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肥猪对环境的要求

摘要:了解育肥猪对环境的要求,给育肥猪提供一个理想的生活环境,这样才可使生长发育快,饲料的报酬高,抵抗力强,疫病少。现全面阐述了猪对环境的要求及采取的相应措施,这对指导快速育肥猪有重要的意义。

1温度YZ023.Com

温度是猪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在温度过低的情况下,猪为了维持体温的恒定,要通过加快分解代谢,即利用食物中获取能量或动用体内贮存的能量或脂肪代谢来产生能量以维持体温的恒定,这样就把饲料中的部分养分用于维持体温,即维持消耗,维持消耗不增加体重,不创产值,使猪的饲料报酬低;在高温环境下,猪代谢所产生的热量散发到外界就比较难,猪就必须通过加强呼吸,加强外周血液循环来增加散热。这些活动都增加养分的消耗,同时必须减少热量的产生,表现为减少采食,这样猪的生长速度也会减慢,饲料报酬降低。在冬天,猪舍内温度降低,料肉比会增加,可见环境温度对饲料利用率的影响较大,在寒冷的环境中养猪等于燃烧饲料来维持猪的体温。要解决此种现象,就必须要提高猪舍的环境温度,提高猪舍的隔热保温性能,减少热量的散失。

2.湿度

湿度一般指的是相对湿度,即空气中水分的饱和度。猪舍内的水汽主要来自地面上的水分蒸发和猪呼出的水汽。湿度影响猪的温度调节。高温环境在夏天阻碍蒸发方式的散热,在冬天加快空气导热方式的散热。同时,高湿度环境下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存活,易导致猪患病。因此猪舍要保持干燥。但是过分的干燥也不利于猪的健康,会导致猪的黏膜干燥,呼吸困难,灰尘增加,这也不利于猪的健康。一般生长育肥猪舍内空气湿度60%~80%为宜,可在猪舍内悬挂干湿温度计测得。

控制猪舍内湿度的方法是:尽量减少猪舍地面水的存在,如及时排除舍内尿液,减少水池内污水的存在,也不要频繁清洗猪舍。排除猪舍内的湿气,用天窗或换气扇。提高猪舍温度,方法是加温。冬天猪舍内湿度过低时,当然在0℃以上,10℃以下时,外界气温在0℃以下时,猪舍内会形成大量雾气,舍顶上会形成水珠滴下,这样会使猪舍内湿度增大,当舍内温度提高时,其内就不会有雾气和水珠,湿度就会下降。

3气流

气流影响猪的散热速度。气流的形成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在炎热的夏季,气流有助于猪体散热,对猪的健康和生长是有利的,所以夏天应加强通风,采取开窗和用电扇或风机。在冬天,气流加大猪的散热,对猪不利,因此冬天应减弱气流,风速的分布范围也很重要,分布应均匀,如果风速分布不均匀,有疾风的存在,外界寒冷的空气不经混合直接吹向猪体,会使猪产生冷应激,夏天如有通风死角,猪会感到闷热。如果没有风压,那么猪舍内空气的流动主要靠温差,在冬天,外界的空气温度比猪舍内的低很多,冷空气密度提高,比重大,进入猪舍后向下走,而热空气密度小,比重小,向猪舍的上方走,在冬天,顶棚有天窗或顶棚不严实热气就会溢出,并且将猪舍内的有害气体排除,冬天顶棚的天窗和合理的进风口有助于控制猪舍内的空气质量,进气口应高一些,这样冷空气在进入猪舍后有机会与猪舍高处的热空气混合,而不至于直接吹到猪体上。

4有害气体

在冬天气温低时,人们往往为了猪舍内保温,密闭猪舍四周,减少或取消通风换气,使舍内有害气体超标,尤其是氨气浓度很大,人进入猪舍有很强的刺鼻味,有害气体超标对猪的健康及生产发育有严重的影响,猪往往出现气喘病、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在这种环境下,发生这些疾病用药物治疗不显效。对此应及时对猪舍通风换气,并及时清理猪舍内的粪尿,以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

5微生物含量

无论是猪直接接触的地面,还是空气中都有大量的有害微生物的存在,尤其在规模化养猪的情况下,猪向环境中不断排放大量有害的微生物,如果舍内环境不良,则微生物浓度会很大,这样有害微生物不断侵袭猪体,不断影响猪的免疫系统,轻则降低其生长速度,重则引起猪发病死亡。要降低猪舍环境中的微生物浓度,必须要改善猪舍内的环境状况,通风换气是减少环境中有害微生物最有效的措施,通风可以带走微生物,通风可以改善环境中的空气新鲜度,微生物喜于污浊的环境下生长繁殖,新鲜清洁的空气可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及时清理舍内杂物及排泄物,不留死角,定期对猪舍环境进行消毒,采用化学消毒(喷洒药物)和物理消毒(安装紫外线消毒灯管)相结合,夏天每周消毒1次,冬天半个月消毒1次。

6阳光

阳光对育肥猪有一定的影响,当前许多养猪场为了猪舍的密闭及温度的易于控制,顶棚都是密闭遮光结构,使猪舍内常年照不到阳光,这对育肥猪的健康和生产发育不利,因为,阳光照射猪体,可产生促进钙吸收代谢的维生素D,在阳光的环境下猪的新陈代谢旺盛,使猪生产发育加快,同时阳光照射可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因阳光中的紫外线有杀菌的功能,所以,力争使猪能生长在有阳光照射的环境中,如果做不到应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D粉。

