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须鳎

中文名称日本须鳎

拉丁名称Paraplagusia japonica [Rhinoplagusia japonica] (Temminck et Schlegel)

英文名称Japanese tonguefish,black tongue fish,black cow tongue

异名箬鳎鱼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鲽形目

拉丁目名Pleuronec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鳎亚目

拉丁亚目名Soleoidei

中文科名舌鳎科

拉丁科名Cynoglossidae

中文属名须鳎属

拉丁属名Paraplagusia Bleeker,1865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我国见于南海、东海,钱塘江。

形态特征
背鳍条109-112。臀鳍条84-90。侧线鳞106-1O7。脊椎骨47。

体长为体高的3.9-4.40倍,为头长的4.10-4.80倍。头长为吻长的2.1O-2.50倍,为眼径的9.60-10.50倍,为眼间距的9.80-12.5O倍。

体侧扁,舌状,背腹缘略凸。头中等大。吻钩发达。口小,下位,口裂半月形,左右不对称。有眼侧两颌无齿,无限侧两颌有细齿。有眼侧的唇缘有穗状小须,下唇缘小须较为发达。无眼侧的唇缘无小须。眼小,位于头右侧,上眼较下眼位略前。眼间隔窄,其间被小栉鳞。有眼侧鼻孔二个,位于眼的前方,无眼侧鼻孔2个。鳃孔窄。鳃盖膜相愈合,不与峡部相连,鳃耙退化。有眼侧被小栉鳞,无眼侧被小圆鳞。有眼侧有侧线3条。

背鳍和臀鳍均与尾鳍相连。背鳍始于眼的前方。臀鳍始于鳃盖后缘下方。无胸鳍。有眼侧腹鳍与臀鳍相连,无眼侧无腹鳍。尾鳍尖形。

有眼侧体呈褐色,并散有深褐色斑,无限侧体为白色。

生活习性
入河口近海底层鱼类。

海水/淡水/咸水生。

相关推荐

短钩须鳎


中文名称短钩须鳎


拉丁名称Paraplagusia blochi (Bleeker,1851)

异名布氏髟鳎

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Chord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辐鳍亚纲

拉丁亚纲名Actinopterygii

中文目名鲽形目

拉丁目名Pleuronec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鳎亚目

拉丁亚目名Soleoidei

中文科名舌鳎科

拉丁科名Cynoglossidae

中文属名须鳎属

拉丁属名Paraplagusi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印度、西太平洋。

生活习性
栖息于水深80米左右的泥沙底海域。可食用鱼。肉食性,主要摄食底栖动物。

日本钩嘴鳎


中文名称日本钩嘴鳎
拉丁名称Heteromycteris japonicus (Temminck et Schlegel)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鲽形目

拉丁目名Pleuronec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鳎亚目

拉丁亚目名Soleoidei

中文科名鳎科

拉丁科名Balistidae

中文属名钩嘴鳎属

拉丁属名Heteromycteri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太平洋中西部,我国产于南海、东海。

形态特征
体略延长呈舌状,甚侧扁,头小,吻略小,形成钩状突,包覆下颌。两眼位于头部右侧,口小,下颌为吻部钩状突所遮。只无眼侧两颌具绒毛状齿,犁骨和腭骨无齿。体两侧被小栉鳞,侧线近直线状,前方或有颞上支。背鳍79-92,臀鳍52-64,二鳍不连尾鳍。无胸鳍,左右腹鳍略不对称,有眼侧腹鳍与臀鳍相连。尾鳍略钝圆。体侧有黑色小点和暗色斑纹。

生活习性
海水鱼类。

日本须鳂


[学名]: Polymixia japonica
[资源名称]: 日本须鳂
[形态特征]:
 
