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养猪科学省料措施

养猪 如何养猪

2020-10-05

在养猪生产的直接成本中,饲料占70%左右。在饲料价格连续攀升的形势下,怎样才能做到既满足猪机体的营养要求,又能节约饲料增加效益显得越来越重要。下面介绍规模养猪省料的几种方法:
1.选好仔猪。规模养猪必须选养三元杂交仔猪,以身腰长、前胸宽、嘴短、后臀丰满、四肢粗壮、争食抢食的长白、大约克猪为最好,只需160天左右即可达到90~100千克,可缩短育肥期20~50天。
2.分圈饲养。仔猪60日龄后要分圈饲养,每圈2~3头猪,以免其在户外嬉戏追跑耗能。
3.及时去势。小公猪30日龄、小母猪40日龄阉割,分别比习惯的60日龄阉割增重15%左右,且伤口愈合较快,可缩短育肥期20天左右,节省饲料20%左右。
4.及时驱虫健胃。仔猪60日龄时驱第一次虫,以后每2~3月驱虫一次,按猪每千克体重用抗蠕敏或驱虫净15~20毫克,一次拌料喂服,驱除体内寄生虫。如有猪虱,可用食盐10克、煤油10毫升、温水20毫升混匀涂抹在猪体表杀虫。驱虫的同时,每头猪用生石灰1千克溶于5千克水中,取上面的清液拌料饲喂,每日2次,连喂2~3天洗胃,清除体内各种害虫。一周后,再按猪每千克体重用大黄苏打片1片(最多不超过15片)研细,分3次拌料喂服健胃。这样,每头猪可增重10~15千克,缩短育肥期25~40天。
5.科学饲喂。根据猪前期生长慢、中期快、后期又变慢的生长发育规律,为获得较高的饲料报酬,应采取直线育肥的饲养方式,以缩短饲养周期,节约饲料。同时,要实行精、青、粗的饲料搭配,并实行生饲干喂;在饲喂次数上,采取日喂两餐制,以减少因多次饲喂刺激猪运动而增加能量的消耗和饲料的抛撒损失,()降低饲料的利用率。
6.分段饲养。母猪空怀阶段和怀孕头80天完全可以以青饲料、优质粗饲料和糟渣类饲料为主,每天只搭配1千克左右的精料。在临产前1个月,每天喂给2~3千克精料。这样,既保证了胎儿正常发育,母猪每怀孕一胎还可节省精饲料60~90千克。
7.适时配种。将仔猪60日龄断奶提早到40~45天,这样可促使母猪早发情、早配种,缩短空怀期,相对节省饲料。
8.冬暖夏凉。圈舍要保持清洁干燥,冬天有利保暖,夏天有利散热,为猪创造一个适宜生长的环境,以减少疾病的发生。一般猪的生长适宜温度为17℃~21℃,过高或过低对饲料利用率均有不良影响。
9.严防疫病。每年春、秋两季,按时给生猪注射三联苗,可有效控制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大疾病,减少死亡率,相对减少耗料。
10.适时出栏。肉猪体重在20~90千克时,日增重直线上升,100千克以后生长缓慢,且日增重逐渐下降,故肉猪养到90千克左右时出栏为好。

相关阅读

​规模化养猪场对环境的污染危害 规模化养猪场的环境控制措施


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养猪业逐步由家庭副业走向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的现代化养殖方式,这些都对防止重大疫病发生、提升猪肉质量安全水平、满足猪肉市场供给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从我国养猪业发展来看,传统养猪业,以家庭分散养猪为主,猪粪尿可给农田施肥,促进农作物生长。随着现代养猪业的发展,规模化养猪场迅猛增多,随之,猪业所产生的排泄物数量必然也会明显增多,如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就会导致囤积,随时都会对人类和养殖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甚至出现到处粪臭味,苍蝇满天飞,还会间接地对水源、土壤等产生的污染。据测算,1头猪平均日排鲜粪2.5kg、尿4kg,一个万头猪场日排粪量150t。所以对养猪场环境的控制已迫在眉睫。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规模化养猪场对环境的污染危害规模化养猪场的环境控制措施。

