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鲆海上箱养殖

海上网箱养殖,又分为海上分格式网箱养殖和沉下式着底网箱养殖。
(一)海上分格式网箱养殖
1.养殖场址的选择
选择内海、内湾或在防波堤内,水质清净,波浪小,不受台风影响,无污水流入,水流畅通,水交换好,底质为砂底、沙石底,水深在3米以上,附着生物(藤壶等)较少的海域。
2.养殖筏
在指定的养殖海域内,用系泊设备将养殖筏固定。所用的养殖筏,要根据养殖海域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其形状有正方形、长方形、多角形和圆形等。养殖筏的材料有:
(1)天然材料
如竹、木材等(多在静海海域使用),其材料费、加工费便宜,但使用时间短(一般可用2~3年),适用于吊挂化学纤维网箱。
(2)化学材料制品
有聚氯乙烯材料和强化玻璃钢(FRP)等。其优点是重量轻,耐腐蚀。
(3)钢管式养殖筏
一般在静海海域使用的大型筏和波浪较强的海域和吊挂金属网箱,要用钢管制筏。
3.系泊设备
所有的养殖筏几乎都需用系泊设备来固定,由锚链连接绳索和筏。
4.网箱
根据养殖场地的具体条件不同而选用不同类型的网箱。例如:有的为了增加养殖面积而用分层式网箱。该网箱为7米长、宽的正方形网箱,其中:一层面积约50平方米,分层后面积约是原来面积的1.7倍,达到85平方米。下层可放养个体重300克的牙鲆1000尾,而上层可放养800尾。但这种网箱,饲养在下层的鱼,摄饵稍差,而且不好观察;还有一种网箱是,网箱底部是帆布垫式,在垫上开长、宽为1米的正方形窗5个。用这种网箱,鱼在网箱底部较安定。但缺点是:时间一长,藤壶等附着动物容易附着,残饵等易滞留在网箱底部,换网作业费力等。
现在大多数采用普通分格式网箱饲养,同深2.5米,网箱底部网目稍小,侧网的网目较大。网箱内水深为50~75厘米,高水温期网箱内水深保持在1.5米以上,尽量使牙鲆在适宜的水温范围内饲养。根据生长情况,不同时期所用网箱的大小和网目也不同。成鱼饲养阶段,一般多用规格为4.5米4.5米3米的网箱。是在不同时期所用网箱大致规格。
苗种期(全长3.0~5.0厘米)可用1.5米1.5米1.5米网箱,网底用较柔软的无结节小网目的网,网目为2毫米,一般网箱内水深为0.5米,最深为1.2米。每个网箱放养鱼苗1500尾左右;长到20~15厘米可用2米2米2.5米网箱,网衣为20~16节的无结节网,网箱内水深为0.5~0.75米,最深为1.5米。每个网箱可放养鱼种1000尾左右;长到20~25厘米,用3.7米3.7米3米网箱,网衣为20~5节。每个网箱放养鱼种800~700尾(20~40千克/米2;长到成鱼(30厘米以上)所用网箱最大为4.5米4.5米3米,网衣为16~4节,每个网箱放养鱼种700尾左右。一般用分格式网箱养殖360~450天,个体重可达到800~1000克。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牙鲆是底栖性鱼类,和真鲷、鰤鱼等游动鱼类不同,需要有安定的栖息环境。因此网箱底面材料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底网为2层,而且用网目细的无结节网,透水性好。但网箱外的鱼、蟹等会从网底攻击牙鲆而使牙鲆呈不安状态。如果网箱底同用有一定厚度的垫式,牙鲆会在网箱底部安定栖息,但残饵、排泄物易滞留在底部而发生腐败,藻类等附着快,容易引起细菌繁殖,需要频繁换网和清洗。所以最好是将网和垫子结合起来使用。
5.日常管理
(1)对直射光要用遗光帘(幕)遮光。
(2)出现恶劣天气、降雨量大等恶劣条件时,要将网箱下沉,使网箱内水深在1.5米,网箱上安装雨篷。
(3)选别作业要彻底。
(4)阻止特殊水团的出现控制陆地上异常水质的流入。网衣、网箱底网(垫)上附着物要及时清除和换网。换下来的网用淡水洗净、晒干。
