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登平林下养乌鸡致富有“钱”途

咯咯咯,咯咯咯12月1日,泸州市叙永县后山镇天元村二社养鸡大户陈登平招呼他的鸡群前来就餐。随着一阵呼唤,桂花林中的乌鸡争相跑出来啄食。我的乌鸡全部采取林下散养模式,树林是它们的天然健身房,充分的运动让乌鸡肉质结实,味道鲜美,加上乌鸡的养生滋补作用,被人们称作名贵食疗珍禽,收益可观。养鸡大户陈登平一边给鸡群添食,一边高兴地介绍他的乌鸡。

陈登平的养殖创业路始于他5年的打工生涯,据他介绍,1994年至1998年,他一直在广州的养鸡场打工,在那期间,学他习了一系列养殖技术,这为他养殖创业奠定了基础。

2009年,陈登平花7000余元引进了乌鸡鸡苗,利用自家和周围亲戚朋友的山地栽下了桂花树、杉树,建起了养殖场,开始了自己的林下养鸡事业。由于他的鸡苗以玉米等杂粮喂养,并在林间刨食野生食物,这使他的乌鸡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都比较高。初次创业,他的乌鸡就被一抢而空,但陈登平并没有如何高兴。鸡苗的进价不便宜,且引进的鸡苗部分是近亲繁殖,导致鸡苗的存活率相对低。除去成本和鸡苗的死亡,当时利润很低。

如何才能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提高乌鸡的存活率?经过思考,他决定利用自己在广州所学的人工授精和提纯等技术进行自主育苗。说干就干,陈登平在养鸡场空地建起4间育苗房,通过自己摸索、咨询专家,他开始自己孵育鸡苗。经过不断的摸索和总结,陈登平的自主育苗获得了成功。目前,他的养殖场年产鸡苗达10万余只,除了供应自己的养鸡场外,他的鸡苗还销售到了古蔺、威信等周边地区的养鸡场。

现在每个月可出栏2000-3000只乌鸡,每只大概4斤,按35元/斤的价格出售,加上出售鸡苗的利润,我一年的纯收入可以达到近40万元。陈登平乐呵呵地向笔者算起了经济账。

致富不忘家乡人,陈登平意识到要把特色养殖业发展壮大,需要整合更多人的力量,带领大家一起致富。今年5月,陈登平申请成立了天元乌骨鸡专业合作社,吸纳了百余名村民参于乌鸡养殖。谈起今后的打算,陈登平说道:力量壮大了,下一步就要扩建育苗房,争取年产鸡苗20万只,带动大家一起致富。

相关阅读

“牛人”覃泽田养牛致富有高招


种地不如搞养殖,养殖最好养肉牛。这是兴宾区高安乡依滩村养牛专业户覃泽田的致富高见。随着近几年肉牛的走俏,他靠肉牛养殖走上了致富之路,成为当地农民心目中的牛人。

覃泽田现在平均每月购进幼牛30余头,平均每月出售肉牛30余头,存栏数始终保持在60头左右,每头市场价在8000元左右,利润空间巨大。由于尝到了当牛人的甜头,覃泽田计划于明年年初再投入150万元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实现存栏总数300头的目标。

覃泽田规模化养殖的成功,带动周围的群众和乡亲们也纷纷养牛。对此,他希望在政府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发展肉牛养殖的背景下,银行金融部门也能够出台相应的支农惠农贷款优惠政策,让农民群众早日走上发家致富路。

泥鳅塘里养菱角 80后小伙致富有高招


搞水产的人都知道,养泥鳅最怕是蓝藻,稍不注意防控,很容易造成损失。这不,汉川市麻河镇赵西村年轻的80后养殖户赵文俊就摸索出一条新路子,在泥鳅塘里套养菱角,既消除了蓝藻烦恼,还带来数不尽的效益。

