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养殖蛤蚧的技术

蛤蚧属于壁虎科动物,又名仙蟾、大壁虎,是一种珍贵的野生经济动物。蛤蚧干制品是驰名中外的珍贵药材,具有补肾,温肺,壮阳,益精血,止喘咳功效。目前市场需求量大,产品供不应求。现将其饲养方法介绍如下:

一、饲养场地和设施

应选择通风良好、冬暖夏凉、便于诱虫的林荫地。四周用石头和砖砌成封闭式的围墙,墙厚40厘米,高3米,四周内壁下方距地面1米处,砌成数个1米见方的凹窗,供饲养蟑螂;内壁上方距墙底30厘米处,砌成数个供蛤蚧栖息产卵的长方形凹槽,宽度20厘米,长度随墙壁而定,中间用活动砖块隔,便于捕捉蛤蚧。饲养室墙上开窗。钉上铁丝网,室内墙上钉木板架,用麻袋等遮光,场地顶部用铁丝网封罩以防止蛤蚧外逃。顶棚上架23盏黑光灯,以便夜间诱虫供蛤蚧捕食。场地中央设一小水池,供饮水用。

二、蛤蚧的饲养管理

蛤蚧昼伏夜出,冬季休眠夏季活跃。最适生长温度为2230℃,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80%。蛤蚧的肉食性动物。以吃昆虫为主,但忌食死腐食物。采用黑光灯诱虫,每盏20瓦的灯泡,一夜所诱捕的昆虫可供200400条大蛤蚧摄食。饲料不足时,可补充人工饲养的土鳖虫,蟑螂等。饲养蟑螂的方法是:在凹窗内塞放旧报纸,动物骨头,玉米粉和米糠等,然后把捕来的蟑螂放进去,让其自然繁殖,长大后成为蛤蚧的优质饲料。蛤蚧也食植物性饲料,其制法是:用玉米面、地瓜、南瓜粉或红薯等煮成粥,加入适量面粉,虾粉,蛋类等,每天傍晚将饲料涂抹在内壁上,让蛤蚧自由取食,蛤蚧吃饱1次可以35天不再觅食。蛤蚧喜欢清爽洁净的环境,每天要打扫饲养室,清除粪便,每天换饮水1次,保持清洁。其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声地饲养3040只为宜,饲养过程中,要注意防止猫、老鼠等敌害捕食蛤蚧。另外,蚂蚁会咬伤蛤蚧皮,影响脱肥引起伤口腐烂,要注意预防。

三、蛤蚧的繁殖

1蛤蚧每年34月发情交配,56月产卵,78月孵化。蛤蚧雄外形明显,雌体粗胖,呈黄色,花纹较细;雄体稍瘦,呈黑色,花纹较粗。雌蛤蚧体重100200克,小蛤蚧养1年半后雌体可达32厘米;雄体较小,尾稍尖。雌雄比例2030:1,如果雄性过多会互相争雌争食,咬断尾巴而降低药用价值。

2将产卵的雌体养在笼内。用纸格分开。纸格内贴一层薄纸。让其产卵于纸上,扯下薄纸取卵。笼外用布遮光,使蛤蚧安静产卵。在其产卵前半个月要多喂些昆虫,喂人工配合饲料时,粥里要加些白糖和鸡蛋以增加营养。蛤蚧每产1对卵后,隔50天左右又产一对卵,年产4对。在相对湿度70%90%,温度3032℃的条件下,经7080天即可孵出小蛤蚧。

3小蛤蚧孵出后,要立即同大蛤蚧分开,以防被吃掉。6天以内每天给小蛤蚧喂些白糖水,6天以后喂些小虫。待小哈蚧长到10厘米左右时,可放回饲养室饲养。产出早的卵控制适宜的温度,可提早卵控制适宜的温度,可提早孵出小蛤蚧,当年可延长生长期,入冬成率率高;产出暖时孵出,可提高成活率。到来年天暖时孵出,可提高成活率。

四、疾病防治

1附近农田喷洒农药时,应关掉黑光灯,以免蛤蚧吃食带药昆虫而中毒。

2蛤蚧易感染口角炎或口腔炎,轻则厌食,重则死亡。如发现此病,应隔离治疗,可用0。5%呋喃西林溶液或0。1%高锰酸钾溶液洗患处,并喂维生素B1和维生素C,每天3次,每次2.5毫克。

