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的防治策略探讨

1引言
近年来,养猪业在我国发展迅速,并逐渐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安全而稳定的猪只养殖、生产和供应在整个经济的发展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但是,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许多高致病性疾病(如猪蓝耳病等)频发,从而严重影响到了养猪业的经济效益,为此,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对这些高致病性疾病的防制策略的研究。
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的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感染性高的传染病,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猪蓝耳病是20世纪80年代末发现的一种新型病毒性猪疾病,首次发现于北美,后迅速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传播开来。1996年,我国研究学家首次分离出了猪蓝耳病的致病性病毒,确定了我国也有此类病毒的存在,此后猪蓝耳病逐渐在我国的许多地区发生,成为了我国广泛存在的猪流行疾病之一。由于该流行猪病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到了养猪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因而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2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与传播途径
2.1流行病学特点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具有区域性强、传播快、发病急等流行特点,发病率不会受年龄、性别以及猪品种的影响,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病,一般在湿度和热度较高的季节发病率会显著升高。猪蓝耳病难进行治疗,因此导致死亡率也相对较高,通常母猪的流产率大于30%,严重的会出现死亡,仔猪的发病率最高可达到100%,死亡率也在50%以上。一般来说,杂交猪、本地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会低于良种猪,鸡、鸭、牛等动物一般不会感染该疾病。若在染病后紧急免疫接种其他猪病疫苗,显著提高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若某一猪群中发现病,会持续地在猪群中传播,该病也会病毒在猪群体中存在并循环传播。()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妊娠母猪的繁殖障碍(如流产等),以及各个年龄段猪(尤其是仔猪)的呼吸道疾病。
2.2传播途径
猪蓝耳病的传播途径有很多,其要是传染源发病猪和带病毒猪,发病猪的病毒一般存在于猪的唾液、鼻腔分泌液、尿液以及母猪的乳分汁和公猪的精液中,可以通过相应的途径传播。养猪用具、猪的饮用水、饲料圈舍中的污泥等介质中病毒存在期较长,是病毒传播的一种重要途径。此外,空气传播、与病猪的接触传播也是猪蓝耳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养猪规模越大、饲养密度越大,该病的传播率就越高、猪就越容易染病。
3猪蓝耳病的临床症状
猪蓝耳病会因猪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发病症状,但就大部分猪来说,染病初期会出现体温升高的现象,一般会达到40℃以上,且死亡率高。母猪感染蓝耳病后,体温会高达41℃,食欲不振、嗜睡、呼吸困难、身体有些部位皮肤发紫;妊娠的母猪则会发生流产、早产以及胎死腹中等病症。仔猪则表现为体温升高、皮肤苍白、后肢瘫痪、肌肉震颤,同时生长缓慢,死亡率较高;刚出生的仔猪虽然外表健康,但不久后就会发病,呈现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呼吸困难、腹泻等症状,而且死亡率很高,仔猪死后会出现眼结膜水肿等症状。
4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制策略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接触性传播很强,发病率高,死亡率也很高,因此,要根据其流行病特点、临床表现以及传播途径等来研究猪蓝耳病的防制策略。
4.1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疫苗免疫防制措施
不同阶段猪注射猪蓝耳病疫苗的剂量使用是不同的。对于母猪,须在猪生产的1个月前注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油佐剂疫苗、剂量为4ml/头;对于种公猪,每头注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油佐剂疫苗4ml,每6个月免疫1次;对于23~25日龄仔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油佐剂疫苗的注射剂量为2ml/头,在4周后进行加强免疫会获得更好的预防效果。
4.2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中药
猪群未发病时或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急性期可以采用中药药剂进行治疗,目前研制出的中药方剂有清瘟败毒散、白虎汤和黄连解毒汤等。清瘟败毒散的主要包括生石膏生地、水牛角、黄连、栀子、丹皮、黄芩、赤芍、玄参、知母、连翘、桔梗、甘草、淡竹叶等中药材料,将这些中药材粉碎后搅拌喂服,或者煎水滤渣后制成饮用试剂,供猪自由饮服,每次的服用量根据猪的体重来计算,以每千克体重用1g的药为宜,对于体重100kg以上的猪用药量要酢减,连续使用2周。预防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用药量要减少到一半。
4.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综合防制
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综合防制中要注意尽量避免使用与该病无关的疫苗进,减少抓猪和注射次数,尽量使其静养;保证猪舍的清洁无菌,及时进行打扫,可以经常性地进行蒸醋来对空气进行灭菌;注意通风,保证猪舍的温度适宜;在猪的饲料中添加一些有利于增强免疫力的药物;正确处理死猪,密切关注猪的健康状况。
5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以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防制策略研究中,要根据疾病的临床特征和传染特点进行相关防制措施的制定,尽可能地降低猪传染病对养猪业的经济影响,从而保证我国养猪业的稳定和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臧鹏伟,章熙霞,李凤玲.猪瘟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接种时间和先后顺序对免疫效果的影响.畜牧与兽医,2012(5).
刘芳,高登慧,欧德渊.组胺受体拮抗剂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血液学的影响.贵州农业科学,2011(8).

