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鲫

中文名称 彩鲫
拉丁名称 Carassius auratus color variety
英文名称 colour crucian carp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鲫属
拉丁属名 Carassius
形态特征 体型与普通鲫相似,体色有红色、红白相间和杂色等,红色与红鲫的红色不同,有透明感。
生活习性 生活习性和普通鲫鱼相似。

相关推荐

黄鲫


中文名称 黄鲫
拉丁名称 Setipinna taty(Valenciennes) [Setipinna giberti]
英文名称 scaly hairfin anchovy,hairfin anchovy
地方名称 薄口,黄尖子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鲱形目
拉丁目名 Clupeiformes
中文科名 鳀科
拉丁科名 Engraulidae
中文属名 黄鲫属
拉丁属名 Setipinna Swainson,1839

形态特征 背鳍条Ⅰ~13~14。臀鳍条54~56。纵列鳞44~45,横列鳞12。鳃耙26~29。腹缘棱鳞26~28。幽门重8~9个。脊椎骨48。
体长为体高的3.8~4.1倍,为头长的5.O~5.6倍。为尾柄长的11.9~14.6倍,为尾柄高的12.4~13.8倍。头长为吻长的4.8~5.9倍,为眼径的3.9~4.6倍,为眼间距的3.9~4.4倍。尾柄长为其高的1.04~1.05倍。

体例扁,背缘窄,腹缘具强棱鳞。头小而侧扁,吻短钝。眼径大于吻长,前例位,眼间隔微凸。鼻孔距离眼前缘很近。口大,口斜裂。上颌稍长于下颌。上颌骨细长,向后不伸达鳃孔,有2块辅上颌骨。两颌、犁骨、胯骨和青上均有细齿。鳃孔很大,向下延至头腹面的前部,约达于眼的前下方。鳃盖膜彼此微连,不与峡部相连。体被圆鳞,易脱落。肠管短。胃大。

背鳍位体中部,起点与臀鳍起点相对,前有一向后的小刺,臀鳍基甚长,其长约占体长之半。胸鳍位低,第一鳍条延长为丝状,向后几达臀鳍起点。腹鳍位于背鳍的前下方,起点距胸鳍基与臀鳍起点约相等。尾鳍叉形。

体背部青灰色,体侧和腹部银白带黄色。头部淡黄色。背鳍前方至头顶黑褐色。背鳍和尾鳍金黄色,背鳍末端和尾鳍后缘灰黑色;腹鳍白色;末端黄色;其余各鳍金黄色。

生活习性 入河口海洋暖水性中下层鱼类,以小虾等为食物,栖息于泥沙底质海区,不结成大群,偶进钱塘江。

须鲫


中文名称 须鲫
拉丁名称 Carassioides cantonensis(Heinche)
英文名称 Canton carp
地方名称 江鲫、黄鲫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须鲫属
拉丁属名 Carassioides Oshima,1926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Ⅳ~18~20;臀鳍Ⅲ~5;胸鳍Ⅰ~8;腹鳍Ⅰ~15~16。第一鳃弓外侧鳃耙40~50(平均43.8)。下咽齿2行,24~42或14~41。侧线鳞30[7/(5~6~V)]33(31.8);背鳍前鳞11~13;围尾柄鳞16。
体长为体高的2.0~2.3(平均2.2)倍,为头长的3.7~4.1(3.9)倍。头长为吻长的3.6~4.6(4.1)倍,为眼径的3.2~3.7(3.4)倍,为眼间距的2.2一2.4(2.3)倍,为尾柄长的2.0~2.2(2.1)倍,为尾柄高的1.5~1.7(1.6)倍。

体例扁且高,背部显著隆起,背鳍起点为体高的最高处,上部略是三角形。头短小。吻圆钝,吻的宽度大于吻的长度。口亚下位,呈半圆形。须2对,上颌须短小,口角须稍长。眼大,眼后缘至吻端的距离约与至鳃盖后缘的距离相等。眼间宽而平坦,眼间距为眼径的1.3~1.8倍。下咽齿内行第二至第四枚齿侧扁,齿端有1道沟纹,第一枚齿为光滑的长圆锥形2外行齿纤细,顶端圆钝。鳃耙细长,长度约为鳃丝长度的三,排列紧密。

