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产褥热的病因、症状、类症鉴别及综合防治

1病因分析

环境因素:圈舍采光、通风条件较差,全部用具没有经过严格消毒,或者气候过于炎热等,都会导致母猪产后非常容易感染病原体,还会继发引起其他炎症。

母猪体质因素:在中兽医中,认为母猪分娩后损耗过多的中气和血液,缺乏正气,非常容易感染六淫,如盛夏燥热之邪就会趁机侵入体内,导致体温明显升高,体表温度不均,气血虚弱;机体积聚过多的热毒,导致脾胃发生损伤,接着引起出血,缺乏津液,如果口鼻干燥则说明阴亏,从而导致停止采食,无法正常排泄粪尿;如果郁结热毒,就会导致乳络气机不畅,从而造成乳房热痛、红肿。

胎儿因素:胎儿体型过大,在分娩过程中导致产道明显扩张,且容易发生损伤,感染病菌,甚至在子宫中残存胎衣碎片而继发引起细菌感染。

2.临床症状

母猪产后1~2天,体温升高到41~42℃,呼吸急迫,不食,阴户内流出脓性分泌物。乳房红肿明显,有的表现一侧或双侧肿胀,或者部分如颈肿大,质地坚硬,患部呈青紫色,无乳;也有的乳房肿胀不明显,体温升高,但仔猪吃奶后,母猪剧烈疼痛,发出尖叫声,拒绝仔猪吸乳,此时仔猪由于吃不足或吃不到正常奶水,很快患黄痢病,死亡率高。

3类症鉴别

流产:二者相似之处是病猪都有分泌物从阴户排出;不同之处是母猪流产是通常体温不会升高,呼吸、心跳也没有加快,通常在预产期前容易发生,阴道黏膜没有发生肿胀,不会有污褐色的分泌物排出,且四肢关节也不会发生肿胀。

子宫内膜炎:二者相似之处是母猪都在产后出现发病,并有分泌物从阴道流出,食欲不振,体温有所升高,且心跳、呼吸加快等;不同之处是母猪发生子宫内膜炎从分娩到发病需要较长的间隔时间,有时从阴道流出的分泌物混杂血液或者组织碎片,呈粉红色,散发腥臭味。关节不会发生肿胀,没有热痛感,不会出现下痢。变成慢性时,不会出现全身症状,在卧倒时有黄色、灰白色、暗灰色黏性分泌物从阴户流出或站立时没有黏液排出,屡配不孕。

母猪无乳综合症:二者相似之处,母猪产后体温明显升高,能够达到39.5~41.0℃,泌乳减少,食欲减退或者彻底废绝,呼吸、心跳加速等;不同之处是无乳综合症的母猪对仔猪感情比较冷淡,即使仔猪叫唤和要求吃奶没有反应,乳腺质地坚硬,但不会有褐污分泌物从阴户流出。

4防治措施

合理饲养:如果妊娠母猪膘情较好,可从临产前4~5天开始适当减少青绿多汁饲料和精料的饲喂量,避免体况过肥,乳房过于满胀,导致其分娩时的腹肌收缩受到影响,从而使分娩所需时间过长或者发生难产,或者产后分泌大量且过于黏稠的乳汁而发生乳房炎,以及仔猪发生腹泻等。为清理肠胃,母猪产后最好饲喂适量的麸皮盐汤,并在产后l~2天内饲喂容易消化的饲料,经过2~3天再逐渐增加饲喂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饼类饲料,防止机体产后肠胃过于虚弱而发生消化不良性便秘以及乳房炎。

控制环境卫生良好:母猪分娩前5~7天,必须对产房进行彻底打扫,如果是水泥地面最好用清水进行冲洗,之后进行1次彻底消毒。当圈舍干燥后,才能够将临产母猪移入产房。如有需要,可对猪圈、猪体、用具用普通的消毒药进行喷雾消毒。母猪分娩结束后,要立即将被羊水、胎粪污染的褥草以及胎衣清理干净,防止感染病原微生物。

药物预防:母猪产前1~2天可使用少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该病。母猪可肌肉注射1~2支80万IU青霉素、lOmL30%安乃近,每天1次,连续使用1~2天。还可使用中药预防,如甘草、柴胡、陈皮、桂枝、黄柏、麦芽、黄芩、川木香、防风、建曲、山楂。母猪分娩后的36~48h内,可每头肌肉注射0.2mg前列腺素F2a,促使在子宫颈没有闭合前将子宫内容物经由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及时排到体外,相当于对子宫进行一次彻底清洗,避免母猪产后由于恶露不净而导致子宫混合感染乳房炎、子宫炎以及并发高热等。

药物治疗:发病早期,病猪可每次肌肉注射40mL10%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或者40mL柴胡注射液,或者40mL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病猪也可每次肌肉注射40mL复方胺胆注射液,或者40mL抗病毒注射液。病猪还可每次肌肉注射40mL10%阿尼利定注射液,或者40mL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另外,病猪可口服适量的健胃消食类药物,如人T盐、消食品等,对轻症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此外,还要采取以下综合治疗措施,即抗菌消炎、补充营养。病猪可静脉注射由2000mL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lOg头孢唑林钠、40mL30%安乃近注射液、20mL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40mL维生素C注射液组成的混合溶液,每天2次;并配合每次肌肉注射40mL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每天2次。

相关知识

母猪乳房炎的病因、症状及综合防治方法


摘要:母猪乳房炎是其在哺乳期比较容易发生的疾病之一。在发病过程中,母猪乳腺会发生明显的病变,并存在红肿,导致机体出现发热的症状,同时导致乳房出现明显的疼痛感。随着症状的不断加重,会导致母猪腹部过于松垂,逐渐减少分泌乳汁。现主要概述该病的病因以及防治方法,为广大养猪户提供依据。

1病因分析

日常管理不当:舍内地面凹凸不平,过于粗糙,导致母猪乳房容易发生磨损,引起乳房感染而发生乳房炎,尤其是经产母猪由于腹部明显松弛,往往会导致乳房严重下垂而贴到地面。另外,母猪分娩过程中过于疲劳,特别是夏天发生难产,圈舍面积过小,通风较差,都会阻碍血流循环,导致腹腔内压增大,造成乳房容易发生水肿,再加上管理水平较差,容易导致乳腺患病。