(5)掌握水温变化和溶氧状况。在溶氧低时,要及时充气。
(6)经常观察鱼的活动和摄饵状态。
注意:避免长期投喂单一饵(饲)料,保证饵(饲)料质量;要挑选或调制成能适宜援食的饵(饲)料。
6.饵料的调制及投喂
(1)以鱼类的仔稚鱼为饵料时,要尽可能整体投喂。
(2)如不能整体投喂时,要切成可摄食块状、条状。
(3)用切割机、切碎机将杂鱼等切碎,添加配合饲料和防止饲料扩散剂,搅拌制成湿型颗粒饲料或制成千颗粒状或棒状饲料,调制时要迅速,调制好后要及时投喂。
(4)投饵前的观测检查
① 水质环境的检查
包括水温、溶氧、pH、透明度、水色和浮游物质的检查。
② 生态环境检查
包括鱼的栖息状态、体色、体型(特别鳍有无撕裂等),有无病死鱼。
(5)投饵次数
① 体长30~60毫米,每天投喂4次,上、下午各2次。
② 体长60~100毫米,每天投喂3次,上午、下午、傍晚各1次。
③ 体长100~120毫米,每天投喂2次,上、下午各1次。
投喂时必须将饵料用手撒开,先少量投喂,在证实摄食后再迅速投喂。投饵时,要观察摄食是否良好,摄饵时的体色及他活动状况。
(二)牙鲆的沉下着底式网箱养殖
在冬季暴风、海况严酷、风急浪高、沿岸海域少、没有适宜的海面养殖区域,或者是为了避开高水温和台风季节而采用在比较安全的海底,采用沉下着底式网箱养殖牙鲆。
1.场址选择
水深为10~12米,底质为细砂。底质淤泥底不适宜牙鲆生活栖息环境,不能用沉下着底式网箱养殖。
2.设施
目前沉下着底式网箱有两种:
(1)沉下着底式网箱
着底部分为4.5米4.5米1.5米,4角有4个支柱可插入海底将网箱固定。网箱底部不用垫式而用网片式,底网陷入沙中。从7月底、8月初放养平均个体全长20~22厘米的牙鲆1200~1300尾,投喂冷冻的玉筋鱼,每天投喂2~3次,整条投喂到网箱里,到9月长到25~26厘米,以后养到12月,每天投饵1~2次,长到30厘米,成活率为80%以上。
(2)沉下着底笼状网箱
为笼状,用镀锌钢管制的直径3.6米、高1.2米圆柱形笼。在笼的底部使用直径49毫米的镀锌管以增加强度。支柱部分为直径22毫米的镀锌管,以减轻重量。在笼的上部设鱼出入口,通过折页来开启和关闭,不会因波浪或动摇开启。投饵是在网笼上面的中央部装有直径150毫米、长15米(根据潮的大小高出海面约1米)投饵管,装25千克的浮筒2个,网衣最好是无结节网,也可用底拖网用的聚丙烯睛纤维网,网目为6节和10节。在笼框内张挂一层网,笼框外再套一层网。为了将网衣固定在笼框上,用网衣相同的聚丙烯睛丝绳来防止网衣因磨擦而破损。养殖笼总重量约200千克,只有几个人就能将其移动,提上来或沉下去。该设施可用25千克重的3爪锚固定。经试验养殖,每个这样的笼放养个体重1千克的牙稣五50尾,每天傍晚从投饵管投喂冷冻的玉筋鱼(按养殖牙鲆体重的4%~5%)整条投喂。投饵后经潜水观察发现牙鲆竞相争食,而且发现在笼的周围有小型鱼类集中在笼的内外。该养殖笼起到了鱼礁的作用。
从6月开始放养平均全长39.8厘米(体重795克)的牙鲆,养殖89天到9月长到平均全长45.5厘米,个体重达到1202克,增重约50%,所养出的牙鲆在形态和体色上都与天然野生牙鲆没有什么差别,只是其肥满度稍高。
像这种在价格便宜时期购进个体重700~800克牙鲆,在夏季用沉下着底网箱经短时间饲养,不需要花太多的费用就能使其增重,而在市场需求、价格高时,达到1.2千克以上出售,可大幅度地提高商品价值。
3.沉下着底式网箱养殖牙纤应注意事项
(1)海底必须是砂、石底,尤以细砂底为最好。泥底,尤其是淤泥底,不宜用沉下着底式网箱养殖。
(2)供养殖的苗种应是大规格,尤其适宜几个月的短期蓄养方式。
(3)用沉下着底式网箱养殖,虽然有利于避开高水温和台风等恶劣条件,但很难及时掌握鱼的摄饵状态和健康状况,需要经常潜水观察,也不容易早期发现发生病变和异常等。因此,需要经常观察海面上是否有死鱼腐败。在高温时期,要经常潜水观察,了解养殖鱼的摄饵量,以便及时调节投饵量。
(4)进人9月网箱污染严重时,要将网箱提起进行洗网。

