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结核病的现状分析及防控方法

1、牛结核病的现状介绍

1.1传染途径

牛型结核分枝杆菌是通过开放性病畜的痰液、粪尿、乳汁和生殖器官的分泌物排出体外,有时可通过胎盘或生殖道传染;健康畜是通过被污染的空气、饲料、饮水经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感染。

1.2传染源

2、存在的问题

2.1认识不足

民众甚至是有些兽医对结核病还不甚了解,对其造成的危害缺乏足够的认识,特别是八师部分牛场只是重视布病的检测忽略了结核病的检测,其实牛结核病的传染途径比布病更加广泛,一旦发病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更大。

2.2防控物资与经费缺乏

牛结核病的防控需要大量的物资、经费和工作人员支撑,诊断试剂、防护用品的严重不足造成防控工作开展困难,检出的病畜国家扑杀补贴只有2400元,而每头牛基本都是上万元,补偿标准太低,扑杀处理时养殖户有抵触心理。

2.3人员不足

特别是团场畜牧兽医站,家畜存栏量大,人员不足而工作量大,不能满足和胜任新形式下的牛结核病控制的需要。

2.4疫情信息不透明

周边地区疫情信息不能共享,造成不能有效杜绝病畜流入辖区,使得疫情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控制与消灭,造成疫情的扩散与蔓延。

3、牛结核病的防控措施

3.1加大宣传、依法扑灭

认真贯彻、落实、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对于辖区内的患病动物依法扑灭并做无害化处理,争取彻底切断病原,利用现有的资源印发宣传册,希望能由政府以公益广告的形势宣传,将牛结核病防控提高到新的水平。

3.2建立联动机制

①国家加大疫病扑杀的补贴;②鼓励养殖户参加畜禽保险,将动物疫病的损失降到最低;③师团两级都需要建立由畜牧兽医、卫生系统组成的结核病防控信息共享,从而有效控制人畜之间的交叉传染。

3.3高度重视

现在大量牛场的建立都是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没有考虑长远的发展和防疫、检测的需求,都没有建立独立的隔离场所,更没有按照隔离圈舍的容量要求引进牛只,而造成疫病蔓延,必须高度重视并尽快建立长效的发展和防控机制,对引进的动物,严格检测和隔离观察,建立健全档案,定期做好工作人员的检测。才能确保牛结核病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下去。

3.4严格检疫

加强执法力度,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做好动物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调出调入的检疫监督的管理,杜绝病害动物及其产品交易。

3.5完善制度

严格动物防疫条件、审查管理制度、病死畜无害化处理制度、报检和检疫制度及违反条款处理处罚制度。

3.6推广实用的防控新技术

以前牛结核病的检测都是用的螺丝口针头结核专用注射器注射结核菌素,其缺点是更换针头困难;而且针头与针管结合处容易漏液;针头非常硬,操作时牛活动就会穿刺打到皮下。有的兽医在使用时一个针头拿酒精棉擦几下就打一群牛,这样的做法非常值得深思。

近年来一四二团牛结核病检测全部使用一次性卡介苗注射器注射结核菌素,每只注射器只吸0.1mL,每头牛更换1只,彻底杜绝交叉感染,由于卡介苗注射器针头非常细而软在注射时必须把牛保定好,确保每头牛都打到皮内,判定时必须每头牛都用卡尺认真测量皮厚。

作者简介:潘谱宁(1985-),男,广东普宁人,大专,助理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疫病防控。

潘谱宁

(新疆石河子市一四二团兽医站,新疆石河子832029)

相关推荐

奶牛结核病的临床症状 奶牛结核病的诊断与防控


奶牛结核病是主要由牛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在奶牛、黄牛、水牛、山羊、猪等各种动物种群中都会出现,牛型结核分枝杆菌是该病的致病菌,很容易感染奶牛。本文就奶牛结核病的主要的临床症状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奶牛结核病的诊断及防控手段,希望能够对奶牛养殖户的养殖工作有所帮助。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奶牛结核病的临床症状奶牛结核病的诊断与防控。

结核病是因为结核分枝杆菌而引起的,会导致人畜共患。在临床上,病奶牛会出现精神萎靡不振、消瘦、体虚等症状。现主要是以奶牛结核病作为研究主要方向,探讨其病学原理以及临川体征,并且提出了针对性的临床防控措施,希望能为能够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1、病原