3蛤蚧易发生的另一种疾病是夜盲症,发病后,眼球突出红肿,消瘦,1520天后死亡。防治方法是:平时常喂给维生素A和维生素B。

4蛤蚧发生软骨病时,软弱乏力,厌食少动,逐渐消瘦,3040天后死亡。发现此病时,可将鸡蛋壳炒黑。磨成粉,拌料喂给,也可在人工饲料中多加些骨粉。

五、蛤蚧的捕捉与加工

1一般多在59月份捕捉。晚间待蛤蚧出来觅食时。也可在小竹竿一端扎上尼龙丝线向石缝或树洞中引触,待其咬住丝线时,迅速拉出捕捉。

2捕捉到蛤蚧后,可加工干制,方法是:用刀背轻击蛤蚧头背枕部,待死后,挖去眼珠,将腹面向上,用铁钉钉住头部,左手持后肢基部,将身体稍拉直,右手以利刀从肛门上部至咽部,以竹片撑开胸,腹壁,取出内脏,用布抹干血液(不可用水洗),然后将四肢及尾轻轻顺直,文火烘干,取大小相同的两只合成一对扎好,即成商品蛤蚧。

编辑推荐

蛤蚧人工养殖前景如何


【常见问题】蛤蚧人工养殖前景如何?蛤蚧养殖技术要点有哪些?

【专家解答】

一、养殖前景分析

当前国内大壁虎的数量已急剧减少,几近枯竭。常成对出售,用量甚大。活体还被加工为各种中成药,如蛤蚧酒、蛤蚧精、蛤蚧补肾丸、蛤蚧定喘丸等销售国内外。因此,每年仅广西一地收购量即达数十万对之多,由于大量捕捉,产量剧减,价格大幅度上涨,从而刺激群众捕猎,以至陷于枯竭状况。此外,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大壁虎的栖息地逐渐缩小,也是影响它数量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

虽然自50年代以来就开始人工驯养及繁殖的研究,但规模甚小,且在饲料及繁殖问题上未能很好解决,很难说已经成功,更谈不上大规模增产满足市场需要。1988年12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1989年1月14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与农业部联合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将大壁虎列为国家Ⅱ级保护动物。

如果能养殖成功,前景可观,更是对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

二、蛤蚧养殖技术要点

《蛤蚧的生活习性》

《蛤蚧养殖技术视频教学》

《蛤蚧养殖技术大全1》

《壁虎养殖技术大全2》

《养殖壁虎的技术与技巧》

【小编结语】更多相关资料如《壁虎咬人吗?壁虎有毒吗?》等,可以关注我们网站的养殖栏目,本文就为您介绍到这里了,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如何养殖蛤蚧的技术


人工饲养蛤蚧管理好坏直接影响生产效果。管理得好,生长发育就好,繁殖力就高;反之,生长发育缓慢,繁殖力下降,经济效益就差。所以,在管理上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搞好蛤蚧饲养场的清洁卫生工作饲养场进出口处要设消毒池,池内放入生石灰或铺麻袋、草帘子,在麻袋、草帘上泼洒3%氢氧化钠水或3%克辽林水溶液,进出场的人员都要走在其上,对鞋底消毒,以免把外界的病原体带入场内。饲养场内的清洁卫生要经常打扫,保持活动场地和洞穴周围清洁卫生。夏季每周要清扫2~3次,死虫、剩余的人工饲料要及时清出,以免在场内腐烂变质,污染环境。饲养场外周也要经常打扫,保持清洁,防止病原微生物被风吹入场内。定期消毒,对饲养场内、外地面,墙壁,在春、夏、秋气温较高时每周消毒1次。消毒用药为1%~4%氢氧化钠,用以环境地面消毒;漂白粉,用以垃圾及其他堆积物消毒,1立方米用10%漂白粉溶液10升。保持饮水和游泳水清洁卫生,饮水和游泳水要经常更换,始终保持新鲜。

2.保持饲养场安静饲养场内尽量避免外来人员参观,管理人员进入场内工作时,动作要轻,不要造成大的响动,尽量保持场内安静。饲养场周围避免放鞭炮或有其他大的响动或震动,尽量不给蛤蚧群造成惊动。这样不会造成应激现象发生,有利于蛤蚧生长发育和繁殖。