1、规模化养猪场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性

1.1规模化养猪场对大气的污染

养猪场产生的病原微生物、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排人大气后,可随大气扩散和传播。当这些物质的排出量超过大气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将对人和动物造成危害。据测,一个年出栏20万头的猪场,每小时可向大气排出近296kg氨气(NH3)、27.okg硫化氢(HzS)、48kg粉尘和24亿个菌体,这些物质的污染半径可达5km,而尘埃和病微生物可随风传播30km以上。

1.2规模化养猪场对水体的污染

养猪场对水体的污染主要为有机物污染、微生物污染、有毒有害物污染。养猪场粪污中含有大量的氨、磷、病原微生物、抗生素、重金属等,粪污经人为冲洗和降雨冲刷,大量的营养元素流人江河湖泊池塘或渗入地下水,造成地表水富营养化和地下水污染,使水资源受到严重破坏,氧溶解度降低,水质恶化,严重影响人畜饮水和生态平衡等。

1.3规模化养猪场对土壤的污染

养猪场粪污不经无害化处理直接进入土壤,粪污中的有机物一部分被植物利用;一部分被微生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使土壤得到净化或改良。如粪污进入量超过了土壤的自净能力,便会出现不完全降解或厌氧腐解,产生恶臭物质和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引起土壤成分和性状发生改变,破坏了土壤的基本功能。另外,粪污中的一些高铜、高铁等会随同粪污一同进入土壤,引起土壤中相应的物质含量异常增高,不仅对土壤本身结构造成破坏或改变,而且还会影响人和动物的健康。

2、规模化养猪场环境控制措施

2.1减少养猪污物排出量的措施

养殖场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因为养殖粪污大量的无序排放和处理利用不当造成的。运用开源节流之思想,一方面,尽量减少养殖粪污的排出(产生)量,另一方面,积极、负责地对养殖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利用,是有效控制养殖污染的主要途径。现今,有许多学者、专家、养殖场家从动物营养、饲养管理、生产工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平衡氨基酸法。通过平衡日粮中的氨基酸可减少猪排泄物中氮的含量,氮是排泄物中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元素之一。排泄物中氮一般占干物质的2.O%~6.0%(其中粪氮占33%,粪氮占67%)。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其实蛋白质营养就是氨基酸营养。研究表明,通过在猪饲料中添加某些氨基酸,适当降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进而减少排泄物中氮的含量。Han等(1995)通过试验总结,仔猪饲料加0.1%~0.2%赖氨酸,可降低饲料蛋白2个百分点,减少氮和磷的排泄量为20.90%和17.71%。有专家试验巾,降低日粮4%的蛋白质,补足赖、蛋、色、苏等4种必需氨基酸,可降低猪舍69%的氨气。

添加酶制剂法。在猪饲料中添加某些酶制剂能促进猪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相应,减少排泄物中某些元素或有机物的含量,降低排泄物的环境污染性。据报道,在猪饲料中添加200~10001U的植酸酶,可使排泄的磷减少25%~50%。他认为,在一头生长育肥猪(体重18~lookg,需要饲料317kg)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后,磷排泄量由15kg降为0.llkg。

添加其他添加剂。研究表明,在肥育猪料中加lOOppm水平的赖氨酸铜与加250ppm硫酸铜形式的铜的饲喂效果相近,但前者排泄物中铜含量显著下降,降低了铜的污染。

2.2规模化养猪场污物合理处理利用措施

物理处理法一般为养猪污物处理的第一道工序。包括过滤、沉淀、固液分离等,主要去除养猪污物中的不溶性或机械杂质。

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使不稳定的复杂有机物降解为简单的无机物或合成微生物体,达到处理污水、保护环境的目的。

化学处理法是在污水中加入化学药剂,将污水中的溶解物质、胶体物体和悬浮物质沉淀除去,实现污水净化的方法。因本方法的不足所限,一般不用作污水处理的预处理。

2.3广泛宣传,提高环保意识

国家相继出台了《畜牧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畜禽养殖业排放标准》等畜牧业等环境污染管理的法律法规。今后,各有关部门要加大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尤其是养猪者的环保意识,增强他们对实施环境污染治理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促进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4加大监管力度

依托现有的法律法规,严把新建养猪场防疫的准入关,建设一个,达标一个。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通力配合,建立长效监督机制,将规模化养猪场污染执法监管列入日常的工作日程。严格执行规模化养猪场建设的环保审批制度、排污申报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等相关制度。