相关知识

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又叫猪流行性流产和呼吸综合征、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是以妊娠母猪的繁殖障碍造成妊娠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胎以及各种年龄猪呼吸道疾病的高热性传染病,对生猪的生产危害极大。仔猪发病率可达成协议100%,死亡率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达30%以上。此病传播快,饲养条件差的散养户和小型猪场较多发,给养猪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猪蓝耳病的诊断
1.1流行病学
该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呈地方流行性。猪蓝耳病只感染猪,各种品种、不同年龄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患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易感猪可经口、鼻腔、肌肉、腹腔、静脉及子宫内接种等多种途径而感染病毒,猪感染病毒后2~14周均可通过接触将病毒传播给其他易感猪。从病猪的鼻腔、粪便及尿中均可检测到病毒。易感猪与带毒猪直接接触或与污染有猪蓝耳病的运输工具、器械接触均可受到感染。感染猪的流动也是本病的重要传播方式。持续性感染是猪蓝耳病流行病学的重要特征。
1.2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差异较大,最短为3d,最长可达1个月以上。本病的临床症状变化很大,且受病毒株、免疫状态及饲养管理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影响。低毒株可引起猪群无临诊症状的流行,而强毒株能够引起严重的临诊疾病,临诊上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亚临诊型等。
1.2.1急性型
发病母猪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发热,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妊娠后期(105~107d)母猪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母猪流产率可达50%~70%,死产率可达35%以上,木乃伊可达25%,部分新生仔猪表现呼吸困难、运动失调及轻瘫等症状,产后1周内死亡率明显增高(40%~80%)。少数母猪表现为产后无乳、胎衣停滞及阴道分泌物增多。
1月龄仔猪表现出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有时呈腹式呼吸,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升高到40℃以上,腹泻。被毛粗乱,共济失调,渐进性消瘦,眼睑消肿。少部分仔猪可见耳部、体表皮肤发紫,断奶前仔猪死亡率可达80%~100%,断奶后仔猪的增重降低,日增重可下降50%~75%,死亡率升高10%~25%。耐过猪生长缓慢,易继发其他疾病。
生长猪和育肥猪表现出轻度的临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症状,少数病例可表现出咳嗽及双耳背面、边缘、腹部及尾部皮肤出现深紫色。感染猪易发生继发感染,并出现相应症状。
种公猪的发病率较低,主要表现为一般性的临诊症状,但公猪的精液品质下降,精子出现畸形,精液可带毒。
1.2.2慢性型
这是目前在规模化猪场猪蓝耳病表现的主要形式。主要表现为猪群的生产性能下降,生长缓慢,母猪群的繁殖性能下降,猪群免疫功能下降,易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猪群的呼吸道疾病(如支原体感染、传染性胸膜肺炎、链球菌病、附经细胞体病)发病率上升。
1.2.3亚临诊型。
感染猪不发病,表现为猪蓝耳病的持续性感染,猪群的血清学抗体阳性,阳性率一般为10%~88%。
1.3病理变化
猪蓝耳病感染引起的繁殖障碍所产仔猪和胎儿很少有特征性病变,致死的胎儿病变是子宫内无菌性自溶的结果,没出现特异性;流产的胎儿血管周围出现以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动脉炎、心肌炎和脑炎。脐带发生出血性扩张和坏死性动脉炎。
生长猪较成年猪更常见特征性组织性病理变化,肺的组织学病变具有普遍性,有诊断意义。单纯的蓝耳病感染引起的肺炎以间质性肺炎伴随正常的呼吸道上皮为特征。其特点为肺泡间隔增厚,单核细胞浸润及ц型上皮细胞增生,肺泡腔内有坏死细胞碎片。
蓝耳病和细菌、病毒混合感染时,病变应和并发感染的细菌/病毒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合并感染细菌性病原常引起复杂的蓝耳病肺炎,间质性肺炎常混合化脓性纤维素性支气管肺炎或被化脓性纤维素性支气管肺炎所掩盖。有些感染病例还可见胸膜炎。
鼻甲部黏膜的病变是蓝耳病感染后期的特征,其上皮细胞纤毛脱落,上皮内空泡形成和黏膜下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淋巴结、胸腺和脾脏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发生肥大和增生、中心坏死、淋巴窦内有多核巨细胞浸润为特征,发病早期可见脾脏白髓、扁桃体滤泡淋巴细胞坏死,后期脾核淋巴结细胞增生;()另外,蓝耳病感染引起的血管、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的病变也主要表现为淋巴、巨噬细胞、浆细胞的增生和浸润。
1.4病原鉴定
猪蓝耳病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属套式病毒目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不凝集哺乳动物或禽类红细胞,有严格的宿主专一性,对巨噬细胞有专嗜性。病毒的增殖具有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在中和抗体水平存在的情况下,在细胞上的复制能力反而得到增强。可取病猪粪便、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病毒学性速鉴定。
2猪蓝耳病的防治措施
2.1猪蓝耳病发病区综合防治
2.1.1无害化处理病死猪尸体
养猪户要及时通过深埋、焚烧等无害化方法处理死胎、死猪,严格控制病猪的流动,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2.1.2开展紧急免疫工作
从动物疫病检测实验室看,蓝耳病疫情中常同时伴有猪瘟发生,有蓝耳病存在的地方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明显下降。因此,要加强猪瘟的免疫工作,规模饲养场(户)要按照免疫程序及时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时要保证质量,可适当增加剂量,注意接种消毒,防止免疫失败或人为传播疫源。另外,根据各场实际,积极做好口蹄疫、猪气喘病、猪伪狂犬病等的免疫工作。规模饲养场建议使用猪蓝耳病疫苗对全部母猪和公猪进行免疫,基础免疫进行2次,间隔3周,以后第隔5隔世个月免疫1次。

