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生“鸡倌”雷华松:享受远离喧嚣的乐土

雷华松的创业故事就一句话——“做好从小就想做的事”。

初中毕业时,雷华松就有创业冲动。当时,家里在福建南平的造纸厂办得有声有色,从小耳濡目染,雷华松对创业颇有一番想法。高考成绩不佳,因为从小喜欢种养,雷华松选择了琼州学院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误打误撞来了海南五指山。

2007年雷华松大学毕业,第一份工作是在五指山市一家蜘蛛养殖公司做技术员。工作之余,几个大学同学琢磨起养兔子。“原来在学校实验室就同时养过几十只兔子,技术上没问题,只是扩大下规模而已。”扎根山区创业的想法遭到家人极力反对。“他们觉得养殖是初中生就能做的事,上完大学哪能干这个。”雷华松原本计划筹措10万元启动资金,几番软磨硬泡,家里只给了1万元。

雷华松和几个同学只能边打工边创业,琢磨着成本低的养殖业。不久,雷华松发现当地农户散养的本土蚂蚁鸡,销路特别好,价格也比市面上其他品种的鸡贵出一倍。这种鸡个头大小相差无几,外表、毛色基本一致,每只仅两斤左右,刚好是城市人一家一餐的量。五指山山好水好气候好,又靠近三亚旅游圈,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2009年初,大家决定生态养殖蚂蚁鸡,将孵化的鸡苗交给农民散养,指导养殖技术,帮农民找销路。yz023.cOm

想法虽好,但找到农户时却没人搭理,“他们都不相信能挣钱。”雷华松通过饲料店联系一些赊饲料账的农户,免费提供鸡苗,养大的鸡卖出去后抵饲料钱。还有一些养猪的农户附带着养鸡,有果园、槟榔园的农户放在林子下散养。不用投本钱就能养鸡,农户自然乐意。

尝到合作养殖的甜头,农户的积极性和信心大增,蚂蚁鸡出栏量也越来越大。雷华松注册了五指山南圣华松蚂蚁鸡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帮助农户搭鸡舍,提供鸡苗、饲料和养殖技术,鸡出栏时负责收购。鸡苗不仅供应五指山,还销往保亭、琼中、陵水等地。蚂蚁鸡也迅速占领海口、三亚等地的市场,供不应求。

“不走弯路是不可能的。”雷华松说,挫折是创业者的必修课。由于合作社规模小,孵化机厂家对安装、维修都不上心。“养殖场不上规模,好的机器,厂家不愿意卖给我们。”雷华松只能买来一些二手的孵化器,孵化率很低,有些用不到一年就作废了。

2011年,养鸡场发生疫情,死了1万多只鸡,损失30多万元。这让雷华松深刻体会到养殖技术和防疫措施的重要性。他说服在广东一家大型养鸡场担任技术主管的同学魏东,来合作社专门负责养鸡场技术管理。

养鸡场很快恢复了“生机”。去年,南圣华松养鸡场孵化鸡苗60多万只,出栏10多万只,产值超过800万元,带动当地200多户农民增收致富。看到生态养殖的带动效应,五指山市政府2013年从海南省中部地区农业发展专项资金中拨付20万元,支持雷华松购买两台大型孵化机,2014年又拨付40万元支持他们扩大养殖场建设。“如果没有政府支持,养鸡场规模可能不到现在的一半。”雷华松说,最令他自豪的是不断有大学生加入他们的创业团队,现在已有9人。

创业让雷华松找到了乐土,远离城市的喧嚣,静下心来做事。“养殖上了瘾”,他说。

相关阅读

大学生村官的“养蚕经”


大学生当村官,创业养蚕?这的确是一件稀罕事,我们一同来分享大学生村官养蚕的创业故事。现在有很多的大学生都开始回到农村当起村官建设自己的家乡来了,其实在外面漂泊还不如回到家乡创业,带动整个村庄的经济发展。

大学生村官的养蚕经

这个蚕房要合乎蚕盒的规格,蚕盒90厘米长60厘米宽,既要上下抽动方便,也要省下地方。4月18日上午8点多,记者见到保康县黄堡镇黄龙沟村大学生村官彭向伟时,他正在蚕房忙活。彭向伟手拿卷尺量尺寸,村民张世敬按照彭向伟划的线,抡起榔头,丁当丁当搭木架。