营养调控不合理:母猪哺乳期补饲营养的过程中,如果过早进行补饲或者方式不正确,如在分娩结束后立即进行补饲,且补饲大量品质优良的饲料,导致机体泌乳量急剧增加,从而发生乳房炎。据报道,母猪日粮中维生素E的含量,会影响该病的发病率以及发病严重程度。

病原微生物感染:母猪容易发生该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感染病原微生物。在临床上,通常将病原微生物分成三类,第一类是接触性病原微生物,如支原体、停乳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其主要在乳腺内定植;第二类是环境性病原菌,如化脓性棒状杆菌、假单孢菌、大肠杆菌等,其中大肠杆菌是因能够产生内毒素而引起乳房炎;第三类是真菌,如酵母菌、毛孢子菌以及病毒等。

继发因素:母猪如果患有子宫内膜炎,会由于不断产生细菌毒素,且子宫内存在过多的炎性分泌物,导致周围血液流通不畅,阻碍经络,并会蔓延至乳房,从而引起该病。另外,该病还可能继发于其他疾病,如阴道炎、产后热等。

2.临床症状

局限性乳房炎:该类型比较常见,是指局限在1~3个乳区出现炎症反应。母猪发病时,精神状态基本正常,尤其是食欲没有出现任何异常,只是发病乳区发生肿大,且发热、潮红,伴有疼痛感,拒绝哺乳后代仔猪,大部分采取适当治疗后就能够痊愈。

扩散性乳房炎:通常在母猪分娩结束后出现发病,且在1~2天内就会导致整个乳区发生急剧肿胀,基本上停止分泌乳汁,这主要是由于机体其他部位也发生感染,如子宫内膜炎等,或者是分娩时间过长、出现难产或者助产时导致产道黏膜发生损伤,从而容易侵入化脓性细菌。病猪整个乳区出现发炎后,体温明显升高,往往超过40℃,甚至达到41℃,分泌黏稠水样的脓汁乳,呈黄色,往往会导致仔猪发生腹泻。长时间之后,乳房肿胀部位就会出现化脓、溃烂,甚至有脓汁流出,并散发腥臭味。

3防治方法

加强饲养管理:母猪分娩前后要采取正确的饲喂方法,通常从产前5天开始逐渐减少喂量,直到生产当天停止喂料,产后第2天可饲喂0.5kg饲料,之后逐渐增加,直到第5~7天可饲喂2.5kg。第8~14天能够达到哺乳母猪的饲喂标准,也就是每天饲喂2.5kg基础料,并按照每头仔猪再增加饲喂0.3~0.5kg。母猪每头饲喂3次,供给足够的清洁饮水,减少或者防止母猪分娩结束后大量泌乳而导致乳房炎。母猪在断乳前3天开始逐渐减少喂量,直到断乳当天停止饲喂,并从断乳第2天开始少量饲喂,经过3天进行短期优饲,确保饲喂充足,促使机体能够正常发情、排卵,从而使其繁殖率提高,并避免断乳前后出现乳房炎。母猪产房或者高床设备必须确保光滑,还可在舍内地面上铺垫适当厚度的稻草,避免乳房皮肤发生磨损而感染细菌感染引起乳房炎。母猪乳房要经常进行按摩,加速血液循环,确保正常泌乳。

乳房注入药物:病猪乳汁挤净后,取85mL25%的盐酸普鲁卡因对150万IU青霉素进行稀释,然后使用专门的注射器注入到乳叶内,每天2次,还可以使用其他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链霉素等。如果母猪患有慢性乳房炎,可注入60mL0.05%洗必泰混悬液,经过3h将其全部挤出。如果病猪患有急性乳房炎,在发病初期通常使用适量的普鲁卡因对青霉素进行稀释,并在乳房基部注射。

乳房冲洗:病猪乳液全部挤出后,向乳房内注入100mL1%磺胺液,30min后挤出药液。然后取200mL健康母猪的乳汁,对其进行加热,确保温度稳定在大约55℃,再添加150万IU青霉素,然后注入到乳房内,每天对乳房进行1次冲洗。这种治疗方法对化脓性乳房炎具有良好的效果。

中药治疗:病猪使用中药治疗时,主要原则是消炎止痛、通经活络、活血散瘀,一般可使用两种方剂进行治疗,可取玄参、甘草、柴胡各8g,蒲公英18g,川穹12g,双花20g,瓜萎10g,当归15g,添加适量清水煎煮后给病猪内服;也可取芙蓉花、穿山甲、通草各12g,丝瓜络、连翘各15g,金银花、蒲公英各20g,添加开水冲调,给病猪灌服1次。

药物预防:从母猪妊娠112天开始,按每150千克体重在饲料中添加1g磺胺噻唑、1g磺胺二甲基嘧啶以及0.4g三甲氧苄啶,混合均匀后给其单独饲喂,每天2次,连续用4天,能够使发病率从30%降低到12%。

奶牛血乳症的病因分析、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及防治


奶牛血乳症是由于乳房血管发生充血,血管壁明显扩张,导致血红蛋白或者红细胞进入到腺泡和乳管道中,从而分泌红色乳汁的一种疾病。症状较轻时不需要进行治疗,只要做好饲养管理工作,经过10~20天就能够自愈,但其他情况下要立即进行治疗,否则会导致泌乳量下降,严重时还会使其发生死亡,应加以防治。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奶牛血乳症的病因奶牛血乳症的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治。

