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的箱养殖

网箱养殖鳜,主要有单养、混养和鱼种套养几种方式,今后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

1.网箱鱼种套养

这种方法要点是选择浮游动物丰富的水体设置网箱,在网箱内一次性放足适当规格的鳜鱼种和饵料鱼种,饵料鱼种摄食水体中的浮游动物I -W鱼种则摄食饵料鱼种。充分利用水体的初级生产力,形成合理的食物链结构,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网箱面积25-50m,高约2 m.网箱封闭式或敞口型均可,后者要高出水面约30 cm.网目尺寸2 cm,乙纶网线。

鱼种的放养时间是大规格鱼种应早于7月上旬放养,1龄鱼种应在3月份放养。

饵料鱼种的规格和密度应与鳜鱼种的规格相配合。大规格鳜鱼种配套放养体长5. 5 cm或体重5-7g的饵料鱼种,放养密度每平方米800-1 000尾;I龄鳜鱼种配套放养体重30-60 g的饵料鱼种,放养密度每平力一米600--800尾。

养殖期间的管理,包括每天应巡箱1次;为预防疾病,每15天清洗网箱一次,箱内的鱼每l5-30天用3%^4%的食盐水浸洗一次,每次约5 min;保持箱内水质清新,水流通畅,防止网破逃鱼;洪水季节,根据天气预报在洪水和暴风雨之前将网箱转移到安全水体中。

2.网箱单养

鳜的网箱单养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均高于套养,应成为今后鳜生产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养殖方法与网箱套养基本一致,主要区别在于:网箱多为敞口式,便于投喂饵料鱼,面积5-15m。大规格鱼种的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025尾;1龄鱼种的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5-20尾。饵料鱼的投喂同其它方式的鳜养殖。经过几个月的生长,年终前者每平方米可产成7-10 kg,后者每平方米可产成鳜10-15 kg。

3.网箱成鱼混养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将网箱设置在野杂鱼丰富的水域,在网箱内鳜与鲤、鲫、鲂、草鱼等吃食性鱼类混养,不给鳜单独投饵,利用投喂给吃食性鱼类的饵料吸引网箱外的野杂鱼进箱,作为鳜的饵料鱼。

网箱材料为乙纶网线,网目3 cm。面积50 - 100 m',高2.5 m,设置为浮式网箱,箱体高出水面约50 cm。

网箱可混养体长约10 cm的大规格鳜鱼种和体重-100 g 的1龄鱼种。放养密度视水体野杂鱼数量而定,前者每箱15^25 尾,后者每箱5-10尾。

家鱼的放养规格应比鳜稍大或与鳜相当,密度约为每平方米40尾,50 m2的网箱可放家鱼鱼种2 000尾左右。

饲养管理以家鱼为主,再加强一些引诱野杂鱼的措施即可,如每天投喂饵料3次以上,早晚必须投喂,以引诱较多的野杂鱼进入网箱,保证鳜有足够的饵料鱼。

经过几个月的生长,年底除收获家鱼外,每个投放大规格鳜种的网箱可产出100-150g的鳜1.0-1.5 kg,成活率70%-80%;投放1龄鱼种的网箱可产出400 - 600 g的成鳜2.5- 5.0kg,成活率80%-90%。

相关阅读


中文名称鳜


拉丁名称Siniperca chuatsi (Basilewsky)

英文名称auhua, Chuatsi bass, Chinese bass, manadrinfish

异名翘嘴鳜、胖鳜、季花鱼、鳌花、桂鱼、桂花鱼、螯鱼、花鲫鱼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鮨科

拉丁科名Serranidae

中文属名鳜属

拉丁属名Siniperca Gill,1862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黑龙江、辽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和闽江水系,及新疆和内蒙古。

形态特征
背鳍条Ⅷ,13-15;臀鳍条Ⅲ,9-11;侧线鳞121-128;鳃耙外侧6-7;脊椎骨26;幽门垂132-323。体长为体高的2.7-3.1倍,为头长的2.5-2.9倍,为尾柄长的5.9-6.8倍,为尾柄高的8.7-10.0倍。头长为吻长的3.3-3.8倍,为眼径的5.3-8.1倍,为眼间距的6.6-8.0倍。体较高而侧扁,背部隆起。口大,端位,口裂略倾斜。上颌骨延伸至眼后缘,下颌稍突出。上下颌、犁骨和口盖骨均具有绒毛状小齿,而上下颌前部的小齿则扩大成犬齿状。眼上侧位。前鳃盖骨后缘锯齿状,有4-5个大棘。鳃盖骨后部有2个平扁的棘。鳞细小,圆鳞,侧线沿背弧向上弯曲。背鳍长,为二部分,前部为硬刺。胸鳍圆形。腹鳍近胸部。尾鳍圆形。缥大,1室。腹腔膜白色。体黄绿色,腹部灰白色。体侧具有不规则的暗棕色斑点及斑块。自吻端穿过眼眶至背鳍前下方有一条狭长的黑色带纹,在背鳍的第6-7根刺的下方,有一条较宽的暗棕色垂直带纹。奇鳍上均有暗棕色的斑点连成带纹。

