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鲷

中文名称真鲷

拉丁名称Chrysophrys major

异名加拉鱼、腊鱼、加级鱼

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Chordatayz023.CoM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科名鲷科

拉丁科名Sparidae

中文属名真鲷属

拉丁属名Pagr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中国、朝鲜、日本近海一带均有分布,中国黄海,渤海为真鲷渔场。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侧扁而高。头大。前端稍尖。眼中大,眼间隔宽而隆起。后鼻孔椭圆形。口小,前位。背鳍连续,鳍棘部强。臀鳍短与背鳍鳍条部相对。胸鳍下侧位,镰形。腹鳍小,胸位。体色鲜艳,淡红色,体侧背部有若干艳蓝色小点。

生活习性
浅海暖温性名贵鱼类。喜栖息于30-90米水深的岩礁、砂砾、贝藻类丛生的海区,常集结成小群,游泳迅速。食性较杂,主食底栖甲壳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和节肢动物,也食少量小型底层鱼类。产卵期几乎停止摄食,产卵后摄食量很大。个体体长一般在160-600毫米之间,寿命可达30龄,10龄以上生长较慢。生殖期北方沿海为5-7月,福建沿海10-12月,广东12月底至2月底。多数3龄性成熟。卵球形,浮性。卵径0.95-1.10毫米。真鲷有明显洄游现象。

经济价值
真鲷为黄、渤海名贵经济鱼类。多数鲜销或冷冻销售,部分制罐及制熏制品。

保护措施
蝴蝶鱼是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的一个成员,因此无法单独提出保护对策, 应当在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对策中统一加以考虑。
开发利用
因蝴蝶鱼栖息在珊瑚丛中, 不宜用大规模渔具捕捞。常由潜水员用麻醉剂和电击的方式捕捞,绝大部分是名贵观赏鱼类,少数较大都也可以作为食用。
资源现状
蝴蝶鱼只零星捕捞,向来没有统计资料,无法估计数量,从开发利用方式上, 其资源量不会因捕捞而发生波动。

相关知识

真鲷箱养殖


真鲷的生长适温为17~28℃。13℃以下停止摄食。一般来说死亡水温为5~8℃以下,在静止的海水中,水温缓慢降至5℃也不会死亡;如果海水流动快,水温降至7℃左右,真鲷即会死亡。水温29℃以上摄食量变动大,容易发生生理性障碍。因此越冬时水温在12℃以上为佳。
真鲷对相对密度低的海水适应力较弱,在1.020以下时,鱼的耗氧量显著减少,摄食不旺盛。养殖海区相对密度在1.020以上是比较理想的。
真鲷耗氧量和海水流量关系看,尾重500克的真鲷每小时需流量(溶氧5毫升/升)10.7升,安全流量为15升。
适合真鲷养殖的海区必须具备如下几个条件:
(1)水深一般为网箱深度的2倍以上;
(2)海水流动缓,潮流交换畅通;
(3)周年水温变化在12~28℃范围;
(4)无大量淡水注入,以及工业污水排入;
(5)不受台和激流影响;
(6)饵料来源方便,成鱼出售运输便利;
(7)无偷盗和航运影响;
(8)无赤潮发生。
鱼体大小与网目、放养量的关系如下:鱼体全长1~1.5厘米,网目1~2毫米(窗纱),放养量3000尾/立方米;鱼体5厘米以上,网目1厘米,放养量500尾/立方米(网箱规格333米);体重25克以上放养量一般为6~8公斤/立方米。真鲷养殖的饵料可分为鲜活饵料和人工配合饲料。鲜活饵料常用的有鱼、沙丁鱼、竹荚鱼、鲐鱼、小带鱼、玉筋鱼和小杂虾。使用鲜活饵料时,应注意鲜度。以防容易引起营养性疾病。使用冷交冻鱼要充分解冻,用海水清洗可加速解冻,还可洗去冻鱼表面的脂肪和污物。 人工配合饵料有硬颗粒和湿软颗粒两大类。目前市售的硬颗粒饲料常见成份为粗蛋白45%、粗脂肪3%、粗灰分15%、钙1.8%以上、磷1.2%,以及多种维生素。
真鲷养殖的每天投饵量与水温变化和鱼体大小有直接关系。每天投饵率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水温,其次是鱼体大小的差异。投饵率以每天投饵量对养殖鱼的体重之比来表示。体重2克左右的幼鱼投饵率为20%;冬季投饵率为1~3%;体重85克以上的鱼,在适温期投饵率为5~8%。
真鲷属杂食性鱼类,可用网箱养殖,每立方米水体养殖10公斤,每天投喂鲜杂鱼1~2次。投饵时速度要慢。吃完后再投,以免浪费饵料。也可用人工配合饵料与鲜杂鱼交叉投喂。
随鱼体的长大,20天左右换一次网,网目逐渐增。注意经常洗刷网衣,以免网目堵塞。