【正文】

来到赵文俊的泥鳅塘,一片片叶子漂浮在水面上,乍看还以为是水葫芦,凑近一瞧,原来是咱们平日里吃的菱角。

小赵在2009年回乡创业开始养泥鳅,为了解决蓝藻问题,他分别在自己的四块池塘里做起了实验,眼下最成功的莫过于这块70%都被菱角覆盖的塘。

【同期声】采访对象汉川市麻河镇赵西村村民赵文俊

《采访内容》:“氮肥、氮含量超标就长蓝藻,被菱角吸收掉以后就不长蓝藻了,这个问题解决掉了。我们原来产量是定800斤,现在我们产量是3000斤,用这种方法可以到3000斤的产量。”

【正文】

小赵说,过去靠饲料养一斤泥鳅是13块钱的成本,现在单靠投喂蝇蛆的生态养法,一斤泥鳅只需5块钱成本,抗风险能力高了不说,泥鳅产量还得以提升,加上套养的菱角,更是达到双收。

【同期声】采访对象汉川市麻河镇赵西村村民赵文俊

《采访内容》:“1亩地是1000元,就是说开池子的费用是1000,承包的费用是500,用掉1500块钱。这个池有一亩五,菱角就可以把租金去掉,开发的钱可以去掉,当年就可以拿回来,泥鳅就是纯赚出来的。”

【正文】

泥鳅和植物共存,这互利双赢的法子说起来简单,却也让小赵在创业初期吃过不少的苦。

【同期声】采访对象汉川市麻河镇赵西村村民赵文俊

《采访内容》:“开始搞这东西就亏了13万左右,第一年。第二年也亏了,亏了5万左右。第三年基本上保了个本,后面的两年就慢慢受益了,去年(赚了)8万块钱左右,今年估计差不多可以搞得个二十万。”

【正文】

在四个池塘上花尽心思,小赵总算琢磨出这套致富高招,前来向他讨教的人不少,可怀揣着大梦想的他远不止停留在眼前的成功上。

【同期声】采访对象汉川市麻河镇赵西村村民赵文俊

《采访内容》:“像这种方法一出来后,受益了,大概我在两年时间,我要把它做成品牌,再我可能要扩到三到五十亩的面积。”

【正文】

年轻不怕吃亏,小赵的努力也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他说,等这项特种养殖的技术成熟后,还要把它向全村进行推广,让乡亲们都受益。

笨鸡不愁卖 致富有奔头


张桂琴在鸡舍内忙碌。

初春时节,记者来到扎鲁特旗鲁北镇新胜屯村,这个曾经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洁平坦的水泥路铺到了家家户户门口,整齐划一的彩钢瓦房宽敞明亮,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宣传画让洁白如新的围墙锦上添花……一幅新农村的美景映入眼帘。

在村东侧的一处院落内,记者见到了贫困户张桂琴,她正在鸡舍内忙着给鸡喂食。随着她的一声吆喝,一群鸡咯咯地叫着跑到她跟前。尽管忙的满头是汗,但灿烂的笑容始终挂在她脸上。

“多亏了精准扶贫的好政策,让我过上了好日子,要不真不知道咋办好了!”几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张桂琴在医院里度过了一个多月的难熬日子,在身体上饱受折磨的同时,也让家庭经济陷入了困境。2015年,两个儿子又相继结婚,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

“外债就欠了10来万!家里就那几十亩旱地,本来就打不了多少粮,这两年苞米还不值钱。这回好了,政府出钱扶持我们养鸡,这可让我有了来钱道儿了!”2016年,张桂琴被列为了村里的精准扶贫户,包联干部多次来到她家,和她一起商量脱贫致富的好路子。在经过多次商量后,张桂琴决定把家里的大院子利用起来,用政府资助的5000余元发展笨鸡养殖。“车祸留下了后遗症,我干不了重活,养鸡正适合!”

