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鲷的生长特点

真鲷的生长速度较快。在自然条件下,当年个体体重可达100~150克,2龄鱼可达350~500克,3龄鱼可达750~1000克。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当年个体体重可达200克左右,第二年可达500克以上的商品规格。在自然海区内,其寿命较长,最大可达20龄、10多千克。其总的生长特点是1~3龄鱼生长最快,无论体长还是体重的增长速度都较大;其后至10龄稍慢,15龄以后明显减慢,几乎不生长。

雄性个体2龄即可达性成熟,而雌性个体要3龄才能达性成熟。在自然海区,黄渤海区的真 繁殖期为5~7月,盛期在5月下旬,厦门地区的真 繁殖期在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一般怀卵量为50万粒以上,最高可达300万粒,平均个体怀卵量为100万粒左右。其产卵特点是卵分批成熟、分批产出,一般每次产卵1万~2万粒,连续产卵15~20次产完。


卵浮性,卵径1.01-1.04毫米,在水温20.8~23.0度条件下,约31小时孵出。孵出3天内,即体长在3毫米以前不摄食,靠卵黄囊营养生长。

山东沿海的真鲷在每年1~2月间栖息于济卜州岛以西海区,每年2~3月水温上升后,开始向西北移动,一支达连云港外海,另一支经山东高角,过威海、烟台至莱州湾产卵;秋末东北信风开始后,成鱼及幼鱼返回济州岛外海越冬。

相关推荐

真鲷


中文名称真鲷

拉丁名称Chrysophrys major

异名加拉鱼、腊鱼、加级鱼

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Chord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科名鲷科

拉丁科名Sparidae

中文属名真鲷属

拉丁属名Pagr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中国、朝鲜、日本近海一带均有分布,中国黄海,渤海为真鲷渔场。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侧扁而高。头大。前端稍尖。眼中大,眼间隔宽而隆起。后鼻孔椭圆形。口小,前位。背鳍连续,鳍棘部强。臀鳍短与背鳍鳍条部相对。胸鳍下侧位,镰形。腹鳍小,胸位。体色鲜艳,淡红色,体侧背部有若干艳蓝色小点。

生活习性
浅海暖温性名贵鱼类。喜栖息于30-90米水深的岩礁、砂砾、贝藻类丛生的海区,常集结成小群,游泳迅速。食性较杂,主食底栖甲壳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和节肢动物,也食少量小型底层鱼类。产卵期几乎停止摄食,产卵后摄食量很大。个体体长一般在160-600毫米之间,寿命可达30龄,10龄以上生长较慢。生殖期北方沿海为5-7月,福建沿海10-12月,广东12月底至2月底。多数3龄性成熟。卵球形,浮性。卵径0.95-1.10毫米。真鲷有明显洄游现象。

经济价值
真鲷为黄、渤海名贵经济鱼类。多数鲜销或冷冻销售,部分制罐及制熏制品。

保护措施
蝴蝶鱼是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的一个成员,因此无法单独提出保护对策, 应当在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对策中统一加以考虑。
开发利用
因蝴蝶鱼栖息在珊瑚丛中, 不宜用大规模渔具捕捞。常由潜水员用麻醉剂和电击的方式捕捞,绝大部分是名贵观赏鱼类,少数较大都也可以作为食用。
资源现状
蝴蝶鱼只零星捕捞,向来没有统计资料,无法估计数量,从开发利用方式上, 其资源量不会因捕捞而发生波动。

不同生长期狐狸的饲养管理特点


1.狐狸饲养时期划分

狐的繁殖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为了便于生产管理,根据狐的生理变化规律和不同时期对外界环境的要求,把全年的饲养管理划分为几个饲养时期。

2.狐狸各时期的饲养管理

(1)准备配种期饲养管理

此期主要任务是:供给种狐越冬和冬毛生长成熟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促进种狐生殖器官的发育,调整种狐种用体况,为配种打下良好基础。

1)饲养

准备配种期可分前后两个时期。9月下旬到12月下旬是准备配种前期。这段时间狐需要继续补充繁殖所消耗的营养物质,迅速恢复体况。日喂量以吃饱为原则,日喂2次,上午占40%,下午占60%。饲料中动物性饲料占50%一60%。准备配种后期是从12月下旬到翌年2月中旬,此期冬毛及幼狐生长发育已经成熟,主要是促进生殖器官的迅速发育和生殖细胞成熟/。要调整种狐体况达到中等或中上等水平。日粮中动物性饲料占70%-75%。还可在日粮中补加能刺激狐狸发情的饲料,如大葱、大蒜等。

