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周山地猪

盆周山地猪(PenzhouMountainpig)因产于四川盆地周边的大巴山、巫山、大娄山及乌蒙山一带而得名,部分农户称为高山猪(包谷猪)。1977年根据四川省地方猪种资源联合调查结果,将四川盆地周围的丫杈猪(桠叉猪)、黔江猪、青峪猪及南江猪统一归并后命名为盆周山地猪。2009年四川省通过调查,认为丫杈猪与青裕猪等盆周山地猪有一定差异,体型较大,应作为与盆周山地猪不同的类群,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猪专业委员会组织四川省、重庆市的有关专家讨论,同意这一意见。历史上,盆周山地猪与湖北、湖南、贵州及陕西等接壤地区的猪种有交往。

一、一般情况

(一)中心产区和分布

盆周山地猪原产于大巴山、巫山、大娄山、武陵山一带。重庆市主要分布于其辖区的酉阳县(24.6%)、黔江区(22.7%)、彭水县(13.3%)、秀山县(11.4%)、城口县(9.5%)、巫山县(7.5%)及其他相邻区县(11%)。四川省主要分布于泸州市(3.4%)、广元市(4.5%)、广安市(4.2%)、达州市头(13.4%)、巴中市(21.8%)、宜宾市(17.4%)和南充市(35.3%)等地。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产区位于北纬28o10~32o13、东经105o17~110o11,地势较高,境内有平坝、高山、深丘,海拔一般在800~1200m。年平均气温15.5~17.7℃,无霜期289~346天;年降水量754~1211mm,相对湿度75%~80%。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润,日照较好,四季分明。雨季分布不均。产区水源条件较好,水资源丰富,著名的河流有阿蓬江、诸佛江支流,乌江、酉水河、麻旺河等。产区内山地较多,土地比较贫瘠,岩溶地貌突出,土壤类型多样,主要有黄棕壤、潮土、柴色土、红壤土等。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盆周山地区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较大,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和豆类等;主要饲料作物野菜、野草、甘薯(藤)、牛皮菜、瓢儿菜等常年都有生产。产出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等能量饲料与丰茂的野生饲草,为盆周山地猪的养殖提供了充足的饲料资源。

在产区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群众历来重视养猪,多靠养猪积肥。由于农业生产水平低,养猪是农户的重要经济收入之一。群众有利用山区饲草资源养猪的传统习惯。在喂养方法上,一般在架子猪阶段喂给大量青绿野生饲料,育肥末期集中用含能量较多的玉米、甘薯、马铃薯催肥,逐渐形成了适应当地自然条件、沉脂力强、含腹油较多的猪种。盆周山地猪适应山区粗放饲养(可放牧),具有抗病能力强等特点。在农村以青饲料为主,采用吊架子方式饲养的盆周山地猪,14~18月龄体重可达70~80kg。

(二)群体数量和变化情况

2006年6月底存栏盆周山地猪5.28万头,其中公猪32头。2004年重庆市盆周山地猪饲养量为8.2万头,1977年重庆、四川约有盆周山地猪种猪10万头。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市瘦肉型猪生产的兴起与发展,外来良种公猪的引进和杂交猪生产的发展,导致盆周山地猪数量减少,特别是用于纯繁的母猪数量急剧减少。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盆周山地猪体型中等大,头较轻,嘴较长,额部皱纹少。体躯较窄,背腰平直,腹大、不拖地,臀部较倾斜。四肢结实。被毛黑色,部分猪的额部、肢端、尾部有白毛。乳头6~7对。