黄龙沟村曾经是帮扶点,后来帮扶点被安排到别处了,可是很多编辑记者与村子建立了深厚感情,每逢到保康采访,都会到这个曾经的家走一走。这次,听说村里来了个能干的大学生村官,记者执意要抽时间去看一看。像这样的蚕房,虽然只有50。4平方米,一次最多养10张蚕,可一年能进账3万多元。彭向伟告诉记者:黄龙沟村未来的主导产业是核桃,但核桃产业发展周期长、投入大,必须有短期见效的项目来支撑。养蚕周期短、见效快,在保康一年能养三茬,每茬28天就可以见到现钱。我去年试养虽然算不上成功,但一茬春蚕一张蚕纸就收了蚕茧60多斤,按厂家回收价每斤18元计算,就是1080元。

彭向伟毕业于河北科技大学,获得工商管理学学士学位。2010年7月,他辞去石家庄一家大型公司高管职位,通过湖北省大学生村官招考后,来到人生地不熟的保康创业。来到黄龙沟村后,他建议村里抓住国家东桑西移的机遇发展桑蚕产业。村里没有人会养蚕,小彭就自己先闯先试。没有资料,他就买书看、上网查,还通过QQ向行家里手请教。黄龙沟村党支部书记余光宝介绍,去年彭向伟在华中农业大学参加全省大学生村官培训时,利用晚上散步的机会,结交了几名退休的老专家,一有问题就通过电子信箱和QQ请教老专家,解决了不少技术难题。过去,彭向伟不清楚石灰对养蚕的重要程度,后来通过专家咨询,才发现石灰粉是桑蚕最主要的消毒物品。去年养了一茬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主要是出沙不及时,消毒不及时。出沙分起除、中除、眠除。一龄蚕要在收蚁后第四天除一次。二龄蚕要起除和眠初各一次,三龄蚕要在起除、中除、眠除各一次。四龄五龄蚕每天都出沙,用网除法除沙。对蚕体外消毒则每天使用石灰撒一到两次。到四龄五龄,每添一次叶必须撒石灰一次,稍微不及时,蚕就会染上病,甚至死亡。

养蚕还除沙?还计算年龄?记者问。除沙就是清除蚕的粪便,蚕脱一次皮算一龄。彭向伟说,现在自己对养蚕已不再陌生,最要紧的是发展桑树种植面积。一张蚕纸约有2。5万只蚕蚁,从蚕蚁到蚕茧,一张蚕要吃掉1300斤桑叶,要想真正把桑蚕发展成大产业,至少需要发展100亩的桑园。按照当天的计划,上午10时,彭向伟来到3公里外的六组垭子沟桑园看墒情。这里刚刚连片种植了40亩桑树,由于一连两个多星期没有下一滴雨,彭向伟每天都要到田地看一看苗子的长势。

这批桑苗现在只有30厘米高,但一年能长50厘米,一亩地可以采叶300多斤。如果都成活了,一次养10张蚕没有问题。

问及今后,彭向伟合盘托出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今年5月挂牌成立黄龙沟村生态养殖公司,并利用养蚕收入启动桑鸡混养计划,发展山鸡养殖2000只,明年将村里500亩核桃基地纳入公司管理范围,并建立第二个山鸡散养基地,使养蚕、养鸡成为村里固定产业;到第三年,将养蚕规模发展到70张,使其与核桃种植、山鸡养殖成为村里三大支柱产业。

养蚕的利润

桑蚕茧养殖分为春蚕、伏蚕、秋蚕,秋蚕又分中秋蚕和晚秋蚕,春蚕质量最好,秋蚕次之。饲养品种有农桑、大中华等。桑蚕茧的生长周期受限于气温,每年春季4月20日左右开始养殖春蚕,26-27天为一个生长周期,5月20日左右开始夏伐,桑树重新长出新叶后,6月25日左右开始养殖伏蚕,24-25天为一个生长周期,因中秋蚕与伏蚕间隔时间短,怕消毒不好影响生长和质量,一般不养中秋蚕,晚秋蚕一般在9月5日左右开始养殖,10月上旬结束。