2)狐狸的管理

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①要保证光照,除控光饲养外,狐都要在自然光照下饲养,不能把狐放在阴暗的室内或洞穴中,以便狐能有充足的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

②供足饮水,狐的饮水常常被饲养者忽视,缺水会使狐出现干渴、食欲减退、消化减弱、抗病力下降等现象。因此,每天要保证有充足的清洁饮水,冬季还需饮用温水。

③严格选种,对个别营养不良或患病的种狐在取皮期应进行淘汰处理。

④异性刺激,准备配种后期把公母狐间隔距离靠近,以达到异性刺激,促进性腺发育的目的。

⑤加强运动,采取多种方式,促使种狐运动,增加活动量。

⑥做好配种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2)配种期狐狸的饲养管理

此期中心任务是:使公狐有旺盛的性欲,有持久的配种能力和优良的精液品质;母狐能正常发情排卵,顺利完成交配受孕任务。

1)饲养

应供给种狐优良、营养丰富、全价、适口性好、易消化的日粮。因为受性欲活动影响,种狐食欲下降,公狐体能消耗很大,体重减轻。为此,中午须对种狐补饲一第二篇毛皮动物养殖回次,尽量补些新鲜的肉、蛋、奶、动物的脑、肝及维生素A、E、B等饲料。日粮中动物性饲料占70%一75%。

2)管理

主要做好以下工作:①要保持安静,狐对周围的环境非常敏感,特别是公狐更易受惊。统计表明,约有20%的公狐由于外界环境干扰而导致配种能力下降。因此,应保持安静,防止惊扰。②保证饮水,配种期狐的运动量加大,要保证饮水。③防止跑狐,由于抓狐频繁,应减少跑狐,以免抓狐、追狐时造成对狐场的惊扰。④做好配种记录。

(3)妊娠母狐饲养管理

此期中心任务是供给妊娠母狐全价营养,促进胎儿在母体内正常生长发育,做好保胎工作。

1)饲养

妊娠期母狐狸要求日粮营养全价新鲜,品质优良,适口性好,其营养水平是全年中最高的。饲料品质不好,不能生喂。妊娠20天胎儿生长发育非常快,日粮营养水平和饲喂量逐渐提高。但要防止母狐过肥。妊娠期动物性饲料占70%一75%。日粮量每只700800g。

2)管理

妊娠母狐一定要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笼箱、地面、食具要清洁卫生。一般不抓狐,以防止狐惊恐不安而造成流产现象。

(4)哺乳期狐狸的饲养管理

此期中心任务是提高母狐泌乳能力和仔狐成活率,达到丰产丰收的目的,同时,还必须做好产仔保活工作。

1)饲养

34周龄以前仔狐惟一的食物是母狐乳汁,其生长发育供给的营养物质,完全靠母乳供给,母乳供给蛋白质及脂肪的成分越多,仔狐生长就越好,成活率也越高。为此,必须供给母狐充足的营养,否则会引起母狐体况变瘦和泌乳量减少。此外,还需给母狐和仔狐补饲。

2)管理应给母狐创造清洁安静舒适的环境,每日供应充足清洁饮水。经常观察、检查母狐的哺乳情况,同时做好仔狐的护理工作,防寒、防暑,适时断奶分窝。

(5)育成期狐狸的饲养管理

1)饲养

仔狐一般在8周龄断奶分窝。断乳后前10天的日粮,仍按哺乳期的日粮标准进行饲喂。在24月龄期间,幼狐生长发育迅速,必须供给充足的营养物质才能满足其机体需要。到8周龄,仔狐具备独立生活能力,可以断奶分窝,进入9月下旬后,育成狐的食欲旺盛,要提高饲料蛋白质和脂肪的供给量,以促进毛绒生长和生殖器官发育,应按照配种准备期种狐饲养标准进行饲养。

2)管理

主要做好以下工作:①应适时断奶分窝,断乳分窝前,应根据狐群的数量,准备好笼舍、食具、用具、设备,要进行清洗和消毒。正常情况下,仔狐在8周龄时分窝,也可根据具体情况,提早和推迟分窝时间。②预防接种,狐的疫苗一般在分窝后23周时注射。可注射犬瘟热、狐脑炎、病毒性肠炎等疫苗,也可注射二联或多联疫苗。③认真选种,种狐选种的初选应在分窝时进行。根据母狐的哺乳和仔狐的生长发育情况,初步选留经产母狐和幼种狐。④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并做好仔狐成活情况及毛色分离情况记录。

