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仔鳗养殖的水质管理

排污与换水:欧洲鳗喜清新水质和卧底栖息,为确保池水及池底清洁需进行的基本操作为日排污3 次,每次投饲后2~3小时内尽量捞除残饲、洗刷池底,排水20厘米以上,然后慢慢进水约4~5小时达到 预定水位, 日换水量为原池水体的2倍以上。

水质调节:每周进行一次水质理化因子测定,根据测定结果,进行水质净化和调控处理,尽力使水 中各项理化指标保持在适宜范围内。一般可选用对 鱼无明显刺激作用的物质和2010-6~3010-6 光合细菌、310-6~510-6水质改良剂、510-6~1010-6生石灰等方法调节水质,使水体保持良 好的状态。

水温控制:保持池中水温恒定于25度为好,尤其在换排水时应控制温差幅度不超过1度。

相关知识

欧洲鳗鲡白仔鳗的分养


白仔鳗经过30~40天的培育后,体色由透明转为黑色,一般体重增加6~8倍。此时池鳗密度相对提高,同时由于白仔鳗贪食,个体摄食强弱不一,大小分化悬殊,培育后期池水水质逐渐恶化,加之水泥池的自净能力差,排污栏栅网国密,污物不易排出,容易造成堵塞。一方面易造成培育后期排污管理难度加大,病害发生机率逐渐上升;另一方面若不及时分养,势必影响小规格鳗种的生长和成活率,同时不同规格的苗种,在饲养管理技术上也不尽相同。所以必须适时进行选别分养,这是欧洲鳗鲡饲养管理中采取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白仔鳗培育阶段的选别分养,一般是在白仔鳗饲养达35~45天、转饲结束后3~5天内进行。

(一)分养准备工作
1.预计分养的规格和数量 在分养前1~2天,先进行苗种的抽样检查,算出平均规格和各种规格大小的大致比例。然后推算池塘的存鳗量,估计出分养的规格和数量,便于作出下一步生产的放养安排。

2.工具准备
(1)捕捞网具 可采用聚乙烯筛绢做成的拉网或直接使用网箱。
(2)分养用网箱 准备4~5只聚乙烯筛绢阿布做成的网箱。网箱规格一般为:800厘米80厘米100厘米(长宽高)
(3)鳗种选别器 一般采用日本鳗鲡选别器(表4-3)。目前,大多数欧洲鳗鲡养殖场都使用传统的竹制鱼筛(表4-4),采取带水方式进行白仔鳗的选别。竹制鱼筛采用竹编、半圆形,规格一般为:5、6、7、8、9、10、11、12朝(广东、福建俗称朝)。一般养鳗场最好备有竹制鱼筛一套和日本鳗鲡槽式选别器一套,根据不同的鳗种规格,选择不同的筛选工具,轮换使用。
(4)分养用小工具 收苗套网4~5只,鳗篓10个,50干克磅秤1台,2~2.5千克盘秤1只,木制捞海2~3只等。

3.停食 在欧洲鳗鲡苗种分养之前,一定要停食。经过停食使苗种感到饥饿,在引食诱捕时的效果较好。同时经过停食的苗种,在排净粪便后,空腹时对忍受缺氧的能力增强,在操作时不易受伤,也便于正确计数。

由于欧洲鳗鲡苗种的规格一般较小,所以停食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选别分养前停食1天即可。

4.排水和降温 一般在选别前一天,在停食的同时,开始添注新水,逐渐将池水水温适当降低,同时将池水水位降至35~40厘米,以便于捕捞操作。此时白仔鳗苗池选别操作的水温一般控制在22~24℃。水温适当降低,一方面可适当降低苗种的活动能力,另一方面可减少机械操作带来的损伤,减少苗种暂养过程中的代谢分泌物,提高暂养的密度、时间及成活率。

5.选别池及放养池的设备 准备吊养苗种并进行选别操作的池子,其水体环境最好能与原白仔鳗池相近。准备放养的池子也要求尽力与原白仔鳗池子水体环境一致。所以放养池需要提前2~3天蓄水,如水温低,可适当加温,要求池水水温与白仔鳗池水温相近。

(二)分养
1.捕捞 由于欧洲鳗鲡苗种规格较小,故一般先采取诱捕的方法将个体较大、摄食能力较强的苗种捕捞出来,然后再放水将苗全部捕出。具体做法是:在捕苗前可在食台上投喂较硬韧的团状配合饲料,使鳗苗虽聚集而无法吞食。当鳗苗集中在食台抢食时,即可用抄网抄捕。经过2~3次抄捕,可将绝大部分的好苗捕出。

抄捕结束后,可将池水排出,在出苗管口敷设集苗套网,待池水大部分排出后开启集苗管的阀门或栓塞,让鳗苗自行流入收苗套网中。在排水时边排水边捞苗,直到排干池水,将鳗苗从污物中全部分出为止。

2.选别 目前白仔鳗选别工具,最好使用竹制的鱼筛,可采取带水方式选别,减轻机械操作的损伤程度,确保选别后的鳗苗快速恢复、提早开食。

选别前可根据放养计划、筛选要求来选定选别器的规格。在鳗苗选别时,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1)一般分选的时间,尽可能安排在清晨温度较低时进行,如在2~3月选别,此时气候较寒冷,可选择晴天上午8时过后,气温回升后进行选别。
(2)由于欧洲鳗鲡皮肤相对较薄,加之鳗种个体小,体质娇嫩,如操作不慎易造成损伤而感染发病,所以选别时抄网捕苗、排水口收苗操作均要细心,装苗桶要带有少量水搬移,筛选操作均应在水中进行,离水时间要短。
(3)筛选必须在有增氧的条件下进行,并掌握好网箱暂养的密度、时间,防止鳗苗在网箱中缺氧,影响后期苗种饲养管理。

3.放养 分选后将规格相对一致的鳗苗集中于同池放养。分选后规格小于800尾/千克、体质较弱的苗种,可放回原白仔鳗池子再投喂水蚯蚓开始重新驯养,并注意加强该批苗种的强化饲养管理工作,以尽量降低三类苗的比例。而较大规格的苗种,可转入黑仔鳗培育池进行培育。