3、小结

以上对动物养殖场废弃物对环境产生的污染现状、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面对当前养殖业对环境污染严重的状况,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动物营养学家及畜禽饲养户共同努力,将养殖污染逐渐降低,以保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规模化猪场的环境控制措施
1、猪场选址与布局
1.1科学选址
现代化猪场的科学选址是实现低投入、高产出的保证,科学合理的选址在猪生产过程中往往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表现为可减少建设投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效率,使生产流程通畅,生产潜力得以充分发挥。
过去许多猪场过多考虑饲料运输、生猪销售等生产成本而忽视环境中对猪生活、生长过程所带来的各种潜在威胁,大多将场址选择在靠近公路或大城市的城郊等敏感的区域,导致疫病暴发,难以控制及对环境严重污染等问题。从防止疫病流行及生物安全的角度来讲,猪场一般要远离其他养殖场500~1500m以上,屠宰场和兽医院宜在1000~2000m以上,离居民点、工厂宜在500~1000m以上,主要交通干线300m以上,如有林带、河流、围墙等,则距离可适当缩短。
就地势方面讲,猪场应避风向阳,不宜建于谷地和山坳,防止空气在猪场上空形成涡流;考虑排水问题,地面要平坦而稍有缓坡,坡度在1%~3%最好,但最好不超过25%。此外,还要有足够的面积,一般按可繁殖母猪40~50m2/头、商品猪3~4m2/头考虑。
水电方面也是重点考虑的,水源要求水质良好、水量充足,以满足场内生活用水、猪只饮用水及日常清洁用水的要求。电力方面必须保证可靠的电力供应,同时猪场必须要有备用电源。
此外,要求场地土壤毛细管作用弱,透水透气性强,吸湿性和导热性小。一般沙土在透气透水性、毛细管作用、吸湿性方面均十分理想,但导热性强,易增温和降温,对猪不利。黏土在透气透水性、毛细管作用、吸湿性、导热性方面性质与沙土相反。砂壤土兼具沙土和黏土的优点,是理想的建场土壤。
1.2合理布局
场内圈舍应根据风向、地形、朝向、生产工艺流程、防疫卫生及环境保护等要求因地制宜,力求紧凑合理,确定各个建筑物的位置。各猪舍间按设计要求系统安排,便于猪群周转,互不干扰,严格遵守各生产单元全进全出,形成稳定的生产流水线。