(6)恢复期狐狸的饲养管理

种公狐配种结束后,母狐断乳分窝后到配种准备期,这个期间称为恢复期。空怀母狐也归恢复群饲养。此期的中心任务是保证供给营养物质,恢复体圆毛皮与药用动物养殖大全况,为下年繁殖打好基础。在种公狐配种结束,种母狐断奶后1530天内分别按配种期和泌乳期日粮饲喂,动物性饲料占50%一85%。日饲量每只500700g。以后改为维持期饲养管理。

3.狐狸养殖场的建筑设计

狐场的场址选择、场内布局、棚舍建筑与水貂相同。笼舍规格:8090cm~70cm~70cm,笼底用12号铁丝,网眼为3cm~4cm,笼四周与顶盖用14一16号铁丝,网眼3.5cmX3.5cm,小室规格为45cmX45cmX50cm或45cm~50cm~60cm,木板厚1.82.Ocm。

蜜蜂生长的特点和养蜂场地的选择


1.主持人:蜜蜂生长发育有哪些特点?

专家:蜜蜂是完全变态的昆虫,三型蜂均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蜂四个发育阶段。成蜂从外观及从事活动的不同又可分为幼、青、壮、老四个时期、蜂王、工蜂、雄蜂的个体发育因蜂种和气候条件不同而有很大差别。

蜜蜂的四个发育阶段及特点:

(1)卵香蕉型,乳白色,卵膜略透明,头部稍粗,腹末端稍细,蜂产下的卵第一天头端朝向巢房口直立,第二天会不断点头,并逐渐强烈,直到弯腰运动,第三天卵膜裂开,同时出现溶解液使卵膜溶解,卵孵化成幼虫,平卧在巢房底部。

(2)幼虫白色晶亮,蠕虫状。起初呈C字型,无足,中后期幼虫呈环状。随着虫体的长大,虫体伸直,头朝向巢房。幼虫一出生就会吸王浆。三日龄以内的三型蜂的幼虫均由工蜂以蜂王浆饲喂。三日后对雄蜂和工蜂饲喂蜂粮,对蜂王终生饲喂王浆。

工蜂幼虫长到6日末,胃里充满了食物,就停止吃东西,伸直身体。这时胃和直肠开始接通。由工蜂将其巢房口封上蜡盖。封盖巢房内的幼虫吐丝作茧。封盖两天以后,幼虫进行最后一次脱皮,然后在里面化蛹。封盖的幼虫和蛹统称为封盖子。由大部分封盖子的巢脾叫做封盖子脾。工蜂幼虫在封盖后的两日末化蛹。

(3)蛹蜜蜂的蛹属于离蛹类,打丝织的茧衣包裹,蛹开始呈白色,略透明,以后逐渐变成黄褐色,翅、足、触角都游离,复眼呈白色,后呈红紫色,最后变成深褐色。

蛹主要是把内部器官加以改造和分化,形成成蜂的各种器官,逐渐呈现出头、胸、腹三部分,附肢也露出来,颜色由乳白色逐渐变深.发育成熟的蛹脱下蛹壳,咬破巢房封盖羽化为成蜂。

(4)成蜂的四个发育时期。幼蜂羽化后到分泌王浆前l~5日龄的成蜂叫幼蜂,刚出房的幼蜂体白色,外骨骼较软,体表的绒毛十分柔嫩,经数小时后才能逐渐强壮起来。三日龄的幼虫爬在子脾上起保温作用,并能清理巢房,但自己不能取食蜂蜜,需工蜂饲喂,5日龄的幼蜂能调制花粉,喂养大幼虫。

青年蜂从分泌王浆到王巢采集以前6~16日龄的工蜂。这个阶段的工蜂分泌腺特别发达。6~12日龄的工蜂上颚腺和营养腺都很发达,能分泌大量的王浆,哺育小幼虫,13~17日龄的工蜂蜡腺发达,能大量造巢脾。青年蜂担负巢内的哺育、造脾、酿蜜、拖死蜂和夯实花粉等工作。

壮年蜂一般是17~35日龄的采集蜂,主要担负花蜜、花粉、水、蜂胶等采集工作。一些最强壮的蜂担负侦察、守卫巢门等工作。

老年蜂大于35日龄、身上绒毛磨损严重的后期采集蜂。它们只能采集花蜜,不能采花粉,体质已十分衰弱。

2.主持人:养蜂场地应如何选择?

