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仔猪的寄养方法及受阻处理方法

1、哺乳仔猪的寄养原则

寄养仔猪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要保证仔猪尽快的吃上初乳,因为母猪在生产后的前几天的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随后母源抗体的数量会很快下降。仔猪刚出生时,肠道上皮吸收大分子免疫球蛋白的能力很强,在6h后这种能力开始下降,并且新生仔猪没有先天的免疫力,因此,尽早的让仔猪吃上足够的初乳,才能使其获得更强的免疫力,对于仔猪早期的抗病能力十分重要,可以提高仔猪的成活率。一般寄养在仔猪出生3d内进行,并且寄养的母猪产仔日期越接近越好,通常相差不超过1d。

在寄养时,如果先产的仔猪向后产的窝里寄养时,要挑选体重相对较小的进行寄养;如果是后产的仔数向先产的窝里寄养时,则要挑选猪群里体重相对较大的寄养;如果是同期产仔的仔猪需要寄养时,则要挑选体形较大、体质较强的寄养,以免仔猪的体重相差较大,而对体重较小的仔猪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一般情况下都是选择同窝中最强壮的仔猪进行寄养,但是当代养母猪的乳头较细小,泌乳能力强,并且所产仔猪较小,则可以寄养较小的仔猪。在寄养时要估计母猪的哺乳能力,考虑母猪的有效乳头数目是否足够,母性是否良好,泌乳能力是否具有代养能力。

一般出生8h以上还没有建立固定乳头顺序的仔猪,是寄养的首选对象,并不是说一定要将选择相对较弱小的仔猪寄养,如果一个大的窝内的一头相对较弱小的仔猪已经有一个固定的乳头吃奶,此时最好将这只仔猪留在原窝内哺乳。将先产仔母猪窝内个别比较弱小的仔猪寄养到新生母猪窝内,要考虑到这些寄养仔猪的体重和活力要与收养栏中的仔猪相当,才能确保不影响其他仔猪的生长发育,并且使生长均衡。

在母猪的胎次选择上,最好选择同胎次的母猪代养,或者年龄相当的母猪代养,即青年母猪的后代选择青年母猪代养,老年母猪的后代选择老年母猪代养。寄养时,可以在仔猪的身上涂抹上代养母猪的尿液,或者在全群仔猪的身上都喷洒上来苏儿,以掩盖寄养仔猪身上的异味,减少母猪对寄养仔猪的排斥,而出现咬伤或咬死寄养仔猪的现象。规范化的生猪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在寄养前要做好仔猪耳号等标记,做好记录,以免给后期的生产管理带来不便。

寄养后,要训练仔猪在固定的乳头吃奶,可以有效减少仔猪因争抢乳头而打架的现象,固定乳头的顺序应先按照仔猪的意愿,然后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于一窝内相对较弱的仔猪一般选择固定在前2对乳头上,体质较强的仔猪则固定在靠后的乳头上,可以实现全窝仔猪均衡发育的作用。

2、哺乳仔猪的寄养方法

仔猪寄养的方法主要有直接寄养法和交叉寄养法。直接寄养法是指直接将需要哺乳的新生仔猪从亲生母猪的身边转到另一个哺乳母猪那里,此法适用于母猪在产后发生死亡或者泌乳状况不佳时的仔猪寄养。包括正向寄养和反向寄养。正向寄养是将一窝中相对较弱的仔猪寄养出去,而反向寄养则是将一窝中最强壮的仔猪寄养出去,使新分娩的母猪能够抚养更多的仔猪。交叉寄养是指将分娩时间相近的几窝仔猪,体形较小的仔猪分为一群由一头母猪喂养,再从中挑选出中等大小的仔猪让另一头母猪代养,体形较大的仔猪分为一群也由专一的母猪喂养。这种这种寄养方法主要用于降低乳房竞争。交叉寄养最合理的时间应选择在仔猪出生后的第二天,因为第三天后母猪的乳头开始回缩,并且母猪的防卫功能会使寄养不易成功,仔猪产后第二天,打过耳号,并吃足初乳,可以在选择在同一天所产仔猪间进行交叉寄养。将较小仔猪分为一群寄养时,要保证这头母猪的乳汁分泌情况较好,注意哺乳仔猪数不宜越过9头。利用交叉寄养法调整仔猪,可以保证仔猪的均匀度,降低仔猪的死亡率。

3、寄养受阻时的处理方法

在寄养过程中常出现寄养受限的现象,应视实际的受阻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当出现母猪不接受寄养仔猪时,要选择性情温和、母性好,并且泌乳量高的母猪作为寄养母猪,可以将要寄养的仔猪与原为仔猪放在一起,使气味混合一致后再将母猪和仔猪安排在一起,必要时可以用代养母猪的尿液或者乳汁涂抹寄养仔猪,或者用来苏儿喷洒全群,使气味一致。事先使寄养仔猪处于饥饿状态,并且在代养母猪哺乳的时候引进寄养仔猪,可以加大寄养的成功率。

原有仔猪排斥寄养仔猪。两头母猪的产仔时间要尽量相近,最好先后不要超过3d,两窝仔猪的体重也不要相差太大,每一窝寄养的仔猪数量不超过2头,一般使仔猪处于饥饿状态时,更易进行寄养。

当出现寄养仔猪不适应新环境时,可以用胃管给寄养的仔猪饲喂初乳或者将牛奶和奶油按1∶1的比例混合的混合液,仔猪在吃饱后可以缓解烦躁不安的情绪。要让寄养仔猪远离亲生母猪,不让其听到亲生母猪示意哺乳的呼叫声,否则会导致寄养失败。如果无法缓解表现烦躁的仔猪,则不能强制寄养,要让其送回原窝,再换另一头仔猪去寄养。

作者简介:李景芬(1962-),女,黑龙江嫩江人,大专,高级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与服务方面工作。

李景芬

相关知识

哺乳期仔猪渗出性皮炎的防治方法


2004~2007年,在服务生猪散养户的过程中,笔者多次接触到了哺乳期仔猪发生的一种皮肤病。这种皮肤病在春、夏、秋三季时有发生,冬季很少发生,虽然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都不高,但发病的仔猪生长发育缓慢,体质下降,渐渐地消瘦,呈现脱水干巴的体态,免疫功能低下,容易继发肺炎、腹泻或肠炎等。发生继发症的仔猪,虽经多次用药治疗,但多数由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直接影响仔猪的成活率,给生猪繁殖扩群带来障碍,也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笔者经过几年的临诊治疗和药物筛选,选出了比较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介绍如下。

1发病特点

1.1感染发病日龄

本病发生在仔猪的哺乳期,绝大多数在出生后30d以内,最早的两户发生在仔猪出生后的第3天,而生后35d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生此病。

1.2疾病性质

此病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皮肤病,窝内传染较快,而个体病程相对较长,痊愈较慢,死亡也慢。传染有其机遇性、条件性,因此,只是同窝仔猪直接接触传染,且有自限性,即同一养猪户的一个圈仔猪发病,而与其相邻圈舍及其它圈舍的仔猪多不发生此病;发病户数也不多,只是零星散在发生。

1.3饲养管理档次

此病基本上是发生在无规模的、粗放经营的散养猪户,存栏1~5头母猪的饲养户,并且是简易圈舍,圈内设施、卫生、环境等条件都不是太好。而规模饲养户、大的养猪场,极少发生此病。

2症状表现

本病发生和传染较快,而发展恶化缓慢,基本上不影响仔猪吃奶和活动,全身症状不明显,在发病前期没有引起养猪户的足够重视。病变多发生在仔猪的面部两侧、耳背部、躯干部,四肢很少发生。

发病仔猪开始皮肤发红,眼观很象用巴掌打过,或是热水烫过,1~2d后,该处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的裂口,裂口处积有渗出液,渗出液积多了,就往周围浸润、流淌。渗出液流到之处,会使原先完好的皮肤感染发红,不久就发生裂口,且有液体渗出。1~2d后,皮损处会融合成片。这时仔猪感到患部不适和发痒,表现抖动耳朵,用前肢触及嘴巴,寻找墙壁、围栏等以身躯去蹭痒。由于有液体不断地渗出和体毛的干扰,以及圈舍温度、湿度的影响,破损皮肤结痂较慢,尤其是腹部发生的病变,到发病的中、后期发生严重渗出,用手触摸有粘腻感。