1、病因分析

奶牛血乳症通常是由两种常见病因而引起,其中一种是乳房发生机械性损伤,导致乳房内血管发生破裂;另一种是乳房感染细菌,导致乳房出现出血性炎症反应。妊娠奶牛分娩后,由于乳房血管的充血状况会发生明显变化,并增大乳腺腺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促使血红蛋白或者红细胞渗入到腺泡腔或者腺管腔,从而使分泌乳汁变红,这往往与机体中毒相关。乳房发生挫伤,如奶牛分娩后乳房会明显下垂、肿胀或严重水肿而使其在机体卧地和运动过程中被严重挤压,出入圈舍时彼此拥挤,在硬地上突然滑倒,运动场地面不平或者存在瓦片、石子以及冬季冰冻的粪块等,都会使乳房发生机械性损伤,造成乳房血管破裂。一般来说,如果奶牛在分娩后经过非常长的时间才发生血乳,通常是由于形成外伤而导致,如被其他牛抵伤。部分奶牛如果伴发血小板减少或者其他血凝障碍性疾病,也容易造成乳房出血。另外,奶牛发生应激反应以及代谢障碍(如酮病),也可能引起该病。此外,奶牛挤奶后一段时间内乳头括约肌无法完全闭合,如果此时机体在卫生较差的地方卧下,导致乳头接触到地面,从而容易经由乳头感染存在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进而侵入到乳室内,导致产后机体抵抗力下降,进而使乳中混杂血液,在加上乳中的血液能够提供细菌繁殖所需的营养,能够继发引起乳房炎,甚至导致全身感染而出现败血症。

2、临床症状

奶牛往往突然分泌血乳,乳房明显肿胀,略有热感,在挤奶时会产生轻微疼痛,使机体感到不安,并明显躲避。病牛症状较轻时,会分泌呈粉红色的乳汁;症状较重时,会分泌呈棕红色、鲜红色的乳汁,且其中会混杂暗红色的血凝块。病牛一般会表现出轻微的全身反应,精神、食欲以及泌乳状况基本正常。

3、鉴别诊断

该病要注意与出血性乳房炎进行区别,其一般在奶牛分娩后的最初几天发生,主要是由于患有卡他性或者浆液性乳腺炎而导致,病变乳区通常具有明显的炎性反应,明显发红、肿胀,且伴有痛感;乳房皮肤形成紫红色或者红色的斑点,分泌稀薄如水的乳汁,颜色呈淡红色或者深红色,其中含有凝乳块和凝血;表现出明显的全身症状,体温升高超过40℃,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

4、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病牛要加强护理,减少饲喂多汁饲料和精饲料,并控制饮水,且禁止对乳房进行热敷和按摩。病牛可静脉注射1000mL10%葡萄糖、500mL10%葡萄糖酸钙;或者静脉注射500mL生理盐水、10支50mg地塞米松、10支160万IU青霉素、5支500mg维生素C;或者静脉注射500mL生理盐水、10支100mg止血敏;或肌肉注射40mL30%安乃近,每天1次,连续使用2天就能够痊愈。对于顽固性病牛,可采取向乳房内注入经过过滤的空气,促使乳房内压力增大,从而抑制出血,然后在使用以上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好。另外,病牛可使用中药进行辅助治疗,即取80g党参、80g当归、50g炒白术、80g茯苓、30g木香、50g山茱萸、30g远志、80g黄芪、50g茜草、50g龙眼肉、30g炒枣仁、30g甘草,加水煎煮,待药液温度适宜后灌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3-5天。方中黄芪、党参、白术、甘草具有补脾益气之效,龙眼肉、当归具有补血养心之效,茜草、山茱萸具有止血、敛肝、养阴之效,木香具有理气醒脾之效,枣仁、茯苓、远志具有补心安神之效,同时使用具有止血、补脾、养阴、敛肝之效。病牛治疗时要根据具体病因合理使用药物,如果出现全身症状,要使用退热、消炎药物,并配合使用止血药物和钙制剂,还要静脉注射适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补充营养,保护肝脏功能,增强机体抗病力。

加强饲养管理。根据奶牛血乳症的发生原因和发病机理,必须加强该病预防。奶牛饲养过程中,要求根据不同阶段所需的营养,采取合理饲养,应饲喂全价日粮,并注意精粗饲料合理搭配。采取青绿多汁饲料轮供体系,促使青贮料、青绿料的喂量增加。另外,可根据奶牛产奶量确定喂料量,禁止饲喂发生变质的饲料,促使机体处于最佳生理功能。保持运动场、牛舍和牛体清洁、卫生,环境干燥,通风良好,确保牛床始终铺有垫草,避免乳房受到碰撞、挤压等损害。挤奶过程中,要保持环境安静,避免损伤乳头,防止发生应激,还要尽可能缩短挤奶时间。采取机器挤奶时,要先对乳房进行充分热敷、按摩,擦干后立即套上奶杯,尽量防止侵入空气,挤奶结束后要及时将奶杯取下,防止出现空吸,且控制机器抽力适宜,禁止过大,防止乳房发生损伤。每次挤奶后,挤奶机都要进行彻底消毒,尤其是夏季要每间隔3天使用1%的碱水进行1次刷拭、消毒。

肉鸡腹水综合征的病因、症状、鉴别诊断和防治


1病因分析

遗传因素:长期以来,肉鸡在选育过程中通常只重视对生长性能方面加强选育,而没有增强其心肺功能,导致心肺功能无法适应机体旺盛代谢的需要,存在心肺发生衰竭的可能性,从而容易促使机体由于缺氧而发生该病。

营养因素:有些肉鸡养殖户只重视肉鸡生长速度和料肉比,选择饲喂高能量、高蛋白的颗粒饲料,部分甚至会添加过多的油脂,且没有适时采取限饲,导致机体生长更加迅速,促使其消耗更多的氧气,从而造成机体出现相对缺氧的现象,进而更易发生该病。饲料中缺乏某些营养物质,如维生素E、硒、磷、锌、锰、铜等,也容易引发该病。

环境因素:气候寒冷的季节,有些养殖户为确保舍内温度达到要求而忽略通风,造成空气中含有高水平的有害气体,如硫化氢、氨气、二氧化碳等,而减少氧气水平,形成一种缺氧的环境,而仔鸡处于快速生长阶段具有旺盛的代谢,往往会由于长时间无法吸取足够的氧气来满足机体需要,导致肺脏发生损伤,机体进一步加重缺氧而引起该病。

生物毒素因素:各种生物毒素中,造成最严重危害的是黄曲霉毒素,肉鸡食入后会导致肝脏发生严重的器质性损害,从而发生该病。肉鸡只要采食污染有黄曲霉毒素的饲料或者铺垫污染有黄曲霉毒素的垫料,都非常容易出现发病。

