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棘红螺

[学名]: Rapana pechitiensis
[资源名称]: 强棘红螺 
[形态特征]:
  与脉红螺相比棘强大。Grabau King(1928)根据我国北戴河的标本建立强棘红螺种。以后Kuroda(1957)将其列为脉红螺的亚种。后另有学者认为是脉红螺的一个地理居群。
 
[原产国家]:  [原产省份]:  [原产地区]:我国河北省北戴河,秦皇岛  
[地理分布]:我国河北省北戴河,秦皇岛一带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其栖息场所多在生有中国蛤蜊,蛤仔和竹蛏等处,并以其为食物。冬季多分散生活,并有潜入泥砂中的习性。

相关推荐

梨形红螺


[学名]: Rapana rapiformis
[资源名称]: 梨形红螺
[外文名]: Turnip-shaped rapa
[形态特征]:
 
壳呈梨形,壳质较薄,螺层约5层。缝合线凹陷呈沟状。螺旋部低小,体螺层上中部膨大,基部收窄。肩部凸,肩角不够明显,角上有一列半管状棘。壳表紫褐色或褐色,有许多细而密的螺肋,在体螺层有数条粗螺肋,肋上有棘。壳口宽大,外唇薄,弧形内缘有细褶襞;内唇光滑。脐宽而深。厣角质。
 
[原产地区]:我国的浙江以南沿海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中国、西太平洋、印度洋和加利福尼亚沿岸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生活于低潮线至数米水深的泥沙底

 
[性别类型]: [品种特性]:优质,其它
[食性]:肉食性 [底质类型]:泥质
[栖息水层]:中层
[生活方式]:底栖
[资源类型]: [主要用途]:食用,研究教学,其它

脉红螺


[学名]: Rapana thomasiana
[资源名称]: 脉红螺
[别名]: 红螺、菠螺、海螺
 
[形态特征]:
  贝壳大,壳质宽厚,螺层约6层,缝合线比较浅。螺旋部微起。体螺层宽大。壳面密生较低的螺肋,各螺层的中部和体螺层的上部有l条形成青角的螺肋,肩角将螺层分为上下两部分。在肩角上有角状突起,体螺肩角下部有3一4条具有结节或棘刺状突起的粗螺旋肋。壳面黄褐色,具棕色或紫棕色斑点、假脐。犀角质。
 
[原产国家]:  [原产省份]:  [原产地区]:辽宁省、山东省等地  
[气候带]:暖温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与南海,日本沿海和朝鲜半岛沿海。在我国南部沿岸产量较少,青岛、大连东沟等地产量较大。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幼贝生活在低潮线附近岩石间,成贝多生活在低潮线以下的数米深的海底,有时钻入泥沙内生活。5-8月产卵。卵子包于革质鞘内,鞘狭长,很多个相连附着在岩石或其他物体上。

吴强:博士后回乡养殖棘胸蛙回报社会


吴强正在饲养房忙碌

宜宾市兴文县仙峰苗族乡居坪村穷孩子吴强,1999年考入大学离开村子,努力求学直到博士后毕业,在贵州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工作,日子过得体面舒适。2013年7月,34岁的吴强利用假期带着妻子女儿回到家乡养起了棘胸蛙(俗称木槐),他说要带领村民发展养殖致富,他要用所学的知识感谢大家对他求学路上的帮助。

一年过去了,他的产业梦如何了呢?带着疑问,记者8月11日走进了这个小山沟。

勤奋苦读走出山沟

第一次见到吴强,他正蹲在池子边上观察小蝌蚪的活动情况。古铜色的皮肤已经晒得发亮,普通的衣着和朴实的言语很难想到他是一位博士后。从池子边回到屋里,吴强递过刚泡好的热茶,讲起他辛酸而温情的求学经历。

居坪村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沟里,离乡政府10多里路。那时泥巴与竹片混合铸成了家里的墙,后来茅草换成了瓦。吴强回忆道,读书有用,知识有用是母亲反复念叨的话,在她看来,农村孩子想要飞出鸡窝就只有读书,就算家里再困难,她都没想过让我放弃上学。

吴强学习很刻苦,成绩一直在班级名列前茅。他每天放学都走得很晚,周末也经常在教室自习。谈起曾经的学生,时任班主任的兴文二中高中教师杨卫东至今仍印象深刻。

1999年夏天,吴强收到了四川农业大学录取通知书,一家人又喜又忧。吴强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是全村人的骄傲,可不能因为交不起学费而放弃学业。该村党支部书记吴联坤回忆说,为了让吴强能入学,乡、村干部群众先后三次捐款为吴强筹集学费。