刚开始,张桂琴不懂养殖技术,100多只鸡雏死了一大半,着实让她上火了好长时间。帮扶干部得知这一情况后,为她送来了养殖和防疫技术的书籍,邀请专家上门指导。渐渐地,张桂琴的养殖技术越来越精熟。“我给鸡建了大棚用于保暖,冬天也一样下蛋,我还学会了孵小鸡,防疫啥的也轻车熟路了!”

当记者问起销路,张桂琴笑得更开心了,“一点不愁卖!都是客户自己找上门来,笨鸡150元一只,笨鸡蛋1.5元一枚,供不应求啊!”2016年仅4个月的时间,张桂琴的养鸡收入就达到了7000余元。

如今,张桂琴的养殖业已做得风生水起,不只养笨鸡,又养起了白鹅。庭院内一座更大的养殖温室已经破土动工,“我打算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从现在的200来只,扩大到1000只以上!”谈起以后的发展,张桂琴信心满满。

李兰养殖蛋鸡“五黑一绿”致富有特色


11月21日,笔者在尼勒克县乌拉斯台乡乌拉斯台村五黑一绿鸡试养基地看到,鸡棚里近千只体型小、行动敏捷的黑鸡见人就四处飞窜,已经进入了销售期。

十年前,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乌拉斯台乡农家女李兰决定自己创业,可是创业并不像她想像的那样容易。选个什么项目?怎样才能增收致富?这些问题在她的脑子里反复打转。一天,她从电视上看到养鸡致富的实例,也听到养鸡专业户发家致富的消息。养鸡的念头油然而生。

说干就干,于是,李兰便开始筹集资金,盖起了自己的养鸡场,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的土鸡全部销往乡里的餐馆,生意还算红火,后来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的土鸡全部销往乡里的餐馆,生意还算红火,就在今年,她从朋友那得知有一种叫五黑一绿的鸡深受顾客喜爱,这种鸡不仅肉质细腻,生的蛋颜色发绿,营养价值较普通鸡要高出好几倍。

据李兰介绍,绿壳蛋鸡因产绿壳蛋而得名,抗病力强,适应性广,喜食青草菜叶,其特征为五黑一绿,即黑毛、黑皮、黑肉、黑骨、黑内脏,更为奇特的是所产蛋为绿色。其肉质乌黑结实、味香鲜美、口感极好,鸡肉中各种氨基酸明显高于其它鸡种,具有滋补肝肾、大补气血等功效,被誉为药鸡。因此,她通过实地考察,从湖南引进了1000只鸡苗在养殖场里试养,目前,五黑一绿鸡,已经开始销售,每只大鸡可以卖到100块钱左右,每枚鸡蛋也能卖到2块到2块五。

李兰还告诉笔者,从目前五黑一绿鸡的长势和销售来看,试养已经成功了,如果销路可以还将大批量引进这种鸡苗,不仅可以增加自己的收入,还可以带动周边村民一起养殖致富。

据了解,近年来,尼勒克县积极探索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把发展思路定位在因地制宜发展家禽养殖上,并按照一乡一策、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鼓励农牧民利用庭院、山坡草场及退耕还林地饲养家禽,并为养殖户解决小额贷款,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目前,尼勒克县每年销售到外地的家禽达30万以上,仅此一项就为当地农牧民户均增收2400元左右,家禽养殖已逐步成为该县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新看点。

苏广忠海葡萄养殖利润可观 致富有信心


海葡萄是我们县跟海南大学开展县校合作后引进的新品种,经济效益很可观,可以促进老百姓增收致富。12日下午,昌江黎族自治县海尾镇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在海尾镇梧高村水产养殖户苏广忠的基地里看到,养殖池里成片的海葡萄生长良好,晶莹翠绿的海葡萄鲜嫩欲滴。海葡萄的养殖设备并不复杂,在养殖池里进水与排水同时开启,保持活水养殖,池里的水都来自昌江海域自然海水,经抽水过滤后进入养殖池,定期配给营养液,海葡萄苗便可在池中自然生长。