2.体重和体尺2006年猪遗传资源调查组对酉阳县农村饲养条件下盆周山地猪成年猪的体重和体尺进行了测量,结果见表1。

(二)生产性能

1.繁殖性能据2006年猪遗传资源调查组在酉阳县调查,在农村饲养条件下,母猪多于4月龄开始发情,6月龄配种。母猪初产窝产仔数(6.82.3)头,二胎窝产仔数(8.91.7)头,三胎以上窝产仔数(9.81.2)头,育成率95.4%9.6%,42日龄断奶窝重(59.211.2)kg。与1976年调查的母猪初产窝产仔数6.6头,二胎窝产仔数7.9头,三胎以上窝产仔数9.9头,育成率96.4%,45~55日龄断奶窝重56.4kg相比,繁殖性能变化不大,有小幅度提高,与人们有意识的选育和饲养管理条件的改善有关。

2.育肥性能据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重庆)2006年测定,12头盆周山地猪体重20~90kg阶段日增重(50255)g,料重比3.690.3。同时进行了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测定,结果见表2。

肌纤维密度(23835)根/mm2,肌纤维直径(63.694.51)m。

四、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尚未建立盆周山地猪保护区和保种场,未进行系统选育。盆周山地猪多数用作经济杂交的母本,其二元或三元猪杂种优势比较明显,一般二元杂交用长白猪或约克夏猪作父本,杂种后代再与其他引进品种猪杂交,表现出较好的配合力。

五、品种评价

盆周山地猪适应山区粗放饲养条件,抗病力较强,沉脂力强。今后应加强保种工作,同时进行本品种选育和合理的开发利用。

相关推荐

缺须盆唇鱼


[学名]: Placocheilus cryptonemus Cui et Li
[资源名称]: 缺须盆唇鱼
[外文名]: Barbless disc-barb
[别名]: 油鱼
 
[形态特征]:
  体圆筒形,尾部略侧扁。吻端无珠星,吻皮向腹面扩展,盖在上颌外面,边缘布满小乳突,分裂成流苏状。口下位,呈弧形;上唇消失。下唇扩大,形成一圆形吸盘,中央有一个厚的肉质垫,吸盘前缘和侧缘薄而游离,后部不与峡部相连,周围布满小的突起。吻皮不与下唇相连。无须。鳞片中等大,胸腹部鳞片埋于皮下。腹鳍末端超过肛门,肛门距臀鳍有一定距离。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云南  [原产地区]:云南  
[气候带]:亚热带,暖温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怒江水系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喜栖清水小河,刮食岩石表面的泥浆,食水生昆虫、硅藻和丝状藻。

盆唇华鲮


中文名称 盆唇华鲮
拉丁名称 Sinilabeo discognathoides(Nichols et Pope)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华鲮属
拉丁属名 Sinilabeo Rendahl,1932
形态特征 体前部呈圆锥形.吻突出,吻长大于眼后头长,吻皮下包着上颌的前缘,眼较小,上侧位.下颌厚,有锐利的角质边缘.上唇包着上颌,在口角处与下唇相连;下唇表面有细密乳突;唇后沟显著,通过颏部浅的横沟相连.鳞片中等大.侧线仅前部稍弯曲,贯穿体侧中轴.背鳍外缘稍向后内凹;无硬刺;起点距吻端小于据尾鳍基.臀鳍不伸达尾鳍基.胸鳍向后不伸达腹鳍.腹鳍起点与背鳍第三分枝鳍条相对.向后几乎伸达肛门.

