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混养黑鲷饲养管理

黑鲷的抗病力较强,生长迅速,而且食性杂,可以以主养鱼吃剩的残饵及网箱附着物为食,不必另外增加投饵,也不必施用特殊管理措施。

要勤检查,每天的早、中、晚各巡箱一次,注意观察鱼的摄食活动、病害发生情况等,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

试验表明,主养鱼的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其单养的生长速度,一般群体平均体长相差1~4厘米,体重相差20~80克/尾 ,每箱的单产可增加10~15千克。所混养的黑 的生长速度也快于其单一养殖的生长速度,一般当年可达体重300~400克/尾 ,较单一养殖增重30%~50%,每箱可净产黑 12千克以上。

由于混养了黑鲷,原主养鱼流行的烂鳃病、寄生虫病和肠炎病等都明显减少,并且由于黑 及时清除了网箱上的附着生物,大大改善了网箱内外的水交换条件,同时也减少了更换网及洗网的工作量。

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能盲目增加放养量,否则会不利于主养鱼的生长。当主养鱼为凶猛性鱼类时,鱼种规格应大些,以防被主养鱼吞食。

相关知识

黑鲷


[学名]: Sparus macrocephalus(Basilewsky)
[资源名称]: 黑鲷
[外文名]: black seabream,black porgy
[别名]: 黑立、乌格、乌翅、黑加吉
 
[形态特征]:
  背鳍条Ⅺ~11~12。臀鳍条Ⅲ~8。测线鳞51~53。鳃耙14~16。幽门盲囊4。脊椎骨24。 体长为体高的2.6~2.7倍,为头长的3.3~3.5倍,为尾柄长的5.2~5.4倍,为尾柄高的8.9~9.5倍。头长为吻长的3.5~3.7倍,为眼径的3.7~4.4倍,为眼间距的3.3~3.6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70~1.80倍。 体长椭圆形,侧扁,体背部狭窄,由头顶向吻端渐倾斜。腹面钝,近于平直。吻钝尖。口中等大,前位,微斜,上下颌等长。上颌骨后端达眼前缘下方。上下颌前端各具犬齿6个。上颌两侧臼齿发达,有4~5行,每行臼齿向后渐增大,以第三行后端臼齿最大。下颌两侧口齿3行,以第二行后端臼齿最大,第三行甚短。眼间距宽,圆凸,较眼径为大。鼻孔每侧2个,紧位于眼前方。犁骨、腭骨及吉上均无齿。鳃盖骨后端具一扁平棘。鳃耙甚短。 体被弱栉鳞,眼间隔,前鳃盖骨,吻及颏部外无鳞。颊部具鳞7行。背鳍及臀鳍棘部有发达的鳞鞘,鳍条基部被小鳞。侧线完全。弧形,与背缘略平行。 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都相连,中间无缺刻,起点在胸鳍基上方,鳍棘强大,以第四鳍棘最强大,各鳍棘平卧时左右交错可纳入于鳞鞘沟中。臀鳍起点位于背鳍第二鳍条下方,第二鳍棘甚强大,略长于第三鳍棘。胸鳍低位,长而失,后端达臀鳍起点上方。腹鳍较短小,尾鳍叉形。 体青灰色,具银色光泽。腹部较淡,头部色暗,侧线始处有一不规则黑斑,体侧具5~6条褐色纵条纹。除胸鳍外,各鳍边缘均黑色。
 
[原产国家]:日本,韩国,中国  [原产省份]: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等  [原产地区]:中国的黄海、东海和南海均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南海、亦见于珠江口  
[水域环境]:海水,半咸水  
[生活习性]:
入河口海洋鱼类,为浅海底层鱼类,喜栖居于沙泥底或多岩礁的海区,偶进钱塘江,以小鱼、虾,贝类为食。

黑鲷苗种培育


肉麻糜从40日龄志投喂。饵料系列参见表格。

育苗水质条件为: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氨氮0.1毫克/升以下,盐度18~25,pH值7.~8.5。

从5日龄起每2~3天吸污1次,投鱼糜后每天1次。10日龄以内微量充气,以后逐渐增大。前期日换水量为15~30%,平均全长10毫米(30日龄)换水量为100~200%,以全天流水效果较好。投喂鱼糜起,换水量增至400~800%,可直接使用未经砂滤的海水。

稚鱼全长1厘米后可分苗疏养,或下海暂养,分苗后密度以0.2~0.5万尾/立方米为宜。稚鱼全长0.7~1厘米时,自相残杀较严重,可采用加用入小球藻,早投、投足饵料的办法来减少死亡。孵化后54~660日龄,一般全长可达23~27毫米,此时可出池养殖。

池塘鱼鳖混养的饲养管理技术介绍



一、投饵管理
鱼鳖混养池塘,鱼的投饵管理与常规鱼相同。鳖有专门的食台,用芦席编制,每3—5亩设置1个,每个1—2㎡,鳖的饲料一般选用新鲜的野杂鱼,剁碎后投喂,投喂量为鳖体重的3%—10%,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投喂量,具体投喂量视吃食情况而定,以2小时吃完为度,每天下午投喂一次。
二、水质管理
池塘水质不宜太肥,鳖也不宜水色过浓。所以在养殖过程中基本不施肥,只在冬天鱼种放养前施适量的有机肥作为基肥。养殖过程中一般不追肥,经常换水,7—9月高温季节,每周换水一次,每次换水20㎝—30㎝。晴天中午开增氧机2—3小时,保证水体有充足的溶氧。
三、病害防治
鱼鳖混养池塘的防病措施和单纯养鱼池塘相似,每年干塘后用生石灰清塘,鱼、鳖种下塘前进行消毒,3—11月份每月用生石灰或氯制剂消毒1次,杀虫药根据需要使用。鱼鳖混养鳖易患腐皮病和穿孔病,生石灰和二氧化氯对该病都有疗效,只要做到正确预防,一般发病不高。
四、巡塘
每天坚持早、中、晚巡塘,观察鱼鳖的活动情况,吃食情况,及时调整投饵量。是否发生病害,及时进行防治。检查进排水口,防逃墙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检查产卵场所,是否有鳖产卵等。

箱养殖大黄鱼的日常管理


在鱼苗阶段,由于个体较小,所使用的网箱网目也较小,经过一段时间后,因大量生物附着会使网眼堵塞,妨碍了网箱内外的水体交换,时间一长会造成缺氧;特别是夏季高温季节,生物生长快,40~ 50目的网箱3~5天左右即会堵塞。因此,应经常洗网,以确保网箱内外的水交换。通常在夏季高温季节,40目的网箱3~5天、20目的网箱5~7天、12目的网箱8~10天就需换洗一次。5~6毫米较大网眼的无节网箱,一般15天左右也需清洗一次。

结合网箱的换洗,应及时对鱼苗进行分级饲养,将不同大小的个体分开、分箱饲养,以防相互残食。为防止苗种在换箱过程中引起损伤及杀灭其他病原体,换箱时可用抗菌素等对鱼体进行消毒。鱼体活力下降、刚摄食完时及潮流较大时不宜换箱。

要经常检查网箱有无破损、移位,鱼的摄食及活动是否正常等,发现问题应及时补救。若无特殊原因,发现苗种不上浮抢食、又听不到声响时,应考虑到是否有破箱逃鱼及发病等问题发生。为防止鱼苗外逃及水鸟的侵袭,网箱上应加设网箱盖。

此外,还应每天测量水温、盐度、透明度、溶氧等理化因子,并做好记录。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64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