养殖欧洲鳗水质管理


水质管理的目的是调节水质的理化及生物因子,使之稳定并处于鱼体生长和生活的最适范围内。水 质监测的主要内容有酸碱度、盐度、溶解氧、氨氮、亚硝态氮等以及浮游生物的组成、水体透明度、自 养型与异养型细菌的变化、底栖生物种类及数量的变化等。一般要求pH值为7.5~8.3,溶解氧6毫克 /升以上,亚硝态氮在0.02毫克)升以下,浮游植物生长旺盛。另要求早春和晚秋及冬季海水池水温 在20度左右,水色棕褐色(以底栖硅藻为优势种群),否则应予以调节。夏季水色黄绿色,以绿藻类为优 势种群;若水色呈不均匀的红色时,说明浮游动物大量繁殖。过量的浮游动物繁殖会抑制浮游植物的繁 殖,还会与 鱼争氧,应及时进行大换水或施用低剂量杀虫剂予以消除。当水色为灰绿或灰白时,池水 中的化学和生物耗氧量会增高,水呈弱酸性,溶氧量下降,表明有害细菌滋生,甚至会出现菌膜上浮或 水突然变清,应全池泼洒生石灰水,使浓度为15~20毫影升,或0.5毫克/升的二氧化氯;这样做,在 抑制细菌的同时,3~5日内水色可恢复正常。

水体透明度通常以排水、灌水的方式调控,一般应保持透明度在冬季20厘米以上,夏季30厘米。

白仔鳗生物饲料的暂养与处理


暂养池:一般建于室外,面积5~10平方米,高度20~30厘米。主要是注排方便,最好做 到自流水; 上方应搭简易棚,保证池内阴凉、挡雨; 池中有用木杠和筛绢网布制成的爬活框。 把刚购进的红虫放入暂养池内,让微流水不断漂洗,并经常搅动,使其体内污物排净;同时盖上 爬活框,从网面上冲洗鲜活红虫,放至其他池内继续漂洗,多次反复,可排除死虫和污物。 驯饵期漂洗5天以上,漂洗、选活的次数要多,一般3次;正常投喂期漂洗可2天以上,漂洗、选活至少 2次,以保证无死虫和污物。

生物饲料的消毒:投喂前,红虫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杀菌处理。经暂养、漂洗、选活后, 在喂前先用510-3的食盐水浸泡30分钟,换水洗净,红虫需再用2~3克土霉素和0.5~1克氟嗪酸浸泡30分钟。

欧洲鳗鲡黑仔鳗的培育


(一)清池、清毒
在黑仔鳗放养前,要做好培育池的清池、消毒准备工作。水泥池的消毒准备工作可参照白仔鳗培育池的方法进行。对砂石底或三合土底的池子,首先要将池排干,尽量去掉池中沉积的淤泥(新池可省去)。让池底充分曝晒,使池底中的腐殖质充分分解。同时要仔细检查池壁、注排水设施,包括拦鱼栅、食场等,如有损坏或渗漏,要及时进行修补。

放养前20天左右,池中注入少量水,使池底浸湿为止,用20~30毫克/升漂白粉或用200毫克/升生石灰进行清塘消毒,除去池中有害生物。把漂白粉或生石灰事先溶化在少量水中,然后均匀泼洒在池壁和池水中。

放养前2~3天打复水,把清塘后池中的积水排出,注入新鲜水。注水时,为防止大型浮游生物或小鱼虾等进入培育池,可用密尼龙筛绢网过滤。注水后如发现池中有大型水蚤、锚头鳋幼体等有害生物,可采用0.5毫克/升晶体敌百虫消毒池水,待毒性消失后方可放鱼。

(二)鳗种放养
1.黑仔鳗消毒 黑仔鳗经过捕捞、筛选、搬动等操作,体表粘液部分脱落,皮肤擦伤容易引起细菌感染,故在放养后的当天傍晚,耍立即进行药浴。一般采用盐水或呋喃类药物消毒,切忌使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消毒。消毒后需大量换水,保持水质良好,以增进鳗种的食欲。

2.放养密度 白仔鳗经筛选后,可按不同规格分别投放入黑仔鳗培育池内培育。刚刚选别出来的黑仔鳗最好继续在水泥池内培育,再经过一段时间培育后,规格大些再进行分养于砂石底或三合土底的池子。有的是将黑仔鳗直接放入砂石底或三合土底池子培育,由于土池自净能力强,加之水质、水温变化相对稳定,培育效果较好,尤其是新建的场,不妨直接使用砂石底或三合土底的池子进行黑仔鳗的培育。水泥池的放养密度要比砂石底或三合土底的池子要低些。具体投苗密度见表4-5。

(三)投饲管理
筛选后的小规格黑仔鳗(500~800尾/千克),仍投喂白仔鳗饲料,大规格黑仔鳗(一般规格达500尾/千克)可通过饲料转换的方法改喂特制黑仔鳗(俗称特黑),饲料中需添加一定比例的水和油,加水量一般为饲料量的1.3~1.5倍,鱼油添加量一般控制在3%以内。黑仔鳗阶段,由于鱼体仍较小,饲料加工时一定要搅拌制成柔软而膨胀、黏性强、不易溃散的团状后方可投喂。每天投喂2次,即:上午5~6时,下午5~6时。上午投喂量一般占总投喂量的40%,下午占60%。每天投喂量以半小时内吃完为适量,日投饲量的增减一般根据池塘存鳗量、每天吃食状况及鳗鱼活动状况和天气情况而及时调整。

4月底至5月初后分选出来的黑仔鳗,由于正值春夏交接,气候变化大,日温差波动大,故停炉的时间应适当推迟,否则由于早晚水温不稳定,黑仔鳗吃食将出现不正常,尤其水泥池更为明显,养殖管理难度明显加大。

欧洲鳗鲡有过饱食的摄食习惯,故在高温期,要控制好日投喂量,切忌过量投喂。具体做法如下:
(1)在水源充足、水质条件好、水温可控制在28℃以下时,可适当提高投饵率,一般在3%以上,鱼油添加量可控制在3%左右。尽量让其吃饱,以达到快速生长的目的。

(2)在水量充沛、但池水水温无法控制的情况下,一般要采取适度控制日投喂量,日投饵率一般控制在3%以下。同时鱼油添加量控制在1%~2%。如池水水温超过28℃时,摄食状况及消化功能明显下降,要注意防止贪吃的欧洲鳗须过分饱食而产生消化不良导致疾病频发。

(3)在水源供应紧张、水交换量有限、水质管理较差的情况下,日投喂量要严格控制,一般日投饵率控制在1.5%以下,鱼油添加量一般为1%或不添加。此时要密切注视吃食状况,如发现吃食状况差,应及时捞出剩饵。切忌摄食时间长而导致水质恶化的后果。

(4)改进投喂方法,在食台上尽量把饲料铺开或分成两大片,以便有更大的接触空间让欧洲鳗鲡容易摄食,从而缩短摄食时间,减轻对水质的污染(表个6),保证摄食均匀,减少三类苗的比例。