奶牛结核病主要是因为结核分枝杆菌而引起,但是该病症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人型;二是,牛型;三是,禽型。其中对奶牛群来说,病力最强的就是牛型。牛型结核分枝杆菌的宽度为0.3~0.6μm,长为1~4μm,呈现单个或者是链状排列,属于革兰氏阳性杆菌,其特性为:抗酸染色。对外界具有很强的抵抗力,抗干燥强,能够在干涸的分泌物之中存活6~8个月,而在粪便之中存活数个月,在污水可存活11个月或者更长时间。但是牛型结核分枝杆菌不耐热,在60℃的环境之下,持续半个小时就会被杀死,而在浓度为10%的漂白粉溶液和浓度超过70%的酒精溶液之中,其消毒效果更佳。该病菌会对药物出现敏感,主要包括对氨水杨酸钠、异烟肼、链霉素以及利福平等药物;而对于广谱抗生素,黄霉素、磺胺等药物不敏感。

2、流行病学

奶牛结核病会侵害多种动物,其中最易感染牛型结核分枝杆菌的为奶牛,其次是黄牛、水牛和牦牛。其中山羊、猪、野牛、山猪以及猴等动物均有可能感染,人也会出现感染的可能性。该病主要的传染源有两种,一是,结核病病牛;二是,开放性结核病。结核病病牛主要是通过鼻汁、粪尿、乳汁、痰液以及生殖器官分泌物的排除,健康的家畜是因为污染的饲料、空气、水源和消化道而感染的。其中在饲养的过程之中,因为管理不当也会出现疾病的传播,主要是因为养殖场过于拥挤、环境潮湿、通风不佳等,这也成为了疾病传播和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奶牛结核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在四季之中均有可能发生。因为不严格的检疫,加上盲目的引种,无法及时处理检出阳性牛,无法从根源上消除传染源和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因此奶牛结核病会不断的传播和流行。奶牛结核病主要内容是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污染的飞沫或者是媒介因为被吸入微量的牛结核菌而导致感染。该病会损伤黏膜、皮肤和胎盘,如果在进行过集中饲养的过程之中,没有做好隔离措施,则会迅速感染。

3、临床症状

奶牛结核病的潜伏时间长短不一,短时间为十几天,而有些则会潜伏数月或者数年。该病症的在病初症状并不明显,但是病程延长,过于粗放的管理,会致使病症逐渐显露,会出现不同的患病器官和不同的症状。结核病最常表现出的是乳房结核、肺结核以及肠结核。肺结核的初期,病牛食欲并无明显的变化,但是会出现咳嗽,之后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牛咳嗽的次数和频率会增加,病牛的口腔或者是鼻孑L内会流出黏液。严重的病牛,呼吸频率增加,进而导致哮喘。很多奶牛的临床特征为长期顽固性干咳,在清晨时尤为显著。病牛病情恶化,会导致体温升高,呼吸困难,最后因为心力衰竭导致死亡。而乳房结核的病牛,临床主要表现为乳房淋巴结肿大,进而出现乳腺区出现弥漫性硬结,表面不平,无痛无热。病牛乳汁变稀,泌乳量不断下降,严重时病牛甚至出现乳腺萎缩,停止泌乳等现象。而患有肠道结核的病牛,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消瘦、腹痛,在初期会出现便秘和腹泻,后期主要以腹泻为主,粪便为粥样,其中混杂有黏液。

4、防控措施

4.1加强环境管理

养殖场中奶牛群的饲养员每年均需要进行定期的健康体检,确保饲养员持有健康证才能上岗工作。饲养员在进行工作时,需要确保工作服和饲养用具的清洁,并且进行相应的消毒,禁止患结核病的人员与牛群接触。奶牛饲养场需要将生活区和生产区隔离,在场内不能饲养其他的动物,避免将其他的动物带入牛场之中,并且加强苍蝇、老鼠的驱除,减少病原的传播。大多数奶牛患病的原因是养殖的环境不佳,因此养殖人员需要注重环境的管理和预防工作。不仅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还需要对饲养空间、器皿以及奶牛本身的消毒。除此之外,养殖户可以选择在饲料之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将其混入饲料之中,并给仔猪接种疫苗。