3.防止敌害进入饲养场饲养蛤蚧要防止鼠、蛇、蚂蚁等敌害进入饲养场内。鼠、蛇进入场内会吃掉蛤蚧,蚂蚁进入饲养场,可扰乱蛤蚧的生活,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1)防鼠、防蛇老鼠不仅吃蛤蚧,还会把蛤蚧咬死、在蛤蚧活动场里打洞,造成场内外相通使蛤蚧跑掉。对鼠、蛇的危害主要靠防范,防范的办法是,饲养场的墙基处理要严,地基要扎得深一些,墙基部要用水泥砂浆抹严,防止老鼠打洞进入。网室的铁丝网接触处处理要严密,不留缝隙,并经常检查,一旦发现有缝时要及时处理好。蛤蚧饲养室外要经常用灭鼠器、电子驱鼠器防范。饲养场、饲养室周围没有鼠洞,网室封闭又严密,纱门、纱窗严密,蛇就不能进入。

2)防治蚂蚁蚂蚁虽然个体小,但它是社会性的、集群性昆虫,它们无孔不入,很容易进入蛤蚧饲养场、饲养房。蛤蚧有时也吃蚂蚁,但蚂蚁数量大时,可以靠群体的力量危害蛤蚧的幼体,甚至成体,使其不得安宁。一旦攻击1条蛤蚧,群起而攻之把它咬伤、咬死,咬死后把它吃掉。防治蚂蚁有以下几种方法:

1)修防蚂蚁水沟在饲养场周围或饲养房周围修一深15厘米,宽20厘米的水沟,里面常年有水,蚂蚁不能进入。

2)药杀用氯丹粉1份、黏土4份混合调成泥浆,涂在围墙外壁基部一周,高20厘米,也可以防止蚂蚁进入。

3)诱杀场内一旦发现有蚂蚁出现,在蚂蚁多的地方丢一些动物鲜骨,诱蚂蚁上骨头,然后把骨头捡回用开水烫蚂蚁致死。

4)灌穴发现饲养场内有蚁穴时,可采用药液灌穴的办法杀死蚂蚁。

4.防寒防暑蛤蚧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耐寒性较差,也不抗严热。一般在8~12℃能存活,但处在冬眠状态;13~17℃开始出洞活动;17~21℃开始吃食;最适的温度为22~30℃,当温度升高到32℃以上时,蛤蚧也感到明显的不舒适,开始食欲减退、食量减少,甚至不吃,生长发育停止。8℃以下的气温对蛤蚧是一种威胁,但由于个体强弱不同,因而耐寒性也不一样,强健的成年体即使环境温度达到5℃也不会被冻死;体质弱的成年体和幼体在5℃时甚至10℃左右就能冻死。特别是幼小的蛤蚧不能忍受13℃以下的气温。所以,在南方早春、冬季气温变化大时,应注意关闭越冬室门窗,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在暖温带地区人工饲养时,一定要加热供暖,使成年蛤蚧越冬室温度保持12℃左右,弱的个体和幼体饲养室温度达到13~14℃。室内加温越冬时,如用煤炉,煤炉上要装烟筒,使煤烟排出室外,并在晴天室外温度偏高时可打开窗子通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盛夏季节如果是阴雨天气,饲养室温度可能在30℃以下,若干燥无雨,室外气温能达到38℃,室内温度要超过32℃,这时体质弱的成体和幼体也难以忍耐,此时要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同时要在室内地面洒水,室内挂湿布或湿帘子,以降低室内温度。同时要给蛤蚧供给充足的饮水,也可以往蛤蚧身上洒水降温。炎热的气温条件下,蛤蚧喜欢湿润的环境,这时室内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0%~90%,游泳池中也要加足清洁的水,供其到水中活动。

5.分级管理成年蛤蚧体质强健,对不良环境因素抗逆能力强,能捕食较大的昆虫;幼体蛤蚧对不良环境因素抗逆能力差,且不能捕食较大昆虫。所以对蛤蚧群要实行分级管理,即可把成年健康的个体选放一室、体弱的成体选放一室、幼小个体选放一室、中等个体选放一室。这样可以分级投喂饲料虫、分别管理。对健壮的成年蛤蚧,可投喂较大的饲料虫,冬眠期室温保持8~12℃;对体弱成年蛤蚧或幼体蛤蚧,投给的饲料虫可以小一些或爬行力较弱的昆虫,便于其捕捉,冬眠期饲养室温度最低不能低于13℃,否则会由于不能承受低温而死亡。

蛤蚧养殖技术大全


【常见问题】蛤蚧养殖技术有什么是我们必须知道的吗?