在皮肤常暴露的部位形成结痂,结痂多为黄褐色,在泥土灰尘较多的圈舍,结痂为灰黑色,仔猪躯体也呈灰色,很不干净的样子,看不见皮肤本色,此时患病仔猪伴有疼痛和发热,吃奶减少,伏卧较多,常见几个患病仔猪趴在一起,浑身哆嗦,驱赶时不愿走动,经过笔者及时恰当地治疗,多数患猪好转治愈;少数有的继发肺炎:有的腹泻,有的肠炎,粪便带腥臭味儿,用过2~3种抗生素治疗也不管用,最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急性病例,多见于出生后1周之内的仔猪,发病较急,发病后皮肤充血,较快地出现裂口,流出黄色带微红色粘稠渗出液,不久露出红色的糜烂面。渗出液流到的地方,皮肤又被感染,使病变蔓延进展加快,1~3d即可感染躯干大部分皮肤。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继发败血症、肺炎、肠炎、脑膜炎等。患病仔猪体温升高,精神委顿,吃奶很少或不吃奶,尿少黄粘,不爱睁眼睛,经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显效,终因衰竭而死亡。

3检验确诊

在实验室进行细菌学检查。

3.1直接涂片

无菌采取渗出液直接涂片,用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呈现革兰氏阳性,为圆形的细菌,排列不规则,有单个、成对或三个连在一起,也有堆成葡萄串状的。

3.2分离培养

无菌采取渗出液接种于血琼脂培养基上,观察到在血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周围,呈现明显的beta;溶血。无菌采取菌落,用革兰氏染色后镜检,看到圆形细菌,有散在的,多数堆成葡萄串状。

根据发病情况特点、症状表现和实验室检验结果,初步确诊此病为致病性葡萄球菌感染引发的哺乳期仔猪渗出性皮炎。

4药物用法

4.1药物组成

市售散装柴油机油500g,硫黄粉20g,松香10g,敌百虫10g,去水明矾8g。将此四种固体药品分别压成粉末状,放在清洁盆中混合均匀,再把500g柴油机油倒入盆中,与固体药品充分搅拌混合后,装入清洁罐头瓶中即可。本药品宜在使用前混合配制,配制好之后,应放在阴凉避光处。

4.2用法

用双氧水擦洗猪体患部,再用清洁干布擦拭猪体后即可涂抹此药。患部面积小的可全部涂到,1~2d涂抹1。对患部总面积较大的仔猪,要分部位,分次涂抹。最好选择在睛天中午涂抹,以减轻仔猪受凉。

5预防措施

5.1葡萄球菌在动物体常有寄居,部分葡萄球菌有致病性,所以要注重预防。对怀孕后期的母猪更应加强饲养管理。在母猪产仔前2~3d要全面清理圈舍,用络合碘液彻底消毒圈舍内壁、围栏、用具食槽等,设置产箱的养猪户,要消毒产箱内外及产箱的铺垫物。圈舍内的铺垫物要干净、卫生。发霉的物品,带灰尘多及发霉的陈稻草等,不要用作铺垫物。仔猪出生后头2周,要保持圈舍内温度和湿度适宜,以减少仔猪感冒和消耗,并可增强仔猪体质。

5.2要经常观察仔猪,如发现仔猪某部位皮肤发红、有裂口和渗出液,应尽早对不正常的皮肤用此药进行涂抹,有利于控制皮肤损伤的蔓延和病情发展,并可减少继发症,使之较快痊愈。

哺乳仔猪成活率得以提高的方式方法


在规模化养猪生产中,生猪在各个阶段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都有不同程度的死亡,尤其是哺乳阶段的仔猪死亡率最高。仔猪由母体产出的时候,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从水生(母体羊水)到陆生,从恒温到变温,从依靠母体呼吸到自主呼吸;正是由于这些应激变化,使仔猪从出生到断乳时的死亡率高达10%~25%,特别是生后7日龄内的死亡数最多,占断乳前死亡数的65%左右。因此,要想提高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提高哺乳仔猪的成活率。下面哺乳仔猪成活率得以提高的方式方法,具体来了解一下:

1、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母猪的妊娠后期是胚胎发育的快速时期,胎儿的大部分体重都是在这母猪的妊娠后期生长的,而仔猪的初生重和初生时的活力对仔猪的生长发育和断奶重以及今后的生产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要根据胚胎的发育特点来加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尤其要注意妊娠后期的营养供给方面。母猪在妊娠前期因胎儿的生长发育较为缓慢,对营养的供给仅维持母猪自身的营养需求即可,而到了妊娠后期,则要注意给妊娠母猪提供优质的全价配合饲料,不但要满足母猪自身的营养需求,还要供给胎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以提高仔猪的出生重。另外,妊娠后期提供充足的营养,还需要保持一定的膘情,以为产后泌乳储备能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2、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仔猪在出生后1周以内以乳汁为生,因此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的重点是分泌量多且优质的乳汁,以满足仔猪出生后的营养需求。同时哺乳母猪摄入充足的营养还用来使体况以及生产性能得以尽快的恢复。因此为了满足哺乳母猪的营养需求,要求饲料中的营养物质要充足,并且配比合理,一般要求粗蛋白质的量不可低于14%,并且要求质量要好,一旦确定了饲料配方,就不要轻易的改变,否则易引起乳汁的成分发生变化而引起仔猪发生腹泻、下痢,影响健康和成活率。另外,还要注意饲料中矿物质以及维生素的供给,以满足母猪自身的新陈代谢,同时也为仔猪提供充足的营养。要根据母猪哺乳仔猪的头数和母猪的泌乳量来控制哺乳母猪的饲喂量,保证每一头仔猪都吃上充足的乳汁。

3、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初乳对于仔猪来说非常的重要,仔猪在初生时并不具备先天的免疫力,并且自身的免疫系统的发育还不完全,不能产生抗体,而初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和镁盐,可以使仔猪获得被动免疫,增强抵抗力,另外,镁盐的摄入可以刺激仔猪的肠蠕动,加快胎便的排出。因此仔猪需要在出生后的2h内就吃上初乳,这对于提高仔猪的健康水平和成活率至关重要。另外,出生仔猪体内的铁储存量很少,并且母乳中的含铁量较少,如果仔猪单纯的靠吃母乳无法获得充足的铁,易发生缺铁性贫血,而使抵抗力下降,易患病,如果仔猪在出生后1周不及时补铁,仔猪就会出现贫血,而出现精神不振,生长发育受阻,出现腹泻等现象,最终发生死亡。因此应在仔猪出生后的1-3天内及时的给其补铁。目前生产上最常用的补铁的方法是肌注右旋糖苷铁注射液。出生仔猪还易发生缺硒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腹泻和白肌病,因此在出生后的3天需要肌注0.5mL的0.1%亚硒酸钠,30日龄时再注射1次,以防止仔猪缺硒。

造成哺乳仔猪死亡的原因之一就是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被母猪压死,这主要是由于初生仔猪的反应较为迟缓、体重较轻,或者由于母猪产后虚弱、母性较差,产房的环境不良,饲养管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而由此原因引起的仔猪死亡数约占10%-30%,有时高达50%,严重影响了仔猪的成活率。因此要加强哺乳仔猪的防压措施,尤其要注意母猪在产仔后的1周内更要做好防压措施。加强夜间的看护工作,在产房内设置产床和保温箱,限制母猪的活动,以保持仔猪,另外,还要保持产房内适宜的温度,初生仔猪对温度表现的较敏感,舍温可适当的高一些,保持在32℃左右。

在养殖生产中常出现母猪产仔过多、无奶、少奶、母猪产后患病死亡的现象,从而导致所产仔猪吃不上奶,此时要做好寄养的工作。寄养时要注意让仔猪必须吃上充足的初乳,并且寄养的2头母猪的产仔间隔要在3天以内,要选择群体中初生重较大、活力较强的仔猪寄养,在寄养前,使用来苏儿喷洒仔猪,以干扰母猪的嗅觉,便于顺利寄养。