相关推荐

牙鲆过滤式养殖


(一)原理
所谓循环过滤式养殖,是指在养殖过程中不用换水,将养过鱼已污浊的饲养水通过过滤、净化,再反复循环使用的高密度集约饲养方式。在净化作用中,起重要作用的是以水中悬浊、溶解的有机物作为营养源的有机营养细菌和以氨等无机物作为营养源的无机营养细菌。这些细菌通过吸收氧气获得能量而繁殖,所以又被称为好气性细菌(好氧微生物)。污浊的水在过滤槽中在好气性细菌的作用下被净化。池水中残饵、鱼的代谢物,直接作为溶解态的有机物而被有机营养细菌所利用,这些有机物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氨,大部分被无机化。所生成的氨和来自尿液中的氨,再由无机营养细菌(硝化细菌)最后被氧化成硝酸。在硝化细菌中,有以氨作为营养源生成亚硝酸的氨氧化细菌和以亚硝酸作为营养源生成硝酸的亚硝酸氧化细菌。氨被硝化细菌氧化的过程如下:
NH4++3/2O2NO2-+H2O+2H+(氮氧化细菌)
NO2-+1/2O2NO3-(亚硝酸氧化细菌)
(二)工艺流程模式
日本电力中央研究所开发的牙鲆高密度循环过滤式养殖工艺流程模式。
(三)循环过滤式养殖优点
(1)利用循环过滤式养殖系统,可将饲养水进行循环再利用,从而减少了用水量,减少了取水成本,减少水温调节的费用,促进养殖生产。
(2)由于该系统是利用微生物对饲养水进行净化,所以能维持良好的饲养环境,从而能有计划、高密度、高质量饲养牙鲆。
(3)该系统工艺流程比较简单。
(4)由于该系统中具有脱氮过程,所以在进行牙鲆饲养生产中不会污染海域,有利于海洋环境的保护。
(5)由于极力不使用药物预防疾病等,所以生产出的鱼产品不用担心有药物积蓄。
(四)过滤材料的选择
循环过滤式养殖牙鲆的关键是,水质维持管理技术,即有效地高效率除去鱼的排鲆物和残饵的净化技术。目前最适用的方法就是生物净化的方法,也就是前面所说的用硝化细菌(氨氧化细菌和亚硝酸氧化细菌)将氨氧化成低毒的硝酸。这个过程是在循环过滤槽中进行的,因此过滤槽中过滤材料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应选择其重量轻、空隙率高而且不容易堵塞的塑料材料和相对表面积极大的过滤材料中纤维状的,其硝化量高。每立方米过滤材料每天可硝化150~300克氨态氮(NH4-N),这相当于尾重500克的牙鲆、2000尾排泄出的氨。
(五)脱氮菌的分离和接种
水中的氨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最后变成硝酸而使水中综减少,毒性降低。但随着硝酸的大量积蓄,会使饲养水中的pH降低,这也会给鱼带来恶劣影响。因此,为了用循环过滤方式长期饲养,就必需将硝酸分解、去除,即将硝酸还原成氨气(俗称脱氮)。用生物方法脱氮,主要是在嫌气条件下由脱氮菌来完成。日本电力中央研究所首先从自然水域等分离海洋性脱氮细菌,并对脱氮结构模式进行分析,其结果得到在脱氮过程中不会放出对鱼有毒性的亚硝酸,而且即使在有若干溶氧状态下也能保持活性的适合鱼类养殖的自株Alcaligenes(产碱杆菌属),将该菌在牙鲆循环过滤装置系统中接种,而且还要维持充分的菌株密度。通过脱氮,几乎所有的氮,都变成氨气扩散到大气中去。
(六)循环过滤式高密度长期养成牙鲆实验