猪场内总体来说应划分为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这4个区应合理布局、严格区分。隔离区应设计在产区的下风向,各区之间应间隔一定距离,最好用绿化带隔开,形成相对独立的建筑群,从生活区和隔离区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
生产区内,根据猪的生理特点及饲料需求可划分为配种、妊娠、分娩和哺乳、断奶仔猪培育、生长及育肥等几个生产阶段,并对应设计专用圈舍。生产区内猪群流动方向为母猪在配种舍、妊娠舍及分娩哺乳舍间循环流动,而商品猪由分娩哺乳舍向断奶仔猪舍、生长育肥舍单向流动,最后在装猪台出场上市。各舍间采用多点式布置,把配种舍、妊娠舍和分娩哺乳舍作为繁殖猪的生产区,断奶仔猪舍单独作为仔猪生产区,生长舍及育肥舍作为商品猪生产区。
此外,除猪在各生长阶段所需要的猪舍和设施外,还需其他的配套条件,比如电力设施、供水设施、排污设施、防疫消毒、交通运输等。在人员管理方面,兽医、养殖场饲养员及其他工作人员要建立严格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度,做到专岗、专人、专舍,严禁擅自串舍、串岗。
2、猪场室外环境控制
2.1圈舍周围绿化
绿化是改善整个猪场环境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绿化不仅可美化猪场环境的和维持生态平衡,并且对生产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量植物可吸收大气中有害有毒物质,有效净化过滤空气,达到减轻异味的目的。由于集约化猪场大多饲养量大,加之密度极高,在猪的生长过程中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及少量的氨、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对猪的生长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危害性,而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大量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新鲜氧气,同时植物对多种有害气体都有较强的吸附性,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场区内有害气体。有资料表明,植物可使场区内空气的有毒有害气体量减少25%,臭气减少50%。二是改善场区内小气候,调节场区内气温。草地和树木叶面面积分别为种植面积的25~65倍和75倍,通过大量树木遮挡阳光,可有效减少光照、辐射,同时叶片可通过水分蒸发带走大量热,减少辐射热50%~90%,因而使得环境中的温度比未绿化地带降低2~5℃。除降低气温外,还有截留降水、降低风速和蒸腾作用等优点,从而形成舒适的小气候。三是可有效减少场区内尘埃及细菌含量,减少病原传播。在养猪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灰尘,据报道,母猪产圈内空气中细菌含量为800~100个/L,肥猪舍为300~500个/L。而许多有害的病原微生物可附着在灰尘上,随空气流动而传播疾病,因而场区内尘土飞扬直接威胁猪只健康。植物叶片对灰尘有吸附、粘着及滞留作用,使得空气中的微粒含量大大减少,进而使附着的细菌数目也相应减少。同时许多树木的花、叶、芽能分泌挥发性植物杀菌素,可杀灭一些对猪只有害的病原微生物。四是大大减弱噪音强度。猪场内部的各种机械、运输工具的开动及猪本身采食、鸣叫、走动、打斗都会产生大量噪音,这些噪音对猪群的采食、休息、增重都有着不良影响。树木与植被对噪音具有吸收及反射的作用,可以有效降低噪音的强度。2.2完善消毒措施
场区内的环境卫生及消毒措施的好坏与传染病的发生、流行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消毒不利,就给大量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造就了有利条件。一是在猪场大门及每栋猪舍的出入口处设立消毒池(大门消毒池池长为出入车辆车轮2倍周长以上),在消毒池内注满3%烧碱溶液,用以进出车辆车轮和来往人员靴鞋的消毒,池内的消毒液每周要更换2~3次。二是用1∶1600的百毒杀药液对进入场区车辆的车身、车底盘进行彻底细致地喷洒消毒,进入人员必须穿上生产区专用的水鞋或其他专用鞋,通过脚踏消毒池后方可进入生产区。三是严格限制外来车辆、人员等进出场区。必须进入时,要严格进行消毒;生产区内使用的车辆及其他用具禁止离开生产区使用,同时应定期进行消毒;本场工作人员由生活区进入生产区要经过洗澡、更衣、换鞋,然后通过装有20~25cm深的消毒液的通道后,方可进入生产区。四是当猪场发生疫情时应采取隔离、消毒等更加严格的控制措施。
2.3清理垃圾和杂物,杀鼠灭蚊
蚊子及老鼠身上常常携带多种病原微生物(例如乙脑病毒、伪狂犬病毒、附红细胞体、弓形虫等),通过它们的活动可引起疫病的流行。蚊子、老鼠传播疾病有直接和间接2种方式,直接传播是指蚊子、老鼠携带病原在叮咬动物、盗食饲料时造成某疾病的感染与流行;间接传播指蚊子、老鼠作为寄生虫携带者在活动中将疾病散播开来。此外,老鼠的食量很大,1只鼠每天可消耗50~100g的食物,1年可吃掉12kg粮食,且其排出的粪便可污损近40kg的粮食;由于老鼠的门齿终身生长,因此要不断地啃咬建筑物、衣物箱柜等来磨平牙齿,这样就导致了大量的经济损失。为此,规模化猪场应做到:一是清除养殖场内的杂草、粪尿、积水和垃圾,一些猪场不及时清理杂物或平时的垃圾杂物堆积如山,从而给蚊虫和老鼠提供了生长繁殖的有利条件。二是加固墙基、地面、门窗等,一旦发现洞穴立即封堵,使用各种灭鼠设备将老鼠的危害降至最低。三是使用杀虫剂、灭蚊灯及在排水沟、雨水积存的等处放置杀虫药,减少场区内的蚊子数量。
2.4注意水源选择、防护和水质净化
在水污染比较严重的今天,猪场的饮用水的水质安全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拥有充足的供水和良好水质的水源是猪场生产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水质的好坏,特别是当水中含有病原体时对猪群的健康影响极大,如在取水和供水过程中缺乏有效的防护和消毒措施,很可能引起消化道疾病,特别是腹泻性疾病的发生。造成饮用水的感染因素很多,比如,饮水系统添加的的水溶性添加剂(维生素、酶、抗生素、矿物质、电解质等)会在管壁内形成1层生物膜,而这种生物膜对微生物来说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培养基,其可以利用生物膜快速生长繁殖,引起水质的极大污染,造成疾病的发生,同时降低猪体内营养素的利用率。
因此,在猪场选址时应首先勘探清楚附近地下或地面的水源的情况,便于取用与进行卫生防护,取水点附近不宜有屠宰场、化工厂等污水排放点,地面水要进行沉淀、过滤、消毒处理。日常生产中,可通过物理方法(如紫外线消毒、沉淀等)及化学方法(如氯制剂、碘制剂、二氧化氯等)对日常的饮用水及清洁用水进行消毒。
2.5搞好病死猪及粪污处理
任何猪场都难免会因疾病流行而引起猪只死亡,病死猪常常是疫病传播与扩散的重要传染源,如不及时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很有可能导致病原大量扩散,对猪群造成极大威胁,给猪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严重时还可能危及人员健康。因此,做好对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对防控猪场疫病极为重要。当出现病死猪时,应防止无关人员接近,防止其他动物接触和带毒,用蘸有消毒液的湿纱布、药棉将死猪天然孔严密堵塞,防止血液、黏液、污物流出,在病死猪尸体停过的地方用消毒液严格喷洒消毒,最后经过深埋、高温焚烧等方式将尸体销毁。
大规模集约化的养猪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粪尿污水,如不适当处理不仅给周围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而且也对疫病的防控工作增加了难度。因此,如何实现规模化养猪的洁净生产与粪便资源化,是当前规模化养猪生产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在实践生产过程中经常使用的工艺有:一是减量化,实行雨污分流,可有效减少产生的污水量。二是无害化处理,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粪污中的有机物分解而达到净化的目的。三是粪污的综合利用,猪场粪便污水属高浓度有机废弃物,在自然和农业生态系统中都是参与物质循环的宝贵资源,按生态学原理,把种植业与养猪业有机地相结合起来,依靠有机肥加工和沼气工程将猪场排出的粪尿等污染物变废为宝,以达到资源再循环、再利用的目的。