相关推荐

黄鳝对环境的要求-水温



水温即池水的温度,它是包括黄鳝在内所有鱼类的重要环境条件之一。黄鳝对水温尤其敏感,俗话说黄鳝有“四怕”,即怕冷、怕热、怕光、怕吵,其中前“两怕”都与水温有关。

1.黄鳝对温度的适应能力研究表明,黄鳝的生长温度范围为15~28℃,最适的温度范围为23~25℃。当水温下降到10℃以下时,黄鳝停止摄食,钻入土下20~35厘米处越冬。在夏季当水温超过28℃时,黄鳝摄食下降,在天然环境下会钻入泥下或洞口低温处蛰伏。在人工养殖环境里,若池底为水泥或砖石结构,黄鳝会表现不安、浮游于水面,长时间高温会导致死亡。

2.养殖环境中的温度调节与控制对于夏季较高的水温,一般采用遮荫降温措施,如池边搭遮荫棚架,上盖遮阳物,或种植瓜果类,使其枝藤爬上棚架,加水、冲水、换水也是夏季降低水温的措施之一。水温还会影响水体中其他动物的生长,影响各种有机物的分解速度,从而间接地影响黄鳝的生长。对于一年四季水温的不断变化的事实,在养殖中要考虑到黄鳝有效的生长时间,就要重视保温、加温、控温、降温等各顶措施。


育肥猪的营养需要 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育肥猪的管理一直是养猪户容易忽视的环节,猪的育肥是养猪生产中最后一个生产环节,也是发展养猪生产的最终目的。猪的育肥一定要根据猪的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满足其各种营养需要,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技术,从而达到猪只增重快、耗料少、胴体品质优良、成本低和效益高的目的。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育肥猪的营养需要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1、营养需要

能量是育肥猪十分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一般能量水平越高,猪的日增重越快,饲料利用率就越高,应加强对能量饲料的添加,常用的能量饲料主要有玉米、大麦、高梁、燕麦等。蛋白质不仅是肌肉生长的营养要素,也是酶、激素和抗体的主要成分,对维持机体生命活动和正常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一般瘦肉型猪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前期以16%-18%,后期以14%~15%为宜。常用的蛋白质饲料有大豆、蚕豆、豌豆等豆科籽实。肉猪对矿物质的需要十分严格,在配合日粮时要考虑钙、磷和食盐的供给。育肥猪前期粗纤维的用量不能超过4%,后期不能超过8%。水是维持猪体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猪体水分占55%~65%。水分的功能是任何物质不能替代的,如调节体温,饲料的消化,营养的输送、吸收,体内废物的排除等都离不开水,因此肥育期间要保证有清洁的饮水供应。

育肥猪添加油脂提高代谢能水平,若控制好日粮中赖氨酸能量的比例,随日粮代谢能的提高而增加氨基酸添加比例,可提高背膘厚度。在能量值为13388.8kj/kg以上的日粮,代谢能每增加10%,赖氨酸水平应提高7%,其他必需氨基酸也相应提高。

2、环境条件

猪是恒温动物,正常情况下,若气温不适,猪体可通过自身调节来保持体温的基本恒定,但需要消耗体能,从而影响猪的生长速度,降低饲料利用率。生长肥育猪的适宜温度是体重60kg以前为16~22℃,体重60~90kg为14~20℃,体重lookg以上为12~16。C。湿度温度不适时,湿度过高过低对生长肥育猪均有影响。当高温高湿时,猪体散热困难,加重猪只闷热感;当低温高湿时,猪体散热量显著增加,加剧猪只寒冷感,而且高湿环境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猪只易患疥癣、湿疹等皮肤病;反之,空气干燥,湿度过低,容易诱发猪的呼吸道疾病。猪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0%-70%。一般情况下,光照对猪肥育影响不大。肥育猪舍的光线只要不影响采食和便于饲养管理操作即可。不宜给肥育猪强烈的光照,以免影响肥育猪的休息和睡眠。噪声对生长育肥猪的采食、休息和增重都有不良影响。有害气体由于圈舍内清扫不及时,粪尿、饲料、垫草的发酵和腐败,产生大量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猪体又会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圈养密度若猪群体过大,密度过高,可导致猪只生活环境变差,猪只间冲突增加,采食减少,影响生长,且猪群发育不整齐。一般情况下,圈养密度以每头生长肥育猪占圈0.8~1.Om2为宜,猪群规模以每群10头左右为佳。

3、饲喂方法

生长肥育猪常以20~35头为一群进行饲养。如果一个圈内的猪数较多,那么圈内的猪就会自行分为若干个小群,每一小群约20~35头。如果圈内只有一个采食或饮水位置,那么就会有一个小群的猪霸占住这一采食位置,并且力图排斥其他猪接近这一位置。因此,如果大圈群养,圈内必须设置多个相互分隔的采食和饮水位置。

在实行自由采食的情况下,所需的饲槽槽位就少得多,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有许多头猪分享同一个槽位。猪能够调整自身采食所花的时间使之适合整圈猪的需要。最近的研究证据表明,猪在人圈后很快就会固定一个采食位置。采食位置的确定依据的是采食和清洁是否方便。

