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产后炎症的非疾病性因素及其解决方法

1、母猪产后炎症产生的非疾病性因素

初产母猪的饲料供给过量。在实际的养殖生产中,通常选择后备母猪初情期到来时不进行配种,而选在第二个发情期再配种的方式,这时的母猪基本上已经达到了性成熟,但是发情时间短,并且排卵的数量少,母猪怀孕后胎数较少,在母猪妊娠后期补料过量的情况下会导致腹中胎儿吸收的营养过多,而使胎儿的体重偏大,此时胎儿虽已发育完全,但体成熟尚未达到标准,使得骨盆还未得到完全的发育,开口较小,如果腹中的胎儿的体型太大,母猪会在分娩时出现难产的现象,仔猪卡在骨盆腔内使分娩受阻,从而引起了母猪产生炎症的发生。因此对于初生母猪来说,要注意适量的补料,否则会加大难产发生的机率,而导致炎症的发生。

限位栏饲养妊娠母猪。目前集约化养猪生产中,为了便于管理,并且避免妊娠母猪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流产,对于妊娠母猪的饲养大多采用限位栏饲养,这样就导致母猪缺乏必要的运动。如果母猪长期缺乏青绿饲料,仅饲喂配合饲料会导致母猪的体况过于肥胖,使得子宫和阴道平滑肌的蠕动力不强,容易在分娩时使产道受损,发生炎症。另外,四肢因长期缺乏运动锻炼而导致分娩时宫缩无力,使得胎儿无法产出,缺乏运动还会导致母猪出现便秘的情况,这也是母猪分娩时发生难产的主要原因,以上都会引起母猪在产后出现炎症,所以在母猪的饲养管理中要保证妊娠母猪有适当的运动量,可以促进自身的新陈代谢,使四肢得到锻炼,保持健康的体质,还对胎儿正常的生长发育有利,有利母猪分娩,减少了难产的发生机率,从而减少产后炎症的发生。

卫生消毒不到位。消毒是养猪生产中的重要工作环节,但常会被人们忽略,而出现消毒工作不到位的情况,特别是在母猪生产时的消毒工作不够严格。母猪分娩时的消毒工作包括母猪乳房和外阴的清洗消毒、助产时的双手和手臂的清洗消毒以及栏舍的清洗消毒等。如果以上消毒工作没有做到位,工作人员会在接产时将细菌带入产道及子宫内,如果母猪因难产而出现产道受损,则会导致母猪的产道发感染而引发炎症。

盲目助产。在母猪分娩时,以母猪能够自己顺利产出仔猪为原则,如果发生难产现象时工作人员再进行助产,而有些饲养人员为了缩短产程而进行盲目的助产,在母猪产出第一头仔猪时就人为的进行干预,影响了母猪产道的正常蠕动功能,极易引发母猪产生炎症,同时还会降低母猪的利用率。

2、预防母猪产后炎症产生的方法

基于以上导致母猪产后炎症发生的原因,在妊娠母猪的饲养过程中要加强饲养管理,以预防母猪在生产后产生炎症对母猪带来的伤害,进而影响养猪的经济效益。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采取以下预防对策。

控制母猪妊娠后期的补料。转入妊娠舍的母猪的状态可以分为初产母猪、正常经产母猪、过胖经产母猪和过瘦经产母猪。对于不同体况的妊娠母猪要视实际情况进行补料。对于后备母猪,在妊娠前期要采取优化饲养,提供自体生长发育和胎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在后期要注意控制补料量,不通饲喂过量,以免腹中的胎儿的体型、体重过大,造成难产;对于正常的经产母猪的前期可按正常的饲养标准给料,在后期补料过程中也要避免过量,只要维持正常的体况即可;过胖的经产母猪和过瘦的经产母猪要根据实际的体况,来调整饲喂量,以保证母猪有标准的膘情进入预产期。不同类型的妊娠母猪,采用控制后期补料的方法可以保证母猪分娩的顺利进行,并保证了母猪产后的健康,降低仔猪的死亡率,减少产后炎症的发生机率。

改进栏舍设计。采用限位栏饲养的优点是便于管理,减少流产的发生。但是却限制了母猪的运动,存在很大的弊端,可以在限位栏饲养的基础上,设计活动栏,以保证母猪有一定的运动量,让产前1个月的母猪适当的进行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以减少分娩时难产的发生机率,提高了仔猪的成活率,减少母猪炎症的产生。

加强消毒。在母猪分娩进要严格按照消毒程序对栏舍进行全面的消毒,并在母猪转入产房后,带猪消毒1次。饲养人员在接产时要做好全面的消毒工作,在接产和助产时都要将指甲进行修剪,做好双手和手臂的消毒工作,母猪生产后要及时清理胎衣和污物,注射长效消炎针。

减少盲目助产。规模化猪场要对接产人员进行培训。在母猪的产仔过程中,如果母猪能够自行产仔,则要严禁人工助产,如发生难产需要助产时,则要视实际发生难产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避免使用催产素。在使用催产素时要注意使用时机,禁止过量,否则会导致仔猪更难产出,使母猪产后过于疲劳,易导致胎衣不下而引发子宫炎。

作者简介:马振富(1966-),男,黑龙江依兰人,大专,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与服务方面工作。

马振富

(黑龙江省依兰县道台桥镇畜牧发展服务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4800)

相关阅读

猪场通风存在的误区及其解决方法


猪舍通风换气是一项非常必要的工作,是控制猪舍环境的重要工作环节。猪舍通不通风不单纯是为了调控猪舍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还对改善猪舍内的空气质量,控制好疾病的发生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猪场建设的合理布局相当的重要。都影响了猪的生长发育!下面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猪场通风存在的误区猪场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1、生猪养殖对通风管理存在的误区

生猪养殖过程中,只重视夏季通风、保温和冬季保温的工作,而忽略了冬季通风工作。一直以来通风被认为是降低舍温的重要措施,而没有认识到通风更重要的作用换气,以保持舍内空气新鲜,降低有害气体的浓度。所以多数养殖场虽然在在舍内安装了通风降温的设备,如风机、降温湿帘、自动控温装置等,这些在夏季炎热季节和冬季汗寒冷季节的温度控制上作用很大,但是对于舍内空气质量的调控力度不够,尤其是在冬季,为了保温而将猪舍密闭管理,对通风换气的重视不够,而导致猪舍的空气质量过差,会使冬季猪的发病率迅速的上升。

保证生猪生长发育、繁殖等各项生命活动的主要来源有饲料、水和氧气,而在实际的养殖生产中,养殖者对饲料和水分的重视程度要远远的高于氧气,但是氧气却在这三者中表现的最为敏感,如果氧气的供应不足会导致动物体内各项代谢紊乱,快速死亡。氧气不像饲料和饮水一样能看得见和摸得着,因此易被人们所忽略,从而使得在通风方面投入的精力、设备和管理都较其他方面少,从而导致猪舍内缺氧,长久下去会导致猪的生长发育不良,生长缓慢,抗病能力下降。