猪蓝耳病的综合防控技术


猪蓝耳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蓝耳病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以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呼吸困难、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猪是目前公认的惟一的易感动物。蓝耳病病毒易变异,同一猪场可能存在不同基因序列的毒株,基因重组是其进化的重要遗传机制,现在国内诸多检测结果表明,该病在我国许多地方广泛流行。
2014年2月,泰安市某规模化猪场发生了疑似猪蓝耳病的疫情,猪群伤亡惨重,遂采集发病猪、病死猪的组织器官,并对该场部分发病母猪和仔猪采集了血液样品,经过病理组织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实验室方法检测,结合对该场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最终确诊该场暴发了蓝耳病。通过及时地采取隔离消毒、药物防治和疫苗免疫等必要的生物安全措施,将损失降到了最低。
一、发病猪场的防控措施
1.隔离与消毒
紧急对场里患猪和假定健康猪进行分栏、隔离,限制人员流动;严格对猪舍、场地和用具进行消毒,每天坚持用含氯和含碘的消毒药物消毒1~2次;对病死猪及其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及时淘汰患猪。具体措施如下:全群母猪测量体温,对其中65头体温较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的妊娠母猪单独赶往一猪舍,猪舍地面撒漂白粉;将断奶前后临床症状明显的保育猪单独隔离饲喂,每天至少进行0.5个小时的通风;每天对病死仔猪及时掩埋,淘汰年老和症状明显的母猪2头。
2.药物防治
猪群发生PRRS以后易继发或并发多杀性巴氏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等,从而加重猪群的伤亡。为了预防和控制继发感染,推荐场主按如下方案对猪群用药:患猪每天用头孢噻呋3~5毫克/千克体重或氟苯尼考20毫克/千克体重肌内注射1次,并配合使用退热药物治疗,同时肌内注射抗病毒制品或免疫调节剂,即干扰素或黄芪多糖,口服电解多维、氨基酸等,避免病情恶化;全群猪用替米考星拌料,用量为25克/100千克饲料,连用5天。
二、蓝耳病综合防控技术的探讨
1.坚持自繁自养、杜绝病原引入
坚持自繁自养,引进新的猪只时,务必加强检测,杜绝带毒猪进入易感猪群,隔离饲喂3~4周经检测无毒方可入群。饲养人员最好固定,且不得随意串岗,谢绝一切场外人员与猪群接触,()进出车辆要做好消毒。
2.坚持全进全出的原则
猪场要坚持全进全出的原则,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次数,减少各种应激因素,这有利于对猪舍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彻底消毒。
3.严格控制猪舍环境,做好卫生消毒工作
加强饲养管理,严格做好猪场的消毒工作,减少猪群的饲养密度,改善猪场的通风采光,保持猪舍地面干燥,尤其注意冬季的通风工作。空舍消毒的顺序是先移出用具,再对猪舍进行浸泡清洗消毒。猪舍内先喷湿,软化粪便和污物一定时间后再用高压水枪冲洗,待干燥后先用喷灯灼烧不怕火的产床等,再用高效消毒剂喷雾消毒。在猪舍密闭性好的情况下,最好每立方米用15克高锰酸钾、15毫升水和30毫升福尔马林熏蒸消毒24小时以上,开窗通风待气味散尽再进猪。
4.提高饲料品质,避免霉菌毒素的感染
加强营养,使用品质良好的饲料,坚决杜绝霉菌毒素、营养不良对猪生长和抗体水平的影响。
5.合理免疫、定期监测
PRRS免疫的目的是获得一致的PRRSV感染,建立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根据猪场具体情况,实时对猪群进行抗体检测,制定有效的免疫程序。每季度进行1次病原学监测,以了解猪群的健康状况,发现病毒隐性感染猪时及时淘汰;免疫抗体水平监测根据猪场的免疫程序来进行,及时发现猪场存在的问题,免疫抗体水平低下时及时补注疫苗,以维持猪群的高免疫水平,提高整个猪群的抗病力。
6.加强人员管理的力度
每栋猪舍应有专人饲养,没有特殊情况坚决不串舍;兽医在观察治疗过程中无法避免串舍的情况下,进出各舍前要做好消毒工作;在治疗和免疫的过程中,要坚持一猪一针头;在断齿、断尾和阉割等操作中,也要注意器械和人员的消毒。生活区、接待区和生产区要有一定的距离,中间最好有树林、土坡、围墙等作为天然的屏障。员工外出回场要经过一定时间的隔离后才能进入生产区,而且进入之前务必洗澡,换上干净工作服。平时最好在生产区猪舍内和生活区各放备用鞋,进出各个区域换鞋、经消毒池彻底消毒。消毒池的药液要安全有效、剂量准确,并注意及时更换。对外来参观者应谢绝,或使用远程监控设备供其观看。
三、讨论
现今猪蓝耳病病毒以其极易变异、极易重组、持续感染和病毒增殖的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等特性,仍然是危害我国养猪生产的第一大病毒性疫病,虽然我国将其划分为二类疾病,但是养猪者不能小觑其对养猪行业的影响。因此,在还不能将蓝耳病净化的情况下必须加强管理,采取全方位的综合防控措施,从而杜绝疾病的发生,让养猪行业健康发展。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邮编:271000)

