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月鳢“夏花鱼”培育要点

月鳢又被命名为七星鱼,张公鱼等等许多的叫法。主要在广东地区有养殖,广东江门就是一个养殖出产大区。月鳢夏花鱼品种的培育开始前将身体长度只有2厘米的鱼苗培育成体身体长度长达5厘米左右的鱼种。广东江门养殖户是如何养殖的呢?

1.鱼池条件:5平方米-100平方米水泥池均可。池深80厘米-100厘米,池周围用40目网片围成0.5米高圈栏,围网插入土内20厘米-30厘米并略向内倾斜,以防止下雨或换水时鱼苗逃逸。月鳢苗投放前一星期,进行鱼池清整消毒和肥水培育浮游生物。由于月鳢畏强光直射而喜藏于水草之下或在水草底缘游动,高温季节需要防暑降温,池内应同时移植水花生、水葫芦等水生植物,并在池边角处架设荫棚。

2.鱼苗放养密度:同池放养的鱼苗规格一致,根据鱼池条件和管理水平,放养密度每平方米500尾-1000尾。随着鱼体的生长,及时进行大小分级稀养。

3.水温调节:鱼苗生长适温范围18℃-34℃之间。最适生长水温在24℃-30℃之间,水温偏低时活动能力减弱,摄食量减少,生长缓慢。水温超过35℃鱼苗烦燥不安,并频繁浮出水面,达到38℃以上时,死亡率达80%-90%。在高温季节注意搭设荫棚投放水草和及时更换温度较低的河水或井水。m.yz023.CoM

4.投喂:体长2厘米-5厘米阶段的鱼苗仍以摄食浮游动物为主。鱼苗下塘后,一方面要定期施肥保持水体浮游生物的数量,另一方面每天人工捕捞采集轮虫或摇蚊幼虫等定时定点投喂。当鱼苗体长至3厘米左右时,体形与成鱼相似,可在池中架设食台,逐步加喂人工配合饵料。早期可用白鲢等低值鱼或蚯蚓做成肉糜驯食,一周后逐步更替甲鱼或鳗鲡饲料或鱼粉+麦粉做成食团投喂,之后逐渐采用甲鱼或鳗鲡饲料+麦粉投喂,随着鱼体增长逐渐增大麦粉比例,并适当投喂蝇蛆、蚯蚓、蚌肉等廉价动物性饵料。

5.水质:月鳢苗种培育的水体相对较小,放养密度相对较高,水质容易恶化,即使月鳢耐低氧能力较强,但为满足苗种正常摄食和健康快速生长,苗种培育期间要求水体溶解氧高于2毫克/升以上,水质弱酸性或中性,pH值控制在6.4-7,投饵要充足,经常换水或采取局部流水保持水质清新,做到水体肥、活、嫩、爽。水泥培育池要求隔3天-5天更新池水一次,每次换水1/3-1/2,同时吸除沉淀的污物和捞取漂浮于水面的杂物,以防粪及残饵腐败造成氨氮中毒。采用光合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

延伸阅读

鳢鱼养殖技术


【常见问题】鳢鱼养殖技术可以为我们详细介绍一下吗?

【专家解答】鳢鱼是一般民众很陌生的鱼种,老一辈的人都知道牠是手术后进补的好食材,经化验,鳢鱼每百公克的DHA含量高达7600mg,比大部分海水鱼还高出许多。

野生鳢鱼已少见,已成为稀有鱼类。已能全人工养殖,但养殖数量也不多。图为人工养殖的斑鳢。

饲养容易育成率9成以上

鳢鱼对环境适应性很高,不容易出毛病,因此所有的鳢鱼养殖户都是以有机、生态的方式饲养。所谓的生态养殖就是在鳢鱼池里会混养一些土虾、土鲫鱼和淡水石斑等。土虾会吃虫,本身又可做为鳢鱼的生物饵料。淡水石斑的繁殖又快又多,幼鱼也是可以当做生饵。「去年放养15万多尾,收成有15万多斤,损失很少,几乎都起来。」陈来成说,鳢鱼养殖并不困难,育成率通常都在90%以上。

今年陈来成特地花了好几万元检测费,将自家养殖的鳢鱼送到屏科大水检中心进行药物残留检测。检测项目包括氯霉素、富来他顿代谢物、富来顿代谢物、硝化富乐逊代谢物、硝化富兰因代谢物、孔雀绿等,测试报告出炉,所有项目都合格无药残。

陈来成说,鳢鱼比较容易得到的是奴卡氏菌病,只要有浮头,用管理方式就可以改善发病状况,恢复鱼只健康,并不需要使用药物。改善的措施一般就是换水、施用光合菌处理池底淤泥。发病的原因主要是夏季水温高,鱼也会产生类似人的发烧一样生病,等白露过后,温度降下来就没事了。「如真的不得已需要用药,他们也会依照政府规定,甚至会将停药期延长一倍以上才出鱼。

台湾年产仅300吨

台湾最大的鳢鱼养殖户陈来成接受本刊专访时表示,鳢鱼的繁殖是自然交配,在种鱼池里以1公5母的比例放养,公母看对眼后就会躲入巢里。鳢鱼交配以体外受精方式进行,繁殖季节有7~8个月之久,从农历正九到夏季的白露(注:白露,八月节,阳历9月7/8日,阴气渐重,露凝而白,天气转凉。),一年可产卵5次,较大型的种鱼每次可产1万多颗卵。受精卵2天后可以看到黑点,7天后可以孵出,再3天后精囊的营养消耗殆尽,鳢鱼苗就开始猎食蚊仔。

从孵化开始,经过约10天,鳢鱼稚苗就可以放入大池,刚放入池中一样吃蚊仔,约1个月后改吃红虫,并以鱼浆混鳗粉教料。再经1个月的饲养,可长到2.5寸,出售给养殖业者,2.5寸的规格约1台斤300多尾,售价约2.5元/尾。

台湾鳢鱼养殖规模比较小,全台养殖鳢鱼只有20~30户,年产量约300公吨,大约300多万尾。陈来成养鳢鱼已经十多年,从6~7分地开始饲养,养殖面积扩增到目前约2甲,已经是台湾最大面积的鳢鱼养殖场。

2.5寸的鳢鱼苗饲养10个月可达1斤,1.5年可成长到3斤,鱼贩收购时,一斤以上的都会一起收,近期的池边交易价约90~96元/斤,市场零售价约240元/斤。养殖成本视育成率高低而有所差异,一般约60~80元/斤。

鳢养殖现状

鱼俗称雷鱼、斑鳢、鮕呆鮘、雷鱼、南鳢,英文名Formosansnakehead,大陆俗称斑鳢。七星鳢尾部有圆形斑纹。泰国鳢斑纹不明显。南韩产的鳢价格高过日本产。原产东南亚地区的红线鳢(鱼虎)生性凶猛。