其他因素:肉鸡患有某些疾病,如传染性支气管炎、沙门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等,都能够导致机体心脏、肝脏、肺脏发生病变,从而引起该病。饲料中添加有毒性油脂或者发生食盐中毒等,机体的肝脏都会直接发生损伤,导致肝脏发生病变,从而潴留大量的腹水而引起发病。

2.临床症状

个别病鸡会突然发生死亡,且发病前没有表现出任何明显的症状,通常运动、饮水、采食等都正常,往往会突然出现失控行动而大声尖叫,直接倒地死亡。大部分病鸡表现出生长发育缓慢,精神沉郁,双翅下垂,羽毛蓬松杂乱,食欲不振,呼吸加速,腹部膨胀、下垂,无法稳定行走,往往呈鸭步,部分还会由于站立困难而以腹部着地,如同企鹅。病鸡腹部皮肤明显变薄,且发亮,该处的羽毛发生脱落,用手按压能够感到明显的波动感。病鸡腹水会迅速积聚,往往在发病后的1~3天发生死亡。

3鉴别诊断

鸡脂肪肝综合征:二者相似处是发病通常是由于饲喂过多的高能量日粮而引起,且病鸡腹部膨大,软绵下垂,呈俯卧状;区别是采食过多的饲料能量而导致体况过度肥胖,穿刺膨大腹部不会流出液体,鸡冠发生褪色或者呈苍白色,成年肉鸡往往容易发生,剖检后发现有大量脂肪沉积在腹腔。

禽伤寒:二者相似处是病鸡羽毛蓬松杂乱,双翅下垂,腹部膨大,如同企鹅走动或者站立,如果卵泡破裂就会发生腹膜炎;区别是由于感染鸡沙门氏杆菌而引起禽伤寒,鸡冠皱缩,呈苍白色,体温明显升高,可达到43~44℃,排}h黄绿色的稀粪,且粪便导致肛门周围被污染,剖检能够发现肝脏发生肿大,呈古铜色或者棕绿色,心脏、肝脏、肌胃存在灰白色的坏死灶,取病料进行培养即可鉴定是沙门氏杆菌。

防治措施

及时治疗:病鸡可使用中药治疗,即取350g泽泻、150g车前子、200g猪苓、150g醋制甘遂、200g茯苓、150g大戟、50g芜花、200g白术,加水煎煮2遍,药液混合后分成5~7份,以上药量可供400~500只病鸡饮用。也可使用12号针在病鸡腹部刺人,抽出腹水后注入2万IU的青霉素,采取几次治疗就能够有效控制该病。如果药物能够引发肉鸡腹水综合征,则禁止长时间连续投喂,为此可采取交替使用不同药物的方式来实现预防疾病的目的。

调控日粮营养含量:肉鸡具有代谢旺盛,大量耗氧,增重速度快,容易发生该病的特点,因此3周龄前要适当的限制饲养,以控制生长速度适宜,减少耗氧量。采取早期限饲,可调低日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通常在0~14日龄饲喂低能量日粮(代谢能量11.5MJ/kg),控制粗蛋白水平在20%左右;大约21日龄改饲喂高能量日粮(代谢能量12.97MJ/kg),控制粗蛋白水平在18%左右,从而对生长速度进行有效控制,尽可能饲喂粉料,少饲喂颗粒饲料。饲料中控制食盐添加在0.5%以内,磷水平至少达到0.05%,且适当增加硒和维生素E的添加量,每千克饲料中只要要含有0.5g维生素C,增强机体抗应激能力。

改善饲养环境:设计和改造鸡舍时,要处理好防寒保暖和通风换气之间的关系,以确保供给充足的氧气。鸡舍最好设有天窗,安装换气扇,定时采取强制通风换气,促使舍内空气新鲜;供暖时应避免空气被污染。通常可采取定时控制的负压通风系统和恒温控制的风扇来处理温度降低和通风间的矛盾,从而有效减少该病的发生。

母猪瘫痪的病因 母猪瘫痪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母猪产后瘫是母猪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急性神经障碍性疾病,多因母猪营养不良、体质瘦弱,饲料过于单一,饲料中钙磷失调以及食盐含量不足,导致母猪产后血糖血钙过低,以至母猪产后瘫痪。下面就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母猪瘫痪的病因母猪瘫痪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

产前瘫痪。主要是由于猪舍环境恶劣,过于潮湿,冬季没有加强保温,夏季没有加强通风降温,饲养管理不当,饲喂营养成分单一的饲料,导致母猪发生营养障碍,摄取矿物质和维生素严重不足,没有足够大的运动场地,缺乏运动,光照较少而引起运动机能混乱,从而会使母猪发生瘫痪。尤其是饲料中缺乏钙、磷时,母猪在产仔前后就会动用储存在骨骼中的钙和磷,长时间之后就会导致体内严重缺乏钙、磷,尤其是高产母猪,非常容易出现发病,且在分娩后经过20天,当母猪泌乳量达到高峰时,通常会导致病情比较严重。

产后瘫痪。主要是由于母猪摄取多种营养不足,导致体内血钙、血糖积聚减少,再加上产后血压明显下降,就会导致大脑皮层机能出现障碍。另外,有时在母猪分娩时,由于胎儿体型过大,分娩持续时间过长或者采取人工助产时强行拉出胎儿,损伤骨盘神经等,都能够导致产后瘫痪。

2、临床症状

母猪通常在在产前几天及产后大约30天发生瘫痪,少数会在产后几天内就出现腰部麻痹、跛行以及瘫痪等症状。瘫痪前,大部分母猪食欲不振或者停止采食,行动缓慢,粪便干硬,有食粪、啃砖、拱地等异食现象,大量饮用清水,但体温基本正常。发生瘫痪后,母猪站起困难,即使人为将其扶起也不能够长时间呆立、站立,走动时后躯摇摆、无力,人为驱赶时会出现后肢拖地行走的现象,并发出尖叫声,最终瘫卧在地不动。一般来说,母猪在发病初期由于腰部僵硬,后躯不灵活,拒绝走动;发病后期由于后躯麻痹,只能够卧地不起,精神沉郁,陷入昏睡状态,食欲不振,泌乳量减少或者停止泌乳。在后躯针刺会出现反应迟钝或者没有反应的现象,且局部肌肉发生麻痹,往往以前肢爬行,而后躯拖地。人为抬起病猪尽管能够站立,但无法行走,且四肢不停发抖,迫使驱赶行走就会倒地,体温基本正常。