选择养殖海葡萄这种村里从来没有人养过的品种,苏广忠可是经过了一番思考的。中国大陆市场上的海葡萄主要来自中国台湾和日本,市场潜力还是挺大的。海葡萄的养殖对外界条件要求比较高,对海水、光照、水温都有限制,而昌江海域的自然条件恰好比较适合海葡萄的成长。另外,县海洋局和海南大学都很支持我们。对于养殖海葡萄增收致富,苏广忠充满信心。

当然,苏广忠的信心更多来自海葡萄的养殖效益。据介绍,依托昌江县政府与海南大学县校合作的先进技术平台,苏广忠的基地里将配置45个养殖池用于养殖海葡萄,现已养殖14个池,约10平方米的一个池一次可产出150斤到200斤,一斤成本不过几十元,市面价每斤150元左右,利润相当可观。一个池一年可采收5次,单池年产值在10万元以上。

黄琦智林下养鸡“钱景”诱人


10月15日,记者来到武胜县白坪乡土鸡林下养殖场,只见几处简易鸡棚掩映在树丛中,一群群毛色光亮的土鸡,活跃在树荫下、草丛中,正旁若无人、四处追逐觅食。

土鸡在果园中散养,活动空间大,吃的是青草、虫子,绿色健康。鸡在果园里吃虫子,增加蛋白质,果树虫害也少了。鸡粪还是很好的肥料,可以给果树提供充足的养分,果子自然就结得大、产量高。这叫树上结金子,树下生票子,鸡肥树壮,树上树下都是钱,可谓双赢。说起林下养鸡,业主黄琦智脸上挂满了笑容。

今年40岁的黄琦智是土生土长的武胜人,常年在广州、深圳等地打工,2012年回到家乡创业。经过多方考察,他在白坪乡白坪村承包了100多亩土地,发展林下养殖。

天然散养的土鸡在野外的阳光雨露下长大,降低了养鸡成本,增强了鸡的体质,减少了疾病发生,因而土鸡和鸡蛋的品质都很好。尽管价格比别人高近一倍,但依然十分畅销。不仅在武胜、广安等本地超市供不应求,还销往重庆、成都、南充等各大超市及农家乐。黄琦智介绍说。

目前,果园里散养土鸡11000多只,日产蛋量达3000余枚,每年水果采摘1000余斤,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00万元左右。下一步,我还打算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注册自己的品牌,带动周边更多的乡亲共同致富。黄琦智对未来充满信心。

三个女蝎王养蝎致富:马欣、陈志娟、张红


山东省郯城县褚墩镇陈志娟:

下岗女士陈志娟,瞄准市场,靠引进东亚一号全蝎养殖,并带起300个养蝎大户走上了致富路。

1998年陈民娟下岗在家,如何走出一条再就业之路?她自费去济南、青岛及河南等地学习考察,无意中发现宾馆、药店对全蝎的需求量很大,通过反复比较和分析论证,她认为养殖全蝎是一条致富的好路子。她广泛筹借资金建起了东亚一号、二号及中华一号全蝎良种,进行自繁自育。为全面掌握养殖技术,她从济南、临沂等地聘请了专职技术人员,自己也购买了多种专业书籍,通这学习与实践,逐步摸清了蝎子的生活习性,掌握了饲料的配制和疾病防治技术,使蝎子成活率、繁育率达到96%以上。其饲养的全蝎个体大、抗病力强、繁殖率高、生长迅速、深受广大客户喜爱,产品远销广东、山西及青岛等省市。

目前该养殖中心存成蝎12万只,出售种蝎4.6万只,商品蝎120公斤,年创利6.8万余元。

河南省唐河县马振抚乡马欣:

河南省唐河县马振抚乡青年妇女马欣刻苦学习养蝎技术,如今,她一手创办的蝎子王国,占地面积达2200平方米,年产蝎200多万条,存栏成年蝎3000多公斤,可创经济效益50多万元,为该县特种养殖业开了一道先河。