【专家解答】

饲养器皿:

这要根据你所要饲养的蜥蜴的体形大小来决定。饲养小型蜥蜴,准备80*50大小的饲养箱即可,而大型的比如绿鬣蜥,长鬣蜥等品种,你至少要准备一个足够它们活动的空间。通常人们使用的器皿以玻璃缸居多,我的建议是定做一个木质的宠物箱为最理想的选择。无论是结实程度、透气性以及搬运的方便性,均以木质为理想。

饲养用具:

水盆、食盒、攀爬物是必不可少的。方便的话再放置一个供蜥蜴躲藏、休息的窝,就再好不过了。灯具也是不能缺少的,绝大多数蜥蜴需要较多的阳光照射以便辅助自身吸收钙质和消化食物。所以如果你不能满足自然光照的话就必须购置UVB、UVA灯具来补充光源。对于需要加温的品种,你还要加置增温和控温器材。现在较为常用的加温工具主要有加温灯泡,加热垫(毯),加热石等等。其中带有温度控制器的当然是首选。如果你还能拥有一个湿度控制装置的话那将是锦上添花的举措。 饲养喂食: 蛤蚧专吃活的动物,食物几乎全部是昆虫,昆虫中除大型而体硬的及体小如浮尘子、飞虱等外,其他蛤蚧都能吃。在饲养条件下,蛤蚧一次可吃7.6g重,6cm长的炸蜢。食物的消化由吃入至排出约需12小时以上。蛤蚧在缺食的情况下能耐饿较长时间而不死,耐饥长达二百多天。

【小编点评】《蛤蚧养殖技术大全》一文为国内有打算投资蛤蚧养殖的养殖户们做了一个养殖知识普及,当前国内大壁虎的数量已急剧减少,几近枯竭。常成对出售,用量甚大。活体还被加工为各种中成药,如蛤蚧酒、蛤蚧精、蛤蚧补肾丸、蛤蚧定喘丸等销售国内外。因此,每年仅广西一地收购量即达数十万对之多,由于大量捕捉,产量剧减,价格大幅度上涨,从而刺激群众捕猎,以至陷于枯竭状况。

养殖蛤蚧卵的孵化技术


目前有自然孵化和人工孵化两种方法。小型饲养户一般采用自然孵化的方法,大型饲养场一般采用人工孵化的方法。

1.自然孵化将收集的蛤蚧卵经过选择,剔除受损的、畸形的、无精的卵,放在用细纱网制成的网箱内,室内温度控制在30~33℃,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经90天左右可孵化出幼蛤蚧。当年7月15日以前产的卵,每收集一批及时孵化,让其尽快孵出,赶到温度适宜时还能生长一段时间;下半年产的卵,收集下来保存在12~13℃的温度下,到第二年自然温度达到30℃时进行孵化。

2.人工加温孵化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把放受精卵的网箱放入小室内,对小室加温供暖,室内温度保持在30~33℃、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如果用火炉加电炉供温的话,还可以把孵化温度控制在33~35℃。其方法是用火炉供给孵化室基础温度,用电炉补给火炉达不到的温度,电炉要连恒温控制器,控制室内温度恒定。

另一种人工孵化方法是用孵化器孵化,孵化器是用木料或金属材料做成一个大箱,内装能控制温度和湿度的装置,可以把孵化温度控制在36℃,相对湿度控制在75%。注意保持孵化器内空气新鲜。采取人工孵化时,秋季卵也可孵化,孵出的幼蛤蚧在室内加温饲养,待到室外温度达到25℃以上时,再移出温室饲养,对其生长更有利。

幼体的养育

刚孵出的幼蛤蚧体长0畅5~0畅6厘米,体重3.5~5.3克,不能散放、不能让其随意跑,否则会因其体弱捕不到饲料虫,长期饥饿、抵抗力下降而死亡。所以,刚孵出的幼蛤蚧应放在网箱中集中饲养一段时间,待其长到有一定捕食能力时,把它们放出去自由活动。

放在网箱中的幼蛤蚧,要投给足够的幼小活饲料虫,如黄粉虫、家蚕、蝇子等,使其容易捕获。春季入孵的卵在8月孵出幼体,气温正是适宜生长发育的时期,可以不考虑加温,只注意投给足够的饲料虫,充足的清洁饮水就可以了。但秋季入孵的卵,孵出幼体已到10月下旬,气温已低,不适宜生长,为保证幼体成活率,室内应加温,使饲养室温度保持在26~30℃,湿度保持70%~80%,使其在这样的环境中安全越冬。

10月孵出的幼蛤蚧不能在第一个冬眠期让它冬眠,因为这样的幼体生命力不强,体内没有贮存更多的营养就进入冬眠状态,越冬时又消耗了一部分体内的营养,到第二年出蛰后体质更弱,会造成大批死亡。