3、防治措施

对症治疗。母猪瘫痪主要是由于摄取维生素D、钙、磷不足,再加上缺乏运动、光照等引起,因此该病只要及早诊断,并及时进行治疗,基本上都能够康复。病猪要及时断奶,能够有利于康复。根据病猪症状轻重程度,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钙、磷,这是治疗该病的一项有效措施。一般来说,病猪采取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给药。口服时,病猪常使用0.5g糖钙片、0.5g葡萄糖酸钙片,每天用量30~50片,并每天使用150g骨粉、贝壳粉,分成2~3次添加在饲料中混饲。静脉注射时,可使用10%氯化钙、10%葡萄糖酸钙、20%磷酸二氢钠、30%次磷酸钙,每天用量为50~150mL,分成1~2次注射。肌肉注射时,可使用维丁胶性钙、维生素D2、维生素D3等。如果病猪采食减少,体质消瘦、虚弱,以及发生产后瘫痪,在采取静脉补充钙、磷时,要配合进行强心、补液,供给充足的维生素B,、维生素C等,能够增强机体代谢,刺激采食,加速康复。如果病猪患有风湿关节炎,可使用草乌甲素、皮质激素、水杨酸钠等进行治疗。病猪可使用1mg草乌甲素、15~30mg地塞米松、200万~300万IU青霉素,混合均匀后在疼痛部位进行封闭注射或者颈部肌肉注射,每天1~2次,连续使用3~5天,治疗效果很好。此外,病猪也可使用中药治疗,即取6g没药、12g木瓜、6g桂枝、9g红花、6g川芎、6g土虫、9g牛膝、6g苏木、12g当归、6g乳香,加水煎煮后再添加30mL黄酒,混合均匀后内服,间隔1天1剂,连续使用2~3剂。也可取13g没药、16g防风、9g血蝎、13g地鳖虫、16g当归、16g地龙、16g乌蛇、13g红花,全部研成粉末,添加适量温水冲调,再添加60g白酒为引,连续使用1~2副。治疗过程中,病猪每天要进行2~3次翻身,避免形成褥疮。

加强饲养管理。猪舍要保持温度适宜,宽敞干燥,光照充足,通风良好。适时调整母猪的泌尿系统和消化道的功能,确保其状态保持良好。根据母猪不同饲养阶段的饲养标准,合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尽可能增加饲喂青绿饲料,但1次喂量不能够过多,避免发生腹泻,或者增加饲喂优质干草粉,同时补充适量的矿物质饲料及添加剂等,能够促使母猪生产力提高,同时有效预防母猪发生瘫痪。如果母猪饲喂高磷低钙的日粮,日常更好注意补充钙质,通常选择补饲碳酸钙、蛋壳粉和贝壳粉,其中碳酸钙中含有大约38%的钙,是补钙最便宜最简单的矿物质饲料。母猪在妊娠后期和泌乳期,要补充适量的鱼粉、骨粉以及杂骨汤,能够有效预防该病。一般来说,母猪处于妊娠期和哺乳期可每头每天可补充20g优质骨粉和20g食盐,如果没有骨粉可适当增加日粮中含磷较多饲料(如米糠、麦麸等)的比例,并增加适量的含钙较多的青粗饲料,如瓜蔓等,也能够有效防止母猪发生瘫痪。此外,母猪分娩后,要及时饮用足够的温红糖水或者温麸皮盐水,及时补充体能。

母猪瘫痪的病因与治疗措施
在饲养管理粗放、饲料条件较差和气候寒冷的情况下母猪瘫痪极易发生。该病发生后,不但影响母猪的利用价值,而且也影响仔猪的质量,给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发病时间与症状:母猪瘫痪一般发生在产前数天及产后30天左右,个别母猪在产后几天内就会出现腰部麻痹、瘸腿及瘫痪现象。瘫痪之前,母猪食欲减退或不食,行动迟缓,粪便干硬成算盘珠状,喜欢清水,有拱地、啃砖、食粪等异食现象,但体温正常。瘫痪发生后,起立困难,扶起后呆立,站立不能持久,行走时后躯摇摆、无力。驱赶时后肢拖地行走,并有尖叫声,最后瘫卧不动。
发病原因:
一是母猪日粮中精料比例过高。据观察,在饲喂粗饲料较多的猪场,母猪产仔前后很少发生瘫痪,这说明母猪发生瘫痪与日粮中粗饲料所占比例大小有密切关系。据专家分析,可能是因为粗饲料在日粮中的比例较高或猪的生产力较低,使母猪日粮中的钙磷比例得到了调整。
二是母猪日粮中钙磷不足。当日粮中钙磷不足时,母猪产仔前后就会挪用骨骼中的钙和磷,时间一长,就会导致母猪体内钙磷缺乏,特别是高产母猪,更容易发生该病。产仔20天后,母猪泌乳量达到高峰时,病情大多趋于严重。三是精料中谷类、豆类等比例过大。谷类、豆类中所含磷大多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这种磷不仅不易被猪利用,而且还会妨碍钙的吸收,使猪体组织中钙磷严重不足,导致瘫痪。
防治措施:
合理搭配饲料,力求日粮营养均衡。根据母猪饲养标准,要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尽量多喂青绿饲料(不可一次喂得太多,以防母猪拉稀)或优质干草粉,并补喂矿物饲料及添加剂等,可有效提高母猪生产力和预防母猪瘫痪。对处于怀孕期和哺乳期的母猪,每头每日可喂优质骨粉、食盐各20克。如果没有骨粉,可适当加大日粮中麦麸、米糠等含磷较多的饲料的比例,加喂地瓜蔓等含钙较多的青粗饲料,对防治母猪瘫痪也有良好效果。对发病的猪,应尽早进行对症治疗。可使用猪骨或其它新鲜畜禽骨经烘干粉碎后,拌入饲料中喂猪,每天每头可喂30克左右。对重症病猪,可用5%-10%的氯化钙注射40毫升-80毫升,一次静脉注射,严禁肌肉注射或将药液渗漏于血管之外,并用高度白酒或10%樟脑酒精涂抹皮肤并进行人工按摩,以促进其血液循环,恢复神经机能。在抓紧治疗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饲养管理,冬天注意防寒保暖,夏季注意防暑降温。同时要喂给易消化的饲料,注意保持猪舍干净卫生,增加垫草厚度,经常帮助母猪翻身,以防发生褥疮;此外,还要尽量减少环境中的应激因素,以利母猪康复。

