角等处有出血斑点。仔猪发病时伴有神经症状,受外界刺激时尖叫、倒地、痉挛。在急性病程中,体温上升时血细胞数明显减少,血液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均显著减少。病程1一3周,死亡率可达60%一80%。

3.慢性症状不规则,体温时高时低,食欲时好时坏,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病猪明显消瘦贫血,全身衰弱,精神委顿,低头垂尾,步态不稳。有的皮肤有紫斑或坏死痴。病程持续1月以上,最终死亡。

4.非典型性病猪生后感染弱毒株或先天感染猪瘟毒株所致。病势缓和,病程较长,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不典型,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低。白细胞总数显著减少。先天感染猪瘟病毒时,母猪表现为流产,胎儿木乃伊化、畸形、死产、弱仔或产出部分外表健康的带毒猪。这类外表健康的仔猪,生后几个月内表现正常,随后可见轻度厌食、沉郁、结膜炎、皮炎、腹泻、共济失调、后躯麻痹,最终死亡。

病理变化最急性病例常无明显的病变,有的可见浆膜、勃膜和部分器官组织出血现象。急性猪瘟呈典型的败血症病变。淋巴结肿大,呈暗红色,切面弥漫性或周边出血,呈大理石样。肾色比较淡而不肿大,皮质散在或密集小出血点(雀斑肾),肾盂、肾乳头出血。脾不肿大,有小丘状出血及边缘暗红色梗死。

喉头勃膜、心外膜、肺膜、肠浆膜、腹膜、膀肤勃膜等全身器官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病程稍长的病例,盲肠、结肠及回盲口勃膜发生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病灶呈圆形纽扣状溃疡,有时还可见到纤维素性肺炎的变化。妊娠母猪感染后可致胎儿木乃伊化、死胎和畸形。胎儿发育不良,头、四肢变形,胸腺萎缩。

诊断本病应根据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血相化验结果,综合判断。确诊需实验室诊断,可取脾、‘肾、淋巴结等进行抗体监测或动物接种试验。

防制除猪瘟血清外,本病无明显有效的治疗药物。主要从预防人手,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严禁从疫区引进种猪、猪肉或未经充分消毒的猪肉制品,以防引进猪瘟。要根据当地的疫病流行情况制定有效的猪瘟免疫程序,全面及时地接种疫苗。一旦发生本病,应予以淘汰或扑杀,并对猪场彻底消毒。并对其他健康猪只进行紧急预防接种。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227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