4.2加强预防,防检相结合

需要定期对非结核区进行疫检,通过PPD检疫进行,对健康的牛群每年进行2次,将阳性牛淘汰。牛群之中结核阳性反应的检出率超过3%,则需要进行适量的结核菌素注射,除此之外,需要配合点眼检疫。如果健康的牛群之中,虽然传染低于假定的健康牛群,但是还要进行适量的结核菌素注射。犊牛在20~30天进行第一次检疫,100~120天时进行第二次检疫,半年之后进行第三次检疫。如果奶牛的检疫合格,则需要发放健康证,每牛一证,证件随牛走。在引进品种时,则需要进行严格的检疫,在结核菌素变态反应之中呈现出阴性的牛,可停止隔离,将其混人群中饲养。但是如果检出结果呈阳性,则为可疑牛,需要通过2个月的复检,如结果还呈现阳性,则被判定为阳性。检测呈阳性的奶牛,需要立即扑杀,并且进行无害化处理,进行焚烧、发酵或深埋。患病母奶牛所产的犊牛,需要进行隔离,在吮食3~5天的初乳之后转入中转站进行饲喂,之后才能将其混人群中饲养。为奶牛建立起相应的方案,制定和完善奶牛防疫制度,加强措施的实施力度。

4.3引进优良奶牛,淘汰阳性牛

根据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需要将严重污染的场地进行关闭和停产,减少消毒不彻底或者是带有动物菌的奶牛进行隔离,防止养殖场内的奶牛群体受到感染,出现新的病例。因此在进行养殖时,需要选择优良且健康的奶牛,将阳性的奶牛淘汰,培育起健康的奶牛群‘3]。在引进奶牛时,选择非疫区的奶牛。并且在引进奶牛等家畜时,需要进行检疫隔离,经过检测之后才能将奶牛混群饲养。每年都要接受相应的检疫,将带菌的奶牛进行淘汰,净化奶牛群。如果奶牛出现了疑似症状,需要及时的进行隔离,并且做好消毒工作。将检查结果报告至动物防疫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传染源的传播。

4.4加强结核病知识的宣传

在奶牛养殖场周边的乡镇或者是奶站,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以及居民的宣传工作,让周边的居民和工作人员正确了解结核病的危害,让居民做好相关的监督工作。动物防疫部门和养殖户需要加强对相关动物疾病传染的学习,了解相关的消费、处理、检疫、扑杀等工作。

5、结语

奶牛肺结核不仅影响着奶牛的生长,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奶牛出现死亡,不仅造成养殖户的经济损失,还有可能会使人类患上该病症。现主要从奶牛结核病的诊断进行探讨,了解病原、流行病学以及临床症状,根据病症原因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通过加强环境管理,加强预防,防检相结合,引进优良奶牛,淘汰阳性基地,建立起奶牛档案,完善奶牛防疫制度,才能减少交叉感染。

奶牛结核病的流行病学
结核病畜是主要传染源,结核杆菌在机体中分布于各个器官的病灶内,因病畜能由粪便、乳汁、尿及气管分泌物排出病菌,污染周围环境而散布传染。
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也可经胎盘传播、或交配感染。
牛对牛型菌易感,其中奶牛最易感,水牛易感性也很高,黄牛和牦牛次之;猪、鹿、猴也可感染;马、绵羊、山羊少见;人也能感染,且与牛互相传染。家禽对禽型菌易感,猪、绵羊少见;人对人型菌易感,牛、猪、狗、猴也可感染。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一般说来,舍饲的牛发生较多。畜舍拥挤、阴暗、潮湿、污秽不洁,过度使役和挤乳,饲养不良等,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和传播。
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10~15天,有时达数月以上。
病程呈慢性经过,表现为进行性消瘦,咳嗽、呼吸困难,体温一般正常。
因病菌侵入机体后,由于毒力、机体抵抗力和受害器官不同,症状亦不一样。在牛中本菌多侵害肺、乳房、肠和淋巴结等。
肺结核:病牛呈进行性消瘦,病初有短促干咳,渐变为湿性咳嗽。听诊肺区有哕音,胸膜结核时可听到磨擦音。叩诊有实音区并有痛感。
乳房结核:乳量渐少或停乳,乳汁稀薄,有时混有脓块。乳房淋巴结硬肿,但无热痛。
淋巴结核:不是一个独立病型,各种结核病的附近淋巴结都可能发生病变。淋巴结肿大,无热痛。常见于下颌、咽颈及腹股沟等淋巴结。
肠结核:多见于犊牛,以便秘与下痢交替出现或顽固性下痢为特征。
神经结核:中枢神经系统受侵害时,在脑和脑膜等可发生粟粒状或干酪样结核,常引起神经症状,如癫痫样发作,运动障碍等。
病理变化
特征病变是在肺脏及其他被侵害的组织器官形成白色的结核结节。呈粟粒大至豌豆大灰白色、半透明状,较坚硬,多为散在。在胸膜和腹膜的结节密集状似珍珠,俗称“珍珠病”。病期较久的,结节中心发生干酪样坏死或钙化,或形成脓腔和空洞。病理组织学检查,在结节病灶内见到大量的结核分枝杆菌。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