生活习性
鳜一般生活在静水或缓流的水体中,尤以水草茂盛的湖泊中数量最多。冬季不大活动,常在深水处越冬。在春季,鳜鱼游向浅水区,白天有卧穴的习性,渔民即用踩鳜鱼或鳜鱼夹等方法捕捉,而夜间鳜鱼又喜在水草丛中觅食,则用三角网捞捕。生殖季节,亲鱼群集到产卵场进行产卵活动。幼鱼常游动在沿岸水草丛中。

鳜鱼为肉食性凶猛鱼类,以其他鱼类为主要食料。冬季一般停止摄食,在春、秋季捕食最为旺盛。食物中的主要成分是鳑鮍、鲫鱼、虾等。波阳湖渔民所用的鳜鱼钩,以蚯蚓为饵,引诱鳑鮍上钩,再以此诱捕鳜鱼。鳜鱼体长20厘米左右时,主要以虾类、鳑鮍为食;长至25厘米以上,则以鲫、鲤鱼为主,鳑鮍在食物中的出现率降低。鳜鱼苗当卵黄囊消失后,一转入主动摄食阶段就吞食其他鱼类的幼苗,故为池塘养殖中的一害。

淡水生,耐受温度(℃):7-38。适温范围(℃):15-32,pH范围:6-8。

繁殖习性
鳜鱼的生殖季节一般在5月中-7月初。据所获材料分析,雄鱼1龄即达成熟,其成熟最小个体体长为15.6厘米,重78克。雌鱼2龄始性成熟,其最小个体体长为21厘米,重250克。成熟雌鱼卵巢以Ⅲ期越冬,一直持续到4月份始转人Ⅳ期。梁子湖的鳜鱼,各月平均成熟系数的周年变化是0.8-9.3。在4月和5月份里,卵巢已发育到Ⅳ期或Ⅳ期末,此时成熟系数最高达12.5。6,7月是鳜鱼产卵盛期,成熟系数显著下降,约为3.0左右。从8月到11月,鳜鱼处在产卵后的育肥期,卵巢由Ⅵ-Ⅱ期发育到Ⅲ期,其成熟系数为0.9-4.3。鳜的怀卵量一般波动在27 738-213 828粒之间。对1959-1960年在洪湖所获鳜鱼生殖群体共897足进行了年龄组成分析,其中1,2龄鱼858尾,约占95.7%;3龄鱼约占4.2%;4龄鱼约占0.1%。显然生殖群体是以初次性成熟的鳜鱼为主。至于产卵亲鱼的性比,在洪湖产卵场所获36尾亲鱼中,有雌鱼5尾,雄鱼31尾,雌雄性比为1∶6。鳜鱼一般喜欢在平缓的流水环境中产卵。据调查,波阳湖的鳜鱼产卵场分布在湖口与星子之间的沿岸区,产卵场水深1-2米,流速约0.6-0.8米/秒,水底沙质,水温约23℃。产卵活动一般在夜间进行。鳜鱼卵为漂流性卵,具有油球,在流水中呈半漂浮状态。由于卵的比重大于水,在静水中往往沉于水底。鳜鱼卵经人工授精后在室内培养,当水温为21-24℃时,约经

3天即孵化。刚孵出的仔鱼全长约4.2毫米,肌节28(12+16)对,此时除眼和卵黄囊外全身均无黑色素。孵出后第2天,仔鱼全长5.1毫米,肌节29(10+19)对,口能开闭,鳃盖和鳃弓出现,能作水平方向的前进运动。当仔鱼长至16.5毫米时,已具有成鱼的形态,鳍条已全部形成,仅鳞片尚未出现。