母猪产后厌食的病因 母猪产后厌食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母猪产后厌食是一种产后比较容易发生的疾病,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具有更高的发病率。轻则会导致机体日渐消瘦、泌乳机能减弱,且哺乳仔猪发生腹泻、抵抗力低下、生长迟缓,甚至发生死亡或者形成僵猪;重则会由于自身发生顽固性不食而严重消瘦,影响发情和配种,从而使其下一胎产仔数减少,或者引起久配不孕,甚至出现恶病质衰竭而最终死亡。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母猪产后厌食的病因母猪产后厌食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

饲养管理不当。母猪妊娠过程中饲喂单一饲料,含有低水平营养,造成机体缺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尤其是缺乏B族维生素、维生素E、钙、硒等,会引起机体营养不良,从而容易使其消化吸收机能失调而发生不食。母猪产前(特别是产前1周内)饲喂过多,会促使血糖水平明显升高,从而反射性地对采食和消化机能产生抑制;尤其是产后的最初3-5天,如果饲喂过多饲料,会导致胃肠负担加重,加之产后大量泌乳,导致血液中钙、葡萄糖等水平下降,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分泌机能失调,减少泌乳,后代仔猪由于无法吮食足够母乳而骚动不安,严重影响母猪休息,造成消化系统紊乱,从而发生厌食。

内分泌紊乱。母猪妊娠、分娩以及哺乳期间体内都会发生比较复杂的生理、生化变化。机体内分泌系统主要是对脑垂体、丘脑、性腺、各个消化器官之间的相互功能进行有效调节,导致各种器官产生的激素彼此作用,保持产后的生理、生化机能处于平衡状态,以使消化功能和生殖功能维持正常。如果母猪分娩后,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而导致内分泌系统无法有效的对各个器官之间进行协调,引起神经内分泌代谢紊乱,从而使其产后会发生消化系统紊乱综合症,容易发生厌食。母猪妊娠过程中,体内孕酮、雌激素等激素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分娩后由于体况膘情良好,且具有较多脂肪,使这些激素依旧大量存在于脂肪中,且只能够缓慢代谢,长时间发挥作用。即使进入哺乳阶段,这些激素还能够被慢慢地释放出来,影响神经内分泌的调节作用,是机体产后发生内分泌系统紊乱,从而发生厌食。

2、临床症状

病猪产前食欲正常,产后突然减退或者彻底废绝,但体温、精神、呼吸、脉搏基本正常,也能够正常排粪。随着症状的加重,病猪体况明显消瘦,减少泌乳,甚至完全停止,最终不能够使哺乳仔猪所需的正常营养得到满足,从而导致整窝后代仔猪生长停滞,抵抗力降低,大批量发生死亡。即使仔猪能够存活.也往往会变成僵猪,基本失去饲养价值。患病母猪即使断奶,依旧存在厌食,缺乏营养,长时间呈现乏情,或者发情异常,甚至屡配不孕。病程通常持续时间较长,短则在15天左右,长则在2-3个月,但妊娠后就能够自愈。

3、防治措施

对症治疗。如果母猪由于采食大量精料等发生消化不良型厌食,主要对胃肠功能进行调节,并配合进行强心补液。病猪可灌服由200g红塘、200g人工盐、50g姜末组成的混合物,或者灌服健胃散并配合助消化药,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如果母猪由于缺乏营养和低血糖钙而引起厌食,主要采取补糖、钙,提高营养,并配合调节胃肠功能,刺激胃肠蠕动。病猪可静脉注射由500mL10%-25%葡萄糖、100mL10%葡萄糖酸钙、10支5mL维生素C组成的混合溶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2-3天。如果母猪由于产后感染疾病、体温升高而引起厌食,则要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例如,感染发热时主要采取全身抗感染,可静脉注射注射500mL添加有20mL恩诺沙星、30mL30%安乃近的10%葡萄糖,每天2次。该病只要及时治疗,合理用药,通常会在1周内痊愈。

中药治疗。为补气活血平胃,可取30g红花、30g益母草、100g黄芪、30g肖归、50g党参、40g苍术、20g大黄、30g枳壳、40g麦芽、40g山楂、30g甘草,加水煎煮后给病猪灌服。方中黄芪、党参、甘草为主药,具有补气健脾作用;益母草、当归、红花为辅药,具有止痛、活血、生血、通经作用;苍术具有醒脾健胃作用;山楂、大黄具有导滞消食、活血祛瘀作用;麦芽具有改善生理、消食回乳作用;枳壳具有理气通便作用。为调气血、助消化,可取30g寸冬、30g茯苓、30g白芍、30g当归、20g川芎、30g陈皮、90g山楂、30g神曲、20g砂仁、15g甘草,加水煎煮后灌服。方中白芍、川芎、当归具有调和营卫作用,且通过重用山楂而是其中所含的山楂酸刺激胃酸分泌,促进消化;寸冬具有强心滋阴作用,能够使机体津液增加;陈皮、神曲、茯苓、砂仁具有助消化、调和胃肠机能的作用。