伏蚕一季由于受气温、环境、收购价格等因素影响,有的养殖户选择养春蚕、秋蚕两季,也有选择养殖三季蚕的。从调查中了解到:一棵桑树苗0.4元,一亩地植1440棵,78年为一周期,平均每年投入的桑树为87.27元/亩。

养蚕前的准备工作

1、种桑:家蚕以桑叶为食料,因此在养蚕之前必须种植好桑树,关于桑树的种植技术请大家阅读《桑树种植技术视频》一文,这里小编就不在赘述了。

2、蚕室:养一张蚕需大蚕房20平方米,小蚕房10平方米,专用贮叶室等,以利于防病。

3、蚕具:包括温度计、蚕匾、塑料薄膜、蚕网、方格簇、蚕筷、鹅毛、切桑刀、砧板、桑剪、黑布等。养一张蚕需蚕匾16~20个,方格簇160~200个,小蚕网14张。

4、蚕房、蚕具消毒:养蚕前7天,将蚕房及蚕具清扫干净后,用消杀精或1%漂白粉或强氯精液进行喷洒消毒,以每平方米用药液半斤。喷药后关闭门窗,密封24小时以上,同时应将蚕房周围环境喷洒消毒。

养蚕目前也是养殖业中发展的不错的一个养殖项目,因为我国的丝绸行业在最早的时候已经深受大家的喜爱了,现在我国的丝绸不仅在国内销售的比较好,同时我国还是一个丝绸的出口大国,因为它的市场需求是非常大的。

大学生村官养羊圆梦“羊倌生活”


女大学生村官变身羊倌。

敢想敢做不顾质疑圆梦想

盘云界村地处风沙草滩区,全村6个自然小组,1000余村民,距榆林城区20公里,紧邻榆阳区麻黄梁工业园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3年前刚到这儿的时候不知道工作咋开展,心里落差也挺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跟村民们接触多了熟悉了,工作上也就得心应手了。高子云说。2012年初她参加了区委组织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培训后深受启发,萌生了创业想法。看着别处的大学生村官不仅自己创业还带领当地村民共同致富,心里就想自己也该做点事情。这个想法一直盘绕在高子云心里,后来参加中国扶贫协会对村官创业的培训,更加坚定了她的想法。

回到村里,在工作之余她向村民们咨询、讨论,经过反复调研,结合盘云界实际情况,高子云决定办养殖场。我们村是榆阳区有名的白绒山羊养殖地,村民们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白绒山羊,但都不成规模。可是当高子云真正开始行动的时候,却是重重困难。在与村民们细细拉谈之后,得到的均是质疑的声音。那会我24岁,村民们觉得我就是随口一说,都劝我不要做。可是平淡的生活需要折腾,尤其是像高子云这样性格外向、敢说敢做的人,更喜欢停不下来的生活节奏。2013年4月,在家人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高子云开始了她的创业路。

一路坚持稳扎稳打创业路

高子云是那种看上去温和内心却充满力量的人,怎能就那样放弃呢,我还什么事都没做呢。带着这股劲她继续着她的创业路。那时候正处于恋爱中的高子云,不顾男友崔平的反对,一心坚持创业,有时候心里特别烦,他又反对,就吵架,后来我都想到了分手。尽管如此,男友一直陪在高子云身边,一边反对一边帮她做着他能做的所有事情。2013年10月底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办齐公司营业执照、动物防疫资格证等养殖场手续。11月初,高子云考察引进种公羊2只,购买陕北白绒山羊185只,养殖场正式运营。公司运营初期,养殖场从内蒙古购买了一批羊,由于水土不服,加之遇到阴雨天,高价购买的羊开始发病死亡,让高子云措手不及。幸好有亲人、村民们的帮助,这才不至于让经验不足的我手忙脚乱。她请来本村的老兽医给羊防疫打针吃药,养殖场逐渐度过艰难期步入正轨。

小有成绩守得云开见月明

公司现在有员工4名,资深兽医1名;现存栏陕北白绒山羊176只,存栏肉鸡1430只;羊舍10间,铡草机、粉碎机等配套设施初步建立。高子云表示,公司目前发展状况良好,今年的经济情况,如果单纯养羊很难经营下去,我就引进了养鸡。目前,高子云的养殖场已逐渐步入正轨,带动周边农民增收总计12万余元。预计今年年底,存栏羊子达350只,年收入约20万元,2016年底将收回成本。