背鳍Ⅴ-32~35,臀鳍IV-16,胸鳍15~16;腹鳍7。侧线鳞(有小孔)37~38。鳃耙5+8~9。 体长为体高2.5~2.8倍,为头长3.0~3.1倍。头长为吻长5.3~5.8倍,为眼径2.9~3.2倍,为眼间隔3.9~4.3倍。尾柄长为尾柄高1.1~1.3倍。 体长椭圆形,侧扁,背缘近圆弧状。头中等大。吻钝短,眼径为吻长1.6~2.0倍。眼大,侧中位;眼间隔圆凸,宽小于眼径,眼径为眼间隔1.3~1.4倍。鼻孔2个,紧靠一起,位于眼前方,前鼻孔圆形,为一瓣膜所盖;后鼻孔呈长孔状。口大,前位,口裂近水平。上颌骨外侧中央具纵棱状突起,后端伸达眼后缘下方。两颌、犁骨和腭骨上均有绒状牙群。舌厚,周缘游离。颏部具1对粗长颏须,须长略短于头长,先端一般不达腹鳍基部。眶下骨下缘、前鳃盖骨和间鳃盖骨后缘具细锯齿。鳃孔大,达侧线上方。假鳃发达。 头体除吻部及颏部皮膜外,大部被栉鳞。侧线1条,侧上位,与体背缘大体平行,止于尾鳍基部。尾柄显明,其高约与眼径等长。 背鳍始于体中部略前方,背鳍鳍棘较弱,向后渐次增长,第五棘最长,其长超过最长鳍条一半;鳍条前面几根较长,往后渐短。臀鳍与背鳍外形相似,鳍棘也较弱,最长的第四棘,其长约为最长鳍条2/3,头长为其长3.3~4.1倍。胸鳍侧下位,末端稍尖突,体长为其长5~6倍余。腹鳍较短,尾鳍深叉状。 液浸标本体褐色,背部偏暗、腹部显淡。背鳍前部鳍条的上端具一明显黑斑。尾鳍上下叶末端黑色。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地区]:中国东海  
[气候带]:亚热带,暖温带
[地理分布]:中国(东海),菲律宾,日本和夏威夷。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发现于沙泥底质的中下层水域

日本须鲨


中文名称 日本须鲨
拉丁名称 Orectolobus japonicus Regan
英文名称 fringe shark, Japanese wobbegong, Japanese carpet shark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软骨鱼纲
拉丁纲名 Chondrichthyes
中文目名 须鲨目
拉丁目名 Orectolobiformes
中文科名 须鲨科
拉丁科名 Orectolobidae
中文属名 须鲨属
拉丁属名 Orectolobu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头平扁宽大,吻短而钝,口宽大,亚前位,唇褶发达。头侧具一系列皮瓣。喷水孔中大。眼小狭长,齿上下颌同形,前后异形。鳃孔狭小位于胸鳍基底上方。眼上方无乳突,喉侧无颇须,鼻瓣分枝简单。

卵鳎


中文名称卵鳎

拉丁名称Solea ovata Richardson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鲽形目

拉丁目名Pleuronec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鳎亚目

拉丁亚目名Soleoidei

中文科名鳎科

拉丁科名Balistidae

中文属名鳎属

拉丁属名Sole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南海、东海。

形态特征
体卵圆形,甚侧扁,头小吻钝短。两眼均位于头部右侧,口小,近前位。无眼侧两颌具绒毛状齿,犁骨和腭骨无齿。体两侧均被小栉鳞,侧线近直线状,具颞上支。背鳍61-64鳍条,臀鳍45-48鳍条,二鳍均不与尾鳍相连。左右胸鳍均发达,左右腹鳍略对称,基底短,尾鳍圆形。侧线鳞约92,有眼侧褐色,具细小黑色斑点。

生活习性
海(洋)生。

角鳎


[学名]: Aesopia cornuta
[资源名称]: 角鳎
[外文名]: horned sole、unicorn sole
 
[形态特征]:
 