(四)水质管理
在黑仔鳗培育阶段,由于正处于盛夏高温期,所以水质管理尤为重要。具体要求如下:
1.设置栖息台 根据欧洲鳗鲡的生活习性,喜欢在池底群聚静卧,所以在池水的流水处设置一定面积的栖息台让其悬挂于台上栖息,避免鳗鱼钻入砂底长期处于不良环境中栖息,避开池底水质状况差的生态环境,生活在水质较好的环境中,从而减少病害发生机率。栖息台一般采用竹制或钢筋做框架,然后用聚乙烯绳编织的各种规格的网做成上、下数层的栖息网,置于池塘中投饵台两侧流水处。栖息台的面积及大小一般根据池塘大小设备,面积300平方米以上的池子,可设置2~3个;150~300平方米池子,可设置1~2个。每个栖息台的面积一般为3~4平方米,分为4~5层。

2.搭盖遮阳同、膜 在饲养过程中,为了降低水温,保持适宜的生活水温及避开强光刺激,保持池水水温、水质的相对稳定,一般采取在池子的中间走道及投饵台上方搭盖黑色塑料薄膜,在池子的其他部分搭盖这光率达80%的遮阳网,以营造,个幽暗的栖息环境。春冬时,则拆除遮阳网,让阳光照射,以利于池水水温的升高。

3.捞取利饵 每次投饲后要及时捞取剩饵,一般在投饲后的10~15分钟,如发现摄食状况差应立即捞除,以免饵料长时间漂于水中散失污染水质,同时饵料框要及时洗刷干净、晾干。

4.排污 每天早晚投饵后2小时要彻底排污,同时每间隔2~4小时应排污一次,如排污不畅,要用虹吸管吸污,坚持做到每日刷洗池子,定期彻底刷洗池底及池壁。

5.加注新水 要求每天换水量达到100%~120%以上,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换水后加满水保持微流水。

6.调节水温 高温期要适当提高水位,以利调节水温,避免水温有较大波动。

7.注意水色变化 经常注意鳗池水色变化,要求土池水色淡绿,水泥池水色清澈见底,透明度要求在40厘米以上。遇暴雨季节,水源水浑浊,水质pH骤降,水温波动大,可适当控制换水量及控制投饵量,同时采用5~10毫克/升生石灰进行调节。雨季过后要彻底洗刷池子,加强药浴防病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可打地下水进行水温调节或雨季备用,也可采取将水源水引入土池沉淀过滤后再使用,此时可采用沙滤法或化学方法。化学方法为,当水源pH偏高时使用明矾,当pH较低时可使用碱式氯化铝,或先施石灰1.0~1.5毫克/升,再使用明矾。

8.定期测定水质理化因子 可采用水质快速测试盒进行水质监测,养殖的池水一般要求水温最好在24~26℃,高温最好不超过28℃,pH6.5~7.5,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NH+4一N1.0毫克/升,NO-2一N0.1毫克/升,硫化氢0.02毫克/升,水透明度40厘米。

(五)病害防治
黑仔鳗培育阶段由于正处于春夏季节,气候变化大,雨水多,同时水温偏高,由于欧洲鳗鲡不耐高温,适应力下降,所以病害发生的机率明显上升。此阶段主要的病害为细菌性烂鳃病、赤鳍病、赤点滴、拟指环虫病、车轮虫病、烂尾病等,其中尤以烂鳃病、烂尾病、拟指环虫病的发病机率较高。采用水泥池饲养,水温控制及水质管理方面较容易,但往往在气候突变时,如暴雨季节、寒潮突袭时,池水水温波动大,水质易引起突变而诱发疾病的发生。故要坚持做到定期进行全地泼洒药物消毒及内服抗生素等药物进行预防。一般每隔5~7天,要采用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或其他药物交替进行全池泼洒消毒,同时每隔10天,可采取在饲料中添加一些抗生素,如土霉素、氟哌酸等和助消化的物质,如利胆片、酵母粉、多维等,对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极为有利。采用砂石底或三合土底池子培育黑仔鳗,由于排污工作难以彻底,故养殖时间过长或旧池老化,一般在养殖25天后即明显出现摄食量下降,发病机率上升。要及时进行药物预防。同时定期泼洒10~20毫克/升生石灰或水质改良剂、光合细菌等进行水质调控,减轻水质环境不利因子的影响,减少疾病的发生。拟指环虫病害的发生往往与雨季期间水源水浑浊、水质、水温突变紧密相关,故暴雨过后一定要加强预防药浴工作。如无显微镜等检测手段,可采用定期(10~15天)泼洒2~2.5毫克/升高锰酸钾药浴20~24小时,或每个月泼洒0.8~1.2毫克/升复方甲苯咪唑,药浴30小时进行预防。

(六)适时淘汰三类苗
个体大小分化显著,是欧洲鳗鲡生长的特性之一,尤其投苗期越迟,其三类苗的比例越高,同时驯食管理的好坏,也直接造成三类苗比例的上升。三类苗可通过改变养殖环境,减少放养密度,同时采用专用特制饲料强化饲养及再投喂水蚯蚓来逐渐降低其比例。但经过2~3次选别的尾苗,长期处于摄食状况不佳、营养状况差的条件下,其体质虚弱,极易诱发病害,从养殖经营管理角度及成本核算上看,应采取果断措施,及时将其淘汰,以减少其交叉感染的机会,从而确保一、二类苗的正常生长。淘汰的时间可根据养殖规模、池子配套情况、水源紧张程度、供热状况等来确定,一般在第三次选别后即可开始淘汰三类苗。

(七)分养
欧洲鳗鲡个体生长速度快慢不齐,大小分化现象较为突出,故养殖一段时间要及时进行选别。一般饲养35~40天选别一次。分养的目的是使个体成长均匀,同时结合清池,彻底清除池底腐殖质和鳗鱼排泄物,以保持池子的整洁,使鳗鱼正常生长。由于欧洲鳗鲡不耐高温,在高温条件下,其对水质变坏的抵抗力相对较弱,故应尽可能实施分养。分养的次数要多,此为养殖欧洲鳗鲡成功的关键条件之一。同时由于欧洲鳗鲡的皮肤比较薄,如时常清池易受伤死亡,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至关重要。黑仔鳗阶段由于正处于盛夏高温期,故其选别的时间应利用雨天或清晨太阳尚未出来之前分选。选别时一定要做到带水操作,选别地和分养池的水质、水温条件,尽可能一致。此阶段,如鳗种规格已达到150尾/千克以上,除采用竹制的鱼筛操作外,也可采用日本鳗鲡选别器进行选别,选别时要采取微流水喷洒,以保持选别时鳗体体表湿润,避免操作损伤。

仔鹅的饲养管理


4周龄以上至70日龄选人种用或转人肥育前的鹅称为仔鹅。这个时期是鹅骨骼、肌肉和羽毛生长最快的时期,需要的营养物质也逐渐增加,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力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及抵抗力都较强。由于仔鹅的消化器官已较发达,消化道增大,消化能力不断增强,采食量逐渐增加,能大量地利用青绿饲料,饲养方式上应以放牧或舍饲饲喂青饲料为主,这不仅节约了精饲料,而且放牧又能得到充分的运动,体质与生活力得到增强。