在仔猪出生后1周后,需要对其进行补料的工作,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仔猪消化系统的发育,另一方面可以训练仔猪采食饲料的能力,利于断奶,还有一方面的原因是由于仔猪快速的生长发育,乳汁已不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求,需要采食饲料来补充部分的营养。补饲的饲料要求适口性好,易于消化,在最初时可将开口料涂抹在仔猪的口鼻处,让其熟悉饲料,随后即可逐渐的增加饲喂量。在补料的同时还要提供充足的饮水。

仔猪易患腹泻,尤其是出生1周以内的仔猪发病率较高,这是导致仔猪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做好仔猪腹泻的预防工作。除了要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注意环境的温度控制以及卫生清扫外,还可在妊娠母猪分娩前的40天注射疫苗,在仔猪出生后则让其口服或者注射抗菌素。

1、妊娠母猪饲养的关键措施
1.1妊娠母猪的营养
胚胎在妊娠前期(1~40d)绝对生长量很小。中期(41~80d)生长量约占出生重的30%。而后期(81d到出生),特别是临产前20d生长最快,胚胎的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依靠母体的供给,所以要加强妊娠母猪的营养,尤其是妊娠后期的营养。因此,在妊娠后期必须供给营养全面优质的饲料,特别是供给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含量高的饲料。
1.2妊娠母猪的免疫
在妊娠期间要做好影响仔猪成活传染性疾病的免疫接种,如仔猪红痢、仔猪白痢、仔猪黄痢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等疾病的免疫。
2、让泌乳母猪有充足的奶水
首先,应满足泌乳母猪的营养需要,一般要求饲料中粗蛋白质不低于14﹪,质量一定要好;再次应满足钙、磷、碘、锰、锌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需要;另外要注意维生素的供给,维生素即是母猪本身新陈代谢所需,又是乳中成分,十分重要。
3、哺乳仔猪饲养的关键措施
3.1吃足初乳
初乳特点是含有较多的免疫球蛋白和镁盐,可以增强仔猪的免疫力,同时也有刺激肠蠕动,加快胎便排出的功能。初乳中的免疫抗体是一种大分子蛋白质,胚胎期由于母体血管与胎儿脐带血管之间被6~7层组织隔开,限制了母体抗体通过血液进入胎儿体内,因而仔猪出生时没有先天性的免疫力,自身也不能产生抗体,因此,只有吃过初乳以后依靠初乳把母体的抗体传给仔猪。
3.2固定乳头
哺乳母猪不同乳头的泌乳量也不相同。一般是靠近前边胸部的几对乳头的泌乳量比后面的多。为了保证仔猪发育整齐,所以在分娩结束后应尽快固定乳头。
3.3保温防压
气温过低,引起死亡所占比例都是最高的(尤其是冬季及早春)。新生仔猪被毛稀少,体内仅含有1%~2%的脂肪(大多为结构脂肪,几乎没有棕色摄氏度脂肪)。并且新生仔猪的体温调节机能不够健全,应将仔猪放入保温箱(如大木箱)中,用电热板、火炉、红外线灯或40~60w灯泡取暖。应当对哺乳仔猪保持适宜的温度:初生,35℃;1~3日龄,32℃~30℃;4~7日龄,30℃~28℃;15~30日龄,25℃~22℃;2~3月龄,保持20℃为宜。
哺乳仔猪被母猪压死的现象时有发生,一般占死亡总数的10%~30%,有时甚至高达50%,并且大多数发生在母猪产仔后1周内。主要是初生仔猪体重较弱、行动迟缓、母猪产后疲劳、产房环境不良、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压踩仔猪。
3.4补铁和补硒
补铁能提高仔猪日增重,并有效降低了腹泻发生率。如出生后7d不补铁仔猪就会造成贫血,出现突然死亡、精神不振、生长缓慢,诱食困难,及发生白痢、肺炎等现象。出生仔猪体内铁的储存量很少,约50mg(个体间差异很大)。每天需要约7mg的铁。母乳中含铁量也很少,仔猪每天从母乳中最多可以获得1mg的铁。为了防止仔猪缺铁性贫血,应在出生后1~3d内补铁,牲血宝每头仔猪1ml,深部肌肉注射。缺硒会引起多种组织的病理变化如白肌病。过多则引起急性或慢性硒中毒。因此在仔猪出生后3d肌肉注射0.1﹪亚硒酸钠0.5ml,30d再注射1次。或母猪在分娩前20~25d肌肉注射0.1﹪亚硒酸钠1次,剂量为0.1ml/kg。
3.5寄养
有多头母猪同期产仔时,对于那些产仔头数过多、无奶、少奶、母猪产后因病死亡的仔猪应采取寄养。被寄养的仔猪必须吃足初乳,至少在产后6h以上才能寄养。一般选择分娩48h以内的母猪(10~48h最好)。寄养过早仔猪可以再次吃到初乳而引起腹泻。
3.6补水
水是消化、吸收、运送养分和排除废物的溶剂,它们溶于水后才能进行。水可以调节体温和体液电解质的平衡。缺水时会导致食欲下降,消化作用减弱,损害健康。若不及时补水,仔猪会因喝脏水而造成拉稀。一般在出生后3d左右补给清洁的饮水。
3.7补料
初生仔猪完全依赖吃母乳为生,随着仔猪日龄的增加,其体重和所需的营养物质与日俱增,而母猪的日泌乳量在分娩后先是逐渐增加,到产后第3周达泌乳高峰,以后逐渐下降。3周前母猪基本上能满足仔猪营养的需要,仔猪无需采食饲料,但是为了3周龄后大量采食打下基础,必须在出生后5~7d开始补料。补料一则可以供给仔猪部分营养物质,二则促进消化器官能适应植物性饲料。一般补饲的日粮应接近母乳的营养水平,每千克饲料含消化能不宜少于13794kg/J,粗蛋白质含量不少于18%,赖氨酸含量占粗蛋白质的4%~5%。
补饲有机酸。给仔猪初饲有机酸可提高消化道的酸度,激活某些消化酶,可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并且有抑制微生物繁衍的作用,降低仔猪消化道疾病的发生率。
3.8断乳
仔猪的断乳时间、断乳方法对小猪的成活有很大的影响。由于断乳后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造成仔猪烦躁不安,吃食不正常,造成抵抗力下降,导致病毒细菌的侵袭,引起疾病的发生,断乳时间一般在28~35日龄,最早的21d。断奶后必须留在原圈饲养,即“赶母留仔”。
3.9预防腹泻
仔猪易患腹泻,并且出生1周内的仔猪发生腹泻时死亡率高,引起腹泻的原因主要是仔猪红痢、仔猪黄、白痢等,对仔猪腹泻的预防可采取给产前40d的母猪分别肌肉注射仔猪腹泻二联六价基因工程苗,同时为了预防细菌性疾病的早期感染,新生仔猪可在出生后的几天内注射或口服抗生素。
4、小结
哺乳仔猪是养猪生产的基础,是发展数量,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的关键。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综合配套技术措施,加强对母猪与哺乳仔猪饲养管理与免疫,改善饲养环境卫生,提高猪的健康水平,增强抗病能力,就能够达到提高仔猪成活率、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引起哺乳仔猪死亡的因素及其应对方法措施


因哺乳仔猪的各项器官和生理机能的发育还不健全,体温调节能力较差,抵抗力不强等,极易受到不良环境以及不佳的饲养管理的影响而患病、死亡。在养殖生产过程中引起仔猪死亡的常见原因包括营养、管理、疾病、环境等。现对这些原因进行简单分析。下面一起来看看:引起哺乳仔猪死亡的因素及其应对方法措施。

1、营养因素

仔猪只有获得充足的营养才可保持较好的体质,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哺乳仔猪的营养来源主要为母乳,母猪充足的乳汁是确保仔猪良好营养的关键,要想使母猪保持较高的泌乳量就要确保母猪妊娠后期和泌乳前期的营养供给,尤其要注意日粮的能量水平。尤其是目前配种技术的不断进步,母猪的繁殖性不断提高,产仔数不断的增加,这就需要母猪分泌更多的乳汁,让能保证全窝仔猪的成活率。因母猪的采食量又受到环境、应激、饲料等因素的影响,通常母猪的采食量对泌乳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另外,乳汁中的营养成分对仔猪的成活率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如果乳汁中的脂肪含量较高,会增加仔猪能量的摄人量,从而增加仔猪体脂的沉积,可以起到抵抗寒冷的作用,对于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很有帮助。