马欣养蝎始于1995年,投资6万元用于建造2200平方米的场地,又从外地购买了二万只种蝎,当年就收了11万元,除去建场、购蝎成本,净赚了5万元。第二年又盈利了12万元,近几年收入更加可观。马欣被马振抚乡成人学校聘为兼职教师,使不少人掌握了养蝎技术。在她的带动帮助下,现已有200多户农民发了养蝎财,走上了致富路。

河南省南阳市高新区四福井村张红:

在河南省南阳市高新区四福井村,有一位25岁的农家女子,她叫张红,人称南阳女蝎王。1995年,张红高考落榜后,走上了养殖和经营毒蝎这条道路。由于经营有方,现已成为一个年轻的百万富姐。她的致富窍门主要有三条:

一、是生意就做:

1998年是活蝎市场利润最丰厚的一年,许多养殖场家及养殖大户对那些来买几十条,几百条蝎子的小客户不理不睬。而张红则来者不拒,几十条的生意照做。这一年,她每天往南阳的200多家小诊所和酒店送蝎子就赚了8万多元。可以说她是南阳市活蝎经营中的最大赢家。

二、靠信誉发展:

2000年初春,一位东北客户预定100公斤每条重1.2克以上的雌性活蝎。当时在电话中谈好的成交价是每公斤600元。但到了提货的时候,由于天气骤冷,当地的活蝎市场价格一下子上升到了每公斤800元,仍然供不应求。在这种情况下,这笔生意做不做?做就要少赚2万元,不做就失去信誉。面对客户,张红没有再谈提价要求,诚肯地说:为了我们以后的精诚合作,按原价如数发货。后来,这位东北客商成了她的一个大客户,他特别信任张红,每次进货连人都不来,把货款直接汇到张红的帐户上,张红再通过空运,4小时之内便把货发到东北。就这样,凭着过硬的信誉,现在张红的固定大客户就有80多个。

陈容香生态养殖冠珍鸡打开致富路‍


在溆浦县江口镇的一家养鸡场,一只只俊俏、敏捷的冠珍鸡在林下欢快地跑着,场主陈容香抓起一把玉米往地上一撒,大大小小的冠珍鸡就从四面八方聚拢过来,鼓点般地啄起玉米,场面温馨动人。“这些冠珍鸡一到晚上全都飞到树上去住,任凭怎么追打就是不下来。”正是这种不同寻常的养殖方式,让陈容香的冠珍鸡十分畅销,她希望能依托这种养殖方式实现自己的生态养殖梦。
养鸡“老本行”让她重新推开致富门
陈容香是一个爱说爱笑的人,其实在她光鲜的背后,充满了坎坷和心酸。她原来在山里从事木材砍伐、火炉架子制作,一年收入10余万元,日子过得还算可以,2013年由于湖北一批现代的取暖设备进入了当地市场,火炉架子的生意一下子就淡了,完成好的几千件火炉架子成了滞销品,这一年她一下子赔进去10多万元。
由于陈容香在娘家时有过十多年养鸡、养猪的历史,她决定还是干她的“老本行”,从事蛋鸡的养殖,可是遭到了丈夫和孩子们的强烈反对,理由是养殖业投资大、风险大,既辛苦又耗时间,伺候不起。可是,陈容香是个犟脾气,凡是认准的事,就坚决干下去。她不顾家人的反对,租赁了后山50亩的一片山坡地作为养殖场所,开始实施她的创业计划。这里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有上千余棵生长多年的树木,还有果树,植被茂盛。2000余只冠珍鸡和笨鸡在树下跑来跑去。去年,陈容香的养殖场销售额达50余万元,纯收入20余万元。冠珍鸡和笨鸡的蛋黄大、口感好,深受消费者青睐。冠珍鸡肉质筋道、富有营养,销路一直不错。目前,怀化市一家大型饭店正打算与陈容香合资合作,对方投资,她负责饲养,四六分成。
“养鸡就是我的事业,我的生命”
最让陈容香伤心的是,丈夫不理解她。去年她投资80万元,修房子、建鸡舍、打机井,上变压器,加强养殖场基础设施建设。丈夫认为她不会过日子,投资80万元简直就是白扔钱,让人心疼,就毅然决然地和她离了婚。孩子们从电视上知道禽流感的形势很严峻,就劝她别养了,可她没有放弃。“养鸡就是我的事业,我的生命,是我生活的全部希望,绝不放弃。”她如是讲道。
陈容香介绍,养殖场地处山麓,树茂林密,位置偏僻,经常有獾猪和黄鼠狼光顾,冠珍鸡们受到惊吓,为了避免袭扰,只好逃到树上去住,没想到歪打正着,它们既躲避了天敌的侵袭,却也锻炼了筋骨。这里出产的冠珍鸡肌肉纤维粗壮,肉质筋道有嚼头,全然没有肉食鸡那种骨头酥软,嚼如木材的感觉。
目前来说,冠珍鸡的市场前景很好,而且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这种散养的冠珍鸡越来越受欢迎。在她心目中,致富之路越走越宽广。