背鳍68~75,臀鳍62~68;胸鳍10~12;腹鳍4,尾鳍15~17。侧线鳞100~102。 体长为体高2.6~2.9倍,为头长5.5~6.0倍。头长为吻长4.3~5.6倍,为眼径3.9~6.1倍。 体长椭圆形,侧扁,背缘和腹缘均圆突。头短小,头高大于头长。吻短圆。眼小,两眼均位于头部右侧,下眼前缘在上眼前缘的后方。有眼侧的两鼻孔位于下眼前方,前鼻孔靠近上唇,后鼻孔靠近下眼前缘,无眼侧的两鼻孔相距稍远,位置较高。口小,近前位,口裂弧形,左右不对称。口角后端伸达下眼前下方。有眼侧两颌无牙,无眼侧两颌具细绒毛状牙,窄带状排列。鳃孔窄。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耙甚退化。  体两侧被弱栉鳞。奇鳍鳍条被小鳞。侧线近直线状,前方具颞上支,在头上形成半环状弯曲。 背鳍起点在吻部背缘上方,第一鳍条粗长。臀鳍起点在胸鳍基底前下方。背鳍和臀鳍鳍条均不分支,后端均与尾鳍相连。胸鳍甚退化,短片状,上方与鳃盖膜相连。左右腹鳍略对称,基底均短。尾鳍后缘略呈圆形。 有眼侧褐色,具略呈平行的暗色横带,各带均延伸至背鳍和臀鳍。尾鳍暗色,具淡色斑点。无眼侧白色,奇鳍暗色。
 
 
[原产国家]:中国[原产地区]:中国东海  
[气候带]:热带
[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度洋非洲南岸、印度、中国、日本。我国产于南海、台湾海峡、东海。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近海底层小鱼

黑点圆鳞鳎


[学名]: Liachirus melanospilus
[资源名称]: 黑点圆鳞鳎
[外文名]: Blackspotted sole
[别名]: 圆鳞鳎
 
[形态特征]:
 
背鳍64~68;臀鳍49~52;腹鳍5;尾鳍18。 体长为体高2.3~2.4倍,为头长4.3倍。头长为吻长2.8倍,为眼径5.6~5.7倍。 体长卵圆形,侧扁,背缘和腹缘均圆突,尾柄甚短。头略短小。吻略长,前端圆形。眼略大,两眼均位于头部右侧,下眼前缘在上眼前缘的后方。眼间隔略窄,被有小鳞。有眼侧的两鼻孔位于下眼前方,前鼻孔靠近上唇,后鼻孔靠近下眼前缘;无眼侧的前鼻孔靠近上唇,后鼻孔位置较高。口小,-近前位,口裂弧形,口角后端伸达下眼前下方。有眼侧两颌无牙,无眼侧两颌具细绒毛状牙,窄带状排列。鳃孔窄。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耙退化。 体两侧被圆鳞。除尾鳍基部被鳞外其余各鳍均无鳞。侧线近直线状,前方具颞上支。 背鳍起点在吻部背缘上方。臀鳍起点约在鳃孔上缘的下方。背鳍和臀鳍鳍条均不分支,后端不与尾鳍相连。无胸鳍。左右腹鳍不对称,基底略长。尾鳍后缘略呈圆形。 有眼侧褐色,具黑色小斑点。奇鳍具暗色斑点。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地区]:南海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国、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我国产于南海、台湾海峡。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栖息于大陆棚泥沙底质海域,栖息深度在100公尺以内。以底栖性甲壳类为食。

 
[性别类型]:异体 [品种特性]:其它
[食性]:肉食性 [底质类型]:砂质
[栖息水层]:底层
[生活方式]:自由
[资源类型]: [主要用途]:食用,其它
[资源状况]:

褐斑栉鳞鳎


[学名]: Aseraggodes kobensis
[资源名称]: 褐斑栉鳞鳎
[外文名]: milkyspotted sole
[别名]: 栉鳞鳎
 
[形态特征]:
 