2、管理因素

冻死。对仔猪的饲养管理不当是导致仔猪死亡的重要因素。因初生仔猪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尤其对寒冷的环境更为敏感,加上哺乳仔猪体内能量的储备有限,被毛稀少,皮下脂肪含量较少等,在寒冷季节,保温条件较差的情况下,经常发生哺乳仔猪被冻死的现象。另外,寒冷还会增加仔猪压死和发生腹泻死亡的几率。

压死。有的母猪母性较差,或者饲养条件不佳,母猪在产后恢复不好,常导致母猪烦躁不安,有的仔猪好动常在母猪身边活动,母猪在起卧时常出现仔猪躲闪不开被压死或踩死的现象。有时由于猪舍内的温度较低,仔猪常挤一起或者躺卧在母猪的腹下取暖,也易被母猪压死或踩死。

饿死。如果母猪在产后的泌乳性能较差,泌乳量少或者没有奶,不及时的催奶,发生乳房炎,所产仔猪的数量过多,大于母猪的用效乳头数,母猪母性较差不哺乳仔猪,寄养不成功等都会导致仔猪因饥饿而死亡。

应激。仔猪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其极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而产生应激反应,如气候骤变、饲养密度过大、空气质量较差、光线过强、突然换料、营养物质缺乏、疾病等都易使仔猪出现应激反应,从而引发恶癖发生,如咬耳、咬尾,如果不及时的处理伤口会导致病菌感染,严重时会引发死亡。另外,母猪也会有一些恶癖而出现咬伤或者咬死仔猪的现象。

3、疾病因素

仔猪的免疫系统还健全,从母体那获得的被动免疫也逐渐的消失,在这一空档期仔猪的抗病能力极差,如果饲养条件较差,饲养管理不到位极易患病。其中仔猪腹泻是常发病之一。引发仔猪腹泻的原因极多,腹泻一直是仔猪养殖的难点和重点。当仔猪受寒、感染病菌、消化不良时都会发生腹泻,如果防治方法不得当使得腹泻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就会导致仔猪的生长发育缓慢,严重时还会发生死亡。另外仔猪水肿病也是导致仔猪死亡率提高的重要疾病之一,还有一些常见的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寄生虫病也会导致仔猪死亡。

4、环境因素

仔猪对养殖环境的要求较高,如果仔猪舍的温度不适宜,湿度过高或过低,空气质量较差,饲养密度过大,环境卫生较差等,会使仔猪舒适度大大降低的同时,还会使仔猪的抗病能力下降。另外,不良饲养环境利于病原微生物的大量滋生与繁殖,而仔猪的抵抗力较差,极易感染病菌而患病死亡。因此仔猪养殖要求环境要适宜,仔猪阶段对温度的要求要高一些,饲养密度要根据仔猪的体重以及季节合理的调整,加强通风,以减少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为仔猪提供舒适的生活在环境,可有效的减少死亡率。

5、其他因素

除了以上因素外,在哺乳仔猪的养殖过程中还会有很多因素会导致仔猪死亡。仔猪的初生重对死亡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初生重较小,不足1kg时,仔猪的死亡率会增加。有的仔猪在出生后呼吸较为微弱,或者停止呼吸,但是心脏还正常的跳动,此现象为假死,这是由于仔猪在子宫内缺氧·或者在分娩时难产等引起的,此时要及时进行辨别与抢救,以免造成“真死”。

母猪发生难产是导致仔猪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并且仔猪的死亡率会随着产程的延长而增加,当产程延长时仔猪会出现缺氧,当严重缺氧时会导致仔猪在出生前就窒息死亡。如缺氧不严重则会导致仔猪的活力下降,吃奶量减少,体质较弱,抵抗力较差,极易死亡。

养殖仔猪设备条件不良,如产床的设计不合理,仔猪没有单独休息的地方会增加仔猪被母猪压死或踩死的几率。如果保温箱的设计不合理,红外灯照度不够等都易导致仔猪死亡率增加。

哺乳仔猪死亡的主要时期与原因

哺乳仔猪是指从出生到断奶阶段的仔猪(即吃母乳的仔猪)。仔猪哺乳期长短不相同,一般为21~35天(国外多为21~28天)。仔猪在胎儿期完全依靠母体供给各种营养物质并排出废物,母体对胎儿来说是个相对稳定的生长发育环境。与之相比,仔猪生后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要使用肺呼吸;其次是必须用消化道来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第三是直接受自然条件和人为环境影响。可以说,出生是猪一生中所遭受的最大应激。哺乳仔猪培育效果的好坏,关键取决于出生后最初阶段对这些应激控制或适应程度。管理好哺乳仔猪,应尽量减轻应激,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使仔猪成活率高、生长发育快、个体大小均匀整齐、健康活泼、断奶体重大,为以后养育成种猪或商品肉猪打下良好基础。

哺乳仔猪易病难养,从出生到断奶死亡率20%左右,不仅影响猪群发展,而且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其死亡的主要时期是在分娩后3天内,死亡原因是多方面的。断奶前仔猪死亡比例为:分娩前(死胎)14%,分娩时16%,分娩当天16%,生后1天15%,生后2天13%,生后3~6天12%,生后7~34天14%,即包括死胎、分娩至2天死亡的是总死亡的74%。从死亡原因看,死胎占16%,事故占22%,感染疾病死占l5%,肢蹄软弱致死占4%。总之,仔猪死亡原因与环境、猪栏结构、饲养管理、疾病预防措施、种猪近交程度等有关。死亡大多发生在分娩后7天内,特别是分娩后3天内仔猪死亡率最高。


降低哺乳仔猪死亡率的一些方法措施


在一般管理情况下,哺乳仔猪死亡率在5%~25%。这主要取决于猪群的遗传、母猪营养和生产管理等。仔猪死亡不仅影响猪群的发展,而且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所以要加强饲养管理,将仔猪从出生到断奶的死亡率严格控制在18%以内。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降低哺乳仔猪死亡率的一些方法措施。

一、把好初生关
1.做好接产工作。母猪配种后经114天就可产仔,要在产前3~5天将母猪从大群中分到清洁、干燥和消毒好的待产圈中。母猪有起卧不安、衔草絮窝和趴下阵缩时,即是临产表现。每产出1头仔猪要立即用干净布擦干仔猪身上的黏液,抠除口腔和四蹄的黏液及角质,将脐带距腹部二指处掐断,剪断牙齿,送至母猪腹部吃奶。留种用的还要佩戴种畜耳标,做好登记工作。
发现假死仔猪(心脏还有跳动,呼吸停止)时,可用人工呼吸的方法抢救,或用酒精棉球涂抹仔猪鼻孔,或用手不断按摩仔猪体躯。母猪发生难产时,用手在母猪腹部从前往后轻轻按摩,也可注射催产素2毫升。或将手洗净消毒,轻轻伸入母猪阴道中,触摸到胎位时可依顺序向外拉出仔猪。
2.并窝。母猪产奶不足容易引起个别乳房的乳腺萎缩,影响以后的带仔能力和泌乳量。可采取并窝的方法使母猪一个乳头喂一头仔猪。
3.固定奶头。固定奶头能够避免仔猪吃奶时哄抢奶头,而且母猪不容易发生乳房炎和出现体弱仔猪。
二、防治仔猪贫血和下痢
1.防贫血。仔猪出生后2~3日内补充铁、铜元素或于3、5、7、9、11日龄各饲喂铁铜合剂(硫酸亚铁2.5克、硫酸铜1克,加冷开水1000毫升稀释)1次。饲喂方法是将铁铜合剂涂抹在母猪奶头上,也可装入奶瓶饲喂仔猪,每只仔猪每次饲喂铁铜合剂1~2毫升。
2.防下痢。保持猪舍环境清洁卫生,勤换垫草,保持温暖干燥,每周消毒1次。已患黄痢的仔猪,每只日喂0.125克土霉素,连喂3~5天。20日龄仔猪由于母乳中抗体下降,容易患白痢,要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按使用说明书添加),一直喂到断奶为止。