台湾的本土鳢鱼有两种,分别是斑鳢及七星鳢,七星鳢体型较小,只有10~20公分,就是乡下俗称的鮕呆,最明显的外观特征是在牠的尾柄两侧有一个圆形斑点,老一辈的人称为土地公印。早期乡村农家的井里多会放养一条七星鳢,可以清除井壁青苔及孓孓,维持井水节净。野生的七星鳢在栖地被破坏及外来种的竞争下,已经较少见。

斑鳢一般成年鱼体长可达30-40公分,最大可达也有60公分,在鳢科中算是较大型的种类,与泰国鳢(Channastriata)体型差不多大。过去是原生鱼类的顶级杀手,不过比起原产于东南亚的红线鳢(鱼虎)就差得远,由于习性与栖地一致,鱼虎的出现使的许多本土鱼种日渐稀少。野生的七星鳢及斑鳢以往是数量普及的鱼群,如今却成为稀有鱼类了。

鳢鱼主要分布于中国大陆、日本、台湾及菲律宾、印度洋至澳洲等。台湾分布在西部河川中、下游、池塘与沟渠等水流和缓与水生植物繁多的水域。常藏身于水草或水底袭击小鱼及其它水生动物。成鱼会筑巢及具护卵和照顾幼鱼的习性,常见于浅水区,并喜好在水底游动,躲于树枝底下或水草丛中。鳢鱼可以爬上岸,能在缺氧或淤泥中生活,但无法长期脱离水中,并且在陆上不太灵活。

台湾养殖鳢鱼品种为斑鳢,养殖地区主要以南部为主。此鱼在台湾的市场并不是很大,过去曾有大量的养殖鳢鱼外销到香港,近年来外销量已经减少,所以养殖量也就跟着减少。

鳢鱼被美国引入当观赏用,因饲主弃养,对北美河流生态造成严重威胁,「国家地理频道」节目甚至把鳢鱼譬喻成「酷斯拉」,冠以「鱼斯拉」(Fishzilla)的绰号。

鱼斯拉肆虐美国

在美国,乌鳢称为蛇头鱼(Snakeheadfish),也被称为北方蛇头鱼(NorthernSnakehead),多年前被引入美国当做观赏鱼,因饲主弃养放生,如今,在美国东部沿岸从麻萨诸塞州、纽约州、宾州、北卡罗来纳州一直到佛罗里达州的河流,以及靠近芝加哥的密西根湖及在美国西岸的加州银木湖都已有乌鳢的存在。

乌鳢生性凶猛,掠食性强,对北美河流生态造成严重威胁,「国家地理频道」节目甚至把严重侵略北美河流生态的鳢鱼譬喻成酷斯拉,冠以鱼斯拉(Fishzilla)的绰号。据美国农业部资料,鳢鱼最早入侵美国河流的书面纪录是2002年,当时在马里兰州发现了一只乌鳢。

由于担心鳢鱼对生态的危害,使得美国各地政府环保单位对于鳢鱼饲主特别关照,2009年还因此引发一名纽约州的鳢鱼饲主严重抗议的风波。起因是美国民众迪维尔索(ChrisDeverso)在家中鱼缸里养一只叫Rocky的鳢鱼有11年,不只当宠物,也当成家庭成员之一。纽约州政府基于保护生态,加上一些信息的落差,对迪维尔索发出通知,下令Rocky必须处死,此举引发迪维尔索与一些生态保育人士严重抗议。经过不断协调,州政府最后同意让迪维尔索以观赏或教育类鱼只用途的名义申请危险鱼类饲养执照,但申请费用高达500美元。

为了减缓鳢鱼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危害,美国维吉尼亚州政府单位甚至建议民众如果钓到鳢鱼,就直接把牠杀了,千万不要把鱼放回河中。

日本人喜欢吃鳢鱼,河内ChaCaLaVong餐厅相当于台湾的「鼎泰丰」,号称「一生至少吃一次」,只卖鳢鱼锅,有上百年的历史。

东方视为美食

在美国,各州政府担心鳢鱼破坏生态,在亚洲,却完全以另一种角度来看待这条鱼--美食。网络作家刘黎儿在其作品「醉心日记」里指出鳢鱼料理在日本普受欢迎,鳢鱼味道「淡泊清爽,雅致深远」。她写道,在日本,一到夏天,先是六月淡水鱼的鱼王--香鱼解禁,然后就是鳢鱼(Hamo),这是大阪、京都地区的人最爱吃的,鳢鱼料理已经成为京都代表性的料理之一,七月京都祇园祭的别名便是「鳢鱼祭」。东京人也开始风行,许多日本料理的餐厅都贴出「开始供应鳢鱼料理」。

鳢鱼于日本濑户内海及南洋沿岸近暖流水域一带生长,是夏天主要食材之一,适合做寿司、天妇罗、煮物及汤类等季节料理。因为吃鳢鱼的人多,鳢鱼的价格因此上涨,活的鳢鱼一公斤达一万日圆以上,再贵也有人吃。处理鳢鱼必须用很细的刀工把刺切碎并保持鱼身完整,川烫后如花绽放,让其开出像是白牡丹般的花,也就是所谓「牡丹鳢」。

在日本,大部份鱼类都是日本国内养殖的比较贵,只有鳢鱼是南韩产的价格高过日本产,因为南韩的鳢鱼骨头很柔软而且肥美。中国大陆也有出口一些鳢鱼到日本,但皮骨较硬,价格不到南韩产的一半。

在越南河内有一个ChaCaLaVong(音译:查卡拉邦)是每个来到河内的观光客不会错过的餐厅。ChaCaLaVong已经有百年历史,地位相当于台湾的「鼎泰丰」,他们只卖一种料理--鳢鱼(ChaCa)锅,每人份要越南币120,000元(约台币240元),ChaCa即是越南话「鳢鱼」的意思。

著名旅游作家PatriciaSchultz在著作《寂寞星球》中将ChaCaLaVong列入「死前要去的1,000个地方」之一。据说因为这家店实在太有名了,所以街名也跟着改为ChaCaStreet。ChaCaLaVong没有菜单,鱼锅的数量是依人数多寡给份量。鳢鱼锅只有咖哩和油炸过的鱼肉,以小木碳炉加热,要吃的时候再把葱、香茅放下去炸,也可再加粗米粉、香料、香菜、鱼露、虾酱、辣椒等。

在中国大陆,比较有名气的鳢鱼料理如红烧整塘、氽莼菜氽塘片等也都脍炙人口,名满江南。塘鳢鱼又称虎头鲨,苏州市郊区农村叫土父鱼,以春季菜花盛开时节上市最佳,称为菜花塘鳢鱼。其它的鳢鱼菜谱有油浸塘鳢鱼、人参鳢鱼汤、清炒塘鳢鱼片、溜荔枝鱼、春笋塘鳢片、春笋炒鱼等。