背鳍外缘略为内凹。背鳍起点与腹鳍起点相对;至吻端的距离小于至尾鳍基部的距离。背鳍、臀鳍最后1根不分枝鳍条均为强壮的硬刺,后缘具有锯齿。胸鳍较长,其末端接近或达到腹鳍起点。腹鳍不达肛门。臀鳍后伸可达尾柄基部。尾鳍分叉。

脊椎骨4十28。鳔2室;前室短,呈球形;后室长,末端圆钝,为前室的1.5倍。腹膜灰白色。

体银白色,背部灰黑色,鳍浅灰色,尾鳍下叶淡红色。

生活习性 须鲫喜栖息于底质为淤泥的缓流或完全静止的水域中,平时多在水的中、下层活动摄食,为杂食性鱼类,以藻类、金鱼藻、浮游动物、水生昆虫的幼体以及腐烂的植物残屑为主要食物。

银鲫


[学名]: Carassius auratus Gilbelio(Bloch)
[资源名称]: 银鲫
[外文名]: crucian
 
[形态特征]:
  背鳍条III~Ⅳ―16~19;臀鳍条III-5;胸鳍条I―16,腹鳍条I―8。鳃耙43~53。下咽齿1行,4―4,侧线鳞 。 体长为体高的1.9~2.7(2.4)倍,为头长的3.4~4.3(3.8)倍,为尾柄长的5.7~8.6(8.2)倍。为尾柄高的5.6~6.7(6.3)倍。头长为吻长的2.8~4.5(3.5)倍,为眼径的5.3~6.1(5.6)倍,为眼间距的2.2~2.6(2.4)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0.5~0.9(0.8)倍。 体侧扁,体高,腹部圆,头短小,吻钝,口端位,下唇厚。眼小,下咽齿第一枚成圆柱形,后3枚侧扁,齿冠有一道沟纹,鳃耙较多,细长。背鳍外缘平直,起点位于体长的中点,第三根硬刺后缘具锯齿,粗壮。腹鳍起点稍在背鳍起点之前,末端尖。臀鳍起点与背鳍后部第三至第五根分支鳍条相对。尾鳍分叉浅。 标二室,后室长为前室1.4~1.7倍。腹膜灰黑色。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黑龙江  [原产地区]:黑龙江流域各水系  
[气候带]:寒温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黑龙江与绥芬河水系支流,广泛分布江河、湖泊、水库。黑龙江水系鲫属仅三倍体银鲫一种。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栖息静止或流水水域,喜居水草丛生水体。对各种水域环境适应能力很强。耗氧量较小。

松浦银鲫(松浦鲫)


中文名称 松浦银鲫(松浦鲫)
拉丁名称 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var. Songpu (Bloch)
英文名称 Songpu Prucian carp
地方名称 松浦鲫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鲫属
拉丁属名 Carassius Jarocki,1822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体侧扁而高,头后背部隆起,头小。吻圆钝,口端位,下唇厚, 唇后沟仅限于 口角,斜裂上下颌约等长。无须。眼小,位于头侧上方。背鳍具有硬棘,外缘平直, 后缘锯齿粗,排列稀。 胸鳍不达腹鳍,尾鳍分叉浅,上下叶未端尖。鳞片为圆鳞, 边缘颜色稍深。鱼体背部、背鳍和臀鳞浅灰黑色,体侧淡绿,腹部姜黄色。
生活习性 温水性底层杂食性鱼类
繁殖习性 性成熟年龄:2龄
性比:雌︰雄鱼比为21︰1,行雌核发育繁殖类型。性腺一年成熟一次,卵分批产出,粘性。繁殖季节:春季。繁殖水温:16~25℃ ,最适水温18~22℃ 。怀卵量:随体长,体重的增加而增加。

彩鲷


中文名称彩鲷

拉丁名称Cichlasoma sp.