在外工作心系家乡

2003年,吴强大学毕业到兴文县畜牧兽医局实习。我感觉到自己知识不够,工作上有些力不从心,于是又报考了研究生。就这样,一直读到畜牧兽医专业博士后。吴强说,有了这些知识,他对于畜牧养殖基本能够得心应手了。

2006年,吴强就职于贵州省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期间,他与同样就职于该校的同乡姑娘朱廷美结婚。如今的吴强,小日子甜蜜而滋润,但他始终没有忘记那些帮助过他的老乡,那些同样希望改变窘境的眼神。乡亲们的援助之手坚定了我努力读书的信念,我一定要回报他们。吴强说,家乡人民对我有恩,我要把学到的知识用来带领村民致富。

说干就干,吴强带着老婆孩子,回家开始养殖棘胸蛙。没有屋子,他就自己当建筑工人,和父亲一起铺路、建基地。

记者在现场看到,24口饲养池里堆砌着石块,清澈的涓涓山泉流入池子,蛙卵在清水里晶莹剔透,蝌蚪们甩着尾巴在石头缝里游进游出,种蛙蹲坐在石块上、墙角边。饲养池间,点缀着嫩绿的韭黄,旁边的饵料棚里孕育着一堆堆蚯蚓。

棘胸蛙经济价值高,人为捕杀和环境破坏导致野生数量日渐减少,养蛙也是对生态的保护。吴强说,棘胸蛙又名石鸡、石蛙等,当地俗称木槐,现市场价每斤180到200元之间。居坪的水清澈、干净,海拔高、温度低,非常适合养棘胸蛙。

现在蝌蚪快变蛙了,明年就可产成蛙1000多斤,利润10万元以上。两年之内将核心技术申报专利,融资扩大规模,争取三、四年后建成标准化养殖厂,然后申报有机认证,将产品送出去。吴强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信心。

授人以渔回报社会

回到农村的吴强,立马恢复了农民装扮,裤管和衣袖往上卷。挖蚯蚓、分离蚯蚓、环境消毒、喂蛙、观察每件事好像都不大,但是很繁琐,每件事,他都亲力亲为。

家禽家畜的粪便用来发酵饲养饵料蚯蚓,保证粪便不向外排放,养蚯蚓的料草成为有机高档肥,可用来种植花草,而蚯蚓又是棘胸蛙的美食。话不多的吴强,却对自己的生态产业链侃侃而谈。

在棘胸蛙养殖中,饵料生产、蛙卵孵化、蝌蚪变态、越冬等核心技术其他养殖场大多不能全部掌握,博士后吴强具有很强的专业优势,在贵州省铜仁市一家棘胸蛙养殖厂担任了两年的技术指导,理论、实践经验都很丰富。

乡亲们想养蛙可以到我这里来免费学习理论和技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吴强深深懂得这个道理。他打算以后通过开办专业合作社,对想养殖棘胸蛙的乡亲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培训。

周围的村民听说博士后回家养棘胸蛙,大家都想学习,每天都有村民接二连三地赶来参观。吴联坤介绍说。

回乡养殖棘胸蛙,吴强不是一时的冲动。妻子朱廷美说,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和对家乡的热爱,吴强一直想为父老乡亲致富增收办点实事,带动更多的村民养殖棘胸蛙,走上致富路。

任职的学校很支持我们在外做事。吴强说,饲养棘胸蛙既不耽误教学,反而还能为他任教的学校提供校外实训基地,解决部分学生就业。

这位从山沟里走出来的博士后,梦想正在生他养他的山沟里延伸

强缘凤螺


[学名]: Strombus(Dolomena) marginatus robustus
[资源名称]: 强缘凤螺
[外文名]: Solid conch
 
[形态特征]:
 
壳呈卵圆形,螺层约9层。螺旋部低矮,上部螺层有纵肋,下部各层在肩角部具结节。壳面黄褐色,体螺层有5条黄褐色色带,带上有褐色花纹。壳口狭长,外唇前、后具凹窦,后缘延伸到螺旋部,唇内有横肋。前沟宽短,后沟弯曲。
[原产地区]:我国的福建以南沿海  
[地理分布]:中国、日本、越南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栖息于浅海砂泥质海底。

棘鳚


[学名]: Hoplobrotula armata
[资源名称]: 棘鳚
[外文名]: armored weaselfish、snubnose brotula、Armored brotula
[别名]: 棘鼬鳚
 
[形态特征]:
 