台湾鳢鱼养殖地区以南部为主,市场不大,年产仅300吨左右。图为陈来成位于屏东盐埔乡的鳢鱼养殖池。

陈来成有2甲的鳢鱼养殖池,已经是全台最大场,年产约15万斤。

鳢鱼的营养价值

一般海水鱼类DHA及EPA的含量通常比淡水鱼类要高,寒带鱼类的含量比温带鱼类要高,有较高DHA、EPA含量的有鲭鱼、鲑鱼、鳟鱼与鲔鱼等。

陈来成将鳢鱼送到屏科大农水产品检验与验证中心化验,很意外的发现淡水养殖的鳢鱼DHA含量竟高达7600mg,比许多海水鱼还高,EPA也有1200mg,比鲣鱼、鳕鱼、乌贼、虱目鱼都要高。「开刀病患恢复吃鳢鱼比鲈鱼好30倍」,陈来成说鳢鱼体内锌的含量也达3000mg,比鲈鱼、宝石鲈、鲈鳗等都高。

DHA/EPA是构成细胞及细胞膜的主要成份之一,人类无法自行合成,必须从饮食中获得,DHA与EPA均是属于Omega-3系列高度多元不饱和脂肪酸。

研究发现格陵兰的爱斯基摩人饮食虽属于高脂型态,但死于心血管疾病之比率并不高,经血液分析发现Omega-3为真正的关键要素。

国际脂肪酸研究协会(ISSFAL)建议成人每天至少应该食用500mg的EPA+DHA,怀孕妇女对于DHA每天至少应该食用200mg的DHA。Omega-3能减少罹患心脏病;预防血管粥状硬化与中风;降低血压;缓解关节炎;预防老年痴呆症及精神疾病;预防癌症;提升免疫功能;预防糖尿病;缓和头痛、经痛等现象。

自然医学专家王群光医师指出,Omega-3是细胞膜及神经细胞体最重要的原料,现代人往往吃不到需要量的1%。根据数千个临床个案,Omega-3对于过敏、免疫失调、自律神经失调、高血压、高胆固醇、预防中风及心肌梗塞有显著效果。

由于鳢鱼鱼刺较多,处理上不容易,陈来成正尝试进行加工,研究无刺的鳢鱼加工品,口味有红烧、炖煮,同时也将研发制成鱼松鱼酥等,希望能以多元化产品来扩大鳢鱼消费量。为此小编汤姆为探索鳢鱼养殖方法的你整理了《鳢鱼养殖技术》一文。

【小编点评】三大鳢分别是乌鳢、眼鳢、小盾鳢

所谓巨鳢是眼鳢的一个亚种,三个巨型记录,尤其是1.8米30kg的都是极不可靠的,完全可以无视不可靠记录。最大的眼鳢就1米。眼鳢是一开始登场的牛眼黑鱼

小盾鳢就是那个杰瑞米抓到的巨型黑鱼,最重的鳢,平均体型最大的鳢。极限个体体长1.1米

乌鳢是中国的骄傲,极限个体体长1.2米,但体重不及小盾鳢。

养殖淡水白鲳夏花的培育


淡水白鲳水花饲养20来天,体长约3厘米,就叫夏花鱼种。这一阶段的关键培育技术如下:

一、池塘的选择。池塘水源丰富,水质良好无污染,光照良好,进排水方便,长与宽之比为3∶2,大小以2667平方米~35667平方米为宜,池深2米,底质以壤土为好。

二、池塘清整。1.池塘修整:池塘的闸门要牢固,老池取出池底过多的淤泥,并保持有5厘米~10厘米厚淤泥,有利于培养饵料生物。2.池塘消毒:每667平方米干池用生石灰50千克~60千克或200ppm生石灰,于晴天中午全池泼洒,7天~10天后投苗,或用20ppm漂白粉全池泼洒,3天~4天后投苗。

三、放养密度。每667平方米放养水花30万尾~40万尾。为了安全起见。放苗前要放试水苗,放苗前水质透明度控制在40厘米~50厘米,防止池中大型水蚤刺伤细嫩的鱼苗。要估计数天内有晴好天气,这对苗种成活率有相当影响。选择晴天早晨7时~8时,首先把充氧尼龙袋放于水中浸泡30分钟,倒苗时在池塘上风处,首先拨开水面,接着往后拉袋角,使鱼苗在水中均匀入池。

四、投饲技术。放苗3小时~4小时后,就可以开始投喂,每10万尾鱼苗,每日投饵6粒蛋黄和250克幼鳗料,蛋黄须经40目纱窗过滤,一般每天投饵5次~6次。投饵沿池边均匀泼洒,要求量少次多。10天后,改为豆浆投喂,日投饵量增加为每5天调整1次。此外,还依天气、水温、水质酌情增减,

五、水位控制。刚开始水位为50厘米深,以后每5天~6天加水20厘米~30厘米,直至1.5米深。

六、巡塘。每天早、午、傍晚各巡塘一次,有蛙卵、杂物及时捞出,观察浮头程度,并作为投饵和添水依据。晴天中午开动增氧机1小时~2小时:傍晚观察是否有鱼病发生先兆。

七、拉网锻炼。鱼苗培育20来天,出池前要拉网锻炼2次~3次。选择晴天上午9时~10时,第一次集网时,动作要轻、快、时间短,以后2次~3次集网时间适当延长,程序以不死鱼为准。其目的是增强鱼体体质。

八、鱼病防治。以预防为主,有病早治为原则。小瓜虫病:可用0.1ppm~0.2ppm硝酸亚汞全池泼洒,以0.13ppm~0.15ppm为宜,或用福尔马林25ppm~30ppm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2次。该病严禁用硫酸铜治疗。车轮虫病:用0.7ppm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2次。腹水病:1ppm漂白粉(有效氯含量25%以上)全池泼洒,并结合药服,用0.3%土霉素拌饵投喂,连续5天~6天。此外,敌害生物有水蜈蚣、蜻蜓的幼虫,每667平方米水面用0.5千克柴油,全池泼洒进行驱除,效果不错。

塘鳢鱼怎么养才能实现高产


【常见问题】塘鳢鱼怎么养才能实现高产?