采制全年可捕,尤以夏秋季为多。捕后取饭店、酒家的新鲜桂鱼肚杂喂猪。

性能
味甘,性平。补气益脾,驱风止血。

《食疗本草》:补劳,益脾胃。

《日华子本草》:益气,治肠风下血。

《随息居饮食谱》:养血,补虚劳,杀劳虫,消恶血,去腹内小虫。

《中国药用动物志》:有补气健脾之功能。主治虚劳损伤,肠风下血。

《全国中草药汇编》:补气,健脾。治虚劳损伤,肠风下血。

附方
1、治桂鱼小瓜虫方:每0.067平方米水面(深1米),用辣椒粉250克,生姜干片100克。混合加水煮汁后全池发洒(江苏省金湖县水产局李明锦经验)。
2、治桂鱼车轮虫病方:每0.067平方米水面,用苦楝树叶15公斤浸泡水中,7~10天换1次,连用3~4次(《饲料研究》)。

文献记载
①《中国有毒鱼类和药用鱼类》中有鳜鱼鳍棘有毒,它由12背鳍棘,3臀鳍棘,2腹鳍棘及鳍棘外包皮膜中毒腺组成,最长的背鳍棘为体长的1/9。被刺后肿痛甚烈,发热,畏寒。为淡水鱼棘毒鱼类中刺痛最严重之一的记载。捕捉时应加注意。

②《饲料研究》(2001年第2期)中有加拿大生物学家埃德瓦尔多纳尔通过试验发现,从小鸡和小牛身上提取出来的生长激素,添加到喂养桂鱼的饲料中,能大大加快桂鱼苗的生长速度。试验结果证明,如果用普通饲料喂养桂鱼苗,其生长指数为1.48%,而在饲料中添加生长激素后,日增重指数可达2.38%,与普通饲料相比,日增重增加了60%以上的记载。

③《中国海洋药物》(2001年第1期)中有从桂鱼中提炼出来的桂鱼降钙素,对骨骼、肾脏和胃病进行调节使血钙降低,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降低骨折的发生率。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变形性骨炎,老年性骨质疏松,高钙血症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此外,降钙素还有中度止痛作用,并且有相对安全、副作用少等优点的记载。可供兽医参考。

备注 桂鱼和鲶鱼血浆中含有睾丸酮、雌二醇等多种激素,说明利用鱼类作为各种激素的来源具有不少潜力,可以大力开发利用,故特此录之。用桂鱼及其肚杂喂鸡鸭可以增加蛋黄色泽,是改变蛋黄色泽的良好饲料添加剂。根据台湾饲料专家洪平介绍:桂鱼和鳟鱼粉含有较多的虾红素和茜草素,可作天然胡萝卜素来源之一。它们的着色能达到3个加号(+++)的效果(台湾《饲料原料要览》)。

鲢的箱养殖


1.水域选择

选择避风向阳、水面宽阔、日照条件好的场所,水流速不能超 过0.1m/s的碳酸盐型的自然淡水水域较好。pH值以5-9为 宜,悬浮固体浓度小于80 mg/L,温度为15-32度,水深5-7 m, 底部平坦、无障碍物、无污染。

2.网箱设置

一般为18,32,40,50,72m,最大可达100 m'。具体网箱的大 小,可视水体的环境而定。设置的位置要以充分利用水流调节网箱 体内的水体交换为宜。养鲢用的网箱面积与水域面积比例为:①富 营养型水域为1:100,即每100亩水面最多放置网箱1亩;②中 型营养的水域为1:2000.

3.鱼种的投放

一般鲢鱼种,每立方米放500-1 000尾。放养时间:华北地区 7月中旬,华中地区6月下旬,华南地区5月中旬,东北地区8月.上旬。如当年养成商品鱼,以尾重100-150 g为宜,当年可达到尾重500 g左右的商品规格。鲢的网箱养殖一般每立方米产量为5- 10 kg,即每立方米放养鱼种量为12-25尾,成活率在90%以上。

4.日常管理

①经常检查箱体有无破损,以免造成逃鱼这一损失。

②由于鲢属滤食性鱼类,其生长主要是依靠水域中的天然饵料,故要根据水域中饵料生物在不同区域变动情况,将网箱移动到饵料生物丰富的区域。

③因投喂人工饲料效果欠佳,故在静水或交换量不大的水域内,要通过施肥肥水,繁殖天然生物饵料来养殖鲢效果较佳。具体方法:每次每亩施肥3-5 kg,水温在20-25'C时,每10^15天施一次,水温在25-30'C时,每7-10天施1次肥,水质的氮磷比为 6:7. 1为好。