采访期间正好碰上给羊喂食,呆萌的山羊一看到高子云就围了上去,咩咩咩叫个不停。又脏又累,不过已经习惯了。如今,高子云在养殖方面也算半个专家了,一般的羊、鸡问题都可以自己处理。经过两三年的磨砺,起初不看好高子云的村民竖起了大拇指。国家给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了诸多便利,作为一名村官既然选择了就会坚持下去,尽我所能为村民们做一点事情。高子云说,未来两年内,公司将建造1间冷库,修建羊子加工车间,建立羊子信息交流平台,拓宽农户销售渠道,把养殖场办成全镇乃至全区示范养殖场,带动当地村民共同致富。

蒲江大学生“猪倌”的创业致富路


2010年,在几经权衡后,22岁的周福林从新希望公司辞职,回到蒲江县家中,用3万启动资金买了百余头小猪,建起了猪场。科班出身的他负责猪场的日常管理,一心当起了“猪倌”。

5年过去,经历过好光景,也熬过赔钱的苦日子,从当初的百余头猪发展到现在的两千头,经过不断技术改良和品种优化后,周福林的猪场今年收入预计50多万元,他还成立了生猪合作社,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

创业头年遇重创

2010年,正是猪价涨得厉害的时候,大学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的周福林动了心。他回到家乡成都市蒲江县成佳镇,在家人的帮助下开启了自己的养猪梦。创业初期的他,一个人在荒郊野外,忍受孤单寂寞,只为坚守自己的养猪场。然而,年底,当上一波行情的甜头还没尝到,猪价便开始下行,猪场里的小猪也染上了口蹄疫,这对刚开始创业的他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每天给猪蹄抹药水消毒,周福林干脆在猪场旁搭了棚,搬来跟猪一起睡,每晚起来两三次看有没异样,在他的悉心照料下,猪的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但也死了差不多2/3的猪。有人找到周福林,悄悄告诉他,把死猪拿去卖可以减少近1/3的损失,被他一口拒绝了。在周福林看来,养猪一定不能昧了良心。正是有着这份对养殖业的热情和诚信,周福林才有勇气克服种种困难,猪场也变得越来越大,创业第二年收入就达20来万。

科学养猪带致富

周福林说,经过几年起起伏伏,他对养殖行业有了新认识,一是现在消费市场对猪肉种类要求越来越高,二是畜牧粪污处理好了也可以变废为宝。

出于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周福林确定了新的发展方向:改养受市场欢迎的瘦肉型猪、将粪污通过物理处理再免费铺管输送给周围田地。现在,周福林猪场所有猪都是对喂养技术要求高的瘦肉型猪,市场价高于普通猪肉0.8元/斤,并且于去年成立了福林合作社开始了种养循环,周福林将猪场的猪分给社员喂养,以每头提成方式给付喂养费。村民候启贵告诉记者,以前自家喂的普通猪每斤比市场价少1元左右,年年喂年年亏,现在从周福林猪场接手的猪按照他指导的技术喂养,稳进不赔零风险,去年家里收入增加了好几千元。

猪养得越来越好,从当初的一个猪舍到现在的4个,从借款买饲料到现在年收入50万元,对于未来,周福林还计划开启电商业务,将猪肉做成成品卖到国内各地。

大竹鼠小眼萌 小投资大学生


陈云杰在观察竹鼠的生长情况。

随着近年高等院校扩招工作的展开,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可是社会需求却没有明显增长。人们发现,大学生似乎没有过去那么抢手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开始为挣不到钱和找不到工作而发愁。但在三门县浦坝港镇五支岙村,陈云杰却辞退了宁波优越的工作,返回三门老家安心当“鼠老大”,现已成为小有名气的竹鼠养殖能手。近日,记者来到他的养殖场,探了个究竟。

竹鼠样子很“萌”,性子凶残

有人喜欢养鸡、有人喜欢养兔,这些都司空见惯了。可是,五支岙村的80后小伙陈云杰,竟然像模像样地在老家养起200多只竹鼠,而且部分竹鼠个头比猫还大。

步入陈云杰的养殖场,空气里弥漫着一股米糠、翠竹的清香,除了冷风机的声音,隐约还可听到“窸窸窣窣”的响声。只见养殖场内设有一个个用瓷砖隔开的竹鼠“营房”,一只只毛茸茸、胖嘟嘟的竹鼠,有的蜷缩成一团窝在角落里酣睡,有的抱着竹子啃得正欢,有的相互嬉戏打闹,模样憨态可掬,甚是可爱。