甘肃华亭县:林下养鸡圆了致富梦


冬日的一天,从华亭县城出发,驱车向西行15分钟,就能看到“砚峡乡万亩生态农业园”所在的那个山坡了,一片蓝色的板房隐藏在树林之中。砚峡乡村民屈喜平的林下生态养鸡场就坐落在这里。

刚走进养殖场,“咯咯咯……”我们就被一片鸡叫声吸引了,只见一片宽敞的树林内,一只只枣红色的土鸡正在欢快地觅食嬉戏,个个“精神抖擞”。

“别看我养的鸡个头不大,但都是实实在在的土鸡,肉质佳、口感好、味道鲜,除本地外、陕西、宁夏的客商都来买我这的‘溜达鸡’。”屈喜平笑眯眯地对我们说。

以前曾做过煤炭运输生意的屈喜平介绍说,前几年,他看到林下经济发展迅速,便产生了建一个林下生态养鸡场的想法。随后,他将砚峡乡景家湾村一片林地承包下来,在山上盖了几栋鸡舍,发展起林下养鸡。

“和圈养鸡相比,林下空间大、空气好,鸡的活动量大,肉瓷实,肉和蛋的营养也更加丰富,皮毛都会亮一些。”屈喜平说。

经过6年的努力,屈喜平的林下养鸡场已经配套建成了育雏室、鸡舍、库房及办公用房20多间,拥有清洁车、饲料加工设备等大中型设施设备12台(件),资产达到120万元。

“虽然操了不少心,但钱也挣下了。当初承包林地搞养殖这步‘棋’是真走对了。”屈喜平喜滋滋地说,“这么多年,我一直寻求致富的门路,如今总算找到了,是林下养鸡圆了我的致富梦。”

“咱老百姓,最大的梦想就是能挣到钱,过上好日子。下一步,我打算成立一个林下养鸡专业合作社,动员村民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林地发展林下养殖业,把周边的散养户集中起来,一起发家致富。”谈到发展前景,屈喜平信心满满地说,“我的预期目标是存栏达到2万只,年出栏量5万只,年销售鸡蛋20万只,年销售收入350万元,实现利润50万元,真正形成‘农户+协会+企业’的经营模式,拓宽群众收入渠道,把林下养殖生态鸡产业发展成当地头号致富奔小康产业。”

屈喜平发展林下养殖的成功事例,只是林下经济为华亭群众带来实惠的一个的缩影。近年来,华亭县把林下养殖、核桃栽培、种药种草作为促农增收的重要渠道,全力推进林下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发展林下养殖36户,养殖生态鸡、羊、牛40.7万只(头),林药套种1.445万亩,林下种草9000亩,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社14个,发展森林人家农家乐10户,有效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门路,鼓起了群众“钱袋子”。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238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