饲料可以干喂或湿喂,也可喂以液态饲料。液态饲喂系统有利于管理好猪的采食量,也有利于液态饲料成分的饲喂。干物质对水的比例通常为1:3左右。湿喂不同于饲喂液态饲料,湿喂是将干饲料投入饲槽而在猪采食时将水加入其中。湿喂有两大优点。第一,采用湿喂,可以大大减少舍饲条件下舍内空气中的粉尘量,从而有利于猪的健康;第二,饲料利用率略有改善,但还不清楚这究竟是因为饲料的消化率提高了,还是因为饲料的浪费减少了。

4、饲养管理

育肥前做好免疫、驱虫、洗胃和健胃。仔猪运回场内应免疫注射1次,常用猪瘟一猪丹毒二联苗;第二天驱虫,用左旋咪唑或丙硫咪唑片,按每千克体重20mg研细混入饲料中饲喂,以驱除体内寄生虫;用3%-5%的敌百虫液喷洒体表,以驱除体外寄生虫;第四天洗胃,连续2天;第六天健胃,按每lokg’w用大黄苏打2片,分3次拌人饲料中投喂。

水蛭养殖对环境有什么要求吗?


虽然田间、河边的水蛭总是让不少的人感到害怕,但是水蛭的药用价值同样让人感到欣喜,这也导致了许多人开始养殖水蛭了,但有着很多新手养殖户不知道水蛭对于环境同样有着一定的要求,下面小编就水蛭养殖对于环境有什么要求和大家说说。

一、温度要求

水蛭是一种变温动物,缺乏自我体温调节能力,主要是靠着周围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因此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实质上同样影响着水蛭的发育,例如如果温度低于10°那么水蛭会出现休眠的状态,而如果水温高于32°则会出现生长发育变缓,如果超过了48°则会出现死亡的情况,这些都是各位养殖户需要注意到的,而水蛭最佳生活温度也是生长最快的温度大概是25°~30°作用,这些是大家需要注意到的。

二、水质要求

水蛭对于生活的水质也有着相应的要求,中性水蛭比较适合水质的生长,PH大概可以控制在6~8之间即可,但是如果出现了水质过碱性那么就容易出现水蛭死亡情况,而如果水质出现了过酸性那么虽然对水蛭生长影响不大,但是过酸性的水质说明了水质出现了一些明确的问题,此时可以考虑进行更换一下。

三、环境饵料要求

在野外当中,水蛭一般是以浮游生物、软体动物、昆虫以及腐殖质为食物,在人工环境当中这些事物可能会有些欠缺,为了让水蛭能够更健康的成长,小编建议大家可以模拟一下野外生长环境,比如说适量的投放一些螺、蚌等一些动物,再者可以通过投放适量的粪便来制造一些浮游生物等等来辅助水蛭更好的成长,这样既可以保证饵料的是新鲜的,同样可以通过制造这些生物来控制水质恶化情况,大大减低水蛭出现病害危险,但在投放和制造饵料的时候一定要保证饵料的数量,避免出现饵料数量过多而破坏生态环境。

生长育肥猪的饲喂技术 生长育肥猪管理技术


在猪的各生长阶段,育肥猪是增重速度最快,饲料消耗最多的阶段,这一阶段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因此要掌握生长育肥猪的生长规律,采取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法,提供适宜的养殖环境,加强防疫工作,达到最佳的养殖经济效益。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生长育肥猪的饲喂技术生长育肥猪管理技术。

1、合理搭配饲料

生长育肥猪的生长速度较快,并且在生长育肥期不同阶段的生长侧重点不同,因此要根据生长育肥猪的生长规律提供营养丰富、全价,并且配种合理的饲料以满足生长发育肥猪快速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日粮的配制要求多样化,因猪的生长发育需要多种营养物质,单一的饲料的营养成分往往不够全面,不能满足猪生长发育多方面的营养需求。将多种饲料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不但可以确保营养的全面,还可以使各种营养物质相互补充,提高其消化率和利用率。例如,如果单一的饲喂玉米,蛋白质的利用率为51%,单一饲喂骨粉,利用率为41%,如果将两者混合饲喂则可将蛋白质的利用率提高到61%。在饲料的选择时要注意饲料的品质。品质优良的饲料可以保证生长育肥猪的增重速度和饲料的利用率,同时还可以提高胴体的品质。在选择饲料时要注意按照市场上对猪肉产品的需求,来配制日粮,饲料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沉积成为脂肪,但是不利于长期的保存,如果要生产瘦肉型的猪,并且要求对猪肉产品要求较高,则要在生长育肥猪出栏上市前的两个月少饲喂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饲料。除此之外,还要注意饲料的性状,掌握好日粮的稀稠度可以有效的提高生长育肥猪的采食量和饲料的利用率,通常饲喂稀料会降低干物质的采食量,还会导致体能消耗过多,所以要将日粮适宜的调稠一些,但是夏季则可以适当的稀一些。