平陆山地牛


一、一般情况

(一)中心产区及分布

平陆山地牛主产于山西省平陆县,在夏县及运城市盐湖区也有少量分布。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平陆县位于山西省南端,中条山南麓向阳坡面,南隔黄河与河南省三门峡市相望。西部为高原沟壑区,东部为土石山区。地势北高南低,境内沟壑纵横,素有平陆不平沟三千之称。主峰莲花台锥子山,森林茂密、山险坡陡,海拔1630m。北部与夏县交界处有清凉山,为运城至茅津渡公路的咽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年平均气温13.8℃,1月份平均气温-1℃,7月份平均气温24.5℃;无霜期200天左右。年降水量602mm,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23条涧河均发源于中条山,向南注入黄河。土质为褐土,盛产苹果、桃、李、杏、枣、核桃、柿子等30多种干鲜水果,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其次是豆类、薯类、谷子等,耕作制度一年两熟。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平陆为夏、周时期古虞国所在地,历史悠久,是按图索骥、伯乐相马、唇亡齿寒、中流砥柱等典故的诞生地,农业文明发展较早。产区气候温和,雨量较充沛,牧草茂盛,群众有打晒青干草和种植苜蓿的习惯,冬季补饲棉子及黑豆等精饲料,为牛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较好的饲料条件。当地山高坡陡,耕地块小分散,道路狭窄坎坷,需要腿短有力、蹄坚耐磨、行动灵活的牛只担任耕作和运输任务。以山地放牧为主的饲养方式要求牛只体格较小,易上膘、保膘。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群众形成了适合当地条件的选种标准,要求短腿、大身子、头如桶、眼如蛋、肩如伞、背如案(板),即所谓爬山虎类型的牛。由于交通不便,平原地区的牛只很难适应当地条件,牛群基本处于闭锁繁育状态。经当地群众长期选育,牛群体形毛色趋向一致,形成本品种。

(二)群体数量和变化情况

近20年来,受引进的夏洛来牛杂交和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及群众养牛积极性下降的影响,平陆山地牛由1982年的1.4万头下降到2006年的5599头,其中能繁母牛3850头、公牛1075头,处于维持状态。2008年4月山西省畜牧局对10头平陆山地牛成年公牛和50头成年母牛进行了体尺和体重测量(表1),《中国牛品种志》记载的1981年数据比较,此次测量数据明显偏高,公牛平均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体重分别增长了13.3%、23.3%、16.7%、15.7%和73%,母牛分别增长了16.3%、21.0%、21.4%、22.4%、59.7%,怀疑2008年测量牛只属杂交改良牛。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平陆山地牛的毛色有黄色、红色两种,其中以黄色为主。依其体型外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背腰较长的爬山虎,另一类是体躯较短的圪土达牛,以爬山虎类型为主。公牛头部稍短而粗,颈短而丰满,并有较多皱褶和垂皮。母牛较清秀,鼻镜多为粉色或灰色。角多为龙眉形,公牛角短而粗,母牛角稍细长。该牛体型较小,体躯较长,结构紧凑,体质结实。前胸开阔宽深,背腰长宽平,肋骨开张良好,尻部宽平,臀部圆深,肌肉发达,后裆宽,甚少斜尻或尖尻。四肢较短,端正结实,蹄圆缝紧,蹄壁较厚,蹄缝较深,光亮坚硬,结实耐磨,呈灰褐色,蹄质部有深褐色圈纹。

2.体重和体尺2008年山西省畜牧兽医局对平陆山地牛成年牛进行了体重和体尺测量,结果见表1。

(二)生产性能

1.产肉性能所见资料中均引用1979年10月对5头成年牛屠宰性能的测定结果,平均宰前活重404.0kg,胴体重216.2kg,屠宰率53.5%,净肉率46.9%,眼肌面积74.7cm2。

2.役用性能平陆山地牛耐力较好,山路行走,每头牛可拉载重400~500kg的大车,行走速度中等,日行约30km。每犋(体型大的一头一犋,体型小的两头一犋)日耕地2~2.5亩。

3.繁殖性能平陆山地牛母牛初情期10~12月龄,一般在20~24月龄初配,繁殖率70%~90%。公牛12月龄性成熟,24~30月龄可开始配种利用,繁殖利用年限8~10年,一次射精量4mL,精子密度5亿/mL,原精液精子活力0.7以上。初生重公犊(241)kg,母犊(221)kg。

四、饲养管理

平陆山地牛全年放牧,严冬季节短时间舍饲,舍饲期给予一定数量青干草,每日每头补饲精饲料0.5kg左右,本品种繁殖以本交为主。

五、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尚未制定平陆山地牛保种计划,未建立保护区、保种场等保种体系。平陆山地牛1988年收录于《中国牛品种志》。