三、仔猪补饲
母猪度过泌乳高峰期后,仔猪的营养来源将以饲料为主,所以要在仔猪3~5日龄训练其饮水、认圈门,7~15日龄开始采食饲料,20日龄大量采食饲料。仔猪补料的营养水平为消化能14.64千焦/公斤,含粗蛋白质18%,补给足够的青饲料。饲料配方为玉米45%、豆饼25%、豆浆10%、糠麸20%,并适量添加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及钙盐等。仔猪一般在40日龄出现抢食和贪食现象,食欲比较旺盛,此期的仔猪生长快,但是胃容量小、消化能力弱,要做到“定时、定餐、适量”。饮水后投喂青饲料,通常情况下仔猪60日龄体重可达18~20公斤。
四、仔猪保暖
新生仔猪要适当保暖。通常情况下同窝仔猪挤在一起,其适宜的环境温度为24~34℃,单个仔猪最适宜的环境温度是30~40℃,而母猪的适宜温度为5~20℃。因此要在保仔栏前两侧分别安装150瓦的加热灯或在保仔栏里铺垫干稻草保温。
五、科学饲喂母猪
在母猪分娩前10~14天,适量补喂脂肪可以增加仔猪体内能量储存,提高仔猪成活率。泌乳期母猪的日粮中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18%),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母猪的泌乳产量和品质,使仔猪有较大的断奶体重。
六、坚持岗位责任制,把好防疫卫生关
防疫员负责全场生猪防疫制度的实施,定期领取或购买疫苗和药品,并按照要求做好药物和疫苗保管工作,准备好器械和药液。检查所用的疫苗瓶签、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有效期、疫苗瓶口封闭情况和疫苗是否失效等,认真填写免疫登记簿、注射疫苗名称、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有效期、注射日期、仔猪窝号、猪别和头数。注射猪瘟、猪丹毒和猪肺疫疫苗要给猪佩戴耳标,注射猪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要填发动物免疫证,一猪一证,存档备案。
每年春、秋两季对动物进行集中防疫和对圈舍进行消毒,并填好动物防疫登记簿,对仔猪坚持骟割双免,即仔猪骟割时在猪左、右耳后部同时注射猪瘟疫苗和猪口蹄疫疫苗,填好动物骟防免疫登记簿。结合每月的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做好动物疫病的监测工作,并做好记录。
七、搞好种猪鉴定
为了不断提高猪群的生产性能,淘汰品质低劣种猪,要建立种公猪卡、种母猪卡、配种簿、分娩簿、种猪发情记录及饲料消耗记录等六种记录表格,每年鉴定一次种猪,按照生产性能和体型外貌进行评定,猪群年龄结构合理,不断补充后备猪,淘汰生产性能低、过老的个体,提高整群的质量水平。

分开吃奶仔猪对乳房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仔猪一定要吃到一定量的初乳,才能获得足够的免疫球蛋白。如果母猪窝产仔猪数较多时,分开吃奶是非常必要的。让体重较轻的仔猪在没有竞争的条件下吃2次~3次初乳,可以达到增加体重和降低死亡的目的。而较重的仔猪则要放在加热的仔猪栏中,每次两小时,并进行定期检查。
胃管饲喂胃管饲喂是用一根消毒好的塑料管从仔猪嘴中插入胃内进行喂养的技术。用一个灌肠器可将定量的初乳和奶直接注入仔猪胃内。这一方法经济有效而且实用,特别是对弱小、受寒、饥饿、后腿外翻的仔猪。
仔猪寄养仔猪寄养是为了保证每一头仔猪都能得到有效的母猪哺乳的管理方法。仔猪寄养的基本原则是仔猪已经或者能够获得初乳。在寄养过程中必须坚持一头母猪哺喂的仔猪个体重、强壮程度基本一致。
代乳母猪当一窝仔猪中有生长慢的仔猪不能断奶时,让母猪留下来,延长仔猪吃奶时间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对仔猪进行人工哺喂也是可行的喂养方式。
分开断奶分开断奶时,窝内体重较大的仔猪可以提前7天~10天断奶,从而使体重小的仔猪吃到更多乳头的奶,并在正常时间断奶。如果一窝仔猪体重差异较大时,分开断奶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人工喂养母猪的突然死亡和母猪高产需要人工哺喂仔猪。人工喂养就是要为这些仔猪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并哺喂适合消化的人工乳(如正昌饲料科技公司的乳猪教槽料伴侣等)。用胃管方式哺喂没有得到初乳的仔猪是十分必要的。在此前提下,用乳头器喂养一个时期也是一个必需的过程。此后可以使用液体饲喂器,或其他的饲喂器具。代乳品的制作方法:1升牛奶(或1升水+250克脱脂奶粉)+1毫升青霉素+5毫升抗腹泻药。饲喂时,第一天每升奶加300毫升蛋,逐渐减少蛋的添加量,至第十天蛋的添加量减少到250毫升。

仔猪白痢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


1、仔猪白痢的发病机理

大肠杆菌对仔猪的致病性与该菌能否固着于小肠黏膜并损害其绒毛上皮细胞有关。实验证明,用具有K88抗原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菌株经消化道感染无菌仔猪后,该菌能固着于小肠黏膜,用非致病性大肠杆菌经口感染无菌仔猪,该菌则不能固着于小肠黏膜上,而分布在整个肠腔。试验还证明用K88抗血清能抑制K88大肠杆菌固着于仔猪的小肠黏膜。仔猪随日龄的增加而加强其对大肠杆菌的抵抗力,超过6周龄的仔猪,其抵抗力显著增强。

未满1月龄的仔猪,胃中酸度含量不足或缺乏以及由于胃内缺乏盐酸,胃蛋白酶的活化降低;加上仔猪黏膜血管丰富而柔软,容易遭到内外因素的损害,而黏膜的渗透性也高,这些都是容易导致仔猪胃肠机能絮乱的基本因素。此外,对妊娠母猪饲养管理不善,影响胚胎发育,引起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缺乏等现象,从而先天地影响仔猪发育和营养不良,这也可能是导致仔猪消化机能絮乱的另一因素。

许多调查和试验证明,白痢发生必须通过某些诱因才能引起,如没有及时给吃初乳,母乳质量不良,缺乏维生素A等。突然更换母猪饲料,饲料过于浓厚或饲料营养成分不全,母、仔猪缺乏运动,气候突变、炎热、寒冷潮湿或昼夜温差过大等都可成为仔猪白痢的诱因。

当乳汁进入仔猪消化道以后,由于各种不良因素的有害作用使食物分解不全,或出现发酵过程,这样首先在上部肠管就产生食物分解不全的产物和低级脂肪酸的积累,从而形成刺激物,促进肠管蠕动加剧而引起下痢。另一方面由于消化絮乱的结果,食糜成分的反常和氢离子浓度的变化,以致肠道内细菌区系受到扰乱,使菌群失调,病猪肠道内的乳酸杆菌的比例大为减少,而其他微生物特别是大肠杆菌则大量发育繁殖,产生大量细菌性有毒产物,如细菌内毒素和肠毒素,刺激肠黏膜发生炎症,从而更严重妨碍了正常消化过程,这时仔猪由单纯性下痢转入到细菌性中毒性下痢,由于大肠杆菌等参与这一过程,促使食物分解不全的产物更多的产生和积累,加强对胃肠黏膜的刺激,而引起肠道炎症过程,这时就成了典型大肠杆菌性下痢。其排泄物之所以呈黄白、灰白或白色是由于食糜由胃进入小肠时大量产生的脂肪酸,在小肠剧烈蠕动下排入大肠,与大肠内的碱化物(钙、镁、钾、钠)中和而皂化。成为白色小块的脂肪酸皂化物,即在临床上出现的白痢。另一方面,由于胃肠道食物异常分解的有毒产物,如酚、粪臭质、靛青质等破坏肠管屏障而进入血液,影响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造成营养性中毒现象。

肠黏膜上皮细胞由于受到食物分解不全的产物及大肠杆菌等所产生的有毒产物的侵害,时间愈长,受损害愈严重,此时机体抵抗力显著降低,以致不能阻止细菌侵入血液,形成败血症,这是病理过程中的另一种形式。