在国际贸易中,指定诊断方法为结核菌素试验,无替代诊断方法。
病原检查:显微镜检查(根据本菌的抗酸性特征,采用萋-尼氏染色或荧光抗酸染色,检查抗酸性杆菌)、病原分离鉴定(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再通过培养和生化试验进行鉴定)、DNA寡聚核苷酸探针或聚合酶链反应(测定培养分离物或可疑动物组织样品中的牛分枝杆菌DNA)。
迟发性过敏试验:皮内注射牛结核菌素,三天后测量注射部位的肿胀程度(本法为测定牛结核病的标准方法,也为国际贸易指定的诊断方法)。
血清学反应:淋巴细胞增生试验、γ-干扰素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病料采集:采集病变淋巴结(肺、咽后、支气管,纵隔、肝、乳房及肠系膜淋巴结)和病变器官(如肝、肺、脾等)。
防制
奶牛结核病的防制,主要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防止疫病传入,净化污染牛群。
防止结核病传入:无结核病健康牛群,每年春秋各进行一次变态反应检疫。补充家畜时,先就地检疫,确认阴性方可引进,运回隔离观察1个月以上再行检疫,阴性者才能合群。结核病人不能饲养牲畜。加强饲养管理,确保环境卫生。
净化污染牛群:污染牛群是指多次检疫不断出现阳性家畜的牛群。对污染牛群,每年进行4次以上检疫,检出的阳性牛及可疑牛立即分群隔离为阳性牛群与可疑牛群。剔除阳性牛及可疑牛后的牛群,应间隔1-1.5个月检疫1次,连检3次均为阴性者,认为是健康牛的可放入假定健康牛群。对阳性牛,一般不作治疗,应及时扑杀,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发现的可疑病牛,要加强监控,进行隔离饲养观察,同时复检确诊,并严格按国家有关规程无害化处理可疑病牛在隔离饲养期间生产的乳;假定健康群为向健康群过渡的畜群,当无阳性牛出现时,在1-1.5年的时间内3次检疫,全是阴性时,即改称为健康群。
培养健康犊牛群:病牛群更新为健牛群的方法是,设置分娩室,分娩前消毒乳房及后躯,产犊后立即与乳牛分开,用2-5%来苏儿消毒犊牛全身,擦干后送预防室,喂健康牛乳或消毒乳。犊牛应在6个月隔离饲养中检疫3次,阳性牛淘汰,阴性牛且无任何临床症状,放入假定健康牛群。
严格执行兽医防疫制度,每季度进行一次全场消毒,牧场、牛舍入口处应设置消毒池,牛舍、运动场每月消毒1次,饲养用具每10天消毒1次。如检出阳性牛,必须临时增加消毒,粪便堆积发酵处理。进出车辆与人员要严格消毒。
防治定期对牛群进行检疫,阳性牛必须予以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有临床症状的病牛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有关规定,采取严格扑杀措施,防止扩散。
消毒:每年定期大消毒2~4次,牧场及牛舍出入口处,设置消毒池,饲养用具每月定期消毒1次,检出病牛时,要做临时消毒。粪便经发酵后利用。

奶牛结核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其防控方法


1流行特点

易感宿主。二十多种禽类和五十多种哺乳动物都能够感染该病,且人类也能够感染。其中牛是非常敏感的一种动物,奶牛最为敏感。牛结核病与人结核病能够彼此传播,也就是人结核分枝杆菌能够导致牛发生感染,而牛分枝杆菌也能够导致人以及猪、山羊、犬等其他动物发生感染。

传染源。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牛、其他患病家畜以及病人。其排出的粪尿、痰液、乳汁以及生殖道分泌物都能够含有病菌,导致空气、土壤、饮水、饲料、食物、饲槽、饲养用具以及环境都被污染,从而成为该病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进行传播。前者是指健康牛群食入污染有病菌的饮水和饲草料而发生感染,人类食用没有严格处理的带有病菌的奶或肉制品而发生感染。后者是指病牛在打喷嚏或者咳嗽时,将含有病菌的分泌物以飞沫的形式散布在空气中,或者排出的排泄物干燥后导致尘埃上附着病菌,在空中飞扬,导致健康人畜吸入这种带菌的尘埃而发生感染。该病还能够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交配以及胎盘而造成传播。奶牛采取集中饲养时,如果因少数出现发病而没有及时进行隔离,就会快速扩散至全群。