用总水量约2立方米的循环过滤系统装置,放养个体重8~10克的牙鲆鱼种245伪,投喂市售配合饲料,水温控制在22~24℃,经10个月饲养,个体重达到500克。所用硝化槽约0.2立方米、脱氮槽约0.24立方米(硝化槽和脱氮槽合起来共约500升),总水量约2立方米。在整个饲养期间,可维持良好的水质状态。饲养到第10个月,存活196尾,存活率达80%。用2立方米的海水,饲养出98千克牙鲆商品鱼。除了在脱氮前后进行部分水交换、用淡水补充蒸发的部分水之外,其他没有补充新水。在整个饲养期间,用水量仅为2.9立方米,平均每立方水饲养出34千克牙鲆,也就是说相当于饲养1千克牙鲆,约需海水30升。而对于一般流水养殖来说,养成1千克牙鲆商品鱼,至少需用海水10立方米以上。
直径6米饲养水槽、总水量约20立方米实用的循环过滤系统装置进行3次牙鲆的养殖试验。每年放养牙鲆苗种2000尾,个体重3~5克。饲养10~11个月,平均个体重达500克,成活率达到80%,氨和亚硝酸浓度可保持在1毫克/升以下。脱氮槽从硝酸浓度超过200~300毫克/升时运转。饲养途中虽然也交换一部分海水,但在整个饲养期间每饲养1千克牙鲆,约需用海水45~50升,这个用水量仅相当于流水养殖海水鱼用水量的万分之五以下。
通过对用循环过滤方式高密度养殖的牙鲆质量(肉质)和一般养殖的牙鲆、天然野生牙鲆的肉质进行器官感觉检验(食味试验),以及通过化学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其综合味道接近于天然野生牙鲆,也就是说用循环过滤式高密度养殖牙鲆,对于牙鲆的肉质没有多大影响。
从以上结果说明,在水质管理和投饵管理良好的情况下,采用循环过滤式高密度养殖牙鲆,可以大量节约用水。从保护海洋环境和节水观点出发,应大力提倡,其很有发展前途。

牙鲆室外土池养殖


有关陆上室外土池养殖牙鲆,目前仍处在探索阶段。1990~1997年河北省水产研究所曾在30亩的养虾池中放养2.50厘米牙鲆苗种800尾与对虾混养,到当年10月18日出池,仅捕起28尾,存活率2.5%,平均全长17.6厘米。
1991年6月22日放养平均全长3.7厘米苗种1679尾,放养面积30.2亩,养到11月18日计138天,捕起42尾,平均全长20.94厘米,存活率仅2.5%。
河北省乐亭县北港养虾场,曾于1997年4月5日将室内水泥池养殖牙鲆越冬后平均全长20.5厘米、6683尾牙鲆放养到室外2亩土池,水深1.6米(泥沙底),池底铺一大网片,每天投饵(杂鱼)2次,每2~3天换水1/3,饲养2个月,生长良好,于同年6月5日捕起,存活6254尾,存活率94%。
1996年山东省牟平县在400亩的虾池中放养10厘米左右牙鲆苗种20万尾,到10月16日,平均全长达31.6厘米,体重364克。
此外,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有关室外土池养殖牙鲆的报道。
室外土池养殖牙鲆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成活率比较低,出池起捕困难。摄饵状况和投饵量难以掌握。用大规格苗种放养效果较好些,今后尚需进一步探索。
由于牙鲆的生态、生活习性,营底栖生活,很少游动等。所以就目前的养殖技术而言,牙鲆最适合室内工厂化养殖。