【专家解答】塘鳢鱼要实现高产,就要做好鱼苗投放前准备和投放后管理两个方面。现将塘鳢鱼的高产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养殖条件

塘鳢由于具有很强的抗逆性,耐低氧,耐低温,对水深要求不高,天然水域内的昆虫幼虫、小的鱼虾、甚至鱼卵都可作为饵料。人工养殖条件下,动物内脏、畜禽加工的下脚料和鲜杂鱼配以豆饼和玉米粉可加工成饲料,简单驯化后可替代天然饵料。就养殖方式而言,利用塘鳢的底栖和摄食习性可以与传统鱼类混养,提高饲料和水体的利用率,也可发展高密度的池塘养殖和稻田养殖。此外,一些水泡加以改造也可用于塘鳢的养殖,这为发展塘鳢规模化养殖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高产养殖技术

1.鱼塘消毒:塘鳢的养殖池塘最好选择在河口或港湾且淡水水源充足的沿海地带。面积以0.5~1.5亩为宜,用石砌塘基,塘底铺沙,且要平坦,排注水方便,水深1.5米左右。放苗前池塘要排干水,清淤后曝晒至池底干裂,曝晒后每亩用生石灰100~150千克或用漂白粉5~10千克消毒。

2.鱼塘肥水:鱼塘消毒3~5天后,在池底铺瓦筒、瓦片、大口径竹筒、报废大轮胎或灰色塑料管等作为栖息隐蔽物,然后用40目网过滤进水,水深60~80厘米,并施碳酸铵0.5~1.0千克/亩及过磷酸钙0.05~0.10千克/亩肥水。

3.鱼苗投放:鱼塘肥水3~5天后便可放鱼苗,放种前一定要放鱼种试水12小时以上,没问题后才能放种。入池前的鱼种可用5ppm高锰酸钾溶液药浴5分钟左右,或用呋喃唑酮10ppm充气药浴消毒20分钟。投放时要小心地从池边不离水面放鱼入池,对于活力弱的、死伤残的鱼种应及时捞起。

4.放养密度:放苗时不同规格的鱼种应按大、中、小分池养殖,避免残食现象的发生,鱼种放养密度应根据养成的具体情况而定。进排水条件好、水较深的精养池每亩放养规格40~60尾/千克的鱼种4000~5000尾,条件差的,面积较大的(20~50亩)池塘每亩可放养2000~3000尾。

5.水质管理:塘鳢对水质的要求不十分是严格,水温13~32℃,比重1.008~1.018,pH值8.0~9.2,透明度30~50厘米,溶解氧4个/升以上,氨氮0.5ppm以下。一般每周彻底换水一次即可,如果盐度高于5以上,要适当注入淡水。每隔10~15天用5~10千克/亩生石灰或0.4~0.5ppm强氯精或1.0~1.2ppm漂白粉全塘泼洒一次。

6.饵料配置:塘鳢鱼喜欢掠食鲜活或冰鲜的小杂鱼、虾、蟹、贝等,在人工养殖时选用的饵料品种主要是活的小型蟹类和面粉,小杂鱼虾、贝类肉为辅助饵料。投饵时用粉碎机将小蟹磨碎或用手工捣碎后加面粉20~30%,搅拌均匀后投喂。

7.饵料投喂:塘鳢鱼苗阶段日投饵1~2次,成鱼阶段每天或隔天定时投喂1次,投饵量要根据鱼的数量、摄食、水质、水温、天气等情况而定,一般投饵量为鱼体重的8~10%,以40分钟后基本上吃完为宜,饵料系数一般在15~18范围之内。

8.防暑越冬:在高温季节,尤其在烈日曝晒下,鱼池一定要保持1.5米以上水深,放置的隐蔽物要多要小,以便鱼分散栖息。冬天当水温15℃以下时,一般不出来觅食,10℃以下开始死亡,在冬季之前应加强营养育肥,将鱼移到避风或泥质好的塘,放置的栖息隐蔽物要大,可适当在其上面盖。

【小编总结】随着人们饮食观念由质量型向营养型的演变,历史上不为人看重的小型淡水鱼(虾)类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塘鳢作为中国东北地区土著鱼类,常被以酱焖或油炸的方式加工后食用,由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现已成为各大酒店和饭庄招揽客人的特色菜。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实现塘鳢鱼的高产十分重要。上文中为大家介绍了塘鳢鱼的高产养殖技术,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季鱼苗培育技术要点


【常见问题】春季鱼苗培育技术要点

【专家解答】

一、基建工作

●池塘修整。清淤,清塘要彻底。清淤就是要解决底泥四化即还原化(黑)、酸化、有机化、毒性化的问题。清塘不但要消灭野杂鱼、河蚌(钩介幼虫)、螺等,更重要的是氧化、活化底泥,稳定水质。

●保持深水位。建议鱼苗培育阶段池塘水保持1.5米以上,深水位保证了水体的稳定和防止气泡病发生。

●增氧设备。鱼苗培育阶段加大增氧力度(1.5千瓦/亩),采用立体式增氧,减少水流,加强中午及下午增氧。

二、放苗前的工作

●保持水体稳定。放苗前保证酸碱度(pH值)日变化小于0.2,溶解氧变化小于0.5毫克/升,同时水体中藻类、微生物、浮游动物及底栖动物都有足够数量。

●加强改底、调水力度。及时定期补充碳源如活力碳、碧水安及活菌制剂如利菌多。

●保证鱼苗(水花)充足的开口饵料。轮虫、枝角类(水蛛)是鱼苗特别是水花的优质开口饵料,利饵多营养丰富,用作水蛛培育,同时也是鱼苗的开口饵料。

三、做好三防

●防气泡病。早春季节,阴晴不定,雨后晴天或连续晴天,中午及下午应加大增氧力度,延长开机时间可有效预防气泡病。鱼苗培育阶段常见打转、停尸、白尾、烧尾等症状,鱼体镜检体表、鳍条或鳃丝可见大量气泡,这些都是气泡病的典型症状,如果处理不当,后期继发感染细菌,造成烂鳃、烂身、烂尾等症状,处理难度大易反复,严重降低鱼苗成活率。

●防缺氧。早春阴雨连绵,回南天、倒春寒等恶劣天气极易造成水体缺氧、水变,多增氧是有力的保障。

●防病原菌感染。春季寄生虫虫卵萌发,各种病原菌蠢蠢欲动。福地安改底、除臭、抑虫、防虫;氧速保清洗黏液,抑菌防病。

四、加强日常管理

●投喂。驯化及少量多餐投喂,选择低蛋白高能量的饲料,内服微生态制剂,提高饲料转化率。

●补充营养。内服LY-生命素、营养快线提高鱼苗抗应激,抗低氧能力。

●少杀虫。进行抗虫、防虫、抑虫。

●避免药物刺激。避免使用刺激性大的消毒剂,使用生态消毒剂优肽防病。

●异常天气及早处理。关注天气变化信息,如回南天、倒春寒、南转北等,及时减料或停料,泼洒激活提高鱼苗抗应激能力。

●加强巡塘。保证早中晚及时巡塘,发现问题,及早检测,正确处理。

【小编总结】

鱼苗的成活关系到全年的收益,而春季是鱼苗培育的关键时期,那春季鱼苗培育技术要点有哪些?第一农经小编给您整理了春季鱼苗培育技术要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养蟹之幼蟹培育要点


一、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首先,培育池面积5-10亩左右,既有利于均匀投饵及水质调控等各项管理,又便于一次性清池捕捞销售;其次,做好清塘、防逃工作,以防蛇、青蛙、野杂鱼等敌害入池;第三,保持培育池适度肥水。可采用生物制剂肥水,既可为大眼幼体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又能有效防止青苔大量繁殖,中后期维护水质稳定;第四,保持适宜密度的水草。幼蟹培育以选用水花生为宜,应根据不同的季节及幼蟹的不同发育阶段使培育池各阶段保持最佳的水花生分布密度;第五,适时调整水位,维护良好的水质,同时促进幼蟹蜕壳。

