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如东对虾每公斤下跌30元

“同样1公斤南美白对虾,仅仅晚了1个月时间出售,就少卖30块钱!”10日,记者来到如东县沿海垦区采访,不少虾农满腹苦水。

4月28日,广州客户的充氧货车开进南通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何丫村虾塘边,以每公斤80元的价格向虾农收购今年第一茬南美白对虾。而进入5月下旬,南美白对虾每天都在跌价,眼下每公斤收购价只有50元了。

“每天上市40万公斤,等于1200万元的净利润打了水漂。”还没出售对虾的养殖户们焦急万分。

货多价跌愁煞养殖户

同样纠结的还有长沙镇卫海村的养殖户们,一方面,他们养殖的对虾到了上市期,面对每天都在下跌的收购价格,养殖户们都舍不得出售,想通过延长养殖时间等待涨价;另一方面,对虾已长大了,即使再养一段时间,不仅不增重,还消耗饲料。养殖户刘克群今年第一茬养殖24张大棚的南美白对虾,已达到上市规格,他却没卖出。

等涨价再出售的还有何丫村一些老养殖户。该村在如东率先采用大棚养殖南美白对虾,全村4200亩土地,就有3800亩搞养殖,加上外地租地养殖,村民每年获益1亿多元。如今,4月底与现在对虾收购价的天壤之别,不少养殖户一脸无奈。

南方对虾挤压是主因

“5月下旬,南方养殖的南美白对虾陆续上市,虾贩子选择的余地大了,货一多,收购价自然就下来了。”孙华是如东对虾贩运量最大的经纪人之一,他告诉记者,前几年,广东、福建、浙江等省虾病大爆发,养虾产业几乎全军覆没,今年那里的养殖户又陆续开发了新的养殖区。

养殖南美白对虾是如东沿海垦区农民发家致富项目,去年全县年产南美白对虾6.8万吨,年产值35亿元,净利润14亿元,中国水产流动与加工协会授予如东“中国南美白对虾第一县”称号。

孙小建是如东养殖户和外地虾贩交易双方心目中的金牌经纪人,他说:“今年,我县沿海垦区新增几万亩养殖面积,加上南方重新恢复对虾养殖,成品虾日上市量比前几年翻了一番,消费市场没有增加,所以,收购价上不去。”

拼产量也要拼质量

“拼价格,不如拼产量。每张大棚产量保持在500公斤,一年养三茬,就以每公斤收购价50元计算,全年每亩收入也有75000元,扣除所有成本净得35000元。”丰利镇环渔村养殖大户陆修明认为:“即使对虾价钱下跌,也大有‘钱’途,建议养殖户不要为价钱纠结,把心思放在提高养殖产量上。”

“不少养殖户只怪价钱低、行情不好,但他们养的虾个头小,达不到上市规格,每斤80条到100条左右,虾贩子精明得很,到虾塘一看就把价钱定得很低。”何丫村党支部书记秦志辉认为,在很多人看来,养殖对虾有高利润回报,所以,会养的在养,不会养的也挤进来了,这就造成虾的产量骤增,品质下滑。

对虾产业要进入良性循环,必须控制种源、控制养殖规模,不能盲从发展。“今年,部分养殖户拿的苗种质量有问题,即使延期喂养,也长不大。”秦志辉期盼相关部门强化对虾苗种的规范化管理,打击以次充好的不法经营行为,杜绝劣质虾苗进塘。

相关推荐

长沙马王堆市场:11月水产品均价每公斤64.83元 整体平稳


一、基本情况:

1、交易量:长沙马王堆市场水产品11月交易量为0.2亿公斤,较去年同期交易量0.24亿公斤同比减少16.67%,较上月交易量0.16亿公斤环比增长25%。

2、平均价格:长沙马王堆市场月水产品11月平均批发价格为64.83元/公斤,较去年同期的均价63.25元/公斤同比略涨1.28%,较上月均价64.01元/公斤环比持平。

二、价格分析:

本月水产品上市量较上月有大幅增长,水产品整体价格保持平稳。本月虾类和贝类整体价格较上月上涨,虾类和贝类整体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受季节因素影响,产地货源持续减少所致;其中虾类上涨品种为:基围虾11月平均批发价为50.88元/公斤,较10月平均批发价45.5元/公斤上涨12%,河虾11月平均批发价为28.38元/公斤,较10月平均批发价27元/公斤上涨5.09%;贝类上涨品种为元贝11月平均批发价为79.12元/公斤,较10月平均批发价63.43元/公斤上涨24.75%,生蚝11月平均批发价为10元/公斤,较10月平均批发价9.14元/公斤上涨9.38%;本月淡水鱼类上市量较上月继续增长,整体价格持续有所下跌,下跌主要品种为鲫鱼11月平均批发价为10.81元/公斤,较10月平均批发价11.34元/公斤下跌4.68%、鳊鱼11月平均批发价为11.31元/公斤,较10月平均批发价11.79元/公斤下跌4%、鳙鱼11月平均批发价为11.4元/公斤,较10月平均批发价11.64元/公斤下跌2.09%、鲤鱼11月平均批发价为10.56元/公斤,较10月平均批发价10.79元/公斤下跌2.07%;本月市场上的大闸蟹交易继续保持红火,受气候好影响,今年螃蟹整体规格和品质比去年上了一个台阶,但蟹价难“横行”,受“三公”消费政策性因素影响,螃蟹改走平民路线,虽然市民消费增长,但价格持续下滑,螃蟹11月平均批发价为75.37元/公斤,较10月平均批发价77元/公斤环比下跌2%;本月特种水产品类销售与上月持平,由于货源充足,整体价格继续下跌。其中下跌主要品种为鲈鱼11月平均批发价为27.38元/公斤,较10月平均批发价36.14元/公斤下跌24.26%,乌鳢11月平均批发价为20.81元/公斤,较10月平均批发价22.36元/公斤下跌6.9%,泥鳅11月平均批发价为29.69元/公斤,较10月平均批发价30.57元/公斤下跌3%;上涨主要品种分别为乌龟11月平均批发价为39.5元/公斤,较10月平均批发价36元/公斤上涨9.72%,黄鳝11月平均批发价为48.38元/公斤,较10月平均批发价45.57元/公斤上涨6.15%;回头鱼11月平均批发价为32.5元/公斤,较10月平均批发价30.79元/公斤上涨5.57%;本月冷冻水产品销售和价格与上月基本持平。预计12月份随着年末的到来,消费高潮在即,水产品销售将迎来旺季,但水产品整体价格将不会有大波动。

云南昆明受禽流感影响 每公斤鸡肉便宜了2-3元


30日,记者走访了昆明市篆新、威远街鑫隆、龙翔街等综合农贸市场及各大超市,发现受禽流感影响,大部分经营活禽的商铺出现了交易量减半、禽肉及其制品价格小幅下调。此外,为保障食品安全,篆新农贸市场已暂停了活禽交易。

30日上午,在威远街鑫隆农贸市场内,经营活禽生意的薛金凤正忙着打扫鸡圈,由于受禽流感影响,她今早还没有“开张”。薛金凤说,他们的活鸡主要是卖给农贸市场周边的餐馆,受禽流感影响,许多一直找他们进货的餐馆的生意大不如前。同样,在龙翔街综合农贸市场内,唯一一家经营活禽生意的摊位前,生意也很冷清。“我供着周边20多家餐馆的活鸡,以前一天能卖100多只,现在每天只能卖30多只,由于餐馆生意不好,找我们进货的人也少了。”摊主介绍

各大超市的禽肉生意也出现了下滑。南屏街家乐福一名负责鸡肉销售工作的人员介绍,上周起,鸡肉的营业额从原本一天2000元左右下降到了1700元左右。不仅是生禽,许多鸡肉制作的熟食和鸡蛋的销量也同样受到影响。在篆新农贸市场内,一家名为“五谷香”的土鸡蛋店的销量从每天500多个鸡蛋下降到了300多个。一家卖德州扒鸡的熟食店的销售量也从每天90多只减少到了40多只。活鸡的销售价格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价。据威远街鑫隆农贸市场金树芬介绍,土鸡价格的从25元/公斤降到了22元/公斤,而宪鸡也从原来的30元/公斤降到了28元/公斤。

据了解,自3月29日起篆新农贸市场内已暂停了市场内的活禽交易。据篆新农贸市场管理方昆明仁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一工作人员介绍,为确保市场内的食品安全,针对活禽类经营户制定了两套预防方案,对经营活禽和白条鸡的商户进行暂停经营,截至目前已关闭了19家活禽和白条鸡的商铺;对于经营鸡肉熟食的店铺实行经营户实名登记,经营户需每天提交食品进货渠道的检疫证明,并登记每天的进货量和销售量。不仅如此,市场管理方对市场内的所有经营者免费发放了消毒粉,要求其定期对经营场所进行消毒。在威远街鑫隆农贸市场和龙翔综合农贸市场内,市场管理方同样要求经营活禽的商户每天对鸡圈喷洒消毒液。