2.临床症状

自然感染情况下,奶牛感染该病后具有长短不同的潜伏期,可从数天到数年,短的一般在16~45天左右,长的能够达到几个月,甚至长达数年。病牛在临床上通常呈慢性经过,主要特征是干咳、产乳量减少、体质消瘦等。另外,根据病牛不同组织器官侵入病原菌,使其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不同。其中肺结核和肠结核比较常见,往往伴有淋巴结核。

肺结核:病牛发病初期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出现短促的干咳和轻度呼吸困难,午后或者夜间出现低烧。随着病程的进展,食欲不振,消化功能发生紊乱,出现贫血,逐渐消瘦,产奶量下降,呼出散发腐臭味的气体,症状严重时其呼吸音类似“拉风箱”声。肠结核:通常是犊牛容易发生,病牛体质快速消瘦,往往会出现顽固性腹泻和腹痛,且有黏液和脓汁混杂在粪便中。生殖器官结核:病牛的生殖功能会发生紊乱,容易流产,且通常有黄白色的絮片或者黏脓性分泌物从阴道流出,或者引起不孕。乳房结核:病程进展比较缓慢,病牛乳房上淋巴结发生肿大,乳房形成硬结,但没有热痛感,产奶量减少,分泌稀薄如水的乳汁,往往混杂乳凝块,全身低热,咳嗽,逐渐消瘦,最终由于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

3防控措施

定期检疫。防治该病传播的最有效方式是定期进行检疫,通常健康牛群每年进行2次检疫,假定健康牛群每年进行4次检疫。牛群没有经过检疫或者结核阳性反应的检出率超过3%,要采取皮内注射适量的结核菌素,同时配合点眼进行检疫。对于健康牛群以及传染率低于3%的假定健康牛群,也要采取皮内注射适量结核菌素方法进行检疫。犊牛群,第1次检疫在20~30日龄,第2次检疫在100~120日龄,第3次检疫在6月龄。如果奶牛经过检疫显示合格,则要发放健康证,确保每牛一证,证随牛走。引进奶牛时,必须经过严格的隔离检疫,只有采取结核菌素变态反应结果呈阴性者才能够停止隔离,采取混群饲养。如果检出可疑牛,则要经过2个月再进行1次复检,当两次结果都为可疑时才能够判定呈阳性。对于可疑奶牛要集中在一个固定的偏僻场地进行饲养,患病奶牛所产的犊牛要立即与母牛隔离,吮食3~5天初乳后转入中转站内饲喂,并进行3次检疫。只有3次检疫都呈阴性,才能够混入健康群饲养。对于检出的阳性奶牛,则要在专业防疫人员的监督下立即进行扑杀,并对尸体采取无害化处理,如深埋、焚烧等。

加强消毒。严格遵守兽医防疫制度,通常每个季度对全场进行1次彻底消毒,且牛舍、牧场人口处要设有消毒池,运动场、牛舍每月进行1次消毒,饲养用具每旬进行1次消毒。发现阳性病牛时要立即采取1次临时的大面积消毒。粪便要采取堆积发酵,进出人员和车辆都要进行严格消毒,可选择使用3%~4%福尔马林、5%来苏儿、10%漂白粉等消毒液。

加强管理。饲养人员,尤其是奶牛场的工作人员,每年必须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只有确认健康且持证才能够上岗工作,且工作人员的工作服以及饲养用具要确保清洁卫生,经常进行清洗消毒,禁止带出牛舍,禁止患有结核病的人员接近牛群。奶牛饲养场的生产区必须与生活区完全隔离,且场内禁止饲养其他动物,同时避免其他动物出入牛场。此外,还要加强消灭蝇、鼠等,防止传播病原。

中、西药物治疗。对于患病的成年奶牛,可每头每次肌肉注射5.O~7.5g链霉素,每天2次;或者每头每次肌肉注射5.0~7.5g卡那霉素,每天2次。另外,病牛可口服中药白芨贝母散和西药异烟肼片,并配合在病牛的苏气主、副穴内注射适量的链霉素和异烟肼针剂,治疗效果较好。

鹅结核病


疾病名称鹅结核病

疾病类型 细菌性传染病
动物种类 鹅
疾病概述 禽型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多在种鹅中发生和流行。