④防止网眼的堵塞,要经常清洗网衣。

大眼鳜


[学名]: Siniperca kneri Garman
[资源名称]: 大眼鳜
[外文名]: bigeye mandarinfish
[别名]: 桂鱼、桂花鱼、嘴爪
 
[形态特征]:
  体椭圆形,不甚高;背、腹缘圆凸,尾柄较高,头大,吻长;眼大,上侧位,偏于头前部;眼间隔平坦,项部隆起。每侧的前、后鼻孔相互靠近,都为长圆形;前鼻孔有瓣膜,后鼻孔周缘平整。下颌突出于上颌,上颌骨不为眶前骨遮盖,后端宽阔,伸达眼后缘下方。上、下颌齿绒毛状,下颌两侧齿常扩大为犬齿,单个着生排成1列,偶而也有2个并生的;上颌缝合部有犬齿;犁骨及腭骨表面绒毛齿密集成群。前腮盖骨后缘有锯齿12枚以上,远隅角处一枚最大;腹缘无锯齿,有棘状骨突2个,棘端均指向前方。鳃盖骨后端及后上方各有扁棘1根。间鳃骨及下鳃盖骨腹缘光滑。鳃耙短,梳齿状,排列稀疏。 躯干部鳞片狭长,颊部上方、鳃盖及前腹部也都有小圆鳞覆盖,侧线沿体上方1/3处后行,至尾柄部顺尾柄中央伸达尾鳍基。 背鳍起点在胸鳍基部后上方;有12根鳍棘,第五或第六棘最长,各棘间有鳍膜相连,鳍膜边缘呈波形缺刻;鳍条部边缘圆凸,最长鳍条长于最长鳍棘。臀鳍与背鳍鳍条部同形,几乎相对;第二棘最长且粗壮,压倒后超过第三棘,胸鳍靠近鳃孔,扇形,后缘弧形。腹鳍起点在胸鳍下方稍后;有1根棘,5根鳍条;棘长小于鳍条长的1/2。尾鳍发达,后缘微圆。肛门靠近臀鳍。 体长为体高的2.9~3.4倍,为头长的2.4~3.0倍,为尾柄长的6.2~7.7倍,为尾柄高的9.1~10.7倍。头长为吻长的2.9~3.7倍,为眼径的4.3~5.6倍,为眼间距的6.1~7.1倍。%576%

[地理分布]:淮河、长江、钱塘江、闽江和珠江水系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与鳜鱼相似,但更喜欢栖息于流水的环境。常在浅水沿岸地区游动觅食,冬季在岩石洞穴中越冬。大眼鳜为肉食凶猛性鱼类。食物中以鱼为主,约占92%,其次为虾类,约占7%。在长江干流所获大眼鳜的食物中,以黄颗鱼、虾虎鱼为主,而在湖泊中的大眼鳜则以鳑鮍、蒙古红鮊、麦穗鱼及虾类为食,这是由于不同水体的饵料基础不同所致。

罗非鱼的箱养殖


选择水温18℃以上的季节,水流适宜速度0.1-0.2m/s,水域最好水质较肥,浮游动物较多的湖、库湾或10亩以上的鱼池中。网箱形状可为正方形或长方形,规格为6mX6mX2.5m或 5 mX5mX2.5 m,网目2.0-3.0cm,固定式网箱。

鱼种放养前进行拉网锻炼,适应密集生活环境后再放入网箱养殖。一般来说,每平方米投放鱼种10 kg左右,放养规格不小于 30 g o在合理饲料配方条件下,熟练的投喂技术是提高产量.降低饵料系数,从而降低成本的关键。鱼苗体重50g以下时,每日饲料投喂量为体重的5%,当体重达到50-100 g时.投喂量降为4%,体重超过100 g以上时,投喂量降为3%。饲料颗粒直径随着角体增长,逐渐加大。经过驯养,每次投喂控制在20 min内,每日喂 4次。另外,要定期清洗网箱,做好防病、防逃、防污染.