在发生仔猪白痢的过程中,由于机体抵抗力减弱,所以存在于呼吸道内的条件性病原体也有可引起致病的作用,因而有时可发现仔猪白痢并发肺炎的病例。

2、仔猪白痢的治疗

用中西药物治疗仔猪白痢的方法有多种,常用抑菌、收敛及促进消化的药物。由于各个养猪场的环境卫生、饲养管理和护理条件不同,患病仔猪的日龄和发病时气候不同,以及由于不同病原体的并发感染,所以各种治疗方法的效果也不一致。用同一种药物在不同地方治疗的效果也不一定相同,甚至在同一个猪场内用同一种药物治疗,也可因时期的不同而疗效有所差异。

对单纯由于过热、受冷感冒而诱发的腹泻,或轻微的消化不良性腹泻,若及时发现,改善饲养管理,用收敛等药物稍加治疗或不用药物治疗,便可恢复健康。如果是由于细菌所引起的仔猪白痢,则应用杀菌、抑菌药物才有显著疗效。

选择治疗仔猪白痢的药物,必须要求在2~3d内达到治愈的效果。否则,疗效的延迟,必然影响仔猪以后的生长发育。一般疗效标准应在3d内痊愈为有效。

根据各地治疗仔猪白痢的报道,疗效比较稳定的是磺胺胍,每天服药2~3次,每次用0.75~1.2g,疗效平均达96%以上。当用药时,将药加水调成糊状,以小药匙引药至舌面后半部使咽下,一般经治疗3d即可痊愈。

口服药物治疗仔猪白痢,还可按体重大小选用呋喃唑酮,每次0.1~0.3g,每日2~3次;土霉素每次0.1~0.25g,每日2~3次;链霉素每次20~50mg,每日2次;黄连素片每次0.5~1g;米醋或3%的乳酸,每次2~5mL,每日2次。敌菌净及磺胺胍(按1∶5)混合,每次用药50mg/kg·w,每天1次,首次倍量。

在注射用药方面,可选用庆大霉素100~250mg,每日1~2次;磺胺嘧啶钠2~5mL,每日1~2次;黄连素2~5mL,每日2~3次;均为肌肉注射,连用2~3d。

仔猪的培育方法 仔猪的饲养管理方法


近年来,我市养猪业迅猛发展,尤以品种优良的杜长大或杜大长瘦肉型猪,因其生长快饲料报酬高而深受养猪户喜爱。但是,与本地品种相比,瘦肉型猪在抗病力、抗应激力方面相对比较差,特别是哺乳仔猪,常常因饲养管理不善导致存活率低、死亡率高。下面一起来看看:仔猪的培育方法仔猪的饲养管理方法。

1、做好接产工作

正确、安全的接产是确保仔猪成活率和健康的关键工作,因此要做好仔猪的接产工作。在接产前工作人员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包括接产人员的双手、工具等。仔猪在产出后接产人员要立即将口、鼻以及全身的黏液擦干净,对于处于假死状态的仔猪要做好急救措施,避免发生窒息死亡。仔猪在出生后要进行人工断脐,在距离仔猪腹部4~6cm处将脐带血向腹部挤压,再用消过毒的剪刀剪断,然后用碘伏进行消毒,以免发生感染。在仔猪出生后的第一天要对其进行剪牙和断尾的工作。剪牙的目的是防止仔猪在吃奶时咬伤母猪的乳房和乳头,同时还可避免仔猪间发生相互的咬伤,剪牙时要注意动作不可过快,以免伤到牙龈,保证断面平滑整齐,并用碘伏消毒。断尾的目的是防止仔猪间相互咬尾,操作时用剪刀将最后的3节尾椎骨剪去,涂上消毒药防止感染。

2、科学合理的饲喂

初乳对于初生仔猪来说不仅是营养的来源,更重要的是可为仔猪提供被动免疫。因为初生仔猪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缺乏先天的免疫力,而初乳中含有免疫球蛋白,仔猪吃到后可以获得免疫力,因此仔猪出生后越早吃到初乳越好,一般应让仔猪在出生后2h内吃上初乳,如果仔猪不能自行吃奶,要进行人工辅助让其吃上初乳。

母猪每个乳头泌乳量不同,通常位于前端的奶头泌乳量多,后端的要相对的少一些,因此为了保证整窝仔猪均衡生长,保证每一头仔猪都能吃到充足的乳汁要训练其在固定乳头吃奶的习惯,即固定奶头。固定奶头的原则是让体质较强的仔猪在后部的奶头吃奶,而让体质相对较弱的仔猪在前端的乳头吃奶,否则会导致一窝仔猪的大小、体质差异过大,出现以大欺小的现象,不易于管理。在出生后为了防止仔猪出现贫血,应在出生后的2~3天进行早期的补铁,以及其他微元素,如硒。

做好补饲的工作。母猪的泌乳特点是在产后的3周左右会达到泌乳高峰期,在3周以后则逐渐减少,而此时仔猪正处于生长发育快速的时期,单纯的吃母乳已经无法满足快速生长发育的需求,这就要求进行及时的补饲。在正确开始补饲前要先训练仔猪采食饲料的能力,一般在7~10日龄时进行诱食训练。在最初时可根据猪对饲料的喜好,将饲料调制成适口性良好的粥样饲料,涂抹在母猪的乳头,或者直接抹在仔猪的口中,以训练仔猪采食饲料,待完全适应后也不可饲喂过量,因此时仔猪的消化系统的发育还不完全,饲喂过量会导致仔猪发生消化不良等肠胃疾病。因此要少量多次的饲喂。饲喂仔猪的饲料要求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并且要易于消化。

3、加强日常管理

仔猪的各项器官和生理机能的发育还不健全,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差,因此对饲养管理的要求较高,所以要加强日常的管理工作,做到细心周到。仔猪在出生后的2~3天行动还不灵活,这一阶段要做好防压死、压伤的工作,做好每天的检查和护理工作,合理的设计产床。对于无奶或者少奶的仔猪要及时的安排寄养工作,在寄养时为了避免发生寄养失败,仔猪间的日龄不应超过3天,尽量选择体质较好的仔猪寄养出去,在寄养时要将寄母的乳汁涂抹寄养仔猪的全身。对于不留为种用的仔猪要在20~25日龄时进行去势的处理。

加强仔猪生活环境的控制工作,因仔猪对外界环境表现的极为敏感,尤其对温度,因初生仔猪的抵抗力还不完善,对温度的要求较高,因此要做好保温工作,尤其是在冬季或者早春季节,更要加强猪舍的保温工作。仔猪不同生长阶段的最适宜温度不同,早期的温度要高一些,如1~7日龄时温度为32~28℃,以后则可逐渐的降低温度,一直到室温保持在22~25℃为宜。在保温的同时也不可忽略通风换气的工作,以保证圈舍的空气质量,同时要避免舍内过于潮湿。做好日常的卫生清扫和定期的消毒工作。

仔猪生长到一定阶段后要进行断奶,目前各养殖场多采取早期断奶的方式,有的在21~28日龄时即完成断奶,因仔猪经历断奶会面临极大的应激,所以要选择科学的断奶方式通常选用逐渐断奶法,逐渐的换料,减少喂奶的次数,直到完全的采食饲料,以减少应激。

4、加强疾病预防

仔猪的抗病能力较差,尤其是在被动免疫消失,自身免疫系统还未完善的这一空档期,极易患多种疾病,因此要做好各种疾病的预防工作,尤其是仔猪腹泻病。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不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饮用冰水,保持圈舍的环境卫生,加强消毒工作,同时根据本场的免疫程序接种疫苗。还可在仔猪的饮水或者饲料中添加一些保健类添加剂,增加仔猪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在发生疾病时要正确诊断,及时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哺乳仔猪饲养管理