背鳍84~88;臀鳍68~74;胸鳍21~22;腹鳍2;尾鳍10。鳞110;鳃耙(4~5)+15。 标本体长155.8~425毫米。体长形,侧扁,尾部向后渐尖渐甚侧扁;体长为体高的5.2~6.2倍,体宽8~10.4倍,头长4.3~5.1倍;头稍小,亦侧扁,前端钝尖;头长为吻长4.1~5.1倍,眼径4.4~5.6倍。吻中等长,前端约与上颌相等,背面中央圆凸。眼稍小,侧位而较高,后缘距吻端较距鳃孔的后端甚近。眼间隔很宽,中央微圆凸,其宽约为眼径的1.1~1.5倍。鼻孔每侧2个;前鼻孔较小,为圆形,周缘微凸,约位吻端与眼的正中间;后鼻孔较大,为斜长椭圆形,位眼前缘的略前方。口中等大,前位,斜形,上下颌在前端约相等,口角达眼后半部的下方。前颌骨能伸缩。上颌骨后段外露,呈三角形,后端截形且中央微凹,略伸过眼后缘的下方。前颌骨、下颌骨、犁骨及腭骨,均有绒状牙齿。舌很厚,稍尖,前端游离。唇发达,在口缘有绒纹状小突起。前鳃盖骨角向后下方及下方,共有3棘。主鳃盖骨有一大尖棘。鳃孔侧位,很宽大。鳃盖膜分离,与峡部亦不连。鳃盖条8。鳃4个,第四鳃后有一裂孔。鳃耙在下肢鳃角处的附近,有5个特别长扁,内缘有小毛刺,其余鳃耙短,或为突起状。有假鳃。在下颌、眼间隔、后头部及前鳃盖骨,均有小粘液孔散存。肛门距吻端较距尾鳍基近。生殖泌尿突起小,位肛门后的凹窝内。 鳞稍小,为圆鳞,除吻部、上下颌、眼间隔及头顶外,在眼后的头侧和全身,全蒙鳞。侧线发达,有一条,侧位而较高,约有四十个极短的小叉枝;向后到尾端稍前方即已消失。 背鳍一个,很长,始于胸鳍基后上方的附近,无鳍棘,头长约为最长鳍条的2.5~3.1倍。臀鳍始于肛门的后缘,亦无鳍棘,头长约为其最长鳍条的2.4~3.2倍,与背鳍均蒙松皮,且均与尾鳍完全相连。胸鳍长圆形,稍尖,位体侧中綫的下方,基部有鳞,后端伸达肛门附近的上方;头长为其最长鳍条的1.2~1.6倍。腹鳍喉位,约始于眼前缘附近的下方,左右腹鳍紧相并隣,各有2长丝状鳍条,而2鳍条的下段相连,致各呈一叉状,内侧鳍条较长,伸不到胸鳍基,头长为其长的1.4~1.8倍。尾鳍窄长,完全与背鳍及臀鳍相连,头长为其长的2.2~2.8倍。 体灰棕色,背侧较暗。鳍多为淡黄色;而背鳍与臀鳍在后半部的边缘,向后渐为褐色和黑褐色:尾鳍除基端附近外,大部为黑色。虹彩肌黄色。 为西北太平洋的一种中大型底层深水海鱼。 肠有3个回曲,其长约为体长的3/4。胃长约为体长的l/4。体长约为左肝长的5.4倍。有幽门盲囊11个。鳔壁厚,白色,后端达肛门的附近。椎骨13+41个。腹膜黑色。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  [原产地区]:南海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背鳍84~88;臀鳍68~74;胸鳍21~22;腹鳍2;尾鳍10。鳞110;鳃耙(4~5)+15。 标本体长155.8~425毫米。体长形,侧扁,尾部向后渐尖渐甚侧扁;体长为体高的5.2~6.2倍,体宽8~10.4倍,头长4.3~5.1倍;头稍小,亦侧扁,前端钝尖;头长为吻长4.1~5.1倍,眼径4.4~5.6倍。吻中等长,前端约与上颌相等,背面中央圆凸。眼稍小,侧位而较高,后缘距吻端较距鳃孔的后端甚近。眼间隔很宽,中央微圆凸,其宽约为眼径的1.1~1.5倍。鼻孔每侧2个;前鼻孔较小,为圆形,周缘微凸,约位吻端与眼的正中间;后鼻孔较大,为斜长椭圆形,位眼前缘的略前方。口中等大,前位,斜形,上下颌在前端约相等,口角达眼后半部的下方。前颌骨能伸缩。上颌骨后段外露,呈三角形,后端截形且中央微凹,略伸过眼后缘的下方。前颌骨、下颌骨、犁骨及腭骨,均有绒状牙齿。舌很厚,稍尖,前端游离。唇发达,在口缘有绒纹状小突起。前鳃盖骨角向后下方及下方,共有3棘。主鳃盖骨有一大尖棘。鳃孔侧位,很宽大。鳃盖膜分离,与峡部亦不连。鳃盖条8。鳃4个,第四鳃后有一裂孔。鳃耙在下肢鳃角处的附近,有5个特别长扁,内缘有小毛刺,其余鳃耙短,或为突起状。有假鳃。在下颌、眼间隔、后头部及前鳃盖骨,均有小粘液孔散存。肛门距吻端较距尾鳍基近。生殖泌尿突起小,位肛门后的凹窝内。 鳞稍小,为圆鳞,除吻部、上下颌、眼间隔及头顶外,在眼后的头侧和全身,全蒙鳞。侧线发达,有一条,侧位而较高,约有四十个极短的小叉枝;向后到尾端稍前方即已消失。 背鳍一个,很长,始于胸鳍基后上方的附近,无鳍棘,头长约为最长鳍条的2.5~3.1倍。臀鳍始于肛门的后缘,亦无鳍棘,头长约为其最长鳍条的2.4~3.2倍,与背鳍均蒙松皮,且均与尾鳍完全相连。胸鳍长圆形,稍尖,位体侧中綫的下方,基部有鳞,后端伸达肛门附近的上方;头长为其最长鳍条的1.2~1.6倍。腹鳍喉位,约始于眼前缘附近的下方,左右腹鳍紧相并隣,各有2长丝状鳍条,而2鳍条的下段相连,致各呈一叉状,内侧鳍条较长,伸不到胸鳍基,头长为其长的1.4~1.8倍。尾鳍窄长,完全与背鳍及臀鳍相连,头长为其长的2.2~2.8倍。 体灰棕色,背侧较暗。鳍多为淡黄色;而背鳍与臀鳍在后半部的边缘,向后渐为褐色和黑褐色:尾鳍除基端附近外,大部为黑色。虹彩肌黄色。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栖息于大陆棚与大陆棚边缘