放牧饲养

养鹅不怕精料少,关键在于放得巧。这充分说明了放牧在养鹅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强调了巧牧在养鹅中的意义。科学的放牧可使鹅得到充分的运动,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同时又使鹅采食大量的青绿饲料,满足了营养需要,节约了精料,降低了成本。

放牧前先要进行放牧训练,以不同信号表示出牧、收牧、放水、休息等,养成人鹅亲和的良好习惯。放牧地点可利用遗谷较多的茬田或苗圃果园等有杂草的地方,为了便鹅能采到大盘的青料,最好选择有丰茂鲜嫩牧草,未受污染而又距鹅舍不远,地势平坦,附近有清洁水源的场地,牧草的高度以不高于鹅体为宜。在放牧的过程中,为合理利用草地,应划分小区,将鹅群按照一定的次序在小区间轮牧。

放牧时应组织好鹅群,找好放牧路线,仔鹅群一般250~300 只由2人管放为佳,如牧地比较开阔,草源丰盛,可组成1000只一群由4人进行管理。放牧时要注意附近的农田有否喷过农药,若使用过,则需待一星期后,才可在附近放牧。牧鹅时间长短应视鹅日龄大小而定,一般每天放牧8~10h为宜,天气炎热的夏季,要充分利用早、晚气温较低的时何、选择鹅舍附近的草质好、数t 足的地方放牧。由于仔鹅的尾尖、身休两侧羽毛已长齐,可放心地让鹅尽早吃上露水草,民间有吃上露水草,好比草上加毅料之说。但要注意天气变化,防止雨淋。而当仔鹅的肩部两侧上下大毛长出,且尾尖大毛也有2cm长时(35~36日龄),表明其羽毛已较丰满,抗寒抗雨的能力较强,即使大雨天也可放牧。这时,放牧可做到早出晚归,尽量延长鹅的采食时间。

要牧好鹅,除应确定合理的放牧时间外,关键要在巧放牧上下功夫。鹅吃草的习惯是先吃一顿草,然后就要找水喝,喝足后卧地休息。故当鹅在采食途中,待吃到半饱时,就感到疲怠。其表现为采食速度减慢,有的停止采食,扬头伸颈。东张西望,鸣叫,公鹅表现尤其明显。此时,就须把鹅群赶人池塘或澳河,让其饮水,游泳。鹅群在水里饮水梳毛,疲乏顿时消除,情绪十分活跃,相互追扑或潜入水底。经过一阵激烈运动之后,鹅群就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这时,应尽快地把鹅群赶回草场,让鹅群继续采食。待鹅群吃饱后,让其在树荫下或荫棚里休息。鹅群休息时,周围环境要安静,避免惊扰。当鹅群骚动时,说明鹅群已休息好了。再次将鹅群赶人草场,让鹅采食。这样鹅群就能吃饱、饮足,休息好。故放养时,除考虑草质、草!和清洁的水源外,舍外活动场还应有遮荫物,地面要平坦,具有一定倾斜度便于排水,保持雨后地面干澡,以便鹅吃饱喝足后能有一个良好的休息场所。

仔鹅生长快,需要的养分多,故在放牧的基础上,还要坚持补饲,以免引起换羽不一而影响生长发育。开始放牧时,,每次喂7~ 8成饱才出牧。以后逐渐减少放牧前的补饲。过渡到以放牧为主,补饲为辅。一般40日龄后,仔鹅即可沦河散养,仅在喂食和晚上才赶上岸,但在12月份至翌年的3月底前,即使60日龄前的鹅,都不可下水,否则易患疹病。放牧的河水深以1.5-2m为宜,每平方米放3~5只为好。河岸上应搭建鹅橱,以避风雨和鹅群过夜。随着鹅长大,放牧鹅群不宜过大,一般每群百只左右,便于1 人放牧管理,大群不宜超过500~600只。

为保证放牧鹅能多采食清洁的青绿饲料,晴朗缓和天气,可整天放牧。遇到特殊情况,如阴雨天或青绿饲料时不足要照常补喂青何料。天气炎热时,要适时休息和放水,避开中午的烈日照射。放牧前要对鹅群进行检查,如有疫情要及时注射疫苗,勿在疫区放牧。发现病弱鹅要隔离出来留在舍内饲喂和治疗。放牧途中,要慢,地犯赶鹅群,以免造成互相拥挤踏伤。鹅回舍前,让鹅在水中洗净身上的污泥,在舍外休息喂料,然后赶人舍内,以免弄湿舍内地面。

补饲的精料以糠麸、稻谷为主,以及适量粉碎的豆饼和玉米等,也可采用大肉鸭料。由于仔鹅阶段既长骨头又要长肉,要有足够的磷、钙来供给骨骼的生长,否则往往出现脚软、乏力,不能支持体重,故饲料中应加人2,5%的贝壳粉、2%的骨粉、0.3%的食盐以及必需的微量元素。在生产中可发觉,当鹅肩部与腿侧长出新羽时,增重较快,食欲最旺;而当其背腹的绒毛开始脱落更换新羽时,增重速度虽慢,但如果营养不足会影响换羽,这时应补喂些热能饲料和蛋白质饲料,一般以糠麸为主,掺些粮食、饼类、煮熟的土豆等。补饲采用的参考配方(%)如下:玉米粉20、鱼粉4、花生赦 4、米糠10、统糠印、食盐O.5、骨粉0.5、生长素及抗生素1。注意要将精饲料与青饲料以1:4的比例配制成半干半湿状喂给,补饲量视草情、鹅情而定,一般每日只补饲精料100~200g。经放牧和补饲管理,至70日龄时,仔鹅体重可达2.5kg,大型鹅种中仔鹅的体重更大,一般大型鹅可进行强制育肥。