养殖蛤蚧敌害的防治


蛤蚧的敌害主要有蚂蚁、蛇、鼠、鸟、猫等。蚂蚁虽小但能咬伤蛤蚧,影响其蜕皮,以至于伤口糜破。蛇、鼠、鸟、猫等捕食蛤蚧,造成直接威胁。

1)蚂蚁的防治蚂蚁的防治方法很多,这里介绍几种。①建造蛤蚧饲养房时,墙壁要用水泥砂浆抹严实,不留一点缝隙,防止蚂蚁钻入。②在蛤蚧饲养室、饲养场四周修一个深15厘米、宽20厘米的水沟,水沟里经常注满水蚂蚁就不能进入了。③在蛤蚧饲养室外用生石灰撒一条15~20厘米宽的石灰带,蚂蚁也不能进入。③在蛤蚧饲养室外用生石灰撒一条15~20厘米宽的石灰带,蚂蚁也不能进入。④用氯丹粉1份、黏土4份混合,以水调成泥浆,在饲养室外墙根四周涂一条宽20厘米的环带,蚂蚁到墙根由于药物的作用,就不再接近墙根了。⑤用蚂蚁灵加麦麸在蚂蚁发生时,在蛤蚧饲养室或饲养场周围撒一条宽20厘米的带,也可以阻止蚂蚁进入。⑥一旦在蛤蚧饲养室或饲养场发现蚂蚁出没,可以用一些鲜动物骨头放置在里面,蚂蚁嗅到骨头的腥味,就会寻来啃食,这时将鲜骨取出,用开水将蚂蚁烫死。

2)蛇、鼠、猫等敌害防治蛤蚧饲养室或饲养场的墙根、墙壁要用水泥砂浆抹严密,门和窗户都要设纱门、纱窗,防止通风透气时这些敌害进入。

养殖蛤蚧如何解决蛤蚧饲料


1灯诱捕捉:这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有虫期和蛤蚧的主要活动取食期基本相一致,及与需要食物量最大的繁殖期相一致。除了饲养房挂灼诱虫之外,也可以用于电池作为电源的黑光灯和普通油灯来收集昆虫。

2饲养家蚕:蛤蚧能吃桑蚕和木薯蚕的幼虫(蚕虫)、蛹和成虫(蛾)。蚕虫l2厘米长时适合喂养小蛤蚧,蚕虫面长大一面用来喂蛤蚧,用不完的,可让其做茧,然后剪取蛹,蛹可喂大蛤蚧。木薯蚕可全年饲养,蚕蛹和蚕蛾还可低温保存,保存期长达一两个月,需要时,可让其变蛾,蛾放在7一8℃的低温下,可保持一个月不死,随取随喂,相当方便。总之,养蚕喂蛤蚧是个好办法。如果配合得好,也可一举两得。

3饲养蟑螂和土鳖虫:一对蟑螂在广西南部一年可以繁殖4001000只以上的小蟑螂,由小蟑螂到大蟑螂均可作为饵料。蟑螂生活力强,容易饲养,但繁殖周期长,且产卵数相对较少。饲养时可采用木箱,内钉些木板格,放些朽木,箱盖用窗纱,每隔数天投喂一次剩饭菜、果皮、米糠、杂粉等,此外再给些饮水。蟑螂是蛤蚧最喜食的食物之一。土鳖虫繁殖较快,饲养方便。用水缸、木箱均可,内放朽木,食料与喂蟑螂的差不多。土鳖虫贪吃,易得肠胃病,所以饲料要粗些。

人工养殖银环蛇的技术


银环蛇又称白花蛇,是一种名贵的动物药材.现将其人工饲养技术介绍于下:

一、银环蛇的形态及生活习性银环蛇身长0.6米左右,头呈椭圆形,体背有黑白相间的环纹,腹部乳白色,尾巴稍显细长.银环蛇生活于平原或半山区的山脚近水边,常出现于民宅附近.喜昼伏夜出,横在湿润处或水边石缝中猎食,有时还会潜入民宅.银环蛇是神经毒性的毒蛇,毒腺小但毒性强烈.

二、人工饲养方法1.建立蛇池、蛇舍围墙要用砖、石砌成,要求坚固.墙脚入地要深,墙面要光滑,且高度要在2米以上,不得低于1.5米,以防蛇逃跑.蛇池是蛇活动的地方,其面积大小应视饲养规模而定,一般每平方米可饲养10~14条.蛇池中应种花草、设水池,供蛇栖息和饮水.由于蛇本身不会打洞,所以还需用泥土、砖、石、瓦块等修建蛇窝,以模拟蛇的自然生长环境.