3、猪场室内环境控制
3.1温度
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对周围环境温度的要求不同,将最适宜猪成长发育的临界温度称为最适宜温度,对于不同阶段的猪的最适宜温度(表1),大致可使用下式计算:
T(℃)=-0.06W+26
式中,W为体重,单位为kg。如体重为20kg的仔猪适宜温度为T(℃)=-0.06×20+26=24.8℃,而100kg的保育猪的适宜温度为T(℃)=-0.06×100+26=20℃。猪对环境温度的高低非常敏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仔猪非常怕冷,对刚出生的小猪来讲,如果温度过低,经常会出现冻死现象,尽管有些猪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但由于寒冷引起低血糖从而大大削弱猪抵抗力,使猪极易受病原感染而发病;哺乳仔猪由于体脂较少及相对散热面积大,遇到低温时造成胃肠蠕动减缓、消化不良、胃肠道损伤及易受细菌病毒侵袭,而导致腹泻(如仔猪黄痢、白痢和传染性胃肠炎等腹泻性疾病),同时还能诱发各种呼吸道疾病。仔猪刚断奶时进食很少,只能消耗体组织,这样就对温度的要求更高,因此提倡在仔猪断奶时把温度突然提高2~3℃来缓解断奶应激,这一方法已经在实际生产上收到良好的成效。研究表明,保育猪生活在1℃以下时,其增重比正常情况下减缓4.3%,肉料比下降5%左右。此外,春、秋季节昼夜的温差大,极易诱发猪的各种疾病,在这期间要求适时的关、启门窗,以缩小昼夜的温差。成年猪耐热性能差,当气温高于28℃时,75kg以上体重的大猪会出现气喘现象,若超过30℃时其采食量明显下降,饲料报酬降低,生长速度放缓,当气温高于35℃个别育肥猪可能发生中暑。此外,高温还能导致公猪睾丸散热困难出现死精、弱精等,母猪出现发情不正常及妊娠母猪妊娠后期死胎数量增加等。一般来讲,猪舍内温度高低取决于热量的来源和散失的程度。在无取暖设备的情况下,热主要靠日光照射及猪体散发产生,而热量的散失又与猪舍的的结构和工艺设计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规模化猪场猪舍的结构、通风设备、建材和管理都要围绕着这些问题来考虑,在炎热的夏季,对成年猪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如采取加大通风,增加空气流通,加快热的散失,向猪体和猪圈冲水,减小猪只密度及以减少舍内的热源等措施,以有效地提高肥育猪、妊娠母猪和种公猪的生产性能。在寒冷冬节,猪用于保持体温的能量增多,这样就导致饲料消耗增加,猪的增重放缓,因此做好哺乳仔猪和保育猪舍的体温工作是提高冬季饲养效果的关键,可通过添加增温或保温设施、吊顶棚、适当增大饲养密度、加厚垫草等实现。
3.2密度
饲养密度是指猪舍内猪的密集程度,不同生长阶段猪群的饲养密度见表2。饲养密度的大小直接关系到猪舍温度、湿度及空气卫生状况,也影响猪的采食、饮水、活动、排粪尿、休息等行为。密度过小,猪舍利用率降低,影响养猪的经济效益。饲养密度过大,猪舍内微生物、灰尘有害气体增多,噪声加大;同时,猪舍内散热增加,在炎热的夏季不利于防暑(但在冬季为提高猪舍温度,可适当增大饲养密度),春秋季节会因猪体散发水分过多及有害气体增多,增加细菌的繁殖机会。同时,饲养密度大时,还会缩短猪的休息时间,增加斗殴及强欺弱的机会,影响猪的均匀采食,影响饲料报酬。
3.3空气
猪舍内保温措施与空气的流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做好保温措施的同时,应特别注意猪舍内的空气质量。规模化养猪场猪舍密闭、饲养密度大导致空气不流通,加之生火保温,致使猪舍内的空气污染严重,这样就使室内空气氨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含量超标,并且氧气和负氧离子的含量严重不足。猪长期生活在这种污染的环境中可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特别是呼吸道疾病越来越多(如猪气喘、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肺疫等),越来越复杂,且对防治效果也有严重的影响。猪舍内主要有害气体的情况见表3。
在实践中应该注意消除或减少猪舍有害气体的产生,保持干燥是减少有害气体产生的最主要措施。除保持猪舍内空气流通外,还要做好猪舍内的卫生管理,调教猪定点排粪便的良好习惯,及时消灭蚊蝇,清除粪便、污水及各种废弃物,防止其腐败分解。当严寒季节温度很低而无法换气时,可向猪舍内喷过氧化物类的消毒剂,使空气中的氨和硫化氢充分氧化,起到除臭、杀菌、降尘、净化空气的作用。
3.4湿度
湿度表示猪舍内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试验表明,温度在14~23℃、相对湿度在50%~80%的环境下最适合于猪只的生存。环境阴冷潮湿会造成猪的生产力下降,不适于猪的生长,同时水分在蒸发过程中会吸收空气中的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这样对温度要求比较高的哺乳仔猪和保育猪生长不利。同时,潮湿可滋生大量蚊虫及为大多量病原微生物的繁衍提供方便,给疫病的防治带来困难。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由于水汽成为热的不良导体,会阻碍猪只散热,引发热射病,还可诱发关节、肌肉等方面的疾病。但太过于干燥,又易使猪皮肤及黏膜干裂,引发呼吸道和皮肤病患。

