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尾胡椒鲷

[学名]: Plectorhynchus cinctus
[资源名称]: 花尾胡椒鲷
[外文名]: Three-banded sweetlip、Crescent sweetlips、Grunt、Threebanded sweetlip、Yellow spotted grunt
[别名]: 胶钱、柏铁、斑加吉
 
[形态特征]:
  背鳍Ⅻ-14~16;臀鳍Ⅲ-7;胸鳍17;腹鳍I-5;尾鳍17。侧线鳞52~61。 体长椭圆形,侧扁而高;体长为体高2.1~2.2倍,为头长3~3.1倍;体背面狭,腹面较圆钝,体高以背鳍第3~4鳍棘处为最高,背缘曲度大,呈弧形,腹缘曲度甚小;尾柄侧扁而高。头中等大,前端颇钝,背部凸,两侧平坦,头长为吻长2.9~3倍,为眼径的4.2~4.4倍。吻前端钝圆。眼中等大,侧上位,距吻较距鳃盖后缘为近。 眼间隔宽微圆凸,其宽约与眼径相等。鼻孔每侧2个,长椭圆形,前鼻孔后缘、后鼻孔前缘均有小鼻瓣。 口小,位低,两颌等长,唇较厚,上颌骨大部被眶前骨所遮蔽。两颌牙细小、排列呈绒毛状,犁骨、腭骨及舌面上无牙。舌游离,前端圆形。颊部无小髭,颊孔3对。鳃孔大。鳃盖膜分离,不与峡部相连。鳃盖条7。具假鳃,鳃耙短而钝,8~9+13~15。 体被小栉鳞,头部除吻端、上下颌、颊部外,皆被鳞,各鳍基底均有鳞鞘。侧綫完全,与背缘平行。 背鳍具12鳍棘,14~16鳍条,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中间凹陷浅。背鳍鳍棘甚强;以第五鳍棘为最长,各鳍棘左右交错,部分可折迭收藏于鳞鞘沟内。背鳍鳍条部基底长短于鳍棘部基底。臀鳍具3鳍棘,7鳍条,起点在背鳍第三鳍条之下方,第一鳍棘甚小,第三鳍棘强大。胸鳍小,后端圆形。腹鳍位于胸鳍基后下方,末端不达肛门。尾鳍截形。 体上部灰褐色,下部较淡,体侧有黑色宽带3条:第一条自后头部经过胸鳍基底向后方斜行至臀鳍起点;第二条自背鳍第3~7鳍棘部向后弯曲与第一条平行,达尾柄部;第三条沿背鳍鳍条部基底全长。背鳍鳍条部、尾鳍及体侧第2~3黑带间散布有黑色圆点,背鳍鳍棘膜有黑色斑块,其余各鳍灰黑色。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浙江(舟山)  [原产地区]:中国南海、东海与黄渤海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度,锡兰,越南,中国南海、东海与黄渤海,朝鲜,日本。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我国南海、东海和黄海均产,以南海区产量较多。全年均可捕获,以春秋两季产量较多。

相关知识

条纹胡椒鲷


[学名]: Plectorhynchus lineatus
[资源名称]: 条纹胡椒鲷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侧扁,背缘隆起度大于腹缘。头圆钝。吻钝,吻孔1对,小,裂缝状。眼侧上位。鼻孔每侧2个,具瓣膜。唇稍厚。上颌后端达瞳孔前缘或稍前的下方。上颌骨大部为眶下骨所遮盖。下颏孔3对。两颌牙细小,后侧牙2行,前部多行形成宽牙带。犁骨、腭骨及舌上无牙。前鳃盖骨边缘具细锯齿。鳃耙较短小,最长鳃耙约为其相对鳃丝长的1/2。 头和体被小栉鳞。侧线侧上位,与背缘并行。侧线有孔鳞断续排列,常被其两侧的鳞片覆盖或隔 背鳍1个,鳍棘部与鳍条部间有一浅凹刻;以第3和4鳍棘最高,鳍条后部外廓稍圆凸。胸鳍末端达背鳍第9或第10鳍棘下方。腹鳍末端大多伸达肛门。尾鳍截形或中部稍凹。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广西、广东  [原产地区]:西沙群岛、海南岛等海域,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分布于红海,东到马绍尔群岛,南到澳大利亚,北到日本琉球。 我国产于西沙群岛、海南岛等海域,广西、广东沿海。  
[水域环境]:海水  
[性别类型]:异体 [品种特性]:其它
[食性]:肉食性 [底质类型]:岩礁
[栖息水层]:中上层
[生活方式]:自由
[资源类型]: [主要用途]:食用,其它