褐牙鲆


中文名称褐牙鲆

拉丁名称Paralichthys olivaceus (Temminck et Schlegel)

英文名称Olive flounder

异名牙偏、偏口、比目鱼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鲽形目

拉丁目名Pleuronec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鲽亚目

拉丁亚目名Pleuronectoidei

中文科名牙鲆科

拉丁科名Paralichthyidae

中文属名牙鲆属

拉丁属名Paralichthy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均有产。

形态特征
(1)外部外形

牙鲆体呈长椭圆形、扁平。两眼均位于头部的左侧,眼稍小,上眼靠近头部背缘,比下眼稍靠前,两眼间隔大约为眼径的l/2。口较大,吻长、稍尖,上颚骨从眼的后缘到达后方。有眼侧两个鼻孔位于眼间隔正中的前方,前鼻孔后缘有一狭长的瓣片,无眼侧的两个鼻孔接近头部背缘。口裂斜,左右对称。上、下颚齿排成一列,尖锐呈锥状。鳞小不易剥落。有眼侧为栉鳞,稍感粗糙。无眼侧被圆鳞,稍感圆滑。无眼侧体色呈白色,有眼侧体色呈暗褐色或灰黑色,散布有暗褐色和白色斑点。成鱼为适应底栖生活,有眼的一侧体色可随栖息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有的个体在有眼侧体表上有3个大的黑褐斑。侧线在胸鳍上方呈大波浪状弯曲,无颞上支。无眼侧也有侧线。背鳍从上眼前缘开始向后到尾柄,鳍条约80根。胸鳍短小,两侧各一,鳍条数约为12根。腹鳍左右略对称,鳍根部很短,鳍条数为6根。臀鳍是从肛门和尿生殖孔上缘向后到尾柄,鳍条数为60根,有很大变异。尾鳍后缘呈双截形,鳍条数为18根。

(2)可数性状

背鳍鳍式:D.63-64

臀鳍鳍式:A.48-65

侧线鳞数:108-130

第一鳃弓外侧鳃耙数:5-6+14-16

(3)内部特征

消化系统:口裂稍大,上下颌有齿,齿尖。食道短而稍粗,管壁稍厚。

呼吸系统:鳃,但无鳔。

循环系统:心脏位于体腔的前端,最后一对鳃弓的后下方,包围在围心腔中。造血器官脾位于胃的后下侧、肠的前部。

排泄系统:肾脏位于体腔的背右壁,较长。

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脑分端脑、间脑、中脑、小脑、延脑。延脑后部为脊髓,是一条扁圆长柱状的管向后伸达尾椎。感觉器官有皮肤感觉器官、视觉器官、嗅觉器官和听觉器官。

生活习性
近海温水性底层鱼类。仔鱼眼对称,在发育过程中进行变态,右眼转至左侧。变态完成后下沉海底常侧卧潜伏于泥沙中。体长一般250-500毫米,大者可达700毫米左右。依季节作短距离集群洄游。在黄海和渤海产量较多。

盐度范围:1.7%-3.3%;耐受温度(℃):2-33,适温范围(℃):8-24;pH范围:7.5-8.5。海水/咸水生。

繁殖习性
性成熟年龄:雄鱼,2+龄;雌鱼,2+以上。

性成熟个体性腺一年成熟多次,多次产卵,卵非沾性,呈漂浮状。

繁殖水温:11-23℃,繁殖最佳水温:13-17℃。

怀卵量:体长45-70厘米的野生雌鱼每尾怀卵量为36万-40万粒,养殖鱼类因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为90万-100万粒。