“竹鼠喜欢黑暗、安静的环境,与普通老鼠不一样,是‘素食主义者’,只吃竹子、玉米、西瓜和米糠等素食,从不食肉,所以养殖环境要特别干净,而且不能带有传染病。”陈云杰边喂食边说,“竹鼠的皮,毛长绒厚,肉质鲜嫩,很受上海、广州等地一些沿海居民欢迎,它的市场前景十分乐观。”

“它们的样子看上去很‘萌’,但生性凶残,牙齿特别锋利,不懂它性子的人容易受伤害。”陈云杰捉住一只竹鼠的尾巴,往空中一提,笑着说,“必须抓尾巴,如果不小心被竹鼠咬到,手指会被咬掉。”

放弃工作,试着吃养鼠业“螃蟹”

一位80后的小伙,怎么会想到养殖竹鼠的?

2010年8月,陈云杰大学毕业留在宁波,在金融行业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月薪6000多元,多时甚至能拿到1万多元。

养竹鼠的念头,源自于互联网和一个电视节目。去年6月的一天,他从新闻里看到外地有人养竹鼠致富,非常畅销,经济效益很好,而台州本地少有人养殖,他不由动了心。于是,他很快向所在单位递交了一份辞职书。

看到儿子回家养竹鼠,陈云杰的母亲非常反对:“读完大学有份好工作不容易,干嘛还要回家养竹鼠,人家会笑话的。我们这儿以前也有人养过这玩意儿,最后都失败了,儿子你千万不要冒这个风险!”

陈云杰的父亲却对儿子的决定给予了支持。2014年8月,在父亲帮助下,他投资5万多元,在五支岙村猪埔场建造了竹鼠养殖场。当年9月5日与11月8日,先后从外地引进100对小竹鼠进行试养。

没有半点养殖经验的陈云杰,一上来就养别人没养过的竹鼠,其困难可想而知。他去书店里买来一些书,比如《竹鼠养殖技术知识》,有空就阅读;从互联网上查找有关竹鼠养殖技术方面的资料;到宁波、温岭等养殖企业参观取经;遇上技术难题,就向三门县畜牧局专家请教。

一对竹鼠可卖四五百元,一年能养两批

自从建起竹鼠养殖场,一年来,陈云杰全身心扑在了养殖场,给竹鼠喂食,打扫鼠窝,劈毛竹,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把竹鼠视作“宝贝”。

养殖初期,一些竹鼠老闹腹泻,通过查找资料和向专家请教,他才知道,原因在于他喂食的毛竹带有水分。

经过一段时间研究,陈云杰逐步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养殖方法。“竹鼠一般生长在云南、广西等温暖地区,而台州地区温差大,这是我在竹鼠养殖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我为此到处收集资料进行研究,想方设法让竹鼠适应本地的气候环境。”陈云杰说,“我特意不配备空调,希望通过几代驯化,让它们适应这里的环境。在鼠窝的构造上,我将它分为内外室结构,还在屋顶上加盖保温材料,尽量减少温差。”

在陈云杰的细心呵护下,这些引进时约0.5公斤重的竹鼠,现已长到了约1.5公斤,今年5月就可以开始出售。

陈云杰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一对竹鼠可卖到450-500元。竹鼠一年可养两批,春秋季节是繁殖的高峰期,交配后60天就能产仔,第一胎产1-2只,第二胎能产3-7只。养殖10个月,竹鼠达到约1.5公斤重时,就可以销售了。按目前市场价格来看,一公斤鼠肉能卖到100元左右。尽管现在养殖场的竹鼠存栏只有200多只,但陈云杰的目标是养殖1万只,这样,年收入可达400多万元。

“现在农村需要更多有知识、有技术的大学生回归,农业现代化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觉得返乡创业,做一个新型农民,比在外打工要强。看来我的选择是对的,我要继续走下去,把事业做强做大。”陈云杰信心满满地说。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663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