忽略了通风换气在疾病控制中的重要性。猪群患传染病的主要原因就是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害。在对疾病进行预防与控制时,大多数养殖都非常重视消毒、隔离、免疫等方法,而没有把通风作为控制疾病的主要手段,不注意通风,尤其是在猪生产后,怕猪受凉而不敢通风,反而会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失。其实良好的通风不但可以提供充足的氧气,有效的降低舍内有害气体的含量,减少有害气体对猪体的刺激,从而提高免疫疫力,还可以降低猪舍内病原微生物的数量,防止猪群发病。

2、通风对生猪养殖的意义

通风对于养猪生产来说意义重大,良好的通风可保证氧气的供给,从而满足猪的生长、发育、繁殖等各种生命活动的需要,还可以改善猪舍的空气质量。因猪的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如果这些有害气体在猪舍内长期蓄积,会对猪的健康以及生产水平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会使猪的抗病能力减弱,体质变差,采食量减少,繁殖性能下降等,严重时还会直接刺激黏膜,引发一系列疾病。而通风换气可有效改善猪舍的空气质量,保持猪舍空气新鲜。良好的通风可以降低猪舍的温度,因不同阶段的猪对温度的要求不同,不适宜的温度会对猪的生长发育、繁殖、生长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还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尤其是高温对猪更加不利,而通风是降低温度的有效手段,也是各大生猪养殖场最普遍使用的降温方法。良好的通风除了可调控温度外,还可以降低猪舍的相对湿度。因高湿环境下,病原微生物会大量的繁殖,如果再加上高温,带来的危害极大,通过良好的通风,可很好的降低猪舍内的相对湿度,从而保证了猪群的健康。另外,良好的通风还可以迅速减少猪舍内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可起到防止猪群发病的作用。

3、通风效果的解决方法

由于通风对养猪生产的重要性,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就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提高通风的效果。首先要创造良好的通风环境,这就要求在建立猪场时进行合理的选址,猪场要选择建立在地势高燥的地方,并且要背靠西北山,并且选择时要尽量的选择南北长、东西短的地形,以提高自然通风的效果。猪舍要科学布局,猪舍的长轴为东西方向,这样可保证猪场内通风畅通,另外猪舍的横向间距要合理,并且猪场内种植的树木密度要适宜,以免影响通风效果。

猪舍内要安装良好的通风配套设施设备,这样有利于通风。猪床采用通风条件较好的漏风猪床,可在猪床下铺上通风口和天窗,猪栏可将传统的砖砌猪栏改为钢管猪栏,可达到良好的通风效果。要完善猪舍内的通风设施,包括排气孔、窗和换气扇,其中地面设置通风口可将滞留在地面的有害气体排出;窗户除了可采光外,也是通风的主要通道;天窗可将位于上层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排出。猪舍内的换气扇是实施强制通风的主要设施,可加速有害气体和湿气的排入。冬季除了要注意在舍内安装供暖设施,冬季在通风时还要做好保温的工作。

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宜的通风模式。养猪生产中常用的通风模式主要有自然通风、强制通风和降温水帘与强制通风相结合的方式。通常在猪舍面积小、饲养密度低、猪的日龄较小时可使用自然通风,并且在气温较低季节的常用通风方式;强制通风适用于面积较大、饲养面积较高,且猪的日龄较大的猪舍;降温水帘与强制通风相结合的方式是夏季降温的主要方式。在通风时一定要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以达到最佳的通风效果。

猪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养猪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除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外,还需要严格精细的管理、切实的防疫措施、合格的饲料原料等,而猪场的建设又是前面几项的基础,往大里说,猪场建设关系到猪场的成败,往小里说,又影响到养猪的经济效益。本文简单介绍猪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所以小编为大家整理一下几点内容:一味追求规模,缺乏通盘考虑、选址不合理、猪场布局不合理、猪舍规模过大、猪舍的建筑的质量、料槽设计不利于猪的采食或易造成浪费、病猪舍和病猪栏的设计不合理、病猪解剖台位置不当、装猪台的设计不利于生物安全。
以上几点都是小编收集在我国养猪建设中朋友们常常未经过深思熟虑的的一些基本要求。小编相信只要大家认真的考虑好以上几点,一定可以为广大投资朋友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一、一味追求规模,缺乏通盘考虑
1)猪场建设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不是做摆设、做样子的,要遵循实用的原则,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
2)要符合生物安全的规定,有利于疾病的预防。既要防止疾病传人、传出猪场,更重要的是防止疾病在猪场内传播。
3)不能只追求规模,并不是规模越大盈利能力就越强。同样的管理水平,规模越大,管理的难度越大,发病率越高。
4)要有利于管理,有利于生产。
二、选址不合理
1)离居民太近:毕竟养猪可以造成空气(臭味)和噪声的污染,要避免与当地居民造成冲突,也要避免人员繁杂带来的不安全因素。
2)离公路太近:道路上的运输车辆繁杂,其中不乏运猪,特别是运输病、死猪的车辆,还有运输粪便的车辆,这些车辆都是潜在的传播疾病的媒介。
3)离其他畜牧场太近:疾病的传播途径复杂,很多疾病可以通过空气传播,也可以通过苍蝇、蚊子、鼠类、猫传播,有时传播途径不明。若猪场间距离太近,疾病很容易通过各种途径传进猪场。
4)要远离屠宰场,屠宰场是疫病的集散地,携带各种病原体的猪集中于此,运输车辆的污染也很严重,空气、污水中的病原很容易造成疾病向外扩散。
5)要远离化工厂及其他污染源,道理是一样的,但化工厂可以造成空气和饮水的严重污染。
6)要选择水源好的地方,饮水是猪最重要的营养,没有充足、清洁的饮水保障,很难养出合格的猪。
7)要选择向阳避风、地势高燥、通风良好、电力通讯配套齐全、排水方便的地方,以利于猪群的保温、通风和污水的排放,并能绝对防止污水倒灌进猪舍,利于清洁和猪舍内部的干燥。
8)避免占用农保地,最好周边有渔塘、果林或耕地。一方面起到天然屏障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消化一部分猪场的排泄物,减轻环保的压力。
三、猪场布局不合理
1)很多猪场用围墙圈起来,在里面就见缝插针,哪里有空地,就在哪里建猪舍,不同猪舍混杂在一起。其实猪场的布局对疾病防控、生产管理影响很大。因此在设计、施工要充分考虑到。根据生产模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单一地点三阶段饲养,也可以采用两地点饲养。
①两地点饲养两地点饲养是指种猪繁育一个地点,保育和育肥在另一个相对远的猪舍的数量,原则上产房、保育和育肥猪舍要做到全进全出。配种舍、怀孕舍、保育舍、生长舍、育肥舍要从上风向下风方向排列。本人建议尽量缩小猪舍的规模,做到小群饲养,以利于降低猪的发病率。以一栋保育或育肥猪舍饲养不超过500头为宜。
②各种猪舍的数量不配套:最重要的原则一产房、保育舍按生产节律分单元全进全出设计;猪栏规格与数量的计算,产房两栏对应保育一栏,保育与育肥栏一一对应;先设计好生产指标、生产流程,然后再设计猪舍、猪栏。
③没有按全进全出设计:现代养猪业疾病越来越复杂,原因之一是没有严格地做到地点;或者种猪繁育区和保育在一个地点,而育肥猪在另一个地点。这种饲养模式的优点在于容易控制疾病。缺点在于管理相对费事,运输成本提高。
2)三阶段饲养三阶段饲养是指在一个环境中分三个区域饲养,分别是种猪和产房区、保育区以及育肥区。
①围墙:猪场要建立围墙,明确猪场的范围,防止员工随意进出猪场,也能防止闲杂人员随意进出,还可以防止野生动物进入猪场。
生活区和生产区要有围墙,或者以各种房屋隔开,以防止员工随意进出生产区。生产区和生活区只能有一个通道,而且要设立消毒池,员工只能从这一通道经过消毒池进出,以防止将疾病传人猪场。
②布局:根据猪场计划的规模确定各阶段全进全出。虽然有些猪场按全进全出设计,但由于猪舍不配套,真正饲养时则很难做到。整栋猪舍全进全出,可提高生产性能21%—250/0.而整个猪场全进全出,可提高生产性能30%(美国大豆协会朱汉守)。
四、猪舍规模过大
一般情况下,一栋猪舍饲养的猪数量越多,发病率越高。除非能够很好地控制猪舍的环境,特别是空气,否则不建议超过500头猪。
目前的趋势是猪越养越大,因此在育肥舍的时间可能会延长3—4周,因此,育肥舍的数量可能需要增加,而且育肥猪在100千克以上时的占地面积要相应增加。