六、品种评价

在中原山区,平陆山地牛是体格较大、背腰较长的品种,对山区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其臀部和股部比较发达,肌肉丰满、产肉性能较好。今后应加强保种和本品种选育,促进其向肉用方向发展,非保种区可利用毛色一致的肉牛品种进行杂交改良。

川南山地牛


一、一般情况

(一)中心产区及分布

川南山地牛产于四川盆地东南部边缘山区,主产于筠连、珙县、古蔺、叙永等县,分布于兴文、天全、荥经、宝兴、汉源等县。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川南山地牛产区群山环绕,山势陡峭,沟壑纵横,海拔320~2000m,山多、坝少,田块小、坡度大,耕作条件较差。气候温和,冬暖夏凉,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3.5~17.5℃,无霜期243~306天;年降水量1042~1250mm,相对湿度80%;年平均日照时数943~1297h,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境内有大渡河、赤水河等河流贯穿全境,水源丰富,无污染,水质好。农户对土地的耕作一般利用当地黄牛,对土地实行深耕和翻耕,一般冬春两季种植。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大豆、花生、油菜、水果、香桂等。由于山高路陡、田块狭小,牛只长期于这种条件下使役,形成体格较小、体质结实、行动灵活、体躯前宽后窄的特点。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川南山地牛的形成时间无史料可查。川南地区是汉苗民族杂居的地方,养牛历史悠久。据《叙府县志》记载:苗族风俗为爱牛,耕牧兼用。苗人生产恃畜,苗俗以牛多为富,婚姻交际多以牛酒唯农家喜喂托牛,历来畅销泸、贡和黔边。1948年6月续修的《筠连县志》原称筠连山牛,并日:山牛黄色,种山,即为耕地。川南山地牛正是为适应丘陵和山区耕作,经勤劳的山区人民长期选育形成的适合山地类型的地方品种。

(二)群体数量和变化情况

2005年对泸州、宜宾和雅安3市、20个县的统计,川南山地牛总头数27.7万头,其中公牛12万头,母牛15.6万头、繁殖母牛9.5万头。

宜宾市的筠连、珙县等8个县存栏占45.7%,泸州市的古蔺、叙永等5个县存栏占45.9%,雅安市的天全、荥经、宝兴、汉源等7个县存栏占8.4%。

从19852005年川南山地牛数量呈增长趋势,由于近亲交配原因,牛只个体逐渐变小。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川南山地牛基础毛色为黄色或黑色,据2006年对筠连和叙永两县118头牛的调查,黄色占78%,黑色占18%,红褐色和草白色各占2%。全群牛中部分牛呈白头、白背、白袜子,胁部、大腿内侧、腹下等处有局部淡化,有晕毛和黧毛,无季节性黑斑点、无沙毛。鼻镜呈粉色和褐色,眼睑和乳房呈粉色,蹄呈黑褐色,角呈蜡黄色或黑褐色。

被毛为贴身短毛,额部无长毛,颈侧、胸侧无卷毛。

体格较小,体躯紧凑结实。背腰平直,长短适中,胸较宽。头略长,额宽平,鼻梁较长而直。耳平伸,耳壳较薄。角形多样,多为短而圆、角尖向外的芋头角。公牛肩峰大,母牛肩峰较小或无。公、母牛胸垂大而有皱折。尻部较长而斜,尾长达后管下部,尾帚较小,尾梢颜色为黄色或黑色。

2.体重和体尺2006年3月和12月测量了筠连、叙永两县农户饲养的成年牛的体重和体尺,结果见表1

(二)生产性能

1.产肉性能据《四川家畜家禽品种志》(1987)记载,川南山地牛1岁阉牛在以青草为主、适当补饲混合精饲料的条件下,育肥6个月,体重由109.4kg增长至190kg,平均日增重448g,屠宰率50%,净肉率41.9%,肉骨比5.7,熟肉率61%。其背最长肌含水分74.8%,干物质25.2%,其中粗蛋白20.5%、粗脂肪2.8%、粗灰分1.1%。