 
[性别类型]: [品种特性]:其它
[食性]: [底质类型]:岩礁
[栖息水层]:底层
[生活方式]:自由 [生活区域]:
[资源类型]: [主要用途]:食用,其它
[资源状况]:底拖网常可捕到,肉厚多,可食。

棘鲉


中文名称棘鲉


拉丁名称Hoplosebastes armatus Schmidt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鲉形目

拉丁目名Scorpae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鲉亚目

拉丁亚目名Scorpaenoidei

中文科名鲉科

拉丁科名Scorpaenidea

中文属名棘鲉属

拉丁属名Hoplosebaste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产于中国、日本沿海,我国分布于南海、东海。

形态特征
背鳍XIII9-10。臀鳍Ⅱ5-7(通常为7)。第一鳍棘退化,仅为第二鳍棘长的1/5或以下。胸鳍下部鳍条不分支,无游离鳍条。体被栉鳞。上颌骨上有一群鳞。无腭骨齿,前鳃盖骨有5棘。胸鳍17-18,有孔侧线鳞24,鳃耙7+(10-11)=17-18;体红色一浅褐色,体侧侧线上方有6条褐色横带,第一条在头后部,最后一条在尾柄上,眼眶周围有3-4条辐状排列的褐色条纹。

生活习性
海(洋)生。

棘鲨


中文名称棘鲨

拉丁名称Echionrhinus brucus (Bonnaterre)

英文名称spiny shark, spinous shark, alligator dogfish, bramble shark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软骨鱼纲

拉丁纲名Chondrichthyes

中文亚纲名板鳃亚纲

拉丁亚纲名Elasmobranchii

中文目名角鲨目

拉丁目名Squaliformes

中文亚目名角鲨亚目

拉丁亚目名Squaloidei

中文科名棘吻鲨科

拉丁科名Echinorhinidae

中文属名棘吻鲨属

拉丁属名Echionrhin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在台湾东北海域;日本,南非,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等到地。

形态特征
体粗壮圆柱形,头稍平扁,最后1鳃孔最大;喷水孔很小。口具很短唇沟;齿上下颌同形,侧扁呈叶状。两背鳍小而无棘,均小于腹鳍。尾鳍无尾下缺刻。本种鳞数少而大,分散排列,呈星状或愈合成板状,具数尖突。

生活习性
海洋生。

繁殖习性
每产15-24仔底栖,偶至浅水。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24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美鳐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