二、优质大眼幼体适时下塘。适时下塘是指大眼幼体的质量符合淡水培育,培育池水体的理化和生物指标符合幼蟹培育的最佳要求。首先,大眼幼体的质量良好;其次,培育池水质肥度适宜,富含大眼幼体喜食的天然活饵料;第三,在未来3天维持晴好天气;第四,大眼幼体下塘时先进行水体湿润适应,温差控制在3℃以内。

三、科学投喂优质配合饲料。首先,不要投喂鱼糜、蛋黄、豆浆、鱼浆等利用率极低、适口性差的饲料原料。这些原料不仅大小不均,导致采食不均,不利于大眼幼体同步变态和仔蟹均衡发育,而且这些饲料易腐败,易导致水质恶化,不利于防病。生产中大眼幼体应肥水下塘,以捕食天然饵料为主;其次,要根据仔蟹在池中分布情况确定投饵重点区和非重点区,重点区应加大投喂量,可有效减轻仔蟹采食不均的程度,并且遵循多次多投的原则,可降低仔蟹的规格差异;第三,9月份以后应正常投喂,此时若仍有较多个体较小的仔蟹应及时采取以优质小颗粒饲料为主的投喂措施,促进小仔蟹足量采食,这对于控制次年春季幼蟹发病及促进早蜕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加强病害防控。幼蟹培育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疾病是仔蟹上岸症、烂肢腐壳病、纤毛虫病及老鼠、蛇、蛙、鱼等敌害。大眼幼体下塘前用生物肥水办法肥水,全池足量使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仔蟹每蜕壳1次后及时用甲壳净杀1次纤毛虫,之后进行全池消毒,对于仔蟹上岸效果显著。定期在饲料中加入微生态制剂,有利于促进仔蟹生长和提高抗病力,并且用微生物定期改水。防止水质恶化、藻类死亡等水质突变事件发生,切实做好水质维护工作,注意防止缺氧。做好对池水定期消毒工作,发现病情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斑鳢养殖技术


【常见问题】斑鳢养殖有哪些技术要点?

【专家解答】斑鳢成鱼养殖一般采用套养方式:主要是在其它主养品种池塘中放养少量的斑鳢鱼种,捕食与主养鱼争食、争氧和争水体的小型野杂鱼,在南方几省,主养罗非鱼的池塘,因罗非鱼性成熟时间短,在养殖过程中会大量繁殖后代,所以必须套养一些斑鳢等凶猛性鱼类,以捕食罗非鱼鱼仔。这样能有效控制养殖品种的密度,充分利用水体,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养鱼优质高产,增加配养鱼的产量。提高池塘养殖的综合经济效益。

池塘套养其技术要点如下:

池塘要求:塘基较高,以免斑鳢逃走。当年底彻底清池,以免斑鳢留在池塘中,影响第2年主养鱼的生产养殖。

套养方法:斑鳢属凶猛的肉食性鱼类,能捕食相当于其体长2/3,体重1/2的其它鱼类,因此投放斑鳢鱼种要特别注意:一般春节前后投放好主养鱼种,1个月后投放斑鳢隔年鱼种。一般规格为50~100g/尾。且规格一定要比主养鱼种规格小,这样才能防止斑鳢捕食主养鱼类。混养密度一般为30~40尾/667m2。在养殖过程中不另投饲料,完全以池塘中野杂鱼为食。至年底清池时,体重可达500~1000g/尾。如果主养鱼类是当年春苗,则一般在5~6月投放5~6cm规格的鱼种。放养密度为50~60尾/667m2,年底清池时,一般体重可达400~600g/尾。

饲养管理:池塘套养斑鳢一般不需特殊的饲养管理。主要注意防逃工作:斑鳢善跳跃,易逃走。特别是在饲料不足、暴雨天、进水、排水时,斑鳢极易逃走。所以要坚持巡塘,检查池塘进、排水口的防逃设施有否破损,如发生破损现象,要及时修补好。

【小编点评】经过珠江所两年多池塘养殖实验结果显示,斑鳢养殖亩产可达12000斤~15000斤。据了解,斑鳢塘头收购价一般每斤比杂交鳢高出2~5毛钱。如果当年卖鱼,不进行越冬养殖,饲料成本将比杂交鳢低5%左右,养殖效益明显比杂交鳢高。目前,珠江所还在做其后续的抗寒性能测试和全雄育种工作,如果通过了抗寒测试,斑鳢不仅在南方地区能大面积推广,在北方也有广阔的推广潜力。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高肉产的斑鳢养殖,为此小编汤姆为探索斑鳢养殖方法的你整理了《斑鳢养殖技术》一文。

鳡鱼养殖 鳡鱼的鱼苗培育方法


鳡鱼养殖要掌握的就是鱼苗的培育了,只有把鱼苗培育好了,才能更好的养殖鳡鱼,今天第一农经小编就要和大家述说鳡鱼的鱼苗培育方法。

1、放苗:放养前先清塘消毒,再注水,水深1.0~1.5米。放苗时,先将塑料袋放入池水中,并往上面泼水,让鱼苗先适应池水的温度,15~20分钟后就可以把鱼苗放到池塘里了,每亩池塘可放5~10万尾鱼苗。

2、喂养管理:鱼苗投喂豆浆就可以了,豆浆不但是鱼苗的食物还可以为浮游生物提供营养,增加水体中浮游生物的数量,为鳡鱼提供活饵。每天每亩用干黄豆3~4千克,磨成豆浆后全池泼洒。当鱼苗体长3.3厘米时可以出售也可以转入鱼种期进行培育,生产上把这个时期的鱼苗叫做夏花。

鳡鱼的鱼种培育

1、阶段一(3.3~5厘米):每天每亩用干黄豆5~7千克,磨成豆浆后全池泼洒,每天定时泼洒两到三次,同时为鳡鱼准备好吃的,可以培育其它鱼类的水花苗作为鳡鱼饵料。当鳡鱼鱼苗体长5厘米时可以驯化它们采食鱼块了。

2、阶段二(5~10厘米):鳡鱼在野生状态下是摄食活鱼的,在人工养殖中如果仍然投喂活鱼给鳡鱼,就需要配套一个或几个饲料鱼专养池,成本较高。鳡鱼的驯化就是要把鳡鱼从摄食活饵驯化到摄食冰鲜鱼块。驯化过程要在驯化池中完成。

①池塘:驯化池为长方形水泥池,长7米、宽4米,每个驯化池装两个长方形网箱。网箱长6米,宽0.8米。

②投放:鳡鱼属于掠食性动物,为了驯化效果每个网箱不要投放太多鱼苗,避免鱼苗之间的竞争,通常一个网箱投放2000尾的鱼苗就可以了。

③驯化:头2~3天要先投喂准备好的活饵,过了2~3天后就可以喂吃死鱼了,先是将死鱼和活鱼一起投喂,逐步过渡到只投喂死鱼,最后2~3天先将死鱼和鱼块一起投喂逐步过渡到只投喂鱼块。经过7~10左右的驯化,鳡鱼就可以摄食鱼块了,这时又要把它们转移到大塘里饲养。

总结:只要掌握好了鳡鱼鱼苗的培育方法,在加上科学的饲养,就一定可以大都啊更好的经济效益。

塘鳢怎么养 塘鳢的养殖技术


【常见问题】:塘鳢怎么养?