2.饲养种蛇以重350~400克的青年蛇为佳,按雌雄10∶1的比例混合饲养.蛇的食量不大,一条蛇一年约需1~2公斤的食物,主要以蛙、鱼、鳝、泥鳅等为食.50克的小泥鳅可供10条蛇美吃一餐.蛇只吃活食,不吃死食.池内不可断水,蛇20天左右不吃食不会饿死,断水却会渴死.

3.人工孵化银环蛇一般在6月下旬开始产卵,7月为高峰期,8月上旬停产.一般每条蛇年产卵6~8个.为了避免小蛇孵出后被大蛇吃掉,可待蛇停产后将卵捡出,进行人工孵化.方法是:(1)把蛇卵收起来,埋在潮湿的沙地里,让它自行孵化.(2)用大缸或水箱装约0.5米高的沙土,将蛇卵铺放在沙土上面,再将布或稻草浸湿、拧干,覆盖在卵上面.每日翻蛋一次,使卵受湿均匀.孵化期温度以17~25℃、湿度以50%~70%为宜.30天左右可出蛇.4.加工蛇孵出一周后,即可杀死,去内脏,晒至半干再盘成圆形(头在里、尾在外),最后晒干或烘干即可出售.

养殖蛤蚧卵的孵化方法


野生状态下,蛤蚧卵的孵化是靠自然温度,孵化期的长短与环境温度有密切关系,也与当年产卵期的早晚有密切关系。在7月15日前产的卵,当年能孵出幼体的,称当年孵化卵;当年7月15日以后产的卵,在当年不能孵化出幼体的,称越冬孵化卵。当年孵化卵孵化期在夏、秋两季,温度适宜,胚胎发育迅速,胚胎期92~119天,平均105.1天,其积温平均2875.65℃;越冬卵胚胎发育期进入了一年中低温期,胚胎发育迟缓,胚胎期280~315天,平均297.5天,积温平均5738.05℃,如去除冬眠期间的积温,越冬孵化卵胚胎期实际为116~134天,平均125天,平均积温2961.9℃。由此可见除去冬眠期,当年孵化卵与越冬孵化卵胚胎期和积温相近。

胚胎发育特点与影响孵化的外部因素实验表明,蛤蚧胚胎发育进入第七天时,肉眼已能分辨出胚胎,在卵黄上有斑痕,外观深灰色,用镊子分离卵黄,可见到呈块状比较明显的胚珠,长度约4毫米;进入第十天,已能分辨出头部,两黑色眼点清楚可见;胚胎发育50天,触之能动;胚胎发育91天,卵黄基本消失或仅剩少许,胚胎发育完成,子蛤蚧在卵壳内呈蜷缩状。

一个受精卵能否正常发育,除了卵本身的内在因素外,最主要的是外界环境因素,即温度和湿度。孵化期的长短与孵化温度有直接关系,在胚胎发育的温度范围内,温度高时孵化期短;温度低时孵化期长。胚胎发育的温度为20~37℃。20℃以下胚胎发育停止,20~25℃胚胎发育缓慢,26~37℃胚胎发育快,38℃以上可造成胚胎发育死亡。胚胎发育最适宜的湿度70%~85%。实验证明蛤蚧卵孵化相对湿度50%~90%均可,相对湿度在50%以下,会使受精卵失去水分而影响胚胎发育;长期在相对湿度90%以上,会造成受精卵发霉,也影响胚胎发育。所以,在人工孵化时,湿度应控制在70%~85%。

人工养殖海参的技术


海参全身长满肉刺,广布于世界各海洋中。我国南海沿岸种类较多,约有二十余种海参可供食用,海参同人参、燕窝、鱼翅齐名,是世界八大珍品之一。海参不仅是珍贵的食品,也是名贵的药材。