专家:理想的养蜂场址,应具备蜜源丰富、交通方便、小气候适宜、水源良好、场地面积比较宽阔、蜂群密度适当和比较安全等条件。

(1)蜜源丰富。丰富的蜜源是养蜂生产的最基本的条件。在固定蜂场的2.5千米范围内,全年至少要有一种以上的主要蜜源植物,并在蜂群活动季节还需要有多种花期交错、连续不断的辅助蜜源植物,以保证蜂群的繁殖和多种蜜蜂产品的生产。一般来说,蜂场距离蜜源越近越好,但对花期经常施农药的蜜源作物,蜂群要放在与之相距50~100米的地方,以减轻蜜蜂农约中毒的程度。存在有毒蜜源的地方不能作为养蜂场的场址。蜂场应建在蜜源的下风或地势低于蜜源的地方,以便于蜜蜂的采集飞行。

(2)养蜂场的交通条件。蜂场的交通条件与蜂场生产和生活都有密切关系。若在交通闭塞处设立蜂场,会给蜂群和蜂产品的运销及养蜂员的生活带来较多困难。一般情况下,交通十分方便的地方,蜜粉源往往也破坏得比较严重。因此,在蜜源和交通不能两全时,既要重点考虑蜜粉源条件,也要同时兼顾蜂场的交通条件。

(3)适宜的小气候。养蜂场地周围的小气候特点,会直接影响蜜蜂的飞翔天数、日出勤时间的长短、采集粉蜜的飞行强度以及蜜源植物的泌蜜量。小气候是受植被、土壤性质、地形起伏和湖泊、灌溉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

(4)水源良好。蜂群和养蜂员的生活都离不开水,没有良好水源的地方,不利于建场。如果在常年有流水的地方建场则最为理想。但要尽量避免将蜂场设在水库、湖泊、河流和大的水塘边。因为在刮风的天气,蜜蜂如在采水或飞越水面采集蜜源时落入水中,常会造成大量溺死现象,处女王交尾也常因此而损失。此外,还要注意蜂场周围不能有污染或有毒的水源,以免蜂群遭受损失。

(5)保证人、蜂安全。建立蜂场之前,还应先摸清危害人蜂的敌害情况,如大野兽、胡蜂等。最好能避开有这些敌害的地方建场,或者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可能受到山洪冲击或塌方的地点不能建场。山区建场还应注意预防火灾。北方山区建场,要注意冬季大雪封山。

养蜂场应远离铁路、厂矿、机关、学校、畜牧场等地方,因为蜜蜂性喜安静,如有烟雾、声响、震动等侵袭,会使蜂群不得安宁,容易发生人畜被螫事故。在香料厂、农药厂、化工厂以及化工农药仓库等环境污染严重的地方,决不能建立蜂场。

3.主持人:转场迁徙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专家:蜜蜂的饲养分成定地和转地饲养,定地饲养是指蜂群基本上在固定的蜂场饲养,但有时也将蜂群转移到附近有蜜粉源的地方采蜜或者进行繁殖蜂群。转地饲养,时常将蜂群运输到几百上千公里以外的主要蜜源植物地区,从事养蜂生产。

实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转地饲养是充分利用蜜源资源,增加蜂产品产量和蜂群的繁殖,战胜自然灾害的有效措施。但是各项开支大,风险也大。转地饲养需注意以下问题:

(1)落实场地对某一地方经过实地考察以后,了解了该地主要蜜源植物的种类、面积、开花时间、气候情况以及历年到该地放蜂情况和蜂蜜产量以后,提前落实摆放蜂群的场地。

(2)调整蜂群转地前,对蜂群群势进行适当调整,重新布置蜂巢,固定巢脾,使蜂巢便于空气流通,以保证运输途中的安全。

(3)蜂群包装主要是使巢脾固定,不摆动,将巢箱和蜂箱连接起来。最好用巢脾固定器将巢脾固定。亦可用长40mm、宽15mm、厚12mm的木条(框卡)卡在各巢脾之间。外侧加隔板,用铁钉固定。

(4)装运蜂群的交通工具公路使用卡车,江河使用船在夜晚运输蜂群比较安全。蜂箱门朝后,使巢脾与车厢平行。养蜂人员必须随蜂押运,以便及时处理特殊情况。

蜂群运到目的地,及时把它们搬到场地,分散摆好,向巢门喷一些水,然后打开巢门。

4.主持人:蜜蜂常规饲养应掌握哪些技术环节?