仔兔的饲养管理措施


从出生到断奶这一阶段的小兔称为仔兔。仔兔出生后离开母兔,所处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身体发育尚不完全,适应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极差,生命脆弱,对人具有高度的依赖性。此外,仔兔生长发育特别快,正常情况下出生后1周体重增加1倍,30天体重增加十倍左右。由此可知,仔兔的饲养管理工作必须抓好每个环节,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
仔兔阶段可分为两个时期,即睡眠期和开眼期,再根据不同阶段仔兔的生理特点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
一、睡眠期的饲养管理
1.早吃奶,吃饱奶
仔兔出生后10小时内应吃到初乳。初乳浓稠,蛋白质含量比常乳高,还含有丰富的磷脂、酶、激素、铁、镁盐等,营养丰富,同时具有轻泻的作用,有利于胎粪的排出。母性好的母兔,仔兔产出后会很快哺喂。吃到初乳且吃饱的仔兔,腹部滚圆,肤色红润,体质健壮,生活能力强。生产中常出现仔兔吃不到奶的现象,可见仔兔腹部扁平,皮肤有皱褶,在窝内到处乱爬,饲养人员移动产仔箱时仔兔仰头向上窜,并发出吱吱的叫声。对此,要查明原因,针对具体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于有奶不喂的母兔,要强制哺喂。先将母兔固定,保持安静,再将仔兔放在母兔乳头边让其吮乳,这样连续3~5天后母兔便会自动哺喂。
在同窝仔兔数太多或母兔患有疾病(如乳房炎)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寄养的方式调整仔兔。方法是:把产仔较多或患病母兔的仔兔分给产仔数较少的健康母兔喂养,但寄养与被寄养的仔兔出生日期相差不能超过3天。由于母兔嗅觉灵敏,为防止母兔识别出非自产仔兔进而抓咬或拒绝哺乳,可提前30分钟以上将被寄养的仔兔放入带仔母兔的产箱内,使气味充分混合,从而使寄养获得成功。实际生产中,也有两窝及以上母兔产仔均较少的情况出现,为提高群体繁殖性能,可以将两窝仔兔合并为一窝,另一只母兔重新参与配种。并窝的注意事项与寄养相同。
对于体况较好、产仔数多的母兔,可以采取分批哺喂的方式,即将仔兔按照体质强弱分为两批,早上喂体质弱的,下午喂体质强的,同时要注意加强营养。
在没有其他母兔可以寄养仔兔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人工哺乳的方式,或者将体质弱小的仔兔弃掉,保证健壮的仔兔吃饱吃好。
2.及时发现和处理吊奶
仔兔哺乳时会将乳头叼得很紧,母兔哺乳完毕跳出产仔箱时有可能将仔兔带出箱外但又无力叼回,称为吊奶。饲养管理人员应随时检查,发现后及时把仔兔放回巢箱内(尤其是冬季),以避免仔兔长时间在箱外致死。
3.保暖防冻,防兽害
仔兔出生后周身无毛,体温调节能力差,在寒冷的季节如果不注意保温,仔兔的体温在很短时间内便会迅速下降,若处理不及时便会危及生命。因此,做好仔兔的保暖防冻工作是仔兔饲养管理的重点。首先要做好接产工作,给母兔提供铺有垫草和兔毛的产仔箱,避免仔兔受冻。寒冷季节,北方地区温度低,兔舍内要进行加温,或将仔兔集中到一个保暖室中;南方地区冬季温度较高,可将产仔箱重叠,既能保温又能防兽害。其次要及时救治冻僵的仔兔,可立即放入35℃温水中,待其恢复后用柔软的纱布或棉花蘸干身上的水,再放入产箱;或用火炕或电褥子取暖,待其恢复后放入产箱。
虽然仔兔的保暖很重要,但在夏季高温季节产仔箱内要少放垫草和兔毛,并注意通风换气,()避免箱内温度过高,仔兔热衰竭而亡。出生几天的仔兔,其窝温以保持在30~32℃为宜。
鼠害是兔场仔兔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睡眠期的仔兔,没有自我保护能力,老鼠一旦进入产箱内,就会将仔兔咬死甚至整窝吃掉,造成巨大的损失。而在兔舍内灭鼠相当困难,可用母、仔分开饲养的方法,哺乳时将产仔箱放入母兔笼内,哺乳后将产仔箱移到安全的地方或将多个产仔箱重叠,减少鼠害的损失。除老鼠外,也容易出现猫、蛇、黄鼠狼等伤害仔兔的情况,特别是在农村小规模养兔场,兔舍与周围环境隔离不严甚至没有隔离,很容易出现此种情况,应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
4.按时喂奶
对于母仔分养、规模大、种母兔多的兔场,可实行每日哺乳1次的办法。对带仔数较多的母兔,可采用早、晚两次哺乳的方法。无论每天哺乳几次,都应按时哺乳,以利于母兔有规律地泌乳、休息和仔兔的消化吸收。要注意对号哺乳,产仔箱的放置要有固定的顺序,并标记好相应的母兔号,以免弄错。同时,要检查仔兔是否吃饱,发现未吃饱的仔兔则要及时采取措施。
5.防治黄尿病
睡眠期内的仔兔最易发生黄尿病。黄尿病是由于母兔患乳房炎或乳房周围有含葡萄球菌的污物,仔兔吮乳时感染,进而发生急性肠炎,尿液呈黄色,并排出腥臭的黄色稀粪,污染肛门周围甚至全身。仔兔发生黄尿病的原因在母兔,因此,预防的关键是保证母兔健康无病,保持笼舍清洁卫生。仔兔一旦发生黄尿病,首先要与母兔隔离,并同时对母兔和仔兔进行治疗。
二、开眼期的饲养管理
仔兔开眼后,活动能力增强,会在产箱内爬来爬去,数日后就能跳出产箱活动。此期的饲养管理要点有:
1.人工辅助开眼
一般情况下,仔兔出生后12~15天开眼,这个时候要逐只检查,发现开眼不全的仔兔可用药棉蘸上温开水洗去封堵眼睛的黏液,也可用注射器吸入温水,人工辅助仔兔开眼,否则可能形成大小眼或瞎眼。此外,保持垫草中无杂物,若混有布条、棉线、绳子等杂物,可能会造成仔兔被缠绕而窒息或残肢,应引起注意。
2.搞好补饲
随着日龄的增加,仔兔生长速度加快,其体重和所需营养物质与日俱增,而母兔在产后21日龄达到泌乳高峰后泌乳量则逐渐下降。因此,在生产上及时给仔兔补饲。
及早补饲对仔兔饲养有着重要意义,不仅能给仔兔提供充足营养,保证正常生长,提高断奶重,而且使仔兔能够在断奶前学会吃饲料,有利于促进消化系统的发育和锻炼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对帮助仔兔过好断奶关也具有重要意义。补饲一般从15~18日龄开始,采用专门的饲料(开口料),要求饲料易消化、适口性好、清洁卫生、符合仔兔的营养需要。同时,可在饲料中加入抗球虫药和防治消化道疾病的药物,以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仔兔成活率。补饲时,最好采用母、仔分开的方式,以防母兔抢食仔兔料。补饲前1~2天,饲喂量要少,主要是诱食,2~3天后再逐渐加料,要少量多餐,日喂3~5次,同时供给充足清洁的饮用水。
3.科学断奶
仔兔断奶日龄应根据品种、生产方向、季节、仔兔体质强弱等综合考虑,一般在28~35日龄断奶。商品兔生产时断奶时间一般为28~30日龄,进行种兔生产时断奶时间稍晚,一般在35日龄断奶。断奶方法有一次性断奶和分批断奶。一次性断奶是指到了断奶日龄所有仔兔全部断奶;分批断奶是将达到断奶体重的个体先断奶,体质弱的个体达到断奶体重时再行断奶。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沂水县诸葛镇畜牧兽医工作站邮编:276400)