身体长椭圆形,尾柄甚短。体长为体高2.3~2.4倍;为头长3.7~4.3倍。头高大于头长。吻较长,头长为吻长3.1~4倍。眼小,头长为眼径9~10倍。眼间隔窄,被以小鳞。有眼侧2鼻孔位于下眼的前方;无眼侧的2鼻孔高位。 口小,亚前位。 口裂微呈弧形,左右略不对称。无眼侧两颌牙绒毛状,有眼侧两颌无牙。无犁骨牙和腭骨牙。鳃孔窄且短。左右鳃盖膜相愈合,不与峡部相连。鳃耙退化。肛门位于无眼侧。无幽门盲囊。脊椎骨9+18。 身体两侧均被小栉鳞,除尾鳍外各鳍均不被鳞。有眼侧侧线直,无颞上枝;无眼侧侧线近平直,有颞上枝。 背鳍和臀鳍不与尾鳍相连,两者鳍条均不分枝。 背鳍始于吻缘。臀鳍始于鳃孔的后下方。无胸鳍。腹鳍短小,左右略对称。尾鳍后缘圆形,鳍条分枝。 有眼侧体呈褐色。无眼侧体为白色。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地区]:南海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国南海和东海,日本。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栖息于大陆棚泥沙底质海域,栖息深度在80-100公尺之间。以底栖性甲壳类为食。

东方箬鳎


中文名称东方箬鳎

拉丁名称Brachirus orientalis (Schneid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鲽形目

拉丁目名Pleuronec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鳎亚目

拉丁亚目名Soleoidei

中文科名鳎科

拉丁科名Balistidae

中文属名箬鳎属

拉丁属名Brachir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东南大西洋、印度-西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卵圆形,侧扁,头小,吻钝圆。两眼位于头部右侧,口小,近前位,只无眼侧两颌具绒毛状齿,犁骨和腭骨无齿。有眼侧被栉鳞或圆鳞,侧线近直线状,具颞上支。背鳍57-81,臀鳍44-52,二鳍后部与尾鳍相连,左右侧均具胸鳍,左右腹鳍略对称,基底短,尾鳍钝圆形。体两侧均被栉鳞,均具胸鳍眼侧胸鳍较长。

生活习性
海水鱼类。

多须树须鱼


中文名称多须树须鱼

拉丁名称Linophryne polypogon Regan

异名多须丝角鮟鱇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鮟鱇目

拉丁目名Lophiiformes

中文亚目名角鮟鱇亚目

拉丁亚目名Ceratioidei

中文科名丝角鮟鱇科

拉丁科名Linophrynidae

中文属名丝角鮟鱇属

拉丁属名Linophryne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西太平洋及大西洋东北部,我国产于东海冲绳海槽的海域中。

形态特征
体短而侧扁,头大,口大,稍斜裂。上颌骨细长,下颌常具一短小缝合棘,齿颇强,两颌齿较少,2-3行,犁骨和上咽骨具齿,颏部具分支状须,鳃孔狭,位于胸鳍基部稍下方,体光滑无鳞,背鳍棘短,位于吻部,拟饵体大,具皮瓣或丝状突起,背鳍、臀鳍后位,均具3鳍条,胸鳍17,支鳍骨3,第二块宽,尾鳍9,蝶耳骨棘和前鳃盖骨很发达,雄鱼成体寄生。鳃盖条5,体长为体高的1.5倍,为头长1.8倍。颏部具分支状须,蕨中始于下颌后端后下方,须在基部分成14分支,并各具1端发光器,背鳍棘位于吻背部正中,端部具发光的球状拟铒体,周围无皮瓣突起,代之以17根分支丝状突起,背鳍、臀鳍短小,后位,胸鳍上侧位,全光滑无鳞,体黑褐色。

生活习性
海洋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86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小牙石斑鱼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