专家:一般管理技术是养蜂生产中经常而普遍运用的一些技术措施,养蜂人员要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操作技术。通过检查蜂群,将了解到的蜂群具体情况,结合外界蜜源和气候条件,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使蜂群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根据不同的季节、蜜源和管理条件,蜂群的检查方法有三种,即全面检查、局部检查和箱外观察。

(1)全面检查。蜂群的全面检查就是开箱后,将巢脾逐一提出进行仔细查看,全面了解蜂群内部的一切现象,有助于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这种检查方法的特点是对蜂群内部情况了解得比较详细,但是,这种检查方法,由于检查的项目和巢脾数量多,开箱所花费的时间较长,在低温季节,特别是在早春或晚秋,会影响蜂群的巢温;缺蜜季节容易引起盗蜂,并且蜂群全面检查操作管理所花费的时间也多,因此,全面检查不宜经常进行。全面检查一般在早春繁殖期、蜂群的分蜂期、蜜源花期始末以及秋季换王和越冬前进行。

(2)局部检查。蜂群的局部检查,就是抽查巢内某一张或几张巢脾,根据蜜蜂生物学特性的规律和养蜂经验,判断和推测蜂群中的某些情况,由于不需要查看所有的巢脾,因而开箱的时间短,可以大大减轻养蜂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对蜂群的惊扰。

对蜂群进行局部检查的主要内容和判断情况的依据如下:

①群内贮蜜的情况。如果要了解蜂群的贮蜜多少,只需查看边脾上有无存蜜,或者查看隔板内侧第二或第三个巢脾上边角有无封盖蜜即可。如有存蜜,就表明蜂群存蜜充足;否则,说明巢内贮蜜不足,需要饲喂。

②蜂王情况。如果要检查蜂王情况,应该在巢的中间提脾检查,因为蜂王常在蜂巢的中部活动产卵。如果在提出的巢脾上见不到蜂王,但巢脾上有新产下的卵或小幼虫,而无改造王台,说明该群的蜂王健在。

③加脾或抽脾要检查蜂群的蜂脾关系,确定蜂群是否要加脾或抽脾,主要应看蜜蜂在蜂巢内的分布密度和蜂王产卵力的高低,通常抽查隔板内侧第二个巢脾就可作出判断,如果该巢脾上的蜜蜂达80%~90%,蜂王的产卵围已扩大到巢脾的边缘巢房,就需及早加脾;如果说巢脾上的蜜蜂稀疏,巢房中无卵虫、封盖子,就应将此脾抽出,适当地进行紧缩蜂巢。

④蜂子的发育情况。检查蜜蜂卵蛹的发育状况,一是要查看蜂群对幼虫饲喂的好坏,二是要查看有无幼虫病。欲查明这些情况,应从蜂巢的偏中部位,提1~2个巢脾进行检查。如果巢房内幼虫显得湿润、丰满、鲜亮,小幼虫底部白色浆状物明显,封盖子脾非常整齐,即发育好;若幼虫干瘪,甚至变色、变形或出现异臭,整个子脾上的卵、虫、封盖子混杂,封盖巢房塌陷或穿孔,说明蜂子发育不良,或患有幼虫病。

(3)箱外观察。蜂群的内部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从巢外的一些现象反映出来。因此,通过在箱外观察蜂群的有关活动和现象,就能大致推断蜂群内部的情况。箱外观察这种检查了解蜂群的方法,随时可进行,尤其是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不宜开箱检查。箱外观察主要是根据蜜蜂在巢外活动、巢门前蜂尸以及蜂箱散发出来的气味等状况来进行判断。

5.主持人:除了蜜蜂的检查以外,还有哪些饲养技术和注意事项?

专家:蜜蜂的饲料是维持蜂群正常生命活动和发展所必需的。由于外界蜜粉源的间断,或人为地过分取蜜,使蜂蜜内饲料贮存不足,因而就会影响蜂群的生存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就需对蜂群进行饲喂。

另外,对蜂群需要施加某些特殊的管理措施时,也要饲喂蜂群。蜂群的饲喂是蜂群管理中一项很重要的手段,饲喂蜂群的方式、饲喂的时间以及饲料的质量和数量等掌握得是否适当,对蜂群都有很大的影响。养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授粉、取蜜、产浆和获得其他蜂产品,要达到上述目的,就必须使蜂群的群势强盛,而蜂群饲喂就是为了维持和发展蜂群所采取的一种重要措施。因此,养蜂人员应该遵守该取则取、该喂则喂这一条蜂群管理的基本原则。

6.主持人:蜜蜂有哪些常用的饲料?