此外,湿度对消毒剂的效果影响明显,不同类型的消毒剂有着与其适应的相对湿度范围。消毒剂只有溶解在液体中才能进入微生物体内,而气体与固体均不能进入,因此一般固体类与气体消毒剂类的消毒剂必须溶于细菌周围的液层中,才会有杀菌作用。比如,甲醛蒸汽消毒时,提高室内的相对湿度,可以大大增强其杀菌效果。但是湿度太大反而会通过减少消毒剂与微生物的接触面积,降低消毒效果。纳米级干燥消毒剂,作用原理是通过吸附周围环境中的病毒、细菌、寄生虫卵及氨气等达到杀灭病原体和保持猪舍环境的目的,同样受湿度影响。
因此,猪舍内湿度保持在40%~70%为宜,为了防止湿度过高,尽量减少猪舍内用水,不要大量用水冲刷猪圈,保持地面平整,及时清除积水,经常开启门窗,设置通风设备。
3.5光照
较长时间的光照可促进猪性成熟,有利于猪发情、配种、妊娠,有资料表明,当繁殖母猪光照强度增至60~100lx时,可使繁殖率提高4.5~8.5个百分点,同时对哺乳母猪的奶瘫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乳仔猪和育成猪的光照强度提高到60~70lx时,可使发病率下降9.3个百分点。重要的是,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较强的生物学效应,它可杀死细菌、病毒,波长在272~295nm间的紫外线可将角固醇和7-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而维生素D是促进猪从肠道吸收钙、磷,促进骨骼的正常发育的保障,因此适量的紫外线照射有促进猪只骨骼生长和预防佝倭病的作用。此外,适量照射紫外线,还能增强肌体的免疫力与抗病力,而白炽灯、萤光灯等人工灯发出的光谱中无紫外线,因而就没有以上的作用。因而,适量的太阳照射对猪群的生长很有好处,但光照强度过大也会产生不利影响与疾病(如中暑、日射病),过量的紫外线照射会造成猪的皮炎、角膜炎、结膜炎等。