【专家解答】:塘鳢鱼别称匍鳢哥、匍沙鱼、沙木朊等,为暖水性海水或淡水小型鱼类,广分布于世界各地热带及亚热带,常见的中华乌塘鳢、尖头塘鳢、沙塘鳢等,当前市场上的塘鳢为大部分野捕于河流或水泡的野生种,人工养殖的塘鳢比例还比较低,养殖前景十分广阔,接下来就由第一农经小编为你介绍塘鳢的养殖技术。

【养殖技术】:

1、鱼塘消毒:塘鳢的养殖池塘最好选择在河口或港湾且淡水水源充足的沿海地带。面积以0.5~1.5亩为宜,用石砌塘基,塘底铺沙,且要平坦,排注水方便,水深1.5米左右。放苗前池塘要排干水,清淤后曝晒至池底干裂,曝晒后每亩用生石灰100~150千克或用漂白粉5~10千克消毒。

2、鱼塘肥水:鱼塘消毒3~5天后,在池底铺瓦筒、瓦片、大口径竹筒、报废大轮胎或灰色塑料管等作为栖息隐蔽物,然后用40目网过滤进水,水深60~80厘米,并施碳酸铵0.5~1.0千克/亩及过磷酸钙0.05~0.10千克/亩肥水。

3、鱼苗投放:鱼塘肥水3~5天后便可放鱼苗,放种前一定要放鱼种试水12小时以上,没问题后才能放种。入池前的鱼种可用5ppm高锰酸钾溶液药浴5分钟左右,或用呋喃唑酮10ppm充气药浴消毒20分钟。投放时要小心地从池边不离水面放鱼入池,对于活力弱的、死伤残的鱼种应及时捞起。

4、放养密度:放苗时不同规格的鱼种应按大、中、小分池养殖,避免残食现象的发生,鱼种放养密度应根据养成的具体情况而定。进排水条件好、水较深的精养池每亩放养规格40~60尾/千克的鱼种4000~5000尾,条件差的,面积较大的(20~50亩)池塘每亩可放养2000~3000尾。

5、水质管理:塘鳢对水质的要求不十分是严格,水温13~32℃,比重1.008~1.018,pH值8.0~9.2,透明度30~50厘米,溶解氧4个/升以上,氨氮0.5ppm以下。一般每周彻底换水一次即可,如果盐度高于5以上,要适当注入淡水。每隔10~15天用5~10千克/亩生石灰或0.4~0.5ppm强氯精或1.0~1.2ppm漂白粉全塘泼洒一次。

6、饵料配置:塘鳢鱼喜欢掠食鲜活或冰鲜的小杂鱼、虾、蟹、贝等,在人工养殖时选用的饵料品种主要是活的小型蟹类和面粉,小杂鱼虾、贝类肉为辅助饵料。投饵时用粉碎机将小蟹磨碎或用手工捣碎后加面粉20~30%,搅拌均匀后投喂。

7、饵料投喂:塘鳢鱼苗阶段日投饵1~2次,成鱼阶段每天或隔天定时投喂1次,投饵量要根据鱼的数量、摄食、水质、水温、天气等情况而定,一般投饵量为鱼体重的8~10%,以40分钟后基本上吃完为宜,饵料系数一般在15~18范围之内。

8、防暑越冬:在高温季节,尤其在烈日曝晒下,鱼池一定要保持1.5米以上水深,放置的隐蔽物要多要小,以便鱼分散栖息。冬天当水温15℃以下时,一般不出来觅食,10℃以下开始死亡,在冬季之前应加强营养育肥,将鱼移到避风或泥质好的塘,放置的栖息隐蔽物要大,可适当在其上面盖。

【小编总结】:以上就是由第一农经为你介绍的塘鳢的养殖技术,按照科学的养殖,一定能够养号塘鳢并且达到更好的经济效益。

养殖黄颡鱼鱼苗的培育


将体长1.5~1.2厘米的黄颡鱼鱼苗(俗称水花)培养至5~6厘米大小的鱼苗(火片鱼种),大约需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本阶段的培育方法有池塘培育、流水池培育和网箱培育等。相对鱼种培育来说,鱼苗阶段的培育对技术含量要求相对要高一些。因此,对鱼苗培育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培育池或网箱的条件要求

1.流水培育池结构流水池培育鱼苗的密度较大,因而对培育池的要求也高一些。流水培育池应是小水泥池,面积为10~30平方米左右,最大不超过50平方米,深度为1米。形状以长方形、圆形为佳。池底要求基本平坦,且有3~5坡度;进、排水方便,设进水纱窗和防逃纱窗。

2.池塘培育的条件要求鱼苗池应有利于鱼苗活动、生长、饲养管理和拉网操作。通常应具备下列条件: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注、排水方便。池形整齐,面积0.5~1.0亩,水深保持50~100厘米,前期浅,后期深。池底平坦,淤泥适量(10厘米左右),池底、池边无杂草。在出水口处设1个长方形的集鱼涵(水泥池或土池均可),以利于鱼苗集中捕捞。池堤牢固,不漏水。周围环境良好,鱼苗池向阳,光照充足。池塘水质浑浊度不能大,pH7~8,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透明度为30~40厘米。

3.培育鱼苗的网箱结构要求网箱培育鱼苗根据不同鱼苗体长大小规格,要求网箱的网目也不同,孵化出膜的仔鱼网箱的网目为40~50目,0.9~1.0厘米的鱼苗网箱网目为20~30目,3~5厘米的鱼苗网箱网目为10~20目。网箱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均可。网箱的规格根据不同时期鱼苗大小而确定,1厘米左右的幼苗时网箱为3~5平方米,2厘米以上的鱼苗时网箱为5~10平方米,5厘米左右的鱼苗时网箱以10平方米为宜。网箱设置时,网箱的上下四个角都要牢牢固定在网箱的支撑架上。

(二)放养鱼苗前的准备工作

主要是对培育鱼苗的池塘进行清理和消毒以及肥水培育等。

1.清塘消毒对鱼池进行修整和清塘是改良池塘环境条件、提高鱼苗成活率的重要措施。池塘在养过鱼后,大量未分解的有机肥残渣和鱼的剩饵、粪便等沉积于池底,底部淤泥增多,各种有害微生物大量潜伏,池塘也会因风浪冲打、雨水冲刷和各种其他动物的钻掘而出现漏洞和塌坡现象。这样就需要对池塘进行修整和清理以及药物消毒。