2、饲喂原则

饲喂生长育肥猪时要注意定时、定量、定质,这样不但便于管理,还易在猪群发生异常时可快速的排除引发原因。其中定时是指对生长育肥猪每天都在固定的时间投喂饲料,这样可以使猪的生活有规律,对保持肠胃消化机能的健康十分有利,可提高猪的食欲,增加采食量,提高饲料的利用率。每天的饲喂时间和饲喂次数要根据夏季以及所饲喂的饲料种类来确定,对于以精料为主的养殖场来说,每天可以饲喂2~3次,对于以青粗饲料为主的养殖场可每天饲喂3~4次,在夏季可在白天加喂1次,冬季则可在夜间加喂1次。定量是指在饲喂时注意保证饲喂量要相对的固定,可根据实际的养殖情况、猪的食欲以及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做适当的调整,但是不可以忽多忽少,否则会影响到生长育肥猪的食欲,使饲料利用率降低。每次饲喂时以保证猪八成饱即可,以使生长育肥猪保持较为旺盛的食欲。定质是指饲料的种类与比例要相对的稳定,不可有较大的变动,否则易导致生长育肥猪出现换料应激,发生消化不良,影响食欲。在变换饲料时逐渐的进行,让猪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3、饲喂方式

选择科学的饲喂方式。为了使饲料得以充分的利用,提高生长育肥猪的生长和增重速度,要选择科学的饲喂方式。通常饲料的生喂效果要好于熟料,这是由于生料的营养成分没有被破坏,尤其是维生素,并且生喂可以减少饲料加热、熟化时的燃料浪费的现象,节约劳动力,节约成本。另外,饲料的性状可分为干喂、湿喂和干湿喂三种,生长育肥猪对不同喂法的消化吸收率不同,其中干喂的饲喂量好掌握,并且可保暖唾液的分泌,但是易产粉尘,造成饲料的浪费;稀喂利于猪采食,损失较少,但是饲料的利用率不高,体能的消耗较大,不利于生长增重;干湿喂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喂法,可提高采食量,促进消化吸收,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加快猪的生长与增重,是目前常使用的喂法。

另外,在饲喂时还要要根据对生长育肥猪胴体的要求选择适宜的饲喂方式,如果想要提高猪的日增重,获得较厚的体膘,节省劳动力可以选择自由采食的方法;如果想要获得较高的瘦肉率,则可以选择使用限制饲喂的方法。生产上常将这两种饲喂方式相结合,在生长育肥猪的前期采用自由采食的方法以促进生长发育,在后期则采用限制饲喂的方式,以控制猪的体膘,防止体内脂肪沉积过多,影响到猪肉的品质,同时还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节约饲料。

4、提供充足的饮水

水是猪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水可参与到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只有保证猪饮用到充足的饮水才可保证饲料中各营养物质被充分的消化利用和吸收,因此要保证生长育肥猪随时可以喝到充足且清洁的饮水,可在猪舍内安装自动饮水装置。注意在冬春较为寒冷的季节可以给生长育肥猪提供温水,不可饮用冰水,在夏季则要让其饮用凉水。水可以促进饲料中营养物质在体内的消化和吸收,因此在喂料的同时也应保持充足的饮水,可有效提高猪的采食量。另外,水还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在夏季天气较为炎热时增加生长育肥猪的饮水量可以降低体温,防止发生热应激。在提供饮水时要不但要保持水量的充足,还要保证水质良好,要符合国家要求的畜禽和水标准,以防生长育肥猪饮用受到污染或者病原体超标的水而引发疾病。

生长育肥猪管理技术
合理分群

分群技术要根据猪的品种、性别、体重和吃食情况进行合理分群,以保证猪的生长发育均匀。分群时,一般掌握“留弱不留强”、“夜合昼不合”的原则。分群后经过一段时间饲养,要随时进行调整分群。
肥育猪一般多采用群饲,其既能充分利用猪舍建筑面积和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养猪成本,又可利用猪群同槽争食,增进食欲,提高增重效果。分群时必须并窝,并窝应根据猪的生活特性,实行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并昼不并的办法。一般在固定圈内饲养,每群以10~20头为宜。在舍内饲养,舍外排粪尿的密集饲养条件下,每群以40~50头为宜。

饲料
肥育猪生长速度较快,必须供给营养丰富的全价饲料来满足猪快速生长的要求。
日粮搭配多样化猪只生长需要各种营养物质,单一饲粮往往营养不全面,不能满足猪生长发育的要求。多种饲料搭配应用可以发挥蛋白质及其它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从而提高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和利用率。研究证明,单一玉米喂猪,蛋白质利用率为51%,单一肉骨粉则为41%,如果把两份玉米加一份肉骨粉混合喂猪,蛋白质利用率可提高到61%。
饲料品质饲料品质不仅影响猪的增重和饲料利用率,而且影响胴体品质。猪是单胃杂食动物,饲料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直接沉积于体脂,使猪体脂变软,不利于长期保存,因此,在肉猪出栏上市前两个月应该用含不饱和脂肪酸少的饲料,防止产生软脂。
掌握日粮的稀稠度日粮调制过稀不仅影响唾液分泌,而且稀释胃液,影响饲料的消化。饲喂稀料使猪干物质进食量降低,同时猪排尿增加,消耗体热。因此,日粮调制以稠些为好,一般料水比为1∶2~4。冬季应适当稠些,夏季可适当稀些。