蓝耳病治疗方案


注射治疗:若猪感染了蓝耳病,在发病初期可使用混感统治针剂、普克针剂混合注射,如猪体温快速上升可将利巴韦林与恩诺沙星混合来进行注射。药物治疗:在发病初期可用复方花青素、阿司匹林与牛磺酸一起混合饲喂。猪得了蓝耳病可以药物治疗或者注射治疗,也可一同进行,但需了解药物功效是否有冲突。

一、治疗方案

蓝耳病可采用药物或注射药剂进行治疗,也可同时一起进行,注意一定要了解清药物的功效有没有冲突。

1、注射治疗:发病初期可使用混感统治针剂、普克针剂混合注射,猪体温快速上升时,可以使用利巴韦林与恩诺沙星混合进行注射。

2、药物治疗:在发病初期可以使用复方花青素、阿司匹林与牛磺酸一起混合进行饲喂。

二、蓝耳病防治措施

1、晚期妊娠猪在发病的第一个月,可使用阿司匹林等药物进行治疗,从而减少发热延长妊娠时间,为了避免病情蔓延,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2、如果猪群的食欲下降,一定要及时饲喂高能量。

3、急性期经产母猪如果发病需要推迟配种,但是需要配种许多的后备猪,以免导致生产效率降低,如果公猪发病后精液下降时,一定要加强人工授精。

4、给新生仔猪预防性的抗生素,以免发生腹泻现象,一定要保证弱生的仔猪可以及时摄入初乳,适当推迟补铁与断尾,以免造成交叉感染,不要进行寄养。

5、为了增强猪只的抗病能力,需加强防疫猪群的伪狂犬、链球菌、胸膜肺炎以及喘气病等病。

6、为了防止生长猪感染病害,可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适量进行补充维生素E与微量元素硒。

7、需要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及时进行清扫产床,加强室内消毒。

8、一定要严格按照全进全出制进行管理,为了可以及时中断病毒,需及时空圈消毒,以防混合饲养而感染病毒,一定需提早隔离断奶。

9、如猪场感染猪蓝耳病呈阳性,后备母猪在配种前可使用猪蓝耳病冻干苗免疫一次,大概间隔21天左右可免疫第二次。母猪如果感染蓝耳病产下死胎,半年内不能进行注射疫苗,经产猪在产后21天左右进行接种,仔猪在7-21天走接种半头份,公猪不需要进行接种。

10、如果猪场猪蓝耳病呈阴性,后备母猪在配种前需注射猪蓝耳病灭活苗免疫一次,大概间隔21天左右免疫第二次,经产母猪在空怀期进行接种,公猪与仔猪不接种。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679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