流行病学特点 鸡最易感,火鸡、鸭、鹅均可感染,但并不严重。其他鸟类,如麻雀、乌鸦、斑鸠、孔雀、天鹅及猫头鹰等,有发病的报道。禽结核杆菌也能感染猪、牛,但尚无感染发病的报道。本病多发生和流行于种鹅群。传染源为感染了结核病的病禽,它们的排泄物、分泌物中含有多量结核杆菌,排出后污染土壤、垫草、用具、饲料和饮水,当健康禽摄食后,病菌侵入消化道而感染,该病也可通过呼吸道感染。内外环境的诱发因素,能促进本病的发生和发展。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结核病的潜伏期很长,约2~12个月。疾病的发展很慢,早期感染多看不见明显症状。由于鹅对结核菌的抵抗力比鸡、鸭强,患病后较难察觉。待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病鹅上喙部鼻孔周围有疮节状隆起,从内外渐渐发展,最后使角质层、真皮层也隆起,使喙表面溃破,溃疡面呈火山口状,内有干酪物,上喙内侧也向下隆起。病鹅表现离群独处,喜卧厌动,步态不稳,叫声嘶哑,胸肌萎缩,龙骨如刀,精神萎顿,羽毛蓬松无光,食欲减退,但喜食米糠之类精料,消瘦。病程可达数月,最后因极度衰弱而死亡。有的鹅在水中因头颈无力高举而垂入水中淹死。剖检可见:肝、脾、肠及肺等脏器表面有灰白色或黄色小结节,结节大小不一,小的针尖样,大的绿豆及至蚕豆般。将结节切开,外面包一层纤维组织性的包膜,里面充满一种乳白色干酪样物质,通常并不钙化。肺有部分肿胀,剖开也有许多结核结节,似珍珠嵌在蚌肉上。

诊断方法 根据临床症状不易作出诊断,如可疑,可选症状明显的剖检,发现特征性结核结节,可作出初步诊断。有条件的,可取病鹅肝、脾组织,制成涂片,火焰固定后用石炭酸复红作抗酸染色,如涂片中找到染成红色的结核杆菌,即可确诊。也可取病料接种于含蛋黄和甘油的培养基土,在40℃温度下培养30天,出现圆形、光滑、湿润、有闪光的灰黄色菌落。然后再作涂片染色镜检。

预防 种鹅患结核病,药物治疗没有实际价值,必须采取坚决措施,予以淘汰,宜烧毁或深埋。同时,对于鹅舍、用具等也应彻底清洗消毒。运动场应铲去20厘米厚的一层表土,让日光晒后,撒上一层生石灰,然后铺一层净沙土。最好换新场地,建立无结核病健康鹅群。

鹅伪结核病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


鹅伪结核病是由伪结核耶尔森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本病易在鸭、鹅、鸡等多种禽类中发生,尤以幼禽易发。本病是以短暂的急性败血症经过,随后转为慢性过程,以内脏出现类似结核病变的干酪样病灶为特征。

诊断依据

一、临诊症状急性病例常不表现任何明显的临诊症状而突然死亡。

慢性病例则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以至废绝。羽毛松乱,体质衰弱,两脚发软,行走迟缓,缩颈,垂头闭眼,离群独处,蹲伏一边。流泪,呼吸困难,经常出现腹泻。严重病例极度消瘦、衰弱而死亡。

二、病理变化本病的病变主要为肝、脾肿胀,表面有粟粒状大小的黄白色干酪样坏死灶。有些病鹅除肝、脾病变外,还可见到严重的肠炎病变,表现肠壁增厚,黏膜充血或出血。心内膜出血,心包积液。腹腔内也常有多量液体。气囊壁增厚,并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结节。

三、流行病学资料本病既可以在鹅、鸭等禽类发生,尤以雏鹅最易感。也可以在一些哺乳动物和实验动物中发生。

本病的传染来源是患病鹅、鸭,被污染的饮水、饲料、土壤等。经消化道或受损伤的皮肤黏膜进入血液中。本病未见广泛流行,多为散发。

四、病原诊断病原特性:本病的病原体是伪结核耶尔森氏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菌体为卵圆或杆状,两端钝圆,无荚膜。无芽孢当低于30℃生长时,单个杆菌周边出现鞭毛。最适生长温度为30℃,在普通蛋白胨肉汤中生长良好。

分离培养:在普通琼脂上形成光滑或颗粒状透明奶油状的菌落;而在血液琼脂平皿中培养,于22℃经24~36小时,长出不溶血、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的菌落,又于37℃经24小时,长出表面粗糙,边缘不整齐的菌落。

本菌能发酵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甘露醇、鼠李糖、阿拉伯糖和木糖等。不发酵乳糖、卫矛醇、山梨醇等。M.R阳性,尿素酶阳性,不产生吲哚。