仔兔的饲养管理方法


根据家兔的生长发育阶段,人们把从出生到断奶期中的奶兔称为仔兔。其间又划分为两个发育期:仔兔出生至睁眼(10-12日龄)前称为睡眠期,其后为开眼期。

1.仔兔的生理特点:

其一,身体发育尚不完全。睡眠期的仔兔,要到4日龄以后才逐渐长毛,眼、耳闭塞、看不见、听不着,不会跑动;几乎不能自我调节体温;

其二,生长发育特别快,从出生到断奶,体重增加10倍左右;

其三,适应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极差,容易受到环境温度、食物的变化及有害微生物等的伤害。总之一句话,仔兔对适应外界环境的调节机能差,表现出生命脆弱的生理特点,对人具有高度的依赖性。

2.养好仔兔应抓好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1)睡眠期:

①保证仔兔早吃奶,吃饱奶。在仔兔出生6-10小时内应让其吃到初乳。因为初乳营养价值高,可增加仔兔体内的免疫球蛋白;又是仔兔出生后在睡眠其维持生命和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的唯一来源。养好母兔是保证仔兔吃饱奶、吃好奶的关键。仔细检查仔兔,同时应根据母兔产奶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哺乳仔兔数。一般,皮、肉兔的适宜带仔数为6-8只,长毛兔为4-6只。过多的仔兔可实行寄养(寄养给产仔期相近、品种相同或专作保姆的母兔代养////)或直接淘汰弱仔(种兔的纯繁)的方法;可采用早、晚各喂一次奶的办法,提高母兔每日产奶量,以弥补仔兔哺乳不足。

对少数母性不强的母兔应实行人工强制哺乳,即将母兔仰卧于后,帮仔兔固定乳头;或将母兔捉入仔兔巢箱内,轻轻按住,让仔兔找到奶头吃饱后再放手,并捉回母兔笼位。

②做好保暖防冻工作。首先要做好冬、春季节或舍内温度低于10℃情况下的保温工作,严防仔兔出生或母兔喂奶后因吊奶将仔兔带出巢外,掉入笼底下冻死;睡眠期仔兔窝温要保持在30-32℃。勤换、加厚巢箱垫草(切忌用旧棉絮、破衣布等吸潮性,易缠绕的物品垫仔兔巢箱),将产仔箱相互重叠,是做好保温工作的简易方法。

③对开眼后的仔兔,及时实行补饲。

(2)开眼期:仔兔一般为12天左右睁眼,开眼早表明体重好,开眼迟表明仔兔体质发育不良;开眼期仔兔饲养管理重点是适时饲。

①补饲有三大意义:

1)补充营养,保证仔兔生长需要,可提高仔兔断奶体重和促进毛囊的发育。

2)促使仔兔尽快学会采食配合饲料(或颗粒料),有助于仔兔消化系统的发育和过好断奶关,减少断奶掉膘甚至发病(如传染性口腔炎)死亡的现象;

3)便于及早在饲料中,加入抗球虫、防治综合性肠炎等药物,提高防疫效果,可大幅度降低幼兔死亡率。

②补饲方法:

第一,备好补饲饲料。仔兔补饲饲料可以购买,也可自己配制,但必须是单独配制。其营养水平,粗蛋白为18-20%,消化能11.0兆焦耳/千克左右,粗纤维10-12%。必须添加含有抗球虫病等药物和必要的矿物微量元素的仔兔专用添加剂预混料。原料要新鲜,容易消化,最好加工成直径4毫米的颗粒饲料;

第二,从16日龄开始诱食(将补饲料在瓷盘内加少量开水拌成糊状,涂在仔兔嘴、鼻周围,让其舔食,1-2次后,仔兔便自动采食兔补饲料),18日龄上食,补饲料日给量由每只平均4-5克逐渐增加到20-40克,可持续补饲到35-45日龄。

第三,从18日龄开始,最好实行与母兔隔离饲养(母、仔联式笼,应关闭通道),以保证仔兔充分采食补饲料和母兔休息。每日定时让母兔哺乳1-2次,先可将仔兔(带产仔箱)送入母兔笼内哺乳,后期可将母兔捉入补饲栏内喂奶。补饲栏以单层多栏式为好,每个栏的规格一般为505030厘米3,底部为漏缝竹板,顶部有遮盖,以防鼠、猫等兽害。一窝兔一栏,栏内应设食槽和饮水器。

第四,在补饲期中,最好少给或不给青饲料,这既有利于保证仔兔采食补饲料,又可减少青饲料喂给不当造成仔兔腹泻,但必须保证供给清洁的饮水和搞好笼具卫生。

第五,适时断奶。种兔、长毛兔、獭兔一般宜在35-40日龄断奶;肉用商品兔则可视母兔的泌乳情况、繁殖季节而采用28-30日龄断奶为宜。断奶过早,会影响仔兔的发育,进而导致幼兔生长缓慢,成活率下降;断奶太迟,因母乳自然减少,质量下降,对仔兔并无大的利益,还会影响母兔的终身繁殖成绩。一般采用全窝一次性断奶的方法,也可采用强仔先,弱仔后的分批断奶法。断奶时,最好让仔兔留在原巢,7-10天后再转群上笼,这可减少仔兔的不良应激反应。

欧洲鳗的饲养管理


为保证鳗鱼有充分的营养而正常生长,要求饵料营养全面、新鲜、高蛋白、低脂肪。饵料每天投喂 2次,投放到饵料台上,投喂时间为晚上18:00点和早晨5:00点左右;冬季和初春每天投喂1次即可。

因欧洲鳗的生长差异较大,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后,个体大小有明显差异,应及时分选,将不同大 小的个体分箱饲养,并降低放养密度;分选工作一般每月进行一次。分选时动作要轻快、小心,以免擦 伤鱼体,并经药浴消毒后再放养。

在整个饲养过程中,要做到专人管理、明确责任,经常检查和观察;发现网箱破损应及时修补;鱼体摄食及活动不正常应找出原因,采取措施;发现鱼体生病应及时治疗;有大风或台风天气应注意防风。

成鳗养殖


是指将体重15 g以上的鳗种养至150--200 g成鳗的饲养阶段。我国养殖成鳗的主要方法有池塘和水泥池流水养殖。

1.池塘养殖

(1)放养鳗种前要对鳗池进行清整和消毒。其清塘方法是冬捕结束后,将池水排干,清整池底和池壁,除掉过多淤泥,经冬季严寒冻结和日晒,严格检查注、排水系统并每亩用150 kg 生石灰加漂白粉10 kg均匀散布于池底,然后蓄水,过10-15天即可放鳗种。