五、猪舍的建筑的质量
有的猪场很豪华,用琉璃瓦,铝合金门窗等,但大部分猪场比较寒酸,能省则省,结果是要经常维修,建设维修成本更高。猪舍要适合养猪,要考虑的是保温、通风和降温的问题,主要目的是让各种阶段的猪感到舒适。
1)定位栏的硬件不好,造成损伤和生产力下降:配种舍和怀孕舍主要是降温和通风。配种舍顶都要有保温层,墙面最好也有保温层,并在一端安装湿帘,水帘的厚度一般在12厘米以上,另一端安装风机,湿帘的面积和风机的容量需要根据猪舍的面积计算。另外,降温的能力与猪舍的密闭性能有关,四处漏风的猪舍不容易降温。
经产母猪定位栏的宽度需要至少62厘米(净宽),而后备母猪的定位栏需要小些,净宽56厘米足够。地面需要平整,漏出的水能够流到粪沟内,坡度大约3—5度。母猪的后躯部位漏缝一定要足够宽,以利于粪尿的泄漏,保持后躯的洁净。现实情况下,很多母猪躺卧在污水中,造成严重的不适。定位栏的焊接一定要认真,不应留下太多的锐利的边角,防止肢蹄的损伤。
饮水器太高可造成饮水喷到地面上,若位置低于中间,则影响母猪采食,因此建议不安装饮水器,而将水放在料槽内。以保证充足的饮水。
2)公猪舍的栏位面积太小,不利于公猪的运动:公猪需要运动,因此建议至少每头公猪有10平方厘米的面积。保温和通风与母猪舍一样。采精栏要安装人员的逃生区,即建立隔栏,只允许人员迅速撤离,而公猪过不去,防止公猪对人的攻击。人工授精实验室应利于清洁,否则可造成精液污染,影响配种。
3)产房过于潮湿,而且容易损伤仔猪。产床最好高架,以降低猪舍的温度,而湿度高是仔猪腹泻的原因之一。另外,产床的毛刺和锐利的边角更容易损伤仔猪,特别是在吃奶的时候,仔猪前指关节处的皮肤往往有损伤,就容易感染细菌。所以最好用圆滑的、没有毛刺的漏缝板,或者普通漏缝板安装后用钢制刷子充分打磨,去除毛刺,使之不能造成仔猪的损伤。
4)保育舍保温不理想。寒冷季节,保育舍保温是重点,保温的方式很多,主要有热风炉和地暖,也有室内生火炉的,其中最理想的是地暖。但若锅炉太小,不足以将地板加热,特别是夜间,烧锅炉可能不及时,造成白昼的温差增大,对仔猪应激反应比较大。
六、料槽设计不利于猪的采食或易造成浪费
无论是保育还是育肥猪舍的料槽在大部分猪场都存在问题,料位不足,而且小猪容易钻人,或者容易溢出,造成饲料浪费。这些损失往往容易被忽略,而这也是猪场最大的损失。
根据每栏的饲养数量确定料位,一个料位有3~4头猪采食,若料位不足,容易造成栏内均匀度不理想。料槽太浅或者太窄是饲料溢出的主要原因,料槽出料口不能高出料槽的外沿,否则漏出饲料就容易溢出。
另外,每个猪栏最好安装两个饮水器,一高一低,有利于不同大小的猪饮水,饮水器高度与站立的猪肩齐平即可。
七、病猪舍和病猪栏的设计不合理
病猪是传播疾病的最重要源头,大部分情况下,病猪可以通过嘴鼻的直接接触传播疾病,也可通过污染的粪尿以及飞沫传播。因此,建议将病猪舍建在远离健康猪舍的位置,并由专人管理。每栋保育和育肥猪舍要设立病猪栏,病猪栏需要与健康猪栏完全隔开,不留空隙,以免病猪与健康猪隔栏发生直接接触。康复后的病猪不能回到健康猪栏。
八、病猪解剖台位置不当
有的猪场有解剖室或解剖台,有的猪场没有。
其实病死猪一旦被打开,就容易将病原微生物暴露,污染环境,从而造成疾病的扩散。
解剖台或解剖室不能离猪舍太近,设计应利于清洁和消毒,剖检后的尸体不能随意丢弃,最好有尸体掩埋或焚烧场所。
九、装猪台的设计不利于生物安全
装猪台应该是生产区与外界相通的唯一通道,然而这一区域也最容易被污染,成为疾病传人猪场的重要通道。
1)装猪台应该设计成单向通道,到装猪台的猪不能再返回到猪舍。
2)应该有利于清洗、消毒,而且污水和粪尿需要有专门的管道流入污水处理设施,不能倒流进入猪场生产区。
3)应该有利于禁止猪场人员与外来装猪人员的接触,要安装门,划定界限,杜绝猪场人员上到装猪台上。

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因素以及其解决的措施


养猪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母猪的繁殖效率,随着养猪业的大力发展,国外优良品种的不断引进和推广利用,规模化集约化猪场的建立,母猪繁殖障碍问题表现的越来越突出,其严重制约着养猪业的再生产及饲养成本的降低。目前,母猪繁殖障碍问题已经成为提高养猪业经济效益的瓶颈。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因素以及其解决的措施。