本菌对一般理化因子抵抗力较弱。加热及一般的消毒药很易将其杀死。

防治策略

一、预防本病未有疫苗预防,只有采用严格的清洁卫生及消毒制度。

二、治疗一旦确诊鹅群有本病发生,应及时隔离病鹅,消毒。少数鹅只发病应及时淘汰。治疗可用下列方法:

硫酸链霉素:按每升水0.5毫克,连饮两天后,再改用四环素,按每升水0.5毫克,连饮1周,可减少死亡。

庆大霉素:肌内注射按每千克体重3000~5000国际单位,每日2次,连用5天。饮水按每升加入2万~4万国际单位,连饮3天。

磺胺-5-甲氧嘧啶粉剂:按0.05%~0.2%比例加入混合饲料内,连续治疗3~5天为一疗程。

慢性病例无治疗价值。

兔伪结核病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


【名称】伪结核病(Pseudotuberculosis)

本病是由伪结核耶尔森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消耗性传染病。许多哺乳动物、禽类和人,尤其是啮齿和复齿动物都能感染发病,通常呈散发性、慢性过程,有时也能成为地方性流行。

该病一般没有明显临床症状。其主要特征性病变是盲肠蚓突和圆小囊浆膜下以及脾和肝脏发生乳脂样或干酪样栗粒大的结节,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并有小的干酪样的结节,该病变与结核病相似。

病原

伪结核耶尔森氏杆菌(Yersiniapseudotuberulo-8i8)为革兰氏阴性、多形态杆菌,大小为0.86.0m0.8m,没有荚膜,有鞭毛,不形成芽胞。脏器触片可用美蓝染色。该菌属于嗜氧和兼性厌氧菌。在普通培养基、鲜血琼脂以及麦康盖琼脂上均能生长。在37℃培养基上长出细小、表面干燥、边缘不整齐、带灰黄色的菌落。在鲜血琼脂上经24h培养的菌落为lmm。在肉汤培养基中形成轻微的混浊,表面有一层粘性薄膜。在2228℃培养时具有运动力,高于28℃以上温度时培养则无运动力。菌落湿润而光滑。在麦康盖培养基上形成细小的菌落。能发酵葡萄糖、半乳糖、麦芽糖、果糖、木胶糖、阿拉伯糖、甘露醇、甘露糖、鼠李糖、密二糖、菌藻糖、水杨索及甘油等,产酸不产气;不发酵乳糖,蔗糖、肌醇、山梨醇、棉突糖、卫茅醇和纤维二糖,不产生靛基质,甲基红阳性,VP阴性,构椽酸盐阴性,大多数能还原美蓝和硝酸盐,尿素阳性,不产生HzS,苯丙氨酸脱羧酶、氧化酶、赖氨酸脱羧酶以及鸟氨酸脱羧酶均为阴性,过氧化氢酶、半乳糖酶阳性。

病原分离,从病灶的脾、肝,肾,肺,蚓突.圆小囊和肠系膜淋巴结等器官中分离,从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分离率为100%。

根据菌体抗原的不同可分为五个血清型,各型有不同亚型,但是以第Ⅰ型和第Ⅱ型最常见。

流行病学

由于本菌广泛存在手自然界,在自然条件下存在于鸟类和哺乳动物,特别是啮齿动物和兔体内。本菌还可以引起人的淋巴结炎,阑尾炎和败血症,不易引起大鼠和仓鼠发病。兔易于感染本菌而发病。本病多呈散发性,也可出现地方流行性。一般通过消化道感染,当食入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后,病原菌在消化道中增殖,破坏肠道组织上皮并从粪便中排出。此外,皮肤伤口、交配和呼吸道也常是传染途径。营养不良、应激和寄生虫病等使兔抵抗力降低时易诱发本病。

症状

病兔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一般逐渐消瘦,衰弱,行动迟钝,食欲减少以至拒食,被毛粗乱,病程较长,最后衰竭死亡,但也有一些病例有下痢和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等症状。个别病例呈败血症而死亡。

病变

常见的病变在盲肠蚓突和回胄部的圆小囊。严重时蚓突肥厚、圆小囊肿大变硬,浆膜下有许多灰白色乳脂样或干酪样粟粒大的小结节,呈单个存在或几个小结节合成片状。有些病例肠粘膜被千酪样分泌物所覆盖。病变较轻的蚓突和圆小囊浆膜下有散在的灰白色乳脂样粟粒大的小结节。新形成的结节内为乳脂样物质,陈旧的结节内为灰白色凝固的干酪样团块。除此之外,淋巴结,尤其是肠系膜淋巴结可肿大数倍,并有芝麻至豌豆大小的灰白色结节,多者可达100个以上。肝脏表面布满凸出的结节,大小不一,结节内多为乳块状物质。此外,在肾、肺和胸膜也可能出现同样的千酪样小结节。