虾池养殖

利用现有虾池,投放瓦片、石头、旧轮胎等作人工参礁,供海参栖息。

幼参投放密度为体长5厘米左右,每亩投苗3000头~5000头。

海参以参礁上附着的底栖硅藻、有机碎屑等为饵料。同时,可投喂人工配合饵料,或投喂鼠尾藻、裙带菜、海带等藻类。

虾池的水深应保持在1.5米~2.0米,夏、冬季水位要纳至高位,以利海参顺利夏眠与越冬。

严禁施用化学消毒药品、向虾池排放油污等以防参体自溶。另须注意池水的温度、盐度,纳水时要密切注意参池周围的水环境,保证池水的日交换量在10%~15%。

海上筏式养殖

海区潮流畅通,无大的风浪侵袭,无工业及生活污水的污染。

养殖时一般采用鲍笼、扇贝笼、塑料桶养殖,并大都与鲍混养。参苗体长为5厘米左右,密度为200头~300头/平方米,吊挂水层在5米-8米之间,笼间距为3米~4米。

饵料为鼠尾藻、海带或人工配饵。应随着参个体的长大渐疏密度,并随时检查网笼的破损程度。

在台风或风暴潮来临前要及时将笼网下沉,以免造成损失。

海上筏养海参也可与藻类混养。

海底沉笼养殖

选择潮流通畅、风平浪静、无大量淡水注入的内湾海区,用粗钢筋制成网笼,可为圆形,也可为长方形,外罩网衣,内放若干石块(3公斤~5公斤/个)。

放养密度为3厘米~5厘米参苗200头~300头/平方米,饵料为人工配合饵料或海带、鼠尾藻等,根据情况可3天~5天投喂一次,也可一周一次。

日常注意网衣的破损情况,并根据海参生长的快慢及时疏密。

疾病防治

海参媲美人参拥有比较高的营养价值以及药用价值,而且拥有比较高的经济效益所以在海参成为了许多创业者的选择门道,海参在养殖过程中发生涡虫病有什么症状及诊断的方法呢?

[病原]腹足类现有16属33种,其中内寄螺属6种,巨穴螺属5种,瓷螺属4种,其余13属,各1~3种。

[症状]腹足类寄生在刺参的体表、体腔、消化道、呼吸树等组织器官。深海豆怪螺(Pisolamiabrychius)寄生在变梦参(Oneirophanatamutabilis)上,深海豆怪螺用吻吸附在变梦参的体表,并用吻刺入刺参的体壁,穿过体壁达到体腔,用吻突从寄生组织、体腔、血液中摄食营养,在吻穿入体壁的部位出现肿块。

[诊断]取病参的组织进行镜检发现病原体即可诊断。

养殖蛤蚧的良种选育方法


有了种源要逐渐建立优良繁殖种群,所以要进一步对成年蛤蚧和卵进行选择,以优良个体组成种群,不断提高种蛤蚧的体重和产卵量,从而提高饲养蛤蚧的经济效益。

1.选种标准一般成年体蛤蚧体长由吻部至泄殖腔孔12~16厘米,尾长10~14.5厘米,体重60~80克,最重的可达100克以上。选留种蛤蚧体长应在15厘米以上,体重应在70克以上,达不到这一指标的应另群饲养,做商品处理。在繁殖方面,一般1只雌成体蛤蚧一年产2枚卵,但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由于饲料充足、营养丰富,有的个体一年可产2次卵,每次产卵2~4枚。根据这一情况,在达到体重、体长标准的个体中,选择每年产卵2次的或1次产卵2枚以上的。经过一代代选种选育,经5~8年就可以培育出一个体型大、繁殖强的优良种群。

2.选种方法

1)成体选择

2)对卵的选择一般个体大的雌蛤蚧产的卵大,体质好的雌蛤蚧产的卵亦大,所以种用卵应选择6.5克以上的卵单独孵化。大卵孵出的幼蛤蚧亦大,可以做种蛤蚧培育。6.4克以下卵孵化出的幼蛤蚧可以作商品蛤蚧培育。

3)对幼体的选择蛤蚧当年卵自然孵化期平均105天,人工孵化条件下,孵化期70天左右,选择6.5克以上的卵,在人工孵化条件下,孵化期70天以内出壳的幼体,出壳重在4.5克以上的可以作种蛤蚧培育,孵化期超70天或出壳时体重达不到4.5克,应归商品群饲养。因为出壳早的个体健壮、出壳重的生长快、个体大。

经以上三种方法选择,一般经三代,蛤蚧种源品质能大大提高。

3.雌、雄配比及种卵选择成体雌、雄配比要适当,这样卵的受精率就高。实验表明,雌、雄配比在(3~5)∶1的情况下,自由交配,卵的受精率较高,所以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种蛤蚧雌、雄配比以5∶1为好。孵化以前要对蛤蚧卵进行选择,发育正常的卵刚产出为白色,经过20天左右变为浅肉色或肉色,此时若打开卵,可见卵黄上有大量的白丝呈网状分布,约1个月变为铅灰色,约2个月后卵变为浅灰黑色,直到3个月后幼体破壳而出,此时的卵壳呈血红色。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用手持卵均有重量感,无论何时称重,失重均不超过1/5,这样的卵属于正常卵。如失重率超过1/5,很可能为死胎。蛤蚧有时也产软壳卵,因软壳卵细菌容易进入和表面容易发霉而不能投入孵化。无精卵外壳白色,还有一些特别小的卵,属畸形卵,不能入孵。