1、影响因素

公猪方面。公猪方面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公猪精液质量不佳造成的,而引起公猪质量较差的主要原因包括对公猪的饲养管理不当,如营养不良或者营养过剩,养殖环境恶劣,饲养管理粗放等导致公猪生产的精液质量不良。另一个引起公猪精液质量差的原因是精液的生产不规范,目前对母猪配种多采取人工授精的方法,需要采集精液后进行检测和稀释,如果精液采集不规范,或者对采集到的精液没有经过镜检,稀释的程序不合理等会影响到精液的品质;精液在稀释后需要进行保存,如果保存不当极易影响到精液的质量,另外,如果选择外购精液配种的情况下,运输不当,如在夏季或者冬季没有做好降温和保温的工作会导致精子活力下降,甚至死亡。在运动过程中精液受到剧烈的震荡也会导致精子活力下降,死亡数量增多。

母猪方面。母猪方面的因素主要是指对母猪的饲养管理不当,首先母猪的营养是否合理不但关系到母猪的生长发育,还关系到母猪的繁殖性能,如果母猪饲喂过量,精料的饲喂量过多,会引母猪的体况过肥,影响健康卵子的生成和排卵。还会导致基础的能量代谢旺盛,而引起内分泌失调,会使子宫内环境发生改变,从而使受精卵的着床受到阻碍。而如果在精料的饲喂量较少的情况下,则会导致母猪的营养不足,生长发育受阻,与繁殖相关的器官发育不良,易导致母猪不孕,即使成功受孕也会影响到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流产、早产、弱仔、死胎的几率增加。对母猪的管理不当,如饲喂发生霉变、有毒的饲料,会导致母猪中毒,影响妊娠结果。对母猪管理粗放、卫生条件较差等也是导致母猪繁殖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另外,当母猪患有生殖系统疾病时必然会影响到母猪的繁殖性能,如子宫内膜炎、卵巢囊肿、输卵管炎等。

配种操作不当。对母猪进行适时的配种可保持母猪较高的繁殖性能。如果没有掌握好母猪的配种时机,过早配种会导致精液不能进入子宫内或者精子到达受精位置后卵子还未排出,精子失活,而如果配种过晚则会由于卵子排出一段时间后精子还未获能,导致卵子失去受精能力。另外,在配种时没有检测好精液的品质,在配种工作进行时没有对母猪的外阴或者公猪的包皮进行消毒。

疾病因素。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疾病因素主要有病毒性疾病和细菌性疾病,其中病毒性疾病主要包括乙型脑炎、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等,细菌性疾病主要有布氏杆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等。

其他因素。除了以上几方面的原因外,还有一些因素也会导致母猪的繁殖性能下降,如养殖环境不良,猪舍的卫生条件较差,空气质量不佳,防暑御寒的工作不到位等均会导致母猪的繁殖性能下降。另外,母猪的年龄过大、妊娠期发生外伤、遗传因素等也是主要影响因素。

2、解决措施

为保持母猪较高的繁殖性能需采取综合有效的措施。在公猪方面要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提供适宜的营养,保持公猪每天的运动量,以使种公猪保持旺盛的性欲,生产出优质且量多的精液。在采精时要方法得当,确定适宜的采精频率,并在采精后按程序对精液进行检测、稀释。然后将稀释好的优质精液进行合理的保存。对于需要进行运输的精液则要使用保温箱,在夏季箱内要加冰块,冬季则要加热水袋,避免高温或者低温对精液的影响,在运输过程中要避免精液受到强烈的震动。

配输配种时要使用检测合理的精液,在操作时要规范进行,对母猪、公猪以及输精用的工具进行彻底的消毒,防止配种时将病菌带入。配种时要掌握适宜的配种时机,掌握母猪的发情症状,做好适时配种,以提高配种受胎率。

母猪方面要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合理饲喂,提供营养全面且配比合理的饲料,保持母猪适宜的体况,避免母猪过肥或者过瘦。尤其是对于初产母猪来说,在配种前可对母猪进行短期优饲,以提高卵子的质量和数量。母猪在配种时和分娩时都要方法得当.消毒彻底,以免母猪发生生殖系统疾病。做好妊娠母猪的保胎工作,不可饲喂发生霉变或者有毒的饲料,防止母猪在妊娠期发生打斗和冲撞,以免发生机械性流产,因此可将妊娠母猪进行单圈饲养。保持母猪群适宜的年龄分布,对于年龄过大,繁殖性能较差的母猪要及时的淘汰。