异名花罗汉

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Chord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辐鳍亚纲

拉丁亚纲名Actinopterygi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科名慈鲷科

拉丁科名Cichlidae

中文属名丽体鱼属

拉丁属名Cichlasoma

品种描述


形态特征
是一类由南美洲大型慈鲷类如青金虎、金钱豹、红财神、紫红火口等品种进行人工配种、杂交改良,经长期努力孕育出来的不同杂交新品系,是近年来在马来西亚发展起来的观赏鱼新品。

花罗汉鱼体形壮硕,眼神炯烔,色彩斑斓。体表独特的深色花斑变幻莫测,鱼鳞闪烁着虹彩亮光,背鳍、臀鳍、腹鳍、尾鳍也是色彩缤纷,浑圆隆起的头顶宛如中国传说的神仙寿星公,符合东方人富贵长寿的意念。有的鱼儿高耸浑圆的额头上,呈现有如和尚出家时摩顶受戒的香记斑点,于是有花罗汉之称。

生活习性
花罗汉鱼继承了慈鲷的领地习性,会激烈攻击入侵者,但是在水族缸中放置多于3尾则有相互制衡、维持平安的作用。因为该鱼个大威猛,鲜艳夺目,最好还是像金龙鱼那样单养为佳。如要与其他鱼种混养,应选择较大者。该鱼生性贪玩、活泼好动,喜欢衔石搬沙,鱼缸里可放置粗大的沙砾供它玩耍。有灵性,能与熟人建立友谊,有靠近亲热的表示。

饲养要点:

该鱼食性杂,小鱼虾、蚯蚓、面包虫、肉粒及人工配合饲料都可投喂。为保持体色艳丽,最好不时添加鲜活饵料,如小虾、含虾成分较高的人工饲料等。对水质无特殊要求,除氯自来水、pH6.2-7.5、水温20-33℃均可适应,溶氧宜较充足。因为该鱼初引入我国,暂无特殊病例可分析。体表小病损用食盐水浸泡处理即可,消化道疾病则需用药,市售杀菌消炎药般有效。只要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饲喂适量,则可保平安。

杂交黄金鲫


杂交黄金鲫。

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以散鳞镜鲤为母本和红鲫:为父本进行远缘(属间)杂交而获得的具有杂种优势的杂交种。

2007年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杂交黄金鲫具有体形似鲫鱼型、全身披鳞晶莹,排列整齐,侧线鳞31枚~34枚,体色金黄色,十分艳丽。其生长速度比鲫鱼快、耐低氧、抗病力强、耐低温、耐长途运输、饲料转化率较高、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等优良性状。该杂交种性腺发育不完全,不会与亲本混交而对养殖区域鲤、鲫鱼类产生生态风险。黄金鲫的个体增长率比彭泽鲫高201%,比红鲫高242%。

可当年养成商品鱼,池塘养殖亩产1000kg以上。

1鱼种培育亩放水花20万尾~40万尾培育成乌仔后分塘稀养,由乌仔培育成夏花,亩放养乌仔8万尾~16万尾;由乌仔培育成夏花,亩放夏花1.2万尾~1.6万尾。

2当年养成商品鱼在精养条件下,亩放养规格3cm左右的夏花鱼种5000尾~6000尾,饲养至越冬前出池,可当年养成尾重400g左右的商品鱼。

3.池塘商品鱼养殖在精养条件下,亩放养尾重50g左右的鱼种3000尾,饲养至越冬前出池,可养成尾均重800g的商品鱼。

可在全国范围内淡水池塘养殖。

天津换新水产良种场

联系地址:天津市宁河县芦台镇火车站南500米

中华细鲫


中文名称 中华细鲫
拉丁名称 Aphyocypris chinensis Gunther
英文名称 green chub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细鲫属
拉丁属名 Aphyocypris Gunther,1868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3,臀鳍条3,7~8。侧线不完全,一般3~6个,纵裂鳞30~32个。下咽齿2行,23(或24)一43(或53)。体长为体高的3.7~4.1倍,为头长的3.4~3.9倍,为尾柄长的4.3~4.6倍,为尾柄高的7.2一7.8倍。头长为吻长的3.6一4.0倍,为眼径的3.3一3.7倍,为眼间距的2.5一2.9倍。体小,略侧扁。吻钝圆,吻长短于或等于眼径。口小,端位,口裂略上斜,下颔稍突出于上颌边缘。一眼大,从眼后缘至吻端的距离等于眼后头长。下咽齿呈圆锥形,末端尖而弯曲。鳞中等大小,仅前部2一9(多数3一6)个鳞片有侧线。腹梭自腹鳍基部至肛门。背鳍无硬刺,其起点稍后于腹鳍起点。胸鳍末端几达腹鳍基部,腹鳍末端接近肛门。臀鳍起点在背鳍基部的后下方。一足鳍叉状。鳔2室,后室较大于前室。腹腔膜银灰色。体背部和体侧上半部为灰黑色,体侧下半部和腹部灰白色。各鳍微黄色。
生活习性 生活于水田、沟渠、池塘、湖泊中。喜集群,游泳迅速。