条尾新雀鲷


中文名称条尾新雀鲷
拉丁名称Neopomacentrus taeniurus (Bleek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隆头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Labroidei

中文科名雀鲷科

拉丁科名Pomacentridae

中文属名新雀鲷属

拉丁属名Neopomacentr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侧扁,被中大弱栉鳞,侧线不完全,1纵列鳞26-29。眶前骨与眶下骨下缘无锯齿。前鳃盖骨后缘有细锯齿。颌齿2行或不整齐的1行,呈门齿状。背鳍13鳍棘10-12鳍条,臀鳍2鳍棘11-12鳍条,体无黑斑,尾鳍上下叶各有1纵带,二鳍后部鳍条及尾鳍外缘鳍条呈丝状延长,尾鳍叉形。

生活习性
海水鱼。

花尾鹰[鱼翁]


中文名称花尾鹰[鱼翁]


拉丁名称Goniistius zonatus (Cuvier et Valenciennes,1830)

异名花尾带[鱼翁]

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Chord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辐鳍亚纲

拉丁亚纲名Actinopterygi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科名鹰[鱼翁]科

拉丁科名Aplodactylidae

中文属名鹰[鱼翁]属

拉丁属名Goniisti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南日本,中国东海。

生活习性
普通鱼种,见于沿岸礁区。杂食性,主要摄食底栖动物,藻类。

花尾汤鲤


中文名称花尾汤鲤

拉丁名称Kuhlia taeniura (Cuvier et Valenciennes)

异名Kuhlia mugil (Forster, 1801)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汤鲤科

拉丁科名kuhliidae

中文属名汤鲤属

拉丁属名Kuhli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或长卵圆形,侧扁,被中大栉鳞,头较小,眼大,侧上位,口大,上颌骨多少为眶前骨所遮盖。无辅上颌骨。颌齿细小,呈带状排列。犁骨具齿。腭骨有齿或无齿。舌上无齿。前鳃盖骨有锯齿,鳃盖骨具2棘,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侧线完全。背鳍鳍棘部与鳍条相连,中间有缺刻,有很发达的鳞鞘。臀鳍3鳍棘,基部有很发达的鳍鞘。尾鳍上有5条黑色斑带,侧线鳞48-56,下鳃耙21-26。

生活习性
海(洋)生。

叶鲷


中文名称叶鲷


拉丁名称Glaucosoma hebraicum Richardson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叶鲷科

拉丁科名Glaucosomidae

中文属名叶鲷属

拉丁属名Glaucosom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管卵圆形,侧扁而高,头大,眼大,侧上位,为吻长的1.7-1.8倍。口大,前位,口裂斜,下颌微突出,上颌骨被鳞,不被眶前骨所遮盖。具辅上颌骨。颌齿细小,呈带状排列。犁骨和腭骨均具绒毛状齿。鳃孔大。前鳃盖骨边缘光滑或具细齿。鳃盖骨具2扁棘。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盖条7。假鳃发达。体被粗糙栉鳞,头部除吻端及上下唇外,均被以鳞片,侧线完全,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无缺刻,具8鳍棘11-14鳍条,以第1枚鳍棘最短。Ⅷ-11,臀鳍Ⅲ-9-10,鳃耙6-10+14-18,侧线鳞49-57,体侧具7-10条纵纹。

生活习性
食用鱼类。海(洋)生。

彩鲷


中文名称彩鲷

拉丁名称Cichlasoma sp.