预防疾病的发生。疾病因素是引起母猪繁殖性能下降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除了要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外,还要做好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工作,并进行定期的消毒。同时还要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做好免疫接种的工作,将疫病控制在源头,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1.、繁殖过程中的激素调控
母猪在繁殖过程中,主要受促卵泡素(FSH)和促黄体素(LH)的激素作用。FSH和LH的分泌受下丘脑—垂体轴的调控,同时对下丘脑—垂体轴产生负反馈作用。各种因素对母猪繁殖过程的作用较为复杂,主要通过影响两个途径而发生作用:一方面,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作用影响LH和FSH分泌,从而进一步对卵泡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另一方面,直接作用于卵巢对卵泡细胞的增殖、生长和分化起作用。
1.1母畜发情机制
卵巢上的卵泡发育、成熟和雌激素产生是发情的本质。正常发情主要有三方面的征状:卵巢变化、生殖道变化和行为变化。
1.1.1卵巢变化
雌性动物发情开始之前,卵巢卵泡已开始生长,至发情前2~3天卵泡发育迅速,卵泡内膜增生,至发情时卵泡已发育成熟,卵泡液分泌增多,此时,卵泡壁变薄而突出于卵巢表面,在激素的作用下,促使卵泡壁破裂,致使卵子被挤压而排出。
1.1.2生殖道变化
发情时卵泡迅速发育、成熟,雌激素分泌量增多,强烈地刺激生殖道,使血流量增加,外阴部表现充血、水肿、松软、阴蒂充血且有勃起;阴道粘膜充血、潮红;子宫和输卵管平滑肌的蠕动加强,子宫颈松弛,子宫粘膜上皮细胞和子宫颈粘膜上皮杯状细胞增生,腺体增大,分泌机能增强,有粘液分泌。发情盛期粘液量多,且稀薄透明,发情前期粘液量少,而发情末期粘液量少且浓稠。
1.1.3行为变化
发情时由于发育的卵泡分泌雌激素,并在少量孕酮作用下,刺激神经系统性中枢,引起性兴奋,使雌性动物常表现兴奋不安,对外界的变化刺激十分敏感,常鸣叫,举尾拱背,频频排尿,食欲减退,泌乳量减少,放牧时常离群独自行走。同时,雌性动物有性欲表现,主动寻找或接近雄性,两后肢叉开,愿意接受爬跨与交配,交配时静立不动,也爬跨其它雌性动物。
2、母猪繁殖障碍的原因
2.1遗传因素对猪只繁殖性能的影响
2.1.1品种胎次
有些品种本身的繁殖能力低,如:皮特兰、杜洛克等,造成产仔数少。由于品种的原因,产仔数提高非常困难,而长白或大白猪的繁殖能力要稍好些。我国地方品种在繁殖产子性能有一定的优越性。年龄及胎次影响产仔数的多少,同时影响产活仔数的多少。1-2胎的母猪繁殖性能低,排卵数少,产仔数少;3-5胎繁殖性能最好,产仔数及产活仔数最高,6-7胎以后的母猪繁殖性能有所下降,产仔数及产活仔数下降。
2.1.2生殖器官发育畸形
胎儿时期,这些母猪在母体子宫内发育障碍,生殖细胞或受精卵出现异常,而发生生殖道不发育或发育异常,如子宫颈的形状、位置不正常,阻碍精子进入子宫内,造成不孕。导致先天生殖内分泌机能不全,使得这些母猪不会达到性成熟或不能正常发情,最终丧失繁殖机能。
2.1.3卵巢发育不良
长期患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小母猪易发生卵巢发育不良,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寄生虫病等。由于卵巢发育不良,使得卵巢内没有较大的成熟卵泡以致不能分泌足够的引起发情的激素。由于性染色体组的结构异常而导致胎儿同时具有卵巢和睾丸组织;雌性胎儿发育期分泌过量的雄激素,可导致雌性的生殖道发育呈现某些雄性特征;胎儿期,若睾丸不能分泌足够的雄激素,雄性生殖器官就得不到充分的发育,从外观看像母猪。各种形式的两性畸形个体不具备完全的卵巢,无法进行正常繁殖。
2.2营养因素对猪只繁殖性能的影响
影响繁殖效率的因素中,营养因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营养因素主要包括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元素等。理想的营养水平作为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重要因素,已引起广泛关注,期望通过改善营养水平以提高母猪的繁殖能力。
2.2.1能量对猪只繁殖性能的影响
能量不足或过剩都会影响母猪的繁殖。能量不足导致猪体况过瘦,抑制了下丘脑产生促性腺激素释放因子,降低了促黄体素和促卵泡素的分泌,推迟了母猪的发情。能量过剩导致母猪过肥,使得卵巢及其他生殖器官被脂肪包埋,子宫输卵管不通,造成母猪排卵减少或不排卵,造成母猪屡配不孕,甚至不发情。妊娠期给母猪过高能量,会使猪体过肥,子宫体周围、皮下和腹膜等处脂肪沉积过多,导致子宫壁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胚胎死亡。表1显示不同体况对母猪繁殖能力的影响。
表1.母猪体况影响繁殖成绩

2.2.2蛋白质对猪只繁殖性能的影响
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不仅可使膘情下降而且新陈代谢发生障碍,其中包括生殖系统机能性或变性性变化。常表现为一侧或两侧卵巢萎缩、持久黄体、发情排卵都不明显。
2.2.3维生素对猪只繁殖性能的影响
维生素是一类动物代谢所必需而需要量极少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因在动物饲粮中所占比重极少,其作用往往被忽视。多种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维生素都对种猪的繁殖性能有某种程度的影响。
维生素A不足或缺乏,可使子宫内膜上皮变性角质化,胚胎着床受阻,卵细胞及卵泡上皮变性,卵泡闭锁或形成囊肿。内分泌功能发生紊乱,激素分泌不足、分泌减少或完全停止。公猪缺乏维生素A时,会出现睾丸组织退化,性欲下降,精液品质差,精液量少、稀薄、密度不高。
维生素B缺乏时,导致发情周期失调、生殖腺变性。影响繁殖母猪的食欲,抑制胎儿存活和生长发育,造成死胎、弱仔增多。
维生素E不足,可导致胚胎死亡并被吸收。维生素E轻度不足,对妊娠和分娩无影响,但可能产出死胎、弱胎或无生命力的胎儿;严重不足时妊娠中断,胚胎于着床后死亡、被吸收及隐性流产。长期维生素E不足.卵巢和子宫黏膜发生变性,不能再妊娠.变成经久性不孕。
母猪非怀孕期间维生素D不足可使繁殖能力降低,卵巢萎缩,子宫弛缓。妊娠期间维生素D不足,可使怀孕期延长,过度缺乏会造成新生仔猪先天骨畸形,母猪本身骨骼也受影响,同时可影响钙磷代谢引起不孕。各类维生素需要量见表2。

2.2.4矿物质对猪只繁殖性能的影响
磷缺乏时,可使卵巢机能受到影响,阻碍卵泡的生长和成熟,表现为无情期。钙不足时,可影响子宫的紧性,而易发生感染。钙不足、磷过多时可引起卵巢萎缩,质地坚硬,发情后生殖器官出血严重,排卵延迟、受胎率低。母猪缺锌可使子宫衰退,影响乳的合成;可影响性器官发育和繁殖力,公猪睾丸萎缩,精子生成障碍,生殖力低。有机铬可通过影响生育力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增加仔猪初生重。母猪缺铜可使受精率受到影响;母猪饲料中铜不足,仔猪血浆铜蓝蛋白降低,死仔数提高。缺锰会导致骨骼发育异常,新生仔猪会出现运动失调,母猪缺锰可导致不发情、流产及死仔数增加。种公猪缺硒可使睾丸的曲精细管生殖细胞与精囊腺发育不良,造成睾丸退化,影响种用;母猪缺硒时发情无规律或不发情,受胎率低,会产生死胎或弱胎,产乳减少,免疫能力下降,严重时能使猪的蹄壳从冠状环脱落。表3显示妊娠泌乳期母猪的矿物质日需要量。
2.3环境因素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2.3.1日照
7、8、9月份断奶成年母猪乏情率比其他时间断奶的高,青年母猪尤其明显。这些母猪不发情时间可以超过数十日。每日光照超过12小时对发情有抑制作用。受遗传进化因素的影响,7月份卵巢活动进入休止期,10~12月性周期开始恢复,若在日照变短的秋季接受妊娠则母体还未准备好,易发生季节性流产。季节对舍外和舍内饲养的母猪发情影响都很明显。
表3.妊娠哺乳母猪各类矿物质推荐日需要量