麻鳜


中文名称麻鳜

拉丁名称Siniperca fortis (Lin)

异名铁桂、麻桂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鮨科

拉丁科名Serranidae

中文属名鳜属

拉丁属名Siniperca Gill,1862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都柳江(贵州省南部)及融江(广西北部)。

形态特征
背鳍Ⅷ-10-11(11为常见);胸鳍14一15;腹鳍Ⅰ-5;臀鳍Ⅲ-8。侧线鳞63-82。鳃耙4-5。

体长为体高的2.9-3.6(平均3.2)倍,为头长的2.7-3.5(2.9)倍,为尾柄长的5.4-6.8(6.2)倍,为尾柄高的8.l-10.6(8.7)倍。头长为吻长的3.2-5.0(3.7)倍,为眼径的3.6-5.4(4.6)倍,为眼间距的7.7-10.6(9.3)倍,为尾柄长的1.7-2.5(2.1)倍,为尾柄高的2.6-3.6(3.0)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2-l.7(1.4)倍。

体长而侧扁,略呈纺锤形。头大。吻短。鼻孔互相靠近,圆形的前鼻孔有瓣膜,椭圆形的后鼻孔光滑平整。眼中等大;眼间窄,稍隆起,眼后背缘平直。口端位,口裂大,稍倾斜。上下颌几乎相等或下颌稍稍超过上颌。两颌、犁骨及腭骨均有绒毛齿;下颌二侧有圆锥齿一列。前鳃盖后缘有锯齿11-14枚,近隅角二枚较大;腹缘有骨棘2枚。鳃盖后部有扁平棘2枚,有时上方较小的一枚隐埋皮下。左右二侧鳃膜不相连也不联于峡部。鳃盖条7枚。鳃耙4-5枚,梳齿状其长仅为鳃丝长度的1/2。

背鳍较长,基底约占体长之半,起点始于胸鳍基部的后上方,有鳍棘13枚、鳍条10-11枚(11为常见)鳍棘与鳍条连续,中间有浅缺刻。背鳍棘强,第6棘最长,约为头长的1/3,但稍短于最长背鳍条。背鳍鳍条部外缘高而圆凸,末端接近尾鳍起点。胸鳍始于背鳍前方,扇形,有鳍条14-15枚。腹鳍稍后于胸鳍,比胸鳍略长,有二棘5鳍条。臀鳍起点在背鳍第13鳍棘的前下方,有棘3枚,鳍条8枚,第2臀棘较长,倒伏时等于或稍稍超过第s棘。侧线前段偏于背侧,约与背部轮廓线平行,后段移行至尾柄中线。

体复细小圆鳞,头背部裸露无鳞,颊部、鳃盖及前腹部都有鳞。

幽门垂23-46枚。脊椎骨28枚。

体背侧色泽较深为棕色或黑色,腹侧较浅并有密集的棕色小斑点(一般比眼球瞳孔孔径为小)。各鳍灰黑色。尾鳍、背鳍及臀鳍都有深色斑点组成的横条纹。

生活习性
淡水生。

斑鳜


[学名]: 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ner
[资源名称]: 斑鳜
[外文名]: spotted mandarinfish
[别名]: 岩鳜、园筒 (桶)鳜、石鳜
 
[形态特征]:
  体背、腹缘浅弧形,尾柄较高。头大,眼后头部平直或稍内凹。吻尖,眼上侧位,偏于头的前半部,每侧有鼻孔2个,离眼较近,前鼻孔圆形,小而有瓣膜,后鼻孔椭圆形,略大于前鼻孔。口前位,稍斜裂;下颌突出于上颌,下颌两侧齿扩大为犬齿,多为2个并生。间鳃盖骨及下鳃盖骨腹缘有浅缺刻。鳃耙稀少,梳齿状,略短于鳃丝。吻部及头顶处无鳞,余均有鳞。侧线前段稍弯,靠近背缘向后延伸;后段较平直,接近尾柄中部。背鳍起点在胸鳍基部上方;鳍棘发达,有12-13根鳍棘,第六鳍棘最长;鳍条部基底短,鳍条边缘圆凸。臀鳍与背鳍鳍条部同形,几乎相对;鳍棘都较粗壮:第一鳍棘较短,第二鳍棘最长(压倒后超过第三鳍棘),胸鳍下侧位,起点稍前于腹鳍,腹鳍起点在背鳍第三鳍棘下方,鳍长约等于胸鳍长,有1根鳍棘,短细,不及鳍条长的二分之一。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广东  [原产地区]:中国广东  
[气候带]:亚热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广东珠江水系和韩江水系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喜栖于静水或微流水中,尤其喜欢生活在水草繁茂的湖泊、河流中,白天一般侧卧于底部凹坑中,较少活动。夜间活动频繁,在水草丛中四处游动寻觅食物。