修整鱼池的方法是在冬季或早春将池水排干,让池底冰冻日晒,使土壤疏松,减少病害。然后,挖出过多的淤泥,修补堤埂,填好漏洞,整平池底。清塘应在修整池塘结束后,鱼苗放养前10~15天进行,即用各种药物杀死野杂鱼、致病菌、寄生虫和其他敌害生物。清塘的药物种类很多,养殖者应根据各自的特点选择应用。

2.培肥水质一般在清池后至鱼苗下塘前1周左右,注水40~60厘米。然后在池塘一角堆放有机肥料,培育鱼苗的适口天然饵料,使鱼苗入池后即可吃到充足的食物,这种方式尤其适宜于黄颡鱼在5厘米以前的培育。施基肥的数量和种类,应因地制宜。依肥料来源,主要分为两种:一是有机粪肥,如畜、禽及人的粪尿,一般在鱼苗下塘前6~7天施入,每亩约施300~500千克。但视原塘肥度而增减,如新塘、沙底漏水塘应多施,底泥厚的老塘应少施。二是大草绿肥,一般在鱼苗下塘前7~9天堆沤,每亩300~400千克。为了加速肥水,可兼施化学肥料,一般每亩施氨水5~10千克,或硫酸铵、硝酸铵、尿素和氯化铵等4千克,过磷酸钙3~4千克。

3.鱼苗放养

1)鱼苗质量的识别鱼苗的质量好坏主要表现在体质是否强壮方面。体质好的鱼苗表现为体色鲜艳,体形肥壮均匀,个体大小整齐,放在白瓷盆(盘)中时可见游泳活泼。

2)流水池放养密度刚出膜的仔鱼每立方米水体可放养5000~8000尾,待长至1厘米左右时开始分池培育,1~3厘米每立方米水体放养密度为3000~4000尾,3厘米后再分池,每立方米水体2000~3000尾。

3)池塘培育放养密度由于池塘培育条件一般比流水池差一些,故放养密度也少得多,每平方米放养20~30尾左右。若密度太大,则池塘条件和水体天然饵料跟不上鱼苗的需要,故生长速度缓慢。注意鱼苗培育中不要搭养其他鱼苗。

4)网箱培育放养密度网箱培育黄颡鱼苗的放养密度比池塘培育大得多。但必须根据网箱大小、水质状况、饵料条件而决定。即放养密度随水体水质的好坏等因素而有所差异,在水质好、透明度高水体中的网箱,放养密度要大于透明度低的水体网箱。一般每立方米水体放养孵化出膜仔鱼3000~4000尾,1厘米左右的2000~3000尾,2厘米左右的1500~2000尾为宜。

4.饵料与投喂黄颡鱼鱼苗体长0.9~1厘米下塘后,前几天不投饵和少量投喂混合团状饲料。因为黄颡鱼在5厘米以前的阶段内,主要摄食浮游动物、摇蚊幼虫和无节幼体、昆虫等,同时也摄食人工混合饵料,一般采用粉状配合饵料,用水搅拌成团状直接投喂到鱼池中及铺平在池塘底部的饵料台上即可。配合饵料的参考配方为:鲜鱼浆35%、豆饼粉5%、三等粉23%、玉米粉15%、黏合剂3%。水温在20~32℃,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投喂量约占鱼体重的3%~5%。依据黄颡鱼的集群摄食习性,投喂饵料宜采取较集中投喂的方法,投喂面积约占池塘面积的6%~10%即可。

投喂中必须坚持四定投喂原则,即定时、定位、定量、定质。按照鱼苗的摄食规律设定投喂时间和投喂次数,根据黄颡鱼有集群摄食的特点进行定点投喂,并保证饵料的质量和数量。黄颡鱼鱼苗的投喂量为体重的5%~7%,每天投喂次数为3~4次,早晚投喂量要多些,每次具体的投喂量可根据黄颡鱼的吃食情况和水温来确定,以鱼苗能够在1小时内吃完为准。投喂的人工饲料或鲜饲料的品质要有保证。

5.放养注意事项放养鱼苗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黄颡鱼鱼苗达到平游和主动摄食才能够下塘。下塘过早,鱼苗活动能力弱,摄食能力差,很难适应池塘新的环境,容易死亡。

2)下塘的鱼苗规格要整齐,否则会造成苗种生长速度不一致,大小差别较大。

3)鱼苗在运输前要进行拉网锻炼,淘汰体质弱的鱼苗,增加运输成活率和提高鱼苗的质量。

4)如果黄颡鱼鱼苗从暂养池直接进入培育池,应当先喂饱,再下培育池,这样可以提高黄颡鱼苗种的体质,增加苗种的成活率。

5)鱼苗下塘时间应选在池塘浮游生物数量较多的时候,要做到这一点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池塘中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速度和仔鱼的生长速度难以一致,两者受水温等外界因子的影响很大。

6)鱼苗下塘前要试水,两者的温差不要超过2℃,温差过大时,要将鱼苗袋在鱼塘中先放半小时以调整温差。

7)下塘时操作要小心,放苗时鱼苗沿池边缓慢倒出(或放入),移动时双脚贴底,以免踩死鱼苗。

鲤鱼养殖:鲤鱼亲鱼培育方法


鲤鱼的蛋白质不但含量高,而且质量也很高,人体消化吸收率可达96%,并含有能供给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等等人体所需的矿物元素,鲤鱼在市场上消费来看还具有潜在在消费市场份额,所以养殖鲤鱼还是很有前景的,那么养殖鲤鱼的时候,一定要掌握亲鱼培育,那么亲鱼怎么培育呢?

1.亲鱼培育池:面积以2~3亩为宜,水深1.5~2米。要求池底平坦,注排水方便,水质清新,底质有一定肥度。

2.亲鱼放养:每亩放养鲤鱼亲鱼100~120千克(每尾1千克以上的亲鱼100尾左右),另外,搭养少量鲢、鳙、草鱼、鲂等鱼类。雌、雄亲鱼最好分池饲养,如果混养,必须在亲鱼产卵前1个月左右将雌、雄鱼分开饲养。分塘时严格区分雌、雄鱼,以免混在一起出现早产和零星产卵现象。

3.饲养管理:饲养鲤鱼亲鱼,需经常投饵、施肥,以投饵为主。常用的饲料有豆饼、莱饼、配合饲料、米糠、菜叶和螺蛳等。鲤鱼是杂食性鱼类,不要长期喂单一的饲料。投饵量约为体重3%~5%,依季节不同适当增减。

以上就是养殖鲤鱼时候的亲鱼培育了,这个阶段是养殖鲤鱼中的重要阶段,所以在养殖鲤鱼的时候一定要科学的培育鲤鱼亲鱼,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养殖。

青鱼的亲鱼培育需重视


亲鱼培育的好坏,不仅关系到能否达到催情顺产的目的,而且还直接影响亲鱼的怀卵量、孵化率以及鱼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因此,应根据亲鱼性腺发育的不同阶段,制定出一个全面、有效的培育措施,创造良好条件,满足亲鱼性腺发育不同阶段所需的生态要求,保证亲鱼性腺发育成熟。