饲喂定时、定量、定质
定时指每天喂猪的时间和次数要固定,这样不仅使猪的生活有规律,而且有利于消化液的分泌,提高猪的食欲和饲料利用率。要根据具体饲料确定饲喂次数。精料为主时,每天喂2~3次即可,青粗饲料较多的猪场每天要增加1~2次。夏季昼长夜短,白天可增喂一次,冬季昼短夜长,应加喂一顿夜食。饲喂要定量,不要忽多忽少,以免影响食欲,降低饲料的消化率。要根据猪的食欲情况和生长阶段随时调整喂量,每次饲喂掌握在八九成饱为宜,使猪在每次饲喂时都能保持旺盛的食欲。饲料的种类和精、粗、青比例要保持相对稳定,不可变动太大,变换饲料时,要逐渐进行,使猪有个适应和习惯的过程,这样有利于提高猪的食欲以及饲料的消化利用率。
饲喂方式
饲养方式饲养方式可分为自由采食与限制饲喂两种,自由采食有利于日增重,但猪体脂肪量多,胴体品质较差。限制饲喂可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猪体瘦肉率,但增重不如自由采食快。一般来讲自由采食日增重高,沉积脂肪多.饲料利用率低。限量饲喂饲料利用率高,胴体背膘较薄,但日增重较低。我们可采用前促后控饲养法,即前期(60KG以下)利用猪主要长瘦肉的生长发育阶段,采用自由采食法,供给汉珠牌5612或希望牌5012小猪料予以饲喂,后期(60KG以上)利用猪脂肪生长快的阶段,实行限制饲养。

饲养管理
要想在短的时间内,用较少的饲料换取较快的增重,除了选好仔猪以及配合饲料与添加剂外,还要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①生喂生料由于未经加热,营养成分没有遭到破坏,因而用生料喂猪比用熟料喂猪效果好,节省煮熟饲料的燃料,减少饲养设备,节约劳动力,提高增重率,节约饲料。
②干湿喂饲料的喂法有干喂、稀喂和干湿喂几种方法,不同喂法对猪的消化吸收有不一样的效果。干喂的特点是省工,容易掌握喂量,促进唾液分泌,缺点是损失饲料较多。稀喂的优点是利于采食,损失饲料少,缺点是容易使猪形成水饱,影响消化和吸收,饲料的利用率不高,不利于猪的生长。干湿喂法介于干喂和稀喂两者之间,猪进食的饲料比较多,胃液能很好地与饲料发生作用,消化吸收好,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猪生长快。
③定时定量法:喂猪要规定一定的次数,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数量,在规定的时间内投喂。究竟一天喂几次适宜,根据各户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仔猪一天喂6次,中猪4—5次,肥育后期一天喂3次;使大猪有足够的时间睡眠,以减少活动,特别是夏季,避免中午最热时喂料,对增重有利。一天中各餐的间隔时间应相等。每餐喂量保持适量和均衡,既不要使猪有饥饿感,也不要使猪吃得过饱,一般喂九成饱。早晚7—9点喂食最佳。
④自由采食法采用该法能使猪的日增重快,胴体的膘较厚,沉积脂肪较多,节省喂料时间和劳动力。如果要使每日增重尽量多,最好采用自由采食法;如果要获得瘦肉率高的胴体,采用定时定量饲喂法比较好。在生长育肥前期让猪自由采食,在后期采用定时定量饲喂,这样即可使全期日增重高,又不至使胴体的脂肪太多,同时可以提高饲料转化率,节省饲料。
⑤先精后青,少放勤添:先喂精料后喂青料,并要少放勤添。

饲喂次数
一般每天饲喂2~3次为宜。在20~90KG肥育期间,每日喂2次和3次的结果比较,喂3次并不能改进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喂3次的给料比较比例是早晨35%,中午25%,傍晚40%为宜。

饮水
要保证猪随时可饮到清洁的水,最好在冬春季给温水,夏季给凉水。喂料时应保持水槽不断水。猪吃进1KG饲料需要水2.5~3.0KG才能保证饲料的正常消化和代谢。另在夏季应加大饮水的供给。
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水是调节体温、饲料营养的消化吸收和剩余物排泄过程不可缺少的物质,水质不良会带入许多病原体,因此既要保证水量充足,又要保证水质。实际生产中,切忌以稀料代替饮水,否则造成不必要的饲料浪费。

猪舍环境

猪舍卫生:猪舍卫生与防病有密切的关系,必须做好猪舍的清治卫生工作。猪舍要坚持每天清扫并及时将粪、尿和残留饲料运走;从仔猪开始,即训练定点大小便。猪排粪尿喜欢寻找潮湿的地方,猪进栏时,把别的地方搞干净,而把预定排粪尿的地方放点水,猪就会在放水的地点排泄。如果猪没有在预定的地点排泄,就可以将它位的粪铲放到预定地点,下一次猪排泄时,就能排泄到预定地点。这样引导两三天,就能定点排泄了。猪养成“三点定位”的习惯,即吃食、睡觉和排粪尿固定,这样不仅能够保持猪圈清洁卫生,还有利于垫土积肥,减轻饲养员的劳动强度。猪圈应每天打扫,猪体要经常刷拭,这样既有利于减少猪病,又有利于提高猪的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
温度:猪的生长需要适宜温度,育肥猪的适宜温度为15~23℃。当温度过高时,肥育猪就会烦躁不安、气喘、不愿进食。当温度过低时,肥育猪会相互拥挤,采食量增加,不但浪费了饲料,而且猪的体重下降。防寒与防暑温度过低时,猪用于维持体温的热能增多,使日增重下降;温度过高,猪食欲下降,代谢增强,饲料利用率也降低。因此,夏季要作好防暑工作,增加饮水量,冬季要喂温食,必要时修建暖圈。
光照:育肥猪舍内光照应暗淡,以使猪能得到充分地休息。
通风:保持通风状况良好和足够的通风量。使空气清新,以降低氨气、硫化氢的浓度,避免浆膜性肺炎等呼吸道病的发生。