专家:饲喂蜂群的饲料,主要有糖饲料(蜂蜜或蔗糖糖浆)、蛋白质饲料(花粉或花粉代用品)、水和无机盐等。

(1)饲喂糖饲料。糖是蜂群最主要的饲料,蜂群缺乏糖饲料不但会影响蜂群正常发展,甚至使蜂群难以生存,用来饲喂蜂群的糖饲料主要有蜂蜜和蔗糖配制的糖浆。根据蜂群的状况以及蜂群管理的目标,饲喂蜂群糖饲料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补助饲喂,一是奖励饲喂。

(2)饲喂蛋白质饲料。花粉是蜂群自然食物中惟一的蛋白质来源。成年工蜂虽然在没有花粉、只有蜂蜜的情况下也能维持生命,但幼蜂的发育和幼虫的生长却离不开花粉。蜂群采集花粉主要用来调制蜂粮培育幼虫。外界粉源不足,就会造成蜂王产卵减少和幼虫发育不良,严重影响蜜蜂群势的发展;此外,还会引起蜜蜂早衰及分泌王浆和蜂蜡的能力降低,因此,在蜂群繁殖期,如果外界粉源缺乏,就必须给蜂群补充花粉或其他蛋白质饲料。

饲喂蜂群的蛋白质饲料,最理想的就是贮备的花粉脾,其次是干花粉团。如果没有贮备的粉脾和干花粉团,只好饲喂花粉的代用品,目前使用的花粉代用品很多,例如酵母粉、脱脂大豆粉、豌豆粉等等,都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

(3)喂水。水是蜜蜂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蜂体的各种新陈代谢机能,都离不开水,蜜蜂食物中的养料的分解、吸收、运送及其利用后剩下的废物排出体外,都需要依赖水的作用。此外,蜜蜂还用水来调节蜂巢内的温湿度,蜂群一到繁殖期,尤其是在盛夏期,需水量是相当惊人的,一个处于繁殖阶段的中等蜂群,每天需消耗约250毫升水,当蜂群从外界采不到花蜜时,就会有很多蜜蜂飞往水池或潮湿的土壤表面采水。如果蜜蜂在强风或低温的天气下飞出采水,就会造成大量死亡,若在不清洁的水源采水,还容易引起蜂病。因此,自早春起直至秋季.应不断地以净水饲喂蜂群。

(4)喂盐。无机盐是构成和更新机体组织、促进生理机能旺盛、帮助消化不可缺少的物质。蜜蜂缺乏无机盐会减轻体重和缩短寿命。蜂蜜中含有一定量的钙、钾、钠、磷、镁、硫等元素,因此以蜂蜜为食基本能满足蜂群对无机盐的需要。给蜂群喂盐可以和喂水结合起来,在净水中加入0.5%粗海盐,或者在饲喂器的流水板上放置盐袋,也可以将喂盐和饲喂糖浆结合起来,即在60%浓度的糖浆中,每升加入磷酸氢二钾500毫克或硫酸镁725毫克,或粗海盐500毫克。

7.主持人:蜜蜂疾病应怎样防护?

专家:蜜蜂和其它生物一样,也会受细菌、病毒、病源原生动物或昆虫的感染而发生各种疾病,为害蜜蜂机体。使蜂产品产量下降,严重时,造成蜜蜂大量死亡,以致全群覆灭。要采取预防为上,治疗为辅的方针进行防治。①不用来历不明的蜂蜜或花粉作蜜蜂饲料;②不使用从其它蜂场采购的巢睥;③定期对使用的蜂箱、蜂具、养蜂场地进行消毒处理;④个别蜂群发生疾病时,及时隔离治疗,或者焚毁,防止蔓延。

8.主持人:蜜蜂有哪些常见的传染病和病虫害?

专家:(1)美洲幼虫腐臭病。美洲幼虫腐臭病是由幼虫芽孢杆菌引起的种严重传染病,主要是工蜂幼虫在化蛹期大量死亡;蜂群迅速衰弱以致全群死亡,雄蜂和蜂王幼虫也可受到感染。蜜蜂幼虫感染幼虫芽孢杆菌的芽孢以后,芽孢形成菌体,大量繁殖,使幼虫发生病变死亡。染病幼虫大部分在封盖后的末龄幼虫和预蛹期死亡,也有的在蛹期死亡。

美洲幼虫腐臭病是最危险的蜜蜂传染病,它传播迅速,为害严重,不易治愈,容易复发。一旦发现患有美洲幼虫腐臭病的蜂群,应立刻连同蜂箱、巢脾烧毁,对使用的蜂具彻底消毒。也可只烧毁蜜蜂和巢脾,用喷灯烧烤蜂箱内壁。病情较轻的蜂群,采取换箱换脾,彻底消毒蜂箱蜂具,结合饲喂药物有可能治愈。