大口鲶的箱养殖


1.养殖水域的选择

网箱应设置在水库、深水湖泊和缓流河道的开阔水域,要求有一定风浪或缓流水,水深4 m以上,透明度1 m左右,pH值6.8- 8.4,全年22度以上的水温有3-5个月。

2.网箱规格及架设方法

一级鱼种箱为绞织无结节聚乙烯敞口网箱,网目8~10 目/时,规格4 m4 m2 m或5 m5m2 m;二级鱼种箱为单层聚乙烯结节敞口网箱,网目1.0-1. 5 cm.体积4 m4 m3 m 或5 m5 m3 m。这两级鱼种箱都用于湖、库、河道深水区。若在池塘中架箱培育鱼种,鱼种箱的规格为3 m1 m 1 m,其网片材料和网目大小同上述一级鱼种箱成鱼箱为双层聚乙烯结节封闭网箱,规格为4 m4 m3 m或5 m5 m3 m,内网目 2.5-3.0cm,外网目3-5cm。箱距3m,排距20m左右。在网箱底部中央设置用竹盘和密网布制作的饲料台。

3.放养密度

5月上中旬,当鱼种培育至4-5cm时,进入一级鱼种箱,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300-500尾进箱头一个月内,每隔7-10日,将鱼种过筛一次.按规格大小重新分箱词养,各箱内规格一致,避免大吃小。第几个月则每隔15日左右分级分箱1次。当鱼种达到 16-18 cm日于.转入二级鱼种箱培育(无二级箱可继续用一级箱培育),此时的放养密度为每平米150-250尾。当鱼种长至尾重 50 g左右时转入成鱼箱饲养,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80-100尾。尾重达到100 g后,密度降至每平方米40-60尾,直至养成成鱼。该放养密度具备了单产成鱼60 ke/m的鱼种基础。

4.饲料投喂

饲料分两种:一种为野杂鱼;一种为配合饲料。喂野杂鱼时,刚进箱鱼种先用鱼浆投喂,随着鱼种口径长大,逐步加大鱼浆粒度,直到全部用适口的碎鱼块或小杂鱼。每天分上午和傍晚投喂2次,日投喂率为80u-12%(以略有残饲为度)。用配合饲料饲养,刚进箱的鱼种应用软性转食饲料驯食7-10日,使之完全适应吃配合饲料以后进入常规管理,日投饲3-4次,。投食率为5%-8%。

5.日常管理

每天检查网箱有无破损,防止逃鱼。每天清洗食台,保证食台 上无残饲,无异味。每周刷洗一遍网衣,防止网目堵寒,保证箱内外水体交换畅通。每月测定鱼体重量一次,检查生长情况,以此确定 投食量。

6.鱼病预防

网箱下水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浸泡处理,并提前1周下水,以利藻类附生,防止擦伤鱼体。鱼种入箱前用3%的食盐、小苏打合剂浸洗。每周用漂白粉或高锰酸钾洗刷食台。隔15--20日每箱用 2-3 kg生石灰兑水泼洒网箱四周,每日1次,连续3日。在鱼病流行季节(7-9月份)用土霉素或呋喃唑酮(0.5%-1%)做成药饵连喂3日,防肠炎、烂鳃等病。

长身鳜


中文名称 长身鳜
拉丁名称 Coreosiniperca roulei(Wu)
英文名称 Slender mandarinfish
地方名称 竹筒鳜、彩鳜
作者单位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鲈形目
拉丁目名 Perciformes
中文科名 鮨科
拉丁科名 Serranidae
中文属名 长身鳜属
拉丁属名 Coreosiniperca Fang et Chong,1932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Ⅲ,11;臀鳍条Ⅲ,7;侧线鳞89~99;幽门垂10。体长为体高的4.7一5.5倍,为头长的2.7一2.8倍,为尾柄长的5.9一6.1倍,为尾柄高的12.3~12.4倍。头长为吻长的2.9~3.0倍,为眼径的4.4~4.9倍,为眼间距的9.1~9.9倍。体延长,略呈圆柱状。头长,吻尖,上颌往后延伸至眼中部的下缘,下颌突出,大齿裸露于外,上颌前部犬齿排成多行,下颌犬齿成单行。鳞细小,仅头部及腹鳍之前的腹部不披鳞片。鳃耙退化。幽门垂数极少,约10个。体黑棕色,头顶及躯干两侧具不规则的暗色斑点。腹部白色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27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