加强饲养管理。选择品种优良的种母猪进行配种,且配种前要补充一定营养,如维生素Bi、Bl。以及钙、磷,可添加少量的鱼肝油,合理搭配日粮,确保含有全面营养。母猪妊娠过程中,要根据不同阶段逐渐增加喂量,禁止突然增加,并坚持适量运动,充足光照。全面清洗和消毒圈舍,为接产做好充足准备,并加强观察。当母猪妊娠达到114天时,并表现出神情不安,阴唇发生肿大,且有稀薄黏液流出时,可注射适量的催产素,有利于机体加快生产,还能够加速胎衣排出以及排尽子宫恶露,同时对外阴进行清洗消毒,避免食入胎衣。母猪产后可内服人工盐、酵母片、四环素片,并配合注射适量的抗生素等,能够促使食欲提高、加速产后恢复,净化子宫,避免感染。

防治措施:
1、猪舍温度适宜
适宜的温度是母猪健康和采食正常的基础,不同阶段的母猪对于环境温度的需求也各有不同,应采取相应的增温、降温措施为母猪提供舒适的温度。
2、加强分娩护理
产房必须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干燥、空栏至少7天以上。在进母猪前将母猪全身清洗干净,尤其是后躯结块的粪便。驱赶时禁止脚踢、棍打等过度的驱赶方式,避免应激过大导致分娩异常及产后不吃。产床上的粪便一定要及时清扫干净,确保产房环境卫生。临产前将母猪后躯、乳房及产床清洗干净并消毒,按照常规助产(凉、静、摸、输、踩、拉)、紧急助产(探、站、灌、助、掏、剖)和正确接产(擦、断、干、哺、剪)的标准操作流程进行产中护娩,尽可能减少滞产、难产给母猪带来的损伤,降低产后厌食的比例。
3、加强产后护宫
产后进行及时的子宫护理。当母猪胎衣排完后,对其后躯进行清洗、消毒、擦干,按照人工授精的方式向子宫内灌注宫炎净100毫升+20毫升林可霉素,可有效地将子宫内异物进行彻底清除,并消肿止痛、促进产道和子宫损伤的修复。然后颈部肌注长效抗生素,如恩诺沙星(恩诺清)或盐酸头孢噻呋(速倍治),防止产后感染,可有效预防子宫内膜炎。此外,产后4~7天注意母猪后躯的清洗消毒,尽量保持产房安静,并进行巡栏检查母猪精神和呼吸状态、体温是否正常、外阴恢复情况、采食和饮水情况、乳腺及仔猪情况等,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4、进行合理的饲喂
选用优质原料,严防饲料霉变,可添加优质脱霉剂,对产后母猪进行合理饲喂。通常母猪产仔后虚弱、疲劳、肠胃蠕动能力明显减弱,胃液分泌量下降,应先补充能量和电解质来清理肠胃,然后再逐渐加料。建议产仔当天可饲喂红糖200~250克+盐30克+麸皮300~500克+水3千克,产后1天饲喂哺乳料0.75千克,每天递增0.75千克,直至产后8天自由采食。
5、提供充足清洁的饮水
禁止采用河流、湖泊或井水作为母猪的水源。做好定期检查,每天2次。饮水器的类型选择及安装高度和角度也很关键。笔者建议乳头式饮水器较适宜哺乳母猪,最适宜的高度应与猪的肩部同高,通常高度为75~90厘米。如果水阀自乳头口以45°向下倾斜,则应安装在猪背部水平以上5厘米处。但水槽是母猪最舒适的饮水方式,可让母猪能够短时内饮入大量水,如猪场不能进行改造的话,建议在每次哺乳母猪吃完料后在料槽里加2/3的清洁饮水,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母猪饮水。再者饮水器水流量及水温也有严格要求。母猪在泌乳高峰期每天采食量在7千克以上,因此至少需水30升/天,特别是夏季饮水更多。

6、及时治疗产后疾病
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方案。按人工授精方式向子宫灌注宫炎净100毫升彻底清宫,第三天再灌注宫炎净50~100毫升+林可霉素20毫升。第二次灌宫炎净时,用长效恩诺沙星(恩诺清)15毫升深部肌注,3天后再注射一次。在治疗的同时,添加免疫营养(如健力源)、生殖营养(如仔多多)、肠道营养(如肠生源)拌料饲喂至母猪发情,个别严重的要间隔一个情期再配种,确保配种成功率和下一胎产仔数。
乳房炎的治疗方案。每天两次用高锰酸钾热水进行乳房后躯消毒(连续3天),然后进行输液。第一瓶:林可霉素30毫升+维生素C20毫升+缩宫素2支+生理盐水500毫升;黄芪多糖30毫升+复合维生素B20毫升+5%葡萄糖500毫升。尽量挤尽奶汁,再进行乳房基部封闭疗法:青霉素320万国际单位+0.5%盐酸普鲁卡因50~80毫升,混合后在乳房基底部分6~8个点进行封闭注射,每天1次,连用3~5天。产后瘫痪的治疗方案。可用10%葡萄糖酸钙液100~200毫升,维生素C20毫升,复方水杨酸钠30毫升,一次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天。3天为1疗程,连用2个疗程,效果较佳。
产后热往往伴随着子宫内膜炎、乳房炎等,在治疗时可加上氟尼辛葡甲胺等解热镇痛类消炎药,以及地塞米松等药物即可。

蛋鸡产蛋下降综合症的病因、症状、诊断与防治


蛋鸡产蛋下降综合症是由禽类腺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蛋鸡感染此病毒后,会出现无法达到产蛋高峰期,产蛋量下降,产软壳蛋、无壳蛋、畸形蛋的数量增多,蛋的质量下降等现象.在生产过程中做好该病的诊断工作,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该病进行科学的防治。下面就具体来了解一下:蛋鸡产蛋下降综合症的病因、症状、诊断与防治。

1、病原与流行

病原为Ⅲ群腺病毒,可凝集禽类的红细胞,感染任何年龄的鸡群,其中24~36周龄的青年鸡群是高发阶段,36周龄以上的鸡发病率较低。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的传染源。雏鸡感染此病后无临床症状。另外不同品种的蛋鸡对该病的易感性也存在着差异,其中以产褐壳蛋的品种最易感,产白壳蛋的品种发病率较低。该病无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主要传播方式是经由受精卵垂直传播,一般在鸡群的感染率达到50%,且达到产蛋高峰时,该病毒会迅速的传播。该病也可进行水平传播,可通过输卵管、肠内容物、粪便等途径向外排毒传播疾病。