现代化养猪要求自繁自养,即使是中小规模的养猪场也要从养猪的经济效益出发,饲养母猪产仔自用,而哺乳仔猪(从出生到断奶的仔猪)的饲养是整个生猪生产中十分关键且较为困难环节,为获得最高的成活率和最大断奶窝重及个体重,在生产中应掌握仔猪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生理特点,采用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来处理好仔猪的这些应激,以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和断奶窝重。
1哺乳仔猪死亡原因的分析与措施
仔猪出生后,对外界环境的调节适应能力相对较低,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很容易引起仔猪的死亡。仔猪死亡的原因主要有2个方面:其一是因各种疾病而导致仔猪的死亡,如腹泻、肺炎病、缺铁性贫血和其他遗传疾病等;其二是非疾病死亡,如被母猪压死、踩死、冻死、咬死以及后天营养不良等而引起的死亡。究其原因,主要与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有密切关系,初生仔猪反应能力差,活动能力差,很易被压死和踩死;仔猪体温调节能力差,怕冷,保温能力差,易冻死;另外,有的弱仔吃奶和料都较少,易出现后天营养不良而死亡。
仔猪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尤以8日龄内最多,所以,加强出生后仔猪8d内的保温防压护理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第一个关键时期;出生后10~25d,由于母猪泌乳一般在21d左右达高峰后就逐渐下降,而仔猪的生长发育却在迅速上升,需乳量增加,如不及时喂料补充母乳之不足,就很容易造成仔猪营养不足或患病死亡,这是第二关键时期;仔猪1月龄后,死亡较少,食量增加,是仔猪由吃乳过渡到吃料独立生活的重要准备期,这是第三个关键时期。
2哺乳仔猪的饲养
2.1仔猪补饲
初生仔猪完全靠吃母乳为生,随着仔猪日龄的增加,其体重和所需要营养物质与日俱增,而母猪的日泌乳量在分娩后先是逐日增加,到产后21d左右达到泌乳高峰后则逐渐下降,因此,仔猪在3周龄后单靠母乳不能满足其快速生长的需要,需要补充各种营养物质,一般仔猪补饲的时间是在7~10日龄,补料的目的除补充母母乳之不足、促进胃肠道发育外,还有解消仔猪牙床发痒和防止下痢的作用。
2.1.1补饲
给仔猪补可分为调教期和适应期2个阶段。调教期从开始训练到仔猪认料,一般约需1周,即仔猪出生后7~15d;适应期是指从仔猪认料到能正式吃料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需要10d,即仔猪出生后15~25d,此时母乳已不能满足其需要,这时补料一方面可以供给仔猪部分营养物质,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促进消化器官适应植物性饲料。
仔猪诱食的方法主要有自由诱食和强制诱食2种。强制诱食是定时将哺乳仔猪关入补饲间中进行强制采食,这在大型猪场中经常采用;自由诱食是指在仔猪5~7日龄开始自由活动时,在补饲间的墙边撒放一些炒焦的高粱、玉米、大麦等让仔猪拱、咬,或放在一个周身打洞的圆铁筒(或罐头盒)内(两端封住),作为玩具让猪拱着滚动,()使其拣食从筒中落到地上的谷粒。哺乳仔猪补料应是高营养水平的全价饲料,保证补料具有香、甜、脆等良好的适口性。
2.1.2补饲有机酸
初生仔猪的胃肠道发育不完善,胃底腺发育不全,盐酸的分泌量少,因此,仔猪补饲有机酸可提高消化道的酸度、激活胃蛋白酶的活性、提高其消化能力,同时还有抑制肠道内有害菌生长和减少消化道疾病的作用。
2.1.3添加抗生素
仔猪补料中还应添加一定数量的抗菌素,因为初生仔猪的抗体含量缺乏,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差,很容易患各种肠道疾病,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甚至致其死亡。
2.2补充矿物质
哺乳仔猪最易缺乏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是铁和硒,而断奶仔猪对铁的需要量则相对较高。
2.2.1补铁
一般在生后2~3d补铁。初生仔猪体内含铁量少,约50mg,每天生长约需7mg,母乳中铁的含量较少,仔猪每天从母乳中最多可获得1mg铁,而给母猪补铁也不能提高乳中的铁含量。因此,若不及时补铁,仔猪体内储存的铁在几天内就会被用完,一般在10日龄前后就会因缺铁而出现食欲减退、被毛粗乱、皮肤苍白、生长停滞和白痢等,有的甚至夭亡。
2.2.2补硒
硒是仔猪生长不可缺少的一种微量元素,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重要组成成分,它可防止脂类过氧化和保护细胞膜。此外,硒-维生素E具有协同抗氧化的作用。仔猪缺硒时会突然发病,表现为白肌病、心肌坏死和拉稀等症状。补硒的方法:在3~5日龄时肌内注射0.1%亚硒酸钠溶液0.5ml,断奶时再注射0.1%亚硒酸钠液1ml;对已吃料的仔猪,每千克补料添加65~125mg的铁和0.1mg的硒,即可防止铁硒缺乏症。
3哺乳仔猪的管理
3.1固定乳头,吃足初乳
初乳是仔猪不可缺少的营养品。为了使全窝仔猪生长均匀、健壮,在仔猪出生后2~3d内应进行人工辅助固定乳头,使其吃好初乳,即在母猪分娩结束后将仔猪放在母猪身边,让仔猪自寻乳头,待大多数仔猪找到乳头后,再对个别弱小或强壮争夺乳头的仔猪进行调整,将弱小的仔猪放在前边乳汁多的乳头上,将强壮的放在后边的乳头上。如仔猪少而乳头多,可让弱小仔猪吮吸2个乳头,这样既可满足其对乳量的需要,又可不留空乳头,还能促进母猪乳腺发育。
3.2防寒保温,防冻防压
母猪冬春季节分娩后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冻死或被母猪压死,尤其是出生后5d内,仔猪受冻变的呆笨、行动不灵活、不会吸乳、好钻草堆,尤其容易被母猪压死或引发低血糖、感冒、肺炎等病。因此,加强护理,做好保温防冻和防压工作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保证。仔猪的适宜温度:1~3日龄为30~32℃,4~7日龄为28~30℃,15~30日龄为22~25℃,2~3月龄为22℃,成年猪为15~18℃。实际上,仔猪总是群居的,可以挤堆供暖,室温还可以略低一些。
3.3去势与防病
凡不留作种用的小公猪,可在20日龄去势。早期去势,伤口愈合快,手术简便。由于饲养的品种为进口或杂交猪,规模化养殖的猪只生长快,一般180d即可出栏,而此时还未到母猪的初情期,因此对小母猪可不做去势处理。

不要忽视哺乳仔猪的饮水问题


在养猪生产中,哺乳仔猪的饮水问题常常被忽视。究其原因,是许多饲养者错误地认为哺乳仔猪有充足的奶水供应,不需另外补水,即使有些饲养者给哺乳仔猪补水,也已为时过晚(10日龄以后补水),结果造成仔猪皮毛粗乱,精神状态不佳,个体发育不均,生长缓慢,甚至导致仔猪因饮用脏水而拉肚。

其实,由于仔猪生长迅速,代谢旺盛,特别是由于母乳脂肪含量高。诱食料往往是干料,消化吸收需要较多的饮水,更由于仔猪所处的环境温度高,奶中的水分是远远不够的,故在仔猪2~3日龄起就应补水。

可设置适宜的水槽或采用安装仔猪专用自动饮水器,同时在水中添加少量甜味剂、酸味剂和营养剂。特别是柠檬酸、延胡索酸、甲酸钙、丙酸、食醋等酸化剂,能增加饲料的适口性,提高仔猪的采食量:同时还能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率,并降低日粮的oH值,使仔猪胃肠道呈酸性,减少仔猪腹泻的发生。

给仔猪补水必须注意,自动饮水器水压不能太大,水压太大小猪不愿意去喝。饮水器流量以在每分钟300毫升、高度以在10~15厘米为好。

同时,要保证饮水温暖、新鲜、干净,冬天最好饮用37~38℃的温水,采用水槽饮水还要经常换水。

(辽宁省丹东市畜牧兽医局胡成波邮编:118000)

仔猪白痢的临床症状及免疫预防方法


1、仔猪白痢的病原

从各地对仔猪白痢病原研究的结果看来,在病猪的排泄物和因败血症死亡病例的血液和实质器官的分离物中主要是大肠杆菌;此外,也从一些病例分离到猪霍乱沙氏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肠球菌、绿脓杆菌和轮状病毒、冠状病毒等。这种大肠杆菌的毒力对实验小动物虽未表现出比来自健康猪的大肠杆菌的毒力更强的现象,但却能使仔猪在机体抵抗力减弱时发生仔猪白痢,而对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健康仔猪却不能引起发病。这说明大肠杆菌虽因菌株的不同,其毒力也有所不同,但其还是引起该病发生的主要病原菌。