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其处理措施

注:NRC_1998第十版猪营养需要量

2.3.2温度
夏天环境温度达到30℃以上时,卵巢和发情活动受到抑制。夏季炎热的气候使得公猪精液品质下降,精液密度降低、精子活力下降、畸形率升高,造成母猪受孕率低下,返情率高等。深秋季节气温变化较大,昼夜温度剧变,夜间有时能降到0℃,务必做好防寒保温工作,控制舍内温度不低于18℃。
2.3.3饲养密度
断奶后单独圈养的成年母猪发情率要比成群饲养的母猪高。随着猪群的增大,彼此间相互打斗,增大了蹄肢病和乳腺病的发生;营养吸收效果变差;公猪试情和人工发情鉴定的效果变差。
2.4疾病因素
2.4.1慢性疾病
慢性消耗性疾病会使母猪消瘦,母猪若发生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可引起母猪不发情。导致卵巢小而没有弹性,表面光滑,或卵泡明显偏小。
2.4.2中毒性因素
母猪对霉变类饲料十分敏感。其中玉米赤霉烯酮,具有明显的雌性激素样作用。可使未性成熟的小母猪外阴肿胀,分泌黏液,呈现类似发情的特征。性成熟的母猪呈现频繁发情,假发情或发情不明显,乳房肿胀,妊娠母猪出现返情、流产、死胎、假孕、木乃伊等症状。
2.4.3生殖类疾病
未排尽的死胎,会影响到子宫的正常功能,从而影响母猪黄体的退化和卵泡的发育,造成不发情。胎衣不下,恶露不净容易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阴道炎会改变生殖道内环境和功能,而且影响母猪的正常发情。
2.4.4引起繁殖障碍的病毒性疾病
母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表现为母猪厌食,体温升高,可见流产、死胎、早产,出现木乃伊胎。仔猪死亡率可达50-70%,最高可达100%。常见疾病有细小病毒病:特别是初产母猪产出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新生仔猪死亡或弱仔,而母猪本身却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感染后母猪可能再发情或既不发情也不产仔。70天后感染可正常产仔,仔猪带毒。猪瘟: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不典型,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低,母猪感染后免疫力下降,引起繁殖障碍,妊娠10天感染,胚胎死亡并被机体吸收。10-15天感染则死胎增多。产前1周感染并不影响仔猪存活,但影响发育。猪流行性感冒产前30d感染易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早产。蓝耳病最易感为怀孕中后期母猪,尤其90d后,胎儿最易感。伪狂犬病妊娠早期,感染后10d流产;妊娠中后期,感染3周后、恢复期内流产;妊娠3个月后,胚胎病变和胎儿死亡。猪乙型脑炎妊娠40~60d感染胎儿死亡和木乃伊化;妊娠后期易发生流产。
2.5繁殖技术因素对猪只繁殖性能的影响
2.5.1公猪精液品质
由于气候环境差异对精液的品质产生影响。人员操作的经验水平对精液质量也存在很大的影响,用精液密度低、精子活力差、畸形率高的精液与母猪配种,造成母猪受孕率低下,返情率高等。
2.5.2母猪发情鉴定
识别母猪发情征象的经验不足或工作疏忽大意,不能及时发现母猪发情,出现了假不发情现象。错过母猪的最佳配种时期,导致受胎率低、空怀返情比例增高,繁殖成绩低下。
3.改善生产成绩的方案及处理措施
除品种自身先天因素外,影响母猪生产能力的因素还包括营养、人工授精技术、环境、卫生等多方面因素。选择科学合理的饲料,不断改进提高人工授精技术、准确鉴别母猪的发情配种时机,控制好温度、湿度、空气质量、通风等环境条件,搞好母猪日常生活及分娩时卫生,使得母猪生产成绩达到猪场预订的生产目标
3.1注重种猪的选种选育
加强对后备母猪的选择,详细了解小母猪的父母及其系谱,存在遗传问题而对后代造成不良影响的小母猪不能作种猪培育。第一胎出生的仔猪一般不能留作种用。4~5月龄内让小母猪充分发育,禁止将发育不良的小母猪留作种用。特别是外阴发育不正常或有雄性特征的母猪不能留作种用。后备母猪从5~6月龄开始与空怀母猪一起,每天用试情公猪试情两次,以通过公猪的气味、声音以及接触刺激母猪的性腺发育,促使卵泡发育和发情表现。图1数据表明后备母猪自165日龄开始与公猪接触,有助于后备母猪的发情,不与公猪接触则会延迟发情日龄、降低发情表现。后备母猪必须经历三次发情、体重达到130kg、背膘在20mm以上方可进行初配。
3.2平衡各种营养成分
根据母猪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标准,科学配制日粮,应保证营养的全价性。切实改变饲料品种单纯和质量不良,提高蛋白质、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水平。补充足够脂肪,强化叶酸、生物素,均衡维生素E、硒及氨基酸等。为母猪提供优质蛋白质,注重蛋白质与赖氨酸的比例。饲喂l00mg/d维生素B2可提高胚胎存活率、产仔率和窝产活仔数。妊娠前期,给予低能量低蛋白的日粮(DE≤12.54MJ/kg,CP≤13%),且控制日饲喂量为1.8-2.0kg。妊娠中期,每千克饲料含粗蛋白质小于或等于14.5%,消化能小于或等于13.18MJ/kg,饲料采食量维持在2kg左右,最多不超过2.2kg。泌乳母猪日粮饲喂量(kg)=母猪体重×1%+0.5×哺乳仔猪头数,不得少于5kg。母猪每天要从饲料中摄取790g左右的蛋白质,才能满足泌乳和维持的需要。由于猪乳中含钙量约为0.25%、磷为0.116%,应适当给哺乳母猪补充钙磷比例合适的矿物质元素。适当的增加粗纤维饲喂量,对妊娠母猪有很大益处,妊娠母猪饲粮中加入纤维性饲料,能明显改善母猪的繁殖性能。通过合理的日粮管理,将母猪体况控制在理想的生产状态之下,挖掘最大的生产潜力,准确有效的控制生产成本。图2显示母猪体况评分标准,通过调节母猪日粮成分、日采食量将母猪体况尽可能控制在3分标准。
同时,尽可能将断奶后母猪发情间距控制在7日以内,随着断奶后发情间距的增加,分娩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断奶后10日以上发情间隔,则分娩率将会低于70%

引起蛋鸡无产蛋高峰期的几个重要因素及其解决方法


产蛋高峰期的产蛋量占整个产蛋期产蛋量的65%以上,产蛋重量占总重量的63%以上。所以蛋鸡的产蛋高峰期的饲养管理尤为重要,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常会导致蛋鸡无产蛋高峰期,从而使蛋鸡的产蛋率下降,给养殖生产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现简单介绍引起蛋鸡无产蛋高峰期的几个重要因素及针对这些原因的一些解决方法。

1、蛋鸡无产蛋高峰期的原因分析

自身因素。主要是指蛋鸡的体重。在蛋鸡群体中如果体型瘦小,或者过于肥胖的个体过多,就会导致蛋鸡无产蛋高峰期,因体重与蛋鸡的生产性能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也是代表鸡健康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蛋鸡的体重对其产蛋高峰期的长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8周龄前的体重,如果体重不达标则会对蛋鸡的产蛋高峰期造成影响。

饲料因素。营养全面且配比合理的饲料是保证蛋鸡产蛋率的首要条件。如果饲料的营养水平偏低,如长期提供低蛋白、低能量、钙磷比例失调或者不足、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供应不足的饲料时就会导致蛋的生殖机能低下,达不到高产的要求。如果饲料的质量不佳,发生腐败变质,饲料原料的含量较高,质量不达标等会造成鸡群的体重不达标,抵抗力下降,生长发育缓慢,易发生应激反应等,这些都是导致蛋鸡无产蛋高峰期的主要原因。另外,饲料的供应没有根据蛋鸡的生长阶段以及生理状态及时的更换,如开产前蛋鸡对钙磷和蛋白质的需求量增多,如果没有及时补充钙磷和蛋白质,或者更换饲料时没有过渡都会对蛋鸡的产蛋性能造成影响。