(2)鳗池必须在放养前培养好水质,使其种入池后有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促使提前摄食。首先引进一些微囊藻藻种;其次用敌百虫消毒,使池水至0.5-1. 0 mg/l浓度,杀灭池中的水蚤和轮虫。然后每亩施1-2kg尿素或硫酸铵,使微囊藻及其它浮游蓝藻繁殖生长,既光合作月;强烈,增氧作用大,又能净化池水,使水质保持稳定。

(3)放养密度正确推算放养密度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关系到能否充分发挥池塘生产潜力,提高单产和效益的问题。由于各地池塘条件、机械设备、鳗种规格等影响因子很多,因而其放养密度不一。

(4)饲料投喂常用的新鲜饲料有螺、蚬、蚌、蚯蚓、蚕蛹、杂鱼和屠宰场下脚料等。这些饲料特别适用于鱼、鳗混养池,具有良好的养殖效果。专养池一般都使用配合饲料。配合饲料搅拌要均匀、柔和,搅拌时间不能太长,2 min即可,最长不要超过5 min,应注意用水比例。搅拌好要立即投喂。饲料投喂是成鳗养殖成败的关键技术之一。一般每日投饲1次,上午8-9时进行。在放养初期,由于鳗种个体偏小,也可投喂2次,另1次为下午2-3时;每日的投饲量受池塘水质、水温、溶氧、天气、鳗鱼大小、病害等因素影响。配合饲料的日投饲量(干重)占塘中鳗体重的2%-3%,而露天池养殖的投饲量波动很大。总之,要靠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善于观察、灵活掌握、密切注意吃食动态。一般以20-30 min吃完为适度。由于成鳗的生长速度很快,随着体重的增加,需及时调整日投饲量。一般每隔1周.测算1次池塘存鳗量,计算出下1周的日投饲量.

(5)轮捕轮放是成鳗养殖不可缺少的增产措施,符合鳗的生长规律。尽管放养时鳗种规格基本一致,但在生长过程中差异大,如不及时进行捕捞、分选和补放,势必大者越大,小者越小,影响产量。因此,及时进行轮捕轮放,一般每30天左右分选1次,使每个池的放养密度及时调节,使规格整齐的鳗种分养在同一池子,乃是增产的重要措施。

(6)日常管理在成鳗饲养过程中,必须高度负责,精心细致如有疏忽,将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要做到一勤、三看、五防即:

一勤:

管理人员要勤巡塘,一日至少巡塘3次。早、晚巡塘,检查有无浮头鳗;中午巡塘,检查吃食后的鳗活动情况。并经常注意鳗池清洁卫生,捞除水中污物、残渣和病鳗。及时填写养鳗日记,项目包括上下午气温和平均气温、上下午水温和平均水温、透明度、溶解氧、投喂次数和时间。

三看:

①看鳗活动情况如果吃食时间突然延长,一旦发现鳗散乱于水面做无力摇摆,很可能是发病征兆,须严加注意。

②看水色及时采取水质管理措施,可参照鳗苗培育阶段的水质管理。

③看天气晴天池内溶氧量高,阴天次之,雨天最低。需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开动增氧机或加大注水量,以增加水中氧气。

五防:

①防泛池成鳗养殖池放养密度高,投饲量足,常会缺氧泛池,造成很大损失。露天池一遇阴雨闷热天气.流水池流量失控,水中溶解氧低于2 mg/L时,就有泛池可能,需立即开动增氧机或加注新水。

②防病害应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其主要措施是:冬季清塘,排除部分淤泥,冰冻曝晒;翌春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定期泼洒晶体敌百虫药液。

③防高温、严寒每逢盛暑酷热,水温超过35度时,需注新水降温。严寒季节要做好露天池越冬保温和温流水池控温工作。

④防逃冬修鳗池要修补池壁及注、排水道的漏洞,遇洪水季节,注意池塘水位,严防鳗溯水而逃。

⑤防农药和有毒污水流入鳗池,造成意外事故。

2.水泥池流水养殖

具有周期短、产量高、收益快的特点,能综合利用能源和水资源,对发展养鳗业具有重要意义。水泥池流水养殖按水源分,有热电厂余热温排水、水库坝下流水和循环过滤水养鳗按水的流量来分,有全流水,半流水和微流水养鳗。经过多年实践证明,余热温流水、水库坝下半流水或深井水温室微流水养殖方法在我国很实用。

(1)鳗种放养

流水养鳗池一般为水泥结构,池子的大小和深度基本一致。由于是在基本控温和不停分养的条件下进行饲养,因此,从鳗苗到成鳗的生长速度很快,般在12个月内就可完成一个生产周期。其白仔鳗培育与前述鳗苗培育相同,鳗种和成鳗养殖.

(2)饲料投喂

流水养鳗全部采用配合饲料,坚持四定 投饲原则,食台固定在排水口附近,以便残食与粪便同时排出池外,投饲量同池塘养鳗一般每天投饲2次,上午8-9时1次,下午 3-4时1次。

(3)饲养管理

①控制流量流水养鳗的主要管理工作是依靠流量来控制水质。全流水池每天换水量很大,1个50 m,的流水池,每分钟要求流进新水0.6-0.8t,即换水3^-4次;半流水池换水0.2-0.3t;微流水池换水0.05-0.10t,并附设增氧机。

②控制水温电厂余热温排水养鳗,在总进水口设调温池,采用冷热水源,全年将水温控制在24-28度。水库坝下流水池一般在5月上旬水温接近20度时放养.11月份结束。

③日常管理要求管理员经常注意鳗鲡摄食及活动情况,及时刷洗、调换滤网;定时消除粪便、残饵,保持池水清洁;定时测量水温,控制流量;定期测定水化指标,检查生长状况;填好养鳗日记,做好阶段性总结等工作。

养殖罗非鱼水质管理技术


罗非鱼具有食性广、耐低氧、生长快、发病少、繁殖能力强等优点,而且易饲养,市场好,目前在我国养殖比较广泛,是许多地方渔农及养殖单位增收的主要养殖品种,尤其是罗非鱼在目前国际市场上比较活跃,因此集约化养殖方兴未艾。但是集约化养殖也逐渐带来一些问题,不少养殖户因片面追求产量,不断向养殖水体投放过多的饲料及肥料等,使水质不断恶化,鱼类生存环境每况逾下,时常发生大量死鱼以及因卫生问题遭遇市场壁垒等现象,给养殖经营者带来很大的损失。同时,罗非鱼属于热带鱼类,对养殖环境及饲养管理要求比较特殊,对水质要求相对较高,所以在养殖中水质管理成为罗非鱼养殖成败的关键。