由于鸡肉生意受冷,许多原本经营鸡肉生意的餐馆开始推出其他新菜。在教场中路一家名为“醉鼎柴火灶堂”的餐馆,原本的主打菜为当下最时髦的柴火鸡,但自从上周起,餐馆开始积极推出以牛肉、鱼肉为主料的其他新菜。

江苏南京:鱼价为何居高不下?


今年以来,鲫鱼、鲢鱼、草鱼等淡水鱼价格“涨声不断”,已经连续7个多月一路上扬,让众多市民感叹“吃鱼越来越贵”。

吃鱼贵的背后,是市场的供不应求。年初的极寒天气,以及7月份的洪水,导致养鱼户减产明显;上半年猪肉的“涨势汹汹”则使得不少市民转而吃鱼代替,这些因素都助推淡水鱼价格一路走高。

今年以来连涨7个多月,鱼价创“史上最高”

“鱼价也涨得太任性了!”昨天,家住朝天宫的王大妈翻开账本抱怨道,就拿常买的鲫鱼来说,今年1月初时一斤才卖8.5元,5月20日就涨到了10.98元,7月7日更是冲到了15元,8月10日有所回落,但也要13元。“这么高的价格,真是从来没见过。去年最贵时也才8元钱一斤。”

国家统计局南京调查队相关人士表示,他们对我市主要农贸市场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淡水鱼的均价连续上涨,从1月份的每斤8—9元,涨到了7月份的12.25元,个别农贸市场甚至叫价14元—15元,创下“史上最高价”。从目前来看,8月份价格和7月份基本持平。

“连续7个多月只涨不跌,这种现象有些不正常。”调查人员告诉记者,从往年的情况看,一般春节过后,市民需求量下降,鱼价会有所回落。而今年春节过后鱼价依然居高不下,一路飙升。

极端天气使渔场减产,市民需求却在增加

“吃鱼贵”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众彩物流水产市场相关负责人张震告诉记者,目前南京市场上的淡水鱼,多来自武汉、江西等地,来自省内苏州、常州和宜兴等地的也有一些,南京本地的渔场占比较少。今年以来,整个众彩市场的淡水鱼供应量同比下降了约一成。“有的渔场老板,去年天天来我们这里送货,今年减少到两天送一次。”

他说,今年年初的极寒天气,使得不少刚投放的鱼苗冻死在了塘里。7月份的洪水,又使得一些渔场被淹,减产严重。加上今年以来,人工、养殖等成本增加,造成了供应偏紧,价格居高不下。与此同时,市民吃鱼的需求却在增加,“今年上半年猪肉价格飙升,导致消费者转而去买相对较便宜的鱼替代。进入夏天后,天气炎热,有些市民减少了吃猪肉的频率,转而吃鱼,促使市场需求上升。”

此外,高温天不利于鱼的运输和贮存,死亡率上升,也助推了鱼价上涨。

渔场相继补苗,近期“吃鱼贵”有所缓解

不过,随着天气转凉,养殖户的相继补苗,“吃鱼贵”的情况有所缓解。

南京市物价局价格监测中心数据显示,8月16日,鱼肉价格已经出现了明显回落。原本高达15元一斤的鲫鱼,现在只要10元到11元一斤。8月17日,记者走访建邺路菜场后发现,草鱼、鲫鱼、鳊鱼等淡水鱼的价格确实比前一周有所回落,如鲫鱼叫价普遍只有10元一斤。

“一般来说,淡水鱼从鱼苗长到可以捕捞上市,生长周期短的只要4个月,长的一年半。有的养殖户春天开始补鱼苗,到了秋天就能批量捕捞了,供应量不会再像前期那么紧张。”张震说,而且今年以来这拨“鱼行情”扶摇直上,也提振了养殖户的信心,后期肯定会有不少人扩大规模。

“进入夏季高温天后,市民吃鱼热情变高,价格会有所上涨。随着天气转凉,这种需求会有所减少,鱼价随之下降。”国家统计局南京调查队相关人士表示。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298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