管理因素。对蛋鸡群的饲养管理不当也是导致无产蛋高峰期的主要原因。如果在育雏期的饲养密度过大,会导致蛋鸡在育成期的生长发育不整齐,出现以大欺小、以强欺弱的现象,从而使大的越大,小的越小,影响了鸡群的整齐度,从而影响产蛋高峰期的到来。饲养密度过大还会使鸡群的抗病能力下降,体质不佳,也会使蛋鸡达不到高峰期。鸡舍内的卫生条件较差,温度和湿度不适宜,通风不良,舍内的空气质量较差,当舍内氧气的含量低于16%以后就会影响到蛋鸡的生长发育,如果通风不良,则不能将有害气体及时的排出舍内,就必然会造成鸡的生长发育不良,易患病,体重不达标,从而使蛋鸡无产蛋高峰期,产蛋性能下降。对蛋鸡的光照管理不良,如光照时间过短,光照强度弱,或者不严格的按照光照程序来操作,使开、关灯的时间没有规律,而鸡的生殖系统对光照的变化表现的较为敏感,因此,不良的光照管理会导致蛋鸡的产蛋高峰上升缓慢。鸡易发生应激反应,饲养管理不当导致蛋鸡出现应激反应,如喂料时间发生改变、换料时没有过渡、突然的停水、停电、气温突变、受到电惊吓等都会导致蛋鸡发生应激反应,而使产蛋无产蛋高峰期。鸡易患病,如果在治疗和预防疾病时对产蛋鸡用药不当,如使用磺胺类药物,或者金霉素等,这些会对蛋鸡的产蛋性能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会损伤到生殖系统。

疾病因素。当蛋鸡患有一些疾病后不但会影响其健康,还会影响到蛋鸡的产蛋性能。当蛋鸡患有某些传染性疾病时如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等,会造成生殖系统受到严重的损坏,或者会导致生殖系统发育不良,而影响鸡群产蛋高峰期的到来;另外,当蛋鸡患有输卵管炎和卵巢炎等生殖系统疾病时也会影响鸡群产蛋高峰期出现。

2、解决方法

提供适宜的营养,保证饲料的质量。根据蛋鸡各生长阶段以及生长和产蛋的需求提供适宜的营养水平,在产蛋前就要适当提高日粮中钙的含量,以满足产蛋的需求。做好育成期蛋鸡的体重控制工作,提供适宜的营养,以保持合适的体况,提高鸡群的整齐度,就要根据实际生产中蛋鸡的体重情况,合理的提供饲料,确定最佳的饲喂量。要注意在产蛋高峰期要提供高营养的日粮才可满足机能对营养的需求。另外,在产蛋高峰期到来前还要补充适量的维生素,以避免因维生素缺乏而导致的蛋鸡排卵数减少。

加强管理。育雏阶段要做好分群的工作,加强蛋鸡各阶段的饲养管理工作,在育成期主要做好蛋鸡的体重控制工作,以提高鸡群的整齐度,对于偏瘦或偏肥的蛋鸡要有针对性的进行饲养,以将体重调整到标准围。及时根据蛋鸡的实际情况更换饲料,要注意换料时要逐渐的过渡,以免产生换料应激。做好蛋鸡的光照管理工作,一般要求在产蛋期要全天保持16-17h的光照,不可随意的改变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要尽量避免出现停电的现象,开关灯的时间也要有规律。做好饲养环境的管理工作,包括保持舍内的环境卫生,控制好温度和湿度,进行合理的通风换气,以保持舍内空气新鲜,调整适宜的饲养密度,定期对鸡舍、工具等进行消毒。在疾病流行时期还要进行带鸡消毒。

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对鸡群做好保健工作,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种疫苗。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要合理的用药,不可使用会导致产蛋率下降,或者影响产蛋高峰期的药物。

蛋鸡无产蛋高峰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

有的蛋鸡在产蛋过程中没有集中产蛋的时期即产蛋高峰,造成蛋鸡没有产蛋高峰的原因有很多,今天搜牧小编就给大家分析分析蛋鸡没有产蛋高峰期的原因:
鸡群开产日龄滞后,开产后产蛋率上升缓慢。27~28周龄才达到80%,以后的最高峰值也达不到90%。这种情况就可以认为蛋鸡没有产蛋高峰期。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1.品种不纯。使用商品蛋鸡受精所产的种蛋孵化出来的后代,品种退化。产蛋率维持在70%左右。采取什么措施也不会提高产蛋率。
对策:认真选好种鸡苗,到正规大些的种鸡厂购雏鸡。
2.后备鸡培育得不好。育成阶段饲养管理不好或天热等造成后备鸡生长发育受阻,特别是12周龄之前的阶段内,对饲养管理不重视,营养不好,体重没有达到品种标准,鸡群体重大小参差不齐,均匀度不好。到开产周龄体重仍然不达标,大小参差不齐,胫骨很短。换上产蛋高峰期高蛋白质饲料进行饲喂,产蛋率仍然升不上去。过肥、过瘦的母鸡都不产蛋,只有发育正常的母鸡才产蛋。
对策:
搞好育雏、育成阶段的饲养管理,特别是要重视育成阶段。适当限饲,经常称体重,根据体重是否达到标准或超重而调整配方,使育成鸡开产时,体重80%以上达到开产体重,胫骨长度也达到该品种长度。这样的鸡群才能高产,产蛋率上升快,容易达到高峰。
3.饲料品质不好,有钱买药,舍不得喂好饲料。为了降低饲料成本,不用好的预混料或大量加脱毒不好的棉籽饼、菜籽饼、花生饼等,甚至饲料原料掺假,特别是豆粕、鱼粉、氨基酸等蛋白原料的掺假,直接影响产蛋率。或者自配料,饲料配方不合理,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不足,也同样影响产蛋率,直至没有产蛋高峰期。
对策:使用营养全面、质量可靠的饲料。在选料上,不要单纯追求便宜(价格低),要选择好原料,不掺假、不发霉、无毒的原料。在使用中要看一下,给你带来多大效益。一定要算一下料蛋比,哪一种更合算。饲料营养除保障生存维持生命的营养之外,多余的营养才变成鸡蛋,多余的太多是浪费,多余的少,产蛋率不高。
4.鸡开产后气候不好。如果鸡进入产蛋高峰期是炎热的夏季,天热,鸡采食量减少,管理跟不上,鸡群很难产蛋率达高峰。
对策:注意随时随地的气候变化,尽量减少因气候所造成应激的减蛋。经常搞好鸡舍环境控制,空气流通。
5.没有搞好转群管理。转群管理不及时,或虽转入产蛋鸡舍,但没有及时更换饲料或是产蛋率达5%时仍使用育成鸡料,没有及时更换成高峰期用的饲料。
对策:
①及时转群并更换饲料。转群一般在18~20周龄进行,转群前注意对鸡舍、设备、用具等进行严格消毒,注意检查各种设备是否安装齐备,是否合乎使用要求。转群要根据季节选择晴天进行,同时要严格挑选,注意把体重不够标准及病弱鸡剔除,把发育期相同的鸡安排在同排笼子里,便于生产管理。
②饲料及时更换。母鸡刚转入产蛋鸡时,仍喂育成鸡饲料,待鸡产蛋达5%时要及时更换蛋鸡饲料。
③严格进行补光。产蛋鸡从19周龄起每天需要光照13~14小时,以后每周增加半小时,一直加到17小时,以此维持产蛋高峰。当准备淘汰整群鸡时,可以在最后一个半月左右将每日光照提高到18小时。每平方米使用一个25瓦的灯泡,距地高度1.8~2米。产蛋鸡补光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满足鸡体的营养需要。尤其是蛋白质、钙、磷等。
④环境控制到位。产蛋鸡最适宜的温度是15℃~25℃,当低于10℃或高于32℃时,鸡群产蛋率明显下降。鸡舍相对湿度以55%左右为宜。鸡舍还要保持空气新鲜,空气中氨气、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过高都会损害鸡的健康,从而造成鸡群产蛋率下降。因此,在不同季节里,要根据气温和气候状况,在基本保证鸡舍温、湿度合适的情况下,进行通风换气,冬季要保暖通风,夏季防暑降温,加大通风量。