异名花罗汉

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Chord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辐鳍亚纲

拉丁亚纲名Actinopterygi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科名慈鲷科

拉丁科名Cichlidae

中文属名丽体鱼属

拉丁属名Cichlasoma

品种描述


形态特征
是一类由南美洲大型慈鲷类如青金虎、金钱豹、红财神、紫红火口等品种进行人工配种、杂交改良,经长期努力孕育出来的不同杂交新品系,是近年来在马来西亚发展起来的观赏鱼新品。

花罗汉鱼体形壮硕,眼神炯烔,色彩斑斓。体表独特的深色花斑变幻莫测,鱼鳞闪烁着虹彩亮光,背鳍、臀鳍、腹鳍、尾鳍也是色彩缤纷,浑圆隆起的头顶宛如中国传说的神仙寿星公,符合东方人富贵长寿的意念。有的鱼儿高耸浑圆的额头上,呈现有如和尚出家时摩顶受戒的香记斑点,于是有花罗汉之称。

生活习性
花罗汉鱼继承了慈鲷的领地习性,会激烈攻击入侵者,但是在水族缸中放置多于3尾则有相互制衡、维持平安的作用。因为该鱼个大威猛,鲜艳夺目,最好还是像金龙鱼那样单养为佳。如要与其他鱼种混养,应选择较大者。该鱼生性贪玩、活泼好动,喜欢衔石搬沙,鱼缸里可放置粗大的沙砾供它玩耍。有灵性,能与熟人建立友谊,有靠近亲热的表示。

饲养要点:

该鱼食性杂,小鱼虾、蚯蚓、面包虫、肉粒及人工配合饲料都可投喂。为保持体色艳丽,最好不时添加鲜活饵料,如小虾、含虾成分较高的人工饲料等。对水质无特殊要求,除氯自来水、pH6.2-7.5、水温20-33℃均可适应,溶氧宜较充足。因为该鱼初引入我国,暂无特殊病例可分析。体表小病损用食盐水浸泡处理即可,消化道疾病则需用药,市售杀菌消炎药般有效。只要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饲喂适量,则可保平安。

薄唇鲷


中文名称薄唇鲷


拉丁名称Boops boops (Linnaeus)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鲷科

拉丁科名Sparidae

中文属名薄唇鲷属

拉丁属名Boop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地中海、大西洋欧洲和西北非洲沿海。

形态特征
体延长,纺锤形,被中大栉鳞。颊部被鳞,唇其薄,眼稍大于吻长。颌齿1行,呈宽的门齿状,齿尖有缺刻,无臼齿,肠管长,幽门盲囊5。背鳍ⅩⅢ-ⅩⅥ-12-16,臀鳍Ⅲ-13-16,尾鳍叉形,侧线鳞69-80。

生活习性
海(水)生。

巴西鲷


中文名称 巴西鲷
拉丁名称 Prochilodus scrofa
地方名称 南美鲱鱼、小口脂鲤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无齿脂鲤科
拉丁科名 Curimatidae
中文属名 小口鱼属
拉丁属名 Prochilodus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巴西鲷体侧扁,体型与鲤、鲫鱼相似,呈纺锤形。体色银白,头较小,口端位,背厚。鳞片粗糙,银白色,边缘为黑色。根据12尾,体重26331g,全长319cm个体的测定:体长为体高的2.65~2.75,体高为头长的1.41~1.57,头长为头高的1.49~1.63,体长为体厚的6.81,鳞式为46~48 。背鳍条9,胸鳍条11~12,臀鳍条9,背鳍后有一小脂鳍,尾分叉,上、下叶等长。胸、腹、臀鳍为红色,背鳍和尾鳍末端发红。
生活习性 巴西鲷适应性强,生存温度为9~36℃,温度上限为39℃,下限9℃。最适生长温度为26~32℃,水温低于20℃食欲下降。耐盐范围为0~8。对pH值的要求为6.0~7.5。能耐低氧,据测定15尾,平均体长3.46cm,体重0.95g夏花,水温28℃左右的日平均耗氧率为0.4278mg/g?h,有3个明显的耗氧高峰期(上午9时,晚上21时和凌晨2时,其平均耗氧率为0.5265mg/g?h。该鱼窒息点很低,为0.1982mg/L,仅为青、草、鲢、鳙等养殖鱼类的22.43%~66.07%。对水质要求不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86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