发生仔猪白痢时把大肠杆菌看作是病原菌,主要是因为在动物处于胃肠消化机能失常和机体抵抗力减低的状态下,起着致病的作用,加重由于消化机能失常所引起的症状,使病势恶化,或侵入内脏器官造成败血症。

2、仔猪白痢的症状

患病仔猪的体温一般正常,多在40℃,有的病猪可达40.5℃,但也有在下痢之前及发病初期的短时间体温稍升高,而在下痢后恢复正常,病初精神尚好,吃奶如常,以后症状随病程发展而增重。

病猪病初即下痢,每天排粪5~6次,以后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多至8~9次,下痢期间还偶有呕吐症状。粪便呈不同程度的乳白色、淡黄绿色或白色,常混有黏液而呈糊状;有时为条状,粪中偶有血丝;有时排稀粪,其中含有气泡。不同颜色及硬度的粪便都有特异的腥臭气味。检查粪便时可见其中有消化不良的脂肪及破坏的上皮细胞。

发病的前期,血液内红、白细胞数等都正常,但发病后期或病程久时,则红细胞数显著减少。发病2~3d后,病猪精神逐渐不好,不活泼,行动缓慢或摇摆,被毛倒立而无光泽,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病猪怕冷,寒战,常堆叠伏卧,眼结膜及皮肤苍白,有贫血现象。由于下痢加剧,口渴得很厉害;在肛门、尾部及跗关节等处常粘有粪便,严重的病仔猪因排便过度用力而肛门脱出或粪便失禁。这时病畜极度消瘦,完全不吃奶。呼吸数稍增加,眼窝凹陷喜钻入垫草堆中静卧。病程经过较长的,可能由于呼吸道的条件性病原体的侵害而并发肺炎,死前常伴有呼吸困难等症状。病仔猪四肢发冷,昏迷,虚脱。不予治疗或治疗不当,一般在5~6d后可能死亡,或转为亚急性或慢性,呈卡他性肠炎,病程可拖延2~3周以上,甚至1~2个月。病程经过较长而恢复的猪,也发育不良,若不及时改善饲养管理,治愈的仔猪也常有复发现象。

3、仔猪白痢免疫

新生仔猪几周内对肠道菌丛侵害所呈现的保护作用,系依靠复杂的免疫机制,其主要包括如下几种因素:

①初乳抗体:母猪的循环抗体通过胎盘传递给仔猪的量极少,而主要是通过初乳传给仔猪。初乳中的抗体含有免疫球蛋白(IgA,IgM和IgG),这是保护作用的主要来源。仔猪在生后6h内吮食的初乳抗体,在肠内被吸收。在生后24h则仅有少量抗体被吸收。而在出生48h以后,则不能吸收初乳内的抗体。

②乳汁及乳清:像初乳一样含有同样的免疫球蛋白抗体,系肠内抗体吸收停止后出现于肠内的一种抗体。乳汁及乳清不被吸收,直接作用于肠道菌丛,其滴度稍少于母体的血清抗体。

③分泌性肠抗体:可能在初乳吸收后短期内产生含有IgA的抗体,是由集合淋巴结及淋巴样组织分泌而来,不被吸收,对消化酶有抵抗力。此抗体直接作用于肠道菌丛及病毒。

④非特异杀菌物质:此物质发现于非免疫血清内,对某些大肠杆菌有溶菌作用。

关于应用大肠杆菌菌苗实行主动免疫来预防仔猪白痢的报道还很少见到,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仔猪白痢多发生于5~25日龄的初生仔猪,而主动免疫须有一定时间才能产生抗体,使用菌苗免疫的效力还来不及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仔猪形成抗体的免疫机能还没有完全建立,故以菌苗直接免疫仔猪的主动免疫的建立也不易完成。

国外资料曾报道,用致病性大肠杆菌菌苗免疫母猪,可以使仔猪对下痢获得有效的免疫方法:用多价抗原,如以多菌株的活菌培养物,或致弱的活菌苗或灭能菌苗免疫怀孕母猪,可使初乳含免疫球蛋白的量显著增加。其免疫方法有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剂乳房内注射,活菌培养物则用口服接种法。乳房内注射,可以在初乳里产生高水平的抗体。免疫接种一般在母猪分娩前3~4周进行。这对预防仔猪下痢有一定效果或部分效果。但引起仔猪下痢的大肠杆菌血清型繁多,实际上多价抗原不可能包括所有致病性大肠杆菌菌株,因此对异性菌株引起的仔猪下痢,其保护作用则受到了限制。有的资料介绍,从一个猪群分离的血清型大肠杆菌培养物,用皂素处理灭能制成自家菌苗免疫怀孕3个月后的母猪83200头,免疫结果有效。用下痢仔猪粪便中分离出的大肠杆菌培养物的少量活菌饲予分娩前3周的母猪,可使其初乳中的抗体含量显著增加。

仔猪白痢的病因、预防及痢疾冶疗方法


仔猪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2~3周龄的仔猪非败血性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和黄痢相比一是发病时间晚1~2周,二是粪便颜色为白色或灰色。通常仔猪出生后2~3天发病,腹泻,7天后粪便变白、灰白、或rǔ白色,而且恶臭,病初仔猪体温、精神、食欲均接近正常,而后腹泻,食欲消失,脱水,眼凹陷,最后虚脱而死亡。

发病特点:

多发于10~30日龄仔猪,发病率中等,死亡率不高,呈地方性流行,季节性不明显。

主要症状:

突然腹泻,无呕吐,粪便呈rǔ白、灰白或黄白色浆状,有腥臭味,体温不高,被毛粗乱,肛门周围被粪便污染不洁。病程为急性或亚急性。病久者消瘦、脱水,生长发育受阻。剖检可见卡他性肠炎病变,肠内容物呈糊状,灰白色,肠系膜淋巴结肿胀。

预防方法:

1、母猪临产前21天注射大肠杆菌K88、K99二价工程苗,或K88、K99、987P三价灭活苗。注意栏圈、用具、食料及母猪奶头的卫生,搞好接产消毒,让子猪能吃上卫生初rǔ,给仔猪提早补料,以锻炼其肠道消化机能。

2、可用庆大霉素+阿托品肌注;痢菌净或氟哌酸+VB2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可让其内服活性炭(木炭也可),效果更好,一般用药3~5天即可痊愈。

3、给初生仔猪注射铁剂,经产母猪加喂抗贫血药物,如硫酸亚铁250毫克、硫酸铜10毫克、亚砷酸钠1毫米每天1次,从产前1个月开始到断奶停止。此外,预防接种遗传工程苗,在2~4日龄给rǔ猪注射或以母猪的1/2用苗量稀释于20毫升冷开水中,滴入rǔ猪的口腔内。这些措施皆可预防和治疗仔猪的黄白痢疾病。

冶疗方法:

发现仔猪白痢病猪应立即隔离治疗,初期使用一支灵口服效果较好,如单方治疗效果不明显,可立即改用其他药物。口服药有:土霉素、黄连素、环丙沙星等;肌肉注射药有:肠炎速克、止痢先锋、痢菌净等。另外,为防止脱水应口服补液盐:

(1)土霉素,按每千克体重50一100毫克,每天内服2次,连服3天。

(2)磺胺眯15克、次硝酸秘15克、胃蛋白酶10克、龙胆末15克,加淀粉和水适量,调成糊状,可供15头小猪用,上下午各一次,抹在小猪口中。

(3)敌菌净加磺胺二甲啼陡,按1:5配合,混合后按每千克体重60毫克,首次量加倍,每天内服2次,连服3天。

(4)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5毫升含10万单位),按每千克体重0.5毫升肌肉注射,配合同剂量口服,每天2次,连用2-3天。

(5)链霉素1克,蛋白酶3克,混匀,供5头小猪一次内服,每天2次,连用3天。

另外,子猪发生白痢,也可用紫皮大蒜500克(去皮),甘草120克,加入白酒500毫升,浸泡2-3天,混合适量百草霜,分成40剂,每猪每天1剂,连服2-3次。也可用甘草根茎按每头子猪3-15克的用量加入大蒜0.5公斤,切碎后加入白酒0.5公斤,浸泡2天,混合适量百草霜,分成40剂,每猪每天1剂,连服2-3次。如果用生甘草15克,荷叶60克,煎汁喂母猪,也可预防子猪下痢。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657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赶猪技巧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