母猪产后不发情的病因及其综合疗法


1病因分析

疾病因素。据报道,母猪由于患有疾病而导致不发情或者发情异常大约达到30%左右。母猪患有繁殖障碍性疾病,如乙脑病毒病、蓝耳病、细小病毒病、猪瘟、伪狂犬病以及附红细胞体病等,会导致机体出现不发情以及其他繁殖障碍症。母猪患有产科疾病,如乳房炎、无乳症、子宫内膜炎、卵巢囊肿等,会导致其断奶后更容易出现不发情或者发情不正常的现象。母猪患有寄生虫疾病,如断奶后没有及时对体内、体外寄生虫进行驱除,导致不发情。

饲养管理不当。饲养环境较差,饲料中缺乏足够的营养,没有及时受到性刺激等,都会引起不发情;后备母猪阶段体况过肥,导致卵巢内存在大量的脂肪,使卵泡上皮脂肪发生变性.卵泡明显萎缩,从而引起不发情。部分猪场给母猪没有饲喂专用饲料,而是饲喂生长育肥猪饲料,由于无法摄取足够的维生素E等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导致其断奶后无法正常自然发情。

环境原因。夏季气候炎热,尤其是当环境温度超过30℃时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暑降温措施;冬季气候寒冷,尤其是当环境温度低于-10℃时没有加强保温防寒,且无法协调好猪舍空气质量、光照;圈舍面积过小,母猪缺乏运动。这些环境因素都会抑制发情活动,从而出现产后不发情。

青年母猪过早初配。青年母猪过早进行配种而妊娠,既会造成产仔数量少、仔猪初生重小、断奶重小以及成活率降低,还会对母猪自身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使其达到成年后的体重要比同一品种的同龄母猪明显降低,导致其在产仔断奶后延迟发情,部分甚至会不出现发情。

2.治疗措施

激素催情治疗。主要选择使用的有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及三合激素等。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主要是指促黄体生成素(LTH)、促卵泡成熟素(FSH),能够有效对母猪进行催情,并促使排卵。经产母猪断奶后经过15天没有出现发情时,则要加强日常观察。经过21~23天依旧没有出现不发情的母猪,则要根据机体膘情以及体型大小,肌肉注射1000万~1500万IU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同时配合肌肉注射5001U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中药催情治疗。取12g乌药、15g陈皮、12g川芎、12g小茴香、12g白芍、15g香附、15g当归、lOOmL白酒,添加适量水煎煮后给病猪每天内服2次,每次再添加25ml。白酒。也可取30~50g淫羊霍、20~40g山当归、30~50g益母草、30~50g明月草、20~30g红泽兰,加水煎煮后给病猪内服。还可取30g白术,30g淫羊藿,20g桃仁,30g赤芍,20g白芍,50g甘草,30g黄精,20g连翘,50g益母草,30g熟地,30g仙灵脾,30g槟榔,40g蒲公英,30g白头翁,30g当归,20g红花,30g茯苓,40g阳起石,40g瓜蒌,30g菟丝子,添加适量水煎煮2次,混合成2~5kg药液,分成3次给病猪服喂,治疗效果较好,以上药量适宜体重为lOOkg的母猪使用。

疾病治疗。如果母猪患有阴道炎或者子宫炎而导致不发情,可采取下述方法进行治疗,而长时间不出现发情的母猪,则要尽快采取淘汰处理。病猪可向子宫注入30mL添加有100万IU青霉素的25%高渗葡萄糖液,经过30min左右即可进行配种。也可取lg氯化钠、2g碳酸氢钠、9g葡萄糖、lOOml,蒸馏水(注意先进行灭菌再添加碳酸氢钠),充分混合后取20~30mL药液,添加40万IU青霉素、0.5g链霉素,向子宫内注入,经过30min进行配种具有较好的效果。

药物预防。对于初配母猪,可在配种前大约1个月免疫接种细小病毒灭活苗,可避免母猪不发情或者发生空怀、流产。母猪配种前40天左右,可免疫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按照使用说明书添加生理盐水进行稀释;产后经过40天再接种1次,能够有效预防产后不发情。母猪产前1个月可饲喂土霉素或者附红康,连续使用1星期;产后再连续饲喂1星期,能够预防由于感染附红细胞体并而导致的不发情。

供给平衡营养。为确保母猪能够正常发情配种,必须供给均衡的营养,保持膘情、体况适宜。为避免母猪体况过肥,可适当增加青粗饲料的喂量,且饲料中维生素水平适当提高,而调低日粮中的能量,或者酌情减少饲喂量,并适当增加运动。为避免母猪体况过瘦,要适当提高能量饲料以及蛋白质、维生素的添加量,饲喂量提高,供给充足的营养。

及时断奶。在母猪哺乳期间,适当减少仔猪的哺乳次数或者及时进行断奶.能够确保母猪及早发情。一般来说,母猪产后第1星期,每间隔2~3h进行1次哺乳;产后2~3星期,每间隔4h左右进行1次哺乳;第4星期,每天进行2次左右的哺乳即可,从而使母猪再经过大约l星期就能够出现发情。为促使母猪产后及早发情进行配种,可适当缩短哺乳期。如果猪场饲养管理条件较好可在仔猪4周龄进行断奶,饲养管理条件较差的猪场在5周龄必须进行断奶,此后经过大约1星期即可出现发情。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690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