2006年12月在筠连县屠宰场对10头川南山地牛进行取样分析(西南民族大学测定),结果见表2。

2.役用性能川南山地牛易调教、役力强。开始使役年龄一般3~4岁,全年使役80~120天,每天使役6h左右,农忙时可达10h。据《四川家畜家禽品种志》记载,一牛一犁,使用铁铧木犁,工作6h可耕翻板田1.5~2.5亩。公牛(荥经县)平均体重380kg,平均最大挽力346.6kg;成年母牛平均体重299kg,平均最大挽力226kg;成年阉牛平均体重379kg,平均最大挽力301kg。体重312kg的成年阉牛(古蔺县)在气温30℃的晴天,单牛驾胶轮车,载重830kg,在山区碎石公路上,6h行走30km,平均每小时行走5km。

3.繁殖性能川南山地牛性成熟年龄为12~18月龄,公牛36月龄、母牛42月龄初配。繁殖季节以春、秋两季为主。母牛发情周期18~25天,平均20天;妊娠期240~301天,平均275天。初生重公犊17kg,母犊15kg;断奶重公犊65kg,母犊58k;哺乳期日增重公犊0.27kg,母犊0.24kg;犊牛成活率93%。

四、饲养管理

以放牧为主,只在冬季少量补喂玉米秸、稻草等。

五、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尚未建立川南山地牛保护区和保种场,未制定系统选育计划,处于农户自繁自养状态。

六、品种评价

川南山地牛适应山区放牧饲养条件,善于爬坡和小块田地耕作,具有耐粗饲、适应性强、性情温驯等优点,但其存在个体小、肉用性能差的缺点。今后应在保护的基础上,以肉乳兼用品种西门塔尔牛进行杂交改良,向肉乳方向发展。

第9周山东仔猪价出现上涨势头 猪价跌势未止


一、猪价跌势未止。

仔猪价格为13.80元/公斤,环比上涨0.80%,同比下降18.10%。部分养殖户预估下半年猪市行情将转好,不断补栏,仔猪价格出现上涨势头。

第9周(3月2日-3月8日),本周活猪价格为11.49元/公斤,环比下降2.71%,同比下降1.03%。猪肉价格为20.62元/公斤,环比下降2.55%,同比下降4.71%。

当前市场缺乏利好,猪价下跌趋势未止。猪价和猪粮比的持续下滑使养殖户苦不堪言,对猪市信心大减。但近期持续近1年的猪价调整利于产能进一步淘汰,据最新数据显示,全国方面能繁母猪存栏量已连续17个月下滑,1月份继续创历史新低,预计随着产能淘汰对生猪供应的影响逐渐体现,猪价将止跌反弹。

二、蛋价持续下行。

本周我省鸡蛋价格8.65元/公斤,同比增长7.86%,环比下降6.39%。

目前我省蛋价持续下调,然据调查显示,终端需求仍未见起色,蛋价频频触底,但目前低价位已导致养户惜售心理增强,增加鸡蛋存储量,减少了整体鸡蛋流通量,蛋价或将企稳,目前鸡蛋供小于求状况或已迎来根本改变,鸡蛋存货较多,因而预计短期内蛋价或无明显上涨可能。后市随着高校开学,工厂开工,食品厂备货开启,鸡蛋集中需求恢复,蛋价有望小幅回暖。屠宰场陆续开工,公司放养量增加,促进苗价上涨。

本周我省蛋鸡苗价格为2.86元/只,同比增长11.72%,环比为零。

三、活鸡价格持续下跌,后期工厂开工价格或将企稳。

本周我省活鸡价格为9.32/公斤,同比上涨0.55%,环比下降1.82%。

近日我省肉鸡价格环比下行,目前鸡肉产品走货仍是低价,开工屠宰场并不多,且未完全正常开工,而毛鸡出栏量稍显集中,鸡价继续下调。

本周商品代肉雏鸡价格2.25元/只,同比上涨89.08%,环比下降7.02%。

四、牛羊产品再现滞态。

牛羊肉价格仍然延续上周回落态势。本周我省牛肉价格58.43公斤,同比增加0.07%,环比回落0.80%;羊肉价格为65.82元/公斤,同比回落5.47%,环比下降0.92%。