饲养密度
合理的饲养密度不但能增加初期建筑投资的收益,而且还能避免猪只咬尾症的发生,提高增重率。猪的饲养密度可随着季节的变化加以调整。例如,在寒冷季节冬天,每栏可多放养一至二头猪,在炎热的夏天,可减少一至二头,这样可产生较好成绩。长白猪好斗,密度不宜过大。

驱虫、虱,去势,防疫
肉猪在肥育前对幼猪要普遍进行体内驱虫和体外驱虱、驱疥癣,驱除体内寄生虫可使用驱蛔灵,回咪唑等药物,驱体外寄生虫可使用2%敌百虫溶液等药物。去势后,性器官停止发育,性机能停止活动,猪表现安静,食欲增强,同化作用加强,脂肪沉积能力增加,日增重可提高7%~10%,饲料利用率也提高,而且肉质细嫩、味美、无异味。在催肥期前驱虫一次,驱虫后可提高增重和饲料利用率。按照一定的免疫程序定期进行疾病预防工作,注意疫情监测,及时发现病情。

防止育肥猪过度运动和惊恐
生长猪在育肥过程中,应防止过度的运动,特别是激烈地争斗或追赶,过度运动不仅消耗体内能量,更严重的是容易使猪患上一种应激综合症,突然出现痉挛,四肢僵硬,严重时会造成猪只死亡。

生长育肥猪的生长规律 生长育肥猪管理技术


生长育肥猪是猪的一生中生长、增重速度最快的阶段,也是饲料消耗较多的阶段,这一阶段对猪肉产品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掌握生长育肥阶段猪的生长规律和特点,以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为育肥猪提供一个优良的养殖环境,利用合理的养殖方法,加强防疫技术,让生长育肥猪健康生长、正常增重,以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下面一起来看看:生长育肥猪的生长规律生长育肥猪管理技术。

1、生长育肥猪的生长规律

生长育肥阶段猪的生长速度非常快,在体重为20~60kg之间的这一阶段主要为猪的生长期,这一时期的生长特点是各项器官以及功能还处于发育阶段,还不健全,尤其是消化系统,对一些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功能还不完善,因此在饲养时要特别的注意。另外,因猪在这一阶段的生长速度迅速,对营养的需求要求较高,所以在猪体重还没有达到60kg时,所提供的饲料的营养水平要相对的高一些。生长育肥猪在20~30kg时主要生长的是骨骼,所以这段时期要提供充足的营养,尤其是氨基酸、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补充,要充足且及时,以满足育肥猪骨骼和器官的快速生长。当生长育肥猪达到60~70kg时主要是肌肉的增长,并且可达到最高峰,所以为了满足这一生长规律要注意提供充足的蛋白质。生长育肥猪脂肪的生长旺盛期则是在90~100kg,因此,在这一阶段为了提高猪肉产品的质量,将酮体瘦肉率提高,需要进行限饲,特别要控制好饲料中的能量水平。当生长育肥猪生长到一定的阶段时体重的增生速度开始减慢,继续饲喂会造成饲料的浪费,因此要做到适时出栏。

2、生长育肥猪的管理要点

根据生长育肥猪的生长规律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加强饲养管理,科学饲喂,做好防疫工作,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可充分发挥生长育肥猪的生产性能,从而获得最佳的养殖经济效益。

首先要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进行育肥。选择生猪品种时要根据市场的需求以及当地的养殖条件选择增重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酮体瘦肉率高、抗病能力强的品种,目前最常使用的品种多为杂交品种,经过长期的培育所得的杂交后代具有优良的遗传性状,具有良好的育肥前景。

仔猪的初生重断奶重对生长育肥猪的养殖效果有重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要做加强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其目的是生产和培育出出生重和断奶重均高的仔猪,从而提高生长育肥猪阶段的生产性能。

选择营养充足且搭配合理的饲料。根据生长育肥猪的生长规律可知猪在生长过程中,对营养的需求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如果单纯的使用一种饲料满足不了猪在全部生长过程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因此在饲喂的过程中要根据生长育肥猪所处的不同生长阶段提供适宜的饲料。要尽可能让饲料的种类多样,充分发挥不同营养物质间的作用。在饲喂时要注意饲料的质量,饲喂时要做到定时、定质、定量,以保持育肥猪旺盛的食欲。在提供饲料时不但要注意生长育肥猪的生长阶段,还要根据不同的季节来变换饲料配方,如在夏季为了保证全天的采食量可多饲喂一些促进食欲的饲料,由于夏季白天较长,可适当增加白天的饲喂次数。冬季则要注意提高饲料中的能量水平,并可在夜晚加喂1次。