大西洋牙鲆(犬齿牙鲆)


[学名]: Paralichthys dentatus
[资源名称]: 大西洋牙鲆(犬齿牙鲆)
[外文名]: summer flounder
[别名]: 夏鲆
 
[形态特征]:
  体侧扁,长圆形,两眼位于头部左侧。
 
[原产国家]:美国  [原产省份]:  [原产地区]:美国  
[气候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分布于北美洲大西洋沿岸,从缅因州至佛罗里达州。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喜栖息于水温较低的砂质、砂石和岩礁地带。幼鱼多生活在饵料生物丰富的河口地带,成鱼会因为产卵或索饵有季节性向浅水或深水地带移动的现象。在产卵期会移向近岸水深20米左右的浅海海域。在秋冬季由于水温的降低,会向深水海域移动。

鲢的箱养殖


1.水域选择

选择避风向阳、水面宽阔、日照条件好的场所,水流速不能超 过0.1m/s的碳酸盐型的自然淡水水域较好。pH值以5-9为 宜,悬浮固体浓度小于80 mg/L,温度为15-32度,水深5-7 m, 底部平坦、无障碍物、无污染。

2.网箱设置

一般为18,32,40,50,72m,最大可达100 m'。具体网箱的大 小,可视水体的环境而定。设置的位置要以充分利用水流调节网箱 体内的水体交换为宜。养鲢用的网箱面积与水域面积比例为:①富 营养型水域为1:100,即每100亩水面最多放置网箱1亩;②中 型营养的水域为1:2000.

3.鱼种的投放

一般鲢鱼种,每立方米放500-1 000尾。放养时间:华北地区 7月中旬,华中地区6月下旬,华南地区5月中旬,东北地区8月.上旬。如当年养成商品鱼,以尾重100-150 g为宜,当年可达到尾重500 g左右的商品规格。鲢的网箱养殖一般每立方米产量为5- 10 kg,即每立方米放养鱼种量为12-25尾,成活率在90%以上。

4.日常管理

①经常检查箱体有无破损,以免造成逃鱼这一损失。

②由于鲢属滤食性鱼类,其生长主要是依靠水域中的天然饵料,故要根据水域中饵料生物在不同区域变动情况,将网箱移动到饵料生物丰富的区域。

③因投喂人工饲料效果欠佳,故在静水或交换量不大的水域内,要通过施肥肥水,繁殖天然生物饵料来养殖鲢效果较佳。具体方法:每次每亩施肥3-5 kg,水温在20-25'C时,每10^15天施一次,水温在25-30'C时,每7-10天施1次肥,水质的氮磷比为 6:7. 1为好。

④防止网眼的堵塞,要经常清洗网衣。

黑鲷箱养殖


黑鲷杂食性,适应性强,可作为港养、池养或网箱养殖的对象,既可单养,也可混养。一般水温20℃以上时生长良好,17℃以下时生长较慢。网箱规格为3米3米3米或4米4米3米,每个网箱放苗3万~5万尾。

饵料为小杂鱼虾及配合饵料。投饵率以每天投饵量对养殖鱼的体重之比来表示。体重2克左右的幼鱼投饵率为20%;冬季投饵率为1%~3%;体重85克以上的鱼,在适温期投饵率为5%~8%。每天投4~5次。

随着鱼个体逐渐长大要分稀养殖。养到每尾重约150~200克,每网箱放养1500~2000尾。越冬后放养1000~1500尾。第二年底可养至400~500克,即可收获上市。