组织病理学变化为巨噬细胞,上皮细胞、纤维化组织、淋巴细胞包围千酪样坏死病灶,呈典型的慢性肉芽肿炎症。

败血症主要表现在肝、脾、肾严重瘀血肿涨,肠壁血管极度充血,肺和气管牯膜出血,肌肉呈暗红色等典型败血症病理特征。

诊断

根据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则必须做微生物学和血清华诊断。病原体的分离,可用普通培养基或麦康盖培养基,将结节内容物直接接种于培养基。新鲜的病灶内易得到纯培养,而老化的病灶较困难,败血型病例一般易从血液中分离到细菌。临床病例的检查可采集粪便进行分离培养,直接接种子每毫升含有25g亚碲酸钾的培养基或麦康盖培养基上,比较易于分离。

凝集反应和红细胞凝集反应也可用于诊断。以5个标准血清型菌株,用活菌或用福尔马林杀死的细菌作成凝集反应原,或将含细菌的悬浮液吸附于红细胞上,作为红细胞凝集反应原检查死兔、病兔或带菌兔血清中的抗体。但本菌与沙门氏杆菌、布氏杆菌和鼠疫杆菌有交叉反应,可能引起混淆,因此,需作生化反应进一步鉴别。

实验动物感染试验。皮下注射小鼠,经510d死亡,豚鼠和兔520d死亡。可见死亡动物出现淋巴结肿大,内脏器官充血,脾、肝、肺均有灰白色或淡黄色的小结节。静脉注射实验兔,数日后死于败血症。

鉴别诊断:(1)结核病,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为革兰氏阳性杆菌,且具有抗酸染色的特点。病程较长。病变常见于肺、肝、肾等器官,出现结核病灶,结节灶坚硬。(2)兔球虫病,由兔球虫引起,主要表现为腹泻,病程较短,死亡率较高,以断乳兔多见。急性病变主要是肠粘膜增厚、充血,小肠内充满气体和粘液;慢性病变是肠粘膜有数量不等的圆形、粟粒大小的灰白色小结节;肝球虫病变主要是胆管壁增厚,结缔组织增生而引起肝细胞萎缩。

防制

由于本病在生前不易确诊,目前对患兔难以进行正确的治疗,重点应放在预防措施上。发现可疑病兔后进行淘汰,消毒兔舍和用具,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工作。

牛蛙结核病


疾病名称结核病

病原 分枝杆菌

症状 由于牛蛙喜湿润,皮肤上无处不有存在。这种菌与人类的结核病菌相类似。病菌的感染多发生在虚弱或有损伤的牛蛙身上,健康的牛蛙可抵抗这种菌的感染。感染途径多是病菌由皮肤外伤进入蛙体内的淋巴液,然后再扩展到内脏,特别是肾,最终导致病蛙的气管和肺出现结核病灶。

防治方法
(1)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牛蛙的体质和抗病能力,注意水体与饵料卫生,防止机械性创伤。

(2)在10千克水中加青霉素和链霉素各50万国际单位浸泡病蛙10分钟,每天早晚各1次,连续3天;在外用药的同时用硫酸卡那霉素按0.01%的比例添加在饵料中制成药饵投喂病蛙,连喂3-4天。

鸭伪结核病


症状和病变 急性病例,经常看不到任何临诊症状而突然死亡。病程稍长者,精神沉郁,食欲减 退或废绝,羽毛松乱,体质衰弱,两腿发软,行走困难,缩颈蹲卧,垂头合眼,流泪,呼吸困难,常有 腹泻或便秘,最后常因体质极度衰竭消瘦而死。

病变 主要见于肝、脾和肺的肿胀,表面有粟粒大小的黄白色干酪样坏死灶。其他可见有严重的 肠炎变化,肠壁增厚, 膜充血或有出血。气囊增厚,常有大小不等的坏死灶。心内膜出血,心包积 液,腹腔内也常有多量液体。

防治 本病预防可采取一般常规防疫消毒措施。治疗时宜选用敏感药物及时进行治疗,可用以下庆大霉素注射液,本注射液每支10毫升,含药量40毫克,可供10~20只病鸭肌内注射,每天治疗 1-2次,连续治疗2~3天。

对于慢性无治疗价值的病鸭,应及时淘汰处理。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295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