牛羊肉价格高位震荡,爬高回落几经反复,这背后是近期牛羊肉价格调节供求的一种市场性行为,通观牛羊肉价格的变化走势,呈现高盘支撑态势,这反映出牛羊肉消费在高增长的累积下已经达到了一个紧平衡的位点,这显示了牛羊肉供求仍然是以市场规律为基本运行规则。当前肉牛肉羊产业有个问题值得关注,就是消费市场价格变化不大,养殖环节价格回落较快,对于肉牛肉羊养殖造成一定冲击。预计后市,随着牛羊养殖规模的逐渐扩大,牛羊肉消费将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优质高档消费为主体,牛羊肉价格再将迎来一个增长的新周期。

本周,牛奶价格未能守住底线,再次下滑。本周为3.00元/公斤,同比下降32.58%,环比下降1.32%。奶价震荡,奶业低迷,进口奶粉冲击和鲜奶消费市场萎缩是外因,奶业自身不成熟产业基础不稳固则是内因。后市来看,奶农单纯指望奶价升高来获取效益已是不可能,原奶生产成本和价格走低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短期内要整体提高我国奶业竞争力,就要从推广先进的奶牛养殖模式入手,整合政策、技术、资源优势,注重对奶源基地的培育、投入和发展,有效提升奶源基地的整体水平,实现饲养模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以基地建设水平的升级和科学饲养管理的普及,提高奶牛养殖的综合效益,推动奶业的整体进步。

五、豆粕上涨动力未枯竭。

我省玉米价格为2.14元/公斤,与上周持平,同比下降3.17%,豆粕3.13元/公斤,环比增长1.62%,同比下降21.16%;小麦麸1.81元/公斤,与上周持平,同比下降4.23%;进口鱼粉11.76元/公斤,与上周持平,同比增长14.06%;肥猪配合饲料价格为3.09元/公斤,环比下降0.32%,同比下降1.59%;肉鸡配合料价格为3.33元/公斤,环比下降0.30%,同比下降1.48%;蛋鸡配合饲料价格为2.74元/公斤,与上周持平,同比下降5.84%。

就最近一段时间的行情来看,豆粕明显被菜粕带动。今年国内菜籽产量预期继续下滑,且因压榨亏损,菜籽进口积极性受挫,使得国内菜粕供应相对紧张。3月开始,国内水产养殖启动,相关饲料企业备货工作逐步展开,豆粕、菜粕的价格差距已经缩小至历史低位。价差较低,必然有一部分菜粕需求被豆粕替代,从而利于豆粕价格。春节假期已基本结束,油厂陆续恢复开机,这也就意味着油厂的豆粕库存将渐进回升,其市场流通量或将增加,进而不利于豆粕市场向好运行。在现货供应充裕的情况下,豆粕现货价格或将重新展开震荡回落走势。

当前国内玉米现货市场,一面有大规模临储支撑、贸易商心态普遍坚挺,但另一面又是饲养行情不景气、国际低价谷物的眈眈待补,区域性、阶段性供需矛盾仍存,如果以去年的行情为参考,不排除玉米后市或将跌跌撞撞又投靠至政策性拍卖粮源供给的局面,当前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地区的基层农户余粮已经见底,吉林地区粮源霉变多在10%左右、优质玉米供给偏紧,因华北深加工企业玉米库存水平整体偏低,节后用粮企业采购节奏也有提速、玉米水份下降也在持续,粮价上行成为必然,但霉变偏多后期涨幅受限。建议各用粮企业在跨区域及跨品种采购渠道上提早准备。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271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