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在饲喂时要根据育肥猪各阶段的养殖目标,或者市场上对猪肉产品的需求来制定科学的饲喂计划,如果是为了提高重量,可以采取自由采食的方式进行饲喂;如果是想提高酮体瘦肉率,饲喂时则要控制好脂肪的沉积,易采取限制饲喂的方式。无论选择何种方式都要满足生长育肥猪的营养需求。另外,在饲喂生长育肥猪最佳的饲喂方式是生喂,因如果将饲料煮熟后会破坏其中营养物质的营养价值,尤其是维生素,所以饲喂时仅需要将饲料原料进行粉碎加工即可,一些青绿多汁饲料可直接剁碎饲喂。

在管理方面,要对生长育肥猪进行合理的分群,根据品种、性别、体重科学分群,在分群后对猪进行调教工作,使其在固定的地点进食、休息和排泄,这样便于管理和减少疾病的发生。另外,要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做好夏季防暑,冬季防寒的工作,防止因温度过高或者温度过低而引起猪的日增重下降和饲料利用率降低。保持猪舍环境清洁卫生,加强日常的通风换气工作,及时的清理粪便,并进行定期的消毒。在育肥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育肥猪过度的运动,以免消耗大量的能量,影响增重效果。

加强疾病的预防工作。生长育肥猪要加强疾病的预防工作,以保证猪的质量,否则造成疾病的传播,会导致前期的工作都无效而损失惨重。因此,对于疾病的防治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除了要加强日常的卫生清理、定期的消毒外,还要注意加强生长育肥猪自身抗病能力,可在饲料中添加一些保健类药物以增强体质。另外,还要定期接种相关的疫苗,以提高免疫力。

生长育肥猪管理技术

合理分群

分群技术要根据猪的品种、性别、体重和吃食情况进行合理分群,以保证猪的生长发育均匀。分群时,一般掌握“留弱不留强”、“夜合昼不合”的原则。分群后经过一段时间饲养,要随时进行调整分群。
肥育猪一般多采用群饲,其既能充分利用猪舍建筑面积和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养猪成本,又可利用猪群同槽争食,增进食欲,提高增重效果。分群时必须并窝,并窝应根据猪的生活特性,实行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并昼不并的办法。一般在固定圈内饲养,每群以10~20头为宜。在舍内饲养,舍外排粪尿的密集饲养条件下,每群以40~50头为宜。

饲料

肥育猪生长速度较快,必须供给营养丰富的全价饲料来满足猪快速生长的要求。
日粮搭配多样化猪只生长需要各种营养物质,单一饲粮往往营养不全面,不能满足猪生长发育的要求。多种饲料搭配应用可以发挥蛋白质及其它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从而提高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和利用率。研究证明,单一玉米喂猪,蛋白质利用率为51%,单一肉骨粉则为41%,如果把两份玉米加一份肉骨粉混合喂猪,蛋白质利用率可提高到61%。
饲料品质饲料品质不仅影响猪的增重和饲料利用率,而且影响胴体品质。猪是单胃杂食动物,饲料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直接沉积于体脂,使猪体脂变软,不利于长期保存,因此,在肉猪出栏上市前两个月应该用含不饱和脂肪酸少的饲料,防止产生软脂。
掌握日粮的稀稠度日粮调制过稀不仅影响唾液分泌,而且稀释胃液,影响饲料的消化。饲喂稀料使猪干物质进食量降低,同时猪排尿增加,消耗体热。因此,日粮调制以稠些为好,一般料水比为1∶2~4。冬季应适当稠些,夏季可适当稀些。

饲喂定时、定量、定质

定时指每天喂猪的时间和次数要固定,这样不仅使猪的生活有规律,而且有利于消化液的分泌,提高猪的食欲和饲料利用率。要根据具体饲料确定饲喂次数。精料为主时,每天喂2~3次即可,青粗饲料较多的猪场每天要增加1~2次。夏季昼长夜短,白天可增喂一次,冬季昼短夜长,应加喂一顿夜食。饲喂要定量,不要忽多忽少,以免影响食欲,降低饲料的消化率。要根据猪的食欲情况和生长阶段随时调整喂量,每次饲喂掌握在八九成饱为宜,使猪在每次饲喂时都能保持旺盛的食欲。饲料的种类和精、粗、青比例要保持相对稳定,不可变动太大,变换饲料时,要逐渐进行,使猪有个适应和习惯的过程,这样有利于提高猪的食欲以及饲料的消化利用率。

饲喂方式

饲养方式饲养方式可分为自由采食与限制饲喂两种,自由采食有利于日增重,但猪体脂肪量多,胴体品质较差。限制饲喂可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猪体瘦肉率,但增重不如自由采食快。一般来讲自由采食日增重高,沉积脂肪多.饲料利用率低。限量饲喂饲料利用率高,胴体背膘较薄,但日增重较低。我们可采用前促后控饲养法,即前期(60KG以下)利用猪主要长瘦肉的生长发育阶段,采用自由采食法,供给汉珠牌5612或希望牌5012小猪料予以饲喂,后期(60KG以上)利用猪脂肪生长快的阶段,实行限制饲养。