一、慎重选择水源

罗非鱼属热带广盐性鱼类,水温在18℃~38℃能生长,最适生长的水温是28℃~32℃,能耐低氧,在溶氧低于0.7毫克/升的水体中仍能摄食,水中溶氧在1.6毫克/升时能生长繁殖。可在淡海水中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在pH值4.5~10的水体中生长。在养殖中,水源是最基本又是最重要的方面,它决定着水质条件和养殖成败。一般水源条件要求水源稳定、充足、清洁、卫生,水温适宜,水质良好,无任何污染,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同时要求注、排水方便,且单注单排。在注、排水口处要建好拦鱼网具,既避免敌害生物及野杂鱼入池,又可防止逃鱼。水源进入养殖池前要在蓄水池中过滤和消毒,以杀灭水源中的病原体和敌害生物,一般可用25克/立方米~30克/立方米生石灰或1克/立方米漂白粉(含有效氯25%以上)全池泼撒,需杀灭虫害时,还可用0.5克/立方米敌百虫药液(90%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网箱养殖时,必须水温常年在18℃~38℃之间,水质符合渔业用水标准,水源稳定且无污染源,冬季不封冰,水面开阔,避风向阳,光照充足,环境安静,水源地不可有工业或农业污染水流入。

二、严格清塘消毒

清塘消毒可杀灭水体致病因子,使良好的水质条件得到保证。在投放苗种前,新旧池塘都必须清整消毒。老池塘应清除过多淤泥,只保留底泥10厘米即可。放养鱼种前10天~15天用药物进行清塘消毒,以杀灭养殖水体中的病原体和敌害生物。一般可采用干法清塘或带水清塘两种方法,干法清塘时,可按每亩使用生石灰75千克左右或漂白粉4千克~5千克;带水清塘时每亩可用生石灰150千克左右全池泼撒,尽量使池底泥土与生石灰拌匀,以彻底杀灭寄生虫、病原体及野杂鱼等。网箱养殖时可使用药物挂袋的办法进行消毒,新网箱下水前要充分浸泡、消毒。

三、科学施肥投饵

肥料、饵料等养殖投入品的多寡既影响着罗非鱼的生长,又影响着水质的变化。罗非鱼对水质肥瘦要求不很严格,在天然水域中,主要摄食对象是底栖生物、水生昆虫、浮游动物、轮虫、有机碎屑及大型藻类等,它可以吸收水中浮游生物作为食物,对人工饲料更是喜爱有加。在养殖时,也可以通过适度培肥,使浮游生物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和营养物质,保持良好的水质,辅助鱼类生长。一般在鱼种放养前,可施足基肥,改良水体中底泥的营养状况,增加池塘营养物质,利于天然饵料的生长。具体方法是按每亩施用经过腐熟的鸡粪250千克~300千克。在养殖中期,还可以根据水体中水质情况等施用追肥,一般每15天~20天施1次为好,每次每亩可施氮肥2千克~3千克和磷肥1千克,池中还可放入少量的绿萍或红萍,也可根据水温、水质情况施用有机肥或生物肥料。罗非鱼是目前流水高密度养殖或“工厂化”养殖的主要对象之一,集约化养殖需要投喂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但在投喂中如不把握科学方法,不但会浪费饲料,而且还会败坏水质,诱发各种病害,所以饵料投喂要科学。罗非鱼的食性很广,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可以投喂各种饲料,如小麦、玉米、饼粕等均是它的优质饲料。初期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应为32%~35%,每天投饲量为鱼体总重量的3%~5%。当个体规格长至200克左右,投饲量可调至鱼体总重的2%,并保证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27%~29%。当其个体达到300克左右时,罗非鱼进入生长最快的时期,日投饲量保持在鱼体重的1%~2%,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35%以上。饲料可自配混合料,但最好加工成颗粒投喂。在投喂方法上要讲求“四定”原则。每天投喂2次,时间分别在上午8时~9时和下午3时~4时。每亩池塘尚需搭2个~3个饵料台,以便定点投喂

四、定期调节水质

水质调节是培养良好水质条件的根本途径。池塘养殖时,要经常更换池水,保持清新的水质,严防浮头和泛池,溶氧应经常保持在3毫克/升以上。一般每15天左右加换新水一次,每次换水10厘米~20厘米,使池塘水位保持在1.5米左右,高温季节时可适当增加换水次数。在养殖期间,还要视天气、水温及鱼类摄食情况,适当开增氧机增氧,在天气变化,气压低,水中溶氧低于3毫克/升鱼类浮头时,要加大开机频率和开机时间。水库网箱养殖时,要经常刷箱,洗掉网箱污物及附着藻类,使水体充分交换,还要定期查箱,发现破损及时修补,以免跑鱼或凶猛鱼类入箱。必要时还要不断调整网箱,随着水库水位涨落,把网箱调节到水深适宜的位置。

五、注意合理放养

合理的放养密度,可以保持良好的水质;适宜的搭配品种,可间接调节水质,互利共生,达到水体中的和谐。要使罗非鱼养殖成活率提高,必须控制好放养密度和配养鱼类。目前的养殖方式主要是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适宜于与罗非鱼混养的鱼类,主要有鲢鱼、鳙鱼、草鱼、鳊鱼和淡水白鲳等。每年春季当水温回升稳定在15℃以上时便开始放养冬苗,池塘主养一般每亩放养罗非鱼种1500尾~3000尾,同时混养鲢鳙鱼种各40尾~70尾,以控制水质;与其它鱼混养时可亩放200尾~500尾。罗非鱼在网箱中可以单养、主养或搭配养殖。鱼种应以大规格为好,进箱规格一般为尾重10克~50克,平均以30克为好。放养量应根据水质条件确定,溶氧量在3毫克/升以上时,放养密度每立方米水体放养3千克~20千克,鱼种放养前要进行药浴消毒处理。另外,随着鱼体不断长大,为调节好养殖密度,提高效益,可分批起捕上市及轮捕轮放,以调节水体中的载鱼量,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

六、严防各种病害

在罗非鱼的养殖中,定期防病是培养良好水质条件的保证。一般使用生石灰防病较合适,因为它可以调节水体的pH值,杀灭水体中的有害病菌,并可使底泥释放出无机盐,增加水体的肥度。首先要定期消毒,池塘养殖时每10天~15天施生石灰按每亩15千克~20千克化水全池泼洒,每月1次~2次调节池水pH值至微碱性,用生物制剂改善池塘微生物结构,改良水质;同时要适时开机增氧,使池水中pH值保持在7.0~8.0之间,透明度在25厘米~30厘米之间。网箱养殖时,可以通过药物挂袋或投喂药饵的办法,进行定期消毒防病,改善水质条件。其次要加强日常管理。坚持日夜巡塘,每天坚持测量水温、气温3次,每周测一次pH值,测2次透明度。清晨、夜晚各巡塘一次并做好养殖日记;定期调节水质,鱼种下塘后,要保持池水呈茶褐色,透明度为25厘米~30厘米。在高温季节,一般每周换水1次~2次,每次换去池水的20%~30%。另外要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禁止一切有害生物进入水体。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65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旋纹肋带螺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