金蝉人工养殖技术


准备场地:选择在柳树林、榆树林等土壤湿润的地方养殖。卵枝采集培养:可收集一些附着有蝉卵的树枝,然后进行孵化培养,并填沙土覆盖树枝。养殖管理:期间要保持适宜湿度,孵化后可将其移植到种植林,后期可对树进行多次施肥,并及时清除蚂蚁窝,防止大型生物进入树林踩踏等。采收:一般成熟后的金蝉可多次进行采收。

一、准备场地

1、养金蝉前需要找好育蝉场地,可选择果园的一些果树,也可选择柳树林、榆树林之类的地方,树种的皮要比较薄,并且树皮的枝叶也要比较丰富,以及树枝要比较细小方便附着。

2、养殖地的土壤不宜过于干燥,要相对比较湿润,这样方便管理冒土时的金蝉种幼苗,比较合适的地方,是沿着河谷分布的肥沃土壤。

二、卵枝采集培养

1、可以前往野外收集一些附着有蝉卵的树枝,然后再进行孵化培养,也可自己进行收购,孵化的时候,要将含卵的树枝捆绑在一起,并填埋沙土覆盖树枝。

2、在这期间要保持好湿度,可少量多次喷洒水滴,一般当沙土表面呈现湿润即可,金蝉种在土里面会慢慢开始孵化。

3、在检查的时候,如果有发现一些类似蚂蚁一样的东西,就可以将其移植到种植林。

三、养殖管理

1、把培养的树枝连同沙土,一起放入准备好的树根部位,坑不宜太深,入土30cm左右即可,可以要离树根近一些,这样就不会导致金蝉种幼苗受损,也方便幼蝉对树根汁液的吸取。

2、后期可对树进行多次施肥,以确保树种生长让幼蝉吸收足够的养分。

3、经常巡视树林,看到蚂蚁窝或老鼠之类的,要及时进行清除,防止对金蝉造成伤害,平时还要防止牛等大型生物进入树林踩踏,而且对于幼蝉的埋放地点要记录下来,以方便管理采收。

四、采收

1、金蝉成熟后,会慢慢的从土里冒出来,并顺着树干往上爬,为了方便后期采收,因此可在树干离土30-50cm处做出隔离带,带子宽度控制在10cm左右,表面要光滑,这样金蝉就爬不上去。

2、金蝉冒土的时间,一般都是在雨后,雨水会妨碍金蝉在土壤里面的活动。

3、一般金蝉足够强壮了才会开始冒土,对于干旱时间较长的,可以人工进行淋雨催金蝉冒土。

4、金蝉种可以收获很多次,因此在收获的时候,不要收1次就不再采收了,采收时间可以维持近30天左右,或者更长。

野兔人工养殖技术


【常见问题】野兔该如何进行人工养殖?

【专家解答】对于野兔,多年来我国一些科技工作者进行了人工驯养探索。根据了解,尚未有实质性的进展,国内有些报道存在一些误区:

(1)关于野兔妊娠期的描述,国内报道很不一致。有的说28~35天,有的说31~35天,也有的说65天左右。根据笔者调查研究,野兔妊娠期一般40~42天。由于产仔数和营养状况的不同,可能有一些差异。但是不会有28天到65天的变异幅度。

(2)关于年产仔胎数和产仔数的报道。有的说年产6~8胎,每胎产仔5~9只;有的说年产4~5胎,窝产仔5~8只;还有的说年产5~10胎,胎产8~12只。根据笔者调查研究,野兔年产一般1~2胎,胎产仔数一般1~4只。但是,由于环境条件、营养状况、野兔种类的不同,会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其胎产仔数和年产胎数达到家兔的水平,是不可能的。

(3)关于仔兔的描述。野兔不同于穴兔,其对野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出生仔兔布满被毛,睁眼开耳,很快站立和跑动,并采食植物性饲料。但有的报道说12~14天后野兔开眼,20天后能找食吃。

【小编点评】《野兔人工养殖技术》一文为打算投资野兔养殖朋友做了一个野兔养殖知识普及。近年来,关于野兔人工驯化和人工养殖的报道很多,有的传授养殖技术,有的介绍致富经验,有的大呼养殖前景广阔等等。对于养殖野兔的可行性及市场前景,提供以上专家的解答,以供参考。

yz023.com养殖网养殖技巧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养殖方法,其中《人工养殖蛤蚧的技术》内容包含丰富的知识点,如不满足请访问“人工散养鸭”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234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