箱养鲫


1.水域选择

以水面开阔,水质良好,无工业污染,水深在4-7m,底部平坦,涨落较小,管理方便的库湾、湖汉为好。

2.网箱设置

可采用面积20-36m'的单层或双层封闭式网箱,内层网目 1. 5-2.5 cm,外层网目3^-5 cm。亦用楠竹或杉木扎架固定网箱, 多箱排列时,应有4 m以上的箱距,以便管理。

3.鱼种投放

应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体重30^50 g的大规格良种鲫 投放。放养密度可控制在8-10 kg/m2。放苗前应先用3%-4%食盐水浸洗5 min,以做体表消毒。

4.饲养管理

(1)人工投饵饵料可采用含粗蛋白26%-30%的全价颗粒饵料,其动物蛋白与植物蛋白的比为1:5-8,可充分利用菜籽饼、豆饼、花生饼等作蛋白源。鱼种初进箱时要驯食,用敲击船帮发出声音,使其形成条件反射,敲击船帮鱼即上浮抢食。饵料要新鲜适口,每天投喂3-4次,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4%--6%,摄食旺季应加量。

(2)日常管理要求勤检查网箱,勤观察鱼群,做好防逃、防病、防盗等工作。可参阅鲤的网箱养殖。

5.生产效果

经8-9个月的饲养,可养成规格200-250 g的商品鲫,网箱群体增重4^-6倍,单产可达30-50 kg /M2。

拟细鲫


中文名称拟细鲫

拉丁名称Nicholsicypris normalis (Nichols et Pope)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鲤科

拉丁科名Cyprinidae

中文属名拟细鲫属

拉丁属名Nicholsicypris Chu,1935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海南岛、珠江水系广东和广西南部的一些支流中。

形态特征
背鳍Ⅲ-7;臀鳍Ⅲ-7;胸鳍Ⅰ-12-13;腹鳍Ⅰ-7。侧线鳞36[(6-7)/(3-V)]37;背鳍前鳞15,围尾柄鳞14。第一鳃弓外侧鳃耙7-8。下咽齿2行,34或35(其中1尾之一侧3排,135)。脊椎骨4+30-32。

体长为体高的3.4-4.4(平均4.0)倍,为头长的3.8-4.1(4.0)倍,为尾柄长的4.4-4.8(4.6)倍,为尾柄高的7.1-8.4(7.7)倍。头长为吻长的3.2-3.8(3.5)倍,为眼径的3.5-4.4(3.9)倍,为眼间距的2.1-2.5(2.3)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6-1.9(1.7)倍。

体长而侧扁,体高约等于头长。前腹圆,从腹鳍基部向后至肛门具明显的腹稜。吻稍尖。头呈圆锥形。口端位,口裂稍倾斜。上下颌约等长,下颌前端无突起与上颌相衔。无口须。眼侧上位,中等大小。眼后头长大于吻长,眼间宽而平。体被中等大小圆鳞,侧线完全,在腹鳍之前稍下弯,入尾柄后回升到体例中部。

背鳍短,起点在腹鳍基部之后,离吻端较离尾鳍基部为远。胸鳍圆钝,末端不达腹鳍起点。腹鳍末端不达肛门。肛门紧挨臀鳍起点。尾鳍叉形,末端稍钝,上下叶约等长。

下咽骨弧形,较窄,咽齿锥形,末端略带钩状。鳃耙稀疏、短小。肠管长度不及体长。鳔2室,后室长约为前室的两倍,腹膜灰白,带有小黑点。

福尔马林浸泡后,体背黑褐色,腹面灰白,侧线上部的鳞片基部各具有一个小黑斑。各鳍均无明显斑纹。

生活习性
淡水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46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