饲养管理

要想在短的时间内,用较少的饲料换取较快的增重,除了选好仔猪以及配合饲料与添加剂外,还要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①生喂生料由于未经加热,营养成分没有遭到破坏,因而用生料喂猪比用熟料喂猪效果好,节省煮熟饲料的燃料,减少饲养设备,节约劳动力,提高增重率,节约饲料。
②干湿喂饲料的喂法有干喂、稀喂和干湿喂几种方法,不同喂法对猪的消化吸收有不一样的效果。干喂的特点是省工,容易掌握喂量,促进唾液分泌,缺点是损失饲料较多。稀喂的优点是利于采食,损失饲料少,缺点是容易使猪形成水饱,影响消化和吸收,饲料的利用率不高,不利于猪的生长。干湿喂法介于干喂和稀喂两者之间,猪进食的饲料比较多,胃液能很好地与饲料发生作用,消化吸收好,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猪生长快。
③定时定量法:喂猪要规定一定的次数,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数量,在规定的时间内投喂。究竟一天喂几次适宜,根据各户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仔猪一天喂6次,中猪4—5次,肥育后期一天喂3次;使大猪有足够的时间睡眠,以减少活动,特别是夏季,避免中午最热时喂料,对增重有利。一天中各餐的间隔时间应相等。每餐喂量保持适量和均衡,既不要使猪有饥饿感,也不要使猪吃得过饱,一般喂九成饱。早晚7—9点喂食最佳。
④自由采食法采用该法能使猪的日增重快,胴体的膘较厚,沉积脂肪较多,节省喂料时间和劳动力。如果要使每日增重尽量多,最好采用自由采食法;如果要获得瘦肉率高的胴体,采用定时定量饲喂法比较好。在生长育肥前期让猪自由采食,在后期采用定时定量饲喂,这样即可使全期日增重高,又不至使胴体的脂肪太多,同时可以提高饲料转化率,节省饲料。
⑤先精后青,少放勤添:先喂精料后喂青料,并要少放勤添。

饲喂次数

一般每天饲喂2~3次为宜。在20~90KG肥育期间,每日喂2次和3次的结果比较,喂3次并不能改进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喂3次的给料比较比例是早晨35%,中午25%,傍晚40%为宜。

饮水

要保证猪随时可饮到清洁的水,最好在冬春季给温水,夏季给凉水。喂料时应保持水槽不断水。猪吃进1KG饲料需要水2.5~3.0KG才能保证饲料的正常消化和代谢。另在夏季应加大饮水的供给。
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水是调节体温、饲料营养的消化吸收和剩余物排泄过程不可缺少的物质,水质不良会带入许多病原体,因此既要保证水量充足,又要保证水质。实际生产中,切忌以稀料代替饮水,否则造成不必要的饲料浪费。

猪舍环境

猪舍卫生:猪舍卫生与防病有密切的关系,必须做好猪舍的清治卫生工作。猪舍要坚持每天清扫并及时将粪、尿和残留饲料运走;从仔猪开始,即训练定点大小便。猪排粪尿喜欢寻找潮湿的地方,猪进栏时,把别的地方搞干净,而把预定排粪尿的地方放点水,猪就会在放水的地点排泄。如果猪没有在预定的地点排泄,就可以将它位的粪铲放到预定地点,下一次猪排泄时,就能排泄到预定地点。这样引导两三天,就能定点排泄了。猪养成“三点定位”的习惯,即吃食、睡觉和排粪尿固定,这样不仅能够保持猪圈清洁卫生,还有利于垫土积肥,减轻饲养员的劳动强度。猪圈应每天打扫,猪体要经常刷拭,这样既有利于减少猪病,又有利于提高猪的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
温度:猪的生长需要适宜温度,育肥猪的适宜温度为15~23℃。当温度过高时,肥育猪就会烦躁不安、气喘、不愿进食。当温度过低时,肥育猪会相互拥挤,采食量增加,不但浪费了饲料,而且猪的体重下降。防寒与防暑温度过低时,猪用于维持体温的热能增多,使日增重下降;温度过高,猪食欲下降,代谢增强,饲料利用率也降低。因此,夏季要作好防暑工作,增加饮水量,冬季要喂温食,必要时修建暖圈。
光照:育肥猪舍内光照应暗淡,以使猪能得到充分地休息。
通风:保持通风状况良好和足够的通风量。使空气清新,以降低氨气、硫化氢的浓度,避免浆膜性肺炎等呼吸道病的发生。

饲养密度

合理的饲养密度不但能增加初期建筑投资的收益,而且还能避免猪只咬尾症的发生,提高增重率。猪的饲养密度可随着季节的变化加以调整。例如,在寒冷季节冬天,每栏可多放养一至二头猪,在炎热的夏天,可减少一至二头,这样可产生较好成绩。长白猪好斗,密度不宜过大。

驱虫、虱,去势,防疫

肉猪在肥育前对幼猪要普遍进行体内驱虫和体外驱虱、驱疥癣,驱除体内寄生虫可使用驱蛔灵,回咪唑等药物,驱体外寄生虫可使用2%敌百虫溶液等药物。去势后,性器官停止发育,性机能停止活动,猪表现安静,食欲增强,同化作用加强,脂肪沉积能力增加,日增重可提高7%~10%,饲料利用率也提高,而且肉质细嫩、味美、无异味。在催肥期前驱虫一次,驱虫后可提高增重和饲料利用率。按照一定的免疫程序定期进行疾病预防工作,注意疫情监测,及时发现病情。

防止育肥猪过度运动和惊恐

生长猪在育肥过程中,应防止过度的运动,特别是激烈地争斗或追赶,过度运动不仅消耗体内能量,更严重的是容易使猪患上一种应激综合症,突然出现痉挛,四肢僵硬,严重时会造成猪只死亡。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302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