农村养猪科学喂食方法


在农村养猪户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什么时候有时间就什么时候喂猪。这样既不科学,更无法增效。为使农村养猪户增效,现介绍科学饲养方法如下:
1.定时与定量。喂猪绝不可以今天迟喂,明天早喂,每天应该固定喂猪的时间。这样会使猪养成习惯,一到时间就想去吃食,并有规律地分泌消化液,吃食特别香,也容易消化,不易闹肠胃病,如果喂食时间不固定,打乱了猪的生活规律,就容易引起消化机能紊乱,每顿吃起来不香,消化不良,导致猪患胃肠病,时间一长,猪就会消瘦,生长发育迟缓。同样喂食要定量,喂猪若饥一顿、饱一顿,会使猪消化不良,增重缓慢,所以,当摸清猪大致的采食量后,应确定一个大体的喂量。但同一群甚至同一头猪的食量大小,往往因气候条件、饲料适口性、饲喂技术等而有差异。饲喂者掌握了猪的食量后,还要根据猪体的营养状况、饲料情况和食欲情况,灵活掌握饲料的喂量。一般以饲喂后槽内不剩食,猪不舔槽为宜。如槽内有剩食,下次可减少点;如果不够吃,下次可多喂点。猪的食欲一般在傍晚最旺,早晨次之,午间最差,一天的喂量应大体根据这个规律来分配,使猪始终保持旺盛的食欲。
2.少餐与多餐。必须根据猪的类别、年龄、季节和饲料性质来决定餐数,不能一概而论。哺乳仔猪胃容积小,消化力弱,从7日龄开始主要是诱食,可不限餐数;20日龄起至断乳,每天可喂6顿以上;刚断乳的小猪对饲料的消化机能正处于日趋增强的阶段,每天可喂45顿;带仔母猪和妊娠后期的母猪,需要养分多,每天可喂4顿;架子猪、大肉猪、空怀母猪、公猪日喂3顿即可。夏季天气炎热、昼长夜短,猪的活动时间也长,可酌情加喂12顿稀食,可防饿补水。冬季寒冷,昼短夜长,则早晨第一顿要喂得早,晚上一顿要喂得迟,以适当拉开3顿的间隔时间。而且晚上一顿还要喂得稠,()以防俄御寒。
3.生喂与熟喂。在农村,许多养猪户有饲喂熟食的习惯,认为熟喂可以缩小饲料体积,软化粗纤维,猪可以多吃,又可以提高消化率。据试验,饲料的类型不同,生喂与熟喂有所区别,青、粗料类型日粮熟喂比生喂好,干物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率也是熟料组高,蛋白质和粗纤维的消化率二者无显著差别。有些有毒或易污染饲料,如菜籽饼、棉籽饼、豆饼,泔水等经过蒸煮可以起到解毒或消毒的作用。但多数精料类型日粮,生喂比熟喂好,一般煮熟后的精料要损失5%~10%的营养成分,生料饲喂肉猪,平均日增重比熟喂提高10%,每增一千克毛重可节省精料0.20.3千克,蛋白质消化率生喂比熟喂高。此外,生料喂猪可以节省许多人工和燃料。
4.稠喂与稀喂。稀喂因含水量多,导致消化液分泌减少,加速胃排空,使饲料在胃内停留的时间缩短,势必降低饲料营养成分的消化率。稠喂特别是生干喂和生湿喂,能加强猪的咀嚼机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延长饲料在胃内停留的时间和提高营养成分的吸收率,因此提倡稠喂,干饲料拌水或干饲料拌青饲料浆水,干湿程度以捏得拢、散得开为宜。
郭易林