真鲷的生长特点


真鲷的生长速度较快。在自然条件下,当年个体体重可达100~150克,2龄鱼可达350~500克,3龄鱼可达750~1000克。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当年个体体重可达200克左右,第二年可达500克以上的商品规格。在自然海区内,其寿命较长,最大可达20龄、10多千克。其总的生长特点是1~3龄鱼生长最快,无论体长还是体重的增长速度都较大;其后至10龄稍慢,15龄以后明显减慢,几乎不生长。

雄性个体2龄即可达性成熟,而雌性个体要3龄才能达性成熟。在自然海区,黄渤海区的真 繁殖期为5~7月,盛期在5月下旬,厦门地区的真 繁殖期在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一般怀卵量为50万粒以上,最高可达300万粒,平均个体怀卵量为100万粒左右。其产卵特点是卵分批成熟、分批产出,一般每次产卵1万~2万粒,连续产卵15~20次产完。


卵浮性,卵径1.01-1.04毫米,在水温20.8~23.0度条件下,约31小时孵出。孵出3天内,即体长在3毫米以前不摄食,靠卵黄囊营养生长。

山东沿海的真鲷在每年1~2月间栖息于济卜州岛以西海区,每年2~3月水温上升后,开始向西北移动,一支达连云港外海,另一支经山东高角,过威海、烟台至莱州湾产卵;秋末东北信风开始后,成鱼及幼鱼返回济州岛外海越冬。

真鲷仔鱼培育技术


仔鱼培育在玻璃缸水槽或水泥池内进行。玻璃缸水槽容量要在1吨以上。水泥池方形、长方形或圆 形均可,水深应在1米以上。仔鱼培育应在室内遮光条件下进行。

仔鱼的培育条件是:用水如孵化用水;充气量初期与孵化时相同,当鱼苗长到5毫米以上时稍大; 流水交换量,初期每卜时交换1次即可,体长5毫米以上时可增大到每12小时交换1次;体长10毫米以 上时可增加到每10小时交换1次。流水交换的控制方法是采取虹吸对流式,即从培育池一端加注水,另 一端用70目的尼龙筛绢包被的过滤棒滤出水。整个培育期间前半个月每7天吸底1次,后15~20天内每2 天或每天吸底排污1次,以保持水质的清洁和池底的干净。

仔鱼刚破膜的前3天不摄食,在这一阶段口器尚未形成,消化道也未贯通,难以摄取外界食物,而 是依靠吸收腹部的卵黄为营养,即为内营养阶段。在水温18~22度条件下,约3天后,长到全长约3毫米 左右时才开口摄食,此时不但口器已形成,消化道也已贯通,能摄取外界食物,腹部的卵黄已完全消 失,开始由内营养向外营养转化。这时应及时提供适口、适量的饵料,使其平安过渡,否则将会因饥饿而死掉。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72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巨魾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