(2)欧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也是蜜蜂幼虫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以2~4日龄幼虫的发病死亡率最高。中华蜜蜂容易发生欧洲幼虫腐臭病,而且病情比较严重。

(3)囊状幼虫病。囊状幼虫病是在世界范围普遍发生的一种蜜蜂病毒病。由囊状幼虫病毒引起的,囊状幼虫病的典型症状是幼虫封盖后3~4天仍然不能化蛹,患病幼虫体表完整,表皮内充满乳状液。用镊子小心将病虫夹起,虫体像一只充满液体的小囊。病虫的体色由正常的珍珠白色,变为黄色,最后变成深棕色。其头胸部首先变成黑色,是囊状幼虫病的特征之。病死幼虫不腐烂,无臭味,逐渐干枯。

欧洲蜜蜂对此病有一定的抵抗力,饲养和保持强群,即便发生了囊状幼虫病,到了蜜粉源丰富时期会自然痊愈。囊状幼虫病的防治,以抗病育种为主,加强饲养管理。

(4)蜜蜂麻痹病。蜜蜂麻痹病是由慢性麻痹病毒引起的一种成年蜂的病毒病,有的病蜂不能飞翔,有的病蜂体毛脱落、腹部变黑,所以又称瘫痪病或黑蜂病。

另外,常见的还有农药中毒。目前,由于大量使用杀虫剂,蜜蜂因农药中毒的现象相当严重。蜜蜂农药中毒有如下症状:在巢门口或巢门前,有许多壮年蜂在地上翻滚、打转,身子不停地抽搐。有的死蜂腿上还带着花粉团。蜂群秩序大乱,爱蜇人。提脾检查时,许多蜜蜂坠落箱底。严重时,幼虫会从巢房脱出,俗称跳子。全场蜂群突然大量死亡,均为采集蜂。

除了农药中毒,蜜蜂常见病虫敌害有雅氏瓦螨、亮热历螨、大蜡螟、小蜡螟、胡蜂、天蛾、老鼠等多种,其中为害景严重的是螨类。

真鲷的生活习性与分布


真鲷为近海暖水性种类,在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但以南海、东海为多,黄海、渤海较少,尤其是福建的平潭、厦门沿海为多,福州、连江等地沿海也有一定量分布。

性喜群集,游泳较迅速。一般栖息在水深30~90米的岩礁、砂砾及泥砂底质的海区,或贝藻丛生的水域,特别喜在海底低洼处停留。生活适温范围12~28度,最适温度范围为14~26度,对盐度的适应范围为14~32,最适为16~22,pH值的适应范围为7.8~9.3。要求水体溶解氧在4.2毫影升以上。我国产的真鲷洄游习性不明显,一般仅做东西方向的水域深浅的移动。每年3月迁移到较深的暖水层越冬,并分散于岩礁、砂砾或贝藻丛生的底部; 游距离很短,一般只限于近海内,很少洄游到外海.

真鲷淋巴囊肿病


疾病名称淋巴囊肿病

为害对象 多见于鲈形目、鲽形目中的一些鱼类;我国常见的海水养殖鱼如牙鲆、大凌鲆、真鲷、东方鲀等
疾病概述
属于病毒病

引发此病的病原为淋巴囊肿病病毒(LymPhocystisVirus,LCV),病毒形态呈正20面体,大小为200~250nm。

这类疾病多见于鲈形目、鲽形目中的一些鱼类,我国常见的海水养殖鱼如牙鲆、大凌鲆、真鲷、东方鲀等都曾发生过这种疾病。该病在水温10~25℃时容易发作,0~1龄鱼患此病后,于2个月内死亡率可达30%,2龄以上的鱼患此病后,一般不引起死亡,但鱼体消瘦,体表难看,丧失商业价值。该病发生时,鱼表皮、鳍、眼球表面出砚许多肿胀物,有时这些肿胀物聚集成团或连成片状。有时在鱼的鳃、肝、脾、卵、咽喉等组织和器官上也可能出现肿胀物。

病原 淋巴囊肿病病毒(LymPhocystisVirus,LCV)

防治方法
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孵化用水;将受精卵收集到孵化池中孵化时,用25g/m3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碘(含有效碘10%)水药浴15分钟;用1g/m3的漂白份(含有效氯30%)水泼面养殖池。

真鲷的自然产卵


在繁殖季节捕到的成熟亲鱼和人工养殖达到成熟度要求的亲鱼只要繁殖条件适宜,均能自然产卵。若采取自然产卵方式,应在自然水温达到18度以前,将亲鱼移到室内产卵池内,在流水条件下暂养,待其自然产卵。