2、症状与病理变化

雏鸡感染此病后无临床症状,青年鸡感染后一般在7~9天后可见最初的症状,也有的时间更长,约为17天才见症状。主要的症状是突发性的产蛋量下降,一般比正常的产蛋率下降20%~30%,有的高达50%,同时伴随着产薄壳蛋、软壳蛋、无壳蛋、畸形蛋、小蛋等异常蛋。蛋壳的质量下降,表面粗糙,一端呈砂纸样的细颗粒状。产褐壳蛋的蛋鸡品种所产的鸡蛋蛋壳颜色变浅,表面粗糙,褐色如白灰、灰黄粉样,蛋白为水样,蛋黄颜色浅,有的蛋白中还有血液和异物等,种蛋的孵化率降低,孵化成功的雏鸡体质一般较弱,通常在产蛋量下降持续4~10周后可恢复正常。有的蛋鸡达不到产蛋高峰期,或者开产期推迟。病鸡还有一些较为轻微的症状,有的鸡的精神不佳,羽毛散落,食欲下降,贫血,腹泻。

该病一般不会引起死亡,没有明显的病理变化,有一些病例的生殖器官发生病变,表现为卵巢和输卵管萎缩,有的表现为子宫黏膜皱褶出现水肿性肿胀,有的可见卵巢萎缩。有的病例的脾还会有轻度的肿大。

3、诊断方法

对该病进行诊断时可以根据流行特点和临床症状来进行初步的诊断,通常鸡群在无异常现象发生,突然出现产蛋率下降,且产异常蛋的数量增多,尤其是产褐壳蛋的品种在产蛋下降前的1~2天的蛋壳出现异常时即可考虑是感染此病。为了进一步的确诊,则需要进行实验室的检查工作,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和血清学的检查。

病毒分离鉴定是取病鸡的病料,无菌处理后接种在无腺病毒抗体的鸭胚。最初分离时鸭胚死亡数较少,随之着代数的增加,死亡数增多。也可将病料接种于鸭胚、鸡胚成纤维细胞,可见其生长良好。产蛋下降综合症病毒可凝集禽类的细胞,不能凝集哺乳动物的红细胞;血清试验检查蛋鸡感染产蛋下降综合症病毒后,可以产生高效价的抗体。可以使用血清抑制试验、琼脂扩散试验、血清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其中血清抑制试验是最常使用的诊断方法。

因很多疾病都会引起产蛋量下降,因此为了有效防治该病,要做好与其他类疾病的鉴别工作,如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鉴别工作,当蛋鸡患传染性支气管炎时除了会出现与产蛋下降综合症相似的症状外,还伴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与病毒性关节炎的鉴别是病鸡会出现关节肿大,不愿走动,关节位置病变严重,而鸡产蛋下降综合症无此症状和病变;与维生素、钙缺乏的区别是当饲料中补充维生素和钙后产蛋性能恢复正常。

4、防治措施

目前生产上对该病的治疗还不够成熟,所以主要采取的是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根据该病主要是通过受精卵垂直传播的特点,在选购种蛋时要注意选择无该病毒污染的种蛋场,防止将该病毒带入鸡场。最好选择从本场未感染该病的鸡群中留种蛋。对于未出现该病的鸡场要做好预防工作,除了必要的保持日常的环境卫生外,还要加强消毒,尤其是在引种时更应做好消毒与隔离工作。注重日常营养的供给,饲喂营养均衡的混合饲料,特别是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矿物质的平衡。注意饲料与饮用水的卫生,无污染。在养殖过程中严禁多种禽类混养。

免疫接种是防治该病的主要措施。目前使用效果较好的疫苗是产蛋综合症油佐剂灭活苗,适用于蛋鸡的后备鸡群,在开产前2~4周注射,可以保护整个产蛋期不受该病毒侵害。注意妥善保存、正常使用疫苗,使其发挥最佳的作用。

在蛋鸡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现产蛋异常,产蛋量突然下降的现象,就要高度的重视,立即对病鸡进行隔离、消毒。尽快查明原因,迅速做出诊断。如果确诊为该病,要及时淘汰病鸡和带菌鸡。对于与患该病同群的鸡则要隔离饲养,并连续1周进行消毒和抗病毒处理,同时使用疫苗免疫。对于产蛋下降期间产的蛋严禁留为种用。对受到污染的场地、用具等要彻底的消毒,以做到快速、及时的消灭此病,净化鸡场。

鸡产蛋下降综合症

鸡产蛋下降综合征是由腺病毒引起的一种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产蛋母鸡产蛋量明显下降的疾病。于1976年发现,故又命名为产蛋下降综合征1976。
鸡产蛋下降综合症是由禽类腺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任何年龄的鸡都易感。鸡感染禽类腺病毒后影响整个产蛋期的生产。本病多为垂直传播,通过胚胎感染小鸡,鸡群产蛋率达50%以上时开始排毒,并迅速传播;也可水平传播,多通过污染的蛋盘、粪便、免疫用的针头、饮用水传播,传播较慢且呈间断性。笼养鸡比平养鸡传播快。肉鸡和产褐壳蛋的重型鸡较产白壳蛋的鸡传播快。病原
产蛋下降综合症病毒属于腺病毒Ⅲ群,无囊膜,能在鸭胚、鸭胚肾细胞和鸭胚成纤维细胞、鸡胚肝细胞和鸡胚成纤维细胞上生长繁殖,但在鸡胚肾细胞和火鸡细胞中生长不良,在哺乳动物细胞不能生长。在鸭胚生长良好,可使鸭胚致死。
本病病毒能凝集鸡、鸭、火鸡、鹅、鸽的红细胞,但不能凝集家兔、绵羊、马、猪、牛的红细胞。国内外分离的病毒株有十余个,国际标准为荷兰127株。已知各地分离到的毒株同属一个血清型。病毒对乙醚、氯仿不敏感,对pH适应谱广,0.3%福尔马林48小时可使病毒完全灭活。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272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