为什么说规模养猪才能赚钱


我们不时听到一些养猪户抱怨养猪不赚钱,甚至还亏本。到底怎样养猪才能赚钱,笔者特对我县赤田镇黄步岗的邹阳颂中型规模养猪场进行了调查。该场已建成10余年,实行自繁自养,现有种公猪6头,种母猪352头,存栏生猪2800头,每年出栏生猪约5000头,2012年获纯利200万元以上。现将该场投入、产出情况分列如下,并分析其养猪赚钱的原因。

一、母、仔猪投入、产出概算

1.母猪饲料成本。①产前饲料成本。母猪妊娠期约120天,每头每天投饲2.5千克,共需投饲300千克;以每千克饲料成本2.6元计,共计成本780元。②哺乳期饲料成本。母猪哺乳期约30天,每天每头需投饲5千克,共需投饲150千克;以每千克饲料成本3.6元计,共计成本540元。

2.疫病防控成本。平均每头母猪每窝需50元。

3.饲养管理人工成本。平均每头母猪每窝饲养管理人工成本为100元。

4.仔猪断奶至散窝前饲料成本。通常仔猪平均体重8.5千克断奶、平均体重15千克散窝,一般每增重1千克需投饲2千克,仔猪散窝前需投饲13千克(共增重6.5千克);以每千克饲料成本4元计,共计成本52元。

5.分析。以每窝成活8头仔猪计,每头断奶仔猪成本为183.75元,每头体重15千克仔猪成本价为235.75元。以2012年仔猪外购价30.6元/千克计算,1头体重15千克的仔猪成本是459元,比自繁自养仔猪每头多支出223.25元。2012年饲养1头母猪,以2窝成活16头仔猪计,猪场可盈利3572元。

二、育肥猪投入、产出概算

1.饲料成本。饲养育肥猪最大的支出是饲料成本。将1头体重15千克的仔猪饲养成体重100千克的育肥猪,需增重85千克。该场饲料原料全部自己采购,2012年每千克饲料成本为3.4元,以增重1千克需投饲2千克计,增重85千克需饲料170千克,共计投饲成本578元。

2.饲养管理人工成本。该场饲养管理人员都是聘用的,每人管理250头育肥猪,每人每月工资2500元,育肥猪整个饲养期为4个月左右,平均每头猪饲养管理人工成本是40元。

3.疫病防控成本。平均每头育肥猪为50元。

4.其他费用。猪栏折旧和贷款利息等平均每头猪20元。

5.育肥猪投入成本。综合以上各项支出,2012年每头育肥猪成本为923.75元。

6.育成猪产出情况。2012年生猪出栏价平均为14元/千克,1头体重100千克的猪销售收入是1400元,除去总成本923.75元,每头猪可获纯利476.25元。

三、综合分析

1.规模养猪赚钱的主要原因有(以邹阳颂中型规模养猪场为例):

①自繁自养仔猪疫病风险比外购猪小得多,成活率高,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

②自行采购饲料原料,可根据市场行情调整饲料配方,这样每千克饲料比市售成品饲料低0.6~0.7元,每头育肥猪仅饲料成本就可节约102~119元。

③制度健全,奖罚分明,能调动饲养员积极性。以邹阳颂中型规模养猪场为例,规定平均每窝仔猪成活数不得低于8头,如成活仔猪超过8头,饲养员可获得每头30元的奖励,相反,成活仔猪低于8头,每头罚款20元。

④严格、细致的疫病防控管理,大大降低了猪的疫病风险,明显提高了猪的成活率与经济效益。邹阳颂中型规模养猪场非常重视疫病的预防、治疗和消毒工作(/),有计划地对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口蹄疫、乙型脑炎、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等进行免疫;平时做到全场内、外每周消毒灭源1次;进出车辆、人员、物资等实行严格消毒准入制。

2.小型养猪场和散养户养猪不赚钱或赔本的主要原因有:

①多数养殖户不是自繁自养,需外购仔猪育肥,每头仔猪比自繁自养的要多支出223.25元。

②由于养猪规模小,多购买商品饲料,每头育肥猪成本又增加102元以上。

③限于养殖规模,不能聘请专人进行有计划和细致地疫病防控,猪的死亡率较高,也不能以批发价购入疫苗和药品等,养殖成本自然会推高不少。

④由于养猪数量少,不能成批、成车稳定供应市场,商品猪售价往往较低。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690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