利用黑鲷耐低盐和低温的特点,进行土池养殖,罗非鱼和黑鲷混养,生长效果不错。

真鲷箱养殖


真鲷的生长适温为17~28℃。13℃以下停止摄食。一般来说死亡水温为5~8℃以下,在静止的海水中,水温缓慢降至5℃也不会死亡;如果海水流动快,水温降至7℃左右,真鲷即会死亡。水温29℃以上摄食量变动大,容易发生生理性障碍。因此越冬时水温在12℃以上为佳。
真鲷对相对密度低的海水适应力较弱,在1.020以下时,鱼的耗氧量显著减少,摄食不旺盛。养殖海区相对密度在1.020以上是比较理想的。
真鲷耗氧量和海水流量关系看,尾重500克的真鲷每小时需流量(溶氧5毫升/升)10.7升,安全流量为15升。
适合真鲷养殖的海区必须具备如下几个条件:
(1)水深一般为网箱深度的2倍以上;
(2)海水流动缓,潮流交换畅通;
(3)周年水温变化在12~28℃范围;
(4)无大量淡水注入,以及工业污水排入;
(5)不受台和激流影响;
(6)饵料来源方便,成鱼出售运输便利;
(7)无偷盗和航运影响;
(8)无赤潮发生。
鱼体大小与网目、放养量的关系如下:鱼体全长1~1.5厘米,网目1~2毫米(窗纱),放养量3000尾/立方米;鱼体5厘米以上,网目1厘米,放养量500尾/立方米(网箱规格333米);体重25克以上放养量一般为6~8公斤/立方米。真鲷养殖的饵料可分为鲜活饵料和人工配合饲料。鲜活饵料常用的有鱼、沙丁鱼、竹荚鱼、鲐鱼、小带鱼、玉筋鱼和小杂虾。使用鲜活饵料时,应注意鲜度。以防容易引起营养性疾病。使用冷交冻鱼要充分解冻,用海水清洗可加速解冻,还可洗去冻鱼表面的脂肪和污物。 人工配合饵料有硬颗粒和湿软颗粒两大类。目前市售的硬颗粒饲料常见成份为粗蛋白45%、粗脂肪3%、粗灰分15%、钙1.8%以上、磷1.2%,以及多种维生素。
真鲷养殖的每天投饵量与水温变化和鱼体大小有直接关系。每天投饵率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水温,其次是鱼体大小的差异。投饵率以每天投饵量对养殖鱼的体重之比来表示。体重2克左右的幼鱼投饵率为20%;冬季投饵率为1~3%;体重85克以上的鱼,在适温期投饵率为5~8%。
真鲷属杂食性鱼类,可用网箱养殖,每立方米水体养殖10公斤,每天投喂鲜杂鱼1~2次。投饵时速度要慢。吃完后再投,以免浪费饵料。也可用人工配合饵料与鲜杂鱼交叉投喂。
随鱼体的长大,20天左右换一次网,网目逐渐增。注意经常洗刷网衣,以免网目堵塞。

漠斑牙鲆


[学名]: Paralichthys lethostigma
[资源名称]: 漠斑牙鲆
[外文名]: southern flounder
[别名]: 南方鲆、美洲鲆
 
[形态特征]:
 
漠斑牙鲆形态体侧扁、卵圆形,两眼均位于头部左侧,身体有眼侧为黑褐色或灰褐色,体表混合着一些不规则的明暗相间的斑点,犹如沙漠中的淡色斑点,故称漠斑牙鲆。有时常分布着黑白色圆斑,宛如金钱豹的肤色。有眼侧为浅白色。眼间距较宽,有眼侧无较规则的白色星点分布。 鳍条数:背鳍80-95,臀鳍63-74,胸鳍11-13,腹鳍6,尾鳍17,侧线鳞:85-100,脊椎骨:脊椎骨节数共37节。
 
 
[原产国家]:美国和墨西哥[原产地区]:美国  
[气候带]:温带
[地理分布]:美国佛罗里达州北部沿海和墨西哥湾沿海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主要发现在河口和沿岸水域到40米水深的泥底,隐藏生活,耐低盐,场分布在半咸水的海湾和河口,偶尔在淡水中也能看到,冬季向深海移动,主要以鱼类为食,也摄食虾蟹类,稚鱼主要以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87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鲤鲮单极虫病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