1、产后培育

这时期青鱼摄食旺盛,但经催产后,体能消耗巨大且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应先投喂一些螺、蚌、贝肉等,使其恢复体力。5~10天后再适当添加豆饼、麦芽等精料,让其复壮。

2、秋冬季培育

这一时期的培育往往容易被忽视,但其实秋冬季培育更为重要。其原因是:

1)经产后培育,青鱼的体质得以恢复,食欲旺盛,而秋冬季正是繁殖的第2周期开始,即为翌年繁殖的基础,因此,需加强投饵,以鲜活饵料螺、蚌、贝肉为主,并适当增加精料,以利性腺发育。

2)秋冬季培育是亲鱼安全越冬的保障。随着水温逐渐下降,亲鱼摄食强度下降,这时应全部使用精料,以利于脂肪积存,安全越冬。

3、春季(产前)培育

开春后应尽早开食,有条件的池塘,将老水换去1/3~1/2,加注新水,使水位维持在1米左右,以改善水质,提高水温,有利于青鱼摄食。此时以投喂活螺、蚬、蚌肉为主,辅以少量的豆饼或麦芽,避免光吃精料而长得过肥影响产卵。尤其须注意定期冲水,保持水质清新。冲水次数应根据水质和亲鱼摄食情况而定,水温低、水瘦可少冲;水温升高、水浓应增加冲水次数。临产前半月须增加冲水次数,最好每隔1~2天冲水一次,保持水质清新,促使亲鱼性腺发育成熟。

池塘培育黄颡鱼鱼种的经验


根据此时黄颡鱼苗规格增大、摄食习性基本上与成鱼相似,集群体较强、摄食量增大以及对生态环境适应性较强等特点,在培育过程中水温均较高的情况下,必须根据黄颡鱼的特点,抓住几个主要技术环节,才可获得成活率高、体质健壮的优质鱼种。其培育可在池塘、网箱中进行,但要注意池塘培育鱼种的面积不宜过大,否则不利于投喂及日常管理。

1.池塘条件及清理培育池面积一般1~2亩较为适宜,因为面积过大,易造成鱼种摄食不均,并给捕捞操作带来困难,池塘水深在1.5米左右,池底平整,排水口处约20%面积降低20厘米左右较为理想,淤泥少,保水性能较好,便于进、排水,周围环境安静,且稍微有些遮光物。在投放苗种前首先要进行池塘除野消毒,培育出浮游动物后进行放养鱼苗。

2.苗种放养放养2厘米左右的小规格夏花鱼种(亦称火片鱼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伤无病,游动敏捷,行动有力,并将鱼体进行严格药浴消毒。根据生产情况和池塘条件而确定苗种的放养密度,一般将鱼种饲养到越冬前后放养到成鱼池进行成鱼饲养的饲养密度较大,每亩放养量为8000~10000尾。如短期饲养到7~8月,分池饲养商品鱼的每亩放养量为4000~6000尾。待鱼种长到8厘米时,即可进行分池,再放入成鱼池塘中饲养成鱼。

3.饲料及投喂在投放2厘米的苗种时,池塘中浮游动物量可以基本上满足几天的需求量。在鱼种2~3厘米之间,最好饲料是轮虫、桡足类、枝角类、摇蚊幼虫和水蚯蚓等活性饲料,随着个体的增大,池塘中天然饲料减少,必须要投喂人工混合饲料才能满足苗种的摄食需求。首先在池塘搭一个饵料台,其材料要用竹席、草席和彩条布等物,每亩池塘饵料台的面积约6~8平方米即可,将饵料台最好能升能降。将饵料台用竹桩固定在离池底约10~20厘米处,然后将饵料投喂在饵料台上。饵料配制方法有以下三种:

(1)生产中使用较多的方法是将小杂鱼绞碎后掺拌部分鱼粉、蚕蛹粉、豆粉、麦麸和三等面粉等揉成团状饲料投喂,也可以将鱼绞碎成浆后用三等面粉黏合一下直接投喂。

(2)将粉状原料混合均匀后加一定量的水揉成团状投喂。

(3)人工配合成加工颗粒饲料,再经破碎成微型颗粒饲料投喂。

后两种配合饵料的配制方法为:鱼粉23%、蚕蛹粉8%、肉骨粉8%、血粉8%、酵母粉6%、黄豆粉17%、标准面粉23%、植物油3%、维生素合剂1%、无机盐合剂1.5%和黏合剂1.5%。另外,较多的养殖者采用小杂鱼绞成肉泥后直接投喂在池塘中。投喂量及次数,一般投喂量开始转化食性时为10%,在以后逐渐下降到占体重的5%~6%。每天投喂2~4次,在3厘米长以前每天投喂3~4次,在身体全长5厘米前每天投喂2~3次,其后为每天投喂2次即可。黄颡鱼鱼种配合饲料的营养标准是:粗蛋白质40%~43%、脂肪8%~10%、碳水化合物18%~23%和纤维素3%~5%。

4.饲养日常管理在整个鱼种培育过程中,池塘日常管理是一项细致的、多方面的、经常性的工作,是提高鱼种成活率,使其达到大规格的关键。

(1)每天投喂饲料要特别注意四定,即定时、定位、定量、定质。

(2)每3~5天清整食场1次,每半个月用漂白粉(0.3~0.5千克)消毒1次。如投喂的是颗粒饲料,次数可适当减少。经常清除池边杂草和池中腐败污物,保持池塘环境卫生,防止有害昆虫、病菌的滋生。

(3)每天清晨巡塘1次,观察水色和鱼的活动,特别是浮头情况,如浮头较严重,应及时加注新水。观察水质变化情况,掌握施肥、投饲的数量。下午应结合投饲或检查吃食情况巡视池塘,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苗种培育期间,也是蝌蚪和各种有害水生昆虫繁衍的旺期,应随时捞出池塘中的蝌蚪,以免蝌蚪抢食鱼种的饲料。发现水蛇、水蜈蚣、水虿等敌害时,应及时处理。水鸟较多的地区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驱赶和杀灭。

(5)适时注水,改善水质。池塘中每天投饲量大,排泄物多,池塘水极易过肥。因此,经常加水,可改善水质,预防缺氧泛池,促进鱼类生长。在饲养期间,一般10~15天加水1次。

(6)鱼种培育阶段,是鱼病最易流行时期,在此段时期中要注意观察,并采用各种预防措施。黄颡鱼此时期最常见的病为出血性水肿病,除池塘用消毒剂消灭细菌,还应在黄颡鱼的饵料中加添四环素,每千克饲料中加20克投喂,每天1次,连续3~5天。

yz023.com养殖网养殖技巧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养殖方法,其中《江门月鳢“夏花鱼”培育要点》内容包含丰富的知识点,如不满足请访问“龙虾养殖培育”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521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