在室内产卵池内自然产卵,亲鱼放养密度以每立方米水体2千克左右为宜,雌雄性比以3:1为度。流水速度每2~3小时循环1次即可。

产卵池为水泥结构,圆形或方形、长方形均可,但以圆形为好。若是方形或长方形,面积至少应在 10平方米以上,水深)5米(约12立方米水体)。池的一端上部设注水孔,注水孔孔径4~5厘米;相对的另一端底部设出水孔,孔径大小与注水孔相同,供排水或排污之用,进水孔相对一端上部池边上设集卵刻槽,供集卵用;集卵刻槽设于池边中部,呈方形,大小为30厘米长、20厘米宽,槽上设引水槽,引水槽底边探伸出15~20厘米。

在引水槽伸出部分下部设一集卵池或塑料大水桶,池或桶的高度以低于引水槽底板10厘米为度,用于缓冲流水出卵之用。产卵季节,每天下午16:30开始将用65目尼龙筛绢制作的集卵箱放入集卵池或水桶内。箱的大小以底部略小于桶或池内径,而口略大于桶或池的口径为度。箱的口高出桶或集卵池上边5厘米。

若用圆形产卵池,池的大小可达到20~30平方米,水深2~3米,池中间上部注水或底部设鸭嘴形循环水注水孔(6~8个),并向一边倾斜,使注水时冲击水循环流动;池边设一个集卵出水槽,在上端,40 厘米 30厘米,压引水槽;槽下设集卵池,约1~5立方米;池内设集卵箱,设置过程、方式等均与方形池相同。

真鲷箱养殖


真鲷的生长适温为17~28℃。13℃以下停止摄食。一般来说死亡水温为5~8℃以下,在静止的海水中,水温缓慢降至5℃也不会死亡;如果海水流动快,水温降至7℃左右,真鲷即会死亡。水温29℃以上摄食量变动大,容易发生生理性障碍。因此越冬时水温在12℃以上为佳。
真鲷对相对密度低的海水适应力较弱,在1.020以下时,鱼的耗氧量显著减少,摄食不旺盛。养殖海区相对密度在1.020以上是比较理想的。
真鲷耗氧量和海水流量关系看,尾重500克的真鲷每小时需流量(溶氧5毫升/升)10.7升,安全流量为15升。
适合真鲷养殖的海区必须具备如下几个条件:
(1)水深一般为网箱深度的2倍以上;
(2)海水流动缓,潮流交换畅通;
(3)周年水温变化在12~28℃范围;
(4)无大量淡水注入,以及工业污水排入;
(5)不受台和激流影响;
(6)饵料来源方便,成鱼出售运输便利;
(7)无偷盗和航运影响;
(8)无赤潮发生。
鱼体大小与网目、放养量的关系如下:鱼体全长1~1.5厘米,网目1~2毫米(窗纱),放养量3000尾/立方米;鱼体5厘米以上,网目1厘米,放养量500尾/立方米(网箱规格333米);体重25克以上放养量一般为6~8公斤/立方米。真鲷养殖的饵料可分为鲜活饵料和人工配合饲料。鲜活饵料常用的有鱼、沙丁鱼、竹荚鱼、鲐鱼、小带鱼、玉筋鱼和小杂虾。使用鲜活饵料时,应注意鲜度。以防容易引起营养性疾病。使用冷交冻鱼要充分解冻,用海水清洗可加速解冻,还可洗去冻鱼表面的脂肪和污物。 人工配合饵料有硬颗粒和湿软颗粒两大类。目前市售的硬颗粒饲料常见成份为粗蛋白45%、粗脂肪3%、粗灰分15%、钙1.8%以上、磷1.2%,以及多种维生素。
真鲷养殖的每天投饵量与水温变化和鱼体大小有直接关系。每天投饵率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水温,其次是鱼体大小的差异。投饵率以每天投饵量对养殖鱼的体重之比来表示。体重2克左右的幼鱼投饵率为20%;冬季投饵率为1~3%;体重85克以上的鱼,在适温期投饵率为5~8%。
真鲷属杂食性鱼类,可用网箱养殖,每立方米水体养殖10公斤,每天投喂鲜杂鱼1~2次。投饵时速度要慢。吃完后再投,以免浪费饵料。也可用人工配合饵料与鲜杂鱼交叉投喂。
随鱼体的长大,20天左右换一次网,网目逐渐增。注